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其敏字画范曾字画真假鉴定方法法有几种

古书画鉴定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古书画鉴定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古书画鉴定是指对古代书法、绘画作品时代、作者、真伪及价值等进行的鉴别与评定的手段。其鉴定对象是以、绢、为书写和描绘材料的传世艺术品,以及敕诰、文书、地域图等书迹和画迹。古书画鉴定与收藏相生相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古书画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如书画家或他人署款题跋的格式;书画家的印章及收藏者或鉴定者的印记;书画的形制及装潢形式;书画作品的质地等均为鉴定的内容。如今,鉴定界采用碳十四检测古代判断存留的时间,用来判别古字画成书年代。
古书画鉴定古书画鉴定
古书画鉴定是对书画作品本身的客观情况进行辨识与确认,如创作年代、作者、真伪等;其次,是在此基础
上对作品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后者与书画鉴赏有部分重合。古书画鉴定是书法史和绘画史不可缺少的奠基工作。在涉及古代文化的某些工作中,如的收藏和艺术品的经营等,古书画鉴定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书画鉴定简史
中国对书画作品的收藏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这些作品兼有艺术和经济价值,致使作伪的现象随之产生。许多作品在辗转流传中,也出现了某些方面不明确或难以辨认的情况。
古代对书画作品的收藏,大致分为皇室和私人两部分。对收藏或过目的作品作详细记录而形成的书籍,称为著录书。著录书不仅反映出当时的收藏情况,也体现了鉴定成果与水平,是书画鉴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室编纂的著录书主要有北宋宣和年间修撰的《》和《宣和书谱》,清乾隆年间开始陆续编辑的《石渠宝笈》(初、二、三编)。历代私人编撰的著录书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宋米芾的《》和《》,元周密的《云烟过眼录》,明文嘉的《钤山堂书画记》、张丑的《》,清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安歧的《墨缘汇观》等。这些著录书不仅是对书画藏品最为详尽的记录,而且也是当时和其后鉴定家可资比勘、考证的文献。
鉴定家在书画作品上所留下的题跋和印记也是了解鉴定历史的重要方面,唐张彦远在其所著《》
中具列了他所见前代有跋尾、押署的鉴识艺人,这些鉴识艺人即是对鉴定素有研究的专家。这些题名大致相当于后来的鉴定家所普遍采用的鉴定印记,表明所题作品业经鉴定。这些鉴定家大都兼事收藏,有的本身即是书家或画家。传世的许多书画名迹都留有他们的题跋或鉴定印记。
在从事鉴定活动的同时,一些鉴定家对鉴定方法的见解、议论散见于他们的著述中,如在米芾的《书史》等著作中就有这方面的论述。其中虽不乏十分精辟的见解,但都比较零散。
20世纪后,近代公共博物馆的建立,使原清宫秘藏的许多历代名迹得以公开展示。现代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传入,又使大批公私收藏的书画作品能以图版的形式刊出。为数众多的清室旧藏流入民间,促使鉴藏活动随之活跃。
古书画鉴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政府对文物的系统管理,各级文博机构纷纷建立,并开始大规模地征集古代艺术品的工作。古书画作品的购藏、研究、出版等促进了书画鉴定的发展。一部分传世名迹的重新辨识和对历代一些代表性书画家作品的鉴定研究达到较深的层次。1983年起,中国政府组织专家,历时8年,对全国6万余件藏品进行了鉴定。同时将鉴选 出的3万余件藏品编为《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并择其佳者编为《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以多卷本形式陆续刊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并配有图版的古书画目录。现代书画鉴定专家对书画鉴定经验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总结和阐述,为古书画鉴定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古书画鉴定逐渐形成一门学科。
古书画鉴定方法
对古代书画鉴定采用以目鉴为主、目鉴与考订相结合的方法。
古书画鉴定目鉴
即依靠鉴定者的观察和识别能力对书画作品进行鉴别与评定,是古书画鉴定的主要方式。书法家和画家以毛笔为创作工具,不仅运用毛笔塑造形象,而且在笔触中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意趣及个性。所以,鉴定者在目鉴中不只是辨析作品的形式,同时也是感知笔墨中所包含的意味。
对书画本身的考察,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它体现为对书画作品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的综合判断。书画的
古书画鉴定
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是客观存在的。如以山水画为例:晋至唐以前的山水画,技法上仅事勾染,不见皴法,树石的形象比较稚拙。唐代的山水画中已见勾斫,表现力增强,五代、北宋出现多种皴法,刻画的手段进一步丰富,此时的山水画创作刻意真实状物,采用全景式的构图,用笔精工谨严。南宋的山水画注意结构的剪裁,笔法深穆厚重,而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作品不以真实状物为目的,笔墨技法上与此相适应,趋向萧散、洒脱等等。当然,时代风格的变化并非崭然而别,演变中也有联系和交错。
古书画鉴定风格的分析
对风格的分析认识是以对书画中几种主要因素的艺术特征的辨析为具体内容的。先生归纳了目鉴中的三个主要因素:笔法、墨和色、结构和剪裁。其中,将笔法特征作为目鉴的核心要素是当代鉴定家们的共识。中国书画创作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千变万化的书画艺术风格是书画家凭借手中的毛笔,用可视的点线、色墨、结构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其中笔法是最基本的可视形态。而不同的书画家由于执笔、起落笔的方式,用笔的压力,行笔的速度等诸因素的不同,在笔锋着纸时必然有不同的表现。每个书画家历经长期的实践,都形成各自的笔法特征。在运笔的藏露、顿挫、节奏、转折、疾徐、轻重、方圆等方式,以至字体的连接、简化等方式上都表现出一种习惯性的笔法特征。而且书画家各自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后,这种习惯性的笔法自然而出,重复出现于他们的作品中。同一书画家的笔法在其书法和绘画中都会有共同的表现。不同书画家的笔法只有相近而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笔法也有差异。因此模仿者想在短时期内将被摹仿者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笔法强行变为自己的笔法是很困难的。刻意临摹,失去自然;随意放纵,则易流露临摹者自身的笔法特征。临摹者与被临摹者如果是两种完全相反的笔法——滞重与流畅或方峻与柔和,则更难以接近。书画家在色墨的运用,结构的安排(于书法表现为结体、章法,于绘画表现为构图)也都有各自的特征。相比之下,笔法特征更难于临仿。书画家笔法的清景德镇窑五彩龙凤纹笔盒各具特征,使区别不同书画家的作品,判明真伪成为可能。
古书画鉴定考订
是指利用文献等资料对书画作品的有关内容进行辨析和验证。是古书画鉴定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对古书画
古书画鉴定
作品的考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利用书画史文献和著录书对书画家艺术特征和具体作品的考订;利用文字学知识对避讳字、错讹字的考订;利用文学史知识对书法、题跋中文法及风格的考订;利用历史知识对称谓、绘画中服饰、建筑、器具等的考订;利用书画家传记和诗文、信札对书画家的生卒、籍贯、字号的考订等。对于某些时代较早的作品,由于传世作品数量甚少,难以比较,考订就更加重要。目鉴与考订的结合运用,多方面的辨析和综合分析,会使鉴定结论更易符合客观。
古书画鉴定需要的素质
其中包括对书画作品,特别是原作的大量接触,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对前人经验的汲取。书画的风格、笔法等特征,离开对实际作品的感受、分析是无法认识与讨论的。书画作品的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及各种特征是客观存在的,而鉴定者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它,则往往需要经过多方比较、反复揣摩,逐渐归纳总结,包括对自己以往鉴定标准不断修正的漫长历程。优秀的鉴定家会在头脑中镌刻下一部形象的书法史和绘画史,成为鉴定的依据。鉴定是以比较为内容的。实际的鉴定过程,除实物间的比勘外,更多的则是鉴定者将被鉴定的实物与自己头脑中存储的风格标准、作品样板和相关知识进行比较、验证,从而得出结论。鉴定者实践所受到的局限,必然导致鉴定的局限。由于鉴定的感知成分,鉴定标准亦具有个性化。对于某些作品,鉴定家们有时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行家:时间:日
在书画鉴定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专业名词和俗语来说明书画装裱、质地、真伪和优劣,以便统一认识。
行家:时间:日
现存书画大部分为纸质书画,虽然纸的寿命很长,但是不注意保护还是很容易损坏,尤其是装裱好的书画,其存放更讲究,贮存不当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那么如何存放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点秘诀。
行家:时间:日
随时代的需求,出现了观赏墨(即珍玩品)及礼品墨。墨历来倍受文人、书法绘画家们的喜爱,并加以收藏。自宋以后,名墨逐渐成为文人书案上的陈设、欣赏品,要求墨质精良,而且追求形式与装饰美观,这就促使墨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门类,成为人们珍藏的艺术品。…
行家:时间:日
一种运用科技手段,鉴定书画的新方法最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这种现代化的书画鉴定方法是否能够更加准确的识破赝品,从而代替传统的鉴定方法呢?…
行家:时间:日
在中国画作伪的方法中,材质作伪运用广泛,作为鉴定者应该对其有所了解,甚至自己亲手进行制作,有助于更准确作出判断。中国画材质作伪,主要针对:墨(包括中国画颜料)、纸(包括丝织品)、印(包括印泥)。
行家:时间:日
纸在西晋以后才用于书画。当时是用麻纸,如陆机《平复帖》。南北朝写经用黄柏纸,唐人临摹用硬黄纸。唐时书画多用麻纸和楮纸,韩况《五牛图》、杜牧《张好诗卷》等即是麻纸。…
行家:时间:日
中国书画最讲究用纸,有些书画家的书画技法,就是根据纸性演绎而来。当今,要想了解中国书画,离不开研究用纸。现根据平日积累向大家介绍几种书画用纸。
行家:时间:日
与书画鉴定有关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有些比较直接,有些就间接一些。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书画的鉴定,往往产生比较大的作用。…
行家:时间:日
一幅好的书画,在艺术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鉴赏:一是画的本身,如风格、构图、笔墨、色彩。二是落款,如位置、字体、大小,与画本身的搭配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书法水平。三是印章,如风格、大小、流派、阴阳文印章的搭配、盖印的位置、文字的正确与书画的统一。…
行家:时间:日
中国书画作为中华文明和悠久历史的承载者,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中国书画一般采用纸、绢为书画基质,以墨和颜料为书画原料,以毛笔和砚为书画工具,在书画创作过程中视为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协作、整合过程。…
行家:时间:日
古人说“纸寿千年”,但如果不注意爱护,纸张非常容易损坏。尤其是装裱好的字画,如何存放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行家:时间:日
肖像画在我国有特定的称谓:写照、传神、写真、写貌、写像、影像、追影、写生、容像、象人、祖先影像、禅宗祖师像、顶相、仪像、传神、寿影、喜神、揭帛、代图、接白、帝王影像、圣容、衣冠像、云身、小像、行乐图、家庆图等…
行家:时间:日
元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二、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的特色和艺术风格南京博物院所藏明清肖像画作品,囊括了著名肖像画家以及民间无名画工的精品之作,欲对足以反映明清肖像画的艺术风貌的这批藏品有所了解,首先需对我国早期的肖像画史有一个大致的印象。1.中国历代肖像画及其肖像画家中国肖像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就已经有肖像画的制作了。六朝时代肖像画有了新的发展,主张以形写神,注重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隋唐五…
行家:时间:日
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
行家:时间:日
集体拟定一人写——执笔;用笔飞快地书写——走笔;亲自写文章或字——亲笔;代替他人写文章——代笔;文章的遣词风格——文笔
行家:时间:日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
行家:时间:日
书画题跋上的时令称谓非常丰富,有月令、季令、节令之分。…
行家:时间:日
秋天的确是展玩书画的最好季节,但晒画似乎不妥,因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损坏书画的质地、色彩。…
行家:时间:日
农历一月: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
行家:时间:日
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了解。…书画鉴定方法及步骤(七)
我的图书馆
书画鉴定方法及步骤(七)
什么是时代风格呢?就是在一定时代的书画家,除了他个人风格外,都反映着这一时期的统一的基本特征,这就是这一时期的时代风格。如清朝初期、中期以及末期的字画分别具有各时期的统一基本特征。不管是大写意和工笔以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都一样。中国幅员这样广大,但不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区的距离如此遥远也都是这样。个人风格、流派风格、地区风格、民族风格以及任何体裁都受着时代的局限,也就是都反映着时代精神。任何书画家,不管他是临张三或摹李四,但谁也逃不出时代的局限,这一点是绝对肯定的。如清末上海画家任情挥洒,北京画家的规规矩矩,在个人风格和地区风格上可以说相距很远,但一看便知都是清末时期绘画,这就是他们在作品上都反映着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就是时代风格。鉴别字画时,时代风格是最重要的旁证。所以富于鉴别经验的人,首先要注意时代风格,否则要把元朝的画看成是唐代的,把清朝的画看成是宋朝的。不过在两个朝代更替时期的时代风格是很难看出来的。如唐末五代初,五代末北宋初,南宋末元初,明末清初的时代风格就是如此。因每个朝代的更换,总有前一朝代的书画进入后一朝代,也就很自然的会影响后一朝代的书画风格。并且后一朝代的政治和经济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就是改变了,也不能立即反映到书画上来。每个朝代的更换都是这样,不过时间有长短的不同就是了。
  认识时代风格,比认识其它问题难一些,因为时代风格就表现在这一个时代的不同地区、不同的个人的极端复杂的作品上。中国幅员这样辽阔,同一时代的画家又很多,这些画家所处的地区以及每个画家的阶级、社会地位、师承和用笔方法、思想情感等都有所不同。但无论写意和工笔,用墨和设色以及种种体裁和题材有多么大的差别,但谁也逃不出时代的局限。这种时代局限性,就是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反映在绘画上,就是时代风格,这又是比较容易认识的一面。时代风格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这是无可怀疑的,并且就存在于字画的本身上。
  (三)韵味韵味也叫气韵、神韵,现在人们往往简单的称之为“味儿”。在鉴别时基本上根据韵味的薄厚来判断好坏真假和规定一幅画的价值高低。韵味也是很具体地表现在字画的本身上,也就是表现在笔墨上,并且是鉴别真假的重要的根据。那么韵味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过去有一句话“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绘画是一种形象语言,通过绘画形象来说明问题,若在形似之外哪里还有画呢?这里说的是形似之外求其画的这个“画”字,就是指的韵味。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对于韵味解释得很多,大都是玄乎其玄,若用现在话来说很简单、韵味就是艺术性。从前论画书籍中还没有艺术性这种名词,谈论绘画的好坏,总是说笔墨的好坏。笔墨的好坏,并不决定于用笔的生熟、快慢、粗细以及繁简等,而是取决于味的厚薄和有无。
  对一幅画的艺术性来说,应从整体看,包括形象的塑造和构图设色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看对主题思想是否很鲜明、很生动、很突出的表现了出来。而国画却单提笔墨,笔墨的好坏又决定于韵味的厚薄,当然其它方面也应注意,不过远不如对笔墨和味儿的重视,而韵味的有无和薄厚,就表现在笔墨上。国画用笔墨和韵味代表艺术性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国画是用线条勾出形象,因此对线的画法就必须提出高标准严要求。要求绘画上的线和书法相同,所以就提出了书画用笔相同和书画同源等理论。并创造了用单一的墨色搞创作——水墨画。这点在世界画坛上是很独特的。对线的要求除轻重、疾徐、曲折、顿挫以及墨的浓淡、干湿种种复杂变化外,更主要的就是要有韵味,通常也叫笔墨趣味。但笔墨上的韵味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据记载吴道子画佛头上的圆光都不用圆规,总是用手拿着笔,把胳膊一抡就画出圆光来,这样画的线就活,就有韵味。韵味要表现在一幅画的各个方面,对一幅画意境的要求也是如此。一幅画的意境要含蓄,要有诗意,并要诗情画意相结合。唐朝王维尝有诗云:“诗中有画画中诗,诗思入神画更奇。”苏东坡也说:“吟摩诰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诰之画,画中有诗。”宋朝人还进一步提出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相表里”等主张。对意境的这种要求,就是画要含蓄,看完后要有回味的余地,一幅画没有些微的画外余意,使人看完后立即忘掉,这种画就不是好画,就没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最后再谈谈题款和钤印的韵味。绘画是用色彩或单色在纸、绢、布等平面上造型的一种艺术,不像综合性的戏剧那样,能曲折细致地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情节。绘画的这种局限性,往往需要用文字来作补充说明。世界上的绘画大多有画题,这画题亦就是一幅画最简略的说明。此外往往还有署名及创作年月。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点,是西方绘画的画题,往往题写在画幅之外,而中国绘画,则往往题写在画幅之内。不仅在画幅中写上画题,还逐渐发展到题诗题、文跋以及画面的种种说明。同时为便于查考,都题上作者名字和作画年月。印章也从名印发展到闲章。中国绘画的题款,不仅能起到点题及说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趣,加深画的意境,启发观众的想象,增加画中文学和历史的趣味等作用。中国的诗文、书法、印章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中国绘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题款和印章在画面布局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在唐宋以后,如倪云林、残道人、石涛和尚、吴昌硕等画家往往用长篇题款、多处款,或正揩、或汉隶、或古篆,随笔成致。或长行直下,使画面上增加生气;或栏住画幅的边缘,使布局紧凑;或补充空虚,使画面平衡;或弥补散漫,增加交叉疏密的变化等等。故往往能在不甚妥的布局上,一经题款成一幅精彩的作品,使布局发生无限巧妙的意味。又中国的绘画,种类形式繁多,种类则有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梅兰、竹石等等;形式则有工笔、写意、水墨、重彩、双勾、没骨、白描、浅终以及兼工带写,等等。因种类形式不同,画面上亦呈现各种风貌与格调。工整着色的人物、山水、花卉,宜于题写工致的小楷,须整齐而有法则。工整的白描人物,白描花卉,也是工致的小楷为宜。如不长于工整的小楷,题写小篆书或小隶书亦可。兼工带写的山水人物以及工兼带写的浅绛山水,以题写小行楷为适合。但字不宜过大,亦不宜过小。写意的着色山水、花卉和人物,宜于题写稍大的行楷或草书,须随便得宜,自然而有矩度。不工行草,题写稍大的篆、隶也可。大写的人物、山水、花卉以及梅、竹、兰、石等,宜于大行、大草或篆、隶,如行云流水,行其所不能不行,止其所不能不止,恰到好处,方为得体。要做到此点,确实有困难,不但在书法上要有大功力,而且要在题款经验上有高度的熟练手法,方可做到。又画上所画的意趣,如系大气磅礴者,题款的书法,亦须大气磅礴。如系质朴古拙者,亦须质朴古拙,方能谐合、统一。题款的字,比较密为宜。即字与字须较密,行与行亦须较密。不宜过高过低,如《小山画谱》所说:“如有当抬写处,只宜平抬”,这就是古画中一般的题写办法。
  款的题法,可说是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关于这方面的形式美,可多看古名家的款识,多比较,多研究,自然能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收获。然而作伪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方面的常识,往往会露马脚的。
  古代的书画家们,在书写完一幅字或画完一幅画后,须题款,款题毕,然后再钤盖图章。开始钤盖图章时,原与签题作者姓名的作用相同:表明自己的创作权。众所周知,我国绘画上的底色,向来是用白色,到现在还是这样。又我国的绘画,一直以墨色为主,颜色为辅。至唐代以后,尤重墨色,致使画家有以水墨为上的总倾向。纸、绢、帛尚白,墨尚黑,印章尚红,于是书画家们才发现图章的色彩,系深红有刺激力的朱砂,这种色彩,常能因对比的关系,极有力地提起全画面的精神。因此印章的大小,印文的疏密,以及印章形式的方圆,镌刻的精雅粗拙,印色的鲜明暗淡等等,无不与画面上发生直接的关系。故《溪山卧游录》说:图章必期精雅,印色务取鲜洁,画非借此增重,而一有不精,俱足为白壁之服。
  古人名款下用章,往往用两方,一方字章,多刻朱文,红色较轻,一万名章,多白文,红色较重。章面大小相同。钤盖时,往往名章在上,字章在下。这种用法,一则两章面积大小相同,同时并用,殊觉呆板而少变化。《松壶画忆》云:“印章最忌二方作对”,即是此意。二则书画是坚挂着看的,印章以上轻下重为适目,红色较重的白文印在上,红色较轻的朱文印在下,使人觉得有头重脚轻的毛病。横题式的款,每行字数总不很多,名下盖章,往往只一方已够,至多则用二方。直题式款每行字数较多,直行长,故钤盖印章,依行势的拖长,往往可用两方,也有多至三方、四方的。三章中,第一方可用圆章,或长方意;第二方可用长方章,或圆章,小方章;第三章可用正方章。下章稍大,中章上章稍小,朱文白文,也须要作适当的配合。三章钤盖一直线上,须正直,每方的距离,以稍大为宜。印章的大小,应与款字大小成比例,或小于款字。清孔衍栻《石村画决》说:“用图章,宁小勿大”。然八大山人所作的画,往往画材简略,却有大于款字甚多的图章相配。此又一例,不能全以“宁小勿大”四字去范围它。
馆藏&1431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图书信息/字画鉴定
  出版社:; 第2版 (日)
  平装: 325页
  开本: 0开
  条形码: 9
  商品尺寸: 26 x 17.5 x 1.7 cm
  商品重量: 662 g
  品牌: 上海匡颐字画鉴定
  ASIN: B0011F39EC
内容提要/字画鉴定
  品鉴不分家,品是为品优,鉴是为鉴真。事实上字画真伪鉴定是一项不断接近绝对真理,但有时会因为种种因素而不能达到绝真理的求证过程或者说是求真过程。鉴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项比较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品鉴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的中国艺术品鉴赏书系。它的宗旨是将学术融于,变学术为切实可用。品鉴为您贴身的艺术品投资顾问。
  在《近现代真赝鉴识特辑壹》里将“可鉴”与“可藏”、“可玩”;“品优”与“鉴真”几个收藏道路上常常磅到的问题帮了一些大轮廓、粗线条的分析。这只能指导读者去收藏时要注意什么,而无法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哪件是真迹、哪件是赝品、哪件是精品、哪件是劣作、怎样的作品是值得收藏、怎样的作品价值不大。字画鉴定的基本方法是比较。只有不断比较,在比较中提高鉴赏力,那么赝品自然也就在犀烛镜悬下无处遁形了。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42:0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曾字画真假鉴定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