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24=多少÷12=lsw3600 24t2gc si÷多少

为什么1200÷(20+4)= ÷_百度知道
为什么1200÷(20+4)= ÷
为什么1200÷(20+4)=÷不能简算成:1200÷(20+4)=0÷4=60+300=360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把除号看成分号,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只有分子才能拆分,分母不能拆分
采纳率:100%
因为这个是算数法则,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做乘除,再做加减.
因为1200是被除数,括号里面的数字是除数。如果反过来就可以
只有乘法分配率,没有除法分配率……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现在的位置:&&>>&&>>&&>>&&>>&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
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
分类:&& 更新:&& 来源:网络共享
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29人,其中男生17人.在上期三年级期末考试中双科上90分的没有,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经掌握了“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要求学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三、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第二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口算、估算加、减法,用计算器计算的四则计算,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给学生一些概括性的知识,目的是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能够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同时,还根据这一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答一步应用题,为今后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三、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笔算。第三单元:乘法、除法的知识。这一单元分3节,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乘、除法各部分间发关系,以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口算的范围是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这些内容掌握好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估算的范围是简单的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把因数、被除数、除数都需要先取近似数,然后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除,在乘、除法各部分间关系一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总结出三个关系式,并应用这三个关系式解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以及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三、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有关的方程和应用题。四、教学难点:乘法、除法的估算方法。教学关键:提高学生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的口算能力。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出现大量各种实物和图形,同时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弄清分数的含义。三、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四、教学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关键:要采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特别强调引导学生操作,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自己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关键: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教学的目的要求: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2、使学生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乘数、除数是整百的乘、除法。3、使学生会估算多位数的乘、除法;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以及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4、使学生初步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根据这一关系求未知数,会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题。5、使学生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的计算,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初步知道步测和目测的方法。6、结合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启蒙教育。7、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艺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措施:1、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2、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增强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加强能力以及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5、注意小组的互助精神的培养,增强集体意识。6、加强导优辅差,提高学习的质量。五、教学进度:周次 一、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一、教学内容 课时1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4 9 参观果园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 机动 1口算加、减法 2 10 认识几分之几 43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 2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 11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4 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4 整理和复习 1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1 机动 25 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1 12 面积和面积单位 2国庆节放假 4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6 整理和复习 1 13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 2机动 2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2 14 土地面积单位 37 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 2 实际测量 2乘、除法各部分关系 3 15 整理和复习 28 乘、除法各部分关系 4 量一量 2乘、除法简便算法 1 机动 19 乘、除法简便算法 1 16 总复习 5整理和复习 2 17~18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 周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中的例1、例2和练习一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2.知道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3.掌握亿以内数的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教学重点:亿以内的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四、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五、教学用具:活动数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2.填空、问答(1)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读数 58 (二)、新课1、引入教师:我们已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2000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一百 零八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2、揭示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3、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一千一千地数,一万一万地数。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数 位 顺 序 表(见小黑板)5、作业设计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6、教学例1。(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十八万。(2)让学生拨出三千零七十万,指定学生读数。(3)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7、出示例2。(1)指名学生读数。(2)引导学生总结亿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3)完成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一的第3、4题。(4)读出下面各数。0 (5)让学生说出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组成的。(6)说出405600中的两个“5”各在什么数位上,表示什么。(三)、小结:读亿以内数时,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四)、作业设计:做练习一的第5题。(五)、板书设计:亿以内数的读法例1 二十八万 三千零七十万例 2 00 30400 作业批改: 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的第6―11题。二、教学目标: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三、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读法。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读出下面各数。34和4和340和0和2、让学生说出是由几个千万、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组成的。3、判断:(1)读作:四百八十万零五千 ( )(2)3706000这个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出来。 ( )(3)这个数中有一个零要读出来。 ( )(二)、作业设计1、做练习一的第6题。读出下面的各种速度。每分约80米 每分约350米 每分约800米每分约1200米 每分约1500米 每分约30000米2、做练习一第7题。读出下面各数。0 6250800000003、做练习一的第8、9、10、11题。作业批改:优 : 人 良: 人 中 :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算盘的认识。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四位数。三、教学重点:认识算盘,知道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四、教学难点:三指拨珠的方法。五、教学用具:算盘。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2、读出下面各数38
3800000 308 3080000 3、看计数器上的数读出来。(师演示)(二)、新课1、引入:在我们生活中,有时见到一种计算工具(出示算盘),它叫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早在500年前,就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又传到日本、朝鲜等国。2、介绍算盘: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出示算盘讲解) 3、算盘各珠的作用(1)出示算盘:通常在算盘上选一档记个记号,作为个位。向左数第二档是十位,第三档是百位……(2)让学生在算盘上指出数位。(3)说明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4、拨珠读数:17 56 180 309 400(三)、小结全课(四)、作业 拨珠计数练习(同桌比赛)9五)、板书设计算盘的认识拨数 56 99 100 999 96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四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3、例4,练习二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的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的数,并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的数。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写法。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在计数器上拨出:7 70 708 (让学生说说这三个数怎样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二)、新课1.教学例3。(1)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七万。学生试写,师个别辅导。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教学七十万,七百零八万的写法。(2)总结万级数和个级数的写法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说出写万级与写个级数的相同点,万级数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上4个“0”。(3)做练习二的第2题。先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写出来。五万 六千零五十万八十万 四千零五万三千二百万 九千六百七十二万2、教学例4。(1)指导学生写出例4各数。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102345三十二万零六百 写作:320600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写作:(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让学生读一遍。(3)让学生试写第7页“做一做”的三个数。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回答: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千万呢?2、做练习二的第3 题。先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出来。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八十五万一千二十六万零四百 三百六十万二千十万零五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3、做练习二的第4题。(1)1994年我国共生产电视机三千一百八十四万台。(2)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占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占世界第五位。4、做练习二的第5题。老师读数,学生写。五十万八千 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二千四百四十二万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七: 7七十: 7 0 七万: 7 0 0 0 0 七十万: 7 0 0 0 0 0 七百干什么零八万: 7 0 8 0 0 0 0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五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二的第6―10题。二、教学目标:通过作业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三、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四、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写法。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写出下面各数。七万 七十万 七百零八万(1)读题,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2)借助数位表写数2、(1)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六千万、九万和五百;八千万、四十。(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5题。老师念数,看谁写得对。五十万八千 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二千四百四十二万 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 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2、做练习二的第6题。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3)八千万和四十。3、做练习二的第7题。先让学生自己填数,填完后,让同桌互相读出对方写的数。4、做练习二的第8题。5、做练习二的第9题。调查本地区人口数,填在下表里(见小黑板)6、做练习二的第10题和第11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六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2页的例5、例6,练习三的第1―4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比较 亿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三、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四、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六、教学步骤:(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1、复习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或“=”。999( )( )564 687( )678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3、教学例5。(1)比较 第一组数:9第二组数:0000第三组数:4引导学生观察后自己比较大小。总结得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二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个位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个位上的数;……(2)做例5下面的“做一做”。(二)、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出示:50。让学生读出来。讲解改写方法:万位在右起第五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2.做第10页最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3200000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说改写的方法。(三)、教学求近似数1、复习引入。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数千位后面的尾数省略,Q求出它的近似数。2、教学例6。(1)教师板书:84380,指名读数,并提问:“谁会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启发学生思考:省略一个数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那么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让学生类推出:因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所以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2)板书出:726310,求出它的近似数。(3)做“做一做”中的习题。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63599≈ 709327≈(四)、作业设计做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800043、做练习三的第3题。读出下面各数,然后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根。(2)一个人的血管总长约米。(3)1994年我国水果的总产量是吨。(4)1994年我国甘蔗的总产量是吨。学生做完成后,并说一说是如何改写成的。(五)、作业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板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 求近似数例5
例6 (1)84380≈8万356000<)万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七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5―8题。二、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用数据说明问题。三、教学重点: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四、教学难点: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练习三的第5题。第(1)小题,先让学生说一说49999的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然后再在书上填出来。第(2)小题,可先进行复习,再让学生回答: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是几?(二)、练习三的第6题。先让学生把“6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是如何改的,然后再作第6题。(三)、练习三的第7题。让学生读一遍题,体会每一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然后写出各小题横线上面的数,再求出它们的近似数。(1)北京西郊大钟寺的一口古钟上有二十万零一百八十四个汉字。(2)一个劳动模范退休以后,用十多年时间,为国家栽树三十万七千五百棵。(四)、练习三的第8题。做题进行复习,让学生比较300,8300两组数的大小,说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两种情况及方法。然后让学生做第8题。(五)、练习三的第9*、10*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亿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珠算加法的法则,能够用珠算正确地计算多位数加法(一般不超过五位数)。3.使学生掌握笔算多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算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4.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 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5.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6.使学生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法文字题。7.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种关系验算减法?8.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9.使学生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有关“比多”、“比少”的一步应用题。10.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1.口算加、减法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5―16页的例1―例3和练习四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三、教学重点: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口算算理。四、教学难点:口算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27+38 64-38 670+80 530-4002.把下面各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二)、新课1、教学例1出示:“口算250+470”(1)学生试算。(2)组织学生讨论哪一种方法简便。2.教学例2。出示:“口算540-370”。先让学生想一想,同桌讨论后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适讲解、引导。3、做课本第16页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1)口算 360+ 410 520-150 410-240 370+580(2) 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投影出示)4.教学例3。(1)出示例题:17万+8万=( )万 27万- 4万=( )万24万+19万=( )万 35万- 28万=( )万(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讨论:整万相加减的口算方法。(三)、作业设计1、做练习四的第1题 。(用卡片出示)320+60 350+460 330- 80 760- 450250+490 270+28 670-500 400-260 2、(1)第2、3题是加减法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在书本上完成。(2) 34万+18万 23万- 18万 250万+750万 (3)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四)、作业:第4、5题。(五)、板书设计: 口算加、减法例1 250+470 例2 540-370 例3 17万+8万=( )万24万+19万=( )万 35万- 28万=( )万27万- 4万=( )万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四的第6―10题。二、教学目标:通过作业设计,进一步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三、教学重点: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口算算理。四、教学难点:口算整百数加、减整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的理解。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口算训练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得数和口算过程。25+34 67+26 43万+37万 28万+59万60-56 82-43 94万-75万 100万-36万2.做练习四的第6题。(投影出示)170+320 100-51 630+27850-40 650+180 860-47240+56 520-360 910-1803.做练习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37万+35万 66万+34万 72万+28万28万-5万 56万-45万 1000万-67万4.做练习四的第8题。让学生同时做,集体订正。(二)、解答应用题训练。1.做练习四的第9题。|养鸡场有母鸡1235只,第一天下了1118个蛋,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下了109个蛋。两天一共下多少个蛋?启发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2.做练习四的第10题。鞋厂每月生产男鞋、女鞋才童鞋共8500双。男鞋进1790双,女鞋是2540双。每月生产童鞋多少双?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2、电子计算器的使用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2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3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电子计算器,掌握常用健的使用方法,能四则计算。2、使学生受到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的思想教育。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电子计算器,掌握常用健的使用方法,能四则计算。四、教学难点:认识电子计算器。五、教学用具:算术型电子计算器。六、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笔算67×89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子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揭示课题)。3、电子计算器是本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使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它体积小,操作简便,运算迅速准确,功能多,效率高,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计算工具。电子计算器有三类:算术型电子计算器;科学型电子计算器;程序计算器。(二)、教学新课1、电子计算器的认识(1)电子计算器的构成。(2)介绍常用健的功能。(3)显示器是用来显示计算时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的装置。(4)教师指出:电子计算器通过按健进行计算。2、常用健的使用方法(1)介绍数字健0~9。(2)介绍四则运算健“+”、“-”、“×”、“÷”、“=”。让学生按书写顺序分别输入 6+2 = 6-2= 6×2= 6÷2=(3)介绍清除健c.ce,关机健off.3、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下列问题:学生看书自学,同桌交流,师最后总结。4、教学例1出示:389+260=学生试做,订正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5、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三)、作业设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第1~3题。板书设计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方法常用健的使用方法(1)介绍数字健0~9。(2)介绍四则运算健“+”、“-”、“×”、“÷”、“=”。让学生按书写顺序分别输入 6+2 = 6-2= 6×2= 6÷2=(3)介绍清除健c.ce,关机健off.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4页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4~6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命名用算术型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教学重点:会命名用算术型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四、教学难点:用算术型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五、教学用具:算术型电子计算器。六、教学步骤:(一)、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24×19 28×37 949÷26 807- 268 ÷4(二)、讲授新课1、引入新课(1)先请同学们口算10÷5+2和2+10÷5比较两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式的结果怎样?(2)用电子计算器分别按照书写顺序依次输入。比较计算结果,哪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3)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计算上述习题。总结正确的计算方法。2、教学例2出示:“用计算器求出 68+5×25”让学生想一想如何在计算器上计算,学生试算后,集体订正。练习:用计算器求出 5+(10+6) 12×(14- 6)18+99÷11 735÷7- 653、教学例3(1)出示:“用计算器计算3024÷(167- 83)”先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指导学生阅读第22~23页的内容。(三)、作业设计1、做第23页上的“做一做”。2、讨论:下面各题计算时的按健顺序怎样?为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192+16×8 192- 16×8192+16÷8 192- 16÷8192+(16+8) 192-(16+8)192+(16-8) 192-(16-8)……(四)、作业设计:练习五的第4~6题。板书设计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口算 10÷5+2和2+10÷5用计算器计算 3024÷(167- 83)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3.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5~26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六的第1―4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三、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四、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练习(出示卡片)(二)、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例1中的第一幅图,让学生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计算。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板书:3 5 + 2 5 = 60 (本) 加 数 + 加 数 = 和加数 加数 和 和 = 加 数 + 加 数(2)出示第二、三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板书:60-25=35(本) 60-35=25(本)(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出:第一个加数=和 - 第二个加数 第二个加数=和 - 第一个加数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关系式,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不能把这两个关系式合并为一个关系式?”使学生明白:不论求加法算式中的哪一个加数,都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进行计算。从而归纳出: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2、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验算加法。3.教学例2。(1)出示:( )+8=15提问:“用加数与和的关系,怎样算出括号里的数?学生答完后,指出:括号里的未知数这可以用字母x表示,并告诉学生x的读法,一般用来表示未知数。然后把“( )+8=15”中的括号换成x,并提问:“怎样求未知数x?”(2)出示例2板书:x+15=40。提问:“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边 板演边说明书写格式,强调每算一步等号都要对齐。最后告诉学生:求出x以后,要把结果代入原式,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三)、作业设计做练习六的第1―4题。第一题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书写格式;第二题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第三题先让学生说出用x代替括号以后的算式,再口算出x是多少。(四)、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生态系统,谁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利用这种关系怎样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五)、作业:第4 题。板书设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一)3 5 + 2 5 = 60 (本) 加 数 + 加 数 = 和加数 加数 和 和 = 加 数 + 加 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例2 x+15=40x=40-15x=25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26页的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六的第5―10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加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三、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加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四、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种关系验算加法?2、求x+20=80中的未知数x。3、270加430得多少?(二)、新课1、教学例3出示例3,指名读题,教师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已知的加数270,再从这条线断的右端点,接着画一条线段,表示未知数x。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270+x=700x=700-270x=4302、做“做一做”中的习题。(三)、作业设计做练习六的第5―8题。1、第5题,可以让学生按顺序回答,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第6题,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在书上完成。3、第7题,让学生自己做。4、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列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1)18加上什么数得60?(2)一个数加上180得420,这个数是多少?(四)、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法文字题时怎样列式?五)、作业练习六的第9、10题。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加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二)例 3 270加上什么数得700?270+x=700x=700-270x=430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七的第1―4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2、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判断能力。三、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利用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加数+( )=和 一个加数=和-( )2.求未知数x。x+25=60 x+140=760(二)、新课1.教学例4。出示例4中的三幅线段图,说图意列式计算。提问:这个减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3 0 - 1 8 = 1 2 (米)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减数 差 差=被减数-减数比较得出: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被减数中包含哪两部分?为什么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计算方法不同?”使学生明白:被减数中包含减数和差两部分,去掉一部分就得另一部分,所以求减数要用减法;把减数和差这两部分合起来就得被减数,所以求被减数要用加法计算。2.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验算减法。3.教学例5。板书:x-48=35 提问:“未知数x是这个算式中的什么数?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用什么方法算?(三)、作业设计1、做练习七的第1―4题。2、练习:求未知数x.x-59=87 540-x=80 x-64=174 204-x=99 x-101=38 265-x=198(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些关系验算减法和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五)、作业:练习七中的第8题。板书设计:减法算式中部分间的关系减 数 = 被 减 数 - 差被 减 数 = 减 数 + 差例5 (1)x-48=35 (2)135-x=98x=35+48 x=135-98x=83 x=37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四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0页的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七的第5―10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三、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四、教学难点:利用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怎样利用这种关系验算减法?2、求 x-240=600 中的未知数x。(二)、新课1.教学例6。板书: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0-x=49(2)理解算式,选择算法。提问:“算式中的80是什么数?x是什么数?用什么方法求x?用哪一个关系式计算?”使学生明确:80是被减数,x是减数,用“减数=被减数-差”来计算。(3)学生试算,教师辅导。2、做“做一做”中的题目。102减去一个数得34,这个数是多少?独立做。(三)、数学游戏教师指导学生做例6下面的数学游戏。四、作业设计做练习七的第5―12题。1、第5题,学生在书上填完。2、第6题,让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3、第7题,让学生做题时,要注意两点:(1)这道题与例6的叙述不同。(2)第3小题不需要设未知数x列等式。4、指导学生做11*、12*题。(五)、作业:练习七的第8、9、10题。板书设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例6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80-x=49x=80-49x=31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五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3页的例7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八的第1―4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重点: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四、教学难点:解答应用题中的逆思考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复习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只要求学生口答)(1)120加上什么数得200?(2)什么数减去80等于240?2、让学生口说算式,引出新课。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多少盒?(二)、新课1、教学例7。出示: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1)师生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讨论:这几个数量之前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哪个数量是未知的?这上未知的数量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根据这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你能求出这个等式中的未知数x吗?你找到解答这道题的新的方法了吗?讨论得出:买来的盒数一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买来的盒数是未知的,可以用x表示;可以列出这样一个等式:x-28=42。小结:概括解答应用题的步骤: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知道已知是什么,求的是什么,设所求的数量为x;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第三步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第四步写出答题。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解答)。(三)、作业设计1、做练习八第1 题,要求学生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2、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四、作业:练习八的第2、3题。板书设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应用题例7: 买来的盒数 - 用去的盒数 = 剩下的盒数设:买来粉笔x盒。x - 28 = 42x = 42 +28x = 70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六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4页的例8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八的第5―8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重点: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四、教学难点:解答应用题中的逆思考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说一说怎样求x。农场原有一些奶牛,又买来20头,现在共有84头奶牛。农场有多少头奶牛?2、用以前学过方法解答。农场养了78头奶牛,94头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二)、新课1、教学例8。出示例题: 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学生读题后,启发学生说一说怎样画线段图,教师板书:(2)启发学生用以前学过方法解答:94 - 16 = 78 (头)(3)引导学生用新学的方法解答。题目中的三个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哪个数量是未知的?如果设奶牛有x头,根据题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从而归纳出: 奶牛的头数 + 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 肉牛的头数(4)展开讨论你能列出其他等式来解答吗?稍作提示:这三个数量之间还有哪些相等的关系?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什么样的等式?经过讨论之后列出:设:奶牛有x头。x + 16 = 94x = 94 - 16x = 78答:奶牛有78头。(5)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例8的解答过程,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6)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2、做例8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借出故事书多少本?(三)、作业设计:做练习八的第7、8题。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列式之前,先找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2、一般设要求的数量为x;3、要根据等量关系列式,一般不把x单独放在一头。(四)、作业:练习八的第5、6题。板书设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应用题例8: 线段图(略)94 - 16 = 78 (头)奶牛的头数 + 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 肉牛的头数设:奶牛有x头。x + 16 = 94x = 94 - 16x = 78答:奶牛有78头。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七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八的第9―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三、教学重点: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四、教学难点:解答应用题中的逆思考 。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说一说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1.图书室有50本科技书,借出一些,还剩36本。借出多少本?2.图书室有5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10本。有多少本故事书?(二)、口算练习做练习八的第9题。×50 520-180360+150 430+90 160×300÷8 270+350(三)、两种解答方法的对比练习做练习九的第10、11题。(四)、作业设计:做练习八的第12―15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4.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8页例1、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九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点: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四、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算法的基本算理。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面各题,学生口算。78=80-( ) 99=100-( ) 574+200=87=90-( ) 101=100+( ) 453-300=198=200-( ) 297=300-( ) 218+70=2、口算比赛375+300= 375+301= 100+574= 99+574=127+60= 127+58= 213+200= 213+198=860-500= 860-498= 453-400= 453-397=(二)、新课1、教学一个数加出接近整十的数的简便算法。出示例1:113+59= 提问:谁能用最简便算法算出这道题?讨论:加一个接近整十的数,可以先加上整十数,然后看多加了几,就减去几,结果不变。板书:113+59=113+60-1=1722、教学一个数加上接近整百数的简便算法。出示例2:276+98=提问:“哪个数接近整百数?把98看作多少来计算?把98看作100就多加了几?(引导学生自己得出:276+100-2=374)3、小结。教师:在计算加法时,像例1、例2这样,在一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数计算,然后再看多加了几就减去 几。4、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先把原题中加数87和198分别看作多少?5、教学一个数减去接近整百的数的简便算法。出示例3:165-97=让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6、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7.小结。想想:减法中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怎样计算简便?使学生明确:要把它们看作整十、整百数计算,多减了几就加上几。8.引导学生把加法与减法的简便算法进行比较。(三)、作业设计:做练习九的第1、2、5题。(四)、作业练习九的第3、4题。板书设计: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例1 113+59=113+60-1=172 例2 276+98=276+100-2=374例3 165-97=165-100+3=62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九的第6―11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四、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算理。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口算练习430+190= 510÷30= 390-56=520-360= 120×40= 180×4=280+170= 640÷80= 263+97=(二)、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146+97= 342-198= 260+299=(三)、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混合练习做练习九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做。83+98= 284-99= 19+198= 162-97=196+68= 465-299= 195+25= 324-197=在学生做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把两种算法弄混。(四)、求未知数x的练习做练习九的第8题。鸡场收了1200千克鸡蛋,运走一批到副食店,还剩350千克。运到副食店多少千克?做题之前,先简单复习一下用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练习做练习九的第9、10题。(六)、两步式题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1-598) (854+938)÷14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5.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1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4题,练习十的第1―3题。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亿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口算、笔算和珠算的熟练程度,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并能运用简便算法计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口算、笔算能力。四、教学难点:理解用简便算法计算算理。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整理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1.出示数位顺序表(见小黑板),学生口述,师板演,把表填完整。2.读数。2000 50800 003.做第(3)题。五万八千二百 三十万五千七百零五七十万零四百三十 八千零五万四千零六(二)、整理和复习几百几十以及整万数的口算加、减法。指名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口算的方法。(三)、整理和复习万以内数的珠算和笔算加法和减法。复习珠算加、减法的法则和亿以内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整理和复习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学生练习做第4题。订正时检查学生对算理和算法掌握的情况。(五)、综合练习做练习十的第1~2题。1.第1题,口算。直接在书上完成。2.第2题,先笔算再用珠算检验。(六)、作业练习十的第3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1―4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5―7题,练习十的第4―6题。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和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三、教学重点:能够比较熟练地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和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四、教学难点: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整理和复习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做第41页的第5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加、减法算式中各部的名称,再说一说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整理和复习求未知数x让学生做第42页的第6题。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整理和复习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做第42页的第7题。先指名学生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在列式解答。出示:一个农场原有2982头猪,卖出一批给收购站,还剩898头。卖出多少头?先指名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在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做练习十的第4―6题。1.做第4题,注意观察学生有没有把两种情弄况混的情况。44+x=52 91-x=46 x+365=940x-16=77 69+x=85 482-x=3672.做第5题,对列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1)什么数减去66还剩25?(2)从265里面减去一个数得80,减去的数是多少?3.做第6题,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式。淮河上的一座铁路桥的长度是3428米,比公路桥长232米。公路桥的长度是多少米?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乘、除法的知识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用两位数乘的笔算法则推广到用三位数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使学生知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5.把学生已经掌握的用两位数除的笔算法则和试商方法初步推广到用三位数除,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6.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7.使学生对乘法和除法中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学会求乘法和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打下基础。8.使学生通过学习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解答应用题做些准备。9.通过具体例子,使学生学会乘法和除法中常见两种简便算法。1.乘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4页上的例1、例2以及“做一做”的习题,练习十二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三、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四、教学难点:乘法口算的算理。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投影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把得数写出来,集体订正。200×5= 100×7= 3×20= 8×40=400×8= 500×3= 14×50= 21×20=100×6= 400×2= 300×12= 8×700=6×100= 2×400= 12×300= 700×8=2.指名说一说计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想。(二)、新课1.教学教科书第44页上的例1。出示:准备好的坐标纸,数一数横着每排有多少个小方格,有几排。提问:这条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板书:100×4=400根据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所以得出:4×100=400学生讨论:100×12得多少?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算式的意思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12个一百是1200。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2×100应该怎样计算?教师总结: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的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2个0。2.口算下面各题8×100= 15×100= 24×100= 32×100=200×3= 12×50= 800×2= 7×900=学生口算后,并说一说口算的简便算法。3.教学例2。出示:7×200=引导学生想:“7×200是7和几个百相乘?”“积是多少?14个百也就是多少?”学生把口算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出示:12×300=学生独立完成,分组讨论,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提问:“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概括: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4.基本练习做课本第44页的“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口算:(三)、作业设计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1.做第1题。(1)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100×17 200×8 600×11 12×40017×100 8×200 11×600 400×12(2)20个17是多少?25个100倍是多少?40乘以300得多少?2.做第2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6×100 50×60 13×30042×20 12×200 20×0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四)、小结(略)(五)、作业练习十二的第4、5题。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例 1 100×4=400 4×100=4000例 2 7×200=0=3600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一的第6―11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三、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四、教学难点:对一个因数是整百数的口算算理的应用。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100×17 200×8 600×11 12×40017×100 8×200 11×600 400×12让学生说得数,并且说出是怎样计算的。(二)、作业设计1.做练习十一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教师巡视。2.做练习十一的第7题。学生在书上填完。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并比较两组题有什么不同。(三)、课堂练习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9×100 50×70 43×20032×30 21×300 60×7007×400 64×100 22×300(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一的第9、10、11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第46页的例3及有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2、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和估算意识。三、教学重点: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四、教学难点:估算的基本算理的理解。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89 91 103 795 812 3982、口算(卡片出示)60×40 300×20 400×7080×70 900×50 200×703、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290×6 ≈ 59×4≈ 804×6 ≈先让学生说说大约得多少,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二)、新课1.教学例3问:怎样列式解答这道题?(22×18≈)大约得多少?学生依据旧知识自己做,教师可适当提示:“能仿照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想法做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告诉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相乘。”想:22≈20 18≈20因为:20和20相乘得400。所以:22×18≈4002.对比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与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步骤: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用两个近似数相乘。3.基本练习估算下面各题:89×31= 52×78= 61×82= 58×39= 81×263= 78×589=(三、作业设计1、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比较估算的得数比用计算器计算的得数大还是小?想一想为什么?56×69= 305×87= 87×92=81×39= 88×43= 59×389=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注对学习有 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2、学生独立做练习十二的第1~3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估算检查乘法计算中积的最高位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检查。3、开学时,每个学生交学费的标准是198元,全班58人的学费大约是多少元?4、王老师带5500元钱去为全校915名学生付校服款,每套校服的价格是57元,请你估计一下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学习估算有什么作用?板书设计:乘法估算例3 估算 22×18≈400想:22≈20,18≈20,20×20=400。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四课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第46 练习十二的第5―8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混合练习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为什么要学习估算;2、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和估算意识。三、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会进行这类乘法的估算;四、教学难点:乘法估算的算理的理解。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卡片出示)50×20 30×200 600×7090×70 300×50 100×702.估算下面的题目,大约得多少。(投影出示)89×31= 52×78= 61×82= 58×39= 81×263= 78×589=3、同桌比赛做下面各题。198×201 408×490 89×624(二)、混合练习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0×340 478×30976×206 5×620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估算练习1、让学生说一说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2.估算下面各 题。398×92≈ 189×89≈ 705×63≈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一块长方形地,长98米,正好是宽的2倍。这块地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四)、课堂作业:练习册上的有关内容。课后反思: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五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三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三、教学重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四、教学难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的理解。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算。200÷5= 270÷9= 320÷10= 450÷50=口算完后,指名说一说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2.口答:800是多少个百?1200是多少个百?3600是多少个百?(二)、新课1.教学例4师:我们以前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现在来学习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出示:500÷100=根据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想一想500÷100得多少呢?启发学生说出想500里面有几个1百。因为500里面有5个1百,所以500÷100得5。2.教学例5出示,然后引导学生想,1200是多少个百?400是几个百?12个百里面有几个4百?学生口算出得数后,教师,再说口算过程,因为12个百里面有3个4百,所以1200除以400得3。出示=,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算?然后指名学生口算出得数。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学过有的这几道题,用整 百数除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总结出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分别看成几个百,再除。3.作业设计口算下面各题:800÷100 600÷200 00÷300 00÷700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口算下面各题。700÷100= 800÷400= =400÷100= = =让全体学生做,并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教师午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口算下面各题。400÷90 440÷40 00÷7000÷200 3.做练习十三的第3题。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四)、小结(略)(五)、作业练习十三的第4、5题。板书设计:口算除法例 1 500÷100=5 例2
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六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练习十三的第6―11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三、教学重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四、教学难点:除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算理的理解。五、教学用具:小黑板。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下面各题:800÷100 600÷200 00÷300 00÷700 (二)、练习1.做练习十三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订正。2、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00÷900 640÷80 900÷300 00÷700 在一分钟内完成,同桌检查。4、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育红小学有20个班,平均每班有40个人。为了帮助本县村级小学建立32小图书馆,同学们共捐献图书3200本,平均每个同学捐献多少本图书?让学生先独立在练习本完成,教师注意巡视。4.做练习十三的第10题。计算下面各题。4900÷(143+557) ()÷800 12×300÷600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什么?怎样算除法?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十三的第11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图形算式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列算式?让学生填写在书上,并将综合算式在练习本完成,写出计算过程。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七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的例6,练习十四的第1―3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四、教学难点:基本算理。五、教具准备:投影片、口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准备。1.口算。00÷900 640÷80 900÷300 00÷70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39 524853.估算。799÷4 59×42×194.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怎样做?如果某个学生说不全,再请其他同学补充。(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6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后,引导列出除法算式:538÷62≈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呢?(求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怎样求除数62的近似数呢?(大约等于60)怎样求被除数的近似数呢?(大约等于540)求一下两个数的商大约是多少?(大约等于90)2、学生试做第50页“做一做”中的习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集体订正。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分别求出除数和被除数的近似数,然后求出近似数的商。3、引导学生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提问:(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先做什么?(2)怎样求除数的近似数?(3)求被除数的近似数时,分哪两种情况?分别怎样求近似数?(4)求出被除数和除数的近似数后应该怎样做?4、比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被除数都要求出近似数,求的方法都一样。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不用求除数的近似数,除数是几,就除以几;除数是两位数,要求除数的近似数。)(三)、作业设计。3.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四)、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是什么?(同桌讨论后回答)。(五)、作业:做练习册上的有关内容。板书设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38÷62≈90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八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十四的第4―10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三、教学重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四、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五、教具准备:投影片、口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00÷90
×400 320+250 45×3 264×200 35×300 400×17 58+62 810×724×8 0÷4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350≈ 1562≈ (分别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3.估算。895÷32≈ 2489÷5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注意辅导差生。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26÷4≈ 623÷19≈ 5559÷38≈898÷31≈ 406÷8≈ 4753÷62≈3.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0题。让学生直接做在书上。(三)、求未知数xx÷315=64 x÷404=235 10500÷x=125 (四)、列式计算。1.827个405是多少? 2.54的802倍是多少?3.524乘以815是多少? 4.一个数的247倍是75335,这个数是多少?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8*、9*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3,练习十五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乘法的理解。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3、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三、教学重点: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求未知数x的文字叙述题。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540÷60 32×100 3×800 800÷1620×40 280÷40 640÷40 2、填空。8×( )=56 4×( )=24 ( )×5=40( )×7=56 ( )×20=160 70×( )=3500(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1。(1)出示课本中的鸡蛋图提问:①谁能说说图的意思?②根据图的意思怎样列式?③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④已知什么?求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 × 3 = 90(个)‖ ‖ ‖因 因 积数 数因数×因数=积(2)出示第(2)道题。有3盘鸡蛋,一共90个,每盘有多少个鸡蛋?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0÷3= 30(个)(3)出示第(3)小题。每盘有30个鸡蛋,一共有90个,有多少盘?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90÷30= 3(盘)(4)引导学生把(2)、(3)题和第一题对照。90是原来的什么数?3呢?30呢?90÷3 = 30 90 ÷ 30 = 3 ‖ ‖ ‖ ‖ ‖ ‖ 积 第 第 积 第 第二 一 一 二个 个 个 个因 因 因 因数 数 数 数第一个因数=积÷第二个因数 第二个因数 =积÷第一个因数(5)启发学生想第(2)和第(3)题之间有什么关系?都是已知积和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用除法计算。能不能把两个关系式概括成一个关系式?学生概括,教师板书: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运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乘法:用所得的积除以一个因数,如果得另一个因数就是乘法做对了。练一练。用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验算下面的乘法。28×36==47362、教学例2:求 x×6=96中的未知数x提问:(1)在等式 x×6=96里,x表示什么数?(2)怎样求未知数x等于多少?(3)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根据是什么?3、教学例3:35乘以什么数得420?学生独立解答,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来。(三)、巩固反馈1、做一做。(1)求26×x=338中的未知数x (2)一个数与32 的积是3296,求这个数。2、做练习十五的第2、5题。(四)、课内外作业。练习十五的第1、3、4题。板书设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0 × 3 = 90(个)‖ ‖ ‖因 因 积数 数因数×因数=积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6页例4―例6,练习十六的第1~4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除法的理解。2、会利用这些关系对除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三、教学重点:归纳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判断求除数和被除数用那个关系式。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750÷15 500×50 320×20 105×70÷370 44÷44 510÷17 25×402、填空。( )÷30=20 40÷( )=103、求未知数xx+20=30 40―x=30 x×20=60(二、新授。1、谈话引入。2、教学例1。(1)出示月饼放大图。提问:①这幅图什么意思?②18块月饼,平均放在3个盒里,每个盒里放几块月饼?怎样列式?③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④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求商?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8 ÷3 = 6(块)‖ ‖ ‖ 被除数 除数 商被除数 ÷除数=商 (2)出示第二道题。18块月饼平均装在盒里,每盒6块,可以装几盒?提问: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8 ÷6 = 3(盒)‖ ‖ ‖被除数 商 除数 怎样求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商)(3)出示第(3)题。把一些月饼平均装在3个盒里,每盒6块,一共有多少块月饼?提问: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 × 3 = 18(块)‖ ‖ ‖商 除数 被除数已知商和除数,怎样求被除数?被除数= 商 ×除数练一练,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验算。如何验算4、教学例5:求280÷x=56中的未知数x学生独立解答。5、教学例6。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独立解答。(三)、作业设计。1、独立做下面两题。(1)求x÷31=26中的未知数x(2)450除以什么数得18?2、引导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怎样求被除数?怎样求除数?(3)利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干什么?(4)验算除法有哪两种方法?3、课堂练习。做练习十六的第1、2题。(四)、作业:练习十六的第3、4题。板书设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8 ÷3 = 6(块)‖ ‖ ‖ 被除数 除数 商被除数 ÷除数=商 被除数= 商 ×除数除数 = 被除数 ÷商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练习十六的第5―9题。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正确、熟练地计算。三、教学重点:会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口算。25×3 240÷8 ―2950×6 30÷2 35+27 34×313×30 ×600 120÷6025×40÷10 40÷8×5
18×30600×5――13 0×820+59 36×200(二、求未知数x。x×84=420 8×x=216 32×x=544 x×76=1672(三)、列式计算。1、什么数的62倍是2914? 2、75乘以一个数得3675,这个数是多少?3、一个数的46倍是1472,求这个数。4、854与938的和除以14,商是多少?5、一个数的51倍是612,求这个数。6、一个数里面有36个240,求这个数。7、一个数除以55得131,这个数是多少?(四)、课内外作业。练习二十三的第5―9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例7、例8,练习十七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应用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乘除法应用题。2、能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应用题,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及灵活运用解题方法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如何列等式解答应用题。四、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六、教学步骤:(一)、复习。求未知数xx÷6=18 540÷x=17 80×x=320 x×60=180(二)、新授。1、教学例7。(1)出示例7:一个篮球场的长是28米,面积是420平方米。篮球场的宽是多少米?(2)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列式计算,然后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420÷28=15(米)(3)引导学生想:能不能用刚学过的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这道题求什么?应该设谁为x?学生独立尝试列等式。2、练一练。育民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浇树,平均每人浇树12棵,一共浇了468棵,三年级有多少学生参加浇树?3、教学例8。(1)出示例8:汽艇每分钟行630米,它的速度是帆船的3倍,求帆船的速度。(2)让学生独立用学过的方法列式解答。(3)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4)学生独立解答。4、做一做。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笔记本的4倍,一本笔记本有多少页?5、小结。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关键在于设谁为x,在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再计算解答。(三)、作业设计。1、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2)向群文具厂每小时能生产250个文具盒,多少个小时能生产10000个?(2)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小华年龄的9倍,小华今年几岁?(3)一本数学课本有192页,是一本日记本的4倍,一本日记本有多少页?2、用两种方法解答。(1)两个因数的积是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2)光明小学图书馆新买来128本书,其中连环画是32本,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本书同样多。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多少本?(四)、作业:练习十七的第3、4、5题。板书设计列含有x等式解答乘、除法应用题例7 解:设篮球场的宽为X28 ×X=420X=420÷28X=15答:篮球场的宽为15米课后反思: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四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练习十七的第6―10题。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用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并与学过的算术方法加以比较,区别异同点。三、教学重点:正确的解答应用题。四、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五、教学步骤:(一)、口算。24×60 7×800 14×200 720÷1836×20 240×3 ×30(二)、求未知数x42÷x=7 x×50=500 35×x=700x×30=60 70×x=140 x×10=420(三)、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下列各题。1、一个数减去550等于725,这个数是多少?2、两个因数的积是5928,其中一个因数是114,另一个因数是多少?3、一个数的83倍是26975,求这个数。4、一个数里面有75个360,这个数是多少?(四)、应用题。(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1、果园里有苹果树750棵,正好是梨树棵数的3倍,梨树有多少棵?2、一个体育场的长是48米,面积是576平方米,体育场的宽是多少米?3、学校买来78盒粉笔,白粉笔盒数是彩色粉笔的6倍,买彩色粉笔多少盒?4、红星小学有男生240人,是女生人数的3倍,这个学校有女生多少人?(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的第6―10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3、乘、除法的一些简便运算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的例1、例2,练习十八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算、观察、分析找到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的道理。2、学会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乘法的一些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选择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利用规律进行乘法的简便运算。四、教学难点:怎样进行简便计算。五、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12×30 18×20 50×16 20×1724×40 15×20 24×10 25×42、填空。15=( )×( ) 24=( )×() 18=( )×( ) 16=( )×( )3、板演。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手电筒卖6元,一共可以买多少元?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方法一: 方法二:6 ×12×5 6 ×(12×5 )(二)、学习新课。1、引入。根据板演,引导学生比较,由于这两种方法解法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6 ×12×5 = 6 ×(12×5 )从而得出:三个数相乘,除了从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比较一下,在这道题里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写乘以这两个义位数的乘积。2、教学例1:35×5×2组织学生讨论:(1)这道连乘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2)怎样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3)学生独立做,指名板演。35×5×2=35×(5×2)45×2×9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该写成45×(92×9)。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7×4×5 19×6×53、教学例2。教师谈话:有时我们可以把刚才总结的规律反过来用,也就是把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改写成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出示例2:25×16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组织学生讨论。指名板演。25×16 25×16 =25×(4×4) =25×(2×8)=25×4×4 =25×2×8=100×4 =50×8=400 =400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5×12 25×36 25×24 55×14(三、作业设计。1、把下面各数拆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16=8×( )=( )×( )24=( )×( )=( )×()44=( )×11 88=8×()96=(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6×25 125×56 25×28 35×1455×12 6×8×125 25×8×2 50×4×23、应用题。(1)商店买来25箱肥皂粉,每箱36袋,每袋2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元?(2)学校食堂买回来面粉18袋,每袋45千克,这些面粉共有多少千克?(3)一个缝纫店有12人,每人每天做5件衣服,14天一共可以做多少件衣服?(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1―5题。板书设计:简便算法(1)25×16 25×16 =25×(4×4) =25×(2×8)=25×4×4 =25×2×8=100×4 =50×8=400 =400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4 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页的例3、例4,练习十九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1、通过演算、观察、细考、讨论找到一个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规律。2、学会运用找到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运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选择的能力。三、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四、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灵活地选择适当的简便算法。五、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口算卡片。六、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240÷20 960÷30 450÷30 360÷40810÷90 360÷60 640÷80 810÷90(2)、填空。35=( )×( ) 36=( )×()12=( )×( ) 54=( )×()32=( )×( ) 18=( )×()(3)板演。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活动,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两种方法解)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90÷2÷3 90 ÷(3 ×2)(二)、新课。1、引入。根据板演,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于号连接起来。所以:90÷2÷3 = 90 ÷(2 ×3)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可以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比较一下,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有时把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一位数改写成除以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比较简便。2、教学例3:390÷5÷6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这道连除法题依次计算你觉得怎样?(2)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板演:390÷5÷6= 390÷(5×6)=390÷30=13教师举反例:810÷9÷2怎样计算简便?为什么不能改写成810÷(9×2)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60÷8÷5 480÷5÷63、教学例4:420÷3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420÷35不容易口算,把除数分解成那两个一位数进行连除?(2)先除以几,再除以几?为什么?(3)指名学生板演。420÷35= 420÷7÷5= 60÷5= 12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50÷35 480÷32(三)、作业设计。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80÷4÷5 140÷2÷5 240÷5÷6 180÷36 420÷28 800÷32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600÷5÷8 37×5×4 185―98630÷42 25×24 457+99(四)、作业:练习二十六的第1、2、3、4题。板书设计简便算法(二)390÷5÷6 = 390÷(5×6) =390÷30=13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三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70页练习十九的第6―11题。二、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的简便算法。三、教学重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四、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五、教学步骤:(一)、口算练习。2×5 5×11 35×20 45×211×20 25×4 20×6 8×1050×2 200×2 50×6 125×848÷4 630÷3 120÷20 750÷10(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6×25 125×56 25×28 35×1455×12 6×8×125 25×8×2 50×4×2360÷9÷4 480÷5÷6 350÷5÷7 320÷8÷4630 ÷42 240÷48 140÷35 420÷35292―99 259+199 385―98 467―201(三)、把下面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直线连接起来。38×8×24 630÷(7×9)25×7×27 (125×8)×(16×3)480÷6÷8 38×(8×24 )630÷7÷9 (25×27)×7 125×16×8×3 480÷(6×8 )(四)、应用题。1、商店运来25箱肥皂粉,每箱36袋,每袋2元钱,一共可以买多少元?2、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各40筐,每筐苹果重25千克,每筐梨重30千克,商店运来梨和苹果共多少千克?3、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售价420元,一辆金狮牌自行车340元,某校买了3辆,一共花了多少元?4、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各200袋,大米每袋重50千克,面粉每袋重25千克,运来大米和面粉一共多少千克?5、商店有40箱袜子,每箱15盒,每盒18双,商店里共有袜子多少双?6、一头牛的重量432千克,是一头猪重量的4倍,一头猪的重量是3只羊的重量。一只羊重多少千克?(五)、作业:练习十九的8、9、10、11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4、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页《整理和复习》第1―4题。二、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乘、除法口算、笔算,以及乘法和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认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三、教学用具:投影片、口算卡片。四、教学步骤:(一)、复习。1、复习乘除法口算。(1)积、商的变化规律。被乘数、乘数与积的关系。如: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不变,积怎样变化?被乘数不变,乘数缩小10倍,积呢?被乘数与乘数同时扩大10倍,积怎样变化?被除数、除数与商的关系。如:被除数扩大(缩小)10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缩小)10倍。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10倍,商就缩小(扩大)10倍。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2)口算练习。4×600 50×200 ×70125×80 320×20 0÷300×1 ×602、复习比算乘、除法。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从哪一位乘起,怎么乘?每次乘得的积的末位要怎么对齐?最后怎样算出结果?2、复习乘除法简便运算。(1)独立计算。4×4×25 25×28 400÷16 270÷6÷5指名说说各题分别怎样计算简便。(二)、练习。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6×125 425÷25 125×29×8 25×12×3×4048×25 360÷4÷9 720÷48 270÷3÷9 2、应用题。(1)一条长5000米的路,修路队平均每天修245米,修了18天,剩下的路要修几天?(2)商店运来30箱纱巾,每箱装50条,每条50元,这些纱巾共买多少元?(三)、课堂练习:二十的第1―4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二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整理和复习》第5―7题。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的分清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三、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四、教学步骤:(一)、复习。1、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第5题。30×2 =60 60÷30=2让学生说一说:在30×2 =60中30、2与60之间有什么关系,即30是什么数,它与2和60有什么关系?2是什么数?它与60和30有什么关系?60又是什么数,它与30和2有什么关系?(2)求未知数x。x×5=330 x ÷10=90 240÷x=302、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1)一本字典有516页,是一本故事书的6倍,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2)一本故事书有86页,一本字典的页数是这本故事书的6倍,这本字典有多少页?(3)水果店运来920千克苹果,是运来香蕉的4倍。运来香蕉多少千克?(4)农具厂平均每天生产脱粒机105台,照这样计算,多少天能生产1260台?(二)、课堂练习。1、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再解答出来。(1)一个数的120倍是8400,这个数是多少?(2)720除以一个数得45,这个数是多少?(3)350除一个数得70,这个数是多少?(4)一个数里面有36个205,这个数是多少?(5)一个数除216是36,这个数是多少?2、应用题。(1)建筑队的水泥,已经用去的袋数是剩下的4倍,剩下88袋,建筑队原有水泥多少袋?(2)修路队计划修路1034米,实际修了8天,每天修路210米,这样比计划多修路多少米?(3)一种钢笔,每盒12支,每支6元。20盒这样的钢笔共值多少元?(4)同学们要做120朵纸花,每组有6人,每人做5朵,需要几组同学去做?(四)、课堂练习:练习二十的第4~6题。作业批改:优: 人 良: 人 中: 人 差: 人课后反思: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认识几分之几第一课时2005年 月 日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76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一的第1~5题。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三、教学重点:会读写几分之一。四、教学难点:理解其中的道理。五、教学用具: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六、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出示事物学生动手分)1、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 3)。2、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 3)。3、把3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支?可用几表示?(板书 1)。(二)、自主探索1、学习几分之一(1) 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把一个饼分成大小不等的2块,能不能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引出二分之一,并指导读、写1/2。指导学生练习。在圆形纸片上它的找出1/2并涂色。(2)教学例2。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她的三分之一?指导书写1/3。(3)教学例3。自己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对折,再对折。讨论: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4)教学例4。 填空:(图见叫黑板) 把一张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5)教学例5。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sw3600 24gt4gp pwr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