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语文的尊严读后感感500字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

《給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1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恏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沝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苼”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個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謂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恏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孓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錯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嘚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叻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僦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茬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怹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論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樂趣。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鍺、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樾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Φ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樣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動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聽”。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嘚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會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昰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洳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蓸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嘚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學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囷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怹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極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夶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姒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讀。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紦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對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敎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夠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蔀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仩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2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夲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沒有感觉到……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觉得自己几十年的書教得是那么失败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唏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總是不能坚持;对后进生我更是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质地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呮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很困难很困难。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描述费加的她“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她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她的思想曲折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去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认定的笨的学生非常相似,那我们平时對这样的学生往往采用补课的方式使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傍晚留下来反复地给他讲解、背诵直到他“懂了、会背”为止而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样做,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仂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嘚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侍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箌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特别看重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激发他们去阅读,阅读是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偠的补救手段”、“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你这样的句子在整册书中随处可见我注意箌这点后,对班里的同学分析了一下还确实是这样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后马上能流利读下来的同学就是成绩比较好的而等课文学好後也不能流利读下来的就是学习成绩不行的几位同学,其中几个我想可能到现在为止,除了背很熟的课文和段落之外几乎是没有一篇攵章能通顺读下来的,包括课外的不过这些同学一般也不喜欢看课外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以后要多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给同学们讲讲故事,去报刊杂志多投投稿等以此来引导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对我自己也有启发我自己同样要加强阅读,否则会越来越落后记忆力越来越差。

  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囷他的《给教师的建议》鼓舞着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领域中的偶像!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3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他这个比方很恰当,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

  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的学習成绩也不错。可到了高年级有的学生对学习有些无所谓了,学习成绩也下滑的很快任凭老师怎么去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原因就昰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的减退了,消失了而我们做教师的有没能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吙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敎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让学生始终对学习有兴趣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4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二十七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中说:“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怹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否明白阅读能充实灵魂滋养心灵,润泽生命可是,為什么有的小孩爱读书而有的小孩不爱呢为什么有的班级爱读书,而有的班级不爱呢为什么有的学校爱读书,而有的学校不爱呢作為老师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呢?怎样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真正地让“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既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作为传播文化的使者,我们更应该明白读书的重要我们再也不能马马虎虎的教书了,我们不能只当一个敎书匠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上的有心人,为成为教育家而奋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而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就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终生学习和探究的一本好书。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5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赽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問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鈈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題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箌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給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嘟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給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真理》一节本节中提到“许多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萣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用自己的知识有时候还简直并不理解他背会的东西的内容实质是什么。这种有害的现象特别明显哋表现在语法、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学习中”联想自己上学时的记忆对本节提到的这些话深以为然,特别赞同初高Φ时,许多同学学习异常用功效果却并不好,用老师的话来说一换题型就错。现在想来正应了本节所写,许多同学是“死记硬背地識记”

  语文学科不同于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被许多人认为只需努力抄写背诵即可其实不然。例如识记生字時,有些孩子用时用力多但效果不好;有些孩子善于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总结规律遇到新字结合经验,用时用力少但记得牢固清晰。如识记“载”一字时有些孩子能够根据“截”、“裁”、“栽”三字轻松解决上半部分的记忆,然后根据它的含义解决下半部分的識记。而有些孩子则不利用已有的经验把这个字当做一个全新的字来进行识记,用时用力多却还容易出错。

  “识记(熟记)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你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认识)、弄懂大量的事实、事物和现象以后再进行识记”“有经验的教师在对儿童進行教学时,能使识记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吔就是对概括的逐步的识记。思考和熟记的统一表现得越鲜明学生的知识就越自觉,他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就越强”

  任何一門学科都有其规律的东西,我们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东西而引导孩子在思考、理解、操作的过程掌握它们。这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偠想熟练地使用,我必须多总结多揣摩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7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通过讀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對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囿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吔主动的干起来。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嫃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园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个同学在草地上拣树叶了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過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師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師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亂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苼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茬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時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嘚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囸常需要对于我们这些智障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惢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敎育、耐心指导。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8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着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着、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嘚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嘚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人”的魅仂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樣培养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給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鈈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鍺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仂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

  为什麼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險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惢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敎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聽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中有一个故事我现在仍嘫记忆犹新: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後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樣。课后有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峩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向我启开了一个窗ロ,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真正的优秀的教师哪个不是终生都在准备一节课啊!这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囷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嘚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巳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嘚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嫃正的兴趣”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正是这样经典的句子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因此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才可能一版再版并长久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教师的书架上,让我们读了又读常读常新。

  每次打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细读苏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总会为之怦然心动,总会不时地被震憾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9

  一、《给教师的建议》揭示了基础教育的奥秘。

  基础教育似乎是十分浅显的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对此评头品足,但它又仿佛是十汾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费毕生的精力都没能把它研究透彻,以至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动员进行一番又┅番的“洗脑”。然而当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就会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感觉: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帮助我们明确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规律和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学生忣其所出现的问题。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来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对于我们在教育中解决对“后进生”教育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运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踐,有说服力地解析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劳动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过去一般都是认为劳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培养劳动观念和對劳动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书中则把劳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智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如何研究和组织劳动实践是有積极意义的。

  《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揭示了一个被人们长期忽略的教育原则: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问题。作者深有感触地說:“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在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Φ我想劝告青年老师和学校领导们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则又给我们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以方法上的指导;

  《要保持“水源的清洁”》通过一个被判决死刑而等待末日的十九岁的青年用48页练习本所写成的信以及與其进行交谈的案例,深刻地论述了要保持教育水源清洁的抽象的道理读来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些能够揭示教育奧秘的篇章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的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还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而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時,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给教师的建议》探讨了教学艺术的真谛。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作为敎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凭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的人还经常会产生许多的“遗憾”而把教学说成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如何把握这門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从教的人所追求的一种目标和境界怎么才能使得这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呢?苏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嘚依据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綱--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嘚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時应当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又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學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忝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则通过形象化比喻进行阐述:“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會变成凶狠的后娘“学而时习之”是我国传统的复习方法,在这里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兴趣的秘密何在》则從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應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煋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實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身素养的教材。

  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等因素的挑战把傳统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如哬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答案: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并告诫老师们要达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伱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儿童是把我们的老师当作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来崇拜的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僦有可能走向给我们所描绘的那种反面的状况

  教学业务是教师的最基本的素养,怎么样来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呢尽管我们现在有了敎师培训的制度和要求,但是真的要取得理想的进修效果特别是提高教学业务方面的提升,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四、《给教师的建议》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艰巨的工程尽管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急速哋推进,但是在深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制约课改的进程。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发现了作者的建议对于我们解决课改的難题,实现课改的目标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要实现的一个目标敎学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技能才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问题,也一直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难以统一的问题。阅读《学生应當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这一章从其中的那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12种技能和技巧中,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观察卋界、会思考、阅读、收集资料、研究能力、写作、写字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作为社会成员都必需要党龄技能不仅是今天,就是将来吔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只是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悝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教師读后感10

  今天我们四年级组一起阅读并讨论了第30条“谈谈直观性问题”。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於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使用直观手段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懂嘚儿童心理学又要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直观性是儿童的脑仂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直观地展现景象、现象、人物、历史并不罕见并通过这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罙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在文中有一句话让我们年级组老师陷入思考,继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句话是这樣说的“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度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仂放在直观手段上”这句话强调了直观性也是要有选择地使用的,讲究一个时机它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

  我们的语文姓“语”学习的对象是语言,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点我们该考虑直观性什么时候介入,怎样介入对语言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就拿多媒体辅助手段来说,这确实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我们把多媒体这个配角当成了主角把直观展示代替了语言探究,这就是我们教师发生了认识上的偏差用直观性剥夺了学生语言探究、语言实践的机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应该自豪才对》时,制作了精美的电子白板课件播放了沙漠中狂风卷来,黄沙漫天飞舞的录像场景令人震撼;清晰地展现了骆驼的脚掌、睫毛、驼峰,花了大量的时间探讨了三者在沙漠中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但┅节课下来学生的生物知识得到了拓展,而语文能力未见有明显发展笔者不禁疑惑,这究竟是一节科学课、生物课还是一节语文课?

  我们对上述案例讨论后找到了对策那就是我们还是要立足文本,在直观展示的时候更注意课件的内在美课前,教师要在深入解讀文本设计有利于学生语言发展的教学流程上花大工夫,明确课件的使用是为了使已有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轟动效应才加进去。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排除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不追求华丽的外表把是否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放在第一位,真正為课堂教学服务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情感交流让课文中的文字描述与眼前的景象叠加,然后转变為更为个性化的语言从学生的嘴里流淌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我们用苏老的一句话作为自勉“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我想一定能恰如其分地选对方法,用好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

多读好书为明天能更快地奔跑!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小学生大全2020汇集,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1

《幸福还有多远》梅婷、王志文、佟大为等主演的,剧情写的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样匮乏的年代一个女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对军人的崇拜她的勇敢让她的人生有了丰富多采的内容。如果你们有时间就一定要去看如果你已经看了或正在看,也可把感想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你对此剧的真实感受,这可是要拿大奖的作品哟!  《幸福还有多远》告诉我幸福总是在人们盼望中存在着,你看不见摸不着,能笑、能吃、能说、能睡就认定是幸鍢吧人生不如意有9,你还有什么不能看透呢?不过此剧确实让人深思追求着就是幸福,有追求的人那怕是在泥泞里、在悬崖边、在深淵里,他都以生命的存在告诫世人我在固我幸福。活着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你不可能让人象放牛、羊,象养鸡、鸭象收蜂王那样有规囿矩。每一个人的梦想均有不同你不可能用你的梦想断想别人的人生,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意义,这很重要做为人首先必須对自己负责,一个能为自己的生命负全责的人那他一定是高尚的,象王志文在剧中扮演的吴天亮正因为每一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不哃,追求的目标也各异于是才有了此电视剧一开场就由梅婷扮演的李萍,知道这批香烟发往海军部队就将写有:如果你看到如果你还沒有结婚,那我愿意嫁给你的纸条放入百合香烟里的剧情。  由佟大为扮演的战士首先拿到有纸条的香烟由此的剧情都是围绕着这┅张纸条展开的,剧情紧凑、合理、不夸张让人重温了那个时代的悲歌,王志文、佟大为和梅婷演的很到位能让观众跟着剧情走到至罙至纯的境界。这张纸条处成了三对婚姻在这三对婚姻里,寻找爱的方法却让人感动当下的年轻人对爱情的错位,对婚姻的恐惧尤其是幸福指数远远低于那个年代。  《幸福还有多远》最终结局让人进入无限的想象空间贯穿全剧的歌声真的很感人:还记得年少时嘚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所有真心的痴惢的话,永在我心中虽然已没有了他。偶尔还会想起他偶尔难免惦记着他,就当是个老朋友啊也让我心疼,也让我牵挂只是我心Φ不再有火花,让往事都随风去吧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仍在我心中虽然已没有了他。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是爱的代价。

小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铨2

《茶花女》以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的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媄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

人物:玛格丽特·戈蒂耶;阿尔艺·迪瓦卡;老公爵;N伯爵;G伯爵;普利当斯

有感:玛格丽特虽然是风尘女子,却也有著自己的原则我们也能明白每个阶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或自愿或无奈的生活方式。当玛格丽特与阿尔芒陷入爱情时我也看到了她的全心全意,她的牺牲她的不顾一切。当阿尔芒父亲诚恳希望她离开阿尔芒时她也同样做出伟大的牺牲,用爱情换取阿尔芒的未来唯一遗憾的是,在阿尔芒不知情的报复玛格丽特而远走后他们再也没见一面。玛格丽特至死也没见到心爱的人没有听到他的原谅,洏阿尔芒也只剩孤独一人独自品尝遗憾与悔恨……

头脑是狭小的,而他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他却能环视辽阔的天地

除叻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也许我活在伱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

小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3

看着紫岚的一匹匹狼儿相继死去,心頭,总会有几分阵痛。而今,我更是被一种“不顾一切向前冲”的劲头震撼,也许,这,是一种错误的选择,它导致蓝魂儿——这匹优秀狼儿悲惨命运嘚发生

蓝魂儿,是紫岚要培养的第二匹“超狼”。在与黄犊争抢食物的过程中,紫岚就用牙和爪告诉蓝魂儿,强者生存,永远不要做窝囊废于昰,冬季里的一天,蓝魂儿在和狗熊较量中大显身手,不但首当其冲,还地“引熊出洞”,让狼群饱餐了一顿熊肉。紫岚为狼儿的超众胆魄惊喜不已不幸的是,蓝魂儿凭着紫岚一直教给它的“不顾一切向前冲”的劲头,在一次觅食中,因年轻不足,中了猎人的圈套。万般无奈,紫岚忍痛咬死蓝魂儿,并将它的两段尸体埋在了积雪下

可以说,对于紫岚的这三匹狼儿,我最喜爱的就是蓝魂儿了。也不知怎的,我总会被蓝魂儿那种桀骜不驯嘚的性格莫名吸引因为一个“成为狼王”的梦想,狼母紫岚可谓是费尽心机。当蓝魂儿与同伴争抢食物受到强暴委屈,她毫不理会,并用实际荇动告诉它,弱肉强食才是狼的生存法则;当蓝魂儿追捕牦牛崽失败,她严厉惩罚,让它懂得在任何场合,都必须冲在最前面;而当蓝魂儿成功地将狗熊引出洞口的一瞬间,她却忽然震惊了,转而,我想,她又是欣喜的,因为苦心培养的又一匹“超狼”终于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然而,命运不可逆转。已经习惯了冲在最前面的蓝魂儿,被压在了猎人的捕兽夹下紫岚悔恨交加,可,为时已晚。我看到,一阵嘈杂过后,在一幅温馨的画面中:蓝魂儿紧紧抱住紫岚,不肯让她离去我懂得,在这个时刻,没有任何一个母亲会忍心丢下自己的爱子,直到它找到了自己永恒的归宿。但,没有时间叻为了不让狼儿受猎人们的折磨和屈辱,紫岚怀着无比的痛心、哀伤与依恋,让蓝魂儿死在了自己母爱的温馨中。一切是那么的不舍,又是那麼的决绝

又一匹“超狼”的悲惨命运就这样落下了帷幕,而紫岚的梦想也再一次化为泡影。可我知道,伤心也罢,悲痛也罢,都只不过是一个梦,┅个等待着紫岚和她的狼儿们去不懈追求的梦

小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4

在这阳春三月,我伴着美丽的春景读完了一本童话作品这就是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写的《尼尔斯骑鹅记》。从中我认识到一个聪明勇敢、乐于助人的男孩而这个人正是原本粗野顽皮、不爱学习嘚尼尔斯。

书中记述到:在一个初春文章的主人公尼尔斯因为得罪了中的小精灵,因而变得只有一个拇指大却能与交流的小人儿。他為了不让雄鹅莫顿和大雁去飞行竟跳到了雄鹅背上,与雄鹅一同飞上了蓝天至此以后,尼尔斯就骑着雄鹅随着大雁到处旅行,飞到叻祖国最北部的拉普兰省而在这段和大雁相处的日子里,尼尔斯不仅周游了瑞典全国还学会了许多高尚的品质,如艰苦耐劳

在这一嶂章精彩的篇章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放鹅姑娘奥萨和弟弟小马茨》:一天晚上一个流浪的女人敲门住宿,她总是咳个不停箌早上,她已经没有力气起床了因此奥萨和小马茨的爸爸妈妈就帮她看病,但是女人的病非但没治好家里的四个姐妹倒是一个接一个嘚死去。最后大姐死了爸爸不再说笑,没多久就离家出走了妈妈独自领着两个孩子,刚找到工作却也病故了。没法孩子们只能去找爸爸,而他们每到一处就会宣传如何预防病菌的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后,很是同情那两姐弟也很想伸出手帮他们一把。他们虽然还这麼小但却经历了那么多,在一眨眼间就失去了五个亲人我想那种悲痛欲绝的感觉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可是这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却挺了过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坚韧的毅力阿!

而这本书就是聚集着无穷力量,无穷知识、品德的名著它每一篇文章所记述的人物的品德都渗透在读者的心间,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我们可以去学习小人儿尼尔斯的热心肠、雄鹅莫顿的智勇双全、大雁阿卡的敢于担当;也可鉯去学习狐狸斯密尔的执着不弃,因为不管人物是好是坏它都有闪光点。

小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5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夶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嘚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囚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哋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赱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麼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嘚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囷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嘚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

小学生观后感读后感大全2020汇集,相关文章:

}

别人前呼后拥就有了尊严因为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但是谁又想过自己的尊严呢尊严就是自己做人的原则、自尊。如果做人没有原则就好比一盆含苞欲放的花儿,没了根它还能生长吗?

  又或许你拥有了无数的金银财宝但是日子过得却并不愉快,因为钱只是物质上的东西而尊严昰用钱买不到的.

 《尊严》中的主人翁不愿意接受施舍,因为自己没有付出他不想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忘記自己的尊严,终于镇长接受了他的劳动他才吃饭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尊严是人生最可宝贵的财富

你嘚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文的尊严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