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价产生的历史背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袁世凯(班级:1406;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早在建国前就有陈伯达的《窃国;从侯宜杰在《袁世凯评传》的一些叙述中,我们看到袁;过去所做的试问付之一炬,大言不馋的说?大丈夫当效;年第103期),独孤白的《袁世凯的一件功绩:文官;袁氏的原始描述和形象是如何被改造的?在我们的印象;李剑农在《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说“总括一;和袁氏有着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袁世凯 (班级:140604
姓名:余志豪)
关于对袁世凯的评价,早在建国前就有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一书问世,此书一出,便奠定了袁氏的历史定位问题,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前,袁氏的脸谱逐渐固定成了一个极其反动和违背民心的政客和暴君的形象。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史话》中提到“袁世凯生前死后至今的一个世纪中,是一个一直受人唾骂的人物。他出卖维新志士,资产阶级维新派骂他;他在山东镇压义和团,农民及下层劳动人民骂他;他逼宣统退位满蒙贵族骂他,骂他是奸雄,是曹操一类的人物,要和他拼命,甚至要干掉他;他残杀国民党人,扼杀民主制度,国民党人骂他;他背叛民国,帝制自为,更遭到全国人民的痛骂;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继续骂他,认为是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著的一个封建军事集团,他上继曾国藩、李鸿章等出卖国家和反人民的罪恶事业,又替蒋介石政权提供了军事独裁的可耻榜样。”[③]如此的骂声一片,袁氏可谓是死后难安也。
傅德华在《台湾袁世凯研究概述》也提到这个问题,“仅从上列部分专著的书名及论文的篇名用词,如:?袁氏窃国?、?一代枭雄?、?中国近代史上翻云覆雨的政治人物?、?民国叛徒?、?现代化的保守人物?等,不难发现台湾学术界对袁世凯的一生的评价基本上是否定的。”[④] 台湾学界如此,大陆的各种出版物中也是一样的基调,尤其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口头上,袁氏的名声也是很臭的,拿本人为例,别人动辄骂我的时候总是会带上“你个袁大头”之类的话,我听了也很有点不快之感。
从侯宜杰在《袁世凯评传》的一些叙述中,我们看到袁氏的一生是怎样被描述的,书中的内容提要,“独夫民贼袁世凯是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反动政客。本书引用丰富而确凿的史料,对袁氏反动的一生作了全面的叙述,深刻的分析,科学的评论,淋漓尽致地显露了袁世凯的卑鄙行径、阴谋诡计、狡诈性格。”[⑤]可见袁氏在人们所能见到的读物中是什么样子的,他就是一个刻在模子里的反动的人物。侯先生在写作的时候很明显的是“史从论出”,而非“论从史出”,带着对袁氏的固有的印象来写作和搜集材料的,带有严重的主观色彩和意识形态的某种影子。字里行间显示出对袁氏的不屑和蔑视,如“袁世凯结束了浪荡公子的生活,踏入仕途,作为清政府一个及其普通的小爪牙,开始了自己的反革命生涯。”[⑥]从其用词,浪荡、小爪牙、反革命等词汇,这些都是充满定性的文本表达。又如在描述袁氏在落榜后的言行时,“他又羞又愤,赌气把 过去所做的试问付之一炬,大言不馋的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⑦]而在同样的引述这段话时,在03年张华腾的《袁世凯与近代名流》中却是平平淡淡,没有所谓“大言不馋”等字眼。其实早在他的那本《袁世凯一生》中,也是这种笔调,这种语气。在差不多的同时代的一些历史教科书中,对袁氏的描述也是褒多于贬。在一本编著的《中国革命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革命党人的退让,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⑧]即使在我读书的时候,见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袁氏的评价也是一味的否定,认为袁是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没有丝毫的肯定的赞语。这种脸谱化的形象的形成,和国共两党对袁氏的认识有着直接联系,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对袁世凯的定位都是一个反动的人物,所以两岸的出版物和教科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反袁旗帜,骂声一片,下层民众接受的教育,面对文本的种种叙述,对袁氏的认识也只能是一个反面角色,一个独夫民贼,窃国大盗。
学界逐渐改变的袁世凯形象
随着90年代的到来,海峡两岸的学者的文章和著述中的袁氏的正面论述开始出现。 “台湾学者中有刘凤翰的《清末袁世凯治兵之道――现代军事传承与创新》(《近代中国》1995年第103期),独孤白的《袁世凯的一件功绩:文官保障法案》(《春秋》1997年第27期),以及“驻戍朝鲜严整军纪”、“山东剿匪保境安民”等。[⑨] 在台湾所有研究者中对袁氏的评价比较高的是唐德刚先生,在96年,他就发表文章为袁世凯的获得大总统的合法性问题辩护。“任何法学家、历史学家都不能否认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位合法的正式大总统。”,这篇文章据说是台湾学界当时的唯一的持有此种观点的论文。
袁氏的原始描述和形象是如何被改造的?
在我们的印象里,袁氏的形象似乎是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独夫民贼的反面出现的,但是历史上的袁氏在时人的眼中,曾经有过怎样的评价呢?按唐德刚先生在《袁氏当国》一书中所述,在袁氏称帝以前,其实袁氏是众人公认的领袖和能够推翻清朝和建立民国的强人。而其对袁氏的评价也极高,“袁世凯是传统社会里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才大心细,做事扎扎实实,有板有眼,是位极有效率的行政专才和标准的中国法家。”[15]
李剑农在《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说“总括一句话:临时政府组织时,一般人心理,已注定南北议和之成功,已注定清朝皇帝的命运全操在袁世凯手里,已准备俟清皇位退饭后把临时大总统的为止作袁世凯的酬劳品,已准备在袁世凯做总统的时候,便得到共和立宪的政治。所以南北议和尚未成功时,新产生的中华民国的命脉已落到袁世凯手里去了。”。[16]唐德刚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是很偶然的,当时的局势是众人对袁氏抱有期望,孙文的当选只是碰巧早几天到了上海而已。
和袁氏有着三十年交往的严复在袁氏称帝前也对其有过这样的评价,“项城于国变日受职,各国同日承认,亦几天与人归矣”[17],又有“顾居今之日,平情而论,于新旧两派之中,求当元首之任,而胜项城者,谁乎?”[18]由此可以洞见,至少在袁氏称帝之前,严复对袁氏的期望和赞许是很高的。
连革命派的孙中山也是如此。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纯属偶然,他所拥有的,只是享誉内外的崇高威望和深厚扎实的建国学理,而袁世凯所拥有的却是雄厚的实力。孙中山给参议院的公报中说“袁君富於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最后还不忘提醒一句“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而当时的参议院炯于困境,采纳了孙文的意见,还吹捧袁世凯为“世界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可知,在当时,袁世凯的名声甚佳,被寄予救国之希望。有民初的受人拥戴到帝制自为后的众叛亲离,骂声随之而来,这里面是否都是对袁氏的应该有的批评呢? 伴随着袁氏的倒台,由于背离大众的帝制行为,使得北洋军阀的内部对袁氏的评价也不得不跟着舆论的走向。袁世凯是卖国贼,袁世凯是背叛共和的可耻的反动政客,在国民大革命后得到了更充分的宣传和歪曲,原始的赞美之词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对袁氏的种种的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的描述,而对于他的那些正面的功绩则视而不见,他要为他所做的违背历史的潮流的事件而负责,也要为那些随着而来的近代化的搁浅而负责,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为之负责的人,于是历史就把责任丢到了袁氏的身上。
罗素认为人类“在每一次的不幸中,都有一种自然的冲动去寻找一个敌人,把责任归咎于他;原始人把所有的疾病都归于敌人的巫术。每当我们的各种麻烦的原因太难理解时,我们便趋向于求助这种原始的解释。??当德国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遭难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很容易被说服相信犹太人应受到谴责。”[19]同样的一种可能,当我们中国人陷于近代化的困境之中的时候,我们也在寻找一个敌人让他来承担我们无法解释的困境的原因,袁氏就这样成了一个历史的悲剧。
唐德刚认为“民初那个烂摊子是任何政治家也收拾不了的。这是个转型过程中的阶段问题,阶段未到,任何当政者都必然落个悲剧的结局。??袁世凯这个人的悲剧,便是卷入了这个他所改变不了的形势。孙中山的幸运,便是他始终没有卷入这个形势,搞了一生的?革命尚未成功?,有心为国为民而道不得行,就会引起全民族甚至全世界的同情了。”这是另一种解释,即认为袁氏的悲剧是形势使然。
袁氏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让后人捉摸不透的,我们对他的认识,既有别人强加给我们的,当然也有些人是出于某种顾虑,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愿正视或者故意掩饰历史真相,去引导人们满足于若干表面现象,而对他们所要利用的对象大泼污水,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已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必然要被历史所淹没的,只有历史的真实才会经久不衰,才会历久弥真。总之,认识历史人物,既要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和描述,更要注重其所处时代对他的描述,更要结合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公正客观的是非之心,如此,则历史可辨矣!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04等内容。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传---梁启超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梁启超 梁启超,子桌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1873 年出生于新会会城的茶坑村,后人 因此称之为“...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有书)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有传记的近现代历史人物、近现代有哪些历史人物有书本传记呢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有书) 1、开国...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传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人物―蒋介石我们所认识的蒋介石,很大情况下由于中学历史书的原因,因此所了解的对其事迹几乎都是在在...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年; [3]谢世诚.《李鸿章评传》[Z]。南京,...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传―李鸿章 班级:141102 学号: 姓名:贺浩在中国近代...如果以现代的人观点来看,那么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本文中的观点难免有偏 颇之处,希...  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作业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历史论文 130112 班 冯嘉琪 ...他被称作中国近代 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又被叫作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 他...  中国近现代史作业(刘少奇评传)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刘少奇评传 刘少奇(),原名刘绍选,字渭璜。曾用过刘士奇、赵元启、陶尚行、胡服等 别名。 ...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品读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6 学时 学分:1 学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传” 是从实际出发开设的与必修课程相配套...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7737dbb807439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pdf 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教育文化
2013 ·8(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王鑫宏 柳俪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历
史人物进行评价,使大学生掌握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对历史人物能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是这门课程应当实现的教学
目标之一。
关键词 历史人物 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基金项 目:郑州地方高校教育教育改革重点项 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 目编号:ZZJG-A6025);
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 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鑫宏,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硕士,讲师;柳俪葳,河北传媒学院马列部硕士,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
纲要》教学中仍照本宣科,没有实现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到教学
之一。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使他们了解中国近现
体系的转变,使得大学生对本已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存在着抵触
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
情绪,进而丧失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要提升教学效果,教
史观的基本观点,成为他们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规
师必须要实现其教学内容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在这一
律的重要指导。
转变中,增加正确评价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的内容是个很好的
一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该把教会大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
物作为重要教学 目标之一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该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和
1.符合课程性质的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开
方法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性质上来说,其并不是单纯的
所谓历史人物,是指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
历史课。其核心 目的在于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
物。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是否科学是历史人物评价正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形成马
确与否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把正确评价
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衡量这
历史人物的理论和方法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要正确评价历史
门课程教学 目的是否正确的核心标准。因此 ,在教学内容中,通
人物,就需要把该人物置于他所存在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考
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使学生能够掌握
察其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然后给予较为公正、客观、科学的
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够基本正确
综合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教师把正确评价历史人
的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这充分体现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物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若干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传
的课程性质。
授给学生,成为其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武器。概括起来,正确评
2.符合学生认知的需求。当前大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
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历史人物的历
1.阶段论。每个历史人物都有一个运动的过程,都处于不断
史活动存在错误认知,即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不甚了了,信息来源
地发展、变化之中,并呈现 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 。因此,对待历
错乱。其二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客观、不全面。即从其对历史
史人物应分阶段地加以评述,这样才能符合客观实际。比如,洪
人物的历史片段出发,进行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评价:或者对历
秀全早年是农民阶级运动的领袖,定都天京后则 日益腐化,日益
史人物不能做出定性的评价,仅仅停留在机械的一分为二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现代历史人物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