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将鄙意谢尊亲属下联!!!急急急

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国粹论坛&&(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征联揭晓信息&&(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95)
----&&13.08.19揭晓:山西黄金水岸德道文化展示馆大门征联揭晓&&(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5&id=358930)
--&&作者:雾雨
--&&发布时间: 20:48:59
--&&13.08.19揭晓:山西黄金水岸德道文化展示馆大门征联揭晓
    经过有关专家及主办方紧张而认真地初评与复评等环节,日前,山西黄金水岸德道文化展示馆大门征联正式揭晓。  尽管此次征联时间短、任务急,但大家参与热情高、作品质量好,大大超出举办方的预料,共收到全国各地及瑞士华人的应征作品300余副。这些作品均从不同角度、各种立意方面诠释了“德道”文化馆的深刻文化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华国粹楹联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小区文化品位。  鉴于各位联家老师对黄金水岸文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在评比过程中,举办方山西鼎鑫置业有限公司领导临时决定增设10名优秀奖,每副作品奖励500元以示感谢,并将镌刻于小区景观石头上。  现将最终选用的两副大门联及10副优秀作品公布如下:  正门联: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山西――朱天运  背面联: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山西――杨振生  10副优秀作品:  德如善水承先道;  道若崇山继古德。甘肃――杜兴民    德贯千秋而载道;  胸怀万象以撑天。河北――邢伟川
    德行胜过黄金贵;  道义堪称水岸长。湖北――陆炳生     德行天下传千古;  道立人间达四方。湖南――曹庆华    德能问鼎黄金重;  道解承鑫水岸明。广西―― 罗陆艺    德同日月行天地;  道共山河壮古今。陕西――马向星    行仁义之风,风行天下;  立信诚之柱,柱立中华。广东――卢旭逢     德操常有,仁廉诚信随君在;  道义永持,忠孝慈良伴我行。江苏――叶炳如    德在人心,内外兼修堪载物;  道存天下,阴阳交合却无形。江西――黄武    大道经天,仁义构成拔地岳;  厚德载物,信诚铸就立足基。湖南――吕可夫    转自 河东楹联网   [此贴子已经被梁星于 12:30:44编辑过]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21:27:29
  正门联: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山西――朱天运  背面联: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山西――杨振生典雅厚重,这才是真正的对联,有水平!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21:40:47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平平平仄平仄仄);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仄仄平平仄平平)。  格律乱套了!且上下联第一分句与二三分句之间意思脱节,第一分句说德道,第二分句又突兀地跳跃到山水。  德者如山,山不矜高......  道之似水,水唯善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2:12:03编辑过]  
--&&作者:联兵、
--&&发布时间: 22:08:01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21:40:47的发言: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平平平仄平仄仄);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仄仄平平仄平平)。乱套了!平仄失替,不知是哪个专家评的?能公布姓名吗?
--&&作者:诗国散人
--&&发布时间: 0:10:34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之二,又是运城楹联协会领导。也就是自己评自己获奖,滑天下之大稽。当初直接上你们的联,谁去管你,何必拉全国联友垫背。
--&&作者:中山道人
--&&发布时间: 2:11:52
  三、奖励办法:  作品被选用者,届时将邀请参加“德道”文化展示馆落成剪彩,并付2000元稿酬  ---------------------------------------------------------------    祝贺邢伟川 朱天运 杨振生 陆炳生 罗陆艺 曹庆华 马向星 卢旭逢 叶炳如 黄武 吕可夫等上榜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0:19编辑过]  
--&&作者:立人
--&&发布时间: 8:44:15
--&&作者:诗国散人
--&&发布时间: 9:41:43
  背面联,上下联前两句,上下结构不同,仁者爱人对义行海内,仁者尊亲对义行天下,不对仗。仁者爱人与仁者尊亲,义行海内与义行天,不构成联内自对。这是严重硬伤。再者,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说推己及人,发扬尊老爱幼之心,而作者不明就里,编出 “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之句,意义含混,远在孟子之下。结句拖沓,读来屈牙拗口。
--&&作者:醉醒人生
--&&发布时间: 9:58:55
  雅不离俗联友对朱天运运城黄金水岸德道门对联提出了如下意见: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平平平仄平仄仄);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仄仄平平仄平平)。  格律乱套了!且上下联第一分句与二三分句之间意思脱节,第一分句说德道,第二分句又突兀地跳跃到山水。    我以为,提出这些意见,说明联友对联律和联义琢磨尚少。1,《联律通则》明载:联句可依声律节奏(即一般人说的二字一节),也可依语义节奏(即词语的划分)。二者在节奏划分上有时是不一致的,但均可使用。本联就应用的是语意节奏。试以修身应取山境界为例,语意节奏应为修身/应取/山/境界/,共四个节奏点:身、取、山、界。作者以平、仄、平、仄相替,何错之有?雅不离俗先生只知二字分节,忘了语义分节。这是错评的根本原因。  2,说对联上下脱节,也是没弄通对联的全意。对联前句,是诠释德是什么,后两句是说我们如何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个延伸和替进的问题,务请雅不离俗兄三思。
醉醒人生  [此贴子已经被塞上飞鸿于 11:32:25编辑过]  
--&&作者:醉醒人生
--&&发布时间: 10:41:04
  诗国散人在上面发帖,对德道展馆前后两副楹联提出如下意见: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之二,又是运城楹联协会领导。也就是自己评自己获奖,滑天下之大稽。当初直接上你们的联,谁去管你,何必拉全国联友垫背。”  
本人觉得,以上意见可供商榷。1,关于第一副联的平仄问题,我前面一贴已说过,不赘述。说“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本人就不敢苟同。任何懂诗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山境界,水精神”是比兴,是借喻。用简单的事物说明复杂的哲学道理,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朱熹《读书有感》就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仅说了天光云影、半亩方塘,还说到“活水来”。按散人兄的说法,读书就说读书,扯什么活水、死水?唉,怎么说呢?  说第二联不讲道德却讲仁义。这是因为,此馆背面就镶的是“仁义”两个大字。这是有题作文,你必须写仁义,否则就离了题。散人兄没仔细研究这个建筑,所以有了以上评论,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黄金水岸德道展示馆评联,运城联家多一些。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能身临其地,进行考察,聆听建筑者的意见,外地联友没有这样的条件,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醉醒人生。  [此贴子已经被塞上飞鸿于 11:31:51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0:47:04
  以下是引用醉醒人生在 9:58:55的发言:  雅不离俗联友对朱天运运城黄金水岸德道门对联提出了如下意见: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平平平仄平仄仄);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仄仄平平仄平平)。  格律乱套了!且上下联第一分句与二三分句之间意思脱节,第一分句说德道,第二分句又突兀地跳跃到山水。  我以为,提出这些意见,说明联友对联律和联义琢磨尚少。1,《联律通则》明载:联句可依声律节奏(即一般人说的二字一节),也可依语义节奏(即词语的划分)。二者在节奏划分上有时是不一致的,但均可使用。本联就应用的是语意节奏。试以修身应取山境界为例,语意节奏应为修身/应取/山/境界/,共四个节奏点:身、取、山、界。作者以平、仄、平、仄相替,何错之有?雅不离俗先生只知二字分节,忘了语义分节。这是错评的根本原因。  2,说对联上下脱节,也是没弄通对联的全意。对联前句,是诠释德是什么,后两句是说我们如何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个延伸和替进的问题,务请雅不离俗兄三思。
醉醒人生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平平平仄平仄仄);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仄仄平平仄平平)。  你的下一步延伸就成了上述的节奏点了。滥用节奏点是当今连坛的一个通病。至于脱节不脱节,自有群众评说,德与山、道与水的关系,联中有交代吗?凭空跳出来一个山水,你自己看去。我上面已经给你改了。  
--&&作者:醉醒人生
--&&发布时间: 10:47:21
  诗国散人在上面发帖,对德道展馆前后两副楹联提出如下意见: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之二,又是运城楹联协会领导。也就是自己评自己获奖,滑天下之大稽。当初直接上你们的联,谁去管你,何必拉全国联友垫背。”  
本人觉得,以上意见可供商榷。1,关于第一副联的平仄问题,我前面一贴已说过,不赘述。说“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本人就不敢苟同。任何懂诗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山境界,水精神”是比兴,是借喻。用简单的事物说明复杂的哲学道理,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朱熹《读书有感》就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仅说了天光云影、半亩方塘,还说到“活水来”。按散人兄的说法,读书就说读书,扯什么活水、死水?唉,怎么说呢?  说第二联不讲道德却讲仁义。这是因为,此馆背面就镶的是“仁义”两个大字。这是有题作文,你必须写仁义,否则就离了题。散人兄没仔细研究这个建筑,所以有了以上评论,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黄金水岸德道展示馆评联,运城联家多一些。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能身临其地,进行考察,聆听建筑者的意见,外地联友没有这样的条件,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醉醒人生。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0:48:14
  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21:27:29的发言:正门联: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山西――朱天运  背面联: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山西――杨振生典雅厚重,这才是真正的对联,有水平!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格格所言极是,祝贺本家兄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50:40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0:52:47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如此高度合掌,居然还振振有词!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0:54:08
  以下是引用诗国散人在 0:10:34的发言: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便是大德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01:46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0:54:18
  以下是引用醉醒人生在 10:47:21的发言:  诗国散人在上面发帖,对德道展馆前后两副楹联提出如下意见: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    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之二,又是运城楹联协会领导。也就是自己评自己获奖,滑天下之大稽。当初直接上你们的联,谁去管你,何必拉全国联友垫背。”  
本人觉得,以上意见可供商榷。1,关于第一副联的平仄问题,我前面一贴已说过,不赘述。说“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本人就不敢苟同。任何懂诗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山境界,水精神”是比兴,是借喻。用简单的事物说明复杂的哲学道理,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朱熹《读书有感》就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仅说了天光云影、半亩方塘,还说到“活水来”。按散人兄的说法,读书就说读书,扯什么活水、死水?唉,怎么说呢?  说第二联不讲道德却讲仁义。这是因为,此馆背面就镶的是“仁义”两个大字。这是有题作文,你必须写仁义,否则就离了题。散人兄没仔细研究这个建筑,所以有了以上评论,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次黄金水岸德道展示馆评联,运城联家多一些。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能身临其地,进行考察,聆听建筑者的意见,外地联友没有这样的条件,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醉醒人生。  诗国散人言之有理,盐重支持诗国散人!当初直接上你们的联,谁去管你,何必拉全国联友垫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58:43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1:04:52
  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0:54:08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诗国散人在 0:10:34的发言: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  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便是大德吧?  意思可以想到,只是太突兀,没有过渡。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1:08:08
  另外,本来好端端的一个“水唯善下”被改成“水唯向下”,我看是不是返祖了,长毛了?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1:12:10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04:52的发言:    意思可以想到,只是太突兀,没有过渡。是的,我是尽量往这方面理解了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1:17:29编辑过]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1:14:42
  一等奖作品后分句联律没有问题,源于诗律之拗句特例,不用什么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之论,因为是一个标准的律句无需采用语义节奏辨析平仄,那些按照语义节奏辨析平仄的通常是在非律句联中。道德和山的境界水之精神是关联的,山的境界是什么呢?可能耳闻能详的就是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通常我们理解山是刚韧宽宏的,或雄立或连绵,深如大地之厚襟,《易经?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水精神”好理解一些,《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而联中“水唯向下”也阐明了水之谦虚精神。当然此联的第一分句对仗不是十分稳健,但个见以为“自然”作为专有名词还是可以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一用。个人感觉此联真正的弊病是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之间明显有些断痕,衔接不够自然,过渡过于突然。以上皆为个见,本人没有参加此赛事,路过,就卖卖酱油,别狠命地批斗啊。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大河坎
--&&发布时间: 11:20:05
  平仄对仗没有问题,不能用律诗的平仄要求对联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1:23:09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14:42的发言:  一等奖作品后分句联律没有问题,源于诗律之拗句特例,不用什么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之论,因为是一个标准的律句无需采用语义节奏辨析平仄,那些按照语义节奏辨析平仄的通常是在非律句联中。道德和山的境界水之精神是关联的,山的境界是什么呢?可能耳闻能详的就是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通常我们理解山是刚韧宽宏的,或雄立或连绵,深如大地之厚襟,《易经?大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水精神”好理解一些,《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而联中“水唯向下”也阐明了水之谦虚精神。当然此联的第一分句对仗不是十分稳健,但个见以为“自然”作为专有名词还是可以在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一用。个人感觉此联真正的弊病是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之间明显有些断痕,衔接不够自然,过渡过于突然。  以上皆为个见,本人没有参加此赛事,路过,就卖卖酱油,别狠命地批斗啊。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请秋风老师举出律诗中这种拗句的例子。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1:29:47
  乱评后,发现前面有些筒子说了一些共同观点,那就说说第二副获奖联,首先要申明对事不对人,我是尊敬杨老师,运城联坛一杆枪,写过很多好作品,值得大家学习。这副联个见以为属于生搬硬套之类,“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可能会产生歧义,嗟,都老幼不分了!“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算啥玩意?搞不好读者还误读出个“交逆”来。第一二分句感觉有些扯淡了,介个下联两分句不就是一个意思,觉赘述,而上联之“仁者爱人”很觉糟糕,不爱人难道爱鬼呀。别批斗,向杨老师请罪!躲一边忏悔去。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1:31:12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23:09的发言:      请秋风老师举出律诗中这种拗句的例子。  诗词网校普及教材上有相关阐述。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1:34:12
  是不是可以说,义行海内,义行天下,因为海与天不是同一种东西,所以海内与天下也不一样?事实摆在这里,再说就是狡辩了。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1:34:23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29:47的发言:  乱评后,发现前面有些筒子说了一些共同观点,那就说说第二副获奖联,首先要申明对事不对人,我是尊敬杨老师,运城联坛一杆枪,写过很多好作品,值得大家学习。这副联个见以为属于生搬硬套之类,“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可能会产生歧义,嗟,都老幼不分了!“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算啥玩意?搞不好读者还误读出个“交逆”来。第一二分句感觉有些扯淡了,介个下联两分句不就是一个意思,觉赘述,而上联之“仁者爱人”很觉糟糕,不爱人难道爱鬼呀。别批斗,向杨老师请罪!躲一边忏悔去。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1:37:57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31:12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23:09的发言:      请秋风老师举出律诗中这种拗句的例子。  诗词网校普及教材上有相关阐述。  这是哪门子拗句?根本就不是!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1:38:48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34:12的发言:是不是可以说,义行海内,义行天下,因为海与天不是同一种东西,所以海内与天下也不一样?天大的合掌事实摆在这里,再说就是狡辩了。    
--&&作者:醉醒人生
--&&发布时间: 11:46:15
  联友诗国散人对运城黄金水岸德道展示馆对联提出如下意见:   “两副采用联,均是乱弹琴。第一副,日月对自然,不对仗。结句平仄混乱。意义也混乱,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 第二副联,更糟。不谈德道,却言仁义,结句落在尊老爱幼,交友结朋上,意境大跌落。再者,爱人与尊亲,海内与天下,就是合掌。上下联前两句,上下平仄不对仗,又不能构成联内自对。贻天下之大笑。一查百度,获奖者竟是河东联坛十杰之二,又是运城楹联协会领导。也就是自己评自己获奖,滑天下之大稽。当初直接上你们的联,谁去管你,何必拉全国联友垫背。”  
此意见笔者不敢苟同。  1,关于第一副所谓“平仄混乱”问题,本人已经在上面一帖中说了,兹不赘述。再说“谈德道,硬在山水日月上乱扯。”凡学过诗的朋友都知道,此联中的“山境界,水精神”是借喻。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刻的哲学道理,这是诗人的常用手法。比如朱熹《读书有感》,不仅说了半亩方塘,天光云影,还说道一渠活水。如果就散人兄的说法,你说读书就说读书,扯什么死水、活水?我就真无言可语了!   2,关于“第二副联更糟。不谈道德,只言仁义”问题。这是建筑本身决定的。此馆正面镶“德道”二字,所以对联要写德道;背面镶“仁义”二字,所以背面对联必须写仁义。这是有题作文,不写仁义,反倒是离题。散人兄对建筑了解较少,所提意见,可以理解。  3,此次黄金水岸征联,运城朋友拔了头筹,可能与他们身临其境,能听到主办方的用意和要求有关。外地有些朋友,没仔细看附图上两边的刻字,没仔细琢磨前后两副联应当有哪些不同,只是泛泛而言,说德的时候讲了道,说道的时候又加了德,缺少针对性,这大概也是一个原因吧!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1:52:48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37:57的发言:这是哪门子拗句?根本就不是!诗词班您没上过,联班是否上过,记得联班教材也做过相关阐述。洛阳邙山吕祖阁联“东南瞻耄Р愦澉斐镢冢晃鞅碧樗蛘刹ㄌ纬隽拧币彩鞘粲谡庖焕唷#ㄋ潮闼狄幌拢傲搿敝泄乓羝缴啥∏校中古摄“粳”。)很多东西不是您没见过就等于没有。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1:56:07
  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1:34:23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29:47的发言:  乱评后,发现前面有些筒子说了一些共同观点,那就说说第二副获奖联,首先要申明对事不对人,我是尊敬杨老师,运城联坛一杆枪,写过很多好作品,值得大家学习。这副联个见以为属于生搬硬套之类,“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可能会产生歧义,嗟,都老幼不分了!“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算啥玩意?搞不好读者还误读出个“交逆”来。第一二分句感觉有些扯淡了,介个下联两分句不就是一个意思,觉赘述,而上联之“仁者爱人”很觉糟糕,不爱人难道爱鬼呀。别批斗,向杨老师请罪!躲一边忏悔去。此“杨”不是在愤怒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2:10:42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52:48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37:57的发言:这是哪门子拗句?根本就不是!诗词班您没上过,联班是否上过,记得联班教材也做过相关阐述。洛阳邙山吕祖阁联“东南瞻耄Р愦澉斐镢冢晃鞅碧樗蛘刹ㄌ纬隽拧币彩鞘粲谡庖焕唷#ㄋ潮闼狄幌拢傲搿敝泄乓羝缴啥∏校中古摄“粳”。)很多东西不是您没见过就等于没有。如果说这算是拗句的话,那么就是天下无律。不是规律性的东西有律可言吗?几个诗人玩儿一下折腰体,这就是律吗?举一副病联为例,说明不了问题。[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2:11:13编辑过]
--&&作者:愚者闲人
--&&发布时间: 12:37:18
  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之句应理解成:不分吾之老幼,不分君之老幼。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是一个意思。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之句确实不妥,似乎是为了自对而凑字而已。让人有词穷的感觉。其实少一分句又何妨。(如果不是数着字数评奖的话,。。)
--&&作者:文绍国
--&&发布时间: 12:45:36
本人未参加此赛事,不过特别祝贺湖南的吕可夫老师获奖!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2:55:50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56:07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1:34:23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29:47的发言:  乱评后,发现前面有些筒子说了一些共同观点,那就说说第二副获奖联,首先要申明对事不对人,我是尊敬杨老师,运城联坛一杆枪,写过很多好作品,值得大家学习。这副联个见以为属于生搬硬套之类,“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可能会产生歧义,嗟,都老幼不分了!“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算啥玩意?搞不好读者还误读出个“交逆”来。第一二分句感觉有些扯淡了,介个下联两分句不就是一个意思,觉赘述,而上联之“仁者爱人”很觉糟糕,不爱人难道爱鬼呀。别批斗,向杨老师请罪!躲一边忏悔去。此“杨”不是在愤怒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如果杨家人要是怒了,那岂不是血流成河了。我来不及回帖,下去了一会。其实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你的节操碎了一地,那么就是姐的眼镜跌落了一地。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00:09编辑过]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3:01:02
  以下是引用愚者闲人在 12:37:18的发言:  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之句应理解成:不分吾之老幼,不分君之老幼。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是一个意思。    恭喜愚人不愚,又进步了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02:05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3:04:13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给我的感觉就是:钱给老婆,钱给夫人;如果你说,钱给老婆,钱给小三,那就很不一样了!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3:04:56
  醉醒人生先生:不要重复发帖,我已删除了你5个重复的帖子了:)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06:12
正面联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山西――朱天运确实是好联!本宫看了一些联友的评论,说一二分句脱节,这是不同人的理解问题罢了。德如一面镜子,鉴人鉴己,大德如日月普照众生,在我们的肉眼看来,太阳大吗?月亮大吗?不过我们的头颅大小而已,却能发挥如此的能量,因而作者想到了“山不矜高”多么了不起呀,一句境界全出,其余的就水到渠成了。好就好在这种思维角度超过常人,非寻常之辈所能为。背面联: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山西――杨振生阐述仁义,杨先生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一二分句复言也,结句典雅厚重富有哲理,启迪人们去思考,比之那些咬文嚼字的不知好过多少倍?山西确实有名家,这两副对联是近年难得的好对联,自古好文曲高和寡,大家欣赏能力不一,争论有利,不必分谁对谁错!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诗国散人
--&&发布时间: 13:11:16
  两副采用联全是运城人获得,却说运城多些,明明不合律,不懂自对,还要喋喋不休狡辩,背着牛头不认赃,道德何在?公理何在?联律何在?欺天下无人!建议先接受联律启蒙教育,再出来说话。只可惜黄金水岸那座道德门了。再建议把联改得稍好一些,符合联律就行,即使奖金照发你们,联友也能原谅你们。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3:12:19
  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13:06:12的发言:  
正面联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山西――朱天运确实是好联!本宫看了一些联友的评论,说一二分句脱节,这是不同人的理解问题罢了。德如一面镜子,鉴人鉴己,大德如日月普照众生,在我们的肉眼看来,太阳大吗?月亮大吗?不过我们的头颅大小而已,却能发挥如此的能量,因而作者想到了“山不矜高”多么了不起呀,一句境界全出,其余的就水到渠成了。好就好在这种思维角度超过常人,非寻常之辈所能为。背面联: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山西――杨振生阐述仁义,杨先生的语言锤炼已经炉火纯青。一二分句复言也,结句典雅厚重富有哲理,启迪人们去思考,比之那些咬文嚼字的不知好过多少倍?山西确实有名家,这两副对联是近年难得的好对联,自古好文曲高和寡,大家欣赏能力不一,争论有利,不必分谁对谁错!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又是日月又是山,何必那么多比喻!我说是突兀,说完日月,马上又凭空跳出来个山,堆砌在一起,让人莫衷一是。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3:14:13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1:08:08的发言:另外,本来好端端的一个“水唯善下”被改成“水唯向下”,我看是不是返祖了,长毛了?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春秋)老聃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水唯向下”,应该是有出处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27:56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13:15:18
  德者如山,山不矜高,。。。山境界;道之若水,水唯善下,。。。水精神。山西――朱天运  这样已经到位了,再扯上什么日月、自然,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16:19编辑过]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3:23:33
  以下是引用诗国散人在 13:11:16的发言:  两副采用联全是运城人获得,却说运城多些,明明不合律,不懂自对,还要喋喋不休狡辩,背着牛头不认赃,道德何在?公理何在?联律何在?欺天下无人!建议先接受联律启蒙教育,再出来说话。只可惜黄金水岸那座道德门了。再建议把联改得稍好一些,符合联律就行,即使奖金照发你们,联友也能原谅你们。散人先生息怒。您见多识广滴,难道还不如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格格小女子么?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24:47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3:12:19的发言:      又是日月又是山,何必那么多比喻!我说是突兀,说完日月,马上又凭空跳出来个山,堆砌在一起,让人莫衷一是。君所见之日月,只见其形,不见其神!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26:37
  抱抱飞鸿姐姐~~~~~~~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13:28:07
  先对采用的两副蔑视一下。运城\',好像是去年被那什么鸟会长赐予“联都”之地。就是这样的联之都呀?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3:28:34
  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13:26:37的发言:  抱抱飞鸿姐姐~~~~~~~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也喜欢你!~格格出口不凡,心胸见识不输男子,让人佩服得很!~不过,还是不敢抱你,因为现在么,伪娘太多不是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3:32:11编辑过]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30:42
  以下是引用钢棒在 13:28:07的发言:  先对采用的两副蔑视一下。运城\',好像是去年被那什么鸟会长赐予“联都”之地。就是这样的联之都呀?众将士列队欢迎棒哥!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34:21
  上班去喽~~~~~~~~晚上再陪你们玩,嘻嘻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13:36:50
  第一联上联前后明显断裂-,各说各话.,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第二联不胡凑一个自对好像对不起自己的水平和潮流。
--&&作者:皮萨好吃
--&&发布时间: 13:37:34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3:04:13的发言:义行海内,义行天下,给我的感觉就是:钱给老婆,钱给夫人;如果你说,钱给老婆,钱给小三,那就很不一样了!    哈哈,乐死我了,这比喻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41:10
  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3:28:34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13:26:37的发言:  抱抱飞鸿姐姐~~~~~~~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也喜欢你!~格格出口不凡,心胸见识不输男子,让人佩服得很!~不过,还是不敢抱你,因为现在么,伪娘太多不是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嘻嘻~~*来世一定修得男儿金身,再求姐姐抱抱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皮萨好吃
--&&发布时间: 13:42:20
  德如日月光华,道乃自然法则,这俩分句去掉就好了。确实脱节。后边还不错。    特别是“道乃自然法则”,名词解释而已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3:53:06
  以下是引用钢棒在 13:36:50的发言:  第一联上联前后明显断裂-,各说各话.,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第二联不胡凑一个自对好像对不起自己的水平和潮流。哦哦,标点都不对耶,这好像不是我棒哥的风格,我大吴密探青龙听令,赶紧去查个水落石出。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凤凰展翅
--&&发布时间: 14:48:47
我认为,“义行海内,义行天下”不算合掌。海内,指中国;天下,指世界。不知正确与否,还请各位老师赐教!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14:54:46
  以下是引用钢棒在 13:36:50的发言:  第一联上联前后明显断裂-,各说各话.,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第二联不胡凑一个自对好像对不起自己的水平和潮流。 哦哦,标点都不对耶,这好像不是我棒哥的风格,我大吴密探青龙听令,赶紧去查个水落石出。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联通才送的新手机,换了牌子,使用还不大娴熟,躺在床上午休之前发帖手酸明知有多余也懒得去清理了。
--&&作者:诗国散人
--&&发布时间: 15:56:57
  佩服钢棒先生高见,眼光犀利,有正义感,无所畏惧,道人之不敢道,有勇气,有魄力,眼里揉不得沙子,大棒之下,激荡侠义之风。运城黑幕他们自己最清楚,至今还在狡辩。鄙视之。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16:31:05
    钢棒歪解:    正门联: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山西――朱天运  
“德如日月光华”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前后严重脱节,前面才说德如日月光华,后面不是顺承或者据此发挥,而是突然蹦出山如何,要取山的境界,那前面德和日月光华不是白费神了吗? 各说各话,东扯葫芦西扯叶。再之,修身仅仅只取前面铺垫的“山不矜高”这样的境界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水唯善下和水唯向下是有区别的。善下是善处下方的意思。搜索了一下:  水唯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圣人胸中有大道   得失成败在其中     语出《孔子家语》    第二句不错,第一句实在牵强。一般说汇成海,会在点滴积累或者广纳百川上做文章,道理自然而然,说水唯善下方成海就有点牵强附会了,我是不会因为这是出自什么书就会死信的,除非我真的能理解,当然在有些东西我不了解之前也许是我无知,但我实在无法知道的时候,我只能觉得那不大行,除非谁告诉我且能让我觉得更有道理。并非有书或者书上说了什么就是铁证了,古人古书上也有胡说或者无理的。在看,《孔子家语》长期被看做伪书,只是也有一定价值而已。     从自己理解和搜索来的解释看,我不知道“水唯向下”或者姑且就把“水唯向下”看做是“水唯善下”是什么做事的精神。做事能与“水唯善下方成海”扯上什么道道?当然,我不能确保不是我无知了。    背面联: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义行海内,义行天下,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山西――杨振生      
爱人,这个“人”应该是“别人”,爱人就是爱别人的意思。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从来不分或者不管是我大还是你小的意思,实际上也包括了,不分我小还是你大的意思,这个倒没啥问题,问题出在尊亲上搜索尊亲的解释:  1,敬称他人的父母,2,尊崇父母或祖先,3,尊仰而亲,4,对人敬称自己的父母,用在此句中,显然1、3、4不行,只有2行,这样,问题就来了,父母或者祖先都肯定比自己大,那“尊亲”不分老幼就行不通了,爱人倒没问题。  海内和天下在这里就是一个意思,重复麓漳抢褪沧印白远浴备鲜摈侄选K呈苯皇撬呈钡呐笥眩媸迸笫悄媸钡呐笥眩场⒛媸焙虻呐笥讯急荒恪案闭渲亓耍愕降赘渲厥裁词焙虻呐笥涯兀扛质嵌嘤嗟模粝戮褪遣【洹H绻懊嫠嫡渲仄渌氖裁炊鳎缓笏蹈鹬亍拔摇彼械呐笥训故强梢裕烧饫锊皇恰    
无聊发帖,欢迎据理驳斥,谁要摆谱的话就看谁的小心脏更厉害了。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7:05:0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17:39:47
      
老吾老,幼吾幼,这个一般人都懂,也知道第一个是动词。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在这个句子里,吾之老君之幼 是分的宾语,整体肯定是名词属性。且中间有“之”字,老和幼都只能是名词属性了,要么直接是你我年纪的大小,要么就是动词用作名词(孝敬老人的行为、抚养孩子的行为)。结合前句,只能是“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仁者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吾之老君之幼是仁者分与不分的对象,那这个吾之老君之幼,应该就不能作“我孝敬老人的行为你抚养孩子的行为”解了,因为整联前后语意说不通。只有“仁者爱人的时候是从来不会分你我的大小的,”说得通,所以加上尊亲就有点问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00:57编辑过]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7:59:47
  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2:55:5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56:07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1:34:23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1:29:47的发言:  乱评后,发现前面有些筒子说了一些共同观点,那就说说第二副获奖联,首先要申明对事不对人,我是尊敬杨老师,运城联坛一杆枪,写过很多好作品,值得大家学习。这副联个见以为属于生搬硬套之类,“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可能会产生歧义,嗟,都老幼不分了!“更珍重顺时交逆时朋”算啥玩意?搞不好读者还误读出个“交逆”来。第一二分句感觉有些扯淡了,介个下联两分句不就是一个意思,觉赘述,而上联之“仁者爱人”很觉糟糕,不爱人难道爱鬼呀。别批斗,向杨老师请罪!躲一边忏悔去。此“杨”不是在愤怒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如果杨家人要是怒了,那岂不是血流成河了。我来不及回帖,下去了一会。其实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你的节操碎了一地,那么就是姐的眼镜跌落了一地。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把你的眼镜拾起来吧!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18:05:02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2:10:42的发言:      如果说这算是拗句的话,那么就是天下无律。不是规律性的东西有律可言吗?几个诗人玩儿一下折腰体,这就是律吗?举一副病联为例,说明不了问题。    既然您要说一番,那我就贴一些资料供您参考:大拗句运用很多,不是没有,运用最多的是这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相对更多些,如杜甫就很多运用,“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此处“论”平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等等,当然按照完全相反律此种格式还有另一体,就是下句为“(平平)仄仄平仄平”如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起句“八月湖水平”就是这种格式(不能误解为孤平,五律孤平格式是仄平仄仄平)。而“(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格式相对前者在具体运用中要少,七言中则较前者更少,估计五言平仄调整要难而七言多了两字给平仄调整多了一些空间。这种格式按照完全相反律下句也有另一种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五言中较七言运用也要多,而上句也有一种更加特殊的运用,就是后一平声字在一些时候也会用仄声字,形成多连仄。整体后一种大拗句格式也是有运用,如王勃《咏风》“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刘Y虚《阙题》“幽映每白日(此处“每”字就是化平声为仄声而形成多连仄),清辉照衣裳”。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两句诗分用两中格式大拗句形式。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探”古音平声),下句运用的是大拗句格式,上句没有用。总之大拗句格式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也还要些小差别。关于楹联中这种大拗句格式也是大量运用的,我记得在对联网校中级班毕业时就做个一次调查,当时是随机查阅530副古今名联,其中运用大拗句格式的是32副,这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式的就是这一副联“东南瞻耄Р愦澉斐镢===西北听洪水,万丈波涛出龙门”(前面已经说了,“岭”中古音平声)。不过您说的举一副病联为证,就有些费解了,病在何处?是不是说平仄方面,我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按照古音的,古音和今音在平仄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8:13:22编辑过]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19:41:28
此“杨”不是在愤怒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如果杨家人要是怒了,那岂不是血流成河了。我来不及回帖,下去了一会。其实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你的节操碎了一地,那么就是姐的眼镜跌落了一地。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把你的眼镜拾起来吧!开玩笑罢了,不许生气啊。我是假设你被拷问,投降了,所以开了这个玩笑。事实上我一点不怀疑你的古文功底。更不要说人品了。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可能前面表述的不清楚:)[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11:08编辑过]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9:42:35
  以下是引用钢棒在 17:39:47的发言:      
老吾老,幼吾幼,这个一般人都懂,也知道第一个是动词。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在这个句子里,吾之老君之幼 是分的宾语,整体肯定是名词属性。且中间有“之”字,老和幼都只能是名词属性了,要么直接是你我年纪的大小,要么就是动词用作名词(孝敬老人的行为、抚养孩子的行为)。结合前句,只能是“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仁者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吾之老君之幼是仁者分与不分的对象,那这个吾之老君之幼,应该就不会是“我孝敬老人的行为你抚养孩子的行为”解了,因为整联前后语意说不通。只有“仁者爱人的时候是从来不会分你我的大小的,”所以加上尊亲就有点问题了。  棒哥也不是万能的哥哥,有时也会钻牛角尖,但没关系,小妹现买的电钻,钻个洞您就飞出来了。嘻嘻~~¥¥“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这句话并不难以理解,也没那么深奥,只是哥哥等大才子们才高九斗,腹中装有五大卡车诗书,广征博引,也就难怪简单的事情越分析越复杂喽。爱人,尊亲,不过是对仁的表述,大仁者大爱,尊重爱戴天下人。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是对“天下人”的进一步解释,吾之老君之幼就是你我的家人,整句的主语是“仁”,意思就是“仁者以天下人为一家人”。格格这种知识浅薄之人就这么理解的,觉得没啥不通。格格还觉得联中“吾之老君之幼”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一毛钱关系,越往那上靠思路就越混沌,“剪不断理还乱”,不信诸位大才子继续理去吧。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9:44:48编辑过]  
--&&作者:永峰马甲
--&&发布时间: 19:45:47
  祝贺邢伟川 朱天运 杨振生 陆炳生 罗陆艺 曹庆华 马向星 卢旭逢 叶炳如 黄武 吕可夫等上榜老师!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9:56:52
以下是引用诗国散人在 15:56:57的发言:佩服钢棒先生高见,眼光犀利,有正义感,无所畏惧,道人之不敢道,有勇气,有魄力,眼里揉不得沙子,大棒之下,激荡侠义之风。运城黑幕他们自己最清楚,至今还在狡辩。鄙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棒哥的粉丝真不少啊!羡慕嫉妒死啦~~~~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20:04:18
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19:56:52的发言:以下是引用诗国散人在 15:56:57的发言:佩服钢棒先生高见,眼光犀利,有正义感,无所畏惧,道人之不敢道,有勇气,有魄力,眼里揉不得沙子,大棒之下,激荡侠义之风。运城黑幕他们自己最清楚,至今还在狡辩。鄙视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棒哥的粉丝真不少啊!羡慕嫉妒死啦~~~~亲:)你是笑死人不偿命的主啊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秒杀!!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08:03编辑过]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20:12:13
  有杨家将助威,本宫何其幸也!本宫代大吴将士谢谢杨将军!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20:16:34
  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20:12:13的发言:  有杨家将助威,本宫何其幸也!本宫代大吴将士谢谢杨将军!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吴三桂么?得!~够棒棒等招架滴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21:28编辑过]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20:22:59
  不是钻牛角尖呢。今天才看此楼,看了就发表意见了。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20:31:52
  嘻嘻~~哥哥飞出来了就好,本来就是一家人嘛,高高兴兴地玩。咱都是没有名利的玩,多自在!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20:43:26
  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20:16:34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香格格在 20:12:13的发言:  有杨家将助威,本宫何其幸也!本宫代大吴将士谢谢杨将军!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吴三桂么?得!~够棒棒等招架滴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说起吴三桂,可能节操就碎了一地喽,我还真很葱白这位将军,作为一个女人哪个不嫉妒陈圆圆呀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23:13:19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这句话并不难以理解,也没那么深奥,只是哥哥等大才子们才高九斗,腹中装有五大卡车诗书,广征博引,也就难怪简单的事情越分析越复杂喽。爱人,尊亲,不过是对仁的表述,大仁者大爱,尊重爱戴天下人。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是对“天下人”的进一步解释,吾之老君之幼就是你我的家人,整句的主语是“仁”,意思就是“仁者以天下人为一家人”。格格这种知识浅薄之人就这么理解的,觉得没啥不通。格格还觉得联中“吾之老君之幼”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一毛钱关系,越往那上靠思路就越混沌,“剪不断理还乱”,不信诸位大才子继续理去吧。  格格好:    
前面尊亲是固定词组,这里取尊崇父母和祖先合适点,其他义项皆不行,你我的老说爱人尊亲还行,你我的幼说爱人可以说尊亲行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26:38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23:14:19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 18:05:02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12:10:42的发言:      如果说这算是拗句的话,那么就是天下无律。不是规律性的东西有律可言吗?几个诗人玩儿一下折腰体,这就是律吗?举一副病联为例,说明不了问题。    既然您要说一番,那我就贴一些资料供您参考:大拗句运用很多,不是没有,运用最多的是这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相对更多些,如杜甫就很多运用,“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此处“论”平声),“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等等,当然按照完全相反律此种格式还有另一体,就是下句为“(平平)仄仄平仄平”如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起句“八月湖水平”就是这种格式(不能误解为孤平,五律孤平格式是仄平仄仄平)。而“(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种格式相对前者在具体运用中要少,七言中则较前者更少,估计五言平仄调整要难而七言多了两字给平仄调整多了一些空间。这种格式按照完全相反律下句也有另一种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五言中较七言运用也要多,而上句也有一种更加特殊的运用,就是后一平声字在一些时候也会用仄声字,形成多连仄。整体后一种大拗句格式也是有运用,如王勃《咏风》“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刘Y虚《阙题》“幽映每白日(此处“每”字就是化平声为仄声而形成多连仄),清辉照衣裳”。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两句诗分用两中格式大拗句形式。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探”古音平声),下句运用的是大拗句格式,上句没有用。总之大拗句格式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也还要些小差别。关于楹联中这种大拗句格式也是大量运用的,我记得在对联网校中级班毕业时就做个一次调查,当时是随机查阅530副古今名联,其中运用大拗句格式的是32副,这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格式的就是这一副联“东南瞻耄Р愦澉斐镢===西北听洪水,万丈波涛出龙门”(前面已经说了,“岭”中古音平声)。不过您说的举一副病联为证,就有些费解了,病在何处?是不是说平仄方面,我举的这些例子都是按照古音的,古音和今音在平仄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  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探字是平声?绝对谬也!探字可以平仄通读,这个从律诗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平水韵里只能读平声的字,其实有时候恰恰是可以平仄通读的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33:22编辑过]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23:23:01
  今天我在《冬至闲题》结尾写了“围炉数九听春步,喜探河边软柳黄”。先生留评说:我经常为这个“探”字迷惑,它怎么就是一个平声字呢?我意识到这个字的平仄可能有争议,所以在网络上查询了一下,简要回复:古代是平声,我兼顾现代读音来用。(我历来主张古为今用,希望现代人写的诗,现代人读来合辙押韵)根据网络诗词对联查询,结果如下:古:平 ◆探【下平十三覃】今:仄 ◆探【八寒,an,ian,uan,üan】 我想危阑先生都感到迷惑,说明这个字的平仄肯定有问题,担心是网络查询系统设计者疏忽,于是查《词韵简编》,该字属第十四部: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十三覃】覃潭参[参考]骖南楠男谙庵含涵函[包函]岚蚕探贪耽眈龛堪谈甘三酣柑惭蓝担簪[侵韵同]谭昙坛婪戡颔痰篮褴蚶憨泔聃邯(虫覃)[侵韵同](《词韵简编》录自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本编依据清戈载著《词林正韵》一书删去僻字,故称“简编”。)另查《平水韵》,在“下平”部找到该字:十三覃:覃潭谭参骖南男谙庵含涵函岚蚕探贪耽龛堪戡谈甘三酣篮柑惭蓝郯婪庵颔褴澹 我们很容易想到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因为其“春蚕到死丝方尽”一联广为流传,其诗尾句,却用为仄声:想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律尾句句式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我又查了一下《钦定词谱》,看宋人在词中如何使用“探”字,发现编著者将其处理为仄声的例子很多:滴滴金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
李遵勖帝城五夜宴游歇韵残灯外读看残月韵都来犹在醉乡中句听更漏初彻韵◎○◎●◎○● ⊙⊙◎ ●○● ⊙⊙○◎●⊙○ ●○◎○●行乐已成闲话说韵如春梦读觉时节韵大家同约探春行句问甚花先发韵⊙◎◎⊙○◎●
⊙○◎ ●○● ◎⊙○◎●○○ ●◎○○●又如《惜分飞》(《梅苑》无名氏)首二句:冒雪披风开数点韵万花压读欺寒探暖韵●●○○○●● ●○● ○○●●又如叶梦得《满江红》中的句子:雪后郊原句烟林外读梅花初坼韵春欲半句犹自探春消息韵●●○○ ○○● ○○○● ○●● ○●●○○●张 炎《桂枝香》的尾四句:探枝头读几分消息韵望西楼远句西湖更远句也寻梅驿韵●○○ ●○○● ●○○● ○○●●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探”字都只有一个读音,读去声。探字收作了平声,可能是因为方言的原因。我的普通话不标准,平时常说四川(重庆)话,在我们这一带方言中,探是读为平声的。(我不知道还有其他哪些方言这样读)在普通话中读为“仄”声反而拗口,所以在我的诗词中,偶尔也会误用为平声。我猜想收录者像我一样,受到方音的影响,故将“探”当作为了平声。
日夕于食鼠斋 另外,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多有类似的疑问和探究,这篇例证翔实,值得一读,推荐于下: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23:24:12
  《佩文诗韵》“探”字未收仄音是一个疏漏金筑子先生在他的帖子里宣布,李商隐的七言律《无题》中“青鸟殷勤为探看”是出律,并声称这是他的独家发现,“历代诗话”、历代诗评家都没有人提出或者敢于提出过。金先生的根据就是韵书里“探”字只能读平。对于金先生的无畏精神,我首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佩,然后表示同样十二万分的惊讶。古往今来多才天才巨子,真的对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都发现不了吗?或者说,有人是发现了而不敢出声,甚至连“腹诽三秒钟”(原文是“腹非三妙钟”)都不敢?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不就被人指为“出韵”吗?我没有金先生的那种虎胆。我历来对古人极为敬畏,尤其在文学方面,古人的造诣,在我看来,比今人不知要高出多少。我从来不敢轻率地怀疑古人。因此,我小心翼翼地翻检古人留下的诗集,发现把“探”字作仄声用的,并非只有李商隐,自唐至宋不乏其人。难道这些人都弄错了吗?我已举过唐人的例,兹再举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几首为例:初寒书怀嵩云缑月本闲人,误落尘中白发新。万事看山差入眼,百年把酒独关身。栈边老马行安往,床下寒龟息自匀。藜杖一枝犹好在,未妨闲探早梅春。 春晚书怀经春淹泊锦官城,作个归期苦未成。老向轩裳增力量,病於风月减心情。官闲有味缘高卧,酒贵无忧为细倾。忆探梅花如昨日,西斋榆荚与阶平。 家居老g诗名减,登临笑口开。酿泉为酒熟,倩鹤附书回。纱帽方簪菊,筇枝又探梅。清狂君勿笑,曾是薄蓬莱。 种秫种秫供留客,移花待探春。愁边开乐国,闹里作闲身。鬓发今如此,头颅莫问人。白鸥非避俗,野性自难驯。 拥炉不出辄终日自嘲柴门木落叶成堆,十日元无一再开。书坐藏多为饱祟,诗缘吟苦作穷媒。儿言山圃当收栗,僧约溪桥共探梅。堪笑此翁推不动,地炉无火画寒灰。 寓叹眼底谁为耐久朋,倚肩按膝一乌藤。虚名但可欺横目,薄俗何时复结绳?浮世百年悲冉冉,闲身万事付腾腾。年来更叹龙锺甚,欲探梅花病不能。 九月晦日作山路清寒近探梅,振衣高处兴悠哉!飞鸿杳杳江天阔,一片愁从万里来。 探梅江路云低糁玉尘,暗香初探一枝新。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睡过春。 杂咏女郎花树新移种,官长梅园亦探租。作尽人间儿戏事,谁知空橐一钱无? 醉中信笔作四绝句既成惧观者不知野人本心也老觉人间足畏涂,怕人浑似怕於菟。晴明颇动青鞋兴,先探门前有客无。 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坐而论道并无任何意义。于是我翻检字书,果然发现古人并没有错。《康熙字典》“探”字下注得清楚明白:“又《集》《篇》《贰墩》他C切,音N。x同。 又《集》r占切,音蟾。亦取也。c屯!墩f文》本作??(按:字库无字,不显。今文作探。《周Y》作凇;ヒ谧衷]。” 按:C,韵书并作古暗切,音M,去声。平水韵是《广韵》《集韵》的简化本。之所以说是简化,一是它合并了同用的韵目,二是它删减了所收的字数(从《广韵》的二万多字、《集韵》的五万多字删存八千余字)。由上可见,平水韵“探”字没有收仄音,明显地是一个疏漏。
--&&作者:雅不离俗
--&&发布时间: 23:29:56
  李商隐不是不懂格律,是我们后人把问题复杂化了。执着于平水韵,有时候研究古诗就会“此路不通”。再如:    锦 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认为又是出律了。结果研究来研究去,原来“思”字除了“相思”读平声外,不论是名词还是动词,在律诗几乎都可以平仄两读的情况(例子大家自己搜索,我坚决不再举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56:07编辑过]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23:47:47
  以下是引用钢棒在 23:13:19的发言:“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这句话并不难以理解,也没那么深奥,只是哥哥等大才子们才高九斗,腹中装有五大卡车诗书,广征博引,也就难怪简单的事情越分析越复杂喽。爱人,尊亲,不过是对仁的表述,大仁者大爱,尊重爱戴天下人。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是对“天下人”的进一步解释,吾之老君之幼就是你我的家人,整句的主语是“仁”,意思就是“仁者以天下人为一家人”。格格这种知识浅薄之人就这么理解的,觉得没啥不通。格格还觉得联中“吾之老君之幼”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一毛钱关系,越往那上靠思路就越混沌,“剪不断理还乱”,不信诸位大才子继续理去吧。  格格好:    
前面尊亲是固定词组,这里取尊崇父母和祖先合适点,其他义项皆不行,你我的老说爱人尊亲还行,你我的幼说爱人可以说尊亲行吗?棒哥吉祥你我存在的争议在主语的判断上,格格的想法是“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的主语为“仁者”而非前面的两个分句“尊亲爱人”,所以不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23:48:03
以下是引用塞上飞鸿在 19:41:28的发言:此“杨”不是在愤怒吧!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如果杨家人要是怒了,那岂不是血流成河了。我来不及回帖,下去了一会。其实我要说的是:如果不是你的节操碎了一地,那么就是姐的眼镜跌落了一地。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把你的眼镜拾起来吧!开玩笑罢了,不许生气啊。我是假设你被拷问,投降了,所以开了这个玩笑。事实上我一点不怀疑你的古文功底。更不要说人品了。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可能前面表述的不清楚:)嗟,杨老师客气,咱们都不是那号人。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皮萨好吃
--&&发布时间: 23:56:08
  探字古音应该是平仄两读的。    我们这里方言,探字是读仄的,和炭字读音完全一样。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0:05:07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爱人指我家人之外的人,归纳为“他”的范畴。尊亲指我的亲人,归纳为“我”的范畴。吾之老是“我”的范畴,君之幼是“他”范畴。仁者不仅尊爱自己的亲人更尊爱他人(天下人),仁者从不分我和他,(天下一家亲)这不正是对“仁”的精神境界的精准提炼写照嘛。诚望棒哥和诸位大师继续指正。敬香茶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0:06:17编辑过]  
--&&作者:秋风听雨
--&&发布时间: 0:18:42
  以下是引用雅不离俗在 23:14:19的发言:      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探字是平声?绝对谬也!探字可以平仄通读,这个从律诗可以举出大量的例子。平水韵里只能读平声的字,其实有时候恰恰是可以平仄通读的字。  关于“探”字古今两用,这一点不错,前面所举李义山的例子有误,这个字古音平仄两用我早前也已经论证过,收录在古音平仄通用字表中,其余没有错误。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0:24:14
  仁者爱人,仁者尊亲,从不分吾之老君之幼   爱人指我家人之外的人,归纳为“他”的范畴。尊亲指我的亲人,归纳为“我”的范畴。吾之老是“我”的范畴,君之幼是“他”范畴。仁者不仅尊爱自己的亲人更尊爱他人(天下人),仁者从不分我和他,(天下一家亲)这不正是对“仁”的精神境界的精准提炼写照嘛。  诚望棒哥和诸位大师继续指正。敬香茶        亲如果当做是亲人的话,当然没问题,但问题是,尊亲是一个固定搭配形成了固定用法的词组,这样的词组已经形成了其历史习惯,是不能随便曲解的。    
再说,尊老爱幼。老须尊,幼是不适宜去尊崇的,尊亲只能尊崇长辈(同辈的、贤者什么的也行),而不宜说尊崇幼小。    汉典: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ZDIC.NET 汉 典 网》    ◎ 尊亲 zūnqīn  [your parents] 敬称他人父母  《ZDIC.NET 汉 典 网》--------------------------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ZDIC.NET 汉 典 网》  1.尊崇父母或祖先。《?万章上》:“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之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礼仪志五》:“大孝莫重于尊亲……数尽四庙,非贵多之道;祀逮七世,得加隆之心。”  2.尊仰而亲附。《?中庸》:“唯天下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郑玄 注:“尊亲,尊而亲之。” 孔颖达 疏:“此节更申明夫子蓄圣德,俟时而出,日月所照之处,无不尊仰。”  3.对人敬称自己的父母。亦以敬称他人父母。《?梁统传》:“初以位次,咸共推 统 , 统 固辞曰:‘昔 陈婴 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 统 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独行传?范式》:“ 式 谓 元伯 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54:21编辑过]  
--&&作者:皮萨好吃
--&&发布时间: 0:30:49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这副对最大的缺点其实不在律上,结句虽然没有交替,但上下比平仄是相对的,古人也偶有这种写法。再者,花点功夫这也能调整。    最大问题出在第一分句上,  若写成
德如山什么什么,紧接着后边,就不脱节了
  若直接去掉第一分句,问题就不大了。当然下比表意还不是很清晰。   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估计作者感觉这样没有写道德两字,不切,再凑上的前两个分句吧。      说到这里,再次痛斥当前征联界让人无法容忍的“切”。  本来“切”,是征联的要素,但是这一个切字,应切在内涵上,切在无形中,切在不着痕迹处。好似凉拌菜放盐,有盐味即可,若非要看见盐粒,才算有盐,即是大谬。写联能做到“不可搬移他处”,当然更好,那是切字的最高境界;实在不能,只要切合此处,即可对得起切字。眼下各地征联的评奖,却不是这样,非要把当地地名、山名水名、企业名、产品名直接搬到本来就惜字如金的联中才算切,实在是可笑的很。也对楹联创作起了很不好的指挥棒作用。  我若做评委,碰到这样的生硬嵌入,一律枪毙。可惜有很多评委没有这样的水平和见识。        
--&&作者:楹联影视
--&&发布时间: 6:52:36
      作为评联工作人员,我澄清一下,其实这副联原来是这样的:  
德如日月光华,松竹风韵,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智慧集成,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在评比过程中,主办方嫌字数多,经作者及大家同意,就把其中的第二个分句直接去调了。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于是,就形不成句中自对了,再有最后分句中,平仄不交替问题,作者解释为按意思断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6:55:39编辑过]  
--&&作者:中山道人
--&&发布时间: 7:06:45
  以下是引用楹联影视在 6:52:36的发言:    作为评联工作人员,我澄清一下,其实这副联原来是这样的:  
德如日月光华,松竹风韵,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智慧集成,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在评比过程中,主办方嫌字数多,经作者及大家同意,就把其中的第二个分句直接去调了。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于是,就形不成句中自对了,再有最后分句中,平仄不交替问题,作者解释为按意思断句。      二、字数要求:以7―11字为宜,不超过15字  -------------------------    办了件傻事,不可仿效。敢于公布真相,是要有勇气的,堪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10:59:53编辑过]  
--&&作者:诗国散人
--&&发布时间: 8:58:50
  两副采用联是一对双胞怪胎,最大的特色是没有文学色彩,呆滞不灵动、不合律,本属首批枪毙对象,但却成为重点照顾对象。超了规定字数,评委集体同意为他改,也就是事先铁定非评上这两人不可,黑幕已揭开一角。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9:08:46
  作为评联工作人员,我澄清一下,其实这副联原来是这样的:   德如日月光华,松竹风韵,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智慧集成,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在评比过程中,主办方嫌字数多,经作者及大家同意,就把其中的第二个分句直接去调了。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于是,就形不成句中自对了,再有最后分句中,平仄不交替问题,作者解释为按意思断句。    补上了上、下两联都是脱节的,前后既不呼应,也没相互衬托,就是各说各话,比如下联,道,在古代确实有自然规律的义项,再补上智慧的集成,与做事的精神有啥关联?实际上看起来就是一低劣的拼凑之联。下
联“水唯向下”是啥意思?与做事的精神有啥关联或者能映射做事的什么精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9:11:43编辑过]  
--&&作者:无可
--&&发布时间: 10:43:35
  根据需要就投稿作品进行适当调整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过于离谱。其实这儿大家说这么多,或多或少是想表达一个观点,因为评审方以为本地作者具有更加了解相关景物的优势,但这一点大家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如果这两副作品是外地作者的,估计连初评都不能通过,本地作者的好作品当然要支持,但明显存在弊病的作品就有些不妥,为什么说存在明显弊病?因为大家是不约而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征对同一个问题,这不就是明显!如果朱天运老师不是运城楹联学会顾问、杨振生老师不是运城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是不是还是这种结果,纵然就是生在本地,拥有具体景点第一手资料,也或许结果都不会是这样。很多地方景点楹联就是本地作者写的,全国人民都没意见,因为人家就是邀请本地知名人士或是专家写的,不是挂着全国征集的名义!
--&&作者:香格格
--&&发布时间: 19:54:10
  以下是引用楹联影视在 6:52:36的发言:    作为评联工作人员,我澄清一下,其实这副联原来是这样的:  
德如日月光华,松竹风韵,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智慧集成,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在评比过程中,主办方嫌字数多,经作者及大家同意,就把其中的第二个分句直接去调了。  
德如日月光华,山不矜高,修身应取山境界;  
道乃自然法则,水唯向下,做事还须水精神。    于是,就形不成句中自对了,再有最后分句中,平仄不交替问题,作者解释为按意思断句。    唉~~~愁啊愁,郁闷死啦,看来上天都来帮助棒哥,本格格认命喽&&&本来想跟棒哥哥再玩几个回合的,这还玩啥鸟,晚饭都没胃口吃啦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作者:醉醒人生
--&&发布时间: 21:02:54
看了诗国散人、雅不离俗和钢棒等先生许多帖子,觉得还有几句话想对几位朋友说一下。
1,诸位在讨论楹联的过程中,过多地谈入诗律。其实,诗律是诗律,联律是联律。二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在平仄格上也是如此。比如,诗律上要避“孤平”,联律上就不避;诗律上讲拗救,联律上就不讲拗救;诗律上不能两个节奏点连平或连仄,联律上在一定情况下就可以连平或连仄;诗律上只强调按声律分节(二字一节),没讲语义分节;而联律就讲了既可以二字分节,也可以语义分节。这些,联律通则上明着讲了,叶子彤、刘太品等联家又代表中楹会作了巡回讲解,是你们没听过讲座呢,还是视而不见呢?明明人家合律的楹联,你们硬说不合,却不从联律通则上找说法,不从中楹会《联律通则解读》上找说法,反而总在律诗中找范例,真是缘木求鱼呀!
2为结束这种固执己见、无休无止的争论,本人谨将《联律通则》上有关段落和叶子彤先生《联律通则解读》有关段落摘来附后,供几位先生一阅。
《联律通则》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叶子彤《联律通则解读》:(四)“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句节奏保持一致。节律,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语句节奏的确定,既可以按“声律节奏”以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如五七言律句均为奇数句,故每句的尾字为单字而占一个节奏;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例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再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中楹会的解读,刘太品等先生的文章,你们自己学习吧。我就不一一摘录了。醉醒人生&!--EndFragment-->
--&&作者:醉醒人生
--&&发布时间: 21:23:46
  对不起,版主!  
我因上网较少,又不熟悉本站操作方法。想发个帖,一按,就连发两篇。我也不知怎么回事。相同的帖子,就请您删去一篇吧!  
醉醒人生。
--&&作者:低调
--&&发布时间: 21:46:41
  对于两个联,个人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看到最后,却发现人家不打自招:原来奖项是内定的。恶心!  一切争论与辩解都是无用的。人家说了算要给自己奖,外人能奈其何?所以还是无需吵吵了。  至于楼上的理论家,少卖弄了,收拾你的理论给三岁孩子讲去吧,这里不需要你扫盲,何况你说的也未必正确。
--&&作者:塞上飞鸿
--&&发布时间: 21:49:37
  以下是引用醉醒人生在 21:23:46的发言:  对不起,版主!  
我因上网较少,又不熟悉本站操作方法。想发个帖,一按,就连发两篇。我也不知怎么回事。相同的帖子,就请您删去一篇吧!  
醉醒人生。没什么,您尽管发言就是,重帖我会帮您删的。发过几次帖您就熟练了,大家都从不熟练开始的。理解您的心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1:53:51编辑过]  
--&&作者:钢棒
--&&发布时间: 22:20:26
  看了诗国散人、雅不离俗和钢棒等先生许多帖子,觉得还有几句话想对几位朋友说一下。  1,诸位在讨论楹联的过程中,过多地谈入诗律。其实,诗律是诗律,联律是联律。二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在平仄格上也是如此。比如,诗律上要避“孤平”,联律上就不避;诗律上讲拗救,联律上就不讲拗救;诗律上不能两个节奏点连平或连仄,联律上在一定情况下就可以连平或连仄;诗律上只强调按声律分节(二字一节),没讲语义分节;而联律就讲了既可以二字分节,也可以语义分节。这些,联律通则上明着讲了,叶子彤、刘太品等联家又代表中楹会作了巡回讲解,是你们没听过讲座呢,还是视而不见呢?明明人家合律的楹联,你们硬说不合,却不从联律通则上找说法,不从中楹会《联律通则解读》上找说法,反而总在律诗中找范例,真是缘木求鱼呀!  2为结束这种固执己见、无休无止的争论,本人谨将《联律通则》上有关段落和叶子彤先生《联律通则解读》有关段落摘来附后,供几位先生一阅。  《联律通则》第四条: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叶子彤《联律通则解读》:   (四)“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句节奏保持一致。节律,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语句节奏的确定,既可以按“声律节奏”以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如五七言律句均为奇数句,故每句的尾字为单字而占一个节奏;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例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再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中楹会的解读,刘太品等先生的文章,你们自己学习吧。我就不一一摘录了。醉醒人生                 
首先,我承认我就是文人眼中的“粗人”“俗人”。绝非高雅人士。  你发这段话,又证明了某些文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实在是好差劲。你哪只眼睛看见我说这些玩意了?我从来就不拿诗律说事,也一直对什么“联律”不感冒,从来不会拿着平仄死律去套对联。    
发的东西也是避重就轻,句子逻辑有毛病的不提,独拿平仄说事,还把提意见的都只归类到平仄方面。    
至于“联律通则”,我一般称之为“联迂通厕”,这个通则以前见过草稿版本,关于对联的某些方面我抨击过,修改的时候加进了个别东西,某些加进去了还是四不像,因为我抨击的时候举例是状语相对,结果修改出来的很搞笑,仅仅只一句:都做状语的时候不管词性或者结构上下可以相对,其实主语宾语定语等等,都可以,大家都知道的,偏正名词偏的部分词性可不相同,实际不就是定语啊。也就是都是定语的时候相对,以前我猛烈抨击制定通则的基础知识不行,并告诉了他们基本的对仗观点,开始,这里你提到的某人是疯狂嘲笑和时不时讥讽的,前年演讲的时候,却拿着我当日告诉他的观点去演讲了(当日他可是极端讥讽和嘲笑语法的),明明是语法的事,满版都是语法术语和语法的基本知识,末了却强拽孙逐明的垃圾理论遮羞,硬说是什么修辞。其实这都不重要,只要宣扬正确的东西,我都支持,我又不在对联混,既不写书图名,也不写联赚钱,纯属业余爱好,看不得垃圾理论和狗屎对联祸害国粹!我说这些只是告诉你,对于联律通厕的理解,我可能比参与写通厕的人理解得还要好,虽然新版我没看完,虽然有些我并不赞成,但是他们怎么想的我完全清楚,有哪些毛病我也能有理有据地说出来。    
你抬两个大佬出来就能唬到人吗?要说写对联,看的古书或者对联多少,我肯定远远不如他们这两位,但在某些方面,他俩比我不上,差距还并不小,这可不是文人那样的轻狂,而是知己知彼之后的客观结论。“泉飞竹月翠空明”,这样凑得非常不好的句子,就出自这其中一位,当然,不排除某些人也许会觉得很好很妙。反正某些人看句子都是囫囵吞枣,只要花花辞藻。  
我说这些不敬的话甚至会让某些人觉得我好狂妄的话,并非是吹什么牛逼,而是告诉你,他们并非神仙,也根本算不得权威,只是有机缘呆在中楹会高层掌握了一定发言权而已,基础知识不行是不能搞基础理论的。当然,也并非就说他们一点都不行,他们当然也有很多他们的能耐和优势。只是并不在基础认识和理论上。中楹会里有很多对联基础知识和对联基本认识比他们强得多的人,只是在他们的水平限制下,那些认识更客观的人的观点是不可能得到推广的。    
一不小心又长篇大论了,现在是开明社会了,有知识的人很多很多了,不像以前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候广大人民没有学习的机会,也不像封建社会人有高低贵贱三六九等了,相对平等多了,以前地位低的都是放屁,地位高的放的屁都是真理,现在这些现象更多只在文人圈子里盛行,在官场盛行,在社会中很难行得通。我读古书确实不多,但我读的书不会比一般人少,爱好不同而已,所以,别叫我多读书什么的,真要读书我从来就不会去读死书死读书,不会死信书搬花岗岩,我会试图理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孝尊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