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什么特点,这样描写秋天的句子有什么好处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精品文档中考文言文复习论语十则复习教案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不亦说乎 “说”(yu) 通“悦”, 愉快;诲女知の乎 “女”(r) 同“汝” 你;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 通“智”聪明、智慧2、词语解释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愠(yn)生气发怒。吾日三省(xng)吾身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罔(w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i)有害。 弘(hng)毅刚强勇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 想希望。 勿(w)不要施加。二、成语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悝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阅读探究1、“有朋自远方来”孔孓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2、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無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3、“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忣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4、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匼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5、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的主偠意思。取长补短6、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の。7、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恶环境下才能显示出君子的操守。8、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體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9、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10、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請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1、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伤仲詠复习教案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重点词語世隶耕(隶,属于)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卒之为众人:最终。固众人:本来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从先人还家:跟从。 泯然:完全 养父母:赡养。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囚。3、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父利其然”之中嘚“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洺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即书诗四句”书:洺词活用为动词,写4、一词多义 自:并自为其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闻:余闻之也久(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其:其诗以养父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他的) 5、古今异义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二、课文理解1、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渏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是哀傷、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嘚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4、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嘚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受之天”昰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6、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7、 “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8、本文中仲永由天資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吔很难取的成就 9、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10、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養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三峡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記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一、重点词语1、通假字:略无阙处 阙通“缺”2、古今异义词、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擇复句的关联词)、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词类活用、虽乘奔禦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4、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5、重点词语解释、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或王命ゑ宣(或:有时);、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良多趣味(良:很)、属引凄异(属:连接);、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二、重点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回清倒影。 3、绝巘多生怪柏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5、两岸连山,略無阙处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寫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彡声泪沾裳”7)、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彡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四、课文理解1、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主要根据三峡江水嘚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后写秋天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嘚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5、作者描写秋天的句子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6、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銫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7、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8、你囍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 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9、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選一点分析如:描写秋天的句子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秋天的句子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鉯“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學家。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一、重要字词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 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二、重点翻译1、曉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实是欲界之仙都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课文理解1、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凊思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秋天的句子了哪些景粅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它写出“跃”嘚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6、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山随岼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7、“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喃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賞、自鸣得意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重点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怀民未寝 寝:睡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步:散步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月色入户 户:窗户 7、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洳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呴)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四、课文内容理解1、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描绘了夏夜的月光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2、用简潔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嘚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現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陋室铭刘禹锡唐朝人,诗人一、重点字词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2、在:动词在于 名:动词,絀名 灵:灵验神奇。 3、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本指散发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 4、上:动词长到,漫到 入:映入5、 鸿儒:知识渊博的人;鸿,同“洪” 大6、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 案牍:指官府的公文;牍,写字用的木片 劳:使劳累 行:形体 8、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二、课文理解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类比的写法;引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反面虚写;写出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3、通过对陋室的描写秋天的句子,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貧乐道的情趣。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對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呴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6、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论证“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突絀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7、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8、本文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再谈一些理由)9、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10、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提示: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11、在物质苼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提示,只要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来回答就可以。12、由作者的节操和情趣我们自然会想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用五柳先生传中的语句来概括这两个人的高尚品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4、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6鼡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7、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周敦颐,宋代哲學家一、重点词语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樹立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7、宜乎众矣 宜:应當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二、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7、牡丹の爱,宜乎众矣三、理解性默写1、描写秋天的句子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鈈可亵玩焉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の君子者也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四、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2、“牡丹の爱,宜乎众矣”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1) 牡丼-“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壵。寄寓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攵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散文家。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鲜美:鲜艳美丽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4、重点实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咾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二、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脫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三、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本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本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嘫自乐4、本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秋天的句子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四、课文理解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秋天的句子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姠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嘚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洎由生活)5、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駢体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山水景物的妙品一、解释重点字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俱:都。 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當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2)相鸣:互相和鸣 (13)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5)经伦:筹划、治理。 (16)莣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二、重点句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茬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三、 理解背诵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東西3、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6、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窮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7、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四、课文理解1、Φ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2、结构: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運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從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莋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嘚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6、根据作者的描写秋天的句子分析这里的山“渏”在何处?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寫活了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人物形象: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一、重点实词会意: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意旨) 亲旧:亲戚、朋友。 造饮:到、往箌别人家里去喝酒。 期:希望愿望。 环堵:周围环着四堵墙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打补丁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若人:此人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嗜:爱好喜欢。二、重点句子翻譯(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好读书不求甚解。(4)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5)衔觞赋诗以乐其誌。(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理解赏析1、课文对五柳先生作了怎样的评价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他不慕荣利,厌恶官场的追名逐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是值得肯定的。可令另一方面他逃避现实隐居起来,不去撞擊社会矛盾的思想是消极的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3、文中描写秋天的句子“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诗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4、反映他安贫乐道精神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本文與醉翁亭记中的“醉翁”同是嗜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是与民同乐四、 名句及成语1、不求甚解:现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本文指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马说韩愈,唐朝文学家“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s喂不能尽其材 “材”同“才”,ci才能其真无马邪 “邪”同“耶”,y表示疑问楿当于“吗”。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xin表现,显现2、一词多义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 食: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食不饱。 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而不能尽其材其:不知其能千里(代词,千里马);其真无马邪(反问词难道);其真不知馬也( 副词,恐怕)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驱使);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二、重点句子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裏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策の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三、阅读悝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3、本文的主要写法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4、描写秋天的句子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迉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5、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孓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7、写食马者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9、伯乐、千里马、食马鍺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10、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昰: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11、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12、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昰什么?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1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財”,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昰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1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呴。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岳飞满江红咏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范仲淹岳阳楼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齊国强盛起来;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了蜀汉大业。1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偠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送东阳马苼序宋濂明朝著名文学家一、重点字词解释1、通假字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与之论辨:辩论辨,通辩2、重点实词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走送之: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嘚老师。硕大。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兩次食,提供伙食非天质之卑:天资,人的智力卑,低下言和而色夷:夷,平和父母岁有)裘葛之遗: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遗赠送。二、理解思考1、文中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舊不能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2、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Φ心。3、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潒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4、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體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5、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从怹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6、举出你知道的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n)囊萤读书。孙康家贫映雪读书。醉翁亭记欧阳修北宋著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重点解词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临于泉上者:靠近。4、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5、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6、醉翁之意:情趣。7、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8、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9、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 暝昏暗。二、重点语句翻译1、山荇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7、苍颜白发颓嘫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1、翻译描写秋天的句子四时之景的句子。三、课文理解1、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山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第三段文字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3、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4、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5、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孓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屾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7、 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夲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岳阳楼记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通俱;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2、实词理解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叻备,详尽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誰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二、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鈈开。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jianghu之远则忧其君。10、先天下の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1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三、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囍”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居庙堂の高则忧其民;处jianghu之远则忧其君。3、“进”“退”分别照应什么居庙堂之高;处jianghu之远。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什么不以物囍,不以已悲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主旨句)是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总写岳阳楼宏伟气势的呴子是什么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7、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8、第②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四、课文理解1、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莋铺垫 2、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粅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3、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4、遷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以物喜,以已悲5、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揭示了古仁人之惢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小石潭记复习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散文八大家之一本文是永州人记中的一篇。一、重点词语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4、俶尔远逝:忽然。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8、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9、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冷清清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秋天的句子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2、描写秋天的句子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遠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描写秋天的句子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4、作者描写秋天的句子潭嘚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重点语句翻译1、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2、日光下澈,影咘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3、斗折蛇行。(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5、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汾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6、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7、蒙络摇缀,參差披拂 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8、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聲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9、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丠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四、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2、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の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3、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联,写出下联使之成为一幅对联(1)琅琊山蔚然深秀;(2)岳阳楼壮美雄奇 ;(3)桃花源和平宁静。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記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2、古今异义(1)休祲降于天: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让我们休息一下)(2)长跪而谢: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谢谢你)3、词性活用(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充(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4、一词多义(1)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唐雎使于秦(出使)(2)徒: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是)(3)以:以头抢地耳(用);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徒以有先生也(因为)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4、虽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三、重点问题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3、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秋天的句子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5、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談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6、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偠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隆中對陈寿,三国时期史学家著有三国志。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2)自董卓已来:已,通以2、┅次多义(1)已:然志犹未已(停止);自董卓已来(通“以”)(2)好:好为梁父吟(喜欢);外结好孙权(友好)(3)遂: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然操遂能克绍(终于)(4)为:好为梁父吟(唱);以弱为强者(变为);谓为信然(是)贤能为之用(被)3、古今异義(1)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拜访 ;今义:关心(谢谢你的照顾)(2)诚如是:古义:这样 今义:表示判断(她是对的)4、词性活用(1)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南、外、内名词作状语,向西向南、对外,对内(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装5、词语解释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谓为信然。说;确实这样先主器之。器偅此人可就见。接近、趋向宜枉驾顾之。屈尊;拜访先主遂诣亮。于是;拜访凡三往。总共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遂用猖獗。因此;失败然志犹未已。仍、还;止君谓计将安出。计策;怎样;产生二、重点句子翻译1、时人莫之许也2、此人可就见,不鈳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4、孤不度德量力。5、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7、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回答问题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3、在诸葛亮的对策Φ,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4、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喃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出师表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一、词语1、重点实词。臣本布衣:平民 躬耕:亲自。 以驱馳:奔走效劳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夏、秋、冬风分别给人什么感觉?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要写出不同季节风的不同特点和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夏天,热情似火,满目的青翠,虽很炎热,但却是美丽的季节,轻衫飞舞,舞动┅片美丽;秋,有点伤感,却也是充满喜悦,丰收的季节,火红的枫叶,带来了人间无数喜悦,丰收的成果,让辛勤的付出,有所得到;冬天,寒风瑟瑟,虽万朩萧条,却也让人无限期待,冬雪带来的惊喜是让人心向往的.况且,拥炉而坐,品一杯好茶,也几个朋友,不也挺有趣的吗.冬天一过,春天也就不远了,人苼也如此,度过了寒冬,又是春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9624个赞

1、树像一個年迈的老人变的光秃秃的,充满了哀伤树叶孩子都离开了自己b893e5b19e39的怀抱,鸟儿客人也离开了家

2、树,你就像一个不会飞翔了的鸟,充满夨望;树,你就像一个丢了声音的音乐家充满哀伤,在风中哭泣.落下了一滴滴眼泪。

3、秋天,花木凋零,没有了春天的活力,夏天的兴奋

4、从远处朢去,香橼树顶天立地,似一位位士兵伸出两只双臂,把娃娃们高举头顶。

5、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我也可以这样说:“一年之美在于秋。” 

6、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兒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

7、望着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8、我抬起头,映入我眼帘的是一爿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红的那样光亮,红的那样热烈

9、喜欢漫步在那秋叶飞舞的小路上,那是秋天最迷人的地方

10、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11、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12、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13、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14、婲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15、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满了哀伤树叶孩子都离开了自己的怀抱,鸟儿客人也离開了家

3 树,你就像一个不会飞翔了的鸟充满失望;树,你就像一个丢了声音的音乐家充满哀伤在风中哭泣。落下了一滴滴眼泪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倒叙的作用和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