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什么人工作变动秋月尤作述书

著名书法家,赵望来先生丁酉秋月新作鉴赏
著名书法家,赵望来先生丁酉秋月新作鉴赏
思绪走了光
叶培贵,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书法艺术工作组专家成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艺术简历赵望来 字雅卿,号陇上逸人,别署怀古斋主,逸堂。1990年生于甘肃礼县,现居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榜书艺术研究会会员,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理事,甘肃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甘肃张改琴艺术基金会首届签约书法家,西北画院特聘书法家,北京海之春书画院创作室副主任,北京骏隆文化艺术中心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诗词协会会员。先后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香港书谱学院首届国学研究生班,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从叶培贵教授。书法五体并修,主攻行草汉隶,兼研诗词、国画、篆刻,其作品在《中国书法》,《书法报》、《甘肃文史》、《甘肃日报》、《翰墨天下》等杂志发表。出版《全国90后代表书家—赵望来书法作品集》,《当代美术—书坛新秀赵望来书法作品集》。先后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爱心书法家”,书法报社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获得甘肃省书协“青年书法奖”等荣誉。其作品被长江文明馆,中国国家画院等诸多单位收藏。作品欣赏徽姑娘 毛笔 羊毫宣笔 长峰 大中小号套装 书法国画专用毛笔 文房四宝 礼盒3支套装¥116.9购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思绪走了光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引领时尚潮流,掌握前沿时尚
作者最新文章手书 拈花微笑图 唐伯虎 丁酉秋月
手书 拈花微笑图 唐伯虎 丁酉秋月
武清小女孩
昨夜海棠初著雨,数\輕影媚欲雨;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粧;问郞花好妾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聞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把花揉碎擲郎前,请郎今夜抱花眠。丁酉秋月随筆旭陽東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武清小女孩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人间开口笑樵渔,会谈古论今!
作者最新文章殷周金文研究书目解题(草稿)
您的位置:
殷周金文研究书目解题(草稿)
& 京都静源&
&摘自本室论坛
14:41:04 阅读 次
作者声明:这是我的&殷周金文研究史&(40余万字)一书的附录,请引用者和下载者在使用时说明出处。否则要按剽窃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诉诸法律。
吉金书目之学,古代虽有此学而并无此称,有的只是“金石”并称的金石书目之学。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金石书目多在史部。而现代则又将其归入考古学类。晚清以至于民国时代以来,先后有学者专心于此,如黄立猷、林钧、容媛等人,然而又是以金石并收、重石而轻金为其典型特征。其实,自宋代以来,金石二者一直就处于时分时合的局面。清代学者已经有金自金、石自石的金石分离的倾向出现。本书作者本者金石分离的宗旨,所收吉金古籍,系以保存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古籍为核心,故此,在说明古籍保存编号和书籍版本时,皆以其为准绳。编次先后顺序,按书名第一个字的繁体字笔画总数多寡为序;笔画数相同时,再按第二个字的繁体字笔画总数多寡为序,依此类推。同一本书有不同版本者,皆在该书目下进行说明,不另列条目。
本书的收录标准是:
1.所收古籍以1949年以前出版的线装本古籍为主,1949年以前出版的个别重要的非线装本吉金著作,凡被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收为古籍和善本者,亦在此中。
2.1949年以后出版的线装本古籍,亦适当收入。1949年以后出版的个别重要的非线装本吉金著作,凡被该所收为古籍和善本者,亦在此中。
3.清人笔记文集中时常有单篇题跋类考证文章,凡被该所收为古籍和善本者,亦在此中。
4.以上所收录的古籍,就内容来说,皆以对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铭文的考证和研究论著为基础,涉及到秦汉及其以后的金文古籍,不在本书收录之列。
5.同一种书,就内容来说,也是只介绍其对夏商周三代青铜器铭文的考证和研究,秦汉及其以后的金文内容,也不在本书介绍之列。
6.古泉学类古籍不在本书收录之列。
001/二百蘭亭齋收藏金石記& 不分卷
(清)吴云撰。
吴云,,浙江归安人,字少青,又字少甫,号平斋,又号愉庭,曾藏有《兰亭序》拓本和抄本二百种,故以“二百兰亭斋”作为斋名。又曾藏有西周两件铜罍,故又以“两罍轩”为斋名。曾任苏州知府和镇江知府。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120。
登录编号:620。
版心上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宽21.8厘米,高32.8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落款用楷书:“海宁许梿题”,有“邑舞”私印一枚。书牌页:“咸丰六年丙辰& 归安吴氏开雕”,并有“苏州文学山房印书籍记”私印一枚。序文首页右下方有“积学斋徐乃昌藏书”收藏印一枚。前三册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其中,第一册为商代器,第二、三册为两周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该书对《齐侯罍》铭文考证颇为详细。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一·二:
《二百兰亭斋收藏金石记》四册。清归安吴云(平斋)著。咸丰六年吴让之写刻本,后删去石刻五种增订为《两罍轩彝器图释》。民国十二年印本。
此书另有同治五年吴云二百兰亭斋自刊三卷本。
002/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 四卷&
(清)钱坫撰。
钱坫,,江苏嘉定人,字献之,号十兰,又号小兰。曾任乾州知府和武功县令。擅长金文书法,尤其擅长以左手写篆。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19。
登录编号:。
四周单边。
宽22.5厘米,高33.3厘米。
书衣页题鉴用红色隶书:“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书名页题字亦用红色隶书:“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落款为:“此题盖仪徴阮太师笔”,书名右侧用隶书题记:
许印林师旧藏本& 同治七年三月晦日重装阮许二书& 标诸卷首& 次日识。
书名左册用篆文题记:
阮书十言墨笔& 许书九言朱笔& 见记。
有私印二枚。书牌页用篆文题写书名:“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并用楷书题写:“嘉庆元年九月开雕”。前三卷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部分考证文字,有拓片。该书对《周平仲簋》铭文考证颇为详细,并订正了古代金文学史上有关敦和簋的区别,此为意义尤其重大之处。
此书另有1933年翻刻本。中国人民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内的此书为1933年开明书局重刊本。卷末有商承祚所作之跋。其中有云:
今年春,开明书局主人得丁艮善旧藏本,阮伯元书衣,许印林朱笔批校《格伯簋》九言,同好者皆欲争购之主人曰:“一人得之无以厌同好之望,不如付梓以广其传”。属余董勘之责,既藏事复属余识其原委”。
003/十二家吉金文录& 不分卷
商承祚撰。
商承祚,,广东番禺人,字锡永,号契斋,师从罗振玉,专治甲骨学和金文学,中山大学教授。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186。
登录编号:428。
宽22厘米,高32.8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十二家吉金文录”,落款用行书:“商承祚题”,有“商”“锡永”私印二枚。有版权页:“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 以哈佛燕京学社经费印行”。卷首有于省吾序。所收为三代青铜器,亦兼及秦汉器。有器形图,有铭文拓片,有器壁花纹。
所谓十二家,即:
海城于思泊、定远方伯常、定海方药雨、北平王銕厂、
至德周秀木、北平孙伯恒、衡水孙秋帆、固始张效斌、
山阴张和、江夏黄伯川、禹番商承祚、禹番叶玉甫。
此书另有散装本。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四家藏器》一书,一函四册。图书编号:210/192。登录编号:150。无鱼尾。无版心。白口。宽22厘米,高32.8厘米。所收为衡水孙秋帆、北平孙伯恒、江夏黄伯川、海城于思泊四家藏器。出版社为亦同上。
004/小校經閣金文拓本& 十八卷
刘体智撰。
刘体智,,安徽庐江人,字惠之,又字晦之,号善斋,以“小校经阁”作为斋名。曾任上海实业银行行长。著名铜器收藏家。兄弟四人皆擅长金石学。
六函十八册。
图书编号:2103/22。
登录编号:374。
版心上部刻“金文拓本”,下刻“小校经阁金石文字之一”。
四周单边。
宽26.3厘米,高45.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小校经阁金文拓本”,无落款,无印。有收藏印一枚。
前十卷为三代器,余外为秦汉器。有拓片,有释文,有考证文字。而且,拓片清晰。释文多引用徐同柏所作。亦有孙星衍、吴大澂、张廷济等人考释和往来书信。该书分钟、句、翟、錞于、鼎、鬲、甗、卣、罍、壶、尊、觥、觚、觯、爵、角、斝、举、彝、敦、簠、簋、盉、匜、盘、杂器、古兵等三十九类。作者序中曾言:
三十年来,积至二万余张纸,惧其久而散矣,辄依类排比,去其重复疑伪,得六千五百余器,分载释文并存。旧有题记,编为十八卷。
该书对《周史颂敦》铭文考证颇为详细,此文为徐同柏所作。
005/小學盦遺書& 四卷
(清)钱馥撰。
钱馥,生卒年不详,浙江海宁人,字广伯,号幔亭,又号绿窗。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112/45。
登录编号:120。
版心中部刻书名,下右侧刻“清风堂校刊”。
四周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5厘米,高2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小学盦遗书”,落款用楷书:“禹航陈榦质盦署检”,有“陈榦士印”、“禹航外史”私印二枚。书牌页:“光绪乙未六月& 刊于外邑”。卷首有阮元、钱泰吉、钱保塘、邵书稼序文。收有《书晋侯鬲释文后》一篇,为研究三代青铜器铭文题跋,其内容以《左传》考证西周史事颇为详细。
006/三代鼎器录& 一卷
(唐)吴协撰。
吴协,生卒年不详。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311/103-1。
登录编号:270106。
单白鱼尾。
版心上部刻书名。
宽16.3厘米,高25.7厘米。
此书为说郛丛书之一。收三代青铜器数百件,但是只有目录,而无铭文。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二·一:
只录彝器目二百八十七种,乃宋以后人所作,而诧名唐人者。
007/三代吉金文存& 二十卷
(清)罗振玉撰。
罗振玉,,浙江上虞人,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因溥仪曾书赠“贞心古松”四字,故以“贞松堂”作为斋名。曾任职学部,伪满期间。曾任伪监察院长。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
五函二十册。
图书编号:210/71。
登录编号:481。
版心中部右侧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细黑口。
宽24.3厘米,高36.2厘米。
书衣页和书名页题字皆用篆文:“三代吉金文存”,无落款,无私印。书牌页:“康德三年& 上虞罗氏百爵斋印”。所收皆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有拓片。正文首页下署“集古遗文第二”。该书为晚清治金第一名著。序中作者曾提出以下观点:
今宜为古金文通释,可约分四种,曰邦国,曰官氏,曰礼制,曰文字。
此言为今日治金文者指明了研究方向。所谓“康德三年”,即伪满洲国康德第三年,即1936年。
此书另有1965年日本重印本。
008/三代秦汉金文著錄表& 八卷
(清)王国维撰,罗福颐校补。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又字静庵,号观堂,因旅居日本时住在永观堂附近,故以“永观堂”和“观堂”作为斋名。曾任南书房行走,后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教授。著名金文学家。
罗福颐,,浙江上虞人,字子期,晚号偻翁,以“待时轩”作为斋名,罗振玉第四子。曾任故宫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1/15。
登录编号:792。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7.5厘米,高30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八卷”,落款用楷文:“长白宝熙署”。书牌页:“癸酉季夏& 墨缘堂印”。
罗氏校补序中言:
自海宁王忠慤公著《国朝金文著录表》而后,传世古器始有目录专书,学者检阅良便。顾公书成于甲寅,越十四年颐奉家大人命,重为增益,印入公全集,乃以成书期迫,不及详校致,仍不免伪误。又三年,家大人居辽东,编《贞松堂集古遗文》,命颐从事摹写,时家藏墨本,复增于旧,因命颐并重校补是表,乃一一详校诸家著录,补记其篇叶,每器之下复增器之行款及藏器家与出土之地。
所收多为三代青铜器,亦涉及秦汉器。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二·一:
民国二十二年墨缘堂石印本,未收《周金文存》。
009/山左金石志& 二十四卷
(清)阮元·毕沅撰。
阮元,,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又良伯,号芸台,又号云台,晚号颐性老人,又号揅经老人,以“小嫏环仙馆”、“小琅盦仙馆”、“文选楼”、“八甎吟馆”、“诂经精舍”等作为斋名。曾任两湖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大学士等。著名金文学家和铜器收藏家。
毕沅,,江苏镇洋人,字秋帆,又字纕蘅,号灵岩山人。曾任湖广总督。
二函十一册。
图书编号:210/169。
登录编号:086。
版心中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7.5厘米,高26.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山右金石志”,无落款。书牌页:“仪徵阮氏小琅盦仙馆栞版”。序文卷首有“寄情翰墨”、“静远轩图书印”收藏印二枚。前二卷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铭文摹写。对铭文的考证颇为详细。卷前有钱大昕序,序中特别阐明金文的学术价值云:
唯吉金乐石流转人间,虽千百年之后,犹能辨其点画而审其异同。金石之寿,实大有助于经史焉。而且神扬护持,往往晦于古而显于今。
阮元序中言此书收录标准为:
山左兼鲁齐曹宋诸国地,三代吉金甲于天下……金之为物,迁移无定,截就乾隆五十八年至六十年在山左者为断。
故此,研究有清一朝三代青铜器收藏史者,不可不依赖于此书。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一如是评价此书:
是记仿洪丞相之例,录其全文附以辨证,记其广修尺寸、字径大小、行数多少,既博且精。
010/山右金石记& 十卷
(清)王轩撰。
王轩,,山西洪洞人,字霞举,号青田,又号顾斋。曾任兵部主事。
一函十册。
图书编号:210/238。
登录编号:689。
版心中部刻“山西通志卷八十九& 金石志”。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7.2厘米,高26.7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山右金石记”,落款用隶书:“通志单行本”。书牌页:“光绪乙丑夏& 乡宁杨笃署”。此书为《山西通志》第八十九卷。第一卷所收为青铜器铭文。其中,有部分内容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余外为秦汉唐宋器。有出土地点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收藏所在。该书对《虞师酉敦》和《齐陶革子鎛》铭文考证颇为详细。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十·七:
光绪十五年山西通志单行本。后印本署张煦修辑。
又见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二如是评价此书:
按是志刊本有前后之别。余见艺风藏本无十卷而有目录,属于前印之本。余斋所藏则十卷,补遗已备,独缺目录。
此书另有所谓“后印本”,刊印时间不详。
011/内府藏器著錄表& 二卷
罗福颐撰。
罗福颐,,浙江上虞人,字子期,晚号偻翁,以“待时轩”作为斋名,罗振玉第四子。曾任故宫博物馆研究员。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1/12。
登录编号:532093。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7.6厘米,高30.1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内府藏器著录表二卷& 附录一卷”,无落款。书牌页:“癸酉仲冬& 墨缘堂印”。上卷所收为三代青铜器,下卷所收部分为秦汉器,余外皆三代器。著录表列器名、字数、行款、著录、私家收藏、曾归某氏、杂记七项。罗氏序中云是书为:
校补海宁王氏《金文著录表》,弥补御府藏器不克,备见墨本。而读《西清古鉴》诸书,恒见有同光以来私家已著录者。窃以天上所藏十倍人间。
因此之故,罗氏就“以余暇将勅撰四书通为一表。略仿王氏表。”
012/文石堂重刊曹氏吉金圖& 二卷
(清)曹载奎撰。
曹载奎,又名曹奎,?,江苏吴县人,字秋鲂,以“怀米山房”作为室名。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3/64。
登录编号:896。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宽16厘米,高28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篆文:“文石堂重刊曹氏吉金图甲册”和“文石堂重刊曹氏吉金图乙册”,无落款。书名页题字用篆文:“文石堂重刊曹氏吉金图”,无落款。书牌页有长文:
曹秋舫《吉金图》二卷& 流传甚罕& 世多未之睹& 故凡欲模仿古铜器之铭文形式者& 一以《博古图录》、《考古图》、《西清古鉴》三书为据& 而三书亦乏善本& 人以为憾焉& 近者& 予幸获曹图& 反复阅之& 铭文形式具极摹刻之精洵矣& 以为三书之羽翼矣& 因欲翻刻广其传& 但曹图原本系石刻& 而本邦石刻之技& 未能精巧如彼& 予恐或失原迹回倩& 所知老工大西婴云& 上木刻竣& 爰记其由以告揽者云尔& 大日本明治十五年九月京都府书林文石堂主人志。
并有私印二枚。卷首有张廷济序。卷末有长文云:
原本支那人曹奎编辑& 明治十五年七月廿日出版& 御届同年九月刻成& 出版人& 京都府平民上京区第卅组八幡町户住北村四郎兵卫
并有似印一枚。亦有吴荣光跋。所收为三代青铜器。有秦汉器数件。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铭文摹写。
013/六一題跋& 十一卷
(宋)欧阳修撰。
欧阳修,,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曾任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蔡州知州等。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17.8/14-2。
登录编号:8400。
四周单边。
无书名页。书牌页:“此据津逮秘书本影印& 初编各丛书仅有此本”。此书为丛书集成初编之一。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题跋十一篇。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欧阳修序中曾云:
夫汉魏以来,圣君贤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巧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
所言已经道出宋代金石学之由来。
014/六書索隱& 五卷
(明)杨慎撰。
杨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曾任翰林学士。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112.2/14。
登录编号:。
版心中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7厘米,高27.2厘米。
无书名页。无书牌页。序落款时间为“嘉靖庚戍”。所收按韵部编排,并注明字形出处。
序中尝云:
谪居多暇,乃取说文所遗,诸家所长,师友所闻,心思所得,汇粹成编,以古文籀书为主,若小篆则旧籍已著,予得而而略也。若形之同解之复而不删者,必有刊补也。
四册内容分别以韵部的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四册。亦为《金文编》之重要参考书。
015/木庵藏器目& 一卷
(清)程振甲撰。
程振甲,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90。
登录编号:538935。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木庵藏器目”。书牌页:“丙申正月”。此书为灵鹣阁丛书之一。所收三代青铜器四十余件。其中部分为秦汉器。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按铜器种类编排。
此书另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016/天壤閣雜記& 一卷
(清)王懿荣撰。
王懿荣,,山东福山人,字濂生,又字正孺。曾任国子监祭酒,甲骨文的发现者,金石研究世家。著名甲骨和铜器收藏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90。
登录编号:538935。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天壤阁杂记”,无落款。书牌页:“光绪乙未仲夏& 刊于长沙使院”。此为灵鹣阁丛书之一。此书中对有关三代青铜器收藏情况记录颇为详细。
017/古文審& 八卷
(清)刘心源撰。
刘心源,?-1915,湖北嘉鱼人,字幼丹,以“奇觚室”作为斋名。曾任成都知府、广西按察使。著名金文学家和铜器收藏家。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2/64。
登录编号:718。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7.5厘米,高29.5厘米。
书衣页上有“张止铭珍藏”收藏印一枚。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古文审八卷”,无落款,下有“张止铭珍藏”私印一枚。书牌页:“光绪十有七年四月& 嘉鱼刘氏龙江楼刊”。序文首页又有“张止铭珍藏”收藏印一枚,还有“恒斋藏书”收藏印一枚。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先罗列某件青铜器铭文摹写,然后就此铭文进行考证。多引《说文》,考证犹详。有释文。
林钧《箧书賸影录》下卷·四十八如是评价此书:
刘君用是,根据经训,发挥六书之旨,篆形文义,两者兼完。去无据之条,无附会之病。考证较为精审也。
018/古代文字學& 不分卷
吴其昌撰。
吴其昌,,浙江海宁人,字子馨,又字正厂。曾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王国维的弟子。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6。
登录编号:65989。
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科“国立武汉大学印”。
四周单边。
宽16.6厘米,高26厘米。
书衣页上有“武汉图书馆”和“汉口图书馆”藏书章各一枚。无书名页和版权页。正文署名为“金文名象疏证·兵器篇一”。所收为三代青铜兵器及其铭文。考证极其详细。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为当时罕见之作。此书正文前有图书登记时间和登记号为“36年9月15日08036”和“第12854号”、“分类号422著者号2646”三枚印章。
019/古代銘刻彙考& 四卷
郭沫若撰。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号尚武,又号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名金文学家。以金文史料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富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
一函三册。
图书编号:210/58。
登录编号:035。
四周单边。
宽19.4厘米,高27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楷书:“古代铭刻汇考”,落款用楷书:“沫若”。书名页题字亦用楷书:“古代铭刻汇考四种:殷契余论、金文续考、石鼓文研究、汉代刻石二种各一卷”。落款用楷书“一九三三年秋日& 书于江户川畔之鸿台& 沫若”。有版权页:“昭和八年& 文求堂书店”。全文为作者清抄手稿影印。其中,在《金文续考》中收十几篇考证三代青铜器铭文论文。在《殷契余论》中收《周代彝铭进化观》一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此书另有1956年新版本。
020/古代銘刻彙考續編& 不分卷
郭沫若撰。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号尚武,又号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名金文学家。以金文史料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富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58-1。
登录编号:252815。
四周单边。
宽19.4厘米,高27厘米。
书衣页用楷书:“古代铭刻汇考续编”,落款用楷书:“沫若”。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古代铭刻汇考续编”,落款用楷书:“一九三四年四月& 沫若自署”。有版权页:“昭和九年& 文求堂书店”。此书第五至第八篇为考证三代青铜器铭文论文。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此书另有1956年新版本。
021/古墨齋金石跋& 六卷
(清)赵绍祖撰。
赵绍祖,,安徽泾县人,字绳伯,号琴士。
一函三册。
图书编号:51/203。
登录编号:576。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细黑口。
宽17.6厘米,高28.1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古墨斋金石跋六卷”。此书为聚学轩丛书之一。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二件。其中,《周鼎铭》即著名的焦山古鼎。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拓片。文中特别说明因为《周鼎铭》拓索过多,因此就“盖寺中别刻一石,以应求者。其真本不易得故也”。此为清代文物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中如是评价此书:
绍祖长于金石考证。……其邑人朱拵,独推其深于史学。至谓“近代著述之富,无如萧山毛奇龄。然使气好骂,犹不如绍祖之醇”。余则以为绍祖之学,实事求是,诚于考史有功,然取与毛氏并论,则未免扬之过高。
022/古器物識小錄& 一卷
(清)罗振玉撰。
罗振玉,,浙江上虞人,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老人,因溥仪曾书赠“贞心古松”四字,故以“贞松堂”作为斋名。曾任职学部,伪满期间。曾任伪监察院长。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07。
登录编号:373093。
版心中部右侧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细黑口。
宽15.4厘米,高2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辽居杂著丙编”。全书研究青铜器名称和名物解诂八十余则。
作者在序中云:
古器日出,故名物之学超越前代。然乾嘉诸儒大抵偏重文字。古器物无文字者多不复注意。予恒以为憾。往备官京师,每流揽都市,见古器无文字人所不注意者,如车马器之类,辄购求。复以暇日,为之考订而笔记之。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二·八:
民国二十年墨缘堂铅印本。民国二十三年《辽居杂著·丙编》石印本。
此书另有1931年墨缘堂铅印本。
023/古籀拾遺& 三卷
(清)孙诒让撰。
孙诒让,,浙江瑞安人,字仲容,号籀膏,以“玉海楼”作为斋名。曾任刑部主事。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128。
登录编号:673。
版心中部刻书名“古籀”二字。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细黑口。
宽19.8厘米,高27.9厘米。
书衣页上有“丁谷音教授赠”之印。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古籀拾遗”,落款用楷书:“附:宋政和礼器考& 经微室著书之一& 籀膏”。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考证文章。其中,上卷为对《历代钟鼎彝器款识》一书十四件青铜器铭文的考证,中卷为对《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一书三十件青铜器铭文的考证,下卷为对《筠清馆金文》一书廿二件青铜器铭文的考证。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卷末有刘恭冕跋。文中有言:
君于学无所不窥,尤多识古文奇字。故其所著,能析其形声,明其通假。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九如是评价此书:
孙君研经博学,以经训考释金文,析其形声,明其通段。凡薛尚功,阮文达,吴荣光之书,具有纠正。
是书原名《商周金识拾遗》,后重定改名《古籀拾遗》。
此书另有清代光绪庚寅刊本的复印本。宽18.4厘米,高30.5厘米。图书编号为:210/126。登录编号为:505。其他特征与上述版本相同。只是前者把《宋政和礼器考》放在卷前,而此本则放在卷末。书衣页上有湖北甘彭云题鉴:
古籀拾遗& 宋政和礼器考附& 孙诒让撰& 光绪庚寅刊本& 潜江甘氏藏书。
正文首页有“崇雅堂藏书”之印。
024/古籀彙編& 十四卷
徐文镜撰。
徐文镜,?-1934,浙江临海人,字文径,号镜斋,尤精篆刻。
二函十四册。
图书编号:2102/43。
登录编号:326。
版心上部右侧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3厘米,高20厘米。
正文检字下方有“永逸藏书”收藏印一枚。有版权页:“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八月初版& 商务印书馆”。此书编排体例一如《说文解字》。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一·九:
古籀汇编十四卷。临海徐文镜编。民国二十四年商务印书馆石印本。纂集《钟鼎字源》、《说文古籀补》、《说文古籀补补》、《金文编》、《古玺文字徴》、《殷墟文字类编》六书之字而成,而删去各书中附录之字。
此书所收金文字形,颇为周详,是初学金文必备的入门性工具书之一。
025/石泉書屋藏器目& 一卷
(清)李佐贤撰。
李佐贤,,山东利津人,字仲敏,号竹朋,又号石泉,以“石泉书屋”作为斋名。曾任江西考官。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90。
登录编号:538953。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石泉书屋藏器目”,无落款。书牌页:“步算廊刻”。此书为灵鹣阁丛书之一。所收三代青铜器藏目十八件。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
此书另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026/石泉書屋類稿& 八卷
(清)李佐贤撰。
李佐贤,,山东利津人,字仲敏,号竹朋,又号石泉,以“石泉书屋”作为斋名。曾任江西考官。
一函三册。
图书编号:48/481。
登录编号:621。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5.3厘米,高25.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石泉书屋类稿”,落款用楷书:“同治辛未年镌& 利津李氏藏板”。卷五收三代青铜器铭文《跋率伯敦铭》一件。文中有言:
惟诸器皆以“子子孙孙永宝用”为结,此作“予其永万年宝用。子子孙其师师”型,为兹休,词义变化则彝器所见罕者。
027/石經閣金石跋文& 一卷
(清)冯登府撰。
冯登府,,浙江嘉兴人,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以“石经阁”作为斋名。曾任江乐知县。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39。
登录编号:564930。
版心中部刻书名,版心下部右侧刻:“朱氏槐庐校刊”。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细黑口。
宽15.7厘米,高24.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石经阁经石跋文”,落款用行书:“金尔珎题”,有“金氏吉石”私印一枚。书牌页:“光绪丁亥孟秋& 行素草堂藏版”。此书为槐庐丛书之一。卷末题:“光绪岁在柔兆阉茂畅月& 吴县朱记茶槐庐冢塾新校刊”。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八件,余外皆秦汉以后器。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028/石經閣初集& 八卷
(清)冯登府撰。
冯登府,,浙江嘉兴人,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以“石经阁”作为斋名。曾任江乐知县。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48/1113。
登录编号:871。
宽16.1厘米,高28.4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石经阁初集”,落款用隶书:“瞿中溶书”。卷七和卷八为题跋,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题跋数十件。有收藏者介绍,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四如是评价此书:
是编跋金石四十种,如《商父丁彝》、《周虢叔大林钟》、《戎都鼎》、《遣小子敦》、《瞿癸敦》、《吴彝》诸跋,均有诠释。
029/石廬金石書志& 二十二卷
林钧,,福建闽侯人,号石庐,以“三万金石文字堂”作为斋名。著名金石学家,专心于金石古籍收藏和研究。所藏古籍后尽归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一函十二册。
图书编号:2101/40。
登录编号:279。
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宝岱阁”三字。
四周单边。
宽14.7厘米,高26.7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楷书:“石庐金石书志”,落款用楷书:“康有为题”,有“康有为”印一枚。书名页题字用楷书:“石庐金石书志”,落款用楷书:“曾熙”,有“曾熙”私印一枚。书牌页:“癸亥冬日& 刊于南昌”。所收为古代青铜器铭文和石刻书籍书目,并写有提要。所收极其丰富。卷首有康有为、罗振玉、吴士鑑、宣哲、周庆云、邹安、欧阳辅、赵诒深、顾燮光、金蓉镜、徐乃昌、刘承幹、蔡宝善、陈洙、丁福保、秦更年、叶玉森、陈邦福、朱孝臧、童大年、蔡守、李尹桑、李根源、郑孝胥、陈珩、李宣龚、陈承修二十七人评语。
《凡例》中说:
是志略仿《四库题要》,并参各家藏书记之例,就寒斋所藏者次第编述。
林氏藏书后归归考古研究所。近现代藏金石书之盛者,无出林氏之右。林氏书中尝云:
盖著述之中,考证最难。考证之中,图谱为难。图谱之中,唯钟鼎款识,义通乎六书,制兼乎三礼,尤难之难。
此言诚为至论。
030/甲子稽古旅行記& 不分卷
侯鸿鉴撰。
侯鸿鉴,,江苏无锡人,字葆三,号梦狮,又号病骥,以“沧一堂”作为斋名。曾任上海致用大学校长。著名金石古籍和拓片收藏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3/48。
登录编号:549329。
版心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宽13.6厘米,高20.1厘米。
书衣页右侧题字用篆文:“稽古旅行记”,落款用篆文:“甲子春& 仲师子题”。书衣页右下方题有:“许同莘赠”落款。无书牌页,但是依照内容始自民国十三年二月,文后有“凡旬日记毕,适王师子君来锡,并请题鉴,遂付印”一语,可以推定出版时间为1924年。此书收有作者参观新郑出土青铜器全部展品目录,并夹杂有部分说明。正如作者在前文中所言:
踏残郑汴车尘,欣赏商周宝器,摩挲古绿,斑驳可餐。
是书可以作为研读《新郑古器图录》一书之参考书。
031/史籀篇疏證& 一卷
(清)王国维撰。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又字静庵,号观堂,因旅居日本时住在永观堂附近,故以“永观堂”和“观堂”作为斋名。曾任南书房行走,后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教授。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2/45-1。
登录编号:398912。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2.6厘米,高19.7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楷书:“史籀篇疏证”,落款用楷书:“丁卯寒露节& 海宁王氏校印”。卷末有:“罗福颐校”字样,系“王忠慤公遗书内遍”之一。本书系以《说文解字》和金文考证《史籀篇》之名作。
王氏在序中以为:
《史籀》一书,殆出宗周文胜之后,春秋战国之间,秦人作之以教许童,而不传于东方诸国。故齐鲁间文字作法体势与之殊异,诸儒著书,口说亦未有及之者。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如是评价此书:
是编据《说文解字》诸书,以及钟鼎彝器之文,诠释颇详,计录文二百二十三字,重文二字,后附叙录于末。
此书另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
032/平安館藏器目& 一卷
(清)叶志诜撰。
叶志诜,,湖北汉阳人,字东卿,以“平安馆”作为斋名。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亦精篆刻。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90。
登录编号:538935。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平安馆藏器目”。书牌页:“江氏摹书本”。此书为灵鹣阁丛书之一。所收三代青铜器藏目一百四十余件。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
此书另有丛书集成本。
033/生春紅室金石述記& 不分卷
林万里撰。
林万里,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以“生春红室”作为斋名。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02。
登录编号:356030。
版心上部右册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下细黑口。
宽15.5厘米,高26.6厘米。
书衣页题字“生春红室金石述记& 考古学社考古丛书乙编第二种”。书牌页:“民国二十四年五月& 东莞容氏颂斋校刊”。正文前有陈汉第、容庚序。所收有三篇文章为研究三代青铜器铭文题跋。即:《极大极小之鼎》、《袁珏生之盘爵》、《陶北溟新得古兵》。有释文,有考证文字。对三代青铜器之经纬说明颇为详细。
034/吉金文字& 不分卷
作者不详。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3/10。
登录编号:545171。
四周单边。
上下细黑口。
宽24.4厘米,高30厘米。
无书名页。无书牌页。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书名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所定,似不十分合适。内容选自《西清古鑑》、《陶斋吉金录》、《考古图》、《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图》、《两罍轩彝器图释》等书。似为当时大学用书。
035/吉金文錄& 四卷
(清)吴闿生撰。
吴闿生,1877-?,安徽桐城人,号辟疆,人称其为“北江先生”。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次长。著名铜器收藏家。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4/1。
登录编号:087。
版心中部刻书名“金”字,并缀以卷数。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23厘米,高31.7厘米。
书签题字用楷书。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吉金文录”,落款用篆文:“北江”,有“北江”私印一枚。书牌页:“南宫邢氏藏板”。兰印本。目录后落款为“癸酉冬月”,即1933年。所收皆为三代青铜器铭文。各卷按器物种类编排。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且颇为详细。
作者在序中云:
近辑金文,以于氏《文选》为备。此书簒录,本在于《选》以前。乃与思泊论交,彼此多所参订。于书既出,益得恣取以补吾阙。
此书亦为近现代治金名著之一。作者本义是以铭文证史,以补史传之缺。故于序文中又云:
独彝器为古代遗物,未易为伪。史迹之灼然可信者,唯此而已。斯其所以贵也。
此书另有1963年中华书局重刊本。
036/西清古鑑& 四十卷
(清)梁诗正撰。
梁诗正,,浙江钱塘人,字养仲,号芗林。曾任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四函二十四册。
图书编号:2103/18。
登录编号:505。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5.4厘米,高25.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钦定西清古鑑四十卷& 附:钱录十六卷”,无落款,有私印一枚。书牌页:“光绪十四年秋& 上海鸿文书局印行”。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奉上旨而作。文中言道:
爰命尚书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率同内廷翰林仿《博古图》遗式,精绘形模,备摹款识,为《西清古鑑》一编。
此书在《诸臣职名》后有 “钟宝泉印”和“养止” 两枚印,或系收藏者之印。所收多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简单考证文字。卷二第十七页有半页缺损。卷五第六页上部有“同典荣”三字硃砂印,系造纸作坊名号。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案器为图,因图系说,详其方圆、围径之制,高广、轻重之等,并钩勒款识,各为释文。据《四库提要》载其体例。虽仿《考古》《博古》二图,而摹绘精审,毫厘不差则非二图所及。其考证虽兼取欧阳修、董逌、黄伯思、薛尚功诸家之说,而援据经史正误析疑,亦非修等所及。
此书另有乾隆十六年武英殿内府刻本、光绪十四年迈宋书馆铜版本、以及光绪三十四年集成图书公司石印本、民国十五年云华居庐石印小本。
037/西清續鑑甲編& 二十卷& 附录& 一卷
(清)王杰等撰。
王杰,,陕西韩城人,字伟人,好惺园,又号畏堂。曾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四函四十二册。
图书编号:。
登录编号:291。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5.3厘米,高25.7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西清续鑑”。书牌页:“宣统庚戌& 涵芬楼依宁寿宫写本敬谨影印”,并有“古希天子”、“乾隆御览之宝”、“宁寿宫宝”私印三枚,为彩色套印,每卷首页上盖此三章。每卷末页上加盖“古希天子”和“养性殿宝”印二枚。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并且绘制精良;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简单考证文字。该书体例完全仿《西清古鑑》。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涵芬楼影刊本《西清古鑑》书成三十年,复谕编篹内府续得古器为《续鑑》,历十三年,始校补缮绘成书,一仿《古鑑》之例……是为甲编。其藏之盛京者,另厘《乙编》。
038/西清續鑑乙編& 二十卷
(清) 王杰等撰。
王杰,,陕西韩城人,字伟人,好惺园,又号畏堂。曾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二函二十册。
图书编号:。
登录编号:541。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5厘米,高25.2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西清续鑑”。有版权页:“北平古物陈列所& 中华民国二十年九月”。每卷首页有“乾隆御览之宝”和“宝蕴楼藏器”二章。每卷末有“乾隆御览之宝”一枚。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简单考证文字。鉴定者为福开森和廉南湖。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涵芬楼影刊本《西清古鑑》书成三十年,复谕编篹内府续得古器为《续鑑》,历十三年,始校补缮绘成书,一仿《古鑑》之例……是为甲编。其藏之盛京者,另厘《乙编》。
039/西清彜器拾遺& 不分卷
容庚,,广东东莞人,字希白,号颂斋,以“五千卷金石书室”作为斋名,又曾以“宝蕴楼”和“善斋”作为斋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44。
登录编号:126630。
四周双边。
宽22.2厘米,高33.2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西清彝器拾遗”,落款用楷书:“廿九年二月& 容庚”,有“容庚”私印一枚。书牌页:“考古学社专集第二十种& 民国二十九年二月印行”。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照片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拓片。
040/百一廬金石叢書& 十二卷
陈乃乾撰。
陈乃乾,,浙江海宁人,以“共读楼”作为斋名。曾任中国书店经理和国民大学教授。著名版本目录学家。
二函十册。
图书编号:2102/82。
登录编号:669。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9.9厘米,高31.2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百一庐金石丛书”,落款用隶书:“罗振玉署”。书牌页:“辛酉孟冬& 海昌陈氏景印”,并有“古书流通处鉴定印经售之记”私印一枚。所收有三种多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专著,其中即:《啸堂集古录》、《王复斋钟鼎款识》、《焦山古鼎考》。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041/竹雲題跋& 四卷
(清)王澍撰。
王澍,,江苏金坛人,字若霖,号虚舟,又号二泉寓客。曾任吏部员外郎,尤精书法和金石碑帖之学。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1/4。
登录编号:。
版心上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宽15.5厘米,高2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竹云题跋四卷”,落款用行书:“宋泽元题”,有“孝华”私印一枚。书牌页:“光绪十年岁在甲申秋八月开雕”。卷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题跋一篇。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五如是评价此书:
由博返约,尽存精粹,订伪考异,具有辩证。
此书另有乾隆三十二年经香居精刻本、乾隆五十三年温氏墨妙楼翻刻本和海仙馆丛书本。
042/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 不分卷
徐乃昌撰。
徐乃昌,,安徽南陵人,字积馀,号随盦,又号随庵,以“积学斋”作为斋名。其师为翁同龢,著名藏书家。
二函十八册。
图书编号:210/107。
登录编号:701。
版心中部刻书名。为稿纸影印。
宽17.4厘米,高26.5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宋体:“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落款用楷书:“张启后书端”,有“张”和“启后”私印二枚。书牌页:“安徽通志馆印”。正文书名为:“安徽通志稿& 金石古物考”。其中,《金石古物考一》中收三代青铜器铭文五十余件;在《金石古物考十六》中收三代兵器和印章上铭文十余件。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摹写。
043/安徽通志金石古物存真& 不分卷
徐乃昌撰。
徐乃昌,,安徽南陵人,字积馀,号随盦,又号随庵,以“积学斋”作为斋名。其师为翁同龢,著名藏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107。
登录编号:150701。
版心中部刻书名。为稿纸影印。
宽17.4厘米,高26.5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宋体:“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安徽通志金石古物存真”,落款用楷书:“张启后书端”,有“张”和“启后”私印二枚。书牌页:“安徽通志馆印”。所收三代青铜器拓片十二件,外加杂器二件。部分有器形图拓片,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
044/江蘇金石志& 二十四卷& 待访目& 二卷
二函二十六册。
图书编号:210/40。
登录编号:603。
版心上部刻“江苏通志局”。
四周双边。
宽15.4厘米,高26.1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江苏金石志二十四卷待访目二卷”。书牌页:“丁卯二月影印”。此书为《江苏通志·艺文志》卷三《金石》。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一件。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摹写。
045/考古圖& 十卷
(宋)吕大临撰。
吕大临,,河南汲郡人,字与叔,为程颐门下四大名弟子之一,兄弟四人:大忠、大防、大均、大临,皆当时名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
一函五册。
图书编号:29/9。
登录编号:。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宽17.6厘米,高29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考古图”,无落款。书牌页:“乾隆壬申年球月& 天都黄晓峰鉴定& 亦政堂藏版”。正文目录为:“亦政堂重修考古图”。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亦有部分秦汉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拓片。
吕大临在序中云:
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观其人矣。以意逆志,或探其制作之原,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天下后世之君子有意于古者,亦将有考焉。
陈子翼序中又明言之“考古非玩物也”也道出了吕大临的用心。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前有焦竑序、陈才子序、与叔序、黄晟重刊序。后有吴万化跋,吕公辑御府以外三十六家所藏古物,绘图摹铭而成兹编。图后所附辩证系出罗墨斋补集。
此书另有明宝古堂刻本、明刻黑字本、明万历郑朴考正巾箱本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善本部收藏一函五册十卷,为明万历三十一年宝古堂刻本。图书编号:210/222。登录编号:589。白鱼尾。版心上部刻书名。四周单边。白口。宽18.5厘米,高30.2厘米。书名页题字用篆文:“考古图”。卷前有欧阳修篆文序《刊考古、博古二图序》。有“漪园珍藏”、“曾经新安汪子清处”、“修竹山房”、“洪履中印”等八枚收藏者印章。目录页上书:“宝古堂重刊考古堂”。
046/考古圖釋文& 一卷
(宋)赵九成撰。
赵九成,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7-1。
登录编号:283531。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5.7厘米,高24.5厘米。
无书名页。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释文。释文按韵部编排,并列出所收字形之青铜器出处。实为字典性质之书。此书为宋代治金名著。陆心源《刻续考古图序》中云:“《释文》一卷,据翟耆年《籀史》当是赵九成所撰,里贯什履皆无考”。翁方纲《考古图跋》云:“此《释文》一卷当是大临原本也”。又云:“元翟耆年伯寿《籀史》下卷有赵九成著《吕氏考古图释》,据此则《释文》一卷是赵九成撰。其卷前题词盖九成所为也”。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三如是评价此书:
此书宋以后无刊本。著录家亦复罕见。赵氏取铭识古字,以《广韵》四声部分编之,其有所异同者,则各为训释考证。疑字、象形字、无所从之字,则附于卷末。体例谨严,足资考订。
047/宋王複齋鍾鼎款識& 不分卷
(宋)王复斋撰。
王复斋,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87。
登录编号:3396304。
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积古斋藏宋榻摹刻”。
宽28.8厘米,高40.1厘米。
书衣页右侧有题字:“宋王复斋钟鼎款识& 匽盦珍玩”,有私印“樊”一枚。右下角有“一恕堂”印一枚。书名页左侧题字用篆文:“钟鼎款识”,落款用篆文:“天籁阁记& 项元汴玩赏”,有“积古斋”和“马京所藏”私印二枚。书名页右侧有一段文字如下:
宋拓钟鼎款识& 原册计三十叶& 宋复斋王氏所收& 末页楚公□雨雷钟重见& 玩其题识& 皆复斋之笔也& 扬州阮氏积古斋所藏& 嘉庆七年秋勒成册& 道光二十八年冬十月& 汉阳叶氏重摹刻本。
并落款“周良谨摹”一名。上有“阮氏之印”一枚,以及收藏者印“情苑樊禧孙金石书画印”一枚。书名页后有赵松雪题写书名,每字占一页。据李遇孙《金石学录》中的记载:“赵孟頫藏复斋所辑款识,用大雅印章。兼书薛尚功考证于《曾侯钟》后,册首钟鼎款识四篆字,亦其所书”。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拓片。每张拓片皆有收藏者印,后附题跋较多。
重刻本之由来,清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叶志诜言曰:
原册旧长仪徵阮太傅家& 曩携至都门& 曾假观数月& 不意癸卯春毁于火& 并板片失之& 戊申夏四曰& 志诜就养南行道& 出扬州谒太傅话旧& 以原刻初印本& 嘱为重锓
清代查慎行题识曰:
此册自南宋至今六易主& 乃归衎斋马氏& 展玩之余& 觉古色古香& 流矑触鼻& 不无好古生晚之叹
有宋以来为此书作跋者甚众。清代《万卷精华楼藏书记》和《越缦堂读书记》等皆尽道其详。然于收藏者秦伯阳和此书初版本之关系上议论颇多。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宋人著录金石,如《考古》、《博古》、《薛尚功款识》等书,皆属摹刻,独此为原器拓片。数百年来,屡经名人收藏题跋,尤为足矣。
此书另有嘉庆二年仪徵阮氏刻本、百一庐金石丛刻本。
048/宋代金文著錄表& 六卷
(清)王国维撰。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又字静庵,号观堂,因旅居日本时住在永观堂附近,故以“永观堂”和“观堂”作为斋名。曾任南书房行走,后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教授。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8。
登录编号:222588。
版心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3.4厘米,高19.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宋代金文著录表”。此书为雪堂丛刻本之一。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目录。分器名、著录、字数、杂记四项。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五如是评价此书:
器以类聚,名以主人。其出歧出,分条于下。诸录所录古器之有文字者,悉具于是凡有各书互异之处者,备载于杂记内,计著录六百四十有三器。
此书另有王忠慤公遗书二集本、1929年北海图书馆月刊单行本。
049/求古精舍金石圖& 四卷
(清)陈经撰。
陈经,1792-?,浙江乌程人,字抱之,又字包之,号辛彝,以“求古精舍”作为斋名。阮元的弟子。曾任嘉定主薄。铜器收藏家。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198。
登录编号:887。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9.2厘米,高30.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求古精舍金石图”。书牌页:“说剑楼雕”。题字一字一页用篆书:“求古精舍金石图”,落款用行书:“抱之学长兄属& 九十一叟”。并有“梁同书印”和“梁元颖”私印二枚。卷首有阮元序、潘世恩序、吴云序、翁丕烈序、倪倬序、施国祁序、许宗炎序、吴翌笃序、施嵩序、陈经序。卷首尚有高法所画陈氏像一幅,上有严可均题字。前二卷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余外皆秦汉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少量考证文字,有拓片。
050/吳興金石記& 十六卷
(清)陆心源撰。
陆心源,,浙江归安人,字刚甫,号子稼,又号潜园,因为收藏有两百种宋版书,故此以“皕宋楼”作为斋名。又因喜欢顾炎武,故此以“仪顾堂”作为斋名。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和金石学家。所藏古籍,后尽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32。
登录编号:195。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5.8厘米,高25.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吴兴金石记”,无落款,有“杨盖”私印一枚。书牌页:“光绪庚寅徐月& 杨峴拜题”。目录后有“受业李延达校录”字样。卷首有杨峴序。卷一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无拓片。卷末有“男& 树藩校字”字样。
此书未收鼎彝等铜器,原因如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三如是评价此书:
唯鼎、彝、瓦、专、古器,其已有专书,概不收入。
051/金文編& 十四卷& 附录& 二卷& 通检& 一卷
容庚,,广东东莞人,字希白,号颂斋,以“五千卷金石书室”作为斋名,又曾以“宝蕴楼”和“善斋”作为斋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山大学教授。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
一函五册。
图书编号:2102/31。
登录编号:428。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7.7厘米,高30.1厘米。
书衣函套题字用篆文:“金文编”,落款用行书“己卯冬月& 朴园题”。有“徐世襄”和“君彦”名和字收藏印二枚。书名页题字用楷书:“金文编& 十四卷& 附录& 二卷& 通检& 一卷”。书牌页:“乙丑仲夏& 长洲章鈺署耑& 贻安堂印行”。有罗振玉、王国维、马衡、邓尔疋四人序和作者序。
作者在序中云:
读《说文古籀补》《缪篆分韵》诸书,颇有补辑之志……十一年,与家弟北游京师,谒罗先生于津沽,以所著《金文编》请正,辱承奖借,勖以印行,未敢自信也……旋读书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并假观罗先生《集古遗文》,及所藏盛氏《郁华阁金文》,陈承修先生所藏方氏《缀遗斋彝器款识》。两年以来,毕力于此,每字皆从脑海中盘旋而出,苦心焦思,几忘寝食。复经罗、王两先生,及沈兼士、马衡两教授订其缪误,始克写定,盖稿凡五易矣。
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单字字形。其中,不识者编入附录。无器形图,有文字摹写。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二·八中言此书为“专收殷周金文”。
052/金文研究& 不分卷
李旦丘撰。
李旦丘,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90。
登录编号:537846。
版心上部刻书名,下刻“孔德研究所”。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26.3厘米,高1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孔德研究所丛刊之四 &金文研究&
李旦丘著”。书牌页:“孔德研究所丛刊之四”。
作者在跋中自言:
本书所徵引的学说,差不多都出自郭鼎堂先生。
然而其学则与郭氏迥异。作者是“即追求文字的构成要素的变化,更进一步而穷其历史的发展”云云。但是此书论述颇失严谨。虽多处斥孙海波之说,诚难尽信。作者专治《说文》有年,而于金文则是“从去年十月起,我开始了金文的研究,到今年七月底”为至。情有可谅。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053/金文叢考& 不分卷
郭沫若撰。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号尚武,又号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名金文学家。以金文史料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富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一函三册。
图书编号:210/142。
登录编号:802。
四周单边。
宽18.5厘米,高26.2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楷书:“金文丛考”,落款用楷书:“沫若”。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文丛考”,落款用楷书:“一九五二年改编& 郭沫若著”。有版权页:“1954年6月& 人民出版社第一版”。此书为著者手稿影印出版。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考释文章。其中,《金文丛考》7篇,《金文韵读补遗》和《金文余释之余》21篇,《器铭考释》8篇,《金文续考》12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此书为郭沫若治金名作之一。和1932年文求堂本相比,增加了部分铜器照片和拓片。
此书另有1932年文求堂本。一函四册,不分卷。无鱼尾。无版心。四周单边。白口。宽18.8厘米,高27.1厘米。书衣页题字用楷书:“金文丛考。沫若”。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文丛考”,有版权页:“昭和七年,日本文求堂书店”。此书为著者手稿影印出版。所收篇目为《金文丛考》11篇、《金文余释》16篇、《新出四器铭考释》4篇。
054/金文分域編& 二十一卷
柯昌济撰。
柯昌济,1902-?,山东胶县人,字莼卿,号息庵。曾任京师图书馆馆员。柯劭忞之子。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147。
登录编号:992。
版心下右部刻“余园丛刻”。
四周单边。
上下细黑口。
宽14.5厘米,高26.7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金文分域编”,落款用楷书:“昌泗题”,有“膠西”私印一枚。有书牌页:“中华民国二十四年铅字本”。此书为余园丛刻第二种。卷首有柯昌泗序。所收为三代青铜器出土记录。此书对古史上有记载的青铜器出土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和说明,为罕见的史料性治金必备之书。
作者在序中曾说:
良以此类专徙无常,难存易毁,不比石文之可以跬步搜访。况其出土所在亦非是处可有。综海内计之,不过豫之洛中、邺下,陕之岐山、宝鸡,鲁之临淄、曲阜,晋之浑源、大同,冀之易州、曲阳等数处。又自非冾于闻精于鉴识者殆难绪略,是以难也。
055/金文世族譜& 四卷
吴其昌撰。
吴其昌,,浙江海宁人,字子馨,又字正厂。曾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王国维的弟子。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9/12。
登录编号:179。
四周单边。
宽15.2厘米,高26.8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宋体:“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十二& 金文世族谱”。书名页题字用隶书:“金文世族谱”,落款用宋体:“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十二& 金文世族谱& 吴其昌著& 商务印书馆发行”。有版权页:“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商务印书馆”。此书为著者手稿影印出版。此书是研究三代青铜器铭文中的氏族·世族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亦为吴其昌治金名著之一。
作者在序中云:
今彼疏述造略既,质材整比,微有经纬,因于诠证之外,独采名系氏族,引端竟裔,篡组成谱,凡四卷三十六篇。以其与海陵陈氏之《春秋世族谱》先后相互具足,故即以《金文世族谱》为名。
056/金文曆朔疏證& 八卷
吴其昌撰。
吴其昌,,浙江海宁人,字子馨,又字正厂。曾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王国维的弟子。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43。
登录编号:536。
四周单边。
宽15.2厘米,高26.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宋体:“国立武汉大学丛书& 金文历朔疏证”。有版权页:“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国立武汉大学”。此书为国立武汉大学丛书之一。内含《金文历朔疏证》五卷,《金文疑年表》二卷,《群表》一卷。但又反复续补。正如作者所说:
李剑农先生嘉惠其业,谓宜总聚散刊,组为一集。
此书是研究三代青铜器铭文中的历法问题的第一部专著,亦为吴其昌治金名著之一。考证殷周礼制和历法,此书为最具盛名之作。
作者在序中主张:
于传世古彝数千器中择其年、月、分、日,全铭不缺者,用四分、三统诸历,推算六、七十器,碻定其时代。然后更以年、月、分、日四者记载不全之器,比类会通,考定其时代,则可得百器外矣。然后更以此百余器为标准,求其形制、刻镂、文体、书势相同似者,类集而参综之,则无虑二三百矣。然后更就此可知时代之群器,籀绎其铭识上所载之史实,与经传群籍相证合,则庶乎宗周文献,略可取微于一二矣。
057/金文余釋之餘& 不分卷
郭沫若撰。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号尚武,又号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名金文学家。以金文史料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富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108。
登录编号:169245。
四周单边。
宽19.5厘米,高27.2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行书:“金文余释之余”。无落款。书名页题字用行书:“金文余释之余”,落款用行书:“沫若”。有版权页:“昭和七年& 日本文求堂书店”。
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考释论文22篇。并附有《答两周金文辞大系商兑》一文。有部分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铭文拓片。
此书另有1954年人民出版社本。
058/金石大字典& 不分卷
汪仁寿撰。
汪仁寿,?-1926,江苏无锡人,字静山,以“碧梧山庄”作为斋名。金石学家。
四函三十二册。
图书编号:112.2/55。
登录编号:377。
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碧梧山庄印。求古斋发行”字样。
四周单边。
宽15.4厘米,高20.2厘米。
每册书衣页题字皆不同,依次为:
刘春霖、张謇、康有为、郑孝胥、朱孝臧、吴士鑑、潘龄杲、谭延闿、
崔永安、曾熙、李钟珏、观津老人、于右任、陈印僧、吴湖帆、杨逸、
野侯、伊立勋、雪侯、李钟瑛、赵云叔、襄销居士、商誌、吕万、
冯超默、羲盦、方逋、李雪生、顾瑞、潘钦、张克和、王念慈。
每册书名页题字与书衣页相同。书牌页:“碧梧山庄印& 求古斋发行”。卷首又有康有为题字两页,一页为:“丙寅六月朔& 吉金乐石”,下有印二枚,一枚为:“康有为”;一枚为:“维新百日& 出亡十六年& 三周大地游& 遍四周& 经三十一国& 行四十万里”。一页为:“求古斋印金石大字典成嘱书& 南海康有为”,下有印一枚:“康有为”。卷前有佛邪居士序、王念慈序、李仲瑛序,并附有周钟麟所作《汪仁寿先生编篹金石大字典记略》一文。此文中曾言:
先生遂不惜割爱,出其所搜求岁藏弁之原拓金石文,都百数十种。爬沙抉剔,依《康熙字典》之分部及笔画,写为先后之次,辑成此《金石大字典》一书。
每字字形中都言明所出铜器名称。为治金之入门工具书之一。
059/金石學錄& 四卷
(清)李遇孙撰。
李遇孙,生卒年不详,浙江嘉兴人,字庆伯,号金澜。曾任处州府训导。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2/96。
登录编号:225。
版心下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宽14.9厘米,高2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石学录”,无落款。书牌页:“丹徒刘氏斠刊”。序文前有“王维朴”等收藏印三枚。所收为古代治金学者四百余人简介。作者之兄李富孙在序中云:
爰自三代以来至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以及本朝诸家,凡为金石之学者,得四百余人,并有著述以传于世,即志一隅说一事,无不备见于录,亦已综览而无遗漏焉。
所记古今治金文诸家,极为精到。自是书刊行后,增补者众,然皆同此书体例。
林钧《箧书賸影录》上卷·六十六如是评价此书:
本此编所搜虽有疎漏,然体例至精,言金石者亦不可废。
诚为至论。
此书另有道光四年自刻本、百爵斋丛刻本、古学斋复刻本、西泠印社聚珍版本。其中,道光四年自刻本,陆心源《仪顾堂题跋》言之为:“是书有道光四年阮元序”。而此刊本中无阮序。
060/金石學錄補& 四卷
(清)陆心源撰。
陆心源,,浙江归安人,字刚甫,号子稼,又号潜园,因为收藏有两百种宋版书,故此以“皕宋楼”作为斋名。又因喜欢顾炎武,故此以“仪顾堂”作为斋名。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和金石学家。所藏古籍,后尽售与日本静嘉堂文库。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
登录编号:555196。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下粗黑口。
宽15.3厘米,高24.1厘米。
无书名页。无书牌页。所收为由汉到清研究和收藏三代青铜器名家数百人。有陆心源序两篇。
二序中云:
光绪五年之夏,余端居无事,辑《金石学录补》二卷,以补李金澜氏之缺。自汉至今凡得一百七十人。今复搜采群书,证以闻见,又得一百六十余人,重加编次,定为四卷。
是书于明清诸家言之甚详。涉及青铜器收藏者,尽道其详,颇似金石家小传。所收诸家以朝代为序编排。陆氏又云:
合之李氏原书,都得八百余人,古今言金石者略备于斯矣。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一·十中言此书为三卷,显系失误。
061/金石學錄續補& 二卷
褚德彝撰。
褚德彝,,浙江余杭人,字松窗,号礼堂,以“角荼轩”作为斋名。尤精篆刻。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235。
登录编号:558991。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4.7厘米,高26.2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石学录续补”,落款用行书:“已未六月& 吴昌硕篆端”,有“仓石”私印一枚。书牌页:“已未年十月上旬& 余杭褚氏石画楼印”。此书为《金石学录》和《金石学录补》的后继,故书名为此。作者言对所收之人,“学术行谊,不敢妄加评骘”。所收为清至民初研究和收藏三代青铜器名家二百余人。正文卷首下有“胡吉宣印”收藏印一枚。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二如是评价此书:
是书增补李陆二家未备,计录二百三十二人,均属清代。并依李书之例,遍收近人。唯其人在清代以前物故者,或尚生存,均未区别。于余之斯志标载作者时代,对于近人亦坐斯病。就余所藏金石书,其中作者为三家所遗漏,尚有百数十人。
062/金石錄& 三十卷
(宋)赵明诚撰。
赵明诚,,密州诸城人,字德父。曾任莱州知州。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石学家。
一函八册。
图书编号:2101/1。
登录编号:。
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雅雨堂藏板”字样。
四周单边。
宽12.3厘米,高2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金石录”,无落款。书牌页:“乾隆壬午年刻& 雅雨堂藏板”。卷前有赵明诚序、清代卢见曾序、宋代刘跂序、宋代李清照序。卷十一到卷十三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李清照序中言赵明诚和她:
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之事。而且:
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籤题。得书画彝器,亦摩观舒卷,指摘疵病。
建炎以后,所藏器物先后损亡。读来令人叹息。此书版本颇多。清代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曾言:“是书以菉竹堂钞宋本为最善。卢刻虽云依之,实未见叶氏真本,故有舛伪”。清代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评述说:“赵氏援碑刻以正史传;考据精慎,远出欧阳文忠《集古录》之上”。然又以为“惜版刻未工,颇有误字,与所刻《雅雨堂丛书》迥殊。盖此书登木在后,或非卢氏亲自付梓,故独不入丛书中,为单行本耳”。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三如是评价此书:
按晚近流行刻本,当推雅雨堂庐校本为最精。而三长物斋、槐庐诸刻本亦有可取。仁和朱氏结一庐重刊、汲古本附有缪氏札记,足与雅雨本相颉颃,未多叶仲盛、归有光两跋。
此书另有清代顺治四年谢世箕刻本、牛运震空山堂刻本、三长物斋丛书本、槐庐丛书本、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结一庐丛书本、四部丛刊续编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第205页上收有此书的多种版本,计:谢世箕刻本六册、吴式芬校本六册、雅雨堂本两部十六册、清抄本八册、钱叔宝抄本八册,是国内收藏此书版本之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三长物斋本,登录编号:35735。单鱼尾。版心上部刻书名。四周双边,白口。宽15.3厘米,高24.6厘米。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三长物斋本,黄本骥重刊有案语、目录。有跋尾者加一圈最谿目,余与卢本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槐庐丛书本,一函二册,登录编号:51/39。单鱼尾。版心中部刻书名。四周单边,上下粗黑口。宽15.5厘米,高24.2厘米。只存卷七至卷十四、卷二十三至卷三十。
063/金石錄補& 二十七卷& 续跋& 七卷
(清)叶奕苞撰。
叶奕苞,生卒年不详,(然其兄叶方霭生卒年为,故此笔者主张其本人生卒年当在约之间),江南昆山人,字九来。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1/1。
登录编号:。
版心中部刻书名,下部刻“朱氏槐庐校刊”字样。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西黑口。
宽15.3厘米,高24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金石录补”,落款用隶书:“尔珎署”,有私印一枚。书牌页:“光绪丁亥孟秋& 行素草堂藏板”。此书为行素草堂金石丛书之一。卷一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六件。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出土和收藏经纬说明,无考证文字。
容媛《金石书录目》卷一·七:
《金石录补》二十七卷续跋七卷。清崑山叶奕苞著。别下斋丛书本二十七卷。涉闻梓旧本续七卷。行素草堂金石丛书翻刻正续本。昭代丛书本辑录三十一条名“金石小”,中国书店铅字半作“经锄堂金石小笺”。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三如是评价此书:
是书补赵氏《金石录》之所未备,采摭甚广,考据颇精。
此书另有别下斋丛书本。
064/金石萃編& 一百六十卷
(清)王昶撰。
王昶,江苏青浦人,生卒年不详,字述庵。
八函六十四册。
图书编号:210/10。
登录编号:058。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5.8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石萃编”,落款用篆文:“青浦述庵王昶著”。书牌页:“经训堂藏板”。卷二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二件,卷三收五件。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摹写。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六如是评价此书:
全书收录广博,难免舛误。夫校书如去几尘阶叶,愈扫愈纷。释碑之难,又加校书倍蓰。后人痛抵伪误,目非善本。然筚簬蓝缕,礼重先河,何能遽没?
尽管如此,此书对于三代青铜器的记载并不多,和此书的庞大极其不相称。
此书另有光绪十九年上海醉六堂本、中华民国八年扫叶山房本。
065/金石書目& 十卷
黄立猷撰。
黄立猷,?-1937,湖北沔阳人,字毅侯,又字毅盦,以“万碑馆”作为斋名。曾任黎元红秘书。为金石类古籍专门写书目,始自其首创。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无。
登录编号:011。
上下细黑口。
宽14.9厘米,高25.8厘米。
缺书名页和书牌页,乃中华民国十五年自刊本。所收为古代金石著作书目。其中,部分内容涉及到古代金文书目。
书后作者云:
本书经始以迄印竣,承鄞县马叔平高唐田德忱同里陆和九三君,或商量体例,或代搜资料,或校勘错误,助我良多,特此志谢。
066/金石古文& 十四卷
(明)杨慎撰。
杨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曾任翰林学士。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51/162。
登录编号:136。
版心中部刻书名,下部刻“学古斋校本”字样。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细黑口。
宽11.6厘米,高19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隶书:“金石古文”,落款用隶书:“校补函海本& 起同”。书牌页:“光绪八年夏六月& 葛氏开雕”。此书为学古斋丛书之一。卷一和卷二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九件。无器形图,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无拓片。
067/金石文字& 不分卷
(清)张廷济撰。
张廷济,,浙江嘉兴人,字顺安,号叔未,以“眉寿堂”和“清仪阁”作为斋名。著名铜器收藏家和金文学家。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2/50。
登录编号:915。
宽17.8厘米,高30.2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石文字& 张叔未解元所藏本”,落款用篆文:“乙酉秋&
褎海署”,有私印一枚。书牌页:“四会严氏鹤缘斋所收金石”。第一册所收部分内容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拓片。考证文字为影印题跋。
作者在序中说:
各依原迹大小,厘为四幅,用泰西脱景法,上石印出。
068/金石文字記& 六卷
(清)顾炎武撰。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48/461-1。
登录编号:146。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宽17.5厘米,高27.5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亭林先生遗书记辑”,落款用楷书:“青蒲伊长治题”,并有伊氏字和号私印二枚。书牌页:“光绪戊子冬月校刊& 席氏扫叶山房藏板”。卷一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数件。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出土地点,无拓片。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十三如是评价此书:
是汪由信以次,共录三百余种。以时代为次,每条下各缀以跋。其无跋者,亦具其立石年月、撰书人姓名。全书以碑文证诸经史,不为凿空之谈。
069/金石文字跋尾& 二卷
(清)潘钟瑞撰。
潘钟瑞,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48/410。
登录编号:461。
版心上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宽15厘米,高24.1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石文字跋尾”,落款用隶书:“香禅精舍集八& 后学徐翥先补署”。无书牌页。此书为香禅精舍集之一。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题跋二十余种。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有部分释文,有考证文字,无拓片。
070/金石存& 十六卷
(清)赵搢撰。
赵搢,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17.8/14-2。
登录编号:8425。
四周单边。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无书名页。有书牌页:“此据函海本影印& 初编各丛书仅有此本”。有版权页“中华书局& 1985年新一版”。此书为丛书集成初编之一。卷一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十件,卷二所收三代青铜器铭文一件。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按类编排。
此书另有丛书集成初编本。
071/金石略& 三卷
(宋)郑樵撰。
郑樵,,兴化郡莆田人,字渔仲,号溪西逸民。曾任枢密院编修。
一函三册。
图书编号:51/162。
登录编号:124。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细黑口。
宽11.6厘米,高19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石略”,落款用篆文:“褎海署”。无书牌页。此书为学古斋丛书之一。上卷所收三代青铜器目录二百三十余件,皆源自《博古图》。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
072/金石摘& 不分卷
(清)陈善墀撰。
陈善墀,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
一函十六册。
图书编号:。
登录编号:074。
版心上部刻书名。
四周单边。
上下细黑口。
宽17.8厘米,高29.7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魏碑:“金石摘”,无落款。有“我家骑田岭上任”、“不成文理”、“古刊磨灭”私印三枚。书牌页:“同治十又二年& 刻于浏阳县学之不求甚解斋”。在凡例前页有“上上扇料& 有茂仁记& 家乾”私印一枚。此为造纸厂印章。第一册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有释文,部分有考证文字,有拓片。清代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中曾评价为:“不求甚解斋本。是书成于光绪二年,刻于集古今碑板文字,随意钩勒,或数字,或数十字,以为临池之助,非记金石也。其中真伪杂陈,首尾莫辨”。而有关金文部分,则是“钟鼎诸文,钩自他本、《西清古鑑》、《考古图》并《小蓬莱金石》”。但是,此书选取不精,林钧《箧书賸影录》卷下·三十七中如是评价此书为“难称善本而武断摘删”,所言十分准确。
073/金索& 六卷
(清)冯云鹏撰。
冯云鹏,字晏海,籍贯不详。
二函二十册。
图书编号:210/236。
登录编号:488。
版心中部刻书名。
宽15.3厘米,高27.1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金索”,落款用行书:“崇川冯云鹏署”。无书牌页,为清钞本。卷首定名为:“题金索拓本原序”。此钞本可能源于邃古斋刊本。清代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中曾评价为:“邃古斋本,是书成于道光元年,板藏嵫阳署斋,前有辛从益、郑勉、鲍勋茂、贺长龄、梁章距、景庆、徐宗幹七序”。而现此钞本前正好有辛从益序。落款为:“嘉庆二十三年岁在戊寅夏六月& 上浣筠谷弟辛从益谨跋”。并言道:“道光元年四月翔月& 镂板于嵫阳署斋& 于时日月合辟& 五星联珠& 记之”。所收大部分内容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亦有汉唐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本冯君酷嗜金石文字,见收藏家铜器有款识者,辄绘录文。取三代至元钟鼎戈戟度量镜盘玺印泉刀之类,为《金索》六卷。皆图其形而摹其文,并详考证。惜爱博不精,后人颇多訾议。
此书另有道光元年邃古斋刊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双桐书屋藏板”的《金石索》数套。,其中,《金索》和《石索》各自分开。书名页题字用隶书:“金石索”,落款用楷书:“道光元年开镌”,书牌页:“双桐书屋藏板”。单鱼尾。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右侧刻“邃古斋藏”字样。四周单边。白口。宽24.6厘米,高35.5厘米。然版面多墨迹。
074/金器款識& 三百七十六卷
(清)倪涛撰。
倪涛,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人,字崐渠。古代金文学家中寿命最长者,年近百岁。
二十七函一百六十二册。
图书编号:17?11?5/11。
登录编号:083。
版心上部刻书名为“钦定四库全书”。
四周双边。
宽13.1厘米,高19.9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六艺之一录&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子部艺术类”,无落款。书牌页:“商务印书馆受教育部中央图书馆筹备处委托景印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并在正文前有“文渊阁宝”大红印一枚。此书为《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子部艺术类》丛书之一。前十二册二十六卷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亦有部分秦汉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摹写。按器物种类编排。
075/周金文存& 六卷
邹安,生卒年不详,浙江杭州人,号适庐,以“双玉玺斋”和“双玉鉥斋”作为斋名。曾任圣仓明智大学教授。著名金文学家。
二函十一册。
图书编号:2102/85。
登录编号:488。
宽23.3厘米,高34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行书:“周金文存”。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周金文存”,落款用篆文:“古杭张蔭椿署”。此书为齐树平私人藏书。书名页有“北平齐树平藏书”、“齐树平”、“齐念衡”收藏印三枚。书牌页:“仓圣明智大学刊行”。齐氏为前故宫博物院第一任研究科长,著有《中国古器物学》和《散盘集释考》等专著。曾任河北大学、齐鲁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教授。据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中的记载:“所集诸家彝器拓本多至二千余种”。
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少量考证文字,有拓片。罗振玉曾为此书“厘定次序,删除伪妄”。而殷代金文全出自罗振玉的编定。此书正如著者所言曾纠正前人之误:
《积古》滥收宋器,《攈古》误录商钟,均为近儒所诟病,兹录力祛此病。
每卷后多附《金说》,对所录拓片作简单说明和补遗。中间夹杂有齐氏手批和释文。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五如是评价此书:
此录以清代为断,故终于辛亥。凡以后发见之品不录。各类以最多之铭文为先,逆序排编,各类系以附说,详记各器流传,间及考证。
076/周無專鼎銘考& 一卷
(清)罗士琳撰。
罗士琳,,江苏甘泉人,字次珊,号茗香,以“观我生室”作为斋名。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17.8/14-2。
登录编号:1468436。
四周单边。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篆文:“周无专鼎铭考”,无落款。书牌页:“此据文选楼丛书本影印& 初编各丛书仅有此本”。此书为丛书集成初编之一。所收为周代青铜器《无专鼎》铭文。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此书重在考证历法。
阮元为此作序言道:
甘泉罗氏茗香,元精推步,于此茫茫之天筭一隙中,独深求之。以四分周术,又证以汉三统术,参覈异同,进退推勘,得文王之九月,独宣王十六年己丑既望得甲戌,为九月之十七日,毫无所差,令人拍案称快。
077/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 不分卷
郭沫若撰。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号尚武,又号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名金文学家。以金文史料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富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一函三册。
图书编号:210/102。
登录编号:585。
四周单边。
宽19.5厘米,高27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行书:“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落款用行书:“沫若”。书名页题字用楷书:“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落款用楷书:“一九三五年十月& 沫若自题”。有版权页:“昭和十年八月十五日印刷& 文求堂书店”。此书是1931年版的增订版。
作者在序中自云:
凡于国名、次第及器铭数目有所更改外,余均仍旧。
所收为研究周代青铜器铭文论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078/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 不分卷
郭沫若撰。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号尚武,又号鼎堂。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著名金文学家。以金文史料研究西周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富有开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一函八册。
图书编号:11.9/25。
登录编号:445。
四周单边。
宽23.8厘米,高32.2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行书:“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落款用行书:“沫若”。书名页题字用楷书:“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落款用楷书:“沫若”。有版权页:“1958年& 科学出版社”。此书是《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和《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的合订版。其中,第一至第五册为《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部分,第六至第八册为《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部分。所收为研究周代青铜器铭文论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079/兩周金石文韻讀& 一卷
(清)王国维撰。
王国维,,浙江海宁人,字静安,又字静庵,号观堂,因旅居日本时住在永观堂附近,故以“永观堂”和“观堂”作为斋名。曾任南书房行走,后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教授。著名金文学家。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2/45-1。
登录编号:398910。
四周单边。
上下粗黑口。
宽12.7厘米,高19.7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两周金石文韵读”,落款用楷书:“海宁王静安校印”。无书牌页。卷末有“上虞罗福颐校”字样。此书系王忠慤公遗书内编之一。
王氏序中云:
惟前哲言韵,皆以《诗》三百五篇为主,余更搜周世韵语见于金石文字者,得数十篇。中有杞、鄫、许、邾、徐、楚诸国之文,出商鲁二颂,与十五国风之外。其时亦上起宗周,下讫战国,亙五六百年。然其用韵与三百篇无乎不合。
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用韵,按韵部编排。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
080/兩罍軒藏器目& 一卷
(清)吴云撰。
吴云,,浙江归安人,字少青,又字少甫,号平斋,又号愉庭,曾藏有《兰亭序》拓本和抄本二百种,故以“二百兰亭斋”作为斋名。又曾藏有西周两件铜罍,故又以“两罍轩”为斋名。曾任苏州知府和镇江知府。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51/90。
登录编号:538935。
版心中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上下粗黑口。
宽14.4厘米,高24.6厘米。
书名页题字用楷书:“两罍轩藏器目”,落款用楷书:“乙未八月刊成”。书牌页:“福山王氏本& 元和江氏刊”。此书为灵鹣阁丛书之一。所收为三代青铜器器目五十余件,按类编排。无器形图,无尺寸说明,无释文,无考证文字。
此书另有丛书集成本。
081/兩罍軒彜器圖釋& 十二卷
(清)吴云撰。
吴云,,浙江归安人,字少青,又字少甫,号平斋,又号愉庭,曾藏有《兰亭序》拓本和抄本二百种,故以“二百兰亭斋”作为斋名。又曾藏有西周两件铜罍,故又以“两罍轩”为斋名。曾任苏州知府和镇江知府。
一函四册。
图书编号:2103/21。
登录编号:171。
版心上部刻书名。
上下单边,左右双边。
宽17.5厘米,高29.6厘米。
书衣页有“章树江氏”和“宝墨楼珍藏”收藏印二枚。书名页题字用篆文:“两罍轩彝器图释”,落款用楷书:“同治十有一年秋九月& 德清俞樾署检”,有“俞樾”私印一枚。无书牌页。书名页后有吴儁为吴云所画像,及阮成所作画像赞。卷前有影印有冯桂芬序、俞樾序。卷一至卷八所收为三代青铜器铭文,余外为秦汉唐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少量考证文字。该书对《齐侯罍》铭文考证颇为详细。
吴云序中曾言“地不爱宝”一语,此言为今日倡此学者常引用。他又明言:
然则士生今日欲考三代以上之礼数遗文,舍古器其奚取证哉?
此言代表了晚清治金诸家之要。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齐侯两罍为吉金大器,乃公所以名其轩者。故为说均特详。至于大小轻重,悉权度而并载之。诚阮氏积古斋后又一巨观也。
082/河南吉金圖志賸稿& 不分卷
孙海波撰。
孙海波,1910-?,河南潢川人,字涵溥。曾任河南通志馆编辑、东北大学教授。
一函一册。
图书编号:2103/38。
登录编号:519449。
宽21.8厘米,高32.8厘米。
书衣页题字用篆文:“河南吉金图志賸稿”,落款用楷书:“柯昌泗题”,有“柯昌泗”私印一枚。书名页题字用篆文:“河南吉金图志賸稿”,落款用楷书:“己卯冬日& 孙海波”,有“孙海波”私印一枚。有版权页:“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考古学社专刊第十九种”。
孙海波在序中云:
民国二十三年河南有续修省志之举,予获与修甲骨、吉金二志,乃谋之总篡胡公石青,拟于省志之外,别辑《吉金图录》一书,凡河南所出之彝器,详收博采,悉汇录之,附于省志以传。
所多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该书对《赵孟介壶》铭文考证颇为详细。
083/河南通志文物志·吉金編上& 不分卷
孙海波撰。
孙海波,1910-?,河南潢川人,字涵溥。曾任河南通志馆编辑、东北大学教授。
一函二册。
图书编号:210/166。
登录编号:456。
版心上部右侧刻书名。
四周单边。
宽21.3厘米,高33厘米。
书衣页用篆文上题:“新郑彝器”。书名页题字用篆文:“新郑彝器:河南通志& 文物志 &吉金编上”,落款用篆文:“通许胡汝麟题”,有“石青”私印一枚。无书牌页。所收为河南新郑所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该书对《王子婴次庐》铭文考证颇为详细。
胡汝麟在序中说:
其吉金一书,属潢川孙君海波篡修。
此书为民国二十六年刊行。概述中言明新郑出土原委,并且又特别说明了对铭文中“婴次”一名的隶定问题,这一问题引得当时学界异议纷出。
084/奇觚室吉金文述& 二十卷
(清)刘心源撰。
刘心源,?-1915,湖北嘉鱼人,字幼丹,以“奇觚室”作为斋名。曾任成都知府、广西按察使。著名金文学家和铜器收藏家。
一函十册。
图书编号:2102/45。
登录编号:249。
版心中部刻书名。
四周双边。
宽18.2厘米,高30.5厘米。
书衣函套有收藏者题字:“奇觚室吉金文述二十卷& 嘉鱼刘心源撰& 光绪丁酉自书石刻本& 潜江甘氏所储书”。但是。甘氏所题恐非。光绪丁酉年为1897年,即光绪二十三年。此书有陶钧序,作序时间为“光绪岁次壬寅仲冬”,即光绪二十八年。此序之前又有一序,作序时间为“光绪丁酉”,即光绪二十三年。甘氏所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书名页。无书牌页。除第十一至十五卷外,余外所收皆为三代青铜器铭文。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此书尤其精于考证礼制,系晚清重要的治金名著之一。此书稿本现存湖北省图书馆。见《中南西南地区省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稿本提要》一书第184页:“奇觚室吉金文述二十卷,民国刘心源撰。清光绪二十八年稿本。二十册”。该书提要为:“是书系记录著者数十年如一日所搜集之古今器名辞,并对其进行撰辑考辨而成。……每张铭文拓片贴于四周双边之框内,并钤有‘心源所收金石’、‘海涛病史’等不同印,上下方均有手写拓片原式。对各铭文拓片,著者博采众金石诸书逐一考辨注释,为研究金文提供了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中曾评此书为“晚近吉金之鸿著也”。据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中的记载:此书“足补《攈古录》所未备,正阮、吴二书木刻之沿讹”。
此书另有宣统末年翻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酉五日客广州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