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贞朱友珪朱友文的剑是什么剑

本人力作《唐末五代英雄传》完成了。计一百二十回,约七十八万字。是较《三国》人物刻画更细腻,比《水浒》故事情节更紧凑,赛《红楼》历史思想更浓厚。本人不敢夸张,此书一旦问世,定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后期亦可拍大型电视剧,市场前景无可限量!自即日起于天涯网上发表,众网友先睹为快    目录  第一部
天下中分    第1回
飞虎子横空出世
病唐论落地生根    第2回
黄巨天落草嵖岈山
王公由聚义长垣县    第3回
长垣罄鼓动天地
曹州义旗指四方    第4回
推心置腹建根据
貌合神离闹招降    第5回
嵖岈山兄弟再结义
宋州城仲季来投军    第6回
李克用逞威荆门
王仙芝殒命黄梅    第7回
冲天黄王饮马江南
落雕侍御威震镇海    第8回
赵璋作洞屋攻城
刘鄩行一步百计    第9回
嗜金箔张璘丧命
宠奸竖李儇亡蜀    第10回
黄秀才称帝含元殿
罗才子题诗尚书省    第11回
郑凤翔檄招诸侯
李雁门请粮河东    第12回
朱全忠叛齐归李唐
李存孝打虎附克用    第13回
梁天陂克用逞军威
东渭桥赵璋归太虚    第14回
李克用收复长安
黄巨天兵败陈州    第15回
克用被火上源驿
黄巢授首狼虎谷    第16回
幽镇阴谋图易定
令孜专权窥河中    第17回
傀儡天子二幸西
残暴蔡贼再败北    第18回
鄱阳陋术士致乱江淮
合肥俊杨郎平叛广陵    第19回
敬秀才纵论天下
李摩云暴掠河阳    第20回
并汴河阳初交锋
朱蔡汝南大决战    第21回
黒朱三严法斩大将
俊杨郎宽仁取宣州    第22回
逝者当哭“薤露词”
今人犹唱“百年歌”    第23回
张相公利嘴伐河东
张供奉慧眼助太原    第24回
存信夸夸其谈吃败仗
存审火眼金睛识地伏    第25回
下成都王鹞献苦肉计
攻彭州先成上招安策    第26回
戴友规巧设离间计
杨行密力破广德寨    第27回
全忠跃马过瓠河
知俊惧疑投汴州    第28回
时太尉明火自焚
李存审黑夜破敌    第29回
连环计逼反牧羊子
飞檐技夹救常山王    第30回
克用痛哭十三太保
德威大战白马印枪    第31回
刘仁恭盟誓据幽州
张承业肺腑荐克用    第32回
李茂贞二犯宫阙
李克用三入关中    第33回
忠臣李克用加封晋王
百姓王师范敬拜桑梓    第34回
杨化源尽取淮南
钱婆留欲据两浙    第35回
葛从周诈言败朱瑾
李兴绪潜伏间存厚    第36回
朱全忠雄踞八镇
韩舍翁弑杀九王    第37回
戴友规华山访友
杨行密太原写真    第38回
刘仁恭窃据幽州
张承业主政太原    第39回
朱瑾战前得名马
行密败后化危机    第40回
清口战罢天下中分
天子銮回唐室寝危        第二部
晋梁争雄    第41回
太原老将伤别离
开封新兵纹颊面    第42回
无事莫撩山东葛
虽胜当心李横冲    第43回
朱全忠一伐河东
李克用复取昭义    第44回
居翰只身说太原
刘捍单骑服常山    第45回
朱全忠服河北六镇
刘季述数天子十罪    第46回
谋返正兴绪入京
迎上皇茂贞见驾    第47回
李克用两拒河中
朱全忠二伐河东    第48回
西征关中逼乘舆出幸
三伐河东为英少赐败    第49回
神福妙计败全武
吴王只身说弘铎    第50回
吴王移书讽师范
全忠谲间败岐王    第51回
成精老鼠敢欺猫
无鳞苍龙不如蛇。    第52回
山东葛三番用计
百计刘四轮斗法    第53回
定青州刘鄩归梁
伐武昌马賨入潭    第54回
李神福纵火烧巨舰
杨吴王诈盲赚延寿    第55回
神福射子平宣州
王建锁峡安川蜀     第56回
可证设计毒梁王
昭宗泣血书绢诏    第57回
唐昭宗遇弑椒殿
阿保机会盟云州    第58回
师厚足月平襄阳
行密满寿归太虚    第59回
蒋玄晖私欲惹身死
罗绍威失足吞悔果    第60回
李亚子献策联幽燕
黒朱三篡唐称梁国    第61回
老晋王作铭文传世
踏白将筑夹寨围城    第62回
李亚子受三矢遗言
陈道长送两夜大雾    第63回
嗣晋王袭破夹寨
高无赖扣留梁震    第64回
张左牙凶威弑少主
严司马忠义存杨吴    第65回
刘知俊反出同华
王景仁力擒二将    第66回
赵王镕求救太原
嗣晋王一下太行    第67回
赤白马炫耀柏乡
握奇阵逞威高邑。    第68回
敬子振刺杀梁谒龙
嗣晋王笑纳李绍奇    第69回
存审三千骑欺梁主
郢王一柄剑弑君父    第70回
朱友贞正位开封
嗣晋王二下太行    第71回
八战行钦平幽燕
三下太行败漳水    第72回
梁末帝两分魏博
嗣晋王四下太行    第73回
嗣晋王示勇漳水
刘百计斗智魏博    第74回
故元城决战刘百计
雁门关偶遇韩延徽    第75回
阿保机信谗伐幽州
李嗣源代王击契丹    第76回
孽知训悖而受诛
德朱瑾死亦不腐    第77回
张承业犯言赢美名
敬子振触鳞成怨望    第78回
李存审凿骨拔镞
嗣晋王卷澜挽败    第79回
李建及恃勇破艨艟
刘处让截耳留忠义
    第80回
众藩镇笺表劝进
孤承业力谏称帝    第81回
王处直昏聩引契丹
耶律倍感恩慕中国    第82回
李嗣昭拔矢而卒
张承业寿终正寝    第83回
李亚子即位称帝
康延孝献计归国    第84回
康延孝疏对灭梁策
王彦章口拒劝降主    第85回
单刀直入殄灭伪梁
群藩归国复兴大唐        第三部
五代延宋    第86回
东市铺仇杀寒山西
三垂冈义结金兰友    第87回
敬新磨巧谏青苗
高季兴误献伐蜀    第88回
存审抱憾而卒
嗣源寄命于天    第89回
李客省使蜀扬天威
郭枢密伐川排众议    第90回
郭枢密无粮征蜀
蜀后主缚面亡国    第91回
郭朱案令勋旧自危
流蜚语至校节兵乱    第92回
刘皇后吝财失万众
张居翰更字活千命    第93回
庄宗兴教门遭难
明宗灵柩前即位    第94回
正阳关别友约拜相
荆台洲求学先题诗    第95回
唐明宗焚香祷圣
郭文仲守制结缘    第96回
吕郎中听经佐潜龙
萧谏议闻风弹权臣    第97回
诛重诲李从珂复职
灭董璋孟知祥窃蜀    第98回
枢密使离朝避祸
唐明宗病中还魂    第99回
诛秦王明宗殡天
伐凤翔士卒得货    第100回
潞亲王跨足入洛
石敬瑭去唐欲王    第101回
清泰帝误认贤臣
石驸马叛引契丹    第102回
儿皇帝称尊建晋
废天子自焚亡唐    第103回
安定淮吴行禅位
久战中原多叛乱    第104回
杨彦询妙对恶子
景延广议立长君    第105回
李谷奇策广聚财富
出帝亲征大败契丹    第106回
皇甫遇扬威榆店
晋出帝阅兵戚城    第107回
议求和李谷放外任
献歌伶冯玉内用事    第108回
李谷良策不为用
杜威奸谋却得逞    第109回
天皇王灭晋南向
负义侯亡国北迁
    第110回
河东知远奉晋称帝
辽主德光归国病殂    第111回
汉高祖思子崩殂
李守贞射画拒命    第112回
冯可道博言讽郭威
赵匡胤白身擒三铁    第113回
郭威平乱遍赏天下
李业惑主大杀重臣    第114回
赵童子谶语遭难
郭雀儿黄袍加身    第115回
再推恩周祖归太虚
受戒言晋王即大位    第116回
战高平匡胤力挽狂澜
破北汉世宗独断乾纲    第117回
赵匡胤受命训新兵
李惟珍挂帅征江淮    第118回
周世宗亲征淮甸
赵匡胤大败皇甫    第119回
世宗踏雪访李谷
王师绝淮歼唐兵    第120回
复燕南周世绝唱
灭七国赵宋一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期待啊   
  速度更新撒~
  先抢个板凳,坐等正文~
言    余酷爱历史,少时对《三国》便爱不释手,感慨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代,沧海横流,英雄辈出。或纵马横枪,大义凛然;或飘逸洒脱,指点江山;或奸诈多谋,运筹庙堂;皆可谓英雄。后读《通鉴》,语言坚涩拗口,叙述平凡无奇;事件断断续续,感此书内容宏大,却研究有余,不利推广,乃知罗贯中之伟大。读至唐末五代,社会景象与三国何其似也,却不为世人熟知。不禁拍案嗟叹:五代英雄不少于三国,若只隐藏于《国史》、《通鉴》之类,岂不痛哉!罗贯中之后,六百年矣,竟无一人能将唐末五代百年间传奇叙述成《三国》一般,推广于世,为大众所熟知,只因文史专家多论,五代不如三国精彩,缺乏英雄,缺乏传奇,而不愿执笔,诚为谬也,诚为惜也!  曹操,三国之枭雄。朱温,五代之枭雄,或言其狠毒,弑君篡逆,只可谓枭,不可谓雄。差矣!朱温(时应名全忠)自镇开封,灭淮西,攻徐泗,伐齐鲁,尽有河南。复又羁服河北,收复荆襄,禅位关中,尽享中原八十七州之地,湖南、吴越、福建、岭南、党项等竞相臣服。此非英雄,能成此功业乎?朱全忠能令敬翔,葛从周,刘鄩,王彦章等大才死心踏地,甘心为之驱驰,此非雄主能用之乎?故而余曰:朱全忠,五代枭雄之最!  刘备,三国仁义明君,但其“仁义”之前应冠一“假”字,因其在曹魏代汉后,即撕掉画皮,做起了皇帝。李克用,虽无“仁义”桂冠,却是不折不扣之忠臣。克用虽出生夷狄,却因唐室赐予李姓,而自视为唐室一员。朱温称帝后,王建步踵,并修书劝克用称帝,克用却回书:“誓于此生,靡敢失节,仰凭庙胜,早殄寇仇,如其事与愿违,则共臧洪游于地下,亦无恨矣!”就在其子李存勖背弃誓言而称帝,国号亦用“大唐”而不用 “晋”。由此可见,李克用,五代忠臣之最也!(李克用去世时,朱温已经代唐建梁,故其亦为五代人。)  咸言五代缺乏传奇,不似刘、关、张、赵、诸葛、曹,其生命、其事迹皆是一部传奇。误矣!如李存孝,五代之无人敌,百骑闯长安,力败王彦章,病战高思继,非传奇耶;李存审,智勇双全,平地伏兵,乘夜破敌,羞辱朱温,凿骨拔镞,非传奇耶!李嗣源,由勇将而成明君,威震青山,平定大同,八战擒元行钦,代王击退契丹,而寄命于天,终成帝业,非传奇耶!葛从周,朱梁第一将,诈言计败朱瑾,洹水大败李克用,五日下三州,“无事莫撩山东葛” 威名传遍山西,非传奇耶;刘鄩,一步百计之小诸葛,智取兖州,斗法葛从周,大战故元城,虽败尤荣,非传奇耶!杨行密,与朱温、李克用并肩之雄主,以八营兵起家,聚三十六好汉,宽仁取宣州,力破广德寨,坐拥江淮,大胜清口,只身说冯弘铎,诈盲赚朱延寿,非传奇耶!李神福,淮吴第一将,智退孙儒,火烧君山,杀子平叛,斗智顾全武,非传奇耶!  此外如梁震,隐身世外之诸葛;吕琦,半路夭折之孔明;陈抟,隐世而不避世之真人;敬翔,运筹帷幄之良、平;李谷,才比萧、房之名相;郭崇韬,无粮征蜀,七十日而下之壮举;朱瑾,死而不腐之德将;刘仁瞻,享两国厚爵独一人;皇甫遇、马全节等尽忠报国之勇将,冯道、高行周荣恩五朝之智者;再如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郭威等五代君主,其一生事迹,哪个不堪称传奇!  而五代最富传奇色彩之人当属庄、世二宗。唐庄宗李存勖,自小既非同凡人,继承王位前从未上过战场,即位后便百战百胜,能运筹帷幄,能冲锋陷阵,能奇谋百出,能扭转乾坤;袭破夹寨,四下太行,大战柏乡,耀武元城,城兵河上,力退契丹,平定镇乱,救杨刘,擒王彦章,奔袭开封,终十五年鏊兵而一举灭梁,复唐定社稷。然其得志益骄,喜爱优伶,最终死于非命,更为其不平凡一生增添了愈多传奇。周世宗郭荣,本名柴荣,战高平,取秦、凤,定江北,复燕南,英武绝伦;尤其三征江淮,全取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五代中最为人称道。然其乾纲独断,事无巨细,亲身决之,因此精血耗尽,心力憔悴,而英年早逝,以至赵宋代周,混一天下,斯为叹息。  前有罗氏让三国英雄不至于藏身史书,今日贯中何在?余虽不才,但向巨人看齐,欲五代英雄亦如刘关张赵诸葛曹般得以流行人间。谨以此书展现五代英雄们传奇一生,此生之志矣!愿五代英雄能为后世认同。    本书共一百二十回,约七十八万字,内容跨度:黄巢起义至赵宋建国,主要展现唐末五代之英雄人物。所谓乱世出英雄。本书以唐末五代历史延续为主线,重点刻画了黄巢、李克用、朱温(朱全忠)、杨行密、李存勖、李嗣源、郭威、柴荣、赵匡胤等雄主;以及郑畋、李存孝、李存审、葛从周、王彦章、刘鄩、李谷等将相事迹,还有敬翔、盖寓、戴友规、罗隐、严可求等谋士风范;梁震、陈抟之隐逸风度。    本书以80%真实历史史料加20%文学杜撰,构成了一部皇皇历史正剧,以宣传英雄事迹,发扬忠义仁孝及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旨。以挖掘历史,愿唐末五代英雄亦如汉末三国英雄一般为世人知晓,不至于埋没史书为创作动机。    前有罗氏让三国英雄不至于藏身史书,今日贯中何在?余虽不才,但向巨人看齐,欲五代英雄亦如刘关张赵诸葛曹般得以流行人间。谨以此书展现五代英雄们传奇一生,此生之志矣!愿五代英雄能为后世认同。
飞虎子横空出世
病唐论落地生根    诗曰: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话说大唐高祖,太宗父子,开创大唐天下,经历了高宗李治,则天武后,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传到了懿宗李漼手里,年号咸通。  这个懿宗,整日荒于酒戏,奢侈靡华,少问正事。再有唐室自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藩镇割据,不听号令,时有叛乱。国家每出兵征讨,虽平定却不能收复,只是羁縻而已,却耗尽了民脂民膏。民之赋税、兵役日重,不堪重压,纷纷揭竿而起。懿宗咸通初年暴发浙东裘甫起义,虽被镇压,懿宗仍不以为戒,照样奢侈淫乱,不知体恤兵民,以致国政益衰,赋税益重。  唐兵制:边兵戍边三年一轮换。逢南边南诏作乱,朝廷由徐泗募得兵勇两千,奔赴南疆,许以三年而回。然六年过去,南诏未平,又无法募到新兵员替之,竟不令其回。咸通九年,公元九六八年七月,分戍桂林之徐泗兵八百人群情激愤,有粮料判官庞勋在戍兵中颇有人望。众人推为首领,请打回家乡。官军一触即溃,望风奔逃,庞勋直下徐州。河南农民苦朝廷苛捐杂税盘剥,生计艰难,竞相加入,众至数万,声势日渐浩大。边兵暴乱引发为中原农民大起义。  消息传至京师,懿宗皇帝大恐。召文武百官开延英殿商议对策,宰相刘瞻出班,奏曰:“欲平暴乱,臣举荐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准之,诏康承训为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康承训启奏曰:“吾关内军兵多年无战,养尊处优久矣,与久战之边兵战力不可相提并论。臣闻得漠北沙陀部族,系突厥后裔,自宪宗元和年间归顺大唐,一直居于云州之神武川。今之首领朱邪赤心武勇异常,甚会练兵,沙陀铁骑兵强将勇。臣又闻朱邪赤心此人素有报效朝廷之心,若能请得此支番骑南下,庞勋乱军不足平矣!”懿宗大喜,便令康承训将禁军先东出潼关,再遣使臣赴神武川,班请沙陀兵马。  先说康承训东出,召河南诸道兵马会缴徐州,然义兵势大,急切间难以定。军至涣水,官军中了义兵之计,承训本部千人为三万义军四面围住,兵败几乎已成定局。承训力敌久之,战马累死,仍不能突围。承训俨然绝望,仰天高呼:“天欲亡吾乎,沙陀铁骑何不速至?”言未毕,只在天边忽然暗将下来,犹如乌云蔽日。那日天气晴好,哪来乌云?原来是朱邪赤心将沙陀军至。沙陀人崇尚水德,战马、军旗一色乌黑,将士皆乌盔皂甲,军马奔来,犹如一团乌云从天边压至。庞勋于阵上望见,惊得双眼无光,揉一揉眼睛,复观之,语于身边随从曰:“久闻秦时大军皆乌鸦般黑,不料今日复见鸦军,黑主不详也。”急令大将姚周迎战。  只见沙陀军中,分出有三百轻骑,快如闪电般奔至,为首却是一小将,尚眇左目;头戴乌金盔,身着黑镔铠;披一领绣花皂罗袍,背一杆黑漆黄桦弓;左腰悬着金隃宝剑,右腰胯着青钢箭壶,手握一柄太平偃月刀,坐下是匹闪电乌骓马,直往义军阵中冲来。姚周欲令弓箭手射之,已然不及。眇目小将只将乌骓马缰绳一提,那黑物长嘶一声,已飞入前排弓箭营中,将义军弓箭营踏个稀里哗啦。小将复舞动偃月刀,义军兵士头颅如蒂熟西瓜,纷纷滚落。姚周看见,惊得目瞪口呆,面如土色,口中喃喃自语:“真是一飞虎子也!”  只顷刻功夫,小将已杀入垓心。康承训望见,大喜过望,急呼曰:“小将军,我乃康承训也,快快救我。”小将闻声而至,斩杀的义军一将,将其坐下马牵至,与康承训为骑。康承训问:“观小将军何其勇猛,不知如何称呼?”回曰:“我乃沙陀酋长朱邪赤心之子,族人知我勇猛,多不呼本名,只管叫我‘飞虎子’。”康承训曰:“名符其实也。观将军不过十四五岁,能耐竟有如此之大,他日长成,定是闻名华夷之英雄也!”言毕翻身上马,复从垓心往外围杀来。官军声势大振,朱邪赤心亦领的后续三千骑杀至,怎见的那沙陀军:  浓浓似黑雾,漫漫如铁沙,皂旗招展,一派乌云;镔甲束身,江河凝冻。人人黄面皮碧眼乌须,个个阔臂膀铁手钢腰。就连那胯下坐骑,亦是一袭黑鬃。直雀鸦飞入太空,又比黑水浸漫大地。  那义军多步卒,鸦骑冲入,直如蛟龙入海,猛虎下山,义军怎能敌?不消三刻,庞勋、姚周等辈狼狈逃回彭城。只留下兵仗无数,尸首两万。后康承训得沙陀强援,连战克捷,收复徐州。庞勋等辈落荒而逃。朱邪追击之,于乱军之中,斩的庞勋之首。庞勋之乱遂平。承训、赤心将得胜之师还朝。  承训乃表沙陀之功,懿宗大喜,朱笔一挥,赐朱邪氏为李姓,朱邪赤心赐名国昌,意有沙陀之助,大唐仍将昌盛,升云州为大同军,领云、朔、蔚三州,以李国昌为节度使镇之。飞虎子除为飞狐都指挥使,镇守蔚州,亦有了日后响彻中国之大名——李克用,时年十四岁。李克用父子受恩毕,自回云,蔚。后李国昌又迁振武军节度使,徙治胜州,李克用仍镇蔚州,此为后话。  且说庞勋即平,大唐似乎又云开日出,京师长安仍是一派歌舞升平。懿宗皇帝复将国患抛却脑后。时有翰林学士,知制诰郑畋,字台文者,为宰相刘瞻之门生,颇以社稷为患,见懿宗大乱之后,仍纸醉金迷,奢侈淫乱,痛彻心扉。上书天子曰:  国家大乱之后,急需开源节流,休兵养民,不易再行奢华之风;国家人才匮乏,正当乘庞勋乱平,再举恩科,延纳贤才,方能使吾大唐长治久安,国祚昌盛。  懿宗览之,不悦,问于群臣。时有宰相韦保衡,乃东床驸马,尚懿宗爱女同昌公主。因韦保衡系当今俊美男子,深得懿宗疼爱,曾不惜五百万缗之巨资为其筹办婚事,又升任宰相。今日韦保衡闻的郑畋所奏,心中思讨:“往例三年一科考,今年未逢,郑畋却要举恩科,岂非暗指我乃无才学之士。”然转而又思之:“我因公主之故初任宰相,急须于朝中培植亲信,方能稳固此位,此时不宜与之对台。”于是上奏曰:“陛下,郑学士所言甚是,如蒙不弃,臣愿主持恩科。”懿宗见其奏,喜而从之,令郑畋为之副,传令下去。正是:  学士为国举贤才,权相谋己附同声。欲推大治安民策,引出乱世枭雄来。  却说大唐王朝行政区划以山、川为界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淮南道,江南道,山南道,剑南道,岭南道,陇右道。这关内道即今之陕西、甘肃以东境,京师长安即处其腹心,有潼关、武关与河南临界,故而又名关中,关右,关西。河南道与之对应则又名关东,关左,又地处中国腹地,故又名中原;辖地除今之河南外,尚含山东大部,东都洛阳、水运都会汴州在其境。这河东、河北二道以太行山为界,故而河北之人喜呼河东为山西,河东之人则喜呼河北为山东,与今时山东省不同也,读者谨记,而奏章、文书之中,又多喜称河北为河朔,朔者,北方之意也。这淮南道,即淮水之南,大江以北,故而又名江淮,江北,因辖境临海,又名淮海,淮甸,今之江苏、安徽中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之地也,治府扬州,县曰广陵。江南道最广,即今之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全境。这山南道又分东西二道,东道即古之襄阳之地,西道即古之汉中,唐时名梁州,后升为兴元府。剑南道又名川、蜀,分西川、东川两道;古之蜀地,唐时称三川,西川者,治府益州,升成都府,境内有岷水流过;东川者,治府梓州,境内有涪水流过;北川者,即山南西道也,与东川以渝水为界,境内有汉水流过;今时之四川,实以夔、忠、万三州扼峡路咽喉,别为一川,然此三州唐时行政属山南西道,后行军事割据,则归属荆南,荆南者,古之荆州也,治县江陵。岭南道,即今之广东、广西、海南、越南国之地,又名粤,府治广州。陇右道即河西走廊,故而又名河西,可惜咸通年时已大部陷没于吐蕃矣!自唐玄宗开元年后,于边境设置藩镇,此军事特区一旦设置竟一发而不可收拾,至懿宗咸通年间,全国已有五十余藩,军事割据已然替代行政区划,前言《附表Ⅰ》已详列,不多赘述。  单说这河南境内天平军辖下曹州有一盐商,姓黄名宗旦,冤句县人,世代经营官盐,于方圆百里小有名气。其下有八子,曰存、巢、邺、揆、钦、秉、万通、思厚。这次子黄巢,字巨天,小名二郎。自幼熟读九经,才华横溢,后又拜一武师练习骑马射箭,拳脚兵器。及至年长,已是身长八尺,膀阔腰圆,可驯得烈马,开的硬弓,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倒是也称得上威武雄壮,冷面肃杀之伟丈夫。只是生的脑门前凸,眉横一字,眼大如牛,面皮如枯树疙瘩,依稀似鬼,因而显的甚是丑陋。仗着家有余资,尚能行侠仗义,疏财济贫,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宗旦却总冀望其科举入仕,光耀门楣。黄巢不敢违背父亲,参加乡试,一举而得秀才。然两番京试,却未能中第。这日,黄宗旦正在街上闲逛,正看到朝廷举恩科榜文,急急回家,通知黄巢,赶紧准备进京赶考,黄巢因两次未中,已然对科举无趣,却不敢违背父意,自是收拾行装,往京师赶来。  黄巢一路来到长安,时正是:金秋八月桂花香,莘莘学子赶考忙。怎见的那京师繁华之地:  千门万户,朱翠交辉;两市百街,衣冠聚集。四方商旅交通,聚富贵繁华;满城燕舞笙歌,唱安逸太平。景物奢华无可比,歌姬娇艳夺眼球。  黄巢目睹此等繁华之境,无心留恋,道是心中愤恨:国家多乱,民不聊生,庞勋烟尘尚未全退,怎见得仍是歌舞升平。遂胡乱寻的一客栈住下,对此番恩科亦不保任何幻想。转眼考试临近,黄巢走进贡院,连考二场:第一场,贴经;第二场,诗赋;黄巢自幼熟读九经,八岁即能作诗,这两场自然顺利通过。第三场是殿试,即在天子眼下应试,自然是考策论。黄巢心想当下士子考策论皆喜吹嘘朝廷功绩,逢迎拍马,以期取悦考官、谄媚龙颜,却不能做到针砭时政,书他人之不敢书,言他人之不敢言。黄巢摇了摇头,想到当今民间,生计维艰,京师却是歌舞升平。随即奋笔疾书,扬扬大文一挥而就……  殿试过后,离放榜尚须时日,黄巢这一日确实无聊,闲逛至东市。话说唐时繁华看长安,长安繁华看东、西二市,那东市果然是人烟凑集,闹闹穰穰,摩肩擦踵,挥汗如雨。黄巢看了满街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却是大感无趣,信步逛至一酒家,抬头一看匾额,名“状元楼”,知此必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趋步而入,找了个僻静地坐下,发现大堂四壁挂满了诗词歌赋。堂倌赶忙过来招呼客人,告之黄巢:“这些诗赋皆当今士子所作,每日申时由客人共同评选为佳作者挂上墙,展示一月。客人若有兴趣亦可作文,参与评选。”黄巢顿时来了兴趣。起身将墙上诗赋浏览一遍,忽然看到一首《题蔷薇》诗写得:  浓似猩猩初染素,轻如燕燕欲凌空。 可怜细丽难胜日,照得深红作浅红  署名:皮袭美。  黄巢看罢,颔首曰:“好诗,料此地亦有郁郁不得志之人。”言罢,忽闻耳边有语:“兄台竟能参透此诗深意,可否指教一二?”黄巢闻语转身,正见一青年才俊立于身旁,生得眉清目秀,须发飘逸,乃是当今太常寺博士,襄阳皮日休,字袭美者也。巢曰:“兄台为此诗作者乎?”皮日休曰:“小可正是。”巢曰:“我知李太白曾叹‘浮云蔽日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久闻兄台乃当今诗坛翘楚,今又身居红日之下,却如何有‘照得深红作浅红’之叹?”日休摇头曰:“惭愧惭愧!不瞒小兄弟,我十年寒窗博取功名,本当出谋划策,草表撰文而为国效力,却不想天子竟委我一太常博士,整日为其作歌舞之词,助其淫乐,如何不叹‘深红作浅红’?”巢闻言大笑曰:“我少时曾作的一诗与袭美兄此作可谓相得益彰矣!吟来与兄一听,‘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吾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皮日休闻其诗一惊,曰:“阁下曹州黄巨天乎?久仰久仰!正相见恨晚也。”乃延黄巢入座,曰:“巨天贤弟深处逆境却思来日能扶危救困,为民请命,果是有大志之人,愚兄惭愧,却只知暗自嗟叹!今日相见,使我心中阴霾荡然无存矣!”二人知己相逢千杯少,把酒言欢百乐多。按下不表。  却说此次副考官郑畋览卷,忽见一卷,贴经少有差错,诗赋高雅磅礴,殿试策论写得更是了得。名曰《病唐论》,摘录如下:  夫今之大唐,享国二百五十余载,犹人至中老之年,已是多病缠身,不能自主矣!今之所病者四:曰宦竖,曰藩镇,曰朋党,曰贪吏、苛政。  病宦竖者,外感之疾也。虽不能伤吾国祚之根本,然重者亦侵犯主司,左右司命,令朝政欲左而至右,欲右而至左,上不能达下,下不能至上,混淆视听。前朝宦竖如李辅国,俱文珍、土突承璀、仇士良、王守澄等之辈,皆外感之淫毒也。  病藩镇者,手足之疾也。手足者,去之尚可活命,然朝命不能达于四方,犹无足而不能行;四方贡赋不能集于中央,犹无手而不能获。夫天宝乱后,河朔强藩皆内聚赋敛,外拒朝命,相互勾结,屡有叛乱。虽聚力讨平之,犹羁縻而已,财赋却为之耗竭,国力日衰。藩镇之病,实伤筋断骨。  病朋党者,脏腑之疾也。五脏六腑各有司命,机体得以运转,缺一不可。三省六部,国之脏腑,政令得以行通,缺一不可。然大臣结为朋党,互为排斥,则政令不得行。犹肝主血,肺主气,而脾不为之运化全身,或脾欲运化,而不得血,气之源,皆可令气血不通。久而脏腑失调,身将病矣!朋党之争,历来有之,而牛、李最盛,波及本朝。  病贪吏、苛政者,膏肓之疾也。夫膏肓者,身之根本;外感、手足、脏腑之疾,日久不去者,皆终侵膏肓。宦竖,藩镇,朋党之疾,贪吏、苛政之诱因也。贪吏敛与下,苛政敛于民,民岂能聊生呼?  气血者,身之根本;民者,国之根本,民不聊生,则如气血亏虚。再假天不逢时,罚以水,旱之灾,则民变四起,即如利剑刺来,病体已无力闪躲。命以气血尽而休,国以民变起而亡!  今之吾朝,裘甫,庞勋之变,非万民不尊王化,实我大唐已病宦竖、藩镇、朋党、贪吏苛政日久,已然气血亏虚。虽幸免裘、庞利剑,实丘壑之一垄,悬崖之一壁。若吾君臣以为外患已除,天下太平,而不益气补血,以固根本,必再有利剑复至。涓水汇聚洪流,势若山崩;星火燎燃华夏,不可阻挡。  ……  郑畋览至最后,已是心颤手抖,情不自禁,连声感叹:“字字见血,句句实情,一片忠言。且含忧国之心,报国之志,真乃佳作!佳作也!”遂大笔一挥,于进士榜单上加上一人:黄巢。然当郑畋将进士榜单承于主考官韦保衡时,这个奶相却一笔将“黄巢”勾去。语于郑畋:“此人殿试之时,陛下观此人相貌,甚是丑陋,不配列于朝堂,且此人策论诽谤朝政,妄言国祚,并有反叛之意。陛下本欲将此人拿下问罪,我已于陛下面前为其开脱,不治其罪,已是大恩矣,岂可再为进士?”郑畋自是不服,于次日朝会复奏曰:“黄巢此人文采极佳,且有忧国之心,报国之志,必亦有治国之策,实乃一大才也,然不知陛下却为何以貌取人?愿陛下明察。”不想又一宰相路岩抱笏出班,谓郑畋曰:“学士不知德宗朝丑相卢杞乎?夫貌丑者自卑,相陋者心恶,必欲残害、诬陷他人为快,如卢杞者因此而至河朔藩镇为乱数年。此鉴不远矣!”郑畋欲反驳,懿宗已不耐烦,喝止郑畋曰:“爱卿无须多言,我大唐除了黄巢却无大才乎?退朝……”正是:天子以貌取人,秀才因怒而反。  却说时令正是金秋八月,菊桂飘香,是日皇榜发布,自然无黄巢之名。皮日休邀黄巢于东市“状元楼”饮酒赏菊以解落榜之愁。席间,皮日休告之黄巢,因何落榜。原来,当今朝堂,韦保衡、路岩当政,朋比为奸。韦保衡本性浮浅之人,恃恩据权,以嫌爱自肆,所悦者即擢升之,不悦者乃排挤之,路岩敛财通赂,奢肆不法,二人结党擅权,人谓之‘牛头阿旁’,意比鬼还可恶。忠直正义之臣皆不得伸矣!今黄巢策论论及其朋党之病,韦、路岂能容之。黄巢闻此缘故,拍案而起,一拳砸于桌几曰:“我辈生不逢时,遇此奸臣当道,他日若能入主朝堂,定要铲除此等奸邪之辈!”日休挥手止之,示其坐下,曰:“贤弟且慢动怒,还有一因,待贤弟闻后,再怒不迟。”黄巢曰:“还有能比‘牛头阿旁’ 更可恨者?”皮日休曰:“然!天子之所以宠信韦保衡,因其俊美男子故而,不予令贤弟进士,是嫌相貌丑陋也!”,黄巢闻言,牛眼圆睁,横眉踢起,心头那把三千丈无明业火,冲破了青天,曰:“天子以貌取士,实闻所未闻,朝廷昏暗如此,此病入膏肓甚矣,无药可救!无药可救!”发泄一通怒气罢,黄巢又令堂倌取过纸笔来,作的一诗,令其挂上墙头。皮日休取过来一看,惊的不轻:原来那诗曰: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皮日休曰:“贤弟,这可是反诗呀!万勿张挂。”黄巢曰:“无妨,我何惧哉!”复令堂倌挂上,赏其钱五十文。正是:病唐将摧医无药,秀才一怒题反诗。忽闻外面嘈杂声起,街市大乱,市民纷纷奔散,商户急急关门。不知出了何故,请看下回分解。  
  先顶再看,楼主更新也太慢了
  占位留名,快点更新
  品浩瀚历史传奇,看今朝时政风云,是非功过任评说,千秋故事付笑谈。  明月历史群
黄巨天落草嵖岈山
王公由聚义长垣县  
  话说黄巢落第而怒题反诗,忽闻外面嘈杂声起,街市大乱,市民纷纷奔散,商户急急关门。黄巢不知何故,乃问皮日休。日休曰:“贤弟不知‘白望’乎?”巢曰:“愿袭美兄赐教。”日休曰:“宫廷采办宫中所须之物,曰之‘宫市’,商家本为利好,然由宫使至市上采办,遇有合意之物,言“宫市”即以低价强买之,多以红紫染旧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甚或分文不给,反向卖货者索要‘门户金’或‘脚价金’,名为‘宫市’,实掠夺也。白乐天有诗为证:‘翩翩两骑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碳,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碳直。’故而商户苦之,见宫使来临,即呼之‘白望’。”黄巢闻言益怒,曰:“昏愦朝廷,尽有如此恶劣行径,我当为民阻之。”皮日休尚欲阻止,已是来不及,只见黄巢一个箭步,冲出店外,正是:秀才不第题反诗,枭雄起义要宝剑。  时街上已是行人渺渺,商户紧闭。有十数骑黄衣白衫使者纵马来回,因未采得所须之物而怒骂。忽见一老道左手持剑,右手牵马于街中吆喝:“宝剑名马!不识者万金不卖,识货者分文不取!”黄巢见那老道星冠鹤氅,鹤发童颜。神似皓月,貌如岱松,直如南极仙翁下凡,元始天尊入世。黄巢甚是觉得奇怪,走上前言道:“未闻天下有如道长这般卖货!且不论谁者识货,现宫市抢掠,若被那些白望夺去,岂不亏乎?道长勿再吆喝,当速速离去。”不想那老道却笑曰:“无妨,无妨!不识货者取不走我之宝物。”巢乃问:“不知宝物如何识得?”老道大笑曰:“此马名曰‘黄龙’,乃大宛国之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然性烈,人若及背,则狂奔不已,已有多人被其摔下,轻则重伤,重则毙命。能驯服此马者,当为识货之人。此剑名曰‘冲天’,乃西域精钢所制,长三尺六寸,重八十一斤,乃意六六大顺,九九归一之意,此剑削铁如泥,吹发即断,然宝剑入鞘,至今尚无人能将其拔出,能拔出此剑者,方为识货之人。阁下可愿一试?”巢大笑曰:“我姓黄,方于状元楼中作的一诗,中有‘冲天’二字,此名马宝剑岂非为我所备?定当一试。”乃从道士手中接过剑来,果觉沉猛势重,常人难以举起,用力拔之,却纹丝不动。黄巢暗暗吃惊,气沉丹田,凝神聚气,奋力一拔,宝剑出鞘,怎见的那宝剑:光芒四射,冷气逼人,如冷风吹拂三九寒冰,余晖照映高岭白雪;真是:太阿巨阙难以比,干将莫邪亦等闲;鬼神见了心惊,奸小遇之胆寒。  那些白望看见,早至身边,见的此景,却来索要宝剑。道士不理睬,谓黄巢曰:“何不试试剑锋如何?”巢闻言却见身边无试剑之物,心领神会,将宝剑一挥,那白望为首者立马断为两截,余众见状,纷纷逃命而去。道士面无表情,又让黄巢驯马,黄巢将那名马仔细端详一番,五尺高,七尺长。两耳如同峰岭,眼睛突似金铃。通身毛发金黄,真如南山猛虎;更是骠厚体壮,四蹄如铜柱,奔走起来不知疲倦。黄巢翻身而上,那“黄龙”见有人骑,立马撒开四蹄,狂奔不已,直向春明门而去,黄巢险些被其摔下,那守城金吾卫见有马狂奔而来,急摆拒马枪拦住,黄龙马纵身一跃而过,载着黄巢直冲出城门。黄龙见被驯服,已是乖巧许多,奔出百余里地,已至华山脚下,黄巢见金吾卫追兵已是不及,停下来等那道士。约莫几个时辰后,黄巢果见那道士倒骑毛驴,不紧不慢而来,口中吟唱:  “土缘稼穑中,天遣旱涝蝗,太白白昼见,岁木入南斗。草头人将出,枭雄俱癫狂。四海波涛盛,九州烽烟燃。”  黄巢闻歌知此道者绝非常人,乃迎上前去,问其来处,欲还宝剑名马,那老道却曰:“我乃华山云台观李天师是也,昨日梦中得谶语‘非黑非白,草头人出,借得一枝,满天飞血’,言李唐失德,土祚将亡,要我以宝剑名马渡起兵反唐之人,汝乃应谶之人,速寻那‘一枝’去吧。”言毕哈哈大笑而去。黄巢得此谶语,却不知如何寻得那“一枝”,心中暗自苦思不解,忽又想起离家已是多日,当先回去看望父亲为要,行至潼关,正见四处张贴告示,捉拿自己,心知此时若回曹州,必连累父亲及兄弟,不若再去请教李天师一番。遂折返往华山上来。及至山顶,果见一观,书名“云台”,乃叩门求见,却是一童子出来,手捧鹤氅云帚,谓黄巢曰:“家师不欲见客,乃令我领施主由商山道出关,请随我来。”又令黄巢换上道士行头,以避官府。黄巢无奈,只得换上。随其同行,由后山偏僻小路而下,路中巢与童子攀谈,知其名曰陈抟,尚有一师兄名赵璋,熟通古今,深谙兵法,更有报国安民之志,只因其痛恨当今朝廷无道,遂投天师门下,隐居于华山。二人说笑之间,已至商山道中,陈抟乃回,临行劝黄巢曰:“施主应谶起义兵,须以苍生为念,切记‘禁妄杀人’!方可坐得天下。”  黄巢拜别陈抟,一路之上于酒肆、茶馆间却又听得不少传闻:  原来那懿宗爱女同昌公主,嫁于韦保衡,却不幸短命。懿宗自是悲痛欲绝,当即斩杀了为公主医病之医官二十余人,又有数百人下狱,尚觉不够,乃下旨要大操大办,方觉对得起爱女。刘瞻、郑畋等一干大臣闻旨大惊,正欲上表直谏,忽报落第举子黄巢题反诗,斩杀宫使,逃离长安。宰相刘瞻拦住郑畋曰:“汝曾举荐黄巢,今若上表,皇上必不从且会迁怒于汝,此表我当代谏。”那懿宗皇帝见此谏表,怎能从之,将刘瞻等人罢黜。“牛头阿旁”欲乘此机会将刘瞻、郑畋等一干正直之士尽数赶出朝堂,却令郑畋草《罢刘瞻宰相》 制书。郑畋心想恩师为己出头而遭罢,岂会从之。于制书中大褒恩师,云“安数亩之居,仍非己有;却四方之赂,惟畏人之。” “牛头阿旁”见草制大怒,再贬郑畋为梧州刺史。皮日休亦坐与黄巢亲善,被贬为毗陵副使。  却说郑畋择日乃赴梧州上任,这日将至武关,忽见一后生纳拜于车前。令车夫停车问其姓名,有何事。方知其就是黄巢。原来黄巢闻得长安之事,知郑畋曾力荐自己,此次被贬亦有因己缘故,故而心中不安,深感愧疚,萌生在此等候之意,欲表达愧疚之情。郑畋当时虽极力推荐黄巢,因其文章,并无深交,只是考场见过一面,也不知那么多学生中谁是黄巢。今闻此人即是,却令车夫赶车即走,不予理睬。黄巢不知何故,急拦马问之,郑畋只好驻马回答曰:“我汝并无师生情分,但愿日后不要战场相见,愿君以苍生为念!”驰去。郑畋有小女殊丽在车中却探出头来,不期黄巢望见,但见郑殊丽果是大家闺秀,长的琥珀凤眼,樱桃朱唇,芳容丽质,白玉生香。浑如阆苑琼姬,恰似月宫嫦娥。黄巢何曾见过如此丽质家人,不免多看了两眼。郑殊丽见此人无礼,急忙将头缩回车内。问郑畋:“大人自是器重黄巢,为何见之即走?”“大人”者非称呼当官者也,乃是唐朝时,亲生子女对父亲之称谓,读者谨记。郑畋见小女好奇相问,叹曰:“此人眉宇之间透着英气,应是当今一枭雄也。若为国家所用,定能廓清朝野,中兴大唐,然则必搅乱天下,涂炭生民。”  黄巢见郑畋不愿搭理,自是无奈,亦不必去计较,只是对郑殊丽久久难忘。一路前走,已俨然一游方道士,官府分辨不出,自是畅行无阻。这一日,已过了武关,来到蔡州遂平县地界,忽见前方一大山,八面嵯峨,四围峻险,怪松满山,老树成林,不时传来山鸟哀鸣,野兽呼号。黄巢一看便知此乃群盗出没之地,心想,今既无容身之所,此地或可落草。径往山中走去。不多远,果见一寨门,门口有数个喽啰把守。黄巢正在思考如何入寨见那寨主,或听里头传来一男子的淫叫声和一女子的哀求救命声。黄巢心想:本以为此乃劫富济贫的山寨,不料却为抢劫民女的恶棍据之,我当为民除害,再寻落脚之地。大喝一声,冲进寨去,门口几个喽啰岂能难的住,不一刻已皆被打翻在地。那屋内头领也听得打斗之声,冲出来大喝一声:“何人如此大胆,敢闯吾山寨?”黄巢曰:“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强奸民女,实是可恶,我当为民除害。”那头领亦不答话,挺刀便往黄巢砍来,黄巢抽冲天剑一挡,那刀已断为两截,再一挥,已见人头落地。  黄巢进的屋内,见得一女子正被绑在柱上,为其解缚。那女子忙跪下谢其救命之恩,黄巢曰:“行侠仗义,为民除害,乃吾辈分内之事,何须言谢。却不知汝如何被捉上山。”那女子告之,原来是宋州人氏,名曹毓梅,年方二十,尚有一弟名曹师伯,年仅十五。因父母双亡,田地又被当地恶霸所占。那恶霸又看上其姿色,欲纳为妾,被其弟怒拳打死,姐弟遂避官府,逃亡到此,不想又遇山贼,姐弟二人不敌,被捉上山来,弟弟囚禁在屋后柴房。黄巢正欲去救其弟,忽听门外喊杀之声,知有救兵来到,忙出的屋来。正见近百喽啰拥着二位壮汉来到,但见那二位一个豹头环眼,一个赤发虬髯,皆身长不过七尺,但却生得威风凛凛,体壮敦实,直如那天庭哼哈二将。却见那赤发虬髯者先曰:“汝是何人,竟敢杀吾主帅,夺吾山寨?”黄巢曰:“我乃曹州黄巨天是也,今朝廷悬赏万缗捉拿之钦犯,只不知汝二人可有本事来取?”但见那哼哈二将闻得黄巨天之名,早已滚鞍下马,豹头环眼者曰:“原来是曹州侠士,斩杀长安宫使之黄巨天,失敬,失敬!只不知为何要杀我主帅?”  黄巢曰:“我观二人亦是英雄,怎会与强抢民女之恶棍为伍?方今朝廷失政,民生沸腾,汹汹然天下将要大变,正是吾辈崛起之时,汝等当据山为寨,劫富济贫,以邀民心;驯养士马,以待天时。岂可作打家劫舍,强抢民女之事?”  豹头环眼曰:“说来惭愧,在下孟楷,字知节,这位是盖洪,字子云。吾二人本庞勋义军,被兄台所杀之人,是吾主帅姚周。义军败后,吾等败卒随姚将军来到此嵖岈山落草,因无军粮,只好做起打家劫舍的勾当。姚周本好色之人,故而经常抢劫民女上山,吾二人亦见不得其行此畜生行径,却不敢多管,只好听任,今见其又劫一女子上山,便借故蹲点,带领兄弟下山。得喽啰报信,有人闯寨,杀了寨主,方赶回看个究竟。”  盖洪曰:“姚周本也是义军大将,功夫了得,不想今日竟死于黄兄剑下,今又见黄兄之言,真高人之语,如蒙不弃,愿请黄兄作山寨之主,带领吾等兄弟再举义旗。”巢曰:“所谓强宾不压主,此寨原本二位先据,黄巢本待罪之人,只欲寻一落脚之地,岂敢作此僭越之举。二位如此说,是逼黄巢下山矣。”孟楷曰:“我二人推心置腹,不想黄兄怎生见外之语。如蒙不弃,愿与兄长结为异性兄弟,生死不移,惟兄长之命是从。”盖洪亦附之。黄巢见此二人确实真心,喜而应之。  择日,孟楷选山中一溪水边,摆上香案,祭品。三人焚香祷告上天,滴血盟誓曰:“黄巢,孟楷,盖洪虽为异性,然愿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既为兄弟,愿同心协力,为民请命,解民倒悬,扫除奸佞,廓清寰宇,共享太平;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负恩,天人攻戮。”叙过年庚,黄巢居长为兄,孟楷次之,盖洪为三弟。结拜罢,于寨中,宰牛设酒,痛醉一饮。  黄巢尚欲送曹氏姐弟下山,不想曹毓梅却曰:“承蒙恩公出手相救,又观恩公文韬武略,实当今英雄,身边无人服侍怎行。吾姐弟亦是待罪之人,无处可去,若蒙不弃,愿得侍奉恩公箕帚。”孟,盖二人顺势劝黄巢:“曹氏巾帼风采,正与大哥英雄气概相配,此天作之合也。”巢大喜,择日与曹氏完婚。  黄巢又谓孟,盖二人曰:“汝二人即尊我为兄,当听我号令。自此以后,不得抢掠民财,私入民户,只可打劫官府,劫富济贫。”二人从之,巢又曰:“现今朝廷无道,连年饥荒,税赋繁重,民不聊生;又垄断盐利,抬高盐价,贫民无钱购买,只能淡食,我辈可贩私盐,低价卖于民众。一则可邀民心,二则贩私盐中不乏英雄豪杰,可结交之。三则可涉山川河水,了解地理。”二人大喜,曰:“如此甚好!”巢又曰:“闲时我辈当揽无家可归之人,流浪之民入山,教习文字,学习兵法战阵,练习兵马,以待天年。”二人曰:“一切皆从大哥指令!”自此,黄,孟,盖,曹以嵖岈山为根据,贩卖私盐,打劫官府,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势力日益壮大。为避官府为难家人,黄巢化名曰田木曲,合起来即是“巢”字。嵖岈山本地势险要之处,位于河南,山南东,淮南三道交界之地,官府兵力薄弱,因而数年间对此无能为力。暂且不表。  却说转眼已是咸通末年,公元八七三年,懿宗皇帝驾崩,僖宗李儇在宦官拥立下即位,年仅十二岁,次年改元乾符。乾符元年,关东,河南之地,先是春旱,三月无雨。继而大水,连月不绝。及至秋收,蝗虫肆掠,遮天蔽日。自虢州至海边,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贫者磨蓬实为面,蓄槐叶为菜;或有体弱多病者,只能死生认命。庄稼常年不稔,百姓四处逃荒;所在皆饥,无依无靠者只能坐守乡闾等死。然朝廷还要征税,并前年所欠余税亦得征,州督促县,县督促乡,乡督促百姓,无钱可交者,动加鞭笞捶挞,百姓即使拆屋伐木,租妻卖子,也仅能供税吏酒食之费。租税之外,尚有徭役,百姓已实无生计矣。  翰林学士卢携上言:  陛下初登大宝,宜深念黎元。国家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根柢。若秋冬培溉,则春夏滋荣,……乞敕州县,应所欠残税,并一切停征,以俟蚕麦;乃发所在义仓,亟加赈给。至深春之后,有菜叶木牙,继有桑葚,渐有可食,在今数月之间,尤为窘急,行之不可稽缓。  僖宗尚一孩提,哪里别有良策,敕从其言,然有司竟不行,徒为空文而已。时岁,太白昼见,天象已现。正是:贪吏苛政害民苦,好汉仗剑举义旗。  
却说天平军辖下濮州长垣县,亦有一好汉,姓王,名仙芝,字公由。居住城外王家庄,向来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人称王员外。然其私下乃贩卖私盐主,走南闯北,结交天下英豪,攒的些许家资,便私养家丁,部曲数百人。附近有尚庄,庄主尚君长;柳庄庄主柳彦璋,楚庄庄主楚彦威;蔡庄庄主蔡温球, 都在王仙芝引导下干的同样的勾当。  且说那尚君长,名礼,以字行。这一日来到王庄,谓王仙芝曰:“天象突变,此乃吾辈举事之天时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富贵险中求,不知公由兄可有此意乎?”仙芝叹曰:“如今唐室主少国疑,宦官掌权,奸臣当道,以致民不聊生,吾辈是当为民请命,解民倒悬。只是无兵无钱,无能为也!”尚君长大笑曰:“若得三千之兵,百万之缗,可足乎?”“缗”,唐时穿铜钱之细绳也,指代铜钱,一缗即一贯,等于一千铜钱。仙芝闻言惊起,握君长手曰:“愿闻其详。”君长曰:“以兄长在道上之威望,只需振臂一呼,必从者云集,两千之众可得矣,再加上我等五庄之家丁,部曲,亦足千人,则兵员无忧。此离通济渠不远,江淮每有上贡之纲船,只需劫得一票,百万之巨可得矣。”仙芝闻之大喜,拍案而决。招柳,楚,蔡以及附近贩私盐之豪杰宋州曹师雄,冤句毕师铎,临濮王重隐,郓城常宏等人聚于王庄议事。曹师雄,黄夫人之族兄也。  不几日,众豪杰已陆续到来,闻及举义之事,自是无不赞同。遂议如何劫取纲船,曹师雄曰:“我有一亲戚,宋州下邑人,姓朱名庆,为通济渠上之纤夫,知道何时会有纲船到来。此人亦深恨唐室,若与之言,必为吾用,可于下邑动手。”众豪杰闻言大喜,仙芝将各人任务分派下去,各作准备。  闲话少叙,却说曹师雄找到朱庆,朱庆自是满口应承。那一日已是深夜子时,数十纲船连成一条长蛇,溯运河而上,众豪杰化作纤夫,将纲船拉至一僻静无人之地,突然将船拉至岸边停下,押船官兵正待斥责已是不及,岸边数十人一拥而上,官兵不想突遭此变,未作准备,只知逃亡,来不及者,早作刀下之鬼,河鱼之饵。王仙芝命众人从速将纲银装车,由陆路连夜运回长垣,竟有百万之巨。乃命众豪杰分营暗中训练兵马,打造兵器,准备起事,暂不表。  却说那朱庆,本一嗜酒好赌之徒,自劫得纲船后,一日酒后与人豪赌,输钱无数。那时朝廷正闻得纲船被劫,下令全力缉拿凶犯,与之相赌之人便怀疑朱庆巨款来路不明,将之告发。朱庆经不起皮肉之苦,将王仙芝等人招供。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为谋不臧成导火。不知王仙芝等辈性命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欲览更多内容,请上现在原创网:搜索《五代演义》。网址:    /xiaoshuo/10686/index.shtml
  欲览更多内容,请上现在原创网:搜索《五代演义》。网址:        /xiaoshuo/10686/index.shtml
  欲览更多内容,请上现在原创网:搜索《五代演义》。网址:        /xiaoshuo/10686/index.shtml
  悬赏公告:    《五代演义》这本书是作者博浪耗时近五年,埋头寒窗,倾力打造而成。自以为结构严谨,思想深刻,文字优美。昨日看某君之作,指出了一处小错误,得该君诚恳回复。故而感慨,为《五代演义》发出悬赏公告。无论何人,只要能指出本书的错误或内容的不足,指出一处,打赏500金币,博浪言出必行;所指出错误与不足,博浪必加以修改,以致完善!    悬赏范围:    1、 结构不严谨,包括结构上前后不一致,顺序颠倒等等!    2、 本书内容是以宣扬忠义,宣扬仁孝,宣扬正气为宗旨,如有与此相违背者。    3、 文字上如有错误,语句不通,意思不明者。如成语,常用语,诗词错误引用等。    4、 除以上所说之外的其他错误及不足。只有一点除外,本书电脑打字,用拼音法输入,发到网上的内容并非终稿,虽经过一次修改,不免有遗漏,主要表现在同音错别字和字词重叠上,后来修改发现,底稿上作了更改,但已发至网上者,无法修改。因而,发现因同音错别字及字词重叠而导致的语句不通,不在悬赏之列!但是,作者也发现了1、2、3项所列的错误与不足,底稿上已作了修改,读者若能发现,悬赏有效!        具体参与内容请转至现在原创网。网址:/xiaoshuo/10686/index.shtml
  悬赏公告:      《五代演义》这本书是作者博浪耗时近五年,埋头寒窗,倾力打造而成。自以为结构严谨,思想深刻,文字优美。昨日看某君之作,指出了一处小错误,得该君诚恳回复。故而感慨,为《五代演义》发出悬赏公告。无论何人,只要能指出本书的错误或内容的不足,指出一处,打赏500金币,博浪言出必行;所指出错误与不足,博浪必加以修改,以致完善!      悬赏范围:      1、 结构不严谨,包括结构上前后不一致,顺序颠倒等等!      2、 本书内容是以宣扬忠义,宣扬仁孝,宣扬正气为宗旨,如有与此相违背者。      3、 文字上如有错误,语句不通,意思不明者。如成语,常用语,诗词错误引用等。      4、 除以上所说之外的其他错误及不足。只有一点除外,本书电脑打字,用拼音法输入,发到网上的内容并非终稿,虽经过一次修改,不免有遗漏,主要表现在同音错别字和字词重叠上,后来修改发现,底稿上作了更改,但已发至网上者,无法修改。因而,发现因同音错别字及字词重叠而导致的语句不通,不在悬赏之列!但是,作者也发现了1、2、3项所列的错误与不足,底稿上已作了修改,读者若能发现,悬赏有效!            具体参与内容请转至现在原创网。网址:/xiaoshuo/10686/index.shtml
  建议楼主去观注一下小马连环写的五代十国!
  悬赏公告:      《五代演义》这本书是作者博浪耗时近五年,埋头寒窗,倾力打造而成。自以为结构严谨,思想深刻,文字优美。昨日看某君之作,指出了一处小错误,得该君诚恳回复。故而感慨,为《五代演义》发出悬赏公告。无论何人,只要能指出本书的错误或内容的不足,指出一处,打赏500金币,博浪言出必行;所指出错误与不足,博浪必加以修改,以致完善!      悬赏范围:      1、 结构不严谨,包括结构上前后不一致,顺序颠倒等等!      2、 本书内容是以宣扬忠义,宣扬仁孝,宣扬正气为宗旨,如有与此相违背者。      3、 文字上如有错误,语句不通,意思不明者。如成语,常用语,诗词错误引用等。      4、 除以上所说之外的其他错误及不足。只有一点除外,本书电脑打字,用拼音法输入,发到网上的内容并非终稿,虽经过一次修改,不免有遗漏,主要表现在同音错别字和字词重叠上,后来修改发现,底稿上作了更改,但已发至网上者,无法修改。因而,发现因同音错别字及字词重叠而导致的语句不通,不在悬赏之列!但是,作者也发现了1、2、3项所列的错误与不足,底稿上已作了修改,读者若能发现,悬赏有效!            具体参与内容请转至现在原创网。网址:/xiaoshuo/10686/index.shtml
  其实蔡东藩的那本五代演义已经写得非常好了。LZ不妨试试用现代文写。
  @blang2007 楼主JJ安在否,特来挖坟。盼楼主早日修成葵花神功,接续佳作。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江湖之不良人朱友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