有喜欢钱钟书和杨绛爱情语录的嘛?

钱钟书和杨绛
导读:钱钟书和杨绛
杨绛曾向钱钟书转述一位英国传记作家对自己美满婚姻的描述: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当即道,我和他一样。钱钟书的《围城》刚发表时,有人怀疑他本人就是买了假文凭的方鸿渐,有人同情他娶了难缠的“孙柔嘉”,还有女读者毛遂自荐欲取而代之。也有学生见了杨绛后意外道:钱先生,其实您的孙柔嘉蛮不错的嘛。岂止于“不错”呢?杨绛是钱钟书心目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194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是钱钟书抗战胜利后出版的第一个集子,在两人同存的样书上,他写道:“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赞美,算是极致了。偶遇良缘1932年3月,清华园的丁香、紫藤盛开,幽香袭人。清华才子钱钟书和南国佳人杨绛在清华第一次见面,匆忙之间两人未及说话。虽没有一见钟情,但杨绛觉得这位瘦书生眉宇间“蔚然而深秀”,而钱钟书显然已认定杨绛“与众不同”。钱钟书当时已名满清华。1929年,20岁的钱钟书报考清华外文系,中、英文极佳,只是数学考了15分。校长罗家伦爱才,破格录取了他。入学后他学业甚好,读书很多,在《清华周刊》发表过不少文章,是出了名的才子。而杨绛更有一番神韵。她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深受男生爱慕。知情者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她却芳心未许。也许就像她母亲所说的:“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钱杨两人此后开始通信,写信第一句话钱钟书就忙不迭地澄清一个误会,说自己并未订婚。杨绛也赶紧表明,自己没有男友。原来,此前孙令衔曾对钱钟书说,他的好友费孝通是杨绛的男朋友;又跟杨绛说,表兄已跟叶恭绰的养女订婚。杨绛、钱钟书此前都没有谈过恋爱,这次极寻常的偶然相遇,竟掀开一段60余年的美满姻缘。“我们只是互相介绍书,通信用英文。那时清华园内有邮筒,信投入邮筒,立刻送入宿舍,通信极便。他的信很勤,越写越勤,一天一封。”钱钟书隔三差五地便约杨绛写诗,有一首竟融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入诗,他自己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二人。”其中一联:“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他把自己的刻骨相思之情比作蛇入深草,蜿蜓动荡却捉摸不着;心底的城堡被爱的神箭攻破,无法把守。化腐朽为神奇,他把那些理学家道貌岸然的语录“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宣言,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乃古今独绝。杨绛说:“他放假就回家了。他走了,我很难受,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了。”钱钟书毕业离开后,写了许多信给她,又作了许多情诗,其中有诗句写道:“依娘小妹剧关心,髫辫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钱的旧体诗写得文辞典雅,情深意切,可惜杨的回信并不多,她说自己不爱写信,为此他略有抱怨,后来写《围城》,他还念念不忘此事,《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裹挟母爱的爱情婚后的杨绛,甘于牺牲自己的才学、时间、精力,成就钱钟书的治学和创作。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打翻了,“不要紧”,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一生。钱钟书的母亲夸她“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其实当年的杨绛也是什么都不会的女学生,剪虾时发现虾抽搐,吓得乱叫,对钱钟书说:“它痛得直抽,我们不吃了吧。”钱钟书一撒娇:“我想吃,它不会象你感觉那么痛的。”她也就烧了。母爱式的爱情给了她学会生存、保护爱人的勇气和力量。1935年4月,钱钟书考取教育部第三届英国庚款公费留学生。学校伙食不好,杨绛看他都饿得脸黄肌瘦了,就租了一套带炉灶炊具的住房,自办伙食,改善生活,让他吃饱吃好。杨绛处处流露出那种夹杂着母爱的特殊情爱:欣赏、包容、宠爱,一举一动皆是可爱。而钱钟书这么个学贯中西的学者、作家,在杨绛这么个小巧玲珑的江南女子面前,却时时显出孩子般的淘气,痴气,傻气。杨绛回忆说:“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花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了。”杨绛生孩子住院,钱钟书独住家里,去看望她时垂头作痴傻状:我犯错误了,把墨水瓶打翻了,染了桌布,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隔天他又说:我又犯错误了,把台灯搞坏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他还把女儿的玩具放被子里吓唬她。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他们家养的猫和几只野猫在墙头上打架,他看到自家的猫好像不是对手,赶紧扛着一根竹杆伸过去帮忙。互动往来的爱因为难得而总是令世人生羡。钱钟书看杨绛做菜辛苦,担心油烟薰了爱妻的美貌,他做诗说: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对妻子的疼惜之情藏于谐谑之中。钱钟书一向早睡早起,杨绛晚睡迟起。住入新居的第一天早晨,从同学那里刚学会冲茶的钱钟书大显身手,他烤了面包,热了牛奶,煮了“五分钟鸡蛋”,冲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一股脑儿用带脚的托盘直端到杨绛床头,请她享用早餐。杨绛又惊又喜,没想到“拙手笨脚”的钟书能做出这么丰富的早餐!得到夸奖的钱钟书也很高兴,从此两人的早餐便由他负责制作,这个传统竟持续到老。模范夫妻他们一同上下班,互相照顾,走时肩并肩,手挽手,被学部的人誉为“模范夫妻”。“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杨绛后来在《我们仨》中说。只要有书,这对夫妻便能乐在其中。看小说,杨绛是钱钟书的Taster,一般是杨绛先看,看得好的再推荐给钱钟书看,为的是节约钱钟书的时间。两人都学西方文学,读同一方面的书,都在图书馆埋头用功,像书虫那样“饱蠹”,还相互交流。杨绛说:“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感情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趣事。钟书不是大诗人,但评论诗与文都专长。他知道我死心眼,爱先读原著,有了自己的看法,再读别人的评论或介绍。他读到好书,知道我会喜欢的,就让我也读。”1970年,杨绛下放到河南干校,被安排在菜园班看菜园。她这个菜园离钱钟书的宿舍不远,钱钟书此时改任专职通讯员,每次收取报纸信件都要经过这片菜园,夫妇俩经常可以在菜园相会。两人坐在水渠边晒晒太阳、谈谈话。钱钟书还经常写信给她,写些所见所闻、杂感、笑话和诗词。鱼雁往来,给他们生活增加了慰藉。杨绛指着菜园里的窝棚问他:“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后来,杨绛感慨地写道:“真的,什么物质享受,全都舍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钱钟书在清华念书时曾对杨绛说,自己“志气不大,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后来到了牛津,夫妻俩年终总结和比赛的,是各人的读书数量。在他们眼里一切的名利都如浮云,唯有时间重于黄金。“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晚年钱钟书生病住院手术,杨绛连续几十天不离左右地陪伴照顾。有人劝她回去休息,她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家。钱钟书吃安眠药,她也吃,虽然她当时并不失眠。这是他们夫妇俩的默契。在家时,杨绛吃安眠药,钱钟书总要陪吃,说要中毒俩一块中。“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钱钟书缠绵病榻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丁伟志回忆道:“钱先生当时不能进食,只能靠鼻饲,每个菜都是杨先生亲自给他做,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都不能有,都是杨先生一根一根剔掉的。”钱钟书和杨绛这对知心伴侣,令人欣羡、感叹、仰止,冰心评价“他们是现在中国作家中最美满幸福的一对,学者才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有风骨、风度,又有风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可敬可爱的一对朋友。”钱钟书和杨绛63年坎坷历程,共同营造了最纯净的婚姻,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世事沧桑,他们相濡以沫,是大时代少见的由初恋而白头的恋爱。当那些惊天动地的爱情在经历繁华之后,倍感落寞和苍凉,而真正的爱情,或许很平凡,却能穿越苦难,甚至死亡,永远激荡人心。1997年和1998年,女儿、丈夫相继去世后,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她的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她说:“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钱钟书和杨绛:有一种爱情叫“世间始终你好” - 简书
钱钟书和杨绛:有一种爱情叫“世间始终你好”
世间,始终你好
先生,一路走好。民国时期出过很多著名伉俪,钱钟书和杨绛是其中一对,他们的故事没有梁思成和林徽因、徐志摩和陆小曼那么错综复杂,也不像胡适和江冬秀,鲁迅和朱安那样包办婚姻,是很多人眼中理想的爱情。他们是幸运的,茫茫人海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相遇。他说,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说,遇到她之前没想过结婚,娶她之后从未后悔过,她说她亦然。一路走来,几多坎坷,几多波折,他们眼里始终彼此最好。01.初相逢,原来你也在这里那一天,春风十里吹正好,清华园里,一袭青布大褂、戴老式眼镜的钱钟书遇到了清秀可人、娇俏玲珑的杨绛,“春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一面,两人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约杨绛再见面。“我没有订婚。”一向清高孤傲的清华才子如是说。“我也没有男朋友。”彼时,杨绛才貌双全,追求者众,被同学戏称为“七十二煞”。这次见面,让两人的感情飞速升温,钱钟书有诗云:“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那天的杨绛,面若蔷薇,娇羞清新,很是美好。从此,两人开始书信往来,甚至到了一天一封的热烈程度。对于文学同样的热爱,性格上相互的吸引,使得两人越走越近。他和她心中只有彼此,再无他人。他们的相遇是月老早就牵好的红线,原来两人同是无锡人,都出自书香门第,小时候杨绛还跟着母亲,去过钱家呢,只是那时两人未能相见。不曾想,十几年后,会在清华园相逢,且爱上彼此。注定相遇的人,无论错失多少光阴,都会相遇。02.叹别离,南北相思不相忘1933年,钱钟书在清华毕业,因父亲在上海教书,他应父命去光华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杨绛尚未毕业,两人一南一北,整日盼望着“云中谁寄锦书来”。为了缓解相思之情,钱钟书作了很多古体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星辰璀璨,月光皎洁,只是身边少了佳人相伴,连读书也少了很多趣味,小别的恋人,饱受相思之苦。钱钟书的家人并不知道杨绛的存在,但频繁的通信,让钱父有了好奇之心。有一天,钱钟书的父亲擅自拆阅了杨绛的来信。恰逢杨绛在信中写道:“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钱父阅完,眉笑颜开,对杨绛大加赞赏,立刻回信,就这样定下了这个聪慧灵秀的儿媳妇。自此,两人的爱情公布在两家人面前。他们是自由恋爱,却也是当地有声望的大户,免不了要走一遭“媒妁之言”。杨绛喜欢称钱钟书为“默存”,那是他的字;钱钟书则喜欢叫杨绛为“季康”,那是她的名。订婚后的二人,再次劳燕分飞,他返回光华大学教书,她回清华园继续读书,在各自的领域内绽放着无限光华。03.燕双飞,远渡英法求学问订婚一年后,钱钟书参加了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英国文学只有一个名额,听说钱钟书要考,许多人吓的直接放弃了。不知这个段子的真假,但被许多人当做笑谈流传了下来。毫无悬念,钱钟书顺利拿取“庚子赔款”奖学金,将赴牛津求学。闻此消息,杨绛自是极为高兴,牛津是追求文学人眼中的天堂,那里出了许多大家,莎翁、狄更斯等等,一个个名字都如雷贯耳。几年前,杨绛由母校校长帮着申请到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奖学金,但要自负生活费,她心疼父亲负担重,放弃了出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谁想,她去往清华,却邂逅了命定的爱人呢。这次,钱钟书让她一同前往,她也不放心那个连蝴蝶结都不会打的他,但她还有一门大课没有考试,同老师商量后,以论文形式代替考试,提前毕业。来不及跟父母提前打招呼,她就回到了家中,父母见到她很是开心,两人婚事也提上议程。同年七月,他们完婚。婚礼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难忘的,对钱杨二人而言,也不例外,而且他们的两场婚礼,娘家是西式的,钱家是中式的,既享受了西式的浪漫,也享受了中式的古典。婚礼是繁琐而劳累的,相爱的两人却言笑晏晏,眼神都要滴出蜜了。世间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结婚了,新郎是你,新娘恰巧是我。你看,上天多么眷顾他们。一个月后,两人从上海出发,乘船去往英伦。海,一眼望不到头;风,猎猎地吹着。两个追求梦想的青年男女,第一次远离家乡,去向那不可知的国度,内心难免有些戚戚焉。还好,他们是两个人,还可以相互慰藉,相互依靠。别看钱大才子学贯中西,通古博今,可是在生活上,尚处于幼稚园阶段,鞋子经常穿反,不会系鞋带,不会拿筷子。这不,刚到牛津的第一天,钱钟书就在下公交时摔了一跤,直接磕掉了半颗门牙。他带着满嘴的血和半颗断牙,回到了在伦敦的居所,杨绛又急又心疼,在学医友人的指导下,去医院拔掉断牙,重新镶了新牙。可能,女人总是有母性的光辉吧,即使杨绛自小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可她依然把钱钟书照顾的无微不至。牛津的日子,是他们一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经济不宽裕,精神却很享受,两人自由而惬意地遨游在文学殿堂里。他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她则自由穿梭在课堂和图书馆间。牛津的图书馆古老而优雅,杨绛一个人占着一排书桌,边读书边做笔记,笔尖沙沙滑过素朴的纸面,窗外的阳光在她的身上投下淡淡的光晕。“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一定是杨绛那时心境的写照。多年后,是否还会有人记得,有个穿着旗袍的美丽中国女子,曾出现在牛津的课堂旁听。钱钟书拿到学位后,两人又启程前往巴黎大学,那是一个比牛津更为自由的学校,也更文艺和浪漫。在那里,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钱钟书这个原先连自己都不会照顾的人,早已学会了做很多饭菜。杨绛产后,他为了第一时间看到醒来的妻子,一天大汗淋漓地跑了四个来回。女儿的出生,为两个人带来了另一种欢乐。令人捧腹的是,每次探望,钱钟书都会苦着脸汇报:“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弄脏了房东家的桌布。”下一次,他说:“我不小心砸碎了台灯。”再一次,又苦着脸说:“我把门轴弄坏了一头。”杨绛应该是哭笑不得的吧,她每次都笑眯眯地说:“不要紧,我会修。”回家后,他为她炖了鸡汤、剥了蚕豆,她也把一切损坏的东西恢复了原样。他们的爱情之花在生活的琐碎中,继续绽放着。自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无锡、苏州也陷入混乱,许多人家都逃往上海。他们和家人的通信断断续续。杨绛心思一向细腻,她敏感地觉察到,家中来信很少有母亲的话语。终于,姐姐说出了实情,母亲在逃难时患重病去世了。杨绛初为人母,才刚刚体会到孕育一个生命的艰辛,却失去了自己的母亲。那是她成年后,第一次体会到失去至亲的痛苦,悲恸万分。钱钟书在一旁细语安慰着,她则放声哭出所有伤痛。后来,她在《我们仨》中写道,那时的她,还没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爱人百般劝慰,是多么幸福。担心国内的亲人,两人来不及完成学业,四处托人买到了船票,来时二等舱,归时三等舱,条件简陋了许多。由于匆忙,没有置备奶制品,钱瑗从胖胖的小人儿变得瘦弱,作为母亲的杨绛十分自责。几经辗转,一家三口人回到了风雨飘摇的祖国,可迎接他们的却是又一次分离,一人前往昆明,一人前往上海。04.哀世事,相濡以沫共白头杨绛带着女儿圆圆,跟着老父寄居在亲戚家。钱钟书则前往西南联大在昆明的学校执教,后又转往湘西蓝田师院任英文系主任。两年后,钱钟书回沪探亲,由于种种原因,没再动身,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上海这座孤岛开始沉没。他对杨绛也说出了最动听的情话:“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那应该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生活困顿的阶段,钱钟书在教会大学教课,杨绛在一所小学教课,同时写着剧本《称心如意》,都只是为了每个月的柴和米。他们从未向生活低头,上海物资匮乏,米、面、油、煤什么都缺。有一次,他们买到三百斤的煤粉,暗自高兴了很久,因为煤粉纯度高,抵得上四五百斤煤球。生活上的困难不怕,精神上却要时时担心。杨绛工作要坐电车跨过苏州河桥,每次日本兵上车,全车人都要起立,有一次她站起来晚了,被一个日本兵指点了半天,她大声反抗:“岂有此理!”过后很是后怕。但她性本高洁,从此宁愿绕道,也不愿再向日本人低头。被困上海的日子,一部伟大的著作应运而生,就是后来的《围城》。“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多么精妙的比喻。钱钟书每天写着,杨绛每天读着,读到忍俊不禁处,二人常常对视一笑,也不说破,十足的默契。他写不下去的时候,她就在旁鼓励。为了让他认真写作,为了节省开支,保姆回乡后她也没有再聘。一个大家闺秀,劈柴、烧煤、煮饭、洗衣,什么活都自己做。他在后来说,她是一个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的女子。多么幸运,他拥有了她;多么幸运,她也拥有着他。抗战胜利后,一家人没有出国或是去往香港,他们始终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解放后,两人双双前往清华工作,可是生活的磨难却不会就此停止。先是接连的思想改造活动,后又是文革的动荡,夫妻二人先后被下放五七干校,身体上、精神上都饱受折磨。杨绛在《第一次下乡》《干校六记》中用轻松并略带调侃的文字记录了那段经历,文中没有哀怨,没有诉苦,却让人体会到个人命运在变幻时局前的渺小和无奈。第一次下乡时,杨绛什么地方都住过,村民的热炕、冷炕甚至冰冷的木板。杨绛写道,许久没有吃过白米饭,有一次友人烦请房东做了米饭,食量很小的她竟连吃两碗。她与钱钟书却从未断过书信。她说,那是他给她写过最好的情书,她却不敢保留。当一封封信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她大概是伤心的吧,却安慰自己早已把信都记在了心间,本来也只是他写给她一人读的。下放五七干校,一去便是几年,日子也更苦。钱钟书被剃过阴阳头,杨绛被剪去过头发,还戴着大字帽被拉上台示众。即使这样,他们依然苦中作乐,这是他们在多年颠沛流离生活中历练出的智慧。回京后,一家三口终于团圆。那段日子是他们一家难得在一起的时光,三人各自忙着工作,又时而交流,欢声笑语充斥着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杨绛常常说,女儿是她一生中最好的杰作,钱瑗像个精灵,活泼又懂事,一会儿跟老爸玩闹,一会儿又跟老妈嬉戏。他们仨,是家人,也是朋友,世间再难寻这样的家庭。女儿钱瑗先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杨绛一边要承受女儿的离去,一边还要照顾患病的丈夫。一年后,钱钟书离世,带走了她在人世间最后的依恋。他们的婚姻持续了63年,经历过世间所有的考验,早已经超越生死,跳脱俗世了。05.忆往昔,她一人想念他们仨女儿走了,丈夫也走了,带走了她人世间最后的依恋。杨绛是悲伤的,也是疲倦的,一切“如梦幻泡影”般消散了。她曾盼望化作一块“望夫石”,守望着逝去的爱人。三里河的寓所,物如昨,人却非,这个家随着三个人的失散,在她心里变成了客栈。“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她终究是杨绛,是一个历经世事,依然处变不惊的女性。她开始整理丈夫和女儿的遗作,开始清点自己的心灵,欢乐与悲伤在她那里,都成为了过客。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性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淡然、豁达、柔韧、乐观,这些品质像雨水一样,润物无声地洗涤着这个尘世的喧嚣与污浊。虽是陋室,却德馨满屋。杨绛在晚年依然笔耕不辍,接连写出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等著作,用文字带领我们窥探人生真相。她还拿出自己与钱钟书部分稿酬,捐给清华,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并未以自己或丈夫名字命名。任岁月缓缓流淌,她,一个人,在思念他们仨。写在最后他是风华绝代的才子,她是细腻有趣的才女;他下笔幽默诙谐、洞察世事,她下笔平淡如水、朴实无华。可这幽默平淡背后,隐藏的是他们波澜壮阔、暗流汹涌的一生。青丝变白发,红颜染沧桑,两个人的爱情,三个人的亲情,最后只剩下一个老人,独自在原地回忆。她是孤独的,可她心里是满的,那里盛放着他、她、她的所有爱与往事。现在,最后一位老人的生命之火也已熄灭,愿他们仨,今后不再分离。他们用一生印证了“世间始终你好”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必将流转在人间,温润着世人干涸的心。
沂蒙山色青苍画,林坞花香蕴藉诗。
喜欢山水,喜欢花草,清浅地生活。
喜欢写字,喜欢美食,恬淡地欢喜。
曾经喜欢写各种有趣的段子,如今好像跑偏了。不管啦,只是希望能一直写下去,写一些有用的文字,就很满足了。有喜欢钱钟书与杨绛的吗?【集美大学文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42贴子:
有喜欢钱钟书与杨绛的吗?收藏
江苏贝尔照明专注太阳能路灯22年,注重品质,售后完善
不错,他们的书都看了不少
喜欢 书中情侣 书外夫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传奇
 西安日报社
第11版:百岁淑子 文坛传奇
  社长:夏泽民 总编辑:屈胜文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02
百岁淑子 文坛传奇
携手走过60余年风雨人生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传奇
  钱钟书杨绛合影
&&&&百岁老人杨绛,是杰出的翻译家、作家,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迄今依然被认为是最经典的版本,她的作品也感动了无数人。然而,更多的人会给她冠以“钱钟书夫人”这样的称谓,夫唱妇随,二人携手走过60余年风雨人生路,留下了文坛伉俪的佳话。&&钱钟书和杨绛1932年相识,1935年结婚,恩爱60多年。学者夏志清说:“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有一对像他俩这样才华高而作品精、晚年同享盛名的幸福夫妻了。”杨绛和钱钟书更像是一对天作之合。杨绛撰写《我们仨》,回忆与钱钟书的美好时光。从相识到去英国留学再到钱去世,杨绛大小巨细记载着那些走过的日子。&&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应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可见夫妻伉俪情深。后来,钱钟书写给杨绛的肺腑之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则更是印证了这段佳话,感动了无数人。&&记者昨日联系上陕西省作协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钱钟书杨绛二位先生,一直都不是新闻人物,他们和作家圈子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二人从没有因文学活动而来这边交流过。”事实上,也很少听说文人或学者是钱钟书还是杨绛的挚友。据了解,晚年的杨绛不为人签名,不轻易与人合照,也几乎不接受采访,全部的心声靠每天坚持的写作来表露,却愿意以一元钱卖出自己和钱钟书收藏的《复堂师友手札菁华》的版权,然后再全部无偿捐赠给博物馆。
| 业务联系 QQ: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陕新网审字[号 陕ICP备号杨绛先生为什么会喜欢钱钟书?
杨绛先生为什么会喜欢钱钟书?
历史的小角落
杨绛和钱钟书的世纪爱情让所有人都感动不已,在今天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寻找到这样契合的人相伴一生是十分难得事情。而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却能够经久不衰,这实在是令人敬佩。那杨绛为什么喜欢钱钟书呢?关于杨绛为什么喜欢钱钟书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据说他们第一次相遇是在1932年,那个时候杨绛刚刚考入清华大学,在见面之后他们就开始了来往,后来两个人曾经说过在遇见对方的时候才想结婚。如果抛去所有的外在条件,那么这两个人或许只是青年男女之间自然而然发生的感情,毕竟那个时候两个人都正值青春。从另一方面来说杨绛钱钟书他们的身后都是书香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教育和长期的家庭氛围熏陶,让他们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或许这也是杨绛喜欢上钱钟书的一个原因。当时的钱钟书在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杨绛之所以能记住他也是因为歆慕他的才气罢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杨绛眼中的钱钟书一定是非常有才的。之后,二人相识相恋,并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这时候的钱钟书在杨绛的眼中除了有才之前,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钱钟书先生是一个生活上的白痴。知道了这一点的杨绛也没有嫌弃钱钟书反而是主动承担起了生活中的琐事。而杨绛曾经说过,她最大的贡献便是保住了钱钟书性格中孩子的一面,从这一句话也可以看出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还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人。总结来说,杨绛眼中的钱钟书无疑是有才的,但是在生活中的钱钟书却又是一个需要妻子照顾的孩子气的人。另外杨绛为什么喜欢钱钟书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另一方面说起,两个人在相处之后有共同语言是十分重要的,而杨绛和钱钟书不仅在家世方面相同,而且他们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相同的情况下自然会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当时二十多岁的杨绛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面对一个对自己认真、深情的男人,同时这个男人又有着和自己相同的观念和思想,这样的情况下杨绛自然而然会喜欢上钱钟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历史的小角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你我同道中人一起去看历史的兴衰!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钟书和杨绛爱情语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