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星的文学编导好不好功底好像不好,他们大部分编的歌好像就像普通人作诗一样,像钱钟书写的围城才是需要文学编导好不好功底

钱钟书轶事
我的图书馆
钱钟书轶事
钱钟书轶事1、学者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或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更是“青眼相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 & & &2、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之,他将被破格录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不久,“长舌”的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1937年,钱钟书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巴黎大学学习研究西洋文学。期间,“浪漫”的吴宓几经反复,打算和32岁的情人毛彦文举行婚礼。消息传出,钱钟书撰文一篇,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大报上,调侃恩师的新娘为“Superannuatedcoquette”(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成为一时笑柄。& & & & &3、多年后,钱钟书的学术、人格日趋成熟。晚年的他更是闭门谢客,淡泊名利。一次,他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吴宓喜上眉梢,毫无芥蒂,拉着得意门生谈解学问、下棋聊天、游山玩水。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着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先生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 1993年春,钱钟书忽然接到吴宓先生女儿的来信,希望他为其父新书《吴宓日记》写《序》,并寄来书稿。当钱钟书读完恩师日记后,心内慨然,立即回信自我检讨,谴责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慧……内疚于心,补过无从,唯有愧悔。”且郑重地要求把这封自我检讨的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吴宓先生真诚、大度,钱钟书也同样磊落、坦荡。对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吴宓老师坦然表示佩服,一再宽容谦让,足以表现出他心胸坦荡,爱才容物。而钱钟书在学问、成就上,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吴宓,却在《吴宓日记》序中谦恭地写道:“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之列中。” 师生各自的人格风范,跃然纸上,正是难得的君子修为。&4、钟书名字的由来: 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著名学者。但是钱钟书一出世,就由伯父抱去抚养,因为伯父没有儿子。他出世这一天,恰好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就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是“仰慕先哲”的意思。 那个时候,儿童长到一岁,有“抓周”风俗,抓到什么就表示这一生会在哪一方面有所作为。周岁时,钱钟书“抓周”抓到了一本书,家里人非常高兴,因此为他正式取名“钟书”。钱钟书上学不到半年,生了一场病,伯父疼爱他,舍不得他上学,借此让他停学在家。他七岁,和比他小半岁的堂弟钟韩一块去亲戚家的私塾附学,他念《毛诗》。钟韩念《尔雅》。但就学不方便,一年后他和钟韩都在家由伯父教。5、清华露才 &1925年,钱钟书以优异成绩从无锡辅仁中学毕业,报考清华大学。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5分,但是国文和英文都是特优,英文还得了满分。罗家伦校长非常赏识钱钟书的才华,在他的力争下,钱钟书被破格录取为外文系的学生。 钱钟书在清华的环境中,吸收了大量知识。他非常勤奋,是清华图书馆借书最多的一个。他自觉进行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境界比以前开阔了许多。&不久,钱钟书就以自己已经具备的学术功底和卓越才华震惊了全校的师生,许多老师都对他另眼相看,不把他当成他们的学生,而当成他们的顾问。钱钟书被誉为清华大学“三才子”之首,其他两位是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清华外文系又有“龙、虎、狗”“三杰”的说法,“龙”是钱钟书,“虎”是戏剧家曹禺,“狗”是颜毓蘅。6、上世纪80年代以后,钱钟书先生在国际上声誉大振,成为了一位国际知度很高的大学者。国内18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并有优厚酬金,可谓名利双收,钱钟书却不愿参与其中,笑着对前来邀请的人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在钱先生八十寿辰之际,有关部门要给这位学术权威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对此,钱钟书先生委婉而坚决地谢绝了。事后,有人问钱老为何拒绝举办这一庆典,钱钟书先生淡淡地说: “不愿花不明不白的钱,不愿见不三不四的人,不愿听不痛不痒的话。”7、杨绛评论钱钟书抗日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锺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锺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锺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我认为他受到某高官的赏识是命。但他“不吃胡萝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为在那个时期,这个职位是非常吃香的。要有他的聪明,有他的个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绝。8、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一番好意也是人之常情,钱家都在做事,放下事情走去开门,来人说了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先生只露出一些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那人当然不高兴,说钱钟书不近人情。事实上,钱家夫妇是真在忙着写东西,有他们的工作计划,你是个富贵闲人,你一来,打断了思路,那真是伤天害理到家。人应该谅解和理会的。“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忽然大发慈悲通知学部要钱先生去参加国宴。办公室派人去通知钱先生。钱先生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钱先生没有出门。9、黄永玉谈钱钟书先生的学问和记忆力“钱先生,平时绝不敢打扰你,这一番我顾不得礼貌了,只好搬师傅下山。‘凤凰涅槃’我查遍问遍北京城,原以为容易的事,这一趟难倒了我,一点根据也查不出……”钱先生就在电话里说了以下的这些话:“这算什么根据?是郭沫若一九二一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我马上找到了,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如何傲慢?& && & & 学者钱钟书生于诗书世家,聪慧过人,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自负自许,恃才傲物。& &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青眼有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 & &1933年,钱钟书即将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冯友兰亲自告诉他,将破格录取他留校继续攻读西洋文学研究硕士学位。钱钟书却一口拒绝,并狂妄地说:“整个清华,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 & &不久,“长舌”的周榆瑞将这话告诉吴宓。吴宓一笑,平静地说:Mr.Qian的狂,并非孔雀亮屏般的个体炫耀,只是文人骨子里的一种高尚的傲慢。这没啥。1937年,钱钟书分别在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学习和研究西洋文学。在此期间,“浪漫”的吴宓几经反复,打算和32岁的情人毛彦文举行婚礼。消息传出,钱钟书特撰文一篇,发表在国内某知名大报上,刻薄地调侃恩师的新娘为“Superannuated coquette”(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卖弄风情的大龄女人),使吴宓的“罗曼蒂克爱情”,成为一时笑柄。& & &1940年春,钱钟书学成回国,许多知名学府想聘请他,这其中包括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可是,却遭到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叶公超的竭力反对。吴宓得知此事后,愤愤不平,斥之为“皆妄妇之道也”。他奔走呼吁,不得其果,更为慨然“终憾人之度量不广,各存学校之町畦,不重人才”。后来,陈福田请吴宓吃饭,吴宓特意叫上好友陈寅恪做说客,力主聘请钱钟书,为清华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经过几番努力,“忌之者明示反对,但卒通过。”吴宓很是欣慰。只是,任教两年后,钱钟书和诸公不睦,辞职他就。吴宓又是极力挽留,但钱钟书去意坚决。& & &钱钟书离去后,吴宓借学生李赋宁的笔记来读。这是钱钟书讲课的笔记。内容有两门课:一是《当代小说》,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吴宓在《吴宓日记》里写道:“9月28日读了一天,29日又读一午。先完《当代小说》,甚佩!9月30日读另一种,亦佳!10月14日读完,甚佩服……深惋钟书改就师范学院之教职。”& & & 多年后,钱钟书的学术、人格日趋成熟。一次,他到昆明,特意去西南联大拜访恩师吴宓。吴宓喜上眉梢,毫无芥蒂,拉着得意门生谈解学问、下棋聊天、游山玩水。钱钟书深感自己的年少轻狂,红着脸,就那篇文章向老师赔罪。吴先生茫然,随即大笑着说:“我早已忘了。”& & & 1993年春,钱钟书忽然接到吴宓先生女儿的来信,希望他为《吴宓日记》写序,并寄来书稿。当钱钟书读完恩师日记后,心内慨然,立即回信自我检讨,谴责自己:“少不解事,又好谐戏,逞才行小慧……内疚于心,补过无从,唯有愧悔。”且郑重地要求把这封自我检讨的信,附入《吴宓日记》公开发表。& & 叶兆言说:“吴宓不是一个豪爽的人,且毫无幽默感,但他却是大度、真诚的君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吴宓先生真诚、大度,钱钟书也同样磊落、坦荡。对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吴宓老师坦然表示佩服,一再宽容谦让。足以表现出他心胸坦荡,爱才容物。这在当时和现在的社会,都是极难得的宰相肚量、君子修为。虽然,钱钟书在学问、成就上,远远超过自己的老师吴宓,但他在《吴宓日记》序中,谦恭地写道:“我愿永远列名吴先生弟子之列中。”师生各自的人格风范,跃然纸上,呈现在读者眼前。& & & & & & & 钱钟书生平轶事& &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 & 钱钟书深入研读过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 & 钱钟书从小就聪明过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数、理、化等课程深恶痛绝。钱钟书进入中学读书后逐渐喜欢上了英语。钱钟书所在的中学是美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学校,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文讲授。他的英语成绩很好,但是他从不上英语课,也不看英语教科书,上课也不记笔记,而是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因此,他的英文几乎完全靠自学,充分表现了他卓异的语言天赋。& & 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在生活方面,钱钟书确实有点“痴气”。比如,他总分不清东西南北, 一出门就分不清方向;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作为领队,他的英语口令喊得相当宏亮、准确,但他自己却左右不分,不知道该怎么办。口令喊对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会站,常常闹得全班哄堂大笑,自己却莫名其妙。聪明过人却又时常“糊涂”,这就是叫人难以捉摸的钱钟书。(参见孔庆茂著《钱钟书》,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版。)& & & 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与陈衍老人的交往更体现了这一点。陈衍,号石遗,晚清“三大诗人”之一,在当时的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石遗老人对当时的诗人学者甚少许可,但是对钱钟书却另眼相看。每年寒暑假钱钟书从清华回无锡,石遗老人都要邀他去自己家。有一次,石遗老人说起清末大诗人王 &运:“王 &运人品极低,仪表亦恶,世兄知之乎?”钱钟书对曰:“应该是个矮子。”石遗笑说:“何以知之?”钱钟书说:“王死时,沪报有滑稽挽联云‘学富文中子,形同武大郎’,以此得之。”石遗老人点头称是。又说王 运的著作只有《湘军志》可观,其诗可取者很少,他的《石遗室诗话》中只采用某两句,但已记不起是哪两句了。钱钟书马上回答:“好像是‘独惭携短剑,真为看山来’”。石遗老人不由得惊叹:“世兄真是好记性!” (出处同上)钱钟书先生作为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成就举世瞩目。晚年的钱钟书闭门谢客,淡泊名利,其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道。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 & & 中央电视台开辟了一个面对大众的颇受欢迎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拚死往里钻,以一展“风采”为荣,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想邀请他去讲学,时间是半年,两周讲一次,一次40分钟,合起来大约是8 个小时的时间,而给予的报酬是16万美元,但钱钟书丝毫不为所动。还有人在巴黎的《世界报》上著文称: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非钱钟书莫属。 钱钟书对这个评价不但不表示接受,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 & (参见胡中原《悼念钱钟书先生》,《温州晚报》日)& & & 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按照钱钟书先生遗愿,先生后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两三个亲人送别就行了,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灰,并恳辞花篮、花圈。& & & 火化当天,在现场送行的,始终只有20多个人,包括钱钟书的女婿、外孙、外孙女,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一些朋友。还有一些人是听说后自愿赶来的。& & & 钱钟书的遗孀、著名学者杨绛把一小朵紫色的勿忘我和白玫瑰放在钱钟书的身体上。火化间的门关上时,别人劝她离开,她说:“不,我要再站两分钟。”她眼睛里隐隐有泪花。& & &钱钟书的遗体火化后,根据他生前的意愿,骨灰就近抛洒。& “这样的大学者,代表了一个时代。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光海外来的,可能就会有上千吧?”社科院外文所的薛先生说。& & & 钱钟书走了,我们还是读他的书吧。先生就活在书里。介绍钱钟书的名言& & 1、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 & 2、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 3、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 4、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 5、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 6、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 7、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 8、假道学的特征可以说是不要脸而偏爱面子。& & 9、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不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 & 10、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 11、人生像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城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作家与作品& & & 钱钟书在学术著作方面主要有《谈艺录》、《管锥编》、《宋诗选注》等,其中《管锥编》突破了许多人文学科领域,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尤其是长篇小说《围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围城》以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的恋爱纠葛和寻职经历为线索,展现抗战时期的大都会、小城镇以及高等学府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一群独特的知识分子,讽刺了文人陋习。因此,《围城》享有“新《儒林外史》”之誉。& & & 本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这部散文集除本篇外,还收有《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等,共计10篇。作品赏析&& & 1、钱钟书的幽默与睿智& & & 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通贯中西。其作品机智隽永,无处不体现出作者的幽默与睿智。略举一例。《围城》中方鸿渐留学快要毕业的时候,迫于父亲和岳父的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随后,方鸿渐骗了一个爱尔兰骗子的假文凭,还吓唬了这个骗子。作者议论道:“这事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惟一的胜利。”这些文字既有不落俗套的比喻,又有精辟警世的议论,文章幽默又耐人寻味。& & &要达到这种幽默,必须睿智。幽默与睿智,相辅相成,钱钟书兼而有之;二者缺一,就不是完整的钱钟书了。钱钟书的幽默体现出一种高卓的智慧,是对世事的达观和洞悉,其思想敏捷,知识广博,心力活跃,超越了一般快乐戏谑的表现形式,甚至表现为一种奚落、讽刺、刻薄的美。在他那里,幽默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审美态度。找出课文中具有幽默意味的语句,仔细品味其幽默的艺术魅力。& & 2、钱先生与孔方兄& & & 姓钱的钱先生,一生似乎没有真穷过,也似乎没有发过财,应该说他是一位精神贵族。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他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细作,却又绝对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这时,全靠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度过了难关。& & & 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芹所以独得钱钟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揣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钟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40多年前的义助,钱钟书40多年后还报。& & & 进入80年代,从天上往钱家掉钱的事接二连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钱老讲学,开价16万美金,交通、住宿、餐饮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拒绝了,他对校方特使说:“你们研究生的论文我都看过了。就这样水平,我给他们讲课,他们听得懂吗?”& & &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钱老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出两个人远渡重洋,叩开钱府的大门,出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钱老说:“不卖!”& & & 对送进家门的硬通货不屑一顾的人,忽然有一天玩兴大发,要做一回富翁。那是1979年冬,钱钟书收到四册《管锥编》的8000元稿费,10元一张,显得挺厚。钱钟书把钱一分两半装进两个纸袋,一边拍打着一边对杨绛说:“走,逛商场去!揣着钱不买东西做一回富翁。”& & & 不知道是衣服的钱袋鼓呢还是找到了富翁的感觉,钱钟书看上去昂首挺胸,杨绛宛如保镖护驾,一边走,她一边提醒:“注意提防小偷。”& & & 古典文学组的人找钱老借钱,他问:“你要借多少?”答:“1000元。”钱钟书说:“这样吧,不要提借,我给你500元,不要来还了。”同一个人第二次来借,他还是如法炮制,依旧对折送人。& & & 他当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编者注)期间,给他开车的司机撞伤行人,找到钱老想借医疗费。钱老问明情况,说:“需要多少?”& & & 司机答:“3000。”& & & 钱老说:“这样吧,我给你1500,不算你借,不用还了。”& & &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他指着孔方兄的怪脸说。& & & & & && & 3、年登大耋,名满天涯& & &钱钟书先生的家位于国宾馆附近的南沙沟,那是国家统一盖的“部长楼”。钱老家里简朴极了,20平方米的书房,光光的黄木地板,没有地毯。一张写字台,一把靠背椅。写字台上堆满书籍和信件,旁边一只竹木躺椅,是他休息用的。对面摆着十分简易的沙发和茶几。这就是钱老那许多博大精深的撼世之作的诞生地。& & & 今年86岁的钱老,和许多学者一样,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额头硕大,言谈惊人。但又和许多学者不一样。他决不迎合,决不讲违心话干违心事,岿然于自我。他和夫人杨绛生活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如。两位大学者、大作家夫妇之间既温馨和谐,又互相尊重。这是典型的中国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缩影,钱老和夫人常常坐在家中谈天说地、读书写字,乐趣融融。& & & 钱老淡泊明志是众所周知的,凡是抛头露面的事,他一概拒之门外。记者采访,他回避。中国社科院为他录像,他谢绝。电视台请他上镜头,他更是退避三舍。他拒绝人家为他祝寿,常说:“老去增年是减年。”有人准备为他父亲开纪念会,他婉言辞谢,给朋友写信时说:“何苦来呢!找些不三不四的闲人,说些不痛不痒的废话,花些不明不白的冤钱。”钱老同时又是热心肠人。他对无名小辈一贯大力提携、培养,为他们批改论文、推荐发表,甚至解囊相助。& & &在和钱老交谈时,也不时插入一些轻松的话题,互相询问一些家庭事务。从钱老口中得知,他家里经常就是钱老与杨绛老俩口在家。工作、学习、写作之余,自己料理生活和家务。他有个女儿,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平时在她自己家中,每到节假日,就回来看望二老,陪二老共享那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在交谈中得知,钱老最不爱照相,最不爱把照片当招贴。握着他的手,感到有一种无比厚重的知识力量,从中感受到前辈的亲切、真诚和爱护。钱老写字台一角一封拆阅过的信上,放着一本直格子信笺,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了满纸的字。我被钱老漂亮的书法所感动。我给朋友们写过许多许多的信,但都是字体十分潦草,勉强可以猜出和读懂信的内容。钱老这么一位大学者,回一封信都写得如此工整,相比之下,我实在有点无地自容。& & & 外面传得那么神秘的大学问家钱钟书先生,原来是这么一位亲切慈祥、平易近人、和善的老人。他不禁使我想到那深莫可测但却平静安详的大海,那蕴藏无比丰富但却从不喧哗的大山。&& 钱钟书经典语录    1、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2、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    3、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反过来说,把饭给予没饭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无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赏面子就一变而为丢脸。    4、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5、有一种人的理财学不过是借债不还,所以有一种人的道学,只是教训旁人,并非自己有什么道德。    6、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7、考古学提倡发掘坟墓以后,好多古代死人的朽骨和遗物都暴露了;现代文学成为专科研究以后,好多未死的作家的将朽或已朽的作品都被发掘而暴露了。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名。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    8、“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    9、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鱼片里示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10、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处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11、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12、方鸿渐还想到昨晚那中国馆子吃午饭,鲍小姐定要吃西菜,说不愿意碰见同船的熟人,便找到一家门面还像样的西馆。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13、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14、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么Α?    15、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16、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17、有些所谓的研讨会其实就是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一些不干不净的饭,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开一个不伦不类的会!    18、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可以想象它酸,有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的甜。    19、一个人,到了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出息的;到了30岁还狂,也是没出息的。    20、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经典语录 &)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1、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22、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监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时间对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而把它洗濯的光洁了。    23、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    24、老年人恋爱,就象老房子着火,没的救。    25、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26、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27、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28、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    29、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30、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31、世界上没有自认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认为百不如人的男子。    32、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3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来华访问时想见他,他说:"跟她不是一路人,见了面没话说!"    34、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35、不料你的见识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论。    36、你不会认识我,虽然你上过我的当。你受我引诱时,你只知道我是可爱的女人、可亲信的朋友,甚至是可追求的理想,你没有看出是我。只有拒绝我引诱的人,像耶稣基督,才知道我是谁。    37、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有用。    38、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39、猪是否能快乐得象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象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40、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    41、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高声说笑,一望而知是位豪杰。    42、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43、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44、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    45、笑的确可以说是人面上的电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间闪烁着牙齿的光芒。    46、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    47、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    48、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话多。    49、对于丑女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50、奶是孩子吃的饭,所以也该在饭堂吃,证明这旅馆是科学管理的。    51、为什么爱情会减少一个人心灵的抵抗力,使人变得软弱,被摆布呢?    52、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53、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的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直到"妙"的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54、误解,圣解也!    55、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样也是死的样品。    56、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57、“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    58、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59、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    60、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言vs鲁迅文学功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