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别传txt下载》的作者是谁

内容简介/《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
新版之一种《柳如是别传》(上中下三册)已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虽然二十年前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刊行过此书,但早已绝版,使喜欢义宁之学的读者欲购不得,徒唤奈何。现在新版印制更加精美,特大三十二开,依寅老生前所嘱,悉行竖排,字体疏淡清秀,版式天地阔朗。书前附图版也增至十五帧,包括寅老写作此书时与助手黄萱在书房里工作的情形、与陈夫人在中山大学东南区一号门前漫步、与夫人唐?暨女儿小彭、美延合影;牧斋《有学集》和柳如是诗集《湖上草》书影;清余秋室绘初访半野堂小像;柳如是山水画迹(四幅)。除此之外,还有经黄萱笔录的《别传》一书原稿之首页和末页的影件,以及陈夫人的《别传》第一章《并序》和《乙未》两诗的手迹,尤可珍贵。图版用的是一百克的进口米黄蒙肯纸,正文为特制的七十克寿光纸,典雅而不伤眼睛。每册封面均有反白的寅恪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字样。扉页有寅老题名手迹及“陈寅恪印”的四字镌章。尽管上海古籍版的《别传》我手边有三部,十余年来翻读检阅不下几十次,但拿到三联版《别传》还是心生喜慰,反复摩挲,不愿罢手。&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著作,也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全书八十万言,1953年属草、1963年竣稿,然脂暝写前后达十年之久。而且是在目盲体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生口述而由助手黄萱女士笔录成书。如果说世界上有什么奇迹的话,这应该是一个奇迹。古希腊的诗人荷马据说是位盲人,向为人所称道。但诗歌不同于学术著作。&
即使是讲述历史英雄故事的史诗,也是从历史传说中发掘诗性精神。&
研究历史上的人和事的学术著作,则必须凭借经过甄别的历史资料和考信为实的他者的叙述,以复原当时当地的文化结构。这方面,寅老典籍之熟、记诵之博,回观二十世纪的文史学界,似少可并俦者。1958年郭沫若写信给北京大学历史系师生,提出:“就如我们今天在钢铁生产等方面十五年内要超过英国一样,在史学研究方面,我们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就在资料占有上也要超过陈寅恪。”郭老自是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他口出此语,更可见陈寅恪史学功底的超常和不可比并。《别传》一书,就是陈的学问与学养的集中体现。他其实是有意为之,所以第一章“缘起”叙及著书目的,有“欲自验所学之深浅。&
当然《别传》的写作并不是为了展览学问,而是有更为辉煌的学术目标,同时也是为还一桩学术与文化的历史“相思债”(“相思廿载待今酬”)。传主柳如是原名杨爱,号河东君,是明末的名妓。但不是通常意义以及我们现在所能了解的专门致力于某一行当的职业女性,而是色艺超群、文采风流、有谋略、识大体,能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职志的一代奇女子。起初她是退休宰相家里幼养的一名宠姬,由于“明慧无比”,为群妾所妒,被驱逐后,流落在社会上,只有十五、六岁。当时的著名知识分子陈子龙、宋辕文等都很欣赏她。陈子龙并和她悄悄同居,有过持续数年的真挚爱情。由于陈的原配张氏的拨乱,祖母和母亲出来反对,陈、柳不得不分手。最后河东君经过极慎重的考虑,决定与明末的文坛领袖、有当代李杜之称的钱谦益结为夫妇。按钱的胸怀与才干,比同辈任何人都适合做宰相,可惜机缘不凑泊,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闲散的家居生活中度过。&
等到他得意出头的时候,明朝的北京政权已经垮台,只在南明的弘光小朝廷里做了不到一年的宰辅。1645年清兵攻到南京城下,他投降了清朝。柳如是不赞成降清,相约一起殉节,他不肯施行。结果钱谦益一个人“北迁”,柳只身留在白下。不过还好,钱谦益终于没有恋栈,第二年就称病回到了常熟老家。在柳如是的激励下,晚年的钱牧斋和夫人一起致力于难得的反清复明的活动。&
可见河东君的故事是非常悱恻动人而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但《柳如是别传》的著书旨趣,不是要叙述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而是通过严格的学术考证,来梳理复原传主的生平志事,借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言之,就是“借传修史”。至于所修何史,我的看法应该是明清鼎革时期的文化痛史。也可以说是在作一篇绝大的翻案文章(“著书今与洗”)。因为历来谈河东君者,要末误解重重,要末障碍重重。有关资料只能在“残缺毁禁之余”里来披寻。除了的稍可资凭,主要依靠笺释钱柳、陈子龙及当时相关文士的诗文来发掘传主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因此《别传》的写作,无异于攻克几百年不得其解的一道道学术难题。重心是对钱柳因缘诗作求得古典与今典的正解。寅恪先生说:“自来诗章,可别为二。一为考证本事,一为解释词句。质言之,前者乃考今典,即当时之事实。后者乃释古典,即旧籍之出处。”又说:“解释古典故实,自当引用最初出处,然最初出处,实不足以尽之,更须引其他非最初而有关者,以补充之,始能通解作者遣词用意之妙。”&
还说:“钱柳因缘诗,则不仅有远近出处之古典故实,更有两人前后诗章之出处。若不能探河穷源,剥蕉至心,层次不紊,脉络贯注,则两人酬和诸作,其词锋针对,思旨印证之微妙,绝难通解也。”我们细读《别传》,的确有这样的印象,即著者对钱柳因缘诗的释证,不仅做到了“探河穷源,剥蕉至心”,而且真的是“层次不紊,脉络贯注”,使读者仿佛忘记了是在阅读一部烦难的学术著作,而是如同赏会一件造型完美的艺术品一样。&
1930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曾提出:&
“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还鉴于:“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而要做到“真了解”,寅恪先生认为:“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之论。”实际上这是对解释学给定的一种最高要求,提出了古典诠释的艺术之境问题,很少有研究者能够达致这种境界。但陈寅恪先生做到了,《柳如是别传》则称得上释证古人著作达到艺术之境的典范。&
这里姑举一例。河东君刚住进钱牧斋的我闻室后,情绪一度不是很快活,写了一首《作呈牧翁》,其中有“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的句子,流露出“向来”既如是,“此去”从可知之意,对牧斋能否成为真知己表示怀疑。而且这首诗与陈子龙的《梦中新柳》用韵相同,“柳花”的典故又出自陈子龙的词,大有对旧日情人的怀恋之意。钱牧斋的聪明,当然一看便知,于是作《河东春日诗有梦里愁端之句,怜其作憔悴之语,聊广其意》,诗中直接援引陈子龙“新柳”的典故,来化解河东君的“愁端”。两人之诗作牵涉的古典、今典及心理活动,极为繁复。寅恪先生通过层层释证,把彼此“词锋针对,思旨印证之微妙”,诠释得如闻如见,尔后写道:“河东君此诗虽止五十六字,其辞藻之佳,结构之密,读者所尽见,不待。至情感之丰富,思想之微婉,则不独为东山酬和集中之上乘,即明末文士之诗,亦罕有其比。故特标出之,未知当世韵语之专家,究以鄙说为何如也。”可以说完全实现了寅恪先生自己悬置的“借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的学术目标。同时不难想象,当其释证钱柳因缘诗作之时,如果不是具有“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也断乎入不得此种情境。史笔和诗心在《别传》里得到完美的融合。&
《柳如是别传》的阅读魅力,还来源于著者在诠释古典时,往往绾合着今情。钱牧斋和朱鹤龄因笺注杜诗而发生抵牾,在牧斋晚年是一件极不愉快的事情;但却因此没有列入一家所修“明史”的“参阅”名单,而避免了被那次震动全国的文字大狱的牵连。发生在康熙二年的庄氏“明史案”,牵连面极广,被逮捕收监的人士包括组织者和编撰者及其家属、作序者及其家属、列名的“参阅”者及其家属,还有当地的州府推官、训导、学政、廪生、库吏,甚至还包括刻匠、印工、店家、读者等,计有两千余众。五月五日端午节在杭州行刑,绞死十多人、凌迟七十余人、砍头一百余人。一千余名死者的家属则被装上钉死的木船,运往山东、河北,然后徒步押解黑龙江,病弱者惨死中途,余下的沦为边官的妻妾奴仆。同样笺注过杜诗并与牧斋关系至密的潘力田,就因列入“参阅”名单而被处死。虽有资格列名却终于没有列名的钱牧斋,得以逃此浩劫,纯属偶然的幸运。寅恪先生在详细考订了此事的原委脉络之后写道:“今日观之,牧斋与长孺虽争无谓之闲气,非老皈空门之所应为,终亦由此得免于庄案之牵累。否则河东君又有如在黄毓祺案时,代死从死之请矣。天下事前后因果,往往有出于意料之外者。钱朱注杜公案,斯其一证也。”这样一些诠释和考证,大都包含有著者己身的遭际和现实的感喟在内。以此我认为义宁之学的特点,除独创“古典”、“今典”之说,还有“近典”(作者的现实关切)溶润于著作之中,读者不可不察。因为《别传》原不是寻常的研究著作,其撰写旨趣之一便是“温旧梦,寄遐思”,所以书前题诗中才有“明清痛史新兼旧,好事何人共讨论”的句子。而置于卷首、意在彰显著书旨趣的《咏红豆》一诗,尤可见出《别传》之撰写有作者直接现实寄托的深涵。&
《咏红豆》五、六两句最值得注意:“纵回杨爱,终剩归庄万古愁。”通过笺释钱柳因缘之诗,为传主洗却烦冤,柳如是(原名杨爱)地下有知,自然会高兴。但归庄之愁却不能稍解。归庄字玄恭,是钱牧斋的朋友、门生,对牧斋降清深致不满,后来钱氏夫妇参与复明活动,他们成为同志。所以当牧斋八十岁寿辰,尽管预先声明谢绝任何人前来祝寿,归玄恭还是送来一幅寿联:“居东海之滨,如南山之寿。”并有一篇新颖别致的祝词。的作者不知道归和钱的特殊关系,说寿联“无耻丧心,必自为”,不免误解。寅恪先生在《别传》卷首第二首题诗《题并序》的一条长注里,特地对此事的首尾经过作了说明,并进而指出:“鄙意恒轩(指归玄恭———笔者)此联,固用《诗经》、《孟子》成语,但实从庾子山《哀江南赋》‘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脱胎而来。其所注意在‘秦庭’、‘周粟’,暗寓惋惜之深旨,与牧斋降清,以著书修史自解之情事最为切合。”如是,则《柳如是别传》之撰写,也许尚有不便明言的更深一层的关切与寄托!&
研究者中颇有一种看法,即认为陈寅恪晚年主要撰写了和《柳如是别传》两书,而未能写出一部《中国通史》,因而深为之遗憾。可是,如果我们知道《别传》的写作是“借传修史”,写出的是一部其题材、其旨趣、其结构、其体例、其文体均具特殊创设的明清文化痛史,我们的大史学家在双目失明的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完成了全新意义的历史写作,此遗憾可不必矣。我敢断言,《柳如是别传》一书的学术精神、学术价值和文化意涵,绝非寻常之通史之作所能比并。作者“稿竟说偈”前后两稿均有“痛哭古人,留赠来者”之语,还有“刻意伤春,贮泪盈把”句。此可见寅恪先生写此书时的心境。天壤之间有了《别传》这部新人耳目的奇书,活的史学、有生命的学术、“历史的现在时”,由是而成为事实。&&
出版经过/《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
上海原有古典文学出版社是从新文艺出版社分化出来的,李俊民同志首任社长。新社原来筹备已久,中间由于反胡风运动而搁置,至胡案结束才正式成立,而其建社的时期又至短促,1957年“反右”起古典文学出版社并入中华上编,这个新生的出版社就不复存在,直至“文革”结束。“文革”之前的中华上编重印过陈寅恪先生的《》,这是陈先生生前已刊成书之一(另二册是《》及《》)。陈先生于1954年撰写的《论再生缘》初稿完成,并自出资油印若干册(据蒋天枢撰《事辑》)。1957年“反右”后中华上编组成之际,有好事者从复旦大约是先生处借得油印本一册,并在编辑部部分人中传观,对于陈先生作此前人所未有的大胆的论述,读后咸钦佩不已。
“文革”结束李俊民同志重新主持复建工作,原有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名义不再延用。复社之初首要任务是制订计划,编制选题,同时将中华上编存稿进行清理。在清理中竟然发现了陈先生的《金明馆丛稿初编》,此稿从何而来今已无从稽考。当时主其事的魏同贤君即请示俊民同志,经指示编入出书规划中。应当指出,当时的编辑部对于陈先生及其著述所知甚少,十年动乱人们理所当然地对于代表中国当代文化学术的状况殆有隔世之感。然而很幸运地编辑部还是对于陈先生的著作进行了追踪式的寻访,寻访的线索即是通过陈先生的及门弟子复旦大学蒋天枢教授。
从蒋先生处得知,一,生已于10月去世,时仍在“文革”中,情况可想而知;二,陈先生生前曾将遗稿誊清一份交托蒋先生,这本是极有预见的举措,终亦未能免于浩劫;三,“文革”中尚有手头存稿被中山大学造反派抄没,后来几经交涉取回,已散佚不全,缺失的有《别传》的定稿、诗集及《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原有七篇今仅存一、二、六三篇。
在古籍出版社与蒋先生接触中,蒋先生慨然应允与陈先生家属三女儿女士、大女儿球女士联络继续寻找佚稿。《钱柳姻缘诗证释稿》,前此又易名为《柳如是别传》,自是追寻的最大目标。幸运地后来经美延女士的多方努力终于找得,这一份是陈先生助手黄萱女士誉抄的。而经陈先生生前手订的改定稿是否尚在天壤间今则无从断定。昔年余杭章先生于《訄书》卷五十九痛惜乾隆季年之焚书,辞至悲恻,岂今之视昔,犹昔之视今乎?
《柳如是别传》的最后获得给古籍出版社以巨大鼓舞,蒋天枢先生同时又慨然应允担任稿件的整理工作,整理范围包括陈先生全部文集,所校订的是稿件中若有疑难加以改定,遇少量违碍语略作删略,审定标点符号。蒋先生在担任这一繁重工作的同时,又继续完成他自己酝酿多年的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一稿。在八十年代初年人们方从混沌阴郁状态中解脱出来,古籍社所进行的这一项工作是艰巨而且有远识的,是为保存民族文化而作的有意义的事。
在筹划出版《别传》前后,古籍社又在首次刊登陈先生的《论再生缘》一文,分两次刊载于《中华文史论丛》七(复刊号)、八两辑。虽然原有油印本已有少量流传,公开发表这是第一次。但这是“四人帮”方被打倒,尚是“两个凡是”时代,人们思想没有完全解放,从而在发排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曲折,有主管者对陈先生原文标点符号坚欲按通行模式改动,凡过去或后来读过陈先生文章的都知道他有他习惯的行文方式,有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容改变的。即使是一个使用新式标点的新文学作家也保持有受尊重的权利。幸而由于《论丛》负责编辑的钱伯城同志坚持,原文才一字不改地刊出。这里反映人们未能认识到尊重学者也就是尊重学术,动乱方过,人们一时犹未能改变僵硬的思想方式。
《柳如是别传》于1980年8月出书,印数四千册。至此古籍出版社所出陈先生文集总目包括:《寒柳堂集》附《寅恪先生诗存》、《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
其中有三种是利用旧纸型,余均初版。而自始从事负责联系并进行发稿的是魏同贤君。同时参加其他稿责编的有和君。
初刊本《柳如是别传》的出书所以值得回顾是因为这部几乎失而复得的不朽巨著终于出现在寅恪先生所常说的这块神州大地之上,作者的暮年志趣,其怀抱其希冀得以显示于国人之前。古籍出版社只是做了它所应做的事。
编辑推荐/《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别传》
本书是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如果您只是崇拜陈寅恪,或者是对柳如是感兴趣,大可不必因此赶个浪头,跟着抢购《柳如是别传》。陈寅恪是大师,不是明星,《柳如是别传》放在书店角落三年五年,相信他老人家也不会感到寂寞。《柳如是别传》,作为陈寅恪全集中先行本,提前面世了。据悉,首次付印的一万本即将售罄,这在整个出版界也属罕见。
本书收录了陈寅恪所著的论体。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说明。全书内容博大,知识丰富,理论独一无二。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每一位文学理论家都不该错过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讲解。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作者简介/《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修水人。早年留学及欧美,先后就读于大学、苏黎世大学、法国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后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后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后带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后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后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后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目录/《柳如是别传》
第一章&缘起
第二章&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
第三章&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
附:河东君嘉定之游
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
第五章&复明运动
附:钱氏家难
试读部分章节/《柳如是别传》
咏红豆并序&
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适发旧筐,此豆尚存,遂赋一诗咏之,并以略见笺释之旨趣及所论之范围云尔。&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令酬。&
题牧斋初学集并序&
余少时见牧斋初学集,深赏其「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劎篇。」之句。(牧斋初学集叁陆「五十寿序」云:「君初为举子,余在长安,东事方殷,海内士大夫自负才略,好谭兵事者,往往集余邸中,相与清夜置酒,明灯,扼腕奋臂,谈犁庭扫穴之举。」等语,可以参证。同书玖拾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中序文及策文第伍问,皆论东事及兵法。按之年月节候,又与诗意合。牧斋所谓「庄周说劎篇」者,当是指此录而言也。)令重读此诗,感赋一律。&
早岁偷窥禁锢编。白头重读倍凄然。夕阳芳草要离冢,东海南山下田。(壹叁东涧诗集下「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之四十四「银南山烦远祝,朋酒为君增。」句下自注云:「归玄恭送春联云,居东海之滨,加南山之寿。」寅恪案,阮吾山葵生茶馀客话壹贰「钱谦益寿联」条记兹事,谓玄恭此联,「无助丧心,必蒙臾自为。」则殊未详考钱归之交谊,疑其所不当疑者矣。又鄙意恒轩此联,因用诗经语,但实从庾子由哀江南赋「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脱胎而来。其所注意在「秦庭」「周粟」暗寓惋惜之深旨,与牧斋降清,以著书修史自解之情事最为切合。吾山拘执孟子诗经之典故,殊不悟其与史记列女传及哀江南赋有关也。)谁使英雄休入彀,(明南都倾覆,牧斋随例北遷,河东君独留金陵。未几牧斋南归。然则河东君之志可以推知也。)转悲遗逸得加年。(牧斋投笔集下後秋兴之十二云:「苦恨孤臣一死迟。」)枯蘭衰柳终无负,莫咏柴桑拟古篇。& ……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04:00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人性的寻问;伎与妓,这不是一个香艳的话题,而是关于人性的寻问;为女性作传,尤其是为妓女作传,中国文化史上除了陈;写了三篇关于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等古代妓者的文;何为世运之枢轴?一百多年来,在文化上最重要的命题;义宁陈氏DD陈寅恪及其父、祖的生命中内涵着一个变;这一切似乎与妓者话题无关,但是当我们明白,无论是;一、人性的放纵
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 人 性 的 寻 问 伎与妓,这不是一个香艳的话题,而是关于人性的寻问。 陈寅恪为什么写《柳如是别传》? 为女性作传,尤其是为妓女作传,中国文化史上除了陈寅恪别无他人。或者可以认为,陈寅恪意在透彻人性,从最卑微处阐发最深刻的人性真谛,以此说明钱谦益一代仕文化的特性,以此说明与明末顾炎武相同的主题“亡天下”即亡文化。 写了三篇关于苏小小、李师师、梁红玉等古代妓者的文章,目的在于进入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的内心境界,进而得以介入钱谦益一代仕文化及其沉沦的感觉。中国现代的社会大变革,启蒙于宋理学,兴起于明学社,经过二百多年满清亡天下的统治,再起于清末如义宁陈氏的奋发。 何为世运之枢轴?一百多年来,在文化上最重要的命题就是中、西文化的融合。在这个命题面前,无论是以坚持儒家传统的小国学,还是以中国各民族的儒、佛、伊斯兰文化组合的大国学,都相形见绌。这是一个发展或者是固守的问题,它的争论必然反映出、也影响了我们民族命运的波折。 义宁陈氏DD陈寅恪及其父、祖的生命中内涵着一个变革时代的信息,而他们事业的主题,无论是变革维新还是独立思考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都表现了中国文化与学术进步的方向,也就是中国命运的走向。 这一切似乎与妓者话题无关,但是当我们明白,无论是古代中国以家庭模式演化为国家模式,还是近代西方冲破中世纪的神棍专制而进入民主国家的构建,都建立于一个构成社会的最本源的因素,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或者说没有彼此的亲爱就没有社会。于是妓者话题就不是一个缺乏意义的话题了,甚至是最为本源的问题。 一、人性的放纵: 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中国社会理论的指导者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妓者的观点,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如果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点是物,唯物史观的即建立于物DD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物的形态之上。 远古的殷人是契母简狄资衬衤讯模ā妒ど趟獭ば瘛匪担骸疤烀瘢刀獭!保辉豆诺闹苋耸芹⑴踩上天帝的足迹而产生的,以后来的中国礼教言都是荒唐的,迹近于妓;古代的巴比伦人却因为无规则的性交而毁灭了自己,是乱伦的代价。这也许是最早的人性的放纵。 一切都在随从“物”形态的变化而处于变化中,于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这样描述人性放纵时代的特性DD希腊雅典的特征DD在西方历史中,迟于巴比伦时代: “在雅典的全盛时期,则广泛盛行至少是受国家保护的卖淫。希腊妇女那超群出众的品性,正是在这种卖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她们由于才智和艺术上的审美教养而高出于古代妇女的一般水平之上,正如斯巴达妇女由于性格刚烈而高出一般水平之上一样。” 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地描述了这一时期希腊人相爱的特点,是以肯定的性的语言来评论的,他们说: “要成为妇人,必须先成为淫游女,这是对雅典家庭的最严厉的判决。”
“是受古人尊崇并认为她们的言行是值得记载的举世无双的希腊妇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之二、家庭)
所谓“淫游女”,比较规范的称谓即妓女。以自然社会为形究对象,研究社会以遵循自然法则,马克思与恩格斯自然不同于中国的卫道士的“非礼勿听”。启蒙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即爱情说,揭去人类种种自设的规定而返回人类社会最基础的观念本身,例如爱情DD人与人彼此间近于动物性的眷恋;例如爱情的神圣,怎么都也真纯。 马克思与恩格斯更主要的是把此类种种绝对精神类的观念置于人类社会进程的不同阶段DD决定于“物”的显现的发生,他们的观点裸露却也坦然,无须象后来的伪马克思主义者,总是企图利用“道袍”遮掩自己的丑鄙。 二、人性的规范: “淫游女”,虽然孕含人类社会形成的基因,但是它的混乱却也导致古巴比伦的灭亡,事实上大多数民族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于是一种规范应运而生了。例如“非礼勿听”句,该句见于《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意思是,不符合礼教的话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这是很重要的儒家思想。这里的礼最基本的概念是对乱伦的约束,因为孔子学说的家庭观的演变即孔子学说的社会观。这种观念企图建立在一个纯粹的基础之上,它不能不从“淫游女”走向“礼”,后来更走向节烈。 这一个儒学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的需求是巨大的,直至于渗透到佛学中。中国高僧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于是有了一尊名为“三个智猴”的雕像: 它们中的一个把双手捂眼做惨不忍睹状;一个双手捂嘴做噤若寒蝉状;另一个双手却捂耳做置若罔闻状 “三个智猴”形象地说明了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其意在警戒人们:“若要洁身,首先要远离邪恶”。 作为孔子学说的构成,这些规定并没有错误,是一类保障生命得以延续的主张,是保证社会得以稳定的主张。 孔子是在春秋末期社会混乱,民生不保的情况下提出这类主张的,希望人人自重而返回社会的安宁。后来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孔子这一观点的发展,也是针对唐末与五代的混乱而寄希望于社会的自我约束。 把马、恩的“淫游女”论与孔、朱的“礼”论理论作比较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时代,前者是一类本初景象,后者是一类矫枉的规定,正是有了本初的混乱才有结束混乱的规定。 不幸的是,人类史上大部分的规定都是暂时的,当这些规定成为神棍或统治者奴役社会的理由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只是在维持特权阶层的利益,而社会大众只能在种种约束下忍耐于外加的剥削压迫,这些规定的寿命也就终结了。 这些规定终结的特征表现,最早也就出现人的本能的层面上,即从性的角度发动对于约束的否定。西方社会的爱情观是一类突破,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响之深远与广大,其原因就在于反映了这时期的社会观念。发生在中国明代的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也同样是在冲击旧有的规定,这种冲击比同时期的莎士比亚的观念更猛烈,更为广阔。 推翻先前的种种规定,从人性DD人类的本质特性出发重新界定人类社会全新的概念,是唯物史观所企图阐述的过程。 三、人性的禁锢: 庸俗儒学、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三类不同的思想方式。马克思主义则更接近于中国的《易》的主题思想DD对事物认识的变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家庭观与孔子的家庭观有所不同,但是更接近于真实,对于希腊时代的妇女的描述就是一类真实。这种真实在 “礼”教建立后的中国社会也依然存在,尽管它是以妓而存在的,不入正途。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精华中,作为女性的一个群体的妓女,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例如《全唐诗》收录有21位妓女作家的诗篇136首,同时不少诗词是歌咏妓女的艺术表演的,在《全唐诗》有关妓女的就有2000多首。 卖伎是妓女文化的主题,时称勾栏,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有点象现代的钢管舞。官僚政客,豪绅大贾在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其盛行时可追溯于唐宋,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即能证明这一点。 能够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淫游女”相类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伎女,并不排除其“妓”的一面,值得关注的是其“伎”的一面。中国古代伎女在文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一些家妓、官妓,包括市妓处于中国古代诗歌、歌舞、音乐艺术上重要的位置。在礼教之下,妇女承受种种禁锢,只有“妓女”DD“伎女”这一个群体很大程度代表了中国妇女的才智推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在现代各类女明星激发出种种声浪的时候,研究前一种“物质”形态之下的女明星们的表现,视觉似乎更加丰富了许多。
“妓”是从“伎”演化而来,“伎”是指专习歌舞等技艺的女艺人,伎是女艺人的技,它包括演技、舞技、武技、演唱、诗歌等等。古代的“妓”是娼妓与女艺人二者的统称。二者固然难以分别,兼而有之或各行其事,但是在历史演变中并无可非议,符合恩格斯在论述家庭观中的观点。 中国历史上记载的著名女舞蹈家很多。例如 “色倾后宫”的汉代赵飞燕原为“省中侍使官婢”,即家妓;在她之前的汉武帝的皇后卫夫人也出身家妓。应该承认她们的职业在于伎,而非妓,如果她们真的卖淫了,把血统视为生命的皇室大约不能容忍她进入皇宫,甚至当上皇后。 汉唐之间是极其混乱的,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五胡十六国,在性方面的混乱超越马克思笔下的希腊。这些时期的存在,无疑是在嘲弄“礼”的脆弱,毕竟,人性大于礼。 到了唐代,谢阿蛮也是著名的宫廷舞妓中,她的《凌波曲》让唐玄宗李隆基钟爱有加,成了他最宠爱的教坊舞妓。 又如许永新、念奴等都是唐玄宗时著名的宫廷歌妓。据说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宴会,但万千观众的喧闹声干扰了音乐声,高力士建议由许永新登台演唱,以止喧哗,果然许永新歌声一起,广场顿时寂静无声,人人都被她的歌喉所吸引。 张红红原为韦青的家妓,以艺能被召入宫内,被唐代宗封为才人,人称“记曲娘子”。 张红红创造的“摆豆记谱法”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一大贡献。 而有更多得值得评论的是唐德宗年间的徐州名妓关盼盼,她与诗人白居易有关,于是留下了诗句和故事,使这个问题的讨论增加了许多色彩。 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并序》记: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盼盼以佐欢,欢甚。余因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 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绘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甚婉丽,诘其由,为盼盼作也。绘之从事武宁军,累年,颇知盼盼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即徐州)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绘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显然,“一欢而去,尔后绝不相闻”,并不尽然,从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中看,念念于兹矣。 白居易识关盼盼后2年,张植∷溃嘏闻尾煌侄髑椋豢细募蓿朗匦熘菥烧嘧勇ィ胧栏艟 曾作《燕子楼三首》,诗云: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一十年。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历朝名垦诗词》评曰:“悲凉黯淡,字字哀音,笔亦幽秀,宜其为世传诵也。”一时流传。
白居易读其诗,不忘张张旨已缰械囊荒唬榔涮夂褪祝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残灯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中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二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感慨之余,白居易又作七言绝句一首《感故张仆射诸妓》:
黄金不惜买峨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死不相随。
接白居易诗笺后,触动关盼盼对张侄髑榈幕衬睿崃髀娴厮担骸白源诱殴胧溃⒎敲幌氲揭凰浪嬷挚秩舾赡曛螅嗣且槁畚曳蛑厣谷冒成恚癫荤栉哿宋曳虻那迕蚨尥瞪两瘢  关盼盼依照《感故张仆射诸妓》的韵律,回赠白居易: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7天后,关盼盼绝食而死。 后人说,白居易以诗杀人。白居易是否有意为之,不好说。不过晚年的白居易是向佛的,于礼大约不会如此执着,更不会以礼责备自己关爱的一个女子。但是关盼盼确实是死了,因为白居易的一首诗而死的。准确地说,这是当其时的社会文化之过,白居易和关盼盼都不能免俗,也无法免于俗。 白居易得知关盼盼的死讯,悔恨不已。于是步入古稀的白居易做出一个突破习俗的决定,他遣散了家中的姬妾,包括白居易深深宠爱的“樊素”和“小蛮”。从关盼盼的行为看,是礼在杀人;从白居易的行为看,唐人对于伎者的看法还是相当开放的。唐代是一个“礼教”苟且的时代。 后来的宋人苏轼就开放一些了,他赴任徐州太守,途经关盼盼的旧住处燕子楼,与梦中情人关盼盼相会了,笔抒《永遇乐》以纪艳遇: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五鼓,铮然一叶,黯黯梦魂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南楼夜景,为余浩叹。
词牌名《永遇乐》来自一个爱情的故事,毛氏《填词名解》载: 唐有书生工于填词,邻里女儿酥香喜欢杜生写的词,郎情妾意,私订终身,终于成“u墙之好”。事情败露,书生被告了官,判了刑,发配到遥远的河朔。临行前,他为酥香写了一首《永遇乐》,酥香拿着这首词,连唱三遍,声竭而亡。
可见苏轼填《永遇乐》,于礼也是肆无忌惮了。对此引发联想的也不是苏轼一人,无论是苏轼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还是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是秦少游的“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种种感慨都已经不是妓女的故事,而是人间情份,或者说的是社会构建的基础DD人与人的关系。 四、人性的解放: 柳如是的意义在于展示一个新社会的观念。 把柳如是与关盼盼作一个比较,唐与明之间的中国人性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关盼盼是一个圈养的家妓,柳如是却是秦淮河边的一个名妓; 关盼盼囿于礼教的束缚,无论是自我封闭或是自杀,都是一类悲剧;柳如是却能够有种种抉择,甚至进入中国的变局,让自己投身于民族命运的搏击。 如同柳如是的是一个大的群体,至少包括“秦淮八艳”的董小宛、顾媚、李香君、卞玉京、陈圆圆、寇白门等名重天下的歌舞妓。 秦淮八艳之一的卞玉京是一个一落笔尽十余纸,袅娜风枝尤画兰的才女,虽然沦落风尘,却也抛弃了礼教,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卞玉京与著名诗人吴伟业的爱情是一段佳话。崇祯十四年春,吴伟业见到卞玉京,为其高雅不俗的谈吐和忧郁的气质所倾倒,二人交往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为什么是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80等内容。 
 陈寅恪把《论再生缘》油印本作为礼物送给吴宓, 还透露了自己正在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 书写得很艰难。为了这部 85 万言的...  以成此稿( 即《 柳如是别传》 。其坚毅之精神 ,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而如陈寅恪考会真记》”、谬可笑”、不必为柳如是写那么大的书”、(柳《者 “...  在陈寅恪的所有著作中, 《柳如是别传》恐怕是问题最多的一种,其中包括一些史实...陈寅恪写文章习惯用 文言, 不过他的文言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据说钱钟书先生也...  ”陈寅恪说:“不过你会挣钱,给《浙江潮》写稿子,给各种小刊物、同 乡会写...《柳如是别传》和陈寅恪... 5页 免费
陈寅恪的风骨:独立之精... 6页 ...  他们不但喜欢读小说,而 且有创作的欲望,都喜欢写旧诗。钱锺书不用说了,陈寅恪 的《柳如是别传》其实也可当小说读。 陈寅恪对小说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有非常清晰...  要求:①只写正文;②力求句式整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③不超过 30 字。(4...先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题目小的如 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气象...  陈寅恪做学问是在书上随读随记,眉 批上写满思考、见解和引证,这是他学术研究...还透露了自己正在 1 撰写的一部宏伟著作的大纲,这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别传》 ...  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写下了 《黍离》 ...三、心史与正史的同异 《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都是心史,心史是陈寅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如是别传 mobi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