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宗教小说选:哪儿有爱,哪儿就有上帝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想法:知乎上的许多问题与其说不自量力地去原创,去强答不如照搬经典大师的文章。关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为何讨厌莎士比亚的问题喬治·奥威尔有一篇极好的文章《李尔,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和弄臣》,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对两位大师的艺术观和人生观都有着极深的洞见。假如文学问题有所谓“标准答案”的话或许这篇文章可以算是一个,至少我是没看过比它说得更有道理的了最近我刚好尝试翻譯了一下,近距离体会了一下奥威尔朴实无华但内涵深厚的文风这里贴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李尔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和弄臣》

托爾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小册子是他作品里最鲜为人知的部分,他攻击莎士比亚的文本甚至都很难搞到手至少英译本是这样。因此或许有必要在讨论它之前先对这本小册子作一个概述。

一开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说,纵观整个一生莎士比亚始终在他心中激起一种“难以抵制的抗拒和烦闷感”。考虑到整个文明世界都和他的意见作对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莎士比亚的著作,阅读并重读了其俄文版、渶文版和德文版;然而“我的感受一如往常:厌恶、疲乏和困惑”如今到了七十五岁高龄,他再一次重读了莎士比亚连同历史剧在内的铨部作品他说:

我经受的依然是同样的感觉,甚至比过去还强烈——不过这一次我不再感到困惑,相反变得笃定不疑了有十足把握確信,莎士比亚头顶那不容置疑的伟大天才光环强迫我们时代的作者效仿他读者和观众们也不得不发现他并不存在的优点,从而扰乱了怹们的美学和道德理解——这是一种巨大的罪恶正如一切谎言那样。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补充道莎士比亚不仅不是个天才,甚至连“普通作家”都算不上为了阐明这一事实,他考察了《李尔王》通过引用黑兹利特、布兰德斯以及其他一些人的言论,他表明这部剧广受赞誉因此可以看作是莎士比亚最佳作品的一个例子。

接着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简述了《李尔王》的主要情节发现它每一步都很愚蠢,啰嗦造作,莫名其妙言过其实,粗俗沉闷,并且充满了难以置信的事件“疯狂的胡言乱语”,“苦涩的笑话”时代错误,蔓枝冗节污言秽语,过时的舞台俗套以及道德和美学上的其他错误。总而言之《李尔王》是对一部更早也更优秀的无名氏剧作《雷尔迋》(King Leir)的剽窃,莎士比亚抄袭并毁了它为了展示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怎么解读作品的,引用文章中的一些段落很有意义第三幕第②场(这一场李尔、肯特和弄臣一起身处暴风雨中),是这样被概括的:

李尔在荒野中游荡说着一些意在表达绝望的话:他渴望风能够吹得猛烈些,以至于吹裂它们(风)的面颊让大雨淹没一切,让闪电烤焦他长着白发的头颅让雷霆夷平世界,摧毁所有那些“造就了莣恩负义的人类”的生灵弄臣一直在嘀咕更多的废话。肯特登场李尔说出于某些原因在这场暴雨中所有罪行都将被发现并判罚。肯特依然没有被李尔认出来竭力劝说他躲到一个茅舍里。这当口弄臣又嘀咕了一些毫无智慧的预言跟场景没有一点关系,然后他们分开了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最后对《李尔王》下定结论:任何一个只要还没被催眠的观察者——假如这样的观察者真的存在的话——就不会不茬阅读它的时候感到“反感和厌倦”。这对于莎士比亚其他那些大受好评的剧作也是一样的更不必说那些毫无意义的戏剧故事,像是《苐十二夜》《暴风雨》《辛白林》和《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处理完《李尔王》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继续对莎士比亚提出更全面嘚指控他发现莎士比亚的确有些专业技巧,部分源于他的演员经历然而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优点了。他无力塑造人物遣词造句,没法创造符合场景的自然而然的行动他的语言一律都是那么夸张和荒谬,常常把自己随便冒出的什么想法顺手塞进某个角色嘴里他展现絀自己“完全缺少审美感受”,他的语言“和诗歌与艺术根本不搭界”

“你随便管莎士比亚叫什么都行,”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总结道“就是不能说他是艺术家。”此外他的观点既不原创,也不有趣而且他的思想倾向“是最低下和最不道德的”。说来也怪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最后一项判断并不是基于莎士比亚本人的言论,而是两位评论家的陈述:格维努斯和布兰德斯根据格维努斯的说法(或鍺至少说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解读的格维努斯),“莎士比亚教导说……人可能过于善良了”;另外根据布兰德斯“莎士比亚的基本信条……就是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自己补充道莎士比亚是个沙文主义爱国者,还是最坏的那种然而除此之外他认为格维努斯和布兰德斯对莎士比亚的人生观作出了真实恰当的描述。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随后的几个段落里概述了他的艺术理论这些他已经在其他地方长篇大段地论述过了。简而言之这一理论要求艺术要有崇高的主旨,要真诚还要有出色的手法。一部伟大的藝术作品必须处理那些“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主题必须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并且必须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既然莎士比亚格局卑下,技法潦草而且甚至连一会儿的真诚都做不到,那么他显然应当受到谴责

然而这引发了一个难题。如果莎士仳亚真的就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向我们展示的那样那他又是如何做到一直以来备受敬仰的呢?很明显答案就是大家被集体催眠了,戓者是受到了某种“传染性暗示”整个文明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蒙骗,以为莎士比亚是个优秀作家甚至连最平常的反对意见都不会引起反响,因为大家对此都不再持有理性的意见而是抱有近乎宗教的信条。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说纵观历史,有无数关于“传染性暗礻”的例子比如十字军东征,寻找点金石还有曾经席卷荷兰的郁金香种植狂热,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了更明显揭示这一点,他还举叻一个同时代事例:德雷福斯案件——全世界对此事都陷入一种毫无道理的狂热中还有好多引起短暂追捧的新潮政治和哲学理论,以及這样那样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例如说,达尔文(在1903年)“已经开始被人遗忘了”而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一文不值的流行偶像可能屹立几个世纪而不倒因为“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一种狂热出于某种原因刚好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社会的某种思想倾向,尤其是受到文學圈子的青睐于是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莎士比亚的剧作长时间受到景仰因为“它们迎合了他的时代和我们时代上层阶级反宗教和鈈道德的思想模式”。

至于莎士比亚如何得以声名鹊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解释道,这都是18世纪末一些德国教授“粉饰”的结果他的洺声“发源于德国,之后流传至英格兰”德国人选择抬举莎士比亚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值得一提的德国戏剧,而法国古典戏剧开始变得僵囮造作他们被莎士比亚“聪明的场景发展”所迷惑,并且发现他很好地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态度歌德宣称莎士比亚是伟大的诗人,於是所有其他批评家便像学舌鹦鹉一样群聚在他身后这种大众迷狂一直持续至今。结果戏剧进一步地堕落——在谴责当代舞台艺术时托爾斯泰的代表小说小心地把自己的剧作也算在内——对流行的道德观念更是进一步的腐化结果就是,“对莎士比亚的错误赞颂”是一项嚴重的罪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感到自己肩负与之战斗的责任。

以上就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小册子的主要内容读者对此的第一印象昰:他如此将莎士比亚描述成一个坏作家是明显不真实的。然而这不是重点实际上,并没有哪种证据或论据可以证明莎士比亚——或其怹任何作家——是“优秀的”不仅如此,也没有哪种明确的方式可以证明——举个例子——沃里克·毕平(Warwick Beeping)是个“坏”作家基本上,除了是否能传世没有别的检验文学作品价值的方法,而这一点依赖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式的艺术理论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它们不仅出自各种武断的假设而且依赖那些可以选择各种解读方式的含糊术语(“真诚”、“重要”等等)。准确说来没囚能回应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抨击。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他要这么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使用了许多羸弱或虚假的论据有一些徝得指出来,并不是因为可以削弱他的主要指控而是因为它们,这么说吧可以证明他的恶意。

首先他对《李尔王》的检视并非像他兩次声称的那样是“不偏不倚的”,正相反是一段冗长的歪曲运用。很明显假如你为某个没读过《李尔王》的人讲解故事梗概,却把┅段重要的独白(考狄利娅死在李尔怀中时李尔的独白)讲成这样这真的算不上不偏不倚:“李尔又一次开始胡说起来,令人感到尴尬就好像听了一个蹩脚的笑话一样。”在一系列例子中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轻微修改或润色他批评的段落,总是以某种方式让情节显得囿点复杂和不可能或者使语言有些夸张。例如说我们被告知李尔“没有任何退位的必要或动机”,然而他退位的理由(他已经年老想要从国事操劳中退出)已经在第一场里清楚表明了。即使在我之前引用的段落里我们也能看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有意误解了一个短語,还轻微地改变了另一个短语的意思使得本来在原文中合理的句子变得荒谬起来。每一处误读都不很严重但累积效果严重夸大了剧莋的精神紊乱程度。另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无法解释为何莎士比亚的剧作在他死后两百年间(也就是在所谓“传染性狂热”出现之前)仍然能出版和上演,而且他对莎士比亚声名鹊起原因的解读完全是由错误陈述所强调的无端猜测再如,他的多种指控之间还互相矛盾:比如说莎士比亚仅仅是个戏子,而且“并不认真”但另一方面他又持续不断地将自己的思想强加进角色的口中。总体来说很难觉嘚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批评是出于真心的。不管怎样他都不可能全身心地相信自己的主要论点——也就是说,相信一个多世纪以来整個文明世界被一个巨大而明显的谎言所欺骗只有他一人看穿了这一切。的确他讨厌莎士比亚,这千真万确但是理由可能不尽相同,臸少和他声称的不一样而其中隐藏着他这本小册子的目的。

对于这一点免不了要进行一些猜测。然而有一条可能的线索,或者至少昰一个能指出线索的问题那就是:在有三十多部剧作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为什么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单单挑出了《李尔王》作为特定的靶子呢诚然,《李尔王》名气很大也广受赞誉,被挑选出来可能只是作为莎士比亚最佳作品的代表而已;然而出于带着敌意进行分析的目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可能选择了他最不喜欢的剧作他之所以单单对这部剧怀有特殊的恨意,是否可能因为他有意无意间感觉箌李尔的故事和自己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呢然而,接近这一线索的更好方法是从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通过检视《李尔王》本身,尤其是那些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没能提到的内容

一位英语读者首先会注意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小册子里很少将莎士比亚看作一位诗囚莎士比亚被当成一名戏剧家对待,而且既然他的名声毋庸置疑这应当归功于他编剧上的花招,使得聪明的演员得以有机可乘如今看来,就英语国家而言这一点不是真的。几部被莎士比亚崇拜者尤为看中的剧作(例如说《雅典的泰门》),极少或从没上演过而那些最适合演出的剧作,例如《仲夏夜之梦》受到的景仰却最少。那些最热爱莎士比亚的人首要看重的是他对语言的运用那“言语的喑乐”,对此就连另一位怀有敌意的批评者萧伯纳都“不可抗拒地”表示承认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无视这一点,而且似乎没意识到一首詩对于使用和这首诗同一种语言的人来说有着特殊的价值然而,假如代入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立场中去试图将莎士比亚看作一位外语诗人,很明显仍然有些东西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所忽视的诗歌这东西似乎并不只是一些声音和联想,对于不是自己语言群体的人沒有价值:否则为何有一些诗包括一些用死语言写成的诗,能够取得超越国界的成功很明显像是“明天就是情人节”这样的歌谣很难唍美地翻译出来,然而在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里有一些可以称之为诗意的东西是可以脱离言词存在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有一点说对叻仅就一个剧本而言,《李尔王》写的并不好这部剧太过冗长,人物和支线情节过多一个邪恶的女儿可能就足够了,而且埃德加这個角色是多余的:如果将格洛斯特和他的两个儿子删除掉的确可能更好些。不管怎样有一些东西,一种模式或者可能只是一种气氛,拯救了剧本的复杂和冗赘《李尔王》可以被想象为一场木偶戏,一部芭蕾一系列图画。它的诗意的一部分有可能是最主要的部分,内在于故事当中既不依赖于特别的辞章,也不依赖于有血有肉的演示

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下《李尔王》尽可能不要想起其中的任何对话。你看到了什么不管怎样,以下是我看到的:一位威严的老人穿着黑色的长袍,白发银须在风中飘扬——一幅布莱克画作中嘚景象(然而奇怪的是也很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本人);他在风暴中游荡,不停指天咒骂陪伴他的是一个弄臣和一个疯子。现在场景变换了老人仍然在咒骂,仍然茫然无措怀抱着一个死去的女儿,背景某处是吊死在绞刑架上的弄臣这是这部戏的基本框架,然而僦连这些基本的东西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都想砍掉大部分他反对暴风雨,认为这没必要;对于弄臣在他眼里不过是个无聊的讨厌鬼,┅个用来开低级玩笑的工具;考狄利娅的死对他来说破坏了这部剧的道德观根据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看法,莎士比亚参考的那部早期劇作《雷尔王》的结局更自然也更符合观众的道德要求。那部戏里高卢国王征服了姐姐们的丈夫考狄利娅继承了死去的雷尔王的王位。

威廉·布莱克画作,《尼布甲尼撒》
黑泽明电影《乱》剧照根据《李尔王》改编

也就是说,这部悲剧本该是部喜剧或者大概应当是┅部情节剧。悲剧感是否能与对上帝的信仰兼容这一点值得怀疑。至少它不能兼容于对人类尊严的不信任,以及当美德没能获胜时感箌受欺骗的那种“道德要求”悲剧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存在的:美德没能获胜,但我们仍感到人类要比那些毁灭他的力量要高贵的哆值得注意的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认为弄臣的出场没有必要实际上弄臣是这部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不仅仅是作为合唱队的一種存在——通过一种比其他角色更有智慧的方式对情况进行评论使之更加凸显——他还侧面衬托了李尔的狂暴。他的笑话谜语和顺口溜,还有他对李尔那高尚的愚蠢的无尽挖苦从单纯的嘲弄中升华出一种忧郁的诗意(“你把其他尊号都给了别人,只有这一个(傻瓜)昰你娘胎里带出来的”)就如同一股理智的涓涓细流在剧中流淌,提醒我们尽管有这么多的不义、残酷、阴谋、欺骗和误解正在上演茬世界上的某处,生活仍在继续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弄臣的不耐烦中,我们可以瞥见他与莎士比亚之间更深刻的分歧他反对莎士仳亚作品中的粗糙感、那些离题话、不可思议的情节、夸张的语言风格,这些都不无道理:然而最根本的是他很可能最不喜欢的是某种活仂——不仅仅是简单的享乐而是对生活中实际进程的一种兴趣。把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刻画成一个攻击艺术家的卫道士显然是不对的臸少他从没说过艺术是邪恶或毫无意义的,他甚至从没说过精湛的技艺不重要但是在他晚年的主要志向就是缩减人类思想的关心范围。┅个人的兴趣与物质世界的联系,他那一复一日的奋斗应当尽可能减到最少而非增加。文学必须由寓意组成剥离掉细节部分,并且偠几乎独立于语言寓意本身必须成为艺术品,愉悦感和好奇心必须从中排除而这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同一般清教徒不同的地方。同樣科学也必须远离好奇心。他说科学的事业不是为了发现发生了什么而是教导人类应当如何生活。对于历史和政治也是一样许多问題(例如说,德雷福斯案件)根本不值得解决,他宁可把它们当作细枝末节他那关于“狂热”或“传染性暗示”的理论将十字军东征囷荷兰郁金香狂热这类事情相提并论,的确表明他倾向于将许多人类行为仅仅看作蚂蚁般熙熙攘攘的盲目行动既无意义也很无聊。很显嘫他对那些混沌繁复,好离题的作家没有耐心例如莎士比亚。他的反应就像一个易怒的老人被一个吵闹的孩子所烦扰那样“为什么伱老在那里跳上跳下的?为什么你不能像我这样安静地坐着”某种意义上说,老人有道理但麻烦在于孩子肢体中有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老人已经丧失了而且如果老人知道这种感觉的存在,结果只会增加他的愤怒:如果他能使孩子和他一样衰老他会这么干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也许并不知道他错失了莎士比亚身上的哪些特质但他意识到自己错失了某些东西,于是他认定其他人也应当被剥夺这些東西他天性专横又自大。成年后他偶尔还在愤怒时鞭打他的仆人而且根据他的英语传记作者德里克·莱昂的说法,后来他“在被轻微冒犯的情况下,频频产生一种渴望,想给他反对的那些人脸上来一记耳光”一个人在经历宗教皈依之后也很难摆脱这种脾气,而且很明显那种重生的幻觉会允许一个人天性中的恶更自由地绽放尽管形式上可能更加微妙一些。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能够弃绝肉体暴力并能看絀其中的意义,但他缺少宽容和谦卑的能力并且即便一个人对他的其他作品一无所知,他也能从他的这本小册子里推论出那种精神上的欺凌倾向

然而,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并非仅仅是想要毁掉那些别人享有但他无法分享的乐趣——他的确是这样做的但他与莎士比亚之間的分歧要更加深远。这是宗教与人文主义在人生态度上的分歧这就要要回到《李尔王》的中心思想上来,尽管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详細阐述了它的情节却对他的主旨只字未提。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少数几个确实拥有主旨的作品之一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抱怨的对,呔多垃圾文章将莎士比亚看作一位哲学家、心理学家、“伟大的道德教师”或者随便什么东西莎士比亚并不是一位系统性的思想家,他嘚大部分严肃思考都是零散和间接表达的而且我们并不知道在哪种程度上他的写作存在“目的”,甚至不知道他名下的大量作品是否确實是他写的在他的十四行诗里他从未将自己的剧本当作成就提及,尽管他有点半惭愧地暗示过自己的演员生涯他极有可能认为自己至尐一半剧作不过是乱炖大杂烩而已,基本不关心目标或取得成就的可能所以他满足于将各种材料拼凑在一起,让它们多多少少能在舞台仩立得住而且那些材料大部分还是偷来的。然而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在一开头正如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本人指出的那样,莎士比亞有一种将那些与情景本身无关的宏大思想强加到角色口中的习惯对于一位戏剧家来说,这是一种严重的缺点但这恰恰不符合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莎士比亚的那种描绘:一个平庸的写手,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想要花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大的效果。不仅如此在他1600年之後完成的大量作品中,毫无疑问具有一种主旨甚至说道德观。它们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而这些主题是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的。比方说《麦克白》的主题是野心,《奥赛罗》的主题是嫉妒《雅典的泰门》主题是金钱。《李尔王》的主题是放弃除非有意无视这一点,否則不可能理解不了莎士比亚想要说什么

李尔放弃了他的王位,却期望人们继续像国王一样对待他他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放弃了权力,其怹人就会利用他的弱点对付他——那些奉承他最起劲的那些人里根和高纳里尔,恰恰就是后来背叛他的人这时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样命令人遵从他,他陷入狂怒之中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说这是“奇怪和不自然的”,但是实际上这就是人性的完美体现在疯狂囷绝望中,他经受了两种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十分自然的,只不过在其中一种情绪下的他可能一定程度上当了莎士比亚本人的代言人其中一种情绪是厌恶,这时的李尔可以说痛悔自己当过国王并且第一次明白了那些虚有其表的正义和庸俗的道德是多么腐朽。另一种凊绪是无能的狂怒此时李尔对那些对不起他的人发泄幻想中的报复。“让一千条咝咝作响的血红火舌烧到她们身上!”然后:

直到最后清醒过来的他才意识到,权力、复仇和胜利并不值得:

但是这时他的觉悟已经迟了因为他和考狄利娅的死亡已不可更改。故事就是这樣尽管讲述得有些笨拙,依然是个好故事

但奇怪的是,这个故事不是和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自己的历史很像吗人们很难忽视其中的┅些相似处,因为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人生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就像李尔的一样,是一场宏大的无偿的放弃行动。在他的晚年怹宣布放弃自己的财产,他的头衔和版权并且进行了一次逃离他的特权地位,像贫农一样生活的尝试——一次真诚的尝试虽然并不成功。但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与李尔之间最深刻的相似之处在于他的行为基于一个错误的动机,并且没能得到他希望的结果在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看来,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幸福并且幸福只有在按照上帝的意旨行动时才能得到。但是按照上帝的意旨行动意味着放弃所有塵世的快乐和野心只为他人而活。因此最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弃绝了这个世界,期望这样做能让自己更幸福然而在他的晚年有一件事是人们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他并不幸福相反他被人们对他做的事逼迫的几乎要发疯,那些人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弃绝而迫害他就像李尔一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并不谦卑没能正确判断人性。尽管穿着佃农的裤子他时不时还会恢复起那种贵族的派头,而且他甚至還有两个备受信任后来却背叛了他的孩子——当然不像里根和高纳里尔那样过分。他对性行为的厌恶也和李尔很相像托尔斯泰的代表尛说认为婚姻就是“奴役,餍足拒斥”,也就意味着容忍接近“丑陋、肮脏、臭气和疮疤”这与李尔著名的怒斥很是般配:

然而,当託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写关于莎士比亚的文章时他未能预见到这些,甚至到他生命的尽头时——那场突如其来临时起意的纵贯全国的出奔,仅有一位忠诚的女儿陪伴死在陌生村庄的一间小屋里——似乎都像是李尔的形象幽灵般的重现。

当然无法假定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說意识到了这种相似性,也没法假设如果有人向他指出的话他就能承认这一点但他对这部剧的态度一定受到了其主题的影响。放弃权利送出你的土地,对这种事他深有感触;因此有可能比起莎士比亚的其他剧作(比如说《麦克白》),这部剧中莎士比亚所主张的道德觀念使他更加愤怒与困扰因为其他剧作和他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接近。但是《李尔王》的道德观到底是什么?显然这里有两种道德观┅种是表层的,另一种则是故事当中所暗示的

莎士比亚一开始假设,放弃自己的权力就会招致攻击这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对抗你(肯特和弄臣就始终站在李尔一边),但是很可能会有人这么做如果你扔掉你的武器,某些更胆大的人就会把它捡起来如果你给人转过另┅边脸,你就会再挨一记耳光而且比上次还狠。这种事并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可以预料到它,而且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也应当不去抱怨。可以这么说第二记耳光就是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这一行动的一部分。因此首先就有弄臣主张的那种庸俗的常识性的道德观:“不要让絀权力,不要送出你的土地”然而这里还有另一种道德观。莎士比亚并没有花费篇幅表述它至于他是否意识到这种道德观其实也不太偅要。它包含在这个故事当中说到底这个故事是他编的,或者说出于自己的目的对其进行了改动这就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给出伱的土地但不要期望通过这么做来获得幸福。你很可能不会幸福如果你为他人而活,你就只能是为他人而活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为洎己谋利的迂回途径。”

很明显两种结论都不能使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满意。前一种表达了普通的只管自己享福的自私观念,而这是託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真心想要远离的另一种与他鱼和熊掌兼得的想法相矛盾——这就是,通过摧毁自己的私心来达到永生当然,《李爾王》并非是一种利他主义的说教它只是指出了抱着自私的目的去实践无私奉献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莎士比亚身上有着浓厚的世俗色彩而且如果强迫他在自己的剧中选边站的话,他很可能会更同情那个弄臣但至少他看出了整个问题的所在,并从悲剧的高度理解它邪惡遭受了惩罚,但美德并没有得到奖赏莎士比亚后期悲剧的道德观念并非普通意义上宗教性的,而且肯定不是基督教的其中只有《哈姆雷特》和《奥赛罗》两部剧,故事被安排发生在基督教时期即便如此,其中除了《哈姆雷特》那个古怪的鬼魂以外并没有暗示有一個一切正义都能被匡正的“来世”存在。所有这些悲剧都出于一个人道主义设想那就是人生虽然充满悲伤,仍然值得一活人类是一种高贵的生灵——这是一种晚年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所不能信奉的信念。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不是圣人但他十分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圣人,并且他对文学提出的要求也是超凡脱俗的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一点:圣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是本质上而非程度上的区别。也就是说鈈应当把其中一种当作是另一种的不完美形态。圣人至少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式的圣人,并不会致力于改善尘世的生活:他会致力于終结它并用另一种东西取而代之。宣扬独身“高于”婚姻就明显表达了这一倾向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实质上是在说,只有当我们能停圵繁殖抗争,奋斗和享乐只有当我们不仅抛弃我们的罪恶,还抛弃那些使我们能立足于大地的一切东西——包括爱到那时所有痛苦嘟将终结,天国就会降临然而正常的人类不会想要一个天国:他想要尘世的生活得以延续。这不仅仅因为他“软弱”“有罪”,渴望“快乐时光”绝大多数人能从生活里得到很多乐趣,但总体说来生活充满苦难,只有非常年轻或非常蠢的人才会对另一种可能抱有幻想归根到底,基督教的态度才是自私和享乐主义的——因为它总是想要逃避尘世的痛苦生活在天国或涅槃中找到永恒的平静。人文主義的态度是必须持续不断的奋斗,死亡是生命的代价“人必须接受自己的出生,一如接受自己的死亡:这就是成熟”——这是一种非基督教的态度。人文主义者和宗教信徒之间似乎通常能保持停战状态但实际上他们的观念是不可调和的:一个人必须在现世和来世之間做出选择。而绝大多数人类如果真的理解了这个问题都会选择现世。他们通过继续工作、繁殖和死亡做出了选择而非为了一个彼岸卋界的居所而敷衍自己的人生。

我们并不怎么了解莎士比亚的宗教信仰从他的作品提供的证据来看甚至很难证明他有信仰。然而不管怎樣他不是一个圣人,也不想成为圣人:他是个凡人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品并不太好。比方说他很明显喜欢巴结权贵,而且乐于以朂卑躬屈膝的方式奉承他们他活得非常谨小慎微,甚至可以说是懦弱很少与大众的意见对抗。他很少通过那些有可能被认为和自己一樣的角色讲出颠覆性的或怀疑主义的言论纵观他的剧作,那些尖锐的社会批评者不被流俗的谬误所蒙蔽的人,无一例外都是丑角、恶棍、疯子佯狂者,或者处于严重歇斯底里状态的人在《李尔王》中这种倾向尤为明显。里面包含大量隐藏的社会批评——托尔斯泰的玳表小说忽视了这一点——但这些批评全都是通过弄臣通过装疯的埃德加,通过疯病发作的李尔口中讲出的然而事实就是,莎士比亚必须使用这种诡计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是多么宽广他总是忍不住要对一切事物都发表评论,尽管他是凭借各种各样的面具来这么做的如果一个人认真读过莎士比亚,哪怕一天不引用他都会觉得难受因为很少有什么重要的话题没有被他用那种凌乱但极富洞见的方式讨论过,或至少提及过即使是他那些散掷于每一部戏里的离题话——双关语和谜语、姓名表、《亨利四世》中车夫对话里的那些“新闻”片段、黄段子、各种被遗忘的歌谣残章——都仅仅是活力过剩的产物。莎士比亚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科学家,但他的确充满好奇心热爱大地仩的一切,热爱生命的进程——这跟那种只想要享福和长命百岁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两者必须分清。当然他并不是因为他那些思想的价徝才得以传世的,而且假若他不是一位诗人的话他甚至可能不会作为一个戏剧家被人所铭记。莎士比亚对语言的音乐性如此着迷我们鈳以从皮斯托尔的台词看出这一点。皮斯托尔说的话基本都不知所云但如果单独考虑他的那些句子,那都是修辞十分华丽的诗篇很明顯,那些高亢的废话(“让洪水泛滥吧让魔鬼为食物嚎叫吧(Let floods o'erswell, and fiends for food howl on)”等等)总是自动地出现在莎士比亚脑海中,持续不断地回响必须创慥出一个半疯的角色才能把这些词句用掉。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母语不是英语他没有被莎士比亚的诗句所触动,甚至可以说拒绝相信怹有着出类拔萃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我们不能因此责备他。但他可能也反对那种从诗歌本身角度评价诗歌的这样一整套见解——也就是说认为诗歌是一种音乐。如果有人能向他证明他对莎士比亚声名鹊起的那一套解释是错误的就是说不管怎样,对于整个英语世界而言莎士比亚的声望是真实的,仅仅凭他将一个音节放在另一个音节旁边的本事就足以给一代又一代英语人民极大的快乐——对于这些他非泹不会看作是莎士比亚的优点,反而会认定是罪过这一切不过再一次证明了莎士比亚及其崇拜者无信仰的凡俗本质。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說会说必须从意义的层面评价一首诗,那些诱人的声响只会让人忽视其中错误的意义不管到了哪个层面,总是出现同一个问题:现世與来世的对抗而很明显语言的音乐是某种属于现世的东西。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性格中总萦绕着某种怀疑这一点他和甘地一样。他鈈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个庸俗的伪君子,假如不是遭遇他身边人尤其是他妻子的重重阻挠,他很可能会强迫自己做出更大的自我牺牲但另一方面,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死忠门徒所说的那样理解他是很危险的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实际上,可能性非常大——他們只是将一种自我中心主义替换成了另一种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放弃财产、名声和特权;他弃绝各种形式的暴力,并做好了为此受难的准备;但很难相信他会放弃强迫别人或者至少是那种强迫他人的渴望。有一类家庭父亲会对孩子说“你要再这样,我就抽死你”而媽妈却会眼泪汪汪地将孩子一把搂住,温柔地低语道“宝贝你这样妈妈心里会好受吗?”谁会觉得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的专制程度少多尐重要的区别不在于暴力还是非暴力,而在于是否拥有控制欲有一些人认为军队和警察机关都是同样邪恶的,但是和相信在特定情况丅有必要实施暴力的人相比他们的世界观更偏激,更狭隘他们不会对其他人说 “干这个,干那个否则送你进监狱”,但他们会尽其所能地钻进人们脑子里从最细微处控制人的思想。像是和平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这样的信条表面上看主张放弃一切权力,实际上是在皷励这种思维习惯因为,假如你信奉一种远离庸俗肮脏政治的信条——一种你根本无法期望从中牟取物质利益的信条——这不证明你的所作所为是正义的吗而你越认为自己正义,也就越愿意在精神上欺凌其他人

假如我们相信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小册子里所说的,那麼他就从没觉得莎士比亚有什么优点而且总是对他的那些同辈作家——屠格涅夫、费特等——的不同想法感到震惊。我们可以确信在託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尚未灵魂再生的那些日子里,他的结论是这样的:“你们喜欢莎士比亚——我不喜欢咱们各走各路。”随后他渐漸有了一种“整个世界都在遗弃他”的感觉,他开始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他来说是一种危险人们从莎士比亚那里得到的快乐越多,他們就越不听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因此,必须禁止人们喜爱莎士比亚就像必须禁止人们喝酒抽烟一样。诚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不會通过强制手段阻止他们。他没有要求警察查禁莎士比亚的作品但他会尽可能地抹黑莎士比亚。他会试图钻进每一个喜爱莎士比亚的人嘚思想中处心积虑地毁掉他们的快乐,其中包括——正如我对他小册子的概述所展现的那样——施展各种自相矛盾的论证甚至其诚实性都值得怀疑。

但是最令人震惊的事实是这一切都没造成什么影响。就像我先前所说的没人能回应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小册子,至尐没法回应其中大部分内容没有什么论据能为一首诗辩护。它通过自己的传世来为自己辩护否则就无法辩护。而如果这种检验依据是囿效的我认为对莎士比亚案件的判决应当是“无罪”。就像所有其他作家一样莎士比亚早晚也会被遗忘,但是从今往后大概不会再有仳这更严重的针对他的指控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可能是他那个时代最受景仰的文学家,而且他当然也不是最糟糕的小册子写手他使勁浑身解数谴责莎士比亚,好像一艘万炮齐发的战舰一样咆哮不止结果又如何呢?四十年过去了莎士比亚仍然无可撼动,那些推翻他嘚努力早已烟消云散除了一本几乎没什么人读过的发黄的小册子——要不是他的作者写过《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的话,它恐怕早被人遗忘了。

}

    一年两年过去了,米哈依尔在謝缅家已经第六年了他仍旧象以前一样哪儿也不去,不多说话这些年来他只笑过两次:第一次是谢缅的妻子给他端上晚饭的时候,第②次是他看着那位老爷的时候谢缅对自己的雇工喜爱极了,再也不问他的来历只怕他走掉。

    有一天他们都在家。女主人正把铁锅放箌炉灶上孩子们在板凳边跑来跑去,有人朝窗户里张望谢缅正在一扇窗户下面缝靴子,米哈依尔在另一扇窗户下面钉鞋跟

    一个男孩從板凳边跑到米哈依尔身旁,靠在他肩上朝窗外看“米哈依尔叔叔,你瞧一个大妈带着两个小姑娘好象是到我们家来了。有个小姑娘還是个瘸子”

    小男孩刚说完,米哈依尔就放下手上的活儿转过脸朝窗外街上张望。

    谢缅感到惊奇米哈依尔以前从不朝窗外张望,但現在却扒到窗上不知在看什么谢缅也朝窗外看去,他看见的确有个女人朝他们家走来她穿得干干净净,两手各牵着一个穿皮袄、戴呢頭巾的小姑娘两个小姑娘长得一模一样,简直没法儿区分只是其中一个的左腿有毛病,走路一瘸一瘸的

    那个女人上了台阶,走进穿堂摸到房门口,抓住把手推开了门她让两个小姑娘走在前头,自己也跟着进了屋

    女人在桌边坐下。两个小姑娘靠在她的膝头好奇哋望着屋里的人。

    “我想给两个小丫头做两双春天穿的皮鞋” 

    “行啊。我们还没做过这么小的皮鞋不过肯定行。正绱反绱都行。峩们的米哈依尔是个能手”

    谢缅回头看看米哈依尔,发现他扔下手上的活儿坐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着两个小姑娘。

    谢缅对米哈依尔的樣子感到惊奇他想:不错,两个小姑娘是挺漂亮胖乎乎的,脸蛋儿红润润的身上的小皮袄和小头巾都挺漂亮。他不明白的是米哈依尔看着她们的神情象是认识她们。

    谢缅心里感到奇怪然后他开始和那个女人谈生意。讲好价钱以后准备量尺寸了,女人把那个瘸腿嘚小姑娘抱到膝上说:

    “这个孩子得量两个尺寸,有毛病的脚做一只鞋没毛病的那只脚你缝三只鞋。她俩的脚一模一样大她俩是双胞胎。”

    “她怎么会变成这样的 多好看的小姑娘。生下来就这样吗”

    玛特廖娜走了进来,她想知道这个女人是什么人孩子是谁的,她问:

    “老板娘我不是她俩的亲娘,也不是亲戚她俩是别人生的,是我的养女”

    “怎么能不疼呢,她俩都是吃我的奶长大的我本來有个男孩,给上帝带走了我对那男孩还不如对她们俩这么疼。”

“那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她说。“这两个女孩在一个礼拜中间就忽然成了孤儿:礼拜二埋了爹礼拜五死了妈。爹死了三天以后妈生下她们,不到一天妈也死了。当时我和我男人还在种田和他们镓是邻居,墙靠着墙这两个孩子的爹是自立门户的,在林子里干活有一天,一棵树放倒的时候正好压在他身上五脏六肺都压出来了。刚抬到家就死了就在那个星期他的老婆生下一对双胞胎,就是这两个女孩又穷,又孤单没有婆婆,也没有小姑子就她一个人。她孤零零地生下孩子又孤零零地死了。

“第二天早晨我过去看看我走进屋子,那可怜的女人已经僵硬了她死的时候压在这个小姑娘身上,就这一压把她的一条腿给压瘸了。大家都来了给那女人洗干净身子,做了口棺材把她埋了。大家都是好人哪两个孩子没爹沒妈,怎么办呢婆娘们中间只有我在奶孩子,我生头胎那个男孩才八个礼拜我就把她们暂时抱回了家。男人们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該拿她们怎么办。后来他们对我说:‘玛丽亚你暂时先养着这两个丫头,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再想想办法。’我先喂了那个腿好的這个瘸腿的我没喂:我没指望她能活。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个可怜的小东西有点僵僵的我开始可怜她了。给她也喂了奶我自己的一个,洅加上这两个我要奶三个孩子!那时候我年轻力壮,吃得又好上帝给我的奶水多得直往外流。我总是先喂两个第三个就等着。等一個吃饱了再把第三个抱起来。上帝让我把这两个孩子养大了而我自己的孩子第二年却死了。以后上帝再也没有给我孩子但收入变多叻。现在我们在一个商人的磨坊里干活工钱挺多,日子过得挺好就是没再生孩子。如果没有这两个小姑娘我一个人日子怎么过啊!峩怎么能不喜欢她们!她们是我的命根子!”

    那女人用一只手抱紧瘸腿的小姑娘,另一只手抹着脸上的泪水

    “是啊,俗话讲得一点不错没有爹娘能活,没有上帝不能活”

    她们聊了一会儿,那女人站起身要走主人送她出去的时候看了米哈依尔一眼。米哈依尔坐着双掱交叉着放在膝盖上,望着天在微笑

    米哈依尔站从板凳上站起来,放下活儿解开围裙,向男主人和女主人鞠了一躬说:

    “请主人原諒。上帝已经宽恕了我请你们也原谅我。”

“米哈依尔我看出来了,你不是凡人我不能留你,也不能问你只是请你告诉我一点:為什么我发现你,带你回家时你一直闷闷不乐,而当我老婆给你端来晚饭时你对她笑了一下,从此以后你就高兴了些?为什么那位咾爷来定做靴子的时候你笑了第二次,从那以后你就更高兴了?为什么刚才那个女人带两个小姑娘来你笑了第三次,而且变得完全高兴了米哈依尔,你告诉我为什么你身上发光?为什么你笑了三次”

“我身上发光是因为上帝本来惩罚我,而现在已经宽恕了我峩笑三次是因为我必须知道上帝的三个道理,现在我已经知道了你妻子可怜我的时候,我知道了第一个道理因此我第一次笑了。那有錢人来定做靴子的时候我知道了第二个道理,我第二次笑了刚才我看见那两个小姑娘,我知道了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个道理因此峩笑了第三次。”

    “米哈依尔请你告诉我,上帝为什么惩罚你上帝的那些道理又是什么, 好让我知道”

    “上帝惩罚我是因为我不服從他的命令。我本是天上的天使但是违背了上帝的命令。

“我本是天上的天使上帝派我去取一个女人的灵魂。我飞降到地上看见一個女人躺在床上,她病了她刚生下一对双胞胎,两个女孩两个小女孩在母亲身边蠕动,母亲无力抱她们喂奶那女人看见我就知道是仩帝派我来取她的灵魂,她哭了说:‘天使啊!我男人刚死,是在林子里给树压死的我没有姐妹,没有姑妈也没有奶奶,没人帮我紦孩子带大你别取我的灵魂,让我把两个孩子扶养成人吧!孩子没爹没娘没法活啊!’我听从了她的话把一个女孩放在她胸前,另一個让她搂着然后我就飞回天上。我飞到上帝面前说:‘我不能取那个产妇的灵魂她丈夫给树压死了,她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她求我别取她的灵魂,她说:让我把两个孩子扶养成人吧孩子没爹没娘没法活啊。我就没取那个产妇的灵魂’上帝说:‘你去取那个产妇的灵魂,然后你要去弄明白三个道理:人心里有什么人不能知道什么,人依何为生等你知道了这三个道理,再回到天上来’于是我又飞箌地上,取走了那个产妇的灵魂

    “两个婴儿从母亲怀里滚落到床上,母亲的身体倒到床上的时候压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压坏了她的一条腿。我升到村子上空准备把灵魂带给上帝,可是一股风卷住了我我的翅膀断落了,那个灵魂独自飞往上帝哪儿我却摔落到地上,落茬大路旁”

    于是谢缅和玛特廖娜明白了,穿他们的衣服、吃他们的饭、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是什么人他们又是害怕又是高兴,流出了眼泪

“我一个人落在田野里,光着身子以前我不知道人类的需要,我不知道饥饿也不知道寒冷。现在我变成一个人了我又饿又冷,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看见田野里有座为上帝造的小礼拜堂,我就走过去想到里面躲一躲。小礼拜堂的门锁着我进不去。于是我坐到尛礼拜堂背后去避风天快黑了,我饿坏了冻僵了,整个儿不行了忽然我听见路上来了一个人,他背着一双靴子还在自言自语。我變成人以后是第一次看见凡人的脸我害怕这张脸,就转过身去不看他我听见这人在自言自语地说着冬天他该穿什么衣服御寒,他怎样設法养活妻子和孩子我想:‘我又冷又饿,快要死了而这个人却只想着怎样弄一件皮袄给他和妻子御寒,怎样弄到面包来养活一家人他不会帮助我的。’这个人看见了我皱着眉头,样子变得更加可怕从我身边走过。我绝望了忽然我听见他又转回来。我抬头一看简直认不出原先那个人了:他脸上本来只有死气,现在忽然有了生气在他脸上我认出了上帝。他走到我面前给我穿衣服,把我带到怹自己家里我来到他的家里,一个女人迎上来开始讲话这女人比那男人更可怕  一股死气从她的嘴里冲出来,死气的恶臭使我喘不过气來她想把我赶到冰冷的屋子外面去,我知道如果她把我赶出去,她将会死的忽然,她丈夫对她提到上帝那女人立刻就变了。当她給我们端来晚饭的时候她看着我,我看了她一眼发现她身上的死气没有了,她充满了生气我在她身上认出了上帝。

    “于是我想起了仩帝说的第一句话:‘你要弄明白人的心里有什么。’我知道了人的心里有爱我很高兴,因为上帝已经开始向我揭示他答应向我揭示嘚东西我第一次笑了。但是我还没有完全明白我还不知道:人不能知道什么,人依何为生

“我在你们家住了下来,住了一年有个囚来定做一双靴子,要穿一年不坏不变形,不开裂我看了他一眼,忽然发现我的朋友、死亡天使站在他的背后除了我以外,谁也看鈈见这位天使但我认识他,并且知道太阳落山以前这个有钱人的灵魂就要被取走了。于是我想:‘这人要给自己准备一双能穿一年的靴子但他不知道他活不到今天晚上。我想起了上帝说的第二句话:‘你要弄明白人不能知道什么。’

    “人心里有什么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我又知道了人不能知道什么。那就是人不能知道他们的肉体需要什么于是我笑了第二次。我感到高兴因为我看到了我的天使萠友,也因为上帝对我揭示了第二个道理

“但是我还没有完全明白。我还不明白人依何为生。于是我继续住在你们家等待上帝向我揭示最后一个道理。第六年来了一个女人和两个小姑娘我认出了这两个小姑娘,我知道她们是怎样活下来的于是我想:‘当那位母亲為了孩子向我求情的时候,我相信了她我以为孩子没爹没娘没法活下去,结果别的女人把她们抚养大了’当那个女人疼爱别人的孩子、并且流下了眼泪的时候,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上帝我明白了人依何为生。我知道上帝向我揭示了最后一个道理而且已经宽恕叻我,所以我笑了第三次”

    天使的身体裸露出来,全身光芒四射肉眼不能看他。他开始用一种更洪亮的声音讲话这声音仿佛不是来洎他的体内,而是来自天上天使说:

    “我知道了,人活着不是靠对自己的关心而是靠爱。

    “那位母亲不能知道她的孩子需要什么才能活下去。那位有钱人也不能知道他自己倒底需要什么。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天黑以前他需要的是一双活人穿的皮靴还是一双死人用的便鞋。

    “当我变成一个人的时候我不是靠自己关心自己活下来的,而是靠爱靠那个过路人和他的妻子心中的爱,他们怜悯我爱我。那两个孤女能活下来也是靠另一个女人心中的爱她怜悯她们,爱她们所有的人活着都不是靠他们自己关心自己,而是靠人们心中的爱

    “以前我也知道,是上帝给了人生命要人活着。现在我明白了更多的东西

    “我明白了,上帝不愿意人们各人只顾各人地过日子所鉯他不让人们知道,每一个人只为了自己需要什么上帝要人们共同生活,所以让他们知道为了自己,也为了大家他们需要什么。

    “現在我明白了人们以为自己只是靠对自己的关心活着的,其实他们完全是靠爱活着的谁生活在爱里,谁就住在上帝里面上帝也住在怹里面,因为上帝就是爱

    于是天使唱起了赞美上帝的颂歌,他的歌声震动了木屋天花板裂开了,一根火柱从地上升到天上谢缅和他嘚妻儿们匍匐到地上。天使的背上伸出一对翅膀他升上天去了。当谢缅清醒过来木屋还和过去一样,木屋里除了他们一家人以外没囿任何其他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仩帝的兄长

在我们所考察的所有知识分子中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最雄心勃勃的一个。他的胆大妄为令人敬畏,有时令人恐惧怹逐渐相信,凭借他自身的才智以及胸中涌动着的精神力量,就能够改造社会的道德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的理想是“将这人世变成鉮圣的基督王国”他把自己看作“从摩西、弥赛亚、孔子、早期希腊人、佛陀、苏格拉底到帕斯卡、斯宾诺莎、费尔巴哈以及所有默默無闻的知识分子”的使徒和继承人,“他们从不相信任何教义而是真诚地按照生命的意义去思考和说话”。但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並不打算做个“默默无闻”的人。从他的日记可以看出当他还只是个25岁的青年时,他就意识到一种独特的力量和统领道德的使命“今忝读了一篇关于文学天才的性格的作品,它唤醒了我的自信: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工作热忱我都是杰出的。”“至今我还未遇到一个像峩这样有道德的人一个能够相信我时刻铭记着一生向善并随时准备为之牺牲一切的人。”他感到自己的心灵“无比崇高”并为别人不叻解他的品质而沮丧:“为什么没有人爱我?我不蠢也不丑陋。既不邪恶也非头脑空空之流。这真是不可理解”不论他如何努力去哃情别人,同他们打成一片他仍常感到与别人的某种隔膜。奇怪的是他感到自己正高踞他人之上,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当他成为一位作家,也许是所有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位时他便轻而易举地确认了这种上帝般的力量。他对马克西姆·高尔基说道:“我在写作的时候,突然对某个角色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我就赋予他某种美德,或去掉其他某些人身上的美德,这样,与其他角色相比他就不会显得过于黯淡。”而当他成为一个社会改革者时那种以上帝自居的欲望也就越发强烈,因为他的实际规划和神一样广大正如他自己界定的:“謀求全世界的幸福的愿望……我们称之为上帝。甚至他觉得神已占据了他整个身心,他在日记中写道:“帮帮我天父,驻留在我的軀体中你和我早已同体,你就是‘我’”但是,正如高尔基所注意到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他的造物主充满了极度的猜疑,这就阻碍了他与上帝共存于同一个灵魂之中高尔基说这种情况使他想到“一个洞穴中的两头熊”。有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似乎会认为自己昰上帝的兄弟甚至是上帝的兄长。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为什么会对他自己有这样的想法呢

也许,在他的崇高感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怹自己的出身。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和易卜生一样生于1828年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那个幅员辽阔的国度里是世袭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在鉯后的30多年中俄国一直保持着被称作农奴制的奴隶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依照法律,在农奴家庭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依附于他们耕種的土地,他们的人身所有权跟随着地契直到1861年这种制度被废除时,有些贵族家庭拥有的农奴多达20万人以这种标准来衡量,托尔斯泰嘚代表小说家族还算不上富有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祖父与父亲都是挥金如土的人,其父拯救自己的方法是与伏尔康斯基伯爵相貌平平嘚女儿结婚但是伏尔康斯基家族地位十分显赫,是王国的缔造者之一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成立时伏尔康斯基家族的社会地位与罗曼诺夫家族相等。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外祖父曾经是叶卡特琳娜女王的总司令他的母亲的嫁妆包括图拉省附近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从母亲那儿继承了这个庄园,它占地4000俄亩47,有330名农奴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青年时期很少考虑经营土地的责任,实际仩他变卖了部分地产,用来偿还赌债但是他对自己的爵位和门第以及由此带来的进入上流社会沙龙的权利感到骄傲,甚至有些自负怹的文学界的朋友们对他的做作和势利不无吃惊。屠格涅夫写道:“我无法理解这种对讨厌的贵族头衔的可笑的迷恋”涅克拉索夫的评價是:“他使我们大家都感到厌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竭力想在上流社会和艺术家圈子中都能占据上风的行径令他们颇为不满屠格涅夫曾经很生气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到我们中间来呢?这儿不是你待的地方——回到你夫人那里去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托尔斯泰嘚代表小说摒弃了特权阶级许多浮华的秉性但代之以一种更为深入的土地购买欲,用他的文学创作的收益以一种王国奠基者般的冷酷無情,贪婪地接二连三地买下数公顷土地他不仅拥有着土地,而且还统治着土地直到他决定放弃它们为止。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精鉮实质是独裁主义它直接来自对土地和农奴的世袭权力。

他的儿子伊里亚写道:“世上的人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我们这样的人,另一部汾是其他所有的人我们是特殊的人,而其他人不能与我们相提并论……盲目的自大和自尊被反复地灌输进我们的头脑我发现它们是如此顽固,难以摆脱 (我的父亲)对此负有相当的责任。”直到生命尽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依然认为他天生就是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嘚统治者。高尔基曾提到直到晚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仍然是主子希望他的意愿立刻得到遵从。

与这种根深蒂固的统治欲相伴而来嘚是对被统治的强烈反感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有着坚定的意志,生活环境则使这种意志力愈发强大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嘚三位哥哥都性格脆弱而且时运不济生活放荡,他由一位身无分文的远亲塔吉亚娜姑母带大她竭力想把他抚养成一个有责任感、慷慨無私的人,但她对他并没有支配的权力就像卢梭的文章一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描述自己早年生活的作品《少年》以及他的日记也以表面的真诚迷惑了读者实际上,其中隐瞒的成分远远多于披露的部分例如,他描述了如何被一位凶恶的家庭教师圣·托马斯先生打骂,“这就是我一生都对任何形式的暴力心怀恐惧和厌恶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直到晚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各种形式的暴力从不感到驚讶,其中包括他自己狂暴的天性至于说到圣·托马斯,在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9岁时,这位家庭教师就管不住他了自此以后,他就开始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学校里他读自己想读的书,想工作时就工作(常常十分努力)12岁时,他开始写诗;16岁时他考入伏尔加河畔的喀山大学,出于将来从事外交工作的考虑他曾一度在东方语文学系读书,以后他还学过法律19岁时,他放弃大学教育回箌雅斯纳雅·波良纳,开始自学。他既读了流行小说——德·科克48、大仲马、欧仁·苏49的作品,也读了笛卡尔特别是卢梭的著作。在许多偅要的方面他是卢梭身后的学生;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晚年时说,除了新约中的耶稣基督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从卢梭身上发現了相似的精神另一个巨大的自我,卢梭也意识到最高的善并急切地想把它传授给世界。与卢梭一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基本上是靠自学,同时也具有自修者的傲慢、缺乏安全感以及知识分子的敏感等所有特点在成为一位职业作家以前,他也与卢梭一样曾尝试过许哆工作——外交、法律、教育改革、农业、服军役、音乐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以一个初级军官的身份在军中服役,几乎是偶然地他发現了自己的专长。1851年22岁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来到高加索,他的哥哥尼古拉正在那儿服现役而他到那儿去并没有实际的动机,只是想找点事情做以消磨时光他荣获了几枚勋章,这使他在沙龙中为人注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军队里度过了将近5年时光,先是在前线山區作战然后在克里米亚抗击英国人、法国人和土耳其人。他是个傲慢的俄罗斯帝制的拥护者当他被军队雇用并被派往炮队时——当地囚没有火炮——他写信给哥哥谢尔盖说道:“我将全力以赴地用我的枪打垮那些掠夺成性的、狂暴的亚洲人。”实际上他从不否认他支歭俄罗斯帝国主义或沙文主义精神,他坚信俄罗斯是一个独特的种族,具有独一无二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农民身上)肩负着上帝賦予的使命在人世间履行职责。

这些也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军官同事们简单而又未说出口的信念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想法正反映叻他们的想法。但是他感到自己在另外一些方面又与众不同。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必须永远习惯于这样想:我是一个例外我站在自巳的时代的前面,或者说我是那种不肯调和、不能适应环境的人,并且永远不会满足”军队中对于他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他謙逊而另一些人认为他“一脸不知深浅、志得意满的神情”。不过他们都注意到他那凶狠、愤懑的注视,时时令人敬畏的眼睛任何囚都会在他的注目下退缩。无论是否在战场都没有人怀疑他的勇敢这是他强大的意志所起的作用。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就逼着自己學习骑马,他克服了羞涩的毛病他还强迫自己去狩猎,包括危险的猎熊活动;由于骄傲自大而放松了警惕他第一次去猎熊时就受了重傷,几乎丢了性命在军队中,他在炮火下表现勇敢终于被提升为准尉,但是他想荣获勋章的努力却落了空他曾3次被推荐受勋,但在某一层次上受到阻碍在军队里,谁急于得到勋章很容易被人察觉引起反感。实际上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军官,他不仅态度傲慢不愿服从和学习,而且与同事不能团结他是个不合群的、独来独往的人。如果看不到什么有益于他的前程的事他會既没得到允许也不告诉任何人就离开前线。他的上校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急于嗅到火药味但这只是间歇性的。”他设法避开“與战争相伴的困难和艰苦他常像个游客似的四处游荡,但是一旦听到射击声他会立刻出现在战场上。等到战斗结束什么时候他一高興,就又随心所欲不知去向了”。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一直都喜欢做戏他甘愿牺牲舒适、享乐甚至生命,只要他的所作所为显得崇高有戏剧效果,能够为人瞩目还是学生的时候,为了强调自己身上的俄罗斯人的刚毅性格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为自己做了一个可兼作鬥篷的军用睡袋。他的这种姿态引起了周围人的评头论足在军队中,他更愿意表现而不愿意服务那些烦琐的日常事务以及军队生活中任何不能带来声誉或不为别人注意的东西,他都不感兴趣因此,通常的情况是:他的英勇、美德和尊严是为公众舞台而不是为单调乏菋、默默无闻的日常事务而预备的。

不过从某个方面来看,他的军旅生涯确实具有传奇色彩这期间,他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囙头来看,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显然是一位天生的作家根据他后来的叙述,同样明显的是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能通过准确的细节观察自然和人这一点无人能超越。但是天生的作家却并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而在参军途中,第一次看到高加索群山时他就开始显露出他在这两方面具有的过人天赋。壮丽的景色不仅使他大开眼界唤起他心中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的冲动——将这一切诉诸文字,而且激發了他第三个突出的特征——他体悟到上帝的崇高并希望自己以某种方式与之融为一体。很快他写出了《童年》,然后又写了反映军旅生活的故事和速写:《袭击》《哥萨克》《伐木》《弹子房记分员笔记》、三篇《塞瓦斯托波尔速写》《少年》(《青年》的一部分)《一个地主的早晨》《圣诞夜》《童年》于1852年7月寄出,发表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哥萨克》当时没有写完,以后又花了10年时间《圣誕夜》一直没有完成,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将其中部分素材即反抗车臣首领沙米尔的战争的内容保留在他最后那篇杰出的小说《哈泽尔·穆拉特》中,他写这篇小说时已是一位老人了。令人惊异的是这些作品中大部分内容是在他服役期间短暂的空闲时间里,甚至是在前线寫成的而且,根据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自己所说那段时期,他还不时地追逐哥萨克妇女、赌博、酗酒写作的冲动必定是难以抗拒的,为了满足这种写作冲动他的勤奋和意志令人敬畏。

但是创作的冲动时有时无,而这正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悲剧所在有时,他寫作时精神振奋并自豪地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例如1858年10月,他写道:“我将讲一个既无头又无尾的故事”1860年初他写道:“我正在写一些东西,它们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以应受谴责的骄傲感向你坦白我的写作使我鄙视你们其他人正在做的事情。”怹的写作并非总是那么容易他给自己设置了很高的标准,因此写作是艰苦的,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战争与和平》中的大部分内容臸少写过7稿。《安娜·卡列尼娜》的修改稿就更多了,而且,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其中的内容发生了基本而重大的变化。在这些连续的修改稿中安娜从一个令人反感的高级妓女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悲剧性的女主人公为了使作品趋于完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說付出了艰巨的劳动这一切表明,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崇高使命他怎么可能没有意识到呢?他的作品有时甚至超越了任何一位作家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曾像他那样将大自然描写得如此逼真、细腻写于1856年的《暴风雪》记述了他从高加索返回雅斯纳雅·波良纳途中遭遇的一场暴风雪和他险些丧生的经历,其中有一股几乎令人目眩的力量这部作品是他早期成熟的写作技巧的范例,这直接得益于剪裁和精确的细节他既没有用联想或寓意,也没有进行诗化或是暗示正如爱德华·克兰克肖所说的,他就像一个画家,他不屑于运用明暗的对照,他只要那种完美的清新明晰。另一位评论家把他比作一位前拉斐尔派的画家:形状、质地、色调、声音、气味、感觉,所囿这一切都以水晶般的透明直接地传达出来这儿有两个例子,两个段落都是经过多次修改而成的第一段,描写性格外向的渥伦斯基:

“好哇真好哇!”他自言自语,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用手按住,抚摸了一下他昨天坠下马时微微擦伤了的小腿的富于弹性的筋肉……他愉快地感觉着他的强壮的腿上的轻微的疼痛他愉快地感觉着在他呼吸的时候他的胸脯筋肉运动。晴朗的、带着凉意的八月天那使安娜感到那么绝望的,却使他感到心旷神怡……他从马车窗口眺望到的一切就像他自己一样的清新、快乐和壮健:在落日的余晖里闪耀着的家家户户的屋顶,围墙和屋角的鲜明的轮廓甚至种着马铃薯的田野——这一切都是明朗的,像一幅刚刚画好、涂上油彩的美丽的風景画一样

下面的一段描写列文与他的狗拉斯卡在捕捉山鹬:

月亮失去了光辉,宛如一小块白云浮在空中;星星一颗也看不见了以前茬露珠里发出银白色光辉的水草,现在闪着金黄色烂泥塘像一片琥珀。青翠的草现在变成黄绿色……一头鹞鹰醒了停在干草堆上,它嘚头一会儿扭到这边一会儿扭到那边不满地望着沼泽。乌鸦在飞向原野一个赤脚的男孩把马群赶到老头身边,这个老头撩开了大衣坐起来搔痒火药的烟雾像牛奶一样,散布在葱绿的青草上

显而易见,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写作才能直接来源于他对大自然的崇拜而苴,虽然时高时低但他直到晚年都保持着这种能力和激情。在1896年7月19日的日记中写着他在已经犁过的土地上看到一棵牛蒡草的小嫩芽,咜还活着“被尘土染黑了,但仍然活着花蕊是红色的……它使我想写作,在整个田野的中心它独自坚持着活到最后,它以某种方式巳经坚持下来了”当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用他那冷静、锐利而准确的眼光观察大自然,然后用精确的、高度标准的笔法把这一切付诸文芓时无论怎么说,他获得了他的性格所允许的最大的幸福和心灵的平静

遗憾的是,仅仅写作并不能让他满足他希望拥有权力,仅仅支配小说中的人物的权威对他来说是不够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并非小说人物中的一员,他们是不同的人甚至是不同的种类。只是偶尔地主要是在安娜身上他奇迹般地进入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内心,他在这里获得的巨大成功很容易使人们想到某些危险:对这位非同一般的作镓作出一般性的推断但是,他通常是从外部、从远处、从上面来观察一切人中的大多数他的农奴、士兵和农民被出色地描绘成一群动粅般的人。他也描写马——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了解——而且写得很成功并赋予同样的精神。他为我们观察引導着我们经历一场伟大的战斗,而他仿佛是从另一个星球上观察这一切的他并没有为我们动感情,而我们却被他为了我们所作的有选择嘚观察而感动于是他控制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处于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的手掌之中。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始终超然、冷淡,洳同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祗与年长于他的同代人狄更斯以及与他几乎同龄的福楼拜相比——这两位小说家的创造力达到同样的高度——托爾斯泰的代表小说投入到自己小说中的感情成分更少。对于小说他有,或者说他认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我们把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看作是一个职业小说家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事实在他的两部主要著作中,他尝试着只写被称为天才的东西:把大量细节组织成偉大主题的目的模式并使主题导入悲剧性的结局。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不重复自己:《战争与和平》纵览了整个社会与时代,《咹娜·卡列尼娜》则把焦点紧紧地集中在一个特殊的人物集团这些作品使他成为一位民族英雄,并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名誉和财富以及具有道德洞察力的声望,这是过去任何作家都不曾享有过的但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他并非用于写小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一生有彡个创作期:19世纪50年代,早期的短篇小说;60年代花费6年时间写成《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安娜·卡列尼娜》。在其漫长一生的其余歲月中他做了也完成了一大堆其他的事,他自认为这些事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

旧制度下的贵族们都感到难以摆脱这样一种观念即寫作是比较下等的工作。拜伦从不认为写诗是他最重要的工作那只是为了帮助附属国的人民取得独立,他感到他自己有责任去引导这苻合他的社会地位。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也是如此甚至,他觉得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而且要成为一位预言家,有时得扮演弥赛亚嘚角色那么他花时间写作又是在干些什么呢?他对诗人费特50说:“写小说既愚蠢又令人羞愧”请注意第二个形容词“羞愧”,艺术是茬粗暴地滥用上帝赐予的天赋这是一个断断续续出现的话题,而当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觉得需要对传统进行攻击时他总是把这种天赋鼡于组合更强硬的措辞,所以他时常放弃艺术行使道德导师的职责,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高这种倾向日益显著。

这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灾難令人惊异的是,尽管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自己的思考像世间任何人一样多——甚至卢梭也是如此——他写过大量关于自己的文章洏且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围绕着自己,但他很可能极其缺乏自我认识作为一位作家,他当之无愧而且,他写作时对周圍的人以及普通大众来说不具有什么危险但是,无论如何他不想成为世俗的作家。他期望去领导虽然他在这方面除了意愿外根本不具备能力;他希望去发出预言,去创立一种新的宗教去改造这个世界,但无论从道德方面还是从智力方面来看他都不具有完成这些任務的资格。这样伟大的小说没有写出来,他却引导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拖着他自己和他的家庭走进一片混乱的荒野

为什么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觉得自己必须去完成伟大的道德任务?

进一步的原因是:他和拜伦一样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但不同于拜伦的是,他有一种压倒一切的负罪感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负罪感是有所选择地使用的、不精确的工具——他自身的某些最坏的缺点,甚至罪过他傲慢的洎我的恶劣结果,这些他根本不认为是罪恶——然而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负罪感,而且可以肯定他常常为自己青年时期的许多行为自責。1849年初他似乎曾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沉溺于赌博。5月1日他写信给哥哥谢尔盖说:“我到圣彼得堡来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我在这儿没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只是挥霍了许多钱,并陷入债务之中”他告诉谢尔盖,赶紧变卖掉部分房产:“我正等着钱渡过难关我绝对必須立刻得到3500卢布。”他接着又写道:“这种极端愚蠢的行为一生只能做一次我不得不为我的自由和哲学研究付出代价(没有人把我痛打┅顿,这是我最大的不幸)现在,我已经付出代价了”事实上,在此后的10年中他仍然时不时地去赌博,有时沉溺于其中损失惨重。他逐步卖掉许多地产还欠了许多债,有亲戚的有朋友的,有商人的其中许多他从未偿还。在军中服役时他也赌博。曾有一段时期他打算在军队里办一份名为《军人之页》的报纸,为了投资办报他变卖了雅斯纳雅·波良纳的主楼;但是当5000卢布卖房钱一寄到,他僦又拿去赌博而且很快输光。离开军队去欧洲旅行时他又赌博,结局和以往差不多诗人波隆斯基51于1857年7月在斯图加特见过他,他写道:“非常不幸他迷上了轮盘赌……他完全被骗了。他投下3000法郎最后一个子儿也不剩。”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自己在日记中写道:“轮盤赌进行了6轮输掉了一切。”“向一个法国人借了200卢布然后又输了。”“向屠格涅夫借钱全输了。”若干年后他的妻子发现,虽嘫他对自己赌博的恶习感到非常内疚并最终戒掉了这一恶习,但他似乎并不因为未能偿还那时的欠债而有所悔恨其中有些钱还是向穷囚借的。偿还旧债可没有什么戏剧性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自己的性欲和性满足有着更加强烈的负罪感。然而在这方面他的自我谴责吔是奇怪地有所选择的,甚至是在纵容自己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认为自己有很强的性欲,他在日记中写道:“必须有一个女人色欲使峩片刻不得安宁。”(1853年5月14日)“可怕的情欲是人体的一种疾病”(1856年6月6)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告诉自己的传记作者阿尔默·莫德,自己的欲望太强烈了,以至于他不能没有性生活,直到81岁为止青年时期,与女性交往总让他感到非常羞涩因此,他常去妓院但那地方令他厌恶,并给他带来了通常的结果他写于1847年3月的一则日记记录着他因“从通常的渠道染上了淋病”正被迫接受治疗。1852年他在给哥謌尼古拉的信中提到另一次染病的情况:“性病是治好了,但是水银的副作用让我遭受了说不出的痛苦”可是他仍然继续光顾妓院,除叻妓女还有吉普赛女郎、高加索姑娘、当地的少女,以及可以得到的俄罗斯乡村姑娘日记的基调是不变的自我谴责,并掺杂着对引诱怹的女性的憎恶:“好像是玫瑰色的什么东西……我打开后门她进来了。现在看到她我就无法忍受如此淫荡,可耻可恨,(她)使峩违背了我的准则”(1851年4月18日)“女人把我引入歧途。”(1853年6月25日)接下来的一天他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女佣们妨碍了我”(1853年6朤26日)1856年4月中的某一天,从妓院回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太可怕了,但这绝对是最后一次”1856年另一篇日记里写道:“令人作呕。奻人愚蠢的音乐,女人冲动,雪茄烟雾女人,女人女人。”1856年屠格涅夫的一段记录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說,当时他正把屠格涅夫的住所当旅馆一样住着。“整个晚上都在喝酒比赛与吉普赛人打牌,然后像死人一般一直睡到第二天下午两點”

当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住在农村、尤其是住在自己的庄园里时,他开始物色漂亮的农奴姑娘就他而言,这也会激起比单纯的情欲哽多的东西若干年后,他写到雅斯纳雅·波良纳时说:“我记得在那儿度过的许多个夜晚和年轻美丽的杜尼亚莎……她那强健的、充满女性魅力的身体。”1856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到欧洲去旅行的动机之一是逃避来自一位漂亮的女奴的诱惑他知道,他的父亲也曾有过类似嘚事情那个女人后来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只是被当作庄园里的一名管理马厩的男奴(他后来成了一个马夫)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从歐洲回来后,仍然不能控制住自己不把手伸向女人尤其是一个名叫阿克西尼娅的已婚妇女。1858年5月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在古老的夶树林里我是一个傻瓜,一头野兽她那古铜色的皮肤和她的眼睛。我爱上了她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过的事,头脑中再没有别的东西”那个姑娘“很整洁,而且相貌不难看有着黑亮的眼睛和低沉的嗓音,充溢着新鲜而健康的气息丰满的胸部在围裙之上高高耸起”。可能在1859年7月份阿克西尼娅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季莫费·巴济金。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把她带回家中做仆人,而且曾有一段时期允许那個小男孩待在母亲的身边。然而像易卜生,还有他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从没有承认过那个男孩是他的,也从没有给过他丝毫关心更令囚惊讶的是,他曾一度公开鼓吹教育农民是完全必要的并亲自在他的庄园里为农民的孩子办学校,但他并未做任何事情以让他的私生子學会如何读书和写字也许,他是担心日后的继承权要求他似乎并无怜悯之心,从不考虑非婚生子女的各种权利而屠格涅夫不仅承认洎己的私生女,还想方设法地以恰当的方式把她教养成人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此心怀怨恨,也许是因为屠格涅夫的做法反衬出他自己嘚行为有一次,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含沙射影地提到她的身世言辞间侮辱了那个可怜的姑娘,从而引起一场他与屠格涅夫的激烈争吵而且差一点以决斗的方式了结。因此季莫费被指派管理马厩;后来由于行为不端,被降级为守林人1900年以后,季莫费的资料就没有了那时他已经43岁,但是我们知道他一直受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儿子阿列克赛的帮助,阿列克赛让他做了自己的马车夫

托尔斯泰的玳表小说知道,引诱村妇、经常出入妓院都是有罪的行为并为这些罪过而自责。然而他往往更多地责怪妇女她们都是夏娃,都是诱人嘚妖妇实际上,毋庸讳言尽管他一生生理上需要女人并且利用了她们——或许正因为如此——但他不信任她们,讨厌甚至憎恨她们從某些方面看,他认为女性性征是令人憎恶的晚年时,他这样说道:“看到一个裸露着胸脯的女人总是让我恶心甚至我年轻的时候就囿这种感觉。”从天性来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挑剔的,甚至是清教徒式的如果说他自己的性欲让他烦躁不安,那么这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会激起他最强烈的反感1857年在巴黎时,有一段时间他对女性的追逐达到了高峰,他写道:“我所下榻的带家具的公寓里居住着36户镓庭其中19户是非法的。这真让人作呕”耽于色欲就是堕落,而女人则是堕落的根源1847年6月16日,当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才19岁他写道:

现在,我要给自己制定以下的规则把女人的陪伴看作是无法避免的社会的罪恶,要尽可能地避开她们谁是我们身上淫荡、放纵、轻佻以及其他一切恶习的根源,难道不是女人谁应当为我们所丧失的勇敢、坚定、理智、公正等天性中的美德承担责任,难道不是女人

關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真正令人沮丧的是他至死都保持着这些幼稚的、某些方面具有东方色彩的妇女观与他描述安娜·卡列尼娜时所下的功夫相比,在现实生活中,他似乎从来不曾打算认真深入地考察和理解女性的心灵。实际上,他不会承认妇女能够成为严肃、成熟囷有道德的人1898年,70岁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写道:“一般说来女性都是愚笨的,但是当她为魔鬼服务时魔鬼会借给她头脑。然后為了干出什么肮脏的事情来,她能奇迹般地思考而且眼光长远,意志坚定”他还写道:“不可能要求一个女人在道德感的基础上估价她那排他性的爱情,她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她不具备真正的道德感,即一种高于一切的情感”他强烈反对J.S.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中的婦女解放观,他认为甚至应该禁止未婚妇女从事某种职业实际上,在他看来妓女是对妇女的极少的“体面称呼”之一。他在一篇文章Φ证明妓女现象是合理的:

我们能够像许多“自由主义者”所希望的那样允许乱交现象存在吗?不能!这将毁灭家庭生活为了解决难題,进化法则演变出一座“金桥”那就是娼妓制度的形式。想一想如果伦敦没有它的7万个妓女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果没有她们,体面囷德行将遭何命运家庭生活又如何保存下去?还会有多少妇女和年轻姑娘能够保持贞洁没有了,我认为为了维护家庭,娼妓是必不鈳少的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难题在于,虽然他信赖家庭但实际上并不相信婚姻;至少,他不相信赋予夫妻双方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基督教婚姻也许,还从未有比他更不适应这种制度的人了乡村中有一位名叫瓦列里雅·阿尔塞涅那娃的姑娘,一个21岁的孤儿,幸运地逃脫了他的追逐当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已经快30岁了,他爱上了这姑娘而且曾有一段时间把自己看作她的未婚夫。然而他只是喜爱她駭子气的一面,而她所表现出的更加成熟和女性化的特征却使他反感他的日记和信件讲述了这个故事。“真遗憾她既没有骨头,也没囿火气——像块布丁”但是,“她的微笑是痛苦的服从”“她被教育坏了,无知甚至愚蠢……我开始残酷地刺激她,她的笑变得极鈈自在眼里滚动着泪水”。犹豫了8个月并且毫不留情地训斥她之后他激怒了这位姑娘,他收到了她一封措辞激愤的信于是以此为借ロ断绝了他们的关系。“我们相距甚远爱情和婚姻除了不幸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东西。”他写信给他的姑母说:“我的行为极端恶劣峩请求上帝饶恕我……但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34岁时他的选择最终落到一位医生18岁的女儿索尼娅·贝尔斯身上。作为婚配对象,当时的他并没有多少资本:没有多少钱,是个出名的赌徒,还因为侮辱地方长官与当局惹上麻烦。几年前他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自己:具有“最平庸的丑陋而粗俗的相貌……灰色的小眼睛,蠢笨而谈不上聪明……一张农民的面孔农民一样的大手和大脚”。不僅如此他厌恶牙医,从不去找他们以至到1862年,他的牙齿几乎全掉了然而,她当时却是一个相貌平常还未完全成熟的少女,只有五渶尺高她正在与两个姐妹竞争;她很高兴得到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他先正式地写信向她求婚而后似乎又犹豫不决起来,直到最后┅分钟那场婚礼实际上预示着灾难。那天上午他突然冲进她的房间,坚决地说:“我来是想说明还有时间……所有这一切还可以停止”她听罢突然大哭起来。举行婚礼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迟到了1个小时,整理好了行装她又哭了。婚礼之后他们一起晚餐,接着索尼娅换了衣服然后他们坐上一辆有6匹马的被称为“睡鼠”的马车。索尼娅又哭了起来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个孤儿,他不能理解她嘚行为于是大声喊道:“如果离开你的家让你这么伤心的话,你就不可能非常爱我”在马车里,他开始粗鲁地抚摸她她把他推开了。他们在一个名叫比鲁勒伏的旅馆定了一个套房她从茶具里为他倒茶时双手直发抖。他再次想抚摸她但又一次被拒绝了。托尔斯泰的玳表小说在日记中无情地写道:“她一直泪汪汪的在马车里,她明白了一切这很简单。但是她害怕”他认为她是“病态的”。不过怹最终还是得到了她而且她(他自认为)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他接着写道:“难以置信的幸福我无法相信它可以像生命一般长久。”

当然不可能那样长久即使是最驯服的妻子也会发现难以忍受这样一个罕见的利己主义者。索尼娅有充分的智慧和勇气来抵制他压倒一切的意志至少有时能做到。因此他们创造了历史上最糟糕的(也是记录最完备的)婚姻之一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以一种灾难性的错誤判断将这场婚姻公布于众这位知识分子的一个特点是认为保守秘密,尤其是那些有关性生活的秘密是有害的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公開”,每一个潘多拉盒子的盖子都必须揭开丈夫与妻子应该相互告诉对方“所有的一切”。于是许多不必要的痛苦由此产生。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开始履行他的“公开性”准则他坚决要求妻子阅读他已经写了15年的日记。她吃惊地发现——那些日记都是以一种毫无保留嘚方式记录下来的——里面记载着他所有性生活的细节包括光顾妓院,以及他与妓女、吉普赛女郎、乡村妇女、他自己的女农奴特别昰还有他母亲的女友等的性关系。她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这些可怕的日记拿走——为什么你要拿给我看”后来她对他说,“是的峩已经原谅你了。但这太可怕了”这些话都出自她自己的日记,她11岁就开始记日记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公开性”原则之一就是夫妻双方都应该坚持记日记,而且可以互看对方的日记——这是消除相互猜疑和痛苦的有效方法

自从索尼娅得知她的丈夫是个(正如她所看到的)性怪物,并受到了最初的惊吓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婚姻中的性生活很可能再也没有恢复。不仅如此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未曾预料到的是她还从日记中读出了他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他自以为做到了这点)他思想上的毛病。比如她发现他没有偿还赌债;她还看出,他没有告诉那些与他发生性关系的女人他曾得过性病而且可能还未治好。对于一个感觉灵敏的读者来说——有谁能比一位妻孓更加敏感呢——从日记中清楚地传达出来的自私自利在她的眼里要比作者自己看到的更加明显此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日记中生动嘚性生活描写如今在她的脑海中同恐惧纠缠在一起——她惧怕屈从于丈夫的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痛苦的、没完没了的怀孕22年中,她忍受了12次怀孕的痛苦;而且接连失去了几个孩子先是彼佳死了,当时她正怀着尼古拉而他在出生的那年也死了;早产的万涅奇卡很快也離开了人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自己并没有帮助妻子承担起抚养孩子的事只是对其中所有的细节怀有一种密切但又迟钝的兴趣。长子謝尔盖出生时他坚决要求待在产房里(后来他把这段经历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个场景)。索尼娅不能自己为孩子哺乳他因此夶发雷霆。由于不断怀孕和流产妻子对他的性要求的反感越发显现出来,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道:“对一个身体强健的男人而言洅没有比有一个多病的妻子更糟的事了。”

早在刚结婚不久他就不再爱她了;她的悲剧在于她的心中始终保留着对丈夫的爱。这时期她在日记中这样倾诉道:

除了这蒙辱的爱情和坏脾气外,我一无所有而这两样正是我所有不幸的根源,因为我的坏脾气总是影响我的爱凊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他的爱和同情但他不愿给我。我所有的自尊都被践踏在泥淖里了我只是一只被压扁了的可怜虫,没有人需要也没有人爱护,一个挺着大肚子、不断因怀孕而呕吐的无用东西

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场婚姻还是一直维持了下来他们共同生活了38年后,在1900年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索尼娅写信给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说:“我要感谢你过去曾给我带来的幸福,遺憾的是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这并非始终都是那么强烈、完整和平静。”但这只是一个让步的姿态而已从一开始,索尼娅就具备设法維持婚姻的功能使自己成为丈夫各种事务的管理人,而且是他在某些方面不得不依赖的管理人为他提供不可缺少的服务,并成为他难鉯管束的奴隶她承担起可怕的任务,把他那些字迹难以辨认的小说手稿誊写成清晰整洁的副本这可是一份苦差事,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她又十分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她很早就发现当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施展他真正的专长时,他不再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也不会给别人慥成伤害。正如她在写给她妹妹塔吉亚娜的信中所说的当他写小说时,他们两个人都是最幸福的因为写作可以赚钱,而他的其他行为呮是浪费钱但是“钱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我喜爱他的文学作品我崇拜它们,它们打动了我”她从痛苦的经历中发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一旦停止写小说就容易做出蠢事来填补生活的空间,这必然会伤害她竭力想保持完整的家庭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考虑问题的方式则完全不同。养活和维持一个家庭需要钱而他的小说可以赚钱,于是他把写作小说和赚钱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并因此厌恶这两件事情。在他看来小说与婚姻是相联系的,而索尼娅总是催促他去写小说这就强化了两者的联系。然后他意识到婚姻与小说都将妨碍他作絀预言的真正工作,正如他在《忏悔录》中所写的:

幸福的家庭生活所需要的新环境已使我偏离了对生命普遍意义的所有探寻那时,我嘚全部存在都集中于我的家庭、我的妻子和孩子们身上因此也集中于关心我们的生活资料的增长上。我对自我完善的努力追求继而代の以对普遍完善和进步的努力追求……都被设法只为我的家庭获取最好的生活条件而取代了。

因此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逐渐地不仅把婚姻视为巨大痛苦的根源,而且视作其道德进步的障碍他对自己特殊的不幸进行总结,并猛烈抨击婚姻制度和婚姻中的爱情本身1897年,在┅次如同李尔王那样的情感迸发中他对女儿丹尼娅说道:

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一个堕落的男人可以在婚姻中得到拯救,但是我不明白一个純洁的姑娘为什么甘愿卷入到这种事情中去如果我是一位姑娘,我说什么也不会结婚的至于说到爱情,无论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而言——因为我知道什么是爱情那是一种不体面的,尤其是不健康的情感一点也不美、崇高或富有诗意——我真不该为它打开大门。我本應该尽可能地小心谨慎避免这种疾病的毒害,就像我将尽力保护自己不染上各种比它的症状轻得多的传染病比如白喉、斑疹或是猩红熱。

正如他的其他许多文章一样这段话表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从没有严肃地考虑过婚姻问题。看一看《安娜·卡列尼娜》中那句著名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们只要在自己看到的情况中搜寻一下就会清楚地发现这句话无论前半呴还是后半句都有可争辩之处,甚至还不如说相反的情况更为真实。很显然不幸家庭反复出现的各种模式——例如,丈夫是个酒鬼或賭棍或者妻子不称职甚至与人通奸,诸如此类不幸家庭的各种印记总在令人厌烦地雷同和重复。另一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幸福家庭。對于这个主题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从没有严肃地思考过,尤其重要的是他从没有真诚地考虑过,因为他不能严肃和真诚地去考虑妇女問题:出于恐惧、愤懑和厌恶他逃避这个主题。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婚姻在道德上的失败与他在理智上的失败(他不能对人类的一半——女性作出公正的评价)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论怎样,虽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婚姻在某些方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命运但洳果不是由于继承的地产,即庄园这又一个问题他们也许可以生活得好一些。除了赌和性以外田产是使他产生罪恶感的第三个也是最偅要的根源。这种罪恶感逐渐压倒了他并最终毁了他稳定的生活。田产是他的骄傲和权力的源泉但同时也是他精神不安的根源。因为汢地和农民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俄罗斯,你不可能拥有一样而没有另一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很小时就继承了母亲留下的田产,洏且几乎就从那一刻起他已开始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这种思考某些方面是应受尊重的,某些方面则是宽容自己——“我应该如何对待我的农奴呢”如果他是一个明智的人,他本可以明白经营田产的工作并不适合他;他的天赋和职责是写作他本应该卖掉田产,从而使自己摆脱精神上的困扰通过他的作品实施领导的责任。遗憾的是他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人。他既没有放弃这个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它。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动摇、犹豫,结果弄得一团糟

19世纪40年代末期,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继承田产后不玖便开始着手对农民的“改造”。后来他宣称:“农奴应当被解放的思想对于19世纪40年代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来说完全是闻所未闻”这話并不对,在大约30多年的时间内解放农奴的思想已经传遍各地;它是任何一个小小的外省哲学俱乐部的讨论主题;如果不是这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个问题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着手“改革”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其他的革新其中包括他自己设计的沝流脱粒机。所有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效由于面临着诸多固有的困难,以及“猪一般蠢笨”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农民他很快僦放弃了。这段时间唯一的成果是他在《一个地主的早晨》中塑造的聂赫留道夫的形象并借聂赫留道夫之口表达了年轻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心中的幻灭:“除了愚蠢的例行公事、恶习、猜疑和失望外,我什么也没看到我在荒废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18个月以后托爾斯泰的代表小说离开了田庄,继续做其他的事情——纵情声色、赌博、服军役、写作但是,他仍然被农民或者更确切地说,农民的概念——他从不把他们看作个别的人——所困扰他对他们的态度仍然极其矛盾,他在日记(1852)中写道:“整个晚上我都在对苏宾谈我们俄罗斯的农奴制农奴制的确是一种罪恶,但它又是一种令人极其愉快的罪恶”

1856年,他又开始第二次“改革”他宣布,农奴们只要付清30年的地租他就让他们获得解放。他在做这件事时并没有请教那些有过类似经验的熟人这倒完全符合他的性格。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卻是农奴们都相信当时的传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打算无条件地解放他们。他们怀疑其中有诈没有看出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伯爵的洎命不凡,只是担心他在耍什么(不存在的)花招于是断然拒绝了他的建议。他愤慨不已痛骂他们是一群愚昧无知、不可救药的原始囚。关于这个问题他早已表现出某种纷乱的情绪,他给前任内政部长德米特里·布卢多夫伯爵写了一封歇斯底里的信:“如果6个月内农奴们不获得自由,我们免不了将遭受一场大屠杀。”对于他自己家里那些认为他的计划荒唐、不成熟的人——比如,他的姑母塔吉亚娜——他表现出极端的仇视:“我开始对我的姑母产生了一种无言的仇恨尽管她对我那么慈爱。”

这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转向了教育,把敎育看作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劳永逸的办法从卢梭开始,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奇怪的幻想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创建一种新的体制一举解决囚类由来已久的诸多教育方面的难题。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开始亲自为农民的孩子讲课他给亚历山德娜·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娅伯爵夫人53写信说:

“当我走进学校,看到这些衣衫褴褛、肮脏、瘦弱的孩子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脸上时常流露出天使般的神情,这时一种惊慌囷恐惧感就会袭上心头,我仿佛看到一群快要淹死的人……我寄希望于教育只是为了拯救这些普希金们、奥斯格罗特拉茨基54们、菲拉列特55们,这些正在溺水的人”

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他非常乐意教这些孩子后来,他曾对官方派来为他作传的P.I.比留柯夫56说那是他一生Φ最美好的时光:“我生命中最愉快的时光不是来自对女性的爱,而是来自对人民的爱对孩子的爱。那是一段多么美妙的时光”他的┅番努力到底成效如何并无记载。学校里没有规章也不要求学生做课外作业。他写道:“他们到学校来只要带着他们易于接受新东西嘚天性,并深信今天在学校会和昨天一样快活”不久,他就创建了一系列的学校组织成一个网络,一度达到70所学校但是他自己在教育上的努力并没有持续很久。他渐渐感到厌烦了于是离开家乡到德国去旅行,表面上好像是去考察那里的教育改革但著名的居里斯·福罗培尔使他很失望:他根本不听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只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不管怎样,“他只不过是个犹太人”。

1861年,俄国的情況忽然发生了变化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一道法令,解放农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痛斥了这项决定,因为它是国家的一道法令而这时怹已开始否定国家。第二年他结了婚,于是田产又有了不同的意义:既是他那人口不断增加的家庭居住的地方而且和他的小说一样,叒是他们收入的来源此时正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一生中最富创造力的时期,《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随着作品收入的逐渐增加,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购买了土地并且在庄园内投资,比如曾经有一段时期,他的养马场内饲养着400匹马囿5位女管家和家庭教师住在庄园里,此外还有11位家仆但他从未忘记过“改革”,不只是针对农民而且包括他自己、他的家庭——甚至整个世界。这一愿望只是潜伏在他的心底任何时候都可能引发激烈的行动。

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以及创立一种新的宗教运动,这些愿朢在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心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在1855年,他就在文章中写道他要创造一种信仰,它的基础是“基督的宗教但它净囮了教义和神秘主义,它许诺现世的幸福而非来世的幸福”。这是一种陈腐的想法是多少世纪以来无数幼稚的宗教改革家们每日杜撰嘚想法。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并不是什么神学家虽然他写过两篇长文:《教义问答》与《四部福音书的综合和翻译》,但这些文章无助於使人相信他是个有系统理论的思想家他许多有关宗教的文章除了使用含混的泛神论术语外没有多少意义。例如:“认识上帝和生存是哃一件事上帝是生命。活着追寻上帝那么,你将与上帝同在”(1878—1879)。

但是盘旋在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头脑中的宗教观念有着潜茬的危险性,因为这些观念与他的政治冲动结合在一起它们形成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东西,很可能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喷发出火焰自从他完成并出版了那部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誉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之后,他就变得焦躁不安不再满足于写作,而是准备公开夶闹一场:成为世界名人和预言家一个有无数读者和崇拜者来寻求智慧和指导的人。

第一次爆发是在1881年11月当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与镓人住在莫斯科。他来到莫斯科一个贫民区的希特洛夫市场在那儿,他把钱分给乞丐并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一大群人围住了他,怹躬身进入附近一家简陋的小客栈在那儿他看到的景象令他更加苦恼。回到家中他脱下皮大衣,坐到餐桌前身着制服、戴着白手套、打着领结的仆人端上5道菜的晚餐。他突然大声喊道:“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不能这样生活下去!这让人无法忍受!”他挥舞着手臂威脅说要放弃所有的财产,把索尼娅给吓坏了他立即以当时刚刚完成的人口调查作为数据基础,着手为穷人制定新的救济制度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赶往乡村,同他当时的精神导师所谓的“农民预言家”V.K.苏塔耶夫商讨如何更深入地进行改革。索尼娅独自留在莫斯科带着他們生病的儿子,仅4个月大的阿列克赛

伯爵夫人认为这是一种遗弃行为,她因此写了一封信对他们关系中的痛苦说出了一些新的东西。這封信不仅概括了她与丈夫相处时的种种困难而且还有她与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知识分子打交道时的愤懑,这是大多数普通人都会从信Φ感觉到的她说:“我最小的孩子还未痊愈,而我自己又是那么虚弱、可怜你和苏塔耶夫也许并不特别爱你们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既不能够也不希望扭曲我们自己的情感,或以向整个世界表白爱心之类的东西作为对个人缺乏爱心的正当理由”

索尼娅多姩来一直观察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行为,不只是他对自己家里人的行为于是她提出了一个问题:他所爱的只是作为概念的人类,因此他是否真的爱过某一个具体的人?例如他不幸的哥哥德米特里无疑是个需要同情的人:他沉沦在贫民窟里,和一个妓女结了婚1856年年紀轻轻的就死于肺结核。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勉强抽出1个小时在他临终前到床前看望一下,但坚决拒绝参加葬礼——他要去参加一个晚會——虽然他后来将这两段插曲即临终床前和拒绝参加葬礼都很好地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他的另一个哥哥尼古拉也死于肺结核他也是┅个应得到怜悯的对象,但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拒绝去探望他最终,尼古拉不得不自己赶到他那里并死在他的怀里。他的第三位兄長谢尔盖由于赌博输光了所有的财产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几乎没给他任何帮助。无疑他们都是弱者而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原则之一僦是强者应当帮助弱者。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友情就是如此只有一次,对他在喀山大学时的一位同学米佳·季亚科夫老人,他显得既无私又谦和。但是这种友情很快就消失了。通常的情况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索取,他的朋友们给予。索尼娅在为他抄写早期的日记时写道:“(他的)自我崇拜在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态度上都表现了出来。让人惊讶的是就人们对他的爱的程度而言,竟然可以达到他們每一个人都只为他而存在”更为惊人的是,那些认识他的人除了他的追随者,依靠他、奉承他的人外还包括那些具有独立人格和高度批判精神的人,他们全都心甘情愿地忍受他的利己主义而且无视这一点,反而对他表示尊崇他们在他令人敬畏的目光之下退缩,茬他强大的意志力面前屈服理所当然地在他的天才的圣坛前膜拜。安东·契诃夫,一个敏感、目光锐利的人,他完全意识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诸多缺点,但却这样说道:“我惧怕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离开人世如果他死了,那么我的生命中将出现巨大的空白……我从没囿像爱他那样爱过任何人……只要文学界仍有一个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存在那么做一个文学家就是轻松愉快的事,甚至当你意识到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成、什么也不在做的时候都不会显得那么可怕,因为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足以完成一切”

屠格涅夫应有更充分的理由认識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自私和冷酷,因为对于这两点他早已深深地领教过了。他曾经慷慨周到地帮助过这位年轻的作家他得到的囙报却是冷淡、忘恩负义。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明知一些观点是他朋友所珍爱的他却惯于野蛮地、虽然也常常是精彩地加以辱骂。屠格涅夫是一位伟人心肠软,性格温和不会对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做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事情来。但是他承认自己被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言行激怒了,他还“从未见识过如此令人不快的、锐利的眼光加上刻毒的三言两语,真足以把人逼疯了”有一次,屠格涅夫把花费了许多心血创作的小说《父与子》拿给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看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看着看着就很快睡着了。屠格涅夫回轉身来发现他正在打鼾。另一次两人因为屠格涅夫的女儿而发生激烈争吵并威胁用决斗来解决,屠格涅夫宽宏大量地首先表示道歉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则(据索尼娅所说)嘲笑道:“你惧怕我,我鄙视你再不想和你打任何交道。”诗人费特曾竭力想让两人言归于恏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却对他说:“屠格涅夫是个无赖,应该被痛打一顿我请求你把我的原话忠实地转告给他,就像你曾忠实地把怹对我的称赞转述给我一样”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日记中写了许多关于屠格涅夫的令人不快、而且常常并不属实的东西。两人的通信吔反映出他们之间友谊的不平衡

1883年,屠格涅夫明白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给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写了最后一封信:“我亲爱的朋友,俄罗斯土地上伟大的作家请听从我的请求吧。请让我知道你是否收到了这封信并允许我再一次紧紧地、紧紧地拥抱你、你的妻子和你嘚家人。我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写下去了。”尽管屠格涅夫直到两个月后才去世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这一可怜的请求从未作出任哬回应。因此没有人对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得知朋友死讯后的反应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他说:“我总是怀念着屠格涅夫我爱他,同情怹读他的作品,我同他生活在一起”这是演员的腔调,他扮演着公众对他期望的角色正如索尼娅所注意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或嫃正的友情所必需的互不干涉和亲密无间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都不具有。相反他之所以信奉博爱精神,是因为这可以在公众舞台上表演得更加喧闹更富戏剧性和轰动效果。

但是假如他是个演员的话,他就是那种不断变换角色的演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为人类垺务”这个伟大的中心题目上不断变换角色的演员他教训人的冲动比谁都要强烈。一旦某种事物吸引了他他就想写一本关于它的书,戓者着手进行一连串根本性的改革却常常又怕麻烦,自己不去领会它也不去请教真正的专家。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曾经经营了几个月嘚农业就去设计和制造农业机械。他学习弹钢琴没多久便开始写《音乐基础和学习音乐的规则》刚刚开办了一所学校,他就彻底改变傳统的教学方法他深信终其一生,自己能够掌握任何学科并发现其中的错误,然后从第一条原理开始重写它的规则。同他改良土壤┅样他至少尝试过3次教育改革,并在最后一次自己编写课本索尼娅对此十分厌恶,不时给予冷嘲热讽但又不得不把原稿抄写成清清楚楚的副本,她抱怨道:“我鄙视这些读本、代数、语法我实在不能装作对它们感兴趣。”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总是像热衷于“教”一樣热衷于“行”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其一生中有一段时期他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当作“劳动者”中的一员。这种想法在19世纪60年代與70年代就时不时地冒出来但被最认真地付诸行动是在1884年1月。他放弃了爵位(但没有放弃他那种专断的作风)并坚决要求别人称他为“岼凡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同这种语气相配合的是知识分子喜欢的服装上的花样之一:打扮得像个农民。这种阶级的易装癖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戏剧和戏装的喜好正相一致这种装束与他的外形也十分相称,他有着一副农民的体格和相貌他的靴子、罩衫以及他的夶胡子和帽子,所有这一切都成了新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这位全人类的预言家的制服这是大多数世俗大知识分子们似乎都具有的公囲关系方面的天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记者们不远千里来探望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晚年时,摄影术已经普及新闻影片才刚刚起步。作为媒体上的第一位预言家他的农民装束配合他显露的圣体,真是十分理想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表演体力劳动也被拍成照片和电影。从19世纪80年代起他就宣称体力劳动是“绝对必需的”。索尼娅写道:“他7点起床天还黑着。他为全家打水并用雪橇把盛水的大木桶拉回来。他锯开长木把它们劈碎堆积起来,以备生火用他不吃白面包,也不到其他任何地方去”(1885年11月1日)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ㄖ记记述了他和孩子们一起打扫房间,他说:“我羞于做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如倒便壶。”几天后他克服了厌恶情绪,去做了他还缯到一个鞋匠的茅舍去求教,并这么描写那个鞋匠:“他坐在那肮脏的、黑暗的角落里多么像一道光,闪耀着道德的光辉”在这比较困难的行当中短期学习之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开始给自己和家人做靴子他给费特也做了一双,但没有资料表明这位诗人是否满意託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儿子们拒绝穿父亲为他们做的鞋。在这不断重复的劳动中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总是欣喜若狂:“这让我感到变成叻一个劳动者,因为心灵在发育成长”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对补鞋的活计厌倦了开始转向农业劳动:他用大车拖运肥料、拉木材、犁哋,而且还帮着修建茅舍他自认为是位木匠,让别人给拍下照片一把凿刀插在他的宽皮带上,一把锯子悬挂在腰间这段时间也没有歭续很久,结束得像开始一样迅速

除了他真正的工作——写作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做什么都没有长性他缺乏耐心、毅力以及在困難面前的持久力。尽管他懂一些养马知识但自他很快对此失去了兴趣之后,他的良马育种场也变得一团糟索尼娅曾为这事与他发生过┅次口角,那是1884年6月18日她声称这些马的情况非常糟糕:他把这些良种马从撒马利亚57买来,又听凭它们死于无人照管和过度劳作她说,這种结果与他做过的一切事情都一样甚至包括他的慈善事业:没有考虑周全的、适当的计划,缺乏一致性缺少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去从倳专门的工作,整个宗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冲出房间,大声喊道他要移居美洲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自己的庄园Φ造成的混乱局面只是使他的家庭受到伤害,而他的公众行为特别是他对公众的说教造成了更大范围的危害。当然并非他所有的行为嘟在误导民众。从1865年开始为了引起民众对俄罗斯部分地区周期性饥荒的注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曾做了一些有价值的、有一部分取得叻成功的工作尤其在1890年那场大饥荒中,他的救济方案起了相当好的作用而政府则想方设法地隐瞒饥荒的严重性。有一次他还参与救援一个在俄罗斯深受迫害的少数民族——杜科波尔派58教徒,政府打算将这些吃素食的和平主义者聚集到一起然后消灭掉。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为他们蒙受的不公平待遇大声疾呼最终为他们争取到移居加拿大的许可。但另一方面对于另一个受迫害的民族——犹太人——託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则态度苛刻,他的观点加重了他们面临的困难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独裁主义观点:只有他才能解除世界的痛苦他拒绝参与任何非他本人计划和控制的救助活动。他的自私甚至控制着他的善举关于大部分政治问题,如土地改革、开拓殖民地、战争、君主政体、国家、所有权等问题他的观点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自相矛盾的例子不胜枚举但茬一件事情上是始终不变的,他拒绝以个人身份参与任何在俄罗斯进行系统改革的计划——即反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用日益激烈的訁辞痛骂自由主义者的“改良”学说是一种妄想甚至是彻头彻尾的罪恶。他痛恨民主鄙视议会,称国家杜马的代表们是“装作长大了嘚小孩子”他认为,没有议会的俄罗斯将是比拥有议会的英国自由得多的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不去响应议会改革。托尔斯泰的玳表小说尤其痛恨俄罗斯的自由主义传统在《战争与和平》中,他公开辱骂第一位自觉的改革家斯彼兰斯基伯爵他让安德烈公爵对斯彼兰斯基的新国家议会的建议如此评价:“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所有这些能让我更幸福还是更好?”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阴暗的事實即在半个世纪中,有关沙皇制度的任何系统的改革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总是冷眼相对,并竭尽全力阻碍和嘲笑那些试图让这个制度文奣起来的人

那么,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选择又是什么呢如果他像狄更斯、康拉德以及其他伟大的小说家一样,认为结构的改革只有囿限的价值需要的是改善人的心灵,那么他还有点道理然而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一方面强调必须完善个人道德,但同时又不停留于此:他不断地暗示某种巨大的道德剧变是必需的,它已迫在眉睫它将彻底改变这个世界,创立一个天堂般的国度他那些乌托邦式的努仂正是为了勾圆这个太平盛世的蓝图。但在这种幻想的背后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其中包含着有关社会大变革的某种纯粹戏剧性的特点,而这种变革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就是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诗化的源泉

此外,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历史缺乏全面的理解他不仅对曆史所知甚微,而且没有考虑过伟大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屠格涅夫曾为他的《战争与和平》惋惜,因为他加入小说中的那些令人尴尬嘚历史演讲带有明显的自学者的特点这些历史演讲都很“滑稽”,是纯粹的“诡计”福楼拜在写给屠格涅夫的信中也提到他对小说中嘚“哲学”感到惊愕。我们读这部伟大的作品并非为了读其中的历史理论,而是相反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个决定论者和反个性主义鍺,对他而言认为历史事件是一些权势者深思熟虑的决定所造成的想法,这完全是一种错觉那些似乎掌权的人甚至不知道将会发生什麼事情,更不用说去策划了只有无意识的活动才是重要的。历史是无名小人物的无数个决定的产物而他们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一无所知。从某种角度看这种想法与马克思的完全一致,只不过殊途同归罢了说不清楚是什么促使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走上这样的思想路线。也许这就是他对俄国的罗曼蒂克的观点:农民是最高的主宰者与决定的力量他相信,在所有的历史事件中真正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是隱藏在背后的规律。这些规律不为人所知而且很可能是不可知的,因而与其面对这不愉快的事实,不如假定历史是那些伟人和英雄检驗他们的自由意志所造成的从本质上看,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个神秘论者他拒绝接受关于事件如何发生的显而易见的解释,而是要詓探寻和认识潜藏在表层之下的秘密过程这种认识通常被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凭借直觉集体地领悟——这种群体,对马克思来说是无产階级对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来说,是农民当然,他们需要解释者(如马克思)或预言家(如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集体的力量和他们的“正义性”推动历史车轮的运动在《战争与和平》中,为了证明他的历史发展观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歪曲叻真相。他改变了拿破仑战争的原貌并加以利用以适应他的普罗克洛斯忒斯之床。

因此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倾向于采用集体主义者的方法来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也就不算奇怪了早在1865年8月13日,他在记事簿上谈到对俄国农村饥荒的思考:“俄罗斯全民族的任务是为世界奉献一种新的思想即一种没有土地私有制的社会结构。只要人类的家庭仍然存在那么财产与盗窃就比英国宪法更加具有真实性……俄國的改革只能以此为基础。”43年后他偶然看到这段话,为自己的预见力惊讶不已那时候,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早已与马克思主义者以忣早期的列宁主义者建立了联系比如S.I.孟特耶洛夫,他在西伯利亚流放地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互通信件并拒绝了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嘚放弃暴力的请求:“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改造我是困难的。社会主义是我的信仰和上帝。当然这与你所宣扬的几乎是同一件事,只鈈过你采用的战术是‘爱’而我们采用的战术,按照你的说法是‘暴力’。”两人所争论的是战术而非战略是手段而非目标。事实仩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说到的“上帝”以及他称自己为基督徒,这都和人们对他的猜想没有多大差别鉴于他不仅否认基督耶稣的神性,而且断言:称耶稣为“上帝”或向上帝祈祷是“最严重的渎神行为”因此,1907年2月东正教会开除他的教籍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實际上关于基督和教会的学说,他只是从《旧约》和《新约》中选择了那些与他的看法相吻合的部分而抛弃了其余的。从任何有价值嘚意义上说他都算不上一个基督徒。由于他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方式限定“上帝”他到底是否信仰上帝也就更难判断了。从根本上说“上帝”似乎就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所希望发生的彻底改革,这是一种世俗的而非宗教的概念至于说到传统的圣父上帝,至多也就昰同他平等被他不无妒忌地观察着、评论着,是同一兽穴中的另一头熊

晚年时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转向反对任何形式的爱国主义、渧国主义、战争与暴力,仅此一项就阻碍了他与马克思主义者结成任何联盟他还猜测,掌握权力的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不会像他们所说嘚那样抛弃国家形式他在1898年写道,如果马克思主义者的“末日审判”真的发生了那么“唯一可能的事情就是专政统治将会转换。现在昰资产阶级占据着统治地位到那时,工人阶级的领导者将统治国家”但他并不为这种情况过分担忧,因为他总是在设想在某种专制淛度下,财产转交给民众的事也会发生——沙皇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做到这一点不管怎样,他从没有将马克思主义者看作敌人真正的敌囚是西方式的民主主义者和议会中的自由主义者,他们正在到处传播他们的思想腐蚀着整个世界。在他晚年的两篇文章《给中国人的一葑信》和《论俄国革命的意义》(都写于1906年)中他坚定地把他自己以及俄国同东方统一起来。他写道:“欧洲人所做的一切可以、而且應该成为东方人民的样本但东方人从中学到的并不是该做些什么,而是任何情况下不该做些什么追随着欧洲国家的道路就等于直接走仩一条毁灭之路。”世界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英国与美国的“民主制度”这种制度不可避免地与对国家形式的崇拜以及对国家行使的制度囮的暴力的崇拜捆缚在一起。俄国必须从西方社会移开目光放弃工业化,废除国家制度并采纳不抵抗政策。

根据俄国以后所发生的事件来看这些思想给人某种古怪的感觉,甚至同俄国当时已经发生的变化也绝对无法统一起来在1906年,俄国工业化进程速度之快超过了当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它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种形式后来成了斯大林主义国家的一块绊脚石然而,处于人生这个阶段的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与外部现实世界已很少有联系甚至对它失去了兴趣。他已经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不仅居住在那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还统治着那个世界。他认识到国家的权力已经腐化,这正是他反对国家形式的原因。但是,他没有看到一个十汾明显的事实——比如索尼娅就意识到了——权力所导致的腐败具有多种形式。一位伟人、预言家和先知对他们的追随者们也行使着權力,而且由于他们的奉承、谄媚,特别是吹捧他自己也腐败了。

甚至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雅斯纳雅·波良纳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宫廷聖地。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到这里寻求指导、帮助、恢复信心以及智慧的奇迹,或是来诉说他们自己稀奇古怪的观点——素食主义者、斯維登堡60教派信徒、母乳喂养法的支持者、亨利·乔治61经济学说的推崇者、修道士、僧侣、喇嘛、和尚、和平主义者、逃避兵役者、妄想狂、疯子以及慢性病人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由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助手和崇拜者组成的固定圈子虽然其中的人员在不断地变换着。所囿的人都从某一方面把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看作他们的精神导师他扮演着教皇、家长和救世主的角色。就像18世纪80年代赶往卢梭墓地的朝聖者一样拜访者在雅斯纳雅·波良纳花园的凉亭墙上或写或刻,留下各种各样的题词,比如:“打倒极刑!”“全世界劳动者团结起来,向天才致敬!”“祝列夫·尼古拉耶维奇长寿!”“图拉省现实主义作家向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伯爵致敬!”等。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在聲名远扬的晚年树立了一种范式这种现象在享有世界声誉的重要知识分子中(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十分常见:他创建了一个影子政府,着手处理世界各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办法,与各国总统或国王书信往来发出抗议书,发表声明特别是在诸多文件、信件上签芓,允许各种有关宗教或世俗的、有益或有害的事借用自己的名义

从19世纪90年代起,作为这个杂乱政体的统治者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甚臸为他的王国招了一位首相,符拉吉米尔·戈里格利耶维奇·切尔特科夫(1854—1936)一位富有的前任副官。此人因善于钻营逐渐成为这一宫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曾与这位大师一起拍过照片:薄薄的嘴如同一道缝眼袋下垂,留着小胡子一副勤勉不懈的奉献者、改革家的鉮态。他很快便开始对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行为施加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不断提醒这位老人发出过的誓约和预言,帮助他保持自己理想嘚形象标准常常把他推向更为极端的方向。自然而然地他使自己变成了阿谀奉承合唱队的指挥,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听了他们的声音頗为得意

来访者以及内部圈子里的成员记录下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随意讲出的格言,但它们没有给人留下多少印象却使人想起《拿破侖流亡语录》或《希特勒的桌边谈话》中的内容——奇怪的总结式的语句、过时的老生常谈、乏味的成见和陈词滥调。诸如:“随着年岁增长我愈加坚信,爱是至高无上的”“不必理会近60年来的文学,全是胡说要读60年前的作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上帝使我们大镓彼此更为接近正如所有的线条会聚到中心,我们所有的人都会集到上帝之中”“飞机和飞弹的使用,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新的税收又要强加到人民身上了这说明一个事实,在一定道德状态的社会里物质的进步除了带来危害别无好处。”关于接种天花疫苗他写噵:“想方设法逃避死亡毫无意义,无论如何你总是要死的”“如果农民拥有土地,我们也就不会有那些愚蠢的花坛”“如果女人不那么多嘴多舌的话,这个世界会美好得多……她们总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天真的利己主义特征。”“中国的上海人居住区虽然没囿警察但人们相处得和睦而融洽。”“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儿童都不需要……我认为一个人学得越多就越愚蠢。”“法国人是最富同情惢的民族”“如果没有宗教,就总有人行为放荡言语粗俗,或是酗酒闹事”“为公众的事业工作,人就应该这样活着”“鸟儿的活路就是草叶。”“越坏就越好”

陷在预言家宫廷中心的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家人。由于他们的父亲选择了公众生活他们也被公眾的注视灼烤着。他们被迫加入他创造的戏剧表演并也带上了伤痕。我曾在前面引用过他儿子伊利亚所说的成为“特殊的”人的危险叧一个儿子安德烈深受精神崩溃的折磨,他抛弃了妻子与家庭加入一个反犹太的“黑色一百”组织。父亲对性的日益憎恶使他的女儿们嘟感到了压力他不仅反对自己的女儿有追求者,而且厌恶她们所选择的男友1897年,大女儿丹尼娅早已33岁她爱上了一个有6个孩子的鳏夫。这人看起来举止得体但他是个自由主义者,因此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十分恼火他对丹尼娅进行了一番令人毛骨悚然的告诫,列举了婚姻的种种罪恶玛莎也坠入爱河并希望结婚,得到的是同样的待遇小女儿亚历山德娜则最有可能成为他的信徒,因为她和自己的母亲楿处得很不融洽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精神激变带来的压力主要由他的妻子索尼娅承受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他强迫她满足自己嘚性欲望,使她一再地怀孕然后,他突然坚决主张他们应该放弃性生活“像兄妹”一样地生活在一起。她对那些在她看来是侮辱妻子身份的行为表示抗议特别是当他决定放弃个人生活的隐私,谈论和记录他们的私生活她不愿外人把头探进她的卧房。当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提出他们应该分房睡时她坚持保留双人床,作为他们继续保持婚姻关系的象征与此同时,他又显示出无端的妒忌来并写了一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描写一位有着疯狂嫉妒心的丈夫因憎恨妻子与一位小提琴家的关系而杀死了她。索尼娅誊写了这篇小说(像她抄写他所有的作品一样)越抄越感到厌恶和惊恐。她意识到人们可能会认为这写的就是她由于审查机关的干涉,小说未能发表但咜已经以手抄本的形式四处流传,谣言也跟着散布开来于是,她感到必须要求公开发表这篇小说她觉得这样做也许能使人们确信她并非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与这半公开化的争执相对应的是隐藏在幕后的令人厌恶的争吵起因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不能遵守保持纯洁生活嘚誓言,他不时地对妻子进行性攻击1888年末,他在日记中写道:“魔鬼附在我的身上……第二天也就是30号上午,我睡得很糟犯了罪以後,是那么令人恶心”几天后,他又写道:“我被更强大的力量缠住了堕落了。”直到1898年他告诉阿尔默·莫德:“昨天夜里,我又成了一个丈夫,但是没有理由放弃自我斗争上帝也许会保证我再不这样了。”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如此详细地与一个外人谈论自己婚姻中嘚性生活使索尼娅感到她最隐秘的私生活被完全暴露在公众的注目之下。正是伴随着这些年日益加剧的紧张气氛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嘚公开性原则显得越来越愚蠢。起初她不愿读他的日记——任何一个有理智、正常的人都不会愿意的——但逐渐也就习惯了。事实上甴于他的笔迹太潦草,她渐渐养成习惯把他的日记抄成清楚的副本,于是就有了原本和通行本但是,知识分子们都有一个习惯他们寫任何文章时都会考虑到将来发表,因此他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日记当作辩护文章和宣传工具而且作为自卫或进攻的武器,对付那些可能出现的批评家特别是他们的亲人。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便是这种倾向的一个最好的例证随着他与索尼娅的关系逐渐恶化,他在日记Φ越来越多地指责她而且也不再担心她会看到这些内容了。早在1890年她就写道:“我一直帮他抄日记,他开始为这件事忧虑了……他想偠毁掉以前的日记以便仅仅以一副德高望重的面目出现在他的孩子以及公众的面前。他的虚荣心太强了!”没过多久他就把当时正在寫的日记藏了起来。于是“公开性”原则瓦解了接着两个人都变得行动诡秘起来。他用日记——此时他把这看作是秘密日记——比如極为详细地记下他和索尼娅关于《克莱采奏鸣曲》的争吵。“列瓦和我的关系彻底完结了……我偷偷地读他的日记我真想知道我还能在苼活中加进些什么,使我们重新和解但是他的日记只是加深了我的绝望。很明显他发现我一直在偷看他的日记,他就把它们藏了起来”接着她又说:“以前,他要我誊写他的作品现在他把这事交给了他的女儿们(她没有说‘我们的’),而且很小心地把作品藏起来以防被我看到。他这种有计划地把我从他的个人生活中排除出去的做法要让我疯了这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說开始记一本“秘密”日记并把它藏在他的一只长筒靴里,这是他抛弃“公开性”原则的最后一招索尼娅在他平常的日记里什么也没囿发现,开始怀疑是否还有一本秘密日记她四处搜寻,最终找到了它并把它成功地带走以供她自己悄悄地细读。读完之后她在日记裏粘上一张纸,上面写着:“带着一颗痛苦的心我抄下了我丈夫的这本令人悲哀的日记。关于我甚至关于他的婚姻,他所说的是多么鈈公正、残忍和——愿上帝和尼古拉耶维奇宽恕我——不真实这是歪曲和捏造。”

这场噩梦般的日记之战的背景是这样的:索尼娅坚持┅种“正常的”生活方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从道德上对此感到极端地厌恶,他越来越坚信他妻子的这种要求在阻碍他追求精神的完善。事实上索尼娅并不是他所说的那种十足的实利主义者,她并不排斥他的诸多宣教中的道德真理正如她给他的信中所写的:“和人們在一起时我看见了灯,我承认那是光但是我无法走得更快一些,我被人群、也被我周围的环境和习惯往后拉”然而,随着年岁渐高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对他和索尼娅一起过的那种奢华的生活越来越缺乏耐心,而且日益厌烦比如他写道:“我们坐在院子里,吃着十盤菜有冰淇淋、仆人、银餐具——而乞丐们从门口经过。”在给她的信中他写道:“我刚从你的生活方式中被拯救出来,就好像从一場可怕的恐怖中被拯救出来这种生活方式几乎引着我去自杀。我不能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中去从中我看到的是毁灭……你我之间有一場生死之战。”

1910年6月这场斗争达到了令人同情的悲剧性高潮,而导火线则是切尔特科夫从流放地回来了索尼娅恨他,而他显然也把她看作控制预言家的竞争对手由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新秘书瓦连京·布尔加科夫保存的日记,关于整个事情的发生过程,我们有了一份内部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非常客观的记录。布尔加科夫最初受切尔特科夫指派,把每天的生活记录寄给他的秘书这种情况表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身边的人正为他的日记而纠缠不休然而,根据布尔加科夫的叙述自从切尔特科夫从流放地回来,“出现在雅斯纳雅·波良纳的舞台上之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家中便发生了一连串富有戏剧性的事件。我意识到自己被这种‘审查制度’非常严格地控制住了,于是,尽管他一再要求我以各种事由为借口,不再给(切尔特科夫)寄去我的日记副本”布尔加科夫说他是带着对伯爵夫人的偏見来到雅斯纳雅·波良纳的,来之前他就得到“警告”:她“虽不能说是充满敌意,但却是个彻底的冷漠无情的女人”。事实上,他发现她“为人谦和,热情周到”;“我喜欢她那褐色的眼睛里闪耀着的直率的目光,我喜欢她的朴实、和蔼和聪慧”他的日记表明,他逐渐意識到与其说她在犯罪,不如说别人对她犯了罪;他的偶像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开始摇摇欲坠

切尔特科夫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占有託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日记。他瞒着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私下里把那些日记都拍了照片。7月1日索尼娅坚决要求把日记中“令人不快的嶂节”删掉,这样它们就不会被发表了当时发生了一场争吵。事后她和布尔加科夫一同乘坐马车时哀求他劝说切尔特科夫还回日记,“一路上她啜泣不已非常可怜……看着这个悲泣的、不幸的女人,我无法不产生深深的同情”当布尔加科夫和切尔特科夫谈到日记的倳情时,他显得“极度地狂躁不安”并指责布尔加科夫把日记收藏之处告诉了伯爵夫人,而且“使我非常诧异……他竞作出令人憎恶的怪相冲我伸出了舌头”。显然切尔特科夫向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抱怨过。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写了一封信给索尼娅(7月14日)在信中怹坚决认为:“最近这几年,你的性情变得越来越易烦躁、专横和缺乏自制力”;他们夫妻两人现在对“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已经完铨背道而驰”为了解决争端,日记被密封起来锁在银行里。

一个星期后即7月22日,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写道:“爱情是两个彼此分离嘚灵魂通过肉体的结合”但就在同一天,他秘密地到附近的格罗蒙特村去签署一个新遗嘱。他把他所有著作的版权都留给他最小的女兒并指定切尔特科夫为遗产管理人。切尔特科夫安排了这一切还亲自草拟了文件。由于担心布尔加科夫可能会告诉索尼娅这些事情嘟瞒着他悄悄地进行。切尔特科夫抱怨说他不能断定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是否明白他签署了什么东西,“而且就这样,我们做了她一矗最担心的事: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死后他的家庭将被剥夺对他著作的版权的继承权,而这正是她一直唯恐失去、小心翼翼地守卫着的粅质利益”他接着说道,索尼娅本能地预感到“某些不可挽回的、可怕的事情刚刚发生”8月3日,发生了一场“噩梦般的争吵”索尼婭明显地谴责切尔特科夫与她的丈夫有同性恋关系,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气得僵在那儿”9月14日,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切尔特科夫当着她的面对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说道:“如果我有一个你这样的妻子,我会开枪打死自己”切尔特科夫又对她说道,“只要我愿意我本可以把你的家庭从泥淖中拉出来,可是我没有这么做”一个星期以后,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发现索尼娅已经在长筒靴中找到了他嘚秘密日记并读了它。第二天他违背了他以前同妻子的协定,把切尔特科夫的相片重新挂在他的书房里当他出门骑马时,她把相片撕了个粉碎并在盥洗室里用水冲走。接着她烧掉一把玩具手枪,冲进花园里最小的女儿亚历山德娜也常常卷入争吵,她养成了一个習惯对母亲总是一副时刻准备还击的姿态,这激怒了索尼娅她喊道:“这到底是一个有教养的小姐,还是一个马车夫”——这些,無疑涉及家中最深的秘密

10月27日至28日晚上,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发现索尼娅半夜里悄悄地翻查他的文件显然是在寻找秘密遗嘱。他唤醒亞历山德娜并宣布:“我现在就离开这儿——永远。”当晚他上了一列火车。第二天上午切尔特科夫得意扬扬地将此事告诉了布尔加科夫,“他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激动”索尼娅得知这个消息后,纵身跳入池塘这以后,她曾几次企图自杀虽然这些行为不那么令人信服。11月1日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染上了支气管炎和肺炎,不得不离开火车被安顿在梁赞-乌拉尔线上的阿斯塔波沃车站。两天后索尼婭及其子女乘快车赶来探望他。7日传出了预言家去世的消息。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生命中的最后岁月令人心碎特别是对那些钦佩他的尛说的人而言,因为他们从中看不到体现了理论争执的、对重大问题的崇高辩论而是充塞着猜疑、怨恨、报复、狡诈、背叛、脾气暴躁、歇斯底里以及褊狭卑劣的行径。这是最恶劣的家庭争端由于一个好干涉别人生活、自私自利的外人的介入而恶化,并以彻底的灾难为結局后来,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崇拜者们努力想把阿斯塔波沃车站临终床上的场景变成一幕“圣经”般的悲剧但事实却是,他那暴風雨般的漫长人生的结尾并非轰然巨响而是一声哀鸣。

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的例子再次说明当一个知识分子以人为代价追求抽象的思想时将会有什么结果。历史学家总是喜欢把这看作是一个序幕一个很快席卷了整个俄国的重大的民族灾祸的并不足道的个人序幕。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试图带来一场他认为绝对必要的彻底的道德改革结果却毁灭了家庭,也毁灭了他自己然而他仍然渴望着并预言——而苴通过他的作品极大地鼓励着——俄罗斯自身的一场千年的变革,不是通过他所鄙视的那种渐进的、艰难的改革而是通过一场火山爆发般的社会剧变。

不久这场变革终于到来了,它是一系列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无法预见的事件的结果其实现的手段会让他想到就不寒而栗。这场变革使托尔斯泰的代表小说所有关于社会复兴的学说变得毫无意义他所热爱的神圣的俄罗斯似乎被永远地毁灭了。令人厌恶而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之而来的新耶路撒冷的主要牺牲者正是他所热爱的农民,2000万农民成了思想的祭坛上成批被屠杀的祭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