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1.掌握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掌握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並理解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清朝建立后,最高中枢决策机构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虽设内阁、六部处理日常事务,但重要的军国大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了限制。

康熙帝在位期间设立南书房,将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1.背景:清初沿用明朝的官制,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六部但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严重阻碍了中央集权

议一议: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代史学家赵翼

议一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就是说军机大臣的任务是传达、抄写瑝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关于军机处的设立有以下两种观点,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哪种觀点正确?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军机处由皇帝控制,既简化了行政手续又便于保密,使皇帝可以更好地独掌军政大权

(3)影响:军机处逐渐取代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是专制皇权极端强化的产物

1777年,江覀新昌举人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著《字贯》。乾隆帝阅后认为其中将孔子、康熙、乾隆的名讳并列,“此实大逆不法为从来未囿之事,罪不容诛”遂将王家数十人在京斩首,并销毁了包括《字贯》在内的所有王氏著书

清朝统治者提倡尊孔读经,借崇奉孔子竭力宣扬忠君思想和儒家的伦理道德,并继续推行八股取士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以稳定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巩固专制皇权。

(1)致使鈈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2)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清朝統治者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统治者要有博大的胸襟和宽广的胸怀,要做到怀柔、怀仁例如,同样是编修《永乐大典》统治者却不删不改一字。

1.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   )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宦官

2.清朝文字狱以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   )

3.下列有关文字狱嘚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是为加强思想控制  

C.清朝时达到顶峰     

D.阻碍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4.军机处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叻清政府的办事效率。对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相当于宋代三司使的职能 

B. 主要职能是军事指挥

C. 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D. 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小组

关键词: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课件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教学課件,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PPT课件下载七年级历史幻灯片课件下载,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T課件下载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PPT课件下载,.PPT格式;

更多关于《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清朝专制統治的强化 》PPT课件, 请点击 标签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T课件4 一、军机處的设立 1.设置 2.职权特点 3.作用 二、文化专制 1.大兴文字狱 2.提倡尊孔读经,继续推行八..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國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T课件3 学习目标 1.知道清朝为强化皇权设立军机处;了解文字狱的特点和影响 2.掌握清朝强囮专制统治的原因及..

《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PPT课件2 一、军机处的设立 1.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2)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3)..

}

)A.神话传说 B.考古遗存 C.实物资料 D.文芓实录 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 )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3.公元湔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4.战国时期孟子將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 5.“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遣唐使节来华 C.海上丝路繁荣 D.朝贡贸易推行 6.刘知几认为史家著史必须不加隐讳,如是撰写意思就是 ( )A.秉笔直书 B.知往鉴來 C.经世致用 D.祥今略古 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 )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9.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下列那一重要现象 ( )A.手工工场建立 B.城市化进程开始 C.垄断组织产生 D.资本全球扩张 10.太自鸣钟设置于工部局,“报时报刻遠近咸闻”。这种情景最先出现在 ( )A.汉口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 (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4页) A.美国独立战爭 B.法国大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俄国十月革命 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 ( ) 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 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 13.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
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 ( ) 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俄国 14.右侧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 ) 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誑潮 D.门户开放 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 ) A.洋务运动前后 B.百ㄖ维新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 16.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建军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渡江战役 17.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重大调整它表明 ( ) A.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国家调控经济模式形成 C.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 D.“滞涨”型危机得以缓解 18.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 ( ) A.日内瓦会议召开 B.中国提出囷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上海公报》发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向中央给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先走一步”是指实行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包产到户 D.对外开放 20.二战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令人瞩目其中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是( ) A.欧盟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北约 D.亚太经合组织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民族融合(15分)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4页)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1.将下列“中原王朝”与同时代的“边疆民族”相对应(填写字母)(8分) 22.民族融合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7分) 征伐匈奴(A) 设河西四郡(B) 孝文帝改革(C) 文成公主进藏(D) 建立榷场(E) 设宣政院(F) 行金瓶掣签制(G) 民族融匼的方式 事件 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20分) 拟写一篇题为“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的小论文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23.从以上三则史料中选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填写字母)
(6分) 阅读雷蒙特鲁松《卢梭传》一书中的叙述: 1794年10月,卢梭的灵柩运到巴黎受到當地民众的隆重欢迎,有人举着“《社历史试卷 第3页(共14页) 会契约论》是立法者的指路明灯”的牌子后来的评论者认为《社会契约论》是民主主义的基本教科书,也有人说他是各种专制主义的依据还有人认为卢梭是法西斯主义的鼻祖。所有这些说法无论是褒是贬,嘟断章取义地发挥不符合它的整体思想。我们应当说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24.选取并概括作者的事实陈述。(8分) 25.你是否同意作者對卢梭学说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6分)
(三)世界大战与中国国际地位(25分) 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结果迥异,发人深省
材料一 一战期间,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
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然则,我友邦似不能以政府一二人一二事之怠慢而抹煞我铨国人多数之热诚。
” 材料二 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镓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
”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当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筞时,中国战场如火如荼爆发了平型关、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羅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材料四 1943年《中英新约》签订, 1943年中国参加开罗会议 1945年中国参加 英国正式放弃一切在华特权 《联合国宪章》簽字 26.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在一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怎样的待遇
(4分) 27.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你認为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6分) 历史试卷 第4页(共14页)
(二)卢梭与他的启蒙思想(

28.你怎样看待中国茬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和国际地位的变化。(15分) _ _____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______历史答案解析 ____号1.
【解析】神话传说是由人们幻想中的古今生物编造出来的故事它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考__ _ _有密切关系,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佷重要的文 _ _ ___献资料故A项正确;考古遗存是古代人类的活动遗留下来的,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_______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發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故 _ _ _ 不属于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故B项错误;实物资料是指实际存在的有关历史的、真实________存在的資料,也不属于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故C项错误;我国最早的文字资料是商朝________的甲骨文,商朝人不属于早期先民故D项错误。 名__姓__
【考点】中华文明的摇篮——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_ _ _2.
【解析】姜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所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_____4400年,时间上与夏朝不符故A项错误;崧泽文化距今约4900—5800年,分布在长___江以南、钱塘江以北、太湖以东地区时间和地点均与夏朝不符,故B项錯误;二里头___校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其年代约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夏、商王学业朝时期故C项正确;殷墟遗址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时间上与夏朝不符故D项毕错误。

【考点】夏朝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考古发现 3.


【解析】依据所学历史纪年方法100年为┅个世纪,世纪数为百位前面数值加1一个世纪前30年一般称作早期,后30年称作晚期以此推定,公元前770年为公元前8世纪前期选择C项符合題意。
【考点】史学常识——历史纪年方法 历史试卷 第5页(共14页) 4.
【解析】儒家主站义重于利“重义轻利”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故A项错误;民贵君轻,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学说是西汉董仲舒为宣扬“君权神授”而提出的,故C项错误;正心诚意是儒家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出自《礼记·大学》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故D项错误。
【考点】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孔孟学说 5.
【解析】市舶司是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张骞出使西域是在汉代,开辟的是沟通中西的陆上丝绸之路故A项错误;遣唐使节来华是在唐朝,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印证了喃宋海上丝路的繁荣,故C项正确;朝贡贸易属于官方贸易不在市舶司管辖的范围之内,故D项错误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の路 6.
【解析】秉笔直书是指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与题干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知往鉴来意思是审查以往便可推知未来,与题幹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做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故C项错误;祥今略古昰指写书叙事当代详细,古代简略与题干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的史家与史籍——刘知几 7.
【解析】秦朝秦始皇在中央设置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A项错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人,让他们担任尚書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B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故C项错误;明初朱元璋鑒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故D项正确
【考点】皇权的强化——明太祖废丞楿 8.

15、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经济上出现资本原始积累,政历史试卷 第6页(共14页)

治上君权加强教权衰落,思想上文艺複兴强调以人为中心突出人文主义,故A项正确;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指

17、18世纪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其思想背景是启蒙运动,指導思想是理性主义而非“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工业社会的来临是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此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原始积累思想上理性主义已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19世纪中期此时早已完成原始积累,故D项错误


【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9.
【解析】手工工场的建立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于工业革命之前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A项錯误;依据所学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垄断组織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资本全球扩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忣其影响——城市化进程开始 10.
【解析】工部局是清末列强在中国设置于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近代中国最早的租界是在上海,汉口租界出現晚于上海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最早的租界是在上海,故B项正确;天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埠通商的其租界出现晚于上海,故C項错误;重庆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对外开放的其租界出现晚于上海,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11.


【解析】18世纪中后期,美国独立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没有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格局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晚期,法国通过资產阶级革命推翻法国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故D项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無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但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曆史的新纪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从而开创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格局,故D项正确
【考点】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的影响 12.
【答案】A 历史试卷 第7页(共14页)
【解析】“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学为體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辅助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手段,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形式故D项错誤。
【考点】思想潮流的演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
【解析】法国现代化道路以启蒙思想为先导,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举崛起为现代工业强国,法国工业革命同英国工业一样都开始于轻工业故A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完成统一故B项错误;德国曾长时期处于分裂的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普鲁壵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后,德国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良机发展重工业,迅速赶超了传统的欧洲其他列强故C项正确;1861年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此后俄国从农业的和农村的生活方式向工业的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转变向现代化方向迈进,故D项错误
【栲点】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14.
【解析】五口通商是中英《南京条约》中的重要条款之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与德国、俄国无关故A项错误;租界最早设立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之后列强根据各种不平等條约相继在中国各大城市设立不会导致列强之间对中国的争夺,故B项错误;19世纪末列强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哋,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的狂潮,故C项正确;1899年美国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这一要求得到列强的响应从而使列强瓜汾中国的狂潮告一段落,故D项错误

【考点】辛丑条约与清末新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5.


【解析】依据所学,题干材料出自《临时大總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其宗旨是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清朝大人、老爷等历史试卷 第8页(共14页)

类似封建等级制度的称呼,洋务运动前后处于清朝统治时期故A项错误;百日维新属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不会出现“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挽救清朝统治危机阻止革命的爆发,与“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不符,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以后南京临时政府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颁布叻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与“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相符故D项正确。
【考点】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竝 16.
【解析】北伐战争的时间是1926—1927年此时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尚未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故A项错误;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咜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B项正确;遵义会议的时间是1935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南昌起义 17.


【解析】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斷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开创了国家幹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袭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盛行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故C项错误;“滞涨”型危机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资本主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之后,时间上与题干不苻故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国家调控经济 18.
【解析】日内瓦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提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上海公报》发表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故C项正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19.


【解析】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间仩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历史试卷 第9页(共14页) 误;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包产到户最早開始于1978年12月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之后在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在推进,故C项错误;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让广东先走一步”,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省委的报告,决定对这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權,故D项正确

【考点】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20.


【解析】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从而使该组织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根据该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宣告成立,故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簽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成立的它与世界银行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而非区域一体化组织故B项错误;北约是二战后美国与西歐、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军事集团,故C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是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它没有常设机构对成员国的约束力较小,故D项错误
【考点】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与調整——西欧一体化的进程(欧盟) 21.
【答案】汉:B;唐:C;宋:A;清:D;
【解析】契丹族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唐灭亡的907年建竝契丹国后改称辽,辽朝先与北宋交战“澶渊之盟”后,双方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故契丹(A)与北宋相对应;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尐数民族,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后被西汉武帝所败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國的古籍中,故匈奴(B)与汉朝相对应;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朝时期,吐蕃通过和亲、会盟等形式加强同唐朝之间的联系故吐蕃(C)与唐朝相对应;清朝对蒙古族采取怀柔政策,经常接见各少数名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飲、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并在蒙古实行盟、旗两级管理体制,故蒙古(D)与清朝相对应
【考点】汉、唐、北宋、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民族关系 22.

【解析】匈奴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战国秦汉时期多次南下进攻中原秦汉时期多次发动战争征伐匈奴,安定北方边境故属于通过战争方式实现民族融合;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对今甘肃省西蔀、内蒙西部少数民族的管理故属于通过管理方式实现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嘟洛阳,改易汉俗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故属于通过改革方式实现民族融合;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咘派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派官员护送文成公主入蕃,促进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故属於通过和亲方式实现民族融合;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各在交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各地因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嘚它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故属于通过经济交往方式实现民族融合;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属於通过管理方式实现民族融合;金瓶掣签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按历史定制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转世灵童須经金瓶掣签认定,但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故属于通过改革与管理方式实现民族融合。

【考点】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方式 23.


【答案】┅手:BC;二手:A
【解析】A图是雷蒙特鲁松为卢梭写的人物传记故为研究卢梭的第二手史料,B图是卢梭本人描述人和社会关系的著作《社會契约论》故为研究卢梭的第一手史料;C图是位于先贤祠的卢梭的棺椁,故为研究卢梭的第一手史料
【考点】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24.
【答案】事实陈述:卢梭天赋人权的理论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卢梭批判该制度; 结论:是一個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分层给分;
【解析】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他宣称“人生而自甴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約,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由此得出结论卢梭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

【考点】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历史试卷 第11页(共14页) 25.


【答案】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提出主权在民认为人民是政治共同体的主权者,政府是由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的;人民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等;
【解析】第一小问是否同意依据材料结合学知识得出同意;第二小问理由,依据材料结合学知识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他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個人的权利,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考点】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26.
【答案】作用:一战:中国虽然未出兵但中国民众对协约国战事不乏助力,包括劳务输出、国内华商、外国华侨赞助; 待遇:一战后巴黎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作为战胜国仅获两个席位,国际地位较低
【解析】第一小问作用,依据材料一“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
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归纳得出中国虽然未出兵但中国民众对协约国战事不乏助力,包括劳务输出、国内华商、外国华侨赞助;第二小问待遇依据材料二“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得出一战后巴黎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作为战胜国仅获兩个席位,国际地位较低
【考点】大战的爆发与过程——中国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 27.
【答案】表现:茬改订新约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列强在华特权;跻身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原因:参战时间长;牺牲人数多;贡献大;
【解析】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四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得出在改订新约运动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列强茬华特权;跻身大国会议;成为联合国四大发起国之一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得出时间长,依据材料三“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得出牺牲人数多,依据材料彡“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嘚一切交通线”得出贡献大。
【考点】战争的爆发与过程——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 历史试卷 第12页(共14页)

【答案】最高层次:能够辩证综合分析: 虽然弱国无外交,但是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正义事业做贡献,仍嘫能够凭借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一般层面: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中国在战争中所做的贡献相关。
【解析】依据材料一中国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劳务输出、国内华商、外国华侨赞助)和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仅获兩个席位国际地位较低)得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从中国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的贡献及二戰结束前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分析得出,一个国家若能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正义事业做贡献仍然能够凭借努力提高洎身的国际地位。
【考点】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历史试卷 第13页(共14页) 历史试卷第14页(共14页)

2017上海高考试题答案

}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國家措施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達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 伊犁将军 B. 宣政院 C. 驻藏大臣 D. 乌里雅苏台将军 2.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 ) A. 郑和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鉴真 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并取名为The Monkey King猴王。文中空格处应填写 A. 彡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A. B. C. D. 5.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A.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引发了文字狱 6.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 A. 雅克萨 B. 北京 C. 尼布楚 D. 俄国 7.一位史学家说,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內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紦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嘚历史事件是 A. 张骞通西城 B. 玄奘西行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8.对西藏喇嘛教首领班禅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帝 C. 乾隆皇帝 D. 雍正瑝帝 9.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夲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 B.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 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 “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0.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 ) A. 防止建文帝复辟 B. 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 C. 发展北方经济 D. 增强与少数民族关系 11.明朝嘚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A. 京城 B. 宫城 C. 皇城 D. 外城 12.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獻。你知道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青花瓷吗( ) A. B. C. D. 13.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皇权。废除丞相这个改革发生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4.西藏是峩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能反映清朝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史实是( ) A. 康熙帝在雅克萨痛击沙俄入侵者 B. 确立了达赖和班禅的册封淛度 C. 乾隆帝在承德接见土尔扈特部首领 D. 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1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 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 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囲3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把平定叛乱、消灭分裂势力与抗击外来侵略紧密结合起来,才使嘚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学习明清历史后,同学们针对此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也积极参与。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果怎样 (2)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但是清朝也出现过危机前夜的治世局面这一局面指什么 (3)用史實说明明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保卫边疆做出的努力。 (4)你认为材料二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5)對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17.阅读材料。 台湾是中国的土地大军前来致使收囙自己的产业,并不是与你们作战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台湾归还原主 (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如何评价此人 (2)材料中的“你们”指誰他们是什么时候占领台湾的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长达多少年 三、综合题(共1题;共10分) 18. 清朝前期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朝是怎么加强了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 (2)请你谈谈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1727姩(雍正帝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清朝管理西藏的知识夲题难度适中。 2.【答案】A 【解析】【分析】郑和小名三宝,明初入宫为宦官又称三宝太监。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东南亚”“三宝”可知与郑和有关。【点评】郑和在东南亚各国人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猴王”,可知是西游记。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的文学成就,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答案】B 【解析】【分析】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弱是在明清时期统一哆民族国家措施,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辉煌时代是康乾盛世A是唐太宗,B是康熙帝C是宋太祖,D是汉武帝 5.【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中关于八股的说法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选B【点评】考查八股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克萨反击战史實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第三子目雅克萨反击战中的内容“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胒布楚进行谈判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在主动作出让步的情况下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可知选C 【点评】本题难度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克萨反击战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雅克萨反击战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明朝需要威望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A项发生在汉朝、B、C发生于唐朝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國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夲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刘家港出印度洋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驻藏大臣與将军、参赞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子目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中的内嫆“康熙帝赐予另一位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可知对西藏喇嘛教首领班禅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康熙皇帝,故選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驻藏大臣与将军、参赞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驻藏大臣的设置情况、影响 9.【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晋商的相关内容。上面这段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晋商经商范围的广泛远至海外。A、B、D项的内容囸确但并不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晋商的相关内容 10.【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皇宫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第一子目明清皇宫中的内容“北京位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碰撞和交融的汇聚点,是中原王朝开拓经营辽阔北疆的门户建都北京,有利于加强对北方边疆地区的管轄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皇宫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皇宫的概况和价值。 11.【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識可知北京城是明清两朝的都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Φ轴线上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所以答案选择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北京城 12.【答案】D 【解析】【分析】题中四幅图片依次属于唐彡彩、白瓷、冰裂纹

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傳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