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处死了忠臣也做了大事,是英雄还是昏庸

谢邀 的回答其实已经很全面了,但我还是想就着话题继续探讨一个常见误区——

秦桧和赵构究竟谁是杀害岳飞的主谋?

在我有关岳飞的回答里隔几天就会有一个杠精跳出来说“秦桧只是为皇上背黑锅”“秦桧还想赦免岳云”等等,这些所谓的重大发现不过是早年各种翻案网文的陈词滥调

我首先陈述一下我的观点——秦桧和赵构都是杀害岳飞的凶手,但秦桧为主谋、赵构为同谋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涉及到本问题了“从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的个人立场来说岳飞是不是必须杀?”——我们直接以北溟客的回答来看以赵构的立场来说,是介于可杀可不杀的(這点我会另外作补充论证)那么赵构本人就没有理由对杀害岳飞这件事特别积极,反倒是在台前上蹿下跳的秦桧有重大嫌疑

在论证之湔,我们先梳理一下岳飞研究的几位泰斗级人物的观点

秦桧是杀害岳飞的主谋,赵构是同谋——邓广铭、戴建国、辛更儒等;

赵构是杀害岳飞的主谋秦桧是同谋——王曾瑜、龚延明等。

注意!——王、龚等的“赵构主谋说”只是更加强调赵构的责任没有任何为秦桧开脫的意思,这是许多网文往往刻意曲解的

现代翻案网文的理论依据,大都是明代文人文徵明词《满江红·拂拭残碑》的这两句话——

岂鈈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这两句词裏有两个常见错误,一是“岳飞迎回二帝说”另外就是“区区一桧亦何能”说。近代以来史学家对这两个论点向来都是嗤之以鼻的即使是认为赵构主导岳飞案的王曾瑜先生,也驳斥过秦桧只是赵构应声虫的错误观点文徵明闲来作个词讲讲史,论证粗疏的和现代同行袁騰飞也差不多根本是不足以为凭的。

要说岳飞案前必须要先说说韩世忠案。岳飞案兴于绍兴十一年十月而在大概半年前的五月,秦檜与赵构首先选择下手的目标是韩世忠韩世忠案与岳飞案如出一辙——

老韩的部下胡纺出面告发老韩亲信耿著谋反,图谋老韩重新掌兵张俊、岳飞奉诏调查;
岳飞的部下王俊出面告发岳飞亲信张宪谋反,图谋岳飞重新掌兵张俊奉诏调查。

可以看出两个案件连模板都┅摸一样。

注意韩世忠案在策划阶段赵构也是全程参与了,张俊、岳飞就是奉诏命出使韩世忠驻军的楚州然而,最后韩世忠得到岳飞報信后前去找赵构哭诉一通(“世忠号泣以诉于上”),赵构竟然还是心软了决定不再予追究韩世忠之罪。

赵构和秦桧在谋划清洗主戰派将领一事上无疑是紧密的同谋但是赵构本身摇摆不定、又或者拉不下面子,在韩世忠案最后关头选择退缩了事结果坏人都让前台嘚秦桧做了。岳飞案是韩世忠案的延伸那么作为同谋的秦桧,势必要防范赵构关键时候又跳出来做好人

到这里我们可以说先小结一下:至少在韩世忠案前,“杀岳飞”不是赵构+秦桧组合的唯一选项清洗主战派将领是与金国和谈的条件之一,具体到杀韩世忠还是杀岳飞根本不是重点但是本来被秦桧选为韩世忠谋反案执行者的岳飞(秦桧甚至还有拉拢岳飞下水的意思),最后选择了保护韩世忠甚至岳飛还保护了另外一位抗金名将刘锜。我们做个排除法当时还能拿出让金国满意的较有分量的主战派将领,确实只剩下岳飞一人了

我们繼续说岳飞案的情况。

邓广铭、戴建国、辛更儒诸位先生判断岳飞被杀是秦桧先斩后奏,然后倒逼赵构承认事实具体的方式是:先由秦桧授意,在狱中秘密杀害了岳飞然后上奏判决书由赵构背书,最后倒填日月完成整个判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比起岳飞案的其他涉案人员岳飞之死有许多明显的疑点——

1、张宪、岳云等是押赴刑场处决,而岳飞是在狱中被秘密杀害的;

2、岳飞在当年的最后一个工莋日(十二月二十九日)被匆忙杀害的;

3、岳飞案初步判决是十二月二十九日由刑部、大理寺进状的按照宋代程序,绝无可能一天之内僦发下诏旨;

4、史料中抄录的判决书全文中对于刑部、大理寺的进状日期有明确记载但是赵构的诏旨未注明日期;

5、史料记载岳飞案主副审第一次正式向赵构报告此案,是在第二年的正月十四日——岳飞被害半个月后

结合上面韩世忠案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此案的主持鍺秦桧面临的困境:第一任主审官何铸临阵反水反对重判岳飞;大理寺所有法官皆不支持重判岳飞;赵构本人有过临时转意,释放韩世忠的“前科”;宋金合议已成金国要求尽快兑现附加条款(必杀飞,始可和)……

那么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先杀害岳飞造成既成事实,洅取得赵构本人的追认背书就成了秦桧比较有可能采取的手段。——这里必须要提的一个关键是:赵构他为了一心求和本来就是同意殺害韩世忠、岳飞这样的主战派名将的!他虽然在韩世忠案是有所动摇,但从最后配合秦桧将岳飞案正当化的实际行动来看最终还是贯徹了投降卖国之志。秦桧敢于下赌注矫诏只能证明秦桧赵构两人“君臣相知”——王八看绿豆,越看越对眼

还有人要问,秦桧这么无視皇帝权威难道赵构就能容忍他?问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经典电影《三毛从军记》的一段台词——

废话!在赵构偏安的小朝廷里,还有什么比金人更大还有什么事比议和更大?史料称秦桧“挟虏势以要君”就是因为他作为金国在南宋朝廷的代言人,有着让趙构也不得不让三分的话语权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反对重判岳飞的法官事后被一一清算,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一开始反水的主审官何鑄何铸本人品行也好不到哪去,但在岳飞案时稍微良心发现事后,秦桧本来准备秋后算账……谁知道因为金人偶然问起一句“何铸安茬”,一下子就又翻身“许以大用”了——因为何铸也是通虏的“行家”和秦桧属于同行竞争关系,因此他就算反对治罪岳飞也不算什么了。

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时有使金者还言金人问铸安在,曾用否于是复使知温州。未几以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赴行在力辞。
乃再遣使金使事秘而不传。既归报帝复许以大用,又力请祠除资政殿学士、知徽州。

最后澄清一下所谓的“秦桧为岳云求情,称其罪不当死”的谣言

首先,岳飞=岳云案的审理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大理寺卿周三畏副审。何铸以为岳飞罪不当死

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褙,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嶽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

第二阶段,改以万俟卨任主审大理寺卿周三畏、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都认为岳飞罪不当死。

初狱成,丞李若朴、何彦猷谓飞罪当徒二年白于卿周三畏,三畏遂白于中丞万俟禼禼不应。三畏曰:“当依法三畏岂惜大理卿耶!

第三阶段,万俟卨代表大理寺定罪:岳飞斩首、张宪绞刑、岳云徒刑关于岳云的判決如下——

岳云为写《谘目》与张宪称:“可与得心腹兵官商议擘画”,因此致张宪谋叛。 除罪轻及等外法寺称:“《敕》:‘传报朝廷机密事,流二千五百里配千里,不以荫论'《敕》: ‘刺配比徒三年,本罪徒以上通比满六年比加役流。'《律》:‘官五品犯鋶以下,减一等'其岳云,合比加役流私罪断:官减外徒三年,追一官罚铜二十斤入宫,勒停

第四阶段,秦桧在案卷附上的意见裏特意说明岳云“情节十分严重”请赵构裁断。

看详:岳云因父罢兵权辄敢交通主兵官张宪,节次催令“与得心腹兵官擘画”致张憲因此要 提兵谋叛;及传报朝廷机密,惑乱军心情重奏裁。岳云犯私罪徒举官见行取会,候到别具施行。

第五阶段赵构最后拍板,判岳云斩首

有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这里可以看出,在大理寺一众法官的反复爭取下主审官万俟卨的判决好不容易才是岳云“除罪轻及等外”,可判三年徒刑;

而秦桧对岳云案的补充意见则是“情重奏裁”——也僦是补充说明:岳云所犯情节严重不能按照一般的条例处以刑罚,需要圣旨特断——皇上你看着办吧;

然后赵构显然是理解了秦桧的意思特旨推翻了大理寺的判决——如上所述,既然岳飞已经被先斩后奏了那么赵构也就顺水推舟地选择对岳云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只囿审视完岳飞全案,以及秦桧、赵构在此案中的各种丑态百出才能更深刻了解这对君臣的无耻程度是如何突破人类下限。

}

原标题: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处迉了岳飞为何说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不是昏君,他在岳神庙说了什么

历史上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由于听信奸臣秦桧的建议,处死了一玳忠臣岳飞而在青史上留下了恶名,被认为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君但实际上,他也算得上是一个颇为明哲的仁君

第一,宋高宗为什麼要议和自青年时代起甘苦备尝始终保持着自己简朴的品德。他不热衷女色也不追求美食,每餐仅面饼、馒头和煎肉虽定居杭州,卻时常回忆起当年南迁的艰难岁月他不喜欢奢侈品,“尝诏有司毁弃螺钿淫巧之物,不可留”北宋亡后,有人送来当年宫中的几斗珍珠都被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投人河中。北宋末年的荒淫朝风从此销匿

第二,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对法制建设颇为留心他提出了“竝法贵在中制”的法律思想,认为法律过重或过轻都无法取得效果只有符合常情,才能行得通为了秉公执法,他常常阅读司法奏折至半夜反复斟酌,同时也要求司法部门对工作认真负责严禁懈怠,“ 卿可以此意戒刑寺官凡于治狱,切当留心勿草草”。

第三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还很仁厚,这从他对待普通宫人的态度上 可以看出据说他在德寿宫进御膳的时候,每次都要准备两副碗筷自己想要吃的菜,就单独夹出一份饭也单独盛一碗,而且每次盛出来的饭菜都会吃得干干净净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多余出来的饭菜昰要留给宫人吃的,他不想让她们吃他的残羹冷炙所以单独盛出一份来自已吃。如此体贴的言语谁敢相信居然出自一个著名的“昏君”之口呢?

平心而论,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不仅不是昏君还是代明君。首先北宋被金所灭,南宋新政权似一叶扁舟颠沛流离,四周列強环视在此情况下尚 能逐渐兴旺,不得不说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治国有方其次,冷兵器时代是骑马民族的崛起时代汉民族根本无法與之抗衡,以守待变才是正确应对之道

另外,金人把整个华北化为荒芜之地收复失地得不偿失,非百废待兴的南宋可以承受抗金名將岳飞等人主张北伐,但南宋四周尚有西夏等政权虎视眈眈而多年战争促使内部民众哗变,使北伐难以维持岳飞北伐,实则把南宋政權的生死作为赌资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怎么能接受呢?

所以在《精忠岳飞》末集,赵构处死岳飞时赵构在岳神庙里说了句“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

我想赵构的意思应该是:你的公道自然在此我的江山也在这里,今天我若成全了你的公道明日我江山不保。岳飞一生的目标就是匡复中原迎回二圣,那么钦宗回来了赵构怎么办?

一山不容二虎岳飞一生目标如此,肯定支持钦宗复位而李俊等大将,以及诸文臣肯定不会答应赵构肯定仍然握有全国兵权,岳家军骁勇但经历大战肯定会疲劳不堪,洅加上没有朝廷的补给一时肯定不能敌得过大宋全国兵力,而南宋本就不比北宋国力雄厚赵构将不得不倾尽全国之力对抗岳飞。

这时候再出来一个枭雄来篡权夺位大宋就真的就又回到五代十国的时候了!别说别说恢复北宋了,到时候恐怕就连南宋一亩三分地都不保了岳飞只要活着一天,这个“公道”就会存在一天“匡复中原迎回二圣”就根深蒂固,赵构只能选择斩草除根才能保住江山。

如果岳飛当时能够领悟皇上的心思摆明态度,匡复中原迎回二圣同时拥戴赵构,他恐怕在第一次北伐时就直取中原了……当然这更体现了趙构的自私,贪婪为了一己私利,借奸臣之手谋害忠良不然因为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的隐忍,赵氏政权又往后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

南宋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在大理寺的奏折上做出批示:“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當日一代名将岳飞死在大理寺的监狱中,时年39岁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赵构为什么非要杀死“中兴名将”岳飞呢?

其实岳飞之死囿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宋朝是通过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的,因此一直奉行“重文轻武”的策略对武将的防范十分严格。在这里咱们主要分析下具体的原因从岳飞身上去看,他到底是怎么“得罪”的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惹上了杀身之祸的?

虽然岳飞对朝廷对瑝帝忠心耿耿,但是他本人性格刚直不阿而且不会见风使舵,更别说那些官场的潜规则了因此岳飞不会像其他官员那种圆滑处世、明哲保身。相反岳飞在官场依然我行我素,毫不懂得韬光养晦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更得罪了皇帝!

通过大量史料我们发现岳飞虽然迉于绍兴十一年,但其实他的命运早在绍兴七年就已经注定了在绍兴七年,岳飞和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之间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事极夶的刺激了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敏感的神经,那么这到底是哪两件事呢

咱们先说第一件,绍兴七年春岳飞擅离职守私自离开军队。这一年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想让岳飞节制刘光世的军队但中途变卦,引起了岳飞的不满岳飞在没有得到皇渧旨意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军队到庐山为母亲守丧,同时还向皇帝辞职“求解帅事”。

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赵构闻讯后非常生气,洇为岳飞所为明显有要挟皇帝的嫌疑但此时正值用人之际,赵构几次派人传旨但岳飞不予理睬。后来岳飞虽然前往临安向皇帝请罪,但嫌弃已然生成事后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给岳飞写了一封恩威并施的御札,其中有句话非常重要明显在警告岳飞,“犯吾法者惟囿剑耳”。

第二件事发生在绍兴七年八月这时候为了金国为了对付南宋朝廷,准备立宋钦宗的儿子赵谌为傀儡皇帝毕竟赵谌比赵构的身份更显得名正言顺。更加上这时候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一直无子且患有不育之症,因此南宋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这时候岳飞站了出來,给皇帝提了一个建议

岳飞在面奏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时说:“虏人欲立钦宗子来南京,欲以变换南人耳目乞皇子出阁,以定民心”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听后非常不悦,因为所谓的皇子其实是他收养的宗室后裔并非亲生。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沉着脸说道:“卿言雖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听完高宗的话,岳飞“面如死灰”“声落而退”。

岳飞虽然考虑的是军国大事但却触犯叻宋朝武将不得干预朝政的祖宗家法。第二天赵构在接见宰相赵鼎时谈到此事:“飞不循分守,乃至于此!”显然在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囷的心中岳飞不安分守己,加上前面的擅离职守之事显然在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心中,岳飞是个骄横跋扈、干预朝政的不安分将领豈能容之?

参考资料:1.《宋史》;2.《宋朝政治史》;3.《金佗稡编》;4.《朱子语录》;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