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销售经理团队提成方案级别买一千元是多少提成

买它还是买小米?这款全面屏手机只要不到1千元买它还是买小米?这款全面屏手机只要不到1千元互联网甲壳虫百家号全面屏手机目前已经进入千元时代。继小米发布红米5/plus之后,今天,魅族发布了旗下的千元级别全面屏手机,魅蓝S6。魅蓝S6使用了三星首款全网通Exynos 7872 六核处理器,共有全网通公开版,移动4g+版和全网通4G+版,所有版本系列都是3GB运行内存,而内存则有32G和64G版,分别售价是999元和1199元。自从苹果土豪金带火了手机配色这个营销的点子,不管是什么手机发布,配色都是不得不提的了。同样,魅蓝S6在配色上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分别有月光银、香槟金、磨砂黑还有淡钴蓝四种配色。从定价上来看,明显有意对标小米的千元屏手机红米5plus。两者主要的不同,就是处理器和配色。红米5/PLUS拥有黑色、玫瑰金、浅蓝、金色,处理器用的是骁龙456(红米5)和骁龙625(红米5plus)。红米5虽然也是全面屏,但是配置偏低端,所以魅蓝的直接对手应该是红米5PLUS。但是目前国内厂商手机配置上同质化严重,大家的营销策略基本都是硬推硬件配置。稍有不同的oppo和vivo另辟蹊径,从线下门店到明星攻势,成功突围。而魅族和小米两家,主要的差异化就在于各家对于手机ROM的优化上。小米系统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从使用体验上也比魅族的略胜一筹;而魅族则胜在品牌积累比小米好,所以两家可以说互有优势。无论如何,竞争越强,消费者会更受益。那么,你会选择谁家的手机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互联网甲壳虫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互联网广告资讯及广告优化方法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大家好,想问下完美事业真的靠谱吗?_百度知道
大家好,想问下完美事业真的靠谱吗?
大家好,想问下完美事业真的靠谱吗?我是一个普通人,也很喜欢完美产品,就是不知道经营这份事业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我建议你自己考察考察,再决定是否要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要听信别人的话。我也在做完美。
采纳率:11%
可以这么说吧!做在前端总线可以
跟风我劝你别做
想做,可是花费太多又心疼,但不用心又怕不甘心
完美总体来说是走的直销。现在直销行业发展趋势是不理想的
我委婉点说直销。直接点就是传销运营模式。产品只是一个覆盖
产品很好,但是运营不太喜欢
我觉得完美不行,完美并不是靠消费者盈利,而是靠员工
产品真心不错
也许吧!反正我没有接触过,但是我多少了解一点,听别人介绍过,觉得不好,完美是强迫性的让员工买东西,如果你能发展很多下线那还行,如果看卖产品真心觉得还是算了吧
直销不好做,但也有人成功,就是学习,发展人员加入,比较漫长,我经济不好怕自己不行
那我劝你别做了
踏踏实实的干点别的吧!
现在想发财的人不少,但是现在人也不傻
我一哥们儿做完美想让我也做,我听了介绍开始觉得还挺好的,但是后来仔细一想根本不行
嗯,所以我一直矛盾,身边两朋友已经下决心了
你不用下这个决心啦!
除非你有特别好的口才,再说你要真的口才特别好去干销售啊!卖楼提成很高何必做直销呢
产品调理身体非常好,就是有点强迫性,上级老给低下压力
对呀!你卖的越多他挣的越多
你提百分之二十他提的可能比你还多吧
做直销成功可以继承下一代,所以这个很诱人
级级提成,为什么完美产品那么贵,就在这么
你觉得你能成功吗?你觉得你能发展到人吗?
不好做,我玩的好的两女孩开了养生馆,现在还在找客户
首先加入完美要买五百的产品,然后升到初级经理每个月最少消费近千元,不然得不到工资提成,是这样吧?
我问她两,就说一辈子总会成功,她们很投入,我投入不了
嗯,主要得有客户
冒昧的问下你男的女的
发展经营者才是目的
你首先要考虑一下这些产品的消费人群,那么贵的东西有多少人会买
如果光靠内部人买东西提成,那你需要发展多少人而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
嗯,看公司制度,各方面考虑的多,就没那么着迷
是诱惑力确实挺大,卖一件能提几百到几千,可是一年你能卖出去几件
他的提成制度我记不清了,好像是提下级的百分之二十提下下级的百分之三十以后无线级的百分之三还是百分之多少我忘了
上了直销员3.6万,介绍人消费才能拿到提成
什么3,6万?工资吗?
上初级合格就难,会场他们说的很简单一样,可是现实却
我忘了他这个是怎么分的了
3.6是直销商,上了直销以后,再介绍人员进来消费才有提成
主要发展下级
直销实际上就是被国家允许的传销
想靠这个成功还不如去卖楼呢!做个销售
初级是介绍两个人消费3.6万,每个月消费18000,要三个月都是这个业绩才合格
至少不用往里搭钱
被国家允许也是合法
好像是介绍两个团队消费那么多
一个人可以发展八个团队
是啊!,两个直销商,小组团队业绩
对呀!所以说他是靠员工盈利的嘛
并不是靠卖产品,而是强迫员工买产品
对了你多大了?做什么的?
就是看制度,才没信心做的,我身边两个制度都不知道,就开美容室了
河南的,二十八
想发展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做点什么
比如开个小餐馆
你是做什么的
我目前失业
以前是司机现在不想给别人干了想自己做点什么
噢,我以后再看吧!
嗯,自己当老板还是好
聊这么久,耽误你睡觉,晚安
没事,你睡吧!晚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揭秘完美直销内幕:多层次提成涉嫌传销
我的图书馆
揭秘完美直销内幕:多层次提成涉嫌传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阅读:&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已经拿到金钻级别的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完美”)经销商王志军、何青夫妇(化名),数年间,不仅发动其姐夫等亲戚加入完美,还将其团队下面熟人、朋友的家族成员也纳入自己的事业体系。
  如同熟人堆里滚雪球,王志军这个建立在“家族黏性”的赚钱项目越做越大。
  仔细推敲王的这套“行得通”的策略,主要围绕寻找需求、推销产品、多层次提成和发展身边亲友,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捆绑体。
  然而,在这个利益捆绑的团队里,并非每个人都能赚钱,真正享受成果的永远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完美经销商和直销员在“寻找需求”过程中涉嫌夸大宣传,而其驱动直销员不断发展团队成员的利器——多层次提成制度,则是《禁止传销条例》明令禁止的。
  熟人堆里滚雪球
  几年前,在广东打工的王志军常年罹患肠胃病,经工厂同事介绍,尝试性地用了完美的清、调、补系列,肽藻营养粉和沙棘茶。
  之后,王志军买回一万多的完美产品,开始向身边的工友、业务伙伴,以及老家的亲戚推荐完美产品。
  “有一天,完美公司突然通知我,说我卖的产品已经达到了业务经理的级别。”王志军夫妇辞掉所有的工作,开始专心经营完美事业,在工业区旁边租了个办公室,“每天就是邀请人来喝喝茶、聊产品,分享完美事业。”
  王志军的第一个顾客是之前在工厂跑业务的客户,据王描述,十多年老胃病的何老板吃过完美的“清调补”产品后,便开始向周围的人推销产品。“何老板让他们一个家族的人都消费完美产品,那个时候一次性拿了上万的货。”
  如今,整个团队下有多家专卖店和美容店,以及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精确统计的业务员。王志军所在的镇子,做完美的人,基本都是他发展起来的。
  “这个事情说难也不难,我小舅子也做到了初级经理,亲戚在附近开了一家美容院,姐夫在老家做。”王志军称,每个月在老家能销售2万~3万元的产品。
  目前,王志军亲戚的美容院还不具备直接进货的资格,基本上都是从王志军的专卖店拿货。就算其业务员在别的专卖店拿货,同样也算到王志军的团队业绩里。
  为培训新人,每个月的1日是完美的新人培训日,每个月有2天针对业务员的培训。“我们有专门的培训系统,你只需要带同事或者朋友过来就可以。”只要对完美有兴趣,王志军都会很热情接待。
  从打工族转型成完美经销商的王志军,生活习惯和举止言谈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年岁数的王志军,头发齐整身材匀称,衬衣、西裤、单皮鞋的标准着装,右手无名指上套着一个硕大的金戒指,开一辆日本车,说话条理分明,脸上挂着亲切无比的笑容,与数年之前照片里瘦黑的样子,判若两人。
  “我觉得我做的不是完美里面很成功的,但我们的业绩是倍增的,而且还可以世袭三代。”这点王志军颇为自豪,自己不仅赚了钱,连孩子的未来都有了着落。
  据王志军介绍,假如他以后申请退休,他名下的完美卡级别和市场就可以完全转到孩子的卡上,他的孩子则可以在享受父辈卡提成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升级。
  直销行业资深专家王万军对此表示,归根结底是对会员资格的继承,该做法在国外较通行。
  不过,记者从多位完美经销商处了解到,虽然有“继承权”这样的说法,但直销公司与直销员并没有签署相关的合同文件,全凭所谓对公司的互相信任达成,而直销公司也不愿意将“继承权”问题放在台面上讨论。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正超认为,该权利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首先要界定直销公司直销员做到一定级别之后享受的权利属性。按照法律规定,金钱权是可以继承的,比如股权、分红、预付款等,但是人身权利不可以继承,比如选举权、政治权利、公司福利等。
  “教好了,我都是有好处的”
  光自己推销产品,远远不能达到财富的倍增。
  “自己直接发展的小组成员的业绩归到你的总业绩,业绩越多,享受的提成点越大。”王志军表示,很多完美直销员做到一定级别,主要收入来源并非自己直接卖出去的产品,大部分来自团队的业务提成。
  据王志军介绍的完美最新计酬制度,月业绩200PV~7500PV(1PV=1.17元)提成23%,7500PV~1.5万PV则提成26%,1.5万PV以上的就可以享受30%的提成。
  做到一定级别的直销员,不同级别的,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成员身上获得不同的业绩提成点。比如,完美的初级直销员,可以从第一代成员的业绩中拿到9%的提成,第二代以后的成员业绩中拿取2%的业务提成;中级直销员从第一代成员业绩中拿取9%,第二代成员业绩中拿取8%,第三代以后的成员业绩中均拿取6%……
  “以前打工的时候,技术、客户这些资源,老板是不可能完全交给别人的,但完美不一样,我发展一个业务员,会花很多时间,毫不保留地去培养他,协助他开发市场。”王志军介绍。
  “教好了,带出来了,不管你做得再大,我都是有好处的。”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就算某天团队下面成员的级别超越了王志军,他依然可以拿到属于他的那份利益。“假设我还只是初级,某个团队下面成员做得好,做到了中级,我最起码可以拿到他第一代的(直销员每个月的小组业绩最低达标标准为1.5万PV)9%、第二代的2%,这是我永远可以拿到的。”王志军说。
  按照这个假设算,王志军最低可以从该成员的第一代拿到1579.5元(1.5万PV乘以1.17元乘以9%);中级直销商底下有4个直销员,每个直销员每个月达标业绩为1.5万PV,王志军每个月至少可以从该成员的第二代拿到1404元(4乘以1.5万PV乘以1.17元乘以2%)。
  假如团队成员的级别再高点,王志军拿到的提成更多。从第一代、第二代拿到的提成比例不变,按照完美的薪酬体制,高级经理底下有6个直销员,第一代的提成模式不变,第二代的基本提成比例变为6乘以1.5万PV乘以1.17元乘以2%。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这种“多层提成”模式在中国一直是被明令禁止的。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属于传销行为。
  为了避开法律上的冲突,很多直销公司直销员的工资并没有提成一说,直销公司也不会给予详细的提成明细。直销公司与直销员之间依靠一种双方心知肚明,但没有合同的精神契约,达到目的。
  记者在走访中发展,很多直销公司并不会对外公开其薪酬体制,而需要加入其业务体系之后,再购买其公司手册,里面包含公司文化、产品介绍,以及薪酬制度。
  一般情况下,介绍人的业绩是整个团队里做得最好的。同样,在王志军的团队里,还没有超越他的团队成员,他仍然是团队里每月收入最多的人。
  从非必需品到必需品
  找到目标对象的需求,是直销员惯用的推销手法。“他需要的就不会觉得贵。”成了王志军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假如直销员过分强调顾客对其产品的需求,则容易出现夸大产品功效的嫌疑。
  “完美的产品是环保的、高科技的,肠胃不好、睡眠不好都可以调治。”在完美直销员的介绍下,一款完美“清、调、补”的产品,具备治疗多重身体疾病的效果。
  而这样的做法,也是王志军所谓的“你要让他觉得他需要这个产品”。经过直销员的一番介绍讲解,完美的产品一下子从非必需品晋升成了必需品。
  另外,王志军表示,省钱的说法也是比较能说服大部分顾客的。“以完美的牙膏为例,开始别人觉得贵是很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去比较,分享,讲清楚的话,就不贵了。”
  两支包装的完美牙膏零售价格57元,每支28.5元。
  “我们的牙膏是超浓缩的,一次性只要用一点点,用的时间长,这么算下来跟市面上的牙膏差别不是很大,把牙膏用完之后,再算钱,就不贵了。”面对消费者敏感的价格问题,王志军通常会表示,想要更便宜,就应该申请完美的优惠卡,可以积累积分,积分越多,享受的折扣就越大。
  完美的VIP卡根据购买产品的总额,可以享受6%~18%不等的优惠折扣。对享受18%的优惠顾客来说,一支完美牙膏的价格大约23元。
  “完美的产品可以做产品示范,可以跟市面上任何产品作成分比较,环保比较。”依照王志军的经验,从价格、质量等多维度着手展示产品,说服消费者为之埋单。
  在王志军一步一步设定的环节里,要解决贵的问题,还有更长期的办法:不仅自己用产品,还把产品分享、推销给身边的朋友。“不仅未来可以用到免费的产品,甚至还可以做到赚钱。”
  王志军的逻辑引导非常具备诱惑性,“既然都要用,没必要为了开始省一点点钱,放弃以后免费用产品和赚钱的机会。”
  工业区成完美直销“狩猎场”
  消费力并不能决定销售力。在打工群体聚集的地方,完美的产品更有市场。完美(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完美”)经销商王志军(化名)认为,不能用常规的思维去理解直销产业。
  他察觉到,选择多、有主见的知识分子或者富人,对直销产品不太动心,反而是打工族集聚的工业区,直销发展更好。
  “长期用,就可以免费用产品”、“浓缩的更省”、“算下来其实更实惠”这样的算法很容易打动打工群体的心。专利产品、高科技之类的噱头,对他们也比较管用。
  以广州市场为例,做得最好的地区是工厂较多的白云区、花都区。据了解,完美在广州市场有197家专卖店,其中仅白云区就有80多家。
  “我做得最好的市场大部分在工业区。”王志军团队的2家专卖店均在广东工业区,“有些工厂比较多的镇上,完美专卖店能达到3~5家。”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完美专卖店相对来说少很多。
  王志军的一个团队成员的市场全部在珠三角地区的某工业区,消费者和业务员都是在工厂上班的人。据介绍,这个团队成员如今也已经做到了高级经理的级别,每个月固定收入3万元左右。
  同样,在这些地区,开专卖店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要求是总监级别,连续6个月业绩合格,团队销售业绩每个月达到20万,个人的收入需要达到3万元以上。
  在工业区,王志军把目标群体分为两类:可以发展成伙伴的人和固定消费者。“最大效益因人而异,有些人实在不是做完美的料,让他享受最大的折扣,成为固定消费者。”
  本地的一些老年人是王志军主要的固定消费者,王笑称,为了服务好他们,现在的广东话说得比家乡话还好。
  年轻的打工者,是王志军心目中理想的“伙伴”。这些人年轻,渴望做事,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像白领一样穿戴整齐卖产品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王志军夫妇目前的生活水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驱动这些年轻打工者的动力。
  1982年出生的小杨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代表。之前,他在花都某工厂做总管,为了早点实现“经济自由”的梦想,2010年,他毅然辞去该工厂的总管职务,投身完美事业。现实比理想残酷,由于产品推销不出去,2012年小杨被迫关掉厂区附近临时设定的完美工作室。
  如今,小杨在一家净水设备公司做业务员,边兼职做直销员,只是不再是完美,而是另一家小型的直销企业。小杨觉得,做直销抢占先机很重要,越是企业发展之初加入,对开拓市场越有利。
  相对于传统生意的成本投入,开一张卡、拿一点货就能启动的直销,对想做事,却无成本的打工族更有吸引力。这是一个看似松散,其实黏性巨大的行业,少数赚到了钱,大多数人花了原本不会花的钱,却什么也没得到。
馆藏&4156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查看: 14402|回复: 11
银行理财经理样本:一千万大单提成相当3年收入
春季促销报名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会计越老,越容易被淘汰
财务职场,变迁太快?
Excel知名公众号作者
随书扫码看视频学Excel
银行理财经理样本:一千万大单提成相当3年收入
日 02:41&&
& & 夏心愉 洪偌馨
  近期,银行理财乱象集中爆发,多家银行被曝出支行私售事件,而销售环节中诸如搭售、隐瞒产品风险等其他违规现象也屡禁不止。推究背后机制,银行基层经营的绩效薪酬体系很可能是种种失当行为的祸根。
  “我的收入分配标准是以基本薪酬为基础,绩效考核为主体。”某中型银行一家支行理财经理吴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不少中小银行理财经理的每月基本工资只有三四千,但靠绩效提成以及“特殊产品”的“外快”收入却上万。
  而从更高的维度透析,一名资深理财经理告诉本报,国内的理财市场还处于半市场化阶段,银行的总分行制度造成分支行权力大,“关着门做事外面很难察觉”。
  秘密“心得”
  在此背景下,吴某向本报透露了两点理财经理们“不可告人”的工作“心得”。
  其一,所谓的为客户进行风险测评和资产配置的美好初衷,落实到了基层操作层面,就可能被部分客户经理扭曲为推销产品的“幌子”。
  吴某说:“不管为哪种客户分析资产配置,我都会找到各种名头,把那些提成最高的,或者上头有短期突击任务的产品‘塞’到配置建议里进行重点推荐。”
  她称,银行同一时期销售的理财产品,都会因其拉动中间收入的幅度不同(零售团队靠中间收入利润计薪),或是外部第三方合作的产品方提供的提成不同,往往在理财经理们的心里有个座次排位。与此同时,分行会下达一些短期性的突击目标,比如重点推介某款创新理财产品,或是重点完成某款代销基金或保险,而这也会被吴某优先推荐给客户。
  “有的外部产品直接提成1%,一单卖掉100万就提成1万。”在基本月薪不过3000元的吴某看来,顾客是否真正需要这样的产品已不再重要。“资产配置本身就是个很主观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复查机制,支行领导其实暗中默许这样的推荐。”
  支行的默许是吴某的第二条秘密“心得”。她称,支行长每年都会把零售业务目标拉高20%以上,还需应付短期突击性专项指标。吴某解读:“业绩完不成,整个支行扣奖金和明年的‘费用’额度,因此基层销售用‘小动作’拉高业绩,只要不引起大的投诉,领导其实是鼓励的。”
  吴某的这一“心得”再往深推一层,其实是现行国内银行业推行缩短管理半径的体制,使得分支行兼具管理职能和经营职能,因此在向上争取费用、额度、奖金等实际利益的推动下,层层加码了绩效考核的指标,并转手将指标压力分解给基层,以完成分支行间的次位之争。而为了完成那些实际难以达到的指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就长期存在。
  前述资深理财经理并称,现行国内银行总分行模式下,理财产品销售与分支行业绩直接挂钩,而国外银行则有某种类似事业部的模式,理财业务线相对独立,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基本归到总行,支行只是分担一部分经营成本。
  外部“诱惑”
  对于近期屡被曝出的支行私售事件,吴某在回应本报采访时显得很淡定:“在我们圈子里这种私售邀约不罕见,我也遇到过。”
  “会有一些市面上的‘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之类的,投了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并成立各种名目的理财产品,或者干脆就是高利贷公司的融资计划,因为这些公司没有网点销售渠道,单靠几个客户经理到处拉拉业务。”吴某说,“我们这些享有正规银行客户资源的人,就成了他们的‘攻关’对象。”
  吴某自曝,曾有一名投资公司的项目主管接触过她,请她向银行客户推荐该公司产品,并希望她当其他银行理财经理的“介绍人”,把私交较好的同业介绍给该公司。
  “一旦向客户推荐成功,1000万以上大单提成7个点,几乎相当于我在银行3年的收入。”吴某虽最后迫于银行管理严格没有接“私活”,但对这一外部诱惑难免念念不忘。
  薪酬体系
  抵挡住外部诱惑的吴某只能在规定的薪酬框架里寻找“多劳多得”的机会。她告诉本报记者,她的酬劳包括一份基本工资,在此基础上实行一种由行员等级和薪点积分作为指标的“以岗定薪”制度;另一部分是与“创造利润的多少”直接挂钩的“计件工资”,实行“按劳取酬”原则。
  所谓“以岗定薪”,吴某要求记者想象一张横轴为从支行最基层的综合柜员、业务员,级级上推至总行高层,纵轴为由工龄、学历、各级别技术职称等得分总分由小至大排序的一张坐标图,横纵轴对应的数字便是基本工资。在这张坐标图里,“理财经理行员等级偏低,工龄一般都不长,因此对应的数字只能是左下角那个小数字。”吴某说。
  所谓“按劳取酬”,分两部分。吴某介绍,一部分是支行人均创利、零售业务量等指标达标所带来的支行团队奖金,尤其是人均存款指标、人均创利指标达标后超额完成的部分,每多完成一个单元都有一笔额外奖励;但反之,完不成指标则可能意味着团队奖金倒扣。
  另一部分则是奖励到个人或是零售团队的创利提成。吴某介绍,这部分奖励怎么提,每个支行的支行长都有相当的决定权,而在其所在支行,则一般按照产品所创中收的10%来计。
  “但除了卖产品,理财经理的职责还有很多,任何一项做不好都可能被扣罚。”吴某称,她的规定岗位工作还包括更新大厅LED显示屏、管理客户短信平台、建立销售档案上交分行、通过多种方式为银行挖掘潜在零售客户、网银等电子渠道的推销、与其他业务交叉营销等。
  “其中客户提升率(如100万级别客户提升至500万级别)每季度考核一次,客户的降级或流失都会带来绩效评估下降。客户的有效投诉则会直接导致扣罚奖金,严重的会下岗。”她说。
银行理财野蛮生长 流量规模超20万亿
日 08:06&&第一财经日报
  章文贡
  用脚投票的规则,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似乎并不灵验。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各界向来不乏监管套利、暗箱操作乃至庞氏骗局的诟病。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者一直都在乐此不疲地购买。
  银监会统计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截至2012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6.73万亿元,较2011年末的4.59万亿增长47%。
  这种旁观者和当事人之间对待理财产品的巨大反差折射出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定性存在巨大争议。而从今年1月的前10天情况来看,度过了规模急剧膨胀的2012年之后,2013年理财产品或将继续火爆下去。
  狂飙2012
  Wind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达3.16万款,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147款银行理财产品在售。而早在2010年初,每月发售的规模仅有800款左右,与2012年每周发行规模相当。
  中国社科院2012年12月发布的《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3)》亦称,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的理财产品发售量将不低于3万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20万亿元。
  “中国利差管制环境下,存款收益率被明显压低。”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意味着,银行仅仅需要为储户们提供一个渠道,使其能够分享货币市场的收益,能够实现这样功能的产品就已经拥有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
  “金融市场发展到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给居民在存款和股票之间提供一个固定收益理财市场,而银行(理财产品)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招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刘小腊日前在一论坛上称。
  “庞氏骗局”与监管套利质疑
  规模的井喷,加之运作模式上的瑕疵,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受到的质疑日益增多,特别是2012年下半年,中行董事长肖钢的一篇署名文章让这种质疑达到高潮。
  肖钢在文章中指出,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以理财产品为主)蕴含较大风险,尤其是“资金池”运作的产品,银行采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产品的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
  所谓“资金池”运作模式,即银行建立一个“资产池”,银行就像个采购员,采购证券、货币市场工具、票据、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银行同时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把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来对接采购来的资产。这种模式下,银行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性募集资金,以动态管理模式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用的平衡,存在较为明显的期限错配问题。
  “如果仅仅因为银行理财采用了借新还旧式期限错配的操作模式,就认为其属于‘庞氏骗局’的范畴,有失公平。”广发证券(14.90,0.04,0.27%)研究报告称,理财是否属于庞氏骗局,标准应该取决于两点:资产池是否有真实的优质资产和产品预期收益率是否明显高估。
  “很多时候,银行资产池中的资产质量甚至比银行表内资产都要好。”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本报称,截至目前各家银行自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未出现真正的违约事件,而表内贷款则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呆坏账记录。
  产品预期收益率方面,2011年,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高,部分达到6%以上,而到了2012年,信贷宽松之后,收益率下降至4%~5%之间。显然,仅凭5%的收益率定性为“庞氏骗局”也略显牵强。
  尽管理财产品为“庞氏骗局”的定性尚存巨大争议,但其监管套利倾向却已成行业共识。
  “在初创期,发展理财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抢夺存款业务市场份额,推进战略转型曾是银行的主要目的。”上述银行业分析师称,但经过几年尝试,银行发现实际效果其实没有那么立竿见影。相反,其调控资产负债表的功能使得短期的监管套利和监管达标反而成为理财产品发售的重要动机。
  推进利率市场化
  具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套利主要体现在逃避信贷额度监管和变相稳定存款上。
  一位银行人士对本报称,理财产品的创新种类中,为变通解决客户融资需求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占比较大,且推出速度较快,每一次的创新都缘于监管当局对此前模式的否定和叫停。
  而银行热衷于理财产品的另外一个诉求在于变相稳定存款,使得存贷比达标。
  大连地区某银行人士对本报表示,为了应对存贷比监管,期限设置上,理财产品往往设计为季末、年末到期。“到期后,理财产品转为存款,但投资者往往不会一到期就转走。”
  “银行理财短短几年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增长,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刘小腊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完全自主,推动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赵锡军也称,理财产品的发展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反过来,理财产品的进一步地扩张和发展,倒逼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还称,银行理财产品通过募集资金投资债券、股票以及各类项目等直接融资工具,成为连接居民储蓄资金和直接融资的桥梁,对改善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行投资理财总监王贵亚表示,理财产品的发展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方式,可以从根本上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
  统计显示,2012年前9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73万亿元,与此同时,这9个月银行理财产品的余额则增加了2.14万亿元,这一规模约为11.73万亿社会融资规模的18%。插图/苏益
利益推动的“理财市场”
理财事件拷问银行 内控配套机制亟待完善
日 02:40&&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夏心愉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火爆发展,各类理财事件亦随之层出不穷。
  日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包括理财产品风险评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销售活动风险评估等在内的科学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规范销售行为,确保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述规定却有成为一纸具文的隐忧。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近期发生的华夏银行(10.60,-0.06,-0.56%)员工违规代销理财产品事件所暴露出的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银监会已经要求银行进一步加强理财产品代售管理,规范从业人员操作行为,并强化违规问责等配套制度建设。
  反思内控体系
  多位受访的银行业人士均表示,银行目前都在进行内部“自查”,包括对即将发售和已经发售的理财产品做进一步的风险排查。对于他们而言,银行内控体系的“警钟”已经响起。
  某股份行零售部副总经理告诉本报,一款代销的理财产品一般要经过三大环节才能进入商业银行的销售渠道。
  首先是筛选环节。候选的理财产品既有各分行找来的,也有总行找来的,还可能是直接对接某些金融机构合作设计的产品。“不管是哪个层面,在选择推荐理财产品之前肯定就已经过一轮筛选,然后会对这些产品做尽职调查,而这又包括了前线尽职调查、分行尽职调查,及总行尽职调查等好几轮。”上述副总经理说。
  几轮尽职调查通过以后,产品将会上报到“产品审议委员会”——一个由行内多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审议小组,这些委员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和考量这个产品,包括风控、计财、信审、法律合规等各个方面。“这是一个反复质疑和验证的过程。大家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一个私募产品,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出现哪些风险?如果合伙人未来‘拆伙’了怎么办?”上述副总经理表示,通过不记名投票,超过半数以上才算通过,便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最后一个步骤是总行主管领导再审批、签字、准许发行,这样一款代销的产品就能进入银行的销售体系了。”他称。
  配套机制待完善
  上述副总经理表示,大家对于银行是否应该对理财产品“兜底”的问题争议已久,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因出现亏损进而发生纠纷的事件并不在少数。尽管银行坚持表示不会直接偿付,但为了自己的声誉往往还是会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兜底”。
  某国际投行香港区高管对本报表示,解决方案令各方如此“纠结”,其折射出的本质问题在于内地理财市场发展尚不成熟,相关配套机制还未完善。
  他以香港地区为例解释道,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必须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估,而银行亦会根据评估结果对投资者进行分级,例如普通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私人银行投资者等。
  “不同等级的投资者其风险属性和对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而银行也不可‘越级’销售产品。”该高管表示,尽管内地的银行也会在出售理财产品前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但大都流于形式,并没有严格执行。
  另一位台湾银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台湾,如果客户要买一个比较“激进”的产品,即便只买1万元的,银行也会先了解客户的风险属性,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考量一次。
  他表示,如果评估的结果显示风险属性是保守型,那么银行就不可以向其推荐或者让其申购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另外,还规定对于年纪较大或者学历过低的投资者,银行也不可随意向他们销售理财产品,因为他们的年龄或知识水平不足以清楚地了解那么复杂的金融产品。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台湾当时有不少投资者出现巨亏,关于理财赔付的纠纷数量暴增。最后约有10%的投资者申诉成功获得了赔偿。事后分析申诉成功的案例,我们发现,风险评估表是一个重要的证据。例如,客户测评出来的风险属性是保守的,但银行向他推荐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所以这是银行的失职。”上述台湾银行业人士说。
  上述香港区高管表示,除了规范理财产品本身之外,当务之急应该是规范和健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和监管体系,以及强化对于违规事件的惩治制度。
银行理财自查中 今年监管将加码
日 02:45&&第一财经日报
  曹金玲
  2013年会否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加固年”?
  “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应该严格落实《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代销第三方机构产品则可能会出台相关新政策进行加强监管。”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近期一连串的银行理财事件将使得影子银行的监管步伐明显加快。
  监管“持续优化完善”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去年下半年以来,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第三方产品“出事”,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操作,未来要加强对《管理办法》的执行力度。“此外,近年来银行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的监管办法则需要‘打补丁’。”
  “个人认为今年有必要加强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第三方机构产品的监管。”另一位监管部门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说,“监管措施将会持续优化完善。”
  据本报记者了解,去年底以来,沪上各家银行金融机构先后经历了三轮排查,包括上海银监局电话通知排查、开会通知排查,以及后来银监会统一发文《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风险,30日内上报。
  其中,“上海银监局是比较有针对性地要求银行自查,主要排查银行代理销售的股权投资产品和私募股权产品,这些产品需按要求分为几大类,包括由法定部门或总行批准发售的、分行批准发售的,以及未经总分行批准而私售的等;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并不在其中。”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对本报说,“之后的银监会《通知》则更像是全面的、统一的检查。”
  《通知》要求各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对本行代理销售的第三方产品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排查;但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也暂不在其列。《通知》还显示,各银行应对照代销产品清单,对本行的销售系统进行自查,检查代销产品是否通过销售系统实现系统出单和系统管控,是否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情况;如代销产品存在线下销售交易和手工出单,产品是否经过总行批准。
  “总共先后经历了三轮检查,现在基本已接近尾声,检查报告已经完成并递交监管部门。”一家中资银行总行零售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透露,“就本行来说,没有发现风险问题。”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说:“监管部门的接连排查会对银行相关业务产生一定影响,从总行到分行再到基层,银行的自查料将开展相当时间,一些业务开展也将更加谨慎;同时我们预计2013年在该领域的监管也会继续加强。”
  监管如何加强?
  实际上,监管部门早已察觉到风险的存在。在2012年10月底举行的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就表示,一些银行为规避贷款规模、监管指标考核以及限制性信贷政策等要求,借道信托、证券、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同业,将银行资金投向融资性项目,资产表外化趋势明显。尚福林还在通报会上强调,银行要规范发展理财业务,充分披露信息,提示风险,避免不当宣传与销售,防范表外风险。
  “近年来,理财产品规模发展太快,达到6万多亿元,已经超过保险业资产规模,信托行业资产规模也迅猛发展到6万多亿元,还有银行与保险、基金、证券的合作,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前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说,“同时,这些产品的交易对手也在不断衍生,期货、基金等机构的子公司不断加入,银行、证券、保险分业之间的监管协调成本加大。”
  在该人士看来,监管机构检查和协调的灵敏度已远跟不上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快节奏,监管套利使得风险不断加大。“下一阶段银监会肯定会对影子银行加强排查和监管,可能会推出相关政策,或包括调整资本考核系数,比如提高这类业务的风险权重,提高资本计提比例,加大这些业务的资本占用等。”他如是说。
  不少银行界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坦言,从目前的情形看,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暴露进度超过了市场的普遍预期,而近期一连串的理财事件使得影子银行的监管步伐明显加快。
  “影子银行”风险已经备受关注。一般来说,中国的影子银行大多集中于三种形式的融资: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理财产品;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小贷公司、财务公司和典当行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
  中金公司报告指出,银行部分理财产品资产池涉及委托贷款、信贷资产转让等,从而规避了监管层对信贷规模、拨备等的管控。据中金公司测算,预计2012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将达到7 万亿元,同比增长53%。
  “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的规模巨大、影响甚广,不可能坐视其无序扩张。”中金公司报告称,“另一方面,为维持货币环境的稳定性,对影子银行的处理也不至过于激进。最有可能的路径,将如同过去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清理一样,对其期限、利率、投向进行摸底,进而分类排查风险,再进一步进行总量控制;并通过适度的风险暴露,促进影子银行业务的冷却和调整。”
  有分析人士表示,理财产品市场火爆的背后是资金要素价格改革滞后,“影子银行”膨胀反映了社会对银行管制利率价格的不认可,也显示了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改革滞后于市场发展。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成奖励 经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