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之永矣不可江苏方思科技有限公司.方什么意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永矣,不可方思。什么意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汉之永矣,不可方思。什么意思?
09-12-25 &
诗经o国风o周南o汉广》解读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注释 诗人追求汉水游女,终于失望的恋歌。这是一首恋情诗。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帐的愁绪。 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思:语助。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游女:汉水之神。 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方:桴,筏。 翘翘(音桥):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错薪: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刈(音义):割。楚:灌木名,即牡荆。归:嫁也。秣(音莫):喂马。 蒌(音楼):蒌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驹:小马。 翻译 汉水之南有乔木,我却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却难求。 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茂密荆棘岸边码,原是本人亲手伐。如若美人要出嫁,我愿亲自去牵马。 茂密蒌蒿岸边砌,原是本人亲手锯。如若美人要出嫁,我愿亲自去牵驹。很简单的说,就是爱上了一个女子,但是,得不到。  但是,舍不了。  所以希望又绝望,快乐又痛苦。  所以一唱三叹:汉之广矣,江之永矣。  要多惆怅就多惆怅。  其实这样的爱恋,在人和人之间是很多的。  一说,汉广游女为汉水的女神,《汉广》变成了人和神的爱恋,从者很多。  人和人的相思,既然不能变成现实,干脆演变成人和神的故事,反正人和神,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更多,希望更小。  也算是自我安慰的一种吧。  那麽多的不可。不可休思,不可求思,不可泳思,不可方思。  明明知道得不到啊,却偏偏,就是舍不下、停不了。  不止是诗歌,细细地看演变出的神话,其实更是惆怅。  三家说诗里,《汉广》,衍生出郑交甫遇神女的故事。“郑交甫遵彼汉皋,台下遇二女,与言曰:愿请子之佩。二女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超然而去。十步循探之,即亡矣。回顾二女,亦即亡矣。”  不过十步之遥,短短的一瞬,怀里的玉不见了,回头,人,也不见了。  短暂的相遇,恍如一梦。梦醒之后,惘然成空。  佛说人生七苦,求不得,正是其中之一。  只是,《汉广》那份悲伤着的希望又绝望,正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汉水如此宽广,却无法冲洗我对姑娘的思念;汉水永流不止,却比不上我对姑娘思念的绵长仅供参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长江上游支流繁多,由唐古拉山绝域高原的涓涓细流,再到沱沱河的波涛奔涌,构成了长江的本源,从青海玉树巴塘河口到四川宜宾,便是因盛产沙金而得名的金沙江,咆哮的金沙江与岷江会合后,长江才有了中华第一大江的辉煌气势。在长江上游,四川宜宾至宜昌全长1030公里的河段被称为川江,因江津附近河道呈“几字形”,也称几江,流域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以泸州、重庆和万县为中心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川江江宽、水深、流急,自古以来航运发达,是四川盆地内的骨干航道,作为天府之国的母亲河,川江见证了巴蜀大地的繁荣兴盛,然而在近代史上,它却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辛酸。      一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英国“皋华丽”号等7艘炮舰闯入吴淞口,随后各国兵舰、商轮接踵而至,将长江变成了自己的禁脔。     最早进入长江下游河段的是英国巡洋舰“鸽”号。日,英使额尔金率领舰队从上海黄浦港起锚,上溯长江上游腹地,以“鸽”号为先锋,但当时长江下游水浅沙淤,“鸽”号搁浅在白茆沙,12月15日,“鸽”号绕过险滩,历经周折,才抵达汉口。额尔金的探险历时30天,行程千余公里,搜集了大量资料,绘制了航道图,研究了上游的水文地理与商贸情势,为尔后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那个时代,中国内河航运尚无机动轮船,仍沿用传统木船运输,效率不高,西方国家早想染指这一巨大市场,觊觎已非一日。1861年,有外国人乘木船至奉节县探测川江航道,1869年,英国海军小组勘测过宜昌上游川江航道。1874年夏,英国信和洋行货船33只、法国泰昌洋行货船15只、美国公泰洋行货船21只,由汉口强行驶入尚无通商口岸的四川,行至夔关被截留,是为“夔关事件”。    为此,英国公使威妥玛、法国公使热福理、美国公使艾忭敏先后多次致函总理衙门,以船货毁损为由索赔,慈禧的亲信-四川总督吴棠复函认为,所谓美商公泰洋行船货实为重庆商号魁盛隆等假冒,证据确凿,已取有补纳税厘甘结;英商船私带土货,所扣船货全无损坏。威妥玛否认英船带有土货,态度强硬,坚持索赔,他还威胁要到福建、湖北、四川各处坐扣税收为抵,法使罗叔亚(就是天津教案中的那个硬点子)声称,此案若不能会商解决,将令本国水师提督办理。1875年3月,此案经由成都将军魁玉会同吴棠从速了结,才未引起更大纠纷,但却揭开了列强争夺川江航运权的序幕。    1884年,苏格兰商人阿吉包尔德·立德乐在中国开办了立德乐洋行,后又成立“川江航运公司”,购置了一艘小汽轮“彝陵”号,准备经营长江中游汉口到宜昌的航线,此举首开西方列强争夺川江航运权的先河。当时,立德乐的目标是挤垮已在这条航线营运多时的清政府招商局所属之“江平”轮。    说到此处,不能不提一下中国近代航运史的先驱-“轮船招 商公局”。同治十一年(1872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让世代以沙船为业的淞沪巨贾朱其昂成立“轮船招 商公局”。朱字云甫,江苏宝山人,见多识广,“习知洋船蹊径”,“熟悉南北各口岸情形,熟悉海运事宜、轮船生意”。咸丰十年(1860年),朱其昂同美国人在山东烟台合伙开设清美洋行,在上海、烟台、天津经营贸易,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治四年(1865年),朱其昂以捐班充候补同知、海运委员,因善于排解船商纠纷,受知于李鸿章。    日,“轮船招商公局”正式成立,“其时中国江海权利,已为洋商占尽,闻有此举,百计阻挠,即华商也狃于积习,相率疑惧”,然朱其昂力排众议,独任其难,愿以“身家作抵”。是年8月,招 商局轮船“伊敦”号自上海首航香港,开创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随后又开辟了上海至日本航线,这也是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日,招商局受骗上当,以高价签约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全部轮船、栈房与码头,后来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招商局又把所属轮船卖回给旗昌以免被查 封,事过后再买回,这样旗昌虽然成了护身符,但招商局亦损失巨大。    在开办之初,招商局不熟悉航运业务,屡遭挫折。朱其昂对新式轮运业虽有接触,但与外国人打交道尚缺经验,“既于外洋情形不熟,又于贸易未谙,买船贵、运货少,用人滥、糜费多,遂致亏折”。同治十二年,招商局改组,李鸿章另委得力干将唐廷枢充总办,而让朱其昂只管漕运和官务。    那个时代,因管理混乱,招商局的船只经常发生事故。如 日,招商局的“福星”轮运米和布疋等物资以及百余名乘客在烟台以南黑水洋海面被从营口开往上海的英国怡和洋行“澳顺”号轮船撞沉,溺毙60余人,日,“怀远”号在浙江石浦触小鱼山暗礁沉没,溺毙169人。    在这种情况下,立德乐自然对与“江平”轮竞争充满信心。1884年岁末,野心勃勃的立德乐乘“彝陵”号从汉口出发,进入荆江,因水情不熟而搁浅。时值枯水季节,路断船稀,孤立无援的“彝陵”号在江心搁浅待拖达3个月之久。惜船如命的立德乐不肯弃船,在一片孤滩之上同他的“彝陵”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个圣诞节,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立德乐背井离乡、困坐孤舟、愁肠百结,这位刚毅的苏格兰汉子也禁不住潸然泪下,“彝陵”号的冒险以失败告终。    1888年,不甘失败的立德乐又添置了一艘新的“固陵”号轮船,试航川江,再次染指川江航运,这次他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1887年7月,英使华尔致函总理衙门,要求发放准单,并转饬沿途地方官员保护。总理衙门以“川江险狭,行轮必碰民船,须妥议章程,方可试行“为由,暂阻该轮上驶,同时令川省派官员赴宜昌与英国领事会商防碰章程。此时,“固陵”号已由宜昌出发 ,沿途遭川江两岸成千上万名船户和纤夫的反对,声言“以火焚之”。一时间,“固陵”号四面楚歌,立德乐见状不妙,掉头逃回宜昌。    1889年初,巴县知县杭国章奉命赴宜昌与英国驻宜昌领事和立德乐谈判。时任四川总督的湘军名将骆秉璋认为“川省民情义愤,反对外轮入川,且外轮航行川江,极易碰损民船,势必衅纷不断,了无宁日”,力主拒外轮于川江之外,并表示川省情愿以高价收买立德乐的轮船及其在宜昌的码头设施,以换取英轮10年内不得上驶重庆的协议。不料,英国领事称协议只对立德乐有效,与其它商人无关,此议遂废。    最后,中英双方又就川江航行免碰和赔偿问题进行讨论,中方提出中外船只分日行驶,每月划出二日专供外国轮船行驶,中国木船停运;英方予以拒绝,另提出中国船只航行时,外轮于水稍平处停轮相让;外轮航行时,于岸旁悬旗示警,中国民船暂停,亦被中方拒绝。至于外轮碰撞中国船只赔偿事宜,中方要求应按损失的船货全额赔偿,英方只允全赔500两以下的损失,500-1000两以内者,须由宜昌领事与中方官员会审后,照行船章程,应赔者才赔。英领事还要求以“固陵”号试航期为限,至于日后川江行轮引起的碰撞事件的赔偿,中英两国要另行妥议,中方亦不允,谈判历时年余,几呈僵局。    其后,谈判地点移至北京,由总税务司赫德调停。日,以中方允许重庆通商换取外轮10年内暂时停驶川江为条件,达成《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规定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英商自宜昌至重庆往来运货,或雇佣华船,或自备华式之船,均听其便”,英国商船获得在川江航行的合法权力,“俟中国有轮船贩运货物往来重庆时,亦准英轮一体驶往该口”。最后,双方议定立德乐建造的轮船由中方收购,当年春,中方以现银12万两购买了“固陵”号和立德乐在宜昌建造的码头设施,结束交涉。    纵观这件交易,中外双方成败各半,中方据理力争,暂时阻止了外 轮进入川江营运的企图,但又被迫以现银购买,则几近勒索,且价格超过实价4万两,得不偿失,益增西人小视中国之心。当时,主持总理衙门的庆亲王奕劻在奏报《重庆开办通商停止轮船上驶续议条约款,请派员画押折》中,还天真地以为“其利操之在我”,只要中国不自用轮船入川,外轮便无借口入川江,至少可保10年无事,但事实上清廷设置的阻止外轮航行川江的技术条款,5年后即被残酷的现实打破。    日,近代中国进一步跌入深渊,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新约》,日本除取得重庆通商大权外,还获得了“从湖北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附搭客货,装运货物”的特,外自此得以出入川江,川江门户洞开。      二      十年之后,也就是《烟台条约续增专条》期满时,立德乐垂涎川江航线丰厚的利润,卷土重来。日,立德乐驾驶“利川”号在一艘炮艇护卫下,开始了对川江的冒险航行。    “利川”号是一艘木壳蒸汽小轮,长16.76米、宽3.05米、载重7吨、时速16.67公里,由于没有合适的领航员,有丰富航运经验的立德乐亲自出马,自任船长。“利川“号由宜昌出发,直航重庆,这一段水路全长650公里,是川省与外界联系的咽喉。“利川”从宜昌进峡,沿程历尽艰险,除了要克服泄滩、青滩、崆岭滩、滟堆四大险阻之外,尚有急流险滩三百余处。时值枯水季节,峡内水流湍急,行至青滩时,“利川”开足马力亦无法上滩,只得靠岸雇请百余名纤夫,牵挽而上。进入风箱峡口时,小轮被急流涌浪冲得倒退,险遭倾覆,水轮亦被暗礁撞折三叶。过兴隆滩时,滩头流速迅猛,轮船难以通过,立德乐又雇请当地引水员,借滩上回水之力直冲而上。“利川”号好不容易冲破重重难关险阻,驶出长江三峡,但厄运仍然接踵而至,在万县附近开阔河段,“利川”号再次触礁,江水渗入船舱,全船恐慌至极,盆舀桶泼、棉衣堵漏,才逃过一劫,待3月9日抵达重庆时,“利川”已是遍体鳞伤。    与惊魂未定的船工相反,立德乐却开心地笑了,因为他想起了前不久英国《泰晤士报》关于这次冒险的一段预言:“假若立德乐成功,则七千万人口的贸易就送上门来了。”不幸的是,立德乐的确成功了,他的冒险证明川江虽然险阻,但蒸汽轮船仍然可以安全营运。立德乐的成功为其它外 轮进入川江开了路,据不完全统计,先后进据长江的外国航运公司多达87家,其中英国22家、美国16家、意大利11家、日本8家,德国、法国 、瑞典各5家,俄国、挪威、芬兰、丹麦、智利各1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立德乐又以33岁的英人蒲兰田为船长,于6月12日驾驶310吨的“肇通”号轮船从宜昌西上,17日抵达万县,7月16日安抵重庆,成为近代川江第一艘蒸汽商轮。后来,“肇通”号被英国政府收购,改名“金沙”号。民 国元年(1912 年),重庆海关聘请蒲兰田任长江上游巡江工司,在秭归新滩的龙马溪口创制信号台,以标杆给过往船只引航,此举普及后,川江航运安全大为改观。    截止抗战爆发前,经常行驶长江的洋船有50多艘,总吨位95万多吨,洋船以占全长江轮船47%的吨位,排斥了中国民间资本,垄断了全长江62.4%的客货源。为了保护这些船只的安全,各国军舰亦凭借不平等条中准许外国军舰航行至通商口岸的条款,长驱入川。日,英国军舰“山鸡”号、“山莺”号由宜昌驶抵重庆,成为首次进入川江的外国军舰,英国自此在川江常驻军舰。    1901年8月,第一批法国军舰“奥立”号、“大江”号、“阿利纳”号抵达重庆,并派驻川江。1906年,第一艘派驻川江的德国军舰“化特兰”号抵达重庆。1914年8月,第一艘派驻川江的美国军舰“巴奇斯”号抵达重庆。1900年5月,英舰“山鸡”、“山莺”号擅闯泸州内河航道,违反外轮只能在通 商口岸航行的条 约规定。1909年7月,英、德两国军舰竟相上航至嘉定府,在城外锚泊多日。四川总督赵尔巽令洋务总局致函英、德驻重庆领事交涉,英国领事施密特回函,以《天津条约》第52款辩解,并称军舰以后将每年驶至嘉定等处游弋,赵尔巽以此举与条约不符且违反国际法为由,函请外务部严辞驳拒。    1917年7月,美孚石油公司的油轮“美滩”号准备驶往重庆,美国驻汉口领事汉森特别提前函告重庆关监督陈同纪,“美滩”号将运油至泸县。陈同纪昏庸,不知道泸县非通商内港,未依约制止,反而仓皇电告外交部。当时的外交部亦不辨明商埠间内港和非商埠间内港之别,草率电允。从此,外轮皆沿例上驶到重庆上游的内河航道,川江航权和内河航权至此丧失殆尽。    虽然外国资本侵入川江,严重影响了原有船民的生计,沿江船工甚至发出“洋船入川、大河水干”以及“新滩生得陡,发的外来狗”的吼声,但外 轮进入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本土轮运业的发展,如光绪33年(1907年)成立的私营“川江轮船公司”就是一例。1908年2月,四川总督赵尔巽、川东道台陈适声、劝业道周善培等人为与外轮竞争,发起成立“川江轮船公司”,采用官商合办形式,以曹漱珊为总经理,向英国订造“蜀通”、“蜀亨”两轮,经营宜昌至重庆航运。在川江轮船公司成功开办的鼓舞下,当年经营川江航线的私营轮船公司不少, 如大来公司就曾向江南造船厂订购“喜川”号轮船加入营运,但那个时代的四川混战频仍,营业不振,公司倒闭,所遗轮船最后全部买予外商,这种情况一直沿续到了1925年,那时航界巨擘民生公司崛起,将所有中外轮船公司陆续收购,成为川江运输的霸主。    民生实业公司是日由卢作孚成立的。卢作孚有“船王”之称,1893年生于合川,出身于挑卖麻布的小贩家庭,幼年前往成都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寻求救国途径。17岁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并改名卢思。23岁开始在成都《群报》从记者、主笔、编辑一直到主编、社长,26岁成为《川报》的总编。1925年,卢作孚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任总经理,以8000元起家,逐步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并相继在上海、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设立分公司。抗战爆发前,民生已拥有大小轮船116艘,总吨位2.4万吨,成为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长江航运最大的船运公司。    日,民生公司的“民生”号轮船(长22.86米、90马力、14.5节、排水量70吨)首航,从重庆到合川,接着购入江南造船厂1920年所建之川江浅水客轮“隆茂”号(改名“民权”),此船由中国著名舰船设计师叶在馥设计,马力充沛,可在丰水期不需绞滩直接上驶重庆。    30年代,民生公司曾经历外国航商的恶性竞争,最后聪明的卢作孚利用川省人民的爱国热情大获全胜,并大肆收购倒闭的外商公司轮船,1934年意大利光耀公司的“光华”号售予民生公司,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倒闭后将5艘轮船售予民生公司,从此行驶川江的80艘轮船中竟有38艘为民生所有。不过,民生的崛起是后话,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川江航运的霸主仍然是外国轮船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川江经营轮船运输的外商增多,外轮船数、吨位不断增加,航行川江的外国商轮不遵守航行规章,常常高速行驶,不断造成冲沉华船、淹毙人命事件。外国轮船还以“川军纪律不佳”为由,擅自在商轮上设置武装,随意开枪,酿成流血事件。另一方面,川省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在川江上航行的外轮有时也参与其中,以致外轮肇事与兵乱、匪祸都有相当联系。    这一阶段,外轮肇事猛增,造成大量中国军民死伤和财产损失,社会发响强烈,但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积贫积弱,地方当局在涉外交涉中自失立场,唯洋人马首是瞻,反而经常斥责自发起来反抗的群众,致使某些外轮肇事案件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川江航运处于无序状态。    这一时期,川江先后发生了“大来喜”号、“万流”号、“宜阳丸”、“德阳丸”、“长阳丸”等一系列外轮肇事案件,皆因政府处置不当,交涉不力,最后不了了之。      三      “大来喜”号是中国著名设计师叶在馥先生的杰作。叶在馥,广东番禺人,15岁考入广东黄埔水师学堂驾驶班,1906年毕业后奉派在北 洋舰队“通济”号练习舰上实习,1909年被选进京受试,录取后随萨镇冰赴英国留学,1912年考入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深造,专攻造船工程。    1914年,叶在馥调至美国纽伦敦监造袁世凯订造的15艘潜艇,1915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军舰设计与制造,1917年毕业,获海军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18年,回国后的叶在馥在江南造船所供职,他立志献身造船事业,追踪国际上先进的造船技术,致力于设计符合川江特点的优秀航轮。    当时,长江入川后行舟困难,冬春枯水季节长,轮船数月不能通航,叶在馥决心改进船型,设计出与川江航运相适应的船舶。1919年,他在无内河船舶建造规范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构件,精心设计了第一艘浅水客货船“隆茂”号,该船是在洪水期间能通航川江,直达重庆的第一艘国产轮船。“隆茂”号功率较大(2775马力),设计优良、船型优秀、性能颇佳,载货量超过原定合同范围,能自行冲上急流险湾,逆水而上,不用绞滩,打破了历来川江行船的惯例,成为川江所有船只航行性能之冠。    在“隆茂”号设计建造后,叶在馥为了达到航船吃水浅、载重量大的目的,在设计新船时又作了改进。叶在馥根据“多装快跑”的目的,为美国大来洋行设计了“大来喜”号,该船长62.5米、宽9.46米、深5.19米、排水量840吨,采用蒸汽三汽缸机、250磅汽炉,功率2235千瓦,吃水2.444米,船型美观,行驶敏捷,虽经滩流最急处,亦能逆流而上,不用拉纤,大来洋行非常满意,又追加订造10余艘。    可是,叶在馥怎么也没想到,他设计的这种速度快、马力强、载货多的川江浅水客货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居然成了外国航运公司称霸川江、草菅人命的工具。    日,但懋辛的川军第一军刘明昭团乘木船顺流东下,在涪陵的剪刀峡遇到“大来喜”号高速溯流而上,水浪当即冲沉兵船4只,淹毙士兵60余人,损失枪械财物若干。该轮抵重庆后,为第一军扣留,经驻重庆美国领事调解,该轮应允赔偿后释放。21日,刘明昭团在瞿塘峡遇到英国“隆茂”、“江庆”二轮,又被浪花打沉木船2只,行至虎蝎子横目梁,再遇“大来喜”号,川军士兵愤极鸣枪,“大来喜”号用机枪还击,击毙士兵67人,此外还淹毙士兵18人,损失枪械一批、银元2.9万元、铜元1.8万串、军装1500套。26日上午10时,川军一部由巫山下行至富连碛又遇到“大来喜”号,川军士兵向其鸣枪,该轮冲浪而过,沉木船一只,淹毙士兵11人、役8人,损失银元2.4万元和许多枪械给养。    “大来喜”号在14天之内,连续肇事,引起川人公 愤,重庆各界人士主张由“国民外交后援会”进行抵制,外交后援会因此请求重庆关监督陈同纪向美国驻重庆领事提出严重交涉,并组成行轮公评会裁决纠纷。9月上旬,重庆国民外交后援会要求各国洋行赔偿历次浪沉木船损失,没收外 轮武器,并通过对外轮不卖炭、不运货、不搭客三项决议。10月中旬,“大来喜”号、“大来裕”号、“隆茂”号驶抵重庆,国民外交后援会组织示威交涉,“大来喜”号外国水手竟蜂拥上岸,殴伤交涉人员10余名。    10月22日、24日,驻重庆美国领事约请各国领事和各轮洋行经理会同政府、重庆关监督及外交后援会代表进行谈判,各洋行慑于群情激愤,被迫答应赔偿历次肇事损失,并愿意遵循航行章程行驶。“隆茂”号赔银2万余元,“大来喜”号赔银6万余元。      四      当时,在川江航线上运营的除西方公司外,还有日本的日清汽船公司,这是一家后起的日本公司,日俄战后日本欲与西方竞争,1907年,由湖南汽船会社和大东汽船会社合并成立日清公司,该公司拥有汽船34艘,排水量45082吨,在川江航线上有云阳丸(1037吨)、长阳丸(568吨)、宜阳丸(943吨)、涪陵丸(江南造船、621吨)、嘉陵丸等一些船只,经营状况比较理想。    1922年12月,川军熊克武、刘成勋、但懋辛、赖心辉部与邓锡侯、陈国栋、田颂尧、唐廷牧部发生内讧,互相攻战。1923年2月,直系吴佩孚以王汝勤为援川总司令,配合杨森第16师入川争夺地盘。4月6日,杨森、赵荣华攻占重庆,熊克武所辖之川东边 防军石青阳部汤子模师,趁机攻占涪陵。    9月,吴佩孚派两湖巡阅使署军械科长张运玑、旅长王泽臣,贿通日 清公司中国雇员翁文奎,在万县秘密将接济杨森的一批械弹分装上日轮“宜阳丸”、“ 云阳丸”,由张运玑押送,运往重庆。9月6日晚,汤子模得到消息,欲拦截两船,扣留械弹,但又恐不易下手,犹豫未决,时年仅27岁的贺龙是汤子模手下旅长,他与黔军旅长周西成力主劫船,汤意遂决。    9月7日晨,汤子模师在涪陵都堂咀码头截获日轮,双方在“宜阳丸”号互相枪击,汤部伤士兵2人,中尉副官1人,“宜阳丸”船长细川新吉等2名日人被击毙,机 关长宫崎,一等转运士高桥被俘。    “云阳丸”趁乱砍缆逃走,汤部截获吴军子弹80余万发,随即弃“宜阳丸”撤离涪陵。9月8日,日舰“比良号”驶抵涪陵,日驻重庆领事布根、驻宜昌领 事森冈先后抵涪陵调查,日驻华公使芳泽也频频会见中国政府外长,就“宜阳丸”事件提出强硬要求。9月29日,中国政府派特使江华入川调查。9月23日,汤部携俘获日人来到重庆,日驻重庆领事两次与其接触,不得要领。10月12日,日本外务省就“宜阳丸”事件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10月,四川交涉署与汤部接触数次,汤部索银元百万元。11月7日,日使芳泽再次致函中国政府,声称扣押“宜阳丸”船员有碍中日邦交。    月间,汤部移驻内江、隆昌,分别接到中国政府外交部、广东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外交部的函电,请其释放日本船员。汤提出交银元20万元的放人条件,交涉仍无结果。3月4日,日使芳泽会见中国政府外长顾维钧,对“宜阳丸”事件久拖不决提出抗议。3月,外交部再特派员周泽春入川,3月17日,汤部提出以军火加赎金为条件释放日人,谈判历时1月无结果。5月间,汤部经贵州转移至湖南境内。8月9日,日驻重庆领事布根、日清轮船公司代表横田由长沙乘船赴常德谈判,适逢战争,交通梗塞,11月初方始抵达常德。1925年春,日清公司付出赎金10万银元,汤部才释放扣押近两年的2名日本船员。      五      太古洋行是老资格的英资机构,它在航业界的触角甚多,包括中国航业公司、中国互助轮船公司、太古轮番公司、蓝烟囱轮船公司、澳洲东方轮船公司、香港太古造船厂等,太古洋行不但船多,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码头、仓栈设施亦多,是外商在华航运业的龙头老大,经营着14条航线。    其中,在宜昌至重庆线路上,太古公司就有万通(1114吨)、万县(868吨)、金堂(422吨)、嘉定(423吨)、绥定(296吨)、秀山(296吨)等轮,吨位大、载客多,是川江航运大户之一。    这一时期,四川的桐油生意火爆起来。1915年,日商尤里、三菱、新利在万县设立洋行,主要经营桐油外销业务,美孚洋行经理濮瑟骗买聚鱼沱土地,兴建油池,施美、生利、美富、文瑞、合利等外国商行,也争相在川设点,倾销洋货,收购桐油和土特产品。当时,万县是桐油的主要输出地,输出量为39154公担,占全川输出量的99.9%,占全国出口量的13.2%。    日,太古洋行的“万流”号驶至万县城对岸的陈家坝,那里存放有英商安利英洋行的大批桐油待运。安利英洋行的这批桐油,本已由万县的川楚船帮承运,全部用木船装载,从万县运送出川,但当“万流”号一靠岸,安利英洋行的负责人-美国人埃德温·郝莱立即出现在陈家坝码头,向中国船夫突然宣称:该洋行存放在陈家坝待运之桐油,全部改由‘万流’号装运。    洋船抢中国船夫的饭碗,这犹如晴天霹雳,在广大船夫中引起骚动,川楚船帮会首向必魁等人代表广大船工出面与郝莱交 涉,提出在川楚船帮未承揽到其它货物装运时,要求这批桐油(952篓)仍由该帮木船装运,以维持广大船工生计,郝莱拒不接受。会首又提出“万流”号与川楚船帮木船各装运一部分,郝莱仍不接受,反而督催苦力搬桐油上船,川楚帮会船工上前阻拦,郝莱蛮横无礼,竟用手杖殴击众人,遂激起船工公愤,奋起还击,在殴斗中,郝莱失足落水,溺毙河中。    事发后,驻泊万县的一艘英舰将大炮对准万县城,胁迫万县当局,要船帮会首为郝莱抵命,如不能捕获船帮会首,就要用两名船工抵命,而且万县当局必须亲自为郝莱扶灵送葬,给郝莱家属送抚恤金。英国舰长槐提洪宣称:如两天以内不履行这些条件,英舰就用大炮轰击万县城。英国政府亦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并派驻重庆领事到万县督办此案。6月22日,中国政府四川善后督办署将川楚帮船工向国源、崔帮兴二人枪杀于陈家坝河边,万县军务长官亲自步行于郝莱棺材之后,为其送葬。    “万流”轮事件发生后,全国舆论哗然。7月16日,《向导周报》发表肖楚女《万县事件与中国青年》,激励万县青年起来和列强作斗争。7月23日,《向导》又刊登了北京50多个团体联合发表的《致领袖公 使公函》,提出:(各国)“所泊扬子江一带兵轮,于最短时间内开赴他处。凡扬子江一带,以后不得再泊外国兵轮,以免滋生事端,危及国际感情。”“此次开衅,实在英美,而英美公使应向敝国外交部道歉,被害船工家属,亦应由英美负抚恤赔偿之责”。当时,在北京执教的苏联作家铁捷克,也以“万流”事件为背景,结合中国大革命形势,创作出话剧《怒吼吧,中国!》,先后在莫斯科、柏林、纽约、曼彻斯特等城市上演,大获成功,给中国人民以道义上的巨大支持。    万县人民在全国舆论的支持下,团结一心,断绝安利英洋行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不再卖桐油给该行。安利英洋行自知众心难违,只好撤离万县。“万流”事件就此平息,不过“德阳丸”事件又闹了起来。    日,重庆军警团督察处的6名探员在重庆太平门外检查时,发现日轮“德阳丸”上有重庆禁用的外省劣币半元毫洋,日籍船主石川熊藏、大副北神林造和水手不服,与探员发生斗殴,将6名探员推入水中,后岸上士兵救起2人,另4人失踪。重庆军警团督察处于当日致函重庆关监督公署,要求向日本驻重庆领事提出严重交涉,并要求惩凶、赔偿损失。    事件发生后,日驻重庆领事和重庆关监督江潘来到督察处,不仅不承认肇事行为,反称“德阳丸”及其船员受日本保护,中国军警不能随意登轮检查捕人,此次事件为侵犯领 事裁判权,要求惩办肇事士兵,退还查没的银元,保证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督察处随即释放了被押日人。11月26日,督察处宣称落水4探员已“获救”(其实已溺死),同时重庆关监督公署接受日本的抗议,致函报界,指责新闻界歪 曲真 相,并声称受伤探员伤势甚轻,提出日方交出一华籍雇员治罪,发还查没的劣币,宣布了结此案。    消息传出,群情激愤,11月28日,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校校友会以“德阳丸”案处置失当,出面联络各团体,讨论后援问题,决定成立“德阳丸案重庆外交后援会”,并组织学生沿街演说,指斥重庆关监 督丧权辱国。12月4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就“德阳丸”案向日驻华公使芳泽提出抗议,驳斥其无理要求,认为航行重庆的中外商轮应一律接受军警检查;“德阳丸”船长包运伪 币渔利难卸罪责;船主为拒捕凶犯,不应释归,提出惩凶、抚恤、道歉三项要求。    12月23日,“德阳丸案重庆外交后援会”举行示威请愿,有49个团体、40余所学校共5000余人参加。先后向省长公署及督办署递交请愿书。12月27日,军警团督察处、重庆海关监督公署出具告示,宣称该案已和平了结,调查结论与事实无误,指斥市民“不明真相”。      六      日,四川军阀杨森杀回成都,赶走熊克武,被吴佩孚委为四川善后督 办,他自以为有强援可恃,野心勃勃意欲一统全川,1925年2月,杨森率先发难,刘湘联合袁祖铭、刘文辉组成川黔联军,于9月大败杨森,收编其残部,陆续派兵进占杨森所属各县。    日,刘湘的潘文华第33师65旅以木船运兵南下,船队行至长寿瓦罐窑,适遇美国柯克洋行的“美仁”号快速上驶,当即冲沉木船1只,淹毙排长1名、士兵24名、船工3名、损失军需品约值2000元。11月8日晨,唐式遵第32师64旅128团2营乘木船东下,行至重庆鱼咀沱滩,又遇“美仁”号上驶,川军士兵向其开枪,“美仁”号上护航水兵用机枪还击,当场击毙差役1名、伤军人9名(伤重死亡1名),溺毙官兵船工等26名,损失军饷、军需若干。     9日上午,重庆市民和部分川军士兵抬尸至柯克洋行,要求惩 凶赔偿。当日,川康边务督办公署训令重庆关监 督傅常向美国领 事提出严重交涉。傅常派人进行调查,又通知巴县地方检察厅派员对伤亡人众逐一检验,并向美国驻重庆领事欧敦司提出:扣留“美仁”号至事件解决;受伤人员送院治疗;道歉、惩凶、赔偿等项要求,美领 事应允治疗伤员。当天傍晚,群众撤离洋行,将尸体殓埋。    10日,美方态度突变,美国领事致函傅常,对9日包围柯克洋行事件提出强烈抗 议,提出“美仁”号在长寿至重庆间遭枪击4次,轮上海军卫队开枪属自卫行动;反诬中国士兵包围洋行,重庆官宪毫不过问。同日,重庆的国民外交后援会发表宣言,要求各界同胞“誓死抗 争”,提出取消美轮内河航行权等六大条件。11日,傅常正式致函驻重庆美国领 事,提出八大条件,其中主要条款有:    1、美国非法在商轮上设置海军,枪杀中国士兵,应向中方道歉;    2、惩办凶手;    3、“美仁”号违章快驶,应惩罚船主、船员;    4、未得解决办法前禁止“美仁”号离渝;    5、赔偿一切损失。    16日下午,美舰“摩难开塞”号舰长罗滨生来到重庆关监督公署谈判,未获结果。18日,美国领事致函傅常,强硬要求释放“美仁”号。20日,傅常致电中国政府外交部,请将“美仁”轮案移交北京交 涉。在此期间,全川学生纷纷声援,支持重庆国民外交后援会六大条件。    24日,重庆国民外交后援会代表赴京,请外交部慎重交涉,坚持让美方认错、赔偿等条件,“以维国威”,并从26日起印发《美仁轮案专号》,以扩大声势。同时,美扬子江巡察舰队司令已调2艘军舰至重庆,准备强行护送“美仁”轮出川。11月28日,中国政府外交部息事宁人,致电重庆关监督,提出如美方满足中方要求,则无扣留该轮必要,可先放行该轮。    11月29日晨,“美仁”号在美舰护送下离开重庆下驶,该案遂不了了之。      七      1922年,杨森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失利,得吴佩孚援助后才打败熊克武、但懋辛,重占万县。为长久盘踞之计,谋求万县开埠,1925年7月,段祺瑞政府同意万县开埠,成为川省第二个直接报关出口的通商口岸,10月7日,扬森设立商埠筹备处,以唐式遵、吴蜀奇为正副处长。    万县开埠后,客货运业务大增,往来轮船亦逐渐增多,因此外轮肇 事频繁。日,英轮“滇光”就在万县的箱子石撞沉中国木船1只,淹毙船民10余人,8月2日,英轮“嘉禾”号又在孤滩浪沉木船2只,淹死公差10人,淹没公款6800元。8月29日,杨森所部宪兵二大队由云安盐厂提盐款85万余元至云阳候船,适遇英国轮船“万流”号在江中卸客。“万流”是太古公司新造的一只千吨巨轮,在当时号称川江巨无霸,1933年1月,它在长寿县境内的柴盘子触礁沉没,因水流湍急,无法打捞,3月8日被卢作孚的民生公司以5000元买下,5月18日,民生的土专家居然把“万流”打捞出水,还将船身拦腰截断,接长14英尺,使它变成一艘长220英尺、马力3500匹、航速达17海里的巨轮,更名为“民权”,开创了川江轮船修造史上的新纪元,不过这是后话了,暂且不提。    当时,杨森的宪兵队长孙恒等人携款分乘木筏、小船靠近“万流”号,士兵10余人攀船而上,要求船长腾挪舱位,免费装运。此时,“万流”号突然全速起动,浪花翻涌间,冲沉船筏多只,淹毙官兵58人,全部现款和所携枪弹损失。侥幸逃生的孙恒电告杨森,请在万县扣留“万流”号。“万流”号在万县靠岸后,杨部官员登轮查询,不料反被停泊万县的英舰“柯克捷夫”号水兵强行缴械,并打伤士兵2人,“万流”号趁乱砍缆离岸,杨森大发雷霆。8月30日,太古公司的“万通”、“万县”二轮由重庆下驶,刚一到万县即被扣留。31日,杨森将事件原委电告中国政府外交部、省府和驻重庆交涉员季宗孟,并向英国驻重庆总领事提出了抗议,9月1日,杨森与英国驻重庆总领事卢思德谈判未获结果。9月2日,驻宜昌的英舰“威警”号、怡和洋行的武装商轮“嘉禾”号上驶,3日抵近夔府。9月4日,中国政府致电杨森,斥责不该扣留与本案无关的商轮,应照例和平了结。同日,卢思德向杨森提出限24小时内将“万通”、“万县”放行。    5日下午13时,“嘉禾”号、“威警”号驶抵万县,与英舰“柯克捷夫”号汇合,一起向被扣的“万县”号靠拢,5时许,“嘉禾”号上20余名英国水兵跳上“万县”号砍缆,开枪击毙守船士兵2人,遭守船川军还击,上船英兵复又退回。6时许,英水兵强登“万通”轮,遭川军猛烈还击,英远东舰队司令达尔礼也被当场打死。7时许,“嘉禾”号拔锚离去,双方脱离接触,在冲突中,英军死伤21人,川军亡20余人。    下午16时30分,“威警”号拉响汽笛,与“柯克捷夫”号、“嘉禾”号开始炮击万县城和杨森司令部等处近3个小时,引起大火,延烧33处,平民死亡604人,伤398人,财产损失在2000万元以上。9月5日,杨森为“万县血案”通电全国,直系军阀吴佩孚也致电中国政府外交部,要求对英国提出严重抗 议。6日,万县各界代表要求杨森明确表态,杨森宣布赔偿、抵制等四项“沿江禁令”,得到民众拥护和支持。10日,外交部复电吴、杨,以事关重大,提出和平解决此案。    同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向英国提出抗议,并声明保留将来赔偿损失的要求,英方亦向中方要求约束军队行动,并声称如要求无效,即将自 由行动。9月15日,外交部令重庆关监督季宗孟赴万县与英领事谈判,未获结果,18日,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辛克莱尔乘舰抵达宜昌,季宗孟、宜昌驻军司令卢金山、宜昌关监督魏宗莲至英舰交涉,英方态度强硬,除索还二轮外,还要求赔款200万元。23日,在美国驻宜昌领事调停下,双方达成3项谅解:同意美国洋行捷江公司驻宜昌经理霍特为中间人,接收、交还“万通”、“万县”二轮。二轮获释后,即由重庆关监督与英驻重庆领事组成木船调查会,调查木船损失;英方保证英舰今后上驶无敌对行动;双方均声明保留赔偿要求,另案交涉。24日,杨森释放二轮。    惨案发生之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民众声援组织,举行示威、罢工、罢课,9月18日,重庆有10余万人举行水陆大示威,成都、泸州、自贡、宜宾、南充等地亦成立民众团体,表示声援。共产国际法也发表宣言,号召“全世界劳动者切实动员起来,反对英国暴行”。英国的工人组织了“保护中国革命委员会”,以投票支持反对党的办法,迫使英国政府改变态度,修改对华政策。    9月7日,杨森召集万县各界人士商议惨案善后事宜,议决将万县官山(公墓)辟为“九·五”烈士陵园,成立“九·五”公园事务所,并在园内筹建“九·五”图书馆(日开馆)。日,万县商埠局决定在“九·五”公园内修建“九·五”纪念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日轮“长阳丸”在重庆朝天门码头附近玄坛庙渡口又撞沉渡船1只,溺毙乘客5人,巴县渡船劳工联合会随即分报各处官厅,受害人家属亦先后具呈投诉,该案由重庆交 涉署及重庆关监督负责办理,最后竟因交 涉署衙门奉令裁撤,此案久拖未结。    受害人家属转而向巴县政府呈诉。时任21军军长的刘湘饬令巴县政府会同川江航务管理处究办,10月24日,巴县政府集取全案人证,分别审理。日清公司经理借驻重庆的日本领事为护身符,抗传不到,日领事亦致函巴县政府,提出以领事裁判权依据,应由日本驻重庆领事会审此案,为巴县政府驳回。    12月4日,巴县政府公布判决书:“长阳丸”船长日名三郎应对撞沉木船负刑事责任,判有期徒刑1年又3月,缓刑2年;淹毙5名乘客,由日清公司赔银3000元,并赔 偿乘客财产及撞沉之渡船,但日清公司据不改行判决,川省政府亦因时局混乱,不了了之。      八      1926年春,四川军阀混战告一段落,杨森、罗泽州、李家钰、赖心辉、郭汝栋联兵攻打刘湘,都被打败,这时的刘湘坐镇重庆,雄踞川东,也控制了四川唯一的出海孔道。鉴于川江扼内外咽喉,管理好川江航运,有利于货物流通,征收捐税,以裕饷源,因此刘湘决心整治川江航业。    自1918年以来,四川就形成了防区制,各路军阀割据一方,纷争迭起,烽火不断,加之外国轮船公司的恶性竞争,航运市场非常混乱。拉船当差,几成“顺理成章”之事,船主不仅分文不得,而且经常发生当完差船也没了的事情;若不同意当差,随便找个罪名,扣在你头上,轻者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日,创立不久就被军阀孙传芳征用了“江永”号轮船,装运军队停泊九江时,因弹药失火爆炸,伤亡士兵、民夫千余人,遇难海员达88人,船主损失惨重自不必说。    从维护自身统治的角度,刘湘迫切希望成立一个四川航业的联合组织,藉以对抗外国轮船公司的竞争,并将川江航业置于掌握之中。20年代以来,全国反帝爱国运动迭起高潮,川省人民亦多次发起抵制外 轮,收回航权的斗争。1929年7月,刘湘在重庆设立“川江航务管理处”,特委民生公司的卢作孚任处长,专管川江水上航政、治安。川江航务管理处成立后,要求进出重庆的中外轮船,一律接受其管理。除向海 关结关外,还须向航务管理处结关。载运客货均需接受检查;川江发生的水事案件,须接受中国处理。对于这些规定,外轮起初不予理睬,但码头工人拒绝为不服管理的外轮起卸货物,领江不予开船,外 轮被迫就范,航务管理处还废除了甲级船员只能由外国人担任这一歧 视华人的条款。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与英、美成为盟友,为了粉饰自己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日本军国主义以亚洲国家的保卫者自居,在民众中煽动反西方情绪,籍以从中谋利,英、美等西方国家则认识到,为联合中国抗击日本,必须放弃在华特权,改订新约,以争取中国人民的支持。    日,中美、中英同时签订新约,主要规定如下:    1、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法院、领事法庭,公民在中国,按国际法受中国政府管辖;    2、同意终止租界特权,将租界的行政与管理,连同公私资产和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    3、放弃在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废除使用外国人引水等特权;    4、放弃军舰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双方军舰互访,比照国际 法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5、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行的特权;    6、条约未尽事宜,如有影响中国主权者,应由双方会商,依照国际法原则和国际惯例解决。    美、英两国还同意两国在华经营航运事业的一切财产由中国政府收购,条约签订后,比利时、挪威、瑞典、荷兰、法国、丹麦等国也相继与中国订立类似条约,放弃内河航运特权,各国在华轮船全部停驶,至此,川江乃至全中国的内河航权完全收回。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耶律兄写的不错。接着写啊。
  抗日战争时期,卢作孚先生民生公司在川江抢运上海等工业区转运的设备、物资至重庆等内地。其在万分艰难困苦之中的牺牲、奋斗、共赴国难之精神实为气壮山河、慷慨悲壮,它为中国抗战保存了若干元气,无愧民族脊梁之称,其功绩应为后世铭记。这也为川江在中华民族不屈之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楼主为何未提及?!
  最近累死了,休息一会儿
  呵呵,怎么回事?
  近代史也不错呀!
  尘封的情丝浇湿欲飞的双翅,渴望精灵般的跃动
  写得不错,赞一个    万县九,五纪念碑尚在,  军阀杨森主政万县时留下的政绩惠泽几代人
  很好,很好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方思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