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石手链合成Li2CO3预加热完什么都没了

07-2708-2809-1308-13
07-2007-1707-1807-18
◇本站云标签
◇热点推荐24小时热门版块排行榜&&&&
【悬赏金币】回答本帖问题,作者luzihen将赠送您 30 个金币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石榴石Li7La3Zr2O12组装全电池,性能能做到怎么样?金币不是问题!已有3人参与
有没有做全固态电池的虫子,特别是用固态电解质Li7La3Zr2O12的,想了解一下行情.
比如charge discharge life, capacity, 低温和高温能不能用,以及其他的性能,和目前较好的有机溶剂做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比较呢?
目前瓶颈在哪里?似乎和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会很大?
另外几个比较特定的问题
1.用LLZ做电池的话最高工作温度大概会在什么范围?
2.零下50度有可能能用么?
3.电极上加的最大电压能到多少?
很多东西不懂,问得问题可能比较傻,也有可能问得不对,希望有虫子耐心给讲讲。
有出处的最好注明一下文献出处。
最后,金币不是问题!从论坛来,让他到论坛去!
& 猜你喜欢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28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已经有6人回复
已经有10人回复
已经有4人回复
已经有3人回复
已经有24人回复
已经有19人回复
已经有12人回复
& 本主题相关价值贴推荐,对您同样有帮助:
已经有3人回复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z at
陶瓷类全固态电池目前的性能远不如有机电解质类锂离子电池。主要瓶颈在于LLZ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界面阻抗过大以及LLZ本身的锂离子电导率就比有机电解质低一到两个数量级。LLZ的高温稳定性比较好,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电 ... 也就是主要问题在于界面阻抗和离子电导率不行.
我看这个材料电导率有做到1e-3S/cm了,这个应该能满足基本要求了?
另外像是LiPF6溶在EC里面这种低温性能怎么样?
非常感谢你,请点一下应助,给你些金币以示谢意,还有一些问题想请教一下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z at
哈哈,学术探讨而已,实际中室温锂离子电导率很难达到1e-3S/cm,而有机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在1e-2S/m以上,生活中很多电器中的锂离子电池主要使用的就是LiPF6 in EC/DEC/DMC之类的溶剂,低温下也很难工作,实际的电 ... 哈哈.如你说见,在这个领域我只能说是单方面求助,还谈不上探讨哈,
传统的电解质还有一个比较小的离子迁移数吧.我看文献说这个算上差不多也基本是1e-3S/cm-1e-2S/cm的水平,不知道对不对.
也就是说LLZ低温不靠谱,高温还是有戏的?
我看文献,似乎电池的容量是按照cathode的质量来归一化的,然后用LiCoO2/LLZ/Li的容量不是一般的低。。。。这么差?请问下您有没有看过一些具体的全电池的测试数据?我找到的非常少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z at
还有,我不知道你为何对LLZ的高温性能为何这么感兴趣,商业化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如果真的是搞基础研究,有时候不要太在意性能,去研究一下是界面情况或者是电荷传输之类的东西活性更有价值。当然,我的观点或许有不 ... 非常感谢你,我是做计算的,但是组里最近想申请一些这方面实验的funding,所以先了解一下。
正式因为文献里的数据不能全信才来这里问真的做过的人的看法,更有参考价值。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z at
这方面文章很多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有的文章的容量高的离谱,循环性能也好,但个人两年前用过好几种方法去尝试降低电极之间的界面电阻,最后测试的全电池性能都不太理想,所以当你看见那些性能好的数据,也不用 ... 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给我两篇实验结果比较理想的文章的地址,我看一看,自己没找到。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高等数-学 at
开学一年级,正打算做石榴石电解质。唔,我还没看过这方面的文献。楼主发给俺几篇文献看看呗,俺还没开学。
另外,石榴石在固态电解质中是比较有前途的,稳定,不存在高价钛还原问题,在全固态电池和锂空电池中都可 ...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z at
还有,我不知道你为何对LLZ的高温性能为何这么感兴趣,商业化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如果真的是搞基础研究,有时候不要太在意性能,去研究一下是界面情况或者是电荷传输之类的东西活性更有价值。当然,我的观点或许有不 ... 您好,LLZ基本合出来了,今天测的EIS,测不出一个半圆和一个线.想请教一下您可能的原因.
压片子然后少,然后两边涂金胶,然后用的银线.EIS,10mA,1~1000000Hz,高频开始扫
测出来一开始是左上象限的几个点,然后就是第二象限杂乱无章的点了.
恒压1V直流试了一下,电阻很大,没有短路....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送红花一朵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Evenz at
刚再看了你的帖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要用银线集流,通常使用的集流片比你说的银电极面积要大才行,要切记,两侧银电极面积要对称一致,面积小于你的LLZ片,最好使用拧紧的对称模具测试,可以保证测试中很好 ... 非常感谢你!
压根就没有用集流片,直接银胶粘得银线
用溅射喷金效果会比刷金胶好是吗,谢谢!
做实验好复杂!
(正式写手)
在线: 275小时
虫号: 2243418
注册: 性别: GG专业: 凝聚态物性 II :电子结构
引用回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鹿溪山人 at
有机聚合物电解质的主要问题在哪呢,各位大侠指出一下啊,还有硫化物电解质 有机聚合物电解质可燃吧,应该还有别的问题.
相关版块跳转
SciFinder/Reaxys
我要订阅楼主
的主题更新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客服电话: 邮箱:(全天候) 或者 QQ: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石榴石荧光粉的湿化学法制备与表征_甜梦文库
石榴石荧光粉的湿化学法制备与表征
厦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铈掺杂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湿化学法制备与表征 姓名:郭瑞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材料学 指导教师:曾人杰;黄勇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具有节能、寿命长、体积小、无污染等优点,被 公认是21世纪最有价值的新光源,有望成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当前发展WLED 的主流是组合蓝光LED与钇铝石榴石荧光粉(YAG:Ce3+)。 性能优异的荧光粉可以有效提高WLED发光效率。高温固相法、湿化学法 及燃烧合成法等都可用来合成YAG:Ce”荧光粉。目前商品荧光粉多采用高温 固相法生产,该法合成温度高、反应时间长、设备损耗大、产物团聚严重需经 过研磨后才能使用,国内外都在研究改进固相法生产工艺或开发新制备工艺。 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的合成方法,认为湿化学法中的共沉淀法最有希望替代高温 固相反应法进行工业化生产,本文对这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拓了微乳 液法制备纳米级球形YAG:Ce3十荧光粉新方法。 深入系统研究了共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过程中,不同的沉淀剂及不同工艺条件对工艺过程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证实较为理想的沉淀剂是混合沉淀剂(氨水+碳酸氢铵),热处理过程采用(H2+N2)还原气氛是最适合的, 前驱体粉末在900 oC可以直接由无定型相转变为YAG晶相。 采用以上方法制备的荧光粉发光亮度好,可与高效蓝光LED匹配,制成白 光LED。进一步对封装后的白光LED的显色指数、色温、光衰等性能进行研 究后可以完全取代固相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测定油/水/表面活性剂((环己烷+正己烷)/(钇+铈+铝)盐溶液(或氨水)/(TritonX.100+正己醇))形成微乳液的三元相图,首次采用微乳液法,在900oC低温下,制备出粉体粒径均匀、分散性好、纯相并晶形完整的纳米级球形YAG:Ce3+荧光粉,平均粒径50 nlrl。该方法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关键词:YAG:Ce3+荧光粉;湿化学法;激发光谱发射光谱 AbstractAbstract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WLED)withlots of excellent properties,suchasenergy saving,long lasting life,small size,non-pollution,is to be considered as themost valuable lightingsourceand would become thefourth-generation lightingasource.The current mainstream of the fabrication forⅥLED iS combination of blue LED and yellow emitting Y3A15012:Ce(YAG:Ce3+). Phosphors with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Can improvecanthe luminescentefficiencyWLEDeffectively.YAG:Ce3+phosphorbe prepared by solid reaction,wetchemicaland combustion synthesis methods.Currently,the most of the commercialarephosphorsprepared bysolid reaction method,which needhigherreactiontemperature,time―consuming,equipment wiredSOseverely,andpowders agglomeratedseverely that could be used only after been ball milled.Lots of the scientificareworkersdevoted to improve thetechnologyof solid reaction methodordevelop thenew fabrication process at home and abroad.After comparing and existing synthesis methods,it’Sanalyzingconsidered that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s mostpossible to be used in industry to replace the solid reaction method.In this paper,thismethod has been thoroughly studied and method has been invented.anew preparation‘method-microemulsionIt has been intensivily studied about precipitation method that the influencesonthe processing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that exerted by different precipitantagents theordifferent process parameters.It’S been confirmed through experiments thatprecipitationmixedagent(ammonia+ammonium bicarbonate)arethe bestprecipitationagents,andthe(H2+N2)mixedgasarethe best choice of reduce from amorphous at 900atmosphere.The precursor powders evolvedoC directly. In this paper,this methodto YAG phasehas been thoroughlystudied,and therelativebrightness of the phosphors which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this method has greatluminescentproperty.The self.madephosphorsarewell matched to the blue LED andcould be used to generateWLED.If theother properties such as color renderingIl Abstractindex,color temperature,luminous decay of the packagedWLEDhave been studied,the two methods could be used in industry to replace the solid reaction method. The ternary phase diagrams ofOil/Water/Surfactantal edetermined bytitrating.The YAG:Ce3+nanopowder phosphor has beenmethodsphericalatfabricated by microemulsion uniform.900 oC and theYAG:Ce3+nanopowders consist of fairly size is distributed uniformly at 50toparticles.Theparticleanln.Thebe furthermicroemulsion method isstudied.promising new method,and deservedKeyWords:YAG:Ce3+phosphor;wetchemical method;excitation andemissionspectraIII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入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试行)》。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的研究成果,获得( 资助,在( )课题(组)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 )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入(签名儿智嘶加艿年占月力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旋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年月于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l二卡H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朱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卸唧≥卯8年5月2z日 笫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引言从远古至今,人类社会追求光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照明与人类社会 的文明和进步紧密联系,人造照明光源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最初人类利用自然界赋予人们的天然光源“火"作为照明光源。1792年,William Murdock发明了气体火焰灯,其对燃料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可能是人类最早主动提高光源效率的行动。1879年,美国发明家Thomas Edison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真空灯泡,为人类照明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以来,人造照明光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白炽灯、荧光灯以及HID灯(HighIntensityDischarge,高强度气体放电灯)【l】。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它首先将金属丝加热,加热后的金属丝按照Planck黑体辐射公式中的辐射强度分布发光,它的发光光谱与加热区温度有关。白炽灯发光光谱是一个连续 谱,充满整个可见光谱。白炽灯的发明使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时间延续至全灭, 极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是由于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发光,因此它的效率是相当低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其发光效率只有15 lm/W,电光转换效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能量都转化成了热能辐射。另外,由于白炽灯能耗高,其消耗 的电能所燃烧的煤,每年产生数以亿吨的二氧化碳气体,给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1938年,荧光灯问世,使得人造光源的发光效率有了较大提高。荧光灯是 光致发光,首先,将汞汽化,汽化后的汞蒸汽原子与高速运动的电子碰撞,使汞 原子被激发或电离,被激发或电离的汞原子发出紫外线,通过紫外线激发荧光粉, 使得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同白炽灯相比荧光灯具有明显的优点:流明效率高,现在其发光效率已达到80.100 lm/W;寿命长,可达10000小时。但是,荧光灯所 发出的白光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它的显色指数较低,约为 75,不能满足人们对色温、显色指数的需求,同时,它的发光效率基本己经饱和,很难进一步提高。并且,荧光灯还存在频闪、寿命短、汞污染、紫外和红外辐射等缺点[21。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是汞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的总称,它具有单灯输出光效高(50 lm/W),寿命长(约10000小时)、结构紧凑、体积小等优点,但是其很难保持光色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310 厦门火学工学硕士论文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受到广泛关注,节能和环保成为科学 研究的重要方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提出绿色照明的概念,认为人的视觉系 统最适应的光环境是自然光,最理想的照明光源应该是在室内建立模拟自然光的 光源,电光转换效率100%,显色指数接近100,辐射能量全在可见光区,无红外和紫外辐射,无频闪。二十世纪后期发明并发展起来的以氮化镓为基础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是~种符合环保、节能的绿色照明光源,其有望成为继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光源。发光二极管进入照明 领域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41。1.2白光LED技术1.2.1发光二极管 早在1907年H.J.Round就在无机半导体上观察到发光现象,1968年第一只商用发光二极管产品研制成功【51。早期的发光二极管采用的结构与普通的二极管类似,其发光效率非常低,光通只有千分之一流明。到了1985年日本的Nishizawa利用液相外延方法制备出优质结构GaAlAs发光二极管,亮度达到1 cd/m2,这就是人们后来所说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6】。发光二极管简称LED(1ight emitting diode),是在半导体P-N结或与其类似的结构施加正向电流时,以高效率发出可见光、近红外光或近紫外光的发光器件。 按照不同半导体基本材料的物理特性,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波长是不同的。传统意义的LED仅指发射可见光的二极管,发光波长在450.780 nn'l之间。但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和器件工艺的不断成熟,发光二极管的范围已扩展到近红外和近紫外 区域。发射红外辐射的二极管叫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紫外辐射的二极管成为紫外发光二极管。但LED产业的重心在可见光部分,约占LED总量的90%。发光二极管是P.n结型发光器件。图1.1是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图。其核心部分为LED的芯片(图1.2)17】。2 第?‘章绪论遗明蚪辘橱磁N鏊 Ⅱ泊蚤片 耵笈射麓豹嘲缢扮P型层 发光层趟层衬底图1.1典型LED的基本构造图1.2 LED芯片结构示意图商品发光二极管一般用环氧树脂封帽外壳。芯片直径一般为200.350岬,其主要结构是p-n结结构由P型半导体形成的P层和n型半导体形成的n层,以 及中间的由双异质结构构成的有源层组成,有源层是发光区,利用外电源向p-n结注入电子,在正向偏压作用下,n区的电子向正方向扩散,进入有源层,P区 的空穴也将向负方向扩散,进入有源层,电子与空穴复合时,将产生自发辐射光,见图1.3。N聪P氍 嫡鲑图1.3 LED发光原理图LED因其使用的材料不同,其二极管内电子、空穴所占的能级也有所不同,能级的差值直接影响结合后光子的能量而产生不同波长的光,也就是不同颜色的光,如红、橙、黄、绿、蓝或不可见光‘8,91。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发光二极管类型有紫#l-LED和蓝光LED,发红色和绿色光的LED技术还没有成熟。3 厦门大学工学硕上论文1.2.2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具有能耗低(仅为白炽灯的1/8,荧光灯的1/2),寿命长(可达10万小时),绿色环保(无汞),体积小,响应快,发光效率高,应用电压低等优点 [10-12J,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国政府均给予大力扶持。 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皆由政府设置专项,编列预算与计划推行:日本 的“21世纪的光照明”计划,时间从1998,-一2002年,耗费50亿日元推行半导 体照明,目标是在2006年用白光LED替代50%的传统照明;美国的’’国家半导 体照明计划’’,时间从2000"-2010年,计划投资5亿美元;欧盟的“彩虹计划”, 已在2000年7月启动,通过欧共体的资助,推广应用白光LED。目前,世界上掌握LED技术的新兴半导体企业纷纷和老牌灯泡制造商联于,抢占这个未来最大 的照明市场。譬如美国HP联合了日本Nichia和德国Siemens美国Cree、德国Siemens和Osram联合;美国EMCORE和GE联合;日本Toshiba和Honda联合等。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在LED产业上异军突起,在白光LED市场上也占据一席之 地。国内在“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的资助下,LED产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氮 化嫁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首先在深圳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并走集 约化经营的道路,确立了白光GaN.LED的研究项目。一些科研院所,如中国科 学院物理所和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北京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石家庄十三 所等单位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正在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眼下市场上的白光LED大都是国内LED厂家采用进口芯 片和荧光粉自行封装的。由于技术力量和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蓝光芯片的选用和 白光LED的性能受到一定限制和影响。1998年以来,白光LED年平均增长率为31.04%,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手 电筒、LCD背光源(汽车、音响仪表板和手机背光板)、交通标志灯、信息显示屏和室内照明等【13彤】。1.2.3白光LED的制备途径及发光原理 1.2.3.1白光合成原理 白光是一种多颜色的混合光,人类眼睛所能见的白光形式至少是两种以上的 光的混合,一般有以下两种混合方式:(1)两波长光,即采用互补色原理,蓝色 光与黄色光混合。图1.4是CIEl931色度图,从光谱轨迹的任一点通过C画一直4 第一章绪论线抵达对侧光谱轨迹的一点,这条直线两端的颜色互为补色(虚线),两互补色混合可合成白光。(2)三波长光,即三基色原理一红绿蓝三基色光的混合。三基色原理的基本内容是:①将适当选择的三种基色(红、绿、蓝)按不同比例合成, 可以引起不同的彩色感觉;②合成的光的亮度决定于三基色亮度之和,其色度决 定于三基色成分的比例;③三种基色彼此独立,任一种基色不能由其它两种基色配出。J。鼍¨.瞄U}.1毫】I.2¨■…nO.1 l善O。30“.5 nO.7 O图1.4 CIEl931色度图三基色原理可以用公式1.1来表示,(o?发(硒+口翰’8(功f1.1)式中,(C)代表某一种颜色,(R)、(G)、(B)是红、绿、蓝三基色,R每种颜色的比例系数,它们的和等于1,即R+G+B=I。G B是可以根据这两个原理设计产生白光的LED光源。 1.2.3.2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 目前,形成白光LED的途径大致有3种‘1由2羽,如图1.5所示。 厦门太学1学硕士论文囊 《 夕∥=图尺1 /n、遗/、●■-\。_巷l、、翟、~?≤枣/j,■:,、等’m“三』/舭途径I学!器∥≮途径2 图1.5白光LED的实现途径3涎≤途径3第一种途径是由3种小Ⅷ颜色的LED组台,直n将红、监、绿封装备个包内,按照适11的比例进行儿配,分别控制通过LED的电流从而使产生的光浞合 成自光。这种方沾具有教半高利使川灵活等特点,由十发光全部来自发光二极管, 小需要进行光谱转换,周此,存一种方法中能帚损失最小并且效率昂高。另外, 它是靠调节j种颜色发光一极管的光强摔制实现白色发光的,因此,在调节颜色上具有相对的灵活性。1:I_l是,E|=|于这种方法垒少需要3种LED,匦|此成本柏对比较高而凡小|司颜色的LED必须巾单独的电蹄分别调整各自的电流以拄制各种 光的强弱,另外途径1还存在白光颜色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退化或小稳定、混合过程复杂、黄一绿颜色之间育间隙等缺点。第二种途径是由紫外、深紫外LED激发』原色荧光粉,发出白光。当然也可以选用两基色、四基色、五基色荧光粉,同样实现白光LED。这种方法的白光决定于荧光粉,易实现较高的显色性,白光制备方法也简便易行。但是目前利 用紫外、深紫外LED芯片激发兰基色荧光材料产生白光的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 其芯片的发光功率小、发光效率低,近期内难以大规模碰用.并且存在发光效率 低,温度稳定性差,紫光容易遗漏,粉体混台比较困难,高效率荧光粉小容易找 第一章绪论等问题。第三种途径主要是利用蓝色LED为基础光源,将蓝色LED发出的一部分蓝 光用来激发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出黄绿光,另一部分蓝光透射出来,由荧光粉的黄 绿色光与透射的蓝光组成白光。此方法不但无前述二种方法的缺点,亦兼具驱动 电路设计简易、温度稳定性好、生产容易、耗电量低与成本较低等优点。此外荧 光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抗潮、不与封装材料、半导体芯片等发生作用。故目 前大部分白光LED均采用此法。可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可见光的荧光粉种类不 多,它们的组成和基本特性见“1.3.3白光LED用蓝光激发荧光粉”一节中表1.1。1.3铈掺杂钇铝石榴石(YAG:Ce3+)荧光粉1.3.1钇铝石榴石(YAG)YAG(yttrium aluminumgarnet)是钇铝石榴石的简称。钇铝石榴石(Y3AIs012)空间群为Oh(10).Ia3d,属立方晶系,具有石榴石结构,其结构模型见图1.6。图1.6石榴石晶体单胞的八分之一结构模型其晶格常数为1.2002nm,它的分子式结构又可写成:L382(A04)3,其中L,A,B分别代表三种格位。在单位晶胞中有8个Y3舢5012分子。一共有24个钇 离子,40个铝离子,96个氧离子。其中每个钇离子各处于由8个氧离子配位7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的十二面体的L格位,16个铝离子各处于由6个氧离子配位的八面体的B格 位,另外24个铝离子各处于由4个氧离子配位的四面体的A格位。八面体的 铝离子形成体心立方结构,四面体的铝离子和十二面体的钇离子处于立方体的面 等分线上,八面体和四面体都是变形的。石榴石的晶胞可看作是十二面体、八面 体和四面体的连接网。 钇铝石榴石(YAG)晶体综合性能(光学、力学和热学)优良,具有良好的机 械强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和导热性,耐高强度辐照和电子轰击,无论作为功 能材料,还是作为结构材料均显示出极佳的应用前景。 钇铝石榴石(YAG)单晶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固体激光介质材料。与单晶相比, YAG激光陶瓷可以掺入比晶体中更高浓度的钕离子而无浓度淬灭,提高了转换效 率;陶瓷材料可以得到大尺寸激光工作物质。Nd:YAG称为掺钕钇铝石榴石,它是理想的四能级激光器。除作为激光工作物质以外,因为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YAG陶瓷还可以 作为高温结构部件得到广泛的应用。YAG是目前已知的抗高温蠕变性能最好的氧 化物,高温条件下,能表现出卓越的强度和相当低的蠕变速率,并且YAG与A1203 有着相近的线胀系数,因此可取代A1203用作高温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把稀土元素n3+、Ce3+、Eu3+等三价离子作为激活剂引入荧光粉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的,并发现其引入可使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稀土激活的YA G荧光粉主要用在阴极射线发光管(CRT)。Ce激活的YAG用作超 短余辉飞点扫描荧光粉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成功研制出来,这种YAG:Ce在阴极射线激发下发绿光。1.3.2固体发光的一般原理 发光是物质吸收的外部能量转换成光辐射的过程,是超出热辐射之外的一种 辐射,这种辐射的持续时间超过光的振动周期(10。11秒)。外部能量对发光物质 的作用称为激发。 发光材料是在外界激发作用下能够发光的物质。由于激发的方式不同,发光 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光致发光材料:在紫外光、可见光或红外光照射下能够发光的物质。(2)阴极射线发光材料:在电子束轰击下引起发光的物质。8 第一章绪论(3)电致发光材料:在电场或电流作用下能够发光的物质。 (4)X射线发光材料:在X射线激发下能够发光的物质。 (5)放射线发光材料:用放射性物质微粒辐射激发产生发光的物质。 各类发光材料大多数都是晶体材料,它们的发光性能与合成过程中化合物 (发光材料基质)晶格里的结构缺陷和杂质缺陷有关。由发光材料基质的结构缺陷 在晶格结点间产生空位、离子或原子所引起的发光叫自激活发光,产生这种发光 不需要加激活杂质。 另一种发光叫激活发光,它是因高温下向基质晶格中掺入另一种元素的离子 或原子产生了杂质缺陷引起的。激活杂质叫激活剂,也叫发光中心。实际上大多 数发光材料都是激活型的。激活型的发光材料又分为特征型和复合型两种。激发发光材料的能量可以直接被发光中心吸收,也可以被发光材料的基质所吸收。特征型的发光材料,其发 光只和发光中心内的电子跃迁有关,过渡元素和稀土金属元素离子及类汞离子是 这种发光材料的发光中心,发光中心在晶格中比较独立,激发的电子可以不和基 质晶格共有,基质晶格对发光中心内电子跃迁影响不大,这类的发光叫分立中心 发光,其激发光谱和发光光谱主要由发光中心决定。与不同符号电荷(电子和空穴)的产生和复合有关的发光材料称作复合型发光材料,周期表中II族金属的硫系化合物是非常重要的复合型发光材料的基质。 如ZnS型荧光粉,发光中心的外层电子受晶体场的作用很大,电子和空穴通过 这类中心复合发光,但发光光谱和发光中心的能级结构基本没有联系,发光的光 谱主要决定于整个晶体的能谱,这类发光称为复合发光。 在发光材料晶体中,电子要受到自己所属原子核和相邻原子的作用,这样电 子在晶体中的能量状态就分裂成一系列的能带。习惯上常把晶体中电子具有的一 系列能带称为许可带,每个许可带所含的量子态数目和容纳的电子数是一定的。 在许可带之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能量带隙,晶体中的电子能量不能具有这些能量范围内的数值,称为禁带。晶体中的电子在能带上的填充,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原理。在通常情况下,内层电子能级所对应的能带都是被电子填满的,称为满带。能量最高的满带, 是由价电子填充的,称为价带。能带中不存在任何电子的能带称为空带,能量最9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低的空带,称为导带。 在实际的晶体中,由于存在各种杂质、缺陷以及晶体表面和界面,都有可能破坏晶格的周期性。而在这些周期性遭到破坏的地方,有可能产生一些特殊的能 量,在禁带中形成某些束缚态。当部分电子或空穴被束缚在这些区域附近时,形成了一些能量值在禁带中的特殊能级,称为定域能级。定域能级和发光过程密切相关,因为发光材料中一般都要掺入某些杂质原子 和基质材料本身存在某些缺陷,这些杂质或缺陷都会在晶体中形成定域能级直接 影响发光性能。定域能级在禁带中有发光中心能级和电子陷阱两种形式电子陷阱对发光的持续时间起重要的作用。目前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基本上是用能带理论来进行解释,无论哪一种形式 的发光,它们都包括了3个过程:激发过程,能量传输和发光过程。1.激发与发光过程发光体中可激系统(发光中心,基质和激子等)吸收能量以后,从基态跃迁 到较高能量状态的过程,称为激发过程。受激系统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而把激 发时吸收的一部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来的过程,称为发光过程。一般有三种激发和发光过程:A)发光中心直接激发发光 发光中心吸收能量后,电子从发光中的基态A直接跃迁到激发态G(过程1), 当电子从激发态G回到基态A(过程2),激发时所吸收的部分能量以光辐射的 形式发射出来,这种发光称为自发发光(如图1.7所示),发光只在发光中心内部进行。GGA图1.7自发发光图1.8受迫发光10 第一章绪论若发光中心受激后,电子不能从激发态G直接回到基态A(禁戒的跃迁), 而是先经过亚稳态M(过程2),然后通过热激发从亚稳态M跃迁到激发态G(过 程3),最后回到基态A发射出光子的过程(过程4),称为受迫发光(如图1.8所示)。发光的余辉比自发发光长,发光的衰减和温度有关。B)基质激发发光 如图1.9所示,基质吸收了能量后,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过程1),在价 带中留下了空穴。通过热平衡过程,导带中的电子很快降到导带底(过程2), 价带中的空穴很快上升到价带顶(过程2’),然后被发光中心俘获.(过程3’)。 导带底部的电子,又可经过三个过程产生发光: 直接落入发光中心激发态的发光:导带底的电子直接落入发光中心的激发态 G(过程3),然后又越回基态A与发光中心上的空穴复合发光(过程4)。带图1.9基质吸收引起的激发发光过程浅陷阱能级俘获的电子产生的发光:导带底的电子被浅陷阱能级Dl俘获(过程5),由于热扰动,Dl上的电子再跃迁到导带(过程6),然后与发光中心复合发光(过程3,4)。深能级俘获电子产生的发光:深能级D2离导带较远,常温下电子无外界因素 长期停留在该能级上。如果发光中一11,未经过非辐射跃迁回基态,对发光体加热或 用红外线照射,电子便可从D2跃迁到导带(过程8),然后与发光中心复合发光。 基质吸收引起以上的三种发光过程,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是 晶态发光体最主要的发光过程。发光的最后阶段是在发光中心上进行的,发光辐 厦门入学工学硕士论文射主要由发光中心决定,这是晶态发光体复合发光的特征。 C)激子吸收引起的激发和发光 晶体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在价带留下空穴,电子和空穴都可以在晶体中自由运动。但是,电子和空穴由于库仑力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态,这种束缚着的电子一空穴对,称为激子。激子的能量状态处于禁带之 中,其能量小于禁带宽度,一对束缚着的电子一空穴对相遇会释放能量,产生窄的谱线。2.能量传输过程 包括能量传递和能量输运两个方面。能量传输是指某一激发的中心把激发能 的全部或一部分转交给另一个中心的过程。能量输运是指借助电子、空穴、激子 等的运动,把激发能从晶体的一处输运到另一处的过程。 能量的传递和输运机制大致有四种:再吸收,共振传递,借助载流子的能量 输运,激子的能量传输。 1.3.3白光LED用蓝光激发荧光粉由“1.2.3.2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可知,蓝光芯片可被与蓝光有效激发的荧光粉组成的白光LED是当前发展白光LED的主流。芯片技术、封装工艺以 及荧光粉,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技术‘2引,高效率的荧光材料的合成是提高白光 LED发光效率和功率的重要环节。用做蓝光芯片一荧光粉白光LED的荧光粉有其 特殊的要求。其主要要求如下【24】: (1)在蓝光激发下,荧光粉产生高效的可见光发射,其发射光谱满足白光要 求,光能转换率高,流明效率高。 (2)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应该与LED芯片的蓝光发射光谱相匹配。 (3)荧光粉的发光应该具备优良的温度猝灭特性。 (4)荧光粉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抗潮,不与封装材料、半导体芯片等发生作用。 (5)荧光粉耐紫外光子长期轰击,性能稳定。(6)荧光粉的颗粒细,粒径分布均匀,形状规则(最好为球形)。 球形粉体材料因其流动性好,便于粉体在器件表面均匀的涂敷,且球形粉体 材料(比表面积小)可以减少光散射,有利于提高发光效率‘251。12 第一章绪论可以按照这些要求选择己有和研发新的荧光粉。可被蓝光有效激发发射可见 光的荧光粉种类不多,它们的组成和基本特性见表1.1。表1.1可被蓝光激发的荧光体种类【7】表1.1中列出了多种可被蓝光激发的荧光体,综合各种物理、化学及发光特 厦门大学工学硕_上论文性后,Ce”激活的稀土石榴石体系荧光体被普遍用做白光LED的黄光成分荧光 体。因为此发光材料的吸收和激发光谱与InGaN芯片的蓝色发光光谱相匹配,相 对其它荧光体,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光子能量转换要求;斯托克斯位移适中,发光效率高;性能稳定,耐电子束、紫外和可见光子的轰击。 图1.10是通过“1.2.3.2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方法”中途径3得到的一种白光LED的结构示意图,其中E是由LED电致发光得到的蓝光,E照射到芯片之上 的YAG:Ce3+黄色荧光粉后激发使之发出黄色光F,一部分蓝光E透过荧光粉层后与F混合后便发出白色光。EY^G荧光蚜 金缦 U渺芯绔l G.阑)夔光耪爱(^YGIU洒巷片Ei哪的聱色FlY^e荧光粉的羹色 图1.10光转换白光LED的结构 导线婊梅1.3.4YA6:Ce3+荧光粉的发光机理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都是N壳层的4f支壳层没有被电子填满,而0壳层的5S,5P支壳层都是填满的,因此,稀土材料表现出丰富的光谱特性。在铈原子中 有两个4f电子,但Ce原子将失去三个电子,成为三价ce3+,失去的三个电子分 别是最外层6s电子和~个4f电子。失去一个4f电子,这个4f电子有两个能态,一个是2F7/2(量子数:S=1/2,L=3,J=7/2),一个是2F5/2:(量子数:S=1/2,L=3,J=5/2), 两个能级的能量差为2000cm~。当电子从4.厂态被激发到5d态后,由于5蕊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几个纳秒,因此,很快电子就会从5撅迁回4f态,三价铈14 第一章绪论不同于其他三价稀土离子(Eu3+,Tb3+),三价铈离子从5d-至lJ 4f的跃迁是允许的 电偶极跃迁,因此这个跃迁能够发光。铈离子的能级图如图1.11所示。图1.1l铈离子能级图5d轨道在离子的外层,而4f态在原子的内层,因此,5d轨道受晶格的影响 较大,而4f态受晶格的影响较小5d轨道受晶格的作用不再是原有的分立能级,而是形成连续的能带,而4f态受到外层电子云的屏蔽作用,仍然是两个分立的 能级。从5d形成的能带到4.厂的两个能级跃迁的发射光谱也是两个带谱,通常Ce3+ 离子的发光在紫外光谱区,但是,当5a聋JL道和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强时,5胤道的劈裂加大,使得5d轨道所形成的能带加宽,从5蹴道到4f能态的跃迁进入可见光谱区。一般来讲,Ce3+发射光谱的Stokes位移不是很大,在一千到几千波数范围内 变化。它的发射谱的位置依赖于以下三个因素。 1.发光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化学键的共价性(电子云膨胀效应)。一般来说, 共价性强,4厂1与5d1组态的能量差越小。2.5d1组态在晶体场中的劈裂。低对称性的晶体场越强,则发射能级的晶体场劈裂组分底部越低。 3.Stokes位移。在晶体中,最大发射波长与最大吸收波长之差称为斯托克斯 位移(Stokes位移),称为Stokes位移。这是由于受激分子通过振动弛豫而失去 转动能,因此,在激发和发射之间产生了能量损失。 厦门大学工学硕上论文1.3.5YAG:Ce3+荧光粉的制备方法高效率的荧光材料的合成是提高白光LED发光效率和功率的重要环节,蓝光 芯片.黄色荧光粉技术使用的铈激活的钇铝石榴E(Y3A15012:Ce3+)荧光粉的一J1一i4-厶匕日匕 对白光LED的性能有很大影响,Y3A15012:Ce3+荧光粉的制备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3.5.1高温固相反应法 传统高温固相反应法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适合于工业批量生产。这种方 法f251是将达到要求纯度、粒度的Y203,A1203,Ce02粉末按化学计量比加入适量 的助熔剂,jtHBaF2,A1F3,YF3等通过机械研磨使其混合均匀,先在1000~1400oC氧化气氛中预烧,然后在1400"---,1630 oC弱还原气氛下进行焙烧,通过氧化物之 间的固相反应形成Y3A15012。高温条件下,A1203和Y203反应,先依次形成中间 相YAM和YAP,最终形成YAG。反应过程如下【26】:2 Y203+A1203专Y4A1209(YAM) (1-2)Y4舢209+A1203斗YAl03(YAP)3(1-3) (1―4)YAl03+舢203一Y3魁5012(YAG)整个反应微观上是由五相,四个界面所构成,随着温度升高Y3+和A13+由于 浓度梯度的存在而发生相互扩散,生成YAM,进而生成YAP,进一步扩散形成 YAG,;YAM和YAP等中间相在动力学的扩散中是很难避免,如图1.12所示。Y203YAMYAp翰GA1203图1.12 YAG相形成示意图烧成后物料在稀盐酸溶液中洗涤,除去剩余助熔剂,干燥,得到高发光效率的YAG:Ce3+黄色荧光粉。16 第一章绪论张书生、庄卫东【271等人以Y203(4N),AI(OH)3(分析纯)、ce203(4N)为原料,加 入一定量的助熔剂,于1400 oC大气气氛中焙烧数小时,将所得中间产物粉碎后,再于1500oC还原气氛下高温热处理数小时,合成高发光效率的YAG:Ce”黄色荧光粉,并研究了助熔剂BaF2和H3803对YAG:Ce”荧光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适量的助熔剂有利于YAG:Ce”荧光粉的晶化,BaF2和H3803同时使用效果 要好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助熔剂。 K.Ohno和T.Abet281在固相反应过程中引入BaF2作为助熔剂(或A1F3,CeF3),在1500oC的条件下热处理2小时,得到了CeH掺杂的单相Y3A15012粉体。BaF2在反应过程中起催化剂的作用,在粉体形成的中间过程中参加反应a-与不使用烧结助剂的固相反应法相比,该方法可以降低YAG的形成温度。 助熔剂的加入不但可增大YAG:Ce”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强度,而且能 有效降低荧光粉的中心粒径,控制粉体的粒径分布。而以加入重量百分比1.15%的BaF2和H3803的混合物(其中两种成分按重量比1:l混合)作为助熔剂时荧光粉的发射强度最高,中心粒径较小粒径分布范围较窄。 高温固相法的不足在于合成温度高,反应时间长,生产设备易于损坏,荧光 粉产品颗粒较粗硬度较大,产物粒径偏大且粒度分布宽,难以达到满意的粒度, 而且极不易得到单相的立方石榴石结构。 1.3.5.2溶胶一凝胶法 溶胶一凝胶法【291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材料的用途来看,涉及到光学及光 电子材料、电子材料及磁性材料、催化剂及其载体、生物医学陶瓷和高机械强度 陶瓷;从材料的外形来看,涉及纤维薄片、涂层及粉末;从材料的状态来看,涉及 晶体无定性材料、有机无机混合材料等。用溶胶一凝胶法合成无机发光粉末材料, 已从较为单一的硅酸盐体系扩展到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及钛酸盐等体系。 传统溶胶一凝胶法一般采用易水解的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如甲氧基乙醇钇和 异丁醇铝溶液为原料,经水解、缩聚等反应过程,由溶胶转化为凝胶。凝胶经烘 干、较低温度下预烧、研磨,再经较高温度下热处理,最后得YAG荧光粉。而 现在溶胶一凝胶法已得到较大的发展,胶凝剂从金属醇盐扩展到有机鳌合剂和大分子网络剂等。大分子网络凝胶法合成YAG:Ce3+荧光粉所用原料为Y3+、A13+、Ce3+硝酸盐17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水溶液‘30,31】。制备过程中,在原料溶液中加入丙烯酞胺单体N,N一亚甲基双丙烯 酞胺网络剂及过硫酸馁引发剂,在80 oC聚合获得凝胶。然后,将所得凝胶以2oC/min的升温速度升至700 oC,并J随温2h,所得微粉再经过900 oC锻烧,得到产 品。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直接由无定形态形成YAG相,反应温度 大大降低,900 oC就可获得完全的YAG相。 用这种方法制备稀土YAG荧光粉,优点是各组分含量精确可控,反应组分可以在原子水平上混合均匀,均匀性好;在后期的固相合成YAG反应中,形成晶核 和扩散反应都较容易,因而能够在较低的温度(700"-'1000 oC)下得YAG粉体; 一次粒径小。溶胶一凝胶法的不足在于生产流程过长,产率低,由溶胶转化为干凝胶的过 程中,水分包裹在胶体中不易失去。以金属醇盐作原料,成本较高,且醇盐有较 大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害,容易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在非氧化气氛下有机配位 体中的碳配位体不易除去,残留碳会影响荧光粉的体色和发光亮度;颗粒团聚也 比较严重等缺点。 1.3.5.3喷雾热解法.喷雾热解法【32,331是一种将金属前驱体溶液雾化喷入高温炉中,引起溶剂的蒸发和金属前驱体的立即热分解,从而直接合成氧化物粉料的方法。它的显著优点 是可以做成基本上无团聚、球形的纳米粉,并且纯度高,粒度可控,易实现工业 化生产。由于使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发光材料一般具有均匀的球形形貌,粒子的粒 度分布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发光强度,还可以改善发光粉的涂敷性能并 提高发光显示的分辨率。 喷雾热解法所用的装置主要包括雾化器、压力喷嘴、石英管和加热炉等。 喷雾热解法采用液相前驱体的气溶胶过程,可使溶质在短时间内析出,兼具有传统液相法和气相法的优点,如产物颗粒之间组成相同、粒子为球形、形态大小可控、过程连续。具体如下: (1)由于微粉是由悬浮在空中的液滴干燥而来的,所以制备的粉体一般呈规则的球形,且在尺寸和组成上都是均匀的,这对于如沉淀法、热分解法和醇盐水解法等其他制备方法来说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因为喷雾热解法合成材料的过程类似于每一个液滴内形成了一个微反应器,使溶剂蒸发和金属盐热解同时瞬间完18 第一‘章绪论成,整个过程非常迅速。(2)产物组成可控。因为起始原料是在溶液状态下均匀混合,故可以精确地控制所合成化合物的最终组成。 (3)产物的形态和性能可控。通过控制不同的操作条件,如合理的选择溶剂、 反应温度、喷雾速度、载气流速等来制得各种不同形态和性能的微细粉体。 (4)在整个过程中无需研磨,可避免引入杂质和破坏晶体结构,从而保证产物的高纯度和高活性。喷雾热解法在喷雾过程中形成的液滴表面溶液的高沉淀速率,使得所制备的 颗粒容易表现出中空形态,颗粒的中空状态会导致发光体亮度降低和稳定性降低,而且具有中空状态的颗粒经高温热处理后会失去球形形态或破裂为碎片,因此改变颗粒的中空状态,得到实心球形颗粒是喷雾热解法制备高性能发光材料的 一个关键问题。 1.3.5.4共沉淀法共沉淀法主要是应用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是在混合的金属盐溶液中添加沉淀剂,得到各种成分混合均匀的沉淀,然后将沉淀物进 行热分解得到所需的氧化物粉末。普通固相反应法在混合、反应及粉碎制备的过 程中易于引入杂质,而且均匀性差。共沉淀法由于生成的沉淀前驱物金属离子比只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对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控制来达到最终产物的金属离子比,从而使各种成分均匀,沉淀后再进行热分解得到复 合的金属氧化物粉末,所得的粉体纯度高、组成均匀【1021。 一般采用氨水或碳酸氢氨作为沉淀剂。在以氨水为沉淀剂的反应过程中, OH。离子为唯一的沉淀剂离子,因此沉淀物为铝和钇的氢氧化物。徐国栋等人【34】 报导,当氨水作为沉淀剂时,Y3+通常以Y2(OH)5X?nH20的形式沉淀,根据金属盐种类的不同,X分别为N03-或C1。。Russell等嘲用2.5M氨水沉淀硝酸钇溶液,得到的沉淀物为Y2(OH)5(N03)?3H20。王介强等人【36】用氨水共沉淀硝酸铝和硝酸钇溶液,沉淀物的组成5为Al(OH)3?0.3[Y2(OH)s(N03)?3H20]。该沉淀物在1000oC锻烧后,由中间相YAP转变为YAG。王宏志等人‘371也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通 过控制沉淀过程中的pH值,在900 oC的热处理温度下沉淀物直接结晶为单相的翰Go19 厦门大学工学硕上论文Yonghui Zhou[38】,HongzhiWang[391,Ji―Guang Li[401等人以氨水为沉淀剂制备YAG粉体,Yonghui Zhou巾和Hongzhi Wang的研究发现在900 oC即可以制得YAG粉体;Ji.Guang Li在950 oC时合成纯相的YAG粉体。李霞H11、丁志立【421 Pradhanl431等人以碳酸氢氨为沉淀剂,分别在800oC,900 oC,1000A.K.oC下制得了纯相YAG粉体。张华山【4钔、朴贤卿H51采用尿素为沉淀剂在1200 oC时分别合成了 YAG纳米粉体和YAG:Nd粉体。以上研究者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YAG粉体都具有 以下优点:粒度均匀、化学纯度高、颗粒细,合成温度低。 1.3.5.5分步沉淀法 分步沉淀法的主要过程如下:采用合适的沉淀剂,使原料溶液中的阳离子分 步、逐一的形成沉淀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焙烧。I.Matsubaral461采用硫 酸铝和硫酸钇为原料,采用尿素为沉淀剂,以先沉淀A13+离子、再沉淀Y3+和Ce3+ 离子的顺序,制备了氢氧化物前驱体,1300 oC煅烧此前驱体,获得了分散性好、 化学纯度高的YAG:Ce3+粉体。Fangli Yuanf471以碳酸氢氨为沉淀剂,采用先A13+离 子、再Y3+和Ce3+离子的沉淀顺序,生成了以A1为心、Y和Ce为壳的核壳结构的前 驱体,1200 oC焙烧此前驱体合成了YAG:Ce3+荧光粉。但此法同样存在粉体团聚 问题难解决、粒度分布宽的缺点。 1.3.5.6均匀沉淀法 均匀沉淀法是不外加沉淀剂而是在溶液内部生成沉淀剂的方法。在金属盐溶 液和沉淀剂溶液混合时,很容易使局部有较高浓度的沉淀剂,且生成的沉淀也易 混进杂质成分。均匀沉淀法则可避免这些缺点,它是使溶液内慢慢生成沉淀剂, 这样就不会产生局部的不均匀。例如将尿素水溶液加热使其水解,在溶液内部生 成NH40H,因为生成的沉淀剂立即被消耗掉,故经常保持低浓度状态,因此沉 淀纯度高,体积小,容易过滤和洗净,通过控制尿素的水解速度可以制得氢氧化 物的微小粒子。Pan Yuexiao等人报导【48】采用硝酸铝、硝酸钇和尿素(NH2CONH2)作原料,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YAG粉体。在加热过程中,尿素发生分解反应,形成OH‘离子 和C032-离子。在硝酸根离子存在的条件下,生成无定形沉淀物A15Y3(OH)16(C03)4?4H20,该沉淀物在850 oC锻烧后得到单相的YAG粉体。石士考等人用过量尿素作为均匀沉淀剂,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YAG:Ce3+【49】20 第一‘章绪论和YAG:Ce3+,Tb3十【501。按一定化学计量准确称取v2(s04)3、Tb2(S04)3及Ce2(S04)3 溶液,置于同一反应器中,加入过量尿素,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上加热至82 oC左 右使溶液保持恒温,当溶液pH值接近5.5时,加入适量AI(OH)3,此时溶液Ce3+, Tb”的氢氧化物沉淀迅速析出,与AI(OH)3一起生成同质共沉淀。沉淀经离心、 洗涤、过滤、烘干后成为YAG前驱粉末。将YAG前驱粉末在二定温度下灼烧,反 应1h,冷却后即为产品。 由于与AI(OH)3不是以A13+离子形式加入,而是直接以固体形式加入,因此 容易出现产物局部化学计量不准确,成分不均匀,粒度分布宽等缺点。 1.3.5.7燃烧合成法 燃烧合成法是指通过前驱物的燃烧而获得材料的方法,是通过氧化剂如金属 硝酸盐与有机燃料的放热反应实现的,常用的燃料有尿素(CH4N20),碳酞肼 (CH6N40),糖胶(C2HsN02)等。其具体过程是:当反应物达到放热反应的点火温 度时,以某种方法点燃,.随后反应即由放出的热量维持,燃烧产物就是所制备的 材料。燃烧合成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粉体合成技术【51】。主要用于多 成分氧化物粉体如铝酸盐、铁酸盐、铬酸盐粉体的合成。 石士考等采用甘氨酸燃烧法合成YAG:Tb3+荧光粉【52】,在1450oC时获得了纯度较高、尺寸为0.6~1.4 1.tm的YAG:Tb3+荧光粉,张华山等采用柠檬酸一凝胶燃烧法制备YAG纳米粉体【531,在1100oC合成了纯度高、尺寸为50 nnl的粉体。Kakade等人【541分别采用尿素和碳酞肼做燃料,通过与金属硝酸盐的燃烧反应合 成了YAG粉体。粉体的粒径一般为亚微米级。粉体的粒径与燃烧反应时所采用的 燃料种类有关,反应时释放的气体越多,获得的粉体的粒径越细。N.J.Hesst”】研 究了以金属硝酸盐和糖胶为原料合成YAG的燃烧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燃料比例 对相的形成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金属硝酸盐和燃料比值为化学计量和富燃料的 条件下,合成的粉体中含有少量的YAP相,而贫燃料的条件有利于单相YAG的形成。燃烧合成法的优点是合成粉体粒度小;适于合成多组分粉体;粉体结晶性好; 合成温度低;反应过程时间短,过程简单等。但由于燃烧反应的突发性和剧烈性, 反应过程不容易控制,合成的粉体颗粒形状不规整,不易工业化规模生产【56,57】。1.4本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研究内容21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1.4.1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白光LED照明这种绿 色照明光源值得大力提倡使用。白光LED照明有望成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由InGaN/GaN蓝色发光二极管(LEDs)与YAG:Ce3+荧光粉组成 的白色LEDs已经开发成功并已在国内外投放市场。其发光亮度已经超过了白炽 灯的两倍。可以预料,超高亮度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将取代白炽灯泡而广泛用于各 种场合的无汞化高效率长寿命照明,其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使 得白光LED照明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计划,为了推动白LED产业的发展,本文拟 对白光LED的关键材料之一一YAG:Ce3+荧光粉的基本?蚪I"1"-厶匕DE,进行研究,为荧光粉的 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目前白光LED用YAG:Ce3+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中,固相反应法合成温度高,合 成周期长,后处理需经球磨,容易破坏晶形,导致发光强度下降;溶胶一凝胶法 生产流程过长,成本较高,且容易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喷雾热解法容易产生空 心粉末颗粒,应用效果较差,难于推广应用;燃烧法反应过程不容易控制,不易 工业大规模生产。 目前工业上一般是用固相反应生产YAG:Ce3+荧光粉。使用软化学法制备可 以控制的步骤,一步步地进行化学反应,来获得前驱体。这种前驱体的热处理温度 比传统高温固相反应低300 颗粒均匀,粒径小。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共沉淀法和分步沉淀法是最有希望替代固相反应制备 YAG:Ce3+荧光粉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方法,因此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基础 理论研究。另外由于YAG:Ce3+荧光粉需要满足LED器件装配过程中对涂敷性能的 要求,颗粒形貌应尽量接近球形,但现有的软化学合成方法和固相反应法制备的 粉体形貌均不理想,因此本论文探索新的软化学合成方法一反相微乳液法合成 YAG:Ce3+荧光粉,制备球形度良好的荧光粉粉体,力图满足LED器件装配过程中 对涂敷性能的要求,并为今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1.4.2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湿化学法合成YAG:Ce3+荧光粉,并对荧光粉的制备过程和发光性 质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oC.500oC度,有效地节省了能源,并且YAG相纯度高, 第一章绪论(1)采用共沉淀法合成YAG:Ce3+荧光粉,研究不同的沉淀剂对YAG:Ce3+荧 光粉合成过程及发光性能的影响,为制备高质量荧光粉选定沉淀剂提供依据。 (2)探索全新的制备方法,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球形YAG:Ce3+荧光粉, 追踪粉体的制备过程,并研究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开发出制备高质量荧光粉新途径。1.4.3本课题的创新点 (1)首次追踪了不同沉淀剂(氨水、碳酸氢铵、氨水+碳酸氢铵)对YAG:Ce” 荧光粉合成过程的区别,并研究了不同的沉淀剂对YAG:Ce3+荧光粉制备工艺过 程及发光性能的影响,为共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工业化生产选定适当的 沉淀剂。 (2)首次从碳还原、氢气还原的作用原理出发,针对软化学法得到的前驱体的特点,深入分析并对比了不同还原气氛条件对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合软化学法制备YAG:Ce”荧光粉适当的还原气氛。 (3)采用滴定法首次测定了(环己烷+正己烷)/(钇+铈+铝)盐溶液(或氨水)/Triton X一100和正己醇(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三元相图,可为今后 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4)首次采用油包水(w/o)型微乳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作为微反应器,通过微反应器中分别增溶的反应物盐溶液和沉淀剂发生反应,在900 oC低温下,成功地制备出粉体粒径均匀、分散性好、晶形完整的纯相的纳米级球形YAG:Ce3+荧光 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第二章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厦门大学工学硕上论文2.1主要化学试剂及实验设备2.1.1主要化学试剂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分析纯,A.R,含HCl 36"--3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硝酸(Nitric acid),HN03,A.R.,含HN03 65%"--68%,上海化学试剂有限 公司草酸(Oxalic acid),C2H204"2H20,A.R,含量>/99.5%,北京现代东方精细 化学品有限公司无水乙醇(Absolute ethan01),C2H50H,A.R.,含量≥99.7%,北京现代东方 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氨水(Ammonia solution),NH3,A.R.,含量25%,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碳酸氢铵(Ammonium bicarbonate),NH4HC03,A.R.,含NH3 %,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氯化铝(Aluminumchloride2 1.O%~22.0hexahydrate),A1C13?6H20,A.R.,含量≥97%,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氧化钇(Yttria),Y203,4N,含量≥99.99%,厦门通事达有限公司 硝酸钇(Yttriumnitratehexahydrate),Y(N03)3"61-120,A.R.,含量≥98%,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硝酸铈(Cerous nitrate hexahydrate),Ce(N03)3?6H20,A.&,含量≥99.0%, 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环己烷(cyclohexane),C6H12,A.R.,含量>-99.5%,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曲拉通X-100(Triton X-100),C34H。:0…C.P,北京市旭东化工厂 正己醇(n.hexan01),CH3(CH2)4CHzOH,A.R.,含量>195%,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正己烷(n.hexane),C6H12,A.R.,含量≥95%,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 氟化氨(Ammonium fluoride),NH4F,A.R.,含量≥96.0%,北京益利精细 第二章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化学品有限公司 氟化钠(Sodium fluoride),NaF,A.R.,含量≥98.0%,北京化工厂 硼酸(Boric acid),H3803,A.R.,含量≥99.5%,北京现代东方精细化学品 有限公司乙炔黑(Acetylene black),C,A.R.,含量≥99%,焦作鑫达化工有限公司 氮气(Nitrogen),N2,4N,含量≥99.99%,北京华元气体氩气(Argon)96%vol+氢气(Hydrogen)4%vol,Ar 96%v01+H24%vol,4N,含量≥99.99%,北京华元气体 去离子水(18x106Q),清华大学材料系自制 2.1.2实验所用设备78.2磁力搅拌器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KQ.50B型超声波清洗器 DHG.944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SH3.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KSS高温气氛节能管式炉BS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长城科工有限公司洛阳永泰试验电炉厂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荷兰Philips公司 日本理学 日本JEOL 日本日立 德国NETZSCH 德国NETZSCH 美国PE 日本岛津323S电子天平PanalyticalX’pert转靶X一射线衍射仪D/max.IIIB X射线衍射仪JEM.1200EX透射电镜 F一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STA 409 STA409PC热分析仪 EP热分析仪FTIR SpectrumGX,IR富里叶变换红外谱仪SSX.550电子扫描电镜JY2003荧光粉相对亮度测量仪杭州远方仪器有限公司2.2表征方法2.2.1热分析【58】 使用STA 409 PC及STA 409 EP(NETZSCH)热分析仪,TG-DTA/TG.DSC分析以0【.A1203粉为参比物,空气气氛,升温速度10 oC/min,温度范围为30~】400 oC。oC 厦门人学工学硕士论文TG(thermogravimetry,热重)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 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在记录时,以质量作纵坐标、从上到下表示质量减少;以温 度(T)或时间(t)作为横坐标,自左向右表示增加。主要应用于了解试样的热 分解反应,例如测定结晶水、脱水量、固相反应等,此外,也用于测定熔点、沸 点,或是利用热分解或蒸发、升华来分析固体混合物。DTA(differentthermalanalysis,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一种在测量温度 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DSC(differential scanningcalorimeter,差示扫描量热法)即在程序温度控制下测定输入到试样和标准样的热流速率(热功率)差对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技术。通常, 每次测量记录一仪器记录时,是将温差作为纵坐标,而以温度(T)或时间(t) 作为横坐标,构成曲线。由于物质以一定方式受热后,物质的温度升高或发生结 构的变化和化学反应,其热物理性质包括运输性质(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热 辐射性质等)和热力学性质(比热容等)发生变化,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发生熔 融、凝固、结晶、软化、升华、凝华、玻璃化转变、居里点转变、热释电效应, 因此该设备往往用于研究结晶转变,二级转变,分解、氧化还原、固相反应等。 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将TG和DTA/DSC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作出T俨DTA/TG_DSC曲线,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本文采用的实验条件:升温速率为10 oC/rain,air载气气体流速为20ml/min,设备型号详见2.1.2节。2.2.2粉体的晶相分析【5圳 XRD(X射线衍射技术)是研究晶体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主要手段,对粉末 样品可进行定性相分析和定量相分析。定性相分析是根据多晶物质结构和组成元 素各不相同,它们的衍射花样在线条数目、角度位置j强度上就显现出差异,衍 射花样与多晶体的结构和组成(如原子或离子的种类和位置分布,晶胞形状和大 小等)有关。一种物相有自己独特的一组衍射线条,反之,不同的衍射代表着不 同的物相,若多种物相混合成一个式样,则其衍射谱就是其中各个物相衍射谱叠 加而成的复合衍射谱。物质的X射线衍射花样特征就是分析物质相组成的“指纹脚印”。定量相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物质参与衍射的体积或重量与其产生的衍射强度成正比,因此,可通过衍射强度的大小求出混合物中某相参与衍射的体积分 第二章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数或重量分数,测定时要求必须准确的测出衍射的强度。本文在Panalytical X’pert转靶X.射线衍射仪(Ⅺm)上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源使用Cu靶,九为0.15406nm,工作电流30mA,工作电压40kV,狭缝系统为loDS一10SS―O.15mmRS,以石墨单色器滤波,在10"--900范围扫描,测定样品的粉末衍射图(步长:0..0167 o/步,每步时间:10 s),判定粉末的物相与结构,考查各种实验因素对样品的影响,并结合Scherrer公式(2―1)估算晶粒的大小,其中X-ray的波长九是0.15406 nnl,p为扣除仪器展宽后的X衍射的半峰宽(弧度),0为X―ray衍射峰对应的衍射角(o)。0.89彳, d2=―flco―s0(2-1)式中:■――特征X射线波长;卜衍射线剖面半高宽(tad.); 卜该晶面与X射线所成的角度(deg.); 卜晶粒平均尺寸d(hkl):九/sin 0晶粒的晶格参数可通过下面方程式得到:彳2(11l【1)=h2a-2+如6‘2+产c。2式中d(hkl)――晶面间距(姗);A――-X射线波长(0.15418nm);a,b,c――晶面参数(Illll);0――晶面衍射角(deg.)2.2.3粉体的形貌分析【59】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 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 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与光 学显微镜和激光显微镜相比,具有焦距更深,分辨率更好的特点。 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用聚焦电子束作为照明源,使用对电子束透明的试 样,以透射电子为成像信号。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经过聚光镜会聚后均匀照射到27 厦门人学工学硕士论文试样上的某一待观察微小区域上,入射电子与试样物质相互作用,由于试样很薄, 绝大部分电子穿透试样,其强度分布与所观察试样区的形貌、组织、结构一一对应。YAG:Ce3+荧光粉颗粒大小是影响其发光性能和在蓝光芯片上涂敷性能的关 键因素之一,其形貌也会对发光性能和涂敷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备中,力求 制得粒径均匀、近球形、分散性好、无团聚或微团聚的YAG:Ce”荧光粉体本文 采用SSX.550电子扫描电镜(电压为20 kV,测试之前在样品表面喷金)和 JEM.1200EX透射电镜(日本JEOL),观察粉体颗粒的整体形貌,考察不同条件 下,颗粒的表面形貌、大小及颗粒之间的团聚情况。 2.2.4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 用日本日立公司的F-4500型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激发源:氙灯,Slit:2.5 nnl,PMTVoltage:700 V)。将荧光粉在仪器配套的模具中压实,尽量保证每次的压实的程度一致,预先调节仪器的参数,使光谱的相对强度处于适中(0--一9 999范围内可调)数值。不同仪器参数(如狭缝)下的测量值 相差非常之大。先测定样品的激发与发射波长:以YAG:Ce”黄色荧光粉为例,可以先假定 取550 nlil为其发射波长,对样品进行扫描后,得出其激发波长的范围,取其峰值为激发波长(460--一,470 nnl,不同样品值会有所变化),以此波长扫描样品,即得出其发射光谱,寻其峰值,定为样品的发射波长(如530 nm),以530 nln为发 射峰,再次对样品进行扫描,得出其准确的激发波长值(如465 nm),以465 为激发波长,扫描样品,便得到发最终发射光谱。2.2.5amX射线电子能谱(XPS)分析‘60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用来研究材料表面的 化学状态,包括元素的种类、含量、化学价态和化学键的形成情况,在本研究中主要用于分析荧光粉中掺杂离子的价态。XPS实验测定的基本过程是:由光源(X射线管,真空紫外或同步辐射源) 产生的单色束(hv)照射样品,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e’)受到激发而发射 出来,这些被激发的电子称为光电子,用能量分析器测量这些电子的能量分布,得到以被测电子的动能(或结合能)为横坐标,以电子计数率为纵坐标的光电子 第二章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能谱图。通过分析谱图,即可得到样品中原子或分子的有关信息。 用光束激发样品的过程如式(2二2)所示: M+枷专M1+P’(2―2)式中M为分子或原子,M为分子或原子处于激发态的离子,乃V为入射光子,e’为射出的具有一定动能的光电子。当单色入射光子作用于固体物质表面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式(2--3)所示的关系:hv=E+E+矽(2―3)式中E为分子或原子中电子的电离能或结合能,邑为光电子的动能,≯为样品 的逸出功(克服整个晶格对光电子的吸引所需的能量)。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原子(分子)相互结合形成固体后,外 层电子轨道相互重叠构成能带,但内层电子能级基本保持自由电子时的状态。原子内层能级上电子的结合能是元素特性的反映,具有标示性。因此内层电子结合能可用于样品中化学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谱峰的强度(峰面积或峰高)与元 素的含量有关,通过测量光电子峰的强度即可进行半定量的分析。内层电子虽不参与成键,但其结合能随周围化学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反映在光电子能谱图上,可看到谱峰位置的相对移动。原子中的内层电子受原子核库仑引力、核外其他电子斥力作用,任何引起核外电荷分布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内层电子的屏 蔽作用,从而使原子内壳层电子结合能发生变化。在分子内某一原子的内层电子结合能直接与相连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性之和有关。同一原子在不同的晶体(或 分子)或相同的晶体(或分子)中的不等同位置上,内层电子的结合能各不相同。 本实验采用的是ULVAC―PHI,Inc.公司PHI Quantera SXM扫描成像X射线光 电子能谱仪,靶是单色化的Alka,1486.7eV。 2.2.6傅立叶红外(I R)分析【删连续的红外光与分子相互作用时,若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频率恰好与红外光 波段的某一频率相等时就引起共振吸收,使光的透射强度减弱,因此,如用广波 波长(或波数)相对于光的透过率作图,就可以得到一张谱图。 在一般的红外光谱图中,所用的红外光波波长都在中红外区,更多地用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2.5.25岬(400--4000cml),因为绝大多数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子振动频率处于此波长范围,而且无机化合物的分子振动频率更低。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有效地表征活性集团以及原子间键的扭曲和振动,当分子 振动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时,就能产生红外吸收,并且不同的官能团产生的红外 吸收不一样,从而为定性(或定量)分析官能团提供可能。本实验采用美国美国PE公司的FTIR Spectrum GX,IR富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光谱仪,将待测试粉末样品均匀分散于KBr中,压制成透明薄片,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3实验用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本实验所制备材料是发光功能材料,要求实验环境比较洁净,实验用器皿有 较高的清洁度,因此本课题专门配制了玻璃器皿的洗液。洗液分为两种,一种是 铬酸洗液,一种是酒精洗液,配方如下: (1)铬酸洗液:溶于5毫升水中,然后在搅拌下慢慢加入100毫升浓硫酸。加 硫酸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将升高到70"-一80度,待混合液冷却到40度左右时, 把它倒入干燥的磨口严密的细口试剂瓶中保存起来。铬酸洗液呈红棕色,经长期 使用变成绿色时,即告失效。铬酸洗液是强酸和强氧化剂,具腐蚀性。 (2)酒精洗液:将500毫升乙醇倒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300克碳酸钠,充分 搅拌,碳酸钠会大量沉积在烧杯底部。 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如下:(1)将玻璃器皿先用表面活性剂、去污粉等洗去 附着的污染物,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2)将玻璃器皿置于铬酸洗液中浸泡8 h,或者将玻璃器皿置于酒精洗液中浸泡24 h然后再用稀盐酸清洗;(3)将玻璃 器皿在铬酸洗液中或者稀盐酸中超声清洗一次;(4)将玻璃器皿用去离子水冲洗 干净,置于烘箱中烘干。 第j章共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第三章共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3.1引言共沉淀法是较广泛使用的制备化合物的方法。沉淀剂、反应体系温度、加料 方式都会影响前驱体的性能,而高性能的前驱体是合成性能优异的YAG:Ce”荧 光粉的关键。所以,需选择合适的沉淀剂、适宜的反应体系温度和合理的加料方式进行YAG:Ce3+荧光粉前驱体的制备。在本文研究的体系中,需要沉淀的离子有Y3+,A13+和Ce3十,沉淀剂可选用氢 氧化钠等强碱、草酸、尿素和碳酸氢铵等。若用草酸做沉淀剂,因草酸铝在水溶 液中容易水解,难以形成三种离子的共沉淀。用氢氧化钠等强碱做沉淀剂,则会 引入Na+离子等杂质离子;同时,所获得的前驱体需要较高的烧结温度【65】。用碳 酸氢铵做沉淀剂时[661,可以获得反应活性很高的前驱体粉末,在较低温度(900 oc) 下即可以合成高纯度的YAG粉体;以尿素为沉淀剂时,制备的前驱体钇和铝两 种成分局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其合成温度比采用碳酸氢铵为沉淀剂时高。本实验 分别选用碳酸氢铵【6确81、碳酸氢铵+氨水[65,69】、氨水‘65,70,71]做沉淀剂。 反应温度对沉淀物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651。当反应温度较高时,沉淀剂饱和 蒸汽压会很高,更容易挥发,同时生成的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增加,使溶液的过饱 和度降低,不利于粒子的生成;较低温度时,沉淀剂饱和蒸汽压低,不容易挥发, 同时溶液的粘度相对较大,影响溶液中微粒的迁移,微粒的运动变得缓和。本实 验温度控制在25 oC左右,同时,沉淀物醇洗的温度控制适当高的温度,以利于 去除沉淀物吸附的水份,改善粉体的分散性。 共沉淀法一般有两种加料方式【721,一种是将含金属阳离子的溶液滴加到沉淀 剂中,即反向滴定法;另一种是将沉淀剂滴加到金属阳离子混合溶液中,称为正向滴定法。在同时存在两种以上阳离子时,反向滴法能够获得均匀程度更好的先驱沉淀物,因此在本章的研究工作中,为避免金属离子的分别沉淀,实现共沉淀,采用反向滴定法。3.2粉体制备工艺将光谱纯的氧化钇用分析纯的硝酸溶解,蒸去过量硝酸,然后将其配成一定 浓度的溶液。分析纯六水氯化铝和硝酸铈(三价)用去离子水配成一定浓度的溶31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液。上述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均匀形成混合金属离子溶液,充分搅拌,以保证 各组分混合均匀。将浓氨水用去离子水稀释,或者将碳酸氢铵用去离子水配制成 一定浓度的溶液,或者将氨水和碳酸氢铵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沉淀剂溶液。 然后在持续搅拌的条件下,把混合金属离子溶液缓慢地加入到沉淀剂溶液中。这 时溶液中会有沉淀析出,等沉淀完全析出后再将所得产物在室温下陈化一段时 间,然后将沉淀产物抽虑、分别用去离子水洗涤、无水乙醇洗涤,最后在干燥箱 中干燥即可得到前驱体混合物。将所得前驱体混合物加入适量的助熔剂,充分研 磨混合后装入刚玉坩锅中,在还原气氛下,放入高温炉中进行高温弱还原气氛下‘热处理。热处理后得到的就是YAG:Ce”荧光粉。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图3.1 YAG:Ce3+荧光粉的制备工艺流程32 第三章共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3.3沉淀剂的选择3.3.1使用不同沉淀剂时制备工艺过程的对比 当沉淀剂为氨水的稀溶液时,共沉淀反应过程中,可以方便的调整沉淀剂的 浓度、用量以及沉淀时的pH值条件,沉淀过程很容易控制,但是存在问题是,用 氨水沉淀的沉淀物,出现A100H(勃姆石)和AI(OH)3?nH20凝胶状沉淀物,难 以洗涤和过滤,并且高温热处理后粉体粉体分散性很差,颗粒比较粗大,团聚比 较严重; 使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适当的控制滴定沉淀的条件,可以有效的缓解氨 水沉淀剂引起的沉淀物过滤洗涤的异常困难的问题,沉淀物主要是碱式碳酸盐和 碳酸盐,沉淀物的洗涤比较容易,而且由于碱式碳酸盐和碳酸盐在烧结过程中分 解,释放出C02气体,有效的抑制了颗粒间的团聚,热处理后粉体的分散性很好,但是沉淀剂的用量需要比较多,液相量比较多,滴定反应时间比较长,而且由于稀土硝酸盐或氯化物与碱金属碳酸盐M2C03(MHC03)作用生成碳酸盐RE2(C03)3 沉淀(M_Na+、K+、NH4+;RE代表稀土元素),随着M2C03(MHC03)浓度的增大,铈族生成MRE(C03)2?nH20、M3RE(C03)3?nH20和MsRE(C03)4?nH20复盐沉淀,而钇族则生成可溶性的配阴离q:[RE(C03)n]3珈,其中n_2、3、4【73】。由此 可知,只用碳酸氢铵沉淀剂,存在钇离子流失的可能,这样就会引起最终产物的 化学计量比失配,从而影响了荧光粉的性能。 当沉淀剂选择(氨水+碳酸氢铵)时,共沉淀反应过程中,可以方便的调整 沉淀剂的浓度、用量以及沉淀时的pH值条件,沉淀过程很容易控制,同时由于可 以减少碳酸氢铵的使用量,避免了钇离子的流失,而且,控制沉淀剂中氨水与碳 酸氢铵的比例,使金属离子大部分与碳酸氢铵反应,尤其是A13+大部分与碳酸氢 铵生成碳酸盐或者碱式碳酸盐,小部分与氨水生成勃姆石或氢氧化铝凝胶状沉 淀,沉淀物的洗涤与过滤比较容易,而且高温热处理后得到的粉体的分散性比较好,颗粒细小均匀,团聚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3.3.2热分析曲线追踪荧光粉合成过程 为了研究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的分解与合成的变化规律和特性,对所得前 驱体粉末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结果如图3.2所示。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Temperature(oC)(a)奄g≥暑、.一U ∽ QTemperature(oC)(b) 第三章共沉淀法制备YAG:Ce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c)图3.2不同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的热分析曲线 (a)沉淀剂一氨水(b)沉淀剂一碳酸氢铵 (c)沉淀剂一碳酸氢铵+氨水图3.2(a)是氨水作为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的DSC/TG曲线。从TG曲线可以看出,大部分失重发生在500 oC以下,几乎占总失重的65%。这主要归因于氨 的分解,吸附以及化学结合分子水的排除、醇洗时带入的有机物的排除等反应。 在更高温度下的失重则是由于沉淀产物进一步分解为氧化物引起的。从DSC曲线可见在900 oC左右已有明显的放热峰,应该是YAG布H的形成所产生的,DSC曲线上有1个吸热峰和3个放热峰,1个吸热峰对应于100 oC,3个放热峰分别对应于300,860和900uC。100uC对应的吸热峰是由于物理吸附水和乙醇的挥发造成的;300 uC对应的放热峰是由于醇洗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发生了脂化反应, 体系中的少量有机物发生了氧化;860 oC对应的放热峰是由于中间相 YAP(YAl03)晶体的生成造成的,900 oC的放热峰是YAG(Y3A1sOl2)晶体形成的放热峰;当温度达到1000uC时体系己经稳定下来了。考虑到差热分析滞后效应,在900 uC以前YAG晶相即可生成。 厦门大学工学硕士论文图3.2(b)是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制备的前驱体的DSC/TG曲线。从TG曲线 可以看出,同图(a)相似,大部分失重发生在500 oC以下,几乎占总失重的83%。 这也是主要归因于氨的分解,吸附以及化学结合分子水的排除、醇洗时带入的有 机物的排除等反应。在更高温度下的失重则是由于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进一步分 解为氧化物引起的。从DSC曲线可见在920 oC左右有一个明显的放热峰,应该 是YAG相的形成所产生的,DSC曲线上有1个吸热峰和3个放热峰,1个吸热峰对应于130 oC,3个放热峰分别对应于300,860和920oC。130oC对应的吸热峰是由于物理吸附水和乙醇的挥发造成的;300 oC对应的放热峰是由于醇洗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发生了脂化反应,体系中的少量有机物发生了氧化;同图(a)相似,860oC对应的放热峰是由于中间相YAP(YAl03)晶体的生成造成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榴石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