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星、云、鸟、山、人影、编成一个古诗

优秀作文《鉴赏古诗词》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鉴赏古诗词》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鉴赏古诗词》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古诗词鉴赏》7700字7、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节一作腰 )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 蔓一作烂 )  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其三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雄才一作才多)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称一作真 ) 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後千载名。
10、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6、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7、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0、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    22、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24、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5、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怀,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6、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27、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8、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0、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31、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3、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4、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文部分    1、《论语》六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为政》)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后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欲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以塞忠谏之路也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后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
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之。(诸本或无天字。扶或作持。今按:此句未详,疑有误字。)《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善计或无善字。)     其三(《崔山君传》)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谈生者,谈姓,不知其名。之或作云,而无为字,非是。)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杂说    韩愈     杂说四首    其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 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其二(医说)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医下或有人字。)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纲下或无之字。理乱或作乱否。)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纪纲或作纲纪。)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所以,阁无以字。)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作或作僭。)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世或作帝。)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四海或作天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
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圣者或作圣人,或并有人者二字。)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鸟,阁作马。或云:《尸子》“禹长颈鸟喙”,阁本讹也。)其貌有若蒙亻其者,(《荀子》:“仲尼之状,面如蒙亻其。”注云:“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亻其”。亻其音欺。)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楚辞》:“平肋曼肤,何以肥之。”)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貌或作面,貌上或有其字。禽下或无兽字。邪或作也。《列子》:“包牺、女娲、神农、夏后氏,蛇身人面,牛尾虎鼻,皆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人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而有禽兽之心。”公意亦如此耳。)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或从阁、杭无可否字,非是。)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其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陋室铭    周敦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 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 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
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作文二:《古诗词鉴赏1》1400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出自汉代诗人卓文君的《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了。《西京杂记》乃小说家言,且相如、文君关系亦未尝至此,故云文君作,显系附会。此诗当属民歌,以女子口吻写其因见弃于用情不专的丈夫而表示出的决绝之辞。首二句是一篇起兴,言男女爱情应该是纯洁无瑕的,犹如高山的白雪那样一尘不染;应该是光明永恒的,好似云间的月亮皎皎长在。这不仅是一般人情物理的美好象征,也当是女主人公与其丈夫当初信誓旦旦的见证吧。诚如清人王尧衢云:“如雪之洁,如月之明,喻昔日信誓之明也。”(《古诗合解》)但也有解为“以,,山上雪",,,云间月"之易消易蔽,比起有两意人。”(张玉谷《古诗赏析》)意亦可通。细玩诗意,解为反面起兴,欲抑先扬,似更觉有味。故“闻君”二句突转:既然你对我的爱情已掺上杂质,既然你已心怀二心而不专一持恒,所以我特来同你告别分手,永远断绝我们的关系。“有两意”,既与首二句“雪”“月”相乖,构成转折,又与下文“一心人”相反,形成对比,前后照应自然,而谴责之意亦彰,揭示出全诗的决绝之旨。“今日”四句,承上正面写决绝之辞:今天喝杯诀别酒,是我们最后一次聚会,明晨就将在御沟(环绕宫墙的水渠)旁边徘徊(躞蹀)分手,就像御沟中的流水一样分道扬镳了。“东西流”以渠水分岔而流喻各奔东西;或解作偏义复词,形容爱情如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了,义亦可通。
“凄凄”四句忽一笔宕开,言一般女子出嫁,总是悲伤而又悲伤地啼哭,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嫁得一个情意专一的男子,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就算很幸福了。言外之意,自己今日遭到遗弃才最堪凄惨悲伤,这是初嫁女子无法体会到的滋味。作者泛言他人而暗含自己,辞意婉约而又见顿挫;已临决绝而犹望男方转变,感情沉痛而不失温厚。诚如清人张玉谷所评:“凄凄四句,脱节暗转,盖终冀其变两意为一心而白头相守也。妙在从人家嫁娶时凄凄啼哭,凭空指点一妇人同有之愿,不着已身说,而己身在里许。用笔能于占身分中,留得勾留之意,最为灵警。”(《古诗赏析》)堪称深得诗旨。
结尾四句,复用两喻,说明爱情应以双方意气相投为基础,若靠金钱关系,则终难持久,点破前文忽有“两意”的原故。“竹竿”,指钓鱼竿;“嫋嫋”,形容柔长而轻轻摆动的样子;“簁簁”(shī)即“漇漇”的假借字,形容鱼尾像沾湿的羽毛。“钱刀”,即古代刀形钱币,此处泛指金钱。以鱼竿的柔长轻盈摆动和鱼尾的滋润鲜活,比喻男女求偶,两情欢洽。《诗经》这类比兴较多,如《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毛传》:“钓以得鱼,如妇人待礼以成为室家。”但此处联下文之意,似又隐含爱情若不以意气(义)相知,仅以香饵诱鱼上钩,恰似只靠
金钱引诱,那爱情是靠不住的。故清人朱嘉微评曰:“何以得鱼?须芳其饵。若一心人意气自合,何须芳饵为!”(《乐府广序》)结句点破男子“有两意”是因为金钱关系。但究竟是他利用金钱为诱饵去另图新欢呢?还是那位“新欢”家资颇富,致使这位男子贪图富贵而厌弃糟糠呢?这只有留给读者去猜想了。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而且着力歌颂了女主人公对于爱情的高尚态度和她的美好情操。她重视情义,鄙夷金钱;要求专一,反对“两意”。当她了解到丈夫感情不专之后,既没有丝毫的委曲求全,也没有疯狂的诅咒和软弱的悲哀,表现出了妇女自身的人格尊严。她是把痛苦埋在心底,冷静而温和地和负心丈夫置酒告别,气度何等闲静,胸襟何等开阔!虽然她对旧情不无留念和幻想,但更多的却是深沉的人生反思。因此,她较之古诗中一般的弃妇形象又迥然不同,显示出“这一个”的个性。
全诗多用比兴和对偶,雪、月、沟水、竹竿、鱼尾等喻象鲜明生动而又耐人寻味。一、
二、五、六、十三、十四等句皆工对而又自然。此外四句一解,每解换韵,而诗意亦随之顿挫,声情与辞情达到完美的统一。
作文三:《古诗词鉴赏》2000字孩子们,辛苦了
初中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名句(横线词句为重点记忆内容,篇目由主到次顺序排列)
一、积累默写
1.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
2.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8.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二、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
1、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孤独失意之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五更时分,雄鸡报晓,天边的明月照着那山乡的茅店旅舍;结满白霜的板桥上,已留下了一双双清晰的脚印。刻画了旅人凌晨赶路的凄冷感受和寂寞
2、品味两幅画面。(品味意象,领会意境 ,体会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
意境苍凉萧索,   表达感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
(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描写了一幅故乡杜陵春天的画面:春天来了,回塘水暖,凫雁在明净的池塘嬉戏,自得其乐。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以乐景衬悲情,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3、品味佳句:(自由鉴赏)
问: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了解)
与此类似的意象叠加的诗句还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4、小结:(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卜算子·咏梅》赏析
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 整体感知: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诗是托物言志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
2、名句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赏析】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即使凋堆成为泥土,碾碎化作尘埃,心中的那缕馨香不改变。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坚贞、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月夜》刘方平
这首诗轻倩流丽,写出春天来临的一片生机和诗人喜悦的心情。月夜里洋溢着和暖的春气,新虫的鸣声透过碧绿的窗纱,这些描写,无不流露出对于生命、对于美好事物的咏赞。全诗体会入微,饱含激情,清新感人。
【名句赏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诗人运用通感手法,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观刈麦》白居易
整体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讽喻诗,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 【名句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赏析】诗意是他们的双脚被地面的热气熏蒸着,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这句诗对仗工整,通俗易懂,“蒸”和“灼”用得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农民劳动环境的恶劣,劳动的艰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赏析】他们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这么炎热,只是珍惜夏天的白昼时间长。这句诗揭示了农家矛盾的心理,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破阵子》晏殊
词文赏析:
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写景之妙。 A“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B“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这首词的下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东邻女子的个性的?
A表情:笑:巧笑→笑从双脸生。
B心理描写: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C场面描写:斗草。
东邻女的个性形象是怎样的?
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3.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是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有意回避了对于斗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只写了人物在斗草前后的活动和心理,收到了虽少总多、耐人悬想的效果(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4.总结: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作文四:《古诗词鉴赏(3)》2700字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释】
①高兴亭:在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今属陕西)任上时)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②角声:行军打仗
用的鼓角之声
③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④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⑤酹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⑥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均是唐代长安的名胜)  赏析
作为一位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虽是笔力寻常,却有非凡意气。所以读陆游诗词,不可不知人论世,查其意旨。
陆游一生坎坷,极少被用,其主战思想为当权者所不容。而此词则作于他一生中少有的受到任用的时期。当
时他在南郑担任军务,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军队壮阔的生活以及自身抱负的得以发挥,使此时的他充满了豪情壮志。于是初秋登高,遥望长安南山,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豪气干云的《秋波媚》。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上片前二句写边城秋景,作为全词底色。何为“秋到边城”?秋者,秋风也。风起而
知秋。秋风里含着边角哀声,这是听觉。“烽火照高台”,简单一个“照”字显得格外明亮大气。烽火冲天,高台屹立,这是视觉。一视一听,边意浓重,倍显苍凉悲壮。是为底色。接着二句则是作者于高兴亭中的活动。高唱歌,痛击筑,登高喝酒,
好不痛快!直截了当的场景描写大开大阖,毫不做作之余,还暗点易水送荆轲故事,与下文暗合。
上片无甚采处,本词匠心多在下片。    饮酒乐甚,身心已疲,作者静静地伫立在栏杆前,北望长安南山。南山,即终南山,
曾是多少人吟诗的对象啊。可如今暮云遮月,暗不可见,正如中原大地仍沦贼手。正在此时,善解人意的暮云竟让开一角,放得月出,好一轮南山明月!南山可见,长安还会远吗?想那城外灞桥烟柳,年年可还抽枝?城南曲江诸亭台池馆,可
是不再有人游玩了。明月啊明月,你既多情邀我,我又安忍不赴?灞桥,曲江,多少年来不见文人雅士,也该等急了吧?不要紧,我这便挥师北上,一鞭直渡,复我大好河山!    前二句,运用拟人、反客为主、移情于物、情景交融等法。明
明是作者心系南山,却偏说南山明月无限多情。后二句,运用拟人、反客为主、想象。明明是作者渴望收复山河,却偏说山河等待游人游览。赤子之心充溢于字里行间,作者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令人不禁为之感染。
这首词以形象的
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
① “悲歌击筑”这一在词中的作用:    原于《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和而歌.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    ②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一句的深刻含义.
灞桥在长安附近,此句是说诗人仿佛真地看到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显示了诗人期盼能够北伐胜利的心情。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秋天,陆游四十八岁。当时他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这一时期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
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与陆游其他诗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
上片写登高酹酒。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
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景?悲歌
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是
月,特地幕云开
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从南郑瞄向长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诗人仿佛真地看到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
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
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词作原文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②等闲:平常,随便,无端。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    ③莫辞频:不要因为频繁而推辞。    ④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载崔莺莺
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翻译
片刻的时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东流,一去不返,深感悲伤。于是,频繁的聚会,借酒消愁,对酒当歌,聊以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河山,突然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爱怜眼前的人。
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安享当下珍惜眼前的思想。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
《》中的诗句,即转即收。
“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一向”,即一晌,一会儿。片刻的时光啊,有限的生命!词人的哀怨是永恒的,那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谁不希望美好的年华能延续下去呢?
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中常有的慨叹,而本词中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
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 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 自遣情怀吧。“频”,谓宴会的频繁。
“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句写对酒当歌,聊慰此有限之身。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
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人。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
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已,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
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
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晏殊 8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下阕“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等闲离别易销魂”,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一向年光有限身”,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上阕“酒筵歌席莫辞频”句和下阕“不如
怜取眼前人”相照应,表达安享当下珍惜眼前的心情。
9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人。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本词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认
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作文五:《古诗词鉴赏》10900字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一、从题目切入
古诗词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试题的重要切入点。 题中的“怨、愤、哀、哭、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观其标题,便不难推知其情感和内容。因此,打开试卷后,千万不可忽视对它们的分析。
【例1】(2006年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一种竹子。此处代指竹杖。
【问】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题思路】题为“夜归”,作者用它统摄全篇,揭示了时间是“夜”,事件是“归”,对象是一位归家的游子。既然夜已“深”了,这位游子还要拄杖而行忙于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
书     愤    陆  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问】“书愤”的意思是什么?“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参考答案】 “书愤”抒发的是杀敌灭虏的理想破灭后产生的愤疾。表达了诗人年轻时想要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有人说,这首诗写的都是些自然景色,没有一字写“倦”,题为“倦夜”,是否有点不妥?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起到什么作用?
【习题2】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问】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二、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常常起到暗示思想内容或降低解题难度的作用。阅读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绝句二首(之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阅读注释,我们得知,诗人经历了颠沛流离奔波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定,心情安适。因此可以回答说,这首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春风送暖,花草清香,燕子繁忙地衔泥筑巢,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好一幅明静绚丽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愉悦闲适的思想感情。
【例2】(2003年上海卷)
望 海 楼①    米 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四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问】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
【参考答案】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解题思路】利用注释中对“望海楼”及“铁瓮”的解释,我们就会明白,原来“望海楼”就在“铁瓮城”之中。诗歌起笔写了“铁瓮城”的高,当然是为了烘托“望海楼”的高峻了。
【习题1】
离思五首(其四)   元  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本诗为元稹悼念亡妻之作。取次:任意,随便。
【问】诗中前两句借“沧海”“巫山”比喻了什么?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习题2】(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旧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习题3】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作者贬居黄州的第三年。
【问】找出词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概括说明词人的情感。
三、从意象切入
古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外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诗歌鉴赏应按照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流程来进行。
[例1](2006年浙江卷)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问】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答案】第一空:流水。        第二空:白云。
【解题思路】解答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把握“景(即物象) ”和“情”的结合点,这些物象往往最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可知,前四句中的主要意象有“流水”“青山”“ 白云”,根据题中提示的意象特征,不难明确答案。
【例2】2003年全国卷
过 香 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题思路】这首诗的意象有:云峰、古木、深山、晚钟、泉水。分析、体味这些意象,便可以进入那种“古”,“深”,“咽”,“冷”的意境。因此,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因为这两个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习题1】2004年广东高考卷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习题2】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 愁杀:极为忧愁。风笛:风里传来的笛声。离亭:古代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人们多在亭里送别,故有离亭之称。
【问】全诗写了哪四景?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四、从题材切入
按诗词的写的内容可以分为咏史怀古、咏物、思乡、隐逸、写景、赠别、述怀、幽怨等题材,鉴赏时抓住题材特点,便不会离谱背弦。
1.  咏史怀古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历史事件,抒发现实政治感慨。这首诗借什么事件,抒发怎样的感慨?
【参考答案】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这样的靡靡之音亡了国这个历史事件,抒发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大事怀抱隐忧的感慨。
乌 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
【问】(1)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途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宕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2.咏物诗
[例]                                 修 竹 篇   陈子昂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陵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问】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又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共同点都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修竹篇》借修竹寄托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不畏强暴的坚贞不屈。《咏柳》赞美创造性的劳动。《孤桐》表现了王安石孤高不屈的品格和济世利民的抱负。
孤  兰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①。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②,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注】①孤兰:化用孔子语。孔子自卫返鲁,途中见兰花,认为其香为“王者之香”,并为它落得“与众草为伍”而感叹。②淅沥:原为雨声,此指落霜之声。
3.赠别诗
[例]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 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试析这两首赠别诗的异和同。
【参考答案】
共同点: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的友情。
不同点:王维送客的时节是春天一个雨后的清晨,地点在客舍,诗人将感情融于一个特定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饯别场面。一次次真诚的劝酒是对朋友真诚的挽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感情。王昌龄送客的时节是秋天,地点在江边。尾句的叮咛,表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守操守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情纯如冰水。
[习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 1.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又怎样?
2.下片词人的感情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4.边塞诗
[例]                    从 军 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问】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战争的?
【参考答案】以轻快跳脱之笔,从侧面进行烘托,避开了正面写战争。
[习题]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诗。
2.试分析全诗的主旨。
3.诗中的“静”字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5.写景诗
暮 江 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瑟瑟:形容碧绿。    ②可怜:可爱。
【问】1、诗歌一二句与三四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
2.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参考答案】1.诗歌一二句写残阳映照下的江景。同在夕阳映照下,部分江水呈现碧
绿的色彩,另一部分江水则波光绚烂,红艳艳的一片。碧绿与火红,相互映衬,江景
显得奇妙而迷人。三四句写新月初升时的夜景。江岸的青草上,点点露水,犹如粒粒
珍珠,清光闪闪;天空中,一弯新月,犹如一张匀称、精致的弓镶嵌在蔚蓝的天幕上。
景象晶莹,秀丽清新。
2.诗人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了诗人在赴
任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习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1.这首诗写了哪几个景物?
2.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3.赏析这首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五、从语言切入
古人讲究炼字,优秀的诗词,无不都是作者字斟句酌、咬文嚼字的佳品。因此鉴赏古
诗词,也常常从语言入手,静下心沉住气,咬文嚼字,融会贯通,理解诗意。
【例1】2006年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
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
酒自娱作了伏笔,所以说用得好。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问】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和
“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六、从细节切入
优秀的诗歌,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个别”、“局部”便是具有
典型意义的“细节”,透视它,便可以挖掘出诗中蕴含的情感。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  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  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  司徒急为破幽燕。
【问1】颈联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生活细节?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颈联描写了“宵立日眠”的生活细节。突出了题意“恨别”。
【问2】这样写好在何处?
【参考答案】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
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
【例2】2000年全国卷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请选择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   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   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主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
声、蛙声。
C.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
【解析】答案为C。约了客人,然而过了夜半还不见客人来,此时主人一定心情非常
烦恼,尽在设想客人为何不到的原因,哪有可能“闲适恬淡”呢?只要关注这个细节,
此题就不难解答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
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七.从背景切入
任何作品都是特定社会背景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印记。因此,我们欣赏古诗
词时,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从背景入手,便于感受那个
时代的风云变幻,容易体会诗词的内容和主旨。
【例1】2006 年辽宁卷
东  坡 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
山多大石。
【问】(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解题思路】从注释中得知这首诗是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出题者给我们交代了写作
背景。再联想苏轼一生坎坷,他不论处于怎样的逆境都能坦然面对,旷达开朗。结合
原诗,不难发现,这首诗正表达了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于是我们就能写
出这样的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
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
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例2】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
小 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
首为功名,旧时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问】①词中的“心事”指          ②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
【解题思路】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他曾统率岳家军屡次大破金兵。
后因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才未能实现其收服失地统一江山的理想。这段
背景,几乎人人皆知。因此解答此题,不存在多少困难。问①“心事”自然是指“希
望抗金报国”。问②主旨句也很容易寻找,就是末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金 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可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次年押赴元都燕京,途径金陵所作。
①首联借眼前离离荒草、破败行宫、西下夕阳、飘荡孤云这一组意象,抒发了                                       的感情。
②颔联“城郭人民半已非”的意思是                                    。
③颈联“旧家燕子傍谁飞”化用了刘禹锡                 、               的诗句。
④尾联表达了诗人                                         的志向。
八.从尾句切入
古代诗人十分重视诗词的结尾。尾句通常担负着表情答意的作用,好的诗词结尾可以使全诗形象完整,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回味。所以在鉴赏古诗词时应特别注意尾句,仔细体会诗人蕴含其中的情绪,拓展、升华诗词的意蕴。
【例1】(2007年上海卷)
阮郎归    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问]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参考答案】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的情景。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例2】(2006年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    雷        张 维 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 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习题1】(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问】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习题2】(2006年全国卷)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问】试分析下阙的内容,尤其是末尾两句中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补充材料(一)     古诗词意境常见的特征
(一)慷慨悲壮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二)雄浑苍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  《 步出夏门 行》
(三)雄奇瑰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四)恬淡自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五)清净幽深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六)高雅清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七)雄浑壮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八)清新淡雅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谢灵远《登江中孤屿》
(九)苍凉悲壮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十)孤独冷寂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补充材料(二) 按表达方式给古诗分类
依据诗词本身的表达方式,可以把诗词分为抒情、叙事与哲理三大类。
(一)     抒情诗:
抒情诗以抒发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被激发起来的感情为主。它不像叙事诗那样,客观地描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抒情诗中,诗人的着眼点在于通过某种事件或景物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或直抒胸臆,或触情入景,或借古咏怀,或托物言志。抒情诗的人物形象多数是诗人自己,或称为抒情主人公。 例1.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点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例2.          旅夜抒怀  杜甫
细风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点评: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二)     叙事诗:
诗歌的主要类型之一。它以叙事为主,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它的叙事并不是单纯客观的描写,而是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感情,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要求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
例1.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点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无议论,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十分鲜明。
(三)      哲理诗
顾名思义,即蕴含深刻而普遍的人生道理的诗歌。优秀的哲理诗,其共同特点是:寓
哲理于形象之中,哲理与形象交融。这一特点,使哲理诗具有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欣赏哲理诗,需要我们从诗歌形象入手,仔细品味形象特征,并注意联系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样,才能深入领会哲理诗形象的寓意,才能透过诗中的形象把握哲理。
例1.                                                                     登鹳雀楼  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点评: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向上进取、高瞻远瞩的胸襟,说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例2.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点评:这首诗说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思考与训练】
(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诗。
2.诗歌抒发的感情主要是                     。
3.这首诗前四句内容的选择,最后两句感情的表达,全诗的语言,都有鲜明的特点,请任选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作者是    朝人,著名的     。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颢、程颐两兄弟的理学,其理学思想合称为        。
1.    诗人借方塘阐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 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是一首寄意深刻的    诗。作者把山中的鸟“随意移”、“自在啼”与        对照,歌颂了    的可贵。
2.这首诗写于庆历五年,诗人由于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官滁州。诗是写鸟,实际上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的           。
(四)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诗中的蝉具有               的特点,诗人借助比兴手法和象征的方法,表现了人格化的蝉的精神。这也是古诗常用的     的表现手法。 2.诗人以“蝉”自况,体现了全诗主旨的是哪两句话?它们蕴含了什么哲理?
(五)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马   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长恨歌》作者     ,银河化用        故事。
石壕村是《     》所写的地方,《长生殿》作者是     。诗人这样写的好处是:                               2.“人间亦自有银河”的寓意是:                     3.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对马嵬史事的看法是怎样的?
补充材料(三)          绝句和律诗的结构
绝句的结构: 结构是内容的组织形式,体现了诗人的创作思路。从结构入手,有利于在整体上驾驭诗词作品。
绝句由四句组成。一般而言,绝句的四句之间表现为起、承、转、合的关系。“起”是开始,“承”是承接,“转”是转折,“合”是结束。绝句的首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末句为合。
欣赏绝句,特别需要注意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古人云:“绝句功夫全在第三句。”绝句短小,诗人在创作绝句时,一般来说,总设法挣脱篇幅的局限,追求尺幅千里的效果。因而,诗人总力求在第三句来一番转折,以此让诗歌呈现波澜,避免平直,以此让诗歌完成一次升华,开拓一个新境。比如韦庄的《台   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第三句“无情最是台城柳” 就是来了一番转折,使诗歌呈现了波澜。
律诗的结构:
律诗八句四联,通常有两种结构类型。
第一种结构类型是:首联总起全诗,既概括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又概括地点明诗人的感情;颔、颈两联,呈并列关系,主要内容都是写景,都是景中寓情,并且情调与首联一致;尾联以抒情或写景收束,全诗表现为“总——分——总”的结构特征。比如王绩的《野  望 》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第二种结构类型是:律诗的前两联与后两联分截为两个部分,内容上,通常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比如杜甫的《旅夜抒怀》“细风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懂得律诗常见的结构知识,虽然不能让我们迎刃而解一切问题,但起码我们在赏析律诗时,可以摆脱盲目性,可以获得一个理解律诗的指南。比如对于律诗的第一种结构类型,我们想要了解诗歌中诗人的感情,通常读一读首联与尾联基本就可以了。
(注:高考临近了,复习也快结束。为了永存和便捷,也为了共享和交流,不避冗赘放在新浪博园里的部分资料,是我以为有用并日后仍可能使用的。文本大多是由组长董熔炉老师不吝赏赐,是浦南中学语文组同仁们的集体智慧,特此说明并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赠金笔赠金笔
阅读(1599)┊ 评论 (5)┊  收藏(1) ┊转载(23)
已投稿到: 排行榜 排行榜
前一篇:汉语语法(二)——文言文语法
后一篇:临阵一试,全无畏惧
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发评论]
博客真好 认识你很高兴
带走你的文字,来我家看看:)
2009-5-19  12:49回复(0)
皖东游子  喜欢▼ ┊打印┊举报  ┊
八个切入点参考答案
(一)1.(1)答:题为“倦夜”,非常妥帖。全诗描写了六幅自然景象:绿竹、庭院、朗月、稀星、飞萤、水鸟。但是除了这些景象外,还写了这些景象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于是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天空,环视四野,心事浩茫,一夜没有合眼。该有多疲倦啊!因此,以“倦夜”为题非常妥帖。
(2)答: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交代了倦夜的原因。原来他是为国家又要动干戈而忧。当时西北的吐蕃又来骚乱中原,广大人民又要蒙遭战祸。诗人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不眠。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 2答: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石榴开遍”,第三句中的“树阴满
地”和第四句中的“流莺”均是紧扣诗题,写出了夏的意境。所以,我同意这种说法。 (二)1答:读了注解便可知道,这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作者以此抒发了对亡妻的忠贞与怀念。
2答:注释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妻子的生日,作者飘泊在外自然更加思念亲人。所以可以这样答道: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⑵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进行对比,反衬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答:读毕注解,得知此时苏轼贬居黄州。他自幼“奋励有当世态”,想在人世间干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不仅事业没有实现,而且差点被置于死地。如今被贬黄州,仍不能自主,他自然要进行反思。“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议论句,正是他自我反思的产物。由此可以断定,这便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它表达了词人决心忘却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寻求精神上的最大自由的感情。
(三)1答:作者选用“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描绘出片云远浮、明月孤悬、长空落日、秋风萧瑟的悲凉意境,寄托了自己客滞江汉的孤寂和壮心不已的悲壮。真是寓情于景,以景含情。
2答:江头春色,杨花飘飞,离亭晚笛,故人离别。诗中四景,紧扣题目中的“别”字,春色明媚反衬离愁之苦;杨花飘飞,暗合离情别绪。两人分别,各奔东西,天地茫茫,孤独一人。不写离愁而离愁自现,构成萧索凄凉的意境。
(四)[咏史怀古诗]答:(1)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2)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
的刚愎、凶残: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批判之情。
[咏物诗]答:“飞霜”,喻指朝廷中妒贤嫉能、排挤打击人才的奸邪小人。“绿艳”,即兰花,喻指自己及正人直士。“清风”,喻指引荐者,即能够使自己得到赏识任用、实现志向的人。作者通过兰花生长在荒僻之处,沦落到与野草为伍,又遭受到严霜的摧残,生命岌岌可危,亟盼“清风”吹拂,来表现自己遭受诬陷、排斥的愤懑与期盼得到重用而大展宏图的愿望。
[赠别诗 ]答: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词人在描绘实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依依惜别的深情。“眼波横”,表现水的形象,也表现送别友人时自己热泪盈眶;“眉峰聚”,表现山的形象,也表现送别友人时自己愁眉紧锁。比喻修辞的运用,把词人送别时所见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感情显得非常含蓄、深沉。2.一是哀愁,二是祝愿。
[边塞诗]1.边塞  2.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耸入云的和平统一的颂歌。  3.写出了边关和平宁静的生活,它把今天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了明暗交织的对比,并与下句“销”锲合,写出了战争阴霾消散净尽,日月光华照彻环宇的景象。
[写景诗]答:1.江、山、花、鸟。  2.四景分别用了绿、白、青、红的四种颜色,景象清新、春意绵绵,令人陶醉。  3.以乐景写哀情,景象越是美好,越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越能显出诗人深厚而炽热的思乡之情。
(五)1答:因为诗歌鉴赏是个性化的,这一切入点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考生尽可以张扬其个性,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可以说“失”字更好,春潮高涨水面平齐,江岸似乎失却,一个“失”字,更显水面之高,江水之满,多么形象;也可以说“阔”字更好,春潮齐岸视野开阔,一个“阔”字,更显江面辽阔,一望无边,多么壮观。
2答:不能换成“对”。“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敌”,有“敌对”的意项。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六)答:考生很容易找到“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但难在“试析”,这就需要扣住“看似寻常最奇崛”的诗论赏析之。行人临发,又觉意犹未尽,重开家书,看似一个寻常细节,却生动传神,表达了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吹起而引发的无限乡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惦念。
(七)答:1、对国势衰弱,日暮途穷的无比沉痛
2、国都和人民大都已面目全非了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4、视死如归,坚定不渝
(八)1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2答:一是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二是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三是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补充二]参考答案:(一)1.古体诗  2.歌咏母爱  3.(1)前四句,选择了富有深意的生活细节,细微处见精神,表现母爱。那细心的穿针动作,那密密的针线,贮满母亲的慈爱、牵挂,贮满了骨肉深情。(2)诗末两句诗人讴歌母爱的伟大,是全诗感情的升华。(3)在感情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反问、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反问强化了语气,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二)参考答案:1.南宋、理学家(儒家)、程朱理学  2.一个人要心地澄明,知识渊博,才能如实地对多种事情作出反映和判断,弄清道理;要做到这点,就得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保持心地的澄明,犹如水塘不断注入活水才不会积滞浑浊一样。
(三)参考答案:1.哲理诗、笼中鸟、自由  2.心境与意趣
(四)参考答案:1.清爽隽朗、品行高洁、顽强自信;托物言志  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参考答案:1.白居易、牛郎织女、《石壕吏》、洪升;语言朴素,文字俭省,易于理解,引发联想。  2.人间的夫妻也有不少离别的,正像天上的银河阻隔着牛郎织女不能相会一样。  3.民间百姓生活困苦,家破人亡的事时有发生,比流传的帝王的爱情故事更发人深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4.他认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他们这些统治者给百姓造成的痛苦实在太深重了。
(五)参考答案:1.白居易、牛郎织女、《石壕吏》、洪升;语言朴素,文字俭省,易于理解,引发联想。  2.人间的夫妻也有不少离别的,正像天上的银河阻隔着牛郎织女不能相会一样。  3.民间百姓生活困苦,家破人亡的事时有发生,比流传的帝王的爱情故事更发人深思,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4.他认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并不值得同情,他们这些统治者给百姓造成的痛苦实在太深重了。
作文六:《古诗词鉴赏》6500字诗歌鉴赏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分析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