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一段时间后,锻炼多久血糖会降下来降下来后只打针,不吃口服药行吗

我血糖十一二年了,不论吃药打针都降不下来,血糖在十...
我血糖十一二年了,不论吃药打针都降不下来...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我血糖十一二年了,不论吃药打针都降不下来,血糖在十四五六七上了,有时候甚至二十。参花消渴茶我也喝过,但是不管用。请医生给我指点指点!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经常检查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麻烦给我指点一下吃啥药管用!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2型糖尿病
擅长: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足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
&&已帮助用户:17764
问题分析:你好!你的糖尿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好,提示胰腺功能减退较明显,如果你体型肥胖,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意见建议:建议:1.严格糖尿病饮食,加强锻炼,定期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2.建议胰岛素治疗,可与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
问还用打针吗?
职称:医师
专长: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外耳道炎,分泌性中耳炎
&&已帮助用户:23871
病情分析: 您患有2型糖尿病,经过治疗血糖控制理想。目前和血糖水平持续多长时间了?身高体重是多少?患病多长时间了?之前是如何治疗的?1、可考虑停药进行饮食及运动控制观察一下,意见建议:如果血糖不能控制可考虑再度应用本药治疗。2、保持心情舒畅,练达豁达乐观的心态和性格;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保证足够的睡眠;加强体育运动锻炼,早晨跑步晚上散步,劳逸结合,避免疲劳;不要吃辛辣肥腻煎炸生冷硬过咸过酸食物,不要暴饮暴食,饮食以八分饱为宜。
问1岁宝宝得血糖高需要打针吗?打针是在脑袋?1岁宝宝得血...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72399
病情分析: 你好,你所说的打针是输液吊水的针吗?如果是,那就不要紧了。现在的宝宝吊水都在头上打。祝宝宝健康!意见建议:你好,你所说的打针是输液吊水的针吗?如果是,那就不要紧了。现在的宝宝吊水都在头上打。祝宝宝健康!
问我的血糖空腹十四吃什么药好打针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中医内科(擅长脾胃、肝、肾病)
&&已帮助用户:8351
问题分析:你好,空腹血糖14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了,正常人血糖的参考值是:空腹血糖:3.9--6.2mmoL/L,餐后血糖:7.1--11.1mmoL/L。意见建议:如果服用降糖药可以很好控制血糖的话,一般是不推荐注射胰岛素的,但是药物无法控制血糖的话,只能选用胰岛素治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职称:医师
专长: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症、无痛人流、月经不调、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104148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你好,你的情况不知你打的是什么针,如果有其他症状的话,建议马上去医院。不要耽搁了病情。
问我2012年11月开始吃连翘败毒丸,吃了五六七盒(一盒十...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心脏病,妇科疾病
&&已帮助用户:90431
病情分析: 需要等上一个星期吧,药物基本及排干净了 希望我的回到对你有帮助,祝您健康。
问我发烧,打针后不热,不打针就热。全身检查没问题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科、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14925
病情分析:你好,大多数的发热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以前两种最为多见。
建议你化验个血常规,可以反应感染的到底是细菌还是病毒, 再对症下药.出现低热,可通过多喝点水体温就会降至正常,如果存在感染,要同时服用抗感染药物以及抗病毒药物,要多喝水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足部感染溃烂不愈合,消炎药也不能有效缓解,是怎么回事
我想要知道血糖血脂看哪些指标?验了血,不会看指标
餐前血糖8.5,餐后血糖13.5,是不是糖尿病?
血常规尿常规就是最近总是有饥饿感,还会得糖尿病吗
得糖尿病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还有高血压,肾也有问题
糖尿病病人,近期全身抽搐,小腿抽搐较重。考虑糖尿病并发症
妊娠糖尿病,生产后,糖尿病会持续吗
高血压、心脏病十多年,三年前视网膜脱落,没有手术现在右眼没有视
控制饮食控制血糖积极预防并发症.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吸烟能引发糖尿病么?怎样预防引起糖尿病?
百度联盟推广
麻木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打了胰岛素是不是一辈子都要打_使用误区_糖尿病_99健康网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打了胰岛素是不是一辈子都要打
10:36来源:99健康网
导语很多糖尿病患者担心,一旦开始打胰岛素就要打一辈子,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
&  在的降糖中,胰岛素使用的最大障碍是病人及家属有个心魔&&担心注射胰岛素后会&上瘾&,一旦打上,就得一辈子打针,再也摆脱不了打胰岛素的命运啦。其实,这是我们中国大部分糖尿病病友最常见的一个对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认识&误区&。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NO!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要不要一辈子打胰岛素治疗,要视糖尿病的类型和病情而定。要做出判断,首先要进行胰岛功能(即血胰岛素、C肽水平)和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酪氨酸磷酸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测定、精氨酸试验,甚至家族糖尿病基因筛查等,以明确所患的糖尿病是什么类型的。
  对于由于自身免疫破坏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胰岛功能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确实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这种类型多见于25岁之前发病、体型消瘦、多次发生酮症或酮症酸的年轻糖尿病患者。对于他们,由于自己的胰岛B细胞几乎完全遭到损伤,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维持体内血糖稳定和代谢平衡的必要方法。因此,应坚持终身打胰岛素。当然,现在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也在进步,除了皮下注射之外,还可以用胰岛素泵的方法,特别是学龄期的儿童。 但是,所幸我们中国人中,1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仅10%左右。
  对于上最多见的2型糖尿病,由于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即体内脂肪、肌肉、肝脏等靶细胞太&懒&,对胰岛素的反应差)和或胰岛素相对不足所致。同时,由于近几十年咱们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吃的东西油水增多、而交通越来越发达,开车族越来越多,子在校内、校外的运动量也不够,造成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变成主流;这样不但成人发病的糖尿病多是2型,即使18岁之前发病的青少年,如果发病前就是小胖子的话,也有可能不是1型而是2型糖尿病。这种病人,除了在刚发病初的强化降糖治疗期和一些急性期(如感染、创伤、手术、酮症等急性并发症发生时)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外,一般仍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特别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的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二肽基肽酶抑制剂等。因为对这种病人长期注射胰岛素,不但由于抵抗起不到良好的降糖作用,还会因为胰岛素的促脂肪合成作用越打越胖而加重胰岛素抵抗、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形成注射-长胖-加量-更胖-加量的恶性循环。当然,2型糖尿病患者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上述严重感染、脑卒中、、外伤、手术等应激情况,还有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时,就需要短期注射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以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应激期,过后再逐步胰岛素减量,过渡回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特殊型就是老百姓常说的3型糖尿病,占我们中国糖尿病人群的5%左右,情况更为复杂,因为这些病人都有各种各样明确的糖尿病病因,打不打胰岛素要根据病因而定。比如,如果是胰岛素产生或作用相关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突变糖尿病,就需要长期打胰岛素;而如果是、皮质醇增多症、垂体生长激素瘤等其他内分泌所致的糖尿病,主要是治疗原发病,病好了那么高血糖相应会好转。如果由于强的松、噻嗪类利尿剂引起的糖尿病,停药后大部分可缓解。而一些毒素、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等等导致丧失胰岛功能的病人,则需要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
  最后一类糖尿病是妊娠糖尿病,这是只有育龄期妇女怀孕后才出现的一种类型。对于这种类型,虽然国外有不少选用二甲双胍、格列苯脲等口服药的尝试且表明了其对母体和是安全的;但我们国内由于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担心口服降糖药对胎儿的影响,指南仍推荐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但在产后,要复查糖耐量试验和胰岛功能,对糖尿病重新分型,多数人纳入2型,可以用口服药控制血糖。
  因此,在降糖治疗中糖尿病的病因分型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广大糖尿病病人对于医生给您的打胰岛素的建议可以坦然接受,因为这一阵要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就得一辈子打胰岛素,打胰岛素并不像注射毒品一样会&上瘾&。反而,如果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及时打胰岛素,让自己的胰岛B细胞&休息休息&,倒有利于保护您的胰岛功能,促进它们修复。这样,过几个月后再吃口服降糖药,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责任编辑:林小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两性热门话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避孕套都走向了超薄的系列,那么你知道避孕套是要越薄越好吗?
纵欲过度的危害性很大,很多平时性爱不加克制的男性应该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变化,悲观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活不了很长时间。那么,男生纵欲过度会短命吗?
引产都10天了,我还在流血,正不正常。有时候小肚子还会疼...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用药:能口服就不要注射
日 09:51来源:健康报
作者:庄 洁 赵志刚
调查发现,门诊注射室里的输液病人近一半是自己主动向医生提出要求输液的,这是因为很多人都以为打针比吃药效果好、起效快。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
谨记世卫组织推荐原则
药物的剂型有很多种,选用药物剂型时要根据病情的需要、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来综合考虑。
急症病人为了使药效迅速发挥,应该采取注射液、栓剂、汤剂或舌下含片等。对于需要药物作用持久、延缓的,可以采用丸剂、缓释片剂等。有些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治疗作用不同,如硫酸镁制成溶液口服药有致泻作用,而制成注射液有抗惊厥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剂型选用原则为:&能口服的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意思是指用药时要首选口服制剂,其次是肌肉注射,最才选择静脉注射。
注射剂易混微粒杂质
静脉注射给药就是俗称的打吊针,不需要经过口服药物的崩散、溶解、吸收等步骤,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是所有给药方式当中最快产生药效的,但是危险性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可以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于它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大量文献和研究表明,通过显微镜下鉴别,注射剂中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可能是经过各种途径(如在生产中或配药操作过程中)污染的微小颗粒杂质,其粒径在1~50&m之间。尽管国家有注射剂微粒数量的限度要求,但只对大于10&m的微粒有要求,对小于10&m的微粒无要求。另外,医院在配药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带入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微粒。这些微粒不能被代谢出体外,可以在体内长期存在,可导致静脉炎、血管栓塞、肺栓塞和肉芽肿、热源样反应等。
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如果输液器、药品等质量再不合格,输液配伍也存在问题的话,微粒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一些常见病,如上道感染、急性等,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对于病毒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药,单纯靠输入抗菌药物根本无效。即使是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也不必输液治疗,口服或肌肉注射抗菌药物即可治愈。
给药方式应遵从医嘱
有些情况下,口服药物的效果并不好,必须注射给药。主要原因有:一是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或存在明显的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胃肠道病变,或潜在吸收障碍。二是治疗需要很高的组织药物浓度,而口服给药不易达到高浓度,如的治疗。三是疾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给予紧急治疗。四是患者对口服治疗依从性较差时。这些情况,都应听从医嘱,及时采取注射给药。
治疗用药选择注射还是口服,应取决于药物的类型、疾病的性质和病情。打针与吃药都只是治病的一种手段,究竟采取哪种手段更好,应由医生根据病情需要来决定。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徐红]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6个方法帮我九年不吃药,单靠饮食运动就控制血糖
进入甜密家园七月有余,几乎每天上网阅览,尤如到家一般温暖,园内高手云集,发文精彩叫绝,资料应有尽有,真乃学之不倦,用之不竭,受益匪浅,只恨自己晚来几年。对糖尿病治疗之法,朋友们各抒己见,本人的观点是亲身实践,虽想班门弄斧又怕自己文化学识太浅,被人笑话。我下定决心,把自己近九年不吃药单靠饮食运动抗糖的方法和体会,作为活动礼物敬献大家,以达抛砖引玉.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坚定信念.在漫漫抗糖之路,携手并肩,奋战病魔。贝塔系「微信公众号:贝塔系」
1、饮食控制要营养均衡,做到忌嘴不忌口
我从未吃过营养品.保健品,吃饭也不计算热卡热量,因为麻烦,仅以重量控制,每日最少三餐,绝对不能吃二餐,吃二餐我就不干,餐桌上的食物多样化,切忌单一。主食五俩至六俩,每餐二俩,在最初降控血糖时每日最多五俩,分餐为1.2.2制,绝不能超标,控制好后可适当放宽。莜面.荞面. 白面.大米.五谷杂粮 什么也吃,但忌吃土豆.粉条,要想吃就要顶粮,按一斤折二俩,土豆和粉条往往作菜,易被疏忽。
主食限制后,食量大的人会感到很饥饿,以蔬菜充饥,苦瓜.生菜.甜苦巨菜对糖人来说多吃最好了,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洋葱等不限制,每餐没菜吃我就吃不饱,就不高兴;豆制品每天都吃,要适量;牛奶每天五俩,有条件的喝养奶最好了,我喝了三年;鸡蛋每天一颗,血脂高.心脑血管有毛病的不要吃蛋黄;肉每天最多吃二俩,有的人提出吃素食,我不赞成,我自小不吃肉,连大油都不吃,小时候身体就不好,肉的排列为:兔.鱼.鸡.猪.羊.牛肉,有兔鱼肉就不吃猪羊牛肉,忌肥肉.动物内脏.脑;水果,我是什么水果都吃的,但要少吃会吃,在二餐中间吃,加餐时吃,切忌饭前饭后吃,在血糖居高不下.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吃,我一般是晚上九点半至十点吃一个平果或一个梨,有时在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多吃;甜食,现在于我无缘,以前我最爱吃甜食的,现在对甜点心.饮料.糖块所有含蔗糖的食品一律不吃,过年过节买木糖醇的点心月饼解馋;白酒啤酒不喝或少喝;烟是从查出血糖高的那一天晚上立马戒掉的,整整戒了一年半。
在这个问题上,应防止俩个极端,一个是因噎废食,二是照吃不控。我们锻炼人群中有一70多的老太太,检查出血糖稍微偏高,就吓的不得了,每天什么也不敢吃了,几天不见,瘦的人不象个人样了,我问明情况给她讲了注意的问题,她很听话,纠正了原来的作法,身体才得以恢复。我的一个部下的家属,糖尿病十几年了,双目失明做了手术,前几年她和我说,我住医院血糖就控制的挺好,怎么一回家血糖就控制不住了,不知是怎么回事?我问她,你每天吃多少粮,她说,我随便吃,吃饱才行,一顿饭二碗大米饭或二个馒头,我说,你吃的太多了,所以你在家控制不住血糖 啊!在饮食问题上,教训深刻啊!
2、加强锻炼要持之以恒,做到天天活动,坚持不懈九年来,我不管春夏秋冬.刮风雨雪,天天锻炼,从不间断,从众多运动项目中选择了走步和跑步,因为简单,不用别人配合,又自由自在。每天最少二次运动,早上跑步2--3千米,走步1---2千米,晚饭半小时后开始走步30分钟,白天无事可干时,就自找活干,整天忙的不亦乐乎,白天干了活,早晚的锻炼从不偷懒。走步容易,跑步艰难,很难坚持,一定要循序渐进,从短距离跑逐渐加大距离和里程,越跑越远,开始跑时气不够用,腿软无力,跑的时间和里程长了,就气不喘腿不软了,越跑越有劲,这就需要决心和毅力。
跑步要和走步相结合,开始走,然后跑,跑完再走,千万不要跑完就停下来,跑步还要注意慢跑和快跑相结合,开始慢,然后快,最后慢。跑步要跑的有微汗,不能太累,我现在跑五千米也不觉的累,只是出汗多点,平时,我一般不跑这么远的,因为跑的太远体重下降快啊。在降体重时就跑的远,天天跑四五千米,这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总之,我认为一跑治百病,跑步能有效减肥,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百利而无一害,运动锻炼是降糖控制血糖行之有效的手段。
3、控制体重主动减肥,做到不超重少超重
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的人百分之九十多为肥胖所引起,特别是平果肚.鸭梨肚.将军肚的人危险性更大,我的比喻是肥胖就如老牛拉车,能拉一千斤,你让它拉三四千斤,牛拉不动了,累倒了,胰岛在正常体重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出问题,超重就变得无能为力了,不知这样比喻是不是对,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一见肥胖的熟人,就和人家说,减肥吧,小心糖尿病,有的人不以为然,而有的人就说,早就血糖高了。
2003年,我在一个单位上班,我见这个单位的一位副局四十五六岁,肚子很大,总想睡觉,因为是朋友,我问他原因,他说我老是困,上楼腿软的也上不行,我用我的血糖仪给他化验血糖,空腹7.4,餐后2小时14.7,我和他说,不好,你去市里检查吧。第二天他去检查的,没敢告我结果,我也不好意思问,事隔五年,他的糖尿病很重,吃药都控制不了了。现在肥胖的人很多,一问就是糖尿病。去年我在一个单位,100来人体检,有30多人血糖高,原因是饭管吃,全是坐的工作,下班就睡觉,多数人是胖子。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必须主动减肥,控制体重,体重减轻胰岛功能自然恢复或有所恢复。
4、求知充电要不断学习,做到熟悉糖尿病防治知识,自觉进行自我管理
我发现,现在糖尿病人逐年増多,而多数人对糖尿病知识却缺乏学习.了解.研究,有的患了病只知吃药,多吃药,吃好药,不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血糖高了不知是何原因;有的医生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看病开药,不告诉你三大治疗原则五驾马车的内容和道理;有的人仅靠饮食运动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住了,仍不吃药打针;有的发现血糖高了,仍不控制饮食,不锻炼,更不吃药治疗,麻木不仁,任其发展。这种状况使人深感担忧,看到糖友们一个一个倒下.致残,深感痛心。这里原因很多,其中一亇重要原因是我们糖人不懂得糖尿病知识,不会自我管理。我能坚持近九年控制好血糖,不怨天忧人,经常学习,钻研知识,能自我管理是重要的原因。我在当地也有点名气,很多糖友上门求教,我都热情接待,介绍自已的作法,并开出治疗方案,有的人按我的作法控制的效果很好。这里不一一举例。因此,我们要通过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咱们的家园就是不错的选择,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抗糖主动权。
5、常查血糖要做好记载,做到对自已的病情发展控制心中有数
近九年来,我经常不断的化验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不管血糖有多么正常,我也从未间断过检查。从2001年2月开始就找了一个夲子,把自已的血糖.血压.血脂.尿糖.体重等全部记录在案.并把服药的时间品种数量等也都记了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无价也无法追记的本子,感到无比珍贵。从而对自已的身体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并不断摸索自已血糖变化规律。为了检查方便,在2001年我去大同办案买了一台美国強生稳捷血糖仪,那时很贵的,但为自己化验提供了方便,今年在家园见能換新机,我便与上海联系换了稳豪新机,还去医院作了生化比对,掌握了相差数据。我血糖监测在正常情况下每月一次,身体有反常或饭吃多时就随时查,及时查,发现血糖高点了,找出原因,采取对策积极治疗控制。
前年冬至今年春我在一个单位上班,每天的工作是坐的很清闲,食堂的饭主食随便吃,菜却不多,有时仅饭无菜,饮食很难控制,我就自带干苦瓜黑白木耳等自已做菜吃,一年四亇月下来体重增加了十来斤,这期间血糖就偏高,达到5-6之间,有时6点多,今年4月回家,我加大运动量,每天早上跑四千米,白天种地种菜养鸡,天天找活儿干,体重从140来斤降到了130来斤,血糖一直在4-5之间。这是我通过长期监测血糖总结出的规律,好吃懒做血糖就不好控制,勤劳肯动就心想亊成。
血糖纸一个人用不了,过期作废,我就给糖友亲戚朋友邻居检查,有病治病,无病预防。
6、正确认识和处理饮食运动和用药的关系,做到该不吃药就不吃,该用药时就用药
降糖药和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饮食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措施,中医中药是糖尿病人治疗调理的可靠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糖尿病.并发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如没有胰岛素降糖药,人们就会象肺结核未发明出连霉素,癌症不能手术放化疗一样,中药治疗就显得无能为力,有的并发症患者就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有的可能早已离开人间。近几年,有人反对中医中药,我不赞成,且不说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就是现在如果没有中医中药,一些疑难杂症也很难根治。别的不说,就说还未发展成肾病的肾阳虚.肾阴虚,西医就很难发现治疗,而中医中药就大显身手。
去年冬天,我一度出现过脸浮肿现象,西医检查一切正常,吃了一些药也不管用,我翻医书.网上查病,分析认为是肾阳虚,原因大概是外出活动少,阳气不足,买了几盒金匮肾气丸,吃后药到病除。因此,我认为
(1)2型糖尿病早前期血糖稍偏高的,就不要吃降糖药,仅以饮食控制.加強运动锻炼降.控血糖,想吃调理药就服我上文所述的谷维素,黄连素,加六味地黄丸,喝翻白草水,谷维素和黄连素是组合的,不能分开,谷维素用量按血糖值来配,这是我实践过,已经当了小白鼠,而且我也给有的糖友用过,效果很好,没有任何副作用。家园有这方面的资料,这几种药都降糖,但都是单药使用,而我是组合用的。我还认为能调整植物神经紊乱,调整内分泌,解决失眠睡不着的问题。
(2)如果血糖较高就要吃降糖药,尽快把血糖降下来,然后停药,服我说的调理药,把血糖控制稳定住。降糖药必竞有副作用的,长时间服用就不能停药了,需终身用药,最后打针。
(3).血糖特别高,你最好用胰岛素強化治疗,血糖降下来后再对症治疗。当然,不论是打针还是吃药,都必须改变生活方式,进行饮食运动三个方面的治疗,单靠打针吃药治疗,不控制饮食,不运动锻炼不行,单靠饮食运动不吃药必须是以血糖控制的好,沒有并发症,身体健康为前提。血糖控制不住,很高了还不吃药,更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该吃药时就吃药。我现在的血糖很正常,也很稳定,不吃药能控制住血糖既经济又健康,不花钱也治病,只是改变了坏的生活习惯,何乐而不为呢?坚持到底终身不吃药,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奋斗目标。
我近九年抗糖路之做法和体会就写到这里吧,自已也感到象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长,观点不一定正确,文字结构粗糙不堪,边想边写边发速度又慢,回头发现有错也覆水难收啊,一定浪费了网友们的宝贵时间。但我的心是挚热.忠实.无私的,大概与我的职业和人性有关。我想,我是一滴水,把它变成一盆水.一条河.一片海,去冲刷人们身上的陈旧观念;我是一只小白鼠,己经在自已的身上作了试验,让更多的人看到不靠吃药打针也能长期控制好血糖,生活的美满;我是一支腊烛,燃烧着自已照亮了别人,看到黒暗中黎明的曙光;我是一条船,承载上九千万糖友驶向那美满幸福的彼岸!!!
更多实用的糖尿病知识关注「微信公众号:贝塔系」,一个有温度的糖友健康平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让血糖降下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