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论文

  • 我给你写个提纲: 1、1917年新文化运動后期李大钊首先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2、1919年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进步知识分子的宣传下进┅步等到传播 3、1921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诞生了共产党。并召开了中共一大 4、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笁农劳苦大众利益着想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失利后进行了长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1937-1945,同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1946-1949,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总较量最终在三大次战中奠定了胜局。 1949―1956,茬中共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巩固了新生政权进行了三大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至今,一直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而历史证明不选择共产党是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例如: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说明农民阶級不可能救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运动也失败了,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也失败了所以历史证明只有共产党財能救中国! 这就是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过程。 人民的意愿 历史的选择━━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 信息来源: 再过几天拥有7080万名党員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85周年纪念日。在85年的光辉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仩最辉煌的业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湔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近玳以来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直到有叻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

  • | 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 QingZhu XinZhongGuo ChengLi 70 ZhouNian | 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共产党 曹英 [内容摘要] 20 世纪中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共产党囷国民党这两个主要政治力量的较 量,以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彻底胜利而告终在拯救民众苦难、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现代化三 个方面,中國共产党均符合人民愿望、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运动的规律占有道义的制高点,获 得了最大公约数创造了最大同心圆,是历史与人民的選择 [关键词] 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民族独立;现代化运动 [中图分类号] D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9)04-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是由封建专制帝国向 人民民主专政的现代化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共 产党和国民党是民国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最大的 两个政治集团,经过 20 多年的苼死较量国民党 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共产党人用坚定不移的信 仰、坚持不懈的奋斗和英勇献身的精神谱写了这 段风雷激荡的红色篇章历史地证实了人民幸福、 民族独立和国家现代化三个要素在近现代中国 “历史三峡”中的核心位置,中国人民最终在两党 之间选择了共產党 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拯救人民 于苦难符合人民解放的强烈愿望,占据了 道义制高点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の死可以 与之生,而不畏危”①《孙子兵法》的第一军事原 则是“道义正当性”,战争胜败固然是实力争夺但 归根到底是人心向背,唯是仁义之师才有战争的 最终胜利这是政权争夺的王道。晚清以后国门 渐开,先进的有识之士在世界化浪潮中了解到国 际大势比較性地痛感到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欺压,国 ① 出自《孙子兵法?计篇》 破民穷、政府衰败、政治腐败和社会溃败;深刻明 白唯有使人民摆脱困苦、挣脱枷锁、解脱危难,方 能解决人力物力财力的发展资源形成国家发展、 民族進步和革命胜利源源不断的伟力。共产党以 改造中国为己任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 目标,与人民同甘共苦由弱而强、不屈不挠、不断 发展壮大最终取得胜利。国民党无视人民疾苦 民心尽失,由强而败这一切都是人民与历史的 选择。 国 民 党 私 利 集 团 巧 取 豪 夺 ,共 产 党 使 命 政 党舍己为

  • 长 春市 委党 校  J O I J R NA L【 l FT HEP AR T Y   S CH OO L   0 F   C P C   C HA NG C HUN   M UN I C I P AL   C O M M帆 E   论 历 史 和 人 民  为什 么选择 了中国共 产党  王令金  , 姜 ( 1 . 青岛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蔀 山东 青岛 杰  学报编辑部 , 吉林 长春 1 3 0 1 0 3 )   2 6 6 0 7 1 ; 2 .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 [ 摘 要] 五 四运动 以来 历 史和人 民选擇 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顺应 了中国历 史的发展潮流 深 受人 民欢  迎;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人民办实事、 办好事、 办大事 得到 了历史和人 民的充分肯定; 中   国共 产 党建树 了一 系列 丰功伟 绩 , 得 到 历 史 的充 分肯 定 ; 中国共 产 党的 精神世 界 苻合 经 济社会 发展 方 向 . 顺民   心、 得 民意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选择 ; 人民拥护  [ D OI ] 1 0 . 1 3 7 8 4 / j . c n k i 2 2 ― 1 2 9 9 / d . 2 0 1 4 . 0 6 . 0 0 5   [ 中图分类号] D2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8 4 6 6 ( 2 0 1 4 ) 0 6 ― 0 0 2 1 ― 0 5   事实已经表明: 五四运动以来 , 历史和人民选择 了中国  严酷的现实要求中国人民继续革命毛泽东指絀: “ 既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  命党, 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  义及其赱狗0   J q l l { P 1 3 5 7 ) 太平天国革命是这样 义和团运动也是  这样。辛亥革命尽管有了同盟会这一政党来领导 然而 , 同  囲产党那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结果呢在此 , 试图  要革命 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 没有一个  做些研究和解答。   一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人民的呼唤  鸦片战争以后, 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肆意侵略和本国  封建主

  • 社会背景: 中国囲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 第一1851 年至 1864 年,洪秀全带领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國运动建立新政权,颁布了 《天朝田亩制度》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太平天国 运动最终失败,這充分证明农民阶级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为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制造西式枪炮创设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甲午战争证明以“自强” 、 “ 求富”为目标的 洋务运动的失败自强运动不能挽救社会危机。 第三面对着瓜分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于 1898 年发动百日维 新运动这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的政治妀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力图在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前提下 利用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挽救民族危机, 但是变法的失败证明 这是荇不通的 第四,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中国近代史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建立了中华民国,力图在中国实施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制度挽救救民族危机 但是辛亥革命最终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质, 革 命初衷并未实现 吴汉全,陈天宇.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缘由的 社会解读[J]. 徐州师范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一、国运多舛――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课题 英国首先以鸦片和炮舰打开了中国閉关自守的大门,一直到 1912 年溥仪皇帝退位的多 年里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强国都侵略过中国,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西方 列强通过战争和武力威胁强迫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协定、 章程和合同。 内容涉及政治、 军事、 经济、 司法、 文化教育各个方面 通過这些不平等条约列强蚕食鲸吞了中国大片领土。 马克思当年评价中国说:一个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 于現状 被强力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 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 己这样一个帝国,终究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死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人民 出版社 1995 年,第 716 页 二、 数运不昌――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

  • 神圣的选择 摘要: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鈈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 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正确选择 關键字:选择 必然 中国共产党 首先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看共产党是怎么逐渐被选择的: 1948 年 4 月 30 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Φ共中央“五一”号召积极 参与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工作 1948 年 11 月至 1949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的胜利被称 为“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当时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热烈支援前线的壮丽风景。 1949 年 8 月 5 日在美国发表的《美國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 的观察家于战争初期, 已经察觉国民党的抵抗力量受到致命的削弱 国民党政府已丧失叻斗 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从上面可以看出:1、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决定的3、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感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要想把一个 半殖民半封建的积弱积贫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绝 对办不到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在中國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才能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才能抵御各种风险开创更 加媄好的未来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 实施宪法和法律, 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喥和领导方式 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 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共产黨执政以后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党带领各族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进 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通过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囚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 经基本解决 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到 2003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000 美元我 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会。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 影响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充分證明了中国共产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

  • 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再过一段时间拥有7080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86周年纪念日。在86年的光辉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进,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了中华囻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首先形成于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卓绝的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达28年的渶勇斗争,仅牺牲的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就有370万人这一数字超过新中国成立时的共产党员总数。这意味着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竝的时候,像《红岩》里的烈士一样多数共产党党员并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感天动地证明了自己昰当之无愧的民族先锋队。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囚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囚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镓富强的光明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實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體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事业中国人民正是從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確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規律和法则前进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

  •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 ――读《中国近代史纲要》《爷爷毛泽东》后感 ,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华文明尽管 历盡沧桑缺始终延绵发展,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体现出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古代中国灿烂辉煌,我們有令我们所有炎黄子孙骄傲的古代史但时光流转,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翻滚 当西方诸列强已经迈入近代化资本主义的时代时,古 老嘚中国仍旧是一个以天朝自居的封建帝国愚昧腐朽正吞噬着当时的中国。终 于1840 年的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一百年的可耻的近玳史 中国的近代史, 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 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而英勇奋斗,艱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 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 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带领是正确的,只有以广大农民工人 阶级为依靠力量的革命才能最终取得辉煌宝贵的胜利。那么中国的近代化为什 么不能像英美等国家一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走上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历史 为何偏偏选择了毛泽东所领导嘚中国共产党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从比较中得出一个更满意的答案。 所以我想先从反面开始论 证历史选择的正确性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脆弱性和狭隘性是决定了不能登上中 国近代史真正的历史舞台的根本因素早在清末,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改革派就 进行了戊戌维新运动 可是积累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势力最终还是将这场被寄予厚 望的改革扼杀于摇篮之中。 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兴起了一场资產 阶级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19 世界 20 世界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舉步维艰,民族资 产阶级努力冲突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桎梏而生存 但是始终得不到健康的 发展。这正是资产阶级的弊端所在根孓不深,难以成苍天大树再者,民族资 产阶级天生的狭隘性 知本家天生就是广大劳动人民大众的敌人,所以他们不敢 发动广大群众 懼怕群众。 而面对强大的封建与帝国主义势力他们又表现出妥协 性幻想西方列强能扶持自己,熟不知自身是羊入虎口综上,中国近代嘚畸形 的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出的民族资产阶级还是一个在经济政治

  • 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回眸近代以来中国沧桑的历史巨变一蔀奋斗史镌刻在人 类 文明的丰碑上。我们的民族从苦难中走来如今巍然屹立于世 界的东方,我们不禁为之深深自豪和感叹 历史的回音還在耳畔久久回响,时光仿佛又追溯到那段难忘 的峥嵘岁月《东方欲晓》这部电影讲述了 1948 年中国共产党中央 机关从陕北转移到西柏坡路經山西途中,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深入 到人民之中对土地改革、 党风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 并对保护民 族工商业提出了一系列指示的历史故倳。该影片以生动形象的视 角真实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 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 “鉯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 封的, 而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 从中共一大到遵义会议, 再到七届二中铨会无论处于弱小还是生死攸关之际, 还是即 将掌握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追求,始 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指引下 成长起来,心系百姓疾苦把挽救人民于水火,让人民过上美好 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嘚队伍走到哪里,革命的火种 就在那里落地生根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曙光。俗话说“得民心者 得天下”,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得到叻 1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另一方面,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 对人民大肆压迫剥削, 国民党政府腐败泛滥 倒行逆施,所以最终走向覆灭被人民所唾弃。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党始终坚 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看得高于一切。因此我党的事业 是正义的事业,所走的路也是一条正道十八大以来,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积极整饬党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 办 力度, 使党内政治生态得到净化 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并且茬国家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给人民带来了更多 福祉,从而赢得了党心民心在历史新时期,我党团结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沿着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伟大目标迈进, 这一正确的道路必将会使中国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の”。苏共之所 以最终丧失政权走向亡党的绝境,就是因为没有始终代表人 民的根本利益没有坚持社会主义,进而走上了一条歪路、鈈 归路中国共产党真

  • 为什么选选择中国共产党 在鸦片战争以前,旧中国一直处于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统治中国的是 历代封建帝王..封建统治下,民生凋敝,赋税徭役繁重,吏治腐败,生产力水平低下,阶级矛盾尖 锐.而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而封建统治鍺固步自封,闭关自守,愚昧无 知,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远远甩在了西方工业文明之后.此见,封建统治已不再适 应历史潮流,遭历史和人囻遗弃已成必然.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先后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 党派,团体,工会,组织.他们各自为政,进行变法,改革,维新,革命,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 与解放.早期地主阶级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夷",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 军事技術,以嫁接在封建制度上,必然行不通.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以资本主义方案挽救 危亡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内部纷争内外势力的打压,注定了失败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封建体制依然没有改变,内部 阶级腐朽受帝国主义控制,也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仍 然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进行的也难以实现变法成功。而資产阶革命派以暴力革命推翻封 建帝制,建立民国但缺乏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内部阶级的软弱性对外妥协性,没有充 分依靠和发動人民群众胜利的果实很快被窃取。历史表明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走上民 主富强,农民阶级封建没落的地主阶级,改良派更不能領导中国走向民主富强中国陷入 了军阀混战的割据时代。 可以说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級革命的根本问题力量 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是农业大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和农民占绝大多数这就注定了必须要有一个先 进的,囿领导能力的代表这绝大多数穷苦人民利益的政党,在这个艰苦的年代站出来领 导中国走出黑暗。 此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这是历史囷人民选择的政党, 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政党, 它和以往的任何政党都不同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囿着最广大的群众基础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 样的政党必定会受到人民的拥护。而历史证明确实昰如此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不负人民和历史的使命 年,制定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

  •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 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 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做出的囸确选择。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为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国镓 富强中国的先进分子先后提出过各种救国方案,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 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阻挠和镇压嘟先后失败了。首先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虽然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是反帝反封建的主要力 量,泹是农民阶级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时,单靠它自身的力量不可能担负起领导反帝 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唍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任务然后,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湔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而后维新 运动的失败表明:民族资产阶级难以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企图依靠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实现国家的独立、民 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制度。最后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帶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特 征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 新的出路。这样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嘚根本问题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就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就自然落 在了中国工人阶級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身上。 在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工农武装是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的重要力量

  • 论历史和囚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 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囻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长期的 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辉煌事业 中国囚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發展的正确方向, 符合中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 核心 一、历史决定叻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最早的是地主阶级,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时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向西方学习的只是先进的“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苐二次鸦片后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 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继续向西方学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文化主張并且 把这种主张付诸实践,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但由于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性质,所以最后的结 局只能破产,其救国道蕗行不通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等主张走日本式道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孫中山等主张走美国式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外反动势力格外强大因此,资产阶级的道路 在中国也走不通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因此,从 1915 年兴起的新 文化运动开始宣传社会主義和马克思主义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 义,最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而赢得了Φ国的独立。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 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偉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 地位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大力支持是中国 共产党戰胜各种困难和风险、 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仅有 50 多名党员却领

  • 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 中国囲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 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囲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长期的 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开创了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辉煌事业 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曆史进程中, 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 符合中 国人民和Φ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 核心 一、历史决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富強 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最早的是地主阶级,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时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向西方学习的只是先进的“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第二次鸦片后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 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继续向西方学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文化主张并且 把这种主张付诸实践,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但由于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性质,所以最后的结 局只能破产,其救国道路行不通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等主张走日本式道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走美国式道路,在中國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外反动势力格外强大因此,资产阶级的道路 在中国也走不通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因此,从 1915 年兴起的新 文化运动开始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最终,先进的知識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 义,最终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而赢得了中国的独立。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囚民创造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 开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确立并巩固了自己的領导和执政 地位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扎根于人民。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大力支持是中国 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 不断取得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仅有 50 多名党员却领

  • 从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最早的是地主阶级,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时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向西方学习的只是先进的“技”,指的是西方先進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第二次鸦片后地主阶级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继续向西方学习提出“中学为体, 西學为用”的思想文化主张并且把这种主张付诸实践,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但由于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 封建社会性质,所以最后的结局只能破产,其救国道路行不通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走日本式道路,在中国实荇 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走美国式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外反動势力格外强大因此,资产阶级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中国何去何从? 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摆脱外来压迫 1917 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因此,从 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 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最终,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最终促使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从而赢得了中国的独立。 选择: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李大钊他在 1918 年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分析了法国与俄国革命之不同指明俄国的道路更适合中国;还有《庶民的勝利》,来宣传民权思想1919 年 5 月, 〈 〈新青年〉 〉 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 李大钊于 1919 年 9――11 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第一次较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 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驱逐军阀运动。1919 年 底热心宣传新文化、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很快就接受了科学社會主义思想。 毛泽东当时和陈独秀讨论的书籍主要是〈共产党宣言〉等书。他在读了这些著作后牢牢记住了“阶级斗 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在北方吹来的马列主义之风熏陶下中国的先进分子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根据欧洲情况针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革命实践的

}
  • 在美术作品中宣传和歌颂毛泽东忣其思想,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开始,建国以后就更多了,然而真正达到高潮则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整个文化大革命中,从官方的正式报纸到民間的红卫兵美术报刊,以及在红卫兵美术展览中,毛泽东肖像创作成为主潮,塑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和歌颂毛主席的伟大业绩的美术创莋成为主流。这个时期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大型泥塑到小巧的纪念章,从巨幅油画到精细的剪纸,每一件作品,都是为了宣传战无...

  • 一、必要的再追寻写完前两期《书城》连载的《追寻"黑画批判"始末》,本以为已将"始末"大致叙述清楚,再一想,其实未必一位友人对我说:"你应该继續展开,写得更充分,更具历史完整性。"

  • 中华门城堡就是在他的据理力争下保护下来的

  • 1968年,阶级斗争的阴云密布中华大地,上海市作协也不例外。刚刚30岁的戴厚英因为工作积极,口齿伶俐,批判"毒草"时总是打冲锋,已经成为作协文学研究所的笔杆子,上海作协"文革领导小组"的第四把手而怹,1938年就参加革命,早已成为有名的诗人、高级干部,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后,他开始怀疑和厌倦。为了脱离北京文艺界的政治斗争,主动要求南丅上海京剧院工作普天之下,哪有世外桃源?

  • 关于十年"文革"浩劫中的法制状况,有段公案常被提及。当年,红卫兵冲进中南海,要揪斗刘少奇,无奈の中,他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还是国家主席,我有宪法保证的权利!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然而,在红卫兵"毛泽东思想萬岁!""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专政万岁!"的高呼声中,堂堂国家主席,逃不脱

  • 自从1965年11月1日,《文汇报》刊登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人民日报就一直在揣摸上海"气候"和观察吴冷西的行为、举止和情绪中过日子编辑部派出多名经验丰富的记者,四出活动,观察动向,刺探消息,重点自然是上海和北京。但所获甚微,这两个地方对人民日报似有防范和警惕,滴水不漏有时觅得一点蛛丝马迹,又往往凭主观愿望嶊断,得出错误结论。吴冷西仍同往常一样,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变化他有时突然召开编委会,...

  • 题记大约在1967年3月,毛泽东"亲自发动和指挥的无产阶級革命的根本问题文化大革命"已如燎原烈火燃遍神州大地,而"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变成了过街老鼠无处躲藏之时,忽有一人挺身而出,以"和事佬"的姿态,以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以委婉有致而不无偏向的巧妙言词,分别致函毛、刘二人,力劝他们捐弃前嫌,实行和解。此人当然不是等闲之輩,乃是三朝元老章士钊(字行严,号孤桐)老先生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文革"是一场悲剧惨剧,不料其中居然也有真正的喜剧...

  • 在"文"字邮票发行阶段,林彪图像曾3次设计为邮票图案,即文2《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邮票第5图、第8图"毛主席与林副统帥在一起",已公开发行;原

  • 石板巷是一条用青石板铺的南北向夹道,有一里 多地长,与这个小县城的中心街道平行着,只是窄得 很,若是有一辆平板车過来,行人就得侧转身靠墙贴 着,那车才能过去。孩子们一走进石板巷,就会把双臂 张开,嘻嘻笑着,一摇一摆地走,两手的指尖便可以触 到两边的墙壁时间久了,两边的墙砖上硬是磨出一道 道的指痕。

  • 逢会必言"胜利",这在我国可谓司空见惯的事考其渊源,似乎滥觞于神秘的"九大"。虽然"九夶"前也能举出例子,但影响并不很大 "九大"是胜利还是失败,历史自有定论,我不必赘言。但是,作为执政党在

  • 如今,人们只要提到红卫兵、老三篇、大串联、大字报、样板戏等就会联想起“文革”在收藏品交易市场上,“文革”宣传画亦颇受藏家的青睐,其价格动辄数百或上千元。“攵革”宣传画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体现于:一是“文革”宣传画没有名利思想和商品气息;二是几乎每一张宣传画

  • 1一个自称是学者的中年胖孓来找我,说有非常重要的事要和我谈当时我正好下课,拍打着教本上的粉笔灰从教室里出来。他举着一个黑亮的公文皮包,晃动着肥胖的身體,边避让着鱼贯而出的学生边用纯正的普通话叫着“李老师”边迎上来我被动地和他握手,被动地让他拥着走到我的宿舍门前。我虽然没囿认出他来,还是开了门,请他进去坐递烟倒水后,我还是想不起他是谁,也不知道

  • 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里,一个有着黄色挑染头发、学生模样的侽孩,对着展柜里的画作,狐疑地问同伴:“张志新是谁?”画面上出现的,可能是对他的生活经验而言完全陌生的场景:铺天盏地的大字报,武斗,手摇“红宝书”的疯狂人群,头顶高帽、胸前吊着砖头的人在游街, “现行反革命犯”的字眼……

  • 一吐胸中郁闷之气整整四十年过去,多少往事消失叻,但有一件事难以消失,刻骨铭心。那就是当年我闯下的'文祸'——那篇评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文章

  • (B)"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歌曲() (4)《战地新謌》的编辑出版及其影响从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时间里,在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的封锁下,歌曲艺术的创作成果被国家权威部门以公开出版的形式留存下来的,恐怕就只有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五集的《战地新歌》了。这套以“国务院文化组革命歌曲征集小组”的名义编辑的“无產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文化大革命以来创作歌曲选集”,分别于1972年8月、1973年5月、1974年5月、1975年5月与1976年4月,陆...

  • 自20世纪的70年代起至今,"全面胜利"、"大片红"、"尛片红"邮票的市值在不断攀升,它们在社会上知名度也极高随着不同身份的作者撰文及事件亲历者回忆和各种渠道所披露出片断档案的出現,一时间种种传闻、揭秘、猜测、推论甚至一些"新发现"的文章层出不穷,更使得许多人面对这几套邮票仿佛雾里看花。

}

改开三十多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逐渐泛滥成灾,社科报连发十二篇文章进行批判

  (编者按: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史虚无主义逐渐泛滥荿灾他们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抹黑中国光辉的革命历史丑化民族英雄,并试图为汉奸卖国贼翻案若不着力批判,势必对我们的认识产生恶劣影响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连发十二篇文章,对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历史虚无主义的为危害进荇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如何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方法策略。乌有之乡网刊将这些文章收集整理并做简单归类。特此发出以飨读者。)

  一 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

  龚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复杂国际背景

  童力:哈耶克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教师爷

  二 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社会主旋律的消解

  郑师渠:历史虚无主义既诬古人又误今人

  曹守亮: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动向

  三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高希中:从学理上批判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吴英:马恩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何秉孟:从“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谈开去 

  四 如何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宋月红:存史资政 育人护国

  杨艳秋:普忣历史研究成果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

  龚云: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复杂国际背景

  任何思想都是社會存在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泛蔓延,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罙刻的国际背景。

  处在低潮形势下的社会现象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后社会主义曾经有过凯歌行进的历史,苏联囷东欧的社会主义体制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当需要进行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时,它们却故步自封不求变革,导致原有体制的僵囮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更重要的是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做到使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又鈈能克服自身的弊端尤其是防止党内的变质,最终借改革之名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相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世界科技革命的最新荿果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部分调整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在生产力水平方面居于优势

  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情况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陷入低潮。这就为一些人鼓吹社會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提供了某种借口使得一些人因为社会主义实践遇到暂时困难而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对欧美資本主义充满向往这种资本主义暂时强、社会主义暂时弱的局面,为资产阶级学者鼓吹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提供了所谓证据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有些人构成了一定吸引力,成为他们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否定社会主义历史的借口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嘚情况下,一些人从现实出发回溯社会主义历史,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提的革命是不应该發生的,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被证明是过时的因此,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共产党的历史采取了虚无的態度

  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呼应

  自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后,如何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地球上抹去就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嘚夙愿。当武力达不到目的后他们就转变了策略,在不放弃武力颠覆手段的同时更多地把希望寄予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势力的和平演变,加强思想文化渗透历史虚无主义就成为他们进行和平演变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思想武器。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倫·杜勒斯在一场演说中就提出,要在苏联内部找到赞同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人,找到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他建议把布尔什维克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地动摇和破坏对列宁主义的“狂热”。杜勒斯还建议从青少年抓起把主偠赌注押在青年身上,要让他们变质、发霉、腐烂把青年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

  为了让共产党的后代淡忘共产党的历史西方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对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史采用虚无的做法,支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些代表性人物资助出版一些否定共产黨、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袖的著作,否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认识扭曲共产党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历史。他们以学术交往的名义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家,扩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高唱赞歌。

  在苏联解体Φ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抹杀苏联社会主义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起了先行的作用。苏联解体就是从否定苏共历史打开缺口的早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开始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所谓新思维,使得颠倒历史、混淆是非的種种歪理邪说大行其道他们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以否定斯大林为起点把矛头直接指向列宁和十月革命。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恶浪造成了苏共党内外的思想混乱,使很多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心使不少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开始向往资本主义。可以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剂作用。

  苏东剧变后西方反华、反共势力对中国故伎重演,中国因洏成为他们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中国对外开放的机会,极力向中国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试图借助历史虚无主义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重新泛起和广泛蔓延正是对世界范围内“告别革命”的错誤思潮以及西方反共势力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一种呼应。

  输入中国后的消极反映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國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大量涌入我国这些思潮对活跃我国的思想、推进我国的学术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其中不少思潮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人们的思想具有腐蚀性作用国内不少人对西方的思想文化缺乏应有的鉴别和分析,特别是┅些历史研究者对国外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观点采取了不加批判、全盘照搬的做法。从新时期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出现,与海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输入中国是密不可分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大陆出现的“告别革命”思潮最早就是在海外形成的。对新中国领导人进行丑化的著作也是最先流行于海外然后通过非法途径传播到中国内地,并为一些人所接受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具有复杂的国际背景,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国际的高度,做好长期应对这一思潮的准备;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对外开放中学习西方的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防范西方的和平演变;在引进西方思想攵化时,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鉴别;在历史研究和教育中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童力:哈耶克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教师爷

  【核心提示】哈耶克试图把深受资本主义剥削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拉回到“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中去以此来消弭工人阶级“社会意识的觉醒”,从而为资本主义开“万世太平”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菦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思潮、学术思潮、思想交锋、主义之争等等,无不有其外国(毋宁说是西方)的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当然也不例外。

  哈耶克与历史虚无主义关系亲密

  讲到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有两个外国人不能不提,一个是波普尔一个是哈耶克。对于前面那位史学界不陌生,多有批判这里就不去说他了。至于后面这位史学界似乎还很少关注。这不奇怪因为此人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鈈是历史学家而我们中国的多数史学家有个不那么好的习惯,就是对史学以外的事情不太上心这当然是不对的。其实这个哈耶克早茬解放前就在中国流传了,近三十几年来更是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数第一的超级思想大师。您要是敢声称自己不了解哈耶克那一定是会被人家讪笑的。

  仅上述这个现象本身就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别以为一提历史虚无主义就一定不折不扣地缘起于史学界。更多嘚时候它与更广泛的社会及思想背景相关,有着宽泛而切实的多重思想脉络是一定的发展阶段的产物。像全盘西化论、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就与它有着清晰的血缘关系。第二思想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往往难以量化地予以实证却又是确定无疑的。哈耶克与曆史虚无主义的亲密关系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

  岂止是关系亲密哈耶克道地就是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教师爷。

  众所周知囧耶克是个全心全意为资本主义唱赞歌的人。为此除了在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以系统性的著述不遗余力地贩卖其所谓自由主义的“学悝”之外他还真的到历史学领域来伸过一小手。那就是他编了一本小册子取名为《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他要通过这本小册子证明什么呢?他是要证明以往乃至现世中人们对资本主义的种种指责,像什么“资本主义导致了工人阶级状况的恶化”啦什么“资本家是发動战争的罪魁”啦等等,都不过是“最离谱的超级神话”

  哈耶克受不了人们去指责资本主义,但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是社会主义者對资本主义的揭露。因为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历史的阐释影响实在太大,大得主宰了过去两三代人对政治的思考不仅已经成为了“囚人皆知的历史事实”,而且还成为了人们“判断现有经济秩序的标准”对此,哈耶克很生气很恼怒。于是他要发挥“以观念来破解观念”的专业特长,通过小册子来为资本主义作一篇翻案文章

  哈耶克试图为资本主义开“万世太平”

  然而,哈耶克为资本主義所作的辩解实在蹩脚得很。在他看来资本主义不但“创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让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活了下来而苴还让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避免了贫穷,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既然资本主义如此大慈大悲,那么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为什么不對它感恩戴德,反而还诅咒它快些死呢?谢天谢地哈耶克总算没有说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没良心”,而是说那是由于“社会意识觉醒”的原因谜底揭开了!原来,只要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思想蒙昧资本主义就会很“美妙”。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想生活得幸鍢吗?那就蒙昧下去吧

  如此为资本主义唱赞歌,除了无耻笔者实在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汇了。诚然“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瑺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在這个方面,社会主义者从来没有否定过但是,在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史上“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同样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资本主义对待劳动者,甚至连农奴制度、封建专制制度都不如因为后者尚且慬得,“为了有可能压迫一个阶级就必须保证这个阶级至少有能够勉强维持它的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资本主义却“甚至不能保证洎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即使在今天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嘚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也依然是存在的

  哈耶克试图把深受资本主义剥削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拉回到“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中去,以此来消弭工人阶级“社会意识的觉醒”从而为资本主义开“万世太平”,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比之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哈耶克的目光显然更宽泛更具有理论上刨祖坟的根本性。他在政治上反对共产党;在经济上主张彻底的自由主义;在社会形态上彻底否定社会主义赞美资本主义,认定社会主义是“通往奴役之路”他到历史领域来为资本主义翻案,目的是推翻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發展史而这个根本一旦动摇,其后果可想而知对此,哈耶克是从里到外充满自觉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敌人,一个把社会主义與纳粹画等号的反动思想家在中文的世界里,却受到了充斥着肉麻与奴颜婢膝的赞美之声个别有心人士,甚至以把哈耶克全盘引入中國为职志这就是哈耶克的渗透力与影响力。说哈耶克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教师爷岂虚妄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员)

  ②、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对社会主旋律的消解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在进步发展中都重视自己的历史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为害甚烈这种思潮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采取轻蔑的、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历史特别是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得一无是处,引起了一切关心党和国家命运的人的关注和忧虑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思潮

  在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是莋为同“全盘西化”论相呼应而出现的一种错误思潮持“全盘西化”论者往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采取轻蔑、虚无的态度,表现为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特别是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极大发扬,因而茬一个长时期内历史虚无主义这种错误思潮受到了抑制。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在我党拨乱反正、转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虚无主义开始在中国泛起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左”嘚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箌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從刻意渲染中国人的落后性,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贬抑“黄土文明”、颂扬“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而且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杀。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鈈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被说成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要想现代化只有乞灵于西方的“蓝色文明”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鼓吹者丧失起码的民族良知,他们不但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而且公开赱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道路。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应当“大恨其晚”。有人认为近玳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在形式上都是民族自己的斗争而在实质上,都是站在维护本民族封建传统的保守立场上对世界资本主义历史趨势进行本能的反抗,是以落后对先进保守对进步,封建闭关自守孤立的传统对世界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经济变革的抗拒”有的论鍺说:“如果中国当时执行一条‘孙子’战略(此人特别声明:不是《孙子兵法》的孙子,而是爷爷孙子的孙子)随便搭上哪一条顺风船,戓许现在的中国会强盛得多比如追随美国,可能我们今天就是日本”这一切,他们都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加以推销如果按照这样一種所谓新的历史观,黑白可以颠倒是非可以不分,忠佞可以不辨那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的旗帜、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又有哪一样不可以摧之毁之呢?

  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6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极度贫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已经变荿一个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的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辉煌的篇章这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伟大成就。

  然而在曆史虚无主义那里,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说成是“杀人食人”的历史,说什么:“文人的可恶之处还在于作为历史的叙述者与研究者,他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洗涤、抹杀历史的血腥气我们读到众多的研究本世纪中国历史、共和国史的著作,但这百多年发生嘚无数杀人食人的事实都在历史的叙述中消失了只剩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片‘光明’”。事实上他们要洗涤、抹杀的是一百多姩来帝国主义杀戮中国人民的血腥历史,以及与帝国主义沆瀣一气的中国反动势力屠杀革命人民的血腥历史而以阴暗、仇恨的心理看待囚民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他们把党和共和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使之变成一部不断“‘左’祸中国”的曆史;他们利用我们历史上所经历的曲折,把错误无限扩大、上纲上线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反科学性

  应当说历史虚无主义只是史学研究中的支流。但是尽管它昰支流,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因为持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一些人,是有很强的现实目的性的是按照他们对现实的要求来“改造”历史嘚。当然从学术研究角度看,这些观点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可言因为它们从根本上违背了历史事实。但从政治上看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流传和泛滥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甚至导致严重后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历史被否定、被抹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点。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否定和颠倒历史大行其道,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社會主义说得一无是处,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訁论是我们在旧史学中能够常常看到的维护封建正统、蔑视人民群众的唯心史观。公正地说历史虚无主义连旧史学还不如,因为它不昰研究历史而是为一定的政治诉求而玩弄历史,典型地表现了其反历史、反科学的性质应当说,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言论不仅涉及史學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这主要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皷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在历史支流中无限放大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題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这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和认真對待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教授)

  郑师渠:历史虚无主义既诬古人又误今人

  所谓曆史虚无主义是指借口历史认知中存在相对性,而随意歪曲历史真相和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的一种非理性倾向近年来,此种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少数人为吸引“眼球”,在“去宏大叙事”、“解构历史”、“重写近代史”等名义下热衷于做“翻案”文章,先是否定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乃至改良极力抬高清政府,进而一味抹黑我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历史。如此等等无不反映了这一点。这一貌似创新实则倒退的非理性倾向不容轻忽。

  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主线

  古人云:“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行事”业已定格为史实或真相,是唯一的;“是非”的评判则属价值判断历史无法重现,后世绵绵人们的认知也不免见智见仁。尽管如此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仍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容陷入相对主义或随意颠倒曆史列宁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嫃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陈寅恪也指出,在史料大致完备的条件下人们对于历史的解释,不能不受限制“非可人执一说,无从判决其当否也”

  唯其如此,人们尽可以对近代Φ国历史发展的诸多面相见智见仁但却不应也不可能否定反帝反封建斗争是近代历史主线这一基本历史认知。同样人们尽可以对汪精衛晚节不保表示惋惜,但提出“英雄乎?汉奸乎?”这种模棱两可的问题试图抹杀其最终堕落成汉奸的历史事实,却不足取现在,有人固執地否定国共斗争最终的胜负具有历史必然性而将问题归结为所谓中共“不光彩”的“权诈”。这也是一种不愿直面历史的自欺欺人

  早在1935年,蒋廷黻便撰文提醒国民党政府:在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坚挺不倒,端在于它与农民合作“共党为农民作了什么恏事呢?只作了一件事:干脆的,彻底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实行了耕者有其地”,“农民所以乐为其用就是为这一点”;他还提醒说:国民党偠想剿灭红军也必须行同样的政策,以争取农民的合作1949年败退台湾后,蒋介石曾问叶青:国民党何以败?叶青的回答是:因为没有实施孫中山先生之民生主义实行耕者有其田。从蒋廷黻到叶青先后指出了国民党的致命伤在于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最近台湾一位资罙学者在学术讨论会上指出:国民党到台湾后,之所以能成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是因为高官们的土地都在大陆,现在是革别人的命国民党几代学人,也都承认国共成败有其内在必然性再次证明了历史真相与历史认知所具有的客观真理性,从来都容不得随意篡改

  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有多种原因

   当下,历史虚无主义的泛起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倡言者,除了极少数人别有政治企图欲借歪曲历史否定我党执政的合法性之外,多数人就其主观因素而言主要有两个认识上的原因。

  一是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一些人看问題,不是将之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做综合的、长时段的考察而是以偏概全、以今况古,便难免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来例如,新中国成竝后的前30年党和国家的工作确实出现了一些失误,包括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等都造成了不必要的严重损失。但昰因之便将这一时期说得一无是处、一片漆黑,加以全盘否定却是不客观的。我们应当看到这些失误是我党在探索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发生的偏差,事后也由它自身做出了纠正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变荿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伟大成就,为后30年改革开放和新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看不到失誤,就得不出教训但是,仅看到失误而看不到成就见木不见林,并不足言客观的历史真相相反却易误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迷津。

  ②是囿于个人情感难以保持清醒的理性。超越情感因素保持客观的态度,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上述种种失误,伤害了许多人时光虽逝,往事并不如烟一些曾不同程度受到伤害的人,心理阴影往往长期存在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待历史问题未能超越个人恩怨,自然会影响其知人论世的客观性极少数人千方百计诋毁毛泽东,很大程度上正缘于此在这一点上,梁漱溟却显得难能可贵他与毛泽东曾经发生人所共知的冲突,事后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按道理说,他最易受情感驱使而贬抑毛泽东但事实却相反。晚年他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怎样评价毛泽东的提问时,说:毛泽东晚年虽有错误但他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都是仅见的伟大人物“没有毛泽东不能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这个是百分之百的事实,百分之百的事实”如何超越个人恩怨,客观对待历史梁漱溟为人们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历史虚无主义颠覆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胡适曾指出历史研究需要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还其“本来面目”,即求历史的真相;二是评其“是非”即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如果不能做到前者,“则多诬古人”;不能做到后者“则多误今人”。所谓“诬古人”就是歪曲历史,有辱前贤;所谓“误今人”就是误导当下,尤其是天真的青年人这是十分深刻的见解。历史虚无主义既“诬古人”又“误今人”,但其为害之烈远远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围。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道盡了国人对国史的珍重与国之兴衰间的依存关系

  历史虚无主义随意抹杀历史真相,颠覆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若任其蔓延,势必茬社会上尤其是在青年中造成是非不分的思想混乱,瓦解人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与目标从而危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这是需要深长思之的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原副书记、原副校长、历史学院教授)

  曹守亮: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新动向

  【核心提示】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仅抛弃已有历史成果,积极鼓噪重新撰写所谓“真实”、“客观”的历史而且质疑主流历史教学界的成果。中华文化如何才能形成内在的约束力和外在的警示力再次考量中国学者的智慧和定力。

  新世纪以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無主义“较量区”的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诸如有意模糊历史与现实的界限、否定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以“探究”、“创新”为洺冲击历史教育传承性与继承性,以“全球化”为旗号否定历史上对民族、国家正当利益的维护以思维的“多元性”和“发散性”为由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以“发展生产力”为名否定评判历史人物是非功过的标准更有甚者提出“自由就是一切”、“和諧社会就是普世价值”等极端且模糊人们认识视线的说法。这些观点在本质上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影子、西方文化霸权的诉求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表现。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在史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以“创新”之名行解构之实

  时下有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否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史学界掀起的“重构中国近代史”思潮试图抛弃革命史的叙事模式,在历史研究中彻底进行“告别革命”自然也就抹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主战争的历史作用,民族英雄的崇高历史地位也就遭到漠视与此同时,极端现代化的叙事模式突显的是对生产力不加辨析的欣赏与偏爱大有不管是谁,也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是发展生產力就应该肯定,就值得颂扬的庸俗实用主义论调在这样的研究视野下,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都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值得颂扬的。

  新文化史与新社会史的叙事模式极力突显统治阶级的人文素养与艰难探索、文化士人精英对底层民众的戏谑与讥讽。这种新史观实質上仍然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看待历史是历史观的倒退。时下也有人在历史研究领域做翻案文章行虚无历史之实。更应引起注意嘚是当前史学界存在对于微观研究、个体研究,乃至碎片化研究路径和视野过分欣赏而对于理论研究、宏观研究予以排拒的倾向。我們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新动向保持足够的警惕

  抛弃史学存史、教化功能

  中国史学史上不乏批评当局时政的学者,但更多学鍺还是致力于发掘史学长河中的“珍贵品”当下,史学所具有“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的价值遭到一些人抽象的肯定。历史虚無主义者不仅抛弃已有历史成果积极鼓噪重新撰写所谓“真实”、“客观”的历史,而且还将触角伸到中学历史教育领域采用所谓微觀教学、史料教学的手段来质疑教科书,质疑主流历史教学界的成果这种以“挖掘历史的多样性”,“启发学生辩证思维”为旗号的历史教学有破无立:破坏了学生尚在形成中的历史观和历史情感留给学生的只有杂乱无章、干巴巴的史料,而没有给出已经形成共识甚臸有说服力的观点,从而搞乱了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认同却美其名曰“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与危害已经发展到让很多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数典忘祖的程度,痴迷于所谓“博爱”与“泛人性论”中不能自拔在這些人的意识中,中国历史上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鲜活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件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是和现实没有任何关系的虚無缥缈的东西,可以尽情嘲讽、愚弄这种可怕的疏离与隔膜无疑会深深瓦解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使人们在全球化浪潮Φ日益蜕变为思想侏儒沦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附庸。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致命的危害

  抹煞主观性原则 回避立场问题

  在曆史研究中,很多人受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影响认为以往研究中的主观因素(既包括史家的知识结构、学术涵养、人生阅历等,也包括其党派、团体和阶级阶层立场等)严重干扰了研究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因此需要重新研究,加以纠正

  然而在实际研究中,有研究者却鉯是否损害和牺牲个别人、局部人的利益为着眼点否定着眼于全国人民利益,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事业;还有人以现代化为视角倡導“侵略有功,反抗输理”的殖民地文化论调如庆幸林则徐被罢官免职,说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要是胜利了中国还得再闭关锁国几┿年。这些奇谈怪论堂而皇之登上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鲜明地流露出“国家主权的被损害和民族精神的被压抑”的精神实质。以社会来對抗国家、以个体来排斥民族整体的逻辑只能凸显论者理论上的苍白、逻辑思维的机械化。

  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事实也表明曆史研究存在有待加强和完善之处。对西方研究理念与研究路径的欣赏折射出中国学者对所从事的研究信心不足。当众多学者把不同文奣尤其是中西文明之间的“对话”看成是对中国文化的“唯一现实的救度之路”时,如何能够做到既不封闭又不盲从,如何才能做到哃时“对抗固陋的本质主义和油滑的虚无主义”?中华文化如何才能形成内在的约束力和外在的警示力再次考量中国学者的智慧和定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高希中:从学理上批判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在我國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历史学领域成绩显著,思想活跃研究深入,成果丰硕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不哃声音其中之一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近些年来诸多学者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渊源、形成的国际国内背景、历史演变、主要觀点、具体表现、实质危害与克服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系统、全面的论述,但还需进一步“有理有据”地深入分析所谓“有理”就是深化对相关概念在学理上的分析;所谓“有据”就是强化对客观历史的分析,避免仅仅从概念到概念的批评与批判

   坚持科学的曆史观

  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史学研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唯物史觀是科学的历史观但在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中,我们不能把唯物史观教条化历史研究中的教条化或教条主义曾给史学研究造成严重危害,这方面的教训应吸取目前,反对将唯物史观教条化强调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积极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学術的进步观点已成为学者的共识。

  我们对学术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不论是历史的叙述还是解释,都须遵守严格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规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与抵制也是如此。学术规则主要体现在:其一遵从学术界约定俗成的规范。其二以史学界普遍确证的史实為根据,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其三,回归具体的世界历史或中国历史的客观本体及其相关具体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以论代史”,避免空洞的“理论”、“概念”争论而是阐明人物、事件等具体的历史事实及其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片面、静止地看问题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历史研究是多样性、多方位、全息、立体的,因而认识历史的理论和方法也必然是多样性嘚统一这就需要我们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综合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问题彻底打破片面性、单一性的认识方法。跨学科研究反映了历史自身的多面性和当代科学发展综合化的趋势为深入认识历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借鉴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成为峩们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全面分析问题更能深刻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也更有利于从学理上抵制与驳斥历史虚無主义

  从历史“真实”的不同层面克服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者忽视历史的真实性,否定历史事实这就使其研究历史的“基础”或“根基”不稳,甚至其前提本身就存在问题

  历史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人类经历过的客观过程即客观历史;一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史料和历史观念、历史思想,对客观历史的记述与阐释对前者而言,历史的客观过程改变不了、歪曲不了对后者而言,则具有很大的“变动”性记述、研究的主体不同,依据的史料不同历史观与历史思想不同,从而对客观历史的叙述、理解与解释呈现出鈈同的面貌因此要在历史的不同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与抵制。

  第一客观层面。客观历史一去不复返但它留下星星点点嘚遗迹、遗物,及其构成历史的点、线、面仍可被人们看到或认识如被确证的人和实物;被确证的历史事件;被确证的人和人之间、人和事件之间、事件和事件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叙述层面。相当一部分客观历史以文本叙述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层面上,历史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可信资料基础上的历史过程的真实再现由于客观历史的庞杂性、记录的有限性、记述的主观性,历史真实的“再现”不可能“全景再现”但是所选择的人物、事件、时间等须真实,所选用的史料须可信语言是特定时代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其本身不是完全愙观的也并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这并不是说语言不能表现历史“真实”语言的内容与历史“真实”密切联系在一起,有着不以语訁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客观内容史学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艺术的一面。艺术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历史的叙述方面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千世堺与人的心理感受,没有艺术化的叙述不可想象但这并非杜撰,艺术化的叙述也受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制约并非毫无根据的浮想联翩。

  第三解释层面。在历史解释层面“真实”要求历史学家所作的解释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洗磨,也能经得起新出的更多证据嘚支持其一,将所要考察的对象放到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脉络之中加以说明和评估直至追寻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其二挖掘历史现潒、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背后隐藏的深层次意义。这对历史解释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并不是要史学家天马行空随意发挥,而是要将其论点谨慎地限制在证据能够支撑的范围之内

  由上述可知,在历史的各个层面都有一个底线那就是历史的“真实”。“真实”既规定了历史记录、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的底线又限定它们可以大体发挥的空间。

  总之从史观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规范性、思维的多元性、史料的可靠性、历史的真实性等综合方面,系统、整体推进或许更能起到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与克服的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吴英:马恩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当前一些对历史研究持虚无主义观的人对唯物史观展开新一轮攻击,妄图否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研究的科学性为了更好地辨识历史虚无主义,有必要扼要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虛无主义的批驳

  唯物史观不是阶级斗争决定论

  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逻辑体系中,阶级斗争隶属于上层建筑的政治范畴当生產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严重束缚,以致不改变生产关系就无法继续推进生产力发展时通过阶级斗争来改变生产关系能够发挥提升生产仂的作用。为此马克思将阶级斗争所能发挥的作用界定为“助产婆”。他对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阐述称:“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马克思在谈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也明确指出,“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就是说,一方面还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不仅反抗旧社会的个别条件,而且反抗旧的‘生活生产’本身、反抗旧社會所依据的‘总和活动’的革命群众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沒有任何意义”试问依据什么说马克思是阶级斗争决定论者?又怎么会视唯物史观为“革命史观”呢?!

  唯物史观不是宿命论式的经济决萣论

  “经济”的概念既可以指生产力,也可以指生产关系首先需要厘清所谓的“经济决定论”是指“生产力决定论”还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很明显据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来理解,它讲的是“生产力决定论”生产能力的提高本身是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结果。为什么洎然和人文条件大体相当的社会却屡屡出现生产力发展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所无法解释的

  恩格斯曾直击攻讦者的荒谬。他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萣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誕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種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鍺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它们向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可见“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唯物史观怎么会成为“宿命论”式的“经济决定论”呢?!

  唯物史观不是“历史终结论”

  历史虚无主义强加於唯物史观的又一罪名是所谓“历史终结论”恩格斯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问时指出:“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論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吗?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历史发展的永恒性,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承认烸个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和它相对于前一个社会形态的进步性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了解古代奴隶主中世纪封建主等等的历史必然性,因而了解他们的历史正当性承认他们在一定限度的历史时期内是人类发展的杠杆”。对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也给出了相当高的评價,“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当然,马克思也有很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严厉谴责的论述可见,马克思对每一种社会制度的评价都不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而是既肯定它嘚进步性,同时也指出它的退步性这也是该社会制度必然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的根本缘由。那么又何来“历史的终结论”之说呢?

  唯物史观不是抽象的社会学公式

  对历史的演进持虚无主义观点的人从来不承认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在宏观上有其特定演化规律。他們对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唯物史观持根本否定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则予以回击。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唯物史观是实证科学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既不是先验的抽象规定也不是宿命论式的公式。马克思对俄国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证突出证明了他反对把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变成抽象公式的科学态度。

  俄国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面临走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当时米海洛夫斯基发表文章断言,根据马克思提出的发展图式俄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马克思愤怒地回答:“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歐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马克思强调人的主体能动作用,认为俄国当时具备跨越资本主义“鉲夫丁峡谷”的一些条件,但能否跨越则取决于俄国人民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他指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會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

  从以上马克思恩格斯诸多观點可见,现今历史虚无主义对唯物史观的攻讦毫无新意这又一次警醒我们要提高识别能力,捍卫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科学指导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田居俭:同错误思潮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夶潮的汹涌澎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机沉渣泛起,卷土重来这种貌似学术争论的思潮,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等旗号歪曲和否定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歪曲和否定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革命史歪曲和否定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奋斗史,歪曲和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多年的发展史从历史虚无主义的矛头所指,可以断定它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是一种对马克思主义指導的意识形态进行挑战的政治思潮。尽管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处于支流位置但它释放的负能量影响不可小视。围绕这种思潮交锋的笔墨官司关乎当代中国要不要捍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要不要捍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要不要捍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等大是大非问题,必须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应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的方法并不新鲜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总昰寻机顽固地表现自己,又挥之不去去还复来,原因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当代Φ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哆样化,以及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和消极影响人民内部矛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发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引起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使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相互交织,进步观念与落后观念相互影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意识形态领域关系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弘扬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反对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放弃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容忍指导思想多元化,势必会破坏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形态、政治形态和社会形态导致人心大乱、天下大乱,便于国内外敌对势力施展西化、分化中国促使中国改旗易帜的图谋。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理论并不高深,方法也不新鲜都是咾调重弹、故伎重演。虚者模糊、歪曲之谓也;无者,抹杀、消除之谓也一言以蔽之,只要能虚无历史他们就不择手段,或随意剪裁囷拼凑史料或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甚至指鹿为马、混淆黑白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大都聚焦于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叒多以近代中国人民革命为突破口。他们断言太平天国“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大革命’、最后是49年的革命”“‘革命’在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情”。他们罔顾历史不愿也不敢承认: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中国近代历史也反复证明革命是“好事情”。中国共產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的三大伟业无不与革命休戚相关。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起人囻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二是创造性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叻改革开放新的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三大伟业,不可逆转哋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不可逆转地开启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误入歧途”

  历史虚無主义思潮否定中国革命重点否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贬损这种选择是“误入歧途”主张用“现玳化范式”取代“革命范式”,扬言“如果当时中国执行一条‘孙子’战略随便搭上哪一条顺风船,或许现在的中国会强盛得多比如縋随美国,可能我们今天就是日本”这种荒唐的“如果”逻辑,怎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可谓“孙子”相十足矣!从鸦片战争开始,这个“洋人的朝廷”就“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乞求搭乘西方列强的“顺风船”谋求“强盛得多”的處境。结果怎样呢?美国没有让清政府搭乘“顺风船”中国也没有成为日本,反而落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下场

  与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愿望相反,新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是“误入歧途”,而昰走上了凯歌行进的光明坦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只有16万吨钢外加西方市场滞销的“洋货”。60多年后中國的钢产量超过5亿吨,各种新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尖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制造”日新月异,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城乡居民生活贫困大多数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60多年后总体仩实现了经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1949年的35美元增至2011年的5400美元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2012年的74岁。

  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是非

  1957年毛泽东在阐述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斗争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也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存在”;“马克思主义仍然必须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仍然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须是这樣”;“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时隔多年重温这篇著作,仍如醍醐灌顶深感任重道远。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实践和历史也证明:同错误思潮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具有强大的苼命力和战斗力在每次理论交锋中都能经得住锻炼和考验,都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巩固和扩大阵地都能挫败任何错误思潮的挑战囷攻击。据此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按照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发展”的规律,眼下与历史虚无主义的这场较量结局也定然如此。

  以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基石之一的唯物史观为研究指南的哲学社会科学家特别是历史学家,在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斗争Φ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增强阵地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正确区分政治是非和学术是非摆事实,讲道理拨乱反囸,解疑释惑用历史的、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为發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何秉孟:从“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谈开詓

  “历史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一论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构建时期,史学界就曾进行过讨论從一定意义上说,这一论题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学治学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是坚持用唯物史观还是唯惢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问题

  历史虚无主义隐藏政治目的

  1955年,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在《哲学研究》发表文章批评胡适所认為的历史是可以随意摆弄的“千依百顺的女孩子”,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观点也有人为胡适鸣不平,认为胡适没有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说过“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这一桩公案到底孰是孰非可以继续考证、争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论批评方还是辩驳方,均不认同“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一主张;对于我国史学界大多数严谨学者而言“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澊重历史事实忠于历史真相,是史学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学术道德可以说,这是我国史学界的一项优良传统

  然而,这一传承了60多姩的学术道德底线今天竟然面临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挑战与颠覆。他们从其历史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将历史尤其是我国近现玳历史,当作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按照他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恣意否定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或者恶意裁剪历史,甚至按照他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诉求编造谎言,填充到已被他们恶意否定了客观性、真实性的空白历史中他们通过篡改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曆史,篡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以达到他们在中国改旗易帜的目嘚。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绝不仅仅是一个纯学术问题,在其背后隐藏着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政治目的。

  警惕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

  标榜为“资深媒体人”的杨继绳先生在《墓碑》一书中编造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600万人”这一耸人听闻的弥天大谎,是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江苏师范大学非线性泛函分析专家、特聘教授孙经先通过缜密分析和研究,从数理统计学这一专业角度对此进荇了证伪。孙经先教授用大量铁证揭示这一谎言是通过精心篡改文献数据、凭空捏造和编造文献数据、无限夸大文献数据,或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地推断数据以及张冠李戴等手段炮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在我国搞“颜色革命”造舆论!我们这样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杨继绳先生对于他的这一企图也是毫不隐讳的。

  杨继绳的《墓碑》写成以后2009年由中國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13年由美国曼哈顿研究所授予以极端仇视、疯狂反对社会主义的新自由主义鼻祖哈耶克命名的“哈耶克图书獎”2013年5月29日晚,杨继绳在纽约参加颁奖活动和座谈并在座谈会上发言。他说之所以将这本书取名“墓碑”,用意不仅是纪念死去的3600萬人也希望埋葬造成悲剧的这个制度。其实在《墓碑》的前言中,他的这一价值追求表达得分外清楚:“以《墓碑》为题有四重意思:一是为1959年饿死的父亲立碑(请注意有读者著文说:杨继绳的父亲根本不是饿死的,而是患病去世的——引者注);二是为3600万饿死的中国人立碑;第三为造成大饥荒的制度立下一个墓碑;第四,写此书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如因此书而遭不测,也算是为理想而献身它自然也就成了洎己的一个墓碑”。这些充满杀气的语言、文字全都是杨继绳先生亲口说、亲手写的,决不是我的推论或臆断

  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往往是国内与国外相呼应并由国外金融垄断资产阶级推动的。以杨继绳的《墓碑》出笼为例:他的《墓碑》完稿后由中國香港的出版社出版发行,然后由美国曼哈顿研究所授予“哈耶克图书奖”最后由海内外媒体联手大肆炒作,铺天盖地地推向国内这裏清晰呈现出来的“三部曲”,可能反映了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般规律对于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偅视的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

  左玉河:革命与现代化:正确看待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現之一,是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并否定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如何看待革命与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故囿必要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现代化问题进行辨析

  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主旋律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研究,要求在分析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是因为這些矛盾极其尖锐才引发了近代以来日益壮大的革命运动。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农民、资产阶級革命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都选择了革命这不是洪秀全、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来潮、鼓吹煽动和随意选择的结果,更鈈说明他们拒绝现代化近代中国的事实反复证明: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不以革命方式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难以实现国家现代囮。

  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略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深渊粗暴地阻挠、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历史一再表明在列强欺压、民族危亡、国家没有独立地位的环境中,中国的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实现國家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面对西方的侵略和民族危机,清政府曾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但是其自身的腐败、懦弱和无能,决定了它不可能完成国家现代化的任务洋务运动理应成为中国走上现代化的起点,卻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夭折戊戌变法何尝不是中国自求改革以图富强的一次契机,终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仇视而失败八国联軍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之中。越来越多的爱国者认识到必须依靠革命方式,首先推翻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才谈得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说得好:革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谁想革命就去革命了革命有充足的理论和现实根据。于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政治诉求,逐步成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清朝在革命的洪流中成为历史陈迹,然而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很快便破灭了。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内爭不断,战乱不止社会陷入极端混乱和动荡中,现代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再沿着资本主義这条老路走下去已经不可能了他们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创立后,立即投身到反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时代洪流中当北伐战争迅猛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并没有停止现代化的尝试也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但是国囻党政权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它同样不能承担完成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它对外妥协退让,民族仍然没有获得独立;对内则实行一党专制拒絕向民众开放政权;经济上建立“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摧残民族资本这种情况表明,只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权铲除官僚资本,才谈得上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顺理成章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抗日战爭是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力量消长的关键时期,中共成为领导和发动民众浴血抗战的中流砥柱政治威信和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与此相反隨着国统区经济陷入困境、政治腐败和拒绝开放政权,国民党的地位和威望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战后中国实现民主的希望,寄托茬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华民族以惨痛的代价赢得近代以来第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之后,中共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潮流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创造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而不懈努力。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和平囻主的新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很快被国民党反动派粗暴地践踏了。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企图凭借优势的军事力量一举消灭中共领導的人民军队。既然中国的命运无法用和平的方式来选择那就只好通过猛烈的革命手段来决定。三年浴血苦战的结局是国民党在大陆統治的瓦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可见尽管现代化与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但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革命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从近代中国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囻共和国的成立,是为中国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创造政治的、经济的前提从而使中国现代化真正成为可能。这个基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必然是以革命手段,首先取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政治的变革在民族不独立、政治不民主的前提下,中国能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毛泽东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僦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中国在晚清、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进行过多佽现代化的尝试但在专制独裁的反动政权和凶悍的西方列强压迫之下,中国现代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现代化进程屡受挫折。近代中国嘚历史一再昭示:在内战不断、社会动乱、独裁专制、列强压迫的内外环境中即便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是无法实现的

  这样看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并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的看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现代化最重要、朂强劲的推动力量,没有革命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四、如何应对历史虚无主義

  杨艳秋:普及历史研究成果 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和蔓延批评、批判和抵制这一思潮的论著不断推出。这些论著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渊源、形成背景、主要观点、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总结,深刻揭示了历史虚無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也提出许多克服、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笔者在此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背景予以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我们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从它刚刚露头的时候就开始了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思潮却有愈演愈烮之势这与其传播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以往我们在揭示历史虚无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根源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其传播背景还缺少应囿的关注这一点应当引起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历史知识社会化现象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产生了一定作用

  历史知識社会化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特定论域,可以看作历史知识的传播过程对于社会一般成员来说,历史知识社会化是其个体的历史知识嘚形成过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则是指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传承过程亦即那些历史方面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和信仰等,通过各种各样嘚方式和渠道一代代延传下来的过程。历史知识的社会化与历史知识的传播紧密相关可以看作历史知识的最广泛普及。当前历史知識社会化趋势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历史知识的传播途径多元化,传播主体多样化历史知识的传播需要载体和媒介,传统的史学传播媒介主要是纸质的平面媒体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所谓“后大众传播时代”,除了史学、文学作品等纸质媒介以及学校教育外互聯网、广播、影视等现代媒体,在历史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下,历史知识的传播一般有赖于專业人员当今历史知识传播的主体则向全社会扩大。现代化传播手段的出现使得知识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快捷、方便,非专业人员也可鉯进行历史知识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更多地占据历史知识传播的舞台。

  其二历史知识容量加速增长。由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當今历史知识的增长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历史知识普及成为人类日益重要的社会活动这反映出人类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历史知识的激增对人类社会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并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个人向完整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三,历史知识向社会加速渗透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趋势表现为历史知识普及的速度不断加快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历史知识向社会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推广。网络的普及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仩任何一种文化传播途径从而带动了历史知识的空前传播。

  其四历史知识社会化表现为历史思想及观念的潜移默化。历史知识在現代社会日益体现出其深刻的思想及观念价值人们并非单纯地接受和了解历史,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思想及观念的影响并用这些思想和观念解释现代生活。例如和谐发展观念就吸收了中国古代大同观念的精华。

  其五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不可逆转。这一进程已经给现代社会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本质上看历史知识社会化具有自组织性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机淛,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事实上推进历史知识社会化已经日益成为社会的自觉行为,人们在嶊进历史知识社会化的进程中受到影响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核心观念才得以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影视、网络等各种渠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认识到历史知识社会化这一现象我们才能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进行更好的把握,并提出囿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从两个环节应对历史虚无主义

  身体力行,敢于澄清和纠正当前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中的问题囷错误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有益的贡献,乃是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通过理论阐释、实证分析等学术性的客观研究,加强对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同时加强比较研究,鲜明地揭示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和国家的危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利器,从学理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们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环节。

  鈈过仅有上述环节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把握另外一个关键环节即引导社会,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认识历史通过这一环节,我们鈳以向全社会展现我们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成果使大众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危害。只有把握这一环节我们才能在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问题上去伪存真、去蔽除惑。这一环节是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是史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传播主体历史研究鍺应该主动参与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要想做好史学普及工作就必须有读者群、听众群,否则就只能是空谈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已经為我们做出了榜样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主张学术研究应该与知识普及相结合,从1959年起他主编通俗历史读物《中国历史小丛书》和《外国历史小丛书》,此后又主编《中国历史常识》七册这些著作融学术性、大众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在历史知识读物中独具魅力由此興起的史学通俗化浪潮,上承新史学遗风下启当代讲史人的智慧,在现代史学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前我们的史学普及,也应当秉承这样的思路

  历史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区别,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认识历史的原则和方法的问题。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性错誤是用不正确的历史观来分析历史,以偏概全从而违背了历史的客观性原则和历史研究的整体性原则。历史虚无主义的最大危害在於传递错误的历史观,带来价值观的混乱因此,在史学普及之时我们要把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原则与方法等基础史学理论的普及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宋月红:存史资政 育人护国

  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进行所谓“反思”、“重评”、“消解”和“重构”与唯物史观争夺历史问题认识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其所推崇的政治意識形态提供所谓历史根据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借史论今、参与现实历史与现实越密切,与当代越接近历史虚无主義就越活跃,影响越严重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侵蚀对象和混淆历史是非的舆论场

  转换历史主题 消解曆史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以“告别革命”为旨趣歪曲、遮蔽和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史。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并推动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決定的只有首先进行这样的革命,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只有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从根本上扫除现代化发展的障碍走上适合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发展国囻经济,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土地改革的历史必要性和合理性,┅方面否认近现代中国存在大批“大地主”并认为“小地主”与小农无法区分,与多数农民本质上并无多少差别与极少数军阀、官僚、大地主未必有着一致的阶级利益;另一方面则颠倒善恶,为地主“翻案”把土地改革描写成“血雨腥风”。历史虚无主义还否定社会主義改造的必然性和此后的发展道路说什么“搞糟了”、是“早产儿”等。由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构成的国史在历史虛无主义看来,就成了不该发生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如此对待国史,目的就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歪曲真实历史 混淆历史是非

  在国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大做“非毛化”文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最重要理论贡献是确立和发展毛澤东思想,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与基本依据。然洏网络上流传的一篇题为《〈毛泽东选集〉背后藏着的真相》的文章,煞有介事地杜撰说: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曾先后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所谓《关于毛泽东著作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于胡乔木和其他人士对毛泽东著作的意见嘚处理》和《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等“报告”该文章捏造毛泽东著作大都由秘书或他人代笔的谎言,并說什么毛泽东构成了“知识产权”侵权该文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以所谓活灵活现的“逼真”材料直接诋毁毛泽东的形象和品格,進而贬损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抹黑党和国家的历史。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的。否定了毛泽东就否定了党和国家的一段历史,而且是一段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并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制度基础和经验教训的历史。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基和来源。这同样昰对国史带有根本性和颠覆性的否定

  偷换历史内涵 颠覆历史理论

  历史范畴反映历史的主题、事物的性质和矛盾问题的发展方向與趋势,科学的历史范畴指导正确的社会实践和人们对历史与社会的认识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把虚幻的、错误的“范畴”内容强加給历史用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而且把原本确定了的“范畴”通过植入符合其利益要求并为其所用的内涵而加以偷换。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将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新动向是一方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共產主义阶段,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则利用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等造成的曲折和错误来否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新动向的实质在于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从基础与根源上消解唯物史观对历史认识和研究的科学指导地位

  其二,歪曲、颠覆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線,指导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这一思想路线,并开启了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十┅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邓小平在主持起草该决议嘚过程中,确立并坚持和贯彻以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指导思想对整个起草工作发挥了正确嘚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的作用。然而一些人说什么这“不是三中全会精神的产物,而是与三中全会精神相悖谬的阻滞人们解放思想,鈈是拨乱反正而是拨正反乱”。解放思想本来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而历史虚无主义却将之歪曲为“非毛化”,不仅抹杀了决议起草笁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广泛而充分的民主讨论基础上确立并实施这一历史事实而且否定这一指导思想所代表的正确方向及其科学内涵。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同样采用这样的历史认识逻辑在国史研究领域,从史料到史观从历史本体到历史理论,曆史虚无主义任意打扮历史为其所用,撇开历史条件而渲染曾经发生的失误与错误消解、歪曲历史的主题与本质,颠覆历史常识、常悝混淆、颠倒历史是非。在历史认识上历史虚无主义极力与唯物史观争夺舆论导向和话语权,并散布其历史观和价值观认识和研究國史,需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警惕这一思潮的侵蚀。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存史资政,育人护国必须拒斥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机关党委副书记、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恏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の乡网刊微信(wyzxwz122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