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尔帕兰吟游诗人问题的问题谁知道艾尔帕兰吟游诗人问题到了什么时候最强

沈睿:中国有些男诗人自恋得厉害
新京报书评周刊吴亚顺
[摘要]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得广而告之,而且我觉得我是文化评论者,这是我的本职。所以我上来就说她是天才,因为这样斑斓的语言,对余秀华来说,一定不是费力气想出来的,而是顺手捻来的。沈睿: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妇女研究证书(准硕士),现任美国Morehouse College 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教授。【原文编者按】作家沈睿的评论文章,引爆了余秀华诗歌事件。沈睿打开了一扇门,让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余秀华身上,却也让自己置身于舆论的漩涡。大众为沈睿点赞,诗人们则认为她把余秀华比作中国的狄金森失之粗暴,同时难逃事件始作俑者所面临的鞭挞。“大众关心诗歌没什么不好”新京报:在你第一篇文章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你上网看看有没有余秀华的新闻。诗好而关注少,是你写这篇评论的一个动力吗?沈睿:应该是吧,当时网上没有任何消息,只有两三条,我在天涯上看到一个人写余秀华特地到某处见一个网友,写了那首诗《我穿过大半中国去睡你》。这个作者还特地说,当天晚上余秀华其实没跟那个人睡觉,她睡在作者的房间里了。我读这首诗,一下子被震动了,好诗!我看了好几遍,觉得这首诗真好,我看了《诗刊》的推荐,不喜欢《诗刊》以“脑瘫”为标题,《诗刊》的推荐也没有选这首诗,我也没在余秀华的博客上看到这首诗。那天晚上我看了有一百多首余秀华的诗歌,我觉得几乎首首都好,第一感觉就是天才——一个天才站在我们的面前了。完全是出于对一个诗人的语言的惊艳,如果这是一个男诗人写的,我也会写推荐,所以,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写了这篇推荐。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得广而告之,而且我觉得我是文化评论者,这是我的本职。所以我上来就说她是天才,因为这样斑斓的语言,对余秀华来说,一定不是费力气想出来的,而是顺手捻来的,这种顺手出来的东西,是一种天才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余秀华写诗,不是苦苦做诗的那类,她是随手写我心的那种诗人,她的诗歌是她生存的方式,是她呼吸的方式。所以我说她是天才。看她的诗,我的激动和震动,不亚于我每次阅读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激动,余秀华跟蔡文姬的诗歌相似,感情强烈,语言灿烂。但是我以为只是小范围人会认真读诗歌评论,没想到这么多人喜欢她的诗歌,因为她的诗歌真的好,打动人。新京报:你这篇文章,可以说引爆了余秀华诗歌事件,一场“狂欢”随之开始。如今,你怎么看待大众和媒体对余秀华的关注?沈睿:挺高兴的! 大众关心诗歌有什么不好? 总比大众都去天天打麻将好。关心诗歌,即使是附庸风雅,也比附庸野蛮强,何况很多大众是真的关心喜欢诗歌呢。中国的诗歌状态,如一个读者今天在我的微博上留言所说:“中国是个诗歌大国,一直以具有悠久诗歌文化而自豪。但现代文人糟践了诗歌,诗坛荒芜。看近年那些获奖的诗歌、诗人足以叫读者撞墙、喷饭,甚至骂街。某些头戴光环的高官、老板力挺某诗人时更觉物欲横流。直到余秀华的诗犹如横空出世般喷发,诗坛为之振聋发聩,横扫了当代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很多人看到余秀华的诗歌,都非常激动,网上的留言好几百条的,大多都是喜欢她的,因为她的诗歌语言非常好,横空出世的语言,出奇但合理的想象,感情的力度都直接打动人。完全理解为什么人们喜欢她的诗歌,因为真挚,因为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认为好诗一定是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读者一定觉得,“我也曾经这么感觉过,可是我没说出来,这首诗替我说出来了。”媒体关心余秀华我也觉得是好事,至少给余秀华道义的支持,如果能给余秀华带来经济效益,那就更好了。余秀华是个天才,如果她能因此得以改善生活环境,有更好的条件写作,对她,对她家人,都好。我喜欢媒体经常去看望她,不要五分钟热气,希望媒体呼吁湖北作协,让余秀华成为专职作家,给她提供旅行的机会。一个有天赋的女性,因为不幸的医疗事故,身体留下了挑战,我们应该让她的生活更容易一点,就从人道主义角度看,也是好事。我对媒体的关注非常支持,我觉得中国的媒体人员还是很尊重余秀华的,大家好奇,人们也好奇,媒体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引起我们对一个诗人生活状态的同情,而且还传播诗歌,多好啊。我支持媒体,炒作也没什么,炒作一个诗人,让一个诗人的诗歌达到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理解诗人,总比炒作只是漂亮的影星有意义,毕竟诗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灵魂。我觉得媒体采访会影响余秀华的生活,但是也会给她带来好的影响,正负相比,我觉得正面的意义多,所以媒体去的越多越好。余秀华很清醒,她写的那首诗显示她对媒体的访问有清醒的认识。我不担心余秀华是不是将来写的好,这个东西谁也没有保证。我希望余秀华有更好的写作条件,家里的生活也好一些,这让我觉得很安慰。“余秀华的语言横空出世,值得赞叹”新京报:有网友认为,把余秀华比作中国的狄金森,有点简单粗暴,即使从语言、想象的角度看,两人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沈睿:我重申我是这样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余秀华与艾米莉·狄金森的。我是这样说的:“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的大诗人,特点就是以非常简单的语言写永恒的题材:爱情、死亡、痛苦、渴望、情欲等等。她的诗歌,简单易懂,激情深刻,却很难模仿。你只有惊叹的份。我翻译过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我知道狄金森的英文诗歌对我的冲击。余秀华将来有没有艾米莉·狄金森在中国诗歌上的意义,我不知道,这是后来人的事情,我觉得余秀华的诗歌语言那么横空出世,很赞叹她。顺便说一句,艾米莉·狄金森不是田园诗人,有的媒体根本不知道艾米莉·狄金森是谁,就瞎说。新京报:你认为,中国的狄金森,中国的海明威,中国的J.K.罗琳——这种视角,对于认识、理解、评价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坛有什么样的作用?沈睿:我觉得评论家用类比表达阅读的感觉,对人们认识中国的一个作家或诗人是有意义的,至少给阅读没有评论家多的人一个坐标,但根本的,诗人还是得做自己。我听说余秀华没听说过艾米莉·狄金森,大笑,太棒了!我再强调,余秀华在中国诗歌上的地位是不是像艾米莉·狄金森那样,我不知道。类比有局限性,也引起误解,我认为她们在语言上的方式很像,比如,她们的语言都很奇妙,奇谲,出其不意,又让你觉得天然地理所应当,让你感叹诗歌语言的斑斓,当然根本的是因为她们写的诗歌都是好诗歌,好诗都有相似之处。余秀华和狄金森当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无论是时代还是处境,无论是人生还是诗风。“余秀华引起关注事件完全是偶然的”新京报:这一诗歌事件,如今转变成一个引发社会各个层面参与、互动的“现象级”的公共事件。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变,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沈睿:我觉得这是网络微信时代产生的文化现象,值得进一步考察讨论。首先,余秀华的诗歌很震动人,带来了激情与真正的感觉,大家一读,都看得懂,都觉得好,可能一般人不知道好在哪里,就是有感觉,那就传播起来了,诗歌是感觉,是语言,余秀华震动了很多人。其二,美国导演伍迪·艾伦的2012年的电影To Rome with Love (《爱在罗马》)里有这么一个人物利奥波尔多(Leopoldo),突然被媒体莫名其妙地捧成五分钟热的明星,五分钟后又被媒体彻底遗忘。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体特征:媒体时时刻刻都需要找兴奋点,媒体总要找高潮,余秀华的身体状态让媒体有了兴奋点,其实,余秀华不是什么脑瘫,她是大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脑子可没有瘫,我完全不明白“脑瘫”这个词在这里是怎么回事。《诗刊》用“脑瘫诗人”这种称号描述余秀华,我觉得是一个侮辱,我已经抗议了,他们也已经改了,这很好。第三,余秀华让人叹息的悲惨命运也是媒体的兴奋点,一个贫穷的农村女性,居然写出这么动人的诗篇,语言又简单、奇特、美丽——我看了她的诗,第一就是上网查她,也是对她的身世好奇。第四,马上有男性出来说她的诗歌不行,中国的有些男诗人自恋得厉害,除了自己的诗歌,谁的都看不上眼,要不然就是小圈子,自吹自擂,对女性更是嗤之以鼻,他们的无理的批评,也引起了争论。我还没有看过一个男诗人站出来说余秀华真好,他们也说余秀华好,但是总是有保留,他们好像很吝啬赞美。新京报: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沈睿:哈哈,我什么角色都没扮演。其实扮演推波助澜的是一个叫王小欢的网友,他写豆瓣信给我,问我能不能转我的博文,我说,转吧。他把我原来博文的题目从《什么是诗歌?:余秀华——这让我彻夜不眠的诗人》改成了《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下子非常醒目,也很性感,我看了他改的题目大笑,我不会这样强调性的东西,我觉得王小欢应该去当编辑,他有编辑眼光。我以前也做过编辑,深知好编辑的厉害。你们去采访王小欢吧。新京报:在此过程中,微信对于诗歌的传播,显示出巨大能量。事实上,在此之前,很多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推广诗歌,且受到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读者的关注。有人据此认为,微信正在引发一场诗歌的复兴。那么,你怎么评价微信对诗歌传播的作用?有可能带来中国诗歌的复兴吗?沈睿:我认为余秀华引起关注事件完全是偶然的,这个偶然一是余秀华的诗歌很纯粹,很好,让人们耳目一新,人们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诗歌了,所以一下子引起了关注。这样的事件是不可重复的。第二,余秀华的诗歌是否能引起诗歌热,我觉得可能性很小。余秀华是个体,她的才华与处境都是个体,不能复制。第三,什么是诗歌复兴?复兴什么呢?人人都读诗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人人都上网看手机,因为我们有了那么多的选择,诗歌不会死亡,也不会人人都读,大家关注余秀华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沈浩波根本看不起大众,贬低大众是中国诗歌的致命伤”新京报:你写沈浩波的评论文章,里面穿插着英文,被认为是对沈进行人身攻击,且从批沈上升到批评中国男性批评家。你的这些看法,是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提出来的吗?沈睿: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看什么问题都有女权思想角度,网上那篇评论沈浩波诗歌的文章所反映的男权意识形态是我批评的靶子。我批评的不是沈浩波一个人,是中国男权意识形态。他们对女性的创造力视而不见,或就是见到了,就贬低一番,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女性的创造力,或不承认女性能写出比他们好的东西来。他们承认女性能写好东西,但是他们认为没有他们自己的好。他们常常是自吹自擂,明明是皇帝的新衣,却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真是让我笑翻了我的茶。男权话语是不把女性放在眼里的,沈浩波是自己跳出来的。他的诗歌,天,那篇《一把好乳》,在美国恐怕得是性骚扰的典型篇章,要是在美国这里,能上我们每年都要接受的性骚扰教育手册,做反面教材。可是沈浩波之类的还得意洋洋,他们对现代思想,对女权主义在西方生活的深入,没有任何了解,太土老冒了,或者说太土豪了,他们在中国这个男权统治的社会里,完全不知世外有汉魏——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女性在每一个领域都大大突破并成为与男性平等的性别,在创造力上也是如此。中国很多男性可能都听说过Facebook,他们对Facebook 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可能听说过,但他们大部分人不知道桑德伯格是女权主义者,就是知道的,也不太明白这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个意义很大,在美国,你不懂女权主义,你说话就犯错误,你根本无法在美国社会立足。你要是不进入美国社会体制,没关系,没人理你。你要是进入体制,不懂女权主义,你在大学里无法任教,说话就可能犯错误,几天就能被开除。女权主义根植于民主思想——民主不仅是保证大多数人利益,民主的根本意义是保证少数人和弱势者的权利。沈浩波们是诗歌土豪。我用英文讽刺他们这类思想,觉得英文可以更好玩。写文章得好玩。在美国我们说penis这个词,电视,广播里都说,很正常,大家不觉得 penis 是什么奇怪的字,中国的这个词,如果说是生殖器,又太科学了,中文没有可以与之对等的不那么难听的词。英文penis不难听,很正常,我说起来一点也没问题。我觉得写成睥睨丝,也特诗歌化,多好的翻译,音似形似的!(笑)新京报:沈浩波在写余秀华的评论中谈到大众阅读口味。他认为,余的诗歌“既杂糅着不同的媚俗因素(尤其是传统的泛滥抒情套路),又结合了其一部分作者生命的真实状态,最终混杂而成的诗歌,让一部分诗人忍不住跟着大众起哄。不同层面的读者,在余秀华的诗歌中各取所需。但殊途同归的是,这是一场对平庸诗歌的赞美运动。”你同意“大众起哄”的说法吗?对沈浩波的这些看法,你持什么样的态度?沈睿:沈浩波根本看不起大众,贬低大众是中国诗歌的致命伤。很多诗人觉得他们特高等,沾沾自喜,这是男权糊涂虫脑袋特有的,其实沈浩波不是大众的一员啊?他是什么大官啊?他爸不是李刚吧?他怎么就觉得自己是高等华人了?什么时候他的身份证跟余秀华的不一样了?沈浩波也看不起其他诗人,认为一部分诗人跟着起哄,他也太小瞧别的诗人的智商和“诗商”了吧?别人都是起哄,就他火眼金睛?别人都下愚,就他上智?真可笑,常理不同,完全不尊重同行。赞美平庸的诗歌也比不赞美诗歌强,谁写诗首首都是经典?李白写了八百多首诗,我们记住的也就十来首,大多数也不是时时刻刻都被人们记着。我不同意大众起哄的说法,因为这样说不尊重别人。我看网上说余秀华诗歌好的人,都是个人,都因为他们个人受到感动而觉得余秀华的诗歌好,我还没看见一个人说,“啊,大家都说余秀华好,我也跟着说好。”谁这么傻啊,世界上谁是傻子?除非沈浩波把大众看成傻子。我看网上的留言,比如 “@爸爸爱喜禾:特别好。越读越觉得好。出诗集了吗?”比如,“@美国日记:今天第一次读到,颇为震撼,那是灵魂真切的诚实的歌唱,与现在诗坛上整日现眼的意淫虚假诗人相比,恰恰是余秀华显得更美更完整,而站台上出卖灵肉的诗人无比丑陋”@北极的土豆:“今天正是因为看到柯老师转发沈老师的这篇博文,才激起我去查看余秀华的博客,诗歌写得的确很好,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语言的组合很让人惊讶。开始读的时候,的确有第一次读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那种感觉。”我这里举三个例子,我的微博上的留言有几百条,我观点是:谁是大众?如果沈浩波认为这些人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大众,他就是侮辱大众,我认为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的人,智商都有问题。“批评者必须有对自我立场的反思”新京报:什么样的文学批评是理想的文学批评?沈睿:很难说什么是理想的文学批评,我觉得第一,批评者必须有对自我立场的反思,第二,批评不能是拍马屁。新京报:在你看来,什么样的诗歌是好的诗歌?必须是“打动”你的吗?沈睿: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再重复一次:好诗歌都是相似的,打动是第一条,因为艺术第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而不是理性,你分析时需要理性。好诗歌的标准在我看来,是思想、语言、情感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让我们理解诗人写什么,觉得诗人的语言神奇,我们没想到,但又那么准确,找不出别的字可以替代,同时表达了我们都有过的情感,读者有共鸣。好诗都是相似的,都有这些基本因素,坏诗各个不一样的坏,最坏的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七八糟的词语堆砌,谁也不知道他写什么,他还觉得自己挺深刻。最后让我以一位美国诗人斯蒂芬·顿(Stephen Dunn)的话来说吧——中国人觉得要是不用外国大诗人说话,就没权威,我这次用一个男性诗人的话来论述,以证明权威性(笑):“好诗在奇异与熟悉之间保持一种精妙的平衡,诗人必须把熟悉的创造成足够陌生的,让读者重新看或重新感受。”还有:“好诗点亮主题,让我们能如诗人希望我们看到的那样,但我们看到的方式则与诗人设想的不一样。点亮的过程是两个层次的:诗人的心灵的光芒,如同矿工头顶戴的那束灯光;另一束光则是从页面上的词语中散发出来的,词语之间互相联系,光芒闪烁,这个光芒是诗人创造的,却是诗人控制不了的。”(引自《好诗与不那么好的诗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paqiy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0 吟游诗人
作者:晚拾叶子
更新时间: 22:39:56
字数:2381
6.5万瓦尔币绝对不算是小数目,在马迪尔这样消费低廉的城市可以维持三口之家两个月的生活费了,但对于冒险者来说这个数目并不算多,毕竟冒险者需要花在装备、药物、道具上的费用很高,越是上级的装备需要花费的费用就越高。而且6.5万瓦尔币要平均5人分,一人只能拿到1.3万瓦尔币而已。不过就算是这样,对于还是未成年的5人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请问5位冒险者小姐愿意将这些出售给本公会吗?”就像是这里的规矩一样每次将回收到的物品交到柜台,经过服务员小姐估价后都会问出相同的问题。“是的,麻烦乌尔丽卡小姐了。”两边嘴角轻微上扬,乌尔丽卡一边露出职业性的含蓄微笑,一边对5位未成年冒险者鞠躬,在弯下腰的同时衣领有种掩盖不住的感觉,膨胀起来。艾伦眼神专注地瞅着乌尔丽卡的大胸部,不知道在想什么小脸透着憧憬。接着乌尔丽卡便让男性工作人员将台面的晶核、材料收走,而6个卡特雷姆的头颅早就得到其他工作人员的确认。公会的男性工作人员平时都是在后台工作,很少会出现在前台这边,也只有回收物品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下。“乌尔丽卡小姐,我们的经验值应该已经达到提升等级的标准,可以帮我们提升等级吗。”在男性工作人员将台面的东西回收后,妮娜向乌尔丽卡说道。“乐意效劳,请让我看一下几位的WD。”于是5人分别将自己的WD点开让乌尔丽卡确认一下。“经过确认,5位的经验值确实已经达到提升冒险者等级的标准,请稍等一会,我这就为5位办理升级的手续。”因为已经不需要估价,乌尔丽卡将戴在脸上的WD眼镜摘下,露出清秀成熟的脸蛋,开始为5人办理提升等级的相关手续。说是手续,其实只是类似于记录这样的工作,将需要提升等级的冒险者WD上的数据更新记录在案,完成后就会拿出相应的冒险者之证交到冒险者手上。这是艾伦她们第一次提升等级,5张小脸上都流露出满满的期待。其实乌尔丽卡觉得5人的经验值以及能力值都升得有点快,明明她们只有在周末的时候进行冒险者工作,大部分时间都遵守学生本份,应该没有多少时间狩猎魔兽才对,也就是说她们这些经验值都是利用周末时间累积下来的吗。虽然对于5人的成长之快有些意外,不过当乌尔丽卡看向站在5人身后的漆黑冒险者,这种意外就立即打消了。毕竟她们有幸得到彩石级冒险者的指导,比其他人快一些也是理所当然的。5人WD上的能力值和经验值已经与一个月前有了不少变化,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她们的变化吧。艾伦·伯里曼膂力:C→B力量:B敏捷:B魔力:A耐力:B爆发:A潜质:A幸运:C经验值:1综合评级:C→B★☆★☆★☆米娅膂力:B力量:B敏捷:B魔力:C→C+耐力:C→B爆发:C潜质:B幸运:C经验值:6721综合评级:C+→B★☆★☆★☆妮娜膂力:D→C力量:D→D+敏捷:C→C+魔力:B耐力:C→C+爆发:C潜质:B幸运:B经验值:5综合评级:C→C+★☆★☆★☆凯蒂膂力:E→D力量:E→D敏捷:E→D魔力:D→C耐力:E→D爆发:E→D+潜质:E→C幸运:F→D经验值:1→80432综合评级:E→D★☆★☆★☆索菲娅膂力:C→C+力量:C敏捷:C魔力:A耐力:B爆发:B潜质:A幸运:B经验值:1244综合评级:B等级★☆★☆★☆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成长,而这当中成长最多的当然就是凯蒂,不过她的能力值依旧在5人当中占据着末席位置。而变化最少的就是索菲娅和艾伦吧,毕竟两人的能力值本来就很高,想要在这个基础再往上提升确实很困难。能力值从高到低分别是A+、A、B、C、D、E、F。能力值越低提升起来就越容易,相对的能力值越高想要继续提升就越困难,这与人体极限是一样的道理。人类不是神,存在极限指标是理所当然的,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纵奇才一样的人物,轻易就可以打破所为的极限指标,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就是你们新的冒险者之证,需要将旧的冒险者之证交出来更换。”乌尔丽卡为4人分别准备好新的冒险者之证,并摆放在台面上。只有索菲娅不需要更换冒险者之证,因此翘着双手站在旁边的她脸上难免有些遗憾。4人分别将自己的冒险者之证交出来,然后乌尔丽卡一一将新的冒险者之证交到她们手中。艾伦、米娅、妮娜得到的都是铝石级冒险者之证,凯蒂的是铁石级。……在公会要办的事已经办完,6人离开了公会,行走在西之大街上,准备到佩欣丝大师那里将不久前获得的鳞甲给她看看能不能做成装备,另外还有维修武器和防具的事。西之大街是马迪尔城最主要的街道之一,宽敞街道上全是络绎不绝的行人和车辆,地面都是由方长的石板铺成,很平整,很少会有坑坑洼洼的现象出现。街道的一边种植着树木,另一边则是分隔街区的矮墻,有不少小商贩就在这矮墙这边做着买卖。艾伦她们很快就去到锻造师的街道,这里一如既往散发着一股热气,响亮的打铁声此起彼伏着,五大三粗的冒险者和佣兵来来往往。来到佩欣丝的工房后,5人便将便利袋里面的鳞甲给佩欣丝过目,得知可以做成防具。虽然5人都想用这些鳞甲做出新的装备,这样就可以在战斗中确保自己更加安全,挑战更强的魔兽,但需要的费用很高,凭她们现在的收入暂时还不足够,所以只好将这些鳞甲先寄放在工房,日后有足够的钱再让佩欣丝打造。最后将需要维修的装备交给佩欣丝后,艾伦她们便离开锻造师之街,走在回家的路上。在经过中心广场的时候。“那边有吟游诗人在说故事喵,我们去看看喵。”见到广场的一角有一堆人围着,中间是一个穿着奇装异服抱着竖琴的男人,他就站在木凳上面对大家说着什么。从男人头上戴有大羽毛装饰的帽子,以及抱着竖琴,披着白色披风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名吟游诗人。不知道是不是约定俗成,吟游诗人根本上都是这种打扮,很容易辨认。吟游诗人就是说故事的人,而说出来的故事绝大多数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不单止英雄事迹,大陆最近发生的大事也会拿出来说,经过吟游诗人会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说出来的故事会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夸大的成分也有,而听众就是喜欢这种夸张的故事。见到有吟游诗人出现在广场,米娅非常好奇,直接抱住艾伦就往广场一角跑去了。其他人看着跑动起来的米娅,再互相看了一眼后便默默跟上,她们也想听听这位吟游诗人正在说什么故事。
阅读主题:
字体大小:
字体格式:
页面宽度:
选择类型:
作品信息不符(如作品名、作者名不对等等)
文章内容不符(如内容有残缺、不是正确内容、错别字过多等等)
不能正常浏览
页面地址:
内容描述(1000字以内)
您需要登录才能使用该功能
用户名为空
用户名或密码不正确
记住我的登录状态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恭喜你获得领取月票一张的资格!
别急着点击关闭啊,这可不是广告,作为轻小说爱好者的你,希望你能善用这张月票来投给自己喜欢的作品。
月票越多,更新速度越快、更新内容越多!剩下你懂的:)
你喜爱的作品需要你的参与!
获得月票的方式:
1.打赏,订阅获取。
2.发表书评获得月票奖励。
什么是火袋
火袋是个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一系列推荐或收藏,比如“最棒的10部运动类漫画”,“后宫类纯爱轻小说”。过于通泛和个人化的题目(比如“我最喜欢的漫画/小说”)对别人的意义可能不大。
除了特别无用(将以投票决定)的以外,火袋将在被推荐的每一本书的介绍页里出现,以对别人的有用程度排序。一个火袋包含的条目总数不超过60个。
收藏到火袋里的书如有内容更新,系统会自动提示您。
这部作品很好很值得鼓励,我决定打赏支持一下!
100000火券
500000火券
简短评论:您可输入1~140字寄语给作者,打赏成功后您的打赏记录会在评论区显示。
您当前的火券为:0点
您的打赏我们会以现金回馈的方式补贴分成给作者,打赏是对作者努力的一种肯定,激发作者持续更新的动力。
特别注意:
1.每打赏1火券可获得1粉丝值; 2.打赏累积一定额度,即可获得月票。
这部作品很好很值得鼓励,我决定打赏支持一下!
简短评论:投月票的同时,请输入1-140字寄语给作者。
好看!月票支持一下!
您当前剩余的月票为:0张
作品所得月票与所获得的奖励息息相关,月票排行将决定作者所获奖励。
获得月票的方式:
1.打赏,订阅获取。
2.发表书评获得月票奖励。
iOS版APP安卓版APP扫一扫下载>>>>FF14 2.3战场技巧
诗人最强了 黑魔却垫底了
FF14 2.3战场技巧
诗人最强了 黑魔却垫底了
15:27:01 条 来源:FF14玩家 作者:FF14玩家 ]
  黑魔战场食物链底层(肉职,但是如果肯一次性把所有技能打掉,单挑其实还是不弱的)
  白魔战场食物链最底层(肉职,这货就是真鲜肉,催眠跑跑跑&&近战还好说,诗人不要爱死白魔了)
  大量白+黑+单学或者双学...那种感觉我相信你们阵地战你不会想看到的
  诗人专门控制上面两个读条职业+吃肉&-----这货会一改竞技场的弱势基本成为人头之王,记得别看到白黑闹热冲到人堆被轮死
  召唤:我伤害好高好高好高好高好高啊&&(基本0人头)&-----爆发掌控好时机还好说,其实算战场划水职业之一
  &----战场空气,或许10秒内眩晕控制配合队友会发挥很强实力,但是是属于专门找打类型,问题人家根本不鸟你,经常能在人堆里看到他很努力的砍人。&我是开忠义盾搅屎了还是开忠义剑搅屎呢,算了还是无敌吧&
  斧术士&------还用解释什么!狂+猛者+舍身+暴击+加速+气合+真男人抄起斧子就干!(当心对方真男人净化就是真傻比了)
  !龙骑士也!&---黑召语(龙骑很强,但是记得适当缩点不是坏事,偶尔龙骑的1lb也是打破僵局的利器。虽然法系2lb是定胜负的关键)
  和尚&-----在某个技能能打掉3星之前,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这职业算不算肉职?当然是横向对比龙骑
  学者----&非黑白配极端队伍常规队伍最强职业
  战场之王是黑魔,战场之主却是学者
添加到收藏夹
FF14游戏热门工具资料
FF14近期热门文章
最终幻想14热门资料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尔帕兰吟游诗人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