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程语录什么有意思的语录呢?

吴孙程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吴孙程,男,1962年7月出生,浙江永嘉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永嘉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
吴孙程人物经历
曾任永嘉县人民检察院举报中心主任、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等职。
吴孙程分管工作
分管民二庭、行政庭。协助院长联系政治处。[1]
.永嘉县人民法院网[引用日期]【处好友】昨天好多人问我怎么回去…现在你懂了嘛【yy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8,047贴子:
【处好友】昨天好多人问我怎么回去…现在你懂了嘛收藏
注册即可领取万元福利!!!免费注册成为租号玩会员!
孙程语录。苏梵:孙程我操你妈。孙程;孙程是谁我是XXX孙程死妈。。我操你妈的。哈哈别逗我开心行不行?咋?给你骂急眼了啊?不要自己妈妈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处好友】处好友 留你YY号我加你或者你加我【yy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8,047贴子:
【处好友】处好友 留你YY号我加你或者你加我收藏
注册即可领取万元福利!!!免费注册成为租号玩会员!
求小伙伴 一起装比一起飞
求唠嗑 求挂机频道
常驻不是事
本人江西宜春人性格开朗 求奇葩小伙伴 小队友
4487844答案123
孙程语录。苏梵:孙程我操你妈。孙程;孙程是谁我是XXX孙程死妈。。我操你妈的。哈哈别逗我开心行不行?咋?给你骂急眼了啊?不要自己妈妈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士】字开头的词语(共92个)_
【士】字开头的词语(共92个)
【士】字开头的词语(共92个):士饱马腾,士飽馬騰,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士兵,士操,士臣,士大夫,士的,士多,士风...
【士饱马腾】成语解释:军粮充足,士气旺盛。【士饱马腾】成语出处: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士饱马腾】成语故事:【士饱马腾】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马的成语,韩愈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士飽馬騰」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飽馬騰」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飽馬騰shì bǎo mǎ téng(士飽馬騰,士饱马腾)唐·韓愈《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於槽。」後以「士飽馬騰」謂軍中糧草充足,士氣旺盛。
? 清·李漁《奈何天o分擾》:「若還一到便攻,一攻就戰,他那裏士飽馬騰,喒這裏人疲馬倦,子怕沒有甚麼好處哩。」
? 清·馮桂芬《與吉撫部書》:「且兩年中士飽馬騰,支應不匱,亦有微勞。」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三國志o吳志o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宋·裴松之注:「肅(魯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後因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謂別後進步快速,當另眼相看。
士兵shì bīng 1.
士大夫和军队。
●《后汉书o窦融传》:「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亲遇厄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节不回,承事本朝。」 2.
军队中的基本战斗成员,与军官相别。
●郭小川《木瓜树的风波》诗:「这里的干部士兵啊,对于他都是格外亲切。」★「士兵」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兵」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兵」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兵」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兵shì bīng 1.
士大夫和軍隊。
? 《後漢書o竇融傳》:「伏惟將軍國富政修,士兵懷附。親遇厄會之際,國家不利之時,守節不回,承事本朝。」 2.
軍隊中的基本戰鬥成員,與軍官相別。
? 郭小川《木瓜樹的風波》詩:「這裏的幹部士兵啊,對於他都是格外親切。」
士操shì cāo犹士节。
●《晋书o王国宝传》:「国宝少无士操,不修廉隅。」
●《南齐书o王玄载传》:「玄载夷雅好玄言,脩士操,在梁益有清绩,西州至今思之。」★「士操」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操shì cāo猶士節。
? 《晉書o王國寶傳》:「國寶少無士操,不修廉隅。」
? 《南齊書o王玄載傳》:「玄載夷雅好玄言,脩士操,在梁·益有清績,西州至今思之。」
士臣shì chén犹言将士。
●《墨子o兼爱下》:「昔者越王勾践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为未足以知之也。」
●《孟子o梁惠王上》:「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士臣」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臣shì chén猶言將士。
? 《墨子o兼愛下》:「昔者越王勾踐好勇,教其士臣三年,以其知為未足以知之也。」
? 《孟子o梁惠王上》:「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搆怨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
士大夫shì dà fū 1.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周礼o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郑玄注:「亲受其职,居其官也。」
●《晋书o夏侯湛传》:「仆也承门户之业,受过庭之训,是以得接冠带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宋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慕洁修,粗能操守,辄以道学之名归之。」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宋世士大夫最讲礼法,然有不可解者二:仕宦卒葬,终身不归其乡,一也;阀阅名家,不以再嫁为耻。」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是一个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里熏陶出来的女人,自命知书达礼,精明干练。」 2.
将佐;将士。
●《吴子o励士》:「于是武侯设坐庙廷,为三行飨士大夫……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
●明柯维骐《<史记>考要》卷八:「《周礼》师帅皆中大夫,旅帅皆下大夫,卒长皆上士,两司马皆中士,而皆统于军将,故曰士大夫。」 3.
士族;士族中的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勉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范文澜《唐代佛教·引言》:「南朝士大夫有谈玄(玄学也是一种麻醉剂)的习惯。」★「士大夫」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士大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大夫」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大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大夫shì dà fū 1.
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 《周禮o考工記序》:「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 鄭玄注:「親受其職,居其官也。」
? 《晉書o夏侯湛傳》:「僕世承門戶之業,受過庭之訓,是以得接冠帶之末,充乎士大夫之列。」
? 宋·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見士大夫有稍慕潔修,麤能操守,輒以道學之名歸之。」
?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十一:「宋世士大夫最講禮法,然有不可解者二:仕宦卒葬,終身不歸其鄉,一也;閥閱名家,不以再嫁為恥。」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是一個自小便在士大夫家庭裏熏陶出來的女人,自命知書達禮,精明幹練。」 2.
將佐;將士。
? 《吳子o勵士》:「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
?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
? 明·柯維騏《<史記>考要》卷八:「《周禮》師帥皆中大夫,旅帥皆下大夫,卒長皆上士,兩司馬皆中士,而皆統於軍將,故曰士大夫。」 3.
士族;士族中的人。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o勉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纔記姓名。」
? 范文瀾《唐代佛教o引言》:「南朝士大夫有談玄(玄學也是一種麻醉劑)的習慣。」
士的shì de英语stick的音译。手杖。★「士的」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的shì de英語stick的音譯。手杖。
士多shì duō方言。英语store的音译。商店;杂货店。★「士多」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多shì duō方言。英語store的音譯。商店;雜貨店。
士风shì fēng 1.
士大夫的风度。
●《南史o江夷传》:「稍历军校,容表有士风。」 2.
士大夫的风气。
●唐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世禄官业,家行士风,茂学清词,冲襟弘度。」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o晏元献》:「《西清诗话》云:‘元献初罢政事,守亳社,每叹士风雕落。’」
●明黄绾《明道编》卷四:「使官箴日败,风俗日坏;使君子无以自立,良善无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风之弊,政化之蠹,莫甚于此。」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粤稽古昔,其设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实不符,士风日下。」★「士风」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参见:士風
★「士風」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風shì fēng(士風,士风) 1.
士大夫的風度。
? 《南史o江夷傳》:「稍歷軍校,容表有士風。」 2.
士大夫的風氣。
? 唐·白居易《祭中書韋相公文》:「惟公世祿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詞,沖襟弘度。」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o晏元獻》:「《西清詩話》云:‘元獻初罷政事,守亳社,每嘆士風彫落。’」明·黃綰《明道編》卷四:「使官箴日敗,風俗日壞;使君子無以自立,良善無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風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粵稽古昔,其設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實不符,士風日下。」
士夫shì fū 1.
青年男子。
●《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孔颖达疏:「年老之妇得其彊壮士夫。」 2.
通称男子。
●金元好问《聂孝女墓铭》:「以子则孝,以妇则义。以断则勇,以守则智。于今之人,麟凤之瑞。莫靳者名,天曰美器。不于士夫,一女之畀。铭以表之,并志予媿。」 3.
士大夫;读书人。
●汉王符《潜夫论o交际》:「夫处卑下之位,怀《北门》之殷忧,内见谪于妻子,外蒙讥于士夫。」
●汪继培笺:「士夫,谓士大夫。」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耳!」
●元曾瑞《醉太平·失题》曲:「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涌金门外过西湖,写新诗吊古。」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四:「近日士夫,争学杜诗,不知读书果曾破万卷乎?」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当有预备》:「夫以今日之局,较诸三年以前国家有大得失士夫皆熟视无睹时,岂不谓之大有进步?」★「士夫」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士夫」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夫shì fū 1.
青年男子。
? 《易o大過》:「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 孔穎達疏:「年老之婦得其彊壯士夫。」 2.
通稱男子。
? 金·元好問《聶孝女墓銘》:「以子則孝,以婦則義。以斷則勇,以守則智。於今之人,麟鳳之瑞。莫靳者名,天曰美器。不於士夫,一女之畀。銘以表之,并志予媿。」 3.
士大夫;讀書人。
? 漢·王符《潛夫論o交際》:「夫處卑下之位,懷《北門》之殷憂,內見謫於妻子,外蒙譏於士夫。」
? 汪繼培箋:「士夫,謂士大夫。」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至於荷艷桂香,妝點湖山之清麗,使士夫流連於歌舞嬉遊之樂,遂忘中原,是則深可恨耳!」元·曾瑞《醉太平o失題》曲:「相邀士夫,笑引奚奴,湧金門外過西湖,寫新詩弔古。」
? 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十四:「近日士夫,爭學杜詩,不知讀書果曾破萬卷乎?」
?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o論排外當有預備》:「夫以今日之局,較諸三年以前國家有大得失士夫皆熟視無睹時,豈不謂之大有進步?」
士夫画shì fū huà画家的画,文人的画。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
●明唐寅《六如画谱·士夫画》:「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舜举答曰:‘画家画也。’」★「士夫画」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参见:士夫畫
★「士夫畫」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士夫畫shì fū huà(士夫畫,士夫画)畫家的畫,文人的畫。別於畫院待詔、祗候等所作的院體畫。
? 明·唐寅《六如畫譜o士夫畫》:「趙子昂問錢舜舉曰:‘如何是士夫畫?’舜舉答曰:‘畫家畫也。’」
士服shì fú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
●《国语o周语上》「晋侯端委以入」三国吴韦昭注:「说云:‘衣玄端,冠委貌,请侯祭服也。’昭谓:此士服也。诸侯之子未受爵命,服士服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o元旦朝会》:「车驾坐大庆殿,有介胄长大人四人,立于庙角,谓之镇殿将军。诸国使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士服」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服shì fú封建時代士人的服飾。
? 《國語o周語上》「晉侯端委以入」三國·吳·韋昭注:「說云:‘衣玄端,冠委貌,請侯祭服也。’昭謂:此士服也。諸侯之子未受爵命,服士服也。」
?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o元旦朝會》:「車駕坐大慶殿,有介胄長大人四人,立於廟角,謂之鎮殿將軍。諸國使入賀殿庭。列法駕儀仗,百官皆冠冕朝服,諸路舉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緣。」
士官shì guān 1.
即士师,掌刑狱之官。
●《书·立政》「准人」孔传:「准人,平法,谓士官。」
●孔颖达疏:「准,训平也。平法之人,谓士官也。士,察也。察狱之官,用法必当均平,故谓狱官为准人。《周礼》司寇之长在常任之内,此士官当谓士师也。」
●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契作司徒,训五品;皋陶作士官,正五刑。」 2.
监狱的别名。
●汉蔡邕《独断》:「四代狱之别名:唐虞曰士官,《史记》曰‘皋陶为理’,《尚书》曰‘皋陶作士’;夏曰均台;周曰囹圄;汉曰狱。」 3.
犹言作官。士,仕。
●《韩非子o五蠹》:「今则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陈奇猷集释:「松皋圆曰:‘士官,读为仕宦。’尹桐阳曰:‘士,事也。’」 4.
日本军队尉官的统称。
●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至于武人,随同曾国荃打入南京城的就出了四名提督军门,后来从日本士官学校出来的朱湘溪,还作蔡锷的参谋长;出身保定军官团的,且有一大堆,在湘西十三县似占第一位。」★「士官」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官」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官」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官shì guān 1.
即士師,掌刑獄之官。
? 《書o立政》「準人」孔傳:「準人,平法,謂士官。」
? 孔穎達疏:「準,訓平也。平法之人,謂士官也。士,察也。察獄之官,用法必當均平,故謂獄官為準人。
? 《周禮》司寇之長在常任之內,此士官當謂士師也。」
? 漢·荀悅《漢紀o惠帝紀》:「契作司徒,訓五品;皋陶作士官,正五刑。」 2.
監獄的別名。
? 漢·蔡邕《獨斷》:「四代獄之別名:唐·虞曰士官,《史記》曰‘皋陶為理’,《尚書》曰‘皋陶作士’;夏曰均臺;周曰囹圄;漢曰獄。」 3.
猶言作官。士,仕。
? 《韓非子o五蠹》:「今則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賞之,而少其家業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輕世也;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
? 陳奇猷集釋:「松皋圓曰:‘士官,讀為仕宦。’尹桐陽曰:‘士,事也。’」 4.
日本軍隊尉官的統稱。
? 沈從文《從文自傳o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至於武人,隨同曾國荃打入南京城的就出了四名提督軍門,後來從日本士官學校出來的朱湘溪,還作蔡鍔的參謀長;出身保定軍官團的,且有一大堆,在湘西十三縣似占第一位。」
士户 官宦人家。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孩兒也,你若討了休書,我揀着那官員士户財主人家,我别替你招了一個。」 ? 元无名氏《符金锭》楔子:「此處汴梁人煙輳集,士户極多,廣有名園花圃。」
士宦shì huàn 1.
做官的人。
●清袁枚《随园随笔·高进之逸事见<三十国春秋>》:「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士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 2.
仕宦。旧称任官职。
●清汪懋麟《送林澹亭视学中州》诗:「士宦忘归不肯去,买田筑室箕东颍。」★「士宦」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宦shì huàn 1.
做官的人。
? 清·袁枚《隨園隨筆o高進之逸事見<三十國春秋>》:「高進之,沛國人。父瓚有拳勇,嘗送友人之喪;喪反,友妻為士宦所掠,瓚捄之,殺七人,而友妻亦刎頸死,遂亡命江湖。」 2.
仕宦。舊稱任官職。
? 清·汪懋麟《送林澹亭視學中州》詩:「士宦忘歸不肯去,買田築室箕東潁。」
士籍shì jí 1.
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
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
明洪武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
●唐代称进士登科记,宋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士籍」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籍shì jí 1.
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士族的名籍譜系。參閱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 2.
各地科考應試士人的名籍簿。參閱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o置士籍》、《續文獻通考o選舉一》。 3.
明·洪武二十一年命進士立石題名於太學,以記載進士名籍,稱士籍。
? 唐代稱進士登科記,宋代稱進士小錄。參閱《續文獻通考o選舉二》。
士家shì jiā魏晋时,职业士兵的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为兵。
●《三国志o魏志·辛毗传》:「帝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参阅周一良《<三国志>札记》。★「士家」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家」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家shì jiā魏·晉時,職業士兵的家庭稱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為兵。
? 《三國志o魏志o辛毗傳》:「帝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饑,群司以為不可。」參閱周一良《<三國志>札記》。
士检shì jiǎn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晋卢綝《晋八王故事·董艾》:「艾少好功名,不修士检。齐王起义,艾为新汲令,赴军,用艾领右将军。王败,见诛。」
●宋张纲《驳汪若海差遣指挥状》:「臣伏见数内汪若海浮躁轻脱,素无士检。昨任三省枢密院干办官,与同僚何大圭日事蒱酒,肆为荒嫚。」★「士检」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檢
★「士檢」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檢shì jiǎn(士檢,士检)指士大夫應有的操守。
? 晉·盧綝《晉八王故事o董艾》:「艾少好功名,不修士檢。
? 齊王起義,艾為新汲令,赴軍,用艾領右將軍。王敗,見誅。」
? 宋·張綱《駁汪若海差遣指揮狀》:「臣伏見數內汪若海浮躁輕脫,素無士檢。昨任三省樞密院幹辦官,與同僚何大圭日事蒱酒,肆為荒嫚。」
士节shì jié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宋陆游《自责》诗:「未挂衣冠惭士节,免输薪粲荷君恩。」
●明沈德符《野获编·刑部·廷杖》:「今上则斥为编氓,使被笞者优游养创,无腼颜视事之耻。且赐环寻亦相继。其保完士节更胜前朝云。」
●《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如今的官府,你若有什么士气,又说有什么士节,你就有韩柳欧苏的文学,苏黄米蔡的临池,且请你一边去闲坐。」★「士节」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節
★「士節」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節shì jié(士節,士节)士大夫應有的節操。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勉勵也。」
? 宋·陸游《自責》詩:「未掛衣冠慚士節,免輸薪粲荷君恩。」
? 明·沈德符《野獲編o刑部o廷杖》:「今上則斥為編氓,使被笞者優游養創,無靦顏視事之恥。且賜環尋亦相繼。其保完士節更勝前朝雲。」
? 《醒世姻緣傳》第三三回:「如今的官府,你若有甚麼士氣,又說有甚麼士節,你就有韓·柳·歐·蘇的文學,蘇·黃·米·蔡的臨池,且請你一邊去閑坐。」
士君子shì jūn zǐ 1.
周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礼记o乡饮酒义》:「乡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间,宾主共之也。」郑玄注:「士,州长、党正也;君子谓卿、大夫、士也。」 2.
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
●《墨子o尚贤下》:「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小而不明于大也。」 3.
旧时指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
●《荀子o非相》:「有小人之辩者,有士君子之辩者,有圣人之辩者。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此乃有识者之所叹愍,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 4.
泛指读书人。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但凡士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士君子」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君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君子」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君子shì jūn zǐ 1.
周制,「士」指州長、黨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
? 《禮記o鄉飲酒義》:「鄉人、士君子,尊於房中之間,賓主共之也。」
? 鄭玄注:「士,州長、黨正也;君子謂卿、大夫、士也。」 2.
古代指上層統治人物。
? 《墨子o尚賢下》:「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小而不明於大也。」 3.
舊時指有學問而品德高尚的人。
? 《荀子o非相》:「有小人之辯者,有士君子之辯者,有聖人之辯者。不先慮,不早謀,發之而當,成文而類,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聖人之辯者也;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
?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此乃有識者之所嘆愍,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君子之才,然後隨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 4.
泛指讀書人。
?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但凡士君子橫了一個做官的念頭在心裏,便先要驕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鬧起來。」
士类shì lèi文人、士大夫的总称。
●《后汉书o宦者传·孙程》:「臣生自草茅,长于宫掖,既无知人之明,又未尝交知士类。」
●《晋书o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新唐书o元稹传》:「然其进非公议,为士类訾薄。」
●鲁迅《热风·所谓「国学」》:「还有茶商盐贩,本来是不齿于‘士类’的,现在也趁着新旧纷扰的时候,借刻书为名,想挨进遗老遗少的‘士林’里去。」★「士类」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類
★「士類」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類」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類shì lèi(士類,士类)文人、士大夫的總稱。
? 《後漢書o宦者傳o孫程》:「臣生自草茅,長於宮掖,既無知人之明,又未嘗交知士類。」
? 《晉書o袁耽傳》:「耽字彥道,少有才氣,俶儻不羈,為士類所稱。」
? 《新唐書o元稹傳》:「然其進非公議,為士類訾薄。」
? 魯迅《熱風o所謂「國學」》:「還有茶商鹽販,本來是不齒於‘士類’的,現在也趁着新舊紛擾的時候,借刻書為名,想挨進遺老遺少的‘士林’裏去。」
士礼shì lǐ《仪礼》的别名。
●《史记o儒林列传》:「《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
●《汉书o艺文志》:「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士礼」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礼」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士禮
★「士禮」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禮shì lǐ(士禮,士礼)《儀禮》的別名。
? 《史記o儒林列傳》:「《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
? 《漢書o藝文志》:「及周之衰,諸侯將踰法度,惡其害己,皆滅去其籍……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
士林shì lín 1.
指文人士大夫阶层、知识界。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唐罗隐《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名映士林。」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三:「近世知学六朝初唐,而以饾饤生涩为工,渐流于不通,有改‘莺啼’曰‘莺呼’、‘猿啸’曰‘猿唳’,为士林传笑。」
●欧阳予倩《桃花扇》第一幕:「我辈圣人之徒,岂能有什么朋党。倘若东林、复社两党的朋友,能够顾全大局,解除纠纷,也未尝不可一变士林的风气。」 2.
指士林馆。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设重云之讲,开士林之学。」
●《陈书o虞荔传》:「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参见「士林馆」。★「士林」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林」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林shì lín 1.
指文人士大夫階層、知識界。
?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
? 唐·羅隱《寄前戶部陸郎中》詩:「出馴桑雉入朝簪,蕭灑清名映士林。」
? 明·楊慎《升庵詩話》卷三:「近世知學六朝初唐,而以餖飣生澀為工,漸流於不通,有改‘鶯啼’曰‘鶯呼’、‘猿嘯’曰‘猿唳’,為士林傳笑。」
? 歐陽予倩《桃花扇》第一幕:「我輩聖人之徒,豈能有甚麼朋黨。倘若東林、復社兩黨的朋友,能夠顧全大局,解除糾紛,也未嘗不可一變士林的風氣。」 2.
指士林館。
?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天子方刪《詩》《書》、定《禮》《樂》,設重雲之講,開士林之學。」
? 《陳書o虞荔傳》:「梁武帝於城西置士林館,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館,仍用荔為士林學士。」參見「士林館」。
士林布shì lín bù一种蓝色的细棉布。★「士林布」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林布shì lín bù一種藍色的細棉布。
士林馆shì lín guǎn南朝梁武帝所立学馆名。
●《梁书o武帝纪下》:「丙辰,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士林馆」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参见:士林館
★「士林館」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林館shì lín guǎn(士林館,士林馆)南朝·梁武帝所立學館名。
? 《梁書o武帝紀下》:「丙辰,於宮城西立士林館,延集學者。」
士流shì liú 1.
出身士族的人。
●《北齐书o慕容俨传》:「﹝厍狄伏连﹞性又严酷,不识士流。开府参军多是衣冠士族,伏连加以捶挞,逼遣筑墙。」
●《南史o王僧孺传》:「竞行奸货,以新换故,昨日卑细,今日便成士流。」
●《资治通鉴o梁武帝天监九年》:「旧制,尚书五都令史皆用寒流。夏,四月,丁巳,诏曰:‘尚书五都,职参政要,非但总领众局,亦乃方轨二丞;可革用士流,秉此群目。’」
●鲁迅《坟·论「他妈的!」》:「晋朝已经是大重门第……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护符,被压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将他们的祖宗当作仇敌。」 2.
泛指读书人、文士。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醋大’者,一云郑州东有醋沟,多士流所居,因谓之‘醋大’;一云作此‘措’字,言其举措之疏,谓之‘措大’。」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又士人家子弟,无贫富皆着芦心布衣,红勒帛狭如一指大,稍异此则共嘲笑,以为非士流也。」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余尝闻故老论金朝女直宰相中最贤者曰完颜守贞,相章宗,屡正言,有重望,自号冷岩。接援士流,一时名士如路侍御铎、周户部德卿诸公,皆倚以为重。」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朱竹君学士筠为翰林时,高宗方诏求遗书……乃命纂辑《四库全书》,凡海内仅有之本,得之《大典》中者,几六百部,次第刊布,嘉惠士流。」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的父祖是读书的,总该可以算得士流了,但不幸从我起,不知怎的就有了下等脾气,不但恩惠,连吊慰都不很愿意受,老实说罢:我总疑心是假的。」★「士流」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流shì liú 1.
出身士族的人。
? 《北齊書o慕容儼傳》:「﹝厙狄伏連﹞性又嚴酷,不識士流。開府參軍多是衣冠士族,伏連加以捶撻,逼遣築牆。」
? 《南史o王僧孺傳》:「競行姦貨,以新換故,昨日卑細,今日便成士流。」
? 《資治通鑒o梁武帝天監九年》:「舊制,尚書五都令史皆用寒流。夏,四月,丁巳,詔曰:‘尚書五都,職參政要,非但總領眾局,亦乃方軌二丞;可革用士流,秉此群目。’」魯迅《墳o論「他媽的!」》:「晉朝已經是大重門第……但士流既然用祖宗做護符,被壓迫的庶民自然也就將他們的祖宗當作仇敵。」 2.
泛指讀書人、文士。
? 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醋大’者,一云鄭州東有醋溝,多士流所居,因謂之‘醋大’;一云作此‘措’字,言其舉措之疏,謂之‘措大’。」
?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九:「又士人家子弟,無貧富皆着蘆心布衣,紅勒帛狹如一指大,稍異此則共嘲笑,以為非士流也。」
? 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余嘗聞故老論金朝·女直宰相中最賢者曰完顏守貞,相章宗,屢正言,有重望,自號冷巖。接援士流,一時名士如路侍御鐸、周戶部德卿諸公,皆倚以為重。」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朱竹君學士筠為翰林時,高宗方詔求遺書……乃命纂輯《四庫全書》,凡海內僅有之本,得之《大典》中者,幾六百部,次第刊布,嘉惠士流。」
? 魯迅《華蓋集o並非閑話(三)》:「我的父祖是讀書的,總該可以算得士流了,但不幸從我起,不知怎的就有了下等脾氣,不但恩惠,連吊慰都不很願意受,老實說罷:我總疑心是假的。」
士旅shì lǚ士众,军队。
●宋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又臣闻自古将帅,与士旅同其安乐,则可共其忧患,而为国家之用。」★「士旅」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旅shì lǚ士眾,軍隊。
? 宋·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一表》:「又臣聞自古將帥,與士旅同其安樂,則可共其憂患,而為國家之用。」
士伦shì lún士类。士人的总称。
●明叶盛《水东日记o奏黜寺丞冯必政》:「寺丞冯必政者,妖妇焦奉直之侄,轻佻矫妄,士伦耻之。」★「士伦」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参见:士倫
★「士倫」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倫shì lún(士倫,士伦)士類。士人的總稱。
? 明·葉盛《水東日記o奏黜寺丞馮必政》:「寺丞馮必政者,妖婦焦奉直之姪,輕佻矯妄,士倫恥之。」
士论shì lùn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宋韩淲《涧泉日记》卷中:「张九成字子韶,官至侍郎,为世儒所屈指。在道山时,先公得游其门,号横浦先生,好禅学,士论或以为不醇尔。」★「士论」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論
★「士論」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論shì lùn(士論,士论)士大夫間的評論、輿論。
? 宋·韓淲《澗泉日記》卷中:「張九成字子韶,官至侍郎,為世儒所屈指。在道山時,先公得遊其門,號橫浦先生,好禪學,士論或以為不醇爾。」------------------------------士論shì lùn 补证条目
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 明焦竑《玉堂丛语o规讽》:「今用人賢與否,愚不能知,但見陞一官,進一秩,士論輒譁然……僕始聞之,以爲人言不可信,徐而察之,巧宦者悉皆超擢,自守者往往淪棄,亦不能不信也。」
士马shì mǎ兵马。引申指军队。
●《汉书o西南夷传》:「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豫调谷积要害处。」
●《北齐书o高干传》:「乃率河北流人反于河济之间,受葛荣官爵,屡败齐州士马。」
●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摺:「俺则见田野田畴,禾苗丰茂。登场后,鼓腹歌讴。现如今无士马,绝征斗。」
●《警世通言o计押番金鳗产祸》:「时遇靖康丙午年间,士马离乱。因此计安家夫妻女儿三口,收拾随身细软包裹,流落州府。」
●清张际亮《传闻》诗:「翁山士马伤亡尽,支海夷獠笑舞来。」★「士马」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参见:士馬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士馬」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馬shì mǎ(士馬,士马)兵馬。引申指軍隊。
? 《漢書o西南夷傳》:「陰敕旁郡守尉練士馬,大司農豫調穀積要害處。」
? 《北齊書o高乾傳》:「乃率河北流人反於河·濟之間,受葛榮官爵,屢敗齊州士馬。」
? 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一摺:「俺則見田野田疇,禾苗豐茂。登場後,鼓腹歌謳。現如今無士馬,絕征鬥。」
? 《警世通言o計押番金鰻產禍》:「時遇靖康丙午年間,士馬離亂。因此計安家夫妻女兒三口,收拾隨身細軟包裹,流落州府。」
? 清·張際亮《傳聞》詩:「翁山士馬傷亡盡,支海夷獠笑舞來。」
士氓shì méng士人与庶民。氓,民。
●南朝梁简文帝《图雍州贤能刺史教》:「或有留爱士氓,或有传芳史籍。」★「士氓」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氓shì méng士人與庶民。氓,民。
? 南朝·梁簡文帝《圖雍州賢能刺史教》:「或有留愛士氓,或有傳芳史籍。」
士民shì mín 1.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注:「学习道艺者。」
●《孝经o孝治》:「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唐玄宗注:「鳏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韩非子o五蠹》:「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清史稿o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 2.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荀子o尧问》:「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荀子o致士》:「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3.
泛指人民、百姓。
●《荀子o议兵》:「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
●汉东方朔《答客难》:「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士民殷富,繁轶五陵;宫宇宏丽,崇冠三川。」
●宋叶适《宣教郎夏公墓志铭》:「既而闻其在闽,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决,是非少所徇,诸司及士民亦爱之。」
●清无名氏《王氏复仇记》:「于是丹阳诸生奋臂一呼,邑中士民响应数千百人。」 4.
犹言军民。
●《诗·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郑玄笺:「天下骚扰,邦国无有安定者,士卒与民皆劳病。」
●孔颖达疏:「以‘士’‘民’连文,故云‘士卒与民’。士卒即从军者也。」★「士民」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民」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民shì mín 1.
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階層和普通讀書人。
? 《穀梁傳o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 范寧注:「學習道藝者。」
? 《孝經o孝治》:「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唐玄宗注:「鰥寡,國之微者,君尚不敢輕侮,況知禮義之士乎!」戰國·宋玉《對楚王問》:「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 《韓非子o五蠹》:「士民縱恣於內,言談者為勢於外,外內稱惡以待強敵,不亦殆乎!」
? 《清史稿o食貨志一》:「旋令士民墾地二十頃,試其文理優者,以縣丞用;百頃以知縣用。」 2.
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並稱。猶言士庶。
? 《荀子o堯問》:「繒丘之封人見楚相孫叔敖曰:‘吾聞之也:處官久者士妒之,祿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國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
? 《荀子o致士》:「川淵者,龍魚之居也;山林者,鳥獸之居也;國家者,士民之居也。」 3.
泛指人民、百姓。
? 《荀子o議兵》:「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
? 漢·東方朔《答客難》:「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
? 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宮宇宏麗,崇冠三川。」
? 宋·葉適《宣教郎夏公墓志銘》:「既而聞其在閩,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決,是非少所徇,諸司及士民亦愛之。」
? 清·無名氏《王氏復仇記》:「於是丹陽諸生奮臂一呼,邑中士民響應數千百人。」 4.
猶言軍民。
? 《詩o大雅o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 鄭玄箋:「天下騷擾,邦國無有安定者,士卒與民皆勞病。」
? 孔穎達疏:「以‘士’‘民’連文,故云‘士卒與民’。士卒即從軍者也。」
士敏土shì mǐn tǔ[英cement]水泥。
●阿英《灰色之家》七:「牢监的每一头,有士敏土的梯。」
●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儿子把石子硬向父亲手里塞,父亲把石子强向儿子口袋里装,他们两个都不要,都推让,结果那石子只好在士敏土的地面上骨碌碌乱滚。」★「士敏土」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敏土」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敏土shì mǐn tǔ[英cement]水泥。
? 阿英《灰色之家》七:「牢監的每一頭,有士敏土的梯。」
? 李廣田《他說:這是我的》:「兒子把石子硬向父親手裏塞,父親把石子強向兒子口袋裏裝,他們兩個都不要,都推讓,結果那石子只好在士敏土的地面上骨碌碌亂滾。」
【士农工商】成语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士农工商】成语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士农工商】成语故事:【士农工商】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读书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士農工商」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農工商」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農工商shì nóng gōng shāng(士農工商,士农工商)古代所謂四民。
? 《國語o齊語》:「公曰:‘處士農工商若何?’管子對曰:‘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
? 《漢書o食貨志上》:「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闢土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o民俗》:「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不敢越外。」
? 《西游記》第九三回:「又見街坊上,士農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齊咳咳都道:‘看拋繡球去也!’」
士女shì nǚ 1.
青年男女。有时指未婚的青年男女。
●《楚辞o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王逸注:「言醉饱酣乐,合尊促席,男女杂坐,比肩齐膝,恣意调戏,乱而不分别也。」
●《文选o曹植<求自试表>》:「夫自炫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也;干时求进者,道家之明忌也。」李善注:「《越绝书》曰:‘范蠡其始居楚,之越,越王与言尽日。大夫石贾进曰:炫女不贞,炫士不信。’」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o法云寺》:「四月初八日,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观其廊庑绮丽,无不叹息,以为蓬莱仙室,亦不是过。」
●宋王谠《唐语林o补遗三》:「其曲……有曰‘葱岭西’者,士女踏歌为队,其词大率言葱岭之士,乐河湟故也,归国而复为唐民也。」
●冰心《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阑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始恍然知自己一身责任之重大。」 2.
泛指人民、百姓。
●《后汉书o王畅传》:「郡为旧都侯甸之国,园庙出于章陵,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
●《三国志o魏志·崔琰传》:「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唐许尧佐《柳氏传》:「天宝末,盗覆二京,士女奔骇。」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行军总要》:「闾阎安堵,若忘锋镝之惊;士女归心,共效壶浆之献。」 3.
仕女。旧称贵族妇女。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之二:「清明节近千山绿,轻盈士女腰如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o上元》:「然五夜笙歌,六街轿马,香车锦辔,争看士女游春;玉佩金貂,不禁王孙换酒。」
●杨朔《木棉花》:「轻细的縠纱已经披上士女高贵的躯体,而苦力们赤着脊梁……这使过路的士女们蹙紧眉,急急用洒满法兰西香水的手绢捂着她们的鼻子,要不然,她们准会晕过去!」 4.
指以美女为题材的国画。
●宋苏轼《题<张子野诗集>后》:「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士女」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士女」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女」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女」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女shì nǚ 1.
青年男女。有時指未婚的青年男女。
? 《楚辭o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士女雜坐,亂而不分些。」
? 王逸注:「言醉飽酣樂,合尊促席,男女雜坐,比肩齊膝,恣意調戲,亂而不分別也。」
? 《文選o曹植<求自試表>》:「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醜行也;干時求進者,道家之明忌也。」
? 李善注:「《越絕書》曰:‘范蠡其始居楚,之越,越王與言盡日。大夫石賈進曰:衒女不貞,衒士不信。’」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o法雲寺》:「四月初八日,京師士女多至河間寺,觀其廊廡綺麗,無不歎息,以為蓬萊仙室,亦不是過。」
? 宋·王讜《唐語林o補遺三》:「其曲……有曰‘蔥嶺西’者,士女踏歌為隊,其詞大率言蔥嶺之士,樂河湟故也,歸國而復為唐民也。」
? 冰心《寄小讀者》二四:「我扶輪屏息,偶然側首看見闌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始恍然知自己一身責任之重大。」 2.
泛指人民、百姓。
? 《後漢書o王暢傳》:「郡為舊都侯甸之國,園廟出於章陵,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風流,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繼世而隆。」
? 《三國志o魏志o崔琰傳》:「今邦國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 唐·許堯佐《柳氏傳》:「天寶末,盜覆二京,士女奔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o行軍總要》:「閭閻安堵,若忘鋒鏑之驚;士女歸心,共效壺漿之獻。」 3.
仕女。舊稱貴族婦女。
? 《敦煌曲子詞o菩薩蠻》之二:「清明節近千山綠,輕盈士女腰如束。」
?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o上元》:「然五夜笙歌,六街轎馬,香車錦轡,爭看士女遊春;玉珮金貂,不禁王孫換酒。」
? 楊朔《木棉花》:「輕細的縠紗已經披上士女高貴的軀體,而苦力們赤着脊梁……這使過路的士女們蹙緊眉,急急用灑滿法蘭西香水的手絹捂着她們的鼻子,要不然,她們准會暈過去!」 4.
指以美女為題材的國畫。
? 宋·蘇軾《題<張子野詩集>後》:「昔周昉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歟!」
士品shì pǐn 1.
士大夫的品行才学。
●《南齐书o柳世隆传》:「世隆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善弹琴,世称柳公双璅,为士品第一。」 2.
士大夫的品第、等级。
●宋曾巩《回运使郎中状》:「虽德心之大,遗名秩以自谦;而士品之微,顾材资而安称。」★「士品」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品shì pǐn 1.
士大夫的品行才學。
? 《南齊書o柳世隆傳》:「世隆少立功名,晚專以談義自業。善彈琴,世稱柳公雙璅,為士品第一。」 2.
士大夫的品第、等級。
? 宋·曾鞏《回運使郎中狀》:「雖德心之大,遺名秩以自謙;而士品之微,顧材資而安稱。」
士气shì qì 1.
军队的斗志。
●《汉书o李陵传》:「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宋书o刘怀肃传》:「流矢伤怀肃额,众惧欲奔,怀肃瞋目奋战,士气益壮。于是士卒争先,临阵斩振首。」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是时先公中流矢,得归朝人参议马观国万金良剂,即裹创巡城,士气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汉奸》:「公鼓励兵民,士气方锐。」
●徐迟《牡丹》:「后来李印光指挥了八月攻势,直捣徐蚌。几员赫赫名将都上了阵,士气又旺盛。」 2.
读书人的节操。
●宋陆游《送芮国器司业》诗:「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未可非。」
●宋陆游《寄别李德远》诗:「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o草河录上》:「﹝谢启昆﹞出为扬州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 3.
读书人的风气。
●明刘基《诸暨州重修州学记》:「于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 4.
士人作品的风格。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士气」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气」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士氣
★「士氣」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氣」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氣shì qì(士氣,士气) 1.
軍隊的鬥志。
? 《漢書o李陵傳》:「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
? 陵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
? 《宋書o劉懷肅傳》:「流矢傷懷肅額,眾懼欲奔,懷肅瞋目奮戰,士氣益壯。於是士卒爭先,臨陣斬振首。」
? 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七:「是時先公中流矢,得歸朝人參議馬觀國萬金良劑,即裹創巡城,士氣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o漢奸》:「公鼓勵兵民,士氣方銳。」徐遲《牡丹》:「後來李印光指揮了八月攻勢,直搗徐·蚌。幾員赫赫名將都上了陣,士氣又旺盛。」 2.
讀書人的節操。
? 宋·陸游《送芮國器司業》詩:「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
? 宋·陸游《寄別李德遠》詩:「中原亂後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o草河錄上》:「﹝謝啟昆﹞出為揚州太守,扶養士氣,主持風雅者數年。」 3.
讀書人的風氣。
? 明·劉基《諸暨州重修州學記》:「於是廟益邃以清,學益隆以嚴,弦誦藹然,士氣為之一新。」 4.
士人作品的風格。
?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下:「其標格高下,猶畫之有匠作,有士氣。」
士:读书人;穷:困窘;节:节操。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士:读书人;穷:困窘;节义:节操,气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
士人shì rén 1.
士大夫;儒生。亦泛称知识阶层。
●《史记o佞幸列传》:「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按,通官至上大夫。
●《晋书o刘颂传》:「今世士人决不悉良能也,又决不悉疲软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归心》:「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家今日也说一个士人,因来行在临安府取选,变做十数回跷蹊作怪的小说。」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苻秦王嘉作《拾遗记》,已造其端。嘉本道士,不足论,唐时士人乃多为之。」 2.
人民;百姓。
●《后汉书o袁术传》:「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人之众,欲徼福于齐桓,拟迹于高祖,可乎?’」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世说总其土田士人,令无硗杂扰。」
●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李成栋师溃于信丰,成栋坠水死」自注:「成栋悉众十余万赴之,攻具仗械尽行,多拘人夫舁过岭,士人不免,道死颇众。」 3.
士卒;将士。
●《孙子o九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梅尧臣注:「士安得不竭力以赴战。」★「士人」在《汉语大词典》第2743页 第2卷 999★「士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人」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人shì rén 1.
士大夫;儒生。亦泛稱知識階層。
? 《史記o佞幸列傳》:「孝文時中寵臣,士人則鄧通,宦者則趙同、北宮伯子。」按,通官至上大夫。
? 《晉書o劉頌傳》:「今世士人決不悉良能也,又決不悉疲軟也。」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o歸心》:「俗僧之學經律,何異士人之學《詩》《禮》。」
? 《京本通俗小說o西山一窟鬼》:「自家今日也說一個士人,因來行在臨安府取選,變做十數回蹺蹊作怪的小說。」
? 章炳麟《與人論文書》:「苻秦·王嘉作《拾遺記》,已造其端。
? 嘉本道士,不足論,唐時士人乃多為之。」 2.
人民;百姓。
? 《後漢書o袁術傳》:「術問曰:‘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漢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廣,士人之眾,欲徼福於齊桓,擬跡於高祖,可乎?’」唐·樊宗師《絳守居園池記》:「世說總其土田士人,令無磽雜擾。」
?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李成棟師潰于信豐,成棟墜水死」自注:「成棟悉眾十餘萬赴之,攻具仗械盡行,多拘人夫舁過嶺,士人不免,道死頗眾。」 3.
士卒;將士。
? 《孫子o九地》:「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
? 梅堯臣注:「士安得不竭力以赴戰。」
士儒shì rú文人,读书人。
●清林昌彝《市价行》:「老弱转沟壑,士儒罹网罟。」★「士儒」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儒shì rú文人,讀書人。
? 清·林昌彝《市價行》:「老弱轉溝壑,士儒罹網罟。」
士绅shì shēn绅士。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温体仁家书》:「独携家眷者不许出城,而士绅内眷,有扮男装者。」
●鲁迅《华盖集·补白》:「南京政府一成立,漂亮的士绅和商人看见似乎革命党的人,便亲密的说道:‘我们本来都是“草字头」,一路的啊。’”
●叶君健《火花》四:「比如族与族之间闹纠纷,争执不下,有关人员就在这里摆一桌酒席,把四方的士绅请到这里来‘评理’。」★「士绅」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参见:士紳
【士绅名流】成语解释: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士绅名流】成语出处: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士绅名流】成语故事:【士绅名流】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S开头的成语
★「士紳」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紳」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紳shì shēn(士紳,士绅)紳士。
? 清·葉廷琯《鷗陂漁話o溫體仁家書》:「獨攜家眷者不許出城,而士紳內眷,有扮男裝者。」
? 魯迅《華蓋集o補白》:「南京政府一成立,漂亮的士紳和商人看見似乎革命黨的人,便親密的說道:‘我們本來都是“草字頭」,一路的啊。’”葉君健《火花》四:「比如族與族之間鬧糾紛,爭執不下,有關人員就在這裏擺一桌酒席,把四方的士紳請到這裏來‘評理’。」
士师shì shī 1.
亦作「士史」。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
●《周礼o秋官·士师》:「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
●《孟子o公孙丑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鹖冠子o王鈇》:「不待士史,苍颉作书,故后世莫能云其咎。」陆佃注:「士,李官也。太古无法而治,不立士史,不造书契,而至德玄同,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尚何议其咎也哉。」
●《孔子家语o致思》:「季羔为卫之士师,刖人之足。」王肃注:「狱官。」
●章炳麟《官制索隐》:「盖太古治民之官,独有士师而已……邦国有狱,士师遣其属官就地听之。」 2.
兵众,军队。
●《礼记o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郑玄注:「士师,谓兵众。」
●孔颖达疏:「士师,兵众也。虎是威猛,亦兵众之象。若见前有兵众,则举虎皮于竿首,使兵众见以为防也。」
●孙希旦集解:「愚谓既言车骑,又言士师,则士师谓徒兵也。」
●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士师奔扰,弃军争免,而瓒誓命沈城,佻身飞镞,兵尽器竭,毙于旗下。」★「士师」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师」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士師
★「士師」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師shì shī(士師,士师) 1.
亦作「士史」。古代執掌禁令刑獄的官名。
? 《周禮o秋官o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
? 《孟子o公孫丑下》:「今有殺人者,或問之曰:‘人可殺與?’則將應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殺之?’則將應之曰:‘為士師,則可以殺之。’」
? 《鶡冠子o王鈇》:「不待士史,蒼頡作書,故後世莫能云其咎。」
? 陸佃注:「士,李官也。太古無法而治,不立士史,不造書契,而至德玄同,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尚何議其咎也哉。」
? 《孔子家語o致思》:「季羔為衛之士師,刖人之足。」
? 王肅注:「獄官。」
? 章炳麟《官制索隱》:「蓋太古治民之官,獨有士師而已……邦國有獄,士師遣其屬官就地聽之。」 2.
兵眾,軍隊。
? 《禮記o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
? 鄭玄注:「士師,謂兵眾。」
? 孔穎達疏:「士師,兵眾也。虎是威猛,亦兵眾之象。若見前有兵眾,則舉虎皮於竿首,使兵眾見以為防也。」
? 孫希旦集解:「愚謂既言車騎,又言士師,則士師謂徒兵也。」
? 南朝·宋·顏延之《陽給事誄》:「士師奔擾,棄軍爭免,而瓚誓命沈城,佻身飛鏃,兵盡器竭,斃於旗下。」
士史shì shǐ见「士师」。★「士史」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史shì shǐ見「士師」。
士庶shì shù 1.
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
●《管子o大匡》:「君有过,大夫不谏;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进,可罚也。」
●《司马法o天子之义》:「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宋书o王弘传》:「诸议云士庶缅绝,不相参知,则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许不知,何许士人不知?」
●唐元稹《阳城驿》诗:「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
●清方苞《读<经解>》:「学者循诵《易》、《诗》、《书》、《春秋》之文,而虚言其义,有得有失,一如记所称。而《礼》则湮沈残缺,每至郊庙大议,众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闾阎士庶,丧祭宾婚,荡然一无所守,而竞于淫侈。」 2.
士族和庶族。
●《宋书o恩幸传论》:「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南朝梁沈约《奏弹王源》:「风闻东海王源,嫁女与富阳满氏……窃寻璋之(满璋之)姓族,士庶莫辨。」
●《南史o王球传》:「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上尝命球及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曰:‘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上改容谢焉。」★「士庶」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庶」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庶」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庶shì shù 1.
士人和普通百姓。亦泛指人民、百姓。
? 《管子o大匡》:「君有過,大夫不諫;士庶人有善而大夫不進,可罰也。」
? 《司馬法o天子之義》:「天子之義必純取法天地,而觀於先聖;士庶之義必奉於父母,而正於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 《宋書o王弘傳》:「諸議云士庶緬絕,不相參知,則士人犯法,庶民得不知。若庶民不許不知,何許士人不知?」唐·元稹《陽城驛》詩:「我實唐士庶,食唐之田疇;我聞天子憶,安敢專自由。」
? 清·方苞《讀<經解>》:「學者循誦《易》、《詩》、《書》、《春秋》之文,而虛言其義,有得有失,一如記所稱。而《禮》則湮沈殘缺,每至郊廟大議,眾皆冥昧而莫知其原。閭閻士庶,喪祭賓婚,蕩然一無所守,而競於淫侈。」 2.
士族和庶族。
? 《宋書o恩倖傳論》:「周·漢之道,以智役愚,臺隸參差,用成等級;魏·晉以來,以貴役賤,士庶之科,較然有辨。」
? 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風聞東海·王源,嫁女與富陽·滿氏……竊尋璋之(滿璋之)姓族,士庶莫辨。」
? 《南史o王球傳》:「時中書舍人徐爰有寵於上,上嘗命球及殷景仁與之相知。
? 球辭曰:‘士庶區別,國之章也。臣不敢奉詔。’上改容謝焉。」
【士死知己】成语解释:士:有才识的人。为了报答知己,不惜牺牲生命。亦作“士为知己者死”。【士死知己】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士死知己】成语故事:【士死知己】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侠义的成语,S开头的成语
俗:庸俗;医:医治。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士素shì sù士人与庶民。
●《晋书o郗鉴传》:「归乡里。于时所在饥荒,州中之士素……遂共推鉴为主。」★「士素」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素shì sù士人與庶民。
? 《晉書o郗鑒傳》:「歸鄉里。於時所在饑荒,州中之士素……遂共推鑒為主。」
士孙shì sūn复姓。
●汉代有士孙张。见《汉书o儒林传·梁丘贺》。★「士孙」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参见:士孫
★「士孫」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孫shì sūn(士孫,士孙)複姓。
? 漢代有士孫張。見《漢書o儒林傳o梁丘賀》。
士坦shì tǎn英语stamp的译音。邮票。曾通行于香港等地的粤方言中。★「士坦」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坦shì tǎn英語stamp的譯音。郵票。曾通行於香港等地的粵方言中。
士田shì tián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领有的田地。
●《周礼o地官·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郑玄注:「‘士’读为‘仕’,仕者亦受田,所谓圭田也。」
●贾公彦疏:「司农云:‘士田者,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后郑不从者,以此‘士’字言之,不得兼大夫。又《礼记》‘士之子不免农,大夫之子免农矣’,不得为大夫子得而耕之田。故后郑破此‘士’为‘仕’,仕谓卿大夫以下仕宦得田,依《孟子》‘圭田’解之。」
●孙诒让正义:「沈彤云:‘……王之士之子,有免农者,惟上士之子耳。上士即元士,故元士之适子、众子并学于诸乐官也。若中士、下士禄以递薄,则子当业农以自食其力,故《载师》有士田,其家亦各受五十亩。’案沈说亦不破字,于义近是。窃谓此士田当兼二郑及沈义乃备。盖卿、大夫、命士之圭田、士之子及未仕之士家所受田,皆以五十亩为率;士余子弟亦受田,则止二十亩。汉《食货志》所谓士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是也。此数者通谓之士田。以卿大夫亦得称士也。后郑破‘士’为‘仕’,义转偏隘,当依《王制》注,不破字为是。」★「士田」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田shì tián古代卿、大夫、士及其子弟所領有的田地。
? 《周禮o地官o載師》:「以宅田、士田、賈田任近郊之地。」
? 鄭玄注:「‘士’讀為‘仕’,仕者亦受田,所謂圭田也。」
? 賈公彥疏:「司農云:‘士田者,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後鄭不從者,以此‘士’字言之,不得兼大夫。又《禮記》‘士之子不免農,大夫之子免農矣’,不得為大夫子得而耕之田。故後鄭破此‘士’為‘仕’,仕謂卿大夫以下仕宦得田,依《孟子》‘圭田’解之。」
? 孫詒讓正義:「沈彤云:‘……王之士之子,有免農者,惟上士之子耳。上士即元士,故元士之適子、眾子並學於諸樂官也。若中士、下士祿以遞薄,則子當業農以自食其力,故《載師》有士田,其家亦各受五十畝。’案沈說亦不破字,於義近是。竊謂此士田當兼二鄭及沈義乃備。蓋卿、大夫、命士之圭田、士之子及未仕之士家所受田,皆以五十畝為率;士餘子弟亦受田,則止二十畝。
? 漢《食貨志》所謂士家受田,五口乃當農夫一人,是也。此數者通謂之士田。以卿大夫亦得稱士也。
? 後鄭破‘士’為‘仕’,義轉偏隘,當依《王制》注,不破字為是。」
士徒shì tú士卒;军队。
●《周礼o地官·载师》「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汉郑玄注:「民虽有间无职事者,犹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税者,出士徒车辇给繇役。」
●《汉书o食货志上》:「有赋有税。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赋共车马甲兵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颜师古注:「徒,众也。」
●宋曾巩《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尔能躬将士徒,摧坚殪敌,斩捕甚众,鼓行无前。」★「士徒」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徒shì tú士卒;軍隊。
? 《周禮o地官o載師》「凡民無職事者,出夫家之征」漢·鄭玄注:「民雖有間無職事者,猶出夫稅、家稅也。夫稅者,百畝之稅;家稅者,出士徒車輦給繇役。」
? 《漢書o食貨志上》:「有賦有稅。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甲兵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
? 顏師古注:「徒,眾也。」
? 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禦使制》:「爾能躬將士徒,摧堅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
士望shì wàng 1.
●《新唐书o严砺传》:「即拜本道节度使。诏下谏议大夫、给事中、补阙、拾遗合议,皆以为‘砺资浅,士望轻,不宜授节制’,帝不从。」参见「士族」、「地望」。 2.
●《续资治通鉴o宋仁宗庆历四年》:「仲淹放逐数年,陕西用兵,帝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护边。」★「士望」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望shì wàng 1.
? 《新唐書o嚴礪傳》:「即拜本道節度使。詔下諫議大夫、給事中、補闕、拾遺合議,皆以為‘礪資淺,士望輕,不宜授節制’,帝不從。」參見「士族」、「地望」。 2.
? 《續資治通鑒o宋仁宗慶曆四年》:「仲淹放逐數年,陝西用兵,帝以仲淹士望所屬,拔用護邊。」
士五shì wǔ见「士伍」。★「士五」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五shì wǔ見「士伍」。
士伍shì wǔ亦作「士五」。士卒。引申指军队。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除佐必当壮以上,毋除士五新傅。」
●《史记o秦本纪》:「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
●裴骃集解引如淳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
●唐元稹《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牛元翼﹞忠孝谨廉,慈仁和惠,爱养士伍,均如鸤鸠,镇之三军,争在麾下。」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四摺:「你道是位列三台,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丞相府气昂昂,觑的我元帅衙门,无过是点些士伍,排些刀仗,与文臣本不同行。」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而军兴以来,沿江城镇亦惟宜昌为最完善。论者既服唐君之智勇,而诸谊士乘时赴机,迫不容瞬,其伟识强力,抑岂寻常士伍所能仰企哉!」★「士伍」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伍」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伍shì wǔ亦作「士五」。 士卒。引申指軍隊。
?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o內史雜》:「除佐必當壯以上,毋除士五新傅。」
? 《史記o秦本紀》:「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為士伍,遷陰密。」
?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嘗有爵而以罪奪爵,皆稱士伍。」
? 唐·元稹《授牛元翼成德軍節度使制》:「﹝牛元翼﹞忠孝謹廉,慈仁和惠,愛養士伍,均如鳲鳩,鎮之三軍,爭在麾下。」
?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四摺:「你道是位列三台,調和鼎鼐,燮理陰陽,丞相府氣昂昂,覷的我元帥衙門,無過是點些士伍,排些刀仗,與文臣本不同行。」
? 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而軍興以來,沿江城鎮亦惟宜昌為最完善。論者既服唐君之智勇,而諸誼士乘時赴機,迫不容瞬,其偉識強力,抑豈尋常士伍所能仰企哉!」
士息shì xī魏晋时指士兵之子。
●《三国志o魏志·陈思王植传》:「被鸿胪所下发士息书,期会甚急。」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是后大发士息,乃取诸国士。植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复被取,乃上书。」★「士息」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息shì xī魏·晉時指士兵之子。
? 《三國志o魏志o陳思王植傳》:「被鴻臚所下發士息書,期會甚急。」
? 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是後大發士息,乃取諸國士。
? 植以近前諸國士息已見發,其遺孤稚弱,在者無幾,而復被取,乃上書。」
士习shì xí士大夫的风气;读书人的风气。
●明宋濂《评浦阳人物·宋太学生何敏中》:「愚谓世衰道微,士习日靡,工文辞而苟利禄,奔走乞哀于权幸之门,惟恐不一售者有矣。」
●明沈德符《野获编·佞幸·士人无赖》:「国朝士风之敝,浸淫于正统,而靡溃于成化……至宪宗朝,万安居外,万妃居内,士习遂大坏。」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官常一》:「士习果正,则仕风未有不清者。此正本清源之说也。」
●《清史稿o世宗纪》:「乙卯,诏浙江士习敝坏,工为怀挟,停其乡会试。」★「士习」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習
★「士習」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習shì xí(士習,士习)士大夫的風氣;讀書人的風氣。
? 明·宋濂《評浦陽人物o宋太學生何敏中》:「愚謂世衰道微,士習日靡,工文辭而苟利祿,奔走乞哀於權倖之門,惟恐不一售者有矣。」
? 明·沈德符《野獲編o佞倖o士人無賴》:「國朝士風之敝,浸淫於正統,而靡潰於成化……至憲宗朝,萬安居外,萬妃居內,士習遂大壞。」
? 清·梁章鉅《退庵隨筆o官常一》:「士習果正,則仕風未有不清者。此正本清源之說也。」
? 《清史稿o世宗紀》:「乙卯,詔浙江士習敝壞,工為懷挾,停其鄉會試。」
士乡shì xiāng春秋齐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划分地方行政区域,使士、农、工、商四民分别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区称「士乡」。
●《国语o齐语》:「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
●《后汉书o郑玄传》:「昔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也。」★「士乡」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鄉
★「士鄉」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鄉shì xiāng(士鄉,士乡)春秋·齊·管仲輔佐齊桓公時,劃分地方行政區域,使士、農、工、商四民分別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區稱「士鄉」。
? 《國語o齊語》:「管子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
? 《後漢書o鄭玄傳》:「昔齊置‘士鄉’,越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
士行shì xíng士大夫的操行。多含褒义。
●《诗·大雅·既醉》「厘尔女士」汉郑玄笺:「予女以女而有士行者,谓生淑媛使为之妃。」
●汉刘向《说苑o善说》:「林既衣韦衣而朝齐景公,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林既逡巡而作色曰:‘夫服事何足以端士行乎?’」
●《旧唐书o文苑传下·崔颢》:「崔颢者,登进士第,有俊才,无士行,好蒲博饮酒。」
●清蒋士铨《桂林霜·幕议》:「他若绝馈献、葺学宫、饬士行等件,都是孙先生文笔敷宣,便觉词严义正。」★「士行」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行shì xíng士大夫的操行。多含褒義。
? 《詩o大雅o既醉》「釐爾女士」漢·鄭玄箋:「予女以女而有士行者,謂生淑媛使為之妃。」
? 漢·劉向《說苑o善說》:「林既衣韋衣而朝齊景公,齊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林既逡巡而作色曰:‘夫服事何足以端士行乎?’」
? 《舊唐書o文苑傳下o崔顥》:「崔顥者,登進士第,有俊才,無士行,好蒲博飲酒。」
? 清·蔣士銓《桂林霜o幕議》:「他若絕饋獻、葺學宮、飭士行等件,都是孫先生文筆敷宣,便覺詞嚴義正。」
士姓shì xìng士族。指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享有特权的豪门大姓。
●《南史o隐逸传下·刘昙净》:「会有诏士姓各举四科,昙净叔父慧斐举以应孝行,武帝用为海宁令。」参见「士族」。★「士姓」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姓shì xìng士族。指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享有特權的豪門大姓。
? 《南史o隱逸傳下o劉曇凈》:「會有詔士姓各舉四科,曇淨叔父慧斐舉以應孝行,武帝用為海寧令。」參見「士族」。
士雄shì xióng士之杰出者。
●晋陶潜《拟古》诗之二:「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士雄」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雄shì xióng士之傑出者。
? 晉·陶潛《擬古》詩之二:「聞有田子泰,節義為士雄。斯人久已死。鄉里習其風。」
士议shì yì士大夫的舆论、评价。
●《新唐书o于志宁传》:「志宁爱宾客,乐引后进,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荐达也,为士议所少。」★「士议」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参见:士議
★「士議」在《汉语大词典》第2748页 第2卷 1004士議shì yì(士議,士议)士大夫的輿論、評價。
? 《新唐書o于志寧傳》:「志·寧愛賓客,樂引後進,然多嫌畏,不能有所薦達也,為士議所少。」
士友shì yǒu古代称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
●《后汉书o张奂传》:「奂少立志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
●晋葛洪《抱朴子·酒诫》:「加枉酷于臣仆,用剡锋乎六畜,炽火烈于室庐,掊宝玩于渊流,迁威怒于路人,加暴害于士友。」
●《北齐书o李玙传》:「行之与兄弟深相友爱,又风素夷简,为士友所称。」
●宋苏舜钦《答马永书》:「放废幽居,士友罕顾。足下昧于平昔,猥以长书见投,充然其来尽士君子相见之礼。」★「士友」在《汉语大词典》第2745页 第2卷 1001士友shì yǒu古代稱在官僚知識階層或普通讀書人中的朋友。
? 《後漢書o張奐傳》:「奐少立志節,嘗與士友言曰:‘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晉·葛洪《抱樸子o酒誡》:「加枉酷於臣僕,用剡鋒乎六畜,熾火烈於室廬,掊寶玩於淵流,遷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
? 《北齊書o李璵傳》:「行之與兄弟深相友愛,又風素夷簡,為士友所稱。」
? 宋·蘇舜欽《答馬永書》:「放廢幽居,士友罕顧。足下昧於平昔,猥以長書見投,充然其來盡士君子相見之禮。」
士则shì zé士大夫的楷模、榜样。
●《三国志o魏志·邓艾传》:「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士则」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参见:士則
★「士則」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則shì zé(士則,士则)士大夫的楷模、榜樣。
? 《三國志o魏志o鄧艾傳》:「年十二,隨母至潁川,讀故太丘長陳寔碑文,言‘文為世範,行為士則’,艾遂自名範,字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士众shì zhòng众士兵。指部队的普通战斗成员。
●《谷梁传·昭公八年》:「禽虽多,天子取三十焉,其余与士众。」
●《孔子家语o相鲁》:「费人攻之,及台侧,孔子命申句须、乐倾勒士众下伐之,费人北,遂隳三都之城。」
●《三国志o蜀志·法正传》:「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
●宋王谠《唐语林o补遗三》:「蕃兵大呼,士众鼓而前。」参见:士眾
士眾shì zhòng(士眾,士众)眾士兵。指部隊的普通戰鬥成員。
? 《穀梁傳o昭公八年》:「禽雖多,天子取三十焉,其餘與士眾。」
? 《孔子家語o相魯》:「費人攻之,及臺側,孔子命申句須、樂傾勒士眾下伐之,費人北,遂隳三都之城。」
? 《三國志o蜀志o法正傳》:「鄭度說璋曰:‘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穀是資,軍無輜重。’」宋·王讜《唐語林o補遺三》:「蕃兵大呼,士眾鼓而前。」
士胄shì zhòu士族;阀阅世家子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o谈献三·元人》:「元名臣文士,如移剌楚才……事功、节义、文章,彬彬极盛,虽齐、鲁、吴、越衣冠士胄,何以过之。」★「士胄」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胄shì zhòu士族;閥閱世家子弟。
?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o談獻三o元人》:「元名臣文士,如移剌楚才……事功、節義、文章,彬彬極盛,雖齊、魯、吳、越衣冠士胄,何以過之。」
士子shì zǐ 1.
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毛传:「偕偕,强壮貌。士子,有王事者也。」
●郑玄笺:「朝夕从事,言不得休止。」 2.
士大夫官僚阶层。
●南朝梁沈约《奏弹孔稚珪违制启假事》:「臣闻禁宪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触网斯及。盖所以崇威阐法,下肃上尊。」 3.
学子;读书人。
●《北齐书o辛术传》:「天保末,文宣尝令术选百员官,参选者二三千人,术题目士子,人无谤讟,其所旌擢,后亦皆致通显。」
●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
●明叶宪祖《鸾鎞记·催试》:「今当大比之年,士子们纷纷上京应举。」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4.
豪门士族的子弟。
●《文选o沈约<恩幸传论>》:「且士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涂者也。」李善注:「二涂谓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贱职,庶族不涉清阶。」刘良注:「晚代谓魏晋也。士与人异品杂用,故云二涂。」 5.
将士家的子弟。
●《三国志o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辄优文答报」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植以近前诸国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而复被取,乃上书曰:‘……国有士子,合不过五百人,伏以为三军益损,不复赖此。’」★「士子」在《汉语大词典》第2744页 第2卷 1000★「士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子」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子shì zǐ 1.
男子的美稱,多指年輕人。
? 《詩o小雅o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 毛傳:「偕偕,強壯貌。士子,有王事者也。」
? 鄭玄箋:「朝夕從事,言不得休止。」 2.
士大夫官僚階層。
? 南朝·梁·沈約《奏彈孔稚珪違制啟假事》:「臣聞禁憲有章,士子攸慎;守官有典,觸網斯及。蓋所以崇威闡法,下肅上尊。」 3.
學子;讀書人。
? 《北齊書o辛術傳》:「天保末,文宣嘗令術選百員官,參選者二三千人,術題目士子,人無謗讟,其所旌擢,後亦皆致通顯。」
? 唐·杜甫《別董頲》詩:「士子甘旨闕,不知道里寒。」
? 明·葉憲祖《鸞鎞記o催試》:「今當大比之年,士子們紛紛上京應舉。」
? 魯迅《朝花夕拾o五猖會》:「賽會雖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談國事,為當局所禁止,然而婦孺們是不許看的,讀書人即所謂士子,也大抵不肯趕去看。」 4.
豪門士族的子弟。
? 《文選o沈約<恩倖傳論>》:「且士子居朝,咸有職業。雖七葉珥貂,見崇西漢,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
? 東方朔為黃門侍郎,執戟殿下。郡縣掾吏,並出豪家;負戈宿衛,皆由勢族。非若晚代分為二塗者也。」
? 李善注:「二塗謂士庶也。言仕子不居賤職,庶族不涉清階。」
? 劉良注:「晚代謂魏·晉也。士與人異品雜用,故云二塗。」 5.
將士家的子弟。
? 《三國志o魏志o陳思王植傳》「帝輒優文答報」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曰:「是後大發士息,及取諸國士。
? 植以近前諸國士息已見發,其遺孤稚弱,在者無幾,而復被取,乃上書曰:‘……國有士子,合不過五百人,伏以為三軍益損,不復賴此。’」
士卒shì zú甲士和步卒。后泛指士兵。
●《管子o立政》:「兼爱之说胜,则士卒不战。」
●《后汉书o皇甫嵩传》:「嵩温恤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
●唐韩愈《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军中皆曰,此军司徒所树,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所慕赖者付之。」
●《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位大帅因为办过军务,与士卒同过甘苦,所以除了这班戈什哈之外,无论何等兵丁的说话,都信是真的。」★「士卒」在《汉语大词典》第2746页 第2卷 1002★「士卒」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卒」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卒」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卒shì zú甲士和步卒。後泛指士兵。
? 《管子o立政》:「兼愛之說勝,則士卒不戰。」
? 《後漢書o皇甫嵩傳》:「嵩溫卹士卒,甚得眾情,每軍行頓止,須營幔修立,然後就舍帳。」
?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軍中皆曰,此軍司徒所樹,必擇其骨肉為士卒所慕賴者付之。」
? 《三國演義》第七二回:「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這位大帥因為辦過軍務,與士卒同過甘苦,所以除了這班戈什哈之外,無論何等兵丁的說話,都信是真的。」
士族shì zú 1.
●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士族制度于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渐趋消亡。
●《晋书o许迈传》:「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也。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北史o裴让之传》:「杨愔每称叹曰:‘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资治通鉴o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晋王下教置百官,于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 2.
泛指读书人,士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文章》:「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
●唐孟棨《本事诗o情感》:「朱滔括兵,不择士族,悉令赴军。自阅于球场,有士子容止可观,进趋淹雅。滔召问之曰:‘所业者何?’曰:‘学为诗。’问:‘有妻否?’曰:‘有。’即令作寄内诗,援笔立成。」★「士族」在《汉语大词典》第2747页 第2卷 1003★「士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4页★「士族」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士族」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士族shì zú 1.
? 東漢以後在地主階級內部逐漸形成的世家大族。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享有特權。士族制度於南北朝時最盛,至唐末漸趨消亡。
? 《晉書o許邁傳》:「許邁字叔玄,一名映,丹陽·句容人也。家世士族,而邁少恬靜,不慕仕進。」
? 《北史o裴讓之傳》:「楊愔每稱歎曰:‘河東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無鄉音。’」
? 《資治通鑒o後唐莊宗同光元年》:「晉王下教置百官,於四鎮判官中選前朝士族,欲以為相。」 2.
泛指讀書人,士類。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o文章》:「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為可笑詩賦。」
? 唐·孟棨《本事詩o情感》:「朱滔括兵,不擇士族,悉令赴軍。自閱於毬場,有士子容止可觀,進趨淹雅。
? 滔召問之曰:‘所業者何?’曰:‘學為詩。’問:‘有妻否?’曰:‘有。’即令作寄內詩,援筆立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理工孙程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