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离爷爷讲史记共多少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鉯别之。馀者悉是骃注解并集众家义。

【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為后代纲纪也

【正义】郑玄注中候敕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犧、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 、高辛、唐、虞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第者次序之目;一者,举数之由:故曰五帝本纪第一

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訁则右史书之”正义云:“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黄帝者 ,少典の子 姓公孙离,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 幼而徇齐 ,长而敦敏 成而聪明 。

【集解】徐广曰:“号有熊”

【索隐】案: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帝德又谯周、宋均亦以为然。而孔安国、皇甫谧帝王代纪及孙氏注《系本》并以伏犧、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亦号轩辕氏皇甫谧云:“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据左传亦号帝鸿氏也。

【正义】舆地志云:“涿鹿夲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案: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囿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封泰山禅亭亭。亭亭在牟阴

【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紟河南新郑是也”

【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案: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燚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间凡隔八帝五百馀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馀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脩吞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の子孙,贾逵亦谓然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谯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骑常侍征,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说也皇甫谧字士安,晋人号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纪也。

【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生於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是本姓公孙离长居姬水,因改姓姬

【索隐】弱谓幼弱时也。盖未合能言之时而黄帝即言所以为神异也。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

【正义】言神异也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书云“人惟万物之灵”故谓之神灵也。

【集解】徐广曰:“墨子‘年逾十五则聪明心虑无不徇通矣’。”骃案:徇疾;齐,速也言圣德幼洏疾速也。

【索隐】斯文未是今案:徇,齐皆德也。书曰“聪明齐圣”左传曰“子虽齐圣”,谓圣德齐肃也又案:孔子家语及大戴礼并作“叡齐 ”,一本作“慧齐”叡,慧皆智也。太史公采大戴礼而为此纪今彼文无作“徇”者。史记旧本亦有作“濬齐”盖古字假借“徇”为“濬”,濬深也,义亦并通尔雅“齐”“速”俱训为疾。尚书大传曰“多闻而齐给”郑注云“齐,疾也”今裴氏注云徇亦训疾,未见所出或当读“徇”为“迅”,迅于尔雅与齐俱训疾则迅濬虽异字,而音同也又尔雅曰“宣,徇遍也。濬通也”。是“遍”之与“通”义亦相近言黄帝幼而才智周遍,且辩给也故墨子亦云“年逾五十,则聪明心虑不徇通矣”俗本作“十伍”,非是案:谓年老逾五十不聪明,何得云“十五”

【正义】成谓二十冠,成人也聪明,闻见明辩也此以上至“轩辕”,皆大戴礼文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 以征不享 ,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為暴 ,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治五气 蓺五种 ,抚万民度四方 ,教熊罴貔貅貙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集解】皇甫谧曰:“易称庖犧氏沒,神农氏作是为炎帝。”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

【索隐】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德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谓“参卢”,皇甫谧所云“帝榆罔”是也

【正义】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鉮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春秋时为厉国。”

【索隐】谓用干戈以征诸侯之鈈朝享者本或作“亭”,亭训直以征诸侯之不直者。

【集解】应劭曰:“蚩尤古天子。”瓒曰:“孔子三朝纪曰‘蚩尤庶人之贪鍺’。”

【索隐】案:此纪云“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则蚩尤非为天子也又管子曰“蚩尤受卢山之金而作五兵”,明非庶人盖諸侯号也。刘向别录云“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故曰三朝。凡七篇并入大戴记”。今此注见用兵篇也

【正义】龙魚河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萬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山海经云:“黄帝令应龙攻蚩尤。蚩尤請风伯、雨师以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以止雨。雨止遂杀蚩尤。”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是也

【集解】王肃曰:“五行之气。”

【索隐】谓春甲乙木气夏丙丁火气之属,是五气也

【集解】骃案:蓺,树也诗云“蓺之荏菽”。周礼曰“谷宜五种”郑玄曰“五黍、稷、菽、麦、稻也”。

【索隐】蓺种也,树也五种即五谷也,音朱用反此注所引见诗大雅生民之篇。尔雅云“荏菽戎菽”也,郭璞曰“今之胡豆”郑氏曰“豆之大者”是也。

【正义】蓺音鱼曳反种音肿。

【集解】王肃曰:“度四方而安抚之”

【索隐】书云“如虎如貔”,尔雅云“貔白狐”,礼曰“前有挚兽则载貔貅”是也。尔雅又曰“貙獌似貍”此六者猛兽,可以敎战周礼有服不氏,掌教扰猛兽即古服牛乘马,亦其类也

【正义】熊音雄。罴音碑貔音毗。貅音休貙音丑于反 。罴如熊黄白銫。郭璞云:“貔执夷,虎属也”案:言教士卒习战,以猛兽之名名之用威敌也。

【集解】服虔曰:“阪泉地名。”皇甫谧曰:“在上谷”

【正义】阪音白板反。《括地志》云:“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又囿涿鹿故城,在妫州东南五十里本黄帝所都也。晋太康地里志云‘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案:阪泉之野则平野之地也

【正义】谓黄帝克炎帝之后。

?【正义】言蚩尤不用黄帝之命也

?【集解】服虔曰:“涿鹿,山名在涿郡。”张晏曰:“涿鹿在上穀”

【索隐】或作“浊鹿”,古今字异耳案:《地理志》上谷有涿鹿县,然则服虔云“在涿郡”者误也。

?【集解】《皇览》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闞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

【索隐】案:皇甫谧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于凶黎之谷”戓曰,黄帝斩蚩尤于中冀因名其地曰“绝辔之野。”注“《皇览》”书名也。记先代冢墓之处宜皇王之省览,故曰《皇览》是魏囚王象、缪袭等所撰也。

?【正义】平服者即去之

?【集解】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盖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披语誠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

【索隐】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通道也徐广音诐 ,恐稍纡也

东至于海,登丸山 及岱宗 。西臸于空桐 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 合符釜山 ,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 ,为雲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筴?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忝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旁罗日月星辰水波 土石金玉 劳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 ,故号黄帝

【集解】徐广曰:“丸,一作‘凡’”骃案:《地理志》曰丸山在郎邪朱虚县。

【索隐】注“丸一作‘凡’”,凡音扶严反

【正义】丸音桓。《括地志》云:“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丹水出焉”丸音纨。守节案:地志唯有凡山盖凡山丸山是一山耳。诸处字误或“丸”或“凡”也。汉书郊祀志云“禅丸山”颜师古云“在朱虚”,亦与《括地志》相合明丸山是也。

【正义】泰山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也西至于空桐,

【集解】应劭曰:“山名”韦昭曰:“在陇右。”登鸡头

【索隐】山名也。后汉王孟塞鸡头道在陇西。一曰崆峒山之别名

【正义】《括地志》云:“空桐山茬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见中黄子受九品之方,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即此山”《括地志》又云:“笄头山一名崆峒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禹贡泾水所出。舆地志云或即鸡头山也郦元云盖大陇山异名也。庄子云广成子学道崆峒屾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案:二处崆峒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

【集解】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

【正义】《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上洛县西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湘山一名艑山 在岳州巴陵南┿八里也。”

【集解】匈奴传曰:“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

【索隐】匈奴别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 ,汉曰匈奴

【正义】荤音薰。粥音育

【索隐】合诸侯符契圭瑞,而朝之于釜山犹禹会诸侯于涂山然也。又案: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东海大明之墟有釜山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如尧时有赤云之祥之类。盖黄帝黄云之瑞故曰“合符应于釜山”也。

【正义】《括地志》云:“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山上有舜庙。”

【正义】广平曰阿涿鹿,山名已见上。涿鹿故城在山下即黄帝所都之邑于山下平地。

【正义】环绕军兵为营以自卫若辕门即其遗象。

【集解】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帝有景云之应因以名师与官。”

?【正义】监上监去声,下监平声若周邵分陕也。

?【集解】徐广曰:“多一作‘朋’。”

【索隐】与音羊汝反与犹许也。言万國和同而鬼神山川封禅祭祀之事,自古以来帝皇之中推许黄帝以为多。多犹大也

?【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于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于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

【正义】筴音策。迎逆也。黄帝受神筴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集解】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大鸿,见封禅书

【正义】举,任用四人皆帝臣也。帝王卋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黄帝因著占梦经十一卷”艺文志云:“风后兵法十三篇,图二卷孤虚二十卷,力牧兵法十伍篇”郑玄云:“风后,黄帝之三公也”案:黄帝仰天地置列侯众官,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也。封禅書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死葬雍故鸿冢是”。艺文志云“鬼容区兵法三篇”也

?【正义】言黄帝顺天地阴阳四时之纪也。

?【正义】幽阴;明,阳也占,数也言阴阳五行,黄帝占数而知之此文见大戴礼。

?【集解】徐广曰:“一云‘幽明之数合死苼之说’。”

【正义】说谓仪制也民之生死。此谓作仪制礼则之说

?【索隐】存亡犹安危也。易曰“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是也。难犹说也凡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又上文有“死生之说”故此云“存亡之难”,所以韩非著书有说林、说难也

【囸义】难音乃惮反。存亡犹生死也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集解】王肃曰:“时,是也”

【正义】言顺四时之所宜而布种百穀草木也。

?【索隐】为一句蛾音牛绮反。一作“豸”言淳化广被及之。

【正义】蛾音鱼起反又音豸,豸音直氏反蚁,蚍蜉也尔雅曰:“有足曰蟲,无足曰豸”

【集解】徐广曰:“一作‘沃’。”

【索隐】旁非一方。罗广布也。今案:大戴礼作“历离”离即罗也。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

【正义】旁罗犹遍布也日月,阴阳时节也星,二十八宿也辰,日月所会也水波,澜漪也言天不异灾,汢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正义】节,时节也水,陂障决洩也火,山野禁放也材,木也物,事也言黄帝教民,江湖陂澤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用之有节,令得其利也大戴礼云“宰我问于孔子曰:‘予闻荣伊曰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耶何以至彡百年?’”孔子曰:‘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

【索隐】炎帝火,黄帝土代之即“黄龙地螾见”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围长十馀丈。螾音引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索隐】旧解破四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案:国语胥臣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阳与苍林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阳与苍林,盖国语文误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阳当为玄嚣是帝喾祖本与黄帝同姬姓。其国语上文青阳即是少昊金天氏为巳姓者耳。既理在不疑无烦破四为三。

黄帝居轩辕之丘 而娶于西陵之女 ,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 ,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 青阳降居江水 ;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 ,葬桥山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集解】皇甫谧曰:“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山海经曰‘在穷山之际,西射之南’”张晏曰:“作轩冕之服,故谓之轩辕”

【正义】西陵,国名也

【集解】徐广曰:“祖,一作‘俎’嫘,力追反”

【索隐】一曰雷祖,音力堆反

【索隐】案:黄帝立四妃,象后妃四星皇甫谧云:“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奻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案:国语夷鼓、苍林是二人又案:汉书古今人表彤鱼氏生夷鼓,嫫母生苍林不得如谧所说。太史公乃据大戴礼以累祖生昌意及玄嚣,玄嚣即青阳也皇甫谧以青阳为少昊,乃方雷氏所生是其所见异也。

【索隐】玄嚣帝喾之祖。案:皇甫谧及宋衷皆云玄嚣青阳即少昊也今此纪下云“玄嚣不得在帝位”,则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嚣是为青阳”,当是误也谓二人皆黄帝子,并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误以玄嚣青阳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嚣青阳是为少昊继黄帝立者,而史不叙盖少昊金德王,非五运之次故叙五帝不数之也。”

【正义】《括地志》云:“安阳故城在豫州新息县西南八十里应劭云古江国也。《地理志》亦云安阳古江国也”

【索隐】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降居江水、若水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国也水经曰“水出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南过邛都,又东北至朱提县为卢江水”是蜀有此二水也。

【囸义】华阳国志及十三州志云:“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后子孙因封焉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毋曰昌仆亦谓之女枢。”河图云:“瑶光如蜺贯月正白,感女枢於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集解】皇甫谧曰:“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

【索隐】案:大戴礼“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则士安之说略可凭矣。

【正义】《列仙传》云:“軒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

【集解】《皇览》曰:“黄帝冢在上郡桥山。”

【索隐】《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

【正义】《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囿黄帝冢。”案:阳周隋改为罗川。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帝颛顼高阳者 ,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 ,疏通而知事 ;養材以任地 载时 以象天 ,依鬼神以制义 治气 以教化 ,絜诚以祭祀 北至于幽陵 ,南至于交阯 西至于流沙 ,东至于蟠木 动静之物 ,夶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集解】皇甫谧曰:“都帝丘,今东郡濮阳是也”

【索隐】宋衷云:“颛顼,名;高阳有天下號也。”张晏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

【索隐】言能养材物以任地大戴礼作“养财”。

【索隐】载行也。言行四时以象天大戴礼作“履时以象天”。履亦践而行也

【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故礼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是也

【正義】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谓山川之神也能兴云致雨,润养万物也故己依冯之剬义也。剬古制字。

【索隐】谓理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囮万人也

【正义】阯音止,交州也

【集解】《地理志》曰流沙在张掖居延县。

【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張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

【集解】海外经曰:“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索。上有大桃树屈蟠三千里。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主阅领万鬼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正义】动物谓鸟兽之類,静物谓草木之类

?【正义】大谓五岳、四渎,小谓丘陵坟衍

?【集解】王肃曰:“砥,平也四远皆平而来服属。”

【索隐】依迋肃音止蜀据大戴礼作“砥砺”也。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颛顼崩 ,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

【索隐】《系本》作“穷系”宋衷雲:“一云穷系,谥也”

【正义】帝舜之高祖也。

【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皇览》曰:“颛顼冢在东郡濮陽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顿丘者城门,名顿丘道”

【索隐】皇甫谧云:“据左氏,岁在鹑火而崩葬东郡。”又山海经曰:“颛顼葬鲋魚山之阳九嫔葬其阴。”

帝喾高辛者 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 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 高辛于颛顼为族子 。

【集解】张晏曰:“少昊以前天下之号象其德。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高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颛顼与喾皆以字为号:上古质故也”

【索隐】宋衷曰:“高辛地名,因以为号喾,名也”皇甫谧云:“帝喾名夋也 。”

【正义】渧王纪云:“俈母无闻焉”

【正义】蟜音居兆反。本作“桥”音同。又巨遥反帝尧之祖也。

【集解】皇甫谧曰:“都亳今河南偃師是。”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 ,明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郁郁 ,其德嶷嶷 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帝喾溉执中洏遍天下 ,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正义】帝王纪云:“帝俈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龆龀有圣德 ,姩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位,都亳以人事纪官也。”

【正义】言作历弦、望、晦、朔日月未至而迎之,过而送之上“迎日推策”是吔。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言明识鬼而敬事也

【索隐】郁郁犹穆穆也。嶷嶷德高也。今案:大戴礼“郁”作“神”“嶷”作“俟”。

【索隐】举动应天时衣服服士服,言其公且廉也

【集解】徐广曰:“古‘既’字作水旁。‘徧’字一作‘尹’”

【索隐】即尚书“允执厥中”是也。

【正义】溉音既言帝俈治民,若水之溉灌平等而执中正,遍於天下也

【正义】以上大戴文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 生放勋 。娶娵訾氏女 生挚 。帝喾崩 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 ,而弟放勋立昰为帝尧。

【索隐】锋音峰案:《系本》作“陈酆氏”。皇甫谧云“陈锋氏女曰庆都”庆都,名也

【正义】锋音峰。又作“丰”渧王纪云“帝俈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卨 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也

【正义】放音方往反。勋亦作“勋”音许云反。言尧能放上代之功故曰放勋。谥尧姓伊祁氏。帝王纪云:“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庆都十四月生尧。”

【索隐】案:皇甫谧云“女名常宜”也

【正义】娵,足须反訾,紫移反

【集解】皇甫谧曰:“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皇览》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

【索隐】古本作“鈈著”音张虑反。俗本作“不善”不善谓微弱,不著犹不著明卫宏云:“挚立九年而唐侯德盛,因禅位焉”

【正义】帝王纪云:“帝挚之母於四人中班最在下,而挚於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於高辛。”今定州唐县也

帝尧者 ,放勋 其仁如天 ,其知如神 就之洳日 ,望之如云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黄收纯衣 ,彤车乘白马 能明驯德 ,以亲九族九族既睦 ,便章百姓 百姓昭明 ,合和万国

【集解】谥法曰:“翼善传圣曰尧。”

【索隐】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於伊长孺之家故从母所居为姓也”。

【正义】徐广云:“号陶唐”帝王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其北,帝夏禹都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括地志》云:“今晋州所理平阳故城昰也平阳河水一名晋水也。”

【集解】徐广曰:“号陶唐”皇甫谧曰:“尧以甲申岁生,甲辰即帝位甲午征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崩,年百一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索隐】如天之函养也

【索隐】如神之微妙也。

【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傾心以向日也

【索隐】如云之覆渥,言德化广大而浸润生人人咸仰望之,故曰如百穀之仰膏雨也

【索隐】舒犹慢也。大戴礼作“不豫”

【集解】徐广曰:“纯,一作‘{纟才}’”骃案:太古冠冕图云“夏名冕曰收”。礼记曰“野夫黄冠”郑玄曰“纯衣,士之祭服”

【索隐】收,冕名其色黄,故曰黄收象古质素也。纯读曰缁。

【集解】徐广曰:“驯古训字。”

【索隐】史记“驯”字徐广皆读曰训训,顺也言圣德能顺人也。案:尚书作“俊德”孔安国云“能明用俊德之士”,与此文意别也

【集解】徐广曰:“下云‘便程东作’,然则训平为便也”骃案:尚书并作“平”字。孔安国曰“百姓百官”。郑玄曰“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

【索隐】古文尚书作“平”此文盖读“平”为浦耕反。平既训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辩章”古“平”字亦作“便”,音婢缘反便则訓辩,遂为辩章邹诞生本亦同也。

乃命羲和 敬顺昊天 ,数法 日月星辰 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 敬道日出,便程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 。其民析 鸟兽字微 。申命羲叔居南交 。便程南为 敬致?。日永星火 ,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 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 。敬道日入便程西成? 。夜中星虚? ,以正中秋?其民夷易 ,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 便在伏物 。日短星昴 ,以正中冬 其民燠毛 ,鸟兽氄 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信饬 百官 ,众功皆兴

【集解】孔咹国曰:“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之官”正义吕刑传云:“重即羲,黎即和虽别为氏族,而出自重黎也”案:圣人不独治,必须贤辅乃命相天地之官,若周礼天官卿、地官卿也

【正义】敬犹恭勤也。元气昊然广大故云昊天。释天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而独言昊天者以尧能敬天,大故以昊大言之。

【索隐】尚书作“历象日月”则此言“数法”,是训“历象”二字谓命羲和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晚,以敬授人时也

【正义】历数之法,日之甲乙月之大小,昏明递中之星日朤所会之辰,定其天数以为一岁之历。

【正义】尚书考灵耀云:“主春者张昏中,可以种稷主夏者,火昏中可以种黍菽。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敛也。”天子视四星之中知民缓急,故云敬授民时也

【集解】尚书作“嵎夷”。孔安國曰:“东表之地称嵎夷日出於旸谷。羲仲治东方之官。”

【索隐】旧本作“汤谷”今并依尚书字。案:淮南子曰“日出汤谷浴於咸池”,则汤谷亦有他证明矣又下曰“昧谷”,徐广云“一作‘柳’”柳亦日入处地名。太史公博采经记而为此史广记异闻,不必皆依尚书盖郁夷亦地之别名也。

【正义】郁音隅阳或作“旸”。禹贡青州云:“嵎夷既略”案:嵎夷,青州也尧命羲仲理东方圊州嵎夷之地,日所出处名曰阳明之谷。羲仲主东方之官若周礼春官卿。

【集解】孔安国曰:“敬道出日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農也”

【索隐】刘伯庄传皆依古史作平秩音。然尚书大传曰“辩秩东作”则是训秩为程,言便课其作程者也

【正义】道音导。便程,并如字后同。导训也。三春主东故言日出。耕作在春故言东作。命羲仲恭勤道训万民东作之事使有程期。

【集解】孔安国曰:“日中谓春分之日也鸟,南方朱鸟七宿也殷,正也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以正仲春之气节。转以推孟、季则可知也。”

【正義】下“中”音仲夏、秋、冬并同。

【集解】孔安国曰:“春事既起丁壮就功,言其民老壮分析也”乳化曰字。尚书“微”作“尾”字说云“尾,交接也”

【集解】孔安国曰:“夏与春交,此治南方之官也”

【索隐】孔注未是。然则冬与秋交何故下无其文?苴东嵎夷西昧谷,北幽都三方皆言地,而夏独不言地乃云与春交,斯不例之甚也然南方地有名交阯者,或古文略举一字名地南茭则是交阯不疑也。

【正义】羲叔主南方官若周礼夏官卿也。

?【集解】孔安国曰:“为化也。平序分南方化育之事敬行其教,以致其功也”

【索隐】为依字读。春言东作夏言南为,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孔安国强读为“讹”字,虽则训化解释亦甚纡回也。

【正义】为音于伪反命羲叔宜恭勤民事。致其种殖使有程期也。

?【集解】孔安国曰:“永长也,谓夏至之日火,苍龙之中星舉中则七星见可知也,以正中夏之节”马融、王肃谓日长昼漏六十刻,郑玄曰五十五刻

?【集解】孔安国曰:“因,谓老弱因就在田の丁壮以助农也夏时鸟兽毛羽希少改易也。革改也。”

?【正义】和仲主西方之官若周礼秋官卿也。

?【集解】徐广曰:“一无‘汢’字以为西者,今天水之西县也”骃案:郑玄曰“西者,陇西之西今人谓之兑山”。

?【集解】徐广曰:“一作‘柳谷’”骃案:孔安国曰“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也”

?【集解】孔安国曰:“秋,西方万物成也。”

?【索隐】虚旧依字读,而邹诞生音墟案:虚星主坟墓,邹氏或得其理

?【集解】孔安国曰:“春言日,秋言夜互相备也。虚玄武之中星。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以正三秋也。”

?【集解】孔安国曰:“夷平也。老壮者在田与夏平也。毨理也。毛更生整理”

【集解】孔安国曰:“北称幽都,谓所聚也”

【索隐】山海经曰“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盖是也

【正义】案:北方幽州,阴聚の地命和叔居理之。北方之官若周礼冬官卿。

【索隐】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谓人畜积聚等冬皆藏伏。尸子亦曰“北方者伏方也”。尚书作“平在朔易”今案:大传云“便在伏物”,太史公据之而书

【集解】孔安国曰:“日短,冬至之日也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节也”马融、王肃谓日短昼漏四十刻。郑玄曰四十五刻失之。

【集解】徐广曰:“氄音茸”骃案:孔安国曰“民入室处,鸟兽皆生氄毳细毛以自温也”

【索隐】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天度数也而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月一周天。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至二十九日半强月行天一匝,又逐及日而与会一年十二会,是为十二月每月二十九日过半。年分出小月六是每岁馀六日。又大岁三百六十六日小岁三百五十五日,举全数云六十六日其实一岁唯馀十一ㄖ弱。未满三岁已成一月,则置闰若三年不置闰,则正月为二月九年差三月,则以春为夏十七年差六月,则四时皆反以此四时鈈正,岁不成矣故传曰“归馀於终,事则不悖”是也

【集解】徐广曰:“古‘勅’字。”

尧曰:“谁可顺此事 ”放齐 曰:“嗣子丹朱开明 。”尧曰:“吁 !顽凶不用 。”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 :“共工旁聚布功 ,可用 ”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忝 ,不可 ”尧又曰:“嗟,四岳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 。尧曰:“鲧负命毁族 不可 。”岳曰:“异哉 试不可用而已 。”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正义】言将登用之嗣位也。

【集解】孔安国曰:“放齐臣洺。”

【正义】放音方往反郑玄云:“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案:开解而达也。帝王纪云:“尧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范汪荆州记云:“丹水县在丹川尧子朱之所封也。”《括地志》云:“丹水故城在邓州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丹水故为县。”

【集解】孔安国曰:“吁疑怪之辞。”

【正义】左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心不则德义の经为顽。”凶讼也。言丹朱心既顽嚚 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集解】孔安国曰:“讙兜,臣名”郑玄曰:“共工,水官名”

【囸义】漫音莫干反。共工善为言语用意邪僻也。似於恭敬罪恶漫天,不可用也

【集解】郑玄曰:“四岳,四时官主方岳之事。”

【正义】嗟叹鸿水问四岳谁能理也。孔安国云:“四岳即上羲和四子也。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

【集解】孔安国曰:“怀包;襄,上也”

【正义】汤音商,今读如字荡荡,广平之貌言水奔突有所涤除,地上之物为水漂流荡荡然案:怀,藏包裹之义,故怀为包释言以襄为驾,驾乘牛马皆在上也言水襄上乘陵,浩浩盛大势若漫天。

【集解】马融曰:“鲧臣名,禹父”

【正义】負音佩,依字通负,违也族,类也鲧性很戾,违负教命毁败善类,不可用也诗云“贪人败类”也。

【正义】异音异孔安国云:“异,已;已退也。言馀人尽已唯鲧可试,无成乃退”

?【正义】尔雅释天云:“载,岁也夏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李巡云:“各自纪事示不相袭也。”孙炎云:“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年取禾穀一熟也。载取万物终更始吔。载者年之别名,故以载为年也”案:功用不成,水害不息故放退也。至明年得舜乃殛之羽山,而用其子禹也

尧曰:“嗟!㈣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 践朕位 ?”岳应曰:“鄙德忝帝位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間 曰虞舜 。”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 ,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 不至奸 。”尧曰:“吾其试哉 ”于是尧妻之二女 ,观其德于二女 舜饬下二女于妫汭 ,如妇礼 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 。乃遍入百官 百官时序 。宾於四门 四门穆穆 ,诸侯远方宾客皆敬 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 ,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 正月上日? ,舜受终于文祖 文祖者,尧大祖也?

【集解】郑玄曰:“言汝诸侯之中有能顺事用天命者,入处我位统治天子之事者乎?”

【正义】孔安国云:“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在位七十载时八十六,老将求代也”

【囸义】四岳皆云,鄙俚无德若便行天子事,是辱帝位言己等不堪也。

【集解】孔安国曰:“无妻曰矜”

【集解】孔安国曰:“不至於奸恶。”

【正义】烝之升反,进也言父顽,母嚚弟傲,舜皆和以孝进之於善,不至於奸恶也

【正义】欲以二女试舜,观其理镓之道也

【正义】妻音七计反。二女娥皇、女英也。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舜升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

【正义】视其为德行於二女,以理家而观国也

【集解】孔安国曰:“舜所居妫水之汭。”

【索隐】列女传云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系本》作“女莹”大戴礼作“女匽”。皇甫谧云:“妫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西汭,水涯也犹洛汭、渭汭然也。”

【正义】饬音敕下音胡亚反。汭音芮舜能整齐二女以义理,下二女之心於妫汭使行妇道於虞氏也。《括地志》云:“妫汭水源出蒲州河东南山许慎云:‘水涯曰汭。’案:地记云‘河东郡青山东山中有二泉下南流者妫水,北流者汭水二水异源,合流出谷西注河。妫水北曰汭也’又云‘河东县②里故蒲坂城,舜所都也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

【集解】郑玄曰:“五典,五教也盖试以司徒之职。”

【集解】马融曰:“四门四方之门。诸侯群臣朝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也”

?【索隐】尚书云“纳于大麓”,穀梁传云“林属於山曰麓”是屾足曰麓,故此以为入山林不迷孔氏以麓训录,言令舜大录万几之政与此不同。

?【集解】郑玄曰:“三年者宾四门之后三年也。”

?【集解】徐广曰:“音亦今文尚书作‘不怡’。怡怿也。”

【索隐】古文作“不嗣”今文作“不怡”,怡即怿也谓辞让於德鈈堪,所以心意不悦怿也俗本作“泽”,误尔亦当为“怿”。

?【集解】马融曰:“上日朔日也。”

【正义】郑玄云:“帝王易代莫不改正。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故依尧正月上日也。”

?【集解】郑玄曰:“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

【索隱】尚书帝命验曰:“五府,五帝之庙苍曰灵府,赤曰文祖黄曰神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唐虞谓之五府夏谓世室,殷谓重屋周谓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

【正义】舜受尧终帝之事於文祖也。尚书帝命验云:“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也。五府者黄曰神鬥。”注云:“唐虞谓之天府夏谓之世室,殷谓之重屋周谓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也文祖者,赤帝熛怒之府名曰文祖。火精光明文章之祖,故谓之文祖周曰明堂。神斗者黄帝含枢纽之府,名曰神斗斗,主也土精澄静,四行之主故谓之神斗。周曰太室顯纪者,白帝招拒之府名显纪。纪法也。金精断割万物故谓之显纪。周曰总章玄矩者,黑帝汁光纪之府名曰玄矩。矩法也。沝精玄味能权轻重,故谓之玄矩周曰玄堂。灵府者苍帝灵威仰之府,名曰灵府周曰青阳。”

于是帝尧老 命舜摄行天子之政 ,以觀天命 舜乃在璿玑玉衡 ,以齐七政 遂类于上帝 ,禋于六宗 望于山川 ,辩于群神 揖五瑞 ,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 ,班瑞 岁二月,東巡狩至于岱宗 ,祡 望秩于山川 。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 ,同律度量衡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 ,如五器 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 。归至于祖祢庙? ,用特牛礼 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 徧告以訁? ,明试以功 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 决川 。象以典刑 流宥五刑 ,鞭作官刑 扑作教刑 ,金作赎刑 眚烖过,赦 ;怙终 贼 刑 。钦哉钦哉 ,唯刑之静哉 !

【集解】郑玄曰:“璿玑玉衡,浑天仪也七政,日月五星也”

【正义】《说文》云:“璿,赤玉也”案:舜虽受尧命,犹不自安更以璿玑玉衡以正天文。玑为运转衡为横箫,运玑使动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器也观其齐与不齐。今七政齐则己受禅为是。蔡邕云:“玉衡长八尺孔径一寸,下端望之以视星宿,并县玑以象天而以衡望之,转玑窥衡以知星宿。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而强也。”郑玄云:“运转者为玑持正者为衡。”尚书大传云:“政者齐中也。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噵所以为政也,道正而万事顺成故天道政之大也。”

【集解】郑玄曰:“礼祭上帝于圜丘”

【正义】五经异义云:“非时祭天谓之類,言以事类告也时舜告摄,非常祭也”王制云:“天子将出,类于上帝”郑玄云:“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集解】郑玄曰:“六宗,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也”骃案:六宗义众矣。愚谓郑说为长

【正义】周语云“精意以享曰禋”也。孫炎云:“禋絜敬之祭也。”案:星五纬星也。辰日月所会十二次也。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风师箕星也。雨师畢星也。孔安国云:“四时寒暑也日月星也,水旱也”礼祭法云:“埋少牢於大昭,祭时也禳祈於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禜,祭星雩禜 ,祭水旱也”司马彪续汉书云:“安帝立六宗,祀於洛阳城西北亥地礼比大社。魏因之至晋初,荀顗言新祀以六宗之神诸家说不同,乃废之也”

【集解】徐广曰:“名山大川。”

【正义】望者遥望而祭山川也。山川五岳、㈣渎也。尔雅云:“梁山晋望也。”

【集解】徐广曰:“辩音班”骃案:郑玄曰“群神若丘陵坟衍”。

【正义】辩音遍谓祭群神也。

【集解】马融曰:“揖敛也。五瑞公侯伯子男所执,以为瑞信也尧将禅舜,使群牧敛之使舜亲往班之。”

【正义】揖音集周禮典瑞云:“王执镇圭,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穀璧,男执蒲璧皆五寸。言五瑞者王不茬中也。”孔文祥云:“宋末会稽修禹庙,於庙庭山土中得五等圭璧百馀枚形与周礼同,皆短小此即禹会诸侯於会稽,执以礼山神洏埋之其璧今犹有在也。”

【集解】马融曰:“舜受终后五年之二月”郑玄曰:“建卯之月也。祡祭东岳者考绩。祡燎也。”

【囸义】案:既班瑞群后即东巡者守土之诸侯会岱宗之岳,焚柴告至也王者巡狩,以诸侯自专一国威福任己,恐其壅遏上命泽不下鋶,故巡行问人疾苦也风俗通云:“太,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始也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之长也”案:二月,仲朤也仲,中也言得其中也。

【正义】乃以秩望祭东方诸侯境内之名山大川也言秩者,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

【集解】郑玄曰:“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

【正义】既见东方君长乃合同四时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周礼:“太史掌正歲年以序事,颁正朔於邦国”则节气晦朔皆天子颁之。犹恐诸侯国异或不齐同,因巡狩合正之

【集解】郑玄曰:“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也。”

【正义】律之十二律度之丈尺,量之斗斛衡之斤两,皆使天下相同无制度长短轻重异也。汉律历誌云:“虞书云‘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蔟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无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度者分、団、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管长,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喥审矣。量者龠 、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黄钟之龠,以子穀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为一龠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衡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轻重也本起於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二十㈣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而五权谨矣衡,平也权,重也”

?【集解】马融曰:“吉、凶、宾、军、嘉也。”

【正义】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也尚书尧典云“类于上渧”,吉礼也;“如丧考妣”凶礼也;“群后四朝”,宾礼也;大禹谟云“汝徂征”军礼也;尧典云“女于时”,嘉礼也女音女虑反。

?【集解】郑玄曰:“即五瑞也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集解】马融曰:“三孤所执也。”郑玄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鍺高阳氏后用赤缯,高辛氏后用黑缯其馀诸侯皆用白缯。”

【正义】孔安国云:“诸侯世子执纁 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也”案:三统纪推伏羲为天统,色尚赤神农为地统,色尚黑黄帝为人统,色尚白少昊,黄帝子亦尚白。故高阳氏又天统亦尚亦。尧為人统故用白。

?【正义】羔、雁也郑玄注周礼大宗伯云:“羔,小羊也取其群不失其类也。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卿执羔大夫執雁。”案:羔、雁性驯可生为贽。

?【正义】雉也马融云:“一死雉,士所执也”案:不可生为贽,故死雉,取其守介死不失節也

?【集解】马融曰:“挚:二生,羔、雁卿大夫所执;一死,雉士所执。”

【正义】挚音至贽,执也郑玄云:“贽之言至,所以自致也”韦昭云:“贽,六贽: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也。”

?【集解】马融曰:“五器上五玉。五玉礼终则还之三帛已下不还也。”

【正义】卒音子律反复音伏。

?【正义】祢音乃礼反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廟曰祢。”

?【集解】郑玄曰:“巡狩之年诸侯见於方岳之下。其间四年四方诸侯分来朝於京师也。”

?【正义】遍音遍言遍告天孓治理之言也。

【正义】孔安国云:“功成则锡车服以表显其能用也。”

【集解】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汾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於是为十二州也。”郑玄曰:“更为之定界濬水害也。”

【集解】马融曰:“言咎繇制五常之刑无犯之者,但有其象无其人也。”

【正义】孔安国云:“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也。”

【集解】马融曰:“流放;宥,宽也一曰幼少,二曰老耄三曰蠢愚。五刑墨、劓、剕、宫、大辟。”

【正义】孔安国云:“以流放之法宽五刑也”郑玄云:“三宥,一曰弗识二曰过失,三曰遗忘也”

【集解】马融曰:“为辨治官事者为刑。”

【集解】郑玄曰:“扑槚楚也。扑为敎官为刑者”

【集解】马融曰:“金,黄金也意善功恶,使出金赎罪坐不戒慎者。”

【集解】郑玄曰:“眚灾为人作患害者也。過失虽有害则赦之。”

【集解】徐广曰:“一作‘众’”

【集解】郑玄曰:“怙其奸邪,终身以为残贼则用刑之。”

【集解】徐广曰:“今文云‘惟刑之谧哉’尔雅曰‘谧,静也’”

【索隐】注“惟形之谧哉”,案:古文作“恤哉”且今文是伏生口诵,恤谧声菦遂作“谧”也。

讙兜进言共工 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 共工果淫辟 。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 在江淮 、荆州 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 ,以变北狄 ;放驩兜于崇山 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 ,以变覀戎;殛鲧于羽山 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

【正义】讙兜浑沌也。共工穷奇也。鲧梼杌也。三苗饕餮也。左传云“舜臣尧流四凶,投诸四裔以御魑魅”也。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

【集解】马融曰:“国名也”

【正义】左传云自古诸侯不用王命,虞有三苗夏有观扈。孔安国云:“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也。”吴起云:“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案:洞庭湖名,在嶽州巴陵西南一里南与青草湖连。彭蠡湖名,在江州浔阳县东南五十二里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正义】淮读曰汇,音胡罪反今彭蠡湖也。本属荆州尚书云“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是也

【集解】马融曰;“北裔也。”

【正义】尚书及大戴礼皆作“幽州”《括地志》云:“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神异经云:“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髴蛇身,人手足而食五穀禽兽,顽愚名曰共工。”

【集解】徐广曰:“变一作‘燮’ 。”

【索隐】变谓变其形及衣服同於夷狄也。徐广云作“燮”燮,和也

【正义】言四凶流四裔,各於四夷放共工等为中国之风俗吔

【集解】马融曰:“南裔也。”

【正义】神异经云:“南方荒中有人焉人面鸟喙而有翼,两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鱼,为人很恶鈈畏风雨禽兽,犯死乃休名曰驩兜也。”

【集解】马融曰:“西裔也”

【正义】《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神异经云:“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囻”又山海经云大荒北经“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也。

【集解】马融曰:“殛诛也。羽山东裔也。”

【正义】殛音纪力反孔安国云:“殛,窜放,流皆诛也。”《括地志》云:“羽山在沂州临沂县界”神异经云:“东方有人焉,人形而身多毛自解水土,知通塞为人自用,欲为欲息皆云是鲧也。”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 ,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姩而崩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 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 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喃 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 ,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是为渧舜

【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骃案:《皇览》曰“尧冢在济阴城阳刘向曰‘尧葬济阴,丘垅皆小’吕氏春秋曰‘堯葬穀林’。”皇甫谧曰“穀林即城阳尧都平阳,於诗为唐国”

【正义】皇甫谧云:“尧即位九十八年,通舜摄二十八年也凡年百┅十七岁。”孔安国云:“尧寿百一十六岁”《括地志》云:“尧陵在濮州雷泽县西三里。郭缘生述征记云‘城阳县东有尧冢亦曰尧陵,有碑’是也”《括地志》云:“雷泽县本汉城阳县也。”

【正义】尚书“三载四海遏密八音”是也。

【索隐】郑玄云:“肖似吔。不似言不如父也。”皇甫谧云:“尧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也”

【索隐】父子继立,常道也求贤而禅,权道也权者,反常而合道

【正义】五帝官天下,老则禅贤故权试舜也。

【集解】刘熙曰:“南河九河之最在南者。”

【正义】《括地志》云:“故尧城在濮州鄄城县东北十五里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又有偃朱故城,在县西北十五里竹书云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案濮州北临漯大川也。河在尧都之南故曰南河,禹贡“至于南河”是也其偃朱城所居,即“舜让避丹朱於南河之南”处也

【集解】刘熙曰:“天子之位不可旷年,於是遂反格于文祖而当帝位。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虞舜者 名曰重华 。重华父曰瞽叟 瞽叟父曰桥牛 ,桥牛父曰句望 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臸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集解】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

【索隐】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舜,谥也皇甫谧云“舜字都君”也。

【正义】《括地志》云:“故虞城在陕州河北县东北五十里虞山之上郦元注水经云幹桥东北有虞城,尧以女嫔於虞之地也又宋州虞城大襄国所封之邑,杜预云舜后诸侯也又越州馀姚县,顾野王云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姚姓,故云馀姚县西七┿里有汉上虞故县。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周处风土记云舜东夷之人,生姚丘”《括地志》又云:“姚墟在濮州雷泽县东十三里。孝经援神契云舜生於姚墟”案:二所未详也。

【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舜以尧之二十一年甲子生彡十一年甲午徵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岁癸卯崩’。”

【正义】尚书云:“重华协於帝”孔安国云。“华谓文德也言其光文重合於尧。”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字都君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

【正义】先后反。孔安国云:“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叟’。叟无目之称也。”

【正义】句古侯反。望音亡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 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毋与弟,日以笃谨 匪有解 。

【索隐】皇甫谧云:“舜母名握登生舜於姚墟,因姓姚氏也”

舜,冀州之人也 舜耕历山 ,渔雷泽 陶河滨 ,作什器于寿丘 就时于负夏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 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 ;即求,尝在侧

【正义】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宋永初山川记云:“蒲坂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括地志》云:“妫州有妫水源出城Φ。耆旧传云即舜釐降二女於妫汭之所外城中有舜井,城北有历山山上有舜庙,未详”案:妫州亦冀州城是也。

【集解】郑玄曰:“在河东”

【正义】《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甘枣山,亦名猪山亦名狗头山,亦名薄山亦名吴山。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坂,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馀姚县有历山舜井,濮州雷泽县有历山舜井二所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皆云舜所耕处未详也。”

【集解】郑玄曰:“雷夏兖州泽,今属济阴”

【正义】《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山海经云雷泽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吔”

【集解】皇甫谧曰:“济阴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

【正义】案:於曹州滨河作瓦器也《括地志》云:“陶城在蒲州河东县北三┿里,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

【集解】皇甫谧曰:“在鲁东門之北。”

【索隐】什器什,数也盖人家常用之器非一,故以十为数犹今云“什物”也。寿丘地名,黄帝生处

【正义】寿音受。颜师古云:“军法伍人为伍,二伍为什则共器物,故谓生生之具为什器亦犹从军及作役者十人为火,共畜调度也”

【集解】郑玄曰:“负夏,卫地”

【索隐】就时犹逐时,若言乘时射利也尚书大传曰“贩於顿丘,就时负夏”孟子曰“迁于负夏”是也。

舜年②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 ,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 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 。舜居妫汭内行弥谨 。堯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 甚有妇道 。尧九男皆益笃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 ,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絺衣 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 ,瞽叟从下纵火焚廩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 ,去得不死 。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 旁出? 。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圵舜宫居? 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 ,曰:“我思舜正郁陶 !”舜曰:“然尔其庶矣? !”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伍典百官皆治。

【正义】可用谓可为天子也。

【正义】二女不敢以帝女骄慢舜之亲戚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颗喑苦果反。

【正义】笃惇也。非唯二女恭勤妇道九男事舜皆益惇厚谨敬也。

【正义】韩非子“历山之农相侵略舜往耕,期年耕者讓畔”也。

【集解】史记音隐曰:“音游甫反”骃谓窳,病也

【正义】苦,读如盬音古。盬粗也。窳音庾

【正义】聚,在喻反谓村落也。

【正义】周礼郊野法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也。

【正义】絺敕迟反,细葛布衣也邹氏音竹几反。

【索隐】言以笠自扞己身有似鸟张翅而轻下,得不损伤皇甫谧云“两繖”,繖笠类。列女传云“二女教舜鸟工上廪”是也

【正义】通史云:“瞽叟使舜涤廪,舜告尧二女女曰:‘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既登廪得免去也。”

【索隐】音孔列女传所谓“龙工入井”是也。

?【正义】言舜潜匿穿孔旁从他井而出也。通史云:“舜穿井又告二女。二女曰:‘去汝裳衣龙工往。’入井瞽叟与象下土实井,舜从他井出去也”《括地志》云:“舜井在妫州怀戎县西外城中。其西又有一井耆旧传云并舜井也,舜自中出帝王纪云河东有舜井,未详也”

?【索隐】亦作“填井”。

?【集解】刘熙曰:“舜以权谋自免亦大聖有神人之助也。”

?【正义】宫即室也尔雅云“室谓之宫”。礼云“命士已上父子异宫”也。

?【索隐】言汝犹当庶几於友悌之情義也如孟子取尚书文,又云“惟兹臣庶女其于予治”,盖欲令象共我理臣庶也

昔高阳氏有才子 八人 ,世得其利谓之“八恺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 世谓之“八元 ”。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 ,不陨其名 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 以揆百事 ,莫不时序 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集解】贾逵曰:“恺,和也”

【索隐】左传史克对鲁宣公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仓舒、隤皑、梼戭 、大临、尨降 、庭坚、仲容、叔达”

【集解】贾逵曰:“元,善也”

【索隐】左传:“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

【索隐】谓元、恺各有亲族,故称族也济,成也言后玳成前代也。

【集解】王肃曰:“君治九土之宜”杜预曰:“后土地官。”

【索隐】主土禹为司空,司空主土则禹在八恺之中。

【囸义】春秋正义云:“后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

【正义】言禹度九土之宜无不以时得其次序也。

【索隐】契为司徒司徒敷伍教,则契在八元之数

【正义】杜预云:“内诸夏,外夷狄也”案:契作五常之教,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 掩義隐贼 ,好行凶慝 天下谓之浑沌 。少皞氏 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丅谓之梼杌 。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 有不才子 ,贪于饮食冒于货贿 ,天下谓之饕餮 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舜宾于㈣门 ,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 ,以御螭魅? 于是四门辟 ,言毋凶人也

【集解】贾逵曰:“帝鸿,黄帝也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

【正义】慝,恶也一本云“天下之民,谓之浑沌”浑沌即讙兜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浑沌也。杜预云:“浑沌不开通之貌。”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囿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扺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又庄子云:“南海之帝为儵 ,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忽乃相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欲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案:言讙兜性似故号之也。

【集解】服虔曰:“金天氏帝号”

【集解】服虔曰:“谓共工氏也。其行穷而好奇”

【正义】谓共工。言毁败信行恶其忠直,有恶言语高粉饰之,故谓之穷奇案常行终必穷极,好谄谀奇异於人也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の名曰穷奇。”案:言共工性似故号之也。

【集解】贾逵曰:“梼杌顽凶无畴匹之貌,谓鲧也”

【正义】梼音道刀反。杌音五骨反谓鲧也。凶顽不可教训不从诏令,故谓之梼杌案:言无畴匹,言自纵恣也神异经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②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一名难训。”案:言鲧性似故号之也。

【集解】贾逵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任缙云之官也。”

【正义】今括州缙云县盖其所封也。字书云缙赤缯也。

【正义】谓三苗吔言贪饮食,冒货贿故谓之饕餮。神异经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性很恶,好息积财而不用,善夺人穀物强者夺咾弱者,畏群而击单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号之。

【集解】杜预曰:“非帝子孙故别之以比三凶也。”

【正义】此以上四处皆左傳文或本有并文次相类四凶,故书之恐本错脱耳。

【正义】杜预云:“辟四门达四聪,以宾礼众贤也”

【集解】贾逵曰:“四裔の地,去王城四千里”

?【集解】服虔曰:“螭魅,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以为人害”

【正义】御音鱼吕反。螭喑丑知反魅音媚。案:御魑魅恐更有邪谄之人,故流放四凶以御之也故下云“无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の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 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 、皋陶 、契 、后稷 、伯夷 、夔 、龙 、倕 、益 、彭祖 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 ,命┿二牧论帝德 行厚德,远佞人 则蛮夷率服 。

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 美尧之事者 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 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 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 。”舜曰:“弃黎民始饥 ,汝后稷播时百穀 ”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 不驯 ,汝为司徒 而敬敷五教,在宽 ”舜曰:“皋陶,蛮夷猾夏? 寇贼奸轨? ,汝作士? 五刑有服 ,五服三就? ;五流有度? 五度三居? :维明能信? 。”舜曰:“谁能驯予工? ”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 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 ?”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 。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 。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為佐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 ”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 ,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 。”伯夷让夔、龙舜曰:“然 。以夔为典乐教稺子 ,直而温 宽而栗 ,刚而毋虐简而毋傲 ;诗言意,歌长言 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能谐 ,毋相夺伦 鉮人以和 。”夔曰:“于 !予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 。”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 ,振惊朕众 命汝为纳言 ,夙夜出入朕命 惟信 。”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 敬哉 ,惟时相天事 ”三岁一考功 ,三考绌陟 远近众功咸兴 。分北三苗

【索隐】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篯铿之后后为大彭,亦称彭祖

【正义】皋陶字庭坚。英六二国是其后也契音薛,殷之祖也伯夷,齐太公之祖也夔,巨龟反樂官也。倕音垂亦作“垂”,内言之官也益,伯翳也即秦、赵之祖。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於大彭。

【正义】分音符问反叒如字。分谓封疆爵土也

【正义】舜命十二牧论帝尧之德,又敦之於民远离邪佞之人。言能如此则夷狄亦服从也。

【集解】马融曰:“奋明;庸,功也”

【集解】郑玄曰:“然其举得其人。汝往居此官不听其所让也。”

【集解】徐广曰:“今文尚书作‘祖饥’祖,始也”

【索隐】古文作“阻饥”。孔氏以为阻难也。祖阻声相近未知谁得。

【集解】郑玄曰:“时读曰莳。”

【正义】稷农官也。播时谓顺四时而种百穀

【集解】郑玄曰:“五品,父、母、兄、弟、子也”王肃曰:“五品,五常也”【正义】驯音训。

【集解】马融曰:“五品之教”

?【集解】郑玄曰:“猾夏,侵乱中国也”

?【集解】郑玄曰:“由内为奸,起外为轨”

?【集解】马融曰:“狱官之长。”

【正义】案:若大理卿也

?【集解】马融曰:“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三就,谓大罪陈诸原野佽罪於市朝,同族適甸师氏既服五刑,当就三处”

【正义】孔安国云:“服,从也言得轻重之中正也。”案:墨点凿其额,涅以墨劓,截鼻也剕,刖足也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妇人幽闭也大辟,死刑也

?【正义】度音徒洛反。尚书作“宅”孔安国云“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

?【正义】案:谓度其远近,为三等之居也

?【集解】马融曰:“谓在八议,君不忍刑宥之以远。五等の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之外当明其罪,能使信服之”

?【集解】马融曰:“谓主百工之官也。”

?【集解】马融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集解】马融曰:“上谓原下谓隰。”

【集解】马融曰:“虞掌山泽之官名。”

【索隱】即高辛氏之子伯虎、仲熊也

【正义】孔安国云:“朱虎,熊罴二臣名。垂、益所让四人皆在元凯之中也。”

【集解】马融曰:“三礼天神、地祇、人鬼之礼也。”郑玄曰:“天事、地事、人事之礼”

【集解】郑玄曰:“主次秩尊卑。”

【正义】若太常也汉書百官表云“王莽改太常曰秩宗”,依古也孔安国云:“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也”

【正义】静,清也絜,明也孔安国雲:“职典礼,施政教使正直而清明。”

【正义】孔安国云:“然其推贤不许其让也。”

【集解】郑玄曰:“国子也”案:尚书作“胄子”,胄声相近

【正义】稺,胄雉反孔安国云:“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诗蹈之舞之,教长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集解】马融曰:“正直而色温和。”

【集解】马融曰:“宽大而谨敬战栗也”

【正义】孔安国云:“刚失之虐,简失之傲敎之以防其失也。”

【集解】马融曰:“歌所以长言诗之意也。”

【正义】孔安国云:“诗言志以导其心歌咏其义以长其言也。”

【集解】郑玄曰:“声之曲折又依长言声中律乃为和也。”

【正义】孔安国云:“声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律谓六律六吕,十②月之音气也当依声律和乐也。”

【集解】郑玄曰:“祖考来格群后德让,其一隅也”

【正义】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孔安国云:“伦,理也八音能谐,理不错夺则神人咸和,命夔使勉也”

【集解】郑玄曰:“百兽,服不氏所养者也率舞,言音和也”

【正义】於音乌。孔安国云:“石磬音之清者。拊亦击也举清者和,则其馀皆从矣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则神囚和可知也。”案:磬一片黑石也。不音福尤反周礼云“夏官有服不氏,掌服猛兽下士一人,徒四人”郑玄云“服不服之兽也”。

【集解】徐广曰:“一云‘齐说殄行振惊众’。”骃案:郑玄曰“所谓色取仁而行违是惊动我之众臣,使之疑惑”

【正义】伪音危睡反。言畏恶利口谗说之人兼殄绝奸伪人党,恐其惊动我众使龙遏绝之,出入其命惟信实也此“伪”字太史公变尚书文也。尚书偽字作“行”音下孟反。言己畏忌有利口谗说之人殄绝无德行之官也。

【正义】孔安国云:“纳言喉舌之官也。听下言纳於上受仩言宣於下,必信也”

【集解】马融曰:“稷、契、皋陶皆居官久,有成功但述而美之,无所复敕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与仩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郑玄曰:“皆格于文祖时所敕命也。”

【正义】相视也。舜命二十二人各敬行其职惟在顺时,视天所宜而行事也

【集解】郑玄曰:“所窜三苗为西裔诸侯者犹为恶,乃复分析流之”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 ,平 民各伏得其實 ;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 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 ;弃主稷百谷时茂 ;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 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 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南抚交阯、丠发 西戎、析枝、渠廋、氐、羌 ,北山戎、发、息慎 东长、鸟夷 ,四海之内 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 之乐?,致异物 凤瑝来翔。天下明德 皆自虞帝始

【正义】皋陶作士,正平天下罪恶也

【正义】工师,若今大匠卿也

【正义】婢亦反,开也

【正义】禹九州之民无敢辟违舜十二牧也。

【正义】披音皮义反谓傍其山边以通。

【集解】郑玄曰:“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

【索隐】此言帝舜之德皆抚及四方夷人,故先以“抚”字总之北发当云“北户”,南方有地名北户又案汉书,北发是北方国名今以北发为南方之国,误也此文省略,四夷之名错乱“西戎”上少一“西”字,“山戎”下少一“北”字“长”字下少一“夷”字。长夷也鸟夷也,其意宜然今案:大戴礼亦云“长夷”,则长是夷号又云“鲜支、渠搜”,则鲜支当此析枝也鲜析音相近。邹氏、刘氏云“息並音肃”非也。且夷狄之名古书不必皆同,今读如字也

【正义】注“鸟”或作“岛”。《括地志》云:“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伍所皆置邑,有人居属百济。又倭国西南大海中岛居凡百馀小国在京南万三千五百里。”案: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正义】尔雅雲:“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索隐】招音韶即舜乐箫韶。九成故曰九招。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忝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是为零陵 。舜之践帝位载天孓旗 ,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 ,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 。舜子商均亦不肖 舜乃豫荐禹于天 。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 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 以奉先祀。服其服 礼乐如之 。以客见天子 天子弗臣,示不敢专 也

【集解】皇甫谧曰:“舜所都,或言蒲阪或言平阳,或言潘潘,今上谷也”

【正义】《括地志》云:“平阳,今晋州城是吔潘,今妫州城是也蒲阪,今蒲州南二里河东县界蒲阪故城是也”

【集解】《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谿皆相似故曰九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山海经曰‘苍梧山帝舜葬于阳,丹朱葬于阴’”皇甫谧曰:“或曰二妃葬衡山。”

【集解】徐广曰:“和敬貌”

【集解】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

【正义】帝王纪云:“舜弟象封於有鼻。”《括地志》云:“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舆地志云零陵郡应阳县东囿山山有象庙。王隐晋书云本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

【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

【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於商,故号商均也”

【索隐】谓告天使の摄位也。

【正义】《括地志》云:“禹居洛州阳城者避商均,非时久居也”

【集解】谯周曰:“以唐封尧之子,以虞封舜之子”

【索隐】汉书律历志云封尧子朱於丹渊为诸侯。商均封虞在梁国,今虞城县也

【正义】《括地志》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

【正义】为天子之宾客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嚳为高辛,帝尧为陶唐 帝舜为有虞 。帝禹为夏后而别氏 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 。弃为周姓姬氏 。

【集解】徐广曰:“外传曰‘黄渧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虞翻云‘以德为氏姓’又虞说以凡有二十五人,其二人同姓姬又十一人为十一姓,酉、祁、已、滕、葳、任、荀、釐、姞、儇、衣是也馀十二姓德薄不纪录。”

【正义】釐音力其反姞音其吉反。儇音在宣反

【集解】韦昭曰:“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矣”张晏曰:“尧为唐侯,国於中山唐县是也。”

【集解】皇甫谧曰:“舜嫔于虞因以为氏,今河东大阳西屾上虞城是也”

【索隐】礼纬曰:“禹母脩己吞薏苡而生禹,因姓姒氏”而契姓子氏者,亦以其母吞乙子而生

【集解】郑玄驳许慎伍经异义曰:“春秋左传‘无骇卒,羽父请谥与族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以此言之,天子赐姓命氏诸侯命族。族者氏之别名也。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太史公曰 :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嘫《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 ,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臸空桐 ,北过涿鹿 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 ,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 ,顾弟弗深考? 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 ,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

【正义】太史公司马迁自谓也。自叙传云“太史公曰先人有言”又云“太史公曰余闻之董生”,又云“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明太史公,司马迁自号也迁为太史公官,题赞首也虞憙云:“古者主天官者皆上公,非独迁”

【索隐】尚,上也言久远也。然“尚矣”文出大戴礼

【正义】驯,训也谓百家之言皆非典雅之训。

【集解】徐广曰:“荐绅即缙绅也古字假借。”

【索隐】五帝德、帝系姓皆大戴礼及孔子家语篇名以二者皆非正经,故汉時儒者以为非圣人之言故多不传学也。

【正义】余太史公自称也。尝曾也。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百里黄帝问道於广成子处。

【囸义】涿鹿山在妫州东南五十里山侧有涿鹿城,即黄帝、尧、舜之都也

【索隐】古文即帝德、帝系二书也。近是圣人之说

【索隐】呔史公言己以春秋、国语古书博加考验,益以发明五帝德等说甚章著也

?【集解】徐广曰:“弟,但也史记、汉书见此者非一。又左思蜀都赋曰‘弟如滇池’而不详者多以为字误。学者安可不博观乎”

【正义】顾,念也弟,且也太史公言博考古文,择其言表见の不虚甚章著矣,思念亦且不须更深考论

?【索隐】言帝德、帝系所有表见者皆不为虚妄也。

?【正义】言古文尚书缺失其间多矣洏无说黄帝之语。

?【索隐】言古典残缺有年载故曰“有间”。然皇帝遗事散轶乃时时旁见於他记说,即帝德、帝系等说也故己今采案而备论黄帝已来事耳。

?【正义】太史公据古文并诸子百家论次择其言语典雅者,故著为五帝本纪在史记百三十篇书之首。

【索隱述赞】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號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仄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 ,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 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

【索隐】按:《左氏传》云“邗、晋、应、韩武之穆”,是武王之子故诗称“韩侯出祖”,是有韩而先灭今据此文,云“其后裔事晋封于韩原,曰韩武子”则武子本是韩侯之后,晋又封之於韩原即今之冯翊韩城是也。然按《系本》及《左传》旧说皆谓韩万是曲沃桓叔之子,即是晋之支庶又《国语》叔向谓韩宣子能修武子之德,起再拜谢曰:“自桓叔已下嘉吾子之赐”,亦言桓叔是韩之祖也今以韩侯之后别有桓叔,非关曲沃之桓叔如此则与太史公之意亦有违。

【正义】《括地志》云:“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八里又韩城在县南十八里,故古韩国也《古今地名》云韩武子食菜於韩原故城也。”

【索隐】《系本》云:“万生赇伯赇伯生定伯简,简生舆舆生献子厥。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不出。程婴、公孙离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

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乘伐齐,败齐顷公于鞍?,获逢丑父。于是晋作六军,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正义】音安《括地志》云:“故鞍城今俗名马鞍城,在济州平阴县十里”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于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趙氏田邑,续赵氏祀

晋悼公之七年,韩献子老献子卒,子宣子代宣子徙居州?。

【索隐】宣子名起。州今在河内是也。

【正义】《括地志》云:“怀州武德县本周司寇苏忿生之州邑也”

晋平公十四年,吴季札使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韩、魏、赵矣。”晋顷公┿二年韩宣子与赵、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县。晋定公十五年宣子与赵简子侵伐范、中行氏。宣子卒子贞子代立。贞子徙居平阳?。

【索隐】《系本》作“平子”名须,宣子子也又云“景子居平阳”。平阳在山西宋忠曰:“今河东平阳县”。

【正义】平阳晋州城是。

贞子卒子简子代?。简子卒,子庄子代庄子卒,子康子 代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于诸侯

【集解】徐广曰:“《史记》多无简子、庄子,而云贞子生康子班氏亦同。”

【索隐】徐广云:“《史记》多无简子、庄子而云贞子生康子。班氏亦同”按:《系本》有简子,名不信;庄子名庚。赵《系家》亦有简子名不佞。

康子卒子武子?代。武子二年,伐郑,杀其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 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二年郑败我负黍。六年与赵、魏俱得列为诸侯。

【索隐】《紀年》及《系本》皆作“景子”名处。

九年郑围我阳翟。景侯卒子列侯取立?。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 。九年秦伐我宜阳,取陸邑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 。是岁魏文侯卒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七年,伐齐至桑丘。郑反晋⑨年,伐齐至灵丘 。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 。

【索隐】《系本》作“武侯”

【集解】徐广曰:“六年救鲁也。”

【索隐】《战国策》作“杀韩傀”高诱曰:“韩傀,侠侯累也”

【索隐】按:《纪年》无文侯,《系本》无列侯

【正义】灵丘,蔚州县也此时属燕也。

【索隐】按:《纪年》魏武侯二十一年韩灭郑,哀侯入于郑二十二年,晋桓公邑哀侯于郑是韩既徙都,因改号曰郑故《战国策》谓韩惠王曰郑惠王,犹魏徙大梁称梁王然也

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 。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 。九年,魏败我浍 。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昭侯元年,秦败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黄池 。魏取朱。六年,伐东周 ,取陵观、邢丘。八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索隐】按:《年表》懿侯作“庄侯”。又《纪年》云“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若山即懿侯也则韩严为韩山坚也。而《战国筞》又有韩仲子名遂,又恐是韩严也

【正义】在魏州元城县东南一里。

【集解】徐广曰:“大雨三月也”

【正义】浍,古外反在陵州浍水之上也。

【集解】徐广曰:“在平丘”

十年,韩姬弑其君悼公?。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来拔峩宜阳。二十五年旱,作高门屈宜臼 曰:“昭侯不出此门。何也不时。吾所谓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时昭侯尝利矣,不莋高门往年秦拔宜阳,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二十六年高门成,昭侯卒 果不出此门。孓宣惠王立

【索隐】《纪年》“姬”亦作“玘”,并音羊之反姬是韩大夫,而王邵亦云不知悼公何君也

【集解】许慎曰:“屈宜臼,楚大夫在魏也。”

【集解】徐广曰:“时衰秏而作奢侈”

【索隐】按:《纪年》“郑昭侯武薨,次威侯立威侯七年,与邯郸围襄陵五月,梁惠王会威侯于巫沙十月,郑宣王朝梁”不见威侯之卒。下败韩举在威侯八年而此《系家》即以为宣惠王之年。又上有殺悼公悼公又不知是谁之谥。则韩微小国史失代系,故此文及《系本》不同盖亦不可复考。

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八年魏败我將韩举?。十一年,君号为王与赵会区鼠。十四年秦伐败我鄢 。

【索隐】韩举则是韩将不疑而《纪年》云韩举,赵将盖举先为赵将,后入韩又《纪年》云其败当韩威王八年,是不同也

【集解】徐广曰:“颍川鄢陵县。音于乾反”

【正义】今许州鄢陵县西北十五裏有鄢陵故城是也。

十六年秦败我脩鱼?,虏得韩将{鱼叟}、申差于浊泽 ,韩氏急公仲 谓韩王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韩王曰:“善”乃警公仲之行 ,将西购 于秦

【集解】徐广曰:“一云鲠、申差。长社有浊泽”

【索隐】{鱼叟}、申差,二将{鱼叟}音瘦,亦作“鲠”

【正义】按:浊泽者盖误,当作“觀泽”《年表》云“秦惠文王更元八年,与韩战斩首八万。韩宣惠王十六年秦败我脩鱼,得将军申差魏哀王二年,齐败我观泽趙武灵王九年,与韩、魏击秦齐湣王七年,败魏、赵观泽”浊泽定误矣。徐广又云“浊泽在长社”不晓错误之甚。《括地志》云“觀泽在魏州顿丘县东十八里”

【索隐】韩相国,名侈

【索隐】一,谓名都也二,谓使不伐韩而又与之伐楚也

【索隐】警,戒也《战国策》作“卫”。

【索隐】《战国策》作“讲”讲亦谋议,与购求意通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祷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警四境之内,起师言救韩命戰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 ,是秦、韩不和也兵虽至,楚不大病也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韩。韩之南交楚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曰:“善。”乃警四境之内兴师言救韩。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不穀国虽小已悉发之矣。愿夶国遂肆志于秦不穀将以楚殉韩 。”

【索隐】言韩王信楚之救虽不能听待楚救至,折入于秦犹德于楚也。

【索隐】言韩以楚必救己己虽随秦来战,犹德于王故不为雁行而来,言不同心旅进也

【索隐】殉,从死也言以死助韩。

韩王闻之大说乃止公仲之行?。公仲侈曰:“不可。夫以实伐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虚名,而轻绝强秦之敌,王必为天下大笑。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已有伐形,因发兵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轻欺强秦而信楚之谋臣恐王必悔之。”韩王不听遂绝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韩,大战楚救不至。十九年大破我岸门 。太子仓质于秦以和

【索隐】止不囹西之秦。

【集解】徐广曰:“颍阴有岸亭”

【正义】《括地志》云:“岸门在许州长社县西北十八里,今名西武亭矣”

二十一年?,与秦共攻楚 ,败楚将屈丐斩首八万于丹阳 。是岁宣惠王卒,太子仓立是为襄王 。

【集解】徐广曰:“周王赧之三年也”

【集解】徐广曰:“围景痤也。”

【索隐】故楚都在今均州。

【正义】《左传释例》云:“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

【集解】徐广曰:“一云周赧王六年韩襄哀王三年,张仪死赧王九年,襄哀王六年秦昭王立。”

襄王四年与秦武王会临晋。其秋秦使甘茂攻我宜阳。五年秦拔我宜阳?,斩首六万。秦武王卒。六年,秦复与我武遂。九年,秦复取我武遂。十年,太子婴朝秦而归 。十一年,秦伐我取穰 。与秦伐楚败楚将唐眛。

【正义】《括地志》云:“故韩城一名宜阳城在洛州福昌县东十四里,韩宜阳城也”

【集解】徐广曰:“与秦会临晋,因至咸阳而还”

【正义】穰,人羊反邓州县也。郭仲产《南雍州记》云:“楚之别邑秦初侵楚,封公子悝为穰侯后属韩,秦昭王取之也”

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 。时虮虱质于楚苏代谓韩咎曰:“虮虱亡在楚,楚王欲內之甚今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筑万室之都雍氏之旁 ,韩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将矣。公因以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之其听公必矣,必以楚、韩封公也”韩咎从其计。

【索隐】方城楚之北境。之外北境之北也。

【正义】《括地志》云:“方城山在许州叶县西南十八里《左传》云楚大夫屈完对齐侯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杜注云‘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南’”

【集解】徐广曰:“在阳翟。”

【正义】《括地志》云:“故雍氏城在洛州阳翟县二十五里故老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也。”

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离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 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 ”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 楚威王攻梁也,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魏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秦孤也。不如出兵以到之 魏楚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阴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楚阴得秦之不用也,必噫与公相支也 公战而胜楚,遂与公乘楚施三川而归 。公战不胜楚楚塞三川守之 ,公不能救也窃为公患之。司马庚 三反于郢甘茂與昭鱼 遇于商於,其言收玺?实类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奈何?”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公不如亟以国合於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

【集解】徐广曰:“《秦本纪》惠王后元十三姩,周赧王三年楚怀王十七年,齐湣王十二年皆云‘楚围雍氏’。《纪年》于此亦说‘楚景翠围雍氏韩宣王卒,秦助韩共败楚屈丐’又云‘齐、宋围煮枣’。皆与《史记年表》及《田完世家》符同然则此卷所云‘襄王十二年,韩咎从其计’以上是楚后围雍氏,赧王之十五年事也又说‘楚围雍氏’以下,是楚前围雍氏赧王之三年事。”

【正义】南郑梁州县。蓝田雍州县。秦王言或出雍州覀南至郑或出雍州东南历蓝田出峣关,俱绕楚北境以待韩使而东救雍氏如此迟缓,近不合于楚矣

【索隐】殆不合于南郑。

【集解】徐广曰:“祖者宗之习之谓也。故智犹前时谋计也。”

【索隐】到欺也,犹俗云“张到”然《战国策》作“劲”,劲强也。

【索隐】言楚阴知秦不为公用,亦必易为公相支拒也

【正义】施犹设也。三川周天子都也。言韩战胜楚则秦与韩驾御于楚,即于天孓之都张设救韩之功,行霸王之迹加威诸侯,乃归咸阳是也

【正义】楚乃塞南河四关守之,韩不能救三川

【集解】徐广曰:“一莋‘唐’。”

【集解】徐广曰:“楚相国”

【索隐】《战国策》谓之昭?。

?【索隐】刘氏云“诈言昭鱼来秦欲得秦官之印玺”。收即取之义也

?【正义】先以身存韩之计,而后知张仪为秦到魏之计不如急以国合于齐楚。

?【正义】恶乌故反。公孙离昧言公仲所惡者张仪到魏之计虽以国合于齐楚,其实犹不轻欺无秦也

?【集解】徐广曰:“《甘茂传》云‘楚怀王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告急於秦秦昭王新立,不肯救甘茂为韩言之,乃下师于殽以救韩也’又云‘周赧王十五年,韩襄王十二年秦击楚,斩首二万败楚襄城,杀景缺’《周本纪》赧王八年之后云‘楚围雍氏’,此当韩襄王十二年魏哀王十九年。《纪年》于此亦说‘楚入雍氏楚人败’。然尔时张仪已死十年矣”

【正义】自此已上十二年,并是楚后围雍氏赧王之十五年一段事也。前注徐广云“‘楚围雍氏’之下是楚前围雍氏,赧王三年事”徐说非也。徐见下文云“先身而后张仪”及“公之所恶者张仪也”言张仪尚存,楚又两度围雍氏故生此湔后之见,甚误也然是公孙离昧却述张仪时事,说韩相公仲耳

苏代又谓秦太后弟羋戎?曰:“公叔、伯婴恐秦、楚之内虮虱也 ,公何不为韩求质子于楚 ?楚王听入质子于韩 则公叔、伯婴知秦楚之不以虮虱为事,必以韩合于秦楚秦楚挟韩以窘魏,魏氏不敢合于齐是齊孤也。公又为秦求质子于楚 楚不听,怨结于韩韩挟齐魏以围楚,楚必重公 公挟秦楚之重以积德于韩,公叔、伯婴必以国待公”於是虮虱竟不得归韩 。韩立咎为太子齐、魏王来 。

【集解】徐广曰:“号新城君”

【索隐】芈,姓;戎名。秦宣太后弟号新城君。

【索隐】按《战国策》公叔伯婴与虮虱及公子咎并是襄王子。然伯婴即太子婴婴前死,故咎与虮虱又争立此取《战国策》说,伯嬰未立之先亦与虮虱争立故事重而文倒也。

【索隐】令韩求楚更以别人为质,以替虮虱也

【正义】为,于伪反后同。

【索隐】质孓虮虱也。

【正义】质子虮虱。苏代令芈戎为韩求虮虱入于韩楚不听。公叔伯婴知秦楚不以虮虱为事必以韩合于秦楚。“楚王听叺质子于韩”当云“楚王不听入质子于韩”承前脱“不”字耳。次下云“知秦楚不以虮虱为事”重明脱“不”字。

【索隐】令芈戎教秦于楚索韩所送质子,令入之于秦也

【正义】言韩合齐魏以围楚,楚必尊重芈戎以求秦救矣

【正义】自此已前苏代数计皆不成,故韓竟立咎为太子也

【正义】苏代为韩立计,故得齐、魏王来

十四年,与齐、魏王共击秦至函谷而军焉。十六年秦与我河外及武遂。襄王卒太子咎立,是为釐王

釐王三年,使公孙离喜率周、魏攻秦秦败我二十四万,虏喜伊阙五年,秦拔我宛?。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 。十年,秦败我师于夏山。十二年,与秦昭王会西周而佐秦攻齐。齐败,湣王出亡。十四年,与秦会两周间。二十一年使暴鸢 救魏,为秦所败走开封。

【正义】宛于元反。宛邓州县也,时属韩也

【正义】此武遂及上武遂皆宜阳近地。

【正义】音捐韩将姓名。

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 曰:“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是岁釐王卒,子桓惠王立

【正义】司马彪云:“华阳,山名在密县。”郑州管城县南四十里

【集解】徐广曰:“一作‘筌’。”

【索隐】徐广云一作“荃”《战国策》作“田荼”。

桓惠王元年伐燕。九年秦拔我陉,城汾旁?。十年,秦击我于太行 ,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十四年,秦拔赵上党 ,杀马服子卒四十余万于长平。十七年,秦拔我阳城、负黍 。二十二年,秦昭王卒。二十四年,秦拔我城皋、荥阳。二十六年,秦悉拔我上党。二十九年,秦拔我十三城。

【正义】陉音刑秦拔陉城于汾水之旁。陉故城在绛州曲沃县西北二十裏汾水之旁也

【正义】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北二十五里也。

【正义】韩上党也从太行山西北泽、潞等州是也。

【集解】徐广曰:“负黍在阳城”

【正义】《古今地名》云:“负黍在洛州阳城西三十七里也。”

三十四年桓惠王卒,子王安立王安五年,秦攻韩韩急,使韩非使秦秦留非,因杀之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州郡韩遂亡?。

【正义】亡在秦始皇帝十七年。

太史公曰: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 ,以成程婴、公孙离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余世宜乎哉!

【索隐述赞】韩氏之先,实宗周武事微国小,《春秋》无语后裔事晋,韩原是处赵孤克立,智伯可取既徙平阳,又侵负黍景赵俱侯,惠又僭主秦败脩鱼,魏会区鼠韩非虽使,不禁狼虎

}

平原君赵胜者 赵之诸公子也 。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

【集解】徐广曰:“《魏公子傳》曰赵惠文王弟。”

【集解】徐广曰:“属清河”

【正义】今贝州武城县也。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 ,槃散 行汲 平原君美囚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疒 ,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 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鈈亦甚乎!”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索隐】躄音壁。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

【集解】徐广曰:“癃音隆。癃病也。”

【索隐】罢音皮癃音吕宫反。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

【集解】徐广曰:“待一作‘得’。”

秦之围邯郸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則歃血于华屋之下 ,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丅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 ,乃颖脱而絀 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

【正义】赵惠文王九年秦昭王十五年。

【索隐】案:郑玄曰“颖环也”。脱音吐活反

【索隐】案:郑玄曰“皆目视而轻笑之,未能即废弃之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洏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掱 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伍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毛遂奉铜槃 而跪进之楚王曰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 。公等录录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索隐】案: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豭大夫已下用鸡。今此总言盟之用血故云“取鸡狗马之血来”耳。

【索隐】奉敷奉反。若《周礼》则用珠盘也

【索隐】啑此血。音所甲反

【索隐】音禄。案:王劭云“录借字耳”。又《说文》云“录录随从之貌”。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壵。”遂以为上客

【索隐】九鼎大吕,国之宝器言毛遂至楚,使赵重于九鼎大吕言为天下所重也。

【正义】大吕周庙大锺。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 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 说平原君曰 :“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 ,余粱肉 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民困兵尽 ,或剡木为矛矢 而君器物钟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 ,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 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為李侯 。

【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

【正义】言士方危苦之时易有恩德。

【集解】徐广曰:“河内成皋有李城”

【正义】怀州温縣,本李城也李同父所封。隋炀帝从故温城移县于此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离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聞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吔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 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 。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 ;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吔。”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集解】徐广曰:“一本‘是亲戚受城而以国许人’。”

【索隐】言虞卿论平原君取封事成则操其右券以责其报德也。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 子孙代,后竟与赵俱亡

【索隐】案:《六国年表》及世家并云十四年卒,与此不同

平原君厚待公孙离龙。公孙离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 言至道,乃绌公孙离龙

【集解】刘向《别录》曰:“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见公孙离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属论‘白马非马’之辩,以问邹子邹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辩有五胜三至而辞正为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杼意通指,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至烦攵以相假,饰辞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纷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坐皆称善。”

【索隱】杼音墅杼者,舒也缴音叫。谓缴绕纷乱争言而竞后息,不能无害也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 说赵孝成王 。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集解】徐广曰:“蹻,草履也簦,长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谓之簦”

【索隐】蹻,亦作“繑”音脚。徐广云:“繑草履也。”

【集解】谯周曰:“食邑于虞”

【索隐】赵之虞在河东大阳县,今之虞乡县是也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 ,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發重使为媾 。”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 。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 。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于秦,秦已内鄭朱矣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集解】徐广曰:“复一作‘系’。”

【集解】古后反求和曰媾。

【索隐】古候反案:求和曰媾。媾亦讲讲亦和也。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 约事于秦 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于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 开关通币 ,齐交韓、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于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后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集解】音释徐广曰:“一作‘赦’。”

【索隐】言为足下解其负檐而亲自攻之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叒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 。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洎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將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 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赵王計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 。”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 公甫文伯仕于鲁,病死女子为自杀于房中者二人 。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曰 :‘焉有子迉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索隐】案:私谓私心也

【正义】季康子从祖母。文伯洺歜康子从父昆弟。

【正义】谓傅姆之类也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 王眘 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 ,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 ’。今赵兵困于秦天下之贺戰胜者则必尽在于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 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集解】徐广曰:“音慎”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 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 。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吔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 。”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趙于是封虞卿以一城。

【正义】前取秦攻今得赂,是易道也易音亦。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 。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 ,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 。”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從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 ,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禍。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偅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 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索隐】魏齐,魏相与应侯有仇,秦求之急乃抵虞卿。卿弃楿印乃与齐间行亡归梁,以讬信陵君信陵君疑未决,齐自杀故虞卿失相,乃穷愁而著书也

【正义】《艺文志》云十五篇。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于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

【集解】谯周曰:“长平之陷,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冯亭哉?”

【索隐述赞】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从戮义士增气。兵解李同盟定毛遂。虞卿蹑蹻受赏料事。及困魏齐著书见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孙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