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最后元春怎么死的的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烛下读[红]】王熙凤为何要弄死贾瑞?
接着上一篇,继续说凤姐这个人物。凤姐有个绰号叫“女曹操”,是说她既有很高的才略,同时又心狠手辣。这一点和她姑姑王夫人很像,这姑侄俩都一样冷酷无情,手里都有几条人命。被凤姐直接弄死的有两个,贾瑞和尤二姐。被间接弄死的有三个,鲍二家的,金哥和守备公子。其中贾瑞是第一个被凤姐弄死的,那么凤姐是如何弄死贾瑞的,又为什么要弄死他呢?
凤姐和贾瑞之前应该见过面,互相还认识,但第一次有交集是在凤姐到宁府参加贾敬的生日宴,看望过秦可卿之后在园子里闲逛时,贾瑞突然出现在她面前。贾瑞其实是跟着凤姐到这个园子里来的,和凤姐打招呼时言语轻薄,说:“也是合该我与嫂子有缘”之类的话。凤姐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这小子不是什么好鸟。不过凤姐的厉害之处就在这,喜怒不形于色,明明贾瑞把他恶心的不行,但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因此像贾瑞还有后来的尤二姐都被她骗过,结果都死得很惨。凤姐和贾瑞闲聊几句,还夸贾瑞是“聪明和气的人”。给了贾瑞几句好话,把这个贾瑞美得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凤姐让他快去入席,他还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凤姐。此时凤姐便已起了杀心,“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
这第一次交集贾瑞给凤姐留下的印象不仅是糟糕而且极其恶劣,以至于凤姐甚至动了杀心,可见她对贾瑞这样的人是恨之入骨的。不过如果贾瑞就此从凤姐的视线里消失倒也没事了,凤姐再狠也不至于仅凭这一面就杀人。不过这个贾瑞是精虫上脑了,而且也是倒霉催的,还真就找上门来了。也可见这个家伙不仅是色,而且又笨又蠢,招惹谁不好,偏偏招惹这样的毒妇,也就活该他有此下场了。
贾瑞过后来过荣府几次,但几次都未见到凤姐。凤姐回来后平儿向他提起贾瑞来找他,还问凤姐是因为什么事?凤姐和她说起宁府里的事后把平儿也恨得够呛,说:“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平儿这个丫鬟还是比较老实善良的,被她骂过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贾瑞,另一个是贾雨村。而且骂的都比较狠,她骂贾雨村是“半路途中哪里来的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而骂贾瑞则更狠,让他不得好死。可见这个贾瑞招人恨到了何种程度。而客观上平儿的这几句狠话更坚定了凤姐除掉贾瑞的决心。
两人正说着,那个不知死的贾瑞又来了,凤姐把他请进来假意殷勤,把贾瑞哄得五迷三道,又让他晚上到西边穿堂等她,贾瑞信以为真,乐得屁颠屁颠地走了。晚上还真上凤姐说的地方去了。没想到凤姐放了他的鸽子,城门又关上了,让他在穿堂里冻了一宿,直到天亮才出去。到家后又让他祖父贾代儒打了一顿,还不让他吃饭,跪在地上背文章,把他折腾得够呛。
如果贾瑞就此长了记性也不至于死,可贾瑞已经被色迷了心窍,也是不甘心,又来找凤姐。凤姐先是怪他不守约,又让他晚上到小道后面的一间空屋子里等她。凤姐怕贾瑞不上钩,还使了个激将法:“谁可哄你,你不信就别来。”贾瑞道:“来,来,来。死也要来!”于是凤姐便使了一招更毒的计,让贾蓉、贾蔷两人晚上过去,把贾瑞逮个正着。两人一顿吓唬,敲了贾瑞五十两银子,又浇了他一身粪水。经过这么一折腾,贾瑞就一病不起了。后来要吃“独参汤”,贾代儒到荣府来求,王夫人还不错,让凤姐称二两人参给他,结果凤姐弄了点渣末泡须应付了事。最后贾瑞因为正照“风月鉴”而一命呜呼了。
凤姐弄死贾瑞使用的是和后来弄死尤二姐一样的手段,就是用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表面上是一团和气,暗地里杀气腾腾。用后来兴儿的话说就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先用甜言蜜语引诱贾瑞上钩,然后再通过他人之手将其置于死地。可怜这个贾瑞死到临头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看到“风月鉴”里的凤姐还神魂颠倒,失去了拯救自己的最后机会。
那么贾瑞这个人值不值得同情呢?对比后来的尤二姐,同情贾瑞的恐怕少之又少。因为这个人物的确不讨喜。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在讲《红楼梦》的时候曾说贾瑞曾经是他在书中最讨厌的一个人物,觉得这个人很恶心猥琐,但后来他认为贾瑞是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子,他的表现也是青春期男孩对异性的正常反应。所以他也慢慢理解了这个人物。
蒋勋先生所说自然有一定道理。但一个正经的男人对于自己喜欢的异性应该是发乎于情,止呼于礼的。而贾瑞对于凤姐的迷恋并不是他多喜欢凤姐,而只是垂涎于凤姐的美色,这里面只有性欲而没有情欲,说难听点就是与一只发情的动物无异。另外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招惹一个有夫之妇,更不该招惹一个有权势有地位的有夫之妇,即使到了今天贾瑞这样的行为也肯定要挨揍。当然贾瑞再怎么说罪不至死,凤姐把他弄死的确做得过分了。
&&那么凤姐为何一心要弄死贾瑞而不是教训他一顿就完了呢?其实也不能全怪凤姐,贾瑞也是自己找死。那时的妇女最看重的就是名节,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尤其作为已经出嫁的妇女,讲究既嫁从夫,别说老公还活着,就是死了之后还要守节,而且越是大家族出来的妇女越是如此。像《红楼梦》里的鲍二家的,多姑娘这样红杏出墙给老公戴绿帽的也只是底层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妇女。但这样的所谓淫妇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
凤姐和王夫人都出身于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虽说受到的教育可能不多,但封建大家族严格的礼教束缚则是根深蒂固的。看王夫人的样子也就能知道凤姐是什么样了。最变态的就是明朝时期,有个大清官海瑞,因为5岁的女儿接受了陌生男人的一块饼吃,就让女儿活活饿死了。明末还有一个宫女叫费珍娥,在李自成的军队占领北京后将她许配给了部下罗小虎。结果费珍娥在新婚之夜用金簪刺死了罗虎,自己也自尽身亡。这也是烈女的典范了。
所以敢打凤姐的主义无异于在太岁头上动土。贾瑞只是一个屌丝,家境贫寒,父母早亡,自己既没背景也没本事,凤姐弄死他跟弄死个臭虫差不多,因此也没有什么顾虑,更不用负担什么风险。自然就要痛下狠手了。凤姐虽然歹毒一些,但贾瑞也算是咎由自取,他的悲剧也给如今的屌丝带来启示,那就是人穷点不怕,但一定要走正路,不能太轻浮太龌龊,否则就不会有好下场。
我的更多文章:
( 18:52:03)( 20:14:39)( 22:18:19)( 20:36:17)( 00:10:34)( 21:32:20)( 20:13:11)( 22:03:52)( 21:50:03)( 21:34:1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你又怎么看当看到电视剧如此播的人看的掉下了眼泪,认为这种"眼泪"表示了一些什么?
原著没写,那时曹老已经死了
后边的也是别人乱写的,我看红楼从来不看后边。
那续写的人是朝廷的大官,他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少了曹雪芹的逍遥和生活经历,所以他写的东西并不能体现曹雪芹的心境,也不可能是曹雪芹所要求的结局。
你的第二个问题,说明那人的情感比较丰富,有同情心,情感易于宣泄。从心理学来说,这种人内在应该是个好人,心地不错,而且有什么事不会憋在心理,性格比较直爽,不会得什么严重的心理疾病。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中没有成为歌伎,但据留下的曹雪芹残搞推断是他丈夫早死
原著没写,那时曹老已经死了
后边的也是别人乱写的,我看红楼从来不看后边。
那续写的人是朝廷的大官,他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少了曹雪芹的逍遥和生活经历,所以他写的东西...
王熙凤的批语是“一从而令三人木”
有一种解释是贾琏对她的态度的三个阶段,先是服从,后转而命令欺压、最后被休而死。我觉得87电视剧版中,大雪地里两个差役将一袭破草...
古代人听歌休闲娱乐的地方叫: 教坊、妓院、戏院等,如XX楼、XX院、XX坊。 里面弹琴的女子叫: 歌妓、声妓、讴者、歌姬、歌女等。
..............................................
王熙凤策划了掉包计,黛玉泪尽而亡,宝玉出家,贾家呼啦啦似大厦倾,宝钗寡守空房……
跟高鹗的贾家蒙恩家道中兴相反的结局,悲呢!
曹雪芹在后四十回中到底写了什么结局...
答: 去奇书网上看看吧、、
答: 很多很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宝玉,黛玉,宝钗,湘云。。。
答: 很多很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宝玉,黛玉,宝钗,湘云。。。
答: 对啊,在文学类里应该看不到,但是爱问的分类还不是很完善,可能也会出现差错。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王熙凤是怎么死的?
15:33:37 本文行家:
王熙凤关于王熙凤的结局,在判词里是很模糊的,所谓“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似乎只是在说王熙凤的结局也是很悲惨的,她的丈夫贾琏虽然一开始对她言听计从,但后来发展到明目张胆的使唤最后终于休了她,人木者,休也。至于“哭向金陵事更哀”,就变得语焉不详了,并没有明确叙述王熙凤的最终结局。而根据脂砚斋的批语透露,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死。但至于王熙凤因何入狱?因何而死?则也没有明确叙述。好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关于王熙凤的描写非常详尽,通过分析,我们是可以揭示出王熙凤死亡的真相的。首先,王熙凤是因妨碍司法公正、收受贿赂以及杀人未遂等罪而与贾珍贾蓉等人成为贾府“事败”的元凶而被捕入狱的。确切的说,贾府因为“事败”而被捕入狱的女性就只有王熙凤一人。王熙凤所干的坏事,如我在拙文《王熙凤都干过那些坏事?》里所说的,主要是:1、受铁槛寺老尼所托,假贾琏之名,干预张金哥、守备之子与李衙内的婚姻纠纷,逼迫守备退婚,导致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相继自杀身亡;2、在折磨尤二姐的过程中,唆使尤二姐原未婚夫张华状告贾琏贾珍贾蓉,后又指使旺儿杀张华以灭口未遂;3、收受铁槛寺老尼行贿的三千两银子。这些事情,随着后四十回情节的发展,在忠顺亲王府的操纵下,守备、张华以及旺儿等人相继出来告状,不仅是贾府“失德”的证据,也是王熙凤犯罪的铁证,王熙凤落入“狱神庙”,几乎是手到擒来。其次,王熙凤因虐待尤二姐致死导致贾琏与之恩断义绝并最终休妻。我们知道,王熙凤为致尤二姐于死地,不仅唆使尤二姐的原未婚夫张华状告自己的丈夫贾琏以及叔侄贾珍贾蓉,而且雇用庸医用虎狼之药致使尤二姐打下了腹中已经成型的男孩,最终导致了尤二姐吞金自杀。此事做得过于狠毒,其实已经被贾琏贾蓉等有所察觉。小说第六十九回,写尤二姐死后,贾琏搂着尤二姐的尸首大哭,说“都是我坑了你”。“贾蓉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这句话,其实已经埋下伏笔,也就是说,在后四十回,只要王熙凤折磨尤二姐致死的事情一旦败露,贾琏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且,为了报复,王熙凤竟然唆使张华状告自己的丈夫,这是作为丈夫的贾琏无论如何不能原谅的,再加上王熙凤获罪入狱,贾琏休她也是水到渠成。然而,在我看来,这些事情,虽然会对王熙凤造成毁灭性打击,但却未必会导致王熙凤之死。因为,王熙凤在这个世界还有牵挂,那就是她非常疼爱的女儿巧姐。而且以王熙凤的坚强来看,她也不会甘心就死。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她最终死于狱中的呢?这就是:第三,王熙凤因小产和操劳过度患有严重的“血崩之症”。而这才是导致她最终死于狱中的最直接的原因。小说中关于王熙凤患有习惯性流产、月经不调等“血崩之症”的描写是非常连贯而清晰的,这说明曹雪芹已经在为凤姐之死作铺垫了,而这些铺垫是在小说四十回以后逐渐清晰起来的。小说第五十五回说道:刚将年事忙过,凤姐儿便小月了,在家一月,不能理事,天天两三个太医用药。凤姐儿自恃强壮,虽不出门,然筹画计算,想起什么事来,便命平儿去回王夫人,任人谏劝,他只不听。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许多的精神?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李纨裁处,只说过了一月,凤姐将息好了,仍交与他。谁知凤姐禀赋气血不足,兼年幼不知保养,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故虽系小月,竟着实亏虚下来,一月之后,复添了下红之症。他虽不肯说出来,众人看他面目黄瘦,便知失于调养。王夫人只令他好生服药调养,不令他操心。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谁知一直服药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此是后话。这说明王熙凤因为过于操劳而流产了,而且由于过于要强,得了“下红之症”,通俗的讲,就是月经不干净,这是“血崩之症”的前兆。而第六十一回则由平儿的口说出:“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乘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原来,王熙凤曾经怀过一个男孩但可惜流产了,这说明自从上次落下病根之后,王熙凤很可能还有习惯性流产的病症。第六十四回则写为贾敬送葬时,“凤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到七十二回则写了一段鸳鸯和平儿的对话,描写了王熙凤病情的加重:鸳鸯因悄问:“你奶奶这两日是怎么了?我看他懒懒的。”平儿见问,因房内无人,便叹道:“他这懒懒的也不止今日了,这有一月之前便是这样.又兼这几日忙乱了几天,又受了些闲气,从新又勾起来.这两日比先又添了些病,所以支持不住,便露出马脚来了。”鸳鸯忙道:“既这样,怎么不早请大夫来治?”平儿叹道:“我的姐姐,你还不知道他的脾气的.别说请大夫来吃药。我看不过,白问了一声身上觉怎么样,他就动了气,反说我咒他病了。饶这样,天天还是察三访四,自己再不肯看破些且养身子。”鸳鸯道:“虽然如此,到底该请大夫来瞧瞧是什么病,也都好放心。”平儿道:“我的姐姐,说起病来,据我看也不是什么小症候。”鸳鸯忙道:“是什么病呢?”平儿见问,又往前凑了一凑,向耳边说道:“只从上月行了经之后,这一个月竟沥沥淅淅的没有止住。这可是大病不是?”鸳鸯听了,忙答道:“嗳哟!依你这话,这可不成了血山崩了。”所谓“血山崩”,就是“血崩之症”了。这里再一次交待,由于王熙凤过于操劳,病情已经由流产导致的月经不干净发展成为“血崩之症”了。而到第七十四回,则写王熙凤因为被王夫人指令参与查抄大观园而再一次病情加重:“谁知到夜里又连起来几次,下面淋血不止。至次日,便觉身体十分软弱,起来发晕,遂撑不住。”这已经非常明显的在告诉读者,王熙凤的“血崩之症”已经形成,一旦过于操劳或者生气,马上就会发作,而通过鸳鸯和平儿谈论此事的焦虑和恐惧来看,似乎已经在预示着王熙凤终将受此病拖累的未来命运了。而到第七十七回则写道:“凤姐病已比先减了,虽未大愈,可以出入行走得了,仍命大夫每日诊脉服药,又开了丸药方子来配调经养荣丸。”这“未大愈”之语,已经在为后四十回凤姐因为被休、入狱而导致“血崩之症”爆发埋下了伏笔。&&& 由此种种,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一世强人王熙凤的结局是相当凄惨的,身陷牢狱,遭到丈夫的抛弃,得不到女儿巧姐的任何消息,又羞又气又急,那致命的“血山崩”焉能不爆发?纵使她还有牵挂的女儿,她瘦弱的身子也支撑不住了。这个美丽果敢而且铁腕的女强人,终于在寒冷的“狱神庙”,在一点一滴的流血中撒手人寰!令人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1] 风之子博客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黑龙江省人,大专毕业。多年从事体育方面工作,喜欢徒步,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是市内徙步组织主要管理者。喜欢读书,热爱体育,现为某网站编辑、记者。
从九月中旬开始,本站点文章与图片均为原创,私人照片请勿转载,谢谢!《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最后是怎么死的?
我的图书馆
《红楼梦》里的贾元春最后是怎么死的?
05-05 21:31
要揭开元春死亡之谜,首先要解读的是元春判词。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翻开了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黛玉、宝钗。关于判词,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宝玉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sì]相逢大梦归。关于画的描述,“弓”谐音“宫”,“橼”谐音“元”,暗指宫里元春。判词的前两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上句交代了元春从进宫到死亡的时间,恰好是二十年,如果按照十岁左右入宫来算的话,元春死时不到四十岁。“榴花开处照宫闱”似乎暗示了元春死亡的季节,即石榴花开的季节,属于夏季。 “三春争及初春景”这一句历来有多种解读,最被广为接受的解读为,三春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意思就是说迎探惜三春命运不及元春。“虎兕相逢大梦归”则直指元春死亡的时间和原因,不少红学家对此句的解释为元春死于宫斗,或者说是宫廷政变。 我个人的解读与此稍有不同,什么是兕呢?词典解释说是一种犀牛类的猛兽,换句话说,兕可以理解为牛,虎兕相逢大梦归,即元春极有可能死于牛年和虎年交接之时,但这与我推断的元春死于夏季显然矛盾,于是排除。那就可能是指时辰,比如丑寅相交之时。 综上,如果单从元春判词,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元春进宫二十年,封妃三年后失宠,死于夏季的丑寅交接之时,死因为政治斗争。 当然,这些还不确切,我们继续来说红楼曲子里关于元春的描述。红楼曲子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是关于元春命运的曲子,该曲直接点明了一件事,元春恩宠不久即失宠,速度之快令元春来不及着人通知贾府即死亡,但她已经没时间了,只能托梦给父母,让父母提早做好退步抽身的打算。综上,从元春的曲子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元春死的很突然,没有任何征兆,在古时候叫暴毙;其次元春死后曾向贾政、王夫人托梦告知后事。 我们再来说说元春省亲那年做的一手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首灯谜的谜底为炮仗。很明显这是元春命运的谶[chèn]语,前三句说的都是元春封妃后短暂的得宠情形,之后一句透露了元春之死及贾府之败,谜底的炮仗显然是要告诉我们,元春的短寿,即像烟花一样。 那么,除了直接暗示元春命运的判词、曲子和灯谜,原文之中还有无交代元春之死的蛛丝马迹呢?当然有!有个太监跟元春的命运明显有紧密关联,那就是夏守忠,元春得宠失宠皆因此人。如果根据曹公一贯的人名谐音的寓意,“夏守忠”还有可能因为不忠,直接把元春推入了宫中两排斗争的旋窝之中,导致了元春失宠继而暴死的结局。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关于元春死亡之谜的谜底基本就解开了,元春封妃三年后失宠,接着暴死于夏季的一个丑寅相交之时,因为被身边太监出卖导致事败被处死,来不及告诉贾府,只能托梦父母,但为时已晚,贾府最后被抄家,子孙流散,从此一蹶不振。
04-30 07:51
贾元春是病死的小说原文如下: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医调治。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内官忧虑,奏请预办后事。所以传旨命贾氏椒房进见。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贾母进前请安,奏些宽慰的话。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内宫太监即要奏闻,恐派各妃看视,椒房姻戚未便久羁,请在外宫伺候。贾母王夫人怎忍便离,无奈国家制度,只得下来,又不敢啼哭,惟有心内悲感。朝门内官员有信。不多时,只见太监出来,立传钦天监。贾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动。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贾母含悲起身,只得出宫上轿回家。贾政等亦已得信,一路悲戚。到家中,邢夫人、李纨、凤姐、宝玉等出厅分东西迎着贾母请了安,并贾政王夫人请安,大家哭泣。不题。  贾元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长女,贾宝玉的姐姐,贾府通称娘娘。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第2回便已入宫做女史,第16回加封贤德妃。为了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建造了大观园。元春省亲热闹欢腾,同时又表现出她在深宫高处不胜寒的辛苦。元春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直到后四十回她与王子腾先后暴卒,贾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获罪抄家。元春在钗黛之争中支持宝钗,她曾利用端午节礼单和清虚观打醮表明自己的立场。
04-30 07:50
贾元春的死一直以来都是红楼中的一大死结。刘心武认为:贾元春是一个告密者,是她把秦可卿的身世告发给了皇上,皇上才让秦可卿吊死了事,但最后贾元春也保不得落的下场更惨,让人活活勒死。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也有人死活不同意他的观点,其实,我反倒觉得他的观点半对半错。错在其实元春并不知道秦可卿身世,她不会告密,而他的死法,本人支持刘心武。 我们先直接从判词来说,元春的判词是这样的:只见画了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看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二十年来辩是非”中的“二十年”可能是准确年份也有可能是大致年份,可推出以下解释:①元春由生至加封贤德妃共过了二十年。②元春在宫里活了二十年。③元春活了二十年。④刘心武所认为的观察了秦可卿的身世观察了二十年。不管怎样说,这句判词是元春在这所谓的“二十”年中看透了某些东西,所以才使她能在临死前发出“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悲语。 “榴花开外照宫闱。”这句有两种解释。①榴花开在五月,故元春封妃时正值五月,给宫廷造成了较大轰动(个人不认同),②石榴多子,暗喻元春怀孕了。这两件事不管怎样说,都映射元春生前发生过的某件大事。 “三春争及初春景”。这句与秦可卿托梦时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所相照应。两个“三春”发生了较大争议。有人认为这句中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的遭遇都比不上元春。但同时也有人认为,两个“三春”映射的都是三年,也就是封妃那年是初春,剩下还有三年。 至于到了“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句,就得想想那幅画了。说是画了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橼与元同音,指元春,弓与宫同音,指宫廷,不仅指元春生活在宫里,而且,共同样是杀人利器,再看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一种像犀牛一样的猛兽,虎也一样是猛兽,而虎与兕相逢,就注定会有一场斗争,而这场斗争也关乎到了元春的生命。据我推测,元春的死因可以从元春省亲时点的四出戏里看出,哪四出戏?:《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时脂批出现(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在这我只说一种)乞巧后面披上了“长生殿里伏元春之死”字样,长生殿讲述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是被人缢死的再一瞧元春的曲中有一句: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有可能元春也像杨贵妃一样是被人缢死的。于是,假设故事是这样的: 元春已经既有可能怀孕了,但在同时,贾家的政敌的眼里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榻岷不想让元春生下这个孩子,因为如果由于元春生下这个孩子后,贾家的实力就翻天了,于是就想方法让元春失去这个孩子(至于方法大家宫斗剧一定没少看)之后他们就开始疯狂报复贾家,是贾府连着贾元春一同失,皇帝下令缢死贾元春,元春在弥留之际慌忙托梦给了贾府,发出了“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悲语。元妃死后,皇帝没了后顾之忧,果断下令抄贾府,于是,贾家就败了。
04-30 15:08
【贾元春】贾政、王夫人之女,宝玉的姐姐。“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后又“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个邀得皇帝宠幸的人物。元春虽“才选凤藻宫”,其实才华平平。她归省时写的《题大观园》诗并不比李纨、迎春的诗高明,更无法和宝、黛的相比。她所以能获得皇帝的恩宠,主要是由于她的“贤德″。她“朝乾夕惕,忠于厥职”,为人平和老练。在省亲时,处理父子关系和君臣关系,既不失贵妃身份,又体现出应尽的“孝道”,做得十分自然得体。她做事审慎戒惧,看到太观园里题的匾额、对联,容易引起嫌疑而招灾的,都忙命换掉,题上平稳的。她政治头脑灵敏,极力维护贾府家世利益。通过节日礼物,透露出让宝玉、宝钗成亲之意,以达到贾、薛两大家族联姻的目的,死后又托梦给贾政“须要退步抽身早”,以便给贾家留出后路。她虽然荣升贵妃,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由于长期幽闭深宫,难免有旷怨之苦。在归省时,跟贾政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根据前八十回暗示,曹雪芹原来是写她死于宫廷内部两种政治势力的恶斗之中,但续书说她“忽得暴病”身死。不符合原意,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05-01 01:54
元春怎么死的?被杀的。原因很简单,元春阻碍了皇帝对四大家族为首的二流贵族的清算。而元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没落贵族女子,家族无靠,并没有强大的力量支持。为什么如此说,是有依据的。一,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已经彻底没落了。从书中看,贾家以前两国公,显赫一时。现在呢,一等将军,三等将军的虚爵,外加一个贾政的万年从五品员外郎。从书中介绍知道,贾家从没有实权官员交往,都是一些老亲旧友,这些家族与贾家一样,都是不掌权的(除了王子腾,这个后面说),都是些赶不上形势的勋贵。说到贾赦,一等将军,无官无差,在家喝酒玩丫头。贾珍,三等将军,也是无官无差,就是一个张华案都要花钱去疏通。说贾政,当年以正六品主事起官,到现在这些多年了,才晋升半级到从五品员外郎,结合平时的描写知道,就是个愚腐,不知官途的。平时与清客们喝酒聊天,权力几乎没有。这样的本家,如何給元春带来什么帮助?看婚亲,史家两侯,又被派了外省大员,听起来不错。可惜也是几乎无用的。从史家让史湘云做针线这事来看,史家至少有一点是对的,是在缩减开支,这比贾家聪明些,却也仅此而已。从书中分析,史家被抄,应该是在贾家之前,显然,史家遭遇了什么。至少很长时间之前就被皇帝盯上了,所以,史家对元春也没有帮助。至于薛家,虽然有点钱,但商人在官僚眼中本就是肥羊,有薛大呆这样的当家人,自保都难,还别说对元春有什么帮助了。最后说王家。王家也是勋贵,而且王子腾很出息。京营节度使想来还赶不上九门提督,因为书中有五城兵马司这样的官职,所以京营节度使大体相当于清代丰台大营主官这样的职位,二品实权大员,很不错。可惜王子腾很快被明升暗降了。九省检点听起来很牛却是虚职,奉旨巡边嘛。相当于今天的军委派遣专员,级别吓死人,可下面九省的将军提督们躲都躲不及。皇帝检查团来了,专门打小报告,抓走私抓空饷的,呵呵。再看那两位与贾家有交往的王爷家。先说北静王,从书中就知道,这是一个好风雅,喜欢文学的,有权吗?显然没有,异姓王历来都是皇帝重点看管的对象。至于南安王,对不起,书中已经明确说了,四王之中只有北静王还是王,其余三家都已经不是王了,和贾家一样,继续挂着祖宗的牌子,毕竟南安王太妃还在呢。真说这家呢,可能还有个类似一等将军之类的爵位,至于有没有权?书中没说,就当做是有吧,左不过与史家一样。反正都没有出场。其余各公之家。。。不说也罢了。所以,元春在政治与家族力量上,是没有帮助的。二,元春身份并不高从礼制来说,元春不过是故荣国公贾代善的嫡孙女,从五品员外郎的嫡长女。这个身份很高吗?在四春之中,只高于探春一人。迎春是谁?一等将军的唯一女儿。惜春是谁?贾敬的嫡女,族长、三等将军的妹妹。这也是元春当初入宫只能以女史身份的直接原因。过去,身份高的女子入宫多是选秀身份去的,直接就是某嫔某贵人。元春呢,只能以女史身份去做管事丫头。女史是什么?就是女官。虽然有品级,依旧还是一个奴隶身份。不是皇帝之妾身份去的。就是后面的封妃,在我看来也是有歧义的。通过赖大之口,元春是这样被封的,“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晋封凤藻宫尚书,是说元春之前是女官,现在晋升为一品的高等女官。加封贤德妃,是说,元春享受到了,皇妃的待遇。很奇怪的妃号。自有妃号以来,有贤妃德妃,贤嫔德嫔,甚至贤贵人。就是没有两字封妃的。因为德妃从来不是类似贵妃一样是妃的等级,而是单独的名称。只有一种情况,就是皇帝給死去的妃子加谥号,比如:贤+德妃。如此的话,元春被封时,在皇帝心目中已是一个死人了。综上,元春可能是皇帝用来安抚旧勋贵阶层的榜样。时间一到(三年过去了),元春没有用处了,四大家族要被皇帝清算,自然就是死了。至于元春是被鸩杀的,还是弓绞死的,甚至是被棒子打死的。。。有意义吗?
馆藏&1935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玉最后去哪里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