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陆氏家谱蒙古我知道栏目回放文,定,永,昌,学,玉,古,训底下的就不知道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封建礼教走上极端
& & 宋朝,封建礼教走上极端,开始避孔子讳。凡遇“孔丘”,就读“某某”,单遇“丘”,则读成“区(ōu欧)”或“休”。& &
& & 元朝皇帝是蒙古人,不大讲这套,元代避讳不严格。& &
& & 明代的“十三陵”原来选在一个叫屠家营的地方,永乐帝大怒,皇帝姓朱,猪进了屠家,那还得了,这叫犯了地讳。后来,足足用了两年,才选好了“十三陵”的位置。正德皇帝朱厚照干得更绝:不许百姓养猪。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存产者,竟投诸水。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朱厚照禁止养猪理由有二:第一,“猪”与皇帝同姓,要避讳;第二,朱厚照生于辛亥年,属猪。这一弄,株连到猪,全国的猪差点儿绝种。第二年清明祭祖,一时竟找不到猪。以后由于大臣们婉言劝谏,朱厚照也自觉过分,才废除这道叫人哭笑不得的禁令。& &
& & 满清进关以后,也学起了避讳来。康熙皇帝叫玄烨,凡是“玄”字都要改为“元”,“烨”字改为“煜”。玄鸟成了元鸟,玄黄成了元黄,玄孙成了元孙。到了雍正、乾隆,变本加厉,因而构成的文字狱例子很多。为了避孔子名讳,雍正时明确规定“凡系地名,改丘为邱”。从此才有了个“邱”字。& &
& & 吴三桂在云南称帝没几天,就搞出了一套避讳制度。“三”改为“叁”,“桂”改为“贵”。桂林改成了“建林”,桂阳改成了南平州,桂东改成了义昌县。离他的地盘很远的襄阳,也因他爹叫吴襄,而改成了汉南府。& &
& & 乾隆时,江西举人王锡侯编《字贯》一书。巡抚海成发现书中竟直书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名字,心中窃喜,赶紧上告皇上,想弄个检举有功。没想到,乾隆不仅下令斩了王锡侯及其子孙,连海成巡抚也以未能明言《字贯》凡例中的“大逆不法,罪不容诛”之罪,革职查办,最后判了斩刑缓期执行。这事连海成的上司两江总督、江西布政史、按察史等也受了株连。& &
& & 农民起义建立的太平天国,竟然也讲起了避讳,而且既繁琐又严格。为避上帝称号,上海改为尚海;为避北王韦昌辉的名讳,武昌改成了武(读qiāng)。& &
& &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也把避讳制度坚持到了最后,而且影响到了外国人。东京的一位名叫师广信子的针灸师,看了《末代皇帝》后,将一份书帖向报社公开。这份书帖上写着“广濑义忠第三女,赐名信子。宣统御笔”。上面还盖着皇帝的大印。这是一份命名书,是1931年溥仪写给师广信子的,当时师广信子叫广濑宣子。宣子的父亲是日本驻天津商社的职员,溥仪向他学打高尔夫球。溥仪感到宣子的名字与他的宣统相讳,就给她改名为“信子”,并写了这份命名书。广濑信子结婚后,依日本习惯改从夫姓,变成了师广信子。& &
& & 以上所举的是“避君讳”的例子。封建地方长官,在自己统治的范围内,也大施淫威,不许冒犯自己的名字。& &
& & 有句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说的是,古时候有个叫王登的州官,他规定谁要冒犯了他的名字,就要受刑罚,遭鞭打。因为王登的“登”与“灯”同音,谁也不敢说“灯”,只好把灯叫做火。元宵节到了,官府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天”。百姓看了说:“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 & 在有些文人中,还讲究避家讳。& &
& & 宋朝有个叫徐秋的人,因为父亲名“石”,他终身不用石器,出门不走石路,要人背着他过石桥。& &
& & 杜甫的母亲名叫海棠,因此杜甫的诗中不写海棠。& &
& & 苏轼的祖父名叫序。苏轼为别人的文章作序时,从来不写“序”,而把序叫成叙。苏轼的父亲苏洵则把“序”写成“引”。在苏洵的文章里竟找不到一个“序”字。《淮南子》的编者刘安的父亲叫刘长,《淮南子》中的“长”都写成“修”。& &
& & 有个叫钱良臣的州官,教儿子读《孟子》。儿子读到“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这句话时,怕读出“良臣”二字,犯了父亲的名讳,挨板子打,读成“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气得老子死去活来。某君父名阿谷。一天,读《四书》,遇上“旧谷既没,新谷已登”一句,无可奈何,只得高声诵曰:“旧爹既没,新爹已登”。& &
& & 五代时冯道的学生读《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之句,因为要避冯道的讳,念成“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
& & 唐朝诗人李贺,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应当避讳。有人说他不应参加进士考试,为此韩愈写了一篇《讳辩》,批驳这种谬论。可是才子李贺竟终生未中进士。& &
& & 避讳制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疽痈,给当时人们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给中国文化造成极大的混乱,时至今日我们还深受其害。& &
& & 因为多数避讳用字,同是一本书,印刷时间不同,用字也不一样。这本书避这个字,重印后又改成那个字,读起来非常困难。让人摸不着头脑。& &
& & “昏”字,本来上边是“民”,下边是“日”,为了避李世民的“民”字,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 & 有个成语“皮里阳秋”,从字面看,真不知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成语原来是“皮里春秋”。《春秋》是古代有名的历史书。皮里春秋意思是:肚皮里有本《春秋》,比喻表面不作评论,可是内心自有褒贬。到了晋朝出的书变成皮里阳秋,就因为皇帝的一个老婆名叫什么春。& &
& & 五岳之中的北岳恒山,到汉文帝时叫常山,南北朝时又叫恒山,唐玄宗时又改成常山,唐肃宗又改成恒山。七改八改,使人莫衷一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原本叫启蛰,是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称的;野鸡本叫雉,汉高祖吕后取雉为名,于是才有野鸡一说。& &
& & 为了让人们弄清复杂的避讳用字,著名史学家陈垣写了一本书,叫《史讳举例》,书中详细列举各朝各代避讳用字,想读古书的真得先看看这本书。& &
& & 为什么会出现避讳这种制度呢?& &
& & 《封神演义》中有一个张桂芳,他与别人交战时,必要来将先通报名字,动手的时候,大叫一声:“×××还不下马,更待何时!”对面那位就会啪地一下跌下马来。这个故事反映了,在古代由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能力低下,认为名字与人体或灵魂有神秘不可测的联系,提到名字会产生一种力量,给人一定的伤害。现在有一些少数民族,如北美的因纽特人仍有这种认为。因此产生了不提尊长者名字的习俗。这种习俗发展而成了对尊长者的礼貌行为。在东印度群岛,没人肯讲出自己的名字,问尊姓大名,得通过第三者才行。美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对这种现象作了解释:“在这些未开化民族的人们看来,一个人从自己嘴里说出自己的名字,就是从自己身上吐出一部分自我,如果养成不知节制地夸谈自己名字的习惯,必将吐尽了自己的精力,毁了自身的健康,终落得体质衰弱,疾病羸瘦的境遇。然而,名字若由别人说出,便同自己没有血肉相关的联系,不会因此而造成什么危害。”智利某部落的人相信,如果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就不能长大,身材就总是那么矮小。在印尼的巽他群岛,居民认为,如果某种庄稼歉收,那一定是田主没有留心说出了自己父母的名字。& &
& &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人没有姓,他们的名字几乎都是从表示一般事物行为或性质的日常生活用语中选取的,如树木、花草等等,一旦某种花草被部落酋长相中,取为名字,这个词就会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不得随意滥用。& &
& & 古代希腊,祭司和其他高级官员的名字是受法律保护的,许多祭司的名字被刻在铜牌或铅牌上扔进海底,将名字秘密地藏起来。& &
& & 中国的避讳制度,就是原始人对名字的种族认识的发展。叙叙家谱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叙叙家谱小孩子常常会问:爷爷的爸爸是谁,爷爷的爷爷又是谁,一直问得大人回答不上来,而他们对大人的回答永远不能满意。这说明了,人从小就有寻根溯源的愿望,也可以说寻根问源是人类的天性。家谱产生的初始,就是为了满足这一愿望。& &
& & 家谱又叫族谱、字谱、家乘、谱牒、宗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应用文体,是记载家族世系的档案。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家谱与正史、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牒谱学十分发达,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 &
& &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于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由此可见,司马迁的西汉之前就已经有家谱了,那么,家谱的历史就有两千年以上了。& &
& & 其实在原始社会就有口头传诵的家谱,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已经在口头传诵着自己家族、部落的先人世系了。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诗,这些史诗就是这种口头传诵的世系和事迹,实际上就是早期的家谱。最早的家谱是与文学、艺术连在一起的,通过演唱、歌舞,使家族历史世代相传。鄂伦春族跳的“依和那仁”,就是叙述家族史的舞蹈。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是欧洲氏族公社解体的记录,其中的诸神故事,就是经过加工的家谱。我国史书中记载:黄帝是少典之子,黄帝生青阳、昌意,昌意生高阳(颛顼),高阳生穷蝉,这些都是文字产生前,人们口头传诵下来的,已经是家谱的雏形了。& &
& & 除了满足人们对远古的探求欲望,家谱的重要意义是“明世系,列支派,定尊卑,正人伦”。& &
& & 最初的家谱范围很狭窄,只限于一族一支内部,而且平时秘不示人,多珍藏于宗祠和族长手中,也可以说,家谱是发行量最少的书。虽然发行量小,但种类却是最多的。从前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有的渊远流长,脉络清晰;有的时断时续,明灭可见;有的分枝歧出,枝叶繁茂;有的卷帙浩繁,有的文辞简约。到底有多少家谱,谁也没法说清。& &
& & 富裕家庭的家谱形式为谱书,贫困的家庭则多为谱单。完整的家谱中内容一般包括:谱序、族源、世系表、移驻、家训、恩绩录、官绩表、祠宇、墓图、先世考、轶文、先人遗著名篇、列传等。谱单则比较简单,多是用宣纸、高丽纸、黄绸、白布书写的表格,其目的就是易于保存,易于收藏,使用方便。过去,每逢祭日,属于同家族的人便将家谱从祖宗匣中请出来,供在桌上,全家跪拜,以示不忘祖宗,祈求祖宗保佑。祭祖对孩子们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 &
& & 魏晋至唐代的家谱内容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首先是祖先的姓名,包括字、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生卒年、婚姻状况、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入官、婚配的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地望、家世、官爵和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比较详尽。& &
& & 浙江长兴县梅山镇尚儒村的王家老宅,王姓“德”字辈后人王其大家中藏有八大卷《尚儒王氏宗谱》,这部家谱是64年前重修的,是“三槐堂”本。“三槐堂”王氏宗谱从传说的尧帝时的后稷开始,代代相传,至今已有约4500年,共达140多代。《怀宁马氏家谱》是目前所知中国回族历史上记事最早、最为完整的中原回族望族家谱。该谱创修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成书于成化七年,至清光绪二年(1876年)新修谱牒始告完成。谱牒以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奉召入华修《应天历》的西域穆斯林天文学家马依泽为始祖记事。重修本为木刻本,共16卷,70余万字,近2000页,重修本共印行83部。这部家谱是研究我国回族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亚洲史的重要文献。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第二部分维系家族血脉
& & 因为家谱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家族团结,维系家族血脉清晰,所以,家谱不仅仅是一种文体,它还包含着古代严格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 &
& & 家谱的首要任务是对一些礼法、族规作了明确规定。遵守礼法、族规的人,会得到表彰,突出的可记入家谱。而家族里的哪一个要是犯了大错,那么家族能够给他的最严厉的惩罚??开除家谱,不再承认他是家族的一员,死后也不许进入家族墓地。对于古人来说,进不了家谱,是最大的精神折磨。& &
& & 家谱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对取名作了规定。通过这些规定,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被确定了行辈关系,从而把整个宗族团结成为一个整体。& &
& & 命名的行辈规定,是家谱的主要内容之一。行辈字派又叫字派、祧字、字辈,这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一直到现代还有人使用行辈字。& &
& & 字辈谱,即用表明同宗亲家族世系血缘秩序的命名字辈序列。字辈谱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不致紊乱。行辈字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名人制定的,有的甚至写成诗。行辈用字既要考虑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非常讲究。宗谱既强调行辈关系,就十分重视名讳,不允许出现重名。行辈字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长再次将其延长。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有的行辈字对偏旁做出规定,如《红楼梦》中,贾家第二代都用“亻”旁,第三代都用“夂”旁,第四代都用“王”旁,第五代都用“艹”旁,如贾代善??贾敬??贾珍??贾蓉。& &
& & 宋元以后,宗谱不但进入寻常百姓家,甚至影响到皇族。清廷皇室的行辈字派是两种方法并用,雍正皇帝一辈,名的第一个字都是“胤”,后一个字都是“礻”旁。乾隆皇帝一辈都是“弘”字,后面用“日”旁字。乾隆、道光、咸丰皇帝还分别规定了行辈字:永、绵、奕、载、溥、毓、垣、启、焘、岂、增、祺。《孔府家谱》中记载,乾隆皇帝赐给孔家的30个行辈字是: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敏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1920年,孔子第76代孙孔令贻,继这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因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圣人,颜回、曾参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孟家、曾家、颜家,也用这些行辈字。谁是哪一辈分,一目了然。& &
& & 家谱虽然多已成为历史,但是作为珍贵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福建省上杭县的兰、雷、钟三姓群众曾一度被误认为是汉族,三姓群众向有关部门申请恢复畲族成分。有关部门考证一些族谱后,认为,这些群众确实是畲族,使这些群众的民族成分得已恢复。& &
& &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是现在江西省星子县,当地现存的《陶氏家谱》有30多本,100多万字。家谱中有陶渊明的画像和详细生平,还有不少其他书上没有记录的诗作,这些为研究陶渊明的事迹提供了难得的资料。《韶山毛氏族谱》是毛泽东家的家谱,共16卷,29册,谱中记载了毛泽东的先祖元朝至元年间为避兵乱,从江西迁往云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因为军功拨入湖南湘乡,后来有一支定居湘潭的经过。& &
& & 《水浒》的作者曾经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江苏省发现的《施氏家谱》、《苏迁施氏家谱》中记载:1453年撰的《故处士施公墓志铭》中有“先公耐庵……国初,征书下至,坚辞不出,隐居著《水浒》自遣。”为确定施耐庵是《水浒》的作者,提供了有力证据。& &
& & 由于家谱内容广泛,记叙详细、缜密,是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经济学、宗教的宝贵资料,受到许多学科学者的青睐。但家谱多秘不示人,印写数量很少,极易失散、损毁,发现、保护、整理家谱是一项很急切的工作。可惜的是,许多珍贵的家谱被当成“四旧”焚毁,有的被当成废纸抛弃。如果你发现了过去的家谱,应当找专家鉴定,也许那就是一件宝贵的文物。& &
& & 许多人提问,那么现在家谱还有没有意义,它应成为历史旧迹消失还是接着续写下去。& &
& & 首先,要告诉大家,外国人也是有家谱的,不过和中国的形式不一样,不像中国那样写成谱书、谱牒罢了。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竞相兴起了家谱热,美国阿力克斯?赫利的长篇小说《根》,写的就是有关家谱的故事。因为这部书,美国人对家谱兴趣大增。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民来自世界各地,人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什么地方移民来的,有些人远涉重洋到欧洲、非洲找“根”。欧洲人也对家谱同样兴趣盎然,伦敦有个一万多人的“家谱学协会”。意大利各教区保存着丰富的家谱档案,为寻根问祖的人提供资料,甚至出现了“代客寻根”的专门机构。巴黎一位举目无亲的独身老妇女,在寻根中找到了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澳大利亚家谱协会主任尼克瓦海尔说:“人们热衷于家谱是因为在当今变化和分裂的社会里,家谱给人一种归属感。”澳大利亚政府花了数百万资金,建立了向公众开放的家谱图书馆网。研究家谱,“寻根问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热点。& &
& & 收集整理开发中国家谱成果最大的,当推美国犹他家谱学会。犹他家谱学会于1984年正式成立家谱学会图书馆,以收集和保存各国死亡者的档案资料为宗旨,并到世界各地采用缩微技术复制搜集死亡者档案。犹他家谱学会十分重视对中国家谱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据犹他家谱学会的研究成果,台湾省出版了《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共计收录3140种中国家谱缩微胶卷。犹他家谱学会共计拍摄中国家谱约1?7万种,还收藏有数百种家谱原件,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缩微胶卷最多的单位。& &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谱牒研究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海内外的谱牒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
& & 山西社科院创立了家谱资源研究中心,在各地拍摄了2800余部家谱资源的缩微胶片,编制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家谱目录》,发表、出版了《中国的家谱及其学术价值》、《五彩缤纷的中国家谱》、《家谱、寻根与引资》、《中国大陆家谱收藏与研究概况》、《明代谱学概论》、《谱牒学研究的任务》、《姓氏总论》、《家谱》、《姓氏族谱与寻根文化》等著述,并为数以千计的海内外炎黄子孙提供了寻根问祖服务。& &
& & 上海图书馆召开了“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究研讨会”、“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了《中国谱牒研究》、《中国家谱总目》,上海图书馆还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寻根网站,这是一家利用家谱资源,系统提供华人寻根咨询、建立电子家谱等全方位服务的网络平台,每天点击查询的在十万人次以上。& &
& & 谱牒研究开展最活跃的当推福建省。福建省比较早地成立了省姓氏渊源研究会,在漳州、厦门、晋江等地还成立了研究会或谱牒学会。在海外华侨和台港澳同胞积极促进和支持下,福建各地也掀起了编修新家谱活动,有些则是和台湾同宗共修的家谱,直接促进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和寻根问祖活动的开展。& &
& & 新时期,家谱成为增进友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统一的工具,在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经贸洽谈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还为旅游、观光提供了资源。& &
& & 当然了,现代化的家谱意义远远不止这些,它对于人口普查、遗传学研究、公安侦察等等活动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家谱学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
& & 弘扬祖先业绩和激励后人奋进,新时期续续家谱,也是应该的。古人的字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古人的字您可能经常问别人“您叫什么名字?”那位便答,我叫某某某。实际上他回答的只是他的名,并没有回答出字来。因为现在人只有名,没有字。现在讲的“名字”这个词,由“名”、“字”两部分组成,但其中的“字”已经没有实在意义了。& &
& & “字”这个字的结构是“子”上面加个“宝盖儿”,这“宝盖儿”就是房屋。“字”的本义是在屋子里生小孩儿。引申为孳生、繁衍。名字的“字”其实就是从名衍生而来的,所以叫做字。《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表”就是表达,所以字又叫表字。上面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字是从名派生出来的,它的作用是表达名的意思。& &
& & 过去人一出生,家中长辈就给取个小名。小名,又叫乳名、幼名、奶名。比如司马相如小名“犬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刘裕小名“寄奴”。小名起得比较随意,有的是专门找难听的“贱名”来,说是这样的孩子鬼会讨厌,好养活,于是,“狗剩”、“狗不理”、“石头儿”、“鸭蛋”、“阿猫”、“柳娃”全来了。上学后,才有了正式的名,这名又叫学名、大名、大号。但是这时候还没有字。& &
& &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过去说的“待字”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就是出嫁的人。& &
& & 原始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不能随便被别人叫,这种对人名的禁忌后来演变为礼俗,人们认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不敬的行为。《礼记?檀弓》:“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但晚下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不能称名。只有表示轻蔑时,才可以真呼其名。有名不能叫,那怎么办?这时字就有了用处,以字相称可以避免称名。这样字就起到了避讳称名的作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因为失言,他竟直呼出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严武回骂又升一级,而且还加上了公开的威胁,可见当时长辈的名真是叫不得。& &
& & 一般认为,中国的避讳制度起源于西周初年,取字的习惯也是从这时开始的,西周之前还没有取字的。周灭商后,建立了严密的宗法制度和繁褥的礼法,字的产生是与之相适应的。一般而论,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比如,在《论语》中,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再如,曹丕在《与朝歌令吴质书》中说:“五月十六日,丕白……”& &
& & 古人的字中,常有伯、孟、仲、叔、季这几个字,这些字是表示排行的,伯与孟是老大,正妻生的称伯,偏室生的称孟。仲是老二,孔丘字仲尼,过去称他“孔老二”,就是因为这个“仲”。班固字孟坚,班超字仲升,一看就知道,班固是哥哥,班超是弟弟。表示排行的还有长、元、次、少、幼。汉代人爱用尊老的词或各式各样的赞美词嵌入字中。如张禹字长子,杜友字季子,羊祜字叔子,承宫字少子,这些“子”只是对男子的赞美词,而长、季、少、叔是排行字。在字中加入美辞的习惯从汉延续到隋唐。这些美辞包括:尊老美辞如周瑜字公瑾、黄盖字公覆、杨仪字威公的“公”;称谓美辞如苏武字子卿、司马相如字长卿的“卿”;身份美辞如庞统字士元、陆晔字士光的“士”;形容美辞如诸葛亮字孔明、陈琳字孔璋的“孔”,刘表字景升的“升”、山涛字巨源的“巨”;德性美辞如杨修字德祖、张飞字翼德的“德”,魏延字文长的“文”;行为美辞如吕布字奉先的“奉”,陈寿字承祚的“祚”。& &
& & 因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字是解释、阐发名的,所以名与字之间必然有意义上的联系。正如《白虎通》中所说:“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名字之间一般有同义、相关、相对等关系,还有名字共同用典故、析名为字、名加修饰词语产生的字。名与字的关系大致有下面这些:& &
& & 一、名与字互相解说。杜甫字子美,甫与美都是美好的意思;孟郊字东野,郊与野是同义词;张衡字平子,平、衡意思是一样的;诸葛亮字孔明,明就是亮,亮就是明;周瑜字公瑾,瑜、瑾都是美玉;孙权字仲谋,权、谋是同义词;鲁肃字子敬,肃与敬同义;朱元璋字国瑞,瑞与璋原义都是玉器;孔尚任字聘之,聘、任是同义词。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第二部分名与字相联表达意义
& & 二、名与字相联表达意义。孔丘字仲尼,丘是小山,尼是这座山的名;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斗笠;赵云字子龙、陆云字士龙,全是由云联系到了云中的龙。元戏曲作家马致远字千里,骏马与千里相连;辛弃疾字幼安,无疾与安相连;唐诗人李贺字长吉,贺与吉相连;岳飞字鹏举,飞与鹏相连;扬州八怪之一的仇英字实父,英是花朵,实是果实,果实相连;明文学家谭元春字友夏,春与夏相连;张岱字宗子,泰山又称岱宗,岱与宗相连。& &
& & 三、名与字意义相对、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明亮的日光,而晦则是昏暗;赵孟字子昂,是低头,昂是仰头;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绩是功绩,字却是无功;元代画家曹知白字又玄,白玄是相对的颜色;现代戏剧家洪深字浅哉,深与浅弄到了一起。& &
& & 四、名与字共同取自诗文典故。曹操字孟德,取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唐诗人陆龟蒙字鲁望,取自《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就是蒙山,主峰叫龟蒙顶;《琵琶记》的作者元末戏曲家高明字则诚,取自《礼记》“诚则明矣”;被称为茶神的陆羽字鸿渐,取自《易经》“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徐谓初字文清,取自成语“泾浊渭清”,后改字文长;钱谦字受益,取自《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
& & 五、利用汉字特点,拆名为字。这样的例子有:宋末诗人谢翱字皋羽,明大文豪章溢字三益,另外,范珏字双玉,郑重字千里,尤侗字同人,毛奇龄字大可也是这种取字方式。& &
& & 六、名加词合成字。例如,孔子的学生公冶长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曾朴字孟朴,谢安字安石,颜延之字延字,范宣字宣子,谢奕字无奕。& &
& & 周代贵族男子取字,有时在字后面加上“父”、“甫”等表示男性的词,如仲山父、仲尼父。有的在字前加上“子”表示敬意,如公孙侨字子产,卜商字子夏,颜回字子渊,冉求字子有,伍员字子胥。有的时候,这个“子”可以省去,直接称颜渊、冉有。有的以排行为字,如,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名字一起用时,先说字后说名,如,孟明视,孟明是字,视是名;叔梁纥,叔梁是字,纥是名。这些名、字,很容易让人搞错。& &
& & 现代人称古代人,多依现在习惯称名不称字,但对有一些名人,人们却称字不称名,以致人们把字误认为是名。& &
& & 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原”就是字而不是名,他的名叫“平”,依现在的习惯可以称他为“屈平”,但很少有人这么用,还有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名是“平”。下面这些人都是字“著名”而名退二线的,姜子牙,名尚字子牙;伍子胥,名员字子胥;项羽,名籍字羽;张仲景,名机字仲景;施耐庵,名安字耐庵;唐伯虎,名寅字伯虎;纪晓岚,名昀字晓岚。& &
& & 现代人也有少数以字称于世的。文学家郁达夫,名文字达夫;瞿秋白,名霜字秋白;沈雁冰,名德鸿字雁冰;著名教育家叶绍钧,字圣陶;诗人刘复,字半农。& &
& & 取字是适应周代的礼法产生,也适合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所以它是中国的特产,“字”要译成外文是很困难的,因为除了中国,别的国家没有用字的。“五四”以后,随着封建礼法的消失,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历史问题”。现在的人完全没有了取字的必要,仅有一些国画家、书法家还爱用字。& &
& & 人的名字中,有些是多音字,让人不知该怎样读才是,了解了名与字之间相关联的关系,有些字就可以读准了。& &
& &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字叔重,这个“重”可以读两个音,在这里应该读zhòng,因为慎与重是同义词互相解释,现在还有“慎重”一词。五花八门的号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五花八门的号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诸葛亮号卧龙,苏轼号东坡。什么是号?它与名、字有什么区别?其实,号就是正式的名、字之外的又一种名。叫一声“卧龙先生”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应声,这就说明号完全有名、字的作用。但号到底还不是名,也不是字。首先,名与字一般是父母、师长给起的,表达的是长辈的思想,自己取名的毕竟是少数,而号则是自己取的,是本人思想、特征的反映与概括。第二,名与字一般场合都可以用,而号的使用则需要特定的环境。第三,古时名和字几乎人人都有,跟着人一辈子,而号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而且只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明代有个大哲学家叫王守仁,王阳明、王伯安、王余姚、王新建、王文成这些名全是他。这其中除了伯安是字外,其余的全是号。& &
& & 中国历史悠久,号也特别发达,种类特别多。& &
& & 像卧龙、东坡、青莲,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叫自号或别号,此外还有法号、谥号、庙号、年号、室号、尊号、郡望号、职官号,等等等等。这么老些,听起来挺吓人的。好在有些现在已经作古了,已经没人用了,就是当时这些号也并不是人人全有的。然而,要了解中国的过去,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必须有一些号的知识。有个电视剧,叫《欧阳修巧断龙泉案》,剧中的欧阳修自称为“文忠”,这就是一大笑话,“文忠”是谥号,是人死后才有的,让活着的人自称谥号,这简直是骂人。为了不让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上,应该看看号是怎么回事。& &
& & 我们通常说的号,经常指文人的自号,就先说说自号。& &
& & 自号,是文人根据自己的志趣取的。有了自号,再取个号,叫别号,是号外之号。从自号之中,最能看出文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是了解古人生平的重要线索。& &
& & 李白爱莲花,他认为莲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号青莲居士,反映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莲又是佛家钟爱之物,也反映出李白对佛教的崇尚。& &
& & 陆游晚年报国无门,忧世愤俗,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社会,被权贵们讥笑为不守礼法者,他干脆顺势自号放翁,表示对权贵们的蔑视。& &
& & 画家朱耷本是明朝皇族,在明亡后自号八大山人,“八大山人”这四个字的草体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意故国破亡,哭笑不得。& &
& & 民主战士秋瑾,为抵制社会对女子的偏见,改变中国妇女柔弱的积习,自号“鉴湖女侠”。& &
& &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自号“了了”,这个号很怪,别人听不明白。他曾写一副对联,解释这个号:上联“不得了”,下联“了不得”。别人更不明白了。他又解释道:“成功便了不得,不成功便不得了。”& &
& & 横刀立马大将军彭德怀,也有个鲜为人知的号,叫“石穿”。彭德怀少年离家求生,一次躲进岩洞避雨,见洞顶的滴水,因年长日久竟把石板给溅出个深坑,从中有所领悟,自号“石穿”,以自勉自励。& &
& & 南宋画家郑思肖在南宋亡后,自号“本穴”,“本穴”二字,合写就是“大宋”,表示不忘宋朝。& &
& & 前面说的王守仁又称王阳明,这“阳明”就是自号,他曾在家乡余姚阳明洞讲学,自号阳明先生。& &
& &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自号醉翁,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吴承恩自号射阳山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齐白石自号老木工,邹容自号革命军中马前卒,这些号全是有故事的。& &
& & 最后要说的是曹雪芹。“雪芹”是号不是名,也不是字,他名,字梦阮。极少有人提他的名、字,只当是姓曹名雪芹。雪芹之外还有两个自号:芹圃、芹溪。三个号中全有“芹”,这也是一绝。他的“芹”,并不是芹菜的芹,而是一种叫水芹的草药。曹家境不好,曾当过“兼职”郎中,他看病,最擅用芹,这药又贱又易得,疗效又好,曾救了不少乡亲。这事让曹极为得意,故自号雪芹,后又号芹圃、芹溪。& &
& & 自号中常见“居士”、“山人”、“野老”、“处士”字样。居士本是不出家的信仰佛教、道教者,山人、野老、处士是隐居不做官的人,文人用这些表示自己鄙夷功名,回归田园的处世哲学。其实我们常说的东坡、青莲、少陵,只是简称的自号,说全了应该是东坡居士、青莲居士、少陵野老。& &
& & 知识分子思想多变,命运多舛,自号也多变,不少文人有好几个自号,苏轼号东坡之外,还有峨眉先生、苏使君、西湖长、坡仙、谪仙人、狂副使等30多个号。近人苏曼殊自号也达数十个。有人戏谑地说:“一人数十百名号,从此阎王捉不来。”清初大画家石涛对中国画有杰出贡献,而当时却名声不大,原因之一就是别号太多了。正如郑板桥所说:“石涛,法名弘济,又曰清湘道人,又曰苦瓜和尚,又曰大涤子,又曰瞎尊者,别号太多,翻成搅乱。”别号太多,使人分辨不清,给人们增加不少困难。& &
& & 古人以提号为敬,有些人的号家喻户晓,而名、字却不大响亮,致使有人误把自号当成了名。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姓名是徐宏祖,“霞客”只是自号,可是后人极少用“宏祖”,致使有人以为这是两个人。画竹子闻名的清代画家郑燮,号板桥,可是现在人们很少用“郑燮”称他。& &
& & 读书人喜欢给自己读书的屋子取个别致的名,以表示自己的志趣与修养,这叫室名,又叫室号、斋号。有的室号借代了主人的名字,室名也就成了人的名。欧阳修的室名“六一斋”,自称六一居士。梁启超的书屋叫“饮冰室”,“饮冰室”也就可以借用为他的名了,他的文集就称《饮冰室合集》。蒲松龄的书房叫“聊斋”,他的书就叫《聊斋志异》。& &
& & 用室名之风兴起于唐代,到“五四”才渐渐消落。文人墨士之所以喜欢室名,是因为室号可以写成书法作品悬挂在书房内,可寄托深情,可表达癖好,或以自励,或以讥讽,是表达思想、激励自己的很好方式。& &
& &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室名陋室,并写上千古不朽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曰陋室,可是又“何陋之有?”诗人贫贱不能移的品德由“陋室”清楚可见。& &
& & 欧阳修晚年的书房叫六一斋,这是指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一个老翁,共是六个“一”。& &
& &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晚年在江西上饶农村和农民为邻,筑书屋“稼轩”,并自号稼轩,表示对农村清静田园生活的想往。& &
& & 抗日战争时期,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辍演家居,以绘画为业,他给自己的画室取名“缀玉轩”,以示洁身自好。& &
& & 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书房称“姜斋”,自号也是姜斋,著有《姜斋诗话》,取姜愈老愈辣之意。& &
& & 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偶得到一古缶,十分珍爱,就命名其画室为“缶庐”,并自号“老缶”。& &
& & 鲁迅曾有个室名“绿林书屋”,1926年因他支持学生运动,被“正人君子们”称为“学匪”,学匪的书屋自然是强盗所居了,鲁迅就干脆称自己的书屋为“绿林书屋”,给“君子们”以回击。& &
& & 有的人为了酣畅地抒发感情,室名用字多达十几个,洪维存有“上下三千年纵横二万里之轩”,曾国藩有“养德养身绵绵穆穆之室”。& &
& & 为了让读者搞清楚纷纭的自号室名,近人陈乃乾作了《室名别号索引》一书,以供读者寻检。& &
& & 皇帝本不算是读书人,也用不着室号,可自宋高宗自号“损斋”以后,皇帝自号者日见增多,明武宗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自号天池钓臾、尧斋,清乾隆皇帝自号十全老人,又号古稀天子,咸丰皇帝自号且乐道人等等。& &
& & 清末有副对联:丞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百姓饥。这副对子是骂李鸿章和翁同的。可有的人却没看出来是怎么回事。古时候,一个地方出了大人物,就用家乡地名代替这大人物的名,地名代替人名,这也是一种号,叫郡望号。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翁同是江苏常熟人,“合肥”、“常熟”就指李鸿章与翁同了。& &
& &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临川先生;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柳宗元是山西河东人,人称柳河东;韩愈祖居河北昌黎,人称韩昌黎。这些都是用家乡、籍贯地名代替人名。王守仁又称王余姚,就是因为他是浙江余姚人。& &
& & 官职和封号也是号。有个刚入小学的孩子,当老师问他父亲的名时,他回答:“叫刘科长。”老师再问时,他一口咬定就叫刘科长。虽是笑话,但说明官职确实有替代人名的作用。小孩子没有什么错,以官职代替人名,古已有之。王右军就是王羲之,杜工部就是杜甫,江州司马就是白居易,柳柳州就是柳宗元,包龙图就是包拯,王荆公就是王安石。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第二部分《水浒》说绰号
& & 古人使用官号时,常以小官混大职。贾谊仅做过长沙王的太傅,就称贾长沙,陶渊明只当了几天彭泽县令,就被称为陶彭泽。杜甫晚年只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属于幕僚一类的小官,却称为杜工部,不了解内情,还以为工部尚书是他呢。& &
& & 有些地方官,只以地名为号,省去职务,极易与郡望号相混。如柳宗元做过柳州刺史,就叫柳柳州,刘备当过豫州牧,就叫刘豫州;韦应物做过苏州地方官,叫做韦苏州。& &
& & 战国时有名的四公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这些全是封号。诸葛亮被封武乡侯,故称诸葛武侯;王守仁被封新建伯,人称王新建。& &
& & 郡望号与官职很容易搞混。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里的“临川”,并不是江西的临川,而是个人,他是谁呢?以临川作为代名的有南宋的谢灵运,北宋的王安石,明代的汤显祖,后二位晚于王勃,这临川指的只能是南宋的谢灵运了,谢灵运作过临川内史。这“临川”极容易与郡望号相混。& &
& & 出家的和尚、尼姑、道士都有法号或道号,而不用俗名,以表示与尘世绝缘。& &
& & 鲁智深,本叫鲁达,上了五台山,当了和尚,才得法号“智深”。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都是佛门弟子,法号玄奘、悟空、悟能、悟净。& &
& & 济公本是宋末浙江天台山人,姓李,出家后法号道济。他不修边幅,不拘礼法,吃肉喝酒,整天游走于市井之中,人们以他的样子,称他为济癫和尚。& &
& & 聪明的一休也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过不完全是电视剧中那个样子。他本是皇太子,叫千菊丸,由于政治原因,5岁时被寄养在安国寺,取名周健,15岁时用法号宗纯,19岁后才用“一休”这个法号。这时他早已离开安国寺了。& &
& & 多数僧人以法号留名于世,其真名多不为人知。& &
& & 唐朝有个大天文学家叫一行和尚,一行与机械专家赞令瓒制造出水运浑天仪,这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早6个世纪,一行和尚俗名张遂却鲜为人知。& &
& & 顺便说一下,出家僧人也是有姓的,他们全姓一个姓??释。道济,可称释道济,觉远,可称释觉远。僧人也讲字辈,如悟空、悟能、悟静,这就是“悟”字辈的。& &
& & 谥号是人死后朝廷给的一种荣誉称号。谥号的第一个特点是死后才有,第二个特点是总结人的一生,用一二字概括人,给人生一个总评,谥号的用字都有特定含义。谥号本是用于皇帝、王公,但后来一些大臣、名人也有了谥号。包公又称包文正,岳飞又叫岳武穆,王守仁又称王文成,这“文正”、“武穆”、“文成”,不是名,也不是字或自号,而是谥号。一般文臣谥号中有个“文”,武将有个“武”,因为这样,谥号经常重复,汉代以后,光谥号“文忠”的有54个,唐代名相裴度、书法家颜真卿,宋代欧阳修、苏轼,明代张居正,清代荣禄、林则徐、李鸿章,谥号都是“文忠”。谥号只能是死后才有的,可号称“补白大王”的郑逸梅90高龄时,竟自己给自己一个谥号“文迂公”,这只是表示自己的豁达处世态度,算不得真的谥号。& &
& & 以上这些五花八门的号,给人们造成许多麻烦,但它们毕竟是中国文化史中已有的一页,要想学好古代历史、古代文学,了解这些号的常识是基本功之一。从《水浒》说绰号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从《水浒》说绰号诨号又名外号、绰号、诨名,是外人根据本人特征取的别名,它是别人强加的,而且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有的绰号还专找你不愿意听的来。诨号的“诨”,意思就是戏谑,开玩笑。诨号最能抓住人的特征,恢谐、幽默,或褒或贬,一语破的,观点鲜明,便于记忆,富有创造性,其影响之深广,经常超出名与字。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一个简括的诨号,比用头号字印成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还要不容易忘记。”比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以绰号扬名的人物。& &
& &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个个绰号响亮,可以说看《水浒》很大程度是看绰号。及时雨、一丈青、小李广、智多星、拼命三郎……个个精神,个个有味道。但有几个便很难懂了。宋江的绰号有两个,一个叫“及时雨”,这很容易理解。另一个叫“呼保义”,这个“呼保义”就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了,保义本是宋代最低一级武官,后来逐渐变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呼保义”是个动宾结构,宋江以“自呼保义”而表示谦虚,意思是说,自己是最低等的人,后来竟成了绰号。& &
& & “混江龙”李俊,“混江龙”本是一种治河清沙的工具,宋代为清理黄河泥沙,发明了一种巨大的铁耙,搅动水底泥沙,使沙顺水流走。这种铁耙叫“辊江龙”,也叫“混江龙”。李俊以“混江龙”为绰号,有翻动江河之意。& &
& & “黑旋风”李逵,这“旋风”其实是一种火炮。古称大炮为旋风,李逵面似黑铁,性情火爆,恰如大炮,绰号名副其实,有如今人绰号“大炮”。& &
& & 张横绰号“船火儿”。宋代除了舵手,其余的船工全都叫船火儿,“船火儿”又作“船伙儿”,就是船上的伙计,这本是一种职业,演变成了绰号。& &
& & 邓飞两眼赤红,江湖人称“火眼狻猊”,狻猊就是狮子。& &
& & 朱贵绰号“旱地忽律”,忽律就是现在说的鳄鱼。& &
& & 不守戒律,搞女人的和尚称为“花和尚”,可鲁智深是从来不近女色的,称他“花和尚”只因有一身漂亮的纹身。& &
& & 宣赞绰号“丑郡马”。皇亲、宗室女儿的丈夫叫郡马,不是帅哥当不上郡马,可这个郡马却是个丑家伙,极有讽刺意味。& &
& & 《水浒》里有三个带“病”的绰号: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这是三条好汉,没有一个有病的。这“病”并非疾病的“病”,而是古汉语的使动用法,“使……病”,意思是让谁发愁、畏惧,有超过、赛过的意思。传说关索是关羽的三儿子,武功极为了得。“病关索”就是关索看了都犯愁。尉迟是唐朝开国猛将尉迟恭,病尉迟意思是:超过尉迟恭;“大虫”就是老虎,病大虫的意思是比老虎还厉害。& &
& & 浪子燕青的“浪子”很好理解,这人英俊洒脱,又风流倜傥,称浪子并不为过。可他又叫“小乙”,这“小乙”可就让人划魂儿了。古称燕子为乙鸟,燕青姓燕,且又身手敏捷轻灵如飞,故称小乙。& &
& & “潘金莲”也是绰号,并不是姓潘名金莲。《水浒》第二十四回上说得清楚:“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她到底姓什么名什么全没说,“潘金莲”这个小名,实际是绰号。南北朝齐朝有个昏君,称东昏侯肖宝卷,东昏侯十分宠爱潘妃,为了讨潘妃一个开心,就用金条在宫中地上嵌出莲花图案,让潘妃在上面走。潘妃走在金莲上分外高兴。从此潘妃称潘金莲。后来就称放荡、奢侈的女人为“潘金莲”。& &
& & 梁山好汉用诨号,主要是想威慑敌方。不光是梁山好汉,古代英雄初次相见,先报出“人送绰号赤发龙神”,另一个也报上“江湖人称催命鬼”。一听就让人胆颤。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首领,在起事时,都使用绰号。明末农民起义首领如混天王、过天星、蝎子块、九条龙、钻天哨、开山斧,都是用诨号号召起义的。除了曹操罗汝才、闯王高迎祥,他们的真实姓名至今无法考证。李自成接过高迎祥的大旗,绰号却不改,自己也叫闯王。以后,占山为王的认识到绰号的作用,不等别人,自己取来,自报山号,什么占三省,什么钻山豹,什么座山雕,什么郑三炮。至此,绰号变成了山号,从绰号中分离了出来,山号是占山为王者的专用品。& &
& & 体育名星也有点古代英雄的气势,有的名已不见经传,绰号却响震全球。艾逊?阿兰迪士?杜?纳斯明度这个人你一定没听说过。他小时候用烂布裹着木屑做个“足球”,开始了足球生涯。一天,他的小足球射进了一家商店的玻璃窗内,暴跳如雷的老板大骂“贝利!贝利!”“贝利”意思是小无赖。从此伙伴们都叫他贝利,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了。& &
& & 有些绰号,专门揭人伤疤,不管本人多么反对。& &
& & 秦末有员猛将英布,他年轻时犯过法,脸被刺上了字,古代这叫黥刑,这是极不光彩的事,可当时人偏叫他“黥布”。& &
& & 有时这种贬义的绰号,就成为对付反对者的尖刻武器。曹操称刘备大耳儿,称孙权碧眼儿,就是例子。& &
& & 有些绰号恰恰是对人形象的表彰。汉朝名将李广,能骑善射,他的敌人匈奴人称他飞将军。& &
& & 现实生活中,越是亲近的朋友之间,越是爱用绰号,这也是友好无间的表示,但是若是外人称了绰号,那是很大的不敬。朋友、同学之间,特别是青年人,用用绰号,也是对紧张生活的调节,但是用绰号也要注意,不能粗俗,不能过分。一要有分寸,二要讲场合,不能乱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一条:“尊敬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要用尊称,不直呼姓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有“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年幼体弱的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其实这并不只是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是对人一生的要求。似名非名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似名非名总统、老师、先生、大校、二哥、局长这些称谓,在特定场合起到了人名的作用,但并不是人名。可是有些称谓却有了变化,如“总理”是一种职务,总理不止一个人,但中国人说的“总理”,一度专指周恩来。以职务、称号称呼人是经常的,但有些名人,人们总是用职务、称号称呼,久而久之,他的真正姓名反而鲜为人知了。这些称号、职务被“独占”,人们误以为这就是他的本名。这些人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 &
& & 唐僧是悟空的师父,去西天取经的和尚,其实,唐僧根本不是人名,凡是唐朝的僧人都是唐僧,现在却成了“私人所有”,常常只用于玄奘一个人。玄奘本名陈,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生于河南缑氏(现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13岁出家当和尚,法名玄奘。他遍研经书,深感国内佛经译本缺乏,译文不准,决定到天竺国取经。悟空、八戒、沙和尚还真没去,马倒是有一匹,后来也在途中死了。玄奘在天竺国游学15年,带回佛经657部,回国后主持翻译。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为玄奘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三藏”是佛经、戒律、论述和注解的总称。因此,玄奘又叫三藏法师,这已是“西游”之后的事了。& &
& & “成吉思汗”是个叱咤风云的名,但是他的名并不是“成吉思汗”,应该叫他孛儿只斤?铁木真。铁木真原来也不是他的名。他出生时,父亲战胜了塔塔儿部落,杀死了塔塔儿首领铁木真。为了纪念这次战争,以铁木真为他命名。铁木真后来统一蒙古草原,蒙古各部尊他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尊称,意思是强大有力的汗王。& &
& & 在成吉思汗以武功震撼欧亚时,出现了一位给蒙古文化以巨大影响的人,他叫八思巴。八思巴原名罗卓坚参,他是藏族的宗教首领。因为7岁就能读几十万字的经书,9岁就能为别人讲解经文,被誉为“八思巴”。“八思巴”也不是人名,是藏族语神童的意思。八思巴参照藏文字母,创制出蒙古新字,对以武力著称的蒙古族的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 & 西藏的达赖与班禅也不是人名,而是喇嘛教黄教派的两大首领的称呼。& &
& &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又叫基督。耶稣是古犹太人的英雄希伯来语译音,基督意思是君王、统治者。耶稣和基督都有救世主的意思。& &
& &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的真实姓名是乔答摩?悉达多。他公元前565年生于释迦族贵族家庭。传说他35岁那年大彻大悟,成了“佛”。以后,在恒河两岸传教,他反对把人分成等级,同情不幸者,宣传因果报应。他的教义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要求,因此信徒很多。人们尊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中的圣人。他还被称为佛,“佛”意思是觉悟者。他还有如来、大雄等十几种尊号。& &
& & 阿凡提,人人都喜爱这个机智、幽默的老人。他可不是虚构出来的,他不叫阿凡提,“阿凡提”是维吾尔语先生、学者、老师的意思,他本名叫纳斯尔丁,是13世纪中亚一带一位学识渊博、富有正义感的诙谐大师,后人将他的故事编成《纳斯尔丁先生轶事》。因为人人都喜欢他,中国、中亚西亚各国人民都把他说成是自己人,于是阿凡提有了“多重国籍”。因为他是智慧的象征,凡是机智、幽默的故事都成了他的。纳斯尔丁先生的轶事不断增加着,阿凡提作为先生、学者、教师,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 & “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马头琴和着激昂的男声,在草原上飘荡。嘎达梅林成为蒙古人民的骄子。“嘎达”意为幼子,“梅林”是一种小官名。嘎达梅林名叫那达木德,汉名孟庆山。1929年反抗达尔罕王与东北军阀相勾结霸占牧民草场,领导了蒙古牧民的起义,最后战死在辽河边。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第二部分似名非名
& & 有两个《西厢记》,一个是金代董解元写的,被称为“董西厢”;一个是元代王实甫写的,称为“王西厢”。董解元,并非姓董名解元,“解元”本是科举乡试第一名的称呼,后来应举者都俗称解元,成为对读书人的一种尊称。姓董的读书人都可以称为董解元。“董西厢”的作者,只留下了姓,而这部伟大作品,却没有把他自己的名留传下来,人们只好称他董解元了。& &
& & 华佗,我国汉末的医学家,生于沛国谯郡,卒于公元208年。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擅长外科。对“肠胃积聚”等病能利用麻沸散,对患者施行麻醉手术。他还创五禽戏等,强调体育锻炼,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 &
& & “华佗”二字的古音与梵语中“药”相应,“华佗”实为药神之意,因其医术高明,人们都将他尊为具有印度神话色彩的“药神”,而称之为“华佗”,并一直沿用下来。而他的本名“敷”倒反而不为人知了。& &
& & 缅甸人仅有名而无姓。我们常见缅甸人名前有个“吴”,这不是姓而是一种尊称,意为先生。缅甸常用的尊称还有:“杜”是对女子的尊称,意为女士,“貌”意为弟弟,“玛”意为姐妹,“哥”意为兄长,“波”意为军官,“塞耶”意为老师,“德钦”意为主人,“耶博”意为同志等。近代还有“道达”,这是英语的译音,意思是博士。一男子名“刚”,长辈称他为“貌刚”,同辈称他为“哥刚”,如该男子有一定社会地位则被称为“吴刚”,如系军官则被称为“波刚”。如一女子名“刚”,系有社会地位的女士则称为“杜刚”,是女青年则称为“玛刚”。这些姓名可别弄出笑话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这些姓名可别弄出笑话人们常说:“高兴得姓啥都不知道了。”看来不知道姓啥,是非常了不得的事了。可是,有些姓名读写起来又很容易出错,一不小心就能闹出笑话来。& &
& & 有个笑话,县令要审案,书吏呈上名单,上面写的是:原告郁工来,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县官老爷叫原告的名:“都上来!”三个人一齐跑上堂来。县官大怒:“本官只叫原告,怎么都上来了?”师爷凑近了说:“原告名字,别有念法,叫郁工来。”县官又点被告的名:“齐下去!”三个人又一齐走下。县令勃然大怒道:“为何都跑了?”师爷又打圆场说:“被告之名也别有念法,叫齐卞丢。”县令火消了一些,问:“照你这么说,证人的名字又该念什么呢?”师爷说:“叫新釜。”县令一听,笑了:“要不是你告诉我,差点叫他‘亲爹’。”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电视剧《笑傲江湖》推出个大大的“名人”令狐冲,一下子“令狐”这个罕见的姓,地球人都知道了。知道可是知道了,却都念错了。& &
& & 令狐冲复姓令狐,这里的“令”就应该读líng,不可以读lìng。前些日子火过的电视剧《大明宫词》中有个令狐楚,同样是有人读错,也是念成lìng了。不知为什么,演艺界最爱读错姓名:那英的“那”应该读nā,却读成nà;宁静的“宁”应该念nìng,却念成níng;臧天朔的“臧”得念zāng,却弄成zàng;刘蓓的“蓓”该念bèi却念成了péi;韦唯的姓应读wéi,却全读wěi。& &
& & 我们不是金口玉牙,但因为读错、写错给别人改姓的事,也是常有的。这也难怪,有些姓名真是特殊,稍不小心就会搞错。某纪念地,写出了“小罗卜头被害处”的旅游牌,将“小萝卜头”误写成“小罗卜头”,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要避免此类事发生,最好看看下面这些。& &
& & 读错姓的头一个原因是,有些姓的读音特殊。& &
& & 斗,读dòu(豆),不读dǒu(抖)。& &
& & 种,读chóng(虫),不读zhòng(众)、zhǒng(肿)。& &
& & 盖,读gài(概),又读gě(葛),是两个姓。& &
& & 华,读huà(话),不读huá(滑)。如华国锋、华罗庚、华君武。& &
& & 缪,读miào(妙),不读miù(谬)、móu(谋),如缪云台缪贤。& &
& & 区,读ōu(欧),不读qū(驱)。& &
& & 朴,读piáo(瓢),不读bǔ(普)、pò(破)。朴姓朝鲜族多见。& &
& & 便,读pián(骈),不读biàn(变)。& &
& & 乐,读yuè(阅),不读lè(勒)。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水浒》中的铁笛子乐和。& &
& & 覃,本是谭姓,因避难改姓覃,读tán(谈),qín(琴)都对。& &
& & 仇,读qiú(球),不读chóu(愁)。如明代画家仇英。& &
& & 任,读rén(人),不读rèn(认)。如革命家任弼时。& &
& & 单,读shàn(善),不读dān(耽)。如《说唐》中的单雄信。& &
& & 折,读shé(蛇),不读zhé(哲),如北宋名将折可存。佘太君本姓折。& &
& & 参,读shēn(深),不读cān(餐)。& &
& & 解,读xiè(谢),不读jiě(姐)。如《水浒》中的解珍、解宝兄弟。& &
& & 燕,读yān(烟),不读yàn(艳)。& &
& & 牟,读móu(谋),不读mù(木)。& &
& & 不,读fǒu(否),不读bù(布)。& &
& & 当,读dàng(荡),不读dāng(裆)。& &
& & 员,读yùn(运),不读yuán(元)。如唐朝名臣员千秋。& &
& & 查,读zhā(渣),不读chá(茶)。如金庸原名查良镛。& &
& & 曾,读zēng(增),不读céng(层)。如孔子的学生曾参,宋代散文家曾巩。& &
& & 尉迟,尉读yù(玉),不读wèi(喂)。如:唐初大将尉迟恭。尉单独作姓时读wèi,如战国时军事家尉缭。& &
& & 令狐,令读líng(零),不读lìng(另)。如唐代宰相令狐楚,《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 &
& & 澹台,澹读tán(谈),不读dàn(旦),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
& & 长孙,长读zhǎng(掌),不读cháng(尝),如唐初名臣长孙无忌。& &
& & 鲜于,鲜读xiān(先),不读xiǎn(显)。如:元朝书法家鲜于枢。& &
& & 姓的特殊读音,是约定俗成后,经专门人员认定后,国家用字典规定下来的,大家必须共同遵守,否则,在交际中就会出现混乱。& &
& & 汉字同音字很多,有人光听读音就写,也常常把姓搞错。请看下面,一个读音后面跟着一串,光听不写,不知谁是谁。& &
& & Chén陈、谌、尘、臣、辰。& &
& & Hé何、和、合、禾、河、荷。& &
& & Jì季、冀、纪、记、计、稷、济、暨、蓟、技。& &
& & Lù陆、鹿、路、录、禄、潞、露、六、逯。& &
& & Yán严、阎、闫、颜、延、岩、言、炎、盐。& &
& & Yú于、余、俞、虞、鱼、渔、榆、禺、愚。& &
& & Yóu由、游、尤、犹、油、邮、猷。& &
& & Yuán袁、元、原、辕、源、沅、园、圆、爰、垣。& &
& & Xiàng项、向、相、象、巷。& &
& & Wǔ伍、武、午、五、仵。& &
& & Wèi魏、卫、尉、位、渭、蔚、未、味。& &
& & Tóng佟、童、仝、同、桐、彤、铜、僮。& &
& & 由于字型相近,常常有人写成白字,张冠李戴。& &
& & 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被误写成“藏克家”。革命领袖瞿秋白,被写成“翟秋白”。杨家将中的佘太君,被写成“余太君”。小说家毋国政,被写成“母国政”。解放军将领滕代远,被写成“腾代远”。& &
& & 汉族绝大多数是单姓,有些不常见的复姓常被误为单姓。《左传》的作者相传是左丘明,左丘是复姓,有人认为左丘明姓左。《水浒》中的单鞭呼延灼,被误认为姓呼,名延灼,其实是复姓呼延。唐朝武则天时,有个贺兰夫人,贺兰是复姓,有人误认为姓贺名兰。最有趣的是八仙中的汉钟离。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他并不是神仙,这人是唐朝的诗人兼书法家。他复姓钟离,名权。钟离权蔑视权贵,自书“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都”是大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钟离权是天下第一的大闲人。可是后人断错了句,成了“汉钟离”,真是冤哉枉哉。& &
& & 有一些姓是罕见的生僻字,不注意也容易出错。如褚Chǔ、酆Fēn?、岑Cén、卞Biàn、臧Zān?、昝Zǎn、缪Miào、贲Bēn、嵇Jī、於Yū、羿Yì、邴Bǐn?、隗Kuí、宓Mì、郗Xī、钭Tǒu、郜Gào、莘Shēn、逄Pán?、Xì、璩Qú、郏Jiá、暨Jì、殳Shū、夔Kuí、厍Shè、訾Zī、毋Wú、乜Niè、逯Lù、亓Qí、仉Zhǎn?、缑Gōu、亢Kàn?、佴Nài、笪Dá、Hòu,万俟Mòqí、丘Guànqiū、澹台Tán tái 。& &
& & 姓容易搞错,名比姓更容易搞错,因为姓是许多人共有的,使用频率高些,而名是一人一个,只能一个一个地认,一个一个地写,当然更容易搞错了。& &
& & 翁仲是传说中的一个巨人,古代墓前立着的那个大石人就是他,因为他有力气,让他来为人守墓。传说,乾隆下江南的时候,见着一个翁仲立在那里。乾隆就问身边的大臣:“这个石人叫什么名呀?”一位翰林说:“叫仲翁。”乾隆爷一听微微一笑,随口作诗一首:“翁仲为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功。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入朝房作判通。”原来,翰林说颠倒了,把“翁仲”弄成了“仲翁”。乾隆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颠倒上了。因为一句疏误,翰林变成了小小的通判。& &
& & 还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慈禧太后。京剧演员谭鑫培被选入宫演戏,当读到“谭鑫培”时,慈禧错把“鑫”读成“金”。身边的太监连忙纠正,可慈禧怎肯认错。她诡辩说:“难道我连一个鑫字也不认识!我是说一个戏子干嘛用三个金,一个还不够他花的吗?”如果换成别人,下面这些人名读错了,不会像慈禧太后一样坚持不改吧。& &
& & 传说舜时有个掌刑官皋陶,陶读Yáo(摇)不读táo(逃)。& &
& & 墨子名叫墨翟,翟读dí(敌),不读zhái(宅)。& &
& & 伍子胥名叫伍员,员读Yún(云),不读yuán(元)。& &
& & 到东海为秦始皇取药的许福,又写成“许”,“”读fú(服),写起来是四笔,没有点,不是“市”字。& &
& & 明天启皇帝朱由校,校应读jiào(叫),不读xiào(笑),他的弟弟崇祯皇帝叫朱由检,“检”与“校”同义,意为检查、校对错误。& &
& & 西汉初年有个丞相叫曹参,“参”应读cān(餐),不读shēn(深)。曹参,字敬伯,“参”与“敬”意义相关联,“参”意为拜见,“敬”是参拜的态度。& &
& & 孔子的弟子曾参,唐朝诗人岑参的“参”,就读shēn,不读cān。& &
& & 南宋洞庭湖义军首领有一个叫杨么的,“么”又写作“幺”,应读yāo(腰),不能读mò(末)。& &
& &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北宋的毕。有的书写成“毕升”,这是不对的。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还有一个锻造能手叫毕升。毕、毕升不是一个人。& &
& & 有个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的“处”应读为chǔ(楚),不读chù(触)。周处字子隐,“处”与“隐”同义,隐士又叫处士。& &
& & 《三国演义》中有段“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的“干”应读gàn(赣),不读gān(甘)。& &
& & 《触说赵太后》是中学的老课文,现在“触”变成了“触龙”。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帛书《战国策》,这里写的是“龙”,并不是“”,原来是传抄中把“龙”“言”二字合而为一,写成了“”。& &
& & 唐代大诗人高适,唐德宗皇帝李适,宋代金石家洪适,宋代哲学家叶适,人名用字一样,但读音不同。李适、高适的“适”读shì(是),而洪适、叶适的“适”读kuò(括)。原本“适”、“?”是两个字,简化之后才变了一个字,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现在读起来还得自己读自己的,不能混淆。& &
& & 有的人为了表示个性或与别人区别,取名时爱用偏僻字,这也造成了有些人的名难读难写。& &
& & 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这个字很少有人认得,应该读“yuē”,其实就是“约”的异体字,可取名故弄玄虚,非得弄出个与众不同。有啥爹有啥闺女,武则天干脆生造出一个“”字,“日月当空照”,用以作为自己的名,这个“人造字”只供她一个人用,却给中国文字增加了一个包袱。& &
& & 汉字中还有几个人名专用字,这些字别处不用,只用于人名,如“”、“”、“”,其实“”就是“哲”,“”就是“坤”,“”就是“乃”。笔名笔姓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笔名笔姓笔名是作家自己取的名,创作作品的同时,又创作笔名,巧妙、机智、深邃、文雅集于一二个字之中,笔名本身也算得上是作品了。于是作者对笔名费尽心机,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了,这才有了绚丽多彩、其妙无穷的笔名,以至于许多作家的真名反而不为人知。笔名可以言志,笔名可以避祸。每个笔名都有来由,其中还藏着不少故事呢。& &
& & 说起笔名,那可远了,唐朝诗人杜荀鹤,就曾用“九华山人”作为笔名,这算是笔名的始祖了。至清末民初,许多通俗小说的作家都不用真名来署名,如《老残游记》的作者署名为“洪都百炼生”,《九尾龟》的作者署名“漱六山房”,《孽海花》的作者署名“东亚病夫”等等,这几乎就是如今作家们的笔名了。到了现代,笔名大大地时髦起来,既是学富五车、英才盖世,哪能没个笔名,而笔名的产生方式也丰富多彩起来。& &
& & 博古通今的人,爱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成语、典故作为笔名。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第二部分笔名笔姓
& & “冰心”是小朋友最熟悉的笔名。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寄小读者》真的清清如水、洁洁如玉。她本来叫谢婉莹,1919年,她19岁时,发表了小说《两个家庭》,开始用“冰心”这个笔名。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里有“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就是从这来的。作家在1932年《冰心全集?自序》中说:“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由于有了“冰心”这个笔名,冰心的大弟谢为涵也改为谢冰仲,二弟谢为杰改为谢冰叔,三弟谢为楫改为谢冰季。& &
& & 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为啥偏偏用“恨水”这个怪名?张恨水说:“我原名‘心远’,‘恨水’一名还是我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自己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来的。那时,我想人生有限,决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所以取这个笔名,也好随时听人称呼,随时看到‘恨水’两字,时刻自勉,珍惜时光。”他对朋友说:“我除了生病和旅行,如果一天不写,比不吃饭还难受。”张恨水惜时如金,勤于笔耕,一生发表的小说、散文、剧本、诗词,加起来有两千多万字。& &
& & 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万”字的繁体是“万”,上面是草头,下面是“禺”,“草”谐音曹,曹禺这个名就是这样来的。& &
& & 像曹禺这样将一个字分成两个作为笔名的人还真不少。& &
&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舍”就是“舒”的一半,加上个“老”,使人有一种亲切感。抗战期间在重庆,有一次,老舍的好友黄苗子出个谜语“好施不倦”,猜一作家名。大家一猜便中:老舍。虽是玩笑,但“好施不倦”,确实可以概括老舍先生的可贵品德。& &
& & 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熟知的金庸,原名查良镛,“镛”字拆开就是“金庸”。& &
& & 利用音同、音近字的谐音法,也产生出不少笔名。& &
& &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原名王昭文。《论语》中有“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与“昭文”同音,听起来一样,意义可大不相同。& &
& & 周恩来早年在天津组织“觉悟社”时,曾以“伍豪”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是因为在社员抽签中,周恩来抽得5号,故以号码谐音取名。& &
& & 许多笔名则是为了寄托某种思想、感情。& &
& & 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被通缉,不能公开活动,他为《小说月报》写小说《幻灭》时,用笔名“矛盾”。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寄托思想上的苦闷与矛盾。主编叶圣陶看到稿子觉得“矛盾”是个哲学用词,不像人的名,就在“矛”上加了草头,变成了“茅盾”。& &
& & 肖红、肖军,两个人的笔名合起来就是:小红军。这两个笔名是这样来的,肖军真名叫刘洪霖,曾以肖三郎为笔名给鲁迅寄去作品。鲁迅看了这个笔名,觉得不够安全,便给他去信说:“那两篇小说的署名要改一下,因为俄国有个肖三在文学上很活跃,现在即使多一个‘郎’字,狗们也即刻以为就是他的。改什么呢?等来信照办。”刘洪霖就把笔名改成“肖军”。肖军的爱人张莹也因“肖军”改名“肖红”,取意“小红军”,以表示对红军的敬佩。可是文革中,这两个笔名竟成他们的“罪证”,有人说:“肖”就是“消”,他们要消灭红军。为这事,肖军还挨了不少斗。& &
&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是美丽哀婉的《橄榄树》,它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三毛。三毛原名陈平,特喜爱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就取了“三毛”这个笔名。& &
& & 丁玲原名蒋冰之,在“五四”时期,为了倡导妇女解放,以母姓为姓,改为“丁冰之”,后来又觉得“冰之”太雅,又是父亲取的,于是干脆改成了“丁玲”。& &
& & 有些笔名则是妙手偶得。& &
& &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这个笔名在“文革”中成了一大罪状,造反派说“巴”是巴枯宁,“金”是克鲁泡特金,这两个人是欧洲共产国际主义运动中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取这样的名是为了反对党。巴金早年确实是信仰过无政府主义,但他当初却没有这个用意。“巴”只是他一个同学的姓,“金”是旁人帮着想出的一个容易记住的字。“巴金”二字,纯是偶得。& &
& & 许多作家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茅盾就用过90个左右的笔名,鲁迅用过的笔名多达128个。从这些笔名中,可以看出作家的志趣、修养,有些可以反映出作家的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研究者来说,每个笔名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谜面。& &
&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豫是一种大树,豫樟就是樟树。“鲁迅”这个笔名是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许寿裳读到《狂人日记》,心想,这笔法多像是老友周树人写的啊!但一看署名,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鲁迅”,于是写信问周树人:你读了《狂人日记》么?认不认识这位鲁迅?鲁迅如实告诉了许寿裳。后来,许寿裳问鲁迅:“你用鲁迅这个笔名,里边可有什么讲究?”鲁迅回答:“用这个名的原因之一,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他认为自己比较笨拙,无论做学问还是干事情,效率都比不上人家天分好的人。只有更加勤勉,才能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别人一样的事来。“鲁”又是母亲的姓,鲁迅的母亲鲁瑞是农家的女儿,她对少年鲁迅的影响很大,鲁迅小时候常到外婆家玩,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勤劳朴实,给少年鲁迅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
& & 也许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也许是为了发表方便,有些笔名竟是男女颠倒,让人摸不着头脑。& &
& & “安娜”是郭沫若用过的笔名,“冬芳”、“四珍”是沈雁冰用过的笔名。周作人先生竟用过“萍云女士”,“萍云”嫌不够,还得加上“女士”。无独有偶,茅盾叫过“冯虚女士”。柳亚子这位老先生,居然有个笔名“松陵女士”。冰心直接用过“男士”作笔名。这阴差阳错之中,含着什么奥秘,还有待揭秘。& &
& & 其实,“郭沫若”也是笔名,他原本叫郭开贞,故乡在四川乐山县境内,大渡河、雅砻江横穿乐山,两河古名分别是若水、沫水,郭沫若为抒思乡之幽情乃取此笔名以纪念。& &
& & 现代著名作家有不少出过洋,这在笔名中也有反映,如陈独秀有笔名“C?C生”,朱自清有“P?S”,茅盾有“M?D”,郭沫若还有笔名“爱尔昂”,这在当时是极“酷”的笔名。& &
& & 还有人以“无名氏”、“佚名”作笔名。冯文炳就用过“废名”。& &
& & 发表作品本是光荣的事,可作者为何又要用笔名而不用真名呢?& &
& & 首先是环境所迫,比如舆论环境、政治环境等,都是很重要的原因。我国古代小说、话本、笔记杂著等等体裁的作品,就被文人视为旁门左道,不能登大雅之堂。文人们为避闲言碎语,就用开了笔名。文学名著《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怎么考证也是一无所获。这个作者的真名,可能要永远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
& & 艺术家自己取的名就叫艺名。艺名与笔名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使用者有点儿区别。& &
& & 被称为“活武松”的盖叫天,原名张英杰。早年从师于京剧大师谭鑫培父子,谭家父子艺名分别是“谭叫天”、“小叫天”,张英杰取艺名“小小叫天”。后来为了表达一定要努力超过谭氏父子的决心,改艺名“盖叫天”。因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加上这艺名的激励,终于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
& & 旧时演艺界艺名,有的按辈排名,如当年“富连成”京剧科班,所用的艺名就是按喜、富、连、盛、世、元、韵这样的字排辈分的,马富禄、谭富英,这是“富”字辈的;马连良、刘连荣,这是“连”字辈的。这一点与笔名有些不同。但现在已经没人用这种辈分字了。& &
& & 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初,英国上层社会爱看戏,可是却把写剧本、演戏看成一件十分可耻的事情,这使得不少剧作家只有隐姓埋名。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世时,谁也不知道他是谁。后来,莎士比亚是谁成了大难题,有人说是培根的化名,有人说是与他同龄的马洛,有人说这个人就是女王伊丽莎白。但最后的结论:莎士比亚就只能是莎士比亚,并不是别人,但他原名叫什么,可能永远是个谜了。& &
& & 再说政治环境。鲁迅先生是最典型的例子,在“惯于长夜过春时”的黑暗之中,虽有勇敢的战斗精神,却不主张赤膊上阵,为了保全自己,进行“韧性”的战斗,他不得不经常以变化着的笔名,以逃避国民党新闻检察机关的检察。& &
& & 用笔名取代真名的又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羞涩”,比如,初涉文道、志向高远的青年作者,有了最初发表作品的机会,心里没底,用笔名题著作品,以免日后名震文坛时,不至于因从前的稚嫩而受人指责。另有一种人,明知自己所写的东西不能登大雅之堂,甚至鄙俗不堪,但为了各种不可告人的原因或目的,依旧拿去发表,不写真名,胡乱取个笔名。现在,有些人写些低级下流、不堪入目的东西,用笔名发表,怕的是让熟人知道了,背后吐唾沫。& &
& & 有些笔名只不过是文人的雅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有的作者创作时寻觅一个遂心如愿的笔名,就谈不上事出有因。许多作家一旦获取佳名,便不好更换,就是自己想换,读者也不答应,最后笔名不胫而走,名声远播,真名反倒被人遗忘了。& &
& & 笔名不是中国作家的专利,国外作家用笔名的历史比中国作家要长得多,“笔名”这个汉语词汇,本身就是外来的,英文笔名写作“Pen name”即“钢笔名字”,简译为“笔名”。& &
& & 国外鼎鼎有名的作家,很多是以笔名流芳百世的,但是他们的笔名与中国人的笔名有些不同,说得清楚一点,有的应该叫“笔姓”才对。& &
& &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他少年生活十分艰难,小小年纪就四处漂泊,干过学徒、搬运工、面包师、杂役等各种工作。1893年,他发表自己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重重磨难,笔名用了“高尔基”,“高尔基”意即“痛苦”。& &
& & “愿你平安”是乌克兰犹太人的一句常用祝福语,乌克兰犹太人肖洛姆?拉比诺维奇迁居美国,成为大作家,取笔名肖洛姆?阿莱汉姆,就是“愿你平安”,表达了作家对家乡下层民众的诚挚情感和深切祝愿。& &
& & 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原名里加尔多?雷那斯,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年轻时即写下了大量诗歌,但他父亲对诗很不赞同,里加尔多不想惹父亲生气,又不愿辍笔,他就用笔名发表诗作。因为读过捷克作家杨?聂鲁达的一篇小说,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智利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捷克作家,于是他就干脆冒用“聂鲁达”作了笔名。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人是加尔多。现在这个假聂鲁达的名声远远超过了原来真的聂鲁达。& &
& & 司汤达本名亨利?贝尔,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他曾用过许多化名。司汤达是他出版游记《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时使用的笔名。后来,他选定司汤达为惟一笔名,连先前发表的著作上也一律改用这个名字。而这“司汤达”本是德国著名美学家文克尔曼的家乡,一个普鲁士的小村子。& &
& & 勃朗特一家三姊妹都是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写了著名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写下《呼啸山庄》。三姊妹虽然都写小说,但当时英国女子写作还是很另类的事,所以,《简?爱》出版时,夏洛蒂用的笔名是“柯勒?贝尔”;《呼啸山庄》出版时,艾米莉用的是“艾里斯?贝尔”。作品问世后,引起读者们很大兴趣。但对于作者,人们却不知道作者是女子。& &
& & 乔治?桑本名奥罗尔?杜班,由祖母抚养,在农村长大。1831年,她带着子女离开丈夫来到巴黎。为谋求生计,她开始尝试创作。她身着男装,叼着雪茄,一副男子派头。她最初与桑多合作,写作时取了个男性的名字“乔治?桑”。& &
& & 欧?亨利本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一个医师家庭。在药房当过学徒,后来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及银行出纳员等。1896年,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波特为避免受审,流浪到洪都拉斯。妻子病重时,他回国探望时被捕。在狱中,他认真写作,希望以稿酬补贴狱外女儿的生活费用。1899年,他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并署笔名欧?亨利。他的手稿是托一名看守带出去的,这个笔名就是狱中那个看守的名。& &
& & 马克?吐温本名萨缪尔?兰亨?克里曼斯,曾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轮船领航员,“马克?吐温”本是当时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术语,意即水深“十二英尺”,轮船可以安全通过。用这个笔名是为了纪念一位老船长。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9 小时阅读权限10积分0帖子精华0UID1655
新手上路,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 积分
为什么偏让悟空姓“孙”
& & 为什么偏让悟空姓“孙”要知道悟空为嘛姓“孙”,先听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故事。& &
& & 那是1840年的一天,戈日朗收到巴尔扎克的信,说是第二天下午见面。对时间极为吝啬的巴尔扎克约朋友出来,一定是有重大的事。到了地点,巴尔扎克告诉戈日朗:正在写一部中篇,各方面全都满意了,就是主人公的名没有想好,这个名已经折磨他好几个月了,现在只好请朋友帮忙想想办法。戈日朗想了半天,说:“大街上有写着各种姓名的门牌,也许从中能找到合适的人名。”于是两个人在巴黎大街小巷转开了。花了3个多小时,跑了20多条街,看了3000多个牌子。终于在一扇门前巴尔扎克停下了,他跳了起来,“有了有了!马卡,马卡,就是这个名!”当晚,巴尔扎克睡了一个好觉,因为他为自己的小说主人公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名。& &
& & 巴尔扎克每天写作17个小时,3天就用光一瓶墨水,时间对于他就是黄金,可是他在一个人物的名上付出这么多的精力,可以看出,作品中的人名,对于作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
& & 岂止是巴尔扎克,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曾为自己塑造的人物取名而费尽了心机。& &
& & 书归正传,还是说说为什么偏让悟空姓“孙”。孙悟空何许人也?这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认为孙悟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猴样水神,叫无支邪。胡适则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郑振铎说:“孙悟空的本身似是印度猴中之强的哈奴曼。”孰是孰非,由专家争下去好了。关于老孙的姓名,在元代已经有了一折杂剧叫《齐天大圣》,这时已经有了“齐天大圣”。元末明初说书人的话本中,这猴子已经姓孙了,称为“孙行者”,更加人格化了。原来这“孙”字源于“猢狲”,“猢狲”是猴子的别称。取其“狲”,去反犬旁,成为“孙”。“孙”作为姓,对猴子也是恰如其分了,这就更像是中国的了。到了明代中叶吴承恩给老孙起了正式的名“孙悟空”。当然,这“悟空”只是法名,老孙从小没爹没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就没有乳名、学名、字号之类的东西了。& &
& & 猪八戒可是纯粹的国货。传说,吴承恩的家乡江苏淮安有个二流子,名叫朱八,又懒又馋,又爱偷偷摸摸的。吴承恩觉得朱八这种人经过磨练才能变成好人,世人应以朱八为戒,别学朱八。这才结合野猪精的故事,取名猪八戒。& &
& & 悟空、八戒的得名,说明了作家选用人名用意是极深的。& &
& & 我国古典文学的巅顶之作《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全书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 &
& & 出场最早的贾雨村和甄士隐,他们虽非主要人物,但二人的姓名却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贾雨村”谐音“假语存”,“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假语存焉,真事隐去,“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已经通过两个人名暗示给了读者。霍启,这个人物一出现,果然“祸起”,甄士隐丢了女儿,继遭火灾。甄家丫环娇杏,偶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侥幸”做了贾雨村的夫人。英莲自幼被拐卖,她的一生确实是“应怜”。小乡宦之子冯渊,平白“逢冤”,被薛蟠活活打死。贾府的清客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则是一帮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家伙。而粮房书办是詹会(沾惠),贾芸的舅舅干脆就叫卜世仁(不是人),贾化是满嘴“假话”。单这些名字,就勾画出一幅群丑图。而贾家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则是“原应叹惜”。第五回中有首诗“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从字面上看,“子系”就是“你是”,是谁呢?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子系”合起来,正是繁体的“?”字。第五回又有一首诗“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桃李”隐“李”,“完”与“纨”同音,“兰”指贾兰。这首诗是说:李纨年轻守寡,教子贾兰读书,最后却是一场空。薛蟠是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他过生日宝玉准备送他一张画,薛蟠笑着说:“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昨儿我看人家一张春宫,画的着实好。上面还有许多的字,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是‘庚黄’画的。真好得了不得了!”宝玉听后不觉大笑。原来薛公子把“唐寅”念成了“庚黄”。真是个大草包。& &
& & 宝玉、黛玉、宝钗、妙玉,这四个人是《红楼梦》中最为关键的人物,这四人的名,更是独具匠心。“宝”、“玉”二字,将四个人的名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矛盾,相互依存。& &
& & 鲁迅是使用人名“大做文章”的高手。& &
& & 《孔乙己》中写道:“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特意让他姓孔,名乙己,已经将矛头对准了封建礼教。& &
& & 《故乡》中的闰土,“闰月所生,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迷信、老实、命运不济的农民希望用名字消解灾难,得到幸福,结果,幸福却总是越来越远。& &
& & 《祝福》中的祥林嫂,没有姓,也没有名,“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因为她的死丈夫叫祥林,她只能至死被叫成祥林嫂了。旧中国妇女身上比男子多一条绳索??夫权。祥林嫂的名就是例证。& &
& & 小说《药》中的人物有华老栓、夏瑜、夏四奶奶,“夏”与“秋”相对,“瑜”与“瑾”相对,夏瑜就指明了是秋瑾。夏四奶奶,正是当时四万万中国人的代表。华家与夏家的故事,正是华夏民族的悲剧。& &
& & 阿Q是个“名人”,鲁迅在《〈阿Q正传〉序》中说:“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天便模糊了。”阿Q这个破产农民,连姓氏的权利都没有了。赵太爷听说阿Q也姓赵了,大骂起来:“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阿Q挨了骂,挨了打,从此不知姓什么了。而赵太爷、钱太爷,则要取姓“赵”、“钱”,这些《百家姓》的头位,享受着姓氏的特权。& &
& & 关于阿Q的Q,鲁迅写得更为传神:“我曾仔细想:阿Q、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撒过生日的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者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Q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写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个Q真是妙,一个光光的脑壳,后面拖条又弱又黄的辫子。& &
& & 小说《高老夫子》中那个高尔础,更有意思,这人听说有个大文豪叫高尔基,便自名高尔础,让人想成自己与高尔基是兄弟。& &
& & 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人桑丘,曾使整个世界发笑。为“堂吉诃德”这名的来由,作家塞万提斯在书中写道:“他为自己的马取了这样中意的名字,也要给自己取一个,想了8天,决定自称堂吉诃德。”“我们这位绅士因为要充地道的骑士,决定也把自己家乡的地名附加在姓上,自称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他觉得这一来可以标明自己的籍贯,而且以地名为姓,可以替本乡增添光彩。”“堂”是贵族的标志,“拉曼却”是他住的地方。堂吉诃德为自己取名想了8天,其实这是作者想的,这样一来,就用姓名活生生地表现出堂吉诃德傲慢、可笑的样子。& &
& & 堂吉诃德的仆人,那个骑毛驴的大肚子,他的名更有趣,叫“桑丘?达尔汪斯?潘沙”,“潘沙”就是肚子的意思。& &
& & 姓名还是揭示主题的重要角色。《水浒》中108个好汉里,竟没有一个是姓赵的,宋朝皇帝姓赵,他们反皇帝,所以施耐庵不让他们姓赵。& &
& & 作家张贤亮另辟蹊径,他写的18万字小说《习惯死亡》,所有的人都没有姓名,“此时无声胜有声”,没有姓名,正是其妙处。给人留下用心才能解开的谜,引人深思,让读者体味人生的真谛。& &
& & 不要以为上面说的只是特例,其实,每一部作品中的人名都有奥秘,都有心血,如果你准备写点什么,或者只是想读点什么,那么,千万别忽视人名。成语里面藏人名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
& & 成语里面藏人名古代民间有一种节日游戏:将描绘好的麒麟皮,装饰于驴或马身上,让驴马作出各种动作,有点像现在的马戏。但马脚或驴脚难以包装掩饰,难免露出马脚或驴脚来。这“露马脚”就成了当时人们常说的话。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氏,平民出身,小时候没有缠过脚,可是一当上了皇后,就感觉到有点失体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昌玉的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