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臣子等级请辞的诗词有哪些

古代诗词中 包含小米的诗词有哪些???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1个回答)
题米元晖画
我生正坐山水癖,展卷见山如蜜甜。古树含烟黑个个,远山落日见尖尖。
险绝岂惟游子虑,清幽足慰老夫潜。行路望云情更切,不因小米故多添。
破衣悬软毛,短发被秋风。汶水长鱼白,滕州小米红。
人情今日异,客路去年同。万里关山外,孤鸿缥渺中。
我行冀州路,默想古帝都。水土或匪昔,禹贡书亦殊。
城郭类村坞,雨雪苦载涂。丛薄聚冻禽,狐狸啸枯株。
寒云着我巾,寒风裂我襦。盱衡一吐气,冻凌满髭须。
程程望烟火,道傍少人居。小米无得买,浊醪无得酤。
土房桑树根,仿佛似酒垆。徘徊问野老,可否借我厨?
野老欣笑迎,近前挽我裾。热水温我手,火炕暖我躯。
丁宁勿洗面,洗面破皮肤。我知老意仁,缓缓驱仆夫。
窃问老何族?云是奕世儒。自从大朝来,所习亮匪初。
民人籍征戍,悉为弓矢徒。纵有好儿孙,无异犬与猪。
至今成老翁,不识一字书。典故无所考,礼义何所拘?
论及祖父时,痛入骨髓余。我闻忽太息,执手空踌蹰。
踌蹰向苍天,何时可能苏?饮泣不忍言,拂袖西南隅。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古代有哪些诗句是思念爱人的_百度知道
古代有哪些诗句是思念爱人的
O(∩_∩)O谢谢越多越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题为《锦瑟》,人们也把它看作是无题的作品。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论。相传宋朝时,&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读了《锦瑟》也觉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师苏东坡请教。可见一千多年来,这首诗成了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原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迢迢牵牛星 汉诗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子夜歌 南朝乐府民歌  夜夜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 想间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  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  子夜四时歌 南朝乐府民歌  自从别欢后 叹声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 苦心随日长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渊冰厚三尺 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长恨歌 唐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皇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里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始君皇不早朝。  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萦,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消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思远人 宋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红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清平乐 宋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蝶恋花 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木兰花 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见欢 五代南唐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时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春思 李白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时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洳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长干行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春怨 金昌绪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烈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离思 元镇  曾经沧海难为永,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人有晴。  摸鱼儿 金 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 金 元好问  序: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见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泌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苦。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卜算子 答施 宋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相见欢 五代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临江仙 宋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中吕 红绣鞋 元 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  听着数着愁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更闺一更儿妨甚么!  双调 蟾宫曲 春情 元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回答者: 天涯书生 - 千总 五级
05:06  检举清平乐 宋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蝶恋花 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木兰花 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采纳率:39%
提这种问题的人多懒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诗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1人评价)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高中语文审核员
考纲考点解析
【考纲解读】
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
1.鉴赏古代
鉴赏诗歌的形象。
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形象、语言
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
语言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和表达技巧。
义。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2.评价古代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的是表达方式、表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
作者的观点态度。
4.概括诗歌的中心思想。分
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
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
想感情的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考点透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
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
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
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
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指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
1.主人公形象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
泼、伶俐俏皮;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
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孔雀东南飞》:刻画的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等。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2.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
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
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
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
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
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
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
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景物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
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还有其他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
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
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在古诗中,讲究“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诗人的形象。这两者
是一致的。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
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
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
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
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
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
“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
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
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
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
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
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例 1 读下面的词,完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1.“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类题的作法是:先翻译诗句的意思,接着概述诗句的
内容,再阐释特征或作用。
2.此题是考查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扣住词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
飞烟灭”,就可概括出形象的特点。诗人写历史人物,意在表明作者自己的心志。根据词人
描述的人物形象的特征,就可推知作者的真实意图。
1.描绘出了一幅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战场景象。
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
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江浪汹涌,形象真切;
“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壮观可感。
2.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
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例 2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两首诗分别写了“菊花”“蝉”两种事物,那么作者的用意就是描情摹态吗?
4.在两首诗里,作者的形象是如何显露出来的?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
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
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
答案: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
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
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
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
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
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第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
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5.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诗歌描写了一个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
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
表达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
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1.品味词语
(1)精炼传神的词
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古人写诗,
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
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
①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如林升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
实际上这一“醉”字表明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
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字。并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
②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以便更好地表现诗人恬
静的内心世界。
③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
聚集到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④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
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
“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
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柔美的倩影。
“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
⑤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
景图上着一“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
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⑥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
见了反而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
恨。这样以乐景衬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2)叠音妙用的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如《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河汉
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
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
“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
(3)颜色渲染的词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
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情色彩。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
又如杜甫《绝句四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
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4)拟声形象的词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
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呕哑嘲哳难为听。
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
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2.把握句法
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
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的表情达意,
也采用倒装的句式。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
立突兀的地势。又如王维《山居秋瞑》: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
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画面中心就是“竹”和“莲”,便归于静
止。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
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
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
3.明了风格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
言风格主要有:
含蓄凝练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
往往在于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情感,而是将情感融于所描绘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
使诗歌所表现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浓。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乘舟远去,而送行的作者却久久不肯回转,伫立目送,直到船帆在遥远的天际
消逝无踪。这里借形象的图景表达诗人与孟浩然的感情之深。再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
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这首诗采用“移情”手法,通过“遥怜”“未解”“湿”“干”等词,含蓄地表达了望月思亲的苦
平淡即质朴。其语言力求朴素,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在平淡平实之中蕴含
着深意。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
王维的《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出门在外的人思念家中人。
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终,卖炭得钱何所营”,关汉卿《四块
玉·别情》中的“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都接近口语,通俗易懂。又如陶渊明
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语言追求华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工整的对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新奇而真切,使得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白居易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设色对比强烈,写出了
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语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净利落。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给人以置身于舟中,飞梭于水上之感。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中的“即”、“穿”、“便”、“向”,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
自胜的心情跃然纸上。
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
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豪迈气魄。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清风扑面之感。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四景,有动有静,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
家新燕啄春泥”,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诗眼”。结合诗中“绝”、“灭”、“孤”等,找出“独”并不难。但在
答案中一定要体现出“结合全诗简析”这一要求,解答出“独”的背景及其作用。
答案: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
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
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阅读《沁园春·长沙》,然后回答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请从词的上下片中各找出一个起领起作用的字,并简要阐明它的作用。
解析:找出“看”字不难,根据对应原理就可找出“恰”字了。分析作用不外乎思想内容、
结构特色。
答案:这两个字是上阙中的“看”和下阙中的“恰”。“看”字总领七句,描绘出独立橘子洲
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景图,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恰”字也是
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含蓄地回答了“谁主
沉浮”的问题。
例 3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
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
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
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
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案: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
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
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
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
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
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
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
(二)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托物
言志、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等。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四)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
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五)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反复、拟人、夸张、反问、设问、对偶、用典、
互文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是一起连用的。
下列几组概念的区分非常重要。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
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
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
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
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
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
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
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
增其哀乐的效果。
二)虚与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
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
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
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
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
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
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
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
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
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
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
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
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对比与烘托
对比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
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
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
静;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
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四)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
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
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
月,呼作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在
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该句就运用了夸张和烘托的写法来表现天姥山的巍峨高峻。
(五)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
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
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
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
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
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
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
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
(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
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
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下面看几个具体的实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⑴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
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
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
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⑴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
“聚”启“散”。(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
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
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
律。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
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
事求是的评价。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
1.儿女情长
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
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如《静女》、《氓》、《孔
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
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2.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
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
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
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
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同时应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盛唐时期,
边塞诗大多豪迈、爽朗、昂扬向上;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诗中悲壮惋伤渐增;到南宋,
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之中苟且偷安,诗歌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3.离愁别绪
写这类题材的多为惜别、送别诗。有的表达依依不舍的感情,如柳永《雨霖铃》描写
了长亭送别的情景,表达了离人对情人的离情别绪无限留恋;有的是情深意长的勉励,如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陈述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这类诗,
首先要注意人物的主客关系,弄清楚究竟谁送谁;其次要注意送别环境,把握好情与景的
4.归隐自然
这类题材的多为山水田园诗或写景抒情诗。评析其内容,首先要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
意境,领会诗人写景中体现的思想感情;其次要注意其表达技巧,因为丰富的内容、闲适
的心情的表达总得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实现。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
“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清新恬淡、安静明净
的世外桃源式的秋居图,末句“王孙自可留”的“留”字暗隐了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正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诗歌情景交融,反映了诗人对
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歌为表达这一内容,
运用了动静结合、实虚相生、烘托渲染等表现手法,使意境更加深远。
(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
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
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
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
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
(三)抓住典故,分析内容与观点
诗歌用典的目的,一是可以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来概括比较丰富的内容,二是可以借典
故来议论或含蓄地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所以在咏史抒怀诗词中用得较多,而在写景抒情
的题材中则用得较少。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
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词人借用这些历史事实,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
情。高考试题中的典故,应是课本中学过的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因此对课文涉及的典故
应烂熟于心。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世”即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就是诗歌的写作背景;“人”即作者,也就是作者的一些
情况。尤其是常见的名家和课内名篇作者的主要生平经历。还要具有较高的文言知识水平
和语法知识方面的修养,才能读懂诗歌,通解诗歌中的文意、诗意。
2.融入境界,体物察情
诗歌的描写、抒情、议论,都表达着诗人深刻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想真正把握作品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必须走进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体察诗人所展示的景
物,体会诗人所抒发的真情,从而使自己体味诗歌境界之妙。
3.概括内容,分析目的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
理、趣)。例: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一首写事的诗。写自己到洛阳去寻访“才子”袁拾遗不遇,原来他被流放到江岭去
了。我们从‘才子”和“流人”的对比中可推知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君主的昏庸。从三、四句我们
还可以体味出作者的另一层感情来:作者深深挂念着被远地流放的袁拾遗。因此,本诗作
者的观点态度可以这样概括:这首诗通过写寻袁拾遗不遇、袁被远地流放之事,表现出作
者对他的深深挂念,流露出对才子被流放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
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
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阅读下面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解析:《新雷》诗中的后三句,实际上都是对“却有情”的解说,了解到这一点,答案
就出来了。其中“觉春生”中的“觉”有“使……醒”之意。10.张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诗人,
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
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使人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即满怀焦急不安,
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
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已亥离开
京都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万花纷落,残红满地。诗人痴迷地看着这种景象,心中猛
然一惊,自己不就正象这一片飘零的落花吗?但他毕竟不是俗人,面对满地堆砌的落花染
成的一片火红,使人的心也被点燃了:我们这片落花,花落归根,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
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新雷》诗中的末句有一个关键字“待”,所以
就有“渴望与期盼”的意思。《己亥杂诗》诗中也有一个关键处“化作春泥”,所以就有“奉献”
答案:1.《新雷》诗中“造物”“有情”体现在“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
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
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
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
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
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
对春色的否定。
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
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1)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
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解析:这一题既考查了思想内容,又考查了表现手法。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
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和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的田园生活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
首诗来看,他描写的是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
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
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
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
南粤高考直析
【粤题精讲】
2(2008 年广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窗前木芙蓉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
畔”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
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
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
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
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
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
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两首诗并考,诗中所写事物往往相同或相近,而表达的感情、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手
法则往往有别。分析时注意区别异同。这两首诗都写“木芙蓉”,这是同;情感一明一暗,
这是异。分析时,特别注意对“青女”的注释,否则不容易把握诗的旨趣。
答案:(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
(对比)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
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
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年广东高考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
趣。“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强调的是作者的孤独和寂寥。“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能很好地表达这一意境。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
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
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解题时
按照读一理一审一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审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注释,整体感知,然后从
内容和手法两方面理清主要知识点。“审”就是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积累。
写的时候要结合要求,条分缕析,重点突出。
答案:(1)意象有: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
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
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
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
【解析】(1)本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象的把握。意象包含“意”和“象”两个方面,也就是
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象,而且要能够把两者自然地融合起来。解答这一小题,一定要紧扣诗
歌内容。“归艭”“钟声”这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江”“青山”“远帆”“老鹤”等意象体现了
题目中的“望”。理由是,江上捕鱼的船只纷纷回来,自然是到了晚上;在古诗词里面,经
常会看到写寺庙里的晚钟的句子,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与友人在
粤秀峰上,看江上的青山,就应该是眺望,而“山外”的“江”,距离应当更远,自然更是远望;
“远帆”本身就已经有了一个“远”字,写的当然是“望”;“横空老鹤南飞去”,“横空”二字,写出
一种阔大的境界,其本身固属远望所见,“南飞去”中的一个“去”字,说明老鹤已经飞走了,
看飞走了的老鹤,自然也是“望”。
(2)是考查炼字。这一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具有拟人的艺术效果。带
东西,往往是人的行为。可见,作者把老鹤人性化了。二是具有化虚为实的效果。“钟声”
怎么传播到远方的?诗人想到了“带”字。用这个“带”字,声音就像书本、信函等实在的、有
形的东西一样可以被携带了。这样就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写出形来了,多么形象、生动,
富有动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要求一律,但必须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1.体现“晚”的意象有:归艭
、钟声;体现“望”的意象有:江、青山、远帆、空、老
2.(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
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
【粤考趋势】
纵观近几年广东高考,我们有下面一些推测:
选材多为篇幅短小的古代诗歌,名家非名篇与非名家佳作将会并重。从时代看,唐诗、
宋词和元曲是首选;从内容看,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诗、边塞诗占主流;从数量看,一首诗、
词仍然唱主角,但两首诗或两首词比较鉴赏和一首小令鉴赏也会扮演重要角色。?题量上
一般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一般设为
6~8 分:05
年 8 分,06
年 6 分,08
从题型设置上分析,试卷均以简答题为主要的出题形式,突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
察。看来这样一种方式可能已成为我省命题人的共识,预计
2010 年将继续采用这样一种
从考点设置来看,不仅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
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还会大大加强综合性的试题,进行整体鉴赏。考点设置遵循了《考
试大纲》的要求,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但在具体操作上却灵活多变。如
08 年,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所谓“比较
阅读”,就是将内容、体裁、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赏的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进行比较阅读,可以把年代、作家、题材、体裁、风格
等相同(或不同)的作品组编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从作品的主旨立意、构思谋篇、意境
格调、语言风格、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形式
上看,可以分为“同时代作品比较”、“跨时代作品比较”、“同一作品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语
句效果比较”三种情况。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从考查点设置来看,可以分为综合
比较和单一比较两种情况。如
05 年辽宁卷就是综合考查了语言、形象和技巧三方面;
07 年浙江卷第
1 小题为单一比较,第
2 小题同为综合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在考点设置上,
我们广东卷连续几年考查“诗歌意象”,意象是鉴赏诗歌内容、思想、意境的切入点,应引
答案拟写一般无需学生引经据典,也不必有过多的背景内容介入,更不需要跳出诗词
曲外进行过多的联系,只要立足文本,正确理解,就诗论诗,落实题干要求就行。
应考方法盘点
复习备考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立足课文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
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
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体了。
(二)把握常识
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
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2)从表现方式分:
有抒情诗,叙事诗。(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
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
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
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
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
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
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
泊、闲适等。(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
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
文天祥的爱国诗等。(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轼、黄庭坚、辛弃
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
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三)总结规律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1)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
XX 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2)要具体,忌空泛。
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
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
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戴,指鹿为马,造成失分。
(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
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
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
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造成失分。
常见题型的问答模式
就古诗词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1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
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
适的心境(步骤三)。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
“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
孤独寂寞(步骤三)。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
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
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读下面这首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
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
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
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手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赏析思想情感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
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
答题步骤: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
析这种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1 刘一止:宋微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
秦桧:而被罢官。2
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
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
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平常的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读名家
鉴赏作品,涵咏和体味诗词的妙谛,学写鉴赏文章,真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把功夫用在
平时,才会在高考诗词鉴赏试题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
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
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
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
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
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
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
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
4.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
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
“二三其德”。
鉴赏语言常用术语。
风格特征:清新自然,质朴直白、恬淡平实,绚丽多彩、华丽藻饰,简洁明快、平易
晓畅,委婉含蓄、蕴藉隽永,沉郁顿挫,悲壮慷慨,雄奇奔放、雄健恣肆、飘逸洒脱等。
语言作用:言近旨远、浓墨重彩、淋漓尽致、行云流水、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
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细腻传神、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音节和谐、
富有音乐美。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习惯用语与解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咏史抒怀、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诗歌中的具体运
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二)表现手法(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由虚入实、
虚实相生,欲抑先扬、先抑后扬,正面衬托、对比反衬,比兴,联想,想像、托物言志、
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双关、
互文、叠字等)+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铺垫、起伏、悬念、衔接、照应等)+在诗
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四)材料取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繁简有致等)+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这种
手法达到的效果(作用、好处、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体常识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按形式分为: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
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如:
《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曹丕《燕歌行》、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王维《渭川田家》。
(2)近体诗
包括律诗和绝句。
①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无须对仗。押韵:五绝首句一般不入韵,七绝首句
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
等。七绝如王昌龄《从军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泊秦淮》等。
②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
仗。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五律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
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七律如杜甫《登高》、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商隐《锦瑟》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①词的名称: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如《东坡乐府》、《白石道人歌曲》、《稼轩长短句》。词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其特点
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的分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
下阙、下片。
③词的分类:
按字数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皇帝赏赐臣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