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名字叫贾跃明

中国猛犸象故乡 将申报世界遗产_凤凰资讯
中国猛犸象故乡 将申报世界遗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月20日,中国猛犸象故乡—青冈化石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并举行委托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签约仪式。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在会上提出,青冈是最有可能揭开猛犸象灭绝谜底的地方。
原标题:中国猛犸象故乡 将申报世界遗产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洪鹏)
县内22条小流域有15条以上出土过第四纪晚更新世动植物化石,涵盖猛犸象、披毛犀、双壳类、贝类化石等近50种,总量达十余万件,全国103家博物馆展出的猛犸象真骨化石标本,已确定有100家来自这里——黑龙江省青冈县。11月20日,中国猛犸象故乡—青冈化石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并举行委托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签约仪式。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在会上提出,青冈是最有可能揭开猛犸象灭绝谜底的地方。百家博物馆猛犸象化石均来自青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周忠和介绍说,从已发掘情况看,黑龙江省青冈县境内22条小流域有15条以上出土过第四纪晚更新世动植物化石,涵盖猛犸象、披毛犀、双壳类、贝类化石等近50种,总量达十余万件,全国103家博物馆展出的猛犸象真骨化石标本,已确定有100家来自青冈。从学术角度看,青冈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物种多样性极高,在世界同类同时期动物群记录中首屈一指;青冈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埋藏点如此集中,埋藏数量如此巨大,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青冈猛犸象化石的发现,对于追溯第四纪陆相生物群的繁衍历史与消亡过程,对于研究现代中国人在东北地区的演化与扩散,对于揭示古人类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关系均意义重大,具备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周忠和表示,支持青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将联合更多的专家学者在发掘保护、学术研究、资源开发等领域给予专业帮助。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表示,青冈猛犸象化石完整记录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生态信息,是第四纪中国北方哺乳动物地理区系的代表,是猛犸象欧亚大陆最后的演化中心和史前巨兽最后的乐园,是研究第四纪晚期以来全球变化的理想区域。青冈县已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普氏野马、原始牛、王氏水牛、安氏无角犀、斑鬣狗、鼠兔、貂熊、野羊、宽角羊、野马、狍子、羚羊、转角羊、野猪、晚期家狗、晚期家牛、河狸、狐狸、猞猁、隼、豺、虎、野骆驼、野狗以及古人类。出土十余万件古生物化石世界罕见据介绍,距今一至四万年之间,黑龙江省青冈县位于西伯利亚世界大陆冰川中心,素有“冰窖”、“寒极”之称,猛犸象、披毛犀、野马、王氏水牛等古动物在这里生存,随着气候变化和冰川逐渐消融,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古生物化石。自1958年以来,青冈县陆续出土了大量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从出土的冰河时期代表性动物化石种类看,涉及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东北野牛、王氏水牛、普氏野马等40余种,通肯河右岸已发现记录在档的古生物化石出土点40多处,每年出土化石总量达件,已出土化石数量在十余万件以上,古脊椎动物化石骨架达100多具。经黑龙江省和中科院有关专家现场勘查,青冈地下赋存大量化石资源,种类齐全,完整度高,具有较高开发研究价值,青冈已被列入《东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名录(黑龙江卷)》。2015年9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委托黑龙江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在青冈县实施了《青冈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调查与评价》项目,新发现双壳类、腹足类、针叶类树木化石、草炭化石等各类化石十余种。青冈县古生物化石种类之多全国罕见。2016年1月,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青冈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召开化石调查评价项目咨询会,中科院专家一致认为青冈县猛犸象、披毛犀动物化石,埋藏点集中,埋藏数量巨大,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在世界同类同时期动物群记录中首屈一指,是研究第四纪晚期以来环境变化的理想区域,更是最有可能揭示古人类与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关系谜底的地方。投资1.6亿建国家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近年来,青冈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综合保护。2014年12月,青冈划定了覆盖4条小流域、4.29平方公里的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2014年,青冈县第四纪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正式开馆。尽管规模小,处于闹市中并不起眼,但是该馆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集展陈、科普、宣传、教育、研究、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第四纪古生物化石专题馆。2014年建成的博物馆隐于闹市中,规模小,展品少。“我们库房里还有1000多件化石没有展示。”博物馆负责人说。在这里展出的展品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2015年,青冈又将德胜乡英贤村近3平方公里区域作为保护区核心区。同时,研究制定了《青冈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成立了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对全县古生物化石进行统一保护与管理。2016年7月,青冈将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占地2.5万平方米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综合博物馆,以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斑鬣狗等新生代哺乳动物为展示主体,利用高科技技术和场景化、剧幕化、体验型展示手法,系统展示青冈第四纪动物群远古时期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让中国猛犸象“活”起来,推进猛犸象冰川世纪园建设提速。青冈化石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在11月20日举行的“中国猛犸象故乡—青冈化石推介会”上,青冈县委书记杨勇致说,青冈人文底蕴深厚,是抗日英雄赵祥、革命烈士庄庆鼎、战斗英雄马玉祥的故里,是中国首位铁饼世界冠军——李艳凤的故乡,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被誉为中国猛犸象故乡、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青冈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畅达,地处哈大绥一小时经济圈、哈大齐工业走廊辐射半径。特别是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建设,哈绥北黑、哈大齐产业集聚带辐射节点优势更加凸显,向南可借助哈欧班列,向北可通过黑河口岸,形成南北贯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将逐步成为滨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物流集散中心。活动现场,北京大学副秘书长、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白志强向青冈县授予“北大化石保护中心青冈研学基地”牌匾。此外,昨日还举行了“中国猛犸象故乡——青冈”化石资源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委托签约仪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99
播放数:129362
播放数:5808920中国地质博物馆贾跃明馆长到我局调研
 |  | 
中国地质博物馆贾跃明馆长到我局调研
详细信息& &来源:&&&&采集日期:&&&&
发布时间:
字 体:T T T
  12月30日,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江西分馆、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开馆10周年之际,苗壮局长在局会见专程到我局调研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一行。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定明、副厅长侯克常到局指导,副局长余忠珍、副巡视员肖中参加调研座谈。   贾跃明馆长对中国地质博物馆江西分馆、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开馆1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就下一步江西省地质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做强做大、项目合作等发表了意见。   刘定明厅长表示,江西省地质博物馆是展示江西矿产资源大省、地质科技成果和江西经济建设的重要场所,集江西地质、矿产、环境、科普、教育于一身,省国土资源厅已将江西省地质博物馆、江西地质实物资料馆建设列入了“十三五”规划。   苗壮局长介绍了我局近年来在基础地质、矿产勘查、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江西省地质博物馆是承载江西政治、经济、科学、科研、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的重要名片,我局将在博物馆扩大建设规模、专业技术人才及实物标本征集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贾跃明馆长一行和厅、局领导就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建设进行了进一步商谈,达成了多项共识。(杨玲/文 铮铮/图)
 |  |  |  |  | (C)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文献借阅:554949;咨询服务:;科技查新:相关微信文章:
淘宝活动:第08版:文博探秘
人民日报海外版
往期回顾 &
中国地质博物馆
一部国家地质的百科全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地质博物馆外景  张鸿腾摄   元代鱼藻盆   馆长贾跃明向参观者介绍博物馆展品  雷龚鸣摄
  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一幢灰白色的六层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始建于1916年7月的中国地质博物馆。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于7月20日致信祝贺。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为一家博物馆撰写贺信。  贺信中写道: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笔者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拜访了馆长贾跃明。在他看来,作为“国家地质的百科全书”,中国地质博物馆已成为地学研究、科学知识传播、国土资源文化建设与展示的重要窗口。    藏品丰富,展示大自然鬼斧神工  绿油油好似一片草坪,草坪上闪着金光;银灿灿如同浩渺星空,中间还拱卫着一颗“月亮”……7月23日,在由国土资源部主办、中国地质博物馆承办的“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上,展出了220多件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地质标本,这仅仅是中国地质博物馆丰富馆藏的一个缩影。  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自1916年7月建馆以来,馆藏标本数量已达22万余件(套),居亚洲地学类博物馆之首。  “妈妈快看,这块化石标本是中华龙鸟,我在课本上看到过!”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兴奋地说。笔者注意到,化石上的动物长有原始羽毛,兼具恐龙和鸟的特点。  20年前,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的季强先生,辗转获得这块来自辽宁省北票市的化石,依据动物形态,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术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持。  移步馆内,在史前生物厅、矿物岩石厅和宝玉石厅等多个专题展厅,北京人头盖骨、元谋人牙齿、全球罕见的沙佛莱石、已知最大的方柱石猫眼等珍贵标本悉数展出。  “地球演化和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球物质和生命遗存,记录着亿万年来地球地质变迁和人类进化演变的足迹。”贾跃明说,“这些大自然的精华,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无价资产。”  百年一脉,传承科学创新精神  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开发矿业”(复制品)、周恩来总理转赠的石油标本“柴达木之宝”、朱德元帅珍藏的地质标本、温家宝总理的“地质笔记”……一件件国家领导人赠予的实物展品,记录着历史岁月的峥嵘与不朽。  回望博物馆走过的100年,贾跃明感慨无限。“博物馆百年一脉,未有中断。抗战期间,中国地质博物馆几经搬迁,也曾在南京、重庆等地修建展馆。无论身处什么时代,一大批地学巨擘始终恪守‘博物、博学、博爱’的理念,传承着科学创新精神。”  日,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迎来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先生。历时35天,安特生挖掘了17个地点,发现了大量彩陶,并由此证实,仰韶村是古人类活动的遗址。  仰韶文化发迹于距今约年前,以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文化为代表。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不仅揭开了解密仰韶文化的序幕,还开创了中国田野考古的先河。  “不止是田野考古,我国的新生代地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学科研究,皆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发端并传扬。”贾跃明说,“西学东渐、地学启蒙。可以说,中国地质博物馆扛起了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旗帜。”  传播知识,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让创新的洪流汇聚,让创新的力量迸发,关键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我们每年都会带他过来参观一次,培养他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前来参观的北京市市民王先生说。  据贾跃明介绍,为了提升公众的自然科学素质,中国地质博物馆已经举办科普讲座、地学夏令营、科技列车行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除常规展览外,创刊于1981年,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的《地球》杂志也是重要的知识传播渠道。  今年5月14日至21日,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本次科技周上,中国地质博物馆举办了“地球早期的那些生命们”“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地球魔方:构造板块”等讲座,向公众讲解地球地质变迁史和地球科学知识。  贾跃明表示,下一步,中国地质博物馆将加强馆校共建,开展中小学生地球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义务为青少年普及地质科学知识。  “中国地质博物馆将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更好地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在现有馆址的基础上,我们正在规划一个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国际一流地质博物馆。”贾跃明说。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error[DZLP-CJFD-],文章不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