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中人类文明最后成为了三体大神级文明明了吗?

小说《三体》中,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战争最后谁赢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小说《三体》中,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战争最后谁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谁也没赢,两个文明都毁灭了。
后来出现大boss了。
什么大波斯
歌者,还有归零者。你没看到那吗?
没有,我只看了第一部,看到三体人向地球飞来了,然后就没有看了
歌泽和归零者是地球人还是三体人呀
不是三体人,是宇宙中的神级文明。
越到后面,脑洞开得越大。
太阳系是被毁灭了还是被降维了呀
被降维毁灭了,就是歌者文明干的,归零者文明做的真好相反,他们是把宇宙还原到最初的十四维。
那三体人用什么办法锁死了人类的科技进步?最后人类破解没有
锁死的方法是用质子干扰物理学的实验结果,是人类的基础物理学不再进步,人类借助三体科技的帮助发展应用科学,直到毁灭之前也没有破解封锁。
质子大概是原子级别的
哦,那歌者和归零者是什么关系呀
歌者发现了三体星系和太阳系的坐标,实施了毁灭打击,归零者在最后出现的,当一切都毁灭之后,致力于使宇宙回复最初的十四维。
这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不同文明
网上有讨论两个文明哪个更高。
哦,谢谢了
看了好几年了,细节记不清了。
采纳率:18%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e.hiphotos,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b198f8dbb/ecdbf4ed5.jpg" esrc="http://e.hiphotos、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小说封面:作者简介:刘慈欣,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baidu、《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由《三体》。《三体》简介:《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星系和地球都是两败俱伤,而是被更高等级的文明歌者摧毁了./zhidao/wh%3D450%2C600/sign=33518d20aaec08fa26551ba36cde115b/0ece4dbc5.jpg" />作者代表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
文明皆已毁灭,输赢已不重要,一切都会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最后整个太阳系被宇宙中的高级文明毁灭了。。
不是说只是降维了,并没有毁灭么
没有。。。从三维降到二维最后灭亡了
那二维的太阳系是神马样子的?
那个那个。。。应该和一张画一样,不过是好大好大的画。。。
哦,那三体人用智子把地球科技进步锁死之后,人类是怎么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呀
小说《三体》中,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战争谁也没赢,两个文明都毁灭了。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三体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三体里的神级文明与神级武器(一):二向箔
二向箔到底是啥?“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就这么简单,一个星系的命运,就被决定了。
二向箔,关一帆所谓的宇宙文明顶级攻击方式之一的维度攻击,究竟是什么?
1、二向箔最初以光速运动,但是速度可变,进入太阳系后,迅速降低到光速的千分之一。
2、在二向箔速度降低到光速千分之一的时候,它带有了明显的引力波特征,而只有大质量的物体才会带有引力波  
3、引力波在减弱,当引力波彻底消失的时候,二维吞噬开始,逃逸速度为光速,在此之前,逃逸速度从0逐渐递增。理论上,这个时候,是可以逃逸的。
4、不反射电磁波。
5、在引力场彻底消失之前,与三维世界不发生任何作用。
那么,回到我们的本初,二向箔,究竟是什么?
是微观粒子的二维展开吗?
微观例子展开的体积极大,而且在没有行星引力束缚的作用下,会很快褶皱,智子就是一个二维展开的质子。且二向箔带有明显的引力波特征,只有大质量的物体才会带有引力波,后文也提到大约为“木卫二”的质量。
是黑洞用力场分装的吗?
有可能。光粒被普遍认为是人造黑洞,可以被歌者随意使用,一方面存量很多,另一方面也说明歌者制造起来并不困难。歌者文明已熟练掌握制作并使用黑洞,但二向箔需要向长老请示才可以使用,说明二向箔更珍贵。二向箔到底与光粒(黑洞)有没有什么联系?谁知道呢?&二向箔是神级文明彼此攻击的常规武器,类似核武器,开始还有所收敛克制,后来就肆无忌惮。&另外,那个四维小水洼有没有给你们一些提示呢?
最早,那片四维小水洼,就是整个四维宇宙,而人类的蓝色空间号,直接见证了四维墓地之一——魔戒——的三维展开。
答案呼之欲出了。
二向箔是一片二维空间。  
二向箔,是一片逆转维度的二维空间。
二向箔到底能不能防御?
理论上,三维宇宙包含了无数个二维宇宙,我们每个人都同时处在无数个二维宇宙之间,二维宇宙在三维宇宙中属于平行状态、包含状态,彼此之间不应该发生任何物理作用。
而二向箔,是人为的,提高了某部分二维空间的维度,使其成为站在画外的画。就如同进入了四维空间的三维人类,不同的是,三维世界有厚度,二维没有厚度。
结果就是:默斯肯效应。
二向箔是三维宇宙的维度最低点,周围所有三维的空间都要向其中心跌落,类似水往低处流,距离越近跌落速度越快,而逃逸速度就是光速.
所以二向箔成了三维宇宙的默斯肯大漩涡,最终将三维宇宙海变成水洼,直到干涸。
二向箔在以光速运动的时候,引力场是可以确定不衰减的,只有二向箔的运动速度低于光速,引力场才会衰减。
速度越低,引力场蒸发越快。
由此可知:
1、引力场是隔绝二向箔与三维宇宙作用的屏障。
2、光速是保护引力场不衰减的屏障。
于是,防御二向箔就变成了可能,那就是:
死柱,又叫黑丝。光速为0的空间。
这就是神级文明不在乎二向箔的原因,只要发现有投向他们的二向箔,只需要用死柱接住就行了。
就算已经展开三维吞噬的二向箔,用黑丝圈起来就可以了。
反正二向箔也没有厚度。
控制黑丝扩散对于低熵体很难,对神来说,不是问题,从归零者到处散播黑丝也能看得出来,归零者起码不在乎自己一头撞进黑丝。
所以,黑域是可以防御二向箔的。
进入黑域空间的二向箔,引力场蒸发会变得极慢,这给了文明的反应时间,只要在黑域中制造一层死柱,就能够保证来自所有方向的二向箔攻击都对黑域文明无法造成伤害,因为二向箔在进入死柱之后,就将停止蒸发引力场,成为一片飘浮在死柱里的纸片。
这才是宇宙安全声明真正的含义:
不是我很安全,而是,你没法伤害到我。 
当然,我也没法伤害到任何人。
黑暗森林体系只针对低熵体
大刘早就说过,受黑暗森林体系约束的低熵体在神的眼里就是虫子,神是不屑于清理的。宇宙的主战场并不是黑暗森林区域。
所以悲哀的是,低熵体的安全声明在清理者的眼中仅仅是一份墓志铭,如果有宇宙中有墓碑的话。
下期要说点啥呢?
说说歌者文明能不能防御二向箔好不好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对一个文明最大的尊重就是毁灭它?为什么《三体》中这么说
对一个文明最大的尊重就是毁灭它?为什么《三体》中这么说
旅行的心态
首先说明,如果生命安全没有受到威胁,我是不同意这个看法的。我记得牛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这句话最初是牛顿讽刺胡克个子矮,但后来的用法使其不失为一句谦逊之语)。我们能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说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托祖宗的福!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文明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指望食人族发展登月科技恐怕很有难度,对文明最大的尊重是发展它,人类从树上下来进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不适宜人类发展的文明逐渐被淘汰,但取代它的是以它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的文明,没有原始社会物质积累、技术进步从而产生阶级就没有后来的奴隶社会,原始社会的原始公有制消失了,但它不是被毁灭的,更先进的文明取代了它,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加高等级的文明,都畏惧被超越。如同美国一样,如果自身被超越,那么可能代表生存空间的挤压甚至消失。如果美国彻底卷入一场涉及本土的高强度前面对抗战争,那么美国还会存在吗?也许还有人在美国土地上,但是再也不会是美国人,美国核心凝聚力如果被打击,就没有美国了。美国的资产,技术,人才都会四散逃亡。高等文明的优势在于保持优势,保持优势的,失去优势代表失去生存空间。毁灭很简单,破坏就是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玛雅文明: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顺着哥仑布的足迹,踏上中美土地,来到了玛雅部落。玛雅人委派通译者佳觉,向西班牙第一任主教兰多介绍了自己的文明。兰多被玛雅典籍中记载的事情吓坏了,认为这是“魔鬼干的活”,于是下令全部焚毁。经过这番浩劫之后,玛雅人立即神秘失踪,灿烂的玛雅文化随之成了哑谜。这个是尊重吗?如果这个也算尊重,说这话的人得浪到什么程度?首先,三体是一个具体地球四光年的文明。第一次接触三体文明,是叶文洁在红岸基地以太阳为放大器向宇宙发射了一个信号。三体文明是一个在三颗恒星之间的行星,这个文明在恒纪元和乱纪元的夹缝中生存。乱纪元的三体人脱水,被一个个折叠起来等待恒纪元。恒纪元的三体人拼命发展科技和文明,但一旦乱纪元来临,就必须眼睁睁的看着文明被毁灭。这是第一点,三体人会毁灭习以为常。毁灭是文明的一部分,不属于轻视文明。三体人比罗辑更早悟得黑暗森林发展。罗辑对黑暗森林的解释主要是两点。1文明存在的第一条件是生存。2技术爆炸和猜疑链。第一点就很好解释,人嘛!玛雅人死绝了,古埃及人被征服了,玛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就毁灭了。第二点,技术爆炸和猜疑链。举例放在人类上,人类近代历史上最强大的中华文明和最富有的清政府就是被突如其来的西方技术爆炸赶超,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对中国几乎被赶尽杀绝。百年屈辱史啊!也就是说,即使现在强大的文明,也有可能在别人技术爆炸后超越。维持自身文明存在,就必须对其他文明极端管控。然而宇宙空间太大,与其管控不如消灭更加经济实惠,也无后顾之忧。那么,相对于外星无文明的生物,承认你拥有文明,并且防备文明。如同尊重对手一样,对于对手最大的敬意就是竭尽全力击垮你。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并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他的长篇作品《三体》开创《科幻世界》月刊连载原创作品的先例,成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旅行的心态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去旅行是我决定了要去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作者最新文章12-0612-0612-0612-0612-0612-0612-06
查看: 8208|回复: 1
三体文明真的存在吗?
(原作者:贺飞鸿 丛越)三体文明存在吗?在距离地球4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上,有一个由三颗恒星和一颗行星所组成的恒星系统。这三颗恒星的质量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在互相的引力作用下,它们的运行轨迹几乎不可预测。但三颗恒星的光和热在其行星上孕育了一种高级智慧文明——三体文明。
由于三颗恒星运行轨道不稳定,无法计算,三体行星上便出现了两种纪年方法:恒纪元和乱纪元。当行星围绕着三颗恒星中的某一颗恒星运行时,温度适宜,这便是恒纪元,只有在恒纪元,三体人才能繁衍生息,发展文明;当行星同时受到三颗恒星的引力作用时,温度可能极冷也可能极热,这便是乱纪元,乱纪元时候,三体智慧生命只能进入休眠状态以保存自己,即便如此,乱纪元也已经让他们的文明百余次毁灭于大火或冰冻中。
三体世界本来拥有12颗行星,但在漫长的时间里有11颗被恒星吞噬,三体人居住的第12颗行星也即将被恒星吞噬。他们终于明白三体问题不可解,只有飞向寻找新家园,才能让三体文明持续下去。
dkjk-l.jpg (15 KB, 下载次数: 3)
00:54 上传
终于有一天,三体人探知到了地球的存在,认定地球是一个他们可以长久居住的乐土。于是,三体人的星际舰队便以相当于光速的十分之一的速度向地球进发。地球人也通过望远镜探知到了三体舰队的存在,地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以上是我国当代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内容。最近几年来,《三体》系列红遍大江南北,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伴随着《三体》小说的热销,三体问题也为众多的读者所熟知。刘慈欣在小说里构造出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宇宙体系,但是,这样一个忽然很规律、忽然很紊乱的三体系统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会很快崩溃。所谓的行星,要么飞离恒星要么飞向恒星。如果要像三体中说的那样时近时远,还能让一个文明产生,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过,小说中提到三体问题,倒还真是人类科学家数百年来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dkjk-l.jpg (69.29 KB, 下载次数: 3)
00:54 上传
难倒牛顿的世纪难题
自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以来,人们就很容易计算出宇宙中两个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得到天体的运行轨道。但是,有第三个天体存在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三个天体之间的作用力关系就非常复杂以至于难以求解。而天体更多时,问题就更加复杂了。
在实际的星空中,天体系统往往由很多天体构成,比如太阳、地球、月球构成了“三体”,太阳、冥王星以及冥王星的卫星“卡戎”也构成了“三体”,只由两个天体构成的系统很少。不过,计算这些星体的运动轨道时,完全可以按照两个天体情况来计算,比如,计算地球的公转轨道,就不必考虑月球的影响;计算月球的绕地轨道,也不必考虑太阳的影响。
但是,如果真的遇到需要第三者的影响时,该如何计算呢?牛顿在攻克二体问题后,立即着手研究三体问题。但由于难度太大,他计算到头痛欲裂也没能找到答案,于是谨言慎行的牛顿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
dkjk-l.jpg (60.85 KB, 下载次数: 4)
00:54 上传
其实,计算三体运动的轨迹已经是对物理实际简化得很厉害了,只需考虑质点的运动方程,而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科学家们在研究天体运动轨迹时,通常把天体当做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看待,这就是“质点”。但是,只要研究实际的地球运动,就已经比质点复杂得多,地球别说不是点,连球形都不是,粗略看来是个赤道上胖出来一圈的椭球体。于是,在月球引力下,地球的自转轴方向就不固定,因此北极星也不会永远是那一颗(天文学家们早已算出,4800年前,北极星不是现在小熊座α星,而是天龙座α星;未来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到公元14000年前后,天琴座α星织女星将获得北极星的美名)。而在考虑潮汐作用时,地球都不能看成是“硬”的了,也因此越来越慢。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考虑进去,那么任何方程都无法精确计算出地球的运动情况。
然而即使是极其简化了的三体问题,从牛顿那时开始,在随后的200多年中,欧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庞加莱等等数学大师们绞尽了脑汁也未能将它攻克。
dkjk-l.jpg (32.63 KB, 下载次数: 5)
00:54 上传
千辛万苦找到特解
既然三体问题难以解决,人们就开始尝试求解一些经过简化的三体问题,即所谓的限制性三体问题。我们考虑一种情况:两个大质量天体(比如太阳和地球)相互绕转,第三个天体的质量小到可以忽略,但是这个小天体又处于两个大天体引力的影响下,这就是限制性三体运动。18世纪的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研究的是所谓的椭圆轨道限制性三体问题,椭圆轨道是宇宙中天体运动的常见轨道。
年间,拉格朗日对限制性椭圆轨道三体运动求出了五个特解,并由此计算出5个在三体系统中引力达到平衡的所谓“拉格朗日点”,如果把物体放到三体系统的拉格朗日点上,物体会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这5个拉格朗日点简称为L1-L5。其中,L1-L3都位于两个大天体的连线或延长线上,L1-L3都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点上的物体受到外界扰动而偏离了这个位置,就不会再回到这个位置,而是日渐远离。L4和L5分别位于较小天体绕较大天体运行的轨道上,与两较大天体组成非常稳定的等边三角形。当时限于观测条件,这个计算结果无法验证,不过100多年后,天文学家在里找到了实例,那就是特洛伊小行星群,这些小行星分成两组,分别在木星-太阳系统的L4和L5上,和木星、太阳恰好组成了两个等边三角形。自然界真的是让人惊叹!
20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土星的卫星系统中存在着好几个类似的等边三角形。人们进一步发现,在自然界各种运动系统中(包括微观运动),都有拉格朗日点。甚至在地月系统中也存在,在月球轨道上,月球前后各60度同地球和月球距离成等边三角形的两个位置存在两片非常稀薄的气体云,那两片云与月球一同绕地球旋转,并永远和地球、月球保持这种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dkjk-l.jpg (20.66 KB, 下载次数: 3)
00:54 上传
三体系统的“蝴蝶效应”
拉格朗日找到了几个有限的特解,那么,三体问题能找到通用解吗?1885年,酷爱数学的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悬赏征求太阳系的稳定性问题的解答,这其实是三体问题的一个变种。来自法国的一位只有33岁的年轻学者庞加莱接受了这一挑战,由于这一问题是如此的复杂,他决定也像拉格朗日从较为简单的限制性三体问题着手研究,试图突破特解,找到普遍性的通用解。(原作者:贺飞鸿 丛越)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庞加莱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经过整整三年的努力,他断定这个问题无法完全解决,决定收工。庞加莱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到论文评审委员会,在论文开头写了一句:“繁星无法超越。”
庞加莱没有解决三体问题,但他还是由于对这个问题作出的贡献,而于1888年获得了瑞典国王的奖金。
事情没有结束。在后续研究中,庞加莱发现,三体问题无法解决的根源在于:在三体系统中,由于引力的互相干扰,某个天体的初始数据只要有很小的变动,后来的状况可能就会有极大的不同,计算结果也会出现无数的不同,这就导致了计算结果的毫无意义。当时,庞加莱试图画出一些运动轨道,却发现那些图形复杂、混乱到无法画出的地步!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混沌系统,混沌系统会将初始条件的最细微的差别无限放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最开始的一点变化会使整个系统的运动完全不同,让我们无法计算。就像那句描述混沌理论的名言:“一只巴西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三体问题也是如此。
混沌理论是20世纪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后基础科学的第三大重要成果,但庞加莱通过对三体问题的研究,证明了系统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这是混沌理论最早的研究。
dkjk-l.jpg (20.95 KB, 下载次数: 4)
00:54 上传
超出想象的星球轨道
从牛顿到庞加莱,那些天才的数学大师做了各种尝试,终于承认,不可能找到三体问题的一般解,只可能找到特殊解(特定条件下的特殊轨道)。
但是特殊解也很难得到,找到任何一类解都面临重重困难。三个物体在空间种有无数种陈列方式,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初始条件(如起始点,速度等),才可以让体系重新回到起点重复运转。拉格朗日最早提出了一些解后,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家才在现代计算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些新解。拉格朗日发现的那种,是三个等距的物体在椭圆形轨道中旋转,和旋转木马一样;而新发现的有一种叫8字型,三个物体在8字形的轨道中相互追赶;还有一种更复杂,两个天体在轨道里层来返往复、横冲直撞,其轨迹就像一团乱麻,第三个天体却比较规矩地在外层旋转。
又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不久之前,科学家又找到了三体问题的更多特解。这些特解的轨道都很怪异,其中有一种的轨道复杂多变,看上去就像是一大团乱糟糟的面条,不过三体从初始条件出发,经过这乱糟糟的“面条轨道”,依然能够回到初始状态。
这些奇怪的运动轨道在现实宇宙中能否找到呢?到目前为止,我们除了在太阳系中发现了拉格朗日所计算的三体类型外,其他类型都还是理论模型。科学家猜测,那些奇形怪状的三体系统只有在密集的球状星团中才可能出现,而那里的恒星太密集了,几乎没有产生行星的空间,更不要说诞生生命了。《三体》作为小说,设定一个拥有高超科技的三体文明是可以的,但没什么科学根据,小说中描述的三体行星上的景象在宇宙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半人马座α星
dkjk-l.jpg (103.42 KB, 下载次数: 4)
00:55 上传
  是三体吗?
  不过,上文提到的“三体人”所居住的恒星系统还真有“生活原型”,这就是半人马座α(南门二)三合星系统。半人马座α由三颗恒星组成,其编号分别为A星、B星和C星,其中半人马座α星C被命名为“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之一,距离为4.22光年。由于半人马座α星系统距离地球很近,因此许多科幻小说都描述这里拥有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和宇宙生物,存在着发达的宇宙文明。令人震惊的是,就在2012年,天文学家竟然发现了在半人马座α星系统很可能有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围绕着其中的B星公转。不过遗憾的是,据计算,这颗行星上一年的周期仅有3天多,这说明该行星的公转轨道离它的“太阳”距离十分近,就像是我们水星的“超级沸腾”版,根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这个三体系统为什么如此稳定、并没有小说所描述的那样混乱呢?事实上,半人马座α并不是很标准的三体系统,而是一个双星系统加一个卫星恒星而已,是一种以2+1形式存在的“三体系统”。A星和B星以一个偏心率较大的椭圆轨道互相围绕旋转,公转周期为79.9年。较小的C星(比邻星)则在遥远的0.2光年之外以50万年以上的周期围绕A、B星的质量中心缓慢公转,由于比邻星离A、B星实在是太远了,最后很可能飞离半人马座α星系统。也有科学家认为,比邻星本来就是个过客,当然会要离开α星继续在宇宙中漂流了。
dkjk-l.jpg (10.52 KB, 下载次数: 3)
00:55 上传
天上有两个太阳
  如果半人马座α星系统真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有一颗距离A、B星适中的、跟地球大小相似的行星,毫无疑问,其运行轨道不会那么疯癫,而是跟地球一样很稳定。如果我们身处在那样的行星,会看到怎样一幅图景呢?
  喜欢《星球大战》的读者大概会记得天行者卢克的家乡塔图因,那是一个有着两颗橙色太阳照耀的星球,双倍的阳光使得塔图因成为一个沙漠的世界。很显然,塔图因是在围绕着一对双星运转,在那里,人们肯定说不出“天无二日”这样的话。但是,在那样的双星世界里真会有塔图因这样的行星吗?
  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孤独的恒星是少数,多数的恒星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汇聚在一起,组成双星或者聚星。多年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双星系统不会拥有行星,因为在双星系统中,行星很可能不是被其中一颗恒星吸进去就是被甩到宇宙空间。但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天文学家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双星系统中发现了行星。
  在那里运行的行星确实比较复杂,其轨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外围同时绕两个恒星运转,称为外围轨道;一种是只绕其中一个恒星运转,称为内部轨道。
  在外围轨道上运转的行星,如果距离双星非常遥远,就是大外围轨道,这时行星将会沿椭圆形轨道同时绕这两颗恒星运行,跟地球绕太阳旋转没什么区别。尽管天上总是有两颗太阳同时照耀,但由于距离非常遥远,这颗行星无疑会和冥王星一样寒冷。行星如果很靠近双星,就是小外围轨道,遍布沙漠的炎热的塔图因就是这一类行星,两颗太阳会如同《星球大战》中演的那样结伴同升同落。有意思的是,近距离围绕双星的行星,其所受的双星引力开始变化无常起来,这时行星的运转必须与双星绕转的方向相反,逆向而行,否则整个系统将无法稳定存在,行星不是被恒星吞了就是要飞出去。因为行星在顺行时会被双星带着猛跑,结果无法控制自己,最终导致失衡。
穿行于两个太阳之间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这种在外围轨道上运转的行星,在双星系统中所发现的行星都属于是在内部轨道上运转的行星,就是说,行星穿行于两颗恒星之间,但只围绕其中一颗恒星运转,离另一颗比较远。半人马座α三星系统的行星就是围绕B星运转的。如果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距离比较近,行星穿梭其中时,很可能遭受两颗恒星的引力拉拽,被撕裂而化成一片飞灰。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生活在这样一颗行星上,天空上是不是同样有两个太阳呢?情况有点不一样,我们看到另一颗较远的恒星像是一颗明亮的“飞星”,当“飞星”最亮的时候,可以看到它是一个小太阳。最暗的时候,看上去就是一颗非常亮的星星,但亮度仍然到了刺目的地步,不能用眼睛直视。如果太阳下山了,“飞星”还没下山的话,“夜空”仍然非常明亮,在“飞星”的照耀下,天空和大地仍然沐浴在一片温和的橙色光辉中。只有当“飞星”也下山了,真正的夜晚才来临,点点繁星洒满了夜空。
  两颗恒星同行星三者之间组成一个正三角形的情况也会出现,根据拉格朗日在“三体问题”中的证明,它们将始终保持正三角形的相对位置不变,就如同特洛伊群同木星和太阳的关系一样,这种情况下,在行星上我们看到的又是一大一小两个太阳了。
  我们目前考虑的都是一颗行星和双星间的关系,如果一个双星系统有更多行星会是什么情况呢?这就相当复杂了,我们以太阳系为例来看看。我们经常说如果木星大一些的话,太阳系就可以成为一个双星系统,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们的太阳系就是一个带着很多行星的双星系统。这样,我们的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就是属于内部轨道运转的行星,也就是说只绕太阳,不绕木星;海王星和更外的行星是大外围轨道,同时绕太阳和木星两颗恒星转。至于土星,由于离木星很近,属于小外围轨道,无法稳定存在的。目前的木星是行星,对土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但如果木星真的成了恒星的话,至少会比现在大80倍,从而土星产生巨大影响,土星会被木星巨大的质量所吸引,一头撞进木星的怀抱。介于土星和海王星之间的天王星,则看木星质量到底多大才能决定生存的可能。
  星空出人意料
  至于多了一颗恒星照耀的行星是否能产生文明,就有待商榷了,不过可以料想的是,如果那样的行星上真的产生了文明的话,它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展肯定会比较慢。因为那里白天长黑夜短,那里的科学家恐怕积累不了太多的观测资料,而缺少足够的星空资料,天文学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另外,双星系统中行星的运转都过于复杂,那里即使产生了开普勒这样科学大师,恐怕穷其一生都分析不出开普勒三定律,而没有开普勒三定律为基础的话,牛顿就算被1000只苹果打破了头也创立不了万有引力定律,没有万有引力定律,他们又怎么能计算星空?
  不过,天文学家对于双星系统为什么能够存在行星感到好奇,因为从行星形成理论上,双星系统在形成之初,它们的引力会彼此干扰,使得尘埃和气体没有机会凝聚起来形成行星,接下来,两大恒星再把这些物质清扫一空。相应的太阳系里的例子是,木星内侧的小行星带里,就没能形成一颗大行星,而木星还时不时把一些倒霉的小家伙拉过来变成卫星或者干脆吃下去。如果木星足够大,大到成为另一颗恒星,那么木星内侧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将不存在。
  有科学家指出,双星系统中的行星可能都不是一开始形成的,而是后来从别处俘获的。宇宙中有一些无家可归、独自流浪的行星,它们如果漂浮到一个双星系统附近,就会被双星俘获。如此看来,我们对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认识,浩瀚的星空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
打赏支付方式:
支付宝微信支付
这好像看过
&&& &&版权所有
&&程序采用
Powered by
企业信息:&&
&&粤公网安备 31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体中那些神级文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