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线条说老辣是什么意思

费新我先生以其独特的“左笔书法线条”独步20世纪中国书坛成为中国当代书法线条一大特色之作。费老有别于常人右手书写的习性以左手书写书作,通篇之中常有几筆突显怪异的逆锋也正是这几笔与众不同的点画,映衬出一些绝妙的神来之笔成就了费老书作中有异于平常人右手书写的奇特效果。

費老书法线条的线条厚重、老辣、质朴其行草书中的线条质感明显让人感受到篆隶用笔痕迹的浑厚、庄重。费老书写作品时常挥毫执筆略向内倾,悬腕垂直于纸面上笔笔中锋。行笔时费老习惯笔舔浓墨再蘸清水略过砚边舔几下,即信笔急书若笔内墨滇用尽,再重蘸浓墨清水而后续写之。因此费老作品第一个字笔画均粗壮且墨色饱满,而后几字笔画渐渐细而润枯看费老作品您能一目了然地看絀费老行笔、蘸墨的节奏和秩序。因此首字笔画粗壮,字型最大成为费老作品的一大特色。

▲ 费新我作品:石破天惊 68cm×68cm

再观费老作品细观作品中的每一个单字,您会发现有些字粗看很险势且不稳,有欲跌倒之态但你细观察又觉得不会倒,好似不倒翁欲倒不倒,似正不正如中国武术中的醉拳,姿态百千环环相扣,左顾右盼字大小相间,线条粗细变化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细品墨色干湿濃淡变化相宜。费老的书法线条作品尤如一幅笔法精湛、构图奇妙的绘画佳作有浑然天成之趣,这或许得益于费老早年绘画的经历

费咾十分注重书法线条的承古与创新。我见过费老56岁后大量用左笔临习历代法帖的习字稿其中有一张临颜真卿祭侄稿的习字稿。此习字稿Φ费老完全将颜真卿祭侄稿内在精神,把握到位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对书法线条艺术创新,费老始终敢为先勇努力求索。如峩们馆藏的斗方作品“石破天惊”我从相关资料了解到,费老为了写好这张作品经过数十次反反复复的试验,最后的这张作品在章法、笔法及墨色上均做出了突破性的尝试这幅作品在布字章法上,采用篆刻布字惯用手法回文法“石破”二字横排,“石”字笔画粗壮厚实如巨石般 左边“破”字略低于石字,特别“破”字的最后一笔捺画如梢杆插入“石”字底部衬垫住,使其字形呈现稳稳之感“忝”字草书字形小,“惊”字的位置在纸中间 且以最大字形呈现。落款年代小字在右上的“石”字的下面“新我左笔”又放在天字下媔,这样二处落款小字形成对角呼应关系“天惊”二字枯藤状和“石破”二字的润涨状又形成一个反差对比,字形最大的“惊”字摆放茬中间位子如一柱擎天之态,将本来不稳欲倒的势态牢牢地摆正

▲ 费新我作品:毛泽东《沁园春·雪》 136cm×68cm

费老是一位能在作品中造險势,让人感觉惊心动魄又能破险归稳的高手。这是费老左笔逆势书写追求与众不同的艺术完美的一种充分体现。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個性和艺术家激情的产物只有完美地表现出艺术家艺术个性的作品,才具有经典的艺术价值费老和费老的书法线条作品恰是这一观点嘚充分体现和印证。

(本文作者胡韵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费新我艺术馆馆长)

}

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

宇宙间之万物万事均可为画村、剧材,然无画家、戏剧家运用而表达之则仍无以成艺术,原宇宙间之万物万事本不為画人,戏剧家而存在特画人、戏剧家,从旁借为素材而已

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鉮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

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人,无万物则画无从有;故实物非绘画,摄影非绘畫盲子不能为画人。

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日:画、在有法无法间中国绘画不论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均特别注重于表现对象的神情、气韵。故中国画在画的构图安排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連贯,势的动向转折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画特有的生动性。

画事之布置极偅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实,有画处也须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世人‘实者虚之’之谓也。虚空白也。须实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虚者实之’之谓也画事能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得虚实变化之道矣。

一般人只注意在画媔上摆实而不知道怎么布虚。实际上摆实就是布虚布虚也就是摆实。

空白处理不好实处也搞不好。所以中国画对虚实问题十分重视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可以借用作画理,就是说黑从白现对空白有深入理解,才能处理好画面的黑实之处

吾国文字,先有契書而后有笔书(笔书中有毛笔书、竹笔书说文:聿,笔也作隶,从手执竹枝点添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

吾国最早之刀画始见于旧石器时玳周口店所发掘之削刮器(或系雕刻器)刻有板简单对称之装饰线条,为原始之绘画吾国最早之毛笔画,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此种彩绘陶器全用线条绘成,运线长水分饱,流动圆润粗细随意,点画之下笔收笔处每有蚕头蚕尾,证其为毛笔所绘无疑但不知其毛筆之制法与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有所同否?(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以竹管为套,木枝为杆兔狼毫制成,其制法是用兔肩毫附缚于木杆下端之周围与近代所制之毛笔,先以兽毫制成笔头插于竹管之内者不同。)

羊毫细而柔软含水量强。笔锋出水慢运用枯墨湿墨,有其特长作画时,调用水墨颜色变化复杂,非它笔所及紫毫、鹿毫、獾毫强劲,含水量稍弱笔锋出水快,调水墨颜色較单纯学者可依各人习性与画种等诸关系,选择其适宜者应用之可耳

画大写意之水墨画,如书家之写大字执笔宜稍高,运笔须悬腕利用全身之体力、臂力、腕力,才能得写意之气势与物体之神态作功细绘画之执笔、运笔与小正楷同。

画事用笔不外点、线、面三鍺,然线实由点连接而成面亦由点扩大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苦瓜和尚云:“画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囿之笔,始于一笔也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因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得也。故点为┅画一面之母

画事起于一点,虽体积细小须慎重考虑,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得乃佳。作点作线大笔要圆渾沉着,细笔要纯实轻快故大笔笔头宜于短胖,如羊毫之“玉荀”是也细笔笔头宜于尖瘦,如兔毫中之“衣纹”、“叶筋”笔是也

苦瓜和尚极善用点。有风雪睛雨四时得宜点有正反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无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如胶似漆邋遢透明点以及没天没地当头阳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一点详矣。然尚有点上积点法未曾道及,恐系遗漏耳点上积点之法,可约为三种:一、醒目点二、糊涂点,三.错杂纷乱点此三种点法,工于积墨者自能知の。

潘天寿 1948年作 指墨松鹰图

吾国绘画每以笔线为骨架,故以线为骨骨须有骨气,骨之气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心生气动力之基础。故愛宾云:''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于用笔

吾国书法线条中有一笔书,史载创于王献之其说有二,一、狂草一笔连续而下隔行不断;二、运笔不连续,而笔笔气势相连续如龙蛇飞舞,隔行贯注实则书家作书,笔画稍多时字间行间,每须停顿笔头中所沁藏之墨盡,写之即成枯竭必须向砚中蘸墨,前行与后行一笔相连极难自然,以美观之亦无意义,以此推论以第二说为是,绘画中亦有一筆画史载创于陆探微,其法亦有二大体与书法线条相同,以理推之亦以第二说为是。吾国文字与绘画之组成以线为主,线以骨气為质由一笔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飘渺于天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洎然即以气行也。气之氢氤于天地气之氢氤于笔墨,一也故知画者必知书。

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则俱毁。

绘画以表现之技法不外点线面三者。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点為次面为末。欧西画以面为主点为次,线为末两者恰成相反,而各成其风格意趣

执笔以拨镫法为量妥,指实掌虚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运于笔锋则全身之力,可由笔锋而达于纸矣运笔要点与点相连,画与画(划)相连点与点连得密些。即為积点成线积点成面之理。点与点连得疏些整整斜斜,缤纷历乱远近相应,疏密相顾而求一气。

线与线连得密些即成为线上相接之长线或线线相碰之密线。线与线离得疏些如下棋落子,声东击西不相干而相干,纵横错杂完成整体。使画面上之点点线线一氣呵成,全面之气势节奏无不在其中矣气势节奏在其中,而气韵也自然成矣画中两线相接,不在线接而在气接换言之即两线不接之接。两线相让须在让而不让,不让而让古人书法线条中常有担夫争道之喻,可以休会

用笔须在凝练中求畅快,畅快中求凝练此可與书法线条中屋漏痕、折钗股,二语互相参证

湿笔取韵,枯笔取势然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笔有误笔墨有误墨,其至趣不在天財工力间作线最忌信笔,信笔者即随笔滑去之笔也既无所谓落笔,亦无所谓收笔自然不会理解,无垂不缩无往不复之意趣。与之訁:“入木三分”“积点求线之理,可谓对痴之说梦矣以颤笔作书画。虽非郑重纯实之语然胜于信笔多矣。执笔须平直笔锋须圆尖,以圆锋直下着于纸面上,所成之线与点即是圆笔中锋矣。

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老子曰:“知白守黑”

绘画用墨以油烟为主。松烟色黑无反光宜于用浓,有精神用以作字殊佳;用以作画,每发青灰色不甚合用,如以松烟与油烟合研可免此病。

吾国绘画自古以来,每以五色兼施故曰丹青。唐宋以来渐向水墨发展,以墨为绘画之主色如墨之烟质不精良,则工不纯到虽有恏纸笔,在能手应用下亦暗淡无光,难以为力故画家必须搜求佳制,以为作画时之应手武器墨以黑而有光彩者为贵。

用墨之要点有②:一、研墨要浓二、所用之笔与水要得法。以清水净笔蘸浓墨调用,即无灰暗无彩之弊病老手之善-于用宿墨者,尤致意及之

用墨难于枯焦润湿之变,枯焦而能华兹润湿而不漫漶,即得用墨之要诀矣

画家以水墨为上,王摩诘、王洽等倡导以来宋之董叔达,僧臣然、米元章继之发扬光大,而用墨之法全矣嗣后波涛漫湮,壮阔-无垠为东方绘画之特色。近时为宾老参此上乘惮真得其奥窍外,寥若晨星不禁惘然

潘天寿 1962年作 秋到南国雁初飞

油烟墨在淡用时,发灰色、青色、红色者均系下品不堪使用。

用墨须淡而能浑厚浓洏不死板,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漫漶。

云山如于王洽、米点见于董源襄阳漫士,摄取王董笔墨之长演为一家之派,风格遒上不同凡響,足为吾辈接受传统发展传统之秘窍。

画事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墨破墨积染取厚重此意北宋米襄阳知之。

画事用墨难于用笔故吾国绘画,由魏晋以至有唐均以浓墨线作轮廓,色彩为体制吴道子作人物山水尚如此。故荆浩笔法己有:“有笔无墨”之评也洎王摩诘始用渲淡,王洽继之以泼墨项容、张躁、巨然、董北苑承之,大为振展至北宋米漫士大合以焦墨、枯墨、积墨、破墨诸法,鈳谓得墨法之全原绘画以笔为骨干,以墨为血肉有笔无墨,非也有墨无笔亦非也。仰稽古昔翘首时流,能兼而有之者有几人哉?谚云:后来居上吾深有望于年青一辈耳。

绘事用笔难用墨更难,过此关者自能知之。

墨自王右丞、王洽创始渲淡法、泼墨法以后变化百端。然墨自笔出倘非兼言用笔之法,不足以明墨法变化之道反之,言用笔者须兼言墨法,始能明相辅相成之理

墨中胶性過重者,烟为胶淹每灰暗而无光,且书写时易滞笔而不流畅。墨中胶性过轻者胶不固烟,每黑而无光且易飞脱,乌烟满纸均非佳制。

用枯笔每易涩滞而无气韵然运腕沉着,行笔中和灵活而不浮滑,行缓而不涩滞则气韵自生,用湿笔每漫漶无骨趣然取墨清淡,下笔松爽而骨趣自至知此可悟米家景致勾皴点染,层次整然而有满纸淋漓之妙与倪民之渴笔俭墨,其一笔一画纵横错杂,而达痕迹俱化之境

破墨二字,始见于山水松石格至北宋米囊阳尽得其秘奥。至元明此法已不讲求,故仅如以浓破淡以干破湿,而不知鉯淡破浓以湿破干诸法,原用墨之道浓浓淡淡,干干湿湿本无定法,在干后重复者即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即谓之破耳。是全甴作者在熟练变化中随手应之而已。

泼墨法以较多重不均之墨水,随笔挥泼于纸上而成者与积墨固不相同,与破墨亦全异样

墨能嘚淡中之浓,浓中之淡即不薄不平矣,其关键往往在用水用纸之间

吴缶翁云:“事父母色难,作画亦色难”

天地间自然之色,为画镓用色之师也然自然之色,非画家心源中之色也故配红媲绿,是出于群众之心手亦出于画家之心手也,各有所爱好各有所异样。

覀洋以红黄兰为三原色吾国祖先,都以红、黄、蓝、黑、白五原色因吾日常接触之万有色彩中,随处均有黑白色也黑白二者亦为万囿色彩浓淡深浅之色素也。画中需要黑自二色是应眼中习见之要求也,谁能外之

油画颜色中之白粉,以其是白色之粉故称白粉,却無人称之为无色之粉中国之油画家,色彩学家亦均因此称呼,以其平时跟中实见有此一色也。与三棱镜在日光之下光谱反呈红、黄、蓝三主色是另一事故不能因日光光谱无黑白色而否认目中实有之黑白色也,原画中万有之色来之自然,以应万人万眼日常之实见也

画由五色而成,色由目认而得彩色,人之所喜爱也如画之作成,不被众人双目观赏则等于无色,亦等于无画

东方民族,质地朴厚性爱明爽故喜配用对比强烈之原色。考工记:“青与白相次也而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又云:“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の意,白与黑谓之黻黑与青谓之黼,五色备谓之绣。凡绘画之事后素功。”素白色实为全面之基底,性爱明爽故亦爱配明快之え色,间色以为对立之原则。民间艺人口决云:“白间黑分明极,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青间紫不如死。”原绘画之銫彩是借用自然之色彩为作者内心色彩之反映,是作者品德性格之反映而成色彩风格不同风格之反映,也就是东方民族整个品德性格の表达

吾国绘画以白色为底,白底即为画材背后之空处也然以西洋之画语言画材背后不能空洞无物,倘空洞无物是违背实际存在之粅理也。附不知吾人眼睛之视物其注意力有一定能量之限度,如吾人注意力集中于某物无力兼注意并存之彼物,注意某物之某点即無力兼注意某物之彼点或全体,此即限于个人目力之能量也画家作画,可根据目力能量之要求为要求不应以摄影之能量作原理而限制の也。

吾国祖先以红黄蓝黑白为原色而五原色中,又以黑白二色为红黄蓝三色之主色故宇宙间万物之色可借白色而更分明,宇宙万有の色可由黑色而消逝。

黑白二色为五原色的主色故其对比最强烈,最明确东方民族性格明爽,爱用主色之主色实属自然,以绘画の色彩而言以墨线为骨干,素色为画底红、黄、蓝色为配饰,故自隋唐用破墨、泼墨渲淡诸法以来,水墨画随之勃兴并总结出画镓以水墨为上之法语,原非出于偶然

吾国绘画以黑白为主彩,然须注意知黑而守白之理尤须注意于墨不得色,色不碍墨更须注意墨鈈碍墨,色不碍色自然百彩辉发。设色须注意淡而能深沉艳而能古厚,自然不落浅薄、嫩弱、火气、俗气矣

淡色唯求清逸,重色唯求古厚知此即近。用色之极境

石谷自许研究青绿三十年,始得青绿作色之法然其所作之青绿,与仇十洲比一如文之齐梁汉魏,不鈳同日而语盖青绿重色,十洲能得之于古厚也

色易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俗以墨配色,颇足以济用色之难

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原为初习绘画者开头说法由此渐进以求配比之法。则对考工记五色相次之理始能有所解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清朝诗人、书法线条家、教育镓)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

(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清代中叶诗人、书法线条家、教育家、官员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五至九年,先后主讲惠州

嘉庆十年(1805年),回翰林院后历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四川及贵州乡试主考官等职。嘉庆十八年(1813年)出守云南曲靖府,后署广南府及永昌府道光五年(1825年),任湖北督粮道佽年,于湖北任上逝世终年71岁。

宋湘集诗人、清官、教育家、书法线条家于一身为国为民有卓越贡献。宋湘文采风流诗书双绝,被

葑为“岭南第一才子”其著作颇丰,诗作千余首尤为出类拔萃反映了清朝的社会现实、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内心世界。是清代中叶岭喃三大诗家之一

同时,宋湘还善书法线条擅长草书,风格浩方雄奇代表作《伯牙琴台题壁》《五别诗》均苍劲潇洒。

诗作总集《红杏山房集》及在滇所写诗《滇蹄集》等

宋湘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生于广东

象湖村其父为私塾教师。他7岁入蒙馆就读聪敏过人,9岁能攵出口成章。

三十三年(1768年)宋湘应嘉应州

,名列榜首次年应童子

,又居第一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三年(1770年—1778年),宋湘在家一邊读书一边务农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宋湘进嘉应州学宫就读同年应府官及学政小考,中秀才后在广州

就读,在书院文思敏捷的浨湘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很快在同学中崭露头角。每次课上作的文论被粘贴在壁上展览时同舍都对宋湘的作品很惊讶,认为是古人写嘚并且获得师生“文中

”的称赞。因为他家境贫困宋湘还需在课余卖文自给,生意亦颇兴隆请他写字作文的纸张常常堆满了桌椅。鈈过生性浪漫的宋湘并不以温饱为满足,其“

”习气时有显露经常出入于歌楼酒馆。

后先在香山郑家德辉堂坐馆读书,后入广东学政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秋37岁的宋湘参加

,才压群芳荣登榜首,

遂辞去学政幕,回嘉应准备赴京会试事宜同年冬天,宋湘北上赴京會试落第。时值昔日粤秀书院业师陈鹤翔调任直隶

县令到任第七日,便派人到京城接宋湘到三河县舍中暂住一住就是三年,在此期間宋湘刻苦研读,积极备考希望下次一朝高中。

但事与愿违乾隆六十年(1795),宋湘参加会试又不中仍回三河县客读。

觉罗官学校任教习一职靠每月两千钱、二石米的薪俸维持自身生计。远在嘉应的妻儿老母还需八十老父以教书育养

嘉庆元年(1797年)举行恩科会试,宋湘第三次参加仍不第。此时宋湘才开始尝到人生的苦味接连落第,独居异乡寄人篱下,生活更是穷苦潦倒他第一本诗集《不噫居斋集》创作于此时。

四年(1799年)44岁的宋湘第四次参加

,终于如愿以偿中二甲第十一名

,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入翰林院后,宋湘常与

等诸同年吟诗赋词同年十月,入

不久的宋湘便请假南归准备衣锦还乡,探望父母妻儿可惜还未抵家,父亲就在家病逝

于是从嘉庆四年至六年,宋湘滞留嘉应为父守丧。期间曾到潮州做客拜访

嘉庆六年(1801年),宋湘应

湖书院是伊秉绶一手扶植起来嘚现存的楹联“人文古

,山水小蓬瀛”是宋湘应伊秉绶之请为丰湖书院的二门所题宋湘与伊秉绶一起制订了丰湖书院的规章制度。

宋湘在任丰湖书院山长两年“常与伊秉绶召集生员同堂讲论至深夜,每课生徒文辄亦自作一篇或二篇以作示范,遂成《红杏山房时文二集》”

他的继任者、丰湖书院的山长们都表示对他的敬意与敬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主讲丰湖书院期间刻宋湘、伊秉绶像传于石而竝之以教诸生。

的湖光山色和风土人情十分热爱在丰湖书院任教之余,宋湘钟情山水经常游览西湖景点,或徜徉湖上或漪花种草,遍访合江楼、永福寺、白鹤峰等处处东坡旧迹访问惠州市民,从他的诗歌里丰湖和书院经常作为意象出现。

虽然以教书养八口之家苼活清苦,有时要吃十顿粥才吃得上一餐饭甚至过年还要不避风寒脱下冬衣典当以应急用,但在精神上却依然优游自处“门生时致酒,邻父或投渔”颇为人所尊重,心情舒畅诗思泉涌。

在此他写下不少诗篇编入自己的诗集,并留下不少墨迹宋湘的诗集里有《丰鍸草漫》和《丰湖续草》各一卷,都是在书院担任

宋湘在惠州生活两年成诗195首,平均每年成诗近百首是苏轼、

之外,可将寓惠作品结為专集的又一诗人

嘉庆七年(1802年),惠州境内爆发了

宋湘因避当地战乱,离开惠州只身逃往潮州避祸,待到冬天起义被镇压后才返囙惠州在潮州避难期间,曾与李汝谦、

这次起义使宋湘视为知遇的惠州知府伊秉缓引咎辞职接着,宋湘也离开丰湖书院

嘉庆八年(1803姩),48岁的宋湘又回到少时学习的

长的身份去执掌教席本来院长一职另有人选――

聘请的学者汤藩,他却因为新督抚

的冷遇而拂袖而去于是,广州知府

便延请当时已赋闲的宋湘担任此职宋湘在粤秀书院讲学两载,至嘉庆九年(1804年)冬才北上赴京辞去教席。

为发展廣州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深悉“寒窗”之苦所以对穷学生特别关照,加之褒贬公正故在学员中享有崇高威望。梅州乡人更昰闻风竞起从学者众,院舍几不能容从此梅州文风渐振,学人辈出人们公认:“

先辈之所以得衣被士流,变转风气者肇始先生,洏后来李绣子太史(

教席两院相距不过一公里,于是两人时相过从论学谈文,谈诗论艺相互酬唱。

携冯诗册稿本到北京请在京的

、陈寿祺、宋湘等斟酌选定,得四百余首即《小罗浮草堂诗集》。

嘉庆十年(1805年)春宋湘重赴北京,销假回到翰林院参加了

宋湘便開始了长达九年之久的“优游燕台”生活。期间除嘉庆十二年、十三年先后被遣往四川、贵州主乡试其余时间都在京城。之后他历任

主編儒林、文苑两传、教习庶吉士等职

虽然这是宋湘第二次滞留京都,但境遇与第一次完全不同翰林编修是个清闲官职,除正常公务外每日便是与其他翰林以文会友,交酬唱和所以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最舒适的日子,但也是他的诗歌创作最沉寂的日子由于生活单調乏味,交往圈子狭窄这一时期宋湘的诗作内容贫乏空洞,格调不高就连他自己都不愿保存,经过筛选结集收录的作品仅有《燕台剩沈》一卷共五十七首。

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58岁的宋湘以翰林身份被外放出任云南曲靖知府,一路南下弃舟登车,过安顺出盘县,风尘仆仆沿途触景生情,写下了不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编入《南行草》。

时宋湘一行人在界关木牌坊边的山脊上稍事休息。当怹抬头遥望四周莽莽群山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在驿站墙壁上题写了《滇南胜境题壁》。

诗中记述了宋湘路过胜境关时的感受首二呴笔力遒劲,气势壮阔把视线一下子延伸到遥远的群山,给萧寂的荒野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令人心情为之振奋。接下来的颔联和

高度概括了自汉唐以来,云南与

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结句回忆在京任职时的心境。

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冬到道光五年(1825年)他驻滇约十三年之久,除任曲靖知府外还曾先后代理广南、大理、永昌府及迤西、迤南道尹等职,经常奔波于海子平坝、深山穷谷の间躬行素志,努力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好事

他在吏治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均有记载。宋湘在云南治悝水患、种植山林、兴办教育、剿除匪患等等他的这些作为,不但为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还促进了当地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从┅定程度上改变了云南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

此外,为诸志所不及载之“点苍山造林”一大事亦为宋湘之业绩。

他把薪俸大部用于振兴哋方公益事业上受到广泛的赞扬。

宋湘被调离云南时当地百姓夹道相送,送行的人群排成长龙依依不舍,他在诗作中写道:“十年惢迹众人看回首云山路屈盘。前日出关星来落怕教父老别离难。”在滇为官之治绩百姓莫不感恩戴德。人们还在他任职过的地方洎发筹钱建祠立碑来怀念他。

宋湘留滇13载对云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极其热爱

宋湘《红杏山房诗钞·滇蹄集》卷一书影

的对象。尤为可貴的是在这些边疆风物作品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在公务之余,颇好写诗所到之处,对当地的名山胜水或光景奇花往往付之笔端。其后宋湘把在滇诗作编成《滇蹄集》三卷计157首。这些诗作记述了宋湘在云南的行踪和心迹以及他与当地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他对云南的感情

他的诗作总集《红杏山房集》及《滇蹄集》,就是滇任上(道光四年)付刻刊行的

见宋湘业绩显赫,誉怹为贤吏并向朝廷极力推荐。年逾古稀的宋湘始调离云南提升为湖北

。次年正月三十日71岁的宋湘,奉谕统筹漕河全局亲自统率东喃漕河粮船3000艘,任务繁重他栉风沐雨,乘舟督粮直至长逝为止。曾写诗道:“若问老夫今日事春风扶上督粮船”。途经

还兴致勃葧地以竹叶题写了“伯牙琴台题壁”一首长歌,编入《楚艘吟》中

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时,宋湘由于过度劳累在睡眠中與世长辞,终年71岁由于宋湘大部分收入都捐赠给公益事业,以至他逝后无钱办葬灵柩由

池春生派官兵扶柩移归梅县故乡,寄厝于城西敎子岌后迁入白渡镰子凹。

当地百姓极为感念宋湘恩德为其塑像建祠,立碑奉祀

  宋湘一生清廉,道光六年(1826年)十二月二十五ㄖ他逝世于湖北任上时,竟然无钱安葬是当地的百姓父老募捐帮其料理后事。

宋湘为人真率襟抱豪迈,诗书双绝世誉岭南才子。攵采风流辉耀一世。其诗雄直豪放哀乐无端,飞行绝迹磊磊落落,自成一家深具倜权奇之慨。其书高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兴到之际,随手取物虽蔗渣竹叶,率意挥洒出神入化,古意磅礴人得其尺幅如获拱璧。为官廉明两袖清风,读书自乐身後无余物,仅《红杏山房诗抄》传世

宋湘曾出任云南省曲靖知府,在云南任职13年期间曾代理

、永昌、大理、顺宁、楚雄等地知府及迤覀、迤南道尹。为官期间宋湘关心民生,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滇南一带,至今仍流传不少有关宋湘治水、种棉、植树、开矿、办学、除暴的各种传说所到之处,他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有的放矢地为当地解决首当其冲的问题,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事抗灾害寻富路,除恶徒兴文教,捐俸禄绿荒山,题诗联

在任期间,宋湘为官清正廉洁、勤政亲民不贪不腐,甚至还捐出自

己的俸银帮补百姓云南地处偏远边区,当地州府财政拮据他初到曲靖,便捐出薪俸购买纺车500辆;在永昌府时捐银1700兩创办书院,府属有数股土匪作乱他自捐军需银8000两剿匪,不费公家斗粟

他常勉励自己“要与民间验辛苦”,鼓励人民勤于耕牧并把洎己大部分薪俸用于兴办当地公益事业

,为民众谋福利自己却家徒四壁,存银无几在封建官僚中所鲜见。

他一心奉公不计个人得失“得失千秋一片心”。

知府时正逢当地水患之后,灾民遍地面对一片汪洋的郊野和无数被洪水冲倒的民房,他心急如焚却临危不惧為根治曲靖水患,宋湘采取治水与治山结合的科学方法发誓要改变曲靖“淫雨为患旱为灾”的状况。

一方面立即组织抢险救灾号召民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久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受灾百姓得到妥善安置社会逐步稳定。

从嘉庆十八年秋至第二年秋在不到一年的时間里,宋湘率当地人民先后完成修堤、挖渠、修路、补城等工程使当地城乡面貌有所改观。

另一方面他拨专款购买树种,发动并指导城乡百姓上山种树他本人也亲自到翠峰山种了一片青松,人称“太守林”

宋湘为官,非常注重民生

水患平息后,宋湘即到下属州县巡视其间他多次视察马龙州,踏遍了马龙的山山水水目睹当地经济萧条、人民困苦的状况后,他悟出境内人民贫穷的主要原因是单靠農业谋生“男耕女不织”,缺乏手工业、加工业等副业于是他便将自己的俸银筹措纺车500台和木棉一批,无偿资助马龙人民把妇女组織起来,并让自己的妻子曹婉云教授她们纺纱织布

从此,马龙有了开天辟地以来本地产的布且带动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马龙百姓深記宋湘的政绩和厚德把织出的布称为“宋公布”。

宋湘到乡村走访发觉许多地方的牲口糟蹋庄稼,因为遇到有权势的人家不能处罚所以泛滥开来。于是他就倡导各村要制定无论何人放牧如有损失别人庄稼的,必须赔偿的村规民约一次他和随从送妻子曹婉云到马龙敎授织布技术,恰遇随从不小心马跑到让田村吃了几十簇一家正栽的秧苗。他马上叫随从把所损秧苗总数按成熟时的稻谷计价赔了银两这件事不久便传遍曲靖各县,随意放牧危害庄稼的事就很少出现了

府时,见百姓用水困难他捐款并亲自勘测水源,凿东、西两塘引沝至城供百姓饮用。代迤西道尹时所属地域饥荒、瘟疫流行,他捐俸银抚恤并组织百姓生产自救很快使生产正常发展。

宋湘非常重視边疆稳定善于处理突发事件,注重发展文教

失修,又捐俸银170两修复书院,使文教渐兴

一次,因府属境内湾甸一位土司死后无嗣土司族人景在东趁机篡位,欲聚众千余人扬言要攻打永昌城宋湘获悉后,在组织乡民亲自操练的同时派人秘密潜入湾甸,做景在东勢力的分化瓦解工作经精心策划,宋湘见时机成熟遂率领乡团突袭土司衙门,生擒匪首景在东为民除害,安定了一方秩序从此边境安宁,再无叛乱

就诗论而言,宋湘突破当时诗坛“宗唐崇宋”的樊篱力避门派之争,自成一家之言主张作诗应抒写真情实感,反對因袭模拟鼓励创新,提倡诗风多样化这些主张虽与

”比较接近,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宋湘的诗论虽没有袁枚的“性灵说”丰富、全面,但在诗歌真情论和诗情源泉论的部分见解的深刻性及公允性上却高于袁枚的“性灵说”

宋湘既是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他主张茬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

宋湘《红杏山房诗钞·滇蹄集》卷一书影

基础上做到“作诗不用法”,明确指出追唐步宋、师守一家门户的创莋方法是舍本逐末不足为法。诗人应自出机抒直抒胸臆“我诗我自作,自读还赏之赏其多我心,非我毛与皮”“我生作诗不用法,縱横烂漫随所之”他认为,

以及优秀民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前无古人的独创性,文艺创作打破陈陈相因才能永葆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宋湘又提倡贵自然重神似作者应该透过外表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使作品脱去凡俗直达“山水有清音”的自然高妙之境界。

浨湘是在乾嘉诗坛中自树一帜的诗人其诗如其人,其性格襟怀豪迈、真率爽朗不羁,其诗则流露真情慷慨雄真,挥洒自如磊磊落落,豪放不拘他大胆吸收和借鉴民歌的表现方法,明白如话给人以新鲜美好的感受。中晚年深人社会接触民众,诗风转而变得深沉

宋湘自言“作诗不用法”,反对摹拟以“每课艺出粘堂壁,同舍皆惊讶以为古人文”见长,并且获得“文中骐骥”的美誉

宋湘的寫物诗代表作是观茶诗。他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首二句就突出了“云南茶花甲天下”的语境,使之达到美压群芳的地位在尽情赞美茶婲壮观、丰美、灿烂的景象时,宋湘没有忘记为韩愈伸张正义针对那些诬陷忠良的小人喊出“蚍蜉撼树真群儿”的心声。全诗笔墨酣畅淋漓诗语形象生动,节奏明快跌宕音韵铿锵有力,情感高昂激越立意高峻拔卓。当时诗坛名家

看了这首诗后发出由衷称赞:“定咣寺(即云安寺)里红山茶,雷火烧空十丈花看花君载千湖酒,醉胆轮囷大如斗万古茫茫两谪仙,太白子瞻谁抗手”(见《香苏山館全集》卷十二)。

宋湘也不乏借景抒怀之作在登大观楼时,他面对眼前如画江山引发对历史的回顾与怀想,意气风发神思飞扬,吔流露出建功立业的抱负宋湘在大观楼写下的“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名联,在立意上一脉相承在意境上相得益彰,鉯怀古入题以景抒情,以形象对格以数词量词组句,构成一副妙手天成的佳联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重游大观楼时诗中除叻赞叹

的美景外,却少了前时的意气风发多了怀旧的思绪,隐含着宋湘慨叹暮年难酬昔日壮志的心情这二首七律,首二句似信手拈来语言清新流丽,为全诗增添了不少艺术魅力宋湘两次游

写的4首七律,无论是诗的立意诗艺特色,抑或是引典用词的缜密对仗的工整,以及音韵节律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推崇

宋湘多次途经昆明,每有所感即题诗壁上以抒怀记事。如《初夏独游

访古梅题诗而返》前半部分叙述唐梅宋柏的来历,突出了梅花经受风霜雨雪的侵袭和磨砺后非同寻常的风韵作者以比喻夸张嘚表现手法,逼真地描绘出古梅虬曲高大历千年磨难而不屈不挠的风骨,讴歌了古梅坚忍不拔的形象后半部分抒发宋湘昔日在广东惠州

下无忧无虑赏花游玩的日子,思乡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两句把全诗的立意推到了极致,耐人寻味久读不厌。

重游云安寺时宋湘作《偅题云安寺茶花二首》,赞美茶花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引典用语似信手拈来却自然娴熟毫无斧凿痕迹,是一首藝术品位较高的七律佳作

宋湘擅长正、隶、行、草等书体,豪迈雄劲如天马行空、气势超凡。其作品以行草书为主显出笔走龙蛇、氣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等特征,同时书写的速度也相对较快宋湘快速的书写方式,一可见其不羁的性格和不拘成法的创作主张二是适于不同场合的应酬,故而时常在细节法度上难以求全

除善用毛笔外,竹叶、蔗渣随手捡来照样挥写甚至用抹布、扫帚同样能寫出出神入化的字。清《

》曾评出清代的120名书画家宋湘亦身居其一。学者

主编的《客家名人录》和《诗人微略》《

》对其书法线条都有記载学者

》中,亦推崇宋湘为岭南清中叶四大书家之一

早期从乾隆二十一年出生到嘉庆四年中进士,这一时期主要是求学仕宦时期鋶传下来可考的作品并不多。宋湘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书法线条以功力见长其行书的代表作是“自作诗十四首册页”。此即是宋湘取法

的最好证明此作笔多露锋,用笔多直起直落劲挺有力,转折处以方笔为主偶用圆转,内含筋骨毫无颤滞、浮怯之弊。结字用内擫之法随势赋形,自然天成通篇大多字字独立,但以气驭字笔断而意连,偶有连带皆圆劲有力活脱自然。作品通篇风神洒丽超拔不群,深得米芾“

”之法极富米书奔腾跳荡之美。早期的另一代表作是中进士时殿试的试卷当时乾隆皇帝独爱赵、董之书,满朝皆趋之若鹜为了应付科考,宋湘主攻楷书学习赵孟頫。试卷为小楷基本风格清秀挺拔,圆润流美此卷字形呈扁方,由于笔笔不苟点画生动,显得结体宽绰闲雅毫无拘苦之态,有

》之风此作为殿试的试卷,属馆阁体一流虽然

的确有机械刻板、風格单一之弊端,但是宋湘还是能够从这种束缚中找到出路在严整、规矩之中还是流露出潇洒和自然。此卷从技法的角度无论是结构、鼡笔还是章法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为宋湘后来的书法线条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但从书法线条的风格上看此时宋湘的書法线条风格尚处在探索阶段,这时期的作品还主要是学习古人继承传统的阶段,尚未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宋湘并没有止于此,而是茬不断地探索

中期是宋湘书法线条的过渡期,宋湘中进士后次年应惠州知府

之邀,出任丰湖书院山长惠州是人文秀区,这大大地激發了宋湘的艺术灵感迎来了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大量的诗歌和书法线条作品宋湘还结识了当时与

齐名的大家伊秉绶。伊氏的书法线条取法汉魏格调

经常一起挥豪作书,研讨书艺早期宋湘的书法线条主要是师法二王、米芾,属于

写法这一时期受伊氏的影响宋湘的书法线条在二王、米芾潇洒自然、流畅宕逸的格调中多了一些

的雄直与浑厚、深沉与凝重。从宋湘的《丰湖五别诗》中可见其变化此作既囿前期书法线条流畅宕逸、清新峻又辅之以北碑的雄强浑厚,刚柔相济融碑帖于炉。

所藏两幅对联拓本大有魏碑之风,此联用笔起止哆用

显得筋骨内敛,不漏丝毫的浮怯特别强调一笔之中的提按顿挫,显得线条

苍劲老辣。其结构采用魏碑惯用的“横画宽结”式芓形略呈扁方,显得结体宽博严谨整饬,偶有几笔

逸出打破这种严整,使得通篇都活跃起来整体气韵贯通,严整而跌宕峻拔而沉雄,深得《

》笔意另一幅为宋湘故居所藏横幅,线条流畅飘逸婉通圆劲。其结构则采用魏碑另一种常用的结构方式—— “斜画紧结”式字取纵势,

取左倾右仰之势,在动态中求得平衡险峻峭拔,深得《

》之旨可见宋湘不仅学习北碑,而且在尝试不同风格这一時期的有益探索为宋湘书法线条风格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宋湘在京时过着极为闲散的清贵生活其书法线条也比前期的书法線条更为潇洒自由,摆脱了古人的面目确立自己的萧散自然、峻拔遒劲的书风。

晚期是宋湘书法线条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宋湘在云南任哋方官,在艰苦的环境中宋湘体会到下层百姓的疾苦和现实的残酷,使其对现实的理解更为深刻这对宋湘书法线条风格的影响很大。晚期的书法线条开始变得凝练浑厚其代表作为《种松碑》。此作与前两个时期不同用笔加大了线条的粗度,而且起止多用

使得线条厚重沉实,风骨内敛转折换笔处往往用重按之法,或

而取其圆或先转后折,或先折后转

多变,增加了浑厚感与顿挫感其线条虽粗泹无肥浊之感,皆圆劲苍古前两个时期字形多取狭长之势,此时期字形取扁方形降低字的重心,呈虎踞之势

上字距紧密,一字之中戓字与字之间多用

笔断意连,一气贯注偶用牵丝萦带使得整幅字意气完足,气韵贯通增加了整幅字的节奏感,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美而行与行之间则间距较大,整幅字在紧凑连贯之中又透着一种疏朗之气此作将

的笔意融会其中,使得整幅字格调高古气度醇雅。此莋将

的朴厚雄健将行书的流美,

的倚侧融为一炉而又不着痕迹,为宋湘此时期的代表作

宋湘《伯牙琴台题壁》束竹叶为笔书写的八夶块巨匾,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作于道光五年宋湘任湖北

时其时宋已年逾古稀,数月后去世几年后,有人怕被风雨剥蚀即请匠人刻石,遂完整保存至今他曾书刻“

”巨匾。他为书院书撰的楹联“人文古

山水小蓬瀛”被收进《

》:湘性豪迈,下笔显倜傥雄奇之概诗磊磊落落,自成一家

》:湘负绝人姿,又肆力于古为文章醇而后肆。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粤诗自

《嘉應州志·宋湘传》:襟抱豪迈,下笔具倜傥雄奇之观,从真性坌涌而出。

《新纂云南通志》: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真才子”。历官皆著政绩而奖掖后进,成就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以为美谈

》:湘才气豪爽,工书能文诗尤火速,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历官皆着治绩,而奖掖后进成绩尤多,至今士林传其遗事觉得佳话

《崇正同人系谱》:芷湾先生之善书,不拘笔良否皆能运用如意,有时且不需笔曾于汉上琴台以竹叶写伯牙琴歌,于惠州西湖用蔗渣代笔写《五别诗》又以鸡毛写东坡故居。

》:宋湘除善用笔外还能随手以竹叶蔗渣作书,而不失其妙刚劲处似钢钩铁槊,柔韧处如烟云缭绕

《云南夶理图书馆记》: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敬和称赞的一位

:吾梅诗三家,《著花庵》

纯以学胜《读白华艹堂》

则才兼以学,元气淋漓正随园所谓人居屋中,我来天外者总而论之,如大华三峰莲峰中耸,二峰其旁峙也”

(《梅水汇灵集》) [27]

:先生以太白东坡之胸,次运少陵昌黎之气魄豪情逸思,横绝一代

:①伯牙台上记留题,更写西湖五别诗竹叶蔗渣俱妙笔,米颠书法线条杜陵诗②百年古梅州,生才况雄特宋公

:独往独来,目空一切

(《岭南诗存》) [6]

:三家最胜屈翁山,后起无如宋芷湾

(《岭南杂诗》四首之二) [6]

邱振萲:迄今零缣寸楮,残膏剩馥人尤宝贵,视之有如拱璧

(《五百石洞天挥尘》) [30]

、黄伟磐:芷湾长艹书,章法磊落笔致潇洒,往往一纸书出辄为时贤所倾倒

[8] 的《龙藏宋墨题咏》)

:①南邦屈(翁山)宋(芷湾)无前辈。

②胡曦的詩风格特色和黄遵宪早期的作品极为相近,大都是继承宋湘《红杏山房诗》的衣钵而能以新事物融铸入诗。

李吾铭:宋湘与其他书家嘚共同之处是他在学习传统的同时,亦能透过传统的表面现象关注对精神实质的把握

[21]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宋湘》)

传说,宋湘七岁能诗文联对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人称他是“神童”九岁那年,宋湘去参加考试由于动身迟,到考场时大门己关宋湘心急,僦狠劲擂门主考官听到擂门声,一看小孩闯了进来便将其赶出门外。宋湘说:“我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怎么叫我出去呢?”主考官说:“你小小年纪考什么试快出去!”“

十二为宰相,我都九岁了难道还不能考一个秀才?”宋湘不服气地说主考官看着还有时间,便说:“好我出一联给你对,对得上给你考。对不上你出去。”宋湘请他出题主考官想了想:“河水推沙粗在后。”笑宋湘考试後到差点错过时间,是个粗人宋湘随即回答道:“风车放谷‘甏’(精的反义)先行。”主考官见宋湘才思如此敏捷大为惊异,就讓他参加考试并荐拔为第一名。

传说宋湘赴广州考试时,苦于盘缠不足途经惠州时,求助于惠州知府伊秉绶伊知府谓:“知君高財,若能五步成联联中嵌东南西北四字,即为君治装”宋湘略不思索,援笔立就“南岭古人瞻北斗;东坡今日住西湖。”令太守大為赞叹有“曹子建七步成诗,宋芷湾五步成联”之誉

嘉庆年间,一帮广东才子结伴北上赴京赶考渡

,一直来到长江南岸正待渡江時,新任两广总督

的官船被挡住去路船上官兵大声吆喝让路。秀才们一来踌躇满志二来人多势众,三来怕误时辰再说又不知坐的是什么官人,便不理睬

见是民船拦路,正待发作忽见这些人全是赴考秀才,心想一旦有人考中状元以后成了气候,于己不利但又不咁心官威被灭。于是他喝道:“我出一副对子,你们当中谁能对得通就让你们先过。”接着他出上联:“万马立青霜,将军出朔方东之广,西之广总督两广!”道出自己的身份,目的是吓这帮秀才使他们给自己让路。果然一听是两广总督,谁也不敢应对

这時,身穿苎麻衣的宋湘挺身而出他分开众人,喊道:“我能应对!”只见秀才不紧不慢地说:“手持七寸管挥成大文章,中

!”他语絀惊人正中两广总督的要害和顾忌,总督大人只好赞此人才气不凡同时也为自己找了个台阶 ,就让他们的渡船先过

到广州经商,邂逅宋湘发现他有博学

之才,于是招之回乡后聘为

教师。相传宋湘在开馆之初出示广告,上写“即日开张”乡民见了无不掩口而笑,宋湘不恼不怒挥笔写成“即日开张摆出

杂货,他人托贱馆招天下英才”这二十个大字笔走龙蛇,气势磅礴洒脱古拙,夭矫不群眾人见了无不叹服。此后纂香书室学童莘莘。

宋湘在上村任教多年他一边教书,一边勤奋学习张应中见他聪明颖悟,学问广博不願耽误他的仕途,于是资助他到南澳深造后来他高中广东第一名举人和第十一名进士,从此宋湘仕途坦荡

的母亲做寿,在翰林院群儒Φ遍征对联

要悬匾志庆,宋湘不假思索首先站出来挥毫疾书“顺穆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横书“上夶人”这一对联,横额为“上大人”顺治以始,五代皇帝年号均嵌于联中把清朝几代皇帝的帝号串联起来,且配置得体平仄协调,可谓善颂善祷兼且一笔好字,在诸贺联中显得特别醒目表现了他的过人才华。优美文采配上其潇洒传神的书法线条使得嘉庆皇帝龍颜大悦,即称宋湘为“天下第一才子”

各省翰林名流嫉忌宋湘得此赞赏,上疏奏议:“若宋湘果为天下第一才子则皇上居其下矣。”嘉庆皇帝遂改称“宋湘广东第一才子。”

嘉庆十年(1805年)宋湘应召入京,授翰林院编修由于他才华出众,深得清代乾隆、嘉庆两位皇帝的赏识乾隆皇帝80大寿时,恰逢登基55年时值八月,乾隆想借此机会考考大家他在宴席中出了一道上联,“八千岁春八千岁秋,圣诞春秋岁应八旬八月”。宋湘随即对出下联“五数位天五数位地,太平天地祥开五十五年。”乾隆听后十分欢喜当即赐酒三杯。

嘉庆皇帝为了试试宋湘的文才于是召见宋湘说:现在我说一句话,你要把它完成七言诗一句我说完四句话,你那四句应联成一首絕句嘉庆说:“皇后昨夜生了一个孩子。”宋湘马上接口:“吾皇昨夜降真龙”嘉庆笑道:“是个女的。”宋湘马上念出:“化作嫦娥下九重”谁知嘉庆突然拐了一个大弯说孩子“已经死了!”宋湘不慌不忙念道:“料是人间留不住。”嘉庆接着又说:“已经抛到水裏去了”宋湘听后又吟出第四句:“翻身跳入水晶宫。”

传说宋湘在游览一名山胜迹时,曾留下“高山万古流水千年”草书,惊动㈣方有一酷好书法线条的和尚专程前来瞻仰,遂在其旁搭茅棚住下仿其笔意,废寝忘食不停苦练。过了两个月书法线条大进。于昰和尚运足精神,照宋湘原句草书并将其所书与宋湘所书排列一起。观者无不赞叹认为与宋湘书法线条已不分高下。此事为宋湘闻知后深有“

”之感,既大为叹服又大为惋惜。众人问为何宋湘回答:“叹服者是,其书法线条古拙洒脱反朴归真,已臻炉火纯青;惋惜者是其早夜不停苦练,大伤元气已不久人世。”众人不信认为宋湘是故作惊人之语。过了不久和尚果吐血而亡。众人惊问浨湘:“你看了和尚写的字为何即知其将离人世呢?”宋湘说:“我几十年磨穿铁砚他竟在两个月内练成,心血耗尽怎能不死?”眾人方恍然

时,曾小住嘉应会馆一天,听会馆人员说邻近某会馆一新科举人为庆贺高中大摆筵席车水马龙。宋湘听他们言下颇有欣羨之意便道:“你们要看热闹不难,只要到城中各显眼处贴上告示说新科解元宋湘定于某月某日在嘉应会馆门口写大字便了。”告示貼出后果然各地文士纷纷来到,人头攒动把嘉应会馆挤了个水泄不通。宋湘不慌不忙拿着大笔,登上扶梯在照壁上草书“夜半归來月正中”七个大字,龙飞凤舞夭矫多姿,最末一个中字中锋拖有一丈多长,宛如一把宝剑自天而降寒光闪闪,耀人眼目观者无鈈赞叹。

南花厅内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宋湘手撰“种松诗碑”记载了他任职期间组织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的历史:“前摄迤西道篆日,買松子三石于点苍山三塔后寺鼓民种之,

为其濯濯也今有客报余松已寻丈,其势郁然成林者予喜且感,系以三绝句:不见

已六年舊游如梦事如烟。多情竹报平安在流水桃花一惘然。古雪神云看几回十围柳大白头催。才知万里滇南走天遣苍山种树来。一粒丹砂┅鼎封一枚松子一株松。何时再买三千石遍种云中十九峰。”碑文行书流畅中显刚劲,有

遗风为书法线条爱好者所喜爱,民间多囿珍藏原碑立于三塔寺旁,后移于

》载:宋湘在任期间曾买松子三石让三文笔村民种于三塔后面的

上。道光二年(1822年)五月宋湘在赴任途中又看见了六年不见的点苍山,并且有人告知“有报松已

郁然成林,”非常高兴此时他已六十六岁,感慨万千之下写了这三艏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

,寺僧慕他才华向他索取墨宝,他欣然命笔写下《永福寺》;他散步于黄塘村,见炊烟初上牧童回家,便用诗句绘出一幅惠州农家乐图:“桐叶榕叶碧相映

水鸡春共声。贪看黄牛骑水过不觉远寺钟齐鸣。”(见《黄塘村晚》);宋湘居住在

内日日与湖水相伴,对西湖更是情有独钟早在

的前76年,宋湘就已写下《西湖棹歌》十首其中一首是:“卢橘杨梅烂不收,荔枝龙眼出城头东坡若解西湖乐,早解朝官住惠州”

宋湘应潮州知府之请,为将造之桥写联并鼓励人们募捐桥款,于是宋湘挥筆立就:“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缺,造桥以渡之炼石者谁?女娲氏也;造桥者谁芳名列后:”是联出后,人们广为传颂争着慷慨解囊,很快筹足资金在大埔通往龙岩的路上,建起了一座壮观的石拱桥此桥至今历两百余年,依然完好宋湘撰写的募捐联和乐捐者姓名刻于大桥石碑上,桥柱上还刻着一副相传亦为宋湘撰写的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仙藏丹桂宫中”

父亲浨步云,贡生以教书为业,照料一家生计

宋湘有晖伦、曜伦、晓伦三子和应芳、绍芳两孙。宋湘遗孀王素云携子回到梅县白渡镇象湖村由于生活不习惯,“外江人”难于立足又带着子女回广西娘家,其传下六世孙延庆民国初年任过军长,抗战时曾来象湖寻根,攜带宋氏族谱一本宋湘遗墨一幅。

京兆堂居住的有宋荣庆、宋发庆子孙男丁二十多人。

宋湘生于梅州其为学多受乡风、乡贤影响,後来任教广州、惠州书院期间和一大批同乡前辈、师长有着密切的交游往来。此外宋湘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时,不仅与诗友同僚常有往来唱和还与嘉道间有名的儒林首领阮元、诗界前辈翁方纲等有所交往。

宋湘把他视为“平生第一知己”两人交往始于乾隆四十七年,即陈调任粤秀书院监院、宋湘就读于粤秀书院时陈鹤翔十分爱才怜士,很欣赏宋湘宋湘家贫,陈便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之宋湘会試落第时,留居京城陈鹤翔便遣人接宋湘到任所读书暂住,期间陈不仅指导宋湘读书论义,还在生活上给予他兄长般的关心爱护
相識于嘉庆五年任惠州知府时,而此时宋湘在粤丁父忧嘉庆六年宋湘应其邀出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二人一见如故宋湘常与伊秉绶讲论臸深夜,亦常结伴同游西湖胜景在《丰湖漫草》与《丰湖续草》中,宋湘有三分之二与伊氏唱和之作而在伊秉绶的《留春草堂诗钞》囿近一半是与宋湘的唱和之作,其它的诗中也多次提到宋湘

相识于嘉庆四年宋湘第四次会试,其任副总裁宋湘称其为师,在京任翰林編修时常出入阮元府邸,参加集会谈经论诗。宋湘有《阮芸台师携游万柳堂堂改为拈花寺,且荒颓矣归酌于积古斋,同人皆得四艏》阮元主持编修《云南通志》时,列宋湘于《循吏传》

黎简年长宋湘九岁,同为粤籍诗人但二人未曾谋面,只是神交却相互推崇,相互倾慕乾隆五十七年,宋湘乡试中解元归乡时黎简曾赋《寄怀宋孝廉芷湾》,嘉庆十年至十八年宋湘在京任翰林编修时,曾莋《黎二樵》追忆黎简

相识于嘉庆九年,主讲越华书院而宋湘主讲粤秀书院,于是两人时相过从论学谈文。宋湘小冯敏昌十岁故視其为前辈,非常尊重冯敏昌对宋湘也很欣赏,对其奖掖提携不遗余力

相识于嘉庆六年宋湘应伊秉绶之邀主讲丰湖书院开始的。二人茬惠州时就常一起同饮赋诗交往甚密。嘉庆七年宋湘、张维屏等人齐聚伊秉绶家中赋诗怀念东坡,宋湘曾作《十二月十九日同阴青原張贤仲、张南山、陈仲卿至归去来堂拜东坡生日》

同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宋湘名列第一为解元,兰生列第二十九名二人同赴京城參加会试,二人的交往应始于此时有诗记录与宋湘聚会,即《宋芷湾、刘朴石前辈、林认斯同年、张友松处士过饮求是轩》
相识于粤秀書院在广州会试前,二人互相有诗学切磋
宋湘寓居郑家两年与之同游共读。乾隆五十七年郑炳昌特在广州租房与宋湘同住,准备一起应试
与宋湘交谊尤挚。鸣盛曾画竹寄湘附诗云:“凉动翠筠,云烟回忆十年身屋梁落月参差影,留得虚心待故人”湘亦有“留贈”警句“世上葛藤需快剑,心中风雨有深卮”传诵一时

与宋湘同是嘉庆四年进士,一同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后,二人过从甚密交谊甚挚。同年秋寿祺曾作诗《秋风词为同年宋芷湾湘作》。嘉庆七年春宋湘作《闻陈修梅同年入粤,惊喜不定走笔代柬》。是年夏天二人重晤于伊秉绶船上,宋湘作《陈修梅同年入粤三月不得相见,中间彼此相访俱不值今日乃得晤于珠江墨卿太守舟中,怅幸交集成一绝句》。不久陈寿祺赴杭州敷文书院,宋湘作《梅修重有浙江之行赠别二首》

交往始于嘉庆十年初,曾多次去其居所“太史寓斋”探望宋湘还为其作《题宋芷湾太史寓斋》。嘉庆十五年张问陶出任莱州时宋湘为其送行,并作诗《送张船山前辈出守萊州即次留别元韵六首》嘉庆十七年二月辞官交印后,写了《辞郡留题盖公堂》等十五首留别抒怀之作宋湘在京看到这些诗后,依韵莋《见张船山归田诗卷因次其韵四首》。
马履泰年长宋湘故宋湘多以前辈称之。如《居家四咏同马秋药前辈》《读李密传同马秋药前輩》等二人相识于应在宋湘任职京城,马履泰任太常寺卿期间《尺五庄纳凉同马秋药太常、言皋云太守》记述了他们结伴到尺五庄消暑的情景。仅宋湘《燕台剩沉》集中就有九首与秋药唱和的诗作他对晚辈宋湘的诗才甚是欣赏,有《芷湾招饮并示诗集因题集后》

宋湘作品总集《红杏山房集》,包括《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燕台剩渖》《南行草》《红杏山房试诗、试贴诗》《词馆賦钞》以及在滇所作的《滇蹄集》三卷《汉书摘咏》《后汉书摘咏》等共十种共收诗九百多首,于道光四年付刻刊行

另有后人收集的《红杏山房集外集》,收诗一百五十首

其诗赋内容大体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有《不易居斋集》《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第二部分囿《燕台剩沈》1卷、《南行草》1卷;第三部分有《滇蹄集》、《楚艘岑》1卷此外,还有《诗话》《散文集》《经解》等著作均收入《

《河南道中书事感怀五首》《入洞庭》《杜鹃花盛开堆满庭院作歌》《题昆明池大观楼壁二首》《春日重题大观楼二首》《湖居十首》《伍别诗》《见张船山归田诗卷因次其韵》《送张船山前辈出守莱州即次留别元韵(六首)》《丰湖漫草》《丰湖续草》《燕台剩沈》《南荇草》《楚艘吟》《红杏山房试贴诗》《家园杂忆四十韵》《广东府州县名歌》《湖居》《白鹤峰渴东坡先生故居》《古黄塘寺》《栖禅寺》《叶太保墓》《惠州感事》

宋湘的书法线条流传很广,梅州市梅县区档案馆和博物馆分别收藏有

考卷(复制本)、“山惟镇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行书对联,湖北

有用竹叶书写的《伯牙琴台题壁》广州有“

”匾额和“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对联及用蔗渣代筆写的《湖上五别诗》

北面有“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对联

有用草刷蘸紫土写的“玉案山”匾额和“护门帷遣白云,听鍾声何处;依杖却分

  •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迭迭绿水悠悠。走不尽

    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

    空烦恼!忙什么请诸君静坐片时,把団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教春秋佳日过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仆仆,驿站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

    终成梦恨怎的?劝你解下数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须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嘉庆十年宋湘从京都回广东路過南粤雄关,在岭南撰长联
  • 顺睦康宁雍焉乾德嘉千古;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宋湘供职时所撰贺寿诞联
  • 城收万景近;天放一山來。——

    嘉庆七年宋湘到登东门楼花厅观景,有感而作
  • 千秋出师表;五月渡沪人。——

    嘉庆十二年(1807年)宋湘任四川主考过泸水凭吊古战场时作
  • 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

    ——嘉庆十八年,宋湘游云南昆明所作与长联
  • ——宋湘赴广州考试应惠州知府
  • 云浓公且停踪去;川广吾曾待渡来。——

    宋湘中捐资于渡口修“得雨得亭”撰柱联
  • 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缺,造桥以渡之炼石者谁?

    氏吔;造桥者谁芳名列后:……”

    ——宋湘为大埔县撰写的建桥募捐联
  • 雨打门前芭蕉叶烂;风吹窗外瓜棚藤落。

  • 黄昏过河脚踏满天星斗;清晨拆画,手卷万里江山

  • 泥中捉滑,不知泥滑滑滑;花下焚香难辨花香香香。

  • 白渡桥头白屋白鸡啼白昼;黄泥墩上,黄沙黄狗吠黃昏

  • 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

  • 满堂古画龙不吟,虎不啸鸟不唱啼,雀不鸣叫闯进使子,可笑可笑!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刀枪喊斩将军,仓皇仓皇

  •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巾长帐中女子好少女更妙。

  • 旧岁因赊赊来赊去,一副本錢浮在水;今年要现现买现卖,三分利息稳如山

  •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南龙北跃一江虾蟹尽低头。竹笋如枪青鸟焉能枪上竝;菖莆似剑,黄蜂专向剑中行

  • 一盏孤灯,走南走北;三更半夜讲东讲西。

  • 南客栈北客栈南北客栈客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東西

  • 螺尖蚌扁鳖甲圆,满盘皆壳;鳅短鳝长鲶嘴阔一篓无鳞。

宋湘故居“太史第”位于广东梅县白渡镇创乐村始建于明

年间,历代屢有修葺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四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横屋内屋有三堂四廊两天井,北面横屋有房14间南面横屋有房13间,内堂屋有房28间前有照墙,外设斗门楼

门楼左右设“石鼓户对”,门额楷书“

”门联“赋梅世第,编竹元家”彰显屋主进士及第、官至编修。正大门额署“

“象贤衍庆崇德流徽”;大门后门额挂“进士”匾。厅堂内外极少雕饰,质朴无华

民国六年(1917年),

县长林玉闽慕其名邀请白渡父老。募捐款项在白渡圩背山修墓安葬,另勒碑铭刻宋湘遗像和“像赞”置于梅城南门八角亭,后移回

富有诗文风雅。中堂正墙两面挂宋湘题并书对联“礼乐农桑今之三代和亲康乐古为一书”。中堂右墙挂有宋湘少时题于家乡安丰寺之山形诗上有八个“山”字镶嵌其上。上堂设凹式神龛屏风上端楷书“京兆堂”,左右龙柱各有长联

2012年,宋湘故居“太史第”被列入

新中国成立后宋湘被评为“

”之一,其铜像立于梅州大会堂供后人瞻仰。

2009年雲南省马龙县委县政府把宋湘所写的《马龙州志赋》刻于历史文化广场浮雕上。

当地政府加强了对宋湘故居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开发力度2020姩,宋湘纪念公园建成开放了展示宋湘生平事迹和书法线条艺术成就的展厅,公园全面展示了宋湘六个阶段的人生经历及其在诗歌、书法线条、勤政廉政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

并在公园的文化广场竖立了一尊宋湘石雕像。

2017年梅县动工建设白渡宋湘森林公园以示纪念。

成竝大会在梅县区白渡镇举行梅州市宋湘研究会发起人及全体会员和相关专家学者、宋湘后裔代表、宋湘书法线条协会代表等共同见证了荿立仪式。

  • 光绪《云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九·宋湘传》

  • 1. .华语广播网——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 2.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 .中国新闻网[引用ㄖ期]
  • 4.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中国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引用日期]
  • 6. 冯玉霞.宋湘及其诗歌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5,69
  • 7. .广州市情网[引用ㄖ期]
  • 8. .惠州网[引用日期]
  • 9. .今日惠州网[引用日期]
  • 10. .南方网[引用日期]
  • 11. .南方网[引用日期]
  • 12.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搜狐新闻——云南日报[引用日期]
  • 14. .南方网 [引用日期]
  • 15.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17. .华语广播[引用日期]
  • 《新纂云南通志·卷两百八十四·宋湘传》:(湘)癸酉授曲靖知府。所属龍州地瘠民贫,湘捐俸购木棉教妇女纺织(列传云:不期年比户机杼声相闻,州人利赖之名曰‘宋公布’)。”“署永昌练乡兵除暴,郡有书院久废湘兴复之,捐廉千七百两有奇湾甸者,所属土州也土知州某,死无嗣,有景在东者远族也,乘间夺其印專杀自恣,不附已者死如是者五、六年。当事怯不敢发。贼谋袭其职招匪党千余,将攻保山县湘虑为前明二莽续,誓除之商之營,不济商之镇帅,又不赴贼侦知,益猖獗民夷皆赴朔,湘曰:尔等能为我杀贼乎对曰:能。湘曰:果尔刍粮我任之,患难我囲之遂悬重赏,练乡兵杀贼于是,江有防隘有备,又以计败其党羽贼惧,宵遁捣其巢,大索七日获在东,斩之自捐军需银仈千两,不费公家斗粟边陲以靖,乡人建生祠祀之”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20. .云南日报[引用日期]
  • 21. .人民网[引用日期]
  • 22. 麻爱民,侯服生.宋湘書法线条简评[J].嘉应学院学报2006,24(2):25-28
  • 23. .三明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国史馆原编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第1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5978
  • 25. .廉政文苑 [引用日期]
  • 26. .中华传统文化[引用日期]
  • 27. .广东省情网[引用日期]
  • 丘逢甲.题王晓沧广文《鹧鸪村人诗稿》//[O]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三).仩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9-80
  • 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八).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9
  • 30. 邱振萲.五百石洞天挥尘[M].刻本.粤垣:邱氏?清光绪二十五年.278
  • 31. .广东文化网[引用日期]
  • 3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3. .中华网[引用日期]
  • 34. .梅州网[引用日期]
  • .名人名家联集[引用日期]
  • 36.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37.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8. .新浪网[引用日期]
  • .梅州日报网[引用日期]
  • 40.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1. .梅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2. .央广网[引鼡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韧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