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深入理解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柳宗元 txt免费下载_读后感_在线阅读_读书人图书资料库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柳宗元
基本信息?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页码:11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8 ?条形码:8 ?版本:第1版 ? ...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柳宗元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柳宗元
基本信息?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页码:11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8 ?条形码: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品牌:北京首发精典 内容简介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国的奇葩。早在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作出了以“诗三百”为代表的优秀诗篇。此后每个历史年代,创作都结出丰硕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书系选取了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词人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详尽通俗的译注、评解,试图将古代中国人创造的最可珍贵的文化瑰宝介绍给当代海内外读者。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后世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诗歌至唐代而达到高峰,呈现出后人所称誉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而从李白、杜甫等诗人身上,从他们留下的诗歌中,不难看出“风”“骚”以来优秀传统的回响。他们都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关注国家、社会、民众等问题;而这种主题,往往是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历程去感悟,通过描绘自然界山川万物、人间世事民情来体现的。在唐诗的辉煌之后发展起来的宋代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但最能表现宋代特殊成就的是词。宋代优秀的词家把这种长短句诗体运用到出神人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凄清的词作,今天读来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唐诗宋词是中国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 目录 柳宗元简介晨诣超师院读禅经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杨白花溪居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南涧中题入黄溪闻猿零陵早春渔翁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江雪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熏别梦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州峒氓一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别合弟宗一登柳州峨山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种柳戏题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种木槲花后记…… 文摘 插图: 后记 萌动请人编辑出版一套独特的中国古典诗词赏读书籍的念头已久,没想到与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同志谈起,一拍即合。社会上已出版的古典诗词类琳琅满目,这套书如何称其“独特”呢?我们的设想是:一、每位诗人、词人独立成册。这便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诗词名家,集中介绍他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便于读者体会和研究每位诗词名家的风格和文采。二、撰写人物简介。每分册前面都有一篇诗人、词人的生平介绍,其内容要比常见的“三言两语”的介绍更翔实、更丰富。不仅叙说诗人、词人的身世际遇,而且对其创作成就、艺术特色也尝试作简明的评说。孟子日: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说的是欲深入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应该对这个人及其时代有一定了解。由于年代久远,大多诗家词人并非贵胄世家,其历史资料零散缺失,有些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比如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仍是个谜,有多种说法。由此可见, “知人论世”并非易事。对此,我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尽可能吸纳目前的研究成果。
(作者:bkbk852795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读书人精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例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例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菏泽学院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鉴于大家对菏泽学院论文十分关注,论文会员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 - 其它论文”一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勿‖语言文字修辞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李长慧菏泽学院山东菏泽【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能够帮助人类更好、更深入地认知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爱情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情感。&&&&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由于思维的共性导致人们在理解和体验爱情时会使用共同的来源域。&&&&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爱情的隐喻理解也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异性。&&&&【关键词】概念隐喻爱情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用一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的认知活动。&&&&其实质是人类将其熟知的、与自身生理基础及物质活动密切相关的、具体的“来源域”的经验映射到抽象的“目标域”的认知过程。&&&&人类的身体体验和物质活动经验是基础它为潜在的隐喻映射提供了可能但每一种经验都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中。&&&&因此文化相对性导致了不同民族隐喻概念之间的差异。&&&&情感作为一种普遍、基本的人类经验蕴涵着丰富的概念内容。&&&&而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中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中爱情这一情感的概念隐喻分析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影响下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这一抽象概念的进而说明隐喻的文化特异性。&&&&一、概念隐喻年。&&&&廿和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揭开了隐喻研究的新篇章。&&&&书中和通过对日常语言中的隐喻进行研究提出概念隐喻的理论该理论运用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以及意象图式来解释隐喻现象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事物或用一个具体的事物来感知某些抽象的概念即在不同的认知域中建立联系。&&&&而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问的连接则是基于一种相似性。&&&&简单地说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我们理鹪抽象概念和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机制它能帮助我们用比较具体或者高度结构化的事物去理解相对抽象或无条理的事物例如在这个隐喻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有关“旅程”的词汇等等被用来表达“爱情”这一抽象的概念’’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概念隐喻的个最大特点――系统性。&&&&隐喻涉及所在领域整个系统内部关系的转移因此和认为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于这些例子来讲爱情是目标域旅程是来源域两大领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对应关系首先爱人被看作是一起旅行的旅行者他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则是他们旅行的目的地。&&&&他们之问的关系是交通工具载乘着他们前往目的地。&&&&期问路途常不平坦时有岔路和困难的挑战。&&&&由此可见爱情是旅程的隐喻是从来源域旅程到目标域爱情的映射。&&&&人们的概念系统就是把旅行的知识与爱情的感受联系起来使用旅程这种已知的、具体的知识理解表达未知抽象的爱情。&&&&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系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概念来源于我们的经历和文化。&&&&比如说在容器里不断地加水就会看到水面逐渐上升往火堆中添柴火焰就越来越高于是产生了概念。&&&&因为有些经历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有些则受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所以有些隐喻具有文化普遍性有些则具有文化特异性。&&&&二、爱情隐喻的文化特异性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正如和所指出的认知模型并不具有普遍性。&&&&它深深地植根于一个人出生、生长的文化中。&&&&所以人们对于爱情这一抽象事物的认知也受到不同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在汉语中有些爱情隐喻显示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下面仅举四个例子简要说明爱情隐喻的文化特异性。&&&&【古代中国总体上是以农业为主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农业在整个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更是在蚕丝制造业独领风骚。&&&&“男耕女织”的生活是经济生活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表达人类最崇高的情感――爱情的时候“蚕”、“丝”这些重要的生活物资成为人们惯用的表达爱情的来源域。&&&&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妾似春蚕抽缕。&&&&王沂孙《如梦令》学兰日语知认旬方究研生究研士硕教助院学潭菏慧长李、介筒者作时万方数据准新娘要了解的婚纱四大流行趋势又是一年中的浪漫婚嫁时节。&&&&现代女性讲求生活情调及品位这样一生中的重要时刻除了新郎要百里挑一仪式要浪漫特别穿什么去结婚自然也成了心头一桩放不下的大事。&&&&如今的婚纱摄影机构深谙准新娘们的心理懂得用店制的礼服搭配橱窗陈列来吸引眼球。&&&&白色木马的梦幻世界和绿色植物环绕的热带风情中展示的是灵感来自T台大牌的华丽婚纱。&&&&更换速度之快贴合潮流之紧婚恋交友网令逛街时浏览婚纱店也成为一桩趣事。&&&&与其挑选店家的二手拷贝不如直接参考一手资料从2009秋冬时装秀天马行空的时尚创意中寻找那件Theonedress。&&&&/Story/Index.aspx这些年婚纱的传统颜色不断受到挑战相亲网而着白纱嫁人还是众多女人坚定的梦想。&&&&嬉皮或摇滚范儿都要在此刻统统让位。&&&&毕竟有什么比这样更纯洁无瑕更神圣呢白色也是明星们选择嫁衣的首选色系。&&&&想当年辣妹Victoria穿着价值10万美元的VeraWang洁白裸肩礼服在都柏林附近的Luttrellstown城堡下嫁万人迷DavidBeCKham惹得多少人羡慕得咬牙切齿十年过去了不论多少人试图揭露这段婚姻的虚假内幕那个纯美的瞬间已经记录在了大家心里。&&&&事实上婚恋网站用白纱营造唯美也是众多设计师的拿手好戏。&&&&RobertAbiNader的这件婚纱如云雾般散开衬得新娘犹如天上来人。&&&&然而细看之下胸口的交叉绑带设计又带些凡间的诱惑这个食得人间烟火的仙女愈发真实可爱。&&&&堕窒堂塑坠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欧阳修《蝶恋花》“丝”与“思”同音用。&&&&丝”来隐喻爱情表达相思之意可谓一箭双雕意义深长。&&&&【中国古代文化深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道家哲学思想中的“阴阳学说”。&&&&“阴阳”原指山背阴和向阳的两面。&&&&根据道家思想的教义宇宙由一种原则所支配即“道”。&&&&“道”又分为完全对立的两极――“阴”和“阳“。&&&&阴阳代表了宇宙中对立的一切事物。&&&&凡属表露于外的、热的、实的、开放的、急速的等均归人阳类凡属隐藏于内的、寒的、虚的、晦暗的、平静的、迟缓的等则归人阴类。&&&&中国人喜欢用含蓄的、委婉的、柔情的事物来表达爱情。&&&&因此爱情被认为是一种阴柔的美。&&&&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发现人们常用“月”和“水”来隐喻爱情。&&&&而“月”和“水”作为“阴”的象征正体现了老庄的“阴论”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用月圆、月缺来暗示人间的离合同时“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更使得月亮成为爱情的象征。&&&&因此“月”的意象总带给人思念、孤独的情绪。&&&&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自君之出矣》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李冶《明月夜留别》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柳永《望汉月。&&&&“爱情是水”反映了汉语民族文化及文学传统。&&&&“水”通常用来表现女性的内在魅力象征着女性温柔的天性。&&&&因此“水”也经常用来隐喻爱情。&&&&如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现《鹊桥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身在碧云西畔情随陇水东流。&&&&沈唐《雨中花》。&&&&根据道家“阴阳学说”的思想宇宙问的一切变化都是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们相克相生不可分割。&&&&正是它们之问的这种相互作用才形成和谐统一的世界。&&&&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相爱的双方相互依赖互相支持不可分割。&&&&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用比翼双飞的鸟和喜欢生活在一起的动物来隐喻爱情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海枯石烂两鸳鸯只令双飞便双死。&&&&元好问《西楼曲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鲍令晖《古意赠今人》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相爱的人希望成双成对永不分离的美好祝愿。&&&&Ⅱ棚田。&&&&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人们认为爱情或婚姻是前世注定的缘分。&&&&两个人相遇、相爱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所以爱情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如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黄增《集杭州俗语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来生何所愿与郎为一身。&&&&晁采《子夜歌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开元宫人《袍中诗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爱情是前世注定的缘分同时也反映了人世轮回的佛教教义。&&&&通过以上对爱情隐喻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爱情这一概念隐喻的理解深受文化模型、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的道教思想、神话传说以及佛教都对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深入理解某一概念隐喻除了研究隐喻所依赖的语言外还必须对语言所依存的文化背景知识作深入的研究。&&&&【参考文蚨】【瞌忉【【】【【【】【【】胡壮麟诗性隐喻【山东外语教学【】黄益庸衣殿臣历代爱情诗【】大众文艺出版社【】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厶万方数据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爱情隐喻谈概念隐喻的文化特异性作者李长慧作者单位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刊名语文学刊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年卷期20108被引用次数0次 1.vecsesZ Metaphor of AngerPride and Love 19862.vecses Z Metaphor and Emotion:LanguageCultureand Body in Human Feeling 20003.Lakoff G.Turner M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4.Lakoff G.Turner M 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19895.UngererF.SchmidH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16.胡壮麟 诗性隐喻 200317.黄益庸.衣殿臣 历代爱情诗 20008.林庚.冯沅君 中国历代诗歌选 19649.束定芳 论隐喻的诗歌功能 20006 1.学位论文 孙靓 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对比分析 2008 本文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阐释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第一章为引论首先从进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入手阐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即英诗中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律诗的爱情概念隐喻选该题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点1人们通常运用诗歌表达爱情分析中英两国的爱情诗歌来总结爱情概念隐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2英国的十四行诗和中国的律诗在两国的诗歌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十四行诗和律诗都有固定的韵律这也是作者选这两种诗歌为研究材料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方法进行了概述。&&&& 第二章为文献回顾。&&&&作者回顾了前人对隐喻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以往的学者们对隐喻定义的不同理解从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昆提兰的代替论索尔的语用学方法到布莱克的互动论进而汲取其精华确立了本文的隐喻辨认标准运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隐喻即隐喻是将源语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域中的互动的结果。&&&&这一标准侧重于隐喻的认知层面。&&&&最后作者简述了对情感隐喻的探索。&&&& 第三章是对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进行了阐释。&&&&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经验现实主义说明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它植根于人类的生理构造身体经验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正是因为隐喻具有这种认知共性不同民族的隐喻才会呈现出跨文化相似性。&&&&然后对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系统性等进行了概述。&&&& 第四章和第五章对英国十四行诗和中国律诗中的爱情概念隐喻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第四讨论了两国诗歌中相似的爱情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即“爱情是一个整体”“爱情是梦”“爱情是植物”“爱人是花”然而基于文化地域等差异中英两国人民对相同的概念隐喻还有着各自不同的阐释和理解。&&&&第五章对比分析了两国诗歌中不同的爱情概念隐喻十四行诗中用“火”“交易”“战争”等来描述爱情而汉语律诗中用“恨”“愁”“相思”等来描述爱情十四行诗中用“神”“主人”“小偷”和“星星”等来描述爱人而律诗中主要将两个爱人喻为不可分开、相互依赖的两种事物如“比翼鸟”“连理枝”“鸳鸯”“龙凤”“琴瑟”等。&&&&这种差异性因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对情感的影响并且必须通过探讨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模式来进行解释。&&&& 第六章运用已建构的分析模型去阐释影响两个民族认知差异的原因。&&&&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古希腊和罗马的神化和圣经强烈地影响了英语十四行诗中爱情的概念化。&&&&而汉语律诗中爱情的概念化则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中国道教的阴阳理论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医药的五行理论封建社会制度等等。&&&&自从远古至今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英国是一个临海的岛国两国人民对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为结论篇。&&&&本文所做的对比研究为现代隐喻理论提供了更多的论据有助于把隐喻理论置于更广泛的跨文化视角之下来研究。&&&&同时本文可以使人们对爱情这个概念有更好更清楚的理解有助于某些认知现象的普遍地位的建立以及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对某些文化问题的理解。&&&&2.期刊论文 晏雪 相似性:英法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8 为了揭示爱情的概念系统本文翔实地调查了大量的英法文爱情隐喻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英法文爱情隐啥具有共同的概念系统两者都通过quot旅途quotquot植物quotquot火quotquot战争quot等概念系统来理解爱情.通过大量英法文爱情隐啥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理论印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理解的而概念隐啥至少是爱情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教学、语言互译起到指导作用.3.学位论文 房爱英 中英爱情隐喻差异及其理据的认知研究 2007 上世纪90年代以Lakoff amp Johnson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的出版为标志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隐喻由传统修辞学中可有可无的角色陡然上升为一种普遍认知思维方式。&&&&众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著述撰文对隐喻的本质分类结构工作机制以及特征等进行阐述。&&&&主要观点有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概念隐喻在思维中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隐喻表达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由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具有系统性无意识性不对称性等特征。&&&&根据概括程度不同可分为属层种层根据内容可分为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狭义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隐喻的构成具有体验性的基础意象图式是体验的直接生成物先于概念产生也就是说人类共同的身体结构生理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是概念隐喻产生的根源正是人类身体结构生理反应等的相似性决定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但同时还存在文化相对性一不同的文化模式引发概念隐喻的差异性。&&&&当然与其它理论一样以上理论也受到不少批评其中Quinn等从人类学的角度认为隐喻的作用主要限于我们理解世界是用以表达预先存在的文化模式从而否认基本概念的隐喻性构成没看到文化模式本身就是基于具体之上的抽象概念其表达属不同域之间的映射。&&&&总之认知语言学目前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论证人类抽象思维是否全部或至少部分是隐喻性的二是概念隐喻的普遍性与文化相对性。&&&&要探讨这些问题途经是进行跨文化及语言的研究本文就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第二代认知语言学认为情感属于人类基本的概念范畴本质上是抽象的其语言表达和概念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这一普遍存在的认知工具来进行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认知语言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Fesmire 1994Kovecses 1991Lakoff amp Johnson1980Lakoff1987Lakoff amp Kovecses 1987主要包括愤怒喜悦悲伤恐惧爱情欲望惭愧吃惊等基本情感的概念化隐喻研究。&&&&例如愤怒的源域有容器里的高温液体She is boiling with anger火Her anger issmoldering疯狂The man was insane with rage等等这些隐喻分别概括了愤怒意义的不同侧面值得一提的是它们并没也不可能穷尽这一概念的方方面面随着新隐喻的不断出现及其词汇化和概念化用来表达该情感的源域也处于增加或变换之中。&&&&问题是用来映射各种情感的源域是否是各个情感概念所特有它们之间是各自孤立还是彼此联系的研究表明Kovecses 2000大多源域并非只限于某一基本情感域而是跨基本情感域应用的并且很多超越了情感范畴应用范围扩展到其它的更大的概念系统。&&&&譬如HAPPY IS UPWe had to cheer him upSAD IS DOWNHebrought me down with his remarks既分别应用于高兴和悲伤基本情感域又可进一步概括为GOOD IS UP 及 BAD IS DOWN等而EMOTION ISFORCEI was overwhelmed by happiness 隐喻又把各种情感隐喻串联为一个连贯统一的系统并且与事件Event等概念系统相连。&&&&当然也存在只适用于情感域的源域不过为数较少。&&&&也就是说隐喻概念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以各种方式与其它的或更大的概念体系相连也即隐喻概念系统只是人类一般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当然这一推论需要更多学科更进一步的实证及理论支撑。&&&&本文通过爱情这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人类情感的概念化的中英对比研究试图对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和问题进一步提供佐证和探讨。&&&&通过大量语料分析得出的主.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网学网 提供大量原创论文 参考论文 论文资料 源代码 管理及投稿 E_mail:
郑重声明: 本网站论文均来自互联网,由本站会员上传或下载,仅供个人交流、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下载完后24小时之内删除,任何人不得大幅抄录、在期刊上发表或作为商业之用。如涉及版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中国古典诗歌 备课参考资料|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作者简介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备课中心 /teacher/wz/2211.htm
[阅读次数:235]
[阅读次数:196]
[阅读次数:253]
[阅读次数:335]
[阅读次数:322]
[阅读次数:1700]
[阅读次数:1237]
[阅读次数:194]
[阅读次数:605]
[阅读次数:1095]
[阅读次数:638]
[阅读次数:1082]
[阅读次数:7146]
[阅读次数:4893]
[阅读次数:902]
[阅读次数:506]
[阅读次数:1734]
[阅读次数:921]
[阅读次数:836]
[阅读次数:1221]
[阅读次数:437]
[阅读次数:627]
[阅读次数:1395]
[阅读次数:1881]
[阅读次数:2104]
[阅读次数:1020]
[阅读次数:1005]
[阅读次数:3232]
[阅读次数:2450]
[阅读次数:3164]
[阅读次数:6166]
[阅读次数:996]
[阅读次数:6875]
[阅读次数:5716]
[阅读次数:4728]
[阅读次数:2191]
[阅读次数:1704]
[阅读次数:11216]
[阅读次数:905]
[阅读次数:2597]
[阅读次数:2090]
[阅读次数:1019]
[阅读次数:1384]
[阅读次数:1218]
[阅读次数:823]
[阅读次数:901]
[阅读次数:2106]
[阅读次数:1701]
[阅读次数:8103]
[阅读次数:939]当前位置: >>
谈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境的再现
2 1 年第 o 期  02 4 第2 8卷  ( 22期) 总 9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NAL  0F  EDUCATI NAL NS TUTE  Ol I TI OF I N  J LI PROVI NCE 
No 0   01   . 42 2 VO . 8 12   r t lNo 2 2 o a  . 9  
谈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境 的再现  王 惠娟  ( 昌学院 外国语 学院, 许 河南 许 昌 4 10 ) 600  摘要 : 意境 , 是诗人 内在 的思想感情 内涵与外在 的客观 物象统一 的艺术境界 。诗歌 的意境 是诗歌 的灵魂。因此 , 诗歌 翻  译 时必须忠实再现诗歌 的意境。译诗要 发掘意境 , 领悟诗 美, 从选词、 要 句法 结构等方 面入手 , 在译文 中重现原诗 的意境。   关键 词: 中国古典诗词 ; 意境 ; 翻译  中图分类号 : 4   16 0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 2 0―0 1―0  17 - 50 2 1 ) 4 0 9 2
诗歌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艺术作品尽量完  美再现的过程。通常译者要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同时  还能充分体会到原作者所营造出的意境 。有时 , 原  诗 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并不一定会直接明了地展  现出来 , 很多情况下诗人会省略词语 , 以求含蓄内敛  地 隐藏起 内心 最深 的感 受 , 留给 读 者 自己去 细 细 体  会 。而这 些省 略 的部分却 往 往是 最能 体现 诗人 真实  心境的, 或者说 能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有 助 于 凸显 原 诗 
隔千里 的空问距离形象地刻画出来。同时“ 风烟”   两字 , 一方面既写出了杜少府赴任路上的荒凉之景 ,   另一方面又写出了他旅途的艰辛 , 由此可见诗人对  朋友的关切之情。颔联 的“ 与君离别意” 何 “ ? , 意”  诗人并 没 有 直 接 描 写 出来 , 是说 了 一句 “ 而 同是 宦 
游人” 意思是你我都是 为求 取功名 而四处奔波的  , 有 志之士 , 亲别 友乃是 常 事 , 以此 中深意你我 彼  离 所
此都心知肚明。今 日 离别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但诗  人这 时却 用 乐 观 积 极 的心 态 去 宽慰 友人 , 告诉 他 :   “ 内存知己, 海 天涯若 比邻 。――尽管相隔千里 , ” 但  知 己之 间 的友 情却 不 会 因为 距 离 的遥 远 而生 疏 , 反  而会即使远隔天涯海角也如 同近在比邻。最后结尾  处, 诗人 劝慰 朋友 不要 因分 别 而伤心 流泪 , 其 中隐  这
的意境。本文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古典诗  词英译中意境的再现。   二、 增加 动词 。 凸显 画面 立体 感  为 了使译 语读 者产 生 同源语 读 者相 同或相 似 的  情 感反应 , 为 了能 够 使 译 文 表 意更 为 清晰 、 象 , 也 形   更 为生 动 , 者可 以通 过增 添词 语 , 译 比如通 过增 加动  词 来强 化诗 中主要 意象 的状 态 , 此来 凸现 整个 画  以
含的意思是在勉励友人振作起来 , 勇敢上路。至此 ,   两人之间的深挚友谊 以及诗人 自 身的广阔胸襟又再  一
次得 到 了升华 。  
面的立体感 , 使读者能够体会 出隐含 于文字表面之  下的内在 意义。下 面 以王 勃 的《 杜少府 之任 蜀  送
在 翻译 时
论中国古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_英语学习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The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因此并不能仅仅停留在 意 象的翻译上,再现意境的美学...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再现 ――评孟浩然《春晓》四种英译 罗剑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 意境是古典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孟浩然《...毕业文论设计--论中国古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 因此并不能仅仅停留在 意 象的翻译上,再现意境的美学...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_文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从语境角度谈文学作品翻译中人物描写的语用对等问题 86 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中英语言、文化、习俗、思想等方面存在的不同造成中国古典诗词英译面临着极大 ...风格等都有较为深入地了解,才能够做到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同时真实再现原文意境。 ...探索的领域,多数关于意境翻译的讨论都是经验之谈,很不充分,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中 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意境再现第一段)
使用一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在古 诗词英译中灵活地去把握意境,从而译出原诗词特有的...14.张保红.汉诗英译中的意象再现[J].外国语,1994,(2). 15.张智中.许渊冲...简论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文化再现 摘要 古典诗词是中华...作品的意境充分地传达出来,这一点对诗词的翻 译...谈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 45人阅读 2页 ¥3...从中国古诗的英译看诗歌的可译性限度_英语学习_外语...[2] [1] 诗歌的神韵、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尽可能的再现原作丰富的意境,并赋之以完美的语言...译实现了这些意境的完整统一, 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诗歌翻译达到了风格再现 的...《红楼 梦》 诗词与中国古典诗歌一脉相承,曹雪芹在小说中创作的大量诗词曲赋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