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那时八路打战真的个个抢当主攻吗

阴晋约在现在的陕西省华阴县東南,在华山的东峰和北峰之间。秦军虽有五十万之众但在多山地带密密麻麻不能很好地展开。决战日面对乌云盖顶般黑压压五十万秦軍,五万魏武卒不仅全然不惧一个个更仿佛饿狼见到了猎物一般双眼放光,那攒动的人头仿佛只是待他们冲过去随时随手便可轻易摘取嘚战利品一般双方摆开阵势后,急遽的战鼓响起照例先是一通互射,可秦军铺天盖地的箭雨除了寥寥可数的数箭能稀稀拉拉地射到魏軍阵中外其余都落在了双方阵前的空地上,而魏军弓箭手都是至少可以开十二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合今天30公斤)的精兵每一輪遮天蔽日的箭雨射过去秦军必然呼啦啦的倒下一大片。秦军阵脚微乱不得已开始让战车冲锋,可迎接他们的是魏军精锐的骑兵迎头地痛击随后魏军战车也如猛虎下山般全力出击,骑兵则开始对秦军步兵不断实施包抄、分割而此时魏武卒大军也山呼海啸般地压上……陰晋之战,当绣着“吴”字的大纛旗缓缓出现在秦军视线之中时当那隆隆战鼓如雷鸣般在天地间回荡、滚动时,当黑压压的骑兵、战车群从对面压顶狂奔而来时当魏武卒那激越高亢的熟悉喊杀声震耳欲聋的迎面扑来时,当阴晋城内的守军如狼似虎奋勇而出时五十万老秦人不多时便陷入慌乱之中,挤在一起的秦军手足无措在两面的夹击下,秦军很快彻底崩溃了, 一个个抱头鼠窜,相互践踏。一时间战鼓震天動地战气凌烈萧杀,浑身鲜血的魏军一个个仿佛从地狱里刚刚释放出来的恶魔矛戈断了,挥剑便上剑折了,随手拣起一样武器就杀血溅到脸上抹都不会抹一下,只顾狂吼着轮番冲杀只到眼前看不到一个人站着的秦兵为止,阴晋到处蠕动着断臂残肢的血人,到处彌漫着绝望痛苦的嘶吼阴晋,尸横遍野鲜血成河……

吴起知道战局不会再有任何悬念了,看着狼狈奔逃的秦军吴起突然间不禁想起叻那个可怜的女人——在魏军中有个士卒生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吸脓这个士卒的母亲知道这事后大哭起来。别人说:“你儿子只是个普通士卒而吴将军亲自为他吸取疮上的脓,你为什么还要哭呢?”母亲说:“不是这样往年吴公为他父亲吸过疮上的脓,他父亲作战时就┅往无前地拼命所以就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上的脓我不知他又将死到那里了,所以我哭”吴起暗叹:“世人哪里知道戰场的残酷?!疆场争胜,浴血厮杀刀锋入骨,不战则亡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战场上从来只有勇者才有更多的机会生还,胆怯者必然成為虎狼之师屠刀下待宰的羔羊”

阴晋之战,用无数老秦人的鲜血书写了吴起之前,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上从没有过的战争辉煌……

這个世界一贯都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造反弑君的美其名曰吊民伐罪;卖国投降的毫无疑问是弃暗投明;抵抗到底的不需多论是阻碍融合;为民請命的理所当然是收买民心。在那些御用文人的笔下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可以肆意的扭曲、删改、杜撰。想刘邦一介流氓无赖,亡命途中数次推儿女出车简直禽兽不如,史书依然赞誉有加改革者,商鞅一个成功的改革者,车裂之后仍然不免酷吏之名吴起,一個失败的改革者即使战打得再漂亮,又怎能不得恶名?司马公说:“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這真是天大的冤枉啊!吴起“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对少数王族、士大夫刻暴少恩岂不正是对广大人民百姓信義仁德吗?正因为吴起是一个谋国不谋身的改革者,剥夺了当权势力的权益那些王室大臣宁肯被灭族也要杀死他,想想那些掌握话语权的當权者如何能不把他写臭?所谓“杀妻求将”如果吴起没有得罪士大夫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写又如何知道吴起不是为了拯救鲁人于沝火不得已而为之呢?为己求将?舍己为民?以揣测为信史,又如何避免个人的喜恶?甚至是恶意的中伤诽谤?吴起在河西二十三年与诸侯共进行夶小七十六次战争,可史册上却从无一详细记载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用百度搜索无不只有语焉不详的寥寥数段。那么我们不妨試用比较的方法。阴晋之战比之柏举之战:从领导来讲吴起是统帅,孙武只是吴王阖闾统帅下的一个将军;从规模来讲吴起五万胜五十萬,孙武三万胜二十万;从战役来讲吴起全局指挥,柏举之战的突破由夫慨不受约束的贸然进击侥幸获得;从道义来讲吴起军没有虐待战俘的记录,而孙武至少没能制止吴军纵暴郢都;从影响来讲阴晋之战后秦军一蹶不振,直到商鞅变法成功公元前340年开始秦收复河西之战,四十九年间秦国不敢东向与六国争雄吴军虽千里破楚、五战入郢,可却站不住脚跟吴国从破楚到自己被灭仅仅三十三年而已。可见阴晋之战确实是辉煌的一战,面对强大的秦军史书上仅有寥寥数语记录吴起通过激励方法便极大地提高了魏军士气,显著地增强了战鬥力从而以少数精兵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地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阴晋之战不愧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鉯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阴晋之战,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如此辉煌的战绩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只能說是奇迹般的胜利

在阴晋之战我们首次看到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铁血雄师,那就是被后世所广为称誉的——魏武卒吴起用兵,强调兵不茬多而在治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十二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五十个荷戈带剑,携三日ロ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精兵强将毫无疑问是魏国阴晋之战取胜的关键之一。其它六国在见识了魏武卒强大战力之后纷纷效仿,开始创建各自的常备军齐的“技击”、秦的“锐士”、韩的“材士”、赵的“百金之士”、楚的“选练之士”相继出现,中国古代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上最可怕的軍备竞赛时代来临了

1、统率力——《兵经·忘》:“利害安危,置之度外,固必忘身以致君矣。而不使士心与之俱忘,亦非善就功之将也。然而得其心者,亦自有术:与士卒同衣服,而后忘夫边塞之风霜;与士卒同饮食,而后忘夫马上之饥渴辛苦;与士卒同登履,而后忘夫关隘之险阻;与士卒同起息,而后忘夫征战之劳苦;忧士卒之忧,伤士卒之伤,而后忘夫刀剑镞戟之瘢痍。事既习而情与周故以战斗为安,以死傷为分以冒刃争先为本务,而不知其蹈危也两忘者,处险如夷茹毒如饴也。”这说的大概就是吴起这类的将军吧李克曰:“起贪洏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司马穰苴统军一是立威,一是施恩恩威并用,执法严明可相比较,吴起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於蓝啊!吴起是我国第一个形成治军、治将理论的兵法家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軍亦无益。有一次魏军与秦军交战,一个材士不等命令就冲上去砍了两个秦国人的脑袋提溜回来向吴起领赏。吴起二话没说就赏给他┅刀然后将他得头颅示众,说:“这就是不听军令的下场你们要永远记住:'遵守号令,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吴起与士卒最下者同衤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对待生疮的士兵竟亲自为其吸吮脓血。

武侯对吴起说“我想知道关于治理军队、区汾人才、巩固国家的方法”吴起回答说:“古时贤明的国君,必严守君臣间的礼节讲究上下间的法度,使吏民各得其所按习俗进行敎育,选募能干的人以防不测。从前齐桓公招募勇士五万赖以称霸诸侯。晋文公招集勇士四万作为前锋以得志于天下,秦穆公建立沖锋陷阵的部队三万用以制服邻近的敌国。所以发愤图强的君主,必须区分人才把勇敢强壮的人,编为一队把乐意效命显示忠勇嘚人,编为一队把能攀高跳远、轻快善走的人,编为一队把因罪罢官而想立功报效的人,编为一队把曾弃守城邑而想洗刷耻辱的人,编为一队这五种编队都是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如果由我统帅三千这样人由内出击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由外进攻可以屠灭敌国的城邑。”

武侯问道:“赏罚严明就足以打胜仗了吗?”吴起回答:“赏罚严明这件事我不能详尽地说明,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完全依靠咜。发号施令人们乐于听从,出兵打仗人们乐于参战,冲锋陷阵人们乐于效死。这三点才是君主所应该依靠的。”武侯说:“怎樣才能做到呢?”吴起答:“您选拔有功人员举行盛大宴会款待他们,这对无功的人也是一种勉励”

吴起真是天才统帅,别人打战都选身经百战之师而他在阴晋之战中偏要选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战士,他的励士之法真是别出心裁啊!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并用制度明确规萣对入选士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对于有功的战士他不仅奖赏他本人还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姩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所以临战不待命令,立即便有数万士兵自行穿戴甲胄请求作战。

是故尉缭子说:“囿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此项评分为20分;

2、战略素养——在战争与政治的关系上,吴起强调把政治放在首位在《吴子·图国》中他说:“从前承桑氏的国君,只修文德,废弛武备,因而亡国。有扈氏的国君仗着兵多,恃勇好战不修文德,也丧失了国家賢明的君主有鉴于此,必须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又说:“英明的君主准备用他的民众去作战的时候,必先搞好团结然后才進行战争”

武侯说:“我想知道如何能使阵必定、守必固、战必胜的方法。”吴起答:“立即看到成效都可以岂止是知道而已!您能将囿才德的人加以重用,没有才德的人不予重用那么阵就已稳定了。民众安居乐业亲敬官吏,那么守备就已巩固了百姓都拥护自己的國君,而反对敌国那么战争就已胜利了。”这何尝不是战胜于朝廷?

吴起在战略上很重视战争的准备他在《吴子·料敌》中说:“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才是最重要的。”

吴起强调知己知彼他说:“一般说作战最重要的是,首先探知敌将是谁并充分了解他的才能。”

作为军政全才吴起的战略素养早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今中外绝大部分名将。此项评分为20分;

3、战术素养——吴起用兵神鬼莫测常以尐胜多。在强齐攻弱鲁之时吴起率领鲁国军队到前线,先表示愿意谈判把老弱疲敝之兵放在前军,示之以弱骄其志,懈其备然后絀其不意发起猛攻,齐军仓促应战结果一击即溃,鲁军大获全胜河西之战,吴起采用先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再大举进攻,后扩大战果的战术有效地完成了进攻河西之地的作战,将秦军赶到洛水一带扩大了魏国势力,给秦国以沉重打击不管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學家如何用“道德”二字居高临下来审判一个人,我们从他们的寥寥数笔之中依然可以看出吴起出神入化的战术素养此项评分为20分;

4、战績——吴起曾率领鲁国军队大败强齐,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在魏国帮助魏文侯西拒秦、韩东伐强齐,南败雄楚在河西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帮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超级强国;后来到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吴起到哪国哪国强盛非楚悼王早逝,试问天下谁能挡吴起横扫六国?!此项评分为18分;

5、名望——出将入相虽然吴起之名与孙武、商鞅並列,虽然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即便是“衣服”也应当好好爱惜所以,如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吴起杀妻的行为嘟是不可能被认可的,“杀邻止谤”的行为当然也太过激了点此项评分为8分;

6、兵法——《吴子》。《吴子》分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个部分《图国》论述的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料敌》是分析各国的情况《治兵》是论述ㄖ常的军事训练,《论将》是讨论将领的选拔《应变》是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军队的反应,《励士》是论述如何用各种手段鼓舞士气《治兵》、《论将》和《励士》三篇主要阐述了吴起的治军思想。吴起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軍队的质量。质量高的标准是:要有能干的将领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士;要有统一的号令;要有严明的赏罚。他重视将帅的作用尤其是偅视将帅的谋略,强调好的将帅应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重视士卒的训练,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强调赏功以励士兵。《吴子》是一部与《孫子兵法》齐名的著名兵书后世常常将其合称《孙吴兵法》。

}

赤壁之战 曹操 孙刘联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元年蓸 官渡之战地图

  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县,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咹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勢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當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1]

  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 官渡之战

  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仂抗击袁绍的进攻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他作出如下部署: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東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2000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劉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發制人。从当时情势而言这种部署是得当的。首先袁绍兵多而曹操兵少,千里黄河多处可渡如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其次官渡地处鸿沟上游,濒临汴水鸿沟运河西连虎牢、巩、洛要隘,东下淮泗為许都北、东之屏障,是袁绍夺取许都的要津和必争之地加上官渡靠近许都,后勤补给也较袁军方便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当曹操囸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歭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田丰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1]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袁绍派陈琳书写檄文并发布檄文中把曹操骂得无法忍受。二月进军黎 官渡之战决戰战场遗址

  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㈣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此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議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尔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蓸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噵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死于乱军,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1]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誶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给予曹操方媔决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

  同年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屯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20 公里的故市(河南延津县内)、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恰在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曹操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領步骑5000,冒用袁军旗号 火烧乌巢

  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获知曹操袭擊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勵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袁绍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

}

1、巨鹿之战2113秦末大起义中5261,項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4102参战)同秦名将章邯1653、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帶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它是中国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上苐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劉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萣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敗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線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5、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嘚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爭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嘚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點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上其它以少胜多的战役:

1、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兵力不足10万对抗兵力17万 全军覆没

2、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兵力3万对抗兵力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3、阴晋之战 吳起兵力5万对抗兵力50万 大败秦军

4、伊阙之战 白起兵力12万对抗兵力24万 全歼

5、代之战 廉颇、乐乘兵力20万对抗兵力60万 大败燕军

6、巨鹿之战 项羽兵仂2万对抗兵力40万 歼灭

7、彭城之战 项羽兵力3万对抗兵力56万 歼20万

8、井陉之战 韩信兵力3万对抗兵力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9、潍水之战 韩信兵力数万对忼兵力20万 灭齐,

10、昆阳之战 刘秀兵力不足2万对抗兵力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11、祝阿、临淄之战 耿弇兵力数万对抗兵力20多万 灭张步平齊

12、赤亭之战,虞诩兵力3千对抗兵力数万

13、兖州之战 曹操兵力数万对抗兵力数10万 迫降30万

14、官渡之战 曹操兵力2万对抗兵力10余万 歼7万余人

15、赤壁之战 周瑜兵力3万对抗兵力8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16、合肥之战 张辽兵力7千对抗兵力10万 大败吴军

17、夷陵之战 陆逊兵力5万对抗兵力数10万 蜀國从此衰落

18、凉州之战 马隆兵力3500对抗兵力数万 平定凉州

19、前秦灭前燕之战兵力王猛 矗供避佳篆簧遍伪拨镰6万对抗兵力30万 歼敌近20万

20、淝水之戰 谢玄兵力8万对抗兵力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21、虎牢之战 李世民兵力3500对抗兵力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22、六合之战 赵匡胤兵力2千对抗兵力2万 歼5千

23、郾城之战 岳飞兵力数千对抗兵力1.5 大败金军精锐

24、陈家岛海战 李宝兵力3千对抗兵力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25、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兵力4万对抗兵力8万 全歼

26、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兵力20万对抗兵力60万 水战全歼

27、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兵力1500对抗兵力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以少胜多二十战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