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一场浸没式戏剧 北京戏剧的演出是怎样的体验

565被浏览70,864分享邀请回答6156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  
风靡纽约的“浸没戏剧”会给上海带来怎样体验?
  曾经,每一个来到纽约的游客都会考虑在时代广场的半价亭TKTS购买一张戏票,在附近方圆一两公里的30多个剧场里选择一台剧目,观看一部百老汇音乐剧。但现在,这样的传统可能正在被刷新。在如今的纽约,最热门的一台演出也许是在曼哈顿切尔西画廊区的《Sleep No More》(《今夜无眠》)。
  大型实景剧《又见平遥》与“浸没戏剧” 有异曲同工之感。剧场被隔成四个空间,分别再现古城的一个部分,观众跟随演员的表演穿行其间。
  《Sleep No More》的故事改编自《麦克白》,观众戴着白色面具,自由进入房间观看剧情。
  《Natasha》的剧场被打造成俄国茶室,观众甚至可以向演员扮演的服务生点餐,在真实场景中体验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悲欢。
  《Then She Fell》创造的“浸没体验”强调参与感,观众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陪爱丽丝挑选玩偶,或者被要求喝下奇怪的药水。
  在一个三座废弃仓库改造的空间里,一部体验式的戏剧每晚都在这里上演,观众戴上一个白色的鬼魅面具,就可在这个5层楼的空间里随意探索,演员就在你面前零距离地表演,而你也可以远离演员和人群,在这个幽灵般的迷宫里游走,硝烟散尽的废墟和古战场、破败的酒店及餐厅、奢华的古堡卧室,还有飘散着腐旧气息的医院。观众可以随意触摸这里的一切,唯一的要求是不能说话。而最终,你会被引向一个宴会大厅,和其他两三百个观众一起,观看一个如同“最后的晚餐”一般的结局,带着远离现实的迷离恍惚,回到纽约的夜色之中。
  在从伦敦来到纽约的三四年间,《Sleep No More》,迅速成为纽约新的文化热点,并被认为是日渐艰难的演出经济中新的兴奋点。在《Sleep No More》之后,一大批类似的演出在纽约相继出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浸没戏剧”(Immersive Theater)。而这股风潮,如今正涌向国内,在上海悄然展开。今年,已经预计有两部大制作的“浸没戏剧”将在上海揭开面纱。
  《Sleep No More》引发“浸没戏剧”热潮
  《Sleep No More》和“浸没戏剧”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作为浸没戏剧的先驱,英国剧团Punchdrunk从2000年成立开始,就尝试着这种新的演剧形式。观众不再是坐在剧场的座椅之上,而是在一个演剧空间里主动地探索剧情,并且全身心地进入剧场情境。在剧团成立的13年间,一共出品了16部此类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无疑是如今红极一时的《Sleep No More》。
  《Sleep No More》2003年在英国伦敦开演,2009年进入美国波士顿,2011年3月才来到了纽约,并创建了一个Emersive剧团进行演出。该剧在纽约的排期原本不到半年,但最后却一再加演。将近三年过去,这出剧日益火爆,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票价也在逐年走高,现在,要看到这场演出,按照时间段的不同,至少需要80美元才能买到,而情人节这天,甚至会出现最低为225美元的高价,但依然能够提前一周售罄。
  《Sleep No More》的故事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麦克白》。这是一个关于权力、欲望以及忌妒交错的悲剧,但该剧的故事情境却从原作中古时代的苏格兰改为1939年二次大战前夕的纽约,一个新开幕的高级酒店Mckittricik Hotel,但在开幕之后不久却大门深锁,成为当地人流传受到诅咒的饭店,从此再也没有人进去过。而这出戏似乎就在叙述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从来没有过浸没式戏剧的体验,《Sleep No More》确实是一次奇妙的经历。剧场的入口被改建成酒店的前台,看戏之前,一个复古的酒吧是最初的等候之地。而随着工作人员把你带入这个5层楼的空间,自由的探索就随你开始。在这个充满着悬疑诡异气氛的空间里,共有大大小小近百个房间和场景。
  剧中20多个演员在楼层中来回穿梭,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最初,观众常常会跟随大部分人群,看到剧中角色之间的大段表演。但随后,剧中人匆匆分离,你不得不奔跑着追赶演员。而跟随不同的角色,每个观众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剧情。
  最重要的是,当你独自走开,很有可能迷失在这个如同迷宫般幽深的空间。你可以一个人坐在豪华古堡的华丽大床上发呆,或者在只有水滴声的凄凉病房里心惊,又或者,在废弃的酒店里,翻看那些泛黄的书信,触摸老旧的古董。
  整个演出基本没有对白,所有的表演完全依靠演员的形体和音乐完成。演出从晚上7点左右开始,到当晚9点多结束。整个剧情在各个空间进行着,据说加上支线共有106个小故事在这里演绎,而几条重要的情节线都会重复循环两遍。也因此,选择不同的路线,会看到完全不同的表演和剧情。你有可能会错失某个重要的段落,也可能在一个重要场景前驻足两次。但完整的剧情并不是这部作品的关键。重要的是,你在观看这部剧的同时,选择着,体验着。据悉,《Sleep No More》问世以来,拥有了很多忠实的拥趸,看过四五遍的大有人在。而据一位连看两遍的观众说,在两次的观剧体验中,她竟然没有经历一个重复的场景和画面。
  《Sleep No More》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创意上的突破。在这个作品里,传统的观演关系被彻底打破。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从旁观到参与。这种“浸没”感,和传统的剧场演出非常不同。
  但是,《Sleep No More》的成功也绝不止于此。在这个让人咋舌的“大制作”里,整个9300多平方的5层空间里,大到每一个场景,小到每一件道具,都逼真精细到极致,经得起任何近距离的触摸鉴赏。据称,全剧制作之初由200多名志愿者花费了近4个月时间布置。而最关键的是,整出戏的美学风格异常统一,黑色、阴郁、腐旧的气息不仅弥漫在空气的每一个角落,也散发在演员的表演之中。
  各出奇招
  创造不同“浸没”体验
  《Sleep No More》火爆之后,整个纽约刮起了“浸没戏剧”狂潮。整个纽约现在有10台左右类似的演出。这其中,有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的设定在废弃精神病医院的舞剧《Then She Fell》(坠落的爱丽丝)。有根据历史真实谋杀悬案改编成的互动寻凶话剧《Speakeasy Dollhouse》(玩偶酒吧)。还有备受好评的摇滚音乐剧《Natasha, Pierre and The Great Comet of 1812》(娜塔莎,皮埃尔和 1812 年大彗星)等等。
  和《Sleep No More》每晚有两三百个观众不同,《Then She Fell》每场演出只有15个观众,票价也略贵一些,在95美元至135美元之间。但这个演出却有着互动感和参与感更强的独特体验。
  演出根据《爱丽丝梦游仙境》改编,演出场地是一个由废弃医院改造的精神病院。开演前,15个观众被集中在医院的门诊室里,医生发表了一番开场白,哥特而奇幻的氛围由此弥漫开来。在拿上一把钥匙后,观众便两三人一组地被护士们指引向不同的房间。
  接下来,你便如爱丽丝掉入了兔子洞一般,进入了一个荒诞而神奇的空间。因为只有15个观众,每个观众的路线和体验都被精心设计和安排。各个房间之间如迷宫相连,但你却不能擅自打开任何一扇门。很多时候,一个偌大的空间里常常只剩下你一个人,没有别的观众。茫然无措间,你会突然撞见剧中的爱丽丝,带你进入她魔幻的梳妆屋,陪她挑选玩偶,回答她关于爱情的问题,帮她梳头。
  你会被要求喝下各种奇怪的药水。也会独自和演员对视,打开神秘银盒子里的书信。你也会在疯帽子先生房间里一边看着别的观众挑选帽子,一边替他听写书信。在红桃皇后的卧室前,你会被一个匆匆逃离出来衣冠不整的男士神秘地拍下肩膀,然后有人端上水杯和药片要求你送进去,当你战战兢兢不知所措地站在红桃皇后面前时,她会上下打量你一番,然后说一句,你来晚了。你还会受邀参与一个热闹的宴会,和演员们坐在一张大长桌子上,一起翻舞着餐盘茶具,如同置身晕眩的荒诞世界。
  在《Then She Fell》的每一分钟,你都在体验着一种梦境般的现实,演出的大部分段落都没有对话,演员依靠眼神和肢体表演。和《Sleep No More》不同的是,在这个演出里你会感觉到,你是演出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只是观众。演出结束,你可能被送进一间布满玫瑰花的房间,在桌上,放了一封写着诗的信,当你在这个梦幻的房间读完这首诗,你发现,你走完了这所有的梦。
  每一个在纽约新上演的“浸没戏剧”都各出奇招,力求带来和已有作品不同的体验。2012年秋天开始在外百老汇非营利性剧院Ars Nova上演的新剧《Natasha》就尝试把小小的剧场打造成一间独有风味的俄国茶室,全剧改编自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场地无疑有着更特别的感受。
  在首轮7周的演出之后,《Natasha》便转为了商业运作模式。制作团队在切尔西13街与华盛顿街之间搭起了巨大的帐篷,内部装潢集结高级天鹅绒、精致的壁挂以及造价昂贵的大吊灯,真实地还原了莫斯科夜店的模样。观众分散地坐在场地各个角落,演员也利用每一寸空间进行表演并且与观众互动。演出还提供晚餐与酒水,观众可向演员扮演的服务生点餐。吃着俄国大餐,喝着伏特加,扑面而来的莫斯科风情中,观众体验起托尔斯泰笔下俄罗斯人命运的悲欢。据悉,《Natasha》的座位价格包括鱼子酱与海鲜盘,高达237美元。但即使票价如此高昂,从2012年秋开始到2013年6月份的数据显示,该剧的座位销售量已经罕见地远超百老汇剧目的六位数。
  事实上,“浸没戏剧”的收入大多不止于门票。即使是《Sleep No More》,很大一部分收入也来自于观众在演出前后去酒吧的消费。随着演出的火爆,制作方还在剧场边上自设了餐厅,观众可以在演出前在餐厅享用晚餐。
  随着百老汇戏剧传统演出成本逐渐高涨,盈利难度日益增加,“浸没戏剧”这种全方位体验的夜生活方式正成为新的风潮。今年年初,在百老汇热演的复排音乐剧《cabaret》,起用了Alan Cumming和Emma Stone的明星阵容,整出剧的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演出卡巴莱的小酒馆里,而剧场同样被布置成了1930年代的卡巴莱酒吧。一楼的观众席全部被布置成了酒吧的小圆桌,服务生穿着剧中风格的服装来回穿梭,每个观众几乎都会点上一杯酒水,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几乎没有界限,观赏这部音乐剧的体验也因此显得特别。《cabaret》虽然在百老汇的众多剧目里票价高昂,却依然一票难求,火爆异常。
  国内已现端倪
  中国的专业人士很快就敏锐地嗅到了“浸没戏剧”的前景。2013年初开始在平遥古城全新亮相的大型实景景观剧《又见平遥》就颇能见到这种“浸没戏剧”的启发。制作方在平遥古城外耗资1.5亿元兴建了一个全新的剧场空间。而走入剧场,偌大的空间被分成了四个庞大的区域,前三个演区以极其细致的仿古建筑,分别重现了山西大院、平遥古城街道、古城墙,而最后一个空间则是传统的剧场格局,所有观众最后都会在这个剧场观看结局。
  在这个90分钟的演出里,观众先是跟随演员的表演穿行在三个仿真的表演区域里,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房间里的细节同样触手可及,据说剧场里的仿古建设用了当地最好的古建团队,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磨砖对缝等传统工艺建造,复现了平遥的古建筑。观众在观看表演的同时,也进行着一种近似实景的文化游览。而在游街选亲等段落里,又充当着剧中看客的角色。
  尽管《又见平遥》的导演王潮歌从来没有提及过《Sleep No More》和浸没戏剧的概念,但这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却颇为明显,很难说前者有没有受到后者的影响。而由于《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景观剧一直利用山水实景做布景的窠臼,创造了一种全新并且和平遥旅游极其契合的形式,这台演出问世两年来运作十分成功,很快,一台有着相似概念的《又见五台山》去年也在距离平遥不远的山西五台山问世。
  在上海,上海戏剧学院两年前也曾经小范围地尝试了“复制”《Sleep No More》。2013年9月,由上戏制作并由学生出演的《梦回召稼楼》在上海召稼楼古镇的一处园林中上演。剧中演员身着民国服饰,在园林亭台楼阁的实景中,为观众展开一幅百年上海老浦东的生活风情画。观众以“贺寿亲友”的身份佩戴面具进入园内,并随剧情的发展移步观景。演出过程中,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夜色下的江南园林之美,还可以猜灯谜、看魔术等形式参与互动。这种新奇的演出形式,对当时所有观看演出的观众而言都充满了新鲜感。
  策划了这一演出的上戏院办主任张军表示,《梦回召稼楼》确实受到了《Sleep No More》的启发借鉴,也是一次学生的实验之作。但在纽约看过《Sleep No More》的张军也坦言,这种“浸没戏剧”对演员和观众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演员要在和观众零距离的情况下做表演,另一方面观众在无束缚的情况下自由观剧。而目前在国内,无论演员的素质和观众的素质,其实相比国外都还有一定的距离。
  今年上海两台“浸没戏剧”在制作中
  与此同时,上海的浸没戏剧还在风起云涌的酝酿期中,记者了解到,已经开始策划并预计今年上演的浸没戏剧将有两台,且都是大制作。
  早在去年秋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宣布,他们将计划打造一部浸没式戏剧《大上海·1933》,并努力使之成为上海的标志性驻场演出。这台演出以19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情节为蓝本,描述在一·二八事变后,孤岛时期的上海人民在恢复家园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和众生百态,其中有商人和社会名流的纸醉金迷,有知识分子的迷茫与思索,有底层百姓的苦难与抗争。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吴孝明透露,他们计划把评弹、京剧等元素都融入这台演出,把观众带入众生喧哗风云变幻的年代,也将它打造成一部融当代时尚创意和老上海风情于一体的演出。
  演出的地点将安排在1933老场坊。这一建筑原为上海屠宰场,近年改建成为一处创意空间。建筑融会了东西方特色,即使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规划中的演出场地包括1933老场坊一到五层的大部分空间,预计总面积在8000平方米。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计划与英、美、比利时等国创意团队合作,在这个老旧建筑结构变幻莫测、复古情景的再造中,上演1930年代老上海的神秘故事。
  而素来对市场敏锐的导演何念也早早开始着手另一台浸没戏剧的策划和创作,日前已经进入了排练阶段。他向早报记者透露,他的“念剧场”计划今年推出这一5000万元制作的演出。目前已经租下了静安寺附近一个3000平方米的剧场空间,预计在7月试演,并在9月正式上演,同样计划在上海长期演出。
  记者了解到,这出剧目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人生选择的故事,整个3层楼的空间里同样有无数房间,每一个房间都有好几个门,但却不能原路退回,如同我们的人生。整出剧目前设置了16个故事线索,来回排列组合,以现代舞串联故事。整出戏的故事全部是原创,故事框架由他构思之后,由6位编剧共同完成全部的分支线索,但目前,故事还在不断推翻之中,剧名也还没有完全确定。
  为了学习浸没戏剧的具体创作和制作,何念和他的团队专程去美国多次学习考察,在纽约和拉斯维加斯看了8个这样类型的演出,并和美国同行进行了交流。他介绍说,他的剧目这次一共有12个导演,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包括流程导演、故事导演、游戏导演等等。为了增加专业性,他们特地请了一个百老汇导演帮助一起做流程导演。
  “浸没戏剧其实就是个综合游戏,只不过它用了戏剧故事的包装。”在何念看来,这种戏剧形式归根结底是一次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对他和观众而言都是新奇而有趣的。
友情链接: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京公网安备号京网文[7号京ICP备号35被浏览8,296分享邀请回答3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526被浏览488,930分享邀请回答242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2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72被浏览77,773分享邀请回答188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星戏剧村演出信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