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吉祥物免传谋是个什么組织

金融传谋指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金融传谋指的是什么
金融传谋指的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亦即金融市场中介。  金融传媒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金融市场交易商,如货币经纪人、证券经纪人、证券承销商、外汇经纪人等。  另一类则是机构媒体或组织媒体,如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等  金融传媒就是金融市场媒体。  金融市场媒体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
采纳率:7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大姨妈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5月26日 农历五月初一,百事吉祥,利于求谋! 东方易象文章
5月26日 农历五月初一,百事吉祥,利于求谋!
5月26日 农历五月初一 丁酉 乙巳 癸丑
《黄历新说》:今日百事吉祥,所行之事易成,求财易得。利求职、拜会领导贵人、谋求理想职位诸事。宜行讲习宣传、项目推广、交友聚会等事。忌打官司,否则有败诉之祸。忌举行成人之礼,违之不吉。
凡出行办事,在时间的选择上,有几个需要注意时间段:
早晨5点至7点、上午9点至11点为吉时:
此时段为吉时,选择此时行事多便利,易得贵人相助,有利于成功。
下午13点至15点:
此间行事,事多反复,易遭遇争斗破败,应尽量避开,如需在此时段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
东南方位为今日吉方,选择此方位行事吉。
今日行事需要注意的属相:
属相为鼠的行事吉,易得贵人相助,利于合作、筹划或实施吉事,但需防范事多牵连。
属相为马的行事需谨慎,行事宜宽容大度,勿急躁,以免口舌是非。
属相为羊的不利行事,不宜嫁娶、经营、合作、出行等事。行事宜谨慎,以免破财、官司口舌等事。
属相为狗的不利行事,处事宜仁义宽厚,谨防口舌官非,刑伤,破败之事。
本文「5月26日 农历五月初一,百事吉祥,利于求谋!」转载自网络,作者东方易象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5月26日 农历五月初一,百事吉祥,利于求谋!
5月26日 农历五月初一 丁酉 乙巳 癸丑
《黄历新说》:今日百事吉祥,所行之事易成,求财易得。利求职、拜会领导贵人、谋求理想职位诸事。宜行讲习宣传、项目推广、交友聚会等事。忌打官司,否则有败诉之祸。忌举行成人之礼,违之不吉。
凡出行办事,在时间的选择上,有几个需要注意时间段:
早晨5点至7点、上午9点至11点为吉时:
此时段为吉时,选择此时行事多便利,易得贵人相助,有利于成功。
下午13点至15点:
此间行事,事多反复,易遭遇争斗破败,应尽量避开,如需在此时段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
东南方位为今日吉方,选择此方位行事吉。
今日行事需要注意的属相:
属相为鼠的行事吉,易得贵人相助,利于合作、筹划或实施吉事,但需防范事多牵连。
属相为马的行事需谨慎,行事宜宽容大度,勿急躁,以免口舌是非。
属相为羊的不利行事,不宜嫁娶、经营、合作、出行等事。行事宜谨慎,以免破财、官司口舌等事。
属相为狗的不利行事,处事宜仁义宽厚,谨防口舌官非,刑伤,破败之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一部经,一个人,一个世界;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自然、洞悉社会、创造人生!
一部周易,天地人神大千世界;一段征程,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请听《大易西游》。
今日搜狐热点
她是中的绝色美人 年逾50丁克无子易经智慧吉祥书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世人推崇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易经》的要旨是,明究天地阴阳奇偶之理,阐发造化之秘蕴,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尽宇宙之事物。
宇宙万象,变化莫测;人生际遇,动止纷纭。《易经》基于对人事吉凶、祸福、悔吝、休咎的占卜,直观地、不自觉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如自然界的明晦、枯荣等,社会中的君臣、君子小人、损益、得丧等,人自身活动中的小事大事、上下、进退、往来、吉凶等。正是矛盾的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吉凶是《易经》的占卜术语,占断吉凶、趋吉避凶、化凶为吉是《易经》一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易经》中的占断辞大致可以分成吉、无咎和凶三类。对《易经》的三类占辞所占比例做一统计就会发现:其中吉类166处,占43%;无咎类106处,占28%;凶类94处,不足25%。前类合计71%的占辞鼓励、允许人生有所行动,只有不足25%的部分是阻止人生活动的。
《易经》讲“从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探索赜隐,以定天下之吉凶;钩深致远,预谕人事之悔吝”。《易经》是圣人所明重之道,是为君子而设,如果学习《易经》以卜筮与预测之法,就已经大违圣人之意。圣人作易,是教化人怎样修性养性,怎样做人的原则,是以《易经》展示人事的吉凶悔吝,防于未然之前,而行天地之正道。如果我们剔除历史上对《易经》的种种附会、迷信成分,对其卦爻辞所蕴涵的吉凶之道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就不得不承认它是现实人生的指南,是指导人们趋吉避凶的宝典。
《易经·系辞》上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读《易经》得智慧:因阴阳交变而知刚柔互济;因平衡左右而知力在中正;因功利争胜而知成在仁义;因祸福相依而知居安思危;因趋吉避凶而思察始知终;因群己相关而知爱不偏施。故古人说:“断吉凶,明祸福,《易经》之内,以占断人、事、物之吉凶祸福成败,实乃导迷津之瑰宝。”
《易经》是圣人在一种忧患的心境与精神的促动下写出来的,它展示着圣人对社会人生那理性、真挚而长远的关怀,凸显着它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是指导人生的大智慧。《易经》的道理可以启发人,当出入行藏之际多加考虑遵守法则或度数,使人处内外隐显之时知晓惕惧得失,又可以使人深明将来的忧患和往昔的事态。处事之初遵循《易经》卦爻辞的意旨,揆度行动的方式,就掌握了适应事物变化的经常可行的规律。
所以,读《易经》可悟人生吉祥之道。“吉祥”一词,始见于《易经》中的“吉事有祥”。人生苦短,祸福无门,旦夕之间,谁能预料吉凶祸福?扬善抑恶、避灾求福永远是人生的一种追求。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是人类最迷人的主题,作为人类要能够知变,会正确地应变、适变,去恶从善、逢凶化吉,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
在《易经·系辞》中孔子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内藏的趋吉避凶之道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待读者悉心揣摩领会。我们从易理来谈吉祥,权且抛砖引玉,启迪思维,希望给您带来吉祥,给您全家带来幸福。
  【原典】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易经·讼》
《讼》卦说:中实诚信,遇有不顺心的事心存警惕,神志清醒而不偏激,采取适中的做法较为有利。如果终于打起官司来,那就危险了。要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处理争执才会有利,如果动用武力把事情弄大就会不利。
《彖传》说:《讼》卦的上卦为乾刚,下卦为坎险,坎险又刚健,难免会有争讼。遇有不顺心的事心存警惕可获吉祥,是因为九二这一刚爻在下体居中的缘故。最终打起官司是凶险的,这是说讼事不可进行到底。为什么最好是找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处理争执?因为讼事最重视裁断中正不倚。不宜把事情弄大,这是因为打官司闹大了犹同坠入深渊难以自拔。
《象传》说:天在上运行,水向下流动,相背而行,这就是冲突。明智的人做事会考虑把开头做好以防患于未然。
初六爻说:纠纷不能长久进行,如果及时处理,即使有一点小口舌,最终结果还是好的。
《象传》说:纠纷不能长久进行,因为争讼之事任其发展去会转向不好的一面。虽然发生一点小口舌是非,但这是很容易搞清楚的。
《讼》卦旨在说明:在生活当中难免发生争讼,但最好不要争讼。如果争讼不会有结果,或者即使结果对自己有利而争讼本身对自己有害的话,也最好不要去争。可以通过一些适中的方法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缘于自身,可能会化敌为友使自己少一个对手。
有些人讲信用、讲义气,喜爱争强好胜,虽有大丈夫的勇气,但缺少大丈夫的胸怀。要知道,与人争辩是非曲直可能会打官司,如不采取适当办法,双方陷于争讼的纠葛中难以自拔,再无回旋的余地,会最终于己不利。古人也认为与人打官司是件麻烦事:“打不赢不好,打赢了也不好。”
因此,《讼》卦的卦辞就认为,出现纠纷时要保持警惕,要有戒惧心理,以防不测。因为争讼的结果常常不是人们所意料的,变数很大。《讼》卦告诉我们,处理任何事情,不可轻启争端;如果纠纷出现了,又应当以调解为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故事一:刘宽的肚量超过一般人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深得民心。
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合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你猜刘宽是怎么做的?
他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刘宽,并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工作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有容人雅量呢?
故事二:杨玢遇事都要退一步
宋朝尚书杨玢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
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
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
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
杨玢笑了,过了一会儿,他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侄子们不明白其中含义。
杨玢直接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侄子们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无独有偶。古时有个叫陈嚣的人,与纪伯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陈嚣发现后心想,你不就是想扩大点地盘吗,我满足你。等纪伯走后,他又把篱笆往后挪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他。他心中很惭愧,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陈家。
处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人也一样,要讲求给自己留有余地,即使是敌对双方均针锋相对地各出奇招,但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就要采取迂回战术,避其锋芒,再顺手牵羊,达到真正的目的。因此,做人,有时候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适当的拥抱一下你的对手,会给自己留下一条很好的后路的。
总之,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发生了意见分歧,也最好以恬静淡然的态度对待,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故事三:张廷玉“让他三尺又何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发生争执,要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于在京的大官的亲属张廷玉帮忙。张廷玉当时做到了礼部尚书的职位,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但他并没有出面干预这件事,只是给家人写了一封信,力劝家人放弃争执。
张廷玉在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听从他的话放弃争执,邻居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两家终于握手言和,从你死我活的争斗变成了真心实意的谦让。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能;让一让,六尺巷。
在《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翥说:“又不只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有一个邻居,每遇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干燥的时日多,落雨的日子少。”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古代开明之士尚能谦让相处,今天人们之间处理小是小非更应该棋高一招。亲人的错怪,朋友的误解,误传导致轻信,流言制造是非……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很生气,但恼怒不会春风化雨,而一时的忍让则能帮助恢复你应有的形象,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时下里流行一句话:“玩深沉”,其实这种场合玩深沉正显示了大度绰约的风姿。谦和的人把利益得失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越是有理越表现得谦下,往往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生活中少了面红耳赤的争论,只会使人更加理性,更有爱心;只会使人们互相尊重,友谊倍增;只会有利于思想的交流,意见的沟通;只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温馨与和谐。
故事四:原告打官司得不偿失
我有一位朋友,因为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而不得不诉讼到法庭,他希望得到2000元的赔偿,但案子却久久未得处理,这位朋友不愿意再拖延下去,但又不知所措只好就此罢手。他说自己吃了一堑长了一智,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在我国有一个法庭审理的经济案,到了结案的时候,被告方和原告方一共向法庭支付了将近10万元的费用。其中,原告向法庭交付了4万元作为起诉费,而在审理过程中被告被判无过错,只得向法庭交付诉讼受理费。
按照《讼》卦的意思,最好是不要打官司。因为打官司往往是“终凶”,有好结果的极少。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可轻启争端,最好是采取中和的方法,或者在争讼初起时就中止,或者请德高望重、有权位的人来加以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较为吉利。当然,保持警惕,不埋下争端的种子,防患于未然,这是最好的办法。
有些人与别人有了矛盾,就请上一个律师代他出面与对方纠缠不休,有意让其痛苦不堪、不得安宁,让他和他的家人都惶惶不可终日,他却安稳稳地坐在家里看笑话。这种做法不道德。如果有人欠你的钱却无力偿还,明知即使索要也无济于事,就没有必要再咄咄逼人赶尽杀绝了。很多人想通过打官司来找回自己的公道,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后如愿以偿的没有几个人。
动不动就与人公堂对簿,这种毛病比瘟疫还可怕,比魔鬼还邪恶。这种要挟人的病态行为,像很多其他疾病一样有传染性。另外,爱打官司的人因为常常出入法庭,所以不知不觉养成了张嘴便是法庭术语的习惯,而且还引以为荣,和这种人打起交道来,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厌烦。
在很多实例中,打官司仅仅是因为一时的气盛引起的。在决定打官司之前,要好好想一下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如果打官司打得你自己越来越穷,即使胜诉了又有何意义?这只能增加你对被告人的火气,最后弄得两败俱伤。还可能官司还没有打完,人的天性就已经发生了扭曲。
所以,有了矛盾和纠纷,应该通过协调和对话来解决矛盾,而不应依赖诉讼的手段。这是我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的结论,而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我建议,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仲裁解决,轻易不要走诉讼的道路。
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给别人留有余地,这也是为自己留后路。所以,在我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发生了意见分歧,也最好以恬静淡然的态度对待,这样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菜根谭》中讲:“处事让一步为高,退步即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此言可以算得上是深得处世的奥妙。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利益的冲突,就存在矛盾。哪怕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之间也会存在矛盾冲突。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面对冲突,我们要用宽容的心去化解。宽容忍让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气度和德行。
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人欺负时,你是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他人?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也无益于成大事,甚至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古代先贤告诫我们:“量小非君子,品高是丈夫。”“休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加得到他人的钦佩。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说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宋代吕本中说:“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矛盾,有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使它平息,经常是愈演愈烈,最后弄得难以收拾,这都是因为不肯低头、不肯弯腰、不肯服输!柔软地弯曲一下,包容对方,又有什么坏处呢?
人生在世,一是不逞强,要自我反省,不因争执而争执,错了就不要坚持,要做到心安理得才行;二是争执本来就没有赢家,不能将争执演变为战争,你对别人动用武力,别人也会同样对你,到头来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在现实中,只有冷静地面对争执,安于正理,把握中庸,如此才能一生吉祥。
  【原典】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易经·小过》
《小过》卦:亨通,利于守正。日常小事可以过头,国家大事不可以过头。飞鸟经过,叫声还留在耳际,不宜向上飞得过高,宜向下飞,大吉。
《彖传》说:小过是小事过而致亨通。小过之利于守正,是说依时决定过与不过。柔居中位,所以小事过则吉。刚失位而不居中,因此不可大事过。飞鸟遗留下的叫声还没远离,鸟飞不宜向上过而宜向下过,大吉,这是因为向上飞则逆而向下飞则顺。
《象传》说:山上有雷,止而不动,威尔不猛,有小过之象。智者明白这个道理,行为过于谦恭,丧事过于哀痛,用物过于俭约。
《小过》卦讲的是过犹不及,做事要把握尺度的智慧,主张小事可以过,但大事不可过。以飞鸟设喻,旨在说明一个道理:做事要不过头而能恰到当处,做事没做到恰当好处而过了头,犹如飞鸟落入网罗,这是凶,也就是自取的灾祸。
《小过》卦的积极之处在于,肯定了小事可以稍微过一些的好处:小过之利于守正,但要依时决定过与不过,前往会有危险,务必戒惧,应随时处顺,还不要拘泥常规呆板行事。
故事一:孔子论过与不及
颛孙师和卜商君是子僵平时最敬重的人,有时竟分不出哪个更令自己敬佩一些。
有一天,子僵向老师孔子求教,他问:“颛孙师和卜商君哪个更好些呢?”
孔子说:“颛孙师做事好过分,卜商君做事常常达不到本来的要求。”
子僵说:“您这么说,是颛孙师好些了?”
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是一样的。做事恰到好处,才是最好。”
做事情,不是做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到位,而且,不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其实,这里的全部奥妙就在一个“度”字上。“度”是事物合理存在的内部规定性,人的想法只有符合了它的要求才是正确的。要达到“度”的要求并不是件难事,只要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反复实践,“度”也就在你的手中了。
故事二:陈平做事留有余地
刘邦晚年,西汉中央政权内部潜伏着一股暗流,外戚吕氏倚靠皇后吕雉,力图取代开国老臣,控制军政大权。泼辣又精明的吕后内靠颇有心计的宠臣审食其参与谋划,赞襄政务;外则与骁将樊哙等人结成裙带关系,又把吕氏兄弟子侄安插到各个要害部位。在此情况下,有心人首先要考虑如何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存在下来,然后才能施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挽时局。
内忧未除,外患又起。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燕王卢绾谋反。二月,刘邦命樊哙率兵前去平叛。出师不久,有人就在刘邦面前谈论樊哙过恶。刘邦闻言大怒,决意临阵换将,可又担心樊哙手操军权,或生不测。最后,还是采用陈平的计策:以陈平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车中暗载大将周勃,待驰至军中,宣旨立斩樊哙,使周勃夺印代将。
陈平、周勃遵命而发,途中边行边细心合计。自然是陈平智高一筹,他对周勃建议说:“樊哙是皇帝故交,功多劳重,况且又是吕后之妹吕须的丈夫,可谓既亲且贵。帝因一时愤怒,便要杀他;一旦气消,或许后悔。兼之吕后、吕须从旁掇弄,难免归罪于你我二人。你我不如拿住樊哙,绑赴朝廷,或杀或免,听凭皇上自己处置。”周勃忠厚老成,依议而行。
樊哙果然中计,被周勃当场拿下钉人囚车。周勃立即赶到中军大帐,宣旨代将,另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京师长安。陈平行至中途,突然获悉刘邦病故。
陈平料定朝中必由吕后主持政事,使局势变得更加险恶。唯一可恃的是,幸亏先前未斩樊哙,还可向吕氏曲意交代。即使如此,他也怕夜长梦多,务必在朝中忙于治丧的时候,将自己剖白干净,否则恐遭吕氏暗算。想到这里,他让囚车照常行驶,自己则抢先策马驰往长安。
还未到长安,陈平就遇见使者传诏,命他与灌婴一同屯戍荥阳。陈平想到前事未及说明,再远离朝堂,怎不忧谗畏讥!于是,他心生一计,立刻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灵前,放声悲号,且哭且诉,大意是说:先帝命我就地斩决樊哙,我未敢轻处大臣,现已将樊哙解押回京。这分明是说给活人,向吕后表功。
吕后、吕须得知樊哙未死,立即放下心来。又见陈平涕泪横流,忠君情义溢于言表,顿生哀怜之心。最后任命他为郎中令,并负责教诲、辅佐新即位的汉惠帝。不久,樊哙解至长安,立即赦免,官爵如旧。
陈平在处理樊哙这件事上,虽然奉旨行事(拿住了樊哙),但又没全照办(没有杀樊哙),对高祖而言,算上小过;对吕后而言,不是大过,从而自身得以保全。
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进退自如,才是高明之举。
故事三:郗超客观公正对待政敌
《世说新语》记载,郗超与谢玄原来不和。苻坚将要进攻晋国,已经占领了梁州和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淮阴。于是朝廷决定派遣谢玄领兵北伐苻坚,社会上很有些不同的议论。
只有郗超说:“这次北伐一定能成功。我过去曾和他在桓宣武府中共过事,被他使用的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一些极普通的人,也能得到任用。由此看来,他一定能立大功。”
大功完成以后,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尊重他不因为自己的爱憎隐瞒别人的优点。
即使是政敌,如果借机攻击与自己不和的人,也是不道德的。如果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对方,这对于缓解双方矛盾和提高自己的声誉都是有益的,郗超是深明此理的。
故事四:尉迟恭小事“和”大事“不流”
在《说唐》里,鼎鼎大名的尉迟恭是一名莽勇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他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朝间闲坐,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竟然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
事后唐太宗越想越不甘罢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警诫百官。不过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如果有,就可以此定他的死罪!”
尉迟恭听后,觉得皇上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分。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这下把唐太宗气极了,他把手中的玉版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冷静下来自觉无理。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加我以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尉迟恭得绸缎千匹之赐。”
唐太宗这样做,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明正”;同时他当然也感激尉迟恭,假设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害唐俭致其于死地,又安知唐太宗“明正”起来不治罪尉迟恭呢?
尉迟恭小事“和”大事“不流”的做人行事原则实际上既救了唐俭,又帮了皇上,更是救了他自己。
我们与朋友、上司和同事相处也是一样,如果是真心待人,就应该对他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渡过种种的难关,而且也要帮助他克服种种弱点,天长日久,他们自然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
人与人之间相处,在非原则问题上应谦和礼让,宽厚仁慈,多点糊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也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就是一种很自私的趋避。有时候,立定了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的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的。
所以,人际交往要恰如其分,不强交,不敬绝,不面誉以求新,不愉悦以苟合,其关系的处理恐怕用得上这么一副对联:“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也就是“君子为人,和而不流”,小事“和”而大事“不流”。
故事五:修道者不知适可而止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就孤身来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回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
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后发觉,在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道:“猫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奶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了。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带着他来到山中居住,让他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修道者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修道者的本意是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去参悟修行,但他为了自己方便却一次又一次地向村民要这要那;他本是一个禁欲者,但他的欲望却超过了常人。这就是“过”。他本向往清静,但村庄搬上山自然是鸡犬相闻,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呢?他为修行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就这样被荒废掉了。
有些人总会有无止境的奢求,在他们得到部分满足的时候还不愿意收手,还希望拥有更多。忘记了适可而止,到最后只能是连自己原来得到的那一份也给丢掉了。
做事符合自己的能力,心中始终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欢乐;不切实际的欲望,会导致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忧愁和痛苦。
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个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事情做得过了度,往往便会走向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有时,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强求,无法回避,无法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强迫自己认识它,了解它,承认它,适应它。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方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老是被人欺侮的软弱者,也会有发怒的一天,将那个比他厉害、比他强壮的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个患有严重“妻管严”的丈夫,在妻子的监视下不敢对自己的父母表示一点点孝心。可是忍耐到了极限以后,有一天,他也会站起来反抗,对妻子咆哮一通,结果把妻子吓得不知所措。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观点:凡事都不可做得太过分,否则就会招致不利于自己的结果。在与人交往中,凡事不要把人逼得太紧,而不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而应该尽量保持相对自由的空间,为日后的交往埋下伏笔。
所以,做事情要掌握分寸,把持尺度,杜绝不顾分寸盲目乱干的思想和行为。人生变故犹如流水,事盛则衰,物极必反,恰到好处则是不偏不倚的中和。
当然,我们也不要因噎废食害怕犯错而过于固守其常,而是要随时处顺,要看到小错误也是一种机遇。机会常常改装打扮以问题面目出现,对某一重要问题的解决本身就为成功提供了良机。“悲观者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乐观者却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错误和偶然本身虽然能够产生机会,但这种机会是隐藏着的,只有细心和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从错误和偶然中发现机会,从而抓住机会。当你在事业追求中面对一个“可能”的时候,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遇有一个“机遇”到来时,要果敢地迎上去,抓住它,要充满信心,竭尽全力去做。因为行动是争取机遇、实现追求、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当你一次次“做过”以后,你定会感到:啊,我真幸运,我能拥有这样的成功,真是没想到。当你一次次“错过”以后,你不免叹道:唉,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试一下该有多好!所以,有时我们还要做到“宁可做过,莫要错过”。这是生活与事业中的一种积极进取、果敢自信的态度。
  【原典】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易经·遁》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易经·艮》
《遁》卦六二爻说:抓来用黄牛革的绳紧紧捆绑,这样就不能解脱了。
《象辞》说:用黄牛革绳捆绑,表示思想固执不肯改变。
《遁》卦九三爻说:被拖累而不能决然隐退,就像身染重病,情势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蓄养奴婢或可有利。
《象辞》说:被拖累以致不能毅然隐退所造成的危险,有如被疾病折磨得疲惫不堪。蓄养奴婢则吉,意思是暂且养疾疗伤,不可贸然行动。
《艮》卦:在身体背后停止,私欲就不会缠身;两两相背行走在庭院里,相互不见对方被抑止的邪恶,肯定没有咎害。
《彖传》说:“艮”,就是抑止。当抑止时就抑止,当前行时就前行;动静适宜而不违时,抑止的道理就光辉明灿。《艮》卦大义是象征抑止,这是说明抑止适得其所,这样抑止就不致咎害。
《象传》说:两座山重叠,象征抑止;有品德的人由此自我抑止内心邪欲、所思所虑不超越本位。
《艮》卦讲的是思虑不超越本位的智慧。《艮》卦上下卦均为艮,艮是山,两山重叠,极其稳固,岿然不动,寓安重坚实之意。艮又有抑止的意思,君子由此自我抑止内心邪欲、所思所虑不超越本位。形体保持稳定状态的关键在于背部,行动保持稳定状态的关键在于内心。内心宁静,专注一物,就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
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物欲太盛会驱使人的灵魂变态,永不知足,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有时人之所以不愿退让,是因为有所系恋,为外物所牵绕。
人生在世,进就会有所取,退就必须舍去一些东西,正是退要失去一些东西,所以,没有人愿意退,也没有人想退,结果,就深陷危险之中。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准确地把握时机适时做到进退适当,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这样人生才不会荆棘丛生。
故事一:长孙皇后的退让之道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
长孙皇后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做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
为此,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左武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派人做哥哥的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孙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适时止欲、适时退让的原则。这样,不但不会使自己招致损害,而且还使自己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进退有据,上下自如。
故事二:范仲淹急流勇退
北宋中期,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人物针对时弊而进行了一次改革尝试。宋仁宗为了摆脱困境,将倡导改革的范仲淹、欧阳修、王素等人调整进高层领导集团,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使。
九月,范仲淹呈仁宗一篇《上十事疏》:“一日明黜陟”;“二日抑侥幸”;“三日精贡举”;“四日择长官”;“五日均公田”;“六日厚农桑”;“七日修武备”;“八日减徭役”;“九日覃恩信”;“十日重命令”。所列十条经仁宗审阅后,绝大多数先后以诏书的形式颁布推行,这十项主张是“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但是,改革的几项主要内容触犯了官僚大地主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守旧势力不断从中进行破坏。宰相章得相唆使台谏官等,对范仲淹等人发难。怀有个人野心的夏辣手段更为卑鄙,让其女奴模仿石介的笔迹,伪造了所谓石介为富弼撰写的废立草诏。
仁宗并不信以为真,范仲淹闻讯后却慎不自安,深感改革之难,便采取了急流勇退的对策。
庆历四年六月,他以秋访为名,辞去朝职,出任陕西、河东宣抚使。后来,杜衍、富弼、陈执中均被排挤出朝,改革失败。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封建社会常出现的现象。新旧朝代交替之际,新老皇帝易位之时,对一些人来说是进身的时机,对另一些人则是仕途的终结。进退自如是一件极好的事。军事上的进退自如意味着主动;仕途上的进退自如表现着洒脱;行路中的进退自如象征着自由。
会下棋的人都懂得“丢卒保车”。为什么?因为卒只能进,不能退,只有车才有进退自如的主动权。急流勇退有时能免遭杀身之祸,知进退之理对为官者确实重要。
《老子》第九章说:“功遂身退天之道。”物盛则衰,许多人都信奉这一点,所以在自己还没有衰退之前退下来,岂不是更好,免得被人赶下来,遭到迫害。《后汉书·李固传》记载李固“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北宋大臣石守信等人虽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启示之下而交出兵权,但也不失为一种急流勇退的举动。范蠡在辅助越王勾践灭吴中立有很大的功劳,可是在灭吴的庆祝封赏大会上单单不见他。在助成君主的业绩后,范蠡急流勇退,乘一叶扁舟,“太湖烟波何处寻”,当他的隐士去了。
急流勇退也许不是人人所追求的,但客观事实常常告诉人们,一厢情愿是不行的,不要一味地追求进取,在有些情况下,急流勇退也许是上策。
故事三:年羹尧不知退让遭厄运
年羹尧是康熙雍正王朝的一位重臣,他祖籍安徽怀远县,后来迁到山海关,世代为清朝征战出力,立下汗马功劳,年羹尧的父亲还因功做了湖北高官官。
年羹尧早期仕途一路顺畅,1700年考中进士,入朝做官,升迁很快,到1709年已成为四川高官官,成为国家重要的地方大员。这个时期是清朝西北边疆多战事的时期,当时康熙重用年羹尧,就是希望他能平定与四川接近的西藏、青海等地的叛乱。
年羹尧当然也没有让康熙失望。在1718年参与平定西藏叛乱的过程中,年羹尧表现出了非凡才干。他当时负责清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他熟悉西藏边疆的情况,与清军中满族、汉族将领的关系都很不错。虽然运送粮饷的道路十分艰险,但是在年羹尧的努力下,清朝大军的粮饷供应始终是充足的,从而为取胜创造了条件。因此,第二年年羹尧就被康熙皇帝晋升为四川、陕西两省的长官,成为清朝在西北最重要的官员。
这年九月,青海地区又出现叛乱。这一次朝廷任命年羹尧为主帅前去镇压。出兵前,年羹尧突然下令:“明天出发前,每个士兵都必须带上一块木板,一束干草。”将士们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又不敢问。第二天进入青海境内,遇到了大面积的沼泽地,队伍难以通过。这时年羹尧命令将干草扔进沼泽泥坑中,上面铺上木板。这样,军队就顺利而快速地通过了沼泽。这沼泽本是反叛军队依赖的一大天险,认为清军不可能穿过沼泽,哪想到突然之间年羹尧的大军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一时惊慌失措,很快就被打败。
又一次,年羹尧的军队夜晚宿营,半夜时突然一阵风从西边吹来,很快便停了。年羹尧发觉后立刻叫来手下将军,命令他带上几百名精锐骑兵,飞速赶往军营西南的密林中捕杀埋伏的敌人。手下来不及多想,带上兵马就去了,果然在密林中发现埋伏的敌人,便将他们全部歼灭了。
手下百思不得其解,问他是如何知道密林中有伏兵,年羹尧笑笑说:“那风一阵子就突然没了,应该不是风而是鸟飞过的声音。半夜鸟不应该飞出来,一定是受到了人的惊吓。西南十里外密林中鸟很多,所以我料定敌人在那里埋伏。”手下听了不由暗暗起敬,年羹尧之多谋善断、能征善战可见一斑。
由于年羹尧从小曾在雍正家里呆过,因而一直视雍正为他的主人,而雍正能成为皇帝,年羹尧也立下过汗马功劳,因而即位后的雍正更加信任年羹尧。西北地区的军事民政全部由年羹尧一人负责,在官员任命上雍正也常听年羹尧的意见。雍正不仅对年羹尧本人而且对他全家也很关照,年家大大小小基本都受过雍正封赏。
但是,随着权力的日益扩大,年羹尧以功臣自居,变得目中无人。一次他回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到郊外去迎接他,他对这些人看都不看,显得很无礼。他对雍正有时也不恭敬,一次在军中接到雍正的诏令,按理应摆上香案跪下接令,但他就随便一接了事,这让雍正很气愤。
此外,他还大肆接受贿赂,随便任用官员,扰乱了国家秩序。他一出门威风凛凛不算,他家一个教书先生回江苏老家一趟,江苏一高官官都要到郊外去迎接。雍正渐渐对他忍无可忍。
1726年初,年羹尧给雍正进贺词时,竟把话写错,赞扬的语言成了诅咒的话。雍正便以此为借口,开始整治年羹尧。此后雍正罗列了多条罪状,将他彻底打倒。最后雍正令年羹尧自杀,年羹尧在狱中上吊而死。
由此可见,为人处世不要太过张扬,要适时退让,功成身退是人生避祸趋吉的最好选择。
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唉!活得真累!这个“累”主要不是指肉体累,而是指精神之累,因为做人太难。通常人的欲望很多,真正如愿的太少,所以就很难体会到生活中本已存在的快乐。怎能不累呢?
贪欲会堵塞人的心智,蒙蔽住人的眼睛。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古往今来,在难填的欲壑中被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可计数。贪婪是欲望无止境的一种表现,它让人永不知足。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对权力、地位、金钱之类的贪婪而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这个世界,物欲太无穷,而人生却太有限。一个人要想贪占天下所有的东西,灾难就要来了。做人必须要想透,人生一定要顿悟。能做到这一点,就会遇事想得开,放得下,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所以,做人要善于准确地把握时机,适时做到进退适当,该退的时候一定要退。顺其自然地、平淡地看待物质的享受,得之无喜色,失之无悔色。“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
善于断然退避,是一个人心怀博大、大智若愚的智慧体现。一个人,尤其是一个领导者、管理者,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继续前进,或再前进时就危及自身的情况下,应当自觉地、主动地断然退避。这是保存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谋略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修养,善于克制、约束自己,缺乏一定修养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表明,善于退与善于进具有同等的谋略价值,只善于进而不善于退的人,绝非高明之人;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机动灵活运用的人,才称得上高明。
隐避退让不是消极地避凶就吉,而是暂时隐匿踪迹待机而动。退是迫不得已的,即使退也要做到主动、自觉,不露声色,以便时机成熟时奋起继进。这种退不是逃跑,而是进的一个环节,是下一步进的准备和前奏,只有这样的退才称得上谋略。
  【原典】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易经·渐》
《渐》卦说:女儿长大了出嫁,这是好事,是吉利的占卜。
《彖辞》说:渐就是渐进,女子出嫁好啊。可得主妇之位,能持家庭之政。推而广之,君王能正其位,治其国。《渐》的下卦为艮有止之义;上卦为巽有逊之义。像人沉着而谦虚,无往不利,永不困穷。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艮,艮为山;上卦为巽,巽为木,木植山上,不断生长,是渐卦的卦象。品德高尚的人观此卦象,取法于山之育林,从而以贤德自居,担负起改善风俗的社会责任。
《渐》卦讲循序渐进。山的外形从山脚到山顶有一定的坡度,树木生长在有坡度的山上,从下至上,给人以有序、有层次的排列之象。循序渐进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不可急于求成。要讲究稳妥和周全,稳扎稳打,有序地进行。
《渐》卦还讲防微杜渐。它提醒人们,对不正之事须防微杜渐,注重细节和小事,很多坏事情都是因为细节上的疏忽所致,使人遗憾终生。
故事一:康熙大帝一步一步平息叛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四月初,河北总兵蔡禄准备叛乱响应吴三桂。蔡禄和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原都是郑成功的部将,郑成功去世后他们率部降清,被从优提拔,授以总兵官。当获知吴三桂在云南起兵,蔡禄内心萌生反意,并与起兵反清的杨来嘉书信往来,购买骡马,制造鸟枪,并命令士卒以捕鱼为名,身披铠甲,进行军事演习,密谋叛乱。
当时,侍卫关保前来出差,无意中侦知其情,当即火速报告康熙。河北是京畿重地,一旦举事必将危及京城。康熙不慌不忙,沉着考虑后,当即派遣内大臣阿密达领护军速赴蔡禄驻防地怀庆。在蔡禄还没有将士卒鼓动起来之际,阿密达就已率部迅速包围了他的衙署。蔡禄的部下企图负隅顽抗,阿密达指挥若定,率部冲进衙署,将蔡禄父子同谋一并擒获,四月二十四日,押解北京。这样,一场叛乱被扑灭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趁机兴兵叛乱。布尔尼是蒙古林丹汗的孙子,清太宗时将林丹汗征服。林丹汗死后,清廷封其子阿布奈为和硕亲王,并将清朝公主嫁给他为妻。康熙八年(1669年)九月,因阿布奈失外藩朝贺之礼,免除了他的亲王爵位,并把他带入京师,爵位由他的儿子布尔尼承袭。布尔尼虽是清朝公主所生,但对清廷的做法深怀不满,不思感恩,反而图谋报复。
吴三桂叛乱之后,清廷无暇北顾,而且京城八旗兵大部分南调平叛。于是,布尔尼积极准备,图谋叛乱,想趁机劫回其父阿布奈。三月二十五日,布尔尼与奈曼王扎木山一同叛乱,挥师直逼张家口。
察哈尔叛乱对京师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消息传来,康熙一时十分忧虑,因为京师的军队几乎全部南下,已经无兵可派了。仔细思考后,他马上任命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师征讨布尔尼。京师无兵,图海就把八旗家奴组织起来。由于图海领兵有方,这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家奴部队显示了很强的战斗力。
四月二十二日,图海与布尔尼在达禄决战。布尔尼在山谷间布置伏兵,列阵以待。鄂札与图海率家奴兵分头进击,冒着布尔尼的炮火奋勇向前,冲乱了布尔尼的阵脚。布尔尼的属下都统晋津阵前倒戈,反攻布尔尼。布尔尼大败而逃。与此同时,科尔沁和硕额驸沙津也率兵来援。不久,沙律率兵将布尔尼及其弟罗不藏全都追杀。不到一个月,就将这次叛乱彻底平定。
这些叛乱的平定使京都形势进一步稳定下来,也稳定了人心,这样康熙才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吴三桂。当叛乱发生在身边的时候,很多人都惊慌失措,但康熙一直保持冷静,靠强大的定力稳定了朝政,改变了被动局面,为最终平定三藩之叛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熙平定叛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这样逐渐进行而不失正道,又起到治理国家的作用。他成功的诀窍体现在一个“度”上,没有操之过急或过缓,掌握了求稳渐进的奥妙,稳扎稳打,一步接一步地有序地进行。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事情需要解决,有的还比较麻烦,这时一方面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心态,还要分轻重主次,先解决哪个后解决哪个,心里要有通盘的考虑。
故事二:孔诚论渐进与持恒
孔琳和几个同学为了搞好学业,早一些成就功名,避开繁杂的闹市,躲到深山里去学习。孔琳的父亲孔诚找到山里劝孩子们回家去,可是他们说什么也不肯。
于是孔诚便说:“发奋苦读这很好,但是,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看到山上滴下来的水吗?那水最柔,却能把石头穿透。见过山中的蝎虫吗?很小也很弱,但它能把坚硬的木头蛀穿。滴水不是凿石的凿子,蝎虫不是钻木的钻子,然而却能够以它们微弱的力量穿透坚硬的东西,难道不是逐渐的积累和持之以恒的结果吗?”听了这番话,孩子们愉快地返回家中。
孔诚有个邻居叫徐亮,他一心想干一番事业,可干一行厌一行,多少年来一事无成。一天,徐亮对孔诚说:“你看,我是不是应该像苏秦那样头悬梁、锥刺骨,等到把基础打好了再去干事业啊?”
孔诚说:“道理并不在这里。如果因为年成有丰有欠而荒废掉农事,就不是一个好农夫;如果因为利润有多有少而抛弃自己的财货,就不是一个好商人;如果因为做事既能获福也能致祸而改变自己的主张,就不是一个贤达之士。意志坚定,事业有成,这才是你所应该遵循的啊。”
急于求成是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因为它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很难把事情办好。在学习上、做事上一定要有滴水穿石循序渐进的精神,虽然效果一时并不明显,但从不停顿,从不间断,持之以恒,最终必定能够达到目的。
故事三:红太阳集团防微杜渐
日下午,以生产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闻名的哈尔滨红太阳实业集团,接待了三位从外地来此采访的某报记者,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刘宏伟接待了记者。双方交换名片后,其中一名记者道明来意:红太阳集团在全国名气很大,产品也比较受消费者欢迎,请介绍一下企业的情况和狠抓质量的措施。之后,按下了录音机的录音键,并拿出笔和本记录。与此同时,另一记者拍了照片。
记者的开场白并未让刘宏伟多想什么,便认真地将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产品开发研制过程及企业的管理等情况如实做了介绍。但是,介绍中刘发现,记者对此不感兴趣。就在这时,一记者突然提到要到壮骨粉的生产地看看。刘宏伟当即明确告知,这是企业秘密,不能去。接着记者又要求看生产线并欲拍照,刘宏伟又做了上述解释。
记者在表示遗憾的同时又突然指问:“你们的产品是否有足够的牦牛做原料,是真的牦牛吗?”接着又问:“你们壮骨粉的成分里除牦牛外,还有杏仁、燕麦,还有其他什么原料?你们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是什么样的?”这些提问令刘宏伟回答起来十分为难,因为这是企业绝不外泄的“商业秘密”。接着记者又要求看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检测报告、企业标准等一系列材料。
一连串的问题使刘宏伟出言开始谨慎。在回答原料问题时,刘宏伟明确告诉记者,原料取自人工饲养的牦牛而不是野生牦牛。谈话期间因企业管理档案的人员不在,故记者要查看的检测报告等没有出示。但为了给记者提供更充分的材料,刘宏伟将部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信件复印给记者。又将一位较典型的消费者查访录像片为记者播放,并提供了两位消费者的联系方式,以期为记者深入采访提供方便。
但是,记者对这些依然冷漠,这令刘宏伟十分不解。刘宏伟认为介绍了这么多,可三位记者对质量问题仍不感兴趣,执意要去看厂地,到底有何意?至此,刘宏伟开始产生怀疑,更加提高了警觉。他接着反问记者:“你们来了解质量,质量就是企业所承诺的效果,被消费者印证了、实现了,这就叫质量。介绍了这么多好效果的实例还不行,为啥偏偏要去查看和拍照生产过程?”
30日,一件令集团和社会十分痛心的事情发生了:三名职工在街头殴打了记者。一时间,舆论哗然。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及省、市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打人者被拘传至公安部门,记者被及时送到医院治疗。红太阳集团闻知此事后迅即召开董事会议。在南方出差的总裁立即飞回哈尔滨,一方面派人看望记者,妥善安排治疗;另一方面做出决定:将参与打人的员工从集团除名,以此事为反面教材对全体员工进行素质教育。同时,集团高层领导向报社负责人诚恳致歉,取得了谅解。
至此,事情似乎有了比较完满的结果。然而,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事件平息数天之后,哈尔滨市的一家地方媒体,以“红太阳集团棒击访假记者”为题(以下简称《红》文)用整版篇幅披露了已经平息了的这个事件。由此红太阳集团及其产品蒙上了不白之冤:因为《红》文说红太阳集团棒击记者,可想而知,该集团是个什么样子,又明确写道是访假记者,可见,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不是什么好产品。
自4月6日《红》文见报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赶赴哈尔滨调查已平息的所谓打假真相。由于《红》文把棒击打假记者的定论放到了红太阳集团公司头上,并把个别员工动粗与产品原料来源、质量混为一谈,在没有技术监督部门确认的情况下,视企业产品为假货,在消费者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企业有口说不清。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和经销商,闻讯后纷纷退货,销售情况不断恶化。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与港商谈妥的合资开发项目,应于4月12日到位的第一笔巨额资金也因看到报道而提出暂停合作。
为尽快摆脱厄运,重塑形象,红太阳集团向各地记者介绍业绩,介绍《红》文的不实之处,同时针对各方共同关心的集团产品原料(牦牛鲜骨骨髓)生产场地在哪里的问题,向记者们出具了青海省畜牧厅提供的“背景材料”。最后,红太阳集团还发出呼吁:恳请舆论公正引导消费者,不要先入为主,肆意炒作,企业和产品承受不了这种“笔伐”。
不久《中华工商时报》刊出了《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何罪之有》的文章,并被多家报纸转载,对企业澄清事实,消除公众疑虑,重塑红太阳集团的形象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这件事发生之初,红太阳实业集团办公室负责人刘宏伟出于细心敏感,察觉出了记者的不良意图,及时采取了防微杜渐的措施。最后红太阳集团处理这件事也表现得不错,避免了一场危机。
一件小的事情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就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的灾难,既可以毁掉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企业。对待小事,尤其是祸患前的萌芽或征兆的小事,不可掉以轻心,要慎之又慎,要早发现,早解决。
故事四:女护士抠细节防漏洞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而且做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说:“我们用的12块纱布,您只取出了11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刻开始缝合伤口。”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12块纱布。”
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
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是大声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
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浮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我们的职业与生命攸关,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关注细节,做一个细心人,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在生活和工作中,许多看上去是芝麻大的小事,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小问题容易出现大纰漏,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有可能会葬送一个大项目。
1981年春,日本核电株式会社敦贺核电站发生了事故,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故导致该公司被迫停业整顿6个月,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它阻碍了核电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全体成员陷入无路可退的困境。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敦贺核电站现场作业出现了失误。当时,操作人员将核能发电所产生的带有放射性的废液从储藏容器中转移到其他的容器里。被污染的导管需要清洗,操作人员将装入清洗液的容器阀门打开进行了清洗。按照规定,洗涤时间为5分钟,可是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打开阀门后就放置在那里不管了。结果清洗液和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液混合在一起溢流到地板上,于是一场事故发生了。
近年来出现的矿山爆炸事故、航空飞行事故、火灾、汽车厂家对已经售出车辆的召回、金融机构里发生的诸多腐败现象等等,既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又使其丧失了社会诚信。调查这些事件的起因不难发现,这些事故往往是由一些平时算不了什么的小事引起的。大家都认为微不足道,日常工作看上去好像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于是逐渐变得漫不经心,这样总有一天会酿出事端。
《老子》第六十三章上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举足轻重,在某些情况下细节确实可以决定成败。在细节上下工夫,可以防患于未然;相反,忽略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漏洞,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无论是学业的进修还是事业的追求、功德的圆满,都应该按循序渐进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踏踏实实地逐步进行,不可急于求成。
做事就怕一开始就在心中膨胀出一个很大的贪欲,这会使人变得浮躁,而不会脚踏实地。做人不能缺乏实干精神的,任何怠惰都可能导致事业上的失败。世上没有天生的成功者,要想开创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亲历亲为,从最基本的做起,经受最艰苦环境的考验。只有这样,你才能经垒土之末成千尺高台。
当有人生病时,恨不得找个灵丹妙药,一口吞下去便药到病除;当有人在生意场上一笔得手时,恨不得点石成金,马上成为百万富翁。世上总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个胖子”、“毕其功于一役”的人实在不少。他们忘记了循序渐进这个浅显的道理。
总有一些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不能干那种琐碎的小事,这种想法会阻碍一个人的前进。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增长才干,赢得认可、赢得干大事的机会,日后才能干大事,而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如果不改变“简单小事不值得去做”的浮躁心态,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那种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愿干的心理要不得。
其实,做事和我们人的成长一样,都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开始的。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的。凡事需要一点一滴地做起,如果缺少了这份积累和耕耘,一切都只能是空想。当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广,成功的机遇也会接踵而来。
此外还要“防微杜渐”。一个人习惯于从生活小事修养自己的品德,将来就更有能力塑造应付大事的毅力。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或无关紧要的想法,正是一个人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因为许多被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直接导致工作中的漏洞百出。
有很多人总是愿意去关注那些大的事情、大的问题,而不愿去关心那些细小的问题,认为它们太“小”,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等出了事故再后悔已经晚了,因此,对小细节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细节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最真实的考察,也是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很多时候,正是细节显出奇特效果。
  【原典】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日: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日: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易经·离》
《离》卦上说,利于附丽的对象正,正则亨通。养成母牛那样温顺的性格,必获吉祥。
《彖传》说:离就是附丽。太阳月亮附丽于天,百谷草木附丽于土地。重明(两个明)要附丽于一切正的人和事物,乃化成天下民风民俗。柔(二爻与五爻)要附丽于中位且得正,所以亨通,所以养成母牛般的温顺性格,吉。
《象传》说:一个明两度出现,这就是离。有德有位的人要以连续不断的光明照耀天下四方。
《离》卦讲的是依附外力成就自我的智慧。这一卦下体与上体相中,重叠而成。离与丽是同音,丽古义为并排的两只鹿,故而有依附之意。离又象征火,火的内部空虚,外表光明,而且火焰必附于物体上,因而又有光明之意。但是,光明是怎样来的呢?光明为虚物,必须附着于一定的物质才能发出。因此卦辞说:丽,附着,非常有益,但附着的对象必须对自己有利。
《离》卦也讲“借力”的智慧。发展自己既要凭自身的优势,同时又要善于借势。这对于一般人做事,尤其是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如何以一搏百,借用“对手”的力量,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借外力助自己成功,有着极为现实的指导意义。
故事一:张仪利用矛盾以敌制敌
公元前313年,秦王想讨伐齐国,但又担心齐、楚间的“合纵”之盟引发实力强大的楚国出兵救齐,于是派张仪到楚国活动,结果上演了一场口称割地600里而实际只让6里的“滑稽戏”。
楚王受辱后大怒,以黔中之地向秦“换得”张仪,正想杀他消除心头之恨。不想张仪早就买通楚王的宠臣靳尚,靳尚又唆使楚王的宠姬郑袖向楚王吹枕边风,使得楚王不仅不敢妄杀张仪,而且厚待张仪,以讨好秦国。
张仪高高兴兴地离开楚国,马上到了韩国,对韩王游说道:“韩国的土地多是险恶的大山,生产粮食不多,国家没有储备够两年吃的粮食,士兵不过20万,秦国却有士卒百万。以韩国之力抵抗秦国,就像把千斤重的东西垂挂于鸟窝之上一样,必然没有侥幸的可能!为大王打算,不如事秦而攻楚,既免去秦国进攻的灾祸,也取得了秦国的欢心,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韩王果真糊里糊涂地同意了。
张仪肩负秦王的使命东行齐国。他对齐王说:“现在秦、楚已为兄弟之国,韩国献宜阳之地给秦国,魏国向秦国献出了河外之地,赵国割河间给秦国。独大王你如果不听从秦国,秦国就可以让韩、赵、魏三国进攻齐国。到时候齐想与秦国联合也不可得了。”齐王听从张仪的话,倒向了秦国。
张仪又西去赵国,对赵王说:“大王联合天下之力以抗秦,秦兵不出函谷已有15年了。大王的威势遍及山东六国(齐、楚、韩、燕)。我秦国很是恐惧,秣马厉兵、囤积粮草不敢轻举妄动。但大王您做得太过分了,屡次威胁秦国。秦国虽然处于偏僻遥远之地,但对赵国心怀怨恨已有一段时间。现在秦国的军队已驻扎在渑池。秦王让我先来通知您和您的臣子,现在楚与秦已为兄弟之国,韩、魏已成为秦国的藩臣,齐国已向秦国献上盛产鱼、盐的地方。如今之势,赵国的右臂已经断了。断一右臂的人与别人斗,势单力孤,想要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为大王打算,不如与秦国结为兄弟之国。”赵王也被张仪吓唬住了。
张仪又北去燕国,对燕王说:“现在赵王已到秦国朝见并送上河间之地以表示臣服。大王如果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让赵国进攻燕国。况且当前齐、赵对秦国来说就像悒一样,不敢轻举妄动,发兵攻伐。大王如果臣服于秦,可以长期免去齐、赵进攻的祸患。”燕王马上请求献上常山一带五座城池,以求得与秦国的和好。
张仪能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对当时列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有深刻的了解,对山东六国之间的矛盾洞若观火,抓住各国诸侯关心各自国家的利益而适时诱之以利,能够把政略、战略、外交与必要的秘密谍报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他游说诸侯、拆散“合纵”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善于抓住制约和影响对方态度、行为的主要矛盾,或点明其症结所在,或分析其利弊得失,并以此吸引对方听从自己,这就是利用矛盾的方法。
向竞争对手借势可以弥补自己力量的不足,可以强化自己的优势,可以让自己突破各种局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高明之极。
故事二:日本人依靠敌人获得力量
日本的游泳运动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但有人说,他们的训练方法也是有着神奇的秘密。有一个人到过日本的游泳训练馆,惊奇地发现,日本人在游泳馆里养了很多鳄鱼。后来他探询到了日本人的秘密。
原来,在训练的时候,队员跳下水之后,教练不久就会把几只鳄鱼放到游泳池里。几天没有吃东西的鳄鱼见到活生生的人,立即兽性大发,拼命追赶运动员。运动员尽管知道鳄鱼的大嘴已经被紧紧地缠住了,但看到鳄鱼的凶相,还是条件反射地拼命往前游。
无独有偶。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了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有很多人探询他的训练秘密,谁也没有想到,教练成功的秘密是因为有一个神奇的陪练,而这个陪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凶猛的狼。因为教练训练的是长跑队员,所以他一直要求他的队员从家里来时一定不要借助任何交通工具,须自己一路跑来,作为每天训练的第一课。
教练的一个队员每一天都是最后一个来,而他的家还不是最远的。教练甚至都告诉他,让他改行去干别的,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队员竟然比别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知道他离家的时间,他算了一下,惊奇地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超过世界纪录。教练见到这个队员的时候,这个队员正在气喘吁吁地向其他的队员描述着他今天的遭遇。
原来,他在离开家不久,在经过一段有5公里的野地时遇到了一只野狼。野狼在后面拼命地追他,他拼命地在前面跑,那野狼竟然被他给甩下了。教练明白了,这个队员今天超常的成绩是因为一只野狼,因为他有了一个可怕的敌人,这个敌人使他把自己所有的潜能都发挥了出来。
从此,教练聘请了一个驯兽师,找来几只狼,每当训练的时候就“放狼”,他的队员的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无论是那个日本人还是加拿大人,他们无疑都掌握了这样一个道理:敌人的力量会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尤其是当敌人强大到足以威胁你的生命的时候。敌人就在你的身后,你一刻不努力生命就会有万分的惊险和危难。
潜在的对手能够不断激发你的能量,而现实的对手也能够让你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积极的状态中赢得另一个领域上的胜利。敌人是在某个十字路口上挡住你去路的人,你可以不喜欢,但不得不依靠。他是你的对手,也可能成为你前进的障碍。但是,没有对手的人生索然无味,没有拦路虎的坦途令人丧失斗志。依靠敌人,把敌人的力量当做前进的动力,你会认清方向,不断进取。
故事三:老教授借力使力四两拨千斤
在某个校园里,有一位老教授,个头矮,人又瘦,但他每天早晨都在操场一角打太极拳。一天,一位本校工人路过,与众人一起围观,看着看着笑起来了:“那有什么用?一点力也没有。”几个熟知老教授“厉害”的学生说:“那你跟他比试比试。”
工人自恃人高马大,臂力雄健,又是一笑,心想:那还能经我一击,口上却说:“不敢!不敢!”他说的“不敢”有双重意思:一是怕打伤了老人;二是不敢与教授动手。教授为了宣扬太极拳的好处和威力,就说:“你来吧,没关系。你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
经一再激励、催促,工人就一下子猛冲向老人,想一下取胜。眼看一座高山迎面扑来,老人侧身一让,同时抓住工人的一只手顺势一拉,工人一下窜出一二丈远,还是站立不住扑地倒下了。这还是教授用力有度,否则,工人要吃更大的亏。
工人起身红着脸说:“力大无穷!力大无穷!”老人说:“这是你自己的力,我只是借你的力让你跌倒而已。”
太极拳法看上去柔弱无力,而其中的奥妙却无穷无尽,它的防卫腾挪避闪,快中有慢,慢中含快。化解之中常常突发奇招,借力打力。借力打力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奇佳。谁都知道“借风行船”的道理,风愈大船行得愈快;与对手交锋也是一样,对手的力量越强,它所带给你的作用力就越大。
因此,要战胜敌人,取得胜利,在直接的较量中除了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要学会巧借对方之力乘势将其打败。大家所熟知的“四两拨千斤”,奥妙完全就在于此。
故事四:约翰逊以弱附强独步天下
20世纪50年代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乔治·约翰逊是这家公司一名十分出色的推销员。乔治不甘久居人下,决定自立门户。他以仅仅2000元的微弱家当办起了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
创业之初,只有三名雇员,两间简易厂房。约翰逊清楚地知道他无力与佛雷公司竞争,只是该如何打开自己产品的市场,令他头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约翰逊灵感终于有了,于是他与雇员们一起,集中力量搞出了一种粉质化妆膏。
产品有了,怎样去推销呢?经过反复地思考,约翰逊决定采用“衬托法”推销自己的产品。他制作了一则广告,广告中说:“当你使用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以后,再擦上一些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的雇员对这种依附式宣传很不满意,说他不是自己给自己做广告,而是在替佛雷公司吹牛。佛雷公司的人也因此嘲笑他:“你和我们公司的感情很深嘛!要不怎么免费替我们做广告呢?”
约翰逊对此不予理睬。他笑着对雇员们说:“就是因为他们公司的名气大,我们才这样做。打个比方,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我叫约翰逊,可如果我能想办法站在美国总统身边的话,我的名字马上便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推销化妆品的道理是同样的,在黑人社会中,佛雷公司的化妆品享有盛名,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和它的名字一同出现,明着捧佛雷公司,实际上却抬高了我们的身价。”
这一招果然很灵,消费者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接着约翰逊又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这次他改变了以前的依附式宣传策略,转而强化宣传自己的产品,因为他已经羽毛丰满,就要展翅高飞。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约翰逊生产的化妆品便将佛雷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挤出了化妆台。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成了约翰逊的独家天下。
势力弱小时投靠在强势一方,在其翼护之下安全地成长,这也是一个借势的好策略。羽翼未丰,势单力薄,难胜强敌,屈居强大对手旌麾之下,借其声威,养精蓄锐、备而后动,这种谋略叫作“借玉雕玉”。“借玉”是栖身之举,卧薪之术,而“雕玉”才是发展之道、壮身之本,“雕玉”就是要超过对方,以玉攻玉,最后战胜对方。
从积极意义上讲,敌人也是靠山,彼此相互依存。因为有敌人存在,所以才不会放松警惕,轻易懈怠,从而不断进步,最终取得胜利。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做事的成败是自强与借力结合的结果。自己力量不足时,就借用对手的力量,甚至暂时依附于他,进而发展壮大起来,这也不失为一种成功之道。
在我们所生存的社会里,到处都充满着拼搏和竞争,任何时候你都有可能遭遇强敌。他们是你前进中的障碍,甚至会将你彻底地击败。然而,“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障碍与失败常常能够激发你更多的能量。挖掘出你最大的潜能。面对敌人,你会拿出超常的毅力和智慧,最终走向事业的成功。
对手是你不可多得的一种驱动力。现实的对手会激发你的能量。而潜在的对手又提醒你不断进取。依靠你的对手,生活才更有活力,事业也会不断攀升。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知经营自己的事业,把同行对手全都当作真正的敌人来对待,那么他的利益必然不会长久。
把敌人当成你的朋友和靠山,你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对方,从而占据竞争中的主导地位。你可以抓住对方的弱点随机而动,做到有的放矢;也可以借助对方的力量,减少阻力,成就自我。
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力量,尤其是对手的力量,乍看起来,对自己是一种现实的威胁,是一种不利因素。但若能施巧借之妙,这种威胁之力正可以成为扬帆之风,使不利变成有利、敌力变成我力,顺路帮你壮大力量,扫除障碍,何乐而不为?
  【原典】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易经·中孚》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易经·大有》
《中孚》卦说:豚鱼献祭,吉利,有利于涉水过河。这是吉利的贞卜。
《彖辞》说:《中孚》卦的基本结构是阴柔之爻居于内,阳刚之爻居于外;其基本品质是和悦而谦逊。像人具有柔顺、刚健、和悦、谦逊四种美德,秉此而行德教,则可以教化全国。卦辞说:“豚鱼献祭,尚且吉利”,就是说,豚鱼物虽薄,但表现了它的一片诚心。卦辞又说:“利于涉水渡河”,因为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木。刳木为舟,行于水上,自然平安畅达。
“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意思是说,内心诚信,利人利物,坚持正道,与天理相符合,不惧人间的惊涛骇浪。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卦为巽,巽为风,泽上有风,风起波涌。这是中孚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有感于风化邦国,唯德教为先,因而审议讼狱,不轻置重典。
《中孚》九五爻说:俘虏成群,串连捆绑,没有灾难。
《象辞》说:存心诚信,始终如一,正如九五爻象所示,其人行事与其地位大合符节。
《大有》卦的上九爻说,来自上天佑助它,吉,没有不利。
《象辞》说:《大有》卦从上天降下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孔子对这句话解释说:“天所帮助的人,是顺从正道的;人所帮助的人,是笃守诚信的。能够践履诚信而时时考虑顺从正直,又能尊重贤人,所以从上天降下佑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中孚》卦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易经》力倡诚信之德,特设《中孚》一卦,讲“中孚”,即内心诚信的问题。“孚”是《易经》所阐发的为人安身立命的核心范畴之一。据统计,易卦爻辞中,有四十多处提及它。《易经》反复强调,只要人心怀诚信,即便是势单力薄,有遭受伤害的危险,或处于困厄之中,也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援助,从而逢凶化吉,履险如夷。
至诚之心是人在社会中做人的根本态度,是追求人生真善美不可缺少的阶梯,也是开启事业成功之门的心灵钥匙。如果你用内心和专一撒下真诚的种子,你将会收到同样的果实。从这种意义上说,至诚之心不仅是与人相处之道,更是人的生存之道。
故事一:曾参杀猪教子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他的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
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参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参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参笑着把儿子送出了家门。
曾参不但主张教育孩子要说话算话,而且主张在与朋友交往时更要讲究信用。他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
曾参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的人,他尤其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他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的修身格言。
故事二:晋文公打仗不失信
据《左传》记载,僖公二十五年冬天,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带领军队攻打原国,事先与官兵约定三天结束战争。到了第三天,原国还没有攻下来,晋文公就命令撤退回国。
这时,晋方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人支持不住,就要投降了。”晋方有的将领主张暂缓撤兵,但晋文公却坚持认为与其得到一个原国而失信,还不如不要它,因此坚决撤回了围攻的军队。
晋文公虽然放弃了到手的胜利,却树立了自己诚信的形象,得到了下属的敬重。如此一来,他战争中的损失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一个人只有讲究信用,才能得到支持,并有所作为。大多数人都喜欢和一个有信誉度的人交往,大到言出必行,小到守时守信,都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素养。
西周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小孩子。某日,他和弟弟叔虞在后宫玩耍,一时高兴,就摘下一片桐叶给叔虞,说:“我封你为王。”
第二天,大臣史佚一本正经地要求成王正式给叔虞划定封地。成王说:“我这是和他在做游戏,怎么能当真呢!”史佚板着脸说:“君无戏言。”
成王马上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就把黄河、汾水以东的一百里地方封给了叔虞,这个诸侯国就是春秋中后期强盛一时的晋国。
据说,宋太祖有一天答应要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张思光非常高兴,一直引颈企望宋太祖正式任命,但是始终没有下文。张实在等得不耐烦,只好想办法暗示。
张思光故意骑着瘦马晋见宋太祖,宋太祖觉得奇怪,于是问他:“你的马太瘦了,你一天喂多少饲料呢?”张思光回答:“一天一石。”
宋太祖又疑问道:“不少啊!可是每天喂一石怎么会这么瘦呢?”张思光又冷冷地答日:“我是答应每天喂它一石啊!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吃那么多,它当然会那么瘦呀!”
宋太祖听出语外之意,于是马上下令正式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宋太祖终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诺言。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做到言出必践。只有言行一致,拿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气概,才能让别人折服。另外,遵守约定也是取信于他人的必备内容。在社会交往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订立一些口头的协定,或订下某些规则。行动中只有认真执行,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
历史上曾经有个叫尾生的人,他可是著名的遵守约定者。他与女子相约在桥下立柱会面,逾时女子没来,河水暴涨,他宁可淹死也不失约离去。故有尾生抱柱之信的说法,今天看他的做法似乎过头了,但其精神却永远值得大家借鉴。
故事三:范式张劭的两年之约
东汉时候,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一起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完成,即将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天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访你,看望你家老人。”
落叶萧萧,篱菊怒放,很快就是两年后的秋天。一日,张劭突然听见天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天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赶快准备筵席吧!”
他母亲不相信,摇头叹息:“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这可是一千多里路啊!”
张劭很有把握地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老母亲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备点酒菜。”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酒菜刚准备好,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热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重信守诺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诺言。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要想在社会中快乐生存,信守诺言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对他的信任。
故事四:刘备以心换心
三国时,刘备为了避免与曹操十万大军交战,便弃樊城,带领百姓向江陵进发。在当阳长坂坡与曹操的追兵展开血战,赵云为救刘备妻儿单枪匹马,突出重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了刘备的面前。
当时刘备正在距离长坂桥二十余里的地方和众人在树下休息。赵云看到刘备便立即下马“伏地而泣”,而“玄德亦泣”。赵云不顾自己的疲惫,气喘吁吁地对刘备说:“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身突重围,赖主公洪福,幸而脱险。”说着,想起来怀中的公子刚刚还在哭,现在怎么没了动静,便急忙解开来看,原来阿斗正睡着还没有醒。于是赵云欣喜地说:“幸得公子无恙!”便双手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孩子扔在地上,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看到刘备如此,连忙从地上抱起阿斗,泣对刘备说:“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人们对刘备掷阿斗一事历来颇有争议,无论是刘备故意作态给别人看,以笼络周围将士的心,还是他真的爱将胜于爱子,但阿斗的确是赵云从地上抱起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刘备当时是轻父子情,重君臣心的。他对赵云的感激怜爱之心溢于言表,赵云也由此更加坚定了为刘备效力的决心。正是刘备对于将士有着感恩之情,他的周围才聚集了赵云、张飞、关羽、诸葛孔明这些才华横溢的杰出人才,同时,刘备还懂得安抚民心,实施“仁政”。刘备在与川军的斗争中,树起免死旗,收降川兵,又谕众降兵“愿降者充军,不愿者放回”,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这样一来反而使得人心向之,川军不战而溃。当军队进入CD时,百姓“香花灯烛,迎门而接”。正是因为刘备对百姓施行了仁政,才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将士的爱戴,从而顺利地占领了CD。
刘备最终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中,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以一颗仁义之心换得了民众对他的支持与感恩,使他得以依靠民众的力量而成就自己的事业。
可见,做人以诚待人,则威信自立,自然会获取他人的信任与拥戴,进而立足于世,做成更大的事业。
以诚信服人,是最高明的处世之道,也是最有效的成功素质之一。人无信不立,不做言过其实的许诺,不做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丑行,这才是有魅力的人,靠得住的人。所以,纵使万般艰难,也须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不可一日无信。
中国人历来把守信作为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主张言必行,行必果。贾谊说:“治天下,以信为之也。”小信成则大信立,治国也好,理家也好,经商也好,交友也好,都需要讲信用。
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一诺千金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的。一个人如果有信用,什么样的事都会有办法解决。没有技术,可以请有这方面经验的朋友来帮助你;没有营业能力,可以请有营业能力的人来做事;没有资金,可以向银行借贷。反之,如果你没有信用,这可是最大的致命伤,信用不像钱那么简单,只要你有钱,就可以立即把资金汇入银行,要取就取,但是,信用就不会像钱这样来得容易,用得方便,要取得信任是要长时间积累的。信用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为自己创造信用,而且要每天不断地累积。
老子说过:“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傅玄说:“祸莫于无信。”一个人如果经常失信,一方面会破坏他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面还将影响他本人的事业。信誉许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对不应办的事情或办不到的事,千万不能轻率应允。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去兑现自己的诺言,以获得别人的信任。
承诺是一种信誉,一种责任。承诺的结果应是履行诺言,真正的应诺有时像美丽的童话,它让人感动得心颤。讲求诚信,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原典】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易经·谦》
《谦》卦上说:亨通。君子能做到安于谦,终身吉祥。
《彖传》说:谦则亨。天道向下却不失其光明,地道卑下却向上行。天道损去盈满的而增加谦虚的,地道变动多余的以流到不足之处,鬼神祸害盈满的而降福于谦虚的,人道厌恶盈满而喜好谦虚。谦虚恭让反而可以扩大,卑下反而不可逾越,君子之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谦》卦初六爻说:谦而又谦的君子,以涉过大江大河,必获吉祥。
《象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组织部2018年工作谋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