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师传统文化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素养
当前位置:&>&&>&
弘扬传统文化
提高人文素养
发布时间: 16:40:55 来源:天水农业学校
& 2014年4月28日,我校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进入第二天,今天的培训邀请了清华大学学生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历史系教授程钢。
程钢教授做了“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为主题的讲座。程教授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至高点,分析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积淀之间的关系。他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依据,深刻剖析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重点讲解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将《论语》的解读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教育目标相结合,提出职业教育要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学校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传统文化精髓如入其中,从而达到教育综合效果的提升。
程钢教授在讲座中引经据典,谈古论今,释儒道法,信手拈来。讲座精彩纷呈,学校全体参训教师体味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了人文素养。当前位置: >>
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会议?传统文化与教师的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与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孔子的思想智慧为中心 主要谈三个问题:?一、教师群体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 二、从孔子仁学思想中吸取力量,做有爱心的教师 三、从孔子的致圣之路吸取智慧,做有追求的教师?? 一、教师群体人文素养的缺失及其原因?(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是一种品性修养,它指的是一个人因为在人文社会科学(文学、 史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学养而形成的一种内在品质和 精神气韵。人文素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具体可以表现为关爱生命 和自然,关心群体和社会,良善仁义,宽容大度,乐观坚强,有同情 心、羞耻感和责任感,重义轻利,优雅高贵等等。可见,人文素养的 核心就是学会做人――通过对文、史、哲、艺等人类文化知识的学习 而塑造成一个有学养、有良知、有尊严、有担当、有智慧的人。? (二)教师队伍的 “人文性营养不良症”?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 的重任,因此,除必须具有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比较好的人文 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 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 修养。 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 值。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人文性营养不良”的群体 性特征?主要表现:缺乏理想和进取心、缺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急 功近利、缺乏爱心,重器不重道,实用、功利至上, 忽略人的精神追求等等。? 网文:裴路霞:红蓝章印出了教师人文 素养的缺失???近日,据媒体报道,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上芬小学有老师在表现 不好的学生脸上盖章以示批评。记者走访时,在该校三年一班教室内 看到,有3名孩子脸上分别有红、蓝两种颜色印章。据该校涉事老师 讲,这样的做法是出于学校的一项创先争优的学生评比活动。为了赏 罚分明,采用红蓝章以激励表现不好的同学努力表现,少得蓝章,多 得红章。 ……记者郭启明提出,将蓝章印在学生脸上,与古代在犯人脸上印字 并没有多大差别。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的老师却采用了如此作为惩罚,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恐怕在印章面前,“罚抄”“罚站”也会黯然失 色吧。 鼓励学生本是一件好事,老师完全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来 进行激励。但是如此“赏罚分明”的鼓励我们看到了创先争优的变质 味道,脸上印章的惩罚方式在带给学生心灵与自尊伤害的同时也折射 出了现今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教师人文素养低、教师队伍内部良莠不齐 的问题。 (三)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考察: 1、社会原因:优秀传统文化的断裂教师队伍中“人文性营养不良症”的出现,与当代社会问题与文化精神问题 有着极大关系。 当代社会环境出现了颇为严重的“生态”恶化: 诸如腐败问题、环境问题、医疗问题、食品问题等等。 当代社会还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 : 拜金主义与功利主义泛滥成灾 ,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世俗化甚至 越来越粗痞化,道德底线屡屡失守,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日益坍塌。????? ??这种社会问题与文化精神危机的出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 断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失落”加上市场规则的膨胀,在一定程度 上,构成当代人生活的“场域”,从而出现了如前所讲的社会危机和 文化危机。 这就是当代教育的场域。 中国当代教育:其突出表现就是功力至上、实用至上:从幼儿园 到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教育行政官员到学校校长、从教师到家长, 在中国的教育界,无不充斥着教育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一切为了 高考,一切为了升学率,这种急功近利的追求,加上市场机制的作用, 教育界世俗化、功利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了。我们的教师们,也因为长期生活在工作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教育 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熏染, 于是部分教师的人格世界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人文素养缺失 或者说“人文性营养不良”的情况。?? 2、主观原因:教师不读书当代社会和当代教育,又存在一个严重危机――阅读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什么“快速面”、 “快餐文化”,等等,好一个“快”字了得!处在这种快节奏中的当 代人,经典原著根本没有时间读,也没有耐心读,即使读,也只读 《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品三国》《说红楼梦》……嚼的是别人 嚼过的馍,懒得读原著。 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不断丰富,本来已经出 现的阅读危机越来越严重――微信、电商等等,似乎一切资讯,一部 手机在手,都可掌握。于是,传统的阅读,传统读书的感觉,那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神韵,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这样 一个图像时代、网络时代,一册在手,细细品读的读书情景,已是多 乎哉不多也! 令人悲哀的是,这种阅读危机,还发生在最不应该的地方―― 学校;发生在最不应该发生的人――教师的身上。???? 钱理群教育最大问题是不读书》:?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 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影视有关的 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就是要有“好校长”。而好校 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还要有“好教师”。好校长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什么是好教师?应 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里面 不能只有与应试有关的书,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适合孩子读 的好书。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 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 ?中小学教育是干什么的?也是三条:一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 是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做到这三条,学生 就会一辈子读书,受益无穷。 陈宝才《从清华尴尬看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其实,在中国大陆的学校,……很多学校,从大学到初中,从小 学到幼儿园,老师们普遍缺乏一种人文的滋养,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学 语文老师不读书,而只看参考书目和标准答案,至于众多的唐诗宋词、 古今中外名著,他们许多人压根就没有读过。还有,就不要说理科老 师的人文素养了,在当下的教育现状里,他们似乎只要能培养出高分 学生就行了,根本考虑不到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和品格的培养。 笔者听过香港中文大学的理科老师上课,对那种人文气息的渗透 和教师本人的人文学养敬佩有加。窃以为,大陆在改革开放后的教育 中,是越来越缺少对古代文化遗产和人文素质的重视了,比较香港和 台湾,大陆的确是太缺少这方面的教育。 真的希望我们的老师们能多读书、看报,多研究研究人文方面的 知识,毕竟我们是教育者。如果连教育者都缺少人文素养,那被教育 者又当如何呢??? ?因此,当代教育,要改变种种不良现状,就要培养读书的风气,教师 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就必须读书。这其实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常 识。 问题是,最应该读的书是什么书呢?教师之读书,当然要围绕自己的 专业方向来读书,但如果从提升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则应该读一读 传统的经书。? 饶宗颐《新经学的提出――预期的文艺复兴工作》: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的思想模 式、知识涵蕴的基础;亦是先哲道德关怀与睿智 的核心精义,不废江河的论著。“经”的重要性,由于讲的是常道,树立起真理 标准,去衡量事物的正确与否,取古典的精华, 用笃实的科学理解,使人的文化生活,与自然相 协调,人与人间的联系,取得和谐的境界。经的 内容,不讲空头支票式的人类学,而是实际受用, 有长远教育意义的人类学。 ?我们认为,饶宗颐先生的这番话语,是高屋建瓴、充满睿 智的言说,可以说,是我们读经的明灯,其对于中国社会, 对于中国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人文素质建设,有 振聋发聩的作用,值得我们三思。 在鼓励和要求校长、教师读经的同时,还应注重在各级学 校的教学内容中,注入文化经典,带领学生读文化经典, 这对于优化青少年的知识结构,帮他们打下坚实的人文基 础,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关系到青少年人格健康成长 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民族复兴的大事。? 二、吸取《论语》的思想智慧 做有爱心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这里我们以《论语》为中 心,重点从做有爱心的教 师和做有追求、有境界的 教师两个方面,来谈如何 熏染孔子的圣人气象,吸 取孔门仁学的智慧。 从孔子的仁学思想中吸取力量,做有爱心的教师 爱心,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之一。 对于爱心的培养,孔门儒学中最大的思想资源应该是仁学。 “仁”不仅是孔子学说或者说思想体系的核心,它还是孔 子关于个体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最高境界是圣),可以 说,仁是孔孟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范畴。??? 什么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爱人”二字,意思是友爱他人,这是仁的最基本的含义。 所谓“爱人”,就是用爱来处理人际关系。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的“仁,亲也,从人,从 二。”。友爱他人、亲爱他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应该具 备的道德精神。?? ? ? ?孔子不仅讲“爱人”,而且还提出要“泛爱众”。 《学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 子? 梁惠王上》) 唐代韩愈云:“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 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 为虚位。 宋代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论语? 里仁》: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 知。”?里仁之所以美,首先是因为仁者不忧。《论语? 子罕》载: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人如果有智慧,有仁爱,有勇气,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 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可以做到不惑,不忧,不惧。 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就可以说是君子了。 《论语? 颜渊》载: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 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 ?对里仁何以为美的回答: 学仁是最好的养心术,学仁可以使人之学问修养与心性修 养抵达道德境界,成为君子贤人,精神变得高贵,胸怀变 得宽广,从而可以拥有一种超越苦难、超越贫困,超越世 俗的力量。 如果老师们通过学习体悟和实践,都能有仁爱之心,都能 培养起一种仁者情怀,内心中就会滋养出一股强大的高贵 的精神力量,就一定能有天高地广,白云高飞,晴空云鹤 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人生的美妙,工作、生活也就会盎然 有味了!由是,不仅我们自己受益,我们的孩子们也可以 受益,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可以受益!?? 其二,里仁何以为美,还因为仁者寿!?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段话,指明只要把善行积累起来,就能修养到神明的境界,就能 修养出“圣心”,从而优入圣域之中。??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圣人、神人都是具有无量寿的一类人。中国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智水仁山的说法,这来自于孔子―― ??《雍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 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实际上,乐水和乐山的统一,动与静的相协,是 君子应该具备的精神品性,万不可偏执一端。君 子既应是智者,也应是仁者,要将知与仁集于一 身。而君子一旦修养成这样的品性,他必定有具 有乐天的精神气象,也必定可以延年益寿,得享 高龄。 饶宗颐、陈伟南,当世仁者:当世亦有抵达圣域而得享高寿的人――像饶宗颐、陈伟南的人生境界就是“里仁为美”的充分体 现――两位先生一位100岁,一位98岁,但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也许是由养德养心而能养生,――一个 人修养到道德完善的境界,心理会特别健康,会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对于生命延续获得长寿 带来帮助。 如何学仁里仁,抵达仁境呢??孔子认为,爱人的方法和途径亦即行仁之方就是忠恕。?这是孔子“一以贯之”的“道”:《论语? 里仁》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谓忠恕就是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 己及人的目的。忠恕之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这讲的是“忠”,意思是说,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这是推己及人的积极面,也是“仁”所包含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两句出自孔子对子贡的教诲:子贡问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雍也 》 ) 如果说“爱人”是“仁”的基本概念,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爱人”的行动指南。当你希望成功时,也帮助他人成功;当你希望发展时,也促进他人发展。“仁爱”是指在你争取成功的时候,也促进和帮助他人获得成功。“仁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是大家共同成长,一起走向成功。这 也就是“忠”。 什么是“忠”?“忠”字,从心,中声。从字的构造看,是心在中间,乃存心居中,其本义是忠诚 无私,尽心竭力。 宋司马光云:“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四言铭系述》)。 “忠” 就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为任何一件事要尽心的做。人做到竭诚尽责、 推己及人,就是忠的表现。 孔子讲的“忠”,含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意思是“忠诚”,忠诚的含义是尽心、无私、诚实。对于我们来说, 忠诚的意义在于:不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都要忠于教育事业、忠于职 守、忠于理想、忠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竭诚尽力培养学生。“忠”的另一方面意思是诚信,即守信用。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 为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论语?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所言是指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以自身的行为来对待他人的 行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这种大智慧就是所谓的“恕道”。 ?“恕”,字面意思是原谅、宽容。恕道就是宽仁之道。?孟浩然诗云:“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如果我们的胸怀能像洞庭湖这样宽广,就自然会养成宽容的美德。“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你有这样的度量,就不会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与人相处 的时候,就会宽厚待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宽容一个人首先自己要做个心胸宽广的人,一个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 真正宽容一个人的。 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从内心去原谅一个人,真正的用爱去对待每一个人,这样的宽容才有意义才是大智。总之,宽容是一种爱,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人生的真谛,你能容人,别人才能容你,这是生活的辩证法则。只有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个性,容人之过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有美德的人。 “恕”除了宽容外,还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指敬重、重视。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 人的尊重。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也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容和尊重构成了恕道的核心内容。 综述以上,我们可以明确:里仁为美。对于我们老师来讲,里仁为美,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并将 其融化到日常生活中、教育活动中、教学行为中。这样,我们不仅是在 学仁,也是在行仁。华斯达国际学校的四幅条屏: 1、《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2、《孩子成长与环境的14种关系》3、《施爱八法》4、《沟通九招》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成长需要空间――创立和谐宽松的环境,要从尊重孩子开始 成长需要理想――理想,是孩子心灵世界的阳光 成长需要体验――实践的体验对孩子才成长至关重要 成长需要沟通――走进孩子的心灵,不是靠怀疑、监视,而是靠沟 通 成长需要赏识――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 《施爱八法》 :??? ?? ? ? ?1、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时孩子成长的营养液; 2、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 3、用的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够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 4、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聪明的父母总会给孩子留点“渴望”的余 地; 5、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是善于收集爱的细节的人充满激情; 6、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过度的爱往往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 7、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8、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付出你的爱,你会真正的快乐。 ?这四幅条屏结晶中丰富的传统文化精华,核心词就是仁爱、尊重、 宽容,平等,而其精神内骨就是典型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将 心比心,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从中可以感到学校领导层深厚 的人文素养和教育智慧。?如果所有的老师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真正体悟其中的思想内 蕴,并将其付诸于教学活动之中,我们相信,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形成 浓郁的书香和优良的校风。 三、从孔子的致圣之路吸取智慧,做有追求的教师?1、关于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和人文素养紧密相关。若人文素养好, 则其人生境界必高;而若人生境界低,则其人文 素养必差。是以培养人生素养和提升人生境界息 息相关。? ?冯友兰《贞元六书 ? 新原人 ? 境界》根据据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觉 解”(意即理解、觉悟)的不同,将人生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使自己站得越来越高,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让之一,也是人类之发展 进步的重要心理动力。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杜 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哲学底蕴和精神追求。?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读国学经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需要从国学精 华中吸取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2、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教师人生境界的追求主要应该在两个方面: 其一,追求本职工作的卓越。经过一定时期的奋斗后,成为有影响力 的优秀教师或者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名师。 其二,追求人格境界的卓越。学思并进,知行合一,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使自己的精神人格不断完善,不断升华,而成为品格芳洁之士, 达成人生的高迈境界。??? 3、从孔子的致圣之路吸取智慧?孔子是怎样走来,走出一条致圣之路的呢?我们通过读《论语》,读《孔子家语》,读《史记? 孔子世家》,读 《左传》,可以对孔子生平事迹和孔子的思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 从中基本上寻绎出孔子成圣的轨迹。? 孔子的出身一点也不神奇??从出身来看,孔子的诞生,一点也不神奇,没有一点所谓的“神迹”。 关于孔子的出生特别有趣的是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中的描述: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首上 圩 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司马迁此一重大实录,所特别具有的思想史意义,是把孔子还原为平 凡 ;孔子之生后形相,亦无神奇之处。 孔子的少年时代,生活与学习条件很差?孔子三岁,父亲孔纥去世。母亲带着他,离开原来居住的陬邑昌平乡, 迁居到鲁国国都曲阜城内的阙里(即今孔子故宅所在地),没有顶梁 柱,孤儿寡母,生活之贫寒可想而知。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贱”、“鄙”二字,足见其年轻时地 位之低微。??总之,从孔子生平来看,孔子这位伟大人物并非与天具来 的,他是从社会的底层,从鄙贱低微之中,靠自己的立志 和为学,一步步地向上登攀,历尽艰苦困厄而最终成为世 界级的文化名人的。 孔子优入圣域的人生起点,是“志于学”。? ?《论语?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门之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有知识有修养有道德的君子人格。 君子人格,实乃孔门儒学理想人格的标征。显然,这与孔门儒家所强 调的“修身”有着深切的逻辑关系,恢宏出一种高贵宏博的生命精神。? 孔子之“学”,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的:首先,他贯通了“六艺”和《诗》、 《书》、《礼》、《乐》、 《易》、 《春秋》等 文化典籍。特别是后者,孔子通过学习与整理, 为保存与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因为孔子的贡献,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系统地保存了古代的文化遗 产,我们才能有根据地认识与研究古代的历史与文化,从而也才能使 我们更具体、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祖先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使中华民族 成为人类历史上保存历史文献最为丰富的民族。???所以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学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重要、最卓越的 文献整理家。就这一成就而言,孔子就足以名垂千古了。 ?其次,孔子大约三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直至七十三岁去世,历四十 多都春秋,他基本上是以教师、学者的身份展开他的人生旅程的。即 使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中断教育活动。 他倾其所学,以自己所掌握的“六艺”和《诗》、《书》、《礼》、 《乐》、《易》、《春秋》等典籍教育学生,培养人才,他是中国历 史上毕生致力于教育的第一人。 “百年圣学三千士,一路春风五六人。” 据说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除培养学生外,孔子在教育方面一个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总结几十年 的教育实践,提出了颇为系统的教育理论,这使他一生的教育活动闪 烁出理论的光芒。他由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 ?其三,是孔子的学道求道。 但孔子之最高追求,或者说孔子所终生所汲汲追求者,还是“道”。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六)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里仁》四) 人生要立志于仁道、道义,立志于人生最高最基本的准则。孔子尝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在孔子心目中的位置。此一立志 思想,表征着对高远精神境界的追求,凡有此追求者,其人生格局必 大,人生境界必高。正是因为对“道”的不倦追求,孔子才站在了人 类思想文化的巅峰。????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此章是孔子在七十岁后对自己一生不同阶段生命成长与人格完善的生 动 “言说”。 孔子的这一番“言说”,表明他最开始就是在“少也贱”的贫贱和平 凡之中,树立了“志于学”的高远不凡的志向,正所谓“昨夜西风凋 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然后以“好学”之秉性,坚毅乐观 之精神,精益求精,不断淬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攀登人生的 高地,由“登东山而小鲁”,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一个境界一个 境界的跨越和提升,终于“优入圣域”,升华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的最高境界。?? ?梁启超: ?以一个异国留寓之人,而且少孤,幼年的穷苦可想。所以孔子 的境遇很像现今的苦学生,绝无依靠,绝无师承,全恃自己锻炼自己, 渐渐锻炼成这么伟大的人格。?(《饮冰室.诸子论集》)??孔子的由凡入圣的人生旅程,难道对我们没有启发意义吗? 孔门之学与孔子之追求给我们的启迪:人生要想鲲鹏展翅,扶摇九天,就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如前所说, 做老师的目标应该是卓越――教学工作的卓越和人格境界的卓越。 尤其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自己追求的目标。既要追求卓越,力争 成为优秀教师、成为教学名师;同时,要培养“好学”的品性,学与 思合,知与行合,建构一个超越性的精神空间,不断淬炼和完善自己 的人格,把自己在心性修养提升到高迈之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教师,既要学高,有高深的学问修养、专业水平,教学水平,又 要德高,有高深的道德修养和高迈的精神境界。这八个字,从来就是 对优秀教师的基本诠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也可以说,不想当教学名师的 老师,就很难成为优秀教师。 尤其青年教师要相信自己,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怕自己起点低,不要 说自己水平不高,只要你树立了成为卓越教师的理想,以“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砥砺自己,好好读书,勤勉努力,认真探索教学方法,认 真打磨教学艺术,一步一个脚印,就有成为优秀教师的可能。 孔子能从平凡中走向伟大,我们虽然不能入圣,但成为教学名师,成 为君子贤人,完全是有希望的。??? 结语:吸取智慧,滋养灵魂《史记? 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罗曼? 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 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 以变换一下肺中底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将 感应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底广原,心中 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阅读经典,进入伟大人物的心灵和人格世界,是一种艰苦 的努力,然而也是我们生命中一种幸福的徜徉。司马迁曾 描述过他自己的这样一种生命体验,他说:“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余低回留之 不能去。”语气之间,流露出的是何等深厚的幸福与满足! ?身处浮躁的世尘之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忙碌辛劳,这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埋没其中而不能“仰望星空”。??希望教育工作者经常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好好 品读我们的文化经典,来滋养灵魂,充实和升华自己的精 神生命,使自己成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丰满文化心灵的 优秀教师!?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文化 人文素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