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男主赶走怀孕女主开卡车匆忙由山东赶往北京只为帮女主修卫生间的小说叫什么名字?

已被1人收藏
&转:二战架空小说-另一种历史
来自:上海
发帖:673+10660
序曲1:  &  有人在解析混沌学概念时,曾用过一个比喻:  一只蝴蝶,在平壤煽动一下翅膀,却引起了里约热内卢的一场风暴。  正在渐渐远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那样一场影响人类的战争。以至于多年后,它的衍生物,它的结果,仍然像空气一样包围着人类,尽管人们往往忽略其存在,却无不生存于其中。  六十年后,翻阅那些耳熟能详的二战史,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富有象征意义的时间,引人遐想的地名……重复进入眼帘。  你可曾推想,战争的进程,原本可以有那么多种不同结果,可以被人们所选择,而给后世带来完全不同的命运。  ……  我们来看,一只舞动的翅膀,在变幻的时空中,会带动人类走向何方?  当然,注定的一点是:历史就是历史,无从改变。  & &序曲2:  公元日。  希腊。雅典。  晨曦渐散。阳光刚刚把触手伸向巴特农神庙的千年废墟,一声清脆的礼炮就将这座从法西斯铁蹄下解放不久的城市唤醒。  道路两旁聚集起市民。人们好奇地注视着海滨,想见识一下来自遥远东方古国的那支盟军的风采。  9辆吉普车列成三重箭头队形,缓缓行驶在队伍前方。从海神大街出发,沿着辛格罗斯大街前进,再从比雷埃夫斯大街折返。  随后是一个完整方阵的旗手,在军乐声中高举上百面军旗,步伐铿锵。  坦克。炮塔上军士向人群敬礼致意;曙色映衬着肩章星徽,闪闪发光。  步兵。军装崭新整洁,行进在古老的街道上,姿态昂然。  人们略感惊讶:这些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军人,也可以这样威武雄壮吗?……直到昨天,他们还被称为&腼腆的征服者&。  位于广场一端的检阅台上,闪光灯此起彼伏。记者团不放过机会,矗立其间的将军们成为拍摄焦点。  盟军观礼席上,一位英国少校不解地向身旁同行耸耸肩膀:&我看中国人有些小题大做?毕竟这座城市是占领而不是攻克的。&  被询问的美国少校咧嘴笑道:&老兄,你不了解中国。今天是他们日历上的除夕,相当于我们的平安夜,是一年中的重要日子。&  &原来如此,&发问者点头。&不过,这个庆祝习惯……是否太奢侈?& & & &序曲3:  世纪末。安详的下午。西点军校。  操场上一片静谧,没有了往日的新生队列练习。草坪尽头,几只水禽在丛林泽畔,偶尔发出啼叫。  办公室内,头发灰白的教官从桌上一摞打印稿中抽出最厚一本,递给桌前的学员。室内只有他们两人。  &你知道这次出的题目吗?&  &知道,教官。《太平洋战争早期最优化对策研究》&。  &可你交来的是什么?&教官拍着打印稿,提高声调,&简直是一篇异想天开的幻想小说提纲!&  &对不起长官。这不是什么幻想小说,而是严肃认真的分析论文。&  &严肃认真?&教官的目光透过镜片直盯在年轻的脸上,&这种完全不符合历史的报告,算是严肃认真?&  &但是长官,历史所发生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学员笔直站立,为自己观点辩护,&其实只要有一点改变,今天的世界本会有更好结局。&  他犹豫一下,&不过很抱歉,可能我对这关键的一点阐述得不够详细。&  &那么给你时间。但你的解释必须言之有据。&  &谢谢教官。其实这一切,都从1942春天里的一次会面开始。&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楼主...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0
卷一:《蝴蝶振翅》  (0)  纽约州。海德公园。  转上山坡弯道,吉普车开始减速。大海在丛林和建筑物的缝隙间,躲躲闪闪地张望着他们。  哈得逊河畔,水青冈树丛中,那所老房子进入视野。  铁杉和丁香掩映的阳台上,是轮椅中那个熟悉的身影。  海军陆战队少校詹姆斯·罗斯福轻轻吹声口哨,对身边副座上的长官卡尔迅中校低声道:  &嗨,埃文思,他在那儿。&&    (1)  这是1942年3月中旬里的一天。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临时假期中,回到离白宫不算太远的祖居--斯普林伍德。  海德公园是他渡过童年的地方。在这里,能方便地看一眼平生喜爱的灰蓝色海洋;也能找到那种让思索不受打扰的宁静。此刻,他需要梳理心情。  三个月前,珍珠港腾起滚滚硝烟,战云终于笼罩美国。  第二天,12月8日,腿上绑着钢架的总统,在长子詹姆斯海军上尉搀扶下,走上国会大厅讲坛,发表了那个著名的六分钟演说。国会当即通过对日宣战决议。怒火中烧的美国人发誓,要把卑鄙的袭击者送进地狱。  美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如他所希望那样高速运转。  军火和物资,源源不断,开出仓库、工厂,开往车站、码头,开向大西洋,开向太平洋。  一曲新世界交响乐的前奏,在1942年元旦之际谱写成篇。--五大洲26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白宫,签署文件:《联合国家宣言》诞生了。  但是敌人似乎没有感到震慑。  开战以来,太平洋战局急转直下,使人忧心忡忡。  日本人迅速席卷了东南亚。三个月里,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苏门答腊,婆罗洲,一个接一个地失陷。  美国曾经自豪的太平洋舰队,只剩下孤零零两艘航空母舰;根本无法发动攻势。海军仍在打捞珍珠港里的沉船,清理那些油污的水面。  重创美国的同时,日本人毫不客气,又把英国远东最大战舰&威尔士亲王&和&反击号&送进深渊。一向以海洋帝国闻名的大不列颠,如今只能尴尬地面对远东势力的真空。  东印度群岛,美英荷澳四国联合舰队同样被悉数击沉。包括受人喜爱的总统座舰--罗斯福巡视太平洋时乘坐的&休斯顿号&也未能幸免。那艘漂亮的旗舰一度被称为&爪哇海岸疾驰的幽灵&,激战后,现在长眠在爪哇海底……  然后是马来亚丛林的&自行车闪电战&。上个月,山下奉文中将在新加坡迫使13万英军投降。吞噬了狮子城,他于是号称&马来之虎&。  接下来的不祥战报--前天,仰光失守。昨天,万隆陷落。同样的噩梦还在吕宋的巴丹半岛继续。  太平洋上,盟军节节溃败,惊人消息不绝于耳……  而此刻的欧洲,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人正蜷伏在俄罗斯冰原上喘息;窥测时机,以便再次去撕咬斯拉夫人的喉咙。  隆美尔军团正开始第二次奔袭之旅。那狐狸的目光也许比上次更深邃、更贪婪,但目前还只是沙漠尽头卷起的一股烟尘。  只有东方。那群罗圈飞毛腿的武士,才是眼下真正的征服者,兵锋锐不可挡! &  (2)  总统有信心,在有生之年击败法西斯。  但美国要从失业困扰中彻底解脱、并且完成军事动员和军队训练、发挥出战争潜力,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里,能否有效地遏制住法西斯的猖狂势头,使局面不至于失控?  而且,怎样给复仇情绪强烈的国民舆论作出一个满意的交代?--要知道这种情绪是冲着日本而不是德国。而在总统的战略菜单上,日本是列在末位的。  罗斯福私下承认,对东方这个敌人,过去低估了。  午餐时,夫人埃莉诺接完电话,告诉他,杰米--他们的长子,路过纽约,打算过来探望。  杰米(詹姆斯的昵称)年初胃切除手术后,重回军旅,加入海军陆战队,现在是&卡尔迅突击大队&的少校参谋主任。他们马上就要投入那些血腥的岛屿和珊瑚礁盘争夺战了。  是的,正是那个日本军靴咔咔作响的太平洋……  身后脚步声打断了思绪。  回头看时,詹姆斯笑嘻嘻站在面前。  &爸爸!猜我带来了谁?&  卡尔迅中校向总统微笑敬礼。  &埃文思?嗨!真是你吗?我太高兴了,来!&罗斯福顾不上儿子,把手先伸给略显腼腆的卡尔迅。  &我也同样,总统先生。特别是看到您气色仍然这么好。&  &不,不。埃文思!你没看出我心情忧郁吗?&罗斯福一边打趣,一边吃力地把轮椅摇向阳台一侧的茶几,拿起骆驼牌香烟向他们分发。  &有四年没见面了吧,埃文思?&  &四年零十个月,总统先生。&  &这么精确?嗯,总之很久了。机会难得--我知道你们即将开赴前线,几时出发?&  &两周之内,&詹姆斯抢答。&晚上我们就要赶回圣迭戈营地。今天来看你还是霍尔库姆将军特地准假呢。&  &啊哈,看来我要感谢他关照?& 总统诙谐地眨眨眼。&好吧。那么你们,将在太平洋的--什么地方,执行勤务呢?&  &第一站夏威夷!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叫做……&詹姆斯摸摸光头。&嗯哼?那个波利尼西亚语发音的名字……&  &考艾岛。我们先在考艾岛作适应训练。&卡尔迅解释。  见父亲脸上掠过一丝茫然,杰米顺他目光指向,麻利地从室内搬出特制的大地球仪,放在轮椅旁茶几上。  &喔。这儿。&罗斯福指住瓦胡岛西北的一处绿色小斑点。&这么说,是要真刀真枪地和日本人较量了。有信心么?&  詹姆斯咧嘴,转头看卡尔迅。  &总统先生,我们会把敌人打得--灵魂出窍。&卡尔迅一字一顿。  罗斯福大笑着伸手把打火机递给他。  &哈哈哈,好啊。这句话使我高兴。可你们想过没有,这个敌人现在象他们的大相扑队员一样来势凶猛、咄咄逼人啊。&  &总统先生,他们虚张声势。&  &你这么想?&  卡尔迅点点头。罗斯福摇摇头。  &这可是近来听到的……最乐观、也最轻敌的看法了。&  &爸爸,我们是特种兵!本来参加陆战队就不容易,又从5000名志愿者里,五比一挑选出来的!我们是著名的袭击者--'工合营'啊。&  罗斯福仍然摇头。&杰米,你了解吗,日本军队凶猛和疯狂到什么程度?&  詹姆斯不屑地撇撇嘴:  &凶猛,我不知道;至于疯狂我知道。他们竟然用活人--战俘练习劈刺!甚至还比赛,谁能更残忍。&  卡尔迅下意识地咬了咬颚骨。罗斯福于是招手:  &来吧,都坐下。我们来找几个能让他们'灵魂出窍'的地方。既然你们要去太平洋,我们就从那儿谈起。&  (3)  6年前,还是陆战队上尉的卡尔迅,按照轮换制度,成为罗斯福总统在佐治亚温泉卫队的执行卫士长。任期是两年,友谊也从那时开始。  沉勇、干练、身材颀长的卡尔迅,使罗斯福感到信任。以至于去年,为了詹姆斯希望从军方观察员身份派往野战部队服役--但因为胃溃疡而不被批准时,总统进行了小小干预,把杰米送进陆战一师、卡尔迅突击大队。让他在这个职业军人手下锻炼,满足詹姆斯参战的渴望。 ※   & &※史实。  &好吧你们说,日本这么猖狂,&现在罗斯福转动地球仪,顺便掸一下烟灰:&我们太平洋上的防线,应该设在哪儿?&  杰米又要开口,罗斯福举起手指拦住他。  &埃文思?&  卡尔迅没有马上回答,凝视地球仪,看它慢慢停下。& & & & & & & & &&  &我,还是那个观点,总统先生。我为此呼喊了四年。&  &嗯哼?&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第一防线,都应该放在那儿。& 卡尔迅声音低沉沙哑,缓缓抬起手臂。  &你是说……&  &我是说,这里。五年来一直勇敢抵抗日本的--中国。&(4)  埃莉诺看着阳台上的男人们围绕地球仪热烈谈论,隔着玻璃窗叹了口气。  剃光头的杰米,彻底一副军人模样了。  战争是男人们古老的话题。而此刻尤其显得重要--两个是就要上前线的战士,一个是他们宪法意义上的总司令。一同面对着严峻的局势。  让他们畅所欲言吧。下次父子见面还不知什么时候。  回到走廊,她嘱咐女仆,给阳台送去热咖啡--三月天还透着几许凉意。  (5)  菲律宾,马尼拉湾,科雷吉多小岛。  奎松总统坐在藤椅上收听广播。  收音机里的罗斯福演说录音,正告诉人们,数千架飞机即将飞往前线--但这个前线不是菲律宾,而是欧洲。  曼努埃尔·奎松越听越愤怒,指着巴丹半岛上升起的浓烟:  &我已经为这里的人民工作了30年,盼望了30年!现在他们正在为一面不能保护他们的旗帜而家破人亡。POR &DIOS YTODOS LOS SANTOS!(西班牙语:凭上帝和神灵起誓!)我受不了这样的口口声声,只有英国和欧洲!这个骗子吹嘘的飞机在哪儿?美国人为一个远房表亲的命运痛苦得打滚,而自己的女儿正在后院里被人强奸!& ※  站立一旁磕打着烟斗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毫不阻拦他的发泄。在一定意义上,奎松的话代表了他的心声。   & &※这段话载于麦克阿瑟传记。&奎松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  将军坚定认为,美国选择了一项错误的战略--无视正被人痛打的太平洋,而把目光投在老牌政客丘吉尔手指的方向。轻信而易于冲动的总统上当了。而参谋部的建议,更是那位官僚--不用指名也知道是谁--出于挟私报复、对他麦克阿瑟采取无视态度的个人感情原因。  晚上,周身捆扎着大包的乒乓球口袋作为救生圈的菲律宾少尉--安东尼奥·阿基诺,从对岸巴丹半岛,游到科雷吉多的乱石海滩,报告奎松总统:  前线菲律宾军人与美国军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在上升。  &给我们吃的只有沙丁鱼罐头,每天一罐;30个人吃,还得吃两顿。&  愤怒的奎松立即着手给罗斯福写信。  (6)  海德公园。阳台上的谈话在继续。  显然,&让敌人灵魂出窍&的概念,在总司令和他的士兵们心目中并不统一。在战斗中、战术上能做到的,无法代替战略考虑。  而总统的动作应该是战略级的动作。  地球仪于是转到远东。罗斯福注视着那些绿色、黄色和棕色的色块,声音象是自言自语。  &你说……中国?不,埃文思。她的力量不够。眼下谁能在大举南侵的日本身后给它一斧头呢?好象只有苏联。可是斯大林明确拒绝了艾登大臣,坚持不肯两面作战……至于中国吗,她不足以阻拦日本。&  &那么父亲,很多人不明白,你又为什么主张支援中国?&詹姆斯提起话头。  罗斯福侧身望着詹姆斯。  &杰米。如果中国人屈服了,你想那会发生什么?会有多少个日军师团腾出手来。他们会攻占澳大利亚,夺取印度,冲向中东……那将是日本和德国的大规模钳形攻势。他们将在近东会师,彻底切断俄国的对外联系,孤立埃及,封锁地中海--那时美国还能干些什么呢?& ※  ※罗斯福二战言论摘引。  &中国不会屈服的,总统先生。&   &你确信?&罗斯福转回身来。  卡尔迅点头:&1937年,我曾在战火中的上海,问起一个不识字的、浑身汗水的苦力--为什么冒着枪林弹雨,挑着担子给前线送饭?他沉默很久,只回答两个字:救国。& ※  卡尔迅想想又说下去:&1938年我在河南,还看到一个12岁的女孩。膝盖被炸掉,伤口十分可怖。包扎时她一声也没有呻吟……我想,一个把痛苦和死亡如此置之度外的民族是打不倒的。& ※   & ※均引自《The &Big Yankee》  罗斯福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的,这些令人钦佩。但是埃文思,流血和牺牲,还不等于反击。&  卡尔迅于是手指地球仪:  &那么总统先生,如果在这里,中国的华北,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作战,是否能对局势发生影响?& ※  &可是埃文思,中国的军队,都被压缩在西南角落里。日本人已占据了整个华北!&  卡尔迅摇头。&不,总统先生,远不是整个。我在华北呆了五个月,走了上千英里。见到的日本人,只有俘虏。&  &嚯嚯?埃文思,你真幽默。&总统不自然地笑了。  &不说华北,仅仅一个山西,日本人实际控制的地盘,只在自己大炮射程以内。我确信,总统先生,由于有了那些抵抗战士,日本想征服中国,就像用犁铧犁开大海一样,枉费心机。&  罗斯福沉默不语。※这个看似平淡的建议,就是这个100万字长篇的动因和肇始。  (7)  卡尔迅打破沉默:  &总统是否记得,我的两本书--《中国双星》和《中国军队》,还有几年前的那些信?我想,那里的确有一支生力军。如果我们提供武器,他们可以牵制数万乃至数十万日本兵。&  怎么会不记得呢?罗斯福还亲自把卡尔迅的书和文章批转给国务卿赫尔,并请他&阅后退回&。※  1937年春天,卡尔迅结束总统卫队勤务,申请第三次赴中国任职。被批准后,起身前一周,受到罗斯福单独接见。  这时的世界处于战争全面爆发的边缘。总统给了卡尔迅一项特殊使命:  &埃文思,我要你不时地给我写信,告诉我,你眼里的中国已经、正在和将要发生些什么。这信只有你我两人知道……我想今年中国局势将发生突变。我需要直接了解情况,并及时听到你这位军官的看法。&※  此前,卡尔迅已有两次、共五年的中国阅历。他在北平学习汉语,并在上海结识了年轻的记者埃德加·斯诺。  第三次赴中国的两年里,卡尔迅作为助理武官和战场观察员,在华北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多次奇迹般地长途跋涉,徒步行程达1600公里以上。※  遵照指示,他用信件向总统汇报。  按约定,这些信写给白宫秘书莉·汉德小姐,地址也是她的私人住宅,信笺开头的口气象是亲人--为了防止泄密。但内容,都是活生生的中国观察。※& & & &※史实。这些信件存放于纽约罗斯福纪念馆。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1
  (8)  想到这里,罗斯福把双手握在胸前。  &埃文思,你是说华北--那支共产党军队?他们真的有战斗力吗?&  &我相信我看到的事实,总统先生。&  &说说,他们有哪些象样的作战?&  &比如,中国对日本第一场胜利的伏击战,就是八路军所为。作战地点叫做平型关。还有袭击日军机场,一次捣毁24架飞机,也是他们129师的一个团。这些战斗发生时我就在中国。因此我才决心去华北考察,也从而改变了整个观念。&  &嗯。还有吗?&  &很多。…1939年在太行山,他们击毙了阿部规秀中将。一个山地战专家,也是目前日本在陆战中被击毙将领的最高军衔,享有声誉--号称名将之花。当时我不相信,从日本方面得到证实。&  总统微微颔首,脑海中翻出几年前那些来自卡尔迅的熟悉的字迹。  &埃文思,记得你信中说,你专程访问了****本人。&  &是的。日,在延安窑洞里,他同我谈了一个夜晚。& ※   & &※史实日期。&****亲笔签名送给卡尔迅的照片。  罗斯福继续追思:&你还说过--那支队伍很艰苦。&  &无庸置疑,总统先生。&  &到什么程度?&  &不看不知道。&卡尔迅陷入回忆。&比如说,他们经常要使用冷兵器作战,大刀或者长矛。他们的装备基本依赖缴获。士兵每人手中常常只有5发子弹。战斗中发射三次,之后就全靠拼刺刀。&  &国民政府不再发放军饷和补给?&  &是的。再比如说,伤员没有药品,甚至没有绷带。1938年我在五台山,他们一位司令员--****,带我到前线附近一个庙宇。我看到简陋的手术台上,重伤员强忍痛苦接受手术。没有麻醉药物,没有灯光,一位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帮他们取出满身弹片……& ※   &※史实:卡尔迅曾同白求恩长时间交谈。  罗斯福两手交错,又一阵默不作声。   &武器交给共产党人,国会山那些家伙,会不会给你出难题呢,父亲?&  &如果计较这个,杰米,& 卡尔迅反问道:&我们也把不少武器交给了苏联。这是正牌共产党,是个强大的国家。别忘了,《租借法案》的对象,是一切抵制和对抗法西斯轴心国家的力量。&  &是啊。给一个国家可以,给一个地区游击队有什么不可以?我看那般家伙没什么可指责的。&詹姆斯说完,观察父亲的脸色。  罗斯福转而问道:&埃文思,敌后游击战争真的有效?&  &总统先生,我认为,这恰恰正是中国--没有成为法国的原因。&   总统笑了:&这个结论……未免片面,不过有道理。&(9)  日本。濑户内海,柱岛锚地。  黎明时在&大和号&甲板上习惯性踱步的山本五十六大将,漫步走过那些装有460毫米巨炮的炮塔。  望着举世无双的巨舰巨炮,他心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  曾几何时,饱受英美歧视的日本,在战列舰--这个号称第一武备的领域,竟然领先于那些傲慢的对手了。日本,堂而皇之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顺手摸一下系缆桩的绞盘机盖,白手套上没有留下一丝的油污和灰尘。满意中,他感到了士兵对自己战舰的爱慕,也理解了那些他称之为&老式军官&的人们对大舰巨炮的留恋情结。  一个月前,2月12号,他把联合舰队指挥部从32年船龄的老舰&长门号&迁到了新下水的&大和号&上。  从武器、设备到官兵居住条件,都显得格外先进、豪华的这艘&超弩级&全新战舰,使船上的水兵们乐开了花、船下的人群也看红了眼;纷纷称之为&大和宾馆&……已经风闻军令部那帮人在讲怪话,说是海军过于模仿英国、过于贵族化、过于奢侈等等。  山本提督没必要在乎这些,毅然把旗舰迁上&大和&。它既是日本的骄傲,也是对联合舰队赫赫战功的奖赏。  舰舷边,值更的水兵挺直身体向他敬礼。他颔首低头走过,不想打断思路。  面对一连串的胜利,不知几人仍然保持清醒?这一周里,大本营的进取欲望达到新的沸点。几乎所有的进攻方向,都有了设计中的腹案,甚至是文案。  西进--打穿印度洋海陆通道,与德军会师中东;  南进--攻取澳洲,铲除反攻基地;  北进--目标就是罗刹国:苏联;  东进--寻机摧毁米国舰队,巩固太平洋制海权……  作战计划覆盖了所有方向。似乎八纮一宇,都闪烁着等待日本攫取的宝藏。  但是,只有东进,才是他坚持的方案。才是现实的、符合日本国力的、可以实施的计划。其他那些,渗透着青年参谋的狂热和老朽们盲目冲动的预备案,山本一概嗤之以鼻。  所幸,首相与他的心是相通的。以前激进的&剃刀将军&英机様※,现在相当老成持重--当家人方知柴米贵呀。   ※様,日语中的尊称。  陆军计算了南征西进、或者北上所需要的兵力和船只之后,一一否决了那些狂想。支那问题不解决,没有足够的师团开赴那些大片新领土。  因此,当前的攻击之矛,仍然是海军。锋锐,仍然是他的联合舰队。  (10)  &游击战能有多大规模?&詹姆斯从阳台一角提问。  &说到规模,杰米,&卡尔迅解释道。&你去过中国。1940年,他们进行过100个团参加的作战,动用20多万人马。&  &嗯哼。我知道这件事,&詹姆斯想起来。&那年我在香港作军方远东观察员。八路军人数比当时美国陆军还多--同期我们只有19万人,排名世界第17位,在葡萄牙和保加利亚之后。& ※& & & & ※史实:马歇尔担任参谋长之后,1940年美国才开始扩军的步伐。  卡尔迅看看罗斯福,又说:  &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行军、侦察、宿营……亲身感受战斗。那种抵抗精神应该得到支撑,总统先生。我为此呼吁了几年,包括直接对军事委员长蒋本人。&  &恐怕……无效?&  &是的。他站起来,转身走了。&  &可以想象。&杰米摊开两手。  &但是,怎么保证他们得到武器后,去消灭日本人,而不是打内战呢?&  罗斯福忽然朗声问道。他清楚记得一年前,为了调解&皖南事变&,美国还专程派出总统特使劳克林·柯里博士。  &日本无疑是他们的首要敌人,总统先生。此外,提供武器可以有先决条件,签定明确协议。并应该使用控制手段--比如弹药和配件供应,同时限定战区。可能的话,最好派出一个小型美军司令部,进行作战指挥。&   &正是这点最难。& 总统手指支起额头,若有所思。  &还有,埃文思你说,如果这么做……要不要通知蒋?&詹姆斯又问。  &杰米,除非我们不想在那儿打仗。&  &我说也是。这种时刻,只要能打击日本人,&詹姆斯右手做了个向下劈的习惯动作,&就该使用各种办法。&  罗斯福注视他俩一阵,又问:  &埃文思,你刚才说,他们能--牵制数万日本人?&  &是的总统,他们能。&卡尔迅再次介绍。&缺少的只是武器弹药。但他们有坚强的抵抗意志,士气和精神是富有的。无论衣衫怎样褴褛,脸色怎样苍白,他们的枪却总是擦得很亮!如果子弹达到100发,哪怕50发,甚至25发,八路军战斗力可以增长一倍以上。&  &嗯。我了解他们的匮乏。&罗斯福看着阳台外的丁香树梢。&卡尔迅中校  卡尔迅放下手中的杯子:&而富裕的美国又做了些什么呢?--直到去年夏天,美国还在供应日本大量战略物资--石油、钢铁、甚至还有炸弹、军火。我真为此感到羞耻。&  也许卡尔迅的直率近乎唐突,罗斯福转头瞪着他。  詹姆斯也不安起来,正色解释:&埃文思!你知道正是父亲--总统本人敦促实施了对日禁运法令。&  &对不起阁下,&卡尔迅也觉冒犯,&我知道您力图制止那些黑心商人的贸易。我只是想,也许还能多做点什么。&  罗斯福不说话,再次把轮椅转向地球仪,出神地凝视那些斑斓的色块。  讨论停了下来。  (11)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下午茶对于丘吉尔首相来说,是早餐的代名词。  这头昼伏夜出的老狮子,每天从这时开始打起精神,黄昏降临时便精力充沛,到了午夜,变得目光炯炯。在他经常一字不差地即席吟诵那些经典的战斗诗篇、和逻辑严密而雄辩地发表演讲的时候,没人相信他已68岁。  此刻,起床不久的首相有点萎靡。  最近他很少住进官邸。因为伦敦频遭轰炸,并不安全。多数情况下他要听从警卫人员安排,住在一街之隔的外交部对面那座&战时地下指挥部&里。那里有他的办公室和门牌标号为&66A&的卧室。  那10平米的空间着实使他郁闷,常找借口回到地面。日程表上这两小时是处理信件。首相戴上老花镜。  几天前,3月9日,罗斯福总统发来长篇海底电报,阐明他对&在欧洲开辟新战场感到强烈兴趣&。  美国人送来代号&围歼&的计划,要求动用美国30个师和英国18个师,在法兰西海岸登陆,与如日中天的德军开战。  这本身就不明智。漫说登陆舰艇远远不够,即使一年后船只充足了,这48个师就能对德军实现&围歼&么?  20年来,美军没有同德军交过手。那些嘴里嚼着口香糖、屁股兜里塞着避孕套的美国大兵,从未见过流血牺牲。能对付那些身经百战、残忍坚毅、而且目前数量还很不少的纳粹士兵么?理想化的、天真的美国人哪。  &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2
(12)  还是先把纳粹送到更残酷的红色土地上去耗干他们的血液吧。  维持力量均衡,用合理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利益,这是日不落帝国百年积淀的世界政治智慧精髓,幼稚的民族短时间是学不会的。  近期内登陆法国不可想象。我们要把目光转向非洲。  非洲,有一员希特勒的悍将--隆美尔。他象纳尔逊指挥舰队一样,在沙漠海洋里指挥他的坦克,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灵活、狡诈、迅猛,可以说无愧于他的称号--沙漠之狐。  而我们那个因击败意大利而获得荣誉的装甲第七师--&沙漠之鼠&,相比之下,简直就象这只狐狸的野餐。真是令人愤慨。为什么起名字的时候,不考虑长远一点呢?  一定要把美国人的视点引到非洲。  看哪,欧罗巴,这块被希特勒、墨索里尼践踏和蹂躏的土地,就象一条……鳄鱼?唔,这个比喻很好。它张牙舞爪。大不列颠很不幸,就在它天灵盖上。这是它牙齿最锋利、披甲最坚硬的地方,傻瓜才会一出手就对准这里。  而非洲呢?在鳄鱼肚皮底下。  在那儿站住脚跟。然后瞄准它柔软的肚腩--下腹部,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才是猎手的选择。循着巴尔干出击罗马尼亚,这是德国的石油来源;切断这条动脉,纳粹的钢铁怪兽就只能伏在地上喘气。  此外,还有妙不可言的意外收获……  什么叫战略?这才叫战略。具有这样世界眼光的人,才称得上政治家。  首相想到这里,欣慰地喝一口咖啡。  咖啡有点凉了,他皱皱眉头,点燃心爱的古巴雪茄。  (13)  说到&消耗战略&,丘吉尔满意的,是去年秋天开通的北极航线。  PQ船队,这是英国援苏运输船队的代号,返航则叫QP船队。已经航行七次,给斯大林--这个他一向认为与希特勒相仿的独裁头目--送去了645辆坦克、720架飞机、1400辆卡车,以及弹药和粮食。  苏联人在流血。这些物资使首相在良心上多少感到释然。尽管那些苏联人还讥讽地说什么&每个隔岸观火的人,都自诩为战略家&……  让纳粹和布尔什维克在广袤寒冷、无边无际的荒原上尽情地拼杀吧。这两个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国家。我们价值观中的人命,比他们值钱得太多。供应物资,但不提供人力,这就是&各尽所能&,也是消耗战略的着眼点。  掸掸烟灰,首相在记事簿上写下几行字。提醒自己,适当时候给斯大林元帅打个招呼,通报物资保证情况,使他坚定信心,不要妥协。  最近,苏联强烈呼吁开辟&第二战场&。而美国人对此十分感兴趣,却不肯对我提出的非洲方案做出反应。  第二战场?什么第二战场?  这本身就是个狡猾的斯拉夫式说法!  一年前,大英帝国同法西斯孤军奋战的时候,苏联在干什么?不止是冷眼旁观吧?他们在赤裸裸地侵略芬兰、吞并波罗地海三国。现在却拿出&第二战场&的说法,来压低我们作战的意义!  我们在空中、在海上、在大西洋、在北非,天天在作战!  按时间顺序,这里分明是第一战场!&日军,阿部规秀中将。& & (14)  海德公园阳台。  又一支烟抽完了,詹姆斯开始看表。  &对了,你们俩。我还没问,你们从圣迭戈赶来,是为了什么事情?&罗斯福问话有点漫不经心,脸也没有从地球仪上转过来。  &汇报、观看演习、检测装备…更换那种A型马达,橡皮艇上的。只有一天假期,埃文思的妻子已经来弗吉尼亚,都没有时间去看她。&  &哦,是这样……应该去,应该去。&  总统回答得有点恍惚,有点敷衍;完全不是他平时关心别人的样子。也没有了见面之初的兴致勃勃和刚才对话时的专注。眉宇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神情。  卡尔迅打算告辞了,詹姆斯开口道:  &对了爸爸,说到新装备,还有一个你推荐的呢!&  杰米设置悬念时,好象回到15岁。他也感到似乎有点话不投机,想冲淡一下过于沉闷的气氛。看到父亲仍然迷茫,他摊开两手,像是揭谜底:  &步话机呀!摩托罗拉生产的。&  原来,两年前总统就职仪式上,罗斯福看到一种警用&手持无线电话机&,当即敏感到它的军事用途,便给正在组建的伞兵部队写了推荐信。  以后,摩托罗拉创办人高尔文完成针对性设计,产品得到认可, 1941年7月投入满负荷生产;这是珍珠港被炸前6个月。被称作&SCR-536&的军用步话机,后来遍布世界战场。因为质地优良而多次获奖。这次&卡尔迅突击队&一口气订购了50台。  某种意义上,这是总统本人对战争的直接贡献。但此刻,罗斯福若有所思,并不关心这件事。他注视卡尔迅良久,然后换了一种命令式口吻:  &中校!今晚你回到弗吉尼亚,妻子身边。她是叫蓓姬?请代我问好。&  &谢谢,总统先生。&  停一下罗斯福又说:&然后留在那儿,等候命令。&口气严肃,不容置辩。  &是。总统先生。&  轮到詹姆斯吃惊茫然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为什么?不能说明一下吗?难道埃文思,他说错了什么?上帝啊……&  明白暂时得不到答案以后,詹姆斯口吃起来,又问:  &可是,我,我呢?我该怎么办?&  &你,杰米,可以回部队。这之前,到房间里看望一下你的母亲。&  (15)  伦敦。唐宁街。  空袭警报到底还是响了。丘吉尔衔着雪茄,披上一件宽大的风衣,不慌不忙地随着卫士长步入地下指挥部。那间&66B&是他的办公室。  地下的优点是安静,缺点是空气流通不畅,这对吸烟不利。  另一件需要处理的信函,是来自印度韦维尔将军的电报。  有过在非洲战胜意大利60万大军辉煌经历的韦维尔,最近好象换了一个人。自从在新加坡的慌乱溃退中,跌下码头摔伤了腰,他就有点意志消沉,几天前又失去仰光。& & &他电报中提到:  &这是军事史上空前的灾难。日军的凶猛进攻、狡猾战术和空中优势,使英军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恐惧和自卑,几乎丧失战斗意志。& ※电报原文。  从去年&阿卡迪亚&会议上,韦维尔由马歇尔建议出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统帅以来,连遭败绩,在日本人面前一场胜仗没打过。难怪他垂头丧气。  缅甸。这个被主流世界遗忘的、无足轻重的角落,最近竟成了大西洋两岸海底电报和公众舆论的中心。1942年3月相对沉寂的世界,没有引人注目的新闻,于是英军在缅甸的崩溃被聚焦放大。  令首相面子上挂不住的是,年初蒋介石主动提议,派兵协防缅甸。而韦维尔拒绝的理由是:&要中国来帮助防御缅甸?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  现在呢?仅仅两个月,英国紧急呼吁中国远征军十万人火速增援仰光。耻辱吗?也只能接受了。  雪茄的烟雾越来越浓。  首相心中的缅甸虽然可有可无,可是上帝啊,缅甸的身边就是印度。这块女皇王冠上最绚烂的钻石,如今已被喷上黄色魔鬼口中的哈气!……它的舌头就要舔到印度少女的下巴了!我亲爱的韦维尔啊,你真叫我失望。  怎么办?两个月前被拒绝的中国人能否及时赶到?  韦维尔的话果然触动了那个羸弱、古老民族的尊严,蒋介石当时就变了脸色。  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严厉指责韦维尔傲慢骄横,使在场的丘吉尔也颇不舒服。  而总统甚至建议首相,把韦维尔从缅甸调走,以平息蒋介石的不满……  (16)  可是这位蒋,或者中国--真的需要认真对待么?  首相再次点燃雪茄。  它能为战争做出多大贡献?它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击了日本五年,至今没有投降。这使法国、荷兰、比利时乃至欧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感到汗颜。在亲身感受日本人的强大攻击力以后,可以对中国人的韧性重新作出评价。  但罗斯福刻意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做法,使人怀疑。  那不光是为了战争。  他一再强调中国作为弱势民族的代表性,在每一个公开场合把中国外交人员排在最前列,作出种种援助中国的许诺,并在国会面前奋力争取……  富兰克林似乎在为战后世界作打算。  可这不太早了一点么?总统阁下想把战后的大英帝国放在什么位置?  天哪,那种对中国热心呵护、勉力提携的态度,简直就象在扶植一位来自村庄的副总统!就象他一定要遴选从穷乡僻壤选区出来的华莱士作他的竞选伙伴一样。  罗斯福一定认为,战后就是美国领导世界了。然后他要找一个驯顺、忠实、依赖美国、重量级也还过得去的帮手。  这瞒不过我的眼睛。  在我这个年纪,对一切已经洞若观火。丘吉尔有点悲哀地想:美国,他不想和我们平起平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乎连上帝都想取得美国的国籍。  有什么办法?该死的战争中,我们也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首相本人对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一定要安排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联合国家宣言》上领衔签字,十分不以为然。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说:  &我该让你明白美国的观点: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竟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如果我把这些天在美国学到的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CHINA'!&  雪茄烧到手了。首相狠狠把它熄灭。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3
(17)  华盛顿。宪法大道。  陆军参谋部临时办公所在地的原军需大楼里,以往那种忙乱不见了,代之以一种紧张有序的工作气氛。  乔治·马歇尔上将刚刚完成他的精兵简政改革。原来臃肿的380个大小指挥机关,被清理掉四分之三。他委托铁面无情的麦克纳尼将军,领导一个委员会来执行这项彻底改组。高效率的工作使他沉郁的心情感到几许振作。  办公台上叠放着厚厚一罗军事计划。已实施的、未实施的;已决策的、待讨论的……分别用蓝、绿、黄、棕、灰等各种颜色标示着区别。  &磁铁&、&围歼&、&波莱罗&、&铁锤&……是它们的名称,代表着一个个在欧洲和北非采取行动的方案。马歇尔望着它们出神。  是啊,欧洲。都是关于欧洲的。  去年圣诞节期间在华盛顿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总统、首相和美英两国高级参谋人员一致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明确了希特勒德国是头号敌人,这与他的战略思考一致。为这一战略的确立,他可说功不可没。  但是见鬼!三个月来的形势发展,德国除了潜艇战对盟军有一点威胁,还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略突破。欧洲局势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担忧。  可是亚洲却四面起火,处处被动。  太平洋舰队被打成了残废。关岛、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陆续被占领。麦克阿瑟在科雷吉多小岛地堡里,叫喊着与阵地共存亡。但是巴丹半岛上一万多美国士兵、七八万菲律宾士兵已濒临弹尽粮绝之境。  日本人四处扬言,要把麦克阿瑟作为战利品锁进囚笼,送到东京展览,然后斩首示众,以炫耀他们的赫赫武功。  这样一位显赫的高级将领被杀,或者被俘,都是美国尊严所承受不了的。  必须行动。不管有多少个人恩怨,马歇尔及时建议总统和战争部长史汀生,迅速将麦克阿瑟调往澳大利亚。  昨天的消息是,他们的小队人马已经乘坐鱼雷快艇逃出日本封锁线,抵达棉兰佬岛的卡加延。那里目前还保留了美国控制的飞机场……  高傲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人面前所体验到的狼狈和屈辱,正是整个美国此刻在太平洋真实状态的写照。  (18)  另一件烦心事,就是随着荷兰王国在爪哇的抵抗被粉碎,刚组建不久的&ABDA& (美英荷澳)四国联合司令部被迫解体。西南太平洋陷于瘫痪。  头痛的还有缅甸。日军仅两个师的兵力,就把大不列颠数万守备部队冲了个七零八落。仰光已经丢了。  那是中国对外的最后通道。失去缅甸,就窒息了中国的输血管。那么刚成立的中国战区、和那位蒋介石大元帅,还能不能坚持对日作战?  如果中国不能打下去,此后来自太平洋上的压力,甚至将大于欧洲的压力。  毕竟还有两个强国--英国和苏联抗衡着德国人。莫斯科严寒中红军发起的反击,使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破灭。英吉利海峡天堑和皇家空军的出色表现,也在打消了希特勒跨海征服大不列颠群岛的念头。  欧洲形势最令人担心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三个月以来几乎所有抵御日本侵略的努力,无不归于失败。  日本人在空前地扩张。可是看看吧,参谋长桌上这些印制精美、考虑周详的作战计划,除了那个过时的&彩虹2号&,却没有一份是关于亚洲的!  马歇尔苦笑着摇摇头。先欧后亚……  马歇尔上将  (19)  难怪这几天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那位被称为&用****刮胡子的倔老头&--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反复咆哮:必须在太平洋采取行动!甚至要求动用派往欧洲的部队。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一股舆论浪潮,要求修正战略方针,更加重视太平洋战场。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赞成先打败日本的民众比例是65%,而赞成先打败德国的是23%※ 。--差距如此悬殊。   ※史实。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有影响报纸的头版标题,往往是:&究竟是谁在攻击我们?&&哪一个更重要?&&军事指导的误区在哪里?&&必须先扼住日本的喉咙!&&斩断黄色魔爪!&等等。  发行量巨大的《时代》周刊冲在前列。  马歇尔知道,它的老板亨利·卢斯生于中国山东蓬莱,是中国、也是蒋委员长一家的朋友。《时代》关注中国,已有十几年历史。(20)  北平。南池子,翠明庄。  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里,冈村宁次大将刚布置完新一轮&肃正作战&计划。  &总而言之,土八路有如附骨之蛆。药力一过便又迅速生长。此乃顽症,久治不愈。诸君切不可掉以轻心!&  散会以后,冈村仍然想着他去年策划的那场&百万大战&。那是针对上一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报复行动。十万兵力,扫荡近两个月,又用蚕食、封锁,挖沟、筑墙、开河、修路、建碉堡、制造无人区等等手段,也未能把那个&晋察冀边区&肃正、剿灭掉。  封锁沟挖了一万多公里。这是他得意的囚笼政策,有着前辈兵法的依据--中西合璧:德克塞的堡垒主义和曾国藩绞杀太平军的成功战例。  可是对付游击战,完全不同于他在武汉会战中的那种攻防裕如。  土八路混迹于百姓之间,神出鬼没,情报灵通,打了就跑,令防范颇感吃力。甚至把他的封锁沟变成交通壕,架着梯子在里面穿梭往来。  必须再次展开攻势。手里18个师团的兵力--1军、12军、驻蒙军以及4个混成旅团和&皇协军&14个团,要充分运用、调配,组成一个个的&铁环阵&。  针对华北粮仓--冀中平原的扫荡五月初开始。而针对晋东南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肃正作战&则安排在五月中旬。  冈村盘算周全,吁口气向西窗望去。  数百米之遥就是紫禁城。对照那斑驳残颓的红墙琉璃瓦,翠明庄的青砖绿瓦在四月夕阳里显得生机勃勃。院子里那株玉兰虽已凋谢,古槐却已是绿上枝头。他不禁心情释然,随口吩咐道:  &有请片山先生。今晚想与他试作乌鹭之战呐※。&   ※围棋。  (21)  华盛顿。宪法大道,陆军参谋部。  &请进。&听到敲门马歇尔回应道。眼睛没有离开桌面,眉头依然紧锁。  进来的是值班助理军事秘书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一个机敏的青年军官,西点高材生,具有优异的服役记录。  &将军,史迪威中将从缅甸来电。&  参谋长点头,泰勒继续报告。  &他已离开重庆,再次赶赴前线。指挥部设在曼德勒以东的眉苗。蒋介石大元帅答应,派出的10万远征军由史迪威将军指挥。&  将军脸色舒展一点:&你怎么看?&  泰勒轻轻跳动一下眉毛。一年前他作为参谋长助理秘书,刚来陆军部报到不久,第一次被马歇尔这么问的时候,惊得差点把椅子碰翻。渐渐地他习惯了上将对少校征求意见的这种方式。后来的生涯中他一直自觉不自觉地保留着马歇尔式的工作风格。  &史迪威将军?是少有的实干家。&  看到参谋长示意,泰勒又说: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时,我曾在他手下、在中国工作半年,收集作战情报。我钦佩他。不管人们怎样说他性情急躁,我都愿意和他……&泰勒自觉失言,匆忙补充道:&当然,也愿意和您在一起。&  马歇尔轻易不动声色,但也忍不住侧了一下头,收住嘴边的嘲笑。  原来,一月下旬史迪威受命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到华盛顿挑选随行成员和助手时,在他的名单上,泰勒高居前列。 ※  泰勒上尉年间是驻日本使馆武官助理,相当了解情况;并有语言天赋,日语、中文都能使用,至于西班牙、意大利语,程度可称流利。  两人跑到缅因大道海味餐厅,一顿饭功夫,泰勒就欣然同意,私定终身。 ※  然而史迪威的名单呈报马歇尔批复时,所有人员均获批准,只有泰勒的名字被划掉了,而且不说明任何理由。泰勒为此沮丧很久。 ※   ※均为史实,见于泰勒回忆录。  (22)  &我是说,中国远征军这件事。&马歇尔澄清问题。  泰勒思衬:&将军,我认为,远征军是否适应美国式指挥,还没经过检验。日本进攻兵力虽不大--只有两个师,但来势凶猛,优势的英国人都没顶住。&  &还有呢?&  &我认为在这一地区,至少该有一支小规模部队,以维持我们的某种军事存在。即使不是因为史迪威将军也罢。在那里牵制日本人南下,十分重要。&  马歇尔锐利地盯视着泰勒。  &你这样想?但那儿并不是划归我们的战区呢。你考虑过维持这样一支部队的成本、后勤、用途等一系列问题么?&  泰勒喉结涌动一下,艰难答道:&我……是的,考虑,并且计算过,按照史迪威的要求。重要的是,或许有朝一日,那里,那里会突显它的作用。&  马歇尔再次扫视泰勒,但少校这次迎接了他的目光。  参谋长不再发问,若有所思地翻动枱历,他的手停在3月19日。  &少校,明天是史迪威59岁生日。按照中国传统,就是60大寿了。我们该向他发一份祝福电报。&  泰勒知道,马歇尔将军20年代,还是个校官的时候,就曾在中国驻防,担任美国驻天津第15步兵团的代理团长,因而熟悉那里的风俗。  他甚至还把一座中国人赠送的石牌坊带回本宁堡步兵学校,并重新搭建起来,成了军校的一处异国特色景观。  也是在天津,马歇尔和当时担任营长的史迪威少校、连长李奇微上尉等人,建立了一生的友谊。回国后,这批被称为&中国帮&的军官们曾长期蹲在基层,埋没着才华,默默等待晋升。  而李奇微是泰勒兄长一样的朋友,常听他讲起这些故事。  泰勒自告奋勇:&电报我来起草?&  &好的。&马歇尔沉吟,看着窗外远方。&告诉他这些话:约瑟夫,有你在中国,对总统、对史汀生和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宽慰。&  泰勒的钢笔在拍纸簿上唰唰记录。  &发完电报还有一件事,少校。你去海军人事局调阅一份档案--以及相关资料,作一份详细摘要报给我。&马歇尔拿起案头一纸备忘录。  泰勒迅速记下名字:陆战队中校。埃文思·福代斯·卡尔迅。  忽然他感到这个名字似曾相识……似乎与1937年、与中国有关……对了,第一次听说这个人是在&乔大叔&的口中。那时的泰勒上尉正跟随史迪威上校,在华北日占区辗转考察。  泰勒对这份档案产生了浓厚兴趣。  (23)  苏联中亚高原。阿拉木图,火车站。  俄国机车正面看去宛如一位嗜血的中世纪重装骑士,有一股天生的威猛肃杀之气,是重工业灵魂的完美体现。  列车启动了。望着这座战时人口不断膨胀的中亚新兴城市,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少将心绪怅然。  他是奉召回国的。结束了苏联驻华使馆首席武官和蒋介石大元帅军事总顾问的十四个月的生涯。  事情的起因无非是嘴巴捅漏子。  年初重庆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那个讨厌的家伙非要问他,苏联何时对日开战?他只好说:消灭希特勒德国后立即动手。这本来也是最高苏维埃的意思嘛。  没想到重庆《新蜀报》第二天就予以发表,引起一番风波。日本人跳脚了。  尽管苏联使馆照会中国政府,予以否认,并指出《新蜀报》造谣,可是重庆方面居然不予辟谣,认定是他说的。  他只好承担责任,接受了召回处分。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倒霉。离开那个窝囊岗位,回到祖国参加战斗,正合他的心愿。此时他还无从知道,有朝一日将成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英雄。  回顾一年来的中国经历,收获了上百条重要情报,其中许多是与苏联利害攸关的日本战略动向。每到一处,他被称为&伟大盟友&,受到热情款待。  至于为中国方面制订的数份军事计划,却未得到欣赏,他想,这不是他的错。对那位委员长,崔可夫始终琢磨不透。现在不必费心劳神去琢磨了。  上午,为排遣等车寂寞,军械局老朋友布拉贡洛夫带他参观阿拉木图国家实验靶场。在那儿,一个坦克兵出身的小伙子自学成才,设计一种新式自动枪。他们聊了很久,小伙子23岁,上士,名叫卡拉什尼科夫※。崔可夫叫他&米萨&。   ※一代枪王。AK47之父。  列车在加速。一缕阳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射进包厢。  乘务员同志敲门了,她端着一托盘红茶。是的,红茶!以及砂糖和奶缸。乘务员的脸庞也许谈不上细腻,但笑容无一例外地透着纯净真诚。  看看包厢吧:虽然卧铺上的皮革已经破损,而茶几的金属边框依然闪闪发亮,连一点划痕都没有留下。再看烧木柴的茶炉,粗羊毛织就的帷幔,门板上不平伏的马口铁皮……以及车身上的铭牌:&1939,哈尔科夫列宁车辆工厂&,多么引人遐思的短句啊!  那个城市已被希特勒匪帮占领。那里的前线才是我的岗位。(24)  云南上空。腊戍至昆明航线。  蒋介石委员长专机正在跨越澜沧江。回访印度答谢尼赫鲁、视察缅甸战况、会晤史迪威将军之后,此行已近尾声,委员长踏上归途。  为时一个半月的出访,是戴着长沙会战的光环进行的。这是珍珠港事件后,盟国方的第一个胜利。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军唯一决定性之战役,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刊文:&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美国记者福尔曼实地采访湘北战场,撰文报道:&中国第三度长沙大捷,证明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的配备若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击败日军。&※   & ※均为各报原文。  蒋介石心有所感。一向蔑视华军的欧美司令官们,这期间可拿出过这般战绩?  2月15日,帕西瓦尔带领13万英军在新加坡投降。中国战场没有这样的先例!今天,传说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军队也顶不住了,投降在即。他们人数可是比日军多一倍呢。  这样看,我的国民革命军不算孬种!  一小时后就到昆明。灰色云团间阳光闪射,有些刺眼。大元帅闭目养神。  忽然夫人紧张的声音传来:&达令,你看!那是什么?&  随声向舷窗望去,侧后方一群飞蠓般大小的黑点,渐渐逼近,速度很快。  &日本战斗机!&  侍卫长王世和放下望远镜绝望叫道。  驾驶舱门打开,机长苦脸报警:  &右后方发现日军飞机18架!我机紧急摆脱中!请诸位系好安全带!&  座机上开始慌乱。蒋介石不动声色,也感到抓着扶把的双手微微颤抖。  日机迫近,目视已可见红膏药机徽。突然一架机头喷出火焰,敌机开炮了。  &达令!我们,作升天祷告吧……&夫人抓住他的手腕。  蒋介石屏住一口气,慢慢呼出:  &死生有命。中正成仁,未必此日!&  然后拍拍宋美龄手背,顺便拿过她身旁的《圣经》,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领袖的榜样使慌乱的座机渐渐安静。  转瞬间,绝望的人们惊喜地发现,一队中国战机冲入敌群。※  ※以上史实。日。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716+10559
喜欢看山沟沟里的科技强国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4
  (25)  重庆。南岸,两浮支路185号,美国大使馆。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上午。把刚刚回暖的春意又替换成潮湿和阴冷。  33岁的约翰·谢伟思脸色依然苍白,但脚步轻快地从高斯大使房门走出。今天是他从使馆三等秘书晋升为二等秘书的日子。大使说了勉励的话,表彰他勤奋、有效的工作。其中使用了&卓越&这个字眼。  谢伟思是美国传教士之子,1909年生于成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生命中多数时间他生活在中国。在使馆被誉为&中国通&,这一点他当之无愧。  他曾多次背着行囊,在中国西北和西南旅行。在山麓上徒步行走,在水井边打水,用山泉解渴。在公路上搭乘&黄鱼&(过路卡车),同司机激烈地讨价还价,从一个小镇到下一个县城。  他也习惯暮色中到路边小客栈投宿,必要时与赶车人或挑夫一起睡大通铺、挨臭虫咬,一起吃大蒜和窝窝头。  重庆外交同行对他不能不佩服--在某个城镇一条街上随便走走,他能根据小铺里买到的火柴、行人的衣服、或摊档上的食物,分析当地的社会结构……  &噢,约翰,传达室有你的信。&有同事从楼上喊道。&谢伟思(右三)  谢伟思拿着信回到办公室,虚弱的身体还是有些不适。  上星期他付出了400cc血液。是为了一位中国人,一位重庆****代表团的年轻官员,乔冠华。  因为突然得了肠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他生命危险。抢救时做了腹腔手术,由于失血过多,急需输血。  《新华日报》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人员参加献血,但由于血型限制,血液仍然不够。谢伟思听说立即赶往医院,与另一个同事一起献了血。  抽血时还发生晕针--因为谢伟思的血管太细,针尖又太秃,致使他晕过去才抽出血来。  几天后,龚澎女士,八路军办事处英语最流利、也最漂亮的青年官员,送来一封感谢信、20个新鲜粉红的鸡蛋和一包红枣。谢伟思知道,这是中国风俗中的&补血&营养品。并且他明白,战时找这些东西颇不容易。&龚澎  打开信,发现笔墨酣畅的信尾署名竟是:****。谢伟思知道,重庆外交使团公认,周是最有风度和智慧的中国人,都愿意借各种机会与他打交道。  看完感谢信,他灵机一动:这不正是完成大使交办任务的绝好时机么?他脑子飞速转动着。  这样、然后这样……对,要选择路线,因为还有令人厌恶的盯梢。大使叮嘱过,接触这些敏感的人……是的,时间要短,意思还要说清楚。  高斯大使是史迪威的密友。交办这项任务时面色严峻,叮咛细致。    方案在脑子里形成了。谢伟思拿起电话,拨通使馆庶务科:&你好。请准备一束鲜花。我去医院看望病人。&    然后,他迅速拿起笔和信笺,略一思索,开始写。  &龚澎女士:这是我对周先生的回信,请务必尽快亲手交他本人……&  把信叠好,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他拿起雨伞。想了想,又从衣橱找出一件长大的雨衣,口袋里塞进一个大口罩。  之后他步履安详地走进连绵的雨中,用标准的四川方言叫了一辆黄包车。 &谢伟思(左三)    (26)  伦敦。契克斯,两栖联合作战总部。  42岁的蒙巴顿勋爵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年轻&三军中将&,在这里接待来访的马歇尔上将,和他的随员艾尔伯特·魏德迈中校。  参观后,客人们对这个三军联合单位内各兵种整合程度,感到吃惊。  &您怎么做到这点的?&马歇尔问。  &怎么说呢?虽然分属三军,但他们毕竟使用同一种语言。&蒙巴顿没有诉说辛苦和付出的努力,淡淡笑道。&阁下,其实您也使用英语,干吗不派些军官来,一起训练呢?&  马歇尔吩咐魏德迈:&记着这件事。&  蒙巴顿决心取悦这些握有实权的美国人,晚上举行了盛大欢迎宴会。略感奢侈的豪华乐队和水上舞台边的斑斓灯火,使人怀疑这是战时。& 蒙巴顿勋爵 & & &马歇尔将军  融洽欢快之际,蒙巴顿适时道:  &马歇尔将军,请受理我的订单--通知国内把登陆舰的需求增加一倍。我需要一种能装200人和10辆坦克的船。&  &现在有这型号的专用舰船么?&  &目前没有。&蒙巴顿顺手用一张菜单背面画出他久已构思的船只轮廓。  &好吧。回国后我让工程师们具体设计一下,给你们造150艘。魏德迈中校,这草图请收好。&  一种新船--坦克登陆舰就此诞生。  财大气粗的客人令主人心花怒放。  乐队奏响优雅愉悦的曲调,一群漂亮的英国女兵及时围拢,向上将和他的中校敬酒。※   & &※以上史实,日。  (27)  重庆。化龙桥,八路军办事处。    ****微蹙双眉,再次把信从头看一遍,问道:    &他交给你的时候,说了些什么?&    龚澎擦着雨中淋湿的头发回答:&他说他等了一阵。在病房问过乔冠华,肯定我一会儿就到,就决定继续等。但因为出来时间已经很长,他必须早点回去。还说,这信是一位老朋友托付的,希望尽快交给你本人。&   &就这些?&    龚澎点点头。****再次翻看这一页纸的短信,轻声念道:  &……他是一位退役美国军人,认识你们当中不少人。他想以克莱尔·陈纳德的方式参加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并希望两周内到达延安……&    &陈纳德方式?志愿人员?一个人?&****在旁问道。      &……他会成为你们的朋友。希望最近能和周先生见面&。  &不管什么方式参加抗日,延安都欢迎。但他特地说要上前线……&林伯渠道。  &再说,如果恩来有事外出呢?&  右二****,右三卡尔迅,后左一****。& &&看来,要好作安排,最近不能走。&****说完继续念下去。&……目前,这只是一件私人委托,但时间紧迫,希望得到明确、稳妥的答复。&  &为什么是'目前'?时间上是否也急了点?&****在厅中疑虑地踱步。这几位都是重庆办事处的主要成员。    ****低声与几人交换意见,然后转头吩咐龚澎:    &立即准备向延安发报!同时,提醒大家,切记保密。&      由龚澎、乔冠华主办的《新华周刊》(28)  东南亚。缅甸上空,机舱中的埃文思·卡尔迅。  耳边是隆隆的马达声,视野中是飞逝的海洋和陆地。  这架新出厂的B-25型&米切尔&轰炸机,已经伴随他飞越了半个地球。  飞行起点是佛罗里达的埃格林机场※。七天里,他飞越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穿过非洲,又把印度甩在身后。& & & ※杜利特机队的改装与训练地。  累西腓、弗里敦、开罗、新德里……,当年儒勒·凡尔纳曾幻想《八十天环游地球》。可是看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速度!人类进步真是一日千里!要不是途中保养,他还可以加快24小时。  马歇尔将军之所以从陆航调拨这架杜利特机队遴选余下的轰炸机,而不是普通运输机,为的就是它速度够快,航程够远,机组也可靠。  几天前,卡尔迅接受了临时上校军衔,同时接受了马歇尔参谋长和金海军上将下达的特殊使命。  任务只有三页纸,用备忘录格式写成。没有标题也没有任何人签署。和他以往接受的任何一项指令都完全不同。  上个月在海德公园,他忐忑不安地向面色严峻的总统告别,回到久别的妻子身边时,难以想象什么是总统让他等待的&新的命令&。  总不会是让他退役吧?那将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这样的悲剧……在大战已经开始、正需要军人效力的时候,总统不该把一个久经训练的老兵扔到板凳队员位置上。何况他并不老-46岁,正是经验和体力相结合的峰巅状态之时。  后来他才理解了总统在重大决定之前的犹豫、踌躇、心烦意乱和反复掂量。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5
  (29)  仔细回想同总统的历次交往,他隐约感到&新的命令&似乎同中国有关。  对此,他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蓓姬这次一反往常,一句也没有唠叨。久别重逢的喜悦使她变成从前那只小鸟,整天缠绕在身边。好象生怕他这只老乌鸦、猫头鹰、匪贼鸥--这些蓓姬给他的爱称,一瞬间就飞走了似的。  唉,小鸟,可是这次我,真的飞到了地球这一边。  还好,时间来得及让他能穿着上校军装,和他的蓓姬合了一张影。对于一个军人的妻子来说,丈夫肩章上的银色花瓣变成鹰徽,可以使她幸福地感到:没有嫁错了人。这可不是那帮无聊家伙们所谓的女人的虚荣心哪。&&  还记得去见金上将时的情景。  这位力主太平洋作战优先的老头子,威严地坐在大办公台后面,扬起铁青的下巴,足足打量他十秒钟,然后用三句话结束了那次接见。  &卡尔迅上校!你必须尽快向马歇尔将军报到。今后命令由他向你发出。&  &是,将军。&  &然后你到军需处领几套陆军军装。这些服装,你要准备穿一阵了。&  &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参加战斗的话,不要忘记你仍然代表海军-和陆战队的荣誉!&  &是,将军!&  &你可以走了。祝你好运。&  卡尔迅敬礼。上将手指触了触帽檐。  乔治·马歇尔上将,则把高层意图、军方指令,以及每一步骤、环节,包括可能发生的异变和对策等等,向他作了详尽而扼要的阐明。  每个要点他只重复一次。然后注视你,等你领悟。  卡尔迅是第一次见到马歇尔将军。立即受到他冷静、清晰风格的感染。  还有陆军参谋长身边那位年轻的少校助手,不时好奇地打量着他,并受命一直把他护送到起飞机场。&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  路上他还谈起,自己1937年冬天也在中国,并且,就在彼此共同的熟人--史迪威上校手下工作。于是两人之间的话题立刻拉近了。少校的思路和工作方式都有几分与马歇尔相似,可见参谋长对他身边人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  卡尔迅更感兴趣的是,这位少校是美军中为数极少的日本通之一,不仅掌握了难学的日语,还曾付出大量时间,针对性地研究过日本军队。  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给他取了一个有趣的代号:斐利亚·福克先生。※& & & ※儒勒·凡尔纳幻想小说《80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  (30)  然后就是两万公里、令人振奋的飞行。  一路上唯一让他伤感的一件事,是路过开罗期间,却参加了一位老朋友--中国将军王庚的葬礼※。  王是中国军人中不多的几位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比艾森豪威尔晚一届。并且成绩还是137名毕业生中的第12位,名列前茅。卡尔迅几次到中国都曾与他交谈来往,彼此有好感。从王那里,他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这次,王庚作为军方采购人员,奉宋子文外长急召,带随员和清单到美国去落实《租借法案》武器事项。却不料途径开罗,竟患肾衰竭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卡尔迅只来得及参加葬礼。   &※史实。王庚1942年4月病逝于开罗。  关于王庚,一个小花絮是,他在中国的为人所知,并非因为他的西点出身和军界成绩,却是因为他很绅士风度地与自己的妻子--颇有知名度的陆小曼女士离婚,而成全了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 & & &&  两个为了武器而奔波半个地球旅程的老朋友,本该在这敏感时刻有一次充分交流;却不期然地遭遇了生离死别。  在开罗英国军人公墓,卡尔迅为王庚摆上一束鲜花……  &上校,眉苗到了。我们准备降落。&约翰机长从驾驶舱转身报告。  几分钟后着陆。随着打开的舱门,一股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31)  缅甸中部。曼德勒以东68公里。  眉苗位于掸邦高原北部,素有花城之称,从这里向南,通往仰光的公路平直畅通;而向东北通往腊戍、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基本都是崎岖山路。  眉苗郊外11公里,有壮观的阿尼萨嵌瀑布。高60多米,水帘飞泻而下,烟雾腾腾,声若雷鸣。  这座花园城市曾是英国殖民当局达官显贵和欧洲人的娱乐场所和避暑胜地,现在它是英缅军司令部所在地。  中国远征军指挥部,也就近设在当地一所美国沁礼会教堂中。随着开车上尉的指点,卡尔迅老远看见,史迪威已站在门口台阶上。于是跳下吉普车敬礼:  &史迪威将军,海军陆战队上校埃文思·卡尔迅奉命向你报到!&  &行了埃文思。&史迪威还礼****住他的手。&还是叫我乔。没想到在这里见面。先祝贺你重新归队!&  卡尔迅明白史迪威所指,笑着答道:&这是因为战争的召唤,乔。&   &嗯,是应该归队了。那么埃文思,你飞了一个星期?&  &是的,乔。&  &看上去不怎么疲劳。&  &还好,乔。&  &比我快多了,一个月前我坐DC-3,两周还不够。整整比你多飞一倍时间!&  &对了乔,我还带来那位泰勒少校对你的专门问候。&  &马克斯韦尔·泰勒?啊哈……那是个好小伙子……帮过我不少忙。&  平素少言寡语的史迪威,此刻对着卡尔迅有些喋喋不休。  他们是老相识了。三十年代中期,在北平公使馆,史迪威是驻华武官,卡尔迅是警卫使馆的陆战队上尉,都在纳尔逊·詹森大使手下共事。  1937年卡尔迅第三次来华,担任助理武官收集中日战争情报期间,又和首席武官史迪威一起分析、磋商、核对情况。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为人原则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1938年9月,当卡尔迅在武汉愤怒地决定辞去军职时,最先征求意见的,一个是史沫特莱,另一个就是这位乔大叔--史迪威上校。※  对于卡尔迅决心放弃远大的军旅前程--为了不受军方约束,自由地写作、发言,把他在中国看到的真相,如实告诉美国民众--史迪威惋惜地表示:  &对你这个决定,我虽然很遗憾,但是埃文思,我钦佩你的行动。& ※   & ※史实。引自《The &Big Yankee》  珍珠港开战后,已成为少将的史迪威,短期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防务长官,两人曾在西海岸军港圣迭戈再次见面,交换了彼此对战争的预见,并感叹着几年来美国的麻木和各自的无奈。  质朴率性的史迪威私下里毫不摆架子,一直让小他13岁的卡尔迅叫他名字的简称-乔。  现在乔,这个59岁的中将还是毫不拖泥带水的脾气,寒暄说完,直接把他领进作战室。  (32)  华盛顿。宪法大道,陆军部大楼。  计划处改为作战处以来,处长艾森豪威尔少将职权扩大了,107名军官在他手下工作。  福斯特少校送来&五角大楼&建设进度备忘录--那座新的国防大厦将于明年4月15日竣工。他点点头,没吭声。  此时他正关注大西洋反潜问题。几周前,一艘德国潜艇在圣巴巴拉附近海面出现,向一个牧场发射了几枚炮弹,竟引起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场骚动。  这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倒无暇顾及。恼人的是,纳粹潜艇竟钻到可以看见纽约百老汇灯光之处,在离海岸数百码的范围,击沉不少舰船!  战争头两个月,已有132条轮船在大西洋被击沉。这种损失的恶果被写进了《海军训练手册》:  &如果敌潜艇击沉2艘6000吨货轮和1艘3000吨油轮,损失大致折合为--坦克42辆,6寸炮8门,25磅炮88门,履带装甲车50辆,弹药5300吨,步机枪600支,军需补给品2500吨,汽油1000桶……  而如果三艘船到达目的地,并且货物已疏散,那么从空中炸毁同样装备,敌机要进行3000架次以上的、顺利的轰炸。&  艾克对海军不重视反潜作战而生气。  但眼下在地图前晃来晃去的两个参谋更使他心烦--他们正忙着用地图钉标志战况,在南太平洋位置上插那些小小的太阳旗,很快就插满一片。  离开菲律宾仅两年的艾克瞢然发现,吕宋岛上的美国标志已被拔光。  怎么回事?巴丹防线虽然被攻克了,但科雷吉多小岛明明还没有沦陷嘛!一股无名火从他心头升起。少将愤怒地盯视着两个中尉,直到他们感到脊背上的寒流,尴尬地停下手里的活计。  这片触目惊心的小旗,让他想起那位赫伯特·伊瓦特博士--澳大利亚外长的话:现在的局势&简直绝望了&。太阳旗,真的升起在南洋各地,380万平方公里、1亿5千万人口就这样划入日本账下……  有着&从不轻易发怒&好名声的艾克处长,一把抓起中尉手中剩余的小旗和地图钉,扔进墙边的字纸篓。33)  缅甸中部小城,眉苗市郊。  算不上丰盛、却显出主人热情的午餐之后,机组去保养飞机,史迪威和卡尔迅来到室外花草簇拥的一片林地。那儿摆着折叠桌和几把藤椅。  &形势,就是刚才我介绍的这么严峻。&两人坐下后,史迪威说。&前几次战斗都相当艰苦。&  &乔,指挥中国军队,和你指挥美国军队,有多大不同?&  &就士兵来说,我还是那个观点:只要给予足够武器和训练,他们不逊色于任何别国军队。但将领们特别是高级将领,无能者居多。他们只想象征性作战……已经有几次,他们不听从我指挥。&  &竟然这样?&  &几个明显战机被贻误了。甚至不经许可,擅自撤退。我感到蒋委员长--大元帅本人,在背后控制着这支远征军。这就是指挥两国军队的最大不同。我成了他们手中争取援助物资的傀儡,令人愤慨。所以我飞重庆,提出辞职。&  &乔?&听到辞职,卡尔迅惊奇。&我不相信你这样的人会丧失信心?&  &蒋做了姿态。表示严惩不服从命令的军官。前几天他和夫人来到这里,安排一位罗卓英将军,替代不服从命令的杜聿明。现在我正组织发起彬文纳会战。&  &能够扭转局势吧?&  &不乐观。&史迪威摇摇头。&昨天,西线英缅军撤退到仁安羌。他们7000多人,却被日军1000人包围了。不停地呼救,我派出了孙立人的新38师。&  &我来之前,华盛顿方面提到,&卡尔迅没有直接引用总统原话,找了个替代说法。&日本必然还有增兵计划。这里是中国的血管。乔,你的担子不轻。&  &是的埃文思。所以你这次使命尤其重要。晚上谈详细设想。现在我去参加亚历山大将军的作战会议。&史迪威起身,&你呢,就在我房间睡一觉,养足精神。&  &好吧乔。那么晚上见。&  史迪威环视远处的山峦和公路上奔驶的卡车,又说:  &埃文思,这里不久就要撤离。我需要尽早得知你的进展,以便安排策应。&  &是,将军。我明早就起飞。&卡尔迅严肃回答。  (34)  同一天,4月14日。北太平洋。  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海域。  惊涛骇浪之中,来自旧金山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与来自珍珠港的&企业号&汇合,在这一刻组成了闻名史册的&迈克特遣舰队&。  哈尔西中将向水兵们宣布使命。  播音器响过,引起一片欢呼。舰上沸腾了。本来那些&奇怪的客人&-80多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由于陆海军之间的传统芥蒂,在船上颇受冷遇。霎时,他们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厨师们拿出第一流餐饮,军官们纷纷腾出自己稍好的舱室,随舰医生则慷慨开放了他有限的药品储备。  飞行员领队--詹姆斯·杜利特中校,被一群激动的水兵抬起,抛向空中,一连三次。  半小时后,&迈克特遣舰队&驶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6
  (35)  重庆。白市驿机场。  降落在淫雨霏霏的雾都,相当不容易,但难不住这个专门挑选的机组。  卡尔迅打了个喷嚏。从华氏95度的缅甸骤然来到雨中的重庆,寒意侵透了夏季军装。  这里没有陌生感。先后四次、加起来超过七年的阅历,使他对中国足够熟悉。上海、北平、香港、武汉、重庆这些大城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这些土地,不夸张地说,他都曾亲身涉足,甚或,曾用双脚丈量。&卡尔迅在华北(1937)  多少次在那些山野里徒步跋涉,他6英尺2寸的身躯常引来中国人惊异的目光。他也不明白自己这个挪威人的后代怎么会对这个东方国家充满如此兴趣。  天黑他才能进城,这是必要的谨慎。  卡尔迅抓起墨镜戴上,在狭小的机舱座位边伸直一双长腿,陷入沉思。  这次使命和以往任何一次不同,是如此艰难而富于挑战。即使顺利启动,任何一个关隘的突破也都只是下一个难题的前奏……惟其如此,他才感到命运的眷顾。总统选择他,除了信任,也是由于他的无可替代。  后世的《回忆卡尔迅》中写道:  &北欧人的探险精神,牧师之子的献身意识,唐吉珂德式的理想,长期的军旅生涯,使他不畏各种挑战。象一头机敏的猎豹,每当嗅到危机的气味,总能迅猛地采取行动,他血液里燃烧着这种元素。&  现在,使命还没开始,成功的希望就濒临破灭。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武器通道,差不多断绝了。失去这个前提,之后的事情就无从做起。换了别人,基本不需要进入中国,现在从缅甸打道回府就可以合理交差。  但是卡尔迅,和他所敬重的史迪威将军不是这样的人。    & &  (36)  雨中的机舱里,他又想起与史迪威的对话。离开缅甸前夜他们谈到,在援助中国作战上美国遇到巨大难题:  由于东部出海口都被日军占领或封锁,已经无法向中国运送军备物资。而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经由中亚到新疆的路线也被放弃。这样,由缅甸通往云南的道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  &乔,日军切断滇缅路,我们就要失去这唯一通道。那么中国人得不到支持,还能否打下去?&卡尔迅口气忧郁。  史迪威皱眉沉思了片刻。  &不,埃文思。不要相信所谓唯一。一旦被'唯一'所禁锢,我们就会失去选择。&  卡尔迅感到振作。他就喜欢史迪威这种从不言败的性格。没有这种坚忍不拔,就不要去奢望胜利。  &那么,我们依赖那条--总统指示开辟的空中航线,飞越驼峰?&  &埃文思,总统怎么想起这办法的?&  &我想,大约是那本《失去的地平线》带来的灵感吧。总统爱读那本书,作者詹姆斯·希尔顿描述过这条航路。&  &噢,这样。但那明显不够。我们必须另辟途径。&  他们来到地图前。史迪威打量一阵,手指上方一处大幅的灰绿色块。  &看吧埃文思,这里是蒙古。1923年6月我坐汽车三天三夜到这里--库仑(乌兰巴托)考察。那之前北洋政府的徐树铮将军短期治理过蒙古,不过此时苏俄已经开始插手了。&  卡尔迅无从知晓。他第一次来中国已是1927年。  &还有这里,海参崴。我去那儿是1922年9月。那次任务是了解西伯利亚。&  &后来呢?&  &后来经日本、朝鲜,返回北平--那时叫北京--使馆武官处。&  &你的意思是?&  史迪威结束短暂回忆:  &意思是,据我所知,根据《租借法案》,现在我们援助苏联的物资,其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是从美国西海岸经北太平洋运到苏联远东港口。去年三个月就有20万吨,主要是食品和车辆。&  &噢?然后呢?&  &然后再从海参崴,万里迢迢地运往莫斯科,用火车。&  卡尔迅耸耸肩膀,表示惊奇和不可思议:&这岂不是很麻烦?水路、陆路、西伯利亚!……恐怕至少要30天?&  &不止。但它比绕过好望角,到达波斯湾或缅甸,还要节省时间。那条路海上至少60天。没想到吧?&  &上帝,竟是这样!&  &那么埃文思,这就出现一种可能:从这些物资里,分出一部分,适当的一部分,援助中国,对日作战!--经过的路线,就是蒙古。&  史迪威把手向那块灰绿色重重一拍。  (37)  卡尔迅眯起眼睛,瞄了一会儿那个空泛的大色块。  &那么,蒙古。它现在是中国的,还是苏联的?或者说独立的?&  &埃文思,你我都曾是外交官。别忘了30年代国务卿史汀生著名的'不承认主义'。不论对宣布独立的满洲国,还是蒙古国,都是这个立场--不承认。在美国人眼里,它是中国领土。&  卡尔迅笑了,凑近地图仔细观察。  &乔,好象你是对的!看这儿,还有条铁路,从苏联赤塔到蒙古的巴颜图门。一条现成的通道!…是俄国人修的吧?&  &应该是1939年为了哈勒欣河-日本人叫诺门罕-那次武装冲突而建造。那次日本人吃了大亏。&  &没错。输的很惨。&  &可惜那个月我奉调回国到步兵第三旅任职,不了解详细情况。&  &乔,1940年我第四次来中国时,日本报纸还在吹嘘他们的胜利。可是据情报分析,那次日军伤亡数万人。第23师团几乎全军覆灭。还损失了180架飞机。那以后它不再对苏联轻举妄动。&  &所以埃文思,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给中国运武器的道路,就不会是唯一!&  (38)  卡尔迅点头。佩服这位前辈将军的阅历和思路。  史迪威继续分析:&存在的问题就是,斯大林拒绝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的要求,不肯对日本宣战。&  &是的。苏联是否同意经过它的领土,向中国运送作战物资呢?&  &实际上,直到几个月前,苏联还把大量武器-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坦克这样的重武器,运到兰州,交给中国人。他们希望以中国来消耗日本。&  &我想起来了,还有参战人员。&  &1938年陆军部根据总统命令,派我专程赴兰州实地调查。我听苏联武官谈过,他们的飞行员成批参战,用志愿队的名义。比陈纳德志愿队人数多两倍。&  &可是乔,难道日本人不拦截这些运输船?&卡尔迅有所发现,指着地图。&你看,船队要到达苏联远东,必须穿过日本人控制的海峡。&  &这个嘛,来中国前,史汀生就告诉我,那些货船都挂苏联国旗。日本与苏联有约,彼此担心激怒对方,所以并不拦截。或许偶尔有检查,但这样的美国船据说已有120艘。※&& & & ※数字引自《苏德战争》[英]艾伯特·西顿著。  &原来这样!看来日本对盟友并不忠实--这些东西是运过去杀德国人的。&  &反过来,几年前还有几十名德国顾问指挥中国军队,跟日本大规模作战。1938年我去观察台儿庄大战,见过正在现场指挥的法尔肯豪森将军。即使现在,中国仍在使用德国枪炮和钢盔。&  &世界真奇妙,乔。一切联盟都是有缝隙的。我知道蒋的军事顾问团长一度是被称为'德国国防军之父'的汉斯·塞克特将军。&  &还有,德国人替中国设计的南京防御阵地,叫做'兴登堡防线'。&  &有意思。所以德国和日本结盟,是一种交易和利用。这么说日本不会阻拦苏联运输这些杀德国人的武器了?&  &你认为,如果日本发现,其中一批武器,哪怕是一小批武器,被用来杀它自己,它会怎么办?&  &恐怕,它会切断这条航线,乔。&  &冒着对苏联开战的风险?&  &是的。它现在,不可一世。&  &那么,艾登大臣的目的就达到了。&史迪威现出狡黠的一笑。  &噢--乔!你也是个军人政治家啊。&卡尔迅以拳击掌。又问:&可怎么说服苏联人,同意运输、交货这些要求呢?&  史迪威意味深长地眨眨眼睛。  &埃文思。你的总统会有办法的。&  他用重音说了&你的&这个词。卡尔迅明白,史迪威想必知道自己使命的来由。一定是马歇尔将军对他有所暗示。  &总统?也是你的。&卡尔迅回敬。  &上帝,我可是共和党人,没有投他的票。&史迪威顽皮地眨眼……  思绪渐渐纷乱。寒气袭来,卡尔迅拉过毯子,在狭小的座椅上沉沉睡去。(39)  重庆。牛角沱。  天黑以后,卡尔迅换装乘车进入市区,住进一家美军征用的、不起眼的小旅舍。不能去使馆,那里熟人很多。  旅舍是座小白楼。按照史迪威安排,他将在这里会见一位&外蒙古问题专家&。但卡尔迅知道,那就是蒋委员长的美国顾问--拉铁摩尔博士。  他对此怀有期待。从他的朋友埃德加·斯诺那里多次听到这位学者的传奇故事。而且通过斯诺,他们还彼此知名。  会见地点本身,又给这次见面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卡尔迅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会见:  日,星期三,阴雨。  腊戍到重庆飞行四小时。机场却等候五小时。  晚上9:00接通了电话。  欧文·拉铁摩尔(Oven Lattimor),是这样一个美国人:出生于华盛顿,不满周岁便随父母来到中国。1928年在哈佛大学进修,30年代在中国完成了《满洲:冲突的温床》等一系列颇有预见性的论文,成为知名的中国政治问题专家。  他的&委员长顾问&头衔由罗斯福亲自提名。但他与总统本人并不认识。这使蒋失望,但由于他可以听懂宁波方言而无障碍地与蒋对话,又使蒋满意。这是以前埃德加闲聊时介绍的。  他称呼蒋为&总司令&,蒋则称呼他&欧文先生&。这很好玩。  重要的是,拉铁摩尔是一位有名气的徒步历史学家。《中国腹地的边疆》一书使他被公认为最了解中国北部边境的唯一美国人。  电话中,他说他中等身材,微胖,戴眼镜。此外他1937年6月在延安会见过****。和我一样也是斯诺帮助联系,并比我早一年。  约定明天上午9:00。我有点等不及了。虽然感冒找上来--重庆雨天真冷,一路也过于疲劳。好吧,早睡。  (40)& & 卡尔迅重庆日记之二:  日,星期四,阴,雾。  今天确定了重要原则。  拉铁摩尔值得尊敬,富于洞察力。  他认为在这场世界战争中,中国将扮演的角色比多数人所想象的更重要。这与我看法一致。  但他明确说,不要指望总司令赞同我的计划。皖南事件以后,蒋不会再次批准我去北方的申请。&即使罗斯福总统本人直接施加压力,也不可能很快获得同意,至少要等很久。&他说,中国的情况比我想象的复杂。  这也与我们事先判断一致。但等待就意味着美国要多付出代价和鲜血。于是我们重点探讨第二套方案。  关于他和蒋的关系又得知一些细节。  拉铁摩尔不必上班,只是必要咨询时,蒋才来预约。此外则是传递与白宫的电报往来。他很清闲,他的宁波方言得益于幼年时的浙江保姆。  他曾专程考察过滇缅公路,并及时提出&防止切断&的警告,不幸已成现实。他还建议美中正式结盟-这也成为现实。  对蒋,他立下准则:&虽然我由罗斯福提名,但毕竟是蒋任命、并向他领取报酬。一个诚实的雇佣兵应忠于他的报酬&。  于是我担心地问:是否会把我的计划通知蒋?他明确表示:不会。  他认为,用一切方法对日作战才是扶持蒋、也是扶持中国的最好措施,哪怕蒋事先不知道。我有理由信任他。  有意思的是,谈起延安和****,我们也有若干一致:第一,同样是长谈了一个夜晚(斯诺也是。看来毛喜欢夜间工作。丘吉尔式的习惯?)。第二,都认为他是一位属于人民的人,一个智力超群但显然具有农民血统的人。第三,都认为他有潜在的、在中国掌握权力的可能。  午餐时讨论中西餐具:筷子和刀叉。拉铁摩尔居然认为,由于活动手指更多的缘故,使用筷子会使人更聪明。我不同意。但没有研究也就不争论。  至于会见****,他将替我安排。  蒋曾要求拉铁摩尔,除了他指定拜访的一些要人外,不要主动会晤别人;但却希望他跟****保持联系。这令我惊奇。  对国共双方来说,这或许意味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他们能有一条不受中国内部政治纠葛影响的联系渠道。这是委员长的一种深谋远虑?还是他对周有某种特殊感觉?不得而知。  ****与拉铁摩尔在重庆的交际场合多次见面。他曾问周:&你是否认为我做蒋的顾问是浪费时间?&  周毫不隐讳地回答:不,你的作用在于维护统一战线。  在天津长大的拉铁摩尔说,周是他的&天津老乡&。也是****的一个窗口。重庆的中外人士,通过周来认识这个党。  既然他们熟悉,我的担心又减少一层。我与周上次是1940年5月孙夫人宋庆龄女士召集的、为&工合&事业捐款的聚会上碰头。据说周被盯梢很紧。  想起&工合&令人兴奋。  我的心飞回埃里奥特兵营,&工合&是我们的训练口号。这个词--gungho,意味着&同心协力&。蓓姬的朋友巴巴拉博士说这是个发明,她把它收进了《新编英语词典》※。上帝,我这个16岁参军的老兵,居然可以和词典这类文化玩意有某种联系……& & & ※gungho一词,于40年代收入英文词典,并成为一部电影的片名。这得益于卡尔迅的引入和运用。
-------------------------------------------------------------------------------------------
本世纪内我们都会消失,珍惜并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来自:上海
发帖:674+10667
  (41)  同一天,晚些时候。北太平洋。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甲板上,举行了一个特殊仪式。  詹姆斯·杜利特中校在米切尔舰长陪同下,来到甲板上的B-25轰炸机旁,将一些勋章系在那些227千克炸弹上。  勋章是哈尔西将军交来的,原是日本海军对美国海军将领的礼仪性赠品。现在它们将伴随这些炸弹,奉还给日本人,去震撼天皇的宝座。  飞行员还用粉笔在炸弹上写了赠言,表达他们的幽默。  鞭策杜利特中校的,是阿诺德将军讲的一个苏联海军航空兵战例。  8个月前,日,德军大举向莫斯科挺进。  为给予敌人一个有影响的反击,39岁的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采取了大胆离奇的行动:派遣15架海军轰炸机,从波罗地海的厄塞尔岛起飞,在凌晨轰炸了柏林市中心!  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手的德军观察哨,当飞机临头时还在喋喋不休地询问:&你们是哪个部队?飞到那里去?&等等。迟钝的德国高射炮只能为苏联飞行员送行。  杜利特想,苏联人能做到的,美国人也能做到。  次日拂晓的疾风中,&迈克特遣舰队&转入全速前进。  (42)  重庆。牛角沱,小白楼。  又是一天足不出户。卡尔迅凭窗眺望着嘉陵江,写日记。& &卡尔迅重庆日记之三:  4月17日,星期五,阴转多云。重庆。  愉快而紧张的一天。  ****比预计时间晚到一小时。这很正常,他从江对岸过来,而绕开那些严密的监视要花很长时间。  他比我年轻两岁。1927年3月在上海,我与他可算作中国说法里的&失之交臂&。当时我在黄浦江的&肖蒙&号上,停泊点美孚石油码头,离他的所在地乍浦路,不过数百码之遥。相隔11年后在武汉见面,才知道上海的错过。但周认为,当时我们这些陆战队员是奉命去吓唬工人起义者的外国武装势力。  呵呵,应该承认,这是事实。1927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抱着当时的轻率观念:教导中国人,学会对西方的礼貌。这是一种帝国主义意识。是15年来的观察和思考,使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今天还澄清了一件事:上星期,美国使馆一位青年官员,对****&打招呼&说,一名退役美国军官--&陈纳德式的志愿者&将会加入他们的行列。他惊奇地表示欢迎。  &嗨,如果知道是你,不就简单了?毕竟我们已经了解很深。&周说。  我明白这是史迪威通过高斯大使投石问路,以便让延安作好准备。因为接纳一位军人参战者的加入,会要求他们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乔是个有心人。当然谢伟思并不知详情。  午餐时,我提到刀叉和筷子的优劣,他大笑说,不赞同天津老乡拉铁摩尔的&筷子聪明论&,这是民族习惯不同而已。  周是个机敏且不忽略细节的人。这种素质弥补了计划的漏洞,特别是关于行程保密、掩护借口、备用联络办法乃至生活等等细节。  延安东关机场确如我所知,暴露在全城目光之下。飞机着陆无法保密。我们找到了新办法。  关于计划本身,周相信延安会无保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者你的男主黑化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