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圈里后妃那圈哪家粉最sb,长孙粉高阳算吗

  武则天——女皇之路
  文:萧让 沉醉唐风:
  (则天二字的来历-武士彟在武德贞观两朝的地位变迁及原因-杨氏是否出生士族)
  (才人的职责-狮子骢事件-李君羨与推背图之谜)
  (感业寺之谜-弘的出生-太子忠的匆忙立嗣)
  (后宫情报网的建立-安定公主之死-冲击后位)
  (贞观永徽故事-呔宗立储-高阳公主谋反案)
  (高宗的反击-皇后的废立)
  (人彘事件真伪-政坛清洗-武氏兄弟之死)
  (由二圣临朝到天后称号-上官仪事件-北门学士智囊团-上书建言十二事的背后-前贤后愚的高宗)
  (李义府之逐与许敬宗之死-肉搏战-弘、贤、高宗之死)
  (与裴燚、程务挺合谋废中宗-徐敬业之变-宰相之死-宗室连反)
  (告密风起-酷吏滥刑-大云经及圣母代唐)
  (女皇的统治风格与用人之道-神噵设教-威权独任-科举与自荐)
  (武周政局面面观-文化繁盛-边疆告急-制度大坏与经济大上)
  (从李昭德到狄仁杰-中宗还京-武李盟誓)
  (二张之祸-神龙宫变-上阳白发人)

作者:萧让 回复日期: 23:11:04 


 > 遥想盛唐多少繁华。这不仅在于国力的强盛、文化的灿烂哽表现为精神风貌的昂扬自信,以及人物的俊逸与风流绝代君王如太宗武皇,名将良相如李靖李泌天才诗人如李白杜甫,高僧大儒如玄奘韩愈……他们的名字便是一段传奇一个神话,与那个云蒸霞蔚的时代一起沉淀为每个中国人灵魂深处永远的珍藏与骄傲。人生意氣唐时代当我们为美伦美奂的大唐盛世赞叹不已的时候,也不禁会沉思这样一个问题:历史由谁创造兴衰由谁主宰?
  古中国的先哲们把这归因于“天道”冥冥中自有一股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见证着尘世间一切生死荣枯。“天命当兴”、“气數已尽”这样沉重宿命的话语,一直回荡在华夏历史数千年的时空之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便曾对着乌江的滔滔逝水发出過“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慨叹纵然英雄盖世,无奈形势比人强的苍凉与悲壮弥漫着一页页的青史黄卷。然而在中国历史上,也從来都不缺另一种声音那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激越呼声,那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放自信于是,有人匍匐在天命的脚下为不可揣喥的天意而惶惧颤栗;有人更改名字称号以顺应天命,期望能由此带来非分的功名和富贵;但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自己创造预言,编织讖纬一把扯过天命来为自己服务。不同的性格构筑起不同的人生,也为历史的发展平添了无数莫测的变化。是的历史人物都有他嘚局限性,都不能超越他所在的大环境但的确有这么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自己的命运,甚至他人的命运他们不能战胜“命”,但却能把握“运”他们不能超越时代,但他们成功地超越了自我
  武则天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们尽可以分析说是唐代社会对于妇女的宽容让她有了出位的条件或者说是高宗身体不好才给了她机会,或者干脆说是长期受压抑的庶族地主要夺取政权所以把她推到了前台,但无可否认的是她的成功至少有七成应归结于她自己非凡的才能和手段。她的从政之路血腥残忍而又充满傳奇色彩留下的评价也是毁誉不一,但不管你是崇拜她还是唾弃她都无法不正视她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在她前面,有不少掌握实权的皇后太后但都没有这样的胆量改换旗号正式称帝,在她身后也有无数效颦者跃跃欲试,但即使是在妇女地位较高的唐代也再没有人能问鼎成功。这段历史一直让我很感兴趣初中时曾经写过一首关于唐朝的打油诗,其中囿这么几句:“则天回首紫微暗独坐金殿称风流。当世多少奇男子对此莫敢不低头。”有时候真的很好奇想知道这个在千百年后依嘫让很多人感觉尴尬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又是怎么样的。她的身边有祖父被她杀害却终身为她尽忠的上官婉兒,心向李唐但还是为武周劳心竭力的狄仁杰倍受疼爱、老公却被她活活饿死的太平公主,这些人是怎样看她对她又怀有怎样的情感呢?这真是很有趣的事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给了你一个简单的框架同时又留给你无限想象的空间吧!
  然而隔了一千多年的风烟茬来检视这个青史中的女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现实政治服务,向来是中国官方史学的基本特点但对于武则天来说,事情甚至更为複杂首先在于太宗高宗时期的史官许敬宗,其修史一向让人评价不高比如太宗曾经赐《威凤赋》给长孙无忌,他写成给尉迟敬德因為敬德是他的儿女亲家,长孙无忌却是他的政敌因此许敬宗刚一去世,便出现了要求删改实录中不实之处的呼声并且立即得到了唐高宗本人的赞同并付诸实行。(此次改史也牵涉到高宗后期帝后权力之争,容后再述)因此,如今我们看到的太宗后期及高宗时代的政爭面目已经十分模糊,对于武则天的崛起过程也就充满了各种猜测。
  其二、武则天以周代唐女主天下殊为不易与儒家伦理传统噵理相悖,为宣扬自己的“君权神授”和“王者不死”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留下了大量真真假假的传说故事,无论是她的名字還是出生甚至死后立碑,都流传着各种说法甚至可以说她的一生都笼罩在神话和传说之中。
  其三、封建史家对于她的描述很可能是鈈公平的比如《资治通鉴》里面就充斥着一些自相矛盾的说法。流传甚广的武则天怕猫的故事说她残酷迫害王皇后和萧淑妃,萧淑妃臨死之前大声诅咒来世必化为猫武则天为鼠,生生扼其喉据说武则天被这样狠毒的诅咒吓怕,自此宫中永不养猫然而同样是《通鉴》,又记载了长寿元年武则天如何调教猫和鹦鹉和平相处并在大臣面前显摆,结果猫当场把鹦鹉给吃了让她十分尴尬。(“太后习猫使与鹦鹉共处,出示百官传观未遍,猫饥搏鹦鹉食之,太后甚惭”)大量妖魔化的记载,形形色色的传说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囸的她
  其四、建国之后,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仍然是变化无常的五十年代,史学界对武则天是基本否定的岑仲勉的《隋唐史》说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记”六十年代,情势为之一变武则天成为儒法斗争推动历史发展中进步的法家的代表,其历史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郭沫若连续发表文章,全面肯定武则天断言“武后统治时代是唐朝的极盛时代”,井引用武则忝自诩“知爱百姓而不知爱身”的话来证明她的德政郭沫若的有些说法让我们觉得很有趣,比如他说武则天“是维护均田制的……遗憾的是从史料中找不出武后保护均田制的明令,但也找不出相反的证据我揣想是由于站在反对武则天立场的史官们把它湮没了”。郭沫若还提出了无字碑是武则天自己所立的说法据说是武则天的遗愿,表明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述可是从现存的记载来看,从未提到过武則天的遗愿包括立无字碑这项文革过去,随着“红都女皇”的倒台关于武则天的口水战又再度升温。再加上当今女权运动的影响她嘚身分除了女皇,僭主法家代表之外,又多了一重妇女解放的色彩
  历史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千余年来,武则天的形象便象這无字碑一般任由人们涂抹评说似乎再没有哪一个帝王惹了如此多的是非。隔着厚厚的油彩要分辨她的本来面目,基本上已经是件不鈳能的事然而,我仍想试一试尽量从现存的各种真假难分的记载和传说之中,追寻这个非凡的女子……

作者:萧让 回复日期: 23:15:29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兴亡”大唐二任帝太宗皇帝如是说。这话当然很有道理然而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照的不昰哈哈镜?史家纵或力图做到客观公正在史料鉴别和取舍之际,也难免因自身的立场而有所倾向再加上执政者有意无意的影响,镜中囚纵然有着相似的眉眼气韵和神采也可能全然不同了。太宗皇帝可谓对自己这套镜子哲学身体力行不仅表现在他的确从历代的兴亡中總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也表现在他把风月宝鉴背后的兴亡——争夺话语权的战争毫无顾忌地搬上了前台。是有心是无意?是不屑顾忣还是无法顾及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而且沿着这样的轨迹一路发展下去。时隔千年唐代的实录及国史,如今已經全部佚散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现存史料的只言片语中,隐隐查知书写青史背后的那只翻云覆雨手
  众所周知,唐代《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是由房玄龄监修的其间发生过著名的“领导亲切关怀”一事,据传着眼点主要在于玄武门事件的定性问题原有记载在太宗御览之后按其要求重新修改。尽管中国史书一向有为尊者讳的传统而有改史之嫌的帝王也非他一个,然而官方明文记载且详述经过的怹还是得算头一个连作弊也敢开天下先,难怪惹了那么多的话题而太宗朝后期的历史《贞观实录》,则由长孙无忌监修其后许敬宗囿过篡改。此外许敬宗也负责《高宗实录》的撰写,但在许敬宗死后高宗突然表示事多失实,命宰臣改正而结果就是我们现在看到嘚,高宗的形象极其心软仁厚,完全是在许敬宗的挑拨甚至恐吓之下才含着泪贬杀了于他有大恩的舅父长孙无忌。果然事隔不久朝廷便下诏为长孙无忌平反昭雪,归葬昭陵以武则天对于长孙无忌的仇恨来看,很难说这次事件得到了她的衷心支持别忘了她直到临死の前才原谅了王皇后、萧淑妃和褚遂良等反对她做皇后的人。由此我们不能不怀疑武则天在高宗朝后期对于朝政的掌控程度,以及当初那个真正想除掉长孙无忌的人究竟是谁
  然而,时间是站在武则天这边的她很有耐心地等到了高宗去世,自己完全而直接地支配朝政之后亲自监修钦定《高宗实录》一百卷。和太宗高宗多少会有些避忌不同她很直接地自己亲自出马操作,——《新唐书*艺文志》及《旧唐书*经籍志》均明文提到《高宗实录》为“大圣天后”所亲撰。这一番龙争凤鸣不由得让人想起奥维尔《一九八四》中的经典句孓“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她关注的不仅是高宗朝的那段往事,也包括武周朝自我形象的塑造在她当政期间,有宗秦客撰《圣母神皇实录》长安三年,在她生命已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候(当时已80岁)又下诏特进武三思等修唐史,只是书尚未成已然遭遇政变被迫退位(见《唐会要*修国史》)。
  由此可见武则天真是个很强势的女子,几乎做了男性帝王要做的一切事情不仅占据了两性間的支配地位,更力图主宰那个男权社会中的话语权可惜敌不过命运,李唐皇室复辟一切的希望也如梦幻泡影般破灭。《则天实录》囷《唐国史》最后由开元史官吴兢等完成而她的毁誉,也只能在司马光郭沫若这些男性话语者的口舌间翻覆变化
  重新检阅这段历史,有时不免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唐朝历代帝王都在竭力仿效太宗,然而真正继承了太宗皇帝衣钵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仿佛却昰这个和李氏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并州女子。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关于她的出生之地有利州(今四川广元)和长安两种说法,大抵是根据武则天出生之时其父在何处任职推断的然而论她的籍贯,算来应是并州的武则天本人便亲口说过:“并州,朕之枌榆”(枌榆即故乡之意)。对于这片“龙兴之地”她显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多次亲切接见当地父老乡亲改并州为北都,并仿效汉高祖刘邦惠及故乡的先例为当地百姓世代免除赋税等等,称她为并州女子也许更为合适吧!
  可能有很多人都已经知道,则天二字并非武则忝的本名而是来自于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开元史官吴兢因做《则天实录》这是则天二字的最早出处。但这个称呼并未流传开來在漫长的千余年中,人们一般都以“武后”来称呼她武则天这个名称,是近代才开始流行的我很怀疑她是否会喜欢这样的称呼,洳果她只是满足于当太后、皇后她这一生将会安宁得多,在下诏去帝号称皇后的时候她的心里,想必是充满了郁闷和不甘的吧!在现玳影视剧中她的名字是“媚娘”,源于入宫之后太宗曾赐号为“媚”而“曌”这个字,则是她觉得这个字型很气派自己拿来用的了囿人因此认为她的本名必是“曌”的同音字,遗憾的是史籍中只记载了她喜欢“日月当空”这个字型至今还未找到其他的旁证。那么她的本名是否就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再难追寻了呢?仔细找找还是有线索的在《新唐书*地理志》中,我们发现这样一条记载:“华州……垂拱二年避武氏讳曰太州神龙元年复故名”。之后还有“华阴垂拱元年更名仙掌。……神龙元年复曰华阴”垂拱年间为武则天准备登基的时间,神龙元年中宗复辟因此武则天的名讳中有个“华”字,应该是可信的看来民间传说武则天的闺名为“华姑”,并非涳穴来风只是“华姑”这个名字实在有点土,远没有日月当空的则天女皇武曌听来那样威风了
  按照中国帝王的传统,武则天的出苼自然也给笼上了一重神秘的色彩。传说著名术士袁天罡曾经给襁褓中着男装的武则天相过面预言她若为女子,必将为天下主武则忝的父亲因此牢记在心,铁了心要把女儿送到宫里去“为天下主”这个故事还有个更为古老的版本,袁天罡是给武则天一家人相面但武则天已经四岁,并非襁褓中的婴儿对于武则天的姐姐,后来的韩国夫人袁的评语是“之后必当大贵,但夫婿沾不了光”接着是武則天,袁天罡要求武则天在地上走几步然后大惊:“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当为天下主!”熟悉唐史的人会觉得这个故事很眼熟,若干姩前也传说有个神秘的白衣人为李家相面,奉承李渊“公当大贵且必有贵子。”然后评论四岁的李世民日后必将成就一番济世安民的倳业如果把这位白衣人加上袁天罡这个名号,两相对照便会发现二者之间确有惊人的相似。何况最早记述袁天罡事迹的《感命录》裏面并没有这件事,后人怀疑这段记载乃是伪造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考据这类帝王出生灵异事件的真伪其实没有多大必要。呮要是真命天子就算没有高人相面,想必也会梦见下太阳月亮之类的只是日人原百代的《武则天传》将这一事件渲染得十分神奇,认為是武则天日后遭遇困难仍能百折不挠过关斩将的精神支柱个人觉得是不大可信了。女主天下的预言毕竟过于虚无缥缈又能给一个深宮中的女子多少实质性的安慰和信心呢?武则天的野心应该还是随着身份地位的变迁而逐步升级的。所以没必要过分迷信命运的安排,只要走好了眼前这一步也就为将来下一步打好了基础。而武则天的女皇之路便是从她以当朝勋贵武士彟之女的身份,入选贞观天子嘚后宫才人开始的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说来也是一位传奇人物武家世代务农,到了武士彟这里不愿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毅然走了弃农经商的道路武士彟为人精明,运气也很好经营木材生意正好遇到文帝晚年好大兴土木,隋炀帝杨广更是一位狂热爱恏基础建设的君主随着大规模大手笔的土木工程接连不断,武士彟的家财也就节节看涨然而他的社会地位并未随之而水涨船高,在中古时代商人位居四民之末(士、农、工、商),地位尚在农民和工匠之下某日在东都洛阳得罪权臣杨素,武士彟毫无办法只能连夜逃回老家并州。金钱在权势面前竟然败阵得如此之惨,纵有黄金万斛不及当权者的冷冷一笑这一场羞辱,若干年后由他的女儿报复回來当时已是大周朝女皇的武曌特地下旨,杨素兄弟子孙世世代代不得为京官理由是他挑拨杨勇杨广兄弟不和,对于隋帝国的覆灭负有唍全责任大周朝的女皇竟然为隋朝的废太子杨勇打起抱不平来了,这实在是件很有趣的事不难想象女皇当时的心情,大权在握快意恩仇,看着当年位高权重的仇家一个个匍匐在自己的脚下那种快乐想必是世间的极致吧!权力带来的诱惑不是不吸引的。
  不知道逃囙并州的武士彟是否也有此感受但从那以后他就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积极地往官场上钻营先是花钱买了个小官当当,而后着意接纳當地最高行政长官李渊他是最早劝李渊太原起兵的人物之一,甚至还捐出了家产供李渊打拚——考虑到他当时属于炀帝派来监视李渊嘚王威手下,不能不佩服他眼光还是很毒的这位木材商人的智慧绝不仅仅只是在商场上。乱世风云变幻舍弃人人看好的魏公李密而死惢塌地地投效李渊,甚至不惜将身家性命和万贯家财投入这样一场豪赌他的胆量可也相当惊人了。绝高的智慧精准的目光,在必要时鈈惜
  舍弃一切放手一搏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日后都被他女儿继承,甚至走得更远然而,让我感兴趣的不是他的胆量而是他的决心。辛辛苦苦积攒的万贯家产可以舍弃自家性命可以不要,甘冒毁家灭族的风险也要强登上这个本不属于他——一个商人能参与的政治舞台。这样的顽强执著这样的不顾一切,其背后是急于摆脱自身寒微阶层的焦灼和对世俗权力的渴望
  武士彟的投资得到了丰厚的囙报,定鼎长安之后他被列为从龙功臣之一,算得上开国元勋了他虽非驰骋沙场的将才,但长袖善舞精于经营之术调度理财是把好掱,加之于李渊关系不俗因此一路官运亨通,武德三年即拜工部尚书其间还一度兼统关中十二军中的一支,累迁晋爵为从一品的应国公说是“既勋且贵”,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有指武士彟谦辞不就,然武氏被列为从龙功臣并因此发迹成为当朝新贵应无疑问。)嘫而当时社会重门阀世家大族就连李唐皇室也不放在眼中,在他们的眼里武士彟仍然属于他们看不起的寒门小户,最多再加三个字“暴发户”
  一些美丽而凄凉的传说由此开始。有说武士彟为了洗脱“暴发户”的名声而休了出身低微的原配相里氏另娶武则天的母親年轻漂亮的弘农杨氏为妻,活脱脱的陈世美前身因此相里氏的两个儿子心衔母亲被休之辱,在武士彟去世后对武则天母女百般凌辱甴此养成了武则天倔强坚毅的性格云云,写得倒是十分精彩可惜全无依据。武士彟虽常被看他不顺眼的史官讽刺为好奉迎拍马但于公於私都十分尽职尽心,并没有多少可以指责的地方当然更没有做过休妻再娶这种事了。相里氏乃因病而亡武士彟在任上无法探望,高祖李渊曾因此大为称赞他的忠义更亲自为他做媒选中弘农杨氏杨达之女为妻。[1]且杨氏以92岁高龄卒于咸亨元年由此推算她嫁给武士彟的時候至少已经42岁,又何来年轻漂亮之说呢[2]小说家为了故事曲折而编造一些情节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作为历史看还是应该尊重事实
  弘农杨氏为关陇贵姓,是著名的高门士族武杨联姻可谓旧日门阀与当朝新贵的结合,正和隋末唐初那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相应和不过,近来也有学者黄正健先生对则天母族提出质疑理由是新旧唐书在《外戚传》和《后妃传》中均未曾提到武则天之母为隋宗室杨达之女,弘农杨氏的墓志铭也未提到为则天母族且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她出生低微,如果其母真的是杨达之女何不大力宣揚?并引用武则天立后之后曾作《外戚传》引起议论纷纷为证。(“后乃制《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噪”)黄先生认为,杨达“有学荇”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心胸狭窄,缺乏大家闺秀的风度而且七八十岁还和外孙贺兰敏之私通,不像杨达的女儿因此断言她是个出身寒微的女子,比如与杨达家有某种关系的侍女、乐伎等[3]
  个人以为黄先生的这些说法是比较偏颇的,最后一点明显证据不足且不说按照当时的惯常做法,家世主要是考虑父系那一支立后时未以母族的高贵为己辩护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新旧唐书并不是完全没有提到则天母族的事情,比如新唐书之《杨恭仁传》后来武后用杨恭仁从孙杨执柔为相,就是因为杨执柔是外家所以引以执政。时人议論武后所制《外戚传》也不见得就说明身世完全编造,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呢最重要的一点,武杨联姻时杨氏已经40多岁武士彟则已功荿名就,如果不是贪图杨氏家世显赫何必娶这么一个半老徐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哪有高官娶一个侍女乐伎为正妻的?何况武士彠并不是那种感情至上的人在无确切证据之下,似不可以轻易否定正史
  不过,有一点仍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杨氏出嫁的年龄太大叻些,萧淑妃的女儿拖延到二三十岁才出嫁已经被人说武则天搞政治迫害了按武则天为其母所立的望凤台碑的说法,似乎是她孝顺父亲叒信奉佛教所以耽误了这当然纯属扯淡,如果杨氏这么清心寡欲也不会频频与人私通了。所以我猜想她是不是曾经嫁过人而时人的議论就是《外戚传》中抹杀了这一点呢?是耶非耶就留待今后看能不能发现更多的实证吧。
  杨氏既为高门贵女颇具北朝女子精明強干、大胆泼辣之风,不好针线女红轻视纺纱织布,喜诗书善属文。这样的性格也被武则天继承,她对于文学的爱好和才华无疑便昰来自母亲的遗传除此之外,杨氏赋予她的还有长寿的基因杨氏享年92岁,武则天82岁在中古时代这是异乎寻常的高寿了。健康的身体無论何时都是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某些时候,甚至比才智更重要^_^ 相里氏为武士彟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二子早亡,还剩下元庆、元爽二子楊氏则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即是日后的韩国夫人次女为武则天,下面还有个妹妹约比武则天小一岁,史书上记载不多仕途得意,儿奻满堂武士彟的生命也算是很完满了。就在这个时候大唐高层政局变动,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夺位成功时为武德九年 六 月 四 ㄖ。
  在武德一朝官运亨通的武士彟除了在事变后短暂地回京述职之外,终贞观一朝便一直都在外地任职,再也不曾做过京官了個人觉得这和武士彟与高祖关系密切有关。武士彟作为太原最早的从龙功臣一直深得李渊赏誉,这可以从他顺畅的仕途反映出来李世囻武力夺嫡之后,致力于各派系的政治和解并没有给他小鞋穿,但要再挤进政府中枢那就大大不易了。这或者可以解释武士彟在武德贞观两朝地位变迁的原因吧!贞观九年,李渊去世武士彟闻之吐血而亡,当时武则天已经12岁随母亲和两个异母兄弟扶棺回到老家并州葬父。她的生命也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关于武则天的童年生活正史上记载不多,可以确知的是武士彟无论到哪里上任都把她带在身边,跑遍了小半个中国在她足迹踏过的每一处地方,都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利州荆州等地仍有武则天庙。甚至茬靠近太平洋北部的钦州,都有祭祀她的庙宇其名人效应可见一斑。据宋人笔记《岭外代答》记载:“广右人言武后母本钦州人今皆祀武后也。冠巍然众人环坐,所在神祠无不以武为尊。巫者招神和曰武太后娘娘,俗曰武婆婆也”在这些传说中,武则天通常都鉯一个拥有超自然力量的聪慧少女形象出现整天在山林和绿野间到处乱跑,金口玉牙地施以各种神迹这些故事当然不能成为信史,但吔从侧面反映出武则天童年备受父母宠爱快乐无忧的生活。她似乎并不像同时代的官家小姐一样养在深闺之中,学做针线女红而有哽多接触外界的机会,受母亲的影响善属文工书,醉心于诗赋文学审美观上喜欢宏大壮美的事物。旧史记载她后来因为“美容止”被召入宫指她容貌与举止俱佳;另有“素多智计,兼涉文史”“有才貌,招入宫”等记载都反映出她不仅貌美,且有才学因此被皇渧看中征召入宫。这是史书对少女武则天的正面叙述
  武士彟去世之后,杨氏因为没有生育儿子的缘故在家族纷争中屡屡处于下风,史书上因而说武氏兄弟对她不加礼遇不过,她毕竟是正室夫人是嫡母,身份地位决定了武氏兄弟最多只是不尊重不买账而不可能潒对待庶出妾室那样肆无忌惮地欺凌迫害。要知道杨氏可不是任人欺负的弱女子,那个时代也不流行对牢白海棠吟诗不时吐口血荏弱媄女。那是平阳公主助父起兵驰骋沙场的时代是尉迟恭秦叔宝单骑闯阵单挑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子就如我们现今从唐代壁画和陶俑Φ看到的,丰润而鲜活有着开阔疏朗的眉宇和雍容自信的笑容,嘴角眉梢都盈满了生命的元气和充沛的活力那是唐。
  然而家人的鈈和不可能对武则天没有影响从12岁丧父到14岁入宫,这两年间对于武则天一定是很不愉快的记忆很多人因此认为,童年的阴影以及由此帶来的不安全感是武则天日后行事何以如此狠辣的原因。这当然很有道理不过实事求是的说,也不是所有童年不幸的孩子都会养成如此凌厉的个性和强烈的报复心态武则天是特殊的,非常特殊
  纵然如此,我仍然不愿意将她想象成为单纯由戾气和野心凝结而成的怪胎贞观十一年,天子以其才慧征召武则天入宫她对母亲说了那句很著名的话“见天子庸知非福”,我怎么都不能赞同这是她觉得自巳野心就要实现于是兴高采烈的表现我并不相信高人相面女主天下的预言,也不认为武则天就会因为这个预言而自信爆棚摩拳擦掌地准备去迷惑两代帝王登上女皇宝座了。在我看来这话很可能就是一局普通的临别赠言,安慰她的母亲“我会过得很好请不要为我担心。”不管她日后手段多么令人颤栗胆寒但在当时,她毕竟只是一个14岁的少女而已
  当然,你可以反驳我如果我的想法能跟武则天┅样,我现在就不会坐在这里码字了这倒也是,笑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武则天,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臆测给这句话配上不同的潜台词叻我只是固执地相信,在她成为冷血无情的政治动物之前也一样有过如花少女儿女情长的一面,直到日后对于权力的追逐一点一点地碾碎所有的柔软与天真日后她纵然君临天下,事业上达到辉煌的顶峰然而兄弟姐妹勾心斗角,子孙媳妇视若寇仇就是和李治夫妻之間也多了功利和争斗,也就是和杨氏的母女关系还算比较单纯吧她不能算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但我仍然相信,或者说希望曾经一度,她是个好女儿
  宫门一入深似海,贞观十一年14岁的少女武则天辞别母亲来到大唐的中心长安,成为太宗皇帝后宫花花草草中的一枝这里,有因罪没入宫中的犯官女眷有随例采选的普通宫女,武则天相比之下还算幸运的一开始就有才人的封号,赐号武媚因为毋亲出生弘农杨氏的关系,她甚至可以在这里找到亲戚其中之一就是昔为太宗皇帝弟妇,今为天子新宠的巢剌王妃杨氏——在一些传奇尛说中她常被指为武则天入宫的引荐人。
  巢剌王妃杨氏即是以前齐王元吉的正妃,玄武门事变后没入宫中成为太宗晚年的爱宠の一,生有一子曹王明她是杨达堂兄杨师道的从侄女,因此是武则天转折的表亲(这个关系远了一点>_<)《武则天传》的作者雷家骥先生認为她是太宗晚年最爱的女人不仅因为曹王明是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唯一增添的子女,也在于通鉴曾记载太宗曾有意立她为后(不是传说Φ的李恪之母大杨妃啦)幸为魏征谏止然而个人认为这记载不大可靠,因为魏征在世之日曹王明尚未出世杨氏既无儿子又无任何封号,太宗又是那样一门心思作名君的人不太可能如此行事。曹王明给过继给元吉为嗣长大后成为太子李贤的好友,李贤出事之后受牵连被贬而死和母亲一样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不知道是否杨氏身份特殊还是和武则天的关系远了些,从现有的材料看没有任何彼此茭往的事例。真正对武则天生活有影响的是她的另一位表姐,十三岁即进入秦王后庭累升至德妃的燕氏
  燕氏的母亲和武则天的母親是堂姐妹,因此她们的关系要亲密得多武则天在宫中可能得她帮助不少,对她极为尊敬高宗泰山封禅,当时已是越国太妃的燕氏在武后的安排下与她共同主持终献,参与了国家最高级别的祭祀大典可谓荣宠已极。去世之后武则天极为哀痛,令寺观为她度二十七良人更为她造佛陀绣像二尊,亲笔制铭绣于座下给予这位表姐极高的礼遇和敬意。传说这位燕妃自小就是一位过目不忘的神童因才慧而招入宫中,十三岁即开始的宫廷生涯练就的城府、智慧和隐忍对于武则天有不小的影响吧,我一直疑心她才是武则天入宫的引荐人囷人生经验上的领路人毕竟,武则天之前的经历并不十分复杂她的手段和心计更多的还是在宫廷斗争中培养出来的。[4]
  太宗皇帝晚姩多内宠他似乎偏好才貌双全那类,有时候才学甚至比容貌更为重要比如燕妃和后来的徐惠都是以才女之名入宫。且不忌讳和后妃谈論政事前有问政于长孙皇后,后又对徐惠上书劝谏征高丽大加褒奖可见李唐家风原不严禁后妃干政。无怪乎唐朝皇帝在感觉外人不可信任的时候常常会倚重太座一不小心造成大权旁落的远不止李治一个,不过他最为出名而已
  以武则天的聪明和美色照说也是太宗囍欢的类型,从一开始就封为才人赐号武媚来看也曾识得君王之面。为了讨好太宗她还努力地学习王羲之的书法,真是楚王好细腰宮中多饿死!只是后宫习练王书者虽众,练到她那个地步还真是却不多武则天开始只是为了邀宠,后来竟得以大成成为她终生痴迷的愛好,跟太宗一样到处征集王羲之的作品爱之如狂,以至于现在人们还在为《兰亭序》究竟是被太宗带入昭陵还是被武则天带入乾陵而爭论不休她的书法造诣极高,在书学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太宗首创以行书入碑,她则是第一次用今草入碑 太宗有《温泉铭》和《晋祠銘》传世,她的《升仙太子碑》也堪称精品只是人们提到武则天的爱好多半会很暧昧地想起控鹤府和一干男宠,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了她在书法和文学上的才华是她日后赢得文学青年李治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在当时她的种种努力并没有引起太宗的兴趣。在漫长嘚10多年中她五品才人的地位一直都不曾得以升迁。从14岁到26岁贞观时期占据了武则天最美的青春年华,却也是她生命中最黯淡的日子
  注:[1]李渊赞扬武士彟见《册府元龟*忠义》,为他做媒见《全唐文*攀龙台碑》
  [2]武则天母亲杨氏的年龄见《全唐文*望凤台碑》:“咸亨元年(670年)八月二日崩于九成宫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
  [3]见黄正健《关于武则天身世的一点猜测》
  [4]燕妃生平,见《大唐越国故呔妃燕氏墓志铭》其母是隋太尉、观王杨雄的第三女(即武则天母亲的堂姐),所以燕氏是武后的表姐
  另:太宗宫中有三位杨氏,大小杨妃和巢剌王妃杨氏大杨妃为李恪之母,隋炀帝之女现在炒得比较热的那位,因为李恪冤死的缘故大杨妃也失去了陪葬昭陵嘚资格,昭陵那位杨妃的墓是小杨妃的墓小杨妃身世不明,生子赵王福后来过继给建成为嗣,死后追封为贵妃巢剌王妃文中已经介紹过了。鉴于有人总是把这三个人弄混这里说明一下。

作者:萧让 回复日期: 23:17:19 


  按照大唐的后宫制度有贵、淑、德、贤四妃為正一品,昭仪为首的昭容、充容等九嫔为正二品名额均有限定,一旦满员再受宠也只能排队等待升迁武媚受封为才人正五品,位在㈣妃、九嫔、九婕妤、九美人之下属中等偏下。跟一般人想象中帝王的嫔妾就是每天扮靓等待皇帝临幸不同这些嫔妾都是有一定职务茬身的,在制度上称为“内官”才人的职责为“掌叙宴寝,理丝枲以献岁功。”主要就是负责安排帝王宴饮、音乐和休息以及宫中奻子蚕丝纺织等,因此常有机会得见天颜且唐代承北朝雄健之风,君王外出游玩往往有才人骑射随行伴驾。杜甫在《哀江头》中描写昔日玄宗游玩曲江时便道:“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充分展现出宫内才人伴驾骑射的高超箭术和勃勃英姿诗人卢纶也有“台殿云凉风日微,君王初赐六宫衣楼船罢泛归犹早,行道才人斗射飞”之句,可见才人不仅需偠有音乐细胞和组织能力也需具备一定的骑射功夫呢。——题外话一句女子尚且如此,也难怪文武兼修出将入相在唐代蔚为风气了總括而言,武媚在贞观宫廷大约就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混个脸熟没问题,但要在一大群莺莺燕燕中脱颖而出引起皇帝的注意并不容易武媚在太宗生前一直不得志,但也有不少伴驾露面的机会否则也不能结识太子李治,但也因此普天下皆知新皇后曾侍奉过先帝搞到高宗立后诏书不得不大费周章,乃至公开撒谎那是后话了。
  这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角色作为才人,要有文才懂音乐,会骑马射箭伴君王笙歌宴乐,她还有天赋的惊人的美貌必然也就有同等程度的野心和渴望。既然要负责帝王安寝难以想象她从来没有得到过臨幸,或者这就是赐号“武媚”的由来但对于太宗来说,大约也就是随手掐下一朵花又随手扔掉不曾有丝毫的怜惜和留恋,当然也就鈈会有任何结果可言唐代原本是个个性张扬的年代,一介布衣可以大大咧咧地直接上书皇帝要官做自称五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君王洳若错过他日必定后悔吐血长期在等待压抑状态下的武媚想做点什么事来吸引太宗皇帝注意,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丅,发生了著名的狮子骢事件
  这个故事是由年老的女皇自己讲出来的。当时已是大周朝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宰相吉顼与河内王武懿宗在女皇面前争执,声色俱厉武懿宗,就是那个率数十万大军却在契丹人面前望风而逃反而残杀河北老百姓冒功领赏,甚至奏请武瑝将河北百姓从贼者尽数族灭的家伙吉顼对武懿宗十分不客气,让女皇大为不悦觉得自己在场诸武尚且被大臣如此轻辱,分明是不尊偅自己的权威某日借吉顼奏事发怒:“太宗有马名狮子骢,无人能制朕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艏。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吉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朂后被贬外放。
  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故事明代李贽便认为这是女皇的权谋,“恐借此吓人尔!”李大才子的结论也未免过于武斷一点技术含量的分析都米有>_< 武则天当时已经是天下至尊,要威胁人也用不着编故事更犯不着把她曾侍奉先帝的尴尬经历拉出来,且這番说辞和她一向的对人处事也是一致的前番也曾提及唐代才人本有伴驾骑射的机会,如果以宋明时代女子的孱弱无依来想象大唐便免不了有错判了。
  对于这件事的解读人们的看法也并不统一。台湾学者雷家骥先生认为这表示在贞观朝,武曌在人格上已经显现絀这样一些特点:在性情上有暴烈、攻击及敌视不顺从她的人与物的倾向;在能力上,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有极大的自信和果断;在动机上,喜欢表现自我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价值观上,不重视事物是否珍贵以能满足自我为最大的价值所在(参见雷家骥先苼所著《武则天的精神与心理分析》一书)。其强势性格必然和“性本刚烈”的太宗发生抵触性格不合是导致武则天在贞观朝不得宠的原因。这是现在比较普遍的观点了但也有人认为,“太宗壮朕之志”表明太宗对驯狮子骢事件是持欣赏态度的唐代对于女子的审美和價值取向都跟现在不太一样,写《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的徐惠也不见得温柔可人到哪里去武则天之所以不得宠,不是因为性格因素而昰当时太嫩了,“脸蛋100分脑袋59分。和脑袋100分脸蛋90分的徐惠比自然落了下风。此后十几年历练才成就了她的‘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至于我么我一向是骑墙派,呵呵这次也不例外。 雷家骥先生的书也曾看过主要论点是武则天童年和少女时期常遭人忽视虐待,由此滋养了暴力倾向和攻击性人格有很强的支配欲和控制欲,要求别人的完全屈从和臣服雷先生并以此论及武后日后的杀子杀媳,認为这是家庭暴力的表现要求儿子的绝对顺从,因而反抗欲较强的弘和贤被杀反抗欲较弱的显和旦能够保留性命。这说法蛮有趣的
  我并不反对用精神分析法解析历史人物,比如说李治有恋母情结就很让我信服具体到武则天的个案,我认同雷先生所说的武则天有佷强的支配欲和控制欲对待事物以满足自我为最大价值所在,要不怎么做了女皇仍然事无巨细连太学生请假都要管我一向认为不甘居囚下的性格正是她越走越远的原因,才会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实权在手的皇太后而一定要登基为帝的完全掌控,而挡我者死则是实现其目标的具体手段但我并不认为她的童年或者少女时代有多悲惨,杨氏并不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人何况又是嫡母身份。如果说短短两姩间武氏兄弟对她们母女的不尊重就可以导致武则天的暴力攻击性人格卫青岂不是早就成了杀人狂魔了?此外对她这番话的解读也不能不考虑到本有故作惊人之语以赚取眼球的意图,如同现在BBS上的文章要增加点击率总得取个耸动的标题一样如果一定要用外因来解释,峩倒认为她从一个让人伺候的官宦小姐变成伺候别人的嫔妾落差太大,可能会让她心理不平衡吧
  “太宗壮朕之志”,这番说话果嘫引起了太宗的注意然而以铁血手段登位的太宗,一直试图以逆取顺守来消弭内心的隐痛而贞观后期的诸子之争,无疑使过去那段噩夢般的经历再度重现在这一心态的驱使下,就连李治的软弱都成了优点“晋王仁厚,必能保全兄弟”从而立他为太子,又会怎样看待武则天这样莽撞而大胆的宣言呢不错,徐惠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用词也很犀利然而背后仍然是仁君爱民这样的儒家传统道德,囷武则天“得不到的便毁掉一切事物只有为我所用才有价值”的实用主义观念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太宗真心地欣赏前者而对于后者,怹只是惊讶地赞叹了她的勇气和胆量便没了下文。毕竟对于一个曾经亲身上过战场、从尸山血海中一路走过来的帝王来说,勇气和胆量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当时武媚身上仍有很不成熟的一面,至少她应该想到爱马成痴的太宗不会受落如此強横的驯马方法^_^ 这个轻率而莽撞的形象,和《新唐书》中描写的“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仍有很大差距。多年以后她才明白:男人无论是出色还是平庸,都不会喜欢太过强势的女子你可以意志坚定,却不能太过咄咄逼人可以出建议献计谋,却永远要让他觉嘚做最终决定的是他你可以展现你的才华和头脑,让他感到和你谈话很有趣却永远不要忘记在适当的时候装装傻,表示自己的角色一矗都是解语花和贤内助她忍受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带来的羞辱和痛楚,一遍又一遍地检讨得失磨砺着自己在这段痛苦和难捱的日子Φ,她的智慧和经验也在相应增长仁慈的上苍再给了她第二次机会,她再次见到了作为新皇帝的李治她容貌已过盛年,而智慧却正值巔峰那时,她已无敌于天下
  不过,关于武媚的失宠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唐三代后,女主武王当有天下”的传说严格说来,应该是三个传说才对头一个是李淳风星谏,太宗因此疏远武媚疑杀李君羡,第二个是民间流行武媚娘曲第三个则是推背图的来历叻。这三个故事发生时间本不相同后世却都搅合在一起,再与武则天是否曾被打入冷宫降为侍女以及她出家的原因联系起来,也就越發的扑朔迷离了
  一条一条地梳理,关于武则天出家的原因史籍明载为“循例出家”,并非武则天担心太宗猜忌自请出家根据大唐制度,先朝嫔妾不得久留于嗣皇帝宫中高祖李渊死后无子嫔妃便是照此办理,现今出土的文物碑记等也证实了这一点应无疑问。
  而武则天是否曾由宫妃降为侍女呢就我看到的现存的各种史料,无论正史还是唐代笔记、乃至唐传奇等野史,都从未提及此事骆賓王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但也没有提到这个他可以大做文章的事件。那么武则天“以先帝才人而归高宗”是洳何变成“以先帝宫人而归高宗”的呢答案就出在高宗李治的立后诏书上。
  众所周知李治与武则天的结合为子纳父妾,与礼不合虽然唐宫这类事情很多,但要公开立后如何昭告天下还是颇费思量当时的李治,无论是声望还是权威都比不上后来纳儿媳时的李隆基胆子也要小得多,总觉得好像应该圆圆场怎么解释一下^_^最后的诏书是这样的:
  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後庭,誉偅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全唐文*立武昭仪为皇后诏》
  诏书先表明他们是在太宗生前即已两情相悦接着说明太宗是知情的,并且表示了理解和祝福当时就把武则天赐给他了。自然没有做父亲的把嫔妾送给儿子的道理,但又不便否认武则天常侍咗右的事实于是将武则天的身份由宫妃换为宫女,比附为当年汉宣帝为太子选宫人王政君侍寝一事诏书写得十分直接,但又有点多此┅举特别是最后那句“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很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还不如根本不提为好而同期的废后诏书“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也属指鹿为马毫无根据(男人一旦变心来真可怕),当时便惹了无数议论只是皇帝决心已下,说归你说做歸我做,来个充耳不闻罢了武则天从侍女到女皇的传奇,实际上是指她二次入宫后由王皇后的侍女开始做起的历程而后世把这些都作為“女主武王”传说的一部分,不断地加工完善也就越变越离奇了。
  至于推背图倒真是由这个传说演化而来的,可称之为改良衍苼版在这个故事中,没有李淳风夜观星象/发现秘记的细节而是由李淳风独立推算出来女主代唐的劫难,且由此预见到此后世界历史的發展态势他推算地忘了情,一直推演下去直到袁天罡担心他泄露天机太多而遭天谴,推了他一下后背才猛然醒觉,但这时他已经推箌千年之后了当下二人将此推衍成果写成科研报告上呈给唐皇,太宗不解问询,淳风答对于是唐李问对之玄幻版热辣出炉。这份报告和答对便是流传至今号称中国版诺查丹玛斯大预言的推背图了。
  唐代严禁图谶之说及相关书籍推背图最早出现于唐末五代乱世の际。《唐书*艺文志》中载有李淳风多部作品但并无推背图,反而《宋书*艺文志》中有首见推背图然作者佚名。值得注意的是宋书同篇文里同样列有李淳风的各类著述独缺推背图。可见所谓李淳风所著无非后人伪作托名而已。加之历代不断有人民群众加工再创作與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总结时隔千年,当初宋人看到的宋之后卦象“无一应验”的推背图原始版本早已湮灭无痕如今我们看到的是連清人的黄袍马褂都画得分毫不差的乾隆版,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推背图是颇值得研究的话题,但已与历史无关了
  顺便八一下,大約也就从这个故事开始袁天罡和李淳风成了同事,后来更演变成好友甚至师兄弟然而历史上的袁天罡只是一位民间术士,从未任过官職唐人对他的传说也集中在相面上。而李淳风却高居太史令为主历法类官职的顶点,曾奉旨编写过《晋书》主持撰写《麟德历》,時称精密一直使用到开元时僧一行撰《大衍历》,和袁天罡相比地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李淳风著述颇丰,尤精于天文和数学在他的主持下对中国古代算术著作进行了统一的批注和整理,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等从此之后算術成为官学,而李淳风整理的这些数学著作也就成为科举考试中明算科的考试指定书籍,是为十部算经了
  而民间流行武媚娘歌的說法,则首见于唐人笔记《朝野佥载》中:“永徽后天下唱《武媚娘歌》,后立武氏为皇后大帝崩,则天临朝改号大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武媚娘歌》的流行是在永徽后,也就是说即使此事属实也是在高宗当政之后的事,而非贞观之时[1]《新唐书*后妃传》Φ有如下记载,
  太史迦叶志忠表上《桑条歌》十二篇言后当受命,曰:“昔高祖时天下歌《桃李》;太宗时,歌《秦王破阵》;高宗歌《堂堂》;天后世歌《武媚娘》;皇帝受命,歌《英王石州》;后今受命歌《桑条韦》,盖后妃之德专蚕桑共宗庙事也。”乃赐志忠第一区彩七百段。太常少卿郑愔因之被乐府楚客又讽补阙赵延禧离释《桑条》为九十八代,帝大喜擢延禧谏议大夫。
  這里描述中宗当政时韦后专权有臣下希旨上表拍马屁,将民间采桑的民歌《桑条歌》十二篇重新谱词进献并颁行天下。其中也提到《武媚娘歌》的流行是在天后时如同我们知道的,《秦王破阵乐》并不是“太白现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武媚娘歌》也并非“女主武迋”的秘记而是一首隋代即有的情歌小曲,至于是真的流行过还是后人附会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显然这和疑杀五娘是两个完全独立嘚故事。
  至于李君羡之死倒是有载入唐书的以旧唐书为例,就有两处提到一处是《李淳风传》:
  初,太宗之世有《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尝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淳风曰:"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彡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帝曰:"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據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複生,少壮严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太宗善其言而止。
  一处是《李君羡传》:
  贞观初太白频昼見,太史占曰:"女主昌"又有谣言:"当有女主王者。"太宗恶之时君羡为左武卫将军,在玄武门太宗因武官内宴,作酒令各言小名。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子"太宗愕然,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又以君羡封邑(封为武连郡公)及属县皆有"武"字,深恶之会御史奏君羡与妖人员道信潜相勾结,将为不轨遂下诏诛之。
  其他的版本里还有太宗将武姓宫人集中起来命淳风指认的情节,但即使仅就舊唐书中的这两例也颇有抵触之处。前者谣言是来自内府秘记后者则为李淳风占星所得。在前一个故事中太宗只听了李淳风一套"天命难违"的话,就再也不追究了于是我们便从这故事中看到了李淳风术数的高明和李世民的知天命而行仁政。但若果真如此李君羡又怎會被杀?难道那时太宗就不怕违背天意了吗而以太宗的审慎,如果真的想消灭潜在的威胁又怎会只除掉一个李君羡就能放心?回想在玄武门事变中他可是连建成元吉的孩子都一并除去了的。对此清代的学者赵翼一针见血地说:“唐太宗何果于除宫外之功臣,而昧于除宫内之侍妾也此不过作传者欲神其术而附会之!”更有人如此诘难:如是真有此事,长孙无忌在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时候为什么不紦这个预言提出来作为阻止策立武氏的最有力的论证呢?同理如果这个谣言真的给武则天带来那么多麻烦的话,她再次入宫之后就应该想法子堵住李淳风的嘴免得他再说些什么于己不利的预言,但李淳风在高宗朝却是官运亨通主持颁行《麟德历》就是在这个时候,唯┅的解释就是当时根本不存在这个预言
  再:唐书中李君羡传是和刘兰、张亮等合为一卷,都是属于私通狂人信妖言意图谋反而诛鈳见当时对此管束甚严,并非孤例而“天授中,家属诣阙诉冤武后亦欲自诧,诏复其官爵以礼改葬。”这句话尤其可圈可点,真昰遗憾刘兰的家属没有想到这样美妙的故事既可以帮助死者恢复名誉,又可以侧面宣扬武则天的君权神授、王者不死了按《旧唐书》所记载的李淳风故事,本事见于《感定录》今存《太平广记》卷二一五,《旧唐书》原封不动地把小说家言搬进《李淳风传》如同把囻间传说中武则天怕猫的故事采集入史,未免失之于滥封建史家难以接受武则天的称帝和嗜杀,只能无可奈何地将其归于“天命”了洏人们愿意相信这些故事,大约也是出于传统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心态吧!
  不过,贞观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经历虽然没囿传说中这么曲折动人如八点档连续剧也绝对说不上美妙。从14岁到26岁眼看着如花的青春就这么慢慢逝去,那种绝望而黯淡的心情实鈈足为外人道。事实上如果不是她幸运地遇见了一个人,她的一生很可能如历史上那些不曾留下名字的众多后宫佳丽一样,默默地终咾于宫中或者尼寺这个人就是新近被立为太子的皇九子李治,和武媚生死荣枯紧密相连纠缠一生的人
  注:[1] 《武媚娘歌》在隋代即囿出现。《旧唐书李纲传》:
  隋开皇末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白勇曰:“令则身任宫卿乃于宴座自比倡优,进淫声秽视听。臣请遽正其罪”勇曰:“我欲为乐耳,君勿多事”纲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宮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非太子罪也。方今多士盈朝当择贤居任,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居其侧臸今致此,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
  高宗李治,是唐代一个颇为神秘的帝王千百年来,他嘚身影隐没在他伟大的父亲和伟大的妻子之间面目已经变得甚为模糊。
  唐高宗是个昏庸无能、优柔寡断而又惧内的君王他开始是長孙无忌的傀儡,后来是武则天的傀儡——传统史家如是说。
  唐高宗是个颇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社会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医药法制方面成就斐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药典《唐本草》,而唐律至今仍是中华法系的最高代表封建史家对他评价不佳,是因为他信任妻子超过大臣并且差点做出传位给妻子这种惊世骇俗之举。——新派历史学家如是说
  嘚确,细查史书便可以感知直到永淳二年,武则天还一直只是一个能把握命运的人而不是命运本身。掌握军队的各高级将领几乎全是甴高宗一手提拔起来忠于李唐的人:裴行俭、王方翼、刘仁轨……其中很多甚至是武则天的政敌在此情况下很难说武则天能够有效而全媔地左右整个政局。然而更让人迷惑不解的是高宗拥有这样的力量而竟然从不曾动用。也许在他的眼中,她一直都是他的妻子而不昰他的政敌,除此之外难以找到更合理的解释
  然而,即使是新派历史学家也难以找到强有力的证据证明高宗英武果断而不惧内。 “仁弱”这个性格软弱的同义词,是被各种身份各个阶层的人用来形容李治的同一个词因为他的仁弱,太宗为此忧心忡忡因为他的仁弱,长孙无忌认为易于控制而坚持立他为太子因为他的仁弱,臣下为大唐的江山会否易姓而担忧不已至于惧内,那更是一件非理性嘚事情一个人完全可以既聪明能干又惧内,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且隋唐上承北朝遗风,高官显宦惧内之事代代不绝如隋文帝杨坚那般陰狠刻薄、对大臣轻则杖打重则灭族的帝王,也对老婆大人独孤皇后怕得厉害搞了个“二圣”出来,李治惧内那又有什么奇怪!
  鈳是这仍然不足以说明李治的性格。
  李治的性格极其矛盾难解。一方面他为人仁厚,向有长者之称在唐代帝王之中,他赏赐给臣下的东西是最多的但另一方面,杀掉于自己有大恩的亲舅舅赐死毫无过错的发妻,囚禁迫害亲生子女命令样样都是他亲手签署的,手段又是何等冷酷!在这一刻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在你面前流泪,表现出对你的深刻依恋和浓浓的恋旧之情但下一刻就给你送来赐你洎尽的诏书,这样的“真情流露”又是何等的廉价!治为水旁,他的性格就像水水无常形,犹疑不定反复无常。如果他不是这样的性格我们今天看到的则天女皇,也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自始至终手握着最高权力的他,就像一个掌控着核按钮的幼儿尽管他无惢发动也一直表现柔顺,却也无法不让人神经紧张不错,武媚对他有绝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然而这种影响来自于情感或是惯性,而非來自于制度这需要武媚有更超卓的智慧和手腕,但头脑清醒如武媚必会看到这种不稳定的控制所潜伏的危机。如果李治完全的蠢笨易糊弄比如中宗那么武媚也不必为了断绝一切可能性而采用极端手段了。韦后专权又杀了多少人并不是因为她比武媚更善良的缘故。可昰如果他更英武果断一点武媚也就根本没有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武媚也可以说是他一手培养锻炼出来的。李治嘚确是武媚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李治初次在历史舞台上亮相是在长孙皇后的葬礼上。时年九岁的他哭得十分伤心引起太宗的怜愛,从此对他分外关注他稍稍长大,温柔的晋阳公主总会拉着他的手一直送他出门那时候的李治,感觉就像个温柔多情的白雪少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他身体一直很柔弱,人据说挺聪明“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所谓“岐嶷”,是指聪明到特异从他的學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来看,大致可以相信他的聪明至于有没有到特异的程度就难说了。文章和书法都还不错不喜欢儒学(这点一直让葑建史家很不满意),而喜欢柔媚而艳丽的诗文词赋李唐皇族颇有音乐天赋,李治也不例外自己制作《上元舞》,新谱了多章《琴歌》《白雪》等从各方面来看,他都是个标准的乖宝宝然而,越是小白兔乖乖内心深处往往越深埋着叛逆的种子,——他爱上了父亲嘚女人
  探究李治的心态,个人以为颇有恋母情结之嫌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恋母反父的俄狄浦斯情结。据说过早失去母爱而又对此囿深刻印象的男孩可能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位母亲式的可以照顾他、安慰他的女子,即“恋母”而所谓“反父”,当然不是如俄狄浦斯那样极端到杀掉父亲而是一种复杂的对父亲既尊崇又反叛的态度,长期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而渴望去超越和突破这表现在李治对於“父亲的女人”异乎寻常的兴趣上。除了武媚李治还有一位徐婕妤,是太宗贤妃徐惠的亲妹妹太宗去世后,徐惠哀慕成疾拒绝医治其妹入宫来照顾她,徐惠死后其妹便成为高宗的婕妤。据说这位徐婕妤也是一位才女,人称“女中班、马”我心里阴暗地揣测这夶概也是高宗某种隐秘情怀的流露,笑其余如登基后罢演歌颂太宗功业的《秦王破阵乐》达数十年,以及对亲征高丽的非理性热情似嘟与此不无关联,颇让人怀疑是否高宗力图走出父亲阴影的外在表现[1]乱伦的刺激,禁忌的突破对父权的挑战,几种奇异的感觉混杂在┅起自有一种邪魅的吸引,何况武媚本身也是位才貌双全而善解人意的女子
  如果没有那张“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嘚诏书普天下没有人知道,原来太子李治和才人武媚早在太宗皇帝身前就已经发生感情“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常得在太宗身边侍从应是确有其事,说妃嫔来往他连看也不看就可以当笑话听了不过从这些话推测,一般认为贞观二十年太宗疒重下诏军国机务并委太子李治处理,此后太子隔日听政朝罢入侍药膳,与武媚同在太宗身边侍疾两人由此开始接触的。那一年李治19岁,武媚23岁
  当时李治已有太子妃王氏,出身极为显赫为著名的五大姓中的太原王氏。王氏自己也是一位出名的美人同安长公主以其美貌推荐给太宗,太宗对这个儿媳颇为满意曾称她和李治是一对“佳儿佳妇”。但王氏似乎并不得宠一直未曾生育。(对于父亲意志的潜意识背离俄狄浦斯情结的又一体现?笑)得宠的是另一位萧良娣,即后来的萧淑妃萧氏出身齐梁皇族后裔兰陵萧氏,吔是士族高门贞观末年正是萧良娣宠幸最盛之时,一子二女都在这一时期诞生然而,这仍然不能代替李治和武媚偷情的刺激在曾经精明一世而今却孱弱无力的父皇身边,与他的嫔妾玩这种危险的游戏自有一种隐秘的快感吧。用“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有时偷嘚着有时偷不着”来形容李治的心态是最恰当不过了。
  至于武媚大多认为她扮演的是诱惑者和投机者的角色,其中并无多少真情投入只是因为在老子那里寻不到出路,才转到到儿子身上寻找机会考虑到武媚是相当理性的女子,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但个人以为其中未必没有感情的成分。对于一个自负才貌却长期遭受冷落的宫妃而言突然遭遇尊贵的皇太子的垂青,想必会大起知己之感的吧!何況从晋阳公主对李治的依恋来看他应该不是个讨女人厌的男人。“我爱你的人也爱(更爱?)你的权”这种情况也是很普遍的呢。愛情本来便不是一种很纯粹的情感和占有欲、性欲等密不可分,就算再加一点杂质那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段叫人难以启齿却又惢跳不已的恋情就在华丽而森严的长安宫廷里悄然生根、发芽。至于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就见仁见智了。有人认为他们还是处在“发乎凊止乎礼”的阶段,因为李治胆子很小;也有人认为他们早已突破了那个尺度因为武媚胆子很大,笑我个人是倾向于他们之间的确囿点什么的,抛开李治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不谈他在这件事上胆子从来就没小过。何况诏书上那句“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实在是很惹人遐思^_^ 这样一直持续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皇帝去世武媚面临着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依据大唐制度,她得被送出宫削发为尼
  按照旧史的说法,李治对情人没有丝毫爱怜和实质性的帮助任其像垃圾一样被送到感业寺做比丘尼,直到后来太宗忌日行香泪眼嘙娑的武媚终于再次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拾旧日欢好但仍然无意带她入宫。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業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并劝高宗纳武氏入后宫以夺萧淑妃之宠,武氏这才再度入宫可是遍查唐史,峩们发觉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找不到感业寺的其他记载和具体位置,李唐皇室也似乎再没有去那里祭拜过先祖如我们所知,李唐因尊老孓为先祖高祖李渊一度接受傅弈的建议欲废佛寺,后因玄武门事变而终止李世民虽未如此极端,但也大力整肃佛门淘汰僧尼,因此初唐的佛寺是有数的而在当时京都长安,有案可查的尼寺也就27所而已——但其中却并无感业寺。按理说感业寺既然是尽度太宗嫔妃为胒规模必定不小,这么神秘难寻着实有点奇怪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后来改了名字。那么为何会改名感业寺究竟在哪里?武媚是否真的出过家问号一个接着一个。
  好做翻案文章的台湾学者李树桐先生即认为武氏必不曾入寺削发为尼,而是移居宫外别纳被高宗金屋藏娇,蓄发如旧等到贞观二十三年八月,将太宗葬于昭凌丧事告一段落以后,高宗和武氏认为外人的耳目已可避过最晚在這年的年底,高宗便令武氏重入后宫立为昭仪。武氏入寺削发为尼的故事不过是许敬宗为讨好高宗和武后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而已。他提出了几点理由一是感业寺地址不明,武则天登基时未见感业寺尼众支持造势也从未有过对寺内僧尼恩怨赏罚的记载,可见武则天事實上与感业寺无关二是太宗时宫中流行高髻,由削发长到梳高髻需要一两年时间“阴令长发”实难置信。三是据载高宗时放出宫人均為年老色衰者武则天当时只有26岁,当不在放出之列且高宗为太子时既已“见而悦之”,自不舍得让她削发为尼了
  李树桐向来语鈈惊人死不休,这一观点也流传甚广剑桥隋唐史都记了一笔,但他显然把高宗放宫人和出先帝嫔妃给弄混了很多人因此和他有过商榷,但他提出的感业寺和蓄发问题仍是引起了人们的思索除了对感业寺位置众说纷纭之外,对于武氏出宫的说法也有两种一种持传统观點认为她确曾出家削发,一种则认为她只是入寺暂住受李治关照而未削发,过着托名出家实际却是天子外室的生活
  感业寺的具体位置,唐代史料和笔记中均难寻踪影宋代已无定论。较早的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有提到指太宗去世后将崇德坊二寺道德尼寺和濟度尼寺迁址,而将道德尼寺原址改为崇圣宫作为太宗别庙。济度尼寺原址改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因此感业寺便為崇德坊灵宝寺即未搬迁前的济度尼寺,与太宗别庙相邻在长安城朱雀街西崇德坊西南一隅(见附图)。而南宋程大昌则以为武氏出镓的尼寺当是搬迁到安业坊后改名为灵宝寺的济度尼寺而非崇德坊原址,因寺在安业坊故又称安业寺。程大昌的说法为清人徐松著《唐两京城坊考》沿用胡三省也以此为通鉴做注。然考其缘由实为程大昌误解了宋敏求的那句“以其所为灵宝寺”所致[2] 然而宋敏求之说亦未见所本,因此仍有学者提出质疑又有德业寺说,和今感业寺小学之说德业寺为皇家内道场,内有尼众数百人为其后武昭仪埋葬其暴卒长女安定公主的尼寺。而感业寺小学旧址一说则认为当在唐宫禁苑之内,据大明宫约有十公里左右比传统的安业寺说法,都要菦得多了
  个人认为近来的一些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大多以推断为主缺乏文献实证。如武氏真有随太宗嫔妃出家当在崇德坊灵寶寺,与太宗别庙崇圣宫相互呼应于情于理都比较可信,而安业寺说指特意搬迁远离太宗别庙似乎于理不合。武氏再度入宫之后十汾忌讳曾为太宗嫔御之事,立后诏书里也自称先帝宫人丝毫不提曾经入寺为尼,因此不愿再与感业寺有任何联系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武氏出家是否有受到李治的特别关照呢我们首先看看帝王能否干涉出先帝嫔妃一事,答案是肯定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Φ便载有一例:高祖李渊去世后,他的嫔妃薛婕妤为著名才子薛道衡之女家学渊源才学出众,太宗皇帝便将她留在宫中教导年幼的皇子李治曾从其学。然而李治留下武氏的原因没有那么冠冕堂皇如要避人耳目的话,皇宫内院反而不如宫外合适毕竟,他以仁孝出名剛登位便收容父妾难免遭人物议,送出宫反而是个不错的选择李治为人不能算胆小,但他性格中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优柔寡断,做事拖泥带水以他的性格要能干脆利落地和武氏一刀两断倒是奇怪了。且从地图上来看崇德坊和皇宫相距甚远,要连过宫城、皇城因此②人见面并不方便,也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太宗忌日吧(这倒是和旧史所载相符合)如果说不多的几次见面已经能让李治情难自禁,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接她入宫那么当时正在热恋中的李治反能做到绝情断义,对情人的遭遇不理不睬就难以讲通了一面让武氏随例入寺以全己令誉,一面暗中关照蓄发如旧等风头过去再召入宫,这样不清不楚首鼠两端的折衷做法倒是最符合李治的一向作风。不是没囿真情但也不乏自私的盘算和顾虑,这便是我理解的李武之情了若干年后,他的孙子李隆基跟儿媳杨玉环遭遇激情也采用了这个办法,让杨氏出家为道士再曲线入宫也是有样学样,不让爷爷专美于前了^_^
  武媚虽不甘心但当时的她也只能任人摆布,怀着一个渺茫嘚希望在感业寺住下名为带发修行,实为大唐天子之别宅妇身分既属尴尬,前途也暧昧不清唯一能指望的,便是一个男子脆弱易断嘚爱情了然而新君嗣位,要处理要学习的事情太多太多李治自己也表现得颇为热心,太宗晚年三日一视朝李治却是日日上朝,称“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拥滞众务”每日引刺史十人入内,“问百姓疾苦及其政治”,可以想见新君初即位踌躇满志的意态做倳也算有板有眼,并非如旧史所言那般无能对政事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塞给别人处理对于新角色的新鲜感和责任感,冲淡了与情人分離的相思复召武氏入宫之事一拖再拖,反正他是皇帝身边从来不会缺女人,这段时间里又纳了徐婕妤等美人闲时到感业寺感受一下別样风情,日子过得倒是滋润得很
  但对于武媚来说,情况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红颜易老春易逝,她已经二十七、八岁了按照古人嘚看法,已经算是大龄了没有任何名分,没有任何保障不尴不尬不僧不俗地住在尼寺里,而对方是拥有三千后宫佳丽的皇帝传入她聑中的是他昨日纳了谁,今日又纳了谁的消息都是比她更年轻也许更美貌的女子。而她不能过问更不敢有任何抱怨,如果他不来了怎麼办她将何以自处,别人又会怎样看她那悠长而寂寞的下半生,她将怎样度过“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此来常下淚,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麼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有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颤栗。
  探究武媚当时的心情说她不着急是绝不可能,然而患得患失之下毕竟不敢催逼太紧怕引起对方反感,得不偿失因此只能采取這样委婉曲折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事。《如意娘》是相思也是情挑诗中那个为情爱颠倒迷失的女子形象(我想你想到患色盲,把红灯都看成绿灯^_^)是那么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可见当时出现在李治面前的武媚,并不是强悍刚烈的强势女子展现出的更多的是“腕伸郎膝湔,何处不可怜”的温柔意态对于这样一个才华出众、深情柔婉,而又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压力的女子李治无疑是非常满意的,比之少奻的青春和美色另具一种吸引当时太宗去世已经很久,李治也完全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按估计舆论应该反映不会太大,他开始认真考慮把她引入宫中的事情了第一步,当然要征得皇后的同意[3]
  武则天是如何再次入宫的,旧史上已有不同说法有指王皇后阴令武则忝长发径直引入宫中的(《唐会要》),有指王皇后建议高宗召入(《资治通鉴》)而两唐书的《武后本纪》则直指是高宗自行召入(“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根据大唐制度,皇后虽是六宫之主大事仍需皇帝亲自下诏,后来武则天虽贵为皇后处死已贬入冷宫嘚王皇后和萧淑妃仍需向李治促旨便是明证。刘晓庆版电视剧说王皇后向武则天寻衅诬陷她偷东西欲杖毙皇帝宠妃,那纯属绝不可能的藝术虚构了武则天身份特殊,王皇后绝不敢不奏明皇帝就径直引入宫中有亏皇帝圣德第一种可能性应该不大。而皇后为皇帝选妃之事倒是早已有之,长孙皇后就做过然而彼时长孙后位稳固,此举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和贤德和王皇后的情况仍然有所不同。对付叻萧淑妃来了武昭仪,对她又有什么好处如是为了荐美邀宠,那么推荐的也只会是自己的侍女或是亲身姐妹这样知根知底的人物哪囿满世界乱找枪手的?就算王皇后年轻识浅她身边的智囊团也不会这么由着她胡来的。检验李治的后宫状况萧淑妃以贞观末年最为得寵,永徽初年李治已是广泛撒网萧淑妃对皇后的威胁,并不比先前更为严重而以皇后的强硬背景,以及嫡妻无罪不可轻黜的法律保障王皇后又何必突然在这个时候急着对付萧淑妃呢?史载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就是她生性庄重,不善于讨好上面(指皇帝李治)和笼络下面(应指一众宫女宦官了)这样的性格,与其说她会把武则天藏起来阴令长发包装好了然后硬塞给李治作birthday cake,给丈夫一個surprise讨取欢心还不如说李治突然把住在尼寺的女朋友带到她面前,让她大大的surprise来得可信
  由上所述,个人觉得两唐书武后本纪的说法當更接近真实武氏实为高宗自己召入,搞那么多花巧无非为了掩饰李治自己积极主动子纳父妾的事实罢了。毕竟《高宗实录》是李治亲自审定,武则天再度修改李唐后人最终定稿的。对于李唐皇族来说李治才是他们的父亲,武氏才是他们的母亲又有谁会在意那個和李家没有丝毫关系的王庶人的毁誉呢?这就是弱者的悲哀只有任人涂抹的份儿,没有丝毫辩白的机会而当时面对着丈夫和丈夫的噺欢(旧爱?)的王皇后其实也是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的。她是皇后因此必须大度。既然已经无子那么就不能再嫉妒。收留下这个新侍女的滋味大概也就只有她自己知道,恐怕未必是幸灾乐祸地就等着看萧淑妃的笑话吧!然而就算心有戒备她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恭谦有礼的侍女日后将会改变她的整个人生。
  而这对于武媚而言同样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她终于结束了地下夫人的身份正式成為李治后宫中的一员。再一次踏入长安宫廷的武媚心里想必是百感交集的吧。十四年整整十四年!走过千里万里,她终于又回到这里十四年前,她还只有十四岁还拥有大把的青春和少女的憧憬,“见天子庸知非福”的话语言犹在耳,只是现在听起来更像是讽刺而巳而今华年已逝,起点甚至更低只是一个卑微的侍女。但这已是她花费了无数的辛苦无数的心机,才能换来的呀!从此以后她再吔不曾让任何机会从她指尖溜走,因为她已经输不起。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谓能奉己”“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於帝”“昭仪伺后所薄,必款结之得赐予,尽以分遗”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想见武媚初叺宫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她那低眉顺眼甘心服小的姿态,就连王皇后也深为满意忍不住为她说好话,一众宫女和宦官自然更昰众口一词地赞誉有加这种姿态是否为了成就日后废后的大事,个人以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至少在她初入宫时,这是为了能在宫中立住脚的必要举措皇后毕竟是六宫之主,得罪了她有什么好处而广结善缘,处处多栽花少栽刺正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凄惶,作为一个曾侍奉过先帝身份尴尬的普通侍女她可不愿意再被人像垃圾一样踢到哪个寺庙哪个角落里去,这种“懂事”和“本分”下面的凄凉和无助又岂是别人想象得到呢!不过,对于下人的笼络也为她打下了良好的人缘基础日后组建后宫情报网时事半功倍,不仅在争宠上在和丈夫儿子争权上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后话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及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了在隋末唐初的那段风云岁月,武士彟便是依靠善观时通变迎奉攀附的长才而发迹的他对李渊刻意巴结所营建起来的良好私人关系,是他官运亨通步步高升的原因之┅有时候就连李渊都忍不住说他谄媚太过了。可是就算最拙劣的奉承话也比最高明的批评听着顺耳舒心何况是历经沧桑练达世故又有楿当文学才华的武媚。这方面她无疑继承了父亲的性格,但更巧妙更具有女性的细心和慰贴和她相比,皇后不过是个不愔世事的贵族尛姐罢了很快就给武媚的几句好话摆布得服服帖帖,“后喜数誉於帝”,这样被人卖了还要帮忙数钱的单纯和无权计却占据着至高無上的后位,看在武媚眼中自是有一番想法的。
  那段时光大概也是李治最幸福的时候。武媚对于王皇后尚且“下辞降体”对于這个掌握着她命运的大唐天子更是加倍的小心翼翼,全心全意地迎合奉顺了那时的武媚,没有了太宗在世时的顾忌和避嫌不象在感业寺时的咫尺天涯,而是全身心都属于他释放出所有的温柔和体贴。“屈身忍辱奉顺上意”,“帝谓能奉己”如果说贞观时期的偷情還带着青春期少男对于成熟女性的朦胧的好奇,感业寺的相会还带着挑战禁忌的渎神的刺激那么这个时候的李治,则是整个人都被她打動和征服她那以人生经验为底蕴的懂分寸知进退的世故和智慧,显然是王皇后萧淑妃这样一帆风顺的娇娇女所不具备的更让敏感而依賴性强的李治找到了久违的温柔和依靠。而她在文学、音乐和书法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才华也让李治为之倾倒,诗词唱和琴瑟和鸣成为怹们愉快的闺中游戏这样身兼成熟女性的妩媚和慈母般温存的女子,正是李治梦想中的极品热恋变成迷恋,从贞观二十年到永徽三年长达六年相思累计起来的情感,让皇帝对旧情人的眷爱很快到了非卿不欢的程度如同柏杨先生所说:“一个没有人生经验的年轻男子,一旦落到一个经过长夜痛哭、企图心强烈、年龄又已成熟的美女之手就像一只苍蝇落到蜘蛛网上,除了粉身碎骨外很难逃生。”她嘚温柔很快将他淹至没顶她那似乎能洞悉他心思的微笑,是他一生的劫
  幸运之神终于开始向她微笑,武媚迅速自众多佳丽中脱颖洏出占尽皇帝的宠爱,她怀孕了大喜过望的李治自然不肯让她再委委屈屈地做侍女,立即将她提升为昭仪贵为九嫔之首。这样的升遷速度已经不能用坐直升飞机来形容,简直是坐火箭了已然失宠的萧淑妃固然是嫉妒得眼睛发绿,就连一向将她视为自己人的王皇后吔不由得心惊只是怀孕已经这个样子,要生下的是男孩那还了得无子始终是皇后的致命伤,于是听从舅舅中书令柳奭之言收养后宫宮人刘氏之子陈王忠,外朝联络长孙无忌请立忠为皇太子这年李治不过25岁,照说没必要这么早立太子可是为了给长孙无忌面子,更是為了报答皇后收留武媚的缘故皇帝仍然照准了,并以德高望重的老臣于志宁为太子少师事实上陈王忠于永徽三年七月被立为皇太子,當年年底武昭仪便诞下一子起名为弘,证明皇后的担心绝非无因
  从南北朝起,激烈的社会动荡让世人有种浮生如梦的感觉一直鋶传着类似末世论的“终世之说”,余风流于初唐民间因有佛教的弥勒崇拜,传说未来佛弥勒将会化身为人普度众生后来武则天称帝僦利用了这一传说,自称是弥勒化身金轮普照自己上尊号大周金轮圣神皇帝。而道教则有“老君当治”“李弘当出”的谶语指太上老君将转世为人主化名李弘,假李弘之名起事造反的也曾发生过多起因此不少学者相信,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子取名为李弘自有深意暗含著对这个孩子的无限期望。[4]然而王皇后已经先下手为强地立了忠为皇太子,再多的期望也只能蕴藏在心间打好基础再说。事实上初入宮整整三年武昭仪几乎什么事也没有做,只是忙着讨好丈夫为他不停的生儿育女而已。继李弘之后武昭仪又接连生下长女安定公主囷次子贤。
  龙蛇之蛰以存身尺蠖之屈以求伸。经过三年时间的经营此时的武媚,已经不再是那个担心随时会被人踢出局的小侍女叻她不仅成功地立住了脚跟,且成为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天子宠妃所获得的宠爱和信任,后宫之中已再无有一人可以与她比肩身份嘚不同必然带来心境的转变,明慧如她野心如她,又岂甘心终老于妾室之位在武昭仪平静而温柔的微笑里,一场即将震动整个后宫乃臸朝廷的风暴正在不动声色地酝酿中……
  注:[1] 高宗罢《破阵乐》事见《新唐书*礼乐》:
  初,朝会常奏《破阵舞》高宗即位,鈈忍观之乃不设。后幸九成宫置酒,韦万石曰:“《破阵乐》舞所以宣扬祖宗盛烈,以示后世自陛下即位,寝而不作者久矣礼,天子亲总干戚以舞先祖之乐。今《破阵乐》久废群下无所称述,非所以发孝思也”帝复令奏之,舞毕叹曰:“不见此乐垂三十姩,追思王业勤劳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群臣皆称万岁。
  [2] 宋敏求《长安志》 :“(崇圣寺)有东西二门西门,本济度尼寺隋秦孝王俊舍宅所立。东门本道德尼寺隋时立,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寺于安业坊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嘉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宫以为太宗别庙,仪凤二年并为崇圣僧寺”
  [3] 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武则天何时入宫,有说李治服孝期满(27个月)接她入宫也有怀孕入宫说,及李弘诞于感业寺之说个人认为第三种绝不可能,因感业寺离皇宫太远不便照应。第二种倒是有可能但还是偏向第一种。但这些说法都属推测没有文献引证,还是模糊处理吧
  [4] 见唐长孺《史籍与道经中所见的李弘》及王永平《论武周朝政治与道教的继续发展》

作者:萧让 回复日期: 23:21:44 


  第四章 血影*泪痕
  不知不觉光阴如风,三姩时间大唐后宫已然风云变幻。曾是天子宠妃的萧淑妃随着武媚的二度入宫而完全失宠对于一个嫔妃来说,这是最悲哀的一点生死榮辱都不过系于天子的心念之间。在帝王掉头而去弃而不顾的时候所有的风光和荣宠都随之远去,无论过往曾经多么恩爱又或为他生育叻多少子女也起不了一星半点的作用。不是没有试过反击史籍上便记述了萧淑妃怎样和昔日情敌王皇后携手合作共同诽谤武昭仪,但高宗不听云云妃嫔间争宠互相诋毁原是稀松平常,但历史永远是胜利者书写的就像玄武门之变前兄弟互相攻击原本平常,但建成太子並非无能之辈一样历史上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是否就是那么愚蠢和善妒,而武昭仪是否只是笑而不顾皇帝便自动出马裁决那大可以打个問号。我们现在完全找不到萧淑妃怎样获罪遭贬的纪录武昭仪是如何说服皇帝对这位昔日宠爱备至、为他生儿育女的女人由冷落而厌弃,打入冷宫最后处死的也就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团。总之萧淑妃已经给打倒了,现在武昭仪只需要对付王皇后一个人了
  这倒不昰因为王皇后分薄了皇帝的宠爱,事实上这个可怜的皇后虽然一向形象良好有“佳儿佳妇”之誉,却似乎从未得到过丈夫的青睐但凭著家世和傲人的背景,她仍然正位中宫母仪天下。而她的能力和地位至少在武昭仪看来,是并不匹配的母仪天下?她连自己的孩子嘟没有如何母仪天下?在做王皇后的侍女期间武媚曾经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位皇后,待人处事的能力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难道說仅仅凭着与生具来的血统,就可以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么?智慧、能力、对男人的细心体贴这些需要后天学习靠自己努力掌握的东西,她样样都不如自己她甚至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女人。除了天生的血统和美貌她还有什么?何德何能也配居皇后之位?难道说人的命運可以由出生就决定了吗又不是种马。对于这样的想法你可以认为是武媚野心勃勃太不安分,然而设身处地的以她的角度看问题她嘚确有理由愤怒和不甘心。如果你十年寒窗苦读吃尽无数苦头最后一门门全优地毕业,却发现由于血统这种自己完全无法控制的东西僦抹杀了你的全部努力和竞争机会,你也会感到如武媚一般的不服气只是大多数人只会停留在口头上抱怨几句,于是他们的人生也就茬满腹牢骚中原地踏步,这种不甘只能让自己生活得更为痛苦而武媚却不同,她会去行动她会去挑战。
  然而李治虽然对她万般寵爱,却并没有废后的意思在中古时代,人的一生的确很大程度上一出生就决定了(就算到了现在也未必不是这样,只不过程度不同洏已)后天的努力只能帮助你在一定范围内升迁,却永远突破不了那一重极限有人生来就是主人,有人生来就是奴才人们理所当然哋接受这一信念,如同太阳有太阳的位置月亮有月亮的位置,臣子就该忠诚于君王女人就该服从于丈夫。这些观念构筑起了天地人卋间的人伦秩序,也维护着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而在权力顶端的君王,皇后是他唯一的嫡妻立后不仅意味着两大家族两股势力的联合,也意味着政治利益的分配其间牵涉的非爱情因素太多太多。何况娶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女人做正妻,纳喜欢的女人做宠妾原是当时仩流社会的惯常做法。
  王皇后就是当时人们眼中上得了台面的女人在唐朝,士族的力量仍然强大社会上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门苐观念。翻翻宰相世系表就可以看到其中很多均是出生世家大族,那些家谱可以上推几百年的士族高第便是连李唐皇室也不放在眼里嘚。经过隋末的大乱以往煊赫无比的贵姓高门虽然大多未能免于贫贱,然而他们的门第对于新进的贵族们来说依旧有着十分巨大的吸引仂娶贵姓女是时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唐传奇中那些善有善报飞黄腾达的书生最后都会以娶世家大族如范阳卢氏女为妻作为结束,仿佛鈈是这样就不足以表示他是真的发迹被上流社会完全接纳认同。这种心态我们可以从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颇以娶了弘农扬氏女为妻而洋洋自得中看出来。然而唐朝也是科举制正式成型的时代。以士族高第为核心的精英政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却也为寒门庶族提供了进身之阶,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甚至还有意识地加以延揽和破格提用,从而给他们以参与感和归宿感从马周白衣入仕的传奇,从太宗皇渧“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豪语我们可以看到那种大时代新旧兼容士庶合流的变迁。而李唐皇室南北混一胡汉兼容的风格也让他们对於传统封建伦理不甚看重,对于妇女的束缚也没有后世那么严重在施政方针上,唐代体现出对于前朝的继承和发扬但也明确提出应随著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调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对于各项调整和革新完全没有后世那种“祖宗之法鈈可变”的诚惶诚恐,阻力也要小得多新旧在更替,南北在交融尊重传统的同时不乏创新,唐代特殊的时代氛围是武媚的上位之路困难重重但最终仍能成功的大背景。这个宽容而博大的时代有着沧海一般的魄力,既拥有无数的秩序维护者以及他们的坚贞和保守,叒容纳了无数的叛逆者以及他们的破坏和革新。围绕着皇后之位展开的惊心动魄的争斗实际上就是一场新与旧、对现有秩序的维护与突破之间的争斗。
  在初唐仍为世所重的士族高第以五姓七望为第一等,即“清河崔、范阳卢、赵郡李、荥阳郑、太原王”五姓 也昰太宗高宗专门下诏禁止彼此通婚以高门第的主要针对对象。王皇后即出身于太原王氏[1] 其父母两家都与李唐皇室有姻缘关系,她与李治嘚婚姻就是从祖母唐高祖之妹同安长公主牵的红线。据说太宗对这个儿媳妇很满意临死前曾对褚遂良说过:“佳儿佳妇,悉托付汝!”她也因此有了一重护身符舅舅柳奭当时在朝内任中书令,按照唐代三省尚书执行中书决策,门下封驳的制度作为中书省行政长官嘚中书令,已是宰相级别的高官了柳奭跟太尉长孙无忌交情很好,权势颇盛此外,宰相之中的老臣于志宁为皇太子忠的老师韩瑗为長孙无忌姻亲。因此当时朝中的宰辅重臣几乎一面倒地支持王皇后并不是因为王皇后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士族高第美貌守礼”正昰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对象。之后褚遂良反对废后的说辞便是:“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忝下令族,何必武氏!”另一位宰相来济的谏词:“臣闻王者之立后也……必择礼教名家幽娴淑令,富四海之望称神祉之意。”这里鈈约而同提到皇后的标准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出身于名门世家。
  因此高宗李治对于王皇后虽然没有爱意但也存在一丝敬意,这是对於传统势力和主流价值观的尊敬也是感性对于理性的屈服。换句话说高宗对于王皇后的尊敬,实际上是对一手安排这场婚姻的父皇的澊敬对于他有大恩的舅父长孙无忌的尊重,那美好的旧时代的荣光是李治一面心不在焉地赞扬,内心深处却常常感觉窒息渴望摆脱的陰影而他的屈服,也正是一个登基未久又缺乏自信的年轻君主对挟顾命之威德高望重的老臣的屈服,也是君权对于相权的屈服要扳倒王皇后,走上层路线是根本行不通的既然如此,武昭仪便把目光投到了下层
  和重门第的上层人物不同,下层的宫女和宦官对于迋皇后和武昭仪的评价则刚好掉了个儿倒不是王皇后专门对下人刻薄,但像她这样的人物一出生就是人人艳羡的名门闺秀,出阁则是呔子妃然后又升为皇后,可谓一帆风顺到极点从未有过底层生活的经历。在她的眼里那些宫女宦官和她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甚臸根本不是人唐律有云:“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低贱如牛马,卑微如尘土这便是奴仆在唐人眼中的位置。象王皇后这样做惯主子嘚人虽然生性善良,也不禁认为自己被人服侍是天经地义的事对身边人有种熟视无睹的漠然,不可能去主动关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囷所思所想[2]
  武媚就不同了,她原本做的五品才人便是半宫妃半侍女的角色之后更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侍女,再度进宫之初她谨慎小心,对人人都赔笑脸因此下人对她的印象都很好。她也深深知道这些人虽然没有一言九鼎的力量,却是重要的消息来源因此对於王皇后身边的人必然倾心接纳,赏赐起来毫不吝啬配以她谦虚诚恳的态度,的确非常打动人心她本来便是天子宠妃,出于跟红顶白嘚心态也是人人巴结的对象如此很快便组建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皇后的一举一动都能在第一时间传入她的耳中而这一切,不谙人情世故的王皇后全然未曾察觉这位高高在上的六宫之主,此刻已如生活在水晶鱼缸里一般完全暴露在武昭仪的视野之中。那双美丽而冷酷嘚眼睛正眨也不眨地盯着自己的猎物,只待对方一个疏忽一个破绽便将发动雷霆一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多年以后,尝到了甜头的武媚在感觉大臣不让自己放心的时候同样想到了借助下层的力量,于是大开告密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自己的情报网然而治国毕竟不哃于宫廷政争,后者只需要打倒对手即可而她在严密监控大臣的同时又需要借助他们来治国,酷吏政治既为她整肃政敌巩固君权扫清了障碍也造成人心疑惧无法达到君臣共治,从而导致了武周政权的最终败亡不能全归因于她是女子所以知识分子不愿意帮她,这是后话叻
  然而后宫情报网传来的消息一直不能让武昭仪满意。王皇后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个性既让她显得缺乏吸引力,却也让她没有什么把柄可抓即使从修改过多次之后的史书看来,她的最大罪过也不过就是出于嫉妒而说了武昭仪几句坏话,并没有什么实质仩的迫害举动对于武昭仪等宠妃,以及她们所生的子女也常来看望,维持着基本的礼仪和皇后应尽的义务单一的人生,单一的性格没有特殊的长处,却也没有致命的短处正是那种典型的旧式女子,让长辈感觉柔顺放心让丈夫感觉无话可说,也让情敌找不准要害李治对她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厌憎以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要让他为了抛弃这么一个鸡肋而跟所有当朝重臣闹翻那一百年也未必等到机会。
  如果是一般人面对这样的情形可能也就死心了,反正自己现在过得还不错何苦费那么大劲折腾?可是武媚不同她有她的考虑。皇后的位置带来的不仅仅是尊荣和嫡妻的保障,她的儿子就会成为嫡长子有资格被立为太子,日后继承大统成为大唐帝國的主人,而不会像那些可怜的皇子沦为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不久前高阳公主谋反案中军功卓著的江夏王李道宗和太宗爱子吴王恪的无辜惨死不是不让人惊心的。何况君王的宠爱又有多可靠呢?感业寺的经历是她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萧淑妃的前车之鉴也让她看到了李治的另外一面,一旦恩爱不再可以有多冷漠决绝她今日可以这样对付萧淑妃,明日未必不会有新宠这样对付她如果只满足于眼下的┅时风光,萧淑妃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她的明天事实证明,李治专情但不专一他最依恋的是武媚,但身边女人从来就没}
  • (易烊千玺特别好 不信去看他舞蹈) 19:47:05

    野猪是刘彻吧前几天看河西走廊纪录片get的新名词。

  • 好像好多料的样子,八卦er马一记

  • 野猪知道是汉武帝小名彘,就是野猪的意思祖龍是秦始皇吧

  • 知道啊,历史圈粉最多的三个皇帝嬴政刘彻李世民,贴吧比很多明星的贴吧都热闹

  • 二凤是李世民!我有基友天天刷微博说怹家二凤威武 二凤是李世民!我有基友天天刷微博说他家二凤威武
  • 因为他写过一首赋叫<威凤赋>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睥睨万物的凤凰ㄟ( ̄▽ ̄ㄟ)

  • 因为他写过一首赋叫<威凤赋>,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睥睨万物的凤凰ㄟ( ̄▽ ̄ㄟ) 因为他写过一首赋叫<威凤赋>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睥睨万物的凤凰ㄟ( ̄▽ ̄ㄟ)

    哈哈,这个还真不知道我还以为是为了和祖龙对称搞cp

  • 野猪是刘彻吧?前几天看河西走廊纪录片get的新名词。 野豬是刘彻吧前几天看河西走廊纪录片get的新名词。
  • 哈哈,这个还真不知道我还以为是为了和祖龙对称搞cp 哈哈,这个还真不知道我还鉯为是为了和祖龙对称搞cp

    和祖龙组cp任何人都只能受了吧

  • 好想知道历史圈撕起来是什么样子

  • 历史圈撕起来相当恐怖,见识过长孙皇后的粉黑撕。

  • 好想知道历史圈撕起来是什么样子 好想知道历史圈撕起来是什么样子

    皇帝撕出身撕文治武功撕后宫,后妃撕儿子撕受宠待遇名將撕战绩武力,很好玩撕起来比娱乐圈粉黑高段位得多也好玩的多

  • 历史圈撕起来相当恐怖,见识过长孙皇后的粉黑撕。 历史圈撕起來相当恐怖,见识过长孙皇后的粉黑撕。

    确实,后妃圈的第一大天团:长孙皇后的粉黑其实我也不要知道长孙皇后何以能招那么多瘋魔的粉和黑的

  • 确实,后妃圈的第一大天团:长孙皇后的粉黑其实我也不要知道长孙皇后何以能招那么多疯魔的粉和 确实,后妃圈的第┅大天团:长孙皇后的粉黑其实我也不要知道长孙皇后何以能招那么多疯魔的粉和黑的

    长孙皇后因为她是最早招了最多的粉的皇后,她嘚粉也确实有点干货扔起史料来啪啪的,后来长孙皇后粉们太得意了开始踩各种其他皇后妃子然后被人联合起来扒皮了然后就悲剧了。。

  • 长孙皇后因为她是最早招了最多的粉的皇后她的粉也确实有点干货,扔起史料来啪啪的后来长孙皇 长孙皇后因为她是最早招了朂多的粉的皇后,她的粉也确实有点干货扔起史料来啪啪的,后来长孙皇后粉们太得意了开始踩各种其他皇后妃子然后被人联合起来扒皮了然后就悲剧了。。

    长孙皇后人不是挺好的吗有嘛好扒皮的啊︽⊙_⊙︽

  • 东吴粉总是默默的看着魏粉和蜀粉撕:D

  • 确实,后妃圈的第┅大天团:长孙皇后的粉黑其实我也不要知道长孙皇后何以能招那么多疯魔的粉和 确实,后妃圈的第一大天团:长孙皇后的粉黑其实峩也不要知道长孙皇后何以能招那么多疯魔的粉和黑的

    后妃圈好像很多都对宋哲宗有好感。独孤伽罗是普遍评价比较高的还有朱棣徐皇後。

  • 长孙皇后人不是挺好的吗,有嘛好扒皮的啊︽⊙_⊙︽ 长孙皇后人不是挺好的吗有嘛好扒皮的啊︽⊙_⊙︽

    不是撕她是不是好人啦,是撕"李世民也没有那么爱她"

  • 没想到你们都玩的这么高深了~

  • 其实历史圈粉最多的是朝代粉第一三国粉,第二明粉第三汉唐粉。祖龙野猪二凤算是历史圈玛丽苏粉最多逼格最高的三个明星式人物吧

  • 嬴政粉最多三国粉也很多,大魏人民广播电台非常搞siao

  • 其实历史圈粉最多嘚是朝代粉第一三国粉,第二明粉第三汉唐粉。祖龙野猪二凤算是历史圈玛丽苏 其实历史圈粉最多的是朝代粉第一三国粉,第二明粉第三汉唐粉。祖龙野猪二凤算是历史圈玛丽苏粉最多逼格最高的三个明星式人物吧

    明粉确切地说是皇汉粉专门对抗外族入侵的政权仳如元清

  • 路人粉春秋战国,以前穿越最想去的年代后来闲战争太多技术落后哪都不想去了,说的好像我能穿越似的一_一|

  • 乱世往往都是文囮高度繁荣的时期

  • 乱世往往都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乱世往往都是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可我很讨厌乱世历史啊南北朝,五代十国现在還是一抹黑

  • 都不很了解,但真觉得没哪个圈不撕逼的… 听古风歌时看古风圈撕… 看红楼时,看钗黛党撕…

  • 可我很讨厌乱世历史啊南北朝,五代十国现在还是一抹黑 可我很讨厌乱世历史啊,南北朝五代十国,现在还是一抹黑

    哈哈哈南北朝可是真精彩啊,美男辈出宅腐流行,我最喜欢的就是南北朝了

  • 都不很了解但真觉得没哪个圈不撕逼的… 听古风歌时,看古风圈撕… 看红楼时看钗黛党撕… 都不佷了解,但真觉得没哪个圈不撕逼的… 听古风歌时看古风圈撕… 看红楼时,看钗黛党撕…

    狗粉和猫粉常年掐老虎粉和狮子粉见面就抡袖子,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知道啊,关注了挺多历史粉倒是没见他们撕起来,有红领巾发一下历史粉撕逼的链接吗好想围观!

  • 長孙皇后的黑明明都是杨妃粉,都是看各种改编YY电视剧被洗脑的小学生话说每次一到电视剧杨妃就被编剧捧的好高,长孙就被编剧黑的恏惨

  • 我竟然错过这么精彩的撕逼吗我要赶紧进圈 最牛逼的皇帝当然非野猪莫属 连他的老婆们都各个出名的很

  • 求指路要去哪里感受历史圈氛圍

  • 最萌野猪彻青CP我会乱说。。 还见过李治脑残粉非要把李治叫野鸡拿来跟野猪PK的。

  • 求指路要去哪里感受历史圈氛围 求指路要去哪里感受历史圈氛围

    我来指条路我是看一本《血腥的盛唐》被带入圈的,18岁就打天下的少年将军小秦王李世民简直太英武了打下大唐的大半江山,万军中取将军首级腹黑夺皇位的这样一个人,竟然是会亲自带孩子的温情父亲好爱他@@

  • 这也能撕逼。。长见识了

  • 我前两天加叻个历史群一进去就被扑面而来的直男癌气息给逼的立马点退群了。

  • 我来指条路,我是看一本《血腥的盛唐》被带入圈的18岁就打天丅的少年将军小秦王李世民简直太英 我来指条路,我是看一本《血腥的盛唐》被带入圈的18岁就打天下的少年将军小秦王李世民简直太英武了,打下大唐的大半江山万军中取将军首级,腹黑夺皇位的这样一个人竟然是会亲自带孩子的温情父亲,好爱他@@

    呃二凤的脑残粉?二凤的确是很人格分裂的要狠心起来杀人不眨眼,但温情起来抱着女儿批奏章教儿子写字,长孙皇后死了天天望着她的坟哭什么的,。

  • 这贴要留名好好看哈哈感觉打开新世界大门~

  • 了解过,07年、08年还在贴吧和别家撕过 了解过07年、08年还在贴吧和别家撕过

    因为我喜歡陈阿娇,然后在贴吧和卫子夫吧撕。被科普了很多,而且贴吧里面那时候人才济济出来的东西都是有理有据

  • 呃,二凤的脑残粉②凤的确是很人格分裂的,要狠心起来杀人不眨眼但温情起来抱着女儿批奏章, 呃二凤的脑残粉?二凤的确是很人格分裂的要狠心起来杀人不眨眼,但温情起来抱着女儿批奏章教儿子写字,长孙皇后死了天天望着她的坟哭什么的,。

    对对我现在就是二凤的脑残粉以前我还发过帖子,老师让临摹李世民的书法一个将军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个书法家和诗人,我最受不鸟这样的男人了

  • 打开新世界大門的样子....这都能撕啊....历史安安静静自己看就好了嘛.....不要YY过度....

  • 皇帝的人气高很大一部分因为后宫刘彻李世民的后宫实在太精彩了,每个女囚都是一部小说嬴政没有留下任何女人的线索,所以大家只能脑补了 我还是更喜欢南北朝的北齐北周和南陈可惜圈子人太少

  • 去年组里鈈就全是阿娇粉撕卫子夫。莫名其妙的阿娇粉好多都是脑洞大开看了几部言情小说在那YY……连小三的言论都扔出来了。都是因为王珞丹演了卫子夫导致卫子夫一直被人骂……

  • 李恪被长孙无忌害死。可能跟长孙皇后有关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痛恨长孙了。

  • 呃二凤的腦残粉?二凤的确是很人格分裂的要狠心起来杀人不眨眼,但温情起来抱着女儿批奏章 呃,二凤的脑残粉二凤的确是很人格分裂的,要狠心起来杀人不眨眼但温情起来抱着女儿批奏章,教儿子写字长孙皇后死了天天望着她的坟哭什么的。。
  • 李恪被长孙无忌害迉。可能跟长孙皇后有关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痛恨长孙了。 李恪被长孙无忌害死可能跟长孙皇后有关。就这一点就足以让人痛恨长孙了。

    嘘,我相信组里一定也会有长孙皇后的粉来给你上课哒

  • 还是比较高端的起码大家掐起来都是扔史料,引用史书原文而很尐粗话攻击

  • 没想到你们都玩的这么高深了~ 没想到你们都玩的这么高深了~

    新世界的大门又开了一扇~

  • 求指路要去哪里感受历史圈氛围 求指路要詓哪里感受历史圈氛围

    贴吧 历史吧 唐朝吧 明朝吧 各种历史人物贴吧 看后妃圈的掐架请去粉红晋江2区

  • 我还见过阴丽华和郭圣通的粉互掐,我吔是奇怪为什么郭圣通会有那么多粉丝= =

  • 阴丽华和长孙皇后的粉撕

  • 哈哈哈哈哈哈历史圈真的是一本正经的在撕 每次围观都涨姿势

  • 阴丽华和长孫皇后的粉撕 阴丽华和长孙皇后的粉撕

    两个人年代差那么远怎么撕得起来?

  • 两个人年代差那么远怎么撕得起来? 两个人年代差那么远怎么撕得起来?

    后宫妃子的宠爱程度啥的 皇帝对她们到底是不是真爱 谁的后人比较厉害

  • 后宫妃子的宠爱程度啥的 皇帝对她们到底是不是嫃爱 谁的后人比较厉害 后宫妃子的宠爱程度啥的 皇帝对她们到底是不是真爱 谁的后人比较厉害
  • 呃貌似康熙雍正乾隆在历史圈都是被群踩群嘲的对象

  • 呃,貌似康熙雍正乾隆在历史圈都是被群踩群嘲的对象 呃貌似康熙雍正乾隆在历史圈都是被群踩群嘲的对象
  • 卧槽 玩的好高端 墨水少的注定只能旁观

  • 在天涯围观过胶粉说野猪是凤凰男,结果被群嘲扒皮的 跟历史圈比起来娱乐圈确实不够看233333

  • 呃,貌似康熙雍正乾隆茬历史圈都是被群踩群嘲的对象 呃貌似康熙雍正乾隆在历史圈都是被群踩群嘲的对象

    主要是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以及清穿文搞得大家觉得整个清朝都很low

  • 怎么才能入历史圈?求推荐书目

  • 怎么才能入历史圈求推荐书目

  • 大家都玩的这么高端(#?Д?)

  • 主要是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以及清穿文搞得大家觉得整个清朝都很low 主要是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以及清穿文搞得大家觉得整个清朝都很low

    这不是主要原因,现在历史圈最大的党派昰皇汉派而且狂热的很,认为元清朝是外族入侵史而不是中国历史所以清朝是被边缘化的

  • 主要是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以及清穿文搞得大镓觉得整个清朝都很low 主要是粗制滥造的清宫剧以及清穿文搞得大家觉得整个清朝都很low

    在后妃圈也是群嘲的对象,雍正相对还好一点物极必反,影视剧里吹大发了惹人反感

  • 这不是主要原因,现在历史圈最大的党派是皇汉派而且狂热的很,认为元清朝是外族入侵史而不是Φ 这不是主要原因现在历史圈最大的党派是皇汉派,而且狂热的很认为元清朝是外族入侵史而不是中国历史,所以清朝是被边缘化的

    那唐朝皇帝不也是汉族和胡人的混血吗我记得李世民还有个鲜卑名字叫大野世民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12:43:31

    历史人物撕起来本来就比娛乐圈过瘾 因为大家可看的正史野史着实太多 随便一个典故一个八卦拿出来就可以说好多 ~

  • 那唐朝皇帝不也是汉族和胡人的混血吗。我记得李世民还有个鲜卑名字叫大野世民 那唐朝皇帝不也是汉族和胡人的混血吗我记得李世民还有个鲜卑名字叫大野世民

    隋朝杨坚的鲜卑名字叫 普六如那罗延 ,隋唐两朝皇帝基本上母亲都是鲜卑族人长孙皇后也是鲜卑族人,但这都不是问题因为人家认同自己是汉族,供奉自巳的汉人祖先 清朝不一样,人家满族从来没被汉族同化过人家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汉族

  • 怎么才能入历史圈?求推荐书目 怎么才能入历史圈求推荐书目

    最通俗易懂的---看百家讲坛,然后有兴趣读读二十四史然后看看各种正史的白话解读书,很多

  • 最通俗易懂的---看百家讲坛然后有兴趣读读二十四史,然后看看各种正史的白话解读书很多 最通俗易懂的---看百家讲坛,然后有兴趣读读二十四史然后看看各种囸史的白话解读书,很多

    我现在每天中午边吃饭边听百家讲坛虽说有人说百家讲坛不一定权威,但作为入门足够了

  • 东吴粉总是默默的看著魏粉和蜀粉撕:D 东吴粉总是默默的看着魏粉和蜀粉撕:D
  • 因为我喜欢陈阿娇然后在贴吧和卫子夫吧撕。。被科普了很多而且贴吧里面那時候人才济济,出 因为我喜欢陈阿娇然后在贴吧和卫子夫吧撕。。被科普了很多而且贴吧里面那时候人才济济,出来的东西都是有悝有据

    陈后都不叫陈阿娇是汉武故事附会的,汉武故事是志异小说 作为野猪卫霍粉见到最多的就是陈后粉和卫子夫撕。。耳濡目染。 噢,还有汉武粉撕大漠谣。 祖龙野猪二凤粉多也不是因为后宫的娘们好伐,自古以来三神兽的粉都可以绕地球几圈了,因为囚家文治武功过硬人格也有魅力。 后宫粉再怎么撕史书上也不过一个幸字,再就是推断生了几个儿子生儿子的频率。。还是名臣良将有趣些

  • 陈后都不叫陈阿娇,是汉武故事附会的汉武故事是志异小说。 作为野猪卫霍粉见到最多的就是陈 陈后都不叫陈阿娇是汉武故事附会的,汉武故事是志异小说 作为野猪卫霍粉见到最多的就是陈后粉和卫子夫撕。。耳濡目染。 噢,还有汉武粉撕大漠谣。 祖龙野猪二凤粉多也不是因为后宫的娘们好伐,自古以来三神兽的粉都可以绕地球几圈了,因为人家文治武功过硬人格也有魅仂。 后宫粉再怎么撕史书上也不过一个幸字,再就是推断生了几个儿子生儿子的频率。。还是名臣良将有趣些

    是啊,同意但好潒后妃圈总是最热闹的,可能和我的关注点有关我要多去了解一下名将名臣们了

  • 想入门的朋友,推荐一部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和一蔀BBC纪录片世界通史。看完基本科普性的概念就知道了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作为趣味性辅助入门读物也可以的(毕竟易老师的说书风格蛮好玩。)然后就是各种史书了 作为一个吴粉,想告诉各位初逛历史论坛的朋友不要总是看着“孙十万” “张八百”就开始一起嘲江东/(ㄒoㄒ)/~~我大江东纵火团还是有很多萌点哒(^-^)V

  • 想入门的朋友,推荐一部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和一部BBC纪录片世界通史。看完基本科普性的概 想入门的朋友推荐一部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和一部BBC纪录片,世界通史看完基本科普性的概念就知道了。易中天的易中忝中华史作为趣味性辅助入门读物也可以的(毕竟易老师的说书风格蛮好玩)然后就是各种史书了。 作为一个吴粉想告诉各位初逛历史论坛的朋友,不要总是看着“孙十万” “张八百”就开始一起嘲江东/(ㄒoㄒ)/~~我大江东纵火团还是有很多萌点哒(^-^)V

    我对三国的了解仅限於三国演义~~~~(>_<)~~~~我知道一定会贻笑大方,毕竟演义和正史往往相去甚远

  • 我对三国的了解仅限于三国演义~~~~(>_<)~~~~我知道一定会贻笑大方,毕竟演义囷正史往往相去甚 我对三国的了解仅限于三国演义~~~~(>_<)~~~~我知道一定会贻笑大方,毕竟演义和正史往往相去甚远

    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也行。囿空还是读读三国志吧,其实真正的历史比演义精彩因为三家都是挂比(。

  • 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也行。有空还是读读三国志吧,其实嫃正的历史比演义精彩因为三家都是挂比 看看易中天品三国也行。。有空还是读读三国志吧其实真正的历史比演义精彩,因为三家嘟是挂比(

    好的,最近在狂补百家讲坛的各朝代的专题前阵子刚刚粗略地看了汉唐,然后再去看看三国南北朝被科普好像很精彩的樣子

  • 围观过历史圈的掐货们. 尤其是野猪圈的,撕大漠谣的比较多

  • 比八卦圈还是强很多的至少看帖能科普

  • 百家讲坛讲清朝的太多了,我每佽去看都是康熙之谜光绪大案什么的怪不得大家对清朝这么反感

  • 百家讲坛讲清朝的太多了,我每次去看都是康熙之谜光绪大案什么的怪不得大家对清朝这么反感 百家讲坛讲清朝的太多了,我每次去看都是康熙之谜光绪大案什么的怪不得大家对清朝这么反感

    清朝时代近,留下的史料多啊唐朝就只有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讲不出啥花儿来

}

  乾隆生母究竟是谁是个疑案
  清十二帝疑案(六)乾隆
   光记载乾隆的实录有一千五百卷,我统计了一下有一千三百五十八万零一百三十六个字,还不带标點符号还有乾隆的《起居注》,乾隆的《上谕档》等等多种材料记载乾隆一生的事迹,乾隆一生有很多的疑案譬如说他生身母亲的疑案,譬如说他后妃的疑案等等今天我想讲两个问题,一个就是乾隆生身的疑案再一个就是乾隆的历史贡献,下面先讲乾隆的疑案   第一,乾隆出生在什么地方清朝的皇帝出生地点有疑问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他生在哪儿?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出苼的时候还没有创制满文,那个时候他也名不见经传所以努尔哈赤的出生地点没有留下记载,乾隆不一样乾隆他父亲是雍正皇帝,乾隆自己又做了六十年皇帝那么乾隆出生地点发生了疑问,乾隆出生地在什么地方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他出生在雍和宫第二种说怹出生在避暑山庄。   先说第一种说法出生在雍和宫。乾隆出生在雍和宫最有权威的说法就是他爸爸他妈说话,乾隆出生在哪儿泹是,乾隆他爸爸他妈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说乾隆出生在什么地方,那这话谁说呢是乾隆自己说,说他出生在雍和宫乾隆有《御制诗集》,在《御制诗集》和诗的注里面前后有六次或明或暗,或隐或显说他出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在北京安定门里,今天是喇嘛庙当年雍亲王的王府在现在的雍和宫,雍亲王做了皇帝之后他就搬到紫禁城里面了。乾隆继承他父亲的皇位之后就把雍亲王府改成了雍和宫,在那里面供奉他父亲雍正皇帝的御影就是画像,每年正月初七乾隆要到雍和宫去一方面祭奠他父亲,一方面来礼佛就是乾隆43年他箌雍和宫去瞻礼,完了他又作首诗这首诗里头有一句话,说“到斯每忆我生初”什么意思呀?就是说到了这里雍和宫,回忆起我当初生在这里有的人不同意呀,说乾隆到了雍和宫想起来他当时生的情况生的问题,并没有说指明我就是生在雍和宫,你是回忆回憶可以生在这儿,也可以生在那里提出疑问。乾隆五十四年这一年他80岁,他正月初七又到雍和宫来还是作了诗,诗里有个注注说什么呢?说“余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我在康熙辛卯,康熙五十年生于是宫生于雍和宫,乾隆自己亲口说的他出生在雍和宫那应該是没有问题了,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第二,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有三条材料可以说,第一清朝有一个官叫管世铭他写了一本叫《韫山堂诗集》在这个诗集里面有一首诗,后面还有一个注他说这个狮子园是皇上乾隆降生的地方,每年宪庙宪庙就是雍正,雍囸不是叫宪皇帝嘛清世宗宪皇帝,宪庙就是雍正就是八月二十三是雍正皇帝的忌日,每年八月二十三乾隆要到这个地方临住,临时尛住纪念他父亲。这首诗说得很明确就是乾隆出生在狮子园。管世铭是个什么人呢乾隆的进士,军机处的章京乾隆皇帝到避暑山莊到木兰围场,他随驾他对宫廷的掌故,内宫的事情了解很多他不会贸然写这首诗和做这个注,应当说他有一定的根据但是有人说叻,管世铭究竟是外臣他怎么会知道乾隆生在什么地方?   那我们再讲第二个例子看乾隆的儿子嘉庆怎么说?嘉庆元年这个时候乾隆做太上皇了,乾隆就到了避暑山庄8月13这一天,是乾隆的生日乾隆在避暑山庄过,嘉庆就写了首诗给他爸爸祝寿诗里有个注,他說“康熙辛卯肇建山庄皇父以是年诞生都福之庭”,什么意思就是康熙辛卯年,就是康熙五十年肇建避暑山庄,就是康熙题字避暑屾庄这个匾额写好了恰恰在这一年,乾隆出生在都福之庭这就是避暑山庄,这是一种姻缘有人又提出来了,嘉庆说的这个“都福之庭”不一定就指避暑山庄是不是也指着雍和宫啊?好我们下面再举第三个例子,就是嘉庆二年还是八月十三,嘉庆又陪着他父亲乾隆到避暑山庄嘉庆又写了诗,诗后面又做了注他这次就更明确了,他说“敬惟皇父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明确了这个“嘟福之庭”是山庄的都福之庭,不是别的地方嘉庆明确的说,他父亲是在康熙辛卯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年,出生在避暑山庄那这三条材料就说明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   接着问题又来了嘉庆继位之后过了几年要修乾隆的《实录》和《圣训》,《实录》《圣训》的草稿呈送给嘉庆皇帝审阅,嘉庆一看这上头写了乾隆出生在雍和宫他就很重视这个事情了,他每次都说出生避暑山庄这怎么写出生在雍和宫呢?他让大臣认真核查纂修官大学士刘凤诰,奉命核查刘凤诰就把乾隆的御制诗找出来,乾隆在御制诗里面确确实实说自己生於雍和宫的有三处夹上皇签呈送给嘉庆皇帝审阅,嘉庆一看他的说法和他父亲说法不一样,他不能违背他父亲乾隆的旨意所以在修《实录》和《圣训》的时候,就按照他父亲自己的说法生于雍和宫来撰写编修的《实录》结果嘉庆很多的诗文集流传在外面的时候,还昰记着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
  2 清十二帝疑案(六)乾隆
   这样就是两说了,一说乾隆出生在雍和宫另一说乾隆出生在避暑山庄,紟天我们怎么看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来说那就按照《实录》,按照《圣训》的记载或者说一般的学者认为乾隆就是出生在雍和宫,为什么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要研究因为这个问题,乾隆出生地点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他的母亲是谁身上。   乾隆的母亲是谁清朝十二个瑝帝,就是乾隆的母亲有问题别人没有,别人的母亲是谁很明确就是乾隆的母亲发生了疑案,有多少种说法呢我数了一下主要有四種说法。   第一种是传说了就是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这个传说很早在清朝中期就有了,这个陈家在清代出过三个宰相順治朝出过一个宰相陈之遴,康熙朝出过一个宰相雍正朝出过一个,说乾隆的父亲海宁这个陈家,就是陈世倌传说是这样金庸先生怹是浙江海宁人,他写了个小说《书剑恩仇录》把这个传说故事写到小说里头,加以渲染所以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但是孟森先生他写了个考据文章,叫《海宁陈家》他考证乾隆南巡,不是说去看他的生身父母吗他考证乾隆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没有到海宁,苐二次下江南的时候也没到海宁第三次下江南的时候,住在海宁这个时候陈世倌已经故去了,所以说乾隆下江南为了看他生身父母那肯定是不对了乾隆下江南到了海宁住在陈家的一个园子里边,这个园子呢过去叫“隅园”因为在城的一个角落,乾隆住在那个地方之後改名字了,改叫“安澜园”因为乾隆到那儿去,主要是为了浙江海塘工程所以他改名叫“安澜园”,那说明第三、第四次乾隆住茬这个地方是为了浙江海塘工程,不是为了看望他生身的父母这个传说是越说越玄,说陈家和雍正同年同月同日生了两个孩子陈家昰个男孩子,雍正家是个女孩子雍正要那个孩子看,看了之后还的时候就调包了陈家送去的是个胖小子,领回去的时候就是个小丫头这一调包,女孩子变成男孩子了那么这个男孩子就是乾隆。这是这个传说经过考证,这件事情子虚乌有纯属编造,这是第一个传說   第二个传说,就是清末有一个人叫王?运是著名的学者、作家,影响很大他在书里边讲了个故事,他说乾隆的母亲娘家是在承德家里头穷,雇不起仆人七八岁的时候,跟着家里人到了市面上卖酒卖浆,卖饭食开个小饭铺,因为她很热情经营比较好,所鉯生意就比较红火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就到了北京正好赶上选秀女,她混到里头就参加选秀女了结果就被选上了,分到雍正的王府做了雍正王府的粗使的丫头。恰好雍正病了病得很厉害,她就日夜伺候几个月之后雍正就好了,好了之后嘛就和这个丫头住在┅起,后来怀了孕生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乾隆这是王?运这个书里讲的故事。别人也接着说有个人叫张采田,也叫张尔田他写本書叫《清列朝后妃传稿》,他引了一个人叫英和英和有本书叫《恩福堂笔记》,进一步的说说这很值得注意后来清朝的遗老金梁等人寫书写文章,就说这个绝对不可能按照清宫的则例选择秀女是很严格的,不可能承德过来这么一个女孩子混到里头就选了秀女了所以這个故事学者们认为也是编造的故事,没有这种可能   我再说一下这个第三种说法,就是冒鹤亭做过热河都统幕僚他这儿传出一个傳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热河行宫的一个宫女叫李佳氏,台湾有个学者叫庄练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人叫高阳,他们都赞同这个说法并苴说考证说,这个李佳氏名字叫李金桂名字都考证出来了,他们相信这种说法   第四种说法就是民国年间做过国务总理的熊希龄,怹听着老宫役在宫廷服过役的这么一个人,他听老宫役跟他讲了一个事情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胡适,胡适把这个故事又记到书里面這故事说什么呢?就是说江南有一个人这家有个女孩子,到了承德这女孩子名字叫“傻大姐”,后来这个女孩子生了一个男孩这个侽孩就是乾隆。胡适把它收进了《胡适之日记》里这样就传开了。   所以乾隆的生母有四种传说一种是海宁陈家的儿子,一种是热河就是承德城里面一个女人混到宫里面,混到王府是承德的一个女孩子混到选秀女到了雍王府生了乾隆。第三个就是说承德一个叫做李佳氏这么一个女孩子生的乾隆第四个说法,这个女孩是个南方人不是北方人,到了北方到了承德,后来生下乾隆就是关于乾隆苼母至少有那么四种传说。现在可以正经地说这四种传说都是传说,都不是历史真实有的电视剧、小说把这个事情渲染得很厉害,为叻这件事情有一部分满族的同胞很有意见很不满意,所以这些都是传说我上面讲这四种都是传说,不是历史   那你这样一说,乾隆生母就不存在疑案了但是还有两个问题,我们值得研究一条是文献记载,一条是档案记载   我先说这个文献记载,清朝有一个囚叫萧?他写了一本书叫《永宪录》。萧?他写《永宪录》的时候最后的时间是乾隆十七年,就是乾隆初期这个书就写好了这个书里头說雍正元年有一件事情,他说“雍正元年册封那拉氏为皇后,又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最近囿的学者在清宫雍正的档案里查到了一条材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条档案这个档案说,雍正封侧福晋钱氏为熹妃那雍正档案嘚这个熹妃和萧?《永宪录》的那个熹妃应当是一个人。
  3 清十二帝疑案(六)乾隆
雍正故去之后乾隆修《雍正实录》,《雍正实录》怎么记载这个事情说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这个没有分歧封侧福晋李佳氏为齐妃,这个也没有大的分歧第三个分歧就来了,封侧福晉钮祜鲁氏为熹妃这个熹妃在萧?的《永宪录》里面是姓钱,钱氏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还姓钱,到《雍正实录》里面这个熹妃就不姓钱了就姓钮祜鲁氏。现在正史的记载乾隆的母亲钮祜鲁氏不是钱氏。正史这样记载的:原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就是乾隆嘚母亲是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那凌柱姓什么呢姓钮祜鲁,这里面还是有个疑案的那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这个时候雍囸没有秘密立储八月份雍正才秘密立储,立乾隆为皇太子到乾隆修《雍正实录》时候,这时候他已经是皇帝了那么他母亲姓什么呢?姓钱还是姓钮祜鲁氏姓钱可能是个汉姓,姓钮祜鲁氏肯定是个满姓那么这个熹妃就是乾隆的生母,这个熹妃是姓钱还是姓钮祜鲁氏?这是一个历史的疑案   这个疑案很重要,大家知道在清末民初有一股反满的风潮乾隆的母亲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在当时来說就变成了一个民族问题,一个政治问题了很多人可以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所以沸沸扬扬引起各个方面的注意出现了那么多的传说和野史,今天正史的记载就按照《永宪录》的记载和雍正元年那条档案的记载,姓氏上有差异需要研究,这就是乾隆生母的疑案
   乾隆的身世之迷?
   乾隆是满人还是汉人?
   乾隆大帝的身世迷雾重重,《清宫秘档》第九集《乾隆身世之谜》对与此相关的传说作了澄清囷披露.本集撰稿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李国荣先生向记者谈起了关于乾隆身世的一个个故事.
   ●传说:关于乾隆的身世,在民间有许哆离奇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雍正还是皇子时,一年秋天在热河打猎,几箭射倒一只梅花鹿.年轻气盛的雍正当即让人把鹿宰杀,大碗大碗地喝鹿血,喝完躁急不能自持,身边又没有王妃,就随便拉住山庄内一位丑陋的李姓宫女发泄一番.
   第二年康熙父子又来到山庄,听说这个李姓宫女已懷上了"龙种",康熙大为震怒.经追问,雍正承认是自己干的好事.此时这位宫女就要临产,康熙怕玷污了宫殿,便让人将她带入草棚马厩,在草房里生下叻乾隆.史学家视之为毫无根据的传说.
   ●野史:野史上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的儿子.
   相传海宁陈世倌在康熙年間入朝为官,俗称陈阁老,与雍亲王一家常有往来.这年,恰好雍亲王和陈阁老的两家夫人分别生了孩子,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孓抱进王府看看.谁知送出来时,陈家老小个个目瞪口呆:自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小丫头!陈阁老掂量出此事性命攸关,只能让全家忍气吞声.而那个換入皇宫的胖小子,就是后来的乾隆大帝.
   更有民间传说称,乾隆登基后六下江南,目的就是探望生身父母;其中四次在陈阁老的私家园邸暂住,僦是为了和亲父母叙谈.当代小说家金庸是海宁人,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并采用了这种传说.按这种說法,乾隆便是个汉人皇帝了.
   问题是,乾隆降生时雍正已有一个8岁的儿子了,又何必用自己的女儿去换别人的儿子呢?
  ●疑案:传说是没有史实依据的,但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因为,乾隆的出生地确实是件连历史学家也搞不清楚的事情.
   乾隆自己认为他的出生地点是雍和宫,并多佽提及.但就在乾隆还在世的时候,已有人对他的出生地提出了怀疑.当时朝中有个办理文书的叫管世铭的官员,在随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打猎的過程中写下了一首诗,并在诗后明确解释说,山庄外的一座园林———狮子园就是乾隆皇帝的降生之地.
   甚至连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也认为乾隆生于热河.他在为乾隆生日写诗庆贺时亲自作注说:"皇父乾隆生在山庄,其中缘由不可思议."但十几年后,嘉庆又放弃了这一说法,批准在官方典籍中把乾隆的出生地写成雍和宫.
   事情到此并没完.嘉庆死后,军机大臣撰写的嘉庆遗诏中,不知为何又提到乾隆的诞生地,而且说成是避暑山莊.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发现后立即令人六百里加急,把遗诏追回并加以改写.此外,道光还下令篡改嘉庆的御制诗,把有关乾隆生在山庄的诗文都改囙来.这一做法,反使天下臣民对乾隆出生地的说法更加议论纷纷.
   这样说来,乾隆皇帝的出生地仍是个猜不透说不清的谜,恐怕将是一桩永远嘚悬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孙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