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女强男弱 小说怎么看

经历很长时间网上征婚和相亲大会,现在常常思考为什么现在剩女剩男那么多。只是个人的一点小看法,欢迎大家探讨。
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现在单身男女一直按照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择偶观念择偶,但在婚恋市场上现实却是女强男弱是主流,而且这一趋势和矛盾正在进一步扩大,而且这种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择偶观念一直难以改变,这在以前是可行的,我们的父辈的时候,普遍在学校里是男生比女生要强的多,以后升学,就业,收入以及个人综合素质就是男强女弱,在婚姻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得到平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教育公平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男性更加刻苦努力,取得比男性更好的成就,收入,社会地位。我在读高中时,我们的老师就经常讲我们男生读书不用功,成绩不如女生,当时50人一个班,前10名中女生有6人,男生是4人,总体是女生比男生学习成绩好。现在的学校中女生比男生强更加明显。这一平衡被打破。能与优秀女生各方面匹配的男生本就不多,而且这一部分人中按男强女弱的择偶观念可能去选择比自己弱的的女生,那么优秀女生被剩就是必然的,因为优秀男生供给不足,优秀女生供给过剩。网上有报道上海人民公园相亲会报名处男免费,女90元,“为什么只有男方免费?这不是很不公平么?”面对一位家长的质疑,沈老师慢悠悠地回答道:“你不领行情。现在优秀的女孩太多了,对象难找,优秀的男孩就少得多了。”他还说,一旦介绍成功双方结婚,希望男方家长“凭着良心”给他300块钱介绍费。”另一方面,大量的条件素质一般的所谓C男,D男则供给过剩,找不到对象。按男强女弱的择偶观念,优秀女生不可能看上比自己差的男生,而男生也不敢追求比自己强的女生,因为吃软饭的名声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在电视剧一仆二主中,杨树迟迟不敢向唐红表白就是这个原因。而相亲会上女生出面远大于男生,因为一般男生认为不可能成功,所以就不来了。有时候真为这些优秀女生感到惋惜,各方面素质很好,就是找不到与自己匹配的男生,反而是条件容貌一般的女生容易都嫁了。我单位一个容貌不佳,身材有点胖,收入不高的同事都嫁了,而办公室里容貌,身材,收入都不错的女生而且有房,反而没对象。
而这种状况也不可能短期内改变而且有进一步扩大到趋势(参见“男孩危机
上海中小学女生普遍成绩优于男生”),传统的男强女弱的择偶观念不可能改变,而现实中女强男弱的状况也不可能短期内改变。感觉是个死局。网上报道韩国比较盛行姐弟恋,个人认为这是对女强男弱这种婚姻组合模式的一种探索。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7-05 11:05
只能说剩下都是有原因的
昱瑾精致装饰,比一般精致更精致
发表于:14-07-05 15:16
了解一下的
昱瑾精致装饰,比一般精致更精致
发表于:14-07-05 16:51
直播南京身边事,网罗生活百科,提供吃喝玩乐全攻略
真地醉南京
发表于:14-07-11 15:00
说的真有那么一点道理
就像在海滩上拾贝壳
不要最大的
不要最漂亮的
我要最适合我自己的
发表于:14-07-11 20:57
女人在任何时代都是牺牲品
发表于:14-07-19 15:06
全国在校女大学生超过男生64万
教育部公布2012年统计数据――
全国在校女大学生超过男生64万
&15年前女大学生人数比男生少79万人,张怡筠博士建议:大学一定要谈恋爱
发表于:14-07-19 15:07
&教育部网站近日公布了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在各级各类学校女生人数统计中,记者发现:全国女大学生人数,已连续4年超过男生;女硕士人数连续3年超过男生;女博士的比例也每年在递增。
  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
  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一共有2391万余人,其中女生人数超男生64.78万人,占51.35%;
  全国硕士研究生人数143万余人,女硕士比男生多了4万人;
  全国成人本专科生一共583万余人,女生比男生多50多万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正伟说,女生超过男生,是一种社会进步。很多国家的大学生,也是女生超过男生。这大约和女生危机感比较强有关,在大学里,普遍也是女生比男生努力,男孩有时被宠过头了。
  全国女大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男生,是在2009年。
  这一年,全国在校的普通本专科人数达到2144万余人,女生占到50.48%,总人数上,女生比男生多20余万人。
  而之前一年,2008年,男大学生还比女生多5.7万余人。
  全国女硕士研究生第一次超过男生,是在2010年。
  这一年,全国有12万余硕士研究生,女硕士占到50.36%,女生比男生多了近万人。
  女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也逐渐上升:2008年,女博士只占总人数的34.7%,2012年已经达到36.45%。
  但在15年前,1998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还是男生占优,女生人数比男生少79.7万人。
  刘正伟教授说,在亚洲国家,女大学生就普遍比男生多,在美国也是如此。
  美国大学男女生的比例,在上世纪80年代已达到各占50%,到2010年,美国大学生中,女生占了57%左右。当时,美国教育部曾调查,无论大型或小型,公立或私立,四年制或五年制,各类大学阴盛阳衰现象都越来越严重。
  女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各个国家都是趋势。1970年,美国女大学生只占大学总人数的43%
发表于:14-07-19 15:10
教育部的数据证实了我的推测。以后女强男弱将是常态。
发表于:14-07-19 15:15
著名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说,大学里一定要谈恋爱,提醒未来丈母娘――
女生学历高过男生,以后是稀松平常的事了&
全国女大学生,连续4年比男大学生多,而且这个比例,还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这对未来的城市女白领来说,是个有点苦涩的消息。
  上海市妇联妇女研究中心曾经对高学历女性择偶难原因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现实生活中,高知女性择偶难,很大部分原因是受传统的“男高女低”思想的影响。男性也是如此,大多数男性不愿意另一半学历比自己高。一位在择偶中连连受挫的女博士,隐瞒学历与一位大专生交往,谈婚论嫁时出于诚信,女博士如实相告,结果男方被吓跑了。
  杭州一婚介公司负责人说,如果女生不能接受男生学历比自己低,那以后很难办。“尤其是丈母娘们,在女孩婚事上常常很强势,她们又深受男高女低的传统搭配观念影响,教育部的这个数字,也许能给她们一些冲击,老观念要改了。”
  未来,女高知肯定多于男高知,女高知的婚姻怎么办?
  昨天,记者采访心理学家、情感节目主持人张怡筠,她给女高知们提了一个建议:情感婚姻前置,大学里一定要修爱情学分,要谈恋爱,女高知除了读书,也要学怎样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
  “现在的这个状况,在男高于女的传统价值观里,给高学历女性找对象增加了很多挑战,未来她们在学历要求上更难找到高于自己的男性。所以我的意见是,在大学里一定要谈恋爱,在最适合你的校园阶段,最容易遇见自己的同类,也最能相互理解。我自己就是在大学读书时,认识我先生的。”
  张怡筠说,在以往的情感咨询中,的确有女高知不太受同等学历男性青睐的现象。这与社会认为女高知比较古板、无趣、挑剔有关,“其实,有这三样特质的女性,在任何一个学历层都不太受欢迎。但女高知有这三样的,比例会高一点。很多学业优秀的女孩常常只顾念书,没什么生活乐趣。其实,不管你读书能力有多强,在工作和学业上可以做大女人,但生活中必须学会做小女人,要锻炼能钢能柔的个性。”
  按心理成长规律,张怡筠说,人到了20岁,他的心理阶段任务,就是和异性交往。她非常鼓励大学生去好好恋爱,在大学不仅要修专业学分,也要修爱情学分。读大学必须做的一件事是谈恋爱,练习爱的能力。
  “大学,也应该多开设两性交往课程,甚至多举办相关的演讲,比如礼仪、服饰、化妆等,建议女大学生多去听,多关注自己做一个幸福女人的能力。合适的时候,就去恋爱吧,在恋爱中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知道未来自己的需要。”
  张怡筠鼓励女性,不要因为婚姻的选择,而放弃更好的自我追求。但在大学阶段,就要考虑让爱情和学业双丰收,尤其是女研究生,千万别变成很无趣,很挑剔的女人,应该想办法,在不断提高学历时候,更完善自己做一个幸福女人的能力。
  “其实,女硕士、女博士,如果在令人喜欢的状态,还是很好找对象的。”&张怡筠自己也是女博士,而且温柔斯文。
  “女研究生,如果现在还做书呆子,已经OUT了,她应该做很有魅力的女人。如果研究生毕业,有大好前途等着,也有大好婚姻等着,这对女高知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状态。”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女性研究专家王金玲,对女性学历越来越高抱有更乐观的态度。她觉得,将来未必剩女越来越多,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也是增加她的婚姻资本。社会必将更多元,选择也会发生变化。&
发表于:14-07-19 15:42
提醒90后女生未来追男生要主动一些,否则优质同年龄段男生很容易被更主动的女生收走。到时后悔来不及了。
发表于:14-07-19 15:59
30都不嫁,那看来都去学习了。
And&call&upon&me&in&the&day&of&
I&will&deliver&you,&and&you&will&honor&me.
发表于:14-07-19 21:12
&经历过女强男弱。很难受的。自己喜欢的女生内心里,或者说潜意识里不接受我,看不上我。
&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不想再主动找比自己强的。&
发表于:14-07-20 08:14
(转载)京沪等大城市出现相亲“交易市场”
爱情成买卖
一个周末,年轻漂亮的李菲被妈妈“连拽带求”,带到了上海的人民公园。
在这里,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
如今,在北京、上海、杭州、鞍山等城市,都有这样的特殊公园,承载着两代人的“人生大事”。这里就是白发相亲角,50后、60后的父母为主体的“交易市场”,他们的“商品”则是自己的儿女――70后、80后和90后。
爱情是一场买卖?
这是李菲第一次来到人民公园的相亲角。
她看到,蓝色的遮阳走廊里,一张张适龄男女青年信息的广告,被整整齐齐地贴在5个总长达17米的广告栏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广告纸还配有照片,甚至是大幅艺术照片。由于位置有限,有的广告纸只能用一根细绳穿过,系在两棵大树之间,随风飘荡。“远远看去像一条条刚晾出的被单”。
父母们都建立了自己的“摊位”。为了让自己孩子的信息更显眼些,他们干脆将信息写在纸板上,铺在地上,甚至把纸板夹在树枝上。白纸黑字,稍微考究点的会打印出来,用塑料文件夹装好,像求职简历。
“这种父母自发组织起来、走进公园、讨价还价式的择偶模式,有着独特的逻辑。”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师孙沛东说。
孙沛东在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调查了上海人民公园的“白发相亲”现象。日前,她的研究成果《谁来娶我的女儿》正式出版。据她统计,相亲的青年中,女性占63.04%,当地人占89.13%,普通白领占39.1%。
“这种摆摊设点、展示儿女个人择偶信息的方式,首先给人一种集市的印象。这些父母‘销售’的是儿女;其次,父母们借助广告牌,为子女在竞争激烈的婚姻市场上谋求‘吸引眼球’的机会,显然是一种市场化的营销方式。”孙沛东说。
李菲不情愿地随妈妈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坐在她旁边的,是58岁的企业财务人员老曹。他在上海拥有3套住房,来相亲角为27岁的女儿找对象。
在老曹眼里,现在的择偶行为完全可以用经济术语来解释:“爱情本来就是一场买卖,无论多么天真无邪的两小无猜,用零售业的术语来说,都是推销自己、以求对方对自己产生购物冲动的一场营销策划。市场潜力大,期望值高,叫价自然就高一点;市场潜力小,走势低迷,自然就要委曲求全。就像如果你手上那块地有石油,就一定不会把它卖给房地产商。”
他认为,相亲角就是“自由市场”,相亲就是一场“婚姻营销”,相亲就是将女儿“推销”出去的过程。
坐在老曹对面的苏阿姨,是在上海落户不久的“新上海人”。她的儿子目前有女朋友,但她“不是很满意”,想另找“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
苏阿姨也用市场化的语言,为自己辩护:“因为我特别知道社会的行情,婚姻就像买东西一样,凭人介绍还是范围太窄了,还是应该到市场来看看,可以挑。这也是一种进步。”
让李菲印象特别深的是,“摊位”前一位女孩家长的一声叹息:“今天生意不太好,来问情况的男方家长太少了!”
“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女儿的婚姻已经异化成了一种‘生意’。”孙沛东分析,“她也已经承认并接受了这种演变为‘经济交易’的择偶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直接渗透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包括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世界。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父母不再相信爱情,认为每个‘上市’的男女都有其自己的‘市场价格’,认为婚姻就是‘买东西’,还有‘行情’可以追踪。”
孙沛东说,人们在择偶过程中,已经能较熟练地运用市场化的语言,进行婚姻市场上的交易行为。“而且,这些市场化的语言和行为已成为一种权力体系,侵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父母相亲角的出现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没有硝烟的谍战剧
表面上,“相亲角”大都是一派祥和景象。但婚姻市场上内部竞争机制的存在,让相亲角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孙沛东发现,在这里,父母之间“是没有闲谈的”。每句话都犹如谍战剧台词,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又一个“摸底”的企图。
一个傍晚,她曾无意间听到两位家长间的对话。双方似乎都对子女感到满意,临别时,女方家长问男方:“你这时回去,家里人都等你吃饭吧?”“走高速开车回去也就1个多小时。”“那你回去晚了,小区好停车吗?”“我们小区车太多,就是车位少。停车费倒是很便宜的,才5块钱1天。”
问题看似平常,却含深意。这位母亲最后向孙沛东透露,她是为了打探对方的居住情况:“按天计算的停车费和价格,说明他住的一般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公房或者郊区的中档商品房。从市中心到家需1小时、走高速,也就证明了是郊区的一处中档楼盘。”
“房”,已成了80后、90后待婚青年及其家长的普遍焦虑。今年以来各地“国五条”的出台,又加剧了这种焦虑。此外,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户口“战争”依然存在。
上海土生土长的李菲就看重本地户口,根本没有把外地人列入考虑范围。当被问及同事中就有无合适的人选时,她说:“同事很多是外地人,因为我是本地的嘛,就很难找对象了。”实际上,也有外地同事追求她,但她更希望找本地人。
孙沛东总结,除了户口,相亲角的婚姻市场有“黑六类”:年龄大、形象不佳、职业歧视、有婚史、性格问题和属相“污名化”。这些特征,恰好折射出了适用于相亲角的普通择偶标准。
时代变迁,中国青年的择偶标准也一变再变。进入21世纪,市场资本和消费文化冲击了青年的择偶标准和婚恋观念,个人的形象资本、家庭的经济资本和社会地位,在婚姻市场上的地位更加显著。
“在相亲角,情感被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化所渗透,导致了异化。爱、情、美被标了价,人的价值被分割成若干内容和等级,失去了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相亲对象之间的明争暗斗,一次次‘探底’的企图和尝试,也让真正具有情感内容的过程被舍弃了。”孙沛东说。
人气高,成功率低
市场化,让待婚青年的信息,在公开环境赤裸裸地被挑选、评判。目前,上海人民公园“生意红火”,每周末的家长都超过500人。在杭州的万松书院、黄龙洞公园相亲会上,相亲者也摩肩接踵。
但市场方式,能否解决中国年轻人情感的问题?孙沛东的调研结果耐人寻味。在上海,白发相亲角的成功率不足1%。这到底是为什么?
孙沛东认为,正是市场化的方式,造成了低成功率。
“人民公园这里的价码,是中国最高的。”被称为相亲角“信息达人”的52岁电焊工老林略带夸张地说。
妈妈告诉李菲,相亲角里有一个潜在的市场价格。男的必须要有两室一厅、最好位于市中心;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房产名字必须是本人;工资每月8000元以上。“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到人民公园来找女朋友。”
李菲本人,身高170厘米,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家庭条件优越。妈妈说得直白:“在这里,你选择空间大,看好哪个,你就可以直接问他信息,找到一个靠谱儿的几率很大。”
老林说:“到相亲角来的,基本都是想打翻身仗!女孩自己挣5000块的,想找1万块的;挣1万块的想找两万块的;明明自己家里有房子,还要找个住在市中心的。男孩也想找比自己强的女孩,最好也有房子,省得以后离婚被揩油……”
“来相亲角的很多人都有‘钓大鱼’的嫌疑。”孙沛东认为,男性和女性均有依靠心理,希望“攀高枝,搏上位”。一位替女儿相亲一年的母亲对她说:“在这里,优胜劣汰很明显的。没房没车没钱没权的小青年,你要怎么讨老婆啊?”
孙沛东研究分析,“白发相亲”的方式,一方面的确扩大了可选择的范围,另一方面,也使父母们容易产生“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心理。他们的行动看似积极,心态上却是只求最好,这反而降低了成功率。
“相亲角里,经常有抱怨子女眼光太高的父母。其实,是他们自己有时太过理想化,作为‘婚姻代理’,他们不能客观衡量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对儿女的感情投射使他们就像拿着一面放大镜,不自觉地放大自己子女的优点、优势。”
但如果成功率那么低,为什么父母们还是涌向“白发相亲角”?
“效率原则不能解释这个悖论。事实上,独特的情感逻辑才是理解‘白发相亲’的关键。”孙沛东说。
父母们的急于相亲,让子女“又爱又恨”。颇让人玩味的一个细节是,相亲角的人流高峰集中在周六。
“因为周六父母们谈好以后,孩子们周日就可以见面了。如果周日来谈,马上就开始新的一周了,他们就要上班了,没时间见面和玩了。”50岁的杨阿姨说。为了27岁的女儿,她来相亲角“摆摊”已经4年多了。
“尽管事实上,他们的这种愿望经常落空,但可见父母们的迫切心情。”孙沛东说。
对于妈妈对自己的“劫持”,李菲表示很无奈,完全不是出于自愿。“如果以前,我是怎么都不肯来的,但现在年纪大了,确实是迫于压力。”
“这里的父母都不肯吃亏。男的也想占便宜,女的也这么想,就没法谈了。这里为什么成功率低?原因就在这里。”老林总结道。
中国青年的“通婚圈”
那么,“不肯吃亏”的相亲角就是丑恶的吗?实际上,相亲角的择偶标准,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面镜子。
“来到这里的,都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孙沛东说。
她发现,从相亲家长所处的社会阶层来看,断然没有“富一代”、“权一代”的身影。他们都是相对小康的城市中产阶级或者普通市民。而在他们面前,城市贫民和在城市的农村人口被彻底排斥在“通婚圈”之外。“从相亲角的阶级分层,我们能够清晰看到阶层固化的结果。”这些家长为子女筛选的“结婚候选人”,都是在同一社会阶层、经济水平下的,形成了同一社会阶层、经济阶层的“通婚圈”。这被称为“阶层内婚”。
“相亲角以阶层内婚为目标的择偶标准,表明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开放性进一步降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转型期,阶层壁垒正在强化,社会结构也在固化。”孙沛东说。
西方学者发表在《美国社会学研究》上的研究认为,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阶层内婚会经历“先升后降”的过程。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人们通过婚姻保持和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动机逐渐下降,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才会随之下降,以爱情为基础、跨越社会阶层的的婚姻才会增长。
但中国的相亲角,却呈现另一种图景:“GDP高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羞羞答答地滞后,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婚姻保持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择偶与婚姻中的经济考量日益深重。”
原本年轻人应该自由追求的“幸福”,已经发展成一条明晰的产业链。
“假定一个年轻人产生恋爱渴望,他很可能会去交友网站搜索信息,或者参加单身俱乐部、8分钟约会、万人相亲大会等,然后通过情书公司表达爱意,成功后,就会购买情侣系列的产品,以显示两个人的亲密,继而发展到联系婚庆机构举办婚礼,最终买房结婚。”
孙沛东也敏锐地指出:“两代人有各自的怕与爱。然而,在子女婚姻这个问题上,两代人的怕与爱奇妙地纠缠、融合在一起。”
发表于:14-07-20 08:30
几百年前,《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发表于:16-02-25 23:03
被系统删除于: 22:30:33
发表于:16-02-26 08:56
为了您的听力&&信赖专业&&信赖海之声
发表于:16-02-26 09:14
好多高学历的女高知结婚生子当全职妈妈 & ,这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
猴年猴开森,cj520zhn
大发大富贵,
吉果果玛咖,健康生活!
---------------------------------------
发表于:16-03-03 15:24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加载中....
您的位置: &
& 《还是夫妻》论女强男弱的爱情
《还是夫妻》论女强男弱的爱情电梯回复数:13 &|& 浏览数:915
喜欢上这部电视剧就是看上了剧中的男女主角,这部电视剧的男主角是郭涛,特别喜欢他,看起来有一些傻傻的样子,但是却非常的幽默,女主角则是马苏,对于马苏那是太熟悉了,因为看过她演的电视剧太多了,她虽然不是一个特别惊艳的女子,但是至少也算是大美女一个了,当然其中还有苏岩、韩青、徐洁儿等等众多明星,可谓是明星云集呀。 一看这个名字大家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家庭情感剧,剧中有三位男主人公,他们的生活背景不同,二位是已经结过婚了,这二位当中都经历了丁克家庭,然后生子的过程,马苏饰演的是女主角名字叫做林筱,她是奉子成婚,当然之前已经与这位男主角结婚一次婚,后来又离了一次,现在又在一起了,反正有点乱吧,结婚不久之后,他们的孩子出生了,出生之后谁来带成了问题,在考虑了很久之后,林筱决定就让老公成为超级奶爸,专门在家里带孩子,这一带就是三年,实际上没有男人愿意当奶爸的,没有地位、没有权力、没有朋友,最终在孩子三岁之后,火山爆发了,男主人公决定离婚,当然结局是美好的。 男二号是韩青,实际上大家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我一说某个电视剧就知道是谁了,那就是虎妈猫爸当中的那个和虎妈关系非常好的男上司,他在剧中饰演的是一个特别喜欢孩子的奶爸,为了能够让老婆生孩子,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如愿,剧中的老婆就是苏岩,苏岩还算是很有名气的,她的老公可是罗嘉良呢,当时我是超级喜欢的,不过孩子生出来之后,却患有了自闭症,老婆为了能够尽心的照顾孩子,从一开始的只顾自己到最后只会为孩子付出的妈妈,这个转变非常的大,也非常的感人。
男三号是一个搞笑的角色,为了帮朋友竟然假结婚,不过最终却假戏成真了,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并不复杂,总共就围绕着这几个男女主人公展开的,但是却非常的深刻的教育了我们,女强男弱的爱情是不稳固的,最终女主角还是放弃了工作愿意为男主角付出,我想老人的说话还是对的呢,所以这部电视剧看起来还不错哦。
本作品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征求作者意见。擅自转载使用,宝宝地带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没有看过哦,有时间可以看下
我没看过这个。
我很喜欢马苏呢,有时间看看
我喜欢看古装片,嘻嘻
有机会看看
我已经看完了
我喜欢看电视剧
小Aric的幸福
集数不多,可以看
我不太喜欢看古装的
天使宝贝娃
有时间就看
女强男弱的爱情是不稳固的 真是这样啊
回复 5# 冰钰愛玥
我不太喜欢看古装的
七叶草 发表于
11:03哈哈,我们兴趣相反呀
guomaomao2009
是的呢,所以最终女的还是退出了
最新试读试用
试读:【第1364期试读】《美国妈妈选择奖金奖绘本》(套装共4册)(
试读:【第1363期试读】《初中生必背古诗文132篇》()
试读:【第1361期】美的空气净化器家用除甲醛雾霾除烟除尘KJ700G-H32默默的问一句,现实里大家女强男弱怎么办。怎么破。。
如题。。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怎么安慰怎么照顾到男方的心理。。。大家是怎么做的。。。
13-04-09 &
电影,美剧,娱乐,心理问题爱好者
一般都是男生照顾包容女生才会有这样的局面吧,或者经济实力决定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强男弱肉肉h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