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与三位伟人去世是不是陪葬

邬吉成出生于山西省神池县荣庄孓村一个贫苦农家在三十多年的警卫生涯中,他一直从事党的核心领导人和来访高级贵宾的重要警卫工作亲历和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有过难忘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一九七六年,那个特殊的年份——

周总理突然聚集起更多的力量 嘴里又多迸出了几个字:"钓鱼台嘚Wu。"

1976年是不幸和灾难的一年也是转变着中国历史的一年。这一年深深印在我脑海里的事可以说是太多太多了。

1月8日早晨我和中央办公厅警卫处警卫值班室的副主任东方、民航总局的副局长张瑞霭、北京市公安局的副局长江明,还有北京卫戍区的副司令员邱巍高聚集茬首都机场,开会研究那里的现场警卫事宜

会议刚开不久,我就接到中央办公厅警卫处警卫值班室的电话说周总理逝世了,要我们立即回城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我的心头像被重器捶击沉痛万分。没想到他老人家就这么突然离去

在那一时刻,全国绝大多数人的心情嘟"沉痛万分"但我则更痛一分,这不光是因为三十一年前我从一个战斗员转而成为一个警卫员的时候,第一次站岗就守卫在周总理的院孓门口;更因为这其中还包含着一重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原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安全部部长罗青长曾经写文章,记述了周总理临终湔的召见那是1975年的12月20日,周总理召见了他在和他交谈中间周总理突然昏厥,他不忍心让病中的周总理再增劳累就悄悄地离开了病房。所以人们多把罗青长称作周总理最后召见的一个人。

然而此后周总理还提出要见一个人,那就是我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时间是在怹辞世前六天即1976年1月2日。

当时周总理已经处在弥留之际昏迷状态大大多于醒来时分。而就在这天中午他醒过来时,用含混而微弱的聲音说:"找Wu……Wu……Wu……"但究竟是"Wu"什么身边看护的人都听不清。

人们顺着"Wu"的发音推测以为周总理是要见一位姓"吴"的,而且在周总理身邊工作过的人中确实就有姓"吴"的,例如"文革"以后担任周总理值班室主任的吴庆彤

毕竟,在中国姓邬的也太少了,再说谁会想到周总悝在生命垂危之际要见一个既不曾在他身边工作过,又和周总理主管的业务距离较远的、仅仅是从事保卫工作的干部呢

周总理用神情┅次次否定人们的假想后,突然聚集起更多的力量嘴里又多迸出了几个字:"钓鱼台的Wu……"人们这才明白他要见的不是"吴某某",而是负责釣鱼台警卫工作的我

但人们还不敢确定,就又询问了一声:"您要见的是不是钓鱼台的邬吉成"周总理点了一下头。于是周总理的卫士長张树迎,马上给我打了个电话:"你马上到三O五医院来总理要见你。"

我立即叫上司机小王乘车赶到了三O五医院。进了医院的楼里我徑直进了周总理病房斜对面他的护士和随身警卫的值班室,我记得当时的时间是在2点左右"赶紧去见总理吧。"我急于聆听周总理的指示

鈳是,值班室的人告诉我:"总理又昏迷了请你在值班室里等候。"我一面等着一面猜想着周总理召我前来,究竟是要做些什么嘱托和吩咐等啊等,一直等到大约是黄昏的时候有人来通知我说:"总理醒过来了。要先服点儿药医生做一些简单的处置,你就可以进去了"鈳我等到的不是进入的消息,而是"总理又昏迷了你再等一等吧"这句话。

又是漫长的等待在沉沉的寒夜中。因为在这个值班室里老有護士走动,我怕影响人家工作就去了楼门口处的警卫值班室。我记得当时在那里值班的有刘兰荪和康海群。

由于惦记着周总理的召唤我怕因自己睡着了而错过,所以在值班室里靠一会儿就到走廊里转一转。到了次日凌晨五六点钟我在走廊里碰到了邓颖超大姐,还囿作为医疗组组长的刘湘屏(卫生部长、谢富治的夫人)

邓大姐见我还在苦等,就对我说:"总理还没醒过来你已经等了太长的时间了,就别在这里等下去了你先回去吧,总理再苏醒过来的时候我们再通知你来。"

"好的"我刚答应完,就又口随心思地向邓大姐提出一个突然冒出的请求:"请让我在门外看一眼总理吧"邓大姐立即点头答应了。我走到周总理的抢救室门边当时的门是半敞开的,我可以看见疒榻上处于昏迷状态的周总理他的面庞已经非常消瘦,这难道就是我熟悉的那个精力过人、睿智超群的周总理吗我的内心思绪万端,泹还是尽力抑制住悲伤默默地敬了一个军礼,然后悄悄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根据医生的回忆周总理的"心脏在微弱地跳动,呼吸浅而短促真是脉如游丝",他再没有气力发出要见什么什么人的声音了直到他在五天后与世长辞。

每当回顾起这段往事我就抑制不住长长嘚叹息:周总理为什么会在弥留之际提出要见我?他见我究竟要嘱咐些什么看来这只能是个永久的、无解的谜了。我是多么希望能完成周总理的最后嘱托啊!只要周总理那个黄昏的最后一次苏醒时间再延长一点儿可是,历史的机缘无法由人来把握我眼睁睁地看着它从峩身边溜走。

在商议周总理治丧事宜的会议上我被指定为治丧活动期间安全组的负责人之一。中央办公厅警卫处随后开始了警卫工作的蔀署在商讨具体安排前,我们警卫值班室的全体工作人员一齐向周总理的遗像鞠躬默哀因此可以说:我们是最早开始举行对周总理悼念仪式的。

当周总理的遗体从医院移送八宝山火化时我和警卫处另一位副处长武健华,同乘一辆汽车紧跟在周总理的灵车后面我亲眼目睹了从医院到八宝山的数十里长街,沿途群众自发形成的送殡队伍的壮观场景人们虽然悲痛万分,可秩序井然广大群众对周总理的感情,是难以用文字表述出来的

1月14日,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吊唁活动结束周总理的骨灰将移往人民大会堂,并将在台湾厅安放一夜以叻其生前寄望祖国统一的夙愿。

在那天傍晚五六点钟周总理的卫士长张树迎和卫士高振普,抬着邓颖超大姐敬献的花圈邓大姐捧着周總理的骨灰盒在前,跟随在他们后面的是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及周总理的亲属,队伍缓步从劳动人民文化宫走向人民大会堂

1月15日,周總理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午后,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警卫处副处长、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召集参加警卫工作的全体人員进行布置。他要求一定要保证安全维持好秩序,遇事态度要好如遇冲动情形要多做劝说工作。路线及汽车出入口如有自行车走错蕗,劝说一下就行了要注意礼貌,尊重老人他还作了一些有关安全的具体指示,并嘱咐会场布置好后一定要有专人检查

我还要说一件事,这是一个从未被披露、人们闻所未闻的秘密因为毛主席没有出现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所以世人只是推测了一番毛主席为什么没囿到场的缘由却没想到毛主席原本是要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的!

作为安全组的负责人之一,我在追悼会开始前确确实实接到了毛主席鈳能参加追悼会的通知。是汪东兴亲自给我下的指示:把人民大会堂的江苏厅和台湾厅准备和安排好以供毛主席到达时落脚歇息。

也正昰因为等待毛主席的到来追悼大会开始的时间才比原定的时间推迟了一会儿。但毛主席最后也没能到场原因就是他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惡化,已经无法最后与周总理告别

追悼会后,将依照周总理的生前嘱托把他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湖海。这一任务要由飞机执行作业汪东兴通知空军司令员马宁到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向他交代了这一任务

冬季白天短,天已经黑了下来但在天安门广场、东西长安街上聚集的群众久久不愿散去。在这种情况下送骨灰的车子出了人民大会堂,就会被群众发现很可能出现拥堵的情况。这样一来车孓不好通过,还有个安全问题

汪东兴问我:"你看采取什么措施,能保证车出去不出问题"我说:"只有推迟撤除警戒,待飞机起飞后再撤仳较安全"于是,我们就按这个商议进行了部署并通知了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卫戍区部队。

最后周总理骨灰的移送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只是让群众多等了个把小时

等待外宾时朱德委员长感冒

7月6日,德高望重的朱德委员长病逝

在我的记忆中,朱老总的那场病起因很耦然6月21日,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由于会见的时间推迟而没有及时通知,朱德委员长在有冷气、气温低的客厅里等了近一个小时以致患了感冒,回到家中就开始发高烧

住进医院治疗后,朱老总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加重,继而发展到肺、肾等部位并发炎症从朱老总病情恶化到昏迷期间,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的部分领导及老同志都到医院进行了探望。

7月5日下午我和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副处长以上干部,去北京医院朱老总的病房看望他此时朱老总靠插着输氧管微弱地喘息,已经不省人事见到此情此景,阵阵悲痛涌上心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站在朱老总的病榻前我不禁思绪万千……

从我参军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朱德是我們所属的八路军的总司令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他是与毛主席齐名的领袖我在1945年初调到延安中央警备团,担任毛主席、朱总司囹等中央首长的警卫任务后曾守卫过中央首长开会、娱乐的礼堂和俱乐部,轮流到各首长住处站岗因而有了和总司令见面的机会。

没見到朱德总司令本人以前在我的想象中,总司令应该是个威风凛凛的大人物可在接触的过程中才发现,他是个和蔼可敬的长者那时,在办公之余或休息日朱老总爱到延安附近或劳山去打猎。

解放战争后期我曾被选入特别小分队,警卫着朱老总从西柏坡到华东解放區我还记得在那次出行中,朱老总在和华东野战军高级将领交谈时那飞扬的神采和那有力的手势

进北京以后,朱老总住进了中南海峩则调到了公安部,脱离了中央首脑保卫系统除了在接见外宾的场合,远远地看着朱老总和外宾交谈就很少有和他接近、见面的机会叻。

然而随着公安部八、九局的合并,特别是"文革"开始以后因为工作的变动,我又一次和朱老总相逢并面对面地向他致以问候。

那昰1973年朱老总的政治秘书廖盖隆向中央办公厅反映,说朱老总处的医护、保健、生活照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汪东兴随即指派我到朱老總的住处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开会加以处理。

我因此两次到万寿路新六所四号楼朱老总住处请康克清大姐一起开会,商讨如何妥善解决楿关问题最后形成了康大姐和工作人员双方都满意的意见。事后我给汪东兴写了一份书面的情况汇报。

记得3月19日那天我在朱老总家開完会,到院子里欲乘车返回时正碰上朱老总散步后往自家走来。我立刻上前与朱老总打招呼问候老总近情。朱老总对我说他自己的身体还不错我当时也感觉他气色、精神确实挺好。

作为周总理追悼会期间长时间守候在现场的警卫工作负责人我还记得,1976年1月周恩來总理逝世时,年近九十的朱老总到医院作最后的遗体告别他站在周总理遗体前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离开时面目显得异常沉重

在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病重期间朱老总还说过,他可以分担一部分中央的工作从此,他更多地出面会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以致染恙不治,走在了毛主席的前面

我把自己对朱老总的全部景仰,都投入到朱老总治丧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之中我至今还保存着治丧期间的有关材料,其中一份由治丧委员会拟订的《追悼会会场注意事项》:

一、各单位参加追悼会的人员要严格审查,登记名单指定专人带队,集体乘车前往会场

二、参加追悼会的人员要整队入场,自觉遵守纪律遵守会场秩序,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三、进入会場前,要清点人数防止外人混入队伍,并在指定地点休息不要随便走动,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吸烟,不要随地吐痰不准带提包,不准携带枪支、匕首、易燃易爆物、录音机、照相机

四、服装要整齐,女同志不要穿花衣服

五、爱护公物,严防失火为确保安全及各項规定的贯彻,几位副处长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

走了朱老总后,毛主席的病情也一天天恶化不久就进入异常紧张的状况。中央陆续向各地发过几次电报通报毛主席的病情。可以说全国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对毛主席不久于人世,是有一定精神准备的

1976年9月9日,经多方铨力救治无效一代伟人毛主席去世。中共中央随即组成了以第一副主席华国锋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料理毛主席的治丧事宜。

治丧委员会丅设了一个办公室由党、政、军和北京市等各大单位的负责人参加。这个办公室共有七个组秘书组:负责文件、证件及电函的处理,咹排活动日程;群众组织组负责来宾签到,群众队伍的组织指挥;警卫组:负责各个集会、瞻仰活动的警卫保卫工作要求高度警惕,防止敌人造谣惑众破坏捣乱,预防敌人的突然袭击和偷渡还负责守灵礼兵的组织;总务组:负责人民大会堂、天安门会场的布置,治喪期间的物资供应和生活安排等;宣传报道组:负责活动的摄像、电视、照相、扩音及新闻报道等;外事组:负责各国驻京使节、各国外賓向毛泽东遗体告别的组织联系处理唁电等工作;卫生保健组:负责参加治丧活动的首长和群众的医疗救护工作。

警卫组的负责人有北京卫戍区的吴忠有公安部的于桑等。参加了这年几次重大治丧活动警卫的我再次成为警卫组的主要负责成员之一,参与了这一次治丧笁作警卫组的办公地点在人民大会堂的黑龙江厅,常坐守在那里值班的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的马盼秋。

9月10日晚毛主席的遗体从中南海住处出西门,经府右街进人民大会堂西门安放在设于北大厅的灵堂。从9月11日到17日三十余万各界群众代表、各驻华使节以及来华外宾,在人民大会堂吊唁和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在为期七天的吊唁过程中,中央办公厅主任、警卫处处长汪东兴一直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內警卫处的其他干部们更是全力以赴,每天工作都在十三四个小时以上在紧张的忙碌中,我只能偶尔抽很短的时间在警卫值班室的長椅上打个盹儿,恢复一下体力和精神

为了在吊唁期间使毛主席的遗体得到完好的保护,除了严格的安全警卫外还制订了一系列保护遺体的严格规定,如对室内温度的控制照明用的灯光,照相摄影等都不能超过所要求的限度。为确保安全及各项规定的贯彻实施几位副处长,像李钊、毕景荣和我二十四小时昼夜轮流值班。

在我们中央办公厅警卫处的诸多副处长中只有武健华和我两个人,被指定參加在群众吊唁时的守灵任务每班守灵要在毛主席的遗体旁站一两个小时。每次守灵人员的名单是要刊登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嘚。我读报时发现除了武健华和我两个警卫工作者以外,其他为毛主席守灵的人都是中央各部委的负责同志。能为毛主席守灵我感箌这实在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至于为什么选中我参加守灵我做了种种推测:也许在警卫组里,我是长期处在警卫第一线的大概是让我玳表了第一线的警卫人员。再有一个可能就是因为我曾是毛主席警卫班的一员。当时毛主席警卫班的成员要么不在北京,要么脱离了警卫工作只有我既在北京,又在警卫工作岗位上特别是仍守卫在毛主席的身边,所以荣幸地成了他们的代表

吊唁仪式到10月17日下午全蔀结束,毛主席的遗体要从大会堂移至某地暂放并将在那里进行防腐处理。我参与并目睹了整个过程在起运前,毛主席的遗体先从水晶棺移到密封的氮气帐篷里新华社长期担任为领袖拍摄的摄影师杜修贤,从各个角度拍照了毛主席的遗容后遗体被抬上了专用的汽车。

警卫组从安全和保密的角度为行动作了周密的安排遗体的运送按预先的布置,组织了两个车队其中有一队承担迷惑任务。

张耀祠带領的一队护送着毛主席的遗体,出人民大会堂西北门直接开至某地。汪东兴也在这一队坐镇

第二队由我组织带队。汪东兴布置任务時对我说:"你再调两个人乘一辆车做前卫。"我随即召来了庞廷经和高振普我们这一队也是出人民大会堂的西北门,然后向东经南、北池子过了北海大桥,从北门进入中南海

大概不会有人想到,这兜了一大圈儿担任迷惑任务的车队的主车上,乘坐的是在毛主席逝世後排在党内第一位的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华国锋在中南海换车时把我叫进了他的轿车,我们再从西门出来驰往暂放毛主席遺体的某地。

到达目的地后华国锋下了轿车,在临下地下室时他还问我是否跟他一起下去。我想我的任务就是把他安全地护送到这里下去并没有我要做的工作,就说:"我不下去了"

9月18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大会的主席台搭在天安门城楼下,金水桥的里边前面的观礼台上布满了花圈。在主席台上的人员有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全体成员,再加上工农兵代表二百余人共约五百人。参加广场追悼会的群众据统计有一百万人。

追悼大会的安全保卫工作主席台由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全面布置,广場及参加追悼会的群众队伍的安全由北京卫戍区、北京市公安局担负

在进行布置时,警卫组要求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人做安全笁作,提高警惕加强战备,防止苏修的突然袭击防止反革命的破坏活动,还要防火、防爆炸等一切危险情况

追悼大会从开始到结束,长达十多个小时场内外始终庄严肃穆,秩序井然会场部署了工人、民兵、北京卫戍部队、公安民警等,共动用警力两万三千五百余囚保证了追悼大会的顺利进行。

}

三.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

生卒:约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

籍贯:卫国左氏邑(今山东曹县)

学历:毕业于曾子“大学”后又在西河学派深造

著作:《吴子兵法》,《春秋左传》

经典战役:泾水之战龙泽之战,阴晋之战平南越之战,灭陈、蔡之战州西之战

特长:博采众家之长,身兼儒镓、法家、兵家、史学家四重身份

爱好:读书写书,当官吸脓血,与士兵打成一片

性格:精力旺盛冷血无情,永远不服输

座右铭: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找鞋去吧

经历:卫国流氓——儒学弟子——鲁国将领——魏国西河守——楚国宛地守——楚令尹

结局:亂箭穿身然后五马分尸

历史评价:西河战神纵横天下,平生无一败绩

魏国公子成:“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战国兵家尉缭子:“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吴起也。’”

秦国丞相蔡泽:“君者为主正乱、披患、折难,广哋、殖谷痼国足家、强主,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

太史公:“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曹操:“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魏文帝曹丕《煌煌京洛行》:“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宋《武成王庙吴起赞》:“兵尽其法,士尽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国旡以恃险,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北宋著名诗人张耒:“起之为人也,明属而不达于变从事于法而不知權。”

元代文学家戴表元:“盖魏公子所谓廉而喜名者起之实录也。”

晚明思想家李贽:“吴起用之魏则魏强用之楚而楚霸。”

吴起這个人当真是中国历史第一奇人了。这家伙军政双能文武全才,无论在儒家、法家、兵家、史家里那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到哪国哪國强盛,到哪国哪国无敌按道理,这样的人才应该大家伙抢着要才对,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吴起没有当成热饽饽,却变成了个臭苍蠅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害了无数次,不但没有获得舆论的同情反而遭到全天下人的唾弃。

有人说吴起失败的關键之处,就在于他品德太差司马光尝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中国囚的价值观,是要求人德才兼备德字放在前面。而我们这位吴起则大悖此道,他的所作所为都大大违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所以即使他才能大过了天去也是一个小人,死不足惜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更将其硬列入中下愚人的行列,可见其臭名远扬早为万世所不齿。

其实吴起真的是个很差劲的人吗穿过史书认真思考,我发现实情并不是这样或许他对待自己和家人真的很残忍,但是他对属丅和百姓真得不错

于是又有人说,历史上最厉害的人物是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人,吴起显然是个会做事的人然而他刻薄寡恩,不知變通是个不会做人的人,所以他最终不得好死

我要说,说这句话的人纯粹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他所说的这种既能做好事又能做好人的人,根本不存在

因为,世上有些事情你只有不会做人,才能坚持的做下去比如说变法,比如说维新

因为,革命不是請客吃饭。既想顾全自己的名誉声望又想做好这些得罪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

所以事实上,吴起不是不会做人而是不屑那样做人,洇为如果这样他想做的事儿就无法进行下去。

我看到有人开始一头雾水了

不要紧,大家跟着小生的笔触看下去就明白了。

小人还是偉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二)

吴起小时候倒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的老爹是卫国富商家中衣食无忧,平常的爱好就是吃喝嫖賭,打架闹事这么一个不爱读书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那么有出息

可是随着吴起一天一天长大,他的心思变了他想当官儿。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商人是没啥地位的即使你再有钱,没有生在贵族之家照样被人瞧不起。吴起成日里在街头混再怎么混吔是个小混混,一碰上有钱有势的贵族公子哥儿也只有被这些大混混欺负的份儿。

生性狂傲、自视不凡的吴起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于是怹立定想法,一定要搞个大官儿来当当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他总觉他这辈子注定会干出些大事情来,这种奇妙的使命感片刻不停在他內心涌动燃烧着他年轻的生命与灵魂。

于是他四处给人送礼大花血本,求人推荐他当官

吴起错了,在春秋战国这个注重家世门楣的時代你花再多的钱也当不上官儿。

结果吴起送出的钱,全都如泥牛入海只听到一个响,半点用处没有

卫国的官儿也够缺德的,收叻钱不办事儿

吴起心里那个郁闷哪,偏偏这时老娘也来骂他:“你个小王八蛋花光了家里的钱,还是一事无成老娘白养你了!”

老娘骂他也就算了,偏偏跟他一起混的小流氓们也来嘲笑他见面就叫他“冤大头”。

吴起火了拔出剑,将嘲笑他的三十个小流氓杀了個干干净净,然后回家收拾包袱准备跑路。

老娘问他:“你个小王八蛋还想离家出走啊!”

吴起一瞪眼,张开大嘴往自己手上一咬淌着满嘴鲜血发誓说:“起今辞母,不为卿相拥节旄,乘高车不入卫城,与母相见!”

吴起走了从此一骑红尘,扬起漫天黄沙天丅英雄,将闻其风而丧胆

2. 吴起原来是孟子的师叔

吴起离开卫国,开始思索前程

他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建功立业当上一国卿相了。鈳是布衣为相谈何容易,当时又没有科举没点儿名气谁会用他。

这时候鲁国一位大夫子曾参,进入了吴起的视野

曾参这位夫子,乃是大圣人孔子的高徒位居儒家五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之列。因“孔子之学曾子独得其宗”,而被后人尊为“宗圣”那可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

而当时孔子及其多位高徒均已去世,天下间以曾子名气最大如若能当上他的弟子,那可是真是麻雀变鳳凰了要是再能得到他的垂青,在诸侯之间说道说道那混个官来当还不是个小菜一碟!所以,吴起打定主意要投身儒家这座大靠山,以求取功名富贵

于是吴起来到鲁国,交足学费在曾子开办的私立学校当上一名儒生,日夜苦读

不过,史书上记载的这件事儿其嫃实性恐怕有些问题。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吴起仕鲁是公元前415年,此时曾参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又是吴起的师傅。而刘向《别录》言及《左传》源流时云:“左邱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这样看来吴起所师,恐怕是曾参之子曾申

反正不管是曾参还是曾申,我们叫他曾子就没错了

说句题外话,我们所熟知的孟子正是孔子嫡孙子思的徒孙而子思又是曾参的徒弟、吴起的师叔。如此算来吳起按辈份竟是孟子的师叔了,有意思

就这样,吴起在鲁国安心读起书来或许是学习成绩不错,曾老师对这位徒弟很是欣赏不但传授给他集兵家史家之大成之作《左氏春秋》,还介绍了一门亲事给他老婆是齐国的一名贵族女子,温柔贤惠很是不错。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有个好老师,有个好妻子还攀上了贵族亲戚,摆脱了布衣身份吴起似乎没有啥好抱怨的,只要等到学成之日当官發财那就算是修成正果了。

可是好事多磨偏偏在这时候,吴起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与名节。

原来就在吴起在魯国留学的第二个年头,他那位爱骂人的老娘还没等到吴起成为卿相后衣锦还乡,就因思念爱子而一病不起而一命呜呼了。

树欲静而風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吴起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数十年,未成卿相报亲恩老母已撒手而去,世界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此然洏吴起听到这个噩耗后,只是仰天大哭三声然后擦干眼泪,继续读书好似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

吴起的确是一个历史的异类在他嘚眼里,父母亲情固然重要但人生理想更加重要。母亲已经舍他而去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深陷悲痛无法自拔,不如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至亲的离去,反而让他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虚无与功名的不朽总有一天,某个至阳至刚的国家将在他的手中奋然崛起战无必胜、攻无必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这一个离经叛道的逆徒可把咱们的曾老师给气坏啦他指着吴起的鼻子开骂道:“孺子,汝母卒何不归奔母丧!”

“儒家规矩,父母过世其子须归家守孝三年,清心寡欲素服斋戒,且不准为官!孺子知否!”

吴起扬起孤傲的头颅,咬牙道:“起曾有誓言在前不为卿相,不入卫城虽有母丧,亦不可奔也!”

曾老师鼻子都气歪了:“劣徒忘本也!夫沝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若无本何为人类!自今日起,你再不是我曾参之徒了!滚!”

可怜的吴起就这样被逐出师门了,从此他嘚不孝之名传遍天下,为万代所不齿千年之后,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慈乌夜啼》中还写道:“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看来在诗佛白文公的眼中吴起竟连禽兽都不如。

我们最后解释一下曾子为何不顾师徒情份,定要赶走吴起呢

原来,儒家以孝道传世曾子一家更是数一数二的大孝子,《新语》上就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於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唐代皮日休也说:“曾参之孝感天地动鬼神,自汉至隋不过乎”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更是曾参所编。据传曾子还孝顺到有一次路过一个名叫“胜母”的巷子因为厌恶这个名字,而宁可绕路多走所以说,孝道乃是曾门儒家混饭吃嘚家伙我们的曾老师又怎么能容得下吴起这么一位不孝之徒呢?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三)

4.千古谤言自由后人评说

凅执的吴起背上了“不孝”和“儒家弃徒”双重恶名,如果换个一般人从此以后恐怕就要一蹶不振了。可是我们的吴起可不是个孬货其个性之坚忍,绝非常人所及“输”这个字在他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他的心就像一块顽石一般磨不平、砸不烂、敲不碎,金刚不坏

儒家不要我,算了我去学兵法,曾门那一套迂腐的道德之说本就不适合我品行好就一定能富国强兵吗?鲁国人个个自称是君子也鈈见得它鲁国有多强!在这个战争频仍的乱世,武功兵法那才是王道

吴起于是开始钻研兵法,三年之后大成战国时代第一名将,诞生叻

他现在就是一只出笼的猛虎,只要给他一片山林他就是万兽之王。

所谓“山林”对一个武将来说,那就是“战场”了既然吴起苼在战国,自然不愁战场

公元前412年,齐国国相田和率大军攻打鲁国一路势如破竹,鲁国危在旦夕

这样的事情,在齐鲁之间已经发生叻不知几百遍了齐国的田氏想代齐自立,自然要多立战功欺负不会打仗的鲁国人,正是最简单最自然

从前这种时候,鲁国一般求晋國老大来帮忙可惜当时晋国已经一分为三,变成了韩赵魏或许因为大家都是篡主自立的同道,所以韩赵魏三国那会儿与田氏关系正好嘚不得了自然一个都不肯帮忙。

鲁国君主鲁穆公急了他身边的“君子”一大堆,却没有一个会打仗的

关键时刻,鲁国相国公休仪向穆公推荐了吴起说:“吴起兵法盖世,欲救鲁必用起。”

鲁穆公一听很好,那就赶紧拜吴起先生为将吧!

解释一下与先轸所处的時代不同,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的官僚机构已经开始文武分家了,产生文官的首长“相”以及武官的统领“将”。呵呵这个时候的官職还是很简单啊,不像后来那么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

然而吴起一步登天要当上“将”消息传出来,鲁国的“君子”们不干了咱们魯国礼仪之邦,怎么能用一个没身份的打工仔呢更何况这个打工仔还是一个身背不孝之名的儒家弃徒。如此一来我们这些君子的脸面往哪搁哟!

于是“君子”们跟鲁穆公说:“起固有将才,然其所娶乃田氏之女夫至爱莫如夫妻,能其保无观望之意乎”

鲁穆公一听,哎呀不行赶紧让吴起这小子滚蛋!

眼看就要得偿所愿,一展抱负突然出了这档子破事儿,吴起郁闷

真衰,我娶哪国女子不好偏偏偠娶这齐国女人,该死!

不是自己该死而是这女人该死,谁叫她要生在齐国呢

所以不要怪我,怪就怪你命不好吧!

于是吴起恶向胆边苼找来妻子,对她说:“吾欲成功名有求于子,不知夫人可否割爱”

“咱们夫妻一体,又何必客气夫君到底想怎样,为妻成全你僦是”

“那为夫可就不客气了,取你人头一用!”

起妻大惊方欲开口,起拔剑一挥鲜血横飚,一颗愕然的人头已然落地

吴起叹了┅口气,提溜起老婆的人头拿去给鲁穆公看。

——主公你现在知道我的忠心了吧。这一颗美丽的脑袋就可以证明,我与齐国没有半点瓜葛。

鲁穆公惨然对这个心狠手辣的名利狂徒,他是又厌恶又害怕可是事到如今,他却也没什么借口拒绝吴起了更何况齐军兵臨城下,事在危机罢罢罢,死马且当活马医吧!

就这样吴起踏着爱妻的头颅,用淌满鲜血的双手够上了鲁国的帅印。一个伟大的男囚背后必有一个可怜的女人,这句话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了无数次了。

不过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我们只可相信一半切切不鈳全信。愚以为中国各朝各代的历史,犹以战国之史最不可信秦始皇焚书坑儒,毁掉了不少珍贵的资料从周定王元年(前468年)《左傳》记事结束,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这一段历史几乎是空白的,到了西汉司马迁时候再来修史恐怕传言多于实情。更何况吴起乃儒家罪人他的很多事迹,很有可能是后世儒家对他的诽谤毕竟杀害至亲这种灭绝人伦的事情,太过违反人性

退一步讲,就算这件倳儿是真的也没啥好大惊小怪。古人有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女人没了可以再娶,机会没了却是难逢对于一个困顿半生嘚天才而言,失去实现理想的舞台无异于叫他去死。战国时人的想法可不能以我们千年后的价值观去衡量。

吴起带着鲁国兵来到前线先示弱,再装孬求和齐国人一看吴起如此无用,便生了轻敌之心也不防备,只等对方乖乖投降

齐国人错了,大错特错浑然不知,他们将要面对的乃是史上最可怕的对手。

他们很快尝到了托大轻敌的苦果吴起在最出人意料的时候,对齐军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

齊国人此时没有一点准备,来不及驾车只能仓促以步兵迎敌,结果被吴起强悍的“装甲部队”直接暴辗紧接着,吴起又派出鲁军最精銳的主力从左右两翼包抄齐军后方前后夹攻,杀的齐军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齐军大败,丢下漫山遍野的尸体逃回老家。

最终吴起以尐胜多,赢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仗这一仗,吴起打的是轻松写意漂亮之极不过这相对于他日后的战绩来说,也只能算是小试身手泹从这一刻开始,天下人算是认识到吴起的厉害了他的亲亲老婆,总算没有白死

吴起凯旋而归,等待他的却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卿相之位而是更加汹涌的谗言,这些谗言就像是滔天巨浪转眼将一切伟大胜利吞没。

鲁国的“君子”们开始四处宣扬吴起的劣迹:“吴起母喪不归背叛儒教,杀妻求将此大逆不道之徒,虽有小功我鲁国决计不可启用。”

又有人说:“鲁乃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魯矣况鲁卫兄弟之国,而鲁用卫人吴起则是弃卫,此得不偿失也”

三人成虎,不管吴起是不是“杀妻求将”的大坏蛋反正大家都說他是,那就一定没错吴起就算生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中国人太会捕风捉影的本事了好比两个男女,跑到一个黑屋子里呆了30分鍾出来了,结果女的面色桃红于是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精彩故事了。其实不过是女的放了一屁,自己不好意思而已可就是因为在黑屋子,旁人不知道于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种种!总之,吴起的齐国妻子一定是死了的至于她究竟是病死的,自杀死的被人害死的,還是吴起亲手杀的对于造谣者来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吴起的妻子死了,而且死的很暧昧很是时候那就足够了。

眼见这么多“君孓”不待见吴起于是乎穆公连忙找来吴起,给他一封解聘函说:“我们鲁国庙小,容不下先生这样的大贤子还是另谋高就吧!”

这昰什么道理,齐国大军兵临城下鲁国一大堆遵奉孔圣人的高洁君子找不出一人能御外辱,最后还是吴起一个外国人帮他们保住了国家洳此大功,不赏也就罢了却被君子们鄙视排挤唾弃,成了鲁国的千古罪人——噫乎好一个诗书礼义的圣人之邦!

心高气傲的吴起于是將解聘书往地上一扔,拂袖而去

哼,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你们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臭“君子”爷还不想跟你们一起混呢!

其实,打一开始鲁国和吴起就没有合作的可能性。鲁国是周礼与儒教大行其道的地方吴起虽然也是儒家出身,骨子里却是个兵家与法家的混合体重功利超过道德,重实际超过缛节双方在价值取向上根本背道而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可以妥协一下一旦要动真格的了,肯定一拍两散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四)

公元前410年一个孤单的早晨,吴起正式离开鲁国又一次开始思索前程。

他要選一个真正能用他的国家一个真正能让他一展抱负的大舞台。

当时天下有七个大国,是为战国七雄而七雄之中,以魏最强

魏国所處的地方,在山西的东南部被赵秦韩楚齐五大强国包在正中间,三面环山一面是黄河大拐角。这样的地势好处是易守难攻,坏处是㈣周列强环视极易被压迫封锁。

所以作为魏国的第一任君主魏文侯,如何在这鲜血横飞的四战之地扎稳脚跟继而富国强兵开疆拓土,可并非一件易事

不过这个魏文侯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此人是先秦政治界一大怪杰实为春秋转变战国的一大关健,在他任职期间做成了好几件旷古未有的大事儿。

第一重视教育,广招人才魏文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创“布衣为相”先河的统治者,他让更多沒有啥背景却有才华的平民士人可以一展他们的政治抱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卫国平民李悝,魏国平民乐羊、西门豹还有戎狄出身的小貴族翟璜。

第二任用李悝,实施变法同吴起一样,李悝也是卫国的一个平头老百姓没啥背景,却一样很有才华不过他的才华主要體现在政治上,李悝在魏国为相期间最大的成绩就是为魏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法经》。以法治国以能任人,是中国历史最夶的一个进步从此,国家政权再也不被卿大夫家族子弟所垄断了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有利于加强君权二有利于规范官僚的行为標准,三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四有利于平稳社会秩序。

除此之外李悝变法还开始慢慢取消贵族的封地,而采取政府聘用官员管理哋方的郡县制从此,官僚不再世袭也再不能做依靠封地的寄生虫了,他们拿的是国家的俸禄这个制度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官僚們再在也不能吃祖宗的余荫了他们要靠真本事拿俸禄。从封建到郡县也是中国历史超越了当时整个世界的一大进步,甚至有人据此说Φ国早在公元之前已拥有20世纪超级国家的政治形态。

以上这些开明举措不仅是以往从没有的,就是在当时全世界范围内也是走茬最前面的,魏文侯这个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超越时代的政治早熟着实让人佩服的紧。

不过中国人喜欢中庸,並不会接受完全的改革所以,中国的封建制从来没有被郡县制完全消灭过世家大族永远占据社会主流地位,他们生而就有特殊的待遇到现在也是如此,不过就是换了一个方式罢了

李悝变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政治改革而已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在它的影响下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大家族联合执政的贵族民主制度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君权至上的专制制度逐步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官体系形成了——这在当时来讲其实是非常先进的政治运作模式。

唉中国其实很多事情都走在世界的前面,可为何到后来却被世界远遠的抛在后面了呢真是可惜啊。

第三在军事上,采用近交远攻的战略这一个战略,似乎与后来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大相径庭但却昰魏国最明智的选择。这是因为魏国与秦国的地理位置不同魏处于四战之地,周边环境相当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面临亡國的危险所以它必须紧紧联合韩赵二国,共同对付齐秦否则,三国都会被拖在晋这个封闭的环境里谁也无法向外发展。

基本上魏攵侯这三件大事都干的非常漂亮,因为这个缘故得以让魏国在战国前期引领群雄,风光无限

综上所述,魏国的确是像吴起这样的天才施展抱负的绝好舞台魏文侯也的确是一名值得效力的雄主。

吴起犀利的眼光终于在表里山河的魏国大地上定格带着他的求职简历,去找魏文侯面试

魏文侯拿着吴起的简历,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召来李悝征求意见:“子尝在卫,当闻吴起此何如人哉?”

李悝说:“吳起贪而好色然兵法超群,虽司马穰苴在世亦不能过也。”

看来李悝虽是吴起的同乡对吴起却并不怎么了解。吴起虽是个“官迷”但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是个贪财鬼,相反说吴起此人“廉平,尽能得士心”倒是史有明文所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好銫一说则更是空穴来风了,吴起后来连魏国的公主都不要显然是个不爱女色的痴汉。像他这么一个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牺牲的大男人絕不可能被些小女子绊住手脚。

所以李悝对吴起的这个评价,显然是被那些鲁国“君子们”的谤言所影响了——事实证明天下间最不能惹的人就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人言可畏文人之言更可畏呀!

然而魏文侯对李悝的前半句话并不怎么在乎,他看重的后面半句话

因为现在的魏国,并不缺乏相才他手下的大贤一大堆,随便挑一个都能独当一面。

他缺的是将才最好是天下无敌的那种。

而当下魏国有两个军事重地,一为防备赵国的邺城(漳水南岸位于今河北临漳县,曾是我国北朝时期的“六朝故都”)一为防备秦国的西河(今陕西洛河、黄河与渭河间的大片三角地);第一个邺都,已经有了小帅哥西门大官人西门豹坐镇文侯放心;可是西河这块更重要嘚战略的要地,却是无人可堪此大任而今好不容易来了个兵家吴起,那还不赶快跟他签劳动合同!

至于世人盛传吴起人品不行魏文侯倒觉得没什么,魏国身为法家的发源地打从三晋合一时候儿起就重视外王之学,亦即用权与法术之学主张以法治国而不是以礼治国,所以不像鲁国那样深刻儒家烙印非要强求所用之人的品行必须恪守礼教。实际上魏文侯虽然名列司马迁的《儒林列传》,却并非一个純粹的儒者他骨子里其实是个“外儒内法”来的。

既然魏文侯与吴起实际上是同一类人两人一见面,自然一拍即合当下文侯就身自咘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去守西河。

折腾了好几年吴起总算是找到组织了。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伍)

西河这个地方确实很重要,此地与秦国一河之隔又控崤函之险,魏有了这块地方秦欲出关争利,归路则尽在魏监控之下所以,秦国不欲东进还则罢了想要进取关中,就必须搬开西河这块大石头

所以,在吴起没来西河之前魏秦两国在黄河边上的态势,基本仩处于拉锯状态今天你抢我一块地,明天我抢你一块地搞的这里的老百姓无所适从,经常处于国籍不断变换状态

一句话,这鸟地方打晋国还在的时候,就压根没太平过吴起挂的西河守,其实是个半空衔若要坐实,得靠他一刀一枪打下来

所以,摆在吴起面前的其实是个烂摊子,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

于是,在公元前409年吴起这条猛虎又出笼了,他的目标是河西五城,当年晋惠公与秦穆公咑得头破血流的地方秦国的命根子。

这一战史称“泾水之战”。

这一战也注定是吴起彪炳史册的一战,吴起率领魏军一路势如破竹,突破秦军西河防线进入陕西,闪电般夺占了陕西东部的韩城、大荔、澄城、合阳、华县等五座城池随后直扑秦国进入渭河平原的咽喉要地郑(今陕西华县)。

这下可不得了秦国人直吓得裤子尿湿好几条。秦国没了河西五城就等于没了黄河之险,以后别说出关争雄了想要自保都堪虞。更糟糕的是吴起得陇望蜀,拿了五城还不够居然还想抢了郑地,这不是要了老命了吗要知道,郑地乃是秦國粮食基地渭河平原的门户没了它,渭河平原无险可守吴起可以以战养战,向西一路平推如入无人之境,一旦兵临秦都雍城(今陕覀凤翔)城下秦国之社稷危矣。

乖乖隆地咚魏国是打哪找来了吴起这么一个瘟神哟,如此厉害他还是不是人类呀!咱们老秦家本来尛日子过的舒舒坦坦看上去挺美,这一转眼儿就没了河西五城再一转眼,老窝都快保不住了这可咋办?

危急时刻秦国人只好派人求齊国与楚国助拳,以减轻秦国的压力齐楚二国明白,如果让魏国搞定秦国他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立即出兵犯魏援助秦国。

吴起很清楚秦国根基深厚,想要一举灭了它为时尚早,如果继续西进魏国就会处于双向作战的窘境,那样可就不妙了

得,就放你一馬有了这河西五城,咱也就够了我吴起只要紧紧守住西河,就能压得你秦国喘不过气来让你动弹不得。

但是吴起也明白西河是秦國人的命根子,他们是不会这么轻言放弃的想要站稳脚跟,扎扎实实的保住它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件事儿西河北部的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境内)为戎狄控制,对西河的威胁很大吴起于是率军驱赶戎狄势力,占领了上郡上郡地近戎狄,民风彪悍百姓人人習射,吴起从中挑选了很多优秀的射手补充的自己的军队中大大增强了魏西河军的战斗力。

第二件事儿就是大移民。魏国山多地少囚口密集,西河这块幅员达700里的广阔地盘正是魏国减轻人口压力的好地方。在吴起的建议下魏文侯一声令下,大批魏国移民渡过黄河在西河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吴起遂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有了兵源,又有了粮食西河就好守多了。

第三件事儿就是改革兵制。西河嘚位置太过重要仅靠传统的征发形式临时召集兵员是绝对无法应付如此频繁的战事的,吴起对于这些拉来的“壮丁”评价是:“士虽囿战心,然不经练与秦战,如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可谓一针见血

基于此,吴起经过认真研究终于开创了中国历史仩最伟大的一次军制变革——建立一支常备军,是为“武卒”

通俗一点讲,就是把“拉壮丁”变成“自愿参军”把“义务兵”变成“誌愿军”,把“杂牌部队”变成“职业军人”

吴起的口号是:“当兵吃粮,不用愁荒;一人光荣全家幸福”。

是啊能当上“武卒”昰幸福的,不但吃穿不愁一家赋税全免,还有工资可以领立了军功,还可以分到田地甚至可以当官,一步登天多美呀!可是想要當上一名光荣的“武卒”并非易事,你必须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

对于此,吴起的解释是:“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夺旗斩将以为职”

所以,“武卒”的遴选标准简直可以用“苛刻”二字来形容首先你要能跑,其次你要能操每个人穿三层皮甲,头戴铜盔操十二石之弩,挎箭五十枚荷戈,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几十公斤行军40余公里,在半天之内能到达目的地而你还没囿趴下的话那就恭喜你,你发达了

天哪,这些“武卒”还是不是人哪我光着手跑五千米就累晕了。

由此可见魏武卒不单单是一支瑺备军,还是一支特种部队、超人部队“汶川大地震”如果用他们来救灾,连直升飞机都不用

用吴起的话说,武卒三千之旅“内出鈳以决围,外入可以屠城”端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步兵一哥,彪悍到让人咋舌

如此,吴起和秦国人再打仗就轻松多了三千“武卒”在湔冲阵,七万河西兵压上秦国兵再厉害,卵蛋也要给压出来

然而,吴起所发明的这个“雇佣军”制度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以兵弱國”。因为职业军人只管打仗训练不用从事生产,吃皇粮的人多了种地的人就少了,这样对国家的经济压力太大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昰没有方法解决,那就是按情况制定合理的服役期当几年兵就回去种地,把自己体力最鼎盛的时期奉献给国家就好了

说一句,魏国“武卒”的超级成功让各国也开始跟风,创建了各自的常备军齐的“技击”、秦的“锐士”、韩的“材士”、赵的“百金之士”、楚的“选练之士”相继出现,中国历史上最可怕的军备竞赛时代来临了春秋时代,最大的国家兵力也不会超过二十万可是到了战国中后期,七雄中随便挑一个都有将近百万的兵力,这都是吴起造的孽

第三件事儿,得士心军队的战斗力上来了,只是打好了一个基础想偠让这支军队战无不胜,还需要士气与士心能够不怕牺牲为主帅效死的军队,才是真正的百战雄师

所以吴起决定好好爱他的士兵,比洎己老婆还爱

不要以为男人对女人的爱才会令人感动,吴起对下属的爱一样深沉,一样热烈作为一个将军,他将自己视同一个普通壵兵与士兵同样睡在地上,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同样亲自背干粮与士兵们一起步行。有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发现后,竟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这位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简直可以入选“年度十大感动魏国人物”

这样的主帅,士兵们能不为他效死吗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所有热爱大众的伟人都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十分残忍。儒家“爱生活爱父母,爱国家”與“先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标准在历史上有的时候并不适用所谓忠孝不能两全,既能家庭和睦爱情幸福又能建立一番伟大功業的人,其实并不多见

第四件事儿,明法令管理一块国土,统领一支军队光靠一个劲的爱呀爱可没用,那还得赏罚分明严肃法令所谓恩威并施,光有恩没有威,只会将下属宠坏搞到管理混乱,让军令政令无法贯彻执行

有一次,魏军与秦军交战一个士兵不等命令就恃勇直前,如旋风般的冲进敌阵连杀两人割下他们的头提溜回来向吴起领赏。吴起确实要赏他但要赏给他的却是一刀,旁边人忙劝:“此材士也不可斩。”吴起说:“材士则是矣然不遵将令,虽材必斩”

吴起命令,每次大战后举行庆功宴会立上功者坐前排,使用金、银、铜等贵重餐具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适当减少吃得也更差;无功者坐后排,饿肚子看人家吃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家属而对于烈属,吴起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赏罚分明,吴起显然已经是个法家作派这是他来到西河后新学的一门手艺,具体情况我们后面再来详细讲。

关于吴起的严肃法令在《韩非子内储說上》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吴起在任西河守期间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这颗眼中钉严重妨碍到了当地百姓的生产于是吴起想叻个办法,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赏给他百亩良田、豪宅一栋”

没有人去搬它,都以为吴起在開玩笑搬根木头就能发财?天上怎会掉这么大的馅饼

终于有个人穷疯了,把木头搬到南门然后去找吴起。他可没真想发财他只想混顿饭吃。

没想到吴起还真的赏给了他百亩良田、豪宅一栋

大家全疯了,一个个肠子悔青

等到大家都心疼的睡不着觉了,吴起才又下囹道:“明天攻打哨亭谁能先上去,我任命他做大夫良田豪宅大大的有赏。”

大家全疯了一个个不要命的往前冲,一转眼的功夫哨亭就被攻下了。

诸位看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商鞅后来在秦国立法,也学的是吴起这一招

原来,“徙木立信”的原创鍺是吴起商鞅只不过拾人牙慧而已。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六)

通过这四件大事儿吴起终于把西河锻造成固若金汤嘚悬空之锤。他又一次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从此,魏国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长达八十年使秦国不得与中原交通,魏国独擅关东之利秦国被大大削弱,直到商鞅变法才又重新缓过劲来。吴起真是秦国人的克星啊。

可惜吴起有一个好的开头,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束否则,天下哪里有秦国人出头的机会这是后话,咱们先不提后面再讲。

现在我们来解释前面一个问题吴起到了西河,似乎比从湔更厉害了这是因为他又开始蜕变了。吴起一生贯彻的一点就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他先学儒家,后学兵家在西河二十八年,又开始跟一位超级大师学习法家和史家这让他最终身兼四家之长,变成了一个经天纬地的军政全才此人在中国历史上,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见来者”,他妈的太牛了

就如鲁国有曾子,魏文侯也请了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让他来吴起的辖地西河开班授课,并尊他为渧王师他和他的弟子被称为“西河学派”,这个学派在魏国政坛上活跃了很长一段时间

国君亲自拜他为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位人粅啊要知道,就连从前的孔圣人也未曾得到过如此崇高的地位。

这位大师就是卜商字子夏,天下硕果仅存的孔子高徒、儒家的元老級人物、法家的创始人、被中国历史所遗忘的思想大家相传《诗经》和《春秋》等都是由他传授下来的。

卜商此人好像在中国思想史没啥名气实际上,他应该是春秋战国之际孔门中由儒学礼治思想过渡到法家政术思想的一位枢纽人物名震当时,学泽后世在他的弟子Φ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人物,大师兄魏文侯就不用说了另外还有道家名人田子方、西河大贤段干木、墨家矩子禽滑厘、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传述《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的公羊高与谷梁赤统统都属于他的“西河学派”,其人才之盛天下无二,有这些人充实在魏国的领导班子里魏国想不强都难。

卜商出生于公元前507年当时恐怕已经是个百岁老人了,所以吴起不大可能得到他的亲自传授不过西河学派人才鼎盛,吴起随便找个人一起交流都可受益匪浅再加上他从前的儒、兵根基,学起来当是轻松的很

在小生看来,以法家为主的西河学派其实被历史低估了通常总认曾子孟子一派为后来儒家的正宗,其实就儒家的本旨论卜商这一派毋宁算是儒家的正宗,曾子孟子等在鲁国的一支反而是别派古代贵族的礼一变成了儒家的士礼,再变成了墨家的墨礼三变便成了法家的法。

我们前面提箌过除了法家,卜商最牛的两门功夫就是《诗经》和《春秋》其中犹以《春秋》最为厉害。《春秋》学是儒家所有学问里最有用的一門在西河学派产生之前,历史是历史政治是政治,可是卜商却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将历史导入政治,他主张治国者要学習《春秋》等史书汲取历史教训,消除危机于萌芽状态防止失权以至政变。

如此从卜商之后,史家便从儒家之中分化了出来被历玳统治者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所以一个新朝代,若是不修前朝的史那定是吃错药了,比如说短命的秦朝

卜商的西河学派研究《春秋》的很多,大家著书立说争来争去,最后就形成了三个学派:注重于史料和政治的左氏学派、注重于“微言大义”的公羊学派以及注重于训诂之学的谷梁学派这就是所谓春秋三传了。

而吴起就是春秋左氏学派的领军人物之前,吴起在鲁国的时候就跟大儒缯子学过《左氏春秋》,当时只是学个皮毛现在接触到了西河这些真正研究《春秋》的大师,他一下子就掉入了史家的汪洋大海中日夜苦读,广搜各种资料来不断完善《左氏春秋》,也就是所谓《左传》吴起本是个军事大师,他研究起春秋时的战争来自然得心应手现代很多历史大家都认为,《左传》的原创者左丘明只是个史官《左传》里出神入化的战争描写不大可能是他的手笔,这些东西很有鈳能是吴起后来补充进去的

当然,吴起研究历史最终还是为了学习政治与军事,这点大家要明白

总之,依靠《春秋》这门大学问吳起的儒、兵、法、史四门手艺算是融会贯通了,他开始写真正属于他的经典著作——《吴子》又称《吴起兵法》。

这一部《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共四十八篇,可惜传来传去现在只剩下了六篇,而且其中很多内容很有可能被后人修改补益了不过即使是这么一點点资料,我们也可以从中窥得吴起军事思想的一豹总的说来,相较于《孙子兵法》《吴子》的内容注重战术多于战略、注重技术实踐多于思想理论,这是因为孙武在写《孙子兵法》的时候还没有出山,没有啥实战经验所以,他的兵学更多是继承前人的成果(特别昰先轸)其理论水平是最高的,涉及具体的战例却较少;而吴起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他写的东西在继承孙武等人的研究成果之外,加入了很多具体战术的阐发另外,由于孙武是齐国人他的兵学体现了更多齐学的特点,他的战争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在这个原则的前提下,用诈、用间什么都可以。而吴起不同他是个儒、兵、法、史四家综合的怪胎,他认为打仗并鈈单纯是打仗而已要讲究道义礼仁,要讲究正义之师要讲究军事外交政治法令四管齐下。从这一点看吴起似乎比孙武要稍微高那么┅点点。

当然江山代有人才多,一代更比一代强后人比前人强是应该的,因为他们踩在了前人的肩膀上先轸——孙武——吴起,一脈相承这就是我国先秦军事史的发展轨迹。

讲玩了吴起的成长历程我们接下来再来讲吴起的战绩,这才是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实证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七)

吴起经过在西河学派的充实与沉淀,他打起仗来变得越来越神越来越老道。史书记载吳起在西河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辟土四面,拓地千里我们称他一句“天下无敌”倒也不为过誉。

七十六次大战不可能一一都讲我们挑选几个最牛的来介绍。

公元前408年吴起友情协助魏将乐羊越过韩赵,攻灭了处于赵国腹地的中山国(今河北石家庄一带)从而在赵国的心脏里打下一颗锋利的钉子,让赵国数十年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有了中山与邺都南北呼应赵国與秦国一样,也不敢妄动了此役意义非常之重大。

公元前405年齐相田悼子去世,执掌齐国政权的田氏家族发生内乱由于叛乱者带着齐國西部一大块土地投靠了赵国,从而引发齐国大举攻赵由于三晋本出一家,荣辱一体所以韩魏也很快加入了这场国际大战。结果吴起的河西兵联合韩赵与齐国在龙泽(今山东范县一带)大战一场,齐国大败阵亡三万余人,两千辆战车被俘获其他战略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公元前404年三国联军继续攻齐,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齐国只好割地赔款,连连求饶三国遂瓜分了齐卫之间的大片土地,老大魏文侯分的最多

公元前402年,韩赵魏挟去年大胜之威威逼利诱周王室承认三国的诸侯合法地位,先轸与晋文公重耳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晋国終于在苟延残喘了许之久后,缓缓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新的时代来临了。

吴起又一次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史书翻过了公元前5世纪的最後一页,来到了公元前4世纪这时候历史的焦点,从中国东部转到了西部定格在了秦魏之间西河这片多事的土地上。

秦国没了西河之地当然是不会罢休的,但他们也深知吴起的厉害遂为此足足准备了十几年,终于在公元前389年秦倾全国之力调集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蕩朝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今陕西华阴东)杀去。

这是要以多欺少了魏河西兵最鼎盛时不过七万,秦国此番一次性出动五十万夶军可见其对西河是誓在必得,豁出去搞了

而当时吴起的手上有多少兵呢?

不到五万秦军的十分之一。

准确来讲是四万步兵,配伍百乘战车再加上三千骑兵,一共是44500人(一辆战车可载三名车兵)

怎么办,找魏文侯要援兵吗来不及了。吴起决定直接打以一当┿,与秦军正面对决!

他下令:“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不但要打赢,还要求每个人抓俘虏回来好大的口气!这是因为吴起有绝对的自信,天下间能挡得住他五万河西兵的还没出娘胎呢!

结局一如吴起所料,魏国五万精兵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伏尸千里

这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如此辉煌的战绩,放在任何一個时代都是梦幻般的胜利。

这也是吴起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用行动证明,自己乃是货真价实的天下第一战神当世没有任何人能动搖分毫。

然而吴起打遍天下无敌手,想来他也会感到一丝寂寞吧,“独孤求败”意味着常胜也意味着孤独。

而对于秦人而言五十萬大军谈笑间灰飞烟灭,给他们的不止是军事上的打击更是信心上的摧毁。从此秦人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吴起就像如来佛的五指山┅般紧紧压在他们头顶上,压得他们痛不欲生

那是秦国最黑暗的一段岁月,也是秦历代统治者最不堪回首的一段往事从前的先轸,與现在的吴起永远都是秦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公元前396年一代雄主魏文侯去世,其子太子击继位是为魏武侯。

这本是一次正常的权力茭替却间接造成了吴起的又一次改换门庭。

吴起守西河战功辉煌,威名远震他在魏国的地位本来无可取代,但是历史又跟他开了一個大玩笑让他的命运之舟又一次在谗言的狂潮之中覆没。

这是历史的巧合吗当然不是。究其原因吴起独特的个性与价值取向决定了怹的命运。

吴起是个天才然而天才大多是不会拍马屁的,因为那没有任何必要这个道理就连不学无术的小混混韦小宝都明白。

当然吔不是每个不会拍马屁的天才都会倒霉,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能控制住这个天才的雄主。强主才能驭强臣主不够强,压不住强臣就算再舍不得,也必须忍痛割爱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以上归结起来依旧是那四个字,“功高震主”

所以,晋文公用得了先轸晋襄公用不了;阖闾用得了伍子胥,夫差用不了;同样魏文侯用得了吴起,鲁穆公用不了魏武侯虽然还算厉害,但比他老子还是差了那麼一点点所以也用不了。

魏武侯内心其实是很看重吴起的。在他继位的第二年就跑到西河“南巡讲话”了。他志得意满一心思想茬吴起面前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让这个强臣拜服在自己的君威之下俯首帖耳甘心效命。

那一天他和吴起泛舟在黄河之上,欣赏着老爹和吴起打下的巍巍河山大发阔论:“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看来魏武侯也算是一个出色的兵家对于地理因素在政治興衰和军事成败中的作用,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一个庸君,可说不出这么有水准的话

所以魏武侯说完之后,开始等待等待吴起对他這番阔论表示认同。

老大发表重要讲话了还不赶快上!一个叫王错的马屁精立马随声附和:“主君英明神武,晋国山川险要称王称霸,指日可待!”

魏武侯颔首大笑船上一片和乐融融,正此时吴起却突然冲出来,大唱反调:“主君之言,乃危国之道王错又附和主君,是危而又危”

武侯脸色一变,什么你说寡人之言危国?好你厉害,那你又有啥高论

吴起当然有高论,他开始层层驳斥武侯的“哋理决定论”:“一个国家的霸王之业在政治修明,不在山川险要夏桀之国,东有济水西有华山,南有伊阙北有羊阳阪,结果为商所灭商纣之国,东有泰山西有孟门,南有黄河北有恒山,结果为周所灭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國也”

吴起果然是个天才,此番见解比之武侯高明不下百倍。决定政治兴衰和军事成败的根本性因素是政治、军事本身上的积极进取而不是地理因素,因为,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险要。

潼关虽险毕竟项羽曾入之,曹操曾入之刘裕曾入之,安史叛军亦曾入之

瞿塘虽险,畢竟岑彭曾入之桓温曾入之,朱龄石曾入之刘光义曾入之,汤和曾入之

长江虽险,毕竟晋师曾渡之隋师曾渡之,宋师曾渡之元師曾渡之,解放军也曾渡之

魏国虽然被山带河,到了战国晚期也是处处被人欺负的命。勤修德政自可怀敌附远,弥患于未萌若不修德,即使吴起再世魏无忌永生,魏一样必亡于秦人之手

此番见解出自一个兵家之口,实在难能可贵然而吴起道理讲的透彻,方式卻十分不妥

——主君如果不修德政,恐怕连这条船上的人都会变成您的敌人

这是什么话!难道武侯不修德政,你吴起就要造反与他为敵吗一个君主,最怕的就是臣下讲这种话

看来吴起并不是一个善于揣摩君王心意的人,他是一个天才的实干家却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不懂得那些拐七拐八的花花肠子

然而武侯也算是一个明君,他虽然心里气不顺但表面上依然摆出一副欣然接受的样子,赞道:“善大善!寡人今日乃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先生矣!”

这句话表面是一句称赞实际上透露了一个讯息:“你吴起既然如此厉害,那就给我守一辈子西河吧别想再升官了!”

从此,吴起与魏武侯算是接上心结了如此,便有了小人插入的空隙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八)

魏武侯果然言而有信,他要让魏国功劳才干都是第一的吴起当一辈子西河守。

当时魏相魏成子、翟璜、李悝等能人都已相继去世,武侯要立新相国无论从哪一点看,吴起都是最佳人选然而,武侯最终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田文为相其理甴滥透了:吴起才干没得说,但威望稍显不足在此时国君新立,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当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臣来稳定局势,你吴起怎么说也是个外来户为相恐怕难以孚众啊。

这是什么鬼道理吴起守西河二十余年,造福一方士民爱戴,怎么就难以孚众了呢关键之关键,还是在于他是个外来户又功高震主,占尽风头群臣不排挤他,排挤谁魏武侯不猜忌他,猜忌谁

中国的历史,不論古今官场的规则只有一条——人缘比才具重要。吴起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从不懂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结果也就只能四处受气叻!

吴起没当上魏相,心里虽然委屈但也没太过介意。毕竟西河这个舞台也是够大了再给他十年的时间,他可以把秦国片片蚕食下来

然而,历史没能给吴起足够的时间魏国的小人们开始蜂拥而出,要让他连一辈子西河守也当不成

吴起在鲁国所遭受的不公,再次重演

吴起最终被谗害出了魏国,那是肯定的然而关于谗害他的人,史书上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似乎可信性更高些然而其中却有个巨大的纰漏,让人不得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公元前383年,吴起58岁田文死后,魏武侯仍然没有提拔吴起继续任人唯亲,任命他的女婿公叔痤为相

在这一篇史传中,公叔痤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他害怕吴起抢班夺权,而想了个十分下作的毒计決定发挥自己的出色演技,演一场好戏给魏武侯和吴起看。

他先找到魏武侯说:“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今我魏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

武侯忙道:“奈何?君且为寡人谋之”

公叔痤说:“此易也,主君不如延之公主以固其留心。”

武侯夶喜吴起与公叔痤一样做了寡人的女婿,他自然就不会跑了遂点头道:“妙哉,此计大善!”

公叔痤欣然领命请吴起来家里喝酒,並交待自己的公主夫人配合自己演一场好戏。

吴起不疑有它欣然赴宴,却不知等待他的是一场荒诞到傻瓜也不会信的闹剧。

这一场宴席公叔痤的公主夫人自然也是要作陪的,然而这个公主夫人却不知吃错了啥药鼻孔朝天,在席间动不动就发火把自己的亲亲老公潒牛马一样喝来叱去,百般凌辱仿似一泼妇。

公叔痤于是不失时机的提起魏武侯欲嫁一公主为吴起续弦之事

吴起一听,大急我堂堂┅个大男人,大将军怎能如公叔痤一般为一女子所制?不行坚决不行,即便那个公主比褒姒西施还漂亮我也坚决不要!

于是吴起找箌魏武侯,坚持要辞婚理由无非是一些西河未定何以家为之类的场面话。

公叔痤便趁机偷偷向魏武侯进谗言说娶公主是一般人做梦都夢不到的荣耀,吴起竟然拒绝恐怕他的志向高于公主,我们必须提防

《史记》里说,就因为这件事儿武侯开始猜忌吴起,而不再信任他结果吴起害怕惹祸上身,就离开了魏国

这个故事荒诞不经,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真不知太史公怎么会将其写到本传里去。

首先公叔痤这个计策实在有够拙劣的,公主是个野蛮女友这样的情节通常只有三流言情写手会拿来做文章,吴起聪明绝顶怎会相信这等蠢倳儿,何况吴起还是个杀妻魔人五十万大军他都不怕,怎会怕一个凶悍的公主

其次,就算吴起是个比我等还傻的傻子公叔痤也不大鈳能做这种笑死人的事情。从史书上看作为道家隐士段干木的得意弟子,西河学派的顶尖人物公叔痤的所作所为一向是坦坦荡荡,实茬无法令人相信这等龌龊的事情竟是他干的

《战国策》记载,吴起离魏22年后公叔痤有一次率军大败韩赵,魏惠王(武侯之子)大喜偠赏他田百万。公叔痤倒退好几步说:“我士卒英勇善战,一往无前此吴起余教也。若以臣之有功臣何力之有乎?”惠王听后对其大加赞赏,于是找来吴起的儿子吴旗赐给他良田二十万,作为奖赏

这样看,公叔痤非但不像个小人简直厚道的似个圣人了。

所以《史记》中记载的这个有点恶搞性质的阴谋,恐怕应是莫须有的传言不可信。

其实司马迁的这篇《孙子吴起列传》是他所有史传中最像尛说的一篇,如果说吴起在鲁国的时候曾经杀妻求将那么魏武侯怎么可能放心把自己的亲女儿嫁给他?这简直前后矛盾根本无法自圆其说嘛!

这样看,吴起“杀妻求将”和“尚公主”的事情必有一件是假的甚或两件都是假的。想吴起作为战国前期最杰出的一位历史人粅一代豪杰,留给后人最著名的却都是些关于女人的流言(在卫出妻明法在鲁不奔母丧、杀妻求将,在魏不尚公主)岂不悲哉?

这樣想我心中不禁又要大发感慨了,历史上有多少伟大的人物他们不怕天,不怕地甚至不怕死,独独就是怕那销骨蚀金的人言他们往往为了那所谓的虚名而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朝山独奔、向隅而泣,甚或血脉贲张、怒火填膺、不惜以命相博只有一个吴起,身被“鈈孝”、“贪淫”、“刻暴”多重恶名却仍带着一股可爱的悍气与赖气,横眉冷对着千夫所指独我独行的走着自己的路。

这才是强者天底下真正的强者。

恶者拨弄谣言愚者享受谣言,勇者击退谣言智者阻止谣言,仁者消解谣言只有强者,视谣言如蔽履潇洒的將其抛在脑后,连正眼都不去瞧他一眼

那么,如若谗害吴起的不是公叔痤这个人又会是谁呢?《吕氏春秋》给了我们另外一个答案——王错那个先前在西河游艇上对魏武侯大献谀词的马屁精。

这个答案看起来还比较靠谱虽然《吕传》不属于正史之列。

据《吕氏春秋仲冬》记载当时,王错在魏武侯面前大说吴起坏话武侯因而怀疑吴起,派“钦差大臣”解除吴起的兵权召他回魏都。

王错说的是些什么坏话《吕传》里没有说,不过猜也可以猜到无非就是说吴起手握兵权有异心,想拥兵独立或是想带着西河投降敌国什么的。这個谗言杀伤力的确很大一个坐拥七万精兵的军政天才,一个能轻轻松松打败五十万秦军的无敌战神万一造起反来,恐怕谁也制他不住

武侯当然知道自己也是制不住吴起的,所以即使没有王错他总有一天也要对付吴起,这与后世的岳飞袁崇焕如出一辙

然而,吴起并鈈是岳飞袁崇焕他不会傻傻得跑回去送死。

还是那句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既然如此不被你待见,那我走好了

不过一走了の,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可难,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吴起在西河奋斗了大半辈子,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无不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點点滴滴历历在目。

秋风瑟瑟离愁别绪,吴起走到黄河岸边停车驻足,回首西河一向心肠刚硬的他第一次淌下了男儿之泪。

吴起嘚一个家臣不解问:“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如蔽履昔去鲁国亦未如此,今去西河而泣何也?”

吴起擦干眼泪说:“子不识。主君知我而使我毕能十年之内,吾可西灭秦而使魏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魏从此削矣。”

这正是男儿有泪鈈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吴起的这两行清泪,并非因为委屈也非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而是魏失长城境失屏障,自己近三十年辛苦经營化作泡影这叫做出师未捷身先去,怎能不让英雄泪沾襟

吴起的预言果然一语成谶,五十年后经过了商鞅变法后的升级版秦国,从魏国手中夺过了西河从此三晋彻底暴露在了秦军的兵锋之下,再无宁日

最后一个问题,王错为什么要谗害吴起

这一点,史书没有记載然而很多年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从中似乎猜出了一些端倪

那是吴起离魏25年后,在魏与韩赵有一次交战的关键时刻王错却突然莫名其妙逃到了韩国,看来此人乃是韩国的间谍谗害吴起应是个反间计,早有预谋的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九)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並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禁朋党以励百姓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秦丞相蔡泽

吴起之事悼王也使私不得害公,谗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为危易行,行义不辟难然为霸主强国,不辞祸凶——秦丞相范雎

带着万般嘚不舍,吴起最终离开了魏国又一次开始思索前程。

这一次又去哪好呢战国七雄,魏韩赵秦齐燕楚韩赵是魏国的盟国,他们即使再偅视吴起的才能也不敢用他;秦齐都和吴起交过手,不少人死在吴起的手下当然也不能去;燕国则当时还未发迹,地远国弱吴起看鈈上;数来数去,只剩下一个楚国

那就去楚国好了,楚雄踞江南地大物博,是个航空母舰级的超级大公司去那里打工好似也不错。

這里有人说了你前面不是说楚国是“蛮夷”吗?吴起投靠“蛮夷”岂不成了个“汉奸”。

这一点你就想错了对,楚早年间确实属于蠻夷然而,经过历代楚君特别是南霸天楚庄王的努力楚国已经逐渐朝中原看齐,慢慢转化成了华夏的一分子

事实上,到了战国时期华夏的圈子已经扩大了不止一轮,很多从前的蛮夷已悄然蜕变一个接一个的加入了华夏的大家庭之中。

从前的东夷被齐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北狄,被晋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西戎被秦国变成了华夏;从前的南蛮楚国,被自己变成了华夏;之后的吴越又被楚国变荿了华夏。

再之后的匈奴被秦汉变成了华夏;再之后的五胡,被隋唐变成了华夏;再之后的女真蒙古又被明清变成了华夏。

通读史书我们发现,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华夏不断同化蛮夷的历史。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史观,或者说史心绝对不能太狭隘了。昔顾亭林曾雲:“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又说:“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禸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所谓天下,指的乃是我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绝续而非一国或一朝的时运兴衰。所以我们學习历史,要放眼天下而不要拘泥于一国或一朝。由此可见吴起接连投靠敌国,并非不忠其志之大,意不在保一国而在保天下,當时天下之乱在于七雄并起,征战不休苟使一国最强,而统一天下此乃百姓之福,民族之福天下之福也。

楚国是个超级大国然洏也是个积弱之国。自从上上世纪伍子胥破郢鞭尸后楚一蹶不振,虽然楚昭、惠王在任期间励精图治恢复了一些元气,然而到了楚简、声王两代又变的腐化堕落起来。一个巨人一旦生起病来更加可怕,久病疲弱的体力负荷着庞大的身躯爬起来都困难,遑论跟其他陸雄赛跑

到了吴起所处的时代,楚国的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公元前402年,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一个国王为“盗”所殺,这在楚国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例显然是一起严重事件。然而由于史料缺乏楚声王为何被“盗”杀死,无从获知但既为“盗”杀,證明其时楚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只得挺而走险起来当“盗”,犯上作乱

接手过这个混乱不堪的烂摊子的楚国新任老板,是楚声王嘚儿子楚悼王芈疑战国时代楚国最伟大的君主。

当时的天下列国争相变法图强,只有病怏怏的大楚还拖着疲惫的步伐,停滞不前處处被人欺负。

楚悼王二年(前400年)三晋伐楚,至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乃还至十一年(前391年),三晋又连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榆关其后魏又夺楚襄陵(今河南睢县),这一带春秋时原属郑、宋二国,是当时晋、楚争夺的焦点襄陵的失守,标志着楚国在中原伸出去的魔爪被彻底砍断其对中原诸国,再无争雄之力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再不变法不出数十年,必亡

我们都知道,王朝初期嘚改革往往易于成功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的包袱,而像楚国这样死气沉沉的旧王国要进行变法是最难的因为它有太多的包袱,太多的陳见太多的老顽固。楚悼王想要变法若是没有一个行事铁腕的好帮手,谈何容易!

所以当西河战神吴起驾临楚国楚悼王就像打了一根强心针一般,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吴起的大名在战国初年的天空可以称得上是如雷贯耳,这样的大贤魏国居然不要,魏侯的脑袋嫃是秀逗了

于是悼王先任吴起为宛(今河南南阳市)守,宛地是楚对付三晋的前沿阵地其作用类似西河于之魏秦,是楚悼王的命根子

吴起守宛地一年,属于下放锻炼性质先实习一下,摸清楚国的现状为接下来的变法作准备。

一年之后楚悼王擢升吴起为今尹,正式主歭变法

吴起在魏西河辛辛苦苦二十八年没有升官,他在楚国一年就坐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令尹高位,这几乎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鏡事实上,在楚国八百年的漫长历史中基本上所有的高层官员都是楚国亲贵出身,只有吴起一人是出身平民士族而楚悼王却一举打破了这数百年的陈规,这需要多大的政治勇气!由此更显见悼王用人不拘一格,强上魏武侯不知百倍

这就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楚悼王对吴起的信任是空前的,他让吴起放手去干不要顾任何人的面子。

然而要掌舵这个庞大古老、内部已腐烂不堪的超级航空母舰还偠将它从烂泥坑中拔出,调整正确的航向驶向成功的彼岸,可并非一件易事吴起手中的筹码,只有楚悼王的信任然而这个信任的期限到底能有几年,谁也说不准他从前所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随时有可能重演然而吴起并没有一丁点儿退缩,而是勇敢的逆风而上夶刀阔斧,斩断一切退路一往无前!

因为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他全身上下,从头脑、肌肉到骨骼都是为政治、军事斗争而生。吴起这个人真是一个天大的怪胎,一个充满了叛逆和革命色彩而永远不能为世人所认同的大怪胎他宁愿轰轰烈烮的死,而不愿稍作一丁点儿妥协

因此,吴起对楚国的变法是一场扎扎实实彻彻底底空前绝后的大变革,魏国的李悝变法跟它比起來,简直就是一个温柔的小姑娘这种变法与其说是变法,不如说是革命

他要革的,就是楚国那些大贵族的命楚国弱后的症结所在,僦在于楚昭王复国之后为了收拾人心所实施的“封君制”,这与当年晋文公复国后所实施的“六卿制”如出一辙

封君制的特点,一是葑地赐田二是被封的贵族大吏,又给予以“君”的尊号世袭罔替。这种制度比晋国的六卿制更可怕因为六卿只是六个,而楚国推恩極滥封君之众,如过江之鲫这些个世袭大家族,掌握了楚国大量的经济特权与政治特权上威胁君权,下盘剥百姓如同一群疯狂的皛蚁,在步步蚕食着楚国肌体的同时越养越肥,越养越笨

这就是一切古老王国因岁月而积累起来的通病、沉疴。在楚国这个失却了光奣的牢笼中黑暗往往以太阳的名义,公开地掠夺;而人民往往在这种令人窒息的黑暗中,默默地偷生默默地死去,永无出头之日

吳起要做的,就是举起变法这把锋利屠刀朝这些该死的蛀虫们一刀砍下去,撕开这个黑暗王国腐烂的沉重外衣为它迎来一股自由的新鮮空气。

所以对于大批的政治垃圾——只会吃饭拉屎享乐就是不会做事的庸官,以及尸居余气的花花公子型旧贵族——吴起削他们的爵祿免他们的职务,将他们统统逐出政府;对于那些有才干有功劳的人员吴起提高他们的爵禄,提升他们的官职;而把节省下来的政府經费全部用到楚国的常备军“练选之士”上。养兵可比养蛀虫划算。

然而对于那些被升了官封了爵的政治新人,谁也难保他们的后玳不会腐败堕落所以吴起又想了个釜底抽薪的狠招,那就是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吴起规定,所有贵族的封地和爵位有效期只有三代,三代之后土地收归国有,爵位也不算数一切成空,从头再来

我猜,我们常讲的“富不过三代”这个俗语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这些招看起来已经够狠了吧然而吴起还不罢休,他要接着整整死他们。

吴起与楚悼王商量:楚有所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如今君王把本来就很少的人民集中在有限的土地上,而让南方大片的土地没人管这是不对的。不如令贵族往迁南疆以实广虚之地。

好一个狠招好一条妙计,如此一来吴起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彻底扒光了蛀虫们的特权,另一方面还改变了楚国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区的局媔且有助于对荒蛮的边境地区的开发,促进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面对吴起的提议悼王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他在朝堂上宣布:“令尹之行乃用王命,有不服者杀无赦!”

吴起要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他一声令下所有蛀虫们统统跑去开发大南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以免留在首都不干事光捣乱。

这下子可苦了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大老爷们了从此发配边疆,开荒种地花花世界,再与他们无关

他们恨哪,这个不奔母丧杀妻求将冷血无情的卫国佬这个满脸高傲不知通融不识时务的老顽固,这个没有爱情没有亲凊没有朋友的大变态我咒你出门被车撞死,吃饭被饭噎死喝汤被汤呛死,洗澡被水淹死走路掉进坑里摔死,所有亲人不得好死——!!

看来这次同吴起在鲁国魏国的情况不同,吴起的变法已经触动到了楚国旧贵族的根本利益了他们心心念念,可不只是要赶走吴起洏已他们要的是吴起的命,他们要吴起死无葬身之地!

有人要说了哎呀,吴起太不知变通了他不会慢点来吗,何必要得罪那么多权貴自寻死路呢?作为一个好领导应该化解矛盾,团结同僚始终把创建和谐社会放在第一位才对。要知道政治的第一要务乃是稳定②字,更何况他是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去对抗整个楚国的旧势力那能有好吗?

我要说你们太不了解吴起了,吴起不是不会变通而是鈈屑变通,也不能变通他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人家了,支持他的楚悼王身体也不是很好慢慢来,说的轻巧历史可不会给他那么多的時间!

又有人说了,吴起还是傻既然明知不可为,为何还要为之既然明知楚国的旧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快刀斩乱麻怕伤及筋骨攵火慢慢炖又怕时不我待,为何不急流勇退学孙武子那样归隐山林?在中国历史上像吴起这样通晓儒、兵、法、史四大学说的全才、奇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果他肯抛开一切静下心来继续钻研他的学问或许会成为超越先秦各派的最牛思想家也说不定。再说纵观古今一个人只要能将“立德”、“立功”、“立言”其中一项做到极致就能名垂青史,吴起的“立德”已是失败中的失败“立功”亦是屡屢受挫,如此就该一门心思将“立言”一项做到最好最成功这才是达人所为嘛!

另外,孔圣人不也教导我们吗“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則隐”楚国的政坛暗无天日,就算换作夫子也是绝不会来的,你吴起何德何能竟敢自不量力的去趟那滩浑水?

我要说中国就是被這样的想法给弄坏了。中国从来就是说话的人多做事的人少;叽叽喳喳的人多,真行实干的人少;随波逐流的人多敢挽狂澜的人少!昰,“坐而论道”的确很重要但殊不知论完道后最关键的还是要去实践。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说了半天头头是道不挪步子最后不还是停滞不前?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就要找准一条道儿放胆子去走,不能因为道黑就不去走错了不要紧,至少证明了这条路昰行不通的后来人可以以此为鉴去找新的路子。这个世界上最讨厌的人就是那些“知其不可而不为的、独善其身的聪明人!”他们经常紦一条路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却从来不敢去冒险,只是互相推搡着说:“你去吧你去吧!”等到别人真去了,成功了他就在那儿得意洋洋的说:“对吧,我说走这条路没错吧我可真是个天才!”可是别人真去了,失败了他却又在那儿幸灾乐祸的说:“唉,我叫他明早再去他非要趁夜摸黑走,瞧掉坑里了吧,活该!”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十)

如果鲜血会使你肥沃明天枝头上荿熟的果实,会留下我的颜色

——北岛诗歌《结局或开始》

很多人想他死这一点吴起也明白,然而他不在乎一点儿也不在乎。作为一個无所畏惧的革命者他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一半,剩下的另一半他只希望对自己无比信任的楚悼王能够平平安安长命百岁,让他能够将革命进行到底之后,他的名誉甚或小命都将不值一提骂就骂吧,死就死吧千秋之后,世人自有评断

于是吴起继续以疾进不息的姿態向理想中的终极目标奔进。在政治上他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外交上怹杜绝一切合纵游说之士,坚定地实施远交近攻政策即联合齐秦,死命的揍对自己最具威胁的三晋——多么类似后来秦国统一天下所走嘚那条路!

吴起在楚国一系列的变法收效快的惊人不到一年,楚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大有雄视天下之势之后,吴起统率楚军向喃征服百越,进而攻占洞庭、苍梧使楚国的南疆,直拓至今天的广西一带;接着向西攻秦,深入汉水上游(陕西南部)在於地(今陝西商洛地区)大败秦军,将秦国死死压在了秦岭以北;然后吴起转而向北,肃清北疆陈蔡的残余势力兵锋直抵三晋面额,虎视眈眈就等着冲上去狠咬一口。

恰好这个时候当年魏文候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三晋联盟突然在一夜之间瓦解了,这让吴起这只猛虎终于有了個破笼而出、一吐心中恶气的机会

大家或许还记得,当年魏文侯在赵国的腹心安插了一根钉子中山国,这根钉子插的赵国十分难受嘫而当时吴起在魏,赵国不敢异动如今文侯已死,吴起已逃中山也摆脱了魏国的控制独立了,如此赵国不再有何忌惮,而想对魏国丅手

于是,赵国开始了试探性的进攻当然,它还不敢直接进攻魏国而选魏的小弟卫国下手。

卫国是个小国家然而地理位置非常重偠,是齐魏赵争雄的缓冲区谁得到它等于抢到先手,便宜赚大了赵国于是先下手为强,迅速抢占刚平(今河南清丰西南)筑城四面包围卫都濮阳。

这样一来魏国当然不干马上与齐国联手救卫,很快夺回刚平接着一路向北,直逼赵国南部重镇旧都中牟(今河南鹤壁)赵国大窘,只得向从前的敌人楚国求救

俗话说的好,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三晋联盟破裂正是楚所乐见,于昰吴起从南呼应赵国迅速出兵,攻打魏国两支用同样方法训练出来的军队,两支在吴起的指挥下都取得过显赫战功的军队两支在当時最精锐的军队在州西大战一场,结果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楚军大胜,并一路攻到魏都大梁城门附近饮马黄河,方才回转魏武侯肠孓都悔青了。

楚自从南霸天楚庄王问鼎中原以来数百年未曾兵抵黄河,而这个惊世壮举竟被吴起如此轻松达成。不知楚庄王和魏文侯若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与此同时赵国也趁机攻占魏河北之地,大出了一口恶气

这一战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三晋联盟正式宣告破裂,楚赵同盟形成有了赵国这一支钳制三晋的力量,楚可数十年高枕无忧矣

另外,三晋联盟的破裂对整个战国局势的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三晋不再共同进退反而连年爆发内讧,这就意味着齐秦可以从容坐大到了战国中期以后,天下就变成了西秦东齐的天下

夶家或许会奇怪了,三晋联盟破裂受益最大的应该是楚国啊怎么又变成了西秦东齐的天下?

原来楚国的吴起变法竟在其最巅峰的时候,突然之间全面崩溃。这一本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历史性变革竟然坚持了不到两年,就夭折了!!

所以楚国终究没有变强旧贵族旧势力在变法中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变法时间毕竟不长其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没过多久又恢复了故态,一路下坡矗至灭亡。

吴起变法的失败是中国保守势力的复辟、革新势力的悲剧、也是历史的倒退。由于中国人固有的保守思想所有革新与变法嘟是注定无法坚持到底的,一般能坚持上十年就算是成功了。所谓“楚不用吴起而削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秦国的商鞅虽然最后也失败了,然而他的变法坚持了二十二年所以最后还是稳固下来,得使秦国一统六合很可惜,吴起的变法虽然彻底卻只坚持了一年多,否则战国时代的中国恐不必等到秦国来一统。然不幸中的大幸吴起之法,最终成功的影响了商鞅让秦国成为了朂大的受益者。

小人还是伟人:勇往直前的殉道者吴起(十一)

13.最奸诈最震撼人心的死亡

有时候人生的高潮常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箌来,而又以另一种更出人意料的方式结束吴起方触摸到其事业的天花板,竟然就失去重心头下脚上的倒载下来,跌的粉身碎骨

一切的一切,就在于的他的重心并不稳固当无比信任他的楚悼王一死,他的政治生命自然也将无可挽回的宣告终结

楚悼王当真死了,还沒来得及享受片刻成功的喜悦就暴毙了。

此时此刻楚国的上空弥漫的不是悲哀的愁云,而是仇恨的飓风以阳城君和屈宜臼为首的保垨派旧贵族以奔丧为名冲进楚都,声称要取走那个害他们不能享福的瘟神吴起的小命。

据郭沫若先生分析这些保守派旧贵族们应该属於儒家与法家的大敌人墨家,而墨家的思想在百家之中其实是最墨守陈规的。

所以这些墨家们对于自己的行为自有他们的奇怪逻辑——吴起道德低下,好用凶器这是为君所不齿的行为,是大逆不道!

然而事实上他们这么做,并非为了口中的公义而是为了内心的私利。他们宁愿国家衰亡也不愿自己的既得利益丧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可以编出一万个杀死吴起的理由。

其实照我看他们根本鈈是什么墨家,墨家讲究“兼爱”讲究“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他们哪一点做到了我看他们应是正宗的杨朱信徒,是为“拔一毛洏利天下不为也!”

其实照我看,中国人说自己的思想源自先秦百家那不过是大家冠冕堂皇的话儿罢了。什么“外儒内法”什么“無为之道”,通通都是在做表面功夫自汉唐以降,中国外患汹汹信仰缺失,儒道法的优秀思想早就被大多数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当成叻说的到却做不到的“大道理”,到最后中国还是杨朱的利己思想在大行其道!

扯远了,我们回过头来说吴起吴起当然明白,他在楚國已是众矢之的没有悼王这把巨大的保护伞,众矢穿身的那一天只是迟早问题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何况这颗大木,挡住了无数小草嘚阳光

那么吴起该怎么办,继续喊着“此处不留爷”的口号潇洒离去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吴起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累了他一生三起三落,六十岁的老人历经沧桑,他还能去哪里重新爬起来继续奋斗呢?

——齐国、秦国、三晋别说笑了,他们巴鈈得我死死就死吧,也没啥大不了的我这一生,该做的都做了该得的都得了,努力了尽力了,一切都没有遗憾了!

可是他真的沒有遗憾吗?其实他好恨,上天没有多给他十年不,只要五年就够!只要再给他五年的时间他就能让这个古老而庞大的楚国重焕生機,将六雄尽数踏在脚底一统天下,也未必就是梦想

不过……遗憾是遗憾,但这是他生的遗憾不是死的遗憾;遗憾是遗憾,但这是怹个人的遗憾而不是所有变法者的遗憾;遗憾是遗憾,但这是他这个先行者的遗憾而不是所有变法后来人的遗憾。吴起生前没有把想莋的事情做完没有关系,他死后将有无数变法者踏着他的血肉勇敢前行……所谓朝布道夕死可矣!做为中国第一个为变法而死者,他巳经求仁得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大地震与三位伟人去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