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统一”和“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结局有什么不同

2010年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精讲(23)
  7、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是: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4)香港回归,对解决澳门,台湾问题具有率先示范的作用;  (5)香港回归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将永远彪炳史册。  8、怎样认识和处理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的关系?  答: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对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的基本态度是: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实现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也在发展,同时外国反华势力也在进一步利用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遏制。有鉴于此,我们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力。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独立”的阴谋。从根本上说,不放弃使用武力,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相反,如果不以武力为后盾,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祖国就可能化为泡影。  9、为什么台湾必须要向大陆统一?  答:“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外国势力夺走了。在历史上,台湾不仅被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势力侵占过,而且还在1894年以后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永远不能忘记。  10、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实行“高度自治”的方针和“完全自治”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高度自治”是在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范围内实行高度自治,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央政府和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司法权、终审权和财政预算权,但外交和防务权属于中央政府。  “完全自治”是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任何自治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完全自治”论把相对独立的自治权推向极端,是为分裂祖国、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台湾分裂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的阴谋服务的。  四、论述题  1、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答: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源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有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论述。而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早在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明确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古人有言,不咎既往,台湾那里的人只要现在是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我们都要欢迎,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要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同年10月,毛泽东进一步表示,如果台湾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意委于蒋介石,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意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经协商决定后进行;双方互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这些论述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这个科学构想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日,邓小平在同缅甸总统吴奈温的会谈中谈到台湾问题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这里,邓小平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提及台湾问题时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武力统一”、“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希望双方尽快实现“三通”。  日,邓小平在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时进一步指出:台湾不搞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也不能排除在某种情况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两岸实现“三通”没有先决条件;归根到底,中国的统一要由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同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1982年1月 11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上一页
关于自考更多信息:
2017年自考:
(/zx_2_145_0/)
自考365网络课程
 英语(一)
 英语(二)
 高等数学(一)
 大学语文
 线性代数(经管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国际贸易
 工商企业管理
独立本科段
 汉语言文学
自考模拟考场(  )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一周人气榜
自考365网络课堂9.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9.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A.武力统一B.一国两制C.台湾独立D.一中一台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 C.台湾独立&&&&& &&& D.一中一台&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A.武力统一&&& B.一国两制&&& C.一边一国&&& D.一中一台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二)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一)民族复兴的含义;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四)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与安定的渴望和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族人民的亲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伴随着连绵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极大的痛苦。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统一,坚决年抵抗外辱的民族英雄,他们的可贵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一)民族复兴的含义 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 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着追求。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四)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过程,同时是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捍卫民主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这是中国的内政。邓小平指出,如果到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胡锦涛强台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建国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的两个历史时期。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1 (二)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离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开始、1949年1月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相继取得胜利,国民党政府的失败已成定局。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 1、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评论,首次提出了“解放台湾”口号。 2、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台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3、1950年已做了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后因朝鲜战争发生而延迟。 4、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 5、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 6、1954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对此,周恩来总理于12月8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
7、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国内外局势发生很大变化。一是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呼声高涨,台海的紧张局势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主张缓和这一地区紧张局势的呼声甚高;二是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二)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过程 针对新的情况,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1955年5月周恩来在一届人大常委会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方式,即战争方式与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还提出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1956年,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爱国一家”等政策主张。这一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阐明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其要点概括起来有: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2、1958年8月,炮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的策略。此后, 2 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1960年代初,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与“四目”已经可以说蕴涵了“一国两制”的思想。“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中国。“四目”为:(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2)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构想阶段(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第二阶段:具体化阶段(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叶九条”)和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第三个阶段:正式确立阶段(年) 1982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规定,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1984年,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思想更加清晰明朗、更加成熟,并最终确立下来。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具体地说,有以下十个方面: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决反对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有利于两岸的共同发展,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期繁荣稳定,也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则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就需要借助谈判的这种手段。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3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台独”将使台湾沦为外国附庸。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自己的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仍是如此。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原则的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 (一)香港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问题。 1982年9月,中英开始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会谈中,邓小平充分阐明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是中英两国政府如何使香港在过渡期不出现大的波动。这构成了中英会谈的基础,成为会谈成功的指导思想。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0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使“一国两制” 的思想法律化。日,饱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树立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二)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一样,都是由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 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在适当时机收回这一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中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开始解决香港问题不久,即着手解决澳门问题。中葡两国政府于1987年4月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3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日,澳门顺利回归,中华民族又迎来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的一大盛事。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一方面公开声明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暗中怂恿“台独”,以维持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砝码。在台湾岛内,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台湾政局发生很大变化。李登辉主政后“台湾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主张“台独”的陈水扁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002年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一)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纲领 日江泽民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包括: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②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③ 4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④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⑤面向21世纪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⑥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⑦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⑧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二)党的十六大报告就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政策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江泽民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 ①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②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③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④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⑤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⑥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辨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一)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改变。 “四个决不”是一个整体,其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是大前提,在此前提下,尽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四点意见”主要强调以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二)月,胡锦涛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会谈和公报中,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等新主张。2006年4月,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共同奋斗的目标。胡锦涛关于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系列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①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②提出了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 ③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④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人为本,为民谋利。 ⑤制定反国家分裂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反分裂国家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一部法律,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不是一部战争的法律,而是和平统一国家的法律;不是一部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现状的法律,而是有利于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法律。 由此可知,党和政府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政策的灵活性越来越强,力度也越来越大。尽管不同时期的提法不一,但都突出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5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32等内容。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50 年来,在国 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之中, 党的三代领导人提出并逐步 完善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引祖国统一大 业沿着...  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毛​邓​三​教​案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  第九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了解党和政府 对台方针政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荣誉和利益 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强化记忆基础知识;随堂工整做好笔记;学会分析材料、提高总结、 归纳、概括的能力。 ...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以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 2、增强维护祖国...  统一大业任重而道远, 但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增强 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原创]初三政治《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说课稿初三政治《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对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  单选题 政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是 [ ]
A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C反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