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篇叙事诗代表主张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白居易诗歌主张,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的诗歌风格,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白居易主张,白居易诗歌,白居易诗歌特点,白居易诗歌风格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政治主张——读《与元九书》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集中体现在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诗道”里,而这所谓“诗道”又是同他的政治主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白氏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言情达意,它有声情融合的特点,要用美刺比兴的创作方法去达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创作目的。 由此出发,白氏批判了周衰秦兴以后历代的诗歌及其作者,结合现实状况,得出诗道崩坏、六义丧失殆尽的结论,从而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挽救方针。需要指出的是飞这里所说的“时”,并非泛指时代,而是指“时阀”;“事”,并非泛指时事,而是指具体的“人病”。白氏在文中清楚地写道:“仆当此日,摧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阀,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很明显,“时阀”即统治者施政的误漏;“人病”即“时阀”所导致的民生疾苦。在这段话里,“进闻于上”是目的,“咏歌之”是手段,“时阔”,“人病”是歌诗的内容。由此可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实质就是要求...&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处于中晚唐时期,内有宦官专权,外有藩镇割据,政治腐败,世风日下。他亲眼目睹了下层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统治者的罪恶,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慨。在他走上仕途的一开始,就上书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见,还建议设采诗制度,广开言路。一生中写下大量反映老百姓生活的篇章,饱含忧国忧民的社会理想和于君于国的忧患意识。他不但是一位伟大主义诗人,在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上还有独到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诗歌作用的领悟,提出了很多理论,散见于很多篇章中,对现实主义诗歌作了充分论述,提出了诗歌的作用、’弓作原则等,在我国诗歌理论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总结我国自《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基础上,建立了现实主义诗歌理论。这套理论在他所倡导的唐代新乐府诗歌运动起到指导作用。其中最能体现他的理论的著作是《与元九书》,系统、完整、集中地提出了他的诗歌理论。 一、在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白居易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原则:“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代表作。从这封书信中,我们不仅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他的诗歌理论,而且也了解了他这个人。 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毫不隐讳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白居易于元和二年被授翰林学士,他雄心勃勃,想以自己“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逞寝息矣”所得知识来报效朝廷,正如书信上所述:,’{卜当此日,摧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网,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哀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但是,无情的社会现实容不得白居易去实现自己的抱负,阿谈奉承之徒容不得正义直言的白居易尽谏官之责。结果是“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无情的社会现实并未使白居易改变自己的初衷,他不能再为谏官而行直谏之责,又以自己的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百姓疾苦,以期“唯歌民生病,愿得天子知”,他的最富斗争精神的所谓“救济人病,裨补时网,,的讽喻诗,大部分就是这时所写...&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白居易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与元九书》)“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闲吟》)一旦“诗魔”着身,必将吟诗成癖。所谓“诗魔”,是指写诗入迷,如癫如痴之人。唐代周朴,酷爱作诗,每遇景物,定要苦搜冥索,形诸歌吟。由于作诗入神,往往天晚忘归。一次,在野外碰到一位背柴的樵夫,忽然拉住人家的胳膊,大声说:“我得到它啦!我得到它啦!”原来他触景生情,想出了两句诗:“子孙何处为闲客?松柏被人伐作薪。”樵夫被吓坏了,赶紧抽臂弃柴逃跑。官府的听差恰好路过,以为樵夫是小偷,上前抓住厉声喝问。(《唐诗纪事》)宋朝杨朴性情孤僻,常骑着驴在园圃里转来转去。每次想要作诗,就伏在草间,苦思冥想,搜得佳句,一跃而出。碰到的人没有不吃惊的。(《宋人轶事汇编》)周朴、杨朴虽然没有“诗魔”的称号,但是他们创作入迷的程度都入“魔”了。“诗魔”们为了吟诗...&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解读〕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这里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解读〕前一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高度自信,并非大言不惭,而是积极进取精神的自然流露,这是壮志;后一句显示为了实现抱负,广结有识之士,为朋友慷慨解囊,轻财仗义,挥金如土,这是豪情。诗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自己应当珍视,不可妄自菲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在浔阳贬所所作的一篇书信体散文。该信系统、完备地阐述了白氏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思想,提出了他最具纲领性、也是最为人称道的创作宗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成为后世研究白居易文学理论最重要的依据。作为革一代诗风,领导新乐府运动和元和体诗歌创作的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主张在文学思想史上影响深远,这篇集中体现他文学见解的作品在古代文论中的崇高地位自不待言。但也正因为此,历来一提到《与元九书》,人们最多关注与重视的总是该文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与重大意义,它的其他方面,似都为文论名篇的光华所掩盖。然而《与元九书》从来就不是一篇纯粹的文论著作。它采用的是最易流露个人感情的文体———书信,是一个性情中人在“岁暮鲜欢,夜长无睡”的贬谪逆境中写予他“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又同病相怜的诗文挚友元稹的私人信件。述文学见解、创作感受,不过为与知己探讨交流;叙文字因缘、为文之得名得罪,更只为向可与言者一吐所郁。贯穿与统领全文的,是...&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当前位置: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文学上..
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B.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C.《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D.《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实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略写、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新疆自治区期中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文学上..”主要考查你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学常识: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三代:夏商周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三教:儒释道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岁寒三友:松竹梅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茅盾: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巴金:雾雨电:家春秋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曹丕)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李清照一些常考的文学常识: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5.第一位开拓: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文学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9458275889270295119698136140134256白居易的“创作主张”白居易的“创作主张”视小丽百家号在中唐写实讽喻诗派中,白居易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创作主张。这些主张,实际上成为这一诗派的创作纲领和理论总结。白居易的诗论主张,从写作《策林》时即开始形成,其后陆续见于《新乐府序》、《寄唐生》、《读张籍古乐府》等诗文,至贬官江州时的《与元九书》为总结。《与元九书》是白居易最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白居易把诗歌作为表达情志的语言艺术工具。“仆亻卜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鉴仆诗,知仆之道焉。”(《与元九书》)写实讽喻诗歌是他表达和实现“兼济”之志的工具。因此,他的写实讽谕诗论的核心,就是把反映现实和参与政治结合起来,把术写实与政教讽喻结合起来,其中既包含着写实的合理因素,又表现出某种狭隘的功利主义色彩。对新乐府的倡导,在他的诗论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是白居易诗论的基础。他认为“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策林》第六十九),因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诗歌,就能反映现实,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面貌。“故国风之盛衰,由斯而见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闻也;人情之哀乐,由斯而知也。”(同上)诗人应积极参与现实,而诗歌只有正确反映现实才能于预现实。为此,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与元九书》),他要求“直歌其事(《秦中吟序》)、“其事核而实”(《新乐府序》),能反映生活的本来面揭露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他特别提出了“惟歌生民病张(《奇唐生》),“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为的形(《伤唐衢》)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对“感于哀乐而发&的乐府民歌反映社会民生和艺术写实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居易接受儒家的诗教理论,重视诗歌的政白教讽喻功能。他积恢复采诗制度,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针对当时政治暗、上下碍塞的现状,他强调“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张极&(《采诗官》)。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总是把用诗歌为政治服务和用歌反映现实统一起来。“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共”(《新乐府序》)“为君为臣为民”是政治目的,“为物为事”是创作表现手段,二者相互联系一致。能够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就是“风雅比兴”的艺术传统。因此,他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诗歌的根本标崖。在《与元九书》中,他根据这一标准评价了从《诗经》以来的古代苻歌。他尖锐批评梁陈文学“嘲风雪,弄花草”,指责李白的诗“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甚至对他推崇的杜甫,也觉得这类诗太少。他称赞张籍的古乐府“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而对自己的诗歌最重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又正是白居易诗论中的精以视的,也是“所适所感,关于美刺比兴”的讽谕诗。这一方面固然表现了白居易诗论片面强调现实功利的狭隘性,但另一方面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又正是白居易诗论中的精华。白居易还正确阐述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他把情感内容当作诗歌的根本和灵魂,但又决不忽视形式诸要素的积极作用。语言音律既是情感思想的表现形式,又是内容意蕴的实现手段。对于语言音律,白居易提出:“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寄唐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新乐府序》)即语言要通俗化,表达要明白浅切,这既是实现诗歌写实内容和讽喻功能的需要,也反映了中唐写实讽喻诗人开拓诗歌艺术新路的努力方向,以及唐诗高度繁荣、面向社会普及和传播的历史趋势,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总结了中唐写实讽喻诗派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实践,对古代诗歌写实传统的传承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但他对古代诗歌的浪漫传统缺乏认识,对诗歌的审美特性缺乏阐述,又给他自己和后人的创作带来了不良影响。在他的后期,随着政治和人生态度的变化,他的诗歌创作思想也趋向消极。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视小丽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影视星球,带你关注影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居易的诗分为哪三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