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有多少人口和兵力能与隋朝人口唐朝有决

战争简介/隋灭陈统一战争
隋文帝杨坚出兵北击突厥、南灭陈朝及平定江南的统一战争
七年,采纳大臣灭陈之计,多方误敌、疲敌,加紧赶造战船,迷惑、麻痹陈军,并下诏揭露陈后主罪行,争取陈国民心。八年十月,杨坚发水陆军 50万,分兵 8路攻陈:杨素军出永安(今东);军出襄阳;军出。以上三路由杨俊指挥,直指江夏(今武昌),阻止长江上游陈军东援。 军出六合(今属);贺若弼军出(今江苏西北);军出庐江(今合肥);军出蕲春( 今东北);军出东海(今江苏西南)。以上五路由杨广指挥,直攻陈都建康。 年底,各路大军都已到达北岸。在敌人大军压境的紧急情况下,南朝陈后主仍缅于酒色,自恃长江天险,忙于准备欢庆春节,甚至令驻守江州 (今) 、京口(今江苏)的两个儿子率舰返回建康,致使江防更加薄弱。隋军在长江上游首先发起进攻,杨俊率军10万屯于汉口,与驻守江夏的陈军相持月余不得进。扬素与刘仁恩率军东西夹击攻占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 ,继占歧亭和延州(今湖北西北) ,尔后顺江而下。屯于的陈刺史陈慧纪一看形势不利,忙率战船千艘、将卒3万余人东撤,欲援建康,结果被隋军阻于汉口。 九年正月初一,位于长江下游的隋军乘陈军欢度春节之机,分路秘密渡江,韩擒虎率军袭占采石(今西南),杨广率军进屯六合南之桃叶山。这时,陈后主才感到事态严重,急忙下诣调兵抵御,但为时已晚。初六,贺若弼率军攻占京口,同时分兵至曲阿(今江苏) ,防止三吴(今江苏东、南及、一带) 陈军北上支援建康,自率主力西进,十七日据钟山,屯于白土冈东南 ; 韩擒虎已率军攻克姑孰,沿江直下,进屯新林(今南京西南);隋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军3万攻占石头城,对建康已形成包围之势。配合主力进攻建康的其他两翼隋军亦进展顺利。王世积军在蕲口大败陈军,燕容军已进入太湖,牵制住吴州陈军。 这时建康附近陈军尚有 10万余人,后主陈叔宝不懂军事,又不听臣下合理建议,将军队全部集中部署于城内外。二十日,仓促令诸军出战,在白土冈一带南北列阵20余里,加之指挥通讯不灵,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 8000甲士进攻,初战失利,后乘其骄,攻击陈军薄弱部,陈军一部败退,牵动全阵,一溃而不可止。同日, 韩擒虎率军自新林直逼建康,石子冈陈军守将降,引导陈军从朱雀门进入建康城,俘陈叔宝。当日夜,贺若弼军亦从北掖门人城。二十二日,杨广入建康,令后主下沼投降,吴州等地拒降被攻灭,余皆归附。至此,自东晋以来 270余年的分裂局面归于一统。
战前准备/隋灭陈统一战争
隋灭南陈统一中国地图
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加紧灭陈准备。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推行州、县制,等措施,以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又经过几年,国力、军力显著增强。七年,杨坚君臣多次谋议灭陈之策,决定采纳高颎、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的建议,根据长江地理形势与陈军分散守备之特点,实行多路进兵而置重点于长江下游的部署;在战前多方误敌、疲敌,破坏其物资储备,欲乘敌疲惫懈怠之机,然后突然渡江,东西呼应,一举突破取胜;在长江上游大造战船,加强水师;向江南大量散发诏书,揭露陈后主之罪,以争取人心。八年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置淮南道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山南道行台尚书令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颖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51.8万人的水陆军,统由杨广节度,从长江上游至下游,分8路攻陈。十二月,隋军发起攻灭陈朝的大规模作战(参见隋灭陈之战)。杨素率舟师出巴东郡(治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与荆州刺史刘仁恩军相配合,一举袭占狼尾滩(今湖北西北)(参见狼尾滩之战),继而攻克岐亭、延洲(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参见歧亭、),击破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东撤之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以西,为下游隋军主力进攻陈都建康(今),创造了有利形势。
战争经过/隋灭陈统一战争
九年正月,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配合钳击建康,至行军总管宇文述军占据石头(今南京城西),隋军主力已完成对建康的包围。随后,贺若弼军与陈军主力激战于白土冈(今南京城东)(参见),陈军全线溃退。韩擒虎军首先进入建康城,俘陈叔宝。杨广入城后,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吴州(治吴县,今江苏)、湘州(治今)等地陈将拒降,二月间均为隋军击破。岭南数郡共奉高凉(今广东西)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隋派使臣安抚岭南,杨广亦命陈叔宝致书冼夫人,劝其归隋。冼夫人以其孙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结束了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大业。 隋灭陈后,在江南地方推行抑制士族豪强的政策,引起士族豪强势力不满。他们利用隋欲移民关中的流言,乘机煽动民众叛隋。十年十一月,婺州(治金华,今属浙江)汪文进、越州(治会稽,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叛隋,并自称天子。乐安(今浙江仙居)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治今)王国庆等,亦自称大都督,起兵响应,杀官吏,攻州县,致使原陈故地多数皆反(参见隋平江南之战)。隋文帝遂命内史令杨素为行军总管领兵攻讨。杨素率水陆军,分路进击,逐个歼灭,至次年春,所有叛军均被消灭,江南遂安。
战争点评/隋灭陈统一战争
隋统一战争在战略运用上的特点为:集中使用兵力,力避两面作战。当决定先南后北时,即采用北守南攻方针,先巩固北部边防,并部署一定数量的战略机动部队,以保障南进时后方稳定。当突厥突然大举进犯,对隋王朝构成严重威胁时,立即变更战略,改为先北后南,采用南和北攻方针,撤回南进大军,与陈结好谈和,待击败突厥后,再转兵攻陈。从而保证主要战略方向上的兵力优势。以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密切结合,充分运用外交策略,扩大彼方内部矛盾,使其相互攻战,自行削弱,从而增大胜利概率。在战争历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23:30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隋朝统一的原因有①北方各民族大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渡江准备④陈朝君臣腐化.政治腐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隋朝统一的原因有①北方各民族大融合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渡江准备④陈朝君臣腐化,政治腐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天津实验中学2007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卷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据此回答下题。
下列对隋朝历史的概括和总结,完整的一项是
繁荣而短暂,承前又启后
开创了许多重要典章制度
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国家
实行暴政,统治十分短暂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的作用是
巩固隋朝的统一
方便隋炀帝南巡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加强北部的边防
历史上有“隋秦相似”的说法,下列不符这一说法的是
结束长期分裂状态,重建统一国家
实行文化专制,不利于文化发展
实行残暴统治,招致迅速亡国
开创新的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共同点是
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疆域空前辽阔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较为安定
三省六部制最本质的特征是
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宰相的权力
完善了中央官僚机构
唐朝诗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描述的是
三省六部制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的主要作用是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打破了胡汉分治的界限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以下诗句描绘的隋唐经济状况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云帆转辽海,粳米东吴来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唐后期,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的最主要原因
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疮痍
扬州成为南北交通要冲
扬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经济重心南移
汉唐在西域设置的下列机构,其先后顺序是
①安西都护府
②西域都护
③北庭都护府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唐后期书籍中有制造火药的配方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僧一行在世界上最早实测子午线长度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著《四部医典》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26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年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至少答出四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8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26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年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4分)(至少答出四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8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年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文化保持连续性的主要原因。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4.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长时间统一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北周建立 B.隋朝建立 C. 陈朝灭亡 D.大运河开凿——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4.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长时间统一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北周建立 B.隋朝建立 C. 陈朝灭亡 D.大运河开凿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长时间统一是在 A、北周建立之后&&& B、隋朝建立之后& &&&& C、陈朝灭亡后&&& &&&& D、大运河开通后
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长时间统一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北周建立&&&& B.隋朝建立&&&
C. 陈朝灭亡&&&& D.大运河开凿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隋朝的统一战争_隋朝南北一战
隋朝的统一战争_隋朝南北一战
的统一战争_隋朝南北一战 杨坚代周建隋后,南方仍处于分裂状态。陈朝雄据东南半壁江山,后梁立国江陵独据一方、原梁朝高凉太守冯宝之妻冼夫人留守岭南。统一的大业落在了隋文帝杨坚的肩上。 隋朝建立之初,隋文帝就试图统一南方,但那时内乱不断,突厥等外敌环绕,无暇顾及陈朝,隋文帝只得暂时与陈修好,不以兵戎相见,处处忍让。然而,隋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吞并江南,他在耐心地等待着有利的灭陈时机。 隋文帝首先用拉拢与和亲的手段使后梁臣服,而后在他即将起兵灭陈之时,率先灭了后梁,为一举灭陈扫清了障碍。(www.guayunfan.com) 在此期间,他在国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是改革官制,规范了三省六部制; 二是简化地方行政,形成州、郡、县三级政权; 三是对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进行修正,杜绝腐败与徇私枉法; 四是重新制定法律,《开皇律》的制定为减轻刑罚做出了努力; 五是重新对军队进行编制,实现了兵农合一,也使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在同一兵役制下; 六是招流民开垦荒地,对赋税进行调整,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七是整理户籍,避免了地方官员肆意贪污的可能; 八是设置赈灾储备,在遭受水、旱等灾害时,平时积蓄的大量粮食可使受灾的饥民得到及时救助,使国家和地方的政权稳定; 九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由于各地私自铸钱的事时有发生,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赋税、军队的费用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十是提倡俭朴的和朴实的文风,有效地杜绝了奢华浪费,扭转了六朝以来靡丽的文风。 经过改革,隋朝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国库充实了,粮食充足了,兵源壮大了,此时已明显地呈现出北强南弱的局面,灭陈的时机渐趋成熟。 从开皇五年(585),隋文帝开始了灭陈的具体准备工作。首先是迷惑陈人,隋文帝不断示弱,以使陈人相信隋朝并不想与陈朝打仗。其次是求谋,隋文帝让大臣们当参谋,提出自己的灭陈方案,来制订战略计划。他用高颎之计,趁陈人将要收割之际,以小部队经常假装袭扰,使其无暇收割,忙于御敌,从而破坏陈朝粮食储备。同时连续几次的假袭击,如同“狼来了”的效果一样,使陈人疲敝,为将来出其不意的攻击做好了准备。刺史崔仲方更是提出了一整套伐陈的军事部署和具体步骤。另外,朝中的许多大臣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平陈建议,隋文帝将众人之策汇总,推出了一套最佳的战略方案。 接下来就是伐陈的具体准备工作了。隋文帝命人一面在长江下游秘密营造战船,一面又在长江上游大张旗鼓地摆出欲进攻陈朝的姿态,弄得陈朝十分紧张,急忙准备发兵。结果发现只是隋兵在换防。虚惊一场之后,陈人对隋兵的喧闹渐渐习以为常,也就不再戒备了。 隋朝厉兵秣马,陈朝却是歌舞升平。当时陈朝的皇帝是陈后主,这是一个有名的荒淫皇帝。他大兴土木,建造豪华绮丽的亭台楼阁,其装饰之华丽无以伦比,并植以奇花异草等作为点缀,每当微风吹来,香飘数里。陈后主并不满足于这片不会说话的风景,他还要用绝色美人点缀他的园林楼阁。陈后主身边有众多的嫔妃,他最宠爱的是张丽华。 她最初只是个侍女,天生丽质、气质超人的她令陈后主一见倾心,十分喜爱,封为贵妃。此后,她便与其他嫔妃一起终日与陈后主饮酒嬉戏。而陈后主也是一个风流君王,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但就是不精通治国,因此他更乐于与美人、大臣吟诗作对,谱曲编舞,《玉树后庭花》、《临春乐》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歌曲。 陈后主渐渐荒于朝政,他讨厌听到不好的消息,凡是报喜不报忧的必得他宠信,致使后宫嫔妃不但参与朝政,而且还勾结宦官买官卖官祸乱国家。他们还借助陈后主排挤正直官员,加重赋税,盘剥百姓。同时,又夺去武将兵权,用文官统领军队,造成文武解体。而陈后主对此却不闻不问。 开皇八年(588),隋文帝以吊民伐罪的名义下诏伐陈。隋朝挥师南下,陈朝岌岌可危,而陈后主却镇静地说:“王气在我这里,当初齐国三次入侵,周两次入侵,都被摧毁了,这次隋军来了,也是必败无疑。”而且,他觉得有长江作为屏障,肯定是万无一失的。因此照样整日奏乐、纵酒、赋诗。而此时,隋将贺若弼从广陵渡江,韩擒虎自横江夜渡采石,东西两路合围到陈朝的都城建康城下。这时,陈后主才惊慌起来,但他生性懦弱,只知道整日啼哭。 京城守军兵力本可与隋军一决高下,可不懂军法的他却不肯采用臣下正确的战策,致使陈军纷纷败退。面对隋军强大的攻势,士兵四散逃走,大臣各自逃命。陈后主无奈之下带着张贵妃、孔贵嫔逃到了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军找到了。陈后主投降了隋文帝,被带回了长安。陈朝灭亡。 灭陈之后,隋文帝又派人安抚岭南,洗夫人也归顺了隋朝,南北终于再度统一。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 文章标题: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隋朝人口唐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