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靖东文是谁

第014版:综合新闻
第014版:综合新闻
荆州日报传媒集团:
徐靖文:神经内科领军人
&&&&□记者徐小平&通讯员汤屹&&&&采访洪湖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徐靖文不是件易事,几次预约到医院总是见他在门诊住院部两头忙,稍有闲暇坐下来又不停接打电话,“都是治疗过的病人打的,咨询一些后续医疗或者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就是这位忙碌的同济医科大学高才生,毕业20多年来一直在洪湖市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从一个小医生成长为洪湖市神经内科的领军人物,在荆州乃至湖北省神经内科领域都有他的一席之地。&&&&做医务工作徐靖文敢于挑大任,有担当,在洪湖市卫生工作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2000年,他毅然挑起洪湖市急救中心的担子,成为洪湖市急救中心的首任主任,开创了洪湖市急救工作的先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洪湖市急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他从武汉进修学习圆满结束后返院报到恰逢全国非典流行,受洪湖市委市政府的重托,他又义无返顾地担任发热门诊主任的重担,战斗在非典一线,圆满完成当年非典战斗任务,并受到洪湖市政府的表彰。2012年10月,市德炎水产公司不慎发生氨气泄漏,徐靖文率先战斗在出事现场第一线,及时转诊了氨气中毒职工100余名,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并且连夜赶往武汉协和医院请相关专家到洪湖进行氨气中毒的抢救指导,使这一次中毒事件抢救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做神经内科专业,徐靖文使洪湖市的神经内科发展在兄弟县市中独占鳌头,特别是在脑血管病的诊治上使洪湖市人民医院综合水平走向了一个新台阶,许多急危重病例及疑难病例,尤其是神经内科专业方面,他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在荆州市乃至湖北省神经病学会中的学术地位相当高。他本人从2009年至今一直担任湖北省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而且是县市级医院中的惟一一位,作为学科带头人不仅自己有一定的荣誉,而且使洪湖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为了医院的领军学科,2005年被评审为荆州市重点专科,2013年再次评审为荆州市重点专科,并且于去年参加省级重点专科的评审。&&&&做医院领导,徐靖文不会因行政事务繁锁放松业务工作,2010年走上领导岗位至今仍以一名普通医生的身份带领年轻医师开展业务工作,医院的广大职工、病患者及家属一致认为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医生,并且多次受到表彰:2006年“洪湖市优秀党员”、2007年、2008年优秀工作者、2013年“突发事件先进个人”。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 荆州报业数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鄂ICP备号 鄂新网备0402号 本站通用网址:楚网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看看北宋朝廷内部的文人之间党争有多激烈,就知道北宋因何亡国了看看北宋朝廷内部的文人之间党争有多激烈,就知道北宋因何亡国了历史史籍百家号公元960年,后周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联合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赵匡胤在诸将拥护下即位称帝,建立宋朝。“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宋太祖赵匡胤的皇位是靠兵变获得的,因此,他担心自己手下的武将势力太大,当年的兵变可能会再次上演,危及自己的统治。同时,宰相赵普向他建议,只有收归兵权,才能使四方安定,晚唐藩镇割据的局面就是因为地方武将势力过大。因此,在宋朝建国初期,赵匡胤就上演了“杯酒释兵权”,将地方武将的权利收归中央。这意味着北宋“重文抑武”政策的形成。宋太祖赵匡胤”乌台诗案”中新派打击旧派北宋朝廷的文人集团是复杂的,可将其分为新派和旧派两派,新派的代表人物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有幸遇到了同样有改革志向的宋神宗,君臣二人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而进行了一场变法改革,人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而当时朝廷内部有许多反对新法的旧派,“乌台诗案”是一场著名的文字狱,因苏轼反对新法,在诗词的字里行间藐视新法,新派们此时抓住机会,大力打击旧派。但由于王安石欣赏苏轼的才华,向宋神宗求情,苏轼并没有被处以极刑。苏轼宋神宗死后,旧派兴起,开始报复新派宋神宗得大病死后,立赵煦为皇帝,赵煦时年仅九岁,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氏支持旧派,启用司马光等旧派人士,回复旧法,反对新法。于是,一场旧派对新派的报复开始了!大批新派人士被罢黜,王安石因此辞官,后来郁郁而终。司马光宋哲宗亲政,实施新法,新派再次得势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后,哲宗亲政,下令实施元丰时期的新法,罢黜旧派的宰相范纯仁,吕大防等,启用新派人士,但此时的新派人士都是王安石生前所任用的,连王安石自己也没想到他所当年任用的那些人其实并没有所谓的新派旧派界限,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见风使舵而已,见到旧派得势,就投靠旧派,见到旧派没落,转而投向新派,这些人多为奸佞小人,迫害旧党。北宋官场的风气一天不如一天,党争随处可见。“靖康之变”的爆发靖康年间,金人发动了对宋的战争,然而,由于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朝廷竟无可御敌之兵,百万宋军每次遇到金兵便一溃而散,毫无战斗力可言。就在金兵兵临城下之时,朝堂之上仍然党争不断,一些爱国将领在前线抵御金兵之时,仍然还会由于朝堂上的谗言而被罢黜或降职。在国家危难之际,文官之间仍然斗争不断,无法一心抵御外侮,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最后,爆发了令无数宋人感到耻辱的“靖康之变”,北宋亡国。靖康之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历史史籍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只谈关于历史是一切事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整理一下那些绝对好看的文!!!自认为口味很挑(附有剧透,慎入)【事件记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19,921贴子:
整理一下那些绝对好看的文!!!自认为口味很挑(附有剧透,慎入)收藏
女神镇楼(/ /o/ω/o/ /)第一次发帖,有什么不对的还请多多指教看文的类型挺多的,各种风格的,灰暗的抑郁的,又或者欢乐的温暖的逗比的;各种类型的,修仙玄幻,古代宫廷,古代武林,现代的豪门,又或者是校园,家庭伦理等等,楼楼还都有看过不少,也都发现了很喜欢的,下面就来给大家推荐一下吧(??ω??)??
先从写比较少的以西方为背景发起吧1.HP贵族 青浼cp德拉科和斯科皮(傲娇炸毛攻/呆萌温和受)这是楼楼的入门耽美,整体文风就是暖萌暖萌的大甜文,从头笑到尾简介:小受是中英混血,爸爸是纯血贵族,妈妈是茅山道教的...收到霍格沃茨通知书的时候斯科皮小朋友正准备藏起自己的英语不及格试卷。小受很真实,就是一普通十二岁中国小孩。没有金手指,没有啥啥惊人天赋之类的。(那全集中在他大师兄身上了)然后,重点,他到了霍格沃茨,遇到了德拉科!!!
英语不好但是爸爸跟教授有关系的斯科皮得到了德拉科的特殊照顾...其实就是作为斯科皮的“引导者”,但开始的时候骄傲自大唯我独尊的德拉科是很不满的...但后来,奸情就是这样产生的。
此文一大亮点就是骄傲自大只会说我爸爸如何的铂金小混蛋是怎样成长为腹黑成熟气场强大但仍旧混蛋的斯莱特林王子的!(话说德拉科真是帅爆了!)楼楼看过的最好看的同人文,没有之一(&﹏&),原来也不看HP同人的说
2.绅士的仆人文案:本文讲述了18世纪初,一位绅士和他的贴身男仆之间的故事……作者的写作之前看得出有好好查阅资料,文中很细腻真实的描绘出当时西方国家的全景,人物的心理也很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处处都有考有据呢简介:欧文原本是莫蒙庄园一名普通的下级男仆,多数时间他穿着考究的仆人制服,为各种地位显赫的男女主人尽责的服务着。然而,错误选择导致的孽缘最终将他推向潦倒死亡。庆幸的是,上天竟然给他一次重生的机会。当欧文带着前世的记忆再次回到这个珠光宝气的奢靡世界,一切似乎照旧,威廉的死,庄园中的勾心斗角,直到那个叫奥斯卡的男爵如期而至,这一世他发誓不会重蹈覆辙,让悲剧重演。 作者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中世纪时代的欧洲。人物方面:男爵和仆人的设定给人一种主导和从属的暧昧感觉,作者将面瘫男爵身上冷酷和高贵两种特质并存的性格刻画的精准到位,给重生后续情节增色颇多,故事字里行间透漏出一种浓浓的异域风情,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节选:男爵通常会在床上喝下早晨的第一杯茶,然后他走下床铺,由我服侍穿衣。
这其实是个很尴尬的过程,因为我问过比利了,比利告诉我,除了外套,男爵从不需要别人服侍他更衣。可是现在,男爵脱掉睡衣,一丝|不|挂的站在我面前……
还记得第一次这样服侍他时,他忽然问我:“你看到了吗?”
我的脸蹭的红了,抓着衣服愣在原地,这是什么问题?什么看了吗?他想让我看什么?
也许是我脸红的样子太过明显,过了一会儿,男爵也满脸通红,他咳嗽了一声说:“不……呃……你看到我的后背了吗?”
我这才意识到,男爵问的是他的驼背。
男爵是个很高大的年轻人,可惜他的脊背是弯的,不是很严重,但也一目了然。在外表的美丽高于一切的贵族社会里,男爵的外表无疑给他带来了无穷的白眼和鄙夷。
我不知道男爵为什么忽然这样问我,因为前世时他从未问过这个问题。
我支支吾吾的回答:“是……是的,大人……这……这……”
男爵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我伸出双手。
我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急忙把手里的衬衣展开,帮他套上。
男士衬衣一般是棉布或者丝绸制成的,一般是白色,长过膝盖,袖子是用蕾丝制成的灯笼袖。裤子是紧身裤,白袜子套在外面。最后穿上腰带、马甲、外套。
将蕾丝花边从领口和袖口牵出,整理妥当,用小扫帚扫平褶皱和肩膀上的灰尘,最后带上戒指、项链,一位绅士才算是圆满出炉。
从此之后,我每天都服侍男爵更衣。
男爵并非不会尴尬,我帮他穿裤子的时候,他经常会呼吸急促,继而脸色微红。而我会尴尬十倍,因为前世时,男爵从来不会这样,即使赤|裸相见,他也表现的十分平静,而不会这样异常。
楼主加油更
楼主加油⊙▽⊙快快更呀
3.读者和主角才是绝逼的真爱 by颓文案:身为一个黑粉,读者又一次对最爱的种马YY文作者拍砖以表达他森森的爱意,这次他喷的是新书的主角:主角二逼圣母不解释。这种情况下居然去救那贱人?作者SB。作者:……受教了。然后读者眼睁睁地看着他萌的主角各种被虐被背叛,从此踏上黑化之路一发不可收拾,崩坏得一塌糊涂。再然后,读者穿越了——谁来告诉他对面那只怎么看都是主角(黑化)的男人是怎么回事=A=!简析:这是楼楼看的第一本穿书文,里边受的吐槽属性简直把人萌的不要不要的?(????)。小攻黑化变身也是一个很大的看点。看过之后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看的穿书文了。文风是颓大一贯的精炼而又华丽,设定就大背景而言西方玄幻的穿书文也不长见呢,总之这是一篇你看了之后后悔为啥没早点看的文!!
西方的问目前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多了,下面开始说古风的吧,其实楼楼偏爱古风的耽美,不过这种类型的精品并不是那么好找呢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那种双主角一对一的文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绅士最近才看完~很喜欢。。还跑去看了作者另一本绅士系列的书~
1.君不语by眉如黛封底文案:   江边缚妖的前尘、不语痴迷的今生,   究竟是谁忘了谁?   为了再见死去的故人一面,蛇妖三千年修禅不语,   却终究被心魔反噬,陷入迷障。   而自己,不过是蛇妖顺手救下的平凡人类,   从恩情到恋慕,一年年无法克制地加深,  明知蛇妖心中不会有他的位置,   却依然奋不顾身地进入心魔幻境。   然而,焚心蚀骨的执念,在幻境中被赤裸裸地撕开,   血泪铸就的悔恨羁绊,更让他痛不欲生。  前世尘缘难断,今生痴念沓来,   什麽情爱、什麽恩仇,难道终究只是一场空?
感想:我认为这是眉如黛大大那么多文中最好看的一篇了,文笔华美绮丽,字字珠玑,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看的,每个字都口齿留香,读这种文真心是种享受。其次它的情节设计的很巧妙啊,一环扣一环,读到文末又有恍然大悟之感,这里我就不过于剧透了。
节选:常洪嘉被蛇妖抱著,渐渐恢复了神智,看著魏晴岚笑了一笑:「谷主,我甘愿的……这等下场,都是洪嘉心甘情愿的……」随著这句话,彷佛有一阵妖风刮过,风里尽是刺鼻的血腥味。只听得常洪嘉颤声笑道:「要是洪嘉能早生三千年就好了,让那魅虚附在我身上,不要动谷主……」寥寥数句话,满满的神伤,许多常洪嘉以前因口讷、未曾说出的话,如今一一说了出来。魏晴岚听到这里,竟是怔住了。这人跟和尚一样,真是对自己很好。当初在火中来去,将芸芸香客一一救出,那么多人都未结缘,只有这人,还一直记得。
2.天下by梦溪石文案:明嘉靖三十五年,赵肃来到这里。最初的愿望,不过是吃上一顿饱饭而已。这是一个从食不果腹的寒门庶子,到睥睨天下的大明首辅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辛辛苦苦,把小P孩培养成前途光明年轻有为的皇帝,到头来却被小P孩压倒的悲催故事。这是最好的时代,嘉靖皇帝,张居正,徐阶,严嵩,群星荟萃,明争暗斗。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皇帝痴迷成仙,臣子热衷结党,朝廷尔虞我诈,国家内忧外患。北边有鞑子,东南有倭寇,赋税沉重,民不胜苦,整个大明,摇摇欲坠。他的存在,又能改变什么?PS.这其实算是赵肃的奋斗史,而不仅止于爱情,所以我慢慢写,客倌慢慢看(*^__^*)本文HE,那是绝对的,长篇俺从来不写BE。此乃戏作,不符历史之处,请勿较真。
楼主的雷点是?(⊙_⊙)
暖  --我即使被囚禁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帮顶,楼楼加油。
2.山河日月by梦溪石句话小结:风清水暖,与君白首。属性:冷面四阿哥攻 X 温润八阿哥受,康熙二子四八历史同人,HE。(正文+番外,56.1万字)一生杯具的八阿哥胤禩,重生到七岁的时候,他认真地生活,希望不要重蹈杯具。本文主线为重生历史与传奇,副线为耽美,展现胤禩一生。特点:文笔细腻雅致,H有。梦溪石行文很稳,不疾不徐地将八阿哥重生后的经历娓娓道来,情节风波四起险象环生,语言却从容不迫波澜不惊,作者的性格与文史积淀可见一斑。此文虽是历史同人,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YY,从秀女选拔的宫廷旧制,到蛮族入侵的边域动乱,都严谨考究、有实有据,更难得是虽为历史文却没有随处“掉书袋”,将清廷诸般习俗穿插文中,自然而不生硬,是让人读完能从中学到知识的文章。关于四八的爱情,正如作者所说,不是文章主线,更多笔墨用于描写宫廷内外的斗争、政务、战事等,康熙年间的大事几乎都被提到,但写得鲜活逼真,一点也不乏味。总结:之前文荒了一个月,弃文上百,直到梦溪石的《山河日月》把我拯救出来。作者写作态度之认真严谨,实在很难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是真正的好文,而真正的好文,到底是需要沉下心才写得出来的。强推!梦溪石大大绝对是真爱!
3.锦衣卫by非天夜翔文案】锦衣卫:原名“仪鸾司”,最初担任朝廷仪仗队,后逐渐成为天子亲信。
担任锦衣卫要求有一定身世背景,忠犬性格,身材很好,武功过硬。
正职锦衣卫穿飞鱼服,佩绣春刀
这是一个发生在锦衣卫小伙子们中的故事。也是一个小野猫和大野豹之间的故事。
4.将军令剧透:出身忠臣世家的将军受不知怎么入了皇上的眼,三番四次被强行留下侍寝,过程并不享受,可是对于帝王他无力反抗。将军渐渐消沉,空有一身武艺和热血却无法在沙场施展。后来因为皇帝初恋的推荐他第一次上了战场,场场大捷,一时功名卓著。皇帝却对他变本加厉的折磨,不堪忍受的将军终于找了机会逃走。几年后皇帝亲征被敌军围困,将军出山救回皇帝。回宫后和丞相联手逼供谋反,把皇帝囚禁起来反攻之SM之。后来丞相要杀了皇帝,将军在最后关头把皇帝救下,由叛徒变成了功臣。将军又出征了一次,皇帝对他说你放心在外打仗,你的身后朕替你守着。战争胜利后将军装死逃走了。。。。。皇帝找了他几年终于在城门口堵住了他。。。。。两两相望。。。。萌点:将军的性格塑造的不错,常胜不败。雷点和吐槽:皇帝有初恋的情况下还强暴将军,而且皇帝和初恋时貌似是受的一方,不过好像没做成。皇帝娶了将军喜欢的表妹,还故意把表妹害死了。将军有小妾,还有孩子。将军反攻
文案:君臣,强强忠诚的界限是什么,隐忍承受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吗?当他一步步走上与自己预想的人生全然相反的路,那其中最重要的缘故来自谁?内容标签:虐恋情深 强取豪夺 宫廷侯爵
6.活受罪be+长相守he古代江湖文,大意是讲一个仇人相逢滚床单的故事攻受类型是一个看上去冷漠禁欲的攻 X 一个看上去死不正经的受不过,这文结尾不算喜庆orz 。。。太久之前看的了楼楼已经快忘了【《长相守》网友简介】此番外与正文《活受罪》独立,单独看完全没问题。这篇的背景设置在民国时期,是两人的转世。一位纨绔少爷,一位大学讲师。两人性格已有微微变化,人物刻画堪称精湛。对两人纠葛的丰富描写,对细节的把握,淡如水的文字,加入少许雅致的用典。。。真是很长时间不见如此细致用心的文章了。非常舒服的文章,难得的好文笔。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您当前的位置: &&
编辑日期: 08:38:21   
第一节& 机构
& &&1987年起,通什市文化机构相继成立,至2000年,有市文化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档案局、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市电影公司、市影剧院、市广播电台、市有线电视中心、电影放映单位(3个)、乡镇文化站(9个)、省驻文艺团体海南省民族歌舞团(1个)。全市有文化室56个、书报摊点5个、舞厅、娱乐场地135个、学校图书馆11个。
& &&一、通什市文化体育局
& &&1987年3月,成立通什市文化教育委员会(含卫生、体育工作),科级行政单位,隶属市政府,工作人员13人,内设文化组、教育组、卫生组、体育组。其主要职能是主管全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工作。1987年12月,市文化教育委员会撤销,成立通什市文化局,科级行政单位,隶属市政府,内设办公室、文化股、艺术股、市场文化管理股等4个股室,负责人2名,工作人员16名,下辖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电影公司、通什影剧院。其主要职能是主管全市文化艺术、文化市场和文物的管理工作,指导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组织举办全市性重大的文化活动,协同有关部门查处文化艺术、音像等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1995年,撤销体育运动委员会、文化局,设立通什市文化体育局,正科级行政单位,隶属市政府,编制13名,内设文化、艺术、市场文化管理、体育等4个岗位,下辖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电影公司。其主要职能是主管全市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和文物工作,抓好全市文艺、体育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指导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组织举办全市性重大的文化、体育活动,协同有关部门查处文化艺术、音像等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2000年11月1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什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文化体育局更名为文化广电体育局。广播电视局行政职能并入文化广电体育局。
& &&二、通什市广播电视局
& &&1987年9月12日,成立通什市广播电视局,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1988年,编制增至10人。至1993年12月,内设人事秘书股、广播电视事业股、财会室等3个股室。其主要职能是主管全市广播电视工作,抓好广播电台、有线电视中心对市内外的播音、播放工作,协助和指导全市各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建设和宣传工作等。1998年5月,实行局台合并,内设办公室、新闻部、技术部、广播电台、有线电视中心、财会室。至2000年10月,通什市广播电视局下辖市广播电台、有线电视中心和8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共78名,其中局机关10名,广播电台17名、有线电视中心41名,乡镇广播电视站1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28名,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2名,一、二级播音、主持人8名,助理记者、编辑16名。2000年11月1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什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不再保留广播电视局,其行政职能并入文化广电体育局。
&&& 三、通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成立于1990年12月19日,副科级建制,编制2人,内设组织联络办公室,隶属市委宣传部,与市委宣传部合署办公。通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群众团体。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结合文联工作特点,提出各时期文联工作的任务,制定全市文联的工作目标;做好同通什市各文艺家协会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组织会员间的交流活动,反映文艺工作者的情况和要求,维护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指导各协会开展人才培训和调研工作,总结交流创作经验,开展多种文艺评奖、表彰、纪念活动,协同有关部门有重点地组织创作、展出、演出,力求出作品、出精品、出人才;组织召开市文联和通什市各文艺家协会代表大会、理事会和主席团会议;组织召开市文联系统的工作和研讨会议;负责对团体会员的服务工作;帮助各团体会员改善文艺家的工作条件等。
&&& 四、通什市文化馆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1958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搬到海口与海南行政公署合署办公,自治州文化馆随之解散。1962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迁回通什办公,恢复自治州文化馆。1972年自治州文化馆更名为自治州群众艺术馆。
&&& 1987年12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移交通什市,通什市在此基础上成立通什市文化馆,股级建制,隶属市文化局。1992年,开展以文补文,多种经营带动了各项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以文补文”先进文化馆。1993年9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标准文化馆,获文化部、财政部“金马奖”。1997年8月被省文体厅评为“海南千里环岛文化长廊建设”。达标单位。同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文化长廊建设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海南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三级文化馆。
&&& 2000年,通什市文化馆内设行政组、业务组两个职能机构。行政组内设馆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业务组内设:文学创作部、美术书法摄影部、音乐舞蹈部、少年儿童艺术创作部、艺术档案部:服装和道具仓库间等。在职人员20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黎族10人,汉族10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8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4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0人。占地面积2630平方米,馆舍面积2200平方米。
& &&五、通什市图书馆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化馆内设通什图书馆。1979年底,通什图书馆独立建制,在此基础上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1987年12月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后划归通什市。通什市在此基础上成立通什市图书馆,股级建制,隶属市文化局。位于通什红旗路东侧,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书库2间,180平方米;阅览窒3间,200平方米;目录室1间,24平方米;录像厅160平方米。1994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2000年,馆内设有办公室、阅览室、外借室、采编室等。在职人员28人,馆藏有各类图书11万册。
& &&六、通什市电影公司
& &&通什市电影公司成立于1988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撤销后,原自治州电影公司部分人员、财产及下属丰乐园2层钢筋水泥结构的电影剧院交由市电影公司管理,办公地址设在原自治州电影公司内。内设发行放映组、宣传组等。为解决山区农民看电影难问题,1992年成立一支由3人组成的农民电影放映队,下村为农民免费放映电影,放映队拥有2部16毫米电影放映机及简易轻便的放映配套设备。同年,市电影公司与市影剧院合并。1994年迁至市影剧院招待所办公。2000年,设经理1名,工作人员23人,下辖市影剧院、丰乐园电影剧院、金凤影宫、银凤茶楼、银龙影宫、镭射电影综合经营部6个经营机构。
& &&七、通什市人民广播电台
& &&1987年9月13日,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广播站移交给通什市广播电视局管理。1990年,通什市筹建市广播电台,1991年2月6日,市广播电台成立,隶属市广播电视局。10月1日,市广播电台正式开播。内设机构:办公室、新闻采编室、技术播出室、财会室。1987年至1990年,市广播站(广播电台前身)工作人员9名。1991年至2000年12月,全台工作人员17名,其中管理人员3名,助理编辑、记者4名,一、二级播音员4名、助理工程师4名、财会2名。
& &&八、通什市有线电视中心
& &&市有线电视中心是在原有线电视站基础上建立的,于1991年10月1日正式开播,至2000年,内设办公室、编播部、播出部、工程技术部,工作人员41人。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一、文学创作
&&& 解放前,通什地区没有文字著作,流传下来的主要是口头文学,以民歌、传说较多。
&&& 1957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委员会创办《五指山报》。后自治州文学艺术联合会、自治州文化局分别创办《五指山文联》、《五指山》等刊物,为业余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培养和发现新人新作,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许多作者在省、地级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有的在文学创作评比中获奖,其中故事《三条半》、话剧《海阔天空》、《宴请上级》等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业余创作奖。
&&& 1987年起,通什市文化部门以不定期举办文学创作培训班,组织学员采风,编辑出版文艺刊物等各种形式,调动业余文学创作积极性。1991年2月,成立通什市文学艺术联合会。1993年,市文化馆编辑出版《通什文艺》。1994年,市文化部门编辑出版《通什歌谣》。此外,市文化部门支持群众文化社团建设。1989年12月,市内业余诗歌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了“通什诗社”,社员人数118名。诗社牌名由时任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诗报《山泉》创刊报头由时任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王越丰题写。诗社编辑出版《山泉》诗报共3期,1995年5月,诗社结集社员的诗作,出版诗集《翡翠泉》。诗社社员中,有陈烘炽、孟允安等2人被吸收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黄照良等5人被吸收为海南诗社社员。至2000年,全市业余文学作者100多人,在中央、省、地、市等报刊发表作品有1000多篇(首)。其中较有名的是海南省诗社会员、市政府副市长黄照良创作的《黎庄》、《山栏熟了》、《织衤甬 裙》、《五指山》等多篇(首)诗歌,孙子斌在《人民日报》发表报告文学《五指雄风》,吉君臣在《五指山报》发表中篇小说《道是天涯》等。市文化馆王蕾创作的诗歌《织衤甬 裙》、散文《我爱黎衤甬 裙》,1999年,参加“春笋杯”全国诗歌散文奖赛,获三等奖。
&&& 二、歌曲创作
&&& 通什市文化馆继承了自治州文化馆努力创作不断出精品的优良传统,创作歌曲和收集民歌曲调。1990年,王文华创作歌曲《黎家热爱共产党》获“五指山之歌”歌曲大奖赛二等奖。1993年王文华搜集整理的黎族民间叙事歌谣《甘工鸟》出版,创作的歌曲《海南岛我可爱的家乡》被选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材,刊登于《海南日报》;《开荒歌》播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五指山茶为什么这样香》,选播于海南人民广播电台“宝岛新歌”栏目,刊登在《椰树歌声》杂志;《黎家心中的歌》登载于《海南日报》。王文华还创作《椰寨欢歌》、《黎家乐》等乐器曲。1996年王文华创作歌曲《欢迎您到五指山》获海南省业余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杨桂兰创作的《客车司机之歌》入选首届中国“黄河”杯行业金曲。《开拓者之歌》入选全国工人歌曲。
&&& 三、书法
&&& 1997年1月,市文体局成功举办“通什市建市十周年美术书法展”。
&&& 1998年12月28日,成立通什市书法协会,召开了第一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主席、副主席各1人,理事10人,海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琼州大学书法教师黄荣生为书协主席,林可为副主席。会员30人,其中,省书协会员4人。
&&& 1999年7月,市文体局和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海南五指山文化艺术精品展”。同月,在由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五指山矿泉水杯”全省书法大展赛中,市书协获奖人数4人,其中,黄荣生获中青年组一等奖,朱键获三等奖;沧海获少年组二等奖,陈大安获三等奖。入展入选的有林可、郑振育、邢泰民、陈小伟、吴鹏、周海俊、刘洁如等34人。
& &&2000年,在“海南省第二届书法展”中,市书协获奖3人,入展19人,入选16人。获奖者分别是:黄荣生、朱键、曾江鸿。入展作者是林日举、王海钰、邢泰民、吴鹏、陈小伟、李深国、吴必龙、蒋翰笙等19位。获奖人数和入展入数位居全省前茅。除了参加省、市的活动之外,市书协还组织书法家“迎千年文化下乡暨义写春联”活动,先后在电影院、南圣镇义写作品、义写春联,把温暖送到黎苗同胞的心里。在市委宣传部、市书协联合举办的“求助孤寡老人”的活动中,书法家们当场挥毫义卖,把所得的款全部捐助给孤寡老人。还组织会员在“三月三节”,“欢乐节”上街为市民义写作品。
&&& 四、美术
&&& 1953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迁驻通什,陆续有美工人员分配来通什工作。1990年起,通什市文化馆每年举行美术展览,每次参展作品约50~60件。至2000年,共举办了6期美术业余作者培训班,讲授基础绘画常识,每期时间10~15天,参训人员约30人。通什市美术工作者创作美术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和省级以上画展展出共有36幅,其中林超的油画《收山季节》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杯”美术作品展览、《故乡情》入选北京“时代风采——全国写生画展”;王娟的版画《山乡风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黎家“三月三”》(黑白木刻)入选第八届全国“群星奖”美术作品展,并获省美术作品群星系N--等奖,作品《黎家“糯米饼”之一》入选海南省美协举办的庆澳门回归书画展;王亮的水彩画《山龙戏春》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画作品展览”,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王武杰编著完成《黎家织绵图案荟粹》初稿,壁画《黎族史诗》被海南省电视台录为“七彩海南”节目。
& &&五、摄影
& &&1953年,自治州群众艺术馆配备专职美术摄影干部,开展艺术摄影活动。1971年至1978年,各有关部门和国营农场都有专职或兼职摄影人员,结合新闻报道进行艺术摄影活动。从1980年起,通什地区摄影活动日益增多。建市后,市文化馆每年举办1期摄影爱好者学习班,传授摄影知识。至2000年,通什市有100多幅作品在地区级以上刊物发表和摄影展览展出。其中邢福兴《选嫁妆》入选自治州、湛江市、丹东市摄影艺术作品联展,并获三等奖,《新疆育种能手在海南种基地》入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画集丛刊《广东》集画册,《苗族少女》入选《海南苗族》一书封面。《黎寨竹舞》、《三月盛会》入选《海南风情》画册。
& &&六、主要获奖舞蹈
& &&解放后,通什地区文化部门组织舞蹈工作者进行挖掘加工整理黎族、苗族舞蹈,创作了一批优秀舞蹈。1978年通什镇文艺队表演《咱为毛主席纪念堂献栋梁》获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艺汇演、调演奖,《风俗舞》、《梦见总理又归来》获表演奖。1987年朱庆元、符启荣新编《打柴舞》获广东省首届欢乐节表演奖。1991符启荣编导的《山魂》获“全国少数民族‘三独’比赛”二等奖。朱庆元、符启荣编导的《跳竹杆》在广西举办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中表演获一等奖。1993年12月,黄翠玲、王永光编导的舞蹈《黎山情歌》、《苗岭黄昏》获海南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艺汇演三等奖。1994年4月,舞蹈《黎山情歌》获海南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艺创作二等奖,舞蹈《苗岭黄昏》获海南省群艺馆(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艺创作三等奖。朱庆元和符启荣编导的《钱铃双刀》、《踏脚舞》获海南省94届民间民族调演二等奖,《踏脚舞》获编导奖。朱庆元、符启荣编导的《跳竹杆》1995年在昆明举行第五届全国民运会中表演获一等奖,《踏脚舞》获表演三等奖。符启荣、朱庆元编导的《跳竹杆》在1999年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民运会中表演获集体表演一等奖,《赶狗归窝》获集体表演二等奖。2000年,符气明编导的《赶海的人》获广东省旅游表演三等奖。
第三节& 民间艺术
&&& 一、工艺
&&& (一)黎族民间工艺
&&& 黎族民间工艺源远流长,黎族工艺主要表现在纺织、编织、雕刻上。
&&& 1.纺织
&&& 黎族妇女善于纺织。黎族纺织工艺主要是纺、织、染、绣四项工艺,都显示出民族特色。纺包括错纱、配色、综线、攀花等。织是指用踞腰织机采用道经断纬的纺织方法织出各种花纹图案,利用纬线色彩的变化使得图案丰富多彩;染主要是指纹纱染线;绣是指黎族妇女用彩色线在棉、麻等布料上所刺绣出来的各种图案,或者编织完成后,再补绣加工。一般黎锦的主体图案是刺绣的,在图案中间的若干局部都是需要刺绣来完成。织锦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现代的纺织技术,仍然保持传统的纺织工艺,并有所创新,从手工挂经线到踞腰织机,再到斜织机,后发展到水平织机。
&&& 黎族原始的纺纱方法是:先把棉花或木棉花一丝丝地捻接成线,然后用一小竹条捆卷着,要卷纱时,放在腿上一搓,卷纱竹枝在空中旋转,逐渐把纱卷成绽。黎族纺织工具主要有手摇轧花机、踞腰织机、脚踏纺织机等三种。
& &&黎族的染色法比较特别。染色的原料以野生植物为主,矿物为辅。青、绿、蓝等颜料多是用植物叶制成,黄、紫、红等色彩是利用植物的花卉来加工而成,棕色、褐色的制作是把某种植物的树皮或树根切成碎片,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石炭,两者煮水而成,石炭是用淡水螺烧制成的。将布料放在染缸中浸泡几次,使布料均匀上色。
& &&黎族民间刺绣普遍不用凿纸花样作底稿,而直接在布或织物上施针,或根据底布的经纬来实施挑、绣、缠,或根据布料的大小,形状进行垫绣、堆绣、贴绣等。刺绣材料主要有线料、布料、琉璃珠、野果珠子、铜钱等。刺绣方法有绣、挑、串、插、锁、织、钉、拼、贴、缀等。刺绣类型和针法主要有平绣、双面绣、贴布绣、挑绣、堆绣、抽纱绣、饰片绣等。花纹图案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天体、器物、文字和抽象图案等。
&&& 黎锦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品,讲究色彩的运用,主要以黑线为底,交叉织入红、黄、白、紫、粉红、棕色、咖啡色等色线,即纬线。黎族的织绣艺术品主要有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桂、围腰、挂包、壁挂等。汉代的“广幅布”,唐代的“盘斑布”都被列入上贡朝廷的珍品。在宋代史籍中,出现了“黎锦”、“黎幕”、“黎单”、“黎幔”等纺织品种。
&&& 黎锦图案可以体现出黎族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黎锦图案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美好事物等。人、动物、自然景物是黎族妇女织锦图案的主题。黎锦图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集中反映在妇女服饰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图案多以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工具纹为主,还有直线、平行线、主角形、菱形等多种几何形的纹样。另一类是反映织锦壁挂、织锦挂包以及各种装饰物品上的图案。图案多以吉祥物体为主,如人形纹、龙纹、凤纹、鹿纹、蝴蝶纹、青蛙纹、白鸽纹和花卉、树木、青草以及自然界的雷、电、日、月、水、火等。黎锦上的图案共有160多种,分属六种纹样类型。第一类是人形纹,第二类是动物纹,第三类是植物纹,第四类是日常生活生产工具纹,第五类是直线、平行线、曲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样,第六类是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是黎族妇女最常用的图案。
&&& 各方言区的黎锦图案都有差异。通什地区杞方言妇女的织锦图案主要以平视体的表现手法,在图案上描绘人的活动,比如舞蹈、生产、生活、婚嫁等,以此来表示岁岁平安,人丁兴旺。其图案特点是构图夸张,图案复杂,色彩多样。妇女裙花纹图案很多,而且复杂,为了突出裙中的主要花纹,在图案沿边补充刺绣上亮度比较好的色线来增强图案效果。毛道、毛阳、五指山等乡镇一带所织衣裙往往嵌入金银箔和缀以穿珠、铜钱、铜铃等物,有声有色,异常艳美。俘方言妇女的织锦图案多以人形纹、动物纹为主,植物纹、生产工具纹以及自然界的各种纹样为辅。其图案特点是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概括性强。
&&& 2.编织
&&& 黎族人民擅长利用竹、藤编织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黎族用露兜叶编织草席、帽子、帘子等生产生活用品。露兜叶具有纤维较长、韧性较好的特点,是编织的好材料。竹子编织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竹筐、竹席、竹床、鱼篓、簸箕、竹筷、竹笠、谷箩、刀箩、腰篓、扇子等。通什地区盛产红藤、白藤等,利用这些原料制成的藤制品应用范围广泛,藤器有藤篮、藤椅、箩筐、谷围、斗笠、衣篓、箱子等。
&&& 3.雕刻
&&& 黎族雕刻工艺主要应用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晶,也应用于宗教活动的道具上。雕刻图案有四种类型:一是生活用具,主要有烟筒、盛水竹筒、竹盒等,图案以几何纹和水波纹为主;二是生产工具,主要有刀鞘、刀柄、箭柄、纺织工具等,图案以牛鹿和星月斑点纹为主;三是屋柱雕刻龙凤纹,以表达喜庆;四是神桌道具雕刻的古人舞纹和神奇怪兽纹,有表示图腾魂位之意。黎族的雕刻主要分木雕、石雕、椰雕、根雕、竹雕、角雕等类。
&&& 木雕& 在雕刻工艺中影响较大,主要是独木器的制作及其在各种木器上的雕刻装饰。黎族独木器多达200种以上,其制作工艺是将整个圆木以炭火烧腐其心,再用刀、瓦片等刳、掏、镂修,即可修成独木舟、独木棺、独木谷桶等。而中小型器物除刳、掏、镂修之外,还要打磨抛光,如米桶、独木凳等。
&&& 独木生活用具有春米臼、木桶、木盆、木谷仓、蒸桶、蒸酒器、独木锅盖、独木棺、独木谷桶、独木凳、独木槽等。其中以舂米臼、独木棺、蒸酒器最具特色。舂米臼是用原木刳制,外形有直腰、束腰两种,内有平底和尖圆底,口径40~60厘米,高40~80厘米,壁厚3~5厘米。在独木器外表有雕凿刻画花纹图案作为装饰,如劳动生活图案、动植物图案、几何图案。独木棺的制作是首先用一段大原木先锯出棺盖,然后用斧、锛、凿等工具刳制、凿刻成棺。棺长180~190厘米,深约30厘米,外形有圆、方两种。在历史上黎族葬具为独木棺,部分地区逐渐接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改用木板合成棺材。传统的蒸酒器用原木凿雕,外形为两头大,中间小,高50~60厘米,上下口径约40厘米,腰部直径20~30厘米,壁厚约2厘米。在束腰处留有一层约1~2厘米厚的拱形隔层,在隔层中间钻十几个孔,供水蒸汽上升。沿隔层上方的器壁钻一小洞,约2厘米见方,为出酒口。如果蒸酒器是沉香木凿制的,酿制的酒具有沉香木的香气。
&&& 独木制作的生产工具主要有独木舟、独木水槽、平耙、点穴棒、独木铲、纺织工具、制陶的台垫、冶铁的鼓风箱、牛铃等。独木舟大多是用木棉树干刳制成,独木舟两头削尖,舟底和仓底削平。船舷外侧及头尾有些还雕些图案花纹。
&&& 独木宗教用具主要有独木皮鼓、刀筒、神像、法印、木唢呐、叮咚等。独木皮鼓是黎族用来招集众人以及祭祀的传统工具,也可以作乐器。它的制作是把一段长50~100厘米,直径30~50厘米,中间略大,两头略小的圆木挖空,两端蒙上牛皮,用老竹根削成钉或用铁钉钉紧。在制作过程中,还要举行宗教仪式。在鼓身及鼓面上做一些装饰,在鼓身上雕刻人纹图案、几何图案,并涂上颜色,在鼓面上绘画,主要是描绘狩猎图景。
&&& 竹雕& 黎族使用竹子制成各种器物,用以汲水、盛饭、储藏谷物种子、猎具弹药等,在器物的外壳、底座、耳系等部位,多刻有简单的花纹、符号等。
& &&椰雕& 椰子果内裹着硬壳果,剔掉外皮和果肉,便是一个容器。黎族自古就把椰果壳雕制加工成各种炊具、食具和度量衡器具,主要有椰壳碗、椰壳勺、椰壳米升、椰壳滤酒器等。
&&& (二)、苗族民间工艺
&&& 苗族妇女善于蜡染、刺绣。苗族妇女用各种颜色的纱线在喜欢的头巾、腰带和衣襟中绣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别具风情。
& &&1.蜡染
& &&蜡染是苗族保留至今的古老的印染工艺,它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苗族妇女穿的裙子都用蜡染法制成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
&&& 蜡染的工序:将一支削好的竹片(两头稍大,中间细小),折弯合扰,形如字母“U”,作为点染工具,称作蜡刀。把蜂蜡放进碗里用火加热熔化,然后用蜡刀醮上蜡液,在白布上精心点染绘制各种图纹,如松树纹、人字纹、压印横纹等,待蜡液全部黏住布料后,放入染缸里浸染。染好后将布料捞出放入盆中,倒入温水使蜂蜡熔化后漂洗。蜡染的布料呈青底白纹,图案鲜明。苗族的蜡染和刺绣花纹多以动植物为图案,如鸡、树、蝴蝶、马等,也有几何图案,如“+”。等。在颜色的搭配上,主要是蓝白花纹,此外,还用枣红、金黄、绿、紫等颜色。
& &&2.刺绣
& &&苗族妇女善于刺绣。刺绣主要用于妇女的服饰花边装饰上,包括方帕、长方尖帽、衣领、衣襟等。苗族民间刺绣材料主要是彩线和各种金属、琉璃、塑料饰片,且刺绣底料的规格、形制、颜色都统一。刺绣的针法主要有挑花、饰片绣、贴布绣等。刺绣图案以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物如花、鸟、虫、鱼为主。颜色以蓝底白花鲜明对比为其主要特色,喜用粉红、翠蓝、紫、绿等色彩。
& &&3.染料
& &&苗族群众染布用的染料,都是自己配制的,原料为某种植物、石炭和酒。其工序是:将某种植物的茎、叶放入大缸内浸泡3~7天,待缸内液汁变成青蓝色后,把茎叶渣捞出,放入适量的石炭和酒,用木棍不停地搅拌,再用滤过的草木灰水倒入缸内,拌匀即可。配制出来的染料颜色呈青蓝色且不易褪色。
& &&4.编织
& &&苗族男女都擅长于竹、藤、麻、草类编织。男子擅长于竹藤类。编织出来的器具主要用于日常生活。
& &&编织器具种类有:竹器具——竹筐、竹篓、畚箕、筛子、簸箕、鱼笼等;藤器具——藤篓、藤筐等;麻线器具——网兜、鱼网等;草类器具——草席、篓席等。这些编织用具工艺比较精致,美观实用。
& &&5.织机
& &&苗族的纺织机为台式手织机,台架前端全部安装纺具、纺线,后面坐人。织机中间项部是1支往前平伸的摇动式活动杆,底下横着1支固定杆,固定杆底又有线箱,后侧有2排插条,每排插条各有9支纺线,纺线从插条上一直拉到织机框架前面的终端。终端左侧有布刀,底下有线捆具。纺织时用1支压板压线,在压线板前面把2条横纺线往下拉至最底层的分线板上,以便能够交错分线。
& &&6.雕刻
& &&苗族雕刻主要表现在饮具、谷物储藏、粮食加工、乐器、宗教活动等方面的器具上,具体的器物有独木储藏桶、独木蒸饭桶、独木蒸酒器、独木盆、独木臼、独木法器、椰子壳勺、椰子壳碗等。工具主要有火碳、砍刀、锯、斧、凿、锛、铁锥等。雕刻形式有浅浮雕、阳刻、阴刻等。
&&& 二、舞蹈
&&& (一)黎族舞蹈
&&& 通什市黎族人民能歌善舞,结婚、新居落成、欢度佳节和举行宗教仪式,跳舞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在黎族传统舞蹈中,反映的内容和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祈神求福、驱魔祛病、生产劳动、社交娱乐、婚恋生育、丰收节庆、英勇斗争等,它们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从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性质来看,可分宗教祭祀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娱乐喜庆舞蹈、生产劳动舞蹈和英勇斗争舞蹈等五大类。
& &&1.宗教祭祀舞蹈
& &&舞蹈起源与宗教、巫术有密切联系。宗教祭祀舞蹈多与驱鬼除魔、超度亡灵有关。舞者多为宗教职业者。这种舞蹈体现出黎族社会在宗教信仰上基本处于原始宗教阶段。例如《锣鼓舞》、《平安舞》、《捉鬼舞》等。
&&& 2.生活习俗舞蹈
&&&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吉、凶、福、祸。所以黎族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各种生活习俗,诸如生产劳动、建屋迁宅、婚姻、生儿育女等,都非常注重节令时辰,而且每当行动前都要举行一定的祈祷仪式,以企盼一切平安顺利,不出意外。生活习俗舞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宗教祭祀舞蹈逐步向娱乐喜庆舞蹈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朝着娱人多于娱神的方向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有《祝福舞》、《年舞》、《打碗舞》等。
& &&3.娱乐喜庆舞蹈
& &&在劳动生活和宗教祭祀中发展而成。这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舞蹈,一般在农闲时进行,多出现在节庆、丰收、婚嫁、添丁等场合,成为黎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打柴舞》是娱乐喜庆舞蹈的代表性舞蹈。每当在农闲或收获季节的晚上,人们便在地坪上,摆着两根平行圆木,在圆木上架起竹杆,由几对人在两端握住竹杆有节奏地拍击。男女舞者则随着节奏的快慢轻巧地穿梭其中,动作惊险有力,情绪活泼爽朗,气氛热烈诙谐,木竹的撞击声和人们的欢笑声融为一体。还有《猴子舞》等。
& &&4.生产劳动舞蹈
& &&与黎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黎族中倍受喜爱。舞蹈主要体现的是人们的劳动场面,人人都有参与和自我发挥的机会,它无论在取材还是在表现形式方面,都显得更加自由,可以不受年龄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具有代表性的有《舂米舞》、《赶鸟舞》、《钱串舞》等。
& &&5.英勇斗争舞蹈
& &&自古以来,黎族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多年的反抗斗争对黎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英勇斗争舞蹈便是这种影响的缩影。例如《钱铃双刀舞》、《打曲舞》等。
& &&部分黎族舞蹈简介
& &&打柴舞& 也叫跳柴舞、跳竹舞、竹竿舞,是黎族民间舞蹈和体育相结合最有代表性的舞蹈。不同的地域,称谓也有别,不过都是一样的形式,区别的仅是柴与竹。多在喜庆时进行。跳时,人们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平地上,平行地摆开两条小腿般粗的圆木,其上横架上若干手腕般粗的圆木或竹竿,打柴者在两条圆木的外侧相对而蹲,双手各执着圆木条或竹竿的尾端,然后按一致的节拍在圆木上分合拍击,并演绎出多种花样来,由慢到快,时高时低。圆木与圆木条或竹杆拍击,叫做“打柴”。在有规律、有节奏的拍击声中,跳柴者于圆木条或竹竿分合的瞬间空隙中,敏捷地进进退退,自然地作出各种花样的舞蹈动作,叫做“跳柴”。其跳法比较多,基本的舞步有如下几种:磨刀步、踩跺步、跑马步、鹿跳步。此外,还有青蛙步、猴步等等一以上几种跳法多为模仿动物动作和人们在劳动中的各种姿态。跳柴舞原先是没有乐曲伴奏的,将柴杆或竹杆有规律的撞击声作为舞蹈的节奏点。后来被搬上舞台之后才配以音乐,音乐节拍为2/4拍。50年代中期,跳柴舞经原广东省海南民族歌舞团的提炼、编排,走上了艺术的殿堂,尔后陆续走出国门,“足迹”遍布欧亚各地。
& &&钱铃双刀舞& 属于娱乐性舞蹈,为男子双人对舞。舞蹈时,有笛、锣、鼓、喇咧等乐器伴奏,乐曲为2/4拍节。一人手执一钱铃棍,钱铃棍有两尺长,两端各系着一串铜钱;一人执5寸双刀,身穿传统服饰,头缠红巾。手执双刀者与手持钱铃棍者对斗,执双刀者从四周勇猛地向持钱铃铛棍者刺去,而持钱铃铛棍者则上下左右前后招架、灵巧地周旋。跳这舞时,往往在一个特制的大簸箕里进行,需要刺者有血战到底的武士气概,而挡者需要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
& &&舂米舞& 早谷登场,黎族几乎家家舂新米,户户尝新饭。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少欢聚一起点燃篝火,姑娘们围在木臼旁每组四人或六人各手持约1.5米长的木杵舂撞臼,以杵臼相击声为节奏绕臼转动,舂臼起舞,当其中一对往臼里舂时,另一对便举杵撞击臼口边或臼外边。整个表演过程配合默契,杵臼撞击声强弱快慢起伏不断,舞蹈者的表演花样随撞击声的节奏不断变化。舞蹈者不断摆动身躯与手中杵臼撞击发出的“咕隆咕叽”声音融为一体,场面热烈而奔放,被人们誉为黎族的“摇滚”。在日常生活中,黎族妇女们每当春米时都会自然而然地跳起“春米舞”,以此来消除舂米劳动的疲劳。
&&& 祝福舞& 又称“招福舞”,属祭祀性舞蹈,流行于“合亩制”地区(今通什市一带)。黎族认为世间万物都存在着“魂气”,均有“吉”、“凶”之分。黎族以12种动物命名日期,并以此来计算日子,牛日是吉日。因此在春满月圆三月间,于牛日这一天为牛举行招魂仪式,跳“招福舞”,认为这样会招来牛群兴旺的灵气;在晚造插秧的七月间的牛日,为稻秧举行招魂仪式,跳“招福舞”,祈求禾苗茁壮,招来五谷丰登的福气;在十月间的牛日,为村人举行招魂仪式,跳“招福舞”,祝愿村人大小平安,人丁兴旺。在举行招魂仪式这天,全村人要集中在亩头家中杀猪设宴,尔后人们便轮番敲打锣鼓,亩头夫妇穿着盛装,用米酒洗擦宝石(相传祖先传下来的一种石器,是福魂的象征),把洗过宝石的酒视为“福酒”。亩头夫妇先饮“福酒”起舞,亩头手拿蘸着“福酒”的两枝红藤叶,其妻双手捧着盛有“福酒”的碗,在锣鼓声中,于屋内至门口来回摇动着红藤叶(以示“福气”上身)。亩头夫妇舞毕,由村寨人上阵,男女轮番敲打锣鼓跳舞,通宵达旦。跳此舞时,男舞者身着青、蓝、绿色的绸长袍于屋内至门口来回甩袖;女舞者手捧酒碗,边舞边向男舞者敬“福酒”亩舞者身腰平稳挺直,随着“总乓”、“总总乒”。铿锵的锣鼓声,以时进时退移动的小踩步,双手由腰间至头部不停地左右轮回摆动,口中“噫!噫!”地不停呐喊。舞姿粗犷古朴,带着明显的原始舞蹈气息。
& &&跳锣舞& 流传于通什市毛阳地区的一种跳丧舞蹈,只在殡葬的时候表演。如某家死了人,从其棺木制作开始,舞蹈也同时进行。最初,舞蹈是在死者的屋里进行,人数必须为双数,4~6人为佳,由死者家属中的一男一女领舞,其他亲人在后面跟着跳,可连续跳四天四夜,一般在夜晚进行。若跳累了可随时更换人。舞蹈过程:首先把准备当做祭品的牲畜牛猪等捉来后,“道公”手持弓箭,面对着牲畜在原地念咒语。咒毕,众人把牲畜拉去宰杀。宰杀完后,道公又复念一遍咒语,接着,双手捧一个米筛,筛里放一个铜钱,在祭品上不停摆动,并念咒语,找寻亡灵的去向。然后,“道公”领头,男领舞者头上顶着一块圆形糍粑,糍粑上贴一片山麻叶,女领舞者则左手提一小酒坛,右手挥动白藤叶跟着男领舞者后面,其他人则空手跟着他们后面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乐器为牛皮大鼓一个,安放在房里的后墙,铜锣则不限,均用竹竿横吊起来,由一击鼓者和若干个敲锣者按节奏击打。舞时舞蹈者心情沉重,舞步稳健,整个场面充满悲伤和祈望。50年代后,此舞经过加工与提炼,冲破殡葬这一特殊场合的限制,室内室外均可表演,舞蹈人数不限,因而逐渐形成了新的群众性的民间舞蹈。
&&& (二)苗族舞蹈
&&& 苗族民间舞蹈,产生于苗族的民间社会,并融入不少汉族文化的因素。舞蹈有两个特点:一是舞蹈题材以宗教活动内容为多,舞蹈动作也多模仿动物动作。每次举行宗教活动,由“村老”(解放前苗族村寨里的核心人物、自然领袖、首领)牵头,全村人聚集在一起,一个击鼓者坐在一旁,左手击鼓,右手击锣,舞者随着锣鼓节奏的快慢起舞。二是以锣、鼓代乐。锣鼓的拍击节奏大致相同,舞蹈动作随着锣鼓拍击的节奏或快或慢,锣鼓停舞止。根据苗族舞蹈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敬神祭祀舞蹈;二是生活娱乐舞蹈。主要有三元舞、苗鼓舞、龙舞、鹰舞、倒摆舞、破丰都舞、大刀舞、求安舞等。
& &&1.三元舞
& &&三元舞也称盘皇舞,是苗族流传已久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原来只有男性才能跳,解放后已逐渐变为男女都能跳。
& &&通什苗族群众信奉盘皇,认为自己是盘皇的后代,所有苗族群众都是兄弟姐妹,人类的一切命运,都掌握在盘皇手中。相传盘皇死后,他的左眼化成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化作茅草,牙齿化成金银,骨骼化成石头,肌肉化成泥土,血液化成流水,手指化成树木,脚趾化成星辰,脚印成了田塘。
& &&每当苗族村寨举行群众性的“众斋”祭礼仪式时,“师公”、“道公”都得安排人来跳“三元舞”,以请“三元”(上元、中元、下元)神下凡。一请上元神来指导苗族人民做“众斋”,二请中元神来保佑苗族村寨平安,三请下元神来为“众斋”盖神印。据说只有这样,“师公”“道公”在行道时才法力广大。
& &&跳三元舞时,舞者为二女二男,身着苗族服装,头缠黑头巾,击鼓者扎红头巾。每人左肩披1条中元巾,双手执中元棍,双脚往前退后再往右旋圈。接着用双手拿中元巾,缓慢地往前退后招手、拄腰,以示请神。继而把中元巾捆于腰间,先双脚半蹲地,后立起在原地旋圈,双手向上往下招手、拍击,以示迎神。没有音乐,只有锣鼓声。
& &&2.龙舞
&& &苗族为了纪念龙皇、祈求下雨的宗教仪式的一种民间舞蹈。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做“众斋”祈祷,为龙皇“招魂”。跳舞时,人数可4人也可8人,每人肩上都披1条很长的中元巾,巾的两端各绣红、蓝、黑三色条纹图案,吊有彩球。在舞台中间置1朵五色鲜花,舞者面对面起舞,双手执着2支斗龙棍,双脚向前后左右不停起舞,并向东南西北4个方位跳动,表演“蛟龙”起舞动作。
& &&3.鹰舞
& &&舞者为单人或双人,整个舞步为先紧中慢后紧。舞时身着绿色长袍,双脚在原地旋圈,半蹲地,往前后退地行进,并不停地招手,以示老鹰拾起树枝筑巢。鹰舞的意义是编织银篮盛金钱。
& &&4.倒摆舞
& &&舞者为单人或双人,手执1支弓弩,横挂于右臂上,双脚往前退后地不停摆动。接着,双手提起1支木棍,上下跳动起舞。倒摆舞的意思是将一切鬼神都送出寨外去。
& &&5.破丰都舞
& &&每当老人去世满月时,丧家便请来“道公”为其招魂归宗。招魂时,由“道公”跳此舞。舞者双手持着尖刀平放面前,先正步缓慢地向香案摆动,接着又向后转,再摆动,以示祈祷“三清”神超脱亡魂,免让死者当野鬼。
& &&6.招龙舞
& &&苗族民间一种祭祀舞。相传苗族在远古时,生产和生活中都要祭祀神龙,求龙、拜龙,请龙神降水给人畜饮用,请龙神引水上山解决人间生产的需要。为此祭龙神,人们便跳起了招龙舞,一直流传至今。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六月初一、初二、十二月十五日为跳招龙舞的时间。参加人数不限。跳舞时由一人击打铜锣苗鼓伴奏。舞者每人披一条绣花的“褛白带”,“褛白带”两端缀有八对红蓝相间颜色的彩球。左右绣有八个字,左为“十方光顺”,右为“十方行通”。两端各捆绑着一根小木棒,舞者分别以左右手持着此棒,比拟为龙头和龙尾。
&&& 三、音乐
&&& (一)黎族音乐
&&& 1.黎族民间音乐曲调
&&& 黎族民间乐曲可分为宗教仪式曲、贺喜曲、娱乐曲、口技曲、生活劳动曲等。宗教仪式曲主要用于祭祀仪式上,如祭祖求神的锣鼓曲、丧礼曲等;贺喜曲主要用于喜事方面,如清音曲、婚礼曲、闹酒曲等;娱乐曲多为吹奏乐,如鼻箫曲、喇咧曲、口弓曲等;口技曲有口哨曲、吹树叶曲等;生活劳动曲有摇篮曲、叮咚曲、舂米曲等。黎族曲调大约有10多种,一般是汉词黎调,或是黎谣正调。通什地区有通什呃调、罗呢调、水满调、番阳调、毛阳鹊鸪调等。
& &&2.黎族乐器
&&& 通什市黎族民间乐器种类有40种以上。乐器有原始的,有改良的,也有后来制作的。乐器分为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弹拨拉弦乐器等4种。
&&& (1)打击乐器
&&& 打击乐器有大皮鼓、叮咚、榔棹柃、蛙锣、木鼓、铜锣、牛皮锣等。
&&& 大皮鼓& 黎族传统打击乐器。用一段粗大的圆木挖空为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鹿皮,鼓高约100厘米,鼓面直径约35厘米,中间大两头稍小。有的大皮鼓的鼓身和鼓面还绘有动物纹和人形纹。大皮鼓常用于娱乐、传信、祭祀等活动。
&&& 榔棹柃& 榔棹柃黎语称“榔勺”或“牛柃”,长20厘米~30厘米不等,宽15厘米一20厘米,中间空心,空心口内安装两个小木柚吊绑,摇动起小木柚撞击两边空口发出“咯咯”响声。大的榔棹柃发出的声音低沉,小的发出声音高亢响亮。常用于黎族民间八音队婚礼演奏与文艺演出。
&&& 叮咚& 黎族特有的打击乐器,黎语称“朗贡”。叮咚由木杆和木架组成,木杆是发音体,多采用红木或其他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杆长200厘米~240厘米、直径10厘米一20厘米,用绳索吊在刻有花纹图案的三脚木架上。叮咚有两根木杆、三根木杆、四根木杆、五根木杆等不同形式。演奏者站立在叮咚架前,两手各执一根长30厘米、直径3厘米的圆木棍敲击不同的部位,发出高低有别的声响。叮咚起源于驱赶鸟兽,保护农作物。黎族先人为了看守山栏园,在山中搭棚,吊起两根大木杆,以击杆声驱兽保护庄稼。后来成了黎家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形式。20世纪50年代,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下乡,发现叮咚演奏形式,经过改良,突出了音乐部分,叮咚可以独奏、合奏,也可以为歌舞伴奏。1957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首次将叮咚用于乐队,后有专门编创叮咚独奏曲《叮咚舞曲》。
&&& 蛙锣& 由铜铸成,圆形,似盘子,直径30厘米,厚度为5厘米左右。因在锣体的外面边缘一侧铸上青蛙而得名。蛙锣多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使用。解放前,蛙锣在黎族社会中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 (2)吹管乐器
&&& 吹管乐器有喇咧、筚达(亦称排箫)、筚箫、筒芍(也称箫)、竹笛、拜、鼻箫、牛角号等。
&&& 唎咧& 黎族传统乐器。用山竹制成,竹管呈唢呐管状,以小管套接大管共9节,节节相套,每节开有一个按音孔,头尖尾大,长约23厘米不等。原先只开有3个按音孔,后几经改良开有9个按音孔(前8后1),方趋完善。音阶为:3 5 6 7 1 2 3 5 6。靠运气上下嘴唇控制可憋到7 1 2最高音,音色透亮而粗犷,委婉而悦耳,清脆而甜美,富有民族特色。喇咧属独奏乐器,也可参加合奏、伴奏。
&&& 竹笛& 用小竹杆制成,有长短两种。长笛0.7米,短笛0.5米,音量中满,曲调欢快。
&&& 筒芍& 也称箫、洞箫。黎族民间的一种竹制竖管乐器。长短不一,头尾两端挖通,首端的边缘开有1个吹音孔,管杆上方开有3个按音孔,下方开有1个按音孔(前3后1),由这4个音孔控制着发音。左手拇指按在下方音孔上,中指按在上方第一个音孔上,右手拇指按在第二和第三个音孔上6有两种吹奏方法:一种是竖吹,用露兜叶套着“勺”头,控制着吹气孔以调节音量的大小;另一种是用一根1.5厘米粗的、4~5厘米长的细管插进吹孔,并用露兜叶套着,吹奏者口含着细管吹奏。常见的筒芍低音为6,高音为2,低音区的音色深沉、音量比较小,中音区的音色宽厚、圆润、优美,可奏连音、顿音和琶音。1959年广东民族歌舞团将洞箫改进并用于民族乐队,李超然创作了洞箫合奏曲《椰林夜曲》,并灌制成唱片。
&&& 筚达& 竹制吹管乐器,亦称排箫,黎族民间独奏乐器之一。传统筚达为单管四孔簧管乐器,20世纪50年代,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陈文促将其改良发展为8个按音孔(前七后一),把两支长短、大小、音高相同的筚达并排捆绑组成,故又名排箫。管身长22厘米、宽0.3厘米,外径0.5厘米,顶端留节,节下正面或背面削薄2.8厘米,刻一长2厘米、宽0.3厘米的簧片,簧舌朝上,根部与管体相连,或将管身头部剜去0.2厘米,使竹节距顶端约5.7厘米,第一孔尾端2.5厘米。演奏时,右手拇指同时按两管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两管下四孔,口含簧片,吹气鼓簧片发音,音色清脆明亮,可用于独奏、合奏。
&&& 鼻箫& 黎语称“虽劳”、“屯卡”、“圆哈”’等。鼻箫因用鼻吹奏而得名,吹奏者依靠鼻孔呼吸气的技巧和3个音孔的按放,奏出各种曲调。箫管用山竹制作,其长短、粗细规格不一,民间多使用1根无节的细竹管,管长60~70厘米,管径1.6厘米左右。箫管上共有4个孔,1个是吹孔,另外3个是按音阶孔。竹管两头保留原始竹节,在箫头边缘开吹气孔,竹管上端15厘米处开1个音孔,竹管尾端上方6厘米处开1个音孔,底端正面通1个音孔,一共3个音孔。鼻箫演奏时,管身竖起,左手拇指按上孔,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按下孔和底孔,将上端吹孔斜放右侧鼻孔,靠着鼻孔呼吸气振动管内空气柱而发音,有时也用手堵住左侧鼻孔吹奏。运用丰富的冷音,能吹出3个八度音域。鼻箫的曲调,大都是无标题的抒情短曲。
& &&唢呐& 气鸣乐器,簧振类。唢呐顶端套双簧唢嘴用芦苇制作,管身中间部分用木制,管身下端喇叭用椰壳制作(用以扩音)。管身取整段木杆修削成上小下大形状,剜空内腹,钻八个按孔,面孔七个背孔一个,面孔之间孔距均等,背孔钻在六、七孔相应位置。唢呐长57厘米,管身长39厘米,椰壳喇叭长18厘米,喇叭口径为15厘米。乐器多用于婚丧嫁娶、宗教等场合。
&&& 牛角号& 黎语称“乌噢最”。先将牛角尾锯一小节(3厘米至5厘米)修平,从修平处开一个吹孔,便可吹奏了。吹奏时把吹口含放在嘴的右边吹(不要放于嘴的正面吹,否则吹不响),没有固定音高,音色响亮、高吭。20世纪50年代前,黎族各村都有,在召集猎手上山打猎或村人、部落备战时常吹牛角号。
&&& (3)弹拨乐器
&&& 弹拨器有口弓(亦称“口弦”、“竹制口簧”)、令东等。
&&& 口弓& 黎语称“改”,以竹片或铜片制成,长12厘米,宽1.5~2厘米,头大尾尖成扁形,中间有4厘米长的活小片。演奏时以手指弹击,可分为:食指弹,拇指弹,拇指食指交替弹,食指、中指交替弹,食指、中指、无名指交替弹等多种方法。竹质口簧发音微弱,需应用口腔共鸣加大音量,并通过唇、舌动作变化和嘘气、吸气加以调节才能奏出动听的音乐,能发出八度、九度或更宽广的音域。竹质口簧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 令东& 令东是一种黎族弹拨乐器,形似月琴,琴杆、音箱用桐木制作,音箱呈圆形,琴颈设6个~7个品位,琴头设4个琴轴,左右各2,弓4根丝弦,每2弦定同音高,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持琴柄,置琴于身前,右手拇指、食指挑拨弹奏。此乐器音色圆润优美,用于合奏或独奏。
&&& (4)拉弦乐器
&&& 拉弦乐器有椰壳胡、牛角胡、伴胡、朗多依等。
&&& 椰壳胡& 亦称“椰胡”,多用于黎族八音队。椰胡以椰子壳为胡筒,椰壳要选大的和老的为最佳,然后把椰壳锯成两半,取出椰肉,把椰壳晒干后制胡筒身,胡头杆上方安装上两个胡轴用于缠绑胡线,用古木或榕木格制作胡板再和胡筒身用牛皮胶粘紧固定形成胡筒,椰胡弦多为丝弦一粗一细,椰胡弓长为80厘米左右,以花剑麻制作弓毛。
&&& 牛角胡& 黎语称“奥最姨”。牛角胡用牛角制作胡筒,先把牛角锯平留牛角尾端,再把牛角挖5个小沿口,宽2厘米,用于音量的振动共鸣,牛角胡杆以荔枝木或黑格木制作,胡杆长为70厘米,胡杆头以牛角连接在胡杆顶端,胡线用板胡线或高胡线,胡弓毛多以花剑麻制作,胡弓杆用厚皮竹为杆。主要用于黎族民间八音队。
&&& 朗多依& 外形与二胡相似。琴筒、琴杆、弓杆采用竹制而成。琴体长60~80厘米,琴筒长10~20厘米,直径8厘米左右。筒的前口蒙以竹笋壳制成的板面,筒后端敞口,琴杆由竹杆较粗的一端为琴头;上端设二轴,弦轴为木制,轴长10厘米,圆锥形;琴杆下端插入琴筒并外露系琴弦,琴面中央置竹制的空心琴码,张开两条琴弦;弓杆用细竹制作,弓毛和琴弦均采用棕色细藤来制作。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于两弦间拉奏,五度定弦,音量较小。
&&& 黎族民间还流传两种口技,即吹树叶和口哨。吹树叶有两种吹法。一种是取合适的树叶,用手按在下唇边,利用上下唇的张合吐气吹奏。另一种吹法是把树叶片夹在两大拇指之间,利用吐气和两掌张合的技巧,吹奏各种曲调。
& &&(二)苗族音乐
& &&1.苗族民间音乐曲调
& &&苗族音乐曲调多为清洌、尖利、高亢、委婉,唱时鼻音浓重。
& &&苗族民歌曲调以前短后长的节奏型为主要特点,多为五声宫、徵调式,根椐旋律的起伏情况,一般可分为高腔调和平腔调两类。
&&& 高腔调& 多在野外以真假结合演唱,曲调高亢远阔,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性较强,能且歌且舞,多用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爱情场合等。
& &&平腔调& 曲调低沉,旋律起伏不大,音域一般在八度以内起伏,节奏缓慢自由,抒晴绵长,顿挫的地方很多,顿挫的音调绵长微弱,余音不绝如缕,要唱完一首歌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多用于礼俗、婚俗、祭祀等。
& &&2.苗族乐器
& &&苗族传统民族的乐器有长鼓、隆咧、叮咚,其他的如唢呐、铜锣、皮鼓、二胡、秦琴等乐器,都是从汉族地区传进来的。
& &&长鼓& 用轻质香木制作,鼓身长1米,分为两段,上长下短,前半部是瓦制的圆形腔,后半部为长椎形的木腔,中间束腰,两端都蒙上牛皮或山马皮,用绳子扯紧,鼓身上常刻棱形纹、水波纹等图案,击鼓时用手拍木腔一端,就发出“咚咚”的响声。
&&& 隆咧& 用竹制作,长30厘米,口径2厘米,上面开3~5个音孔,头端底下3厘米处有一活口,作吹音孔。隆咧音色清亮,苗族群众空闲时常用来自娱自乐。
& &&叮咚& 用5根圆木制作。叮咚主要是在山上耕作时,用于驱赶野兽,空闲时人们也常用来自娱自乐,同时也作为一种信号,告诉人们他(她)已经来了。
& &&四、民间歌谣
& &&(一)黎族歌谣
& &&黎族民间歌谣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黎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婚恋节庆、哭丧祭祀、迎宾送客时,往往都用歌声来表达自己感情。在唱法和音调韵律上,有两种类型:一为传统黎歌,一为汉化黎歌。传统黎歌是用黎语咏唱的黎族歌谣,歌调古朴粗犷。传统黎歌每首句子结构无一定格式,有五字句,也有七字句,甚至多字句,不分段节,一气唱完,其韵律独特,押韵不一定规则。汉化黎歌称为汉词黎凋,是用海南汉族方言咏唱的黎调歌谣,多为七言四句为一节或一首,韵律同海南方言歌。
& &&五字句传统黎歌:
小时在一起,
相随似鸡仔。
一起玩桶耳,
一起挂螺壳。
一起学捻线,
摘花当谷撒,
竹桶做水桶,
隆拜做饭碗,
从小就相好。
& &&七字四句式汉化黎歌:
坐在岭顶看哥村,
竹尾摇摇诱心乱,
求得云开见哥屋,
求得岭崩见哥门。
& &&黎族民间歌谣从歌唱内容来看,大抵可分为:一是古歌;二是调整劳动节奏、减轻劳动强度的“劳动民歌”;三是表达青年男女相互爱慕的“情歌”;四是仪式歌;五是多种多样的“生活民歌”;六是新民歌。从歌唱环境、气氛和内容相互融合的角度再细分,劳动民歌又包括开山歌、砍树歌、犁田歌、插秧歌、撒网歌、出猎歌等不同劳动场景中所唱的民歌;情歌又包括结婚情歌、节日情歌、隆闺情歌、山栏园情歌等不同场合所唱的民歌;仪式歌包括宗教仪式歌和结婚仪式歌;生活民歌既有大套歌(即十二月歌、十二时辰歌),又包括套歌(即十月歌、十二时辰歌、十二快乐歌、十二闷歌、十二怨歌)、挂念歌、嘱歌、猜歌、定亲歌、斗牛歌、摇篮歌、儿歌、做鬼歌、四句歌仔、叙事歌(亦称长歌)等反映不同内容的民歌。
&&& (1)古歌
&&& 黎族古歌,其内容跟创世神话有联系或近似,体现了民歌的凝聚力和人类生存斗争的意志。《黎族祖先歌》堪称黎族创世史诗。这首歌谣长达1544行,分有“序歌”、“天狗下凡”、“五指参天”、“布谷传种”、“雷公传情”、“海边相遇”、“成家立业”、“男大当婚”、“分姓分支”、“尾歌”10个部分,描述叙说了整个创世故事,既有黎族生存斗争史,也有反映黎族和汉族的友好关系。尾歌唱道:
四姓自成传,“赛人”人丁蕃,
东西与南北,“赛人”尽笑颜。
创世多苦难,“赛人”敢承担,
男妇同老幼,不怕世间难。
岭不怕风喊,海不怕溪干,
苦水日日唱,“赛人”代代传。
&&& (2)劳动民歌
&&& 黎族的劳动民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唱的歌,二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的歌谣。曲调高亢,风格粗犷。
&&& 在劳动中唱的歌,是劳动号子式的短歌。常常在开山垦荒、犁田耙地、狩猎等紧张的劳动场面中抒发,如反映耕作的《犁田歌》:
犁来又犁去,
牛儿快提脚,
牛儿快提腿,
我在后面跟,
海树做的耙,
桂树做的犁,
我把干土犁,
我把埂边犁,
犁来又犁去,
犁完好回家,
& &&这种五言一句的劳动民歌,属黎族古歌谣,因而基本都是用黎语来唱。曲调或委婉动听,或激昂感人,是黎族民歌中最传统最有特色的劳动民歌样式。
& &&劳动歌有很多是描绘劳动生活场面的,主要表现劳动者的劳动情绪和丰收的场面。如《砍山歌》、《砍树歌》、《舂米歌》等。
&&& 《砍山歌》情绪豪迈,内容风趣,有着强烈的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和感染力,生活气息浓厚,形象生动,很有特色。《砍山歌》:
山呀、树呀,
我挥刀出力砍,
砍得响隆隆!
烧净播下种,
再来守山栏!
嗬依呀——赛!
& &&流传于通什地区的《砍树歌》:
走开开山的姑娘!
免让树倒砸头顶,
免让树枝打着身,
打着身(你会)哭叫,
打着脚(你会)抽筋,
同爱人也难成亲。
& &&《舂米歌》表现活泼跳跃,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舂窟来舂米,
一舂米谷壳,
二舂除粗皮,
三舂成白米,
舂米舂白米。
&&& 除此之外,还有解释一年四季的生产内容与节气更替的自然现象的劳动歌,如《十二月歌》、《十二月古歌》、《十二月时辰歌》、《四季歌》等。《十二月歌》以每个月份为一节,每节四句,按照时序的更替,对十二个月的农事或时事作了艺术的歌咏。主要内容是砍山、狩猎、春种、秋收等劳动以及植物的生态。
& &&《十二月歌·种山栏》:
正月来到买钩刀,
谁要劈园谁去号,
高高低低岭劈了,
年年劈园好山无。
二月来到二月二,
打把锄头刨旧地,
刨得旧地早点种,
不种饿饭怨已迟。
三月来到砍树落,
手里不离斧与刀,
回到半路亻赤& 相遇,
问你砍了呵是无。
四月来到亻赤& 烧山,
不做雨落沤树烂,
沤得树烂烧不着,
公也搬来婆也搬。
五月来到人点种,
种子出来尾袅袅,
回到半路亻赤& 相遇,
问你出匀未了匀?
六月来到人拔草,
左手拔来右手抛,
斗起镰刀割草尾,
要想稻好挖草头。
七月来到稻发青,
亻赤& 欲看园要起程,
园圮园角都要劈,
不做猪鹿来藏身。
八月来到稻抽穗,
亻赤& 要起程去做“威”(草人),
园边园角都要劈,
不给猎鹿踏亻赤&& 园。
九月来到要赶鸟,
鸟儿成群不开交,
手拉弓箭射不及,
园里做间看鸟寮。
十月来到人割稻,
三支两条赶快收,
人讲今年年景歹,
不做风雨来打忧。
十一月来挑稻回,
挑不了稻请同村,
请得同村挑不了,
四处赞亻赤& 山栏园。
十二月来舂年米,
舂得年米白迷迷,
父去县城母去市,
买封炮仔好过年。
&&& (3)情歌
&&& 情歌在黎族歌谣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初次邂逅、热恋、约会、探情求婚、定情盟誓、离别苦情、相思怀念等等,均有情歌咏唱。黎家百姓之间,几乎是人人能唱,个个能哼。男女之间,谈情说爱,从初次邂逅、热恋、约会、探情求婚、定情盟誓、离别苦情、相思怀念等等,均有情歌咏唱。
& &&黎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民风民俗和文化特征的爱情民歌,有以下几大类:
&& &寻恋情歌& 当一个有情人经过另一个有心人门前时,有心者即可唱出歌谣来表达心声,鼻箫曲《从那篱笆过》,即表达了一位有心女子对走过篱笆前的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
从那篱笆过,
请你等一等,
让我来指路,
快来相会哟。
小阿哥呀,
手里提着篮,
篮里装着鱼,
提着篮儿呀!
& &&有情人向他(她)倾慕的异性提出了问题,被倾慕者则会迅速报以回答,表达男女恋爱心理:
问:远路走来脚都软,
走到花园花儿开,
欲想摘花篱又隔,
有心给花把门开。
答:妹种花来哥浇水,
香花专等哥来开,
哥欲有心把花采,
妹愿引哥进园来。
&&& 黎族习惯于在农历十月至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里,即立春后的农闲季节里,走亲戚、提亲、订婚、举行婚礼等。于是,情歌中便对此习俗进行了反映:
哥你有心慢慢等,
等侬梳头与结髻,
十月收冬担谷回,
请哥过门放槟榔。
&&& 山栏园情歌& 是在山栏园里歌唱的爱情民歌,所谓山栏园,就是已开垦并种上了山栏稻的丘陵山地,在山栏园里劳动过程中,青年男女你打叮咚(黎话打击乐器)我吹鼻箫,你弹口弓我唱歌,有情人常常借此相会来表达彼此间的爱慕之情。而在山栏园里搭起的用于看护山栏稻的木寮棚,则为青年男女们提供了一个放声高歌,寻找配偶的十分理想的场所。
月上东边光对光,
阿妹唱歌哥心慌。
今昏与妹成双对,
死都不忘山栏园。
山栏园里立誓言,
月下只有妹与哥,
山栏米酒待哥饮,
阿哥及时送槟榔。
&&& 隆闺情歌& 是在青年女子的闺阁中所唱的情歌。隆闺,亦称寮仔,是父母为长大成人的儿女在家中专门搭建的闺房。青年男女在隆闺中以歌为媒互吐情怀,如果情投意合了,便由父母出面为其订婚,下面即是一段典型的隆闺情歌。
问:远路走来脚已软,
妹你为何闭不见,
想敲门来胆又小,
妹你有心把门开。
答:有心不怕路途远,
山高水深难隔断。
放心大胆用刀劈。
劈路一条到侬门。
合:一口槟榔分两份,
两吃槟榔来订婚。
两人要学槟榔树,
从头到尾一条心。
&&& 结婚情歌& 黎家婚礼之夜,八音不停,笑声不断,歌声如潮,热闹非凡。用哕呢调等调子多以七言一句的歌词来唱,歌词即填即唱,内容涉及到生活风貌、生产状况、自然景象、风土人情、请坐、问安、鼓励、猜歌等等。
桌上喝酒无乜(什么)菜,
亻赤& 家种棵大南瓜,
别室人家乜都有,
亻赤& 室种瓜当做饭。
捧起酒碗递给兄,
兄不领情要领心,
兄不领多要领少,
多少都是侬人情。
好久不来亲家村,
手拿烟筒来相问。
口嚼槟榔互拜见,
敬酒对歌送出门。
&&& 新娘新郎到了洞房之后,亦可唱:
问:见你亲人生得善,
韭菜刘海冬瓜脸。
眉眼弯弯如弓姆,
衣胸戴铃手戴银。
答:哥的话语要当真,
别用银钱买妹身。
银钱再多妹不要,
只要哥你一片心。
&&& 总之,结婚之日,是黎家对歌、谈情说爱、选择伴侣的大好时机,每逢此时,常常要对歌对到深更半夜,乃至东方破晓,然后方欢散而去。
&&& 特别是杞方言黎族,自定命(亦称压命)之日起,直至到婚礼结束以后数日,此段时间里,格外忙碌,热闹非凡。全村出动,有钱献钱,有猪献猪,有米挑米,有油扛油,邻居村寨,有人来人,有力出力,远近乡亲,只要知晓谁家举行婚礼,即不招而来,不约而合了。此间,哪怕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仍笑声不断,歌声不停,猜歌对歌,谈天说地,倾吐情怀。结婚那天,酒席上便喝起酒歌。
桌上喝酒轮酒盅,
今昏(今晚)鸾凤配成双,
深江鲤鱼成双对,
哥妹恩爱情相连。
递酒一盅给阿哥,
哥不嫌弃侬手脏。
刚刚过溪手已洗,
洗手不见水浑浊。
&&& 节日情歌& 黎族节日情歌中有“三月三”等节日情歌等。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日,黎族人民便在约定的山坡上,载歌载舞,对歌求爱,所唱的民歌,多为抒情性情歌。如《你我两人一条心》、《甘愿受打不丢哥》、《树生树死才分离》、《俩人交情交到底》、《哥妹对哆情谊重》等。
&&& 《你我两人一条心》:
你我两人一条心,海底都能摸出金,
荒山无路把刀砍,路若不平担土填。
&&& 《甘愿受打不丢哥》:
父母骂打因为哥,前门赶到后门坡,
侬愿终身嫁阿哥,甘愿受打不丢哥。
&&& 《树生树死才分离》:
哥妹坐在树棵下,妹妹数叶哥数枝,
妹妹数多哥数少,树生树死不分离。
&&& 《俩人交情交到底》:
瘦土种蔗甜到尾,大树不倒鸟不飞,
俩人交情交到底,上山下水头不回。
&&& 《哥妹对哆情谊重》(黎族传统情歌对唱):
女:扬琴声清似流水,侬听起来心都乱,
谁家生此好琴手?弹这扬琴震庄园。
男:扬琴声清似流水,妹你听罢不用问,
阿妹把笛与琴配,哥愿把琴和笛陪。
女:哥若真心侬就肯,琴笛做媒配终身,
跪拜青天蒙拆海,白发到老心相连。
男:求得这样那更好,求得鸡肥得甜汤,
求得妹心合哥意,清水配盐几糖甜。
女:侬见阿哥情谊重,在哥面前总受呆,
侬愿与哥终身配,怕讲出来面红红。
男:妹若有心哥有意,两人割藤来圈天,
天若欲大圈它小,天若欲长圈它圆。
女:今夜交情嘴对嘴,醉得阿妹心花开,
脸红都如花红色,贴哥胸怀眼眯眯。
合:哥妹交情义誓下,海涸石烂妹与哥,
手子写书盖身印,命有几长情几长。
&&& (4)仪式歌
&&& 仪式歌内容丰富,有天文地理、家谱村史、人情风韵、警语格言、婚丧嫁娶、稼穑狩猎、消灾避邪等。仪式歌,一般是在宗教仪式上,由长者吟唱的歌谣。仪式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宗教仪式歌,如做鬼歌、祭祀歌、殡丧歌;另一类是结婚仪式歌,多在婚礼上由男女双方父母或伴郎伴娘所吟唱,如《结婚祝酒歌》、《出嫁歌》、《结婚歌》、《婚礼歌》等。
& &&做鬼歌& 包括宰猪做鬼歌、杀牛做鬼歌等多种。此歌亦称仪式歌,按黎族民间风俗,有人生了病,轻者杀鸡、杀猪,重者则杀羊、杀牛,请人来做鬼,届时,全村集中喝酒。唱做鬼歌时,各方言区按各自规定的调子歌唱。做鬼歌形式繁多,但内容不外是求神保护,赶走鬼怪妖魔。如以下这首《吊猪头》就是一首宰猪做鬼歌:
林法廖子孙们啦,
细藤和粗藤,
家麻和野藤,
来把猪头挂,
吊在门楣上,
鬼来就挡驾,
不让鬼回来,
猪头吊在家,
林法廖的子孙们呀!
& &&在各种不同形式的做鬼歌中,杀牛做鬼是最为隆重的一种赶鬼驱魔形式,一般要有8个人一起合作,其中有一个当道公,道公身穿道袍,头插野鸡毛,腰佩钢刀,手持利箭,另外这8个人要合唱如下的杀牛做鬼歌《魔鬼呀,你看我!》:
你看打扮得像蟒蛇,
又像眼镜蛇,
皮肤滑如坛,
华丽像野猪、山鸡,
丰满像山猪,
我瘦就变肥呵,
&&& 总之,做鬼歌意在为病人赶鬼驱邪,期盼病人早日康复,它体现了黎族人民为人仁爱的忠厚心理,也表现出了黎族地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及其文化特征。
&&& 祭祀歌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吟唱,多是吟咏祖先的功绩,如《五刑歌》:
五刑出来造乙民,一造床椅二造凳。
三造灵鸡人割血,四造金银敬鬼神。
五造灵公人拜仰,六造灵大人问祥。
七造坡上种菜油,八造犁耙人驶牛。
九造布丝人穿着,十造米食养人活。
&&& 殡丧歌& 也是属宗教性的仪式歌,这种歌专用在丧事上。按黎族风俗,若家中死了人,村里人便聚集在死者家中,喝孝酒,唱悼歌,以表哀痛之惰。守灵时间,一般是一昼夜,亦有数昼夜,乃至月余或更长时间的。在守灵时间里,人们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歌唱祭祀仪式,对死者尽情诉说悲情。诸如:“你勤劳,你善良,你为人忠厚,你死得好惨”等等,悲痛万分。哭歌多呈说唱形式,亦有光哼调子的(因为嗓子哭破了),旋律悲哀低沉,节奏不甚明显,如哭歌《你不再日夜教》就是一首曲调婉转悲凉的哭歌:
我刚学织银线裙,
您就不再教;
我刚学织坛花裙,
您就不再日夜教;
拿起线和筘,
我十年织不好,
我不会用梭,
我不懂挑纱;
我将永远笨,
变换无章循,
歪斜不会整,
& &&《大家齐肃静》则是一首每逢祭奠时必唱的序歌,歌词如下:
大家齐肃静,
细听我来讲,
村邻和乡亲,
阿弟和兄长,
听我把歌唱,
听我说周详,
像汉人读书,
像汉人算账,
我唱一桩又一桩。
十个小伙子,
齐坐靠着柱,
一百个姐妹,
齐坐靠着墙,
睁眼到天亮,
听我把歌唱,
一条又一条,
歌儿说周详。
& &&这支歌是在死者出葬后的晚上,由死者家属或家属请来的人在酒席上唱的,算是开场白,接下来即唱死者族谱、身世等,一直唱到天亮。其间,可以喝酒,也可以边唱边换人,但是,这支歌只能由男子来唱。
& &&黎族婚嫁歌& 是在婚礼仪式上唱的,有固定的调子,内容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 &&如伴郎对新娘父亲唱《婚礼歌》:
你家有个好女儿,
从小是你养她大。
男家知道父母苦,
婚后不打也不骂,
老了也不送娘家。
& &&伴郎对新郎唱《婚礼歌》:
见你新娘真漂亮,
新娘身材生得好。
皮又滑来脸又红,
河边花草都不比,
结婚过个好日子。
&&& 仪式歌中,黎族的宴席歌不仅内容丰富,艺术性高,思想性也很强。《请四邻喝酒歌》反映了黎族人民热情好客,四邻和睦相处的情形:
端起酒碗四邻请,
也请后堂请前厅,
也请村乡和邻舍,
也请四方众亲情。
&&& (5)生活民歌
&&& 生活歌是主要反映黎族社会一般生活的歌谣,体现了黎族人民的各种生活习俗,既有日常生活内容的真实描述,又有辛辣的讽刺、诙谐的戏谑和闲情斗趣。这类歌谣有褒勤贬懒的,如《谁不做田谁睡眠》;有教人和睦相处的,如《大家好好玩》;有赞美人穷貌美的,如《美丽的姑娘,出身穷人家》;有讽刺好逸恶劳、卖弄风情的女性的,如《人人啧啧称》;有反映黎族妇女纹身习俗的,如《阿贵阿贝的忠情》。在生活中教子的歌谣,如《小时不教大不听》、《母教子歌》、《教独子歌》等。
& &&《谁不做田谁睡眠》:
鸡啼第一第二遍,
谁欲做田谁起身;
谁勤做田谁起早,
谁不做田谁睡眠。
& &&《美丽的姑娘,出身穷人家》:
天上的鸟儿呀胸儿白,
天上的鹰儿呀嘴儿花。
银圈出自火炉里,
清水出咱山上崖。
美丽的姑娘,
出身穷人家!
& &&《母教子歌》:
你母生你好日子,
有乜功劳报答她。
母怀你时九个月,
日夜闷愁不了时。
求得出生母早见,
都似禾苗发青鲜;
子女生下要孝母,
子大毛长母老年。
别村男女游村来,
走近床头告母知;
脚穿红鞋手拿扇,
不给人扬 亻赤 呆愚。
见饭就吃见工做,
低头做工不偷闲;
夜当睡眼要早起,
鸡声一啼要起来。
起来梳头后扫室,
担水劈柴清猪窝;
客人如来煮饭待,
先捧槟榔后拿酒。
大人讲话有父母,
侬做儿女站边排;
人问亻赤 答有礼貌,
不让父母名声败。
&&& 《阿贵阿贝的忠情》:
五指山下五条河,昌化江水风波多。
江岸东寨风景美,对岸西村无花开。
东寨婚约结双对,男叫亚贵女亚贝。
喜歌喜舞人标致,相亲相爱不分离。
对岸西村名老夹,占财仗势恶心机。
三妻六妾不满意,东串西找查美女。
看见亚贝口涎地,千方百计抢为妻。
请煤说亲堆银丝,十进东寨费心机。
西村堵江东寨祸,老夹人性黑心肝。
夜间抢亲挖墙脚,砍花拆凤配乌鸦。
亚贝关进老夹家,三年啼哭无笑声。
西风飘落思哥泪,床头对东念亲人。
西云遮月东房暗,亚贵挂妹数发长。
铁门深水断人影,口弓鼻箫传记号。
竹尾过江搭天桥,月光引路救妹走。
木棉开花先落叶,双亲团圆断苦楚。
凤飞花落老夹恼,派出恶棍四路找。
天上乌鸦呱呱叫,地间毒蛇阻山腰。
风吹黑云见月亮,亚贵亚贝离东寨。
飞鹿引路到源头,山青水秀鸟唱歌。
藤棘当针炭做墨,亚贝纹面又划身。
亚贵忠情誓天地,结起头鬃作标记。
坐在江头水映影,老夹见影气断肠。
山峰采蜜传花种,哥妹相携活人间。
三月初三春景好,天地作证双拜堂。
石洞当房云彩帘,清泉当酒月是灯。
百花招手鹿做客,鹦哥贺喜孔雀舞。
亚贵口弓弹美乐,亚贝欢唱幸福歌。
三石立灶住草房,树皮做衣打火把。
山鸡野兔是家畜,养牛驯鹿满山坡。
刮鸠取谷种山兰,刀耕火种手捻稻。
一家黎寨木臼响,包粽酿酒又一春。
红藤开花节节籽,深山对情传后代。
开坡造田建家园,椰子槟榔把寨围。
亚贵狩猎把弓瞄,亚贝巧手织花祸。
月照双人一对影,敬酒对歌幸福长。
五指山泉千古道,黎寨习俗前人造。
一家竹把万户点,能歌善舞代代传。
谁见山林断鸟声,谁说人间无爱情。
亚贵亚贝传忠情,黎寨歌声声接声……
&&& 注:王国全根据黎族妇女纹身习俗传说改编的《阿贵阿贝的忠情》黎族叙事民歌获1984年“三月三”节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文艺创作奖优秀奖。
&&& (二)苗族歌谣
&&& 苗族歌谣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如反映苗族先民世界观的《盘古歌》,举行婚礼仪式时由男女歌手吟唱的《婚礼歌》,充分体现苗族青年追求美满婚姻的《爱情歌》,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阴阳学说宣扬“前世姻缘命注定”的天命观的《合婚歌》,表现苗族民间的农事活动的《节令歌》,家长训谕和约束本家族成员的社会行为法规的《家训歌》。此外,还有《祭祀歌》、《叙事歌》等。
& &&解放后,苗族民歌在内容上发生了变化,主要以歌颂为主,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歌唱新生活。
& &&歌谣字句排列整齐,结构严谨。歌谣大都以七言四句为一小节,也有每小节开首时,采用三言、五言和自由句子作引子的。歌谣短的多采用独唱的形式,长的或是叙事和猜谜性质的歌谣,则常用对唱、一问一答的形式。
& &&1.古歌
& &&苗族古歌,反映了古代苗族人民对人类的起源、民族的渊源、自然界万物的由来的认识等等。有《盘皇歌》、《盘皇婚礼歌》、《水淹歌》等。
& &&2.情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冥婚陈潇苏靖全文阅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