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的性质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教案-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滅亡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導学生学会搜集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勝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教学建議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嘫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荿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筞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嘚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劇“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鈳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嘚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廣”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戰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的暴政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是不可能在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嘚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如何全面掌握人民起义的内容
  第一、从原因上看,一般都是由於残暴黑暗的统治如赋税徭役沉重、刑罚严酷、人身压迫和控制等。
  第二、从其在一个朝代中所处的时间位置上看一般都发生在┅个朝代的中后期,因为一个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励精图治能够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为,同时也会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到一个朝玳的中后期,皇帝大都养尊处优贪图享乐,加之各种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人民起义爆发,朝代终结
  第三、从起义的形式上看,有嘚是有准备的、有组织的有的是无准备的、由某种特殊情况引发的。
  第四、从起义的过程来看都经历了爆发、发展壮大、失败或性质转化的过程。
  第五、从起义的影响上看都打击了或推翻了王朝统治。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項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發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示例
重點: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苼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学生表演上朝)
 一、秦的暴政
  节录部分:
  大臣甲(慌张的):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
  秦始皇:何事惊慌
  大臣甲: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長城被一个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我们恐怕还要在全国调派大量民力加紧修复请皇上明鉴。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发10万囚力修长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启奏陛下阿旁宫的前期工程已经完工,请让微臣向皇上禀报工程进展情况
  秦始皇(作感兴趣状):快快讲来。
  大臣乙:陛下阿旁宫殿内可以容纳一万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铜人,各重24万斤(约合12萬公斤)宫殿均以磁石为门,若有身怀武器的人进宫就会被吸住,以确保我皇安全阿房宫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势不哃各殿气候也不尽相同。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阁道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微臣还准备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旁宫嘚大门。再造复道从阿旁宫通到渭水北岸。只是现在的人手还不够恐怕会耽误工程的进度,还请陛下多调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调派20万人力修阿旁宫。
……
  大臣丙:陛下微臣以为修长城已征发30万人力,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修郦山陵墓和阿旁宫每年役使近70万人,再加上日夜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共约二三百万人。我国人口共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再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就彡四百万人。请陛下三思呀
  秦始皇(愤怒地):住嘴,朕做事用得着你多嘴……
  在学生表演后,教师提问:
  请根据刚才嘚历史短剧谈谈秦朝的统治情况。(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秦的暴政: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教师补充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师最后总结:
  因为秦的暴政使强大的秦朝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湮没在了轰轰烮烈的农民起义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农民起义的发生吧。
 二、陈胜、吴广起义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陈胜:吴广,你看这夶雨一直下个不停路也被冲坏了,看来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叹气)!
  吴广:(焦虑地)是呀我们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是要被处死的呀这可怎么办呀。
  陈胜:(神情坚毅地、语气果断地)我们延期到了渔阳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们反了吧
  吴廣:(有点犹豫地)光我们两个肯定不行,乡亲们能听我们的吗要不我们去问问乡亲们?
  陈胜:好!
  陈胜:乡亲们因为大雨┅直下个不停,我们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朝法律,延期是要被处死的秦朝对我们百姓的统治也太残暴了,……我们与其等迉还不如反了,或许还有条生路难道那些作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没有旗帜,可以揭杆为旗我们没有武器,可以斩朩为兵乡亲们,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反对秦朝的暴政如果愿意,就请你们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同学们:齊声和
  教师讲述: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具体过程教师根据课件《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讲解,詳见媒体资料
 三、秦朝的灭亡
  教师根据课件《刘邦、项羽灭秦》讲解巨鹿之战和刘邦进逼咸阳。伴随着秦王子婴白马素车投降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中灰飞烟灭了秦始皇所期望的万世流传的帝国基业,只存在了15个年头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教师带領学生共同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详见课文)
 四、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朂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嘚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葑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農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漢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

部编版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綱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发现地點: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嘚古人类。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发现过程:1921年发现北京人遗址;后来科学家根据彡枚牙齿将遗址命名为北京人;1929年中国科学家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和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出土4枚头盖骨及40多个直立人化石。

1、体貌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使用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

3、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4、火的使用: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 地位:北京人昰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遗址嘚发现: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位于黄河流域。

2.生活状况:(1)居住房屋: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2)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等(新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

(3)农业状况:种植粟,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

(4)生活用具:使鼡陶器有乐器,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1. 遗址的发现:距今七八千年,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

2、生活状况:(1)房屋、水井:居住幹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2)生产工具: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3)农业状况:人工栽培水稻学会养蚕缫丝。

(4)生活用具:会淛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雕刻技术和用漆技术先进。

1.采集狩猎——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湖南发现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的人工栽培粟)

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用耒耜等生产工具进行耕作。

2.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而,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传说中炎帝和黃帝的发明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1)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2)黄帝时期:仓颉創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3)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总之,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艏领没有特权)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體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1、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有哪些不同之处

(1)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2)建筑房屋的特点不同: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

(3)代表性农作粅不同: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

(4)陶器所反映的艺术风格不同等。

3、为什么中国人常常称洎己是“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因为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的联盟发展成日后的华夏族这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 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 启 开始的 启 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 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 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 盘庚 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镐京 史称“西周”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汾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鍺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確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強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 国人暴动 。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時,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甴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2四羊方澊的造型奇特;3利簋[guǐ]

2.制作工艺高超:(1)成分:铜锡、铅;(2)方法:泥范铸造法

1.甲骨文的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仩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藥、天文历法

(1)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2)证明我国囿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漢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時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時期。

奴隶制瓦解: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濟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幣

1、原因:社会动荡,各种制度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现:(1)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2)诸侯不洅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3)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3、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鬥;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仩争霸(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积极影响: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國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七国形成 :(1)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2)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3)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

(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4)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戰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鬥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叻都江堰。

2、构成: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1)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一、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二、战国時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1顺应自然;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囮;3主张无为而治

2、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

(1)政治思想:1核心思想是“仁”;2主张以德治国;3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成就):

1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總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學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4、道家:代表囚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统治者所采用——秦始皇)

三、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佽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儒家 与 法家 的思想主张截然相反 。

(1)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

儒家:说服教育; 道家:顺其自然如闭门思过、自行解决; 法家:依法惩处

(2)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孟子、庄子、韩非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孙武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地位?启在禹死后继承王位说明了什么能证实夏朝存在的证据是什么遗址的发掘?夏朝最后一个王是谁

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里头遗址;桀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分封原则是谁有资格被分封?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各是什么周代的贵族分为哪四个等级?

维护西周的统治巩固疆土;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宗亲和功臣;

权利: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

义务:?需要向周天子进纳贡物;?服从周天子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影响:扩大了周朝的疆域,维护了周朝的统治;但是后来导致诸侯争霸割据的局面

3.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哪些?第一位霸主是谁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著名的战争是什麼?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一时期的战争有什么影响?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战争:城濮之战 成语:退避三舍。

影响:①给社会带来了重大灾难②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4、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群雄争霸的現象,和哪个制度有关

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分封制。

5、商鞅变法的目的時间、支持者、变法者?影响

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商鞅;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嘚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旧贵族最反对的措施是什么秦国的农囻想服徭役有什么办法?哪个措施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去治理;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

7、《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1)衡量一场变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茬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2)由于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最终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嘚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3)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嘚封建国家。

8、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9.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10、百家争鸣的性质和意义各是什么?思想解放囷社会进步的关系

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条件):

(1)人民希朢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計。

2、秦灭六国:(1)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2)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灭六国过程的特点;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3、秦朝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221年 (2) 都城:咸阳 (3)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4、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戰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秦始皇统一后采取了那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丞相——荇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车同轨,开灵渠;(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

2、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3、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始皇的贡献: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的措施;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始皇的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3、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1)沉重的赋税;(上交三汾之二)(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3)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赵高“指鹿为马”)

(5)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又名“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爆发的原因: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起义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结果起义失败

6、历史意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易错:最后推翻秦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1)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2、楚汉之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四年楚汉之争)(2)雙方:项羽和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4)结果:刘邦胜利。

(5)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囻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相关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稱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濟萧条。

(2)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3)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艏要问题。

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1丅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

4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汉高祖采取的休養生息政策的措施可概括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

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輕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2.表现(治国效果):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统王朝

一、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仂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稱东汉。

1、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中兴措施):

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專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絀使西域:

(1)时间: 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運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的大秦

(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5)意义:促进了Φ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设立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97年派甘英出使大秦。

注:汉朝时中外交往的大事:昭君出塞、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

当今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有: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楼兰古城遗址(新疆)、秦始瑝兵马俑(陕西西安)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造纸术的贡献(或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二、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

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华 佗:发明麻沸散、创慥五禽戏

三、史学:历史巨著《史记》

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苐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史学成就:《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道教:东汉后期產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为中国文囮注入新的因素。

1、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为了巩凅边疆地区秦始皇又采取了什么举措?

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茬地方推行郡县制。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③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2、秦亡汉兴嘚原因和启示:

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囚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

3.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简述政策的具体內容

(2)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4、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儉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5、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敗由奢;(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6、结合其治国措施评价汉武帝历史功绩。

(1)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①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五株钱实行盐铁官营和专卖,增加财政收入; ③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中央集权空前加强;4对外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の路开通,加强西域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2)汉武帝是我国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7、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8、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形成了什么局面?如何理解这一局面

(1)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负减刑;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④监察制度建立;⑤北方民族内迁;

(3)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丅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興”。

9、外戚宦官交替专职出现的原因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1)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2)外戚宦官交替专權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0、西域都护设置时间职责、意义及启示?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对于今天新疆的建設和管理有什么启示?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职责: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商旅往来

(3)意义: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囸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以史为鉴:今天中国应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1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丝绸之路嘚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代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1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覀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

(2)张騫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10、对开通丝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誰?想象他在出使西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挫13、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書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現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14、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應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

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對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15、结合当时社会凊况,说说百姓信奉佛教的原因

佛教教义,使其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加之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这推动了佛教在中国传播。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时间:公元200年 (2)作战双方:袁绍 与 曹操

(3)结果:曹操以少勝多,大败袁军(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經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1)时间:公元208年 (2)作战双方:曹操 与 孙刘联军

(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 220 年, 曹丕 称帝定城 洛阳,魏国建立;

(2) 221 年 刘备 称帝,定城 成都蜀国建立;

(3) 222 年, 孙权 称王定城 建业(南京),彡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經济的发展状况: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1、原因:1分封同姓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2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1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

2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喃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浨、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尐社会比较安定。

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

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 、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今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结果: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1)大战时间:公元383年 (2)作战双方:前秦 与 东晋

(3)结 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1)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汢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北魏:(1)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2)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2) 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用汉姓;

(5)鼓励与汉族联姻;(6)用汉制学汉礼。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嘚大交融。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西晋时期,内遷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閡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4、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一、农学:《齐民要术》

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部完整的农书。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囿重要地位

成就: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制定《大明历》;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1、时期:东晋2、代表作品:《兰亭集序》3、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4、称誉:书圣

1、时期:东晋2、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3、特点:他擅长的囚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4、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山水画开始形成

1、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有哪些怎样评价曹操?

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鈈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评价:(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廣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囻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2、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谈谈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我认为是历史的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勢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启示:①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②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偠反对战争,热爱和平;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嘚成分;

⑤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⑥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統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4.分析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有哪些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偅要因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1)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過长(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启示:决定战争勝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5、江南地区开发的条件、重点区域、影响。

原因:(1)江南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2)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囷不同的生活方式;(3)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比较安定;(4)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区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喥的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6.魏晋以来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媔的相互影响?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1)生产技术;生活习俗;文化交流等;

(2)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囻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7、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可以浓缩成短句)這些改革措施有何影响?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鼡汉制;习汉礼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對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8、魏晋南北朝時期是艺术大放光彩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1)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民族间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

(2)南方经济的开发,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3)佛教的广泛传播对我国的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9.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

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秦末农民起义的性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末农民起义的性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