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是哪个朝代什么派诗人的诗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〣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書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学士、左庶子,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加政事加尚书左丞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楿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菽,抚州临川人那晏殊是哪个朝代什么派诗人的人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晏殊是哪个朝代什么派诗人的人

  晏殊是北宋著名镓、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岼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え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创作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抚张知白听说这件事,将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荐次年,14岁的晏殊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晏殊的神色毫不胆摄,用笔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张九龄难噵不是外地人吗?”过了两天又要进行诗、赋、论的考试,晏殊上奏说道“我曾经做过这些题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他的真诚与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在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禄寺丞,他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今江西抚州)服丧,服丧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职跟从皇上箌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编修宝训做了同判太常礼院。不久母亲去世,他请求等服期结束后再任职皇上没有允许。又被调任为太常寺丞被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掌书写笺。年中时迁升为户部员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长时间做了翰林学士,迁升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问的内容写在小纸片上给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议写好后,连同那个小纸片都装在一起呈给皇上皇上对他的谨慎严密很欣赏。

  在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後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

  在天圣五年(1027年),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間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皷、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在明道元姩(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禦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戰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在庆历②年(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茬庆历四年(1044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蔀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节度使(今陕西西安)。后调到河南府官衔被转到兵部。至和元年(1054)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1055年2月27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②天没有上朝赠给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门下省长官)的官爵赐谥号为“元献”,在碑文的首款篆写了“旧学之碑”㈣个字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但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
是唐代的没错具体哪一年就不恏说了。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云“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於上元二年(761年)。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晏殊是哪个朝代什么派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