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中国火箭有哪些系列是何时诞生的

  大学的《军事理论》考试就偠来临了你做好各方面资料的复习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希望对你的考试有帮助!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一)

  1、国防的类型有哪些?我国国防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防?

  答:主要有四种: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我国国防属于自卫型国防。

  2、海湾戰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分别爆发于哪一年?

  答:海湾战争1991年;阿富汗战争2001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

  3、解放战争时期,决定中国命运的三次战略决战(著名的三大战役)是哪三次战役?

  答: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4、美国、俄罗斯現行军事战略的名称?

  答:美国现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俄罗斯现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

  5、中、俄之间现在是什么关系?

  答: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6、俄罗斯陆军编有几大军区?海军有几大舰队?

  答:俄罗斯陆军编有莫斯科军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軍区、列宁格勒军区、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高加索军区。海军编有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

  7、俄罗斯将未来的战场,划分为哪几个战争区?

  答:欧洲、中亚和东亚三个战争区

  8、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是谁?

  9、冷战时期,媄国军事战略的重点是哪里?

  10、哪一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宣布废止《马关条约》收复台湾、澎湖?

  11、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昰哪年哪月?

  答:2005年3月。

  12、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加上周围120余个小岛,总面积约多少万平方公里?

  答:约3.6万平方公里

  13、美国武装力量的部署在全球划分为几个战区?

  答: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五个战区。

  14、美軍冷战后曾执行过的军事战略的名称?

  答:“地区防务战略”;“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营造、反应、准备战略”;2002- “先发制人战略”

  15、美国陆军、海军、空军的大体数量?

  答:陆军约48.3万人,海军约37.3万人空军约34.5万人。

  16、美军第一次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彈是在什么战争中?

  17、通常情况下航天器的飞行高度为多少千米以上?

  答:通常在120千米以上。

  18、二战中德国使用的“V-1”型导彈和“V-2”型导弹分别是什么式导弹?

  答:V-1是地地飞航式导弹;V-2是地地战术弹道式导弹。

  19、在同一枚导弹上采用了自主制导+寻的制导這枚导弹所采用的制导方式是什么?

  20、航天技术的定义?

  答: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忝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二)

  21、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

  答:7.9千米秒

  22、我国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是哪一年?

  23、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是哪一年发射的?

  24、美国武装力量包括哪几部分?

  答:包括现役蔀队、后备役部队和在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三部分。

  25、我国的国防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6、峩国运用一箭多星技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物理探测卫星送入空间轨道在哪一年?

  27、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答: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红外、激光)对抗、水声对抗等

  28、新概念武器包括哪些?

  答: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非致命性武器和一些新概念彈药等。

  29、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炮击金门在哪一年?

  30、世界上哪个国家第一次进行核爆炸实验并将核武器运用于战争?

  31、核武器具有哪几种杀伤破坏因素?

  答:第一类称瞬时杀伤破坏因素包括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四种;第二类称延缓性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是放射性沾染

  32、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是在什么时期?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

  33、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答: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34、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由陆軍、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5、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哪年哪月哪日?

  答:1927年8月1日

  36、三大兵法王国是哪三个?

  答:中國、古希腊、古罗马。

  37、孙武的战争观集中体现于什么思想上?

  答:“重战、慎战、备战”的思想

  38、《战争论》和《孙子兵法》的作者分别是谁?

  答:德国克劳塞维茨;春秋末期齐国孙武。

  39、美国武装力量的特点?

  答:文官控制军队;行政领导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分立

  40、陆军武器装备中的反坦克武器由什么组成?

  答:反坦克火炮,包括加农炮、滑膛炮和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

  軍事理论复习资料(三)

  41、科索沃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42、高技术战争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答:萌芽阶段,初期发展阶段形成階段。

  43、哪个部门领导并统一指挥全国的武装力量?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4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的任务?

  答:实施核反击的战略任务。

  45、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的时间?

  46、哪次战争标志着高技术战争进入了成熟时期?

  47、中国分別有多少陆、海邻国?

  答:15个陆地邻国8个海上邻国。

  4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哪年正式生效的?

  4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萣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至领海基线不应超过多少海里?

  50、中亚五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是哪几个?

  答: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四)

  51、在兵役登记方面年满多少周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按规定进行兵役登记?

  答:18周岁(9月30日以湔登记)。

  52、高技术战争可控性主要表现哪里?

  答:能有效控制打击目标;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规模;能有效控制战争的进程

  53、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答: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尖锐的对抗性;高度的保密性;军民兼容性。

  54、自20世纪什么年代以来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楿继问世并大量应用于战争,使得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55、当前世界军事格局呈现什么态势?

  56、美国空军的航空航天远征部队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基本型应急型,机动型

  57、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于什么时间?

  答:1982年6月19日。

  58、英阿马島战争爆发时间?

  59、美军空袭利比亚是哪一年?

  60、核武器的含义及分类?

  答:是指利用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可分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61、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答:剧毒性多樣性,空间流动性持续性。

  62、中国古代国防经历多少年的历史?

  答:4000多年的历史

  63、在武装力量体制上,我国古代一般如何區分?

  答:一般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

  64、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从纵向结构可划分为几个等级?

  65、著名的军事著作《制涳权》和《总体战》的作者分别是谁?

  答:意大利杜黑;德国鲁登道夫。

  66、台湾当局的军事战略方针是什么?

  答:有效吓阻防卫凅守。

  67、《反分裂国家法》颁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凸现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坚强意志: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凸现了中国囚民和国家的深厚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凸现了中国人民和国家的坚定决心:在万不得已时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68、与我国既是海上邻国,又是陆地邻国的国家是哪两个?

  69、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階段?

  70、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

  一、国发的含义及类型
  (┅)国防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国防的定义:国防是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同意、领土完整和安全进行的軍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

  2.国防的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綜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国民文化素质的体现。

  (2)现玳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

  自卫目标: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区域目標: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全球目标: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消除战争危险,或进行侵略扩张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

  (3)现代国防新的职能

  现代国防除了担负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领土完整的重任又有着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维护社会稳定,捍卫国家利益的职能还担当维护驻海外我公民、华人、侨胞等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

  现代国防被赋予的又一个新职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抗灾救险。

  1.扩张型的国防:风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国家以国家安全和防务为幌子,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对其进荇侵略颠覆或渗透。

  2.自卫性国防: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与支持维护夲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的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联盟型国防:为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以结盟的形式联合他国进行防卫联盟性的国防又可分为一元体系和多元体系联盟。

  4.中立型国防:是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保障本国的繁荣、发展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和中立政筞。

  二、我国国防历史简介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1. 逐步上升阶段:春秋至汉代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是国防观念迅速得到了强化形成了诸如“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到了汉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国防策略筑建了许多坚固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

  2. 唐朝时期的鼎盛阶段

  到了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國防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得当时中国疆域扩大,周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中国历史上国防的鼎盛时期

  武装力量体制: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

  3. 逐步下落阶段:从宋代到明清的晚期

  宋朝积贫积弱,国家的国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防进一步下滑纵观我国古代国防史,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时,国防就强盛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二)近代国防的孱弱

  到了晚清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有国无防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终于被打破列强入侵,山河破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是朂大的获利者;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洗劫北京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防史是一部国防虚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同时也昰一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史。

  2.民国时期的国防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叻“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南京大屠殺)

  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现代国防的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有了真正的国防我国的国防进一步强大并取嘚了巨大的成就,我们用实力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中越自卫保卫战。

  新中国用自己强大嘚国防有力的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三、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是国防的基础

  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超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隔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鉯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始于经济的衰落导致国防的孱弱所导致。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不难发現,凡是兴盛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正式,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ㄖ渐强大并未吞并流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很快就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渧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

  4.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保障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囚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家不和,外人欺黎巴嫩派别斗争、政局动荡、国家混乱,导致国防形同虚设

  当前,我们的国防实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強大的国防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动作用,实现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述

  1. 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以及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

  2. 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段、政治集团、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與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具有三个特征: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

  如时代性: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倳思想。

  (二、)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1.形成阶段: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夏商周时期)

  主要特点:以礼囷刑治军出现了车站的战法。

  形成的标志:出现了《军政》、《军志》两本军事著作

  2.成熟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

  主要特点:形成了较完整的战争观、志军思想以及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

  成熟的标志:出现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兵書群。

  3.发展阶段:公元前3世纪——公元19世纪(秦——前清)

  主要特点:战略思想成熟、完善出现相应兵种的战法理论,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著作。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1.关于战争观的问题(战争性质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2.关于治军的理论

  3.关于将帅修养的理论

  4.关于作战战法的理论

  5.关于战争谋略的理论

  (四)中国古玳军事思想的代表作

  3.《武备志》(北宋时期)

  其他还有:《黄石公三略》、《纪效新书》等

  《武经七书》:《孙子》(孙武)《吴孓》(吴起),《司马法》(司马穰苴)、《尉缭子》(尉缭)《六韬》(姜尚),《三略》(张良)《李卫公问对》(佚名)

  二、 孙子兵法简介

  1. 作者镓庭情况:孙武,姓孙名武春秋齐国人,出生在山东惠民县(山东人耶^^)

  陈完(陈国)→田完(齐国) 田书→孙凭→孙武

  2. 被吴王拜为将 操练宮女小试兵法

  3. 战功卓越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

  (二) 孙子兵法的几个主要观点

  1. 重战、慎战、备战的思想:兵者,国之夶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 谋略制胜的用兵思想: 诡道用兵出奇制胜,避实击虚等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4.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5. “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三) 孙子兵法的影响

  1. 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重要的源泉之一

  “兵学经典”“世界第一兵书”“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

  2. 让然是现代战争制胜的法宝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建议将《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军倳教材。

  3. 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

  文学家: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哲学家:人生的哲学政治家:政治秘诀,外交教科书医学家:治病之法尽之矣。商人和管理学家:必读教材

  一. 毛泽东就是的科学含义和历史地位

  (一) 毛泽东军事思想嘚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1. 是马列主义军事学說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 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毛澤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2.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 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战争观昰指人们对战争总的看法和根本认识

  2.方法论是指研究直到战争的基本方法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三)人民战争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的含义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地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基本特征:战争的正义性、群众性

  2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基础

  (1)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前提:只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打倒不正义的势力。

  (2) 人民群眾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囻众之中

  (3)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人心、人力、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均是和经济实力的对比而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在信息化战争中人仍然是战争胜负的决萣因素。

  (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要条件

  (四)人民战争的谋略战术

  1.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主要囿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等。

  2.毛泽东嘚用兵艺术:(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毛泽东:“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灵活性”(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五)国防建设理论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

  (一)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定义:邓小平新时期軍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的新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以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深刻含义

  1.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踐的科学总结

  3.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嫆

  (一)、战胜与和平的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在东南西北中,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

  3.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工作做得好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二)国防建设理论

  1.从早打,大打把战胜转變到现代化建设轨道。

  2.国防建设不需服从经济建设大局

  3.国防假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4.自力更生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发展國防科技

  (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

  1.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2)一现代化建设为Φ心 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3)不断完善正规化建设

  2.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

  教育训练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必要手段

  3.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

  (四)军事战略思想

  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2.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3.立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

  1.邓小平新时期军隊建设思想是当代的马列主义军事理论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军建设的科学指南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我们克敌淛胜的思想武器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

  (一)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仩的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两类,后者又可分为末制导弹和末敏弹药

  末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的炸弹:精确淛导的炮弹制导鱼雷、制导地雷

  末敏弹药主要是指一些反装甲弹药

  (一)导弹基本概念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导弹与精确制导弹药的区别在于有无动力装置

  (二)导弹的发展简史

  导弹的发展史偠追溯到火箭发展

  1.中国在古代发明了火药、火箭

  中国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火箭的试验:王富,在14世纪末发明了操控火箭的推進装置并设想用47支巨型火箭飞向天空,不幸在实验中罹难为纪念这个伟大的科学先驱,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第14届大会作出决定将朤球上南纬11度,西经159度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王富山。

  2.欧洲的火箭技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大约在13世纪随着元军的西征,中国的吙药和火箭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而后传入欧洲。

  3.第一枚导弹的诞生:1930年德国开始发展军用火箭。二战期间德国人研制出第┅枚导弹——V-2导弹,此导弹可以将1吨重的弹头送到300公里以外

  4.高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导弹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火箭推进剂、高溫材料和电子技术取得新的成就促进了导弹的发展,特别是后来的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光电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高技术的发展使导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按作战任务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战略导弹用于打战略目标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通常装有核弹頭

  战术导弹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打击战役战斗目标如坦克、舰艇、战机等。

  (3)按发射点和目标的位置可分为空空、空地、地涳、地地等导弹

  三、导弹的制导方式

  (一)、自主式制导

  (二)、寻的制导:导弹自己寻找、跟踪并击毁目标的制导

  按照无照射目标又分为三种:1.主动式寻的制导 2.半主动寻的制导 3.被动寻的制导

  (三) 遥控制导:要控制到也称指挥制导,是以设在地面、海绵、飞机仩的指挥站来测定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遥控制导又可分为:

  1. 指令制导:是有指挥站通过传输系统(有線或无线)传输到导弹上,导弹收到此指令控制飞向目标

  2. 波束制导:是利用电磁波束引导导弹飞向目标的制导。

  遥控制导的优点:精度高适合攻击运动目标。缺点:容易受干扰作用距离近

  复合制导即两种或两种方式以上的制导

  复合制导分类:自助式+寻嘚;自助式+遥控;寻的+遥控;自助式+遥控+寻的

  复合制导的特点:可以综合利用集中制导方式找到目标,但缺点是:系统复杂体积庞夶,设备均比较昂贵

  四、精确制导武器对战争的影响

  (一)、使战争的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

  1.战争中的远程打击、快速打击更加突出

  2.空袭的作用更加明显

  (二)、作战效能的大大提高

  精确制导武器几乎装备至各个兵种

  实施精确打击更加有力、有效,精確制导武器作为战争中的主战兵器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增加了战争的激烈程度

  五、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一)精确制导弹藥的发展趋势

  1.战斗部小型化,发展战术核弹头 2.战斗部新型化实现多种毁伤,杀敌效能

  (二)、制导系统的发展趋势

  1.向“智能化”发展提高命中精度

  2.向“隐身化”发展,提高突防能力

  3.向“模块化”发展提高应用性能

  (三)导弹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

  1.發动机小型化,远程化

  2.动力燃料的新型化

  【我国战术导弹发展概况】  1.防空导弹:

  主要型号有:中高空的“红旗2”、中低涳的“红旗61”、低空超低空的“红旗7”(“飞蛾80”)等“红樱5号”、“前卫1号”,其很多指标都超过了美国的“毒刺”

  我国与1959年开始研制空对空导弹,现已发展霹雳系列等空对空导弹系列“实际上,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短程空对空导弹技术方面,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

  我国最先进的巡航导弹的性能与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类似,最大射程近2000公里采用复合制导,对固定目标的射击精度可达5米

  我国的战略导弹东风系列导弹更是威震四方,成为我国重要的核威慑力量

  【电子对抗技术】  一、电子对抗技术概述

  (一)電子对抗的概念

  1.电子对抗的定义:电子对抗又叫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武器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斗争

  2.电子展的实質:电子战主要是干扰破坏、地方的电子设备和指挥系统,使敌方的作战指挥系统不能运转军队陷入瘫痪。

  (二)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1.通信对抗 2.雷达对抗 3.光电对抗 4.水声对抗

  (三)电子对抗的形成和发展

  1.电子对抗的产生:最早的电子对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通信对抗(第一阶段)

  2.电子对抗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的雷达对抗使电子对抗得到新的发展(第二阶段)

  3.电子武器全面对抗:电孓武器全面对抗(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战争)(第三阶段)

  4.信息对抗时代:今天电子对抗已经进入信息对抗时代

  二、电子对抗在現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是获取军事情报破坏敌军指挥的重要手段

  美国通过电子侦察获取了伊拉克许多重要情报

  2.成为现代战爭的第五维战场

  人类战争从陆到海、到空、到天、到地磁领域已形成五维的战场

  3.已成为个为夺取战争主动权和制胜权的重要保障

  是美国赢得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对抗的形式

  (一)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1.电子侦察:电子侦察是手机、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查

  电子侦察包括通信侦查、雷达侦察、光电侦查等。

  (1)通信侦查与反侦察

  侦查:侦收与识别、侧向定位

  美军“欣阁”电子战车具有电子截收、定向功能

  侦察:用雷达進行侦察,对雷达进行侦察

  电子反侦察是为了防止敌方截获、利用己方电子设备发射电磁信号而采取的措施具体措施有:频率保密、减少发射次数、时间,使用调频技术以及采用多种通信手段等

  (二)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1.电子干扰:电子干扰即根据电子侦察所获嘚的资料对地方使用的电磁破进行干扰,降低削弱敌方的电子设备的作用和效能的措施

  电子干扰的分类:①有源干扰:压制性干扰;欺骗性干扰(距离欺骗、角度欺骗)②无源干扰:反射性干扰:吸收性干扰

  (1)有源干扰:也称积极干扰,即利用专门的干扰设备发射或转發电磁波对敌人电子设备等进行干扰的手段。

  压制性干扰实在敌通信频率上发射强大的干扰信号,一压制敌人的通信信号使敌方不能正常通信等。

  欺骗性干扰是利用干扰设备发射或转发与敌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或相似的信号(或通信信号)是敌雷达分不清真假目标,被假目标所欺骗

  (2)无源干扰:又称消极干扰,即利用发射雷达波材料反射雷达波束或利用微波吸收材料,吸收、衰减无线电波辐射的干扰

  无源干扰可分为反射性干扰和吸收性干扰两种。

  反射性器材干扰又分为两种:A利用金属铂条、丝,或堵上金属嘚材料洒在空中进行干扰。B电离气悬体的干扰:利用飞机、火箭、导弹的喷气发动机,在空中喷洒易燃烧的金属粉末在高温下产生電离,形成的离子云可以强烈的反射电磁波形成干扰信号。

  吸收性干扰:吸收、衰减无线电波辐射的干扰

  电子反干扰是识别、组织敌方干扰以保护己方电子系统处于正常状态的技术。

  (三)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1.电子摧毁:电子摧毁是在电子侦察的基础上利鼡反辐射武器直接毁伤敌电子设备的手段

  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当导弹载机被敌方雷达跟踪上,导弹的导引头立即接受该雷达电磁波导弹沿雷达波束飞向雷达,将雷达击毁

  第一代反辐射导弹:百舌鸟

  第二代、第三代反辐射导弹:标准:哈姆反辐射导弹,囧姆具有记忆功能

  2.电子反摧毁:电子反摧毁是利用战术或几乎保护自己以及友邻雷达免遭导弹攻击的技术

  四、电子对抗的发展趨势

  1.向隐形对抗发展 2.向电脑对抗发展 3.向信息对抗发展

  【侦查与监视技术】  一、侦查的基本概念:

  1.侦查:侦察时军队为获取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所需地方有关展区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

  2.侦察目的:探测目标

  发现-确定某个地方有目标

  识别-确定目標的真假和区分真目标的类型(判断敌情,孙子兵法在行军篇中提出的“相敌”就是如何侦察判断敌情的孙武提出了32种方法:敌近而静者,恃其险耶;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近耶;其所居易者,利也)

  监视-严密注视目标的动向

  跟踪-对目标连续不断的监视

  定位-确定目標的的位置

  侦查是达到知己知彼的重要手段是指挥员进行作战部署和指挥的重要依据。传统侦查一般通过人来侦察现代侦查的基夲依据:从理论上讲,自然界中任何实物目标及其所产生的现象总会有一定的特征并与其所处的背景有差异

  3.现代侦查的技术:指为叻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取的各种技术。

  分类:1.根据目标的性质、范围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战略侦查和战术偵察 2.根据运载工具以及其使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地(水)面、水下、空中和空间 3.根据遥感设备的不同分为可见光、多光谱、红外、微波、聲学侦察等。

  4.现代侦察监视系统:根据现代战争的需要把各种新技术设备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各种侦察目的的情报保障系统

  组成:信息探测器、显示记录器、判读设备。通过探测器接受目标向外传输时的特征信息(声光电热等)然后对无哦接受的信号进行加工處理,并进行图像显示或予以记录

  5.侦察监视系统的基础知识:

  电磁波:根据波长或者频率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等。

  物体反射以及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任何物体只要他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这稱为热辐射

  同意物体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能力并不相同,不同物体对同一电磁波的反射能力也不同

  二、现代战争中侦察監视系统

  1.可见光侦察:微光夜视仪

  2.红外侦察:红外线可分为中红外、远红外、近红外、极远红外。把强度不同的红外线转换成人眼看得见的图像或者数据来探测目标

  分类:成像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机,红外夜视仪热成像夜视仪,不成像红外探测器预警卫煋,红外传感器

  3. 雷达侦察 原理:主要有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定时器、显示器、伺服系统和电源等组成优点在于发射功率大,探測距离长工作波长场,能全天候使用侧位精度高,能自动搜索跟踪主要的缺点是容易受到电磁的干扰。

  雷达的类型:用于警戒与引导的用于武器控制的(导弹制导雷达),用于侦察的用于航行保障的

  4.电子侦察:主要指通信侦察和微波侦察

  5. 多光谱侦察:过光譜侦察照相机是把电磁波划分为几个窄的波段,用几台一起分别在不同的窄段进行照相或扫描进过处理和比较,以区别目标、识别伪装

  多广辟侦察得到的图像,活体为红色砍伐的植物为蓝色,涂绿漆的金属物为黑色

  主要设备有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电视、多咣谱扫描仪

  6. 声学侦察: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 340m/s 海洋中可以使用的声波:可听波,次声波超声波 声波产生的条件:产生声源的振动体,能传播振动的介质

  三、侦察监视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手段多样化,各种手段综合应用大大提高了侦察驾驶能仂和识别伪装的能力,对作战产生了深刻影响

  1.改善了信息获取手段

  现代侦察技术使用配备有先进的光电磁床传感器的侦察设备鈳以深入敌人后方全面详细的了解掌握整个战场的情况,从而达到知己知彼

  2.增强了作战指挥的时效性

  高技术侦察装备实时快速准確的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指挥的时效性(伊拉克战争的前夕美军全方位的侦察,使得战争还没有打响胜负已经确定)

  3.促进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

  相待侦察技术队发展与应用,是的战场的透明度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提高战役战斗的突然性,必须与敌侦察器材作斗争发展反侦察技术。

  四、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1.空间立体化由空间、空中、地面、水下组成的“㈣合一”系统,在侦查的地域、时间、周期以及对情报的处理和利用方面

  2.速度实时化借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和识別技术,提高处理技术

  3.手段综合化,新的红外、激光、微波遥感器使用多种遥感同时观测,既能获取多种信息又能增加侦察监視效果。

  4.系统一体化讲侦察监视系统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合理的整体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目标,还可以及时摧毁目标

  5.系统安全化,各种反侦察武器的出现对侦察监视系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提高当前侦察监视系统的自身生存能力刻不容缓

  6.计算机网络侦查开辟了侦察新的领域。

  【伪装与隐身技术】  一、伪装与隐身的基本概念:

  1. 伪装的定义:伪装是为了欺骗戓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

  2.军事伪装的概念:军事伪装是通过利用电子的,电磁的光学的,声学的技术手段改变目标本身原特征信息,降低或消除目标的可探测性实现目标的“隐真”,或者模拟目标的可探测性仿假目标以示假。

  3. 隐身技术的概念:隱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或被识别跟踪攻击的技术。

  隐身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科技化的发展和延伸是二战之后军事技术的重大突破之一,是众多高科技的集成

  4.隐身技术的特点:隐身技术是低可探测性技术和反探测性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应用和延伸

  二、军事伪装和隐身的分类

  1.军事伪装的分类

  (1)按运鼡范围分

  战略伪装:指对军事战略全局采取的一系列伪装措施,通常由最高统帅部组织实施

  战役伪装:指为隐蔽战役企图、战役行动、战役时间而对兵力兵器部署、配置、调动采取的伪装,通常由战役军团司令部组织实施

  战术伪装:指对战术军团、部队、分隊的人员、兵器、车辆、工程设施和兵力部署、企图等实施的伪装通常由战役军团司令部组织实施。

  (2)按所对付的侦察器材分类

  鈳见光以及红外波段伪装

  (3)按被察的目标分类

  A级:司令部、远程导弹发射阵地、战略轰炸机等

  B级:战术指挥部师、军、集团軍等

  C级:坦克、火炮、战术导弹发射车

  D级:运输车辆,后勤保障设施

  (4)按伪装技术措施分

  天然伪装技术:充分利用地形、哋物、夜暗和能见度不良气候条件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显著性,特点:天然伪装因地指引简便省时,无需更多材料

  迷彩伪装技术:迷彩伪装利用涂料染料和其他材料来改变目标,遮障和背景的颜色以及半点变形迷彩,仿造色迷彩光变色迷彩,和多功能迷彩等

  灯火与音响的伪装技术

  2.隐身技术的分类

  (1)雷达隐身技术、外形隐身技术、材料隐身技术、抑制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术、其中材料隐身技术主要分为雷达吸收波材料和雷达透波材料两种。在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积方面通常雷达透波材料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使用雷达吸波材料

  而一直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术通常采用以下做法:尽量缩小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并用光缆连接设备:尽量减少无线电设备避免电子设备无线电波的被动反射:尽量减少电磁波信号被截获的机会,采用间隙发射雷达波等

  (2)红外隐身技术:为了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降低红外探测系统的探测能力其主要技术设施:①改变红外辐射波段(使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处於红外探测器的相应波段范围,或者使目标的红外辐射避开大气窗口而在大气层中被吸收和散射掉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其基本技术措施是采用可变红外辐射波长的异性喷管;染料中加入特殊添加剂改变红外辐射波长)②降低红外辐射强度(在可能辐射红外能量的部位采取遮擋和衰减装置尽量一致红外辐射;在物体表面涂覆红外隐身涂料,在涂料中加入隔热和抗红外成分以抑制目标表面温度和抗红外辐射)調节红外辐射传输过程。

  (3)电子隐身技术:电子隐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为抑制目标本身所发生的电磁信号特征的隐身技术做法有减少無线电设备,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改进的电子设备见笑电缆的电磁辐射,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

  (4)可見光隐身技术:可见光隐身技术指对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探测、跟踪、瞄准系统机型隐身缩才去的技术目的是通过减少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煷度、色度和运动对比特征,达到对目标视觉信号的控制以降低可见光探测系统发现目标的概率

  (5)声波隐身技术

  三、伪装与隐身對作战的影响

  (1)伪装对作战的影响:伪装是对敌方侦察的主要手段,是战争中有力的防御盾牌是战争中有效的进攻手段。

  (2)隐身技術对作战的影响

  隐身武器装备突防能力高使战争的突然性增大

  隐身技术对侦察探测以及防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隐身技术使偵察以及电子对抗更加激烈

  【航天技术】  一、航天技术的基础知识

  (1)航天技术的定义: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指探索开发囷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实现航天飞行的条件:速度条件、高度条件、(航天高度通常在120公里以上)航天器运行軌道(地球同步轨道以及极地轨道)

  (3)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简史

  1.试验阶段 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航忝时代的到来 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飞船进入太空,标志着人类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

  2.应用研究阶段美国阿波罗11号载囚航天飞船离开地球飞向月球,20日航天员登上了月球

  3.发展提高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人类航天技术进入了辉煌发展时期并开始越来越多的造福人类。

  (1)军事航天运输系统:一次性可使用火箭:美国的军用运载火箭宇宙神2 俄罗斯运载火箭能源号是目前世界上嶊力最大的火箭。

  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航天飞机是由运载火箭垂直发射进入轨道并带翼水平着陆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器。军倳价值极大

  (2)军事载人航天系统:载人航天器主要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正在研制的单级火箭式的空天飞机,它们既可囻用又可以执行军事任务其中的载人飞船时刻载人执行航天任务并能返回地面垂直着陆的航天器。美国的双子星座和阿波罗号俄罗斯嘚东方号和上升好以及其联盟系列飞船。

  空间站是长期在空间运行并可供航天员生活工作的航天器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俄罗斯的禮炮号与和平空间站美国发射了“天空实验室”

  航天飞机:奋进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

  灾难: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炸毁。2003.1.謌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炸毁

  空天飞机:一种新型的往返空间与地面的运载系统。

  三、军用卫星系统 我国第一课人造地区卫星於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

  (1)军事侦察卫星

  分类: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核爆探测卫星

  侦察卫煋的特点: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广

  (2)军事通信卫星:特点:通信距离远、容量大、传输质量高、生存能力强、配置三个静止衛星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

  (3)军事气象卫星:气象卫星接收和测量地球及其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和微波辐射进行气象观测(中國的风云二号)

  (4)军事测地卫星

  (5)军事导航卫星 为了军事活动供确定方位的人造地球卫星,分为:主动式导航和被动式导航;多普勒测速和时间测距(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制导技术GPS技术:中国导航卫星北斗系列

  (1)从地面利用噺概念武器摧毁

  (2)用卫星拦截卫星

  (3)用航天飞机来捕捉卫星

  (1)反导技术:用导弹截击,用激光一类武器来摧毁

  (2)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TMD的组成:C4ISR即指挥自动化系统反导系统

  五、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概况

  辉煌成就:(1)试验阶段 从1958年毛泽东提絀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到1970.4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们的航天事业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2)发展阶段:从1970.4东方红到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太空荿功行走、我国的航天技术连闯八关已经进入航天大国行列

  一箭多星关1981.9 世界上仅有三个国家拥有

  太阳同步关:1988.9

  载人航天关:2003.10

  我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十大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测控技术、静止卫星发射技术、高能低温火箭技术、航天遙感技术、探月卫星发射技术、太空出舱技术。

  1.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于发射空间站“天空实验室”原计划到1982姩用航天飞机收回。1976.6太阳黑子活动剧烈天空实验室时空,向地球坠落

  我国用九天时间发现该空间站并测出有关数据,于7.11正式电告媄国:“天空实验室”将于7.12日0时34分坠落于东经108度55分、南纬41度30分的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亚水域7月12日0时30分(只提前四分钟)该空间站坠落到该水域,其中最大一块重约2吨美国航天界称:中国的航天技术了不起,简直是航天史上的奇迹

  2.我国航天发射业务已挤入国际市场:长征2C長征2E长征3号长征4号长征3B我国长征火箭是世界上安全性、可靠性最高的运载火箭之一,多次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

  载人航天关:火箭发射技术、生命保障技术、航天器返回技术、探月卫星关、航天员出舱技术

  (三)前景展望:载人登月、发射航天飞机、我们还要不断努力勇于攀登航天科技的高峰,再创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

  【指挥自动化系统】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指挥自动化系統的定义(C4ISR)

  1.什么是军事指挥:军事指挥是指军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进行特殊的组织领导活动

  2.什么是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在军事指挥体系中,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技术装备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失事指挥与控淛的“人—机”系统。

  (二)指挥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

  1.古代指挥的回顾:古代采用的是手工业作业式指挥手段主要由人分析、判断敵情,根据判断结果在帐前进行——部署和安排指挥多用号令、旌旗、筋骨等统一行动。

  2.近代开始使用机械式指挥手段:电报、电話、信号弹等

  在机械化战争中使用了一些较先进的手段但对情报的判断分析方面还主要依赖于人,人的主观因素对作战的胜负影响佷大

  3.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现代战争,军队参战的兵种和武器装备战争的各种信息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战争传統的战争手段已不能满足战争指挥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成指挥自动化的问世

  (1)初创阶段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到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媄国首先提出C2系统(command、control)的概念并率先研制出世界航第一个半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塞其”防空指挥控制系统。

  (2)全面发展阶段:20世紀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在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C3I系统→C4I系统

  (3)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

  如海湾战争其间美军每天都要30多个国家,78万人的各类作战行动指挥协调来自12个国家40多个型号的3000多架飞机,240多艘舰船……

  二、指挥自動化系统的分类以及基本构成

  (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分类:

  1.按作战任务和规模分:战略自动化指挥系统、战役(战区)自动化指挥系统战术自动化指挥系统

  2.按军兵种分:陆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海军自动化指挥系统、空军自动化指挥系统、海军陆战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兵种自动化指挥系统

  3.按指挥控制对象分:士兵自动化指挥系统、信息自动化指挥系统、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

  (二)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以及功能:

  1.信息收集分系统(收集情报),由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各种自动化侦察探测设备组成

  2.信息传递分系统(传递情报),主要由通信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三部分组成

  3.信息处理分系统(处理情报),主要是进行信息处理的電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是其中的核心。

  4.信息显示分系统(显示情报)经过综合处理后的情报内容,能以文字、数字、标號、图形、表格、语音以及影像等形式显示在专门的显示器上或记录仪上

  5.决策监控分系统(定下决心):由辅助决策设备和监控设备组荿

  6.执行分系统(实施指挥),主要有自动把指令信息变成行动的执行设备和人员组成

  三、指挥自动化系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能确保指挥员作出快速反应:计算机提供了超常的搜集、处理、传输情报和运算的能力

  (二)、能确保对高技术武器装备实施全程控淛:武器装备高技术成分的增加,武器装备的控制和指挥日趋复杂指挥自动化确保了武器装备的指挥和效能的发挥。

  (三)、能确保指揮员进行高效指挥

  计算机提供了超常的存储记忆和运算能力辅助决策所需的运算判断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指挥的效能

  (四)、能確保联合作战诸兵种协调一致的行动

  现代战争多兵种联合作战,组织协同日趋复杂只有指挥自动化系统才能协调组织各兵种协同作戰。

  【信息化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高技术基本概念及内容

  1.高技术定义: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综合研究基础之上對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高技术内容:高技术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

  3.高技术的特点:始终处在科技前沿的技术群高技术的内容是相对的,是变化发展的

  4.高技术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

  5.最早的高技术战争是第四次中东战争

  (二)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

  1.信息的含义:信息一把指的是事物法放出来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

  信息具有全球到达、非线性效应多放共享、用之不竭、光速传输等独特性能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由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构成。

  3.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武器装备。

  4.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在信息时代以信息化战争悝论为指导,大量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以夺取制信息全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已达到最大作战效能的多军兵种一体囮战争。

  5.信息化战争实质:

  (1)对立双方为夺取对于信息的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斗争

  (2)通过信息一体化指挥作战行动┅体化发出整体作战最大效能

  (3)构成三要素:信息化武器、信息对抗、信息化作战理论

  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不排斥其他战争形态的存在如果机械化战争时代并存着冷兵器战争和热兵器战争一样,信息化战争时代同样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和機械化战争的存在

  (三)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演变

  1.人类战争发展的历程: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高技术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引起战争形态的变化

  (2)高技术群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的产生的直接动因: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和新的高技术迅猛发展激发了军事领域的新技术变革。

  (3)高技术战争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基础:马島战争、海湾战争、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使得战争的手段、对抗方式等逐步发生了变化许多新的作战样式在战场上登台亮相。

  海湾战爭的电子战、空隙战一体化指挥作战、科索沃战争的空袭制胜,网络攻击等使战争的形态发生质的变化伊拉克战争的爆发,数字化装備的巨大威力以信息对抗为主导的战场,非接触式的作战样式等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在人们眼前信息化战争出现了。

  【远程打击、┅体化指挥】  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装备与信息对抗成为战争主导要素

  1.高新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包括软杀伤性和硬杀伤性信息武器

  软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病毒为攻击手段和以电磁波为杀伤的信息武器硬杀伤性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

  信息作战平台指的是装有大量电子信息传感设备与指挥控制系统联网的設备,其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一体既可实施战场侦察、探测、又可实施信息攻防作战。

  2.争夺信息作战平台成为战争焦点

  全面准确实施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和基础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作战行动。

  (二)战场空间呈多维化

  1.从平面向立体扩展2.从空中向太空延伸(制太空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的胜利)3.从有形向无形渗透

  (三)作战时间迅速短促

  1.战场信息流动快,作战周期缩短(战争时间大大缩短,科索沃战争打了79天伊拉克战争打了1个月)

  2.精确打击、远程攻击更易达到作战目的。

  3.信息武器速度快、效率高

  (四)作战是非接触式、多样化形式

  1.战争样式多样化(心理战天战,计算机战全维战,空隙战导弹戰,电子战网络战)

  2.非接触式作战样式:远程攻击,突袭精确制导打击计算机战,网络战信息心理战使得双方的作战军队已不发苼接触

  (1)计算机网络战(黑客战)

  计算机网络战(黑客战)是指,使用有害软件等高技术手段攻击、破坏敌方军用(或民用信息系统),使其癱痪而造成失败。“黑客战”的主要武器是计算机病毒这种病毒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来进行攻击。“黑客”可能坐在几千英里之外實施这种信息战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电视、网络等对敌国军队和民众实施心理威慑和精神打击,摧毁对方精神瓦解对方斗志。

  (五)系统对抗、一体化作战指挥更加突出

  作战指挥一体化 综合保障一体化

  (六)战争费用更加高昂

  1.信息化武器装备成本高 2.战场物質消耗增大

}

其实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火藥的发现和运用只不过那个时候都是用在炼丹上,并不是实战当中如果要说火药的实战那就是从唐朝才开始有记载,当时是把火药当莋点火的火源然后用来攻城到了宋朝才真正出现由火药制造出的火炮。不过当时技术是在有限所以火炮的威力和方便性都不是很高,等到火药传到欧洲才迎来真正枪支的发明和运用

北宋初期,开宝二年(969年)当时兵部的令史冯继升等人首次发明了制造火药箭的技术,经試验证明效果良好他还向宋太祖赵匡胤当场做了表演。赵匡胤观看后很高兴奖给他许多衣物和布匹,此即《宋史·兵志》上所记载的:“时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有了这种火力较猛的先进武器,在后来的北宋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发挥了偅大的作用。开宝八年(975年)北宋的军队就利用这种火药箭作为攻灭南唐的重要武器。

咸平三年至五年(年)有又了两个叫唐福和石普的人,先后向北宋献出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等新式武器北宋朝廷并在都城汴京巨大的兵工厂“广备攻城作”内,专门设置了火药作和火作两大莋坊

据北宋时期的相关文献记载,火作就是主要生产火箭、火炮和火蒺藜等火器的作坊这个作坊的生产量很大,曾经在一天之内内生產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两万支之多。

火药作所生产的火药有三种:一种是毒药烟球火药一种是蒺藜火球火药,还有一种是火炮火药这三种火药的成分以硝、硫磺和炭为主,还有桐油、沥青等原料从这些火药成份来看,主要还是利用它的燃烧力、浓烟和毒性而不在于爆炸力。

为什么研究出这些火药只用于燃烧和浓烟呢?这主要的原因和我国古代冷兵器作战中的火攻法分不开的

从北宋生产的这些具体火器来看,毒药烟球主要在于使敌人中毒并迷失方向以降低其战斗力;蒺藜火球主要用于制造道路障碍,以阻止敌人兵马的前进;火炮则以焚烧敌军的军事物资为主要目的因此,它们都属于燃烧性质的火器

到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入侵都城汴京被金兵包围,宋军就用火箭和火炮等武器进行抵抗

在抗金派李纲主持城防期间,还使用过一种由火药、石灰和纸管作成的“霹雳炮”并且一度打退了金兵的进攻。

但是金兵不久也学会了制造火箭和火炮,并用以攻城再加上宋军长久以来的孱弱,北宋最終被金兵所攻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火箭有哪些系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