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珠峰砺云霄~烈烈军旗迎风扬~2018春晚沙场砺兵点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邮箱youkujubao@service.alibaba.com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和Copyright(C)2018 优酷 youku.com 版权所有军旗如火迎风扬
&八一风暴起南昌,井岗峰高战旗飘,朱毛相会定乾坤,星星之火煜燎原.&
&三湾整编立新军,古田决议铸军魂,钢军铁纪子弟兵,工农武装出政权.
&龙岗千嶂红旗舞,千军扫敌似卷席,赣水苍茫看南粤,天兵怒气直霄汉.
&湘鄂川黔有作为,砸碎剿锁破重围,飞跃秦岭涉汉江,嘉陵水长万源火.
&血色湘江映斜阳,五岭苍凉云崖飞,金沙水急铁索寒,遵义擎天挽狂澜.&&
&奇谋巧计斗赤水,西风啸烈踏霜晨,三军更喜岷山雪,而今迈步从头越.
&烽火卢沟狼烟起,团结抗战救国难,太行山高敌仰止,平行关前歼日顽.&
&夜战阳明毙枭蝇,雁门大捷灭日仇,神头岭上剑锋长,血战长乐虏尸山.
&白山黑水削敌将,陈庄大战牛刀术,黄土岭头斩魁渠,百团百战掠贼胆.
&皖南相煎国殇恨,初心不变可鉴天,待到重整山河日,花雨飘飞笑九泉.
&车桥掏心反击战,镇江城下破楼兰,苏中苏北传捷报,长江黄河尽欢浪.
&中原突围战上当,临江四保南北满,洋马河转沙家店,孟良崮上多英豪.&
&千里跃进大别山,七战七捷击倍敌,石门一战定华北,临汾打开晋中捷.&
&塔山功高助锦战,白山黑水起狂澜,泉城浴血垂典范,莱芜神兵志高昂.
&豫东开杞攻打援,淮海车轮驱逐鹿,津门战打和平来,北平义举古都新.&
&金陵夕照昙花梦,百万雄师跨天堑,宜将剩勇逐穷寇,人间正道是沧桑.
&鸭绿江岸战火燃,卫国保家护和平,挥手别过亲人泪,军歌嘹亮气如虹.&
&温井开创第一功,云山痛歼凶顽师,清长雪沃敌魂断,高阳怒血虎门恨.
&横城大捷稳战局,雪马里战击胡单,马良山血染征旗,上甘岭上水比金.
&龙源里铸万岁军,米格英雄猎鸦隼,铁血动脉前赴继,金城聚歼敌俯首.&
&青山敞怀迎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翠柏苍松屹天立,漫野娇艳金达莱.&
&三军齐动一江山,炮打金门示决心,台湾自古属中国,统一大业终有成.
&龙腾怒吼擒呆象,势如剖竹尚有节,华夏自古智伐谋,看尔猖狂遭灭逐.&
&横空出世惊天爆,拥核不霸维和平,寸寸河山英祖留,中华寸土不能丢.&
&赤马奋威战艨艟,丹心热血汗青留,蚍蜉要撼参天树,风怒秋叶彘犬诛.
&深海利剑藏波澜,铁翼神鹰战海空,子午线上书航迹,万里长风海云天.
&香江欢腾九龙喜,荷花清丽澳门回,千禧之年好望角,中国蓝盔博爱深.
&天地无常日月亏,钢肩铁脊鱼水情,卧薪尝胆韬光晦,军工科技辈出新.
&神龙蹈海向大洋,鲲鹏展翅傲雄鹰,北斗天极指方向,东风万里射天狼.
&一心拳拳报祖国,五军赫赫撼山摇,星辉灿烂九十栽,军旗如火迎风扬.
庆祝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当笔者与方将军多位原籍网友交流时,问及是否听说过方先觉将军的事,多数人说不知道,仅方将军老家本村(方家村)新生代网民知道点皮毛。
  哎!我发现一代英雄人物,似乎渐渐地被人们遗忘着……
  笔者和方将军的老家是一个地方,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深深的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
  可以前我所学的正面教材上根本找不到方将军的相关资料,记得我读初中时,有一本《可爱的宿州》一书,上面的宿州名人录一栏,从古代到新社的宿州名人都有记载,甚至连当代的某某村的劳动模范都写入书籍中,而身为宿州籍的方先觉将军只字未提。
  或许限于当时政治立场,或者出于阶级斗争利益的考虑,不予记载也是有情可原。
  那么时至今日,随着阶级立场及党派意识逐渐淡化。我们敬爱的胡主席在抗战胜利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是我们政府首次提出来“国军正面战场”这一概念,说明我们的政府肯定了国军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那么此时也是该让方先觉将军的英雄形象展现于民众眼前的时候了。
  不要让这些抗日的英雄们流血再流泪。
  不应忘记和否定那段历史,因为忘记意味着背叛。
  笔者将跨越党派、跨越历史时空,结合方先觉将军故人口述及相关史料,透视方将军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我们可爱的毛大校说了:“我爷爷指挥了三大战役,所以取得了抗战胜利”。
  看到此文我不禁感觉好笑,如果说八年的抗战胜利全是用小米加步枪硬把日军赶回老家的,这不免有点太贻笑大方了吧。
  侵华期间,日方战亡约150万, 国军抗战8年牺牲约380万人,最高军衔陆军上将。
  我承认抗战时期,国军装备水平低劣,吃败仗当然多了,特别在面对日军飞机和坦克的进攻时毫无办法,这样的仗好打吗?我们在指责他们的同时,不要忘了,仗是他们打的,而不是你我!
  也许你动辄就跟我提“三大战役”,要知道“三大战役”是国共内战,兄弟相残,并不值得我们如此炫耀。要知道我们生活充满着危机,韩美军演,南海争端……我们每个国人都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一位网友说的好,抗战管他是蒋军还是*,管他是死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游记区,只要是死在打鬼子的正道上,他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还有一位网友说:官方的教材提及抗战时,只要打胜的时候就会说是“中国军队”,凡是吃败仗的时候就说“腐朽无能的国民党军队”……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实事求是地、科学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是*主义历史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如果说以前的国内主流教材有淡化和丑化国军功绩的倾向,那么现在应该是公平看待这段历史的时候了。
  正确、公平的看待抗战史不仅不会影响我党的光辉形象反而会让民众感觉我党宽容大度,更能让民众意识到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重要性,同时此举也符合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才能激起我们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
  我们的领袖邓书记说过:我们党要敢于承认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发展,才能更快的成熟。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台海关系走向缓和,昔日的仇恨放下了,昔日的争斗放下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拂去岁月尘埃,我们会发现不一样的历史!!
  引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段话,作为开篇吧:
  历史,
  是人类集团生命的活动行程。
  没有人能够自外于这一条来自太古的滚滚长河。
  但对当下而言,
  历史毕竟是属于过去的。
  所以,
  我们尽可以去开创未来、缔造未来,
  却不能无视、扭曲、甚至篡改过去。
  因为历史不论是对的、错的;
  你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已成为定局。
  真诚面对历史,当有助我们敞开心胸,以更宽阔的视野去面对未来……
  北京初稿
附:方先觉将军生平简介
方先觉(日—日),字子珊,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毕业。
  祖籍江苏省徐州萧县禇兰区张山集方家寨(今安徽省宿州市解集乡青湖大队方家村)。
  方先觉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家境较好,父亲方为宝为清末秀才,乐善好施,人称“方善人”,母亲康氏,育有兄弟五人,方先觉排行第三。他自受到良好家教,并得私塾启蒙,受到了儒教思想的熏陶,从小崇拜孙武、关羽、岳飞等英雄人物。
  1917年9月考入萧县县立第四高等小学(宿县禇兰中学前身);
  1920年9月考入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今徐州老三中前身),并立志成为一名律师;
  1924年9月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在上海法政大学上学期间接触到了三**义,并逐渐萌生了革命思想;
  1925年1月,方先觉离开还未毕业的上海政法大学,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
  1925年11月,因带头殴打黄埔军校一名贪污伙食费的军需被校方开除,一度失去学籍;
  1925年年底方先觉在多位同学的担保下到第3师(师长)第9团(团长卫立煌)侦察队当了一名少尉见习官,见习期满后改任中尉排长;
  1926年8月,方先觉经团长卫立煌的推荐,被调到第1军(军长何应钦)宪兵第3连担任上尉连长;
  1926年10月-1927年3月,方先觉所在的第1军作为北伐军的东路军,开始北伐,该路军由福建入浙江,进逼江沪,一路凯歌,在攻克松江时他义告奋勇地参加学生敢死队,遂后负伤,与革命队伍失去联系,伤愈后归队;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部在南昌起义,随后方先觉随第1军南下;
  1928年2月新编第1师改称第69师,方先觉所在的部队改称第205团(团长贺光谦)第3营,方任营长。
  1930年2月,方先觉曾经的上级——第9团团长卫立煌来电请其去第45师任职;
  1931年10月第10师独立旅扩编为第83师(师长蒋伏生),方先觉被调升为第83师补充团(团长陈孝强)中校团附;
  1933年3月日军侵犯我国热河时,方先觉随83师(师长刘戡)北上参战,该师接守南天门中央阵地,因掩护主力后撤负伤,在北京养伤多月,年底归队。
  日,方先觉被叙任为陆军步卒少校;10月入中央军校高档教育班第四期进修;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第3师奉调上海参战;
  1939年3月南昌沦陷后,驻防于抚河东岸的预10师奉命策应友军反攻南昌,此时方先觉已升任预10师师长;
  1941年12月日军第三次向长沙发起猛攻,预10师被列入了固守长沙的战斗序列;
  1943年11月,预10师所隶属的国军第10军奉军事委员会之命驰援常德保卫战友军;
  日,日军攻占长沙,旋又夺取醴陵、攸县等地,剑指衡阳,方先觉临危受命升任第10军军长,遂率师部旋后打响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
  日凌晨,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方先觉及下属四位师长城破被活捉,打了47天的衡阳保卫战至此结束;日军对其进行诱降,方不为所动,随后方被监禁;得知方先觉宁死不降的消息后,蒋介石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营救,同年11月19日方先觉被救出;方先觉抵达重庆后,被任命为第3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
  日,方先觉调任青年军第207师,方任师长,旋又调任青年军第206师师长;
  1945年下半年,方先觉奉命调任第88军任中将军长,此时日本已战败投降,该军开赴徐州接手徐州周边日军投降事宜,随后担负卫戍徐州任务,隶属徐州绥靖公署直接指挥,人称“徐州军长”;
  日国共两党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但共产党的军队却在徐州津浦路西高庄及陇海路尚口暗设据点。面对共产党的挑衅,方先觉为决定先发制人,于日亲自指挥,向盘踞在尚口的共产党军队发起进攻。新四军十二旅望风而逃,但其殿后的中*共萧县县总队损失惨重,被歼300余人,俘虏约200人。史称“尚口事件”。
  1946年5月,第88军奉国防部命整编为第88师,随后全面卷入国共内战;
  1946年12月驻守金乡的国军被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围攻,随后方先觉于日奉命率整编88师主力解金乡之围,因即时识破刘伯承的狼群战术而没有避免了全师被歼,战后,刘伯承曾叹言“方,此人,猛如虎、狡如兔,乃国军之悍将也!”;同年国军吃了不少败仗,5月方先觉被诬串通共*匪、指挥无方、贪污腐化为名被调离海淮战役主战场;
  1949年2月第1训练处改组为第1编练司令部,方也随之改任中将副司令官,主要担任后方补充兵训练事宜;
  同年10月因国军全线战败,方先觉携家属撤离台湾;
  1950年1月,在台湾,方先觉调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高级参谋;
  1954年6月,在台湾,带职入国防大*合作战系第三期深造;
  1959年11月,在台湾,调任第1军团中将副司令官;
  1962年1月,在台湾,调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总司令石觉)研究督察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此被打入冷宫;
  日以陆军中将的官阶退为备役;
  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家中逝世,享年79岁。
  方先觉作品有《子珊行述》、《衡阳坚守战回忆》、《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他著)等。
  (文章摘自《国军悍将-方先觉传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1、自古英雄出少年
秋灯夜写联句诗,春雪朝倾暖寒酒。
  陴湖绿爱白鸥飞,濉水清怜红鲤肥。
  (唐.白居易)
  如今,陴湖早已堙没,主要是黄河改道、陴湖水位下降所致。仅萧县东南角因为地势低洼仅存原陴湖一部分,曰“老汪湖”。诗中的“陴湖”即是今天的老汪湖。
  据《同治徐州府志》载“……张山(今宿州张山集)东五里九顶山为灵璧界山,南五里大庙圩迤,南有青冢湖,西岸也有湖,南接老汪湖,中有洲曰曹家楼,东里许有三界碑,东北有灵璧,东南有宿,西为萧也。”
  民国时期,老汪湖乃当时萧县、灵璧、宿州、三地的界湖。
  相传楚汉相争末期,刘项两路大军曾据老汪湖(古称陴湖)对峙。十里战场、八面埋伏,西楚霸王项羽在四面楚歌中兵败于老汪湖南岸的垓下(垓下,古地名,今灵璧县虞姬乡),最后在乌江自刎。英雄早逝,红颜易老。刘邦英雄惜英雄,以鲁公之礼厚葬项羽,并将项羽的妃子青姬就地葬于老汪湖畔,至今老汪湖北岸还有一泓水叫青冢湖。后人为纪念项羽,又在老汪湖南岸建有霸王城,与湖北岸的青冢隔湖相望,今城虽湮没,但城东村、城西村这些地名犹存。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
  碧波荡漾、白鹭翱翔的老汪湖,三面环山,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在我的记忆里,老汪湖非常神奇,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明朝有户部员外郎的张体乾;民国有抗日名将方先觉;今有大书法家李百忍。
  据说民国某年老汪湖一带发生旱灾,河塘干涸、井水淅沥。湖畔村民纷纷取老汪湖水浇灌田地,抗旱保苗。
  因老汪湖是萧县和灵璧的界湖,两地的村民经常上演抢水的大戏。
  抢水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事一般发生在天旱无雨的时候,两岸的村民要抢着把水抽到自己家的田里。如果抽得慢了,老汪湖的水就要向对方那一侧流去,而且渐渐的水抽干了,你家的庄稼就会干枯而死,就会没有收成。
  这日又要抢水了,双方都在村子里或者邻近的村子里组织一些最强壮的劳动力参加,一大早就开始了一场争先恐后的抢水大战。
  一日一位云游的道士经过此处,看到如此火热朝天的场面不禁问旁边的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如此热闹?”
  这个书生摇了摇头说:“这位道长,我们这里今年不知道怎么了,前阵子闹蝗灾,这阵子一连几个月不下雨,老天爷又闹起了旱灾!我们湖两岸为了抢水抗旱,差点打了起来……”
  “哦!原来如此,那你怎么不去抢水呢?”这位道长打量了一下这个书生问到。
  “我乃一个读书人,身子骨弱,不便与他们争抢。”这个读书人倒了一碗茶递与道长,接着说,“我只能为村民烧些茶水,送来解渴。”
  道士接过茶水,说道:“我看你眉目清秀、心地善良,乃一大福大贵之人呐!可有什么功名?”
  “惭愧!”这个书生说,“我饱览群书,寒窗苦读多年仅得秀才!”
  “哦!这么年轻就中得秀才!不错!”道长接着问,“你家住在何处?”
  “俺就住在北边那个村子方家寨,俺姓方。”这位秀才指了湖北边的村子说,接着又叹一口气说,“哎,都说我们这里地势洼,风水不好,不是淹就是旱……”
  这位道士听罢,遂通过望气、观砂、尝水之后,然后对方秀才说:“非也!此地土沃而泉甘,湖美而山秀,乃一藏龙卧虎之地也!不出多年,必有贵人出!”
  方秀才听后半信半疑,他挠了挠头,笑着问:“这位道长,都听说修道之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不能给我算算仕途如何?”
  “生死由命,富贵由天!”道长打量了一会方秀才,对方秀才竖起大拇指意味深长地说,“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说罢,此云游的道士入山采药去了。
  这是流传在方家寨一带一段美丽的传说……
  这个方秀才就是方为宝。
  方为宝,字从善,家住老汪湖畔方家寨。
  方家寨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三面环山,南依老汪湖。三山伴一水,山清水秀,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民风习习。
  方家寨的东边是九顶山,因盛产号称“天下第一石”的灵璧石而出名。
  方家寨的西边是子贡山,传说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代表鲁国与南方的吴国签署盟约,因子贡留恋这里的山水,久居而得名。
  挨着方家寨北面就是张山集,说起张山集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
  春秋时期,张山集一带属于鲁国,而老汪湖的南面就是吴国边界,当时鲁吴两国已休戈停战,建交多年。当时鲁国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的子张三次来此讲学授徒,代师传播儒学思想,在此地收纳的学生常达数百人,从此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空前传播与发展,也促进了鲁吴两国思想文化的融合。
  后人为纪念子张,将张山集附近的一座山头叫“子张山”,并在子张讲学布道的子张山南麓建了一座子张庙,香火不断,香客络绎不绝。久而久之,此地形成了一座集镇,叫“张山集”,如今这里的村民仍尚儒学,个个勤劳善良,处处民风淳朴,家家以考取功名、报效祖国为荣。(据老人讲张山集以前确实有座子张庙,又叫藏经楼,毁于解放前后战乱之中。)
  方为宝出身书香门弟,自纪受到儒学思想影响,什么八股文、三字经能倒背如流,但怀才不遇,虽多次参加乡试,仅中得清末秀才。
  方为宝秉承方家“爱国济民”的祖训,因为人和善、宽厚,每年春荒年景,便用家中积粮救济贫苦农民,当地人称赞他是“方善人”。
  方为宝娶妻康氏,育有五子,妻贤子孝,甚是幸福。
  方为宝五子中最看好三子方先觉。
  方先觉幼年聪明伶俐,活泼好动。在乡村读私塾时,成绩非常优秀,这点很讨方为宝喜欢。
  每年的农历春节过后,张山集有庙会,此时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凑热闹,可谓当地一大盛景。庙会最大的看点就是社戏了。
  这社戏一般都是张山集一带的富商花钱请来的戏班子,一唱就是半个多月。
  而此时的老百姓刚过完年,也没什么农活,都来捧场,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社戏上演的时候也是方先觉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从小爱听戏,特别喜欢《孙膑大破庞涓》、《关公与曹操》、《岳飞抗金》等剧目,崇拜孙武、关羽、岳飞等英雄人物。
  方为宝望子成龙心切,对方先觉更是格外看好,希望他用心读书,继承己志,以后考取什么功名的,以来光宗耀祖。
  然而一日听戏回家,方先觉竟哭着闹着不去私塾了,想去习武,在他看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挥千军万马,沙场任你纵横”才叫有出息。
  清末民初的中华大地,习武之风盛行,象同一时期的津门大侠霍元甲、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黄飞鸿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当时的萧县一带也受社会风气影响,习武之人也与日俱增,但多数习武者是因为家庭人丁不怎么旺、门户小,怕被别人欺负,于是被父母送到武馆来学些拳脚功夫,以来防身。
  方家寨九成以上都是姓方的,乃是一支名门望族。既然大门大户没有人欺负,习武也没有那个必要。又考虑到方先觉活泼好动,从小就爱打抱不平,方为宝担心他以后会经常打打杀杀,惹出什么是非来,所以拒绝方先觉习武这一想法,仅鼓励方先觉继续寒窗苦读,以便将来考取什么功名来,做个文人怎比弄枪使棒的好。
  方先觉从小就比较听话,既然父亲不同意,哭闹了几天也只好做罢。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果然方先觉不负父望,一路平步青云,先后考入南京第一工业中学,中央大学工学院。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爱打抱不平的性格,加之他对封建社会丑恶现象的深恶痛绝,在读书时了解到法律一词的含义时,他又立下志向:我要当律师!
  随后考入上海法政学院法律系。
  然而此时的上海并不是传说中的“东方乐园”,上海黑帮(青红帮和哥老会)专门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洋人霸占着租界、作威作福,特别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大牌子更是深深的刺痛了方先觉的心。
  中国人的尊严在哪里?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不满包办婚姻 离家出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
  然而由于政局、内外交困,地方军阀割据,中国陷入了混乱,一个持续十余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开始了。
  中国被那些手握军权的将领们分割成了许多势力范围。
  军阀混战,小到磨擦,大到大规模血战,总是不断发生。
  西方列强也为了自身利益,纷纷拉拢军阀作为利益代言人,一时间洋人租界林立,从光怪陆离的十里洋场滋生起来的帮会流氓势力神通广大、魔力无边,加上国人多爱抽食鸦片而致体质孱弱,当时的中国人被世人称为“东亚病夫”。
  这个世界哪里有公平和正义?正在上海政法大学法律系就读的方先觉耳闻目睹的一件件事,让年轻而充满了理想的方先觉迷茫了一段时间。
  而就在此时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上海广泛传播,方先觉深为它所吸引,特别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主张,犹如当时黑暗中国上空的一盏明灯,让他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24年底,时值黄埔军校以一期毕业生王仲廉为招生委员赴上海秘密寻找生源。
  &王仲廉( )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介人,又名介仁,安徽萧县人。&
  同为萧县籍的方先觉听到王仲廉的宣传后深受启发,决定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以来推翻军阀统治、驱逐外侮。
  他的同学也积极响应,多人也随之中途退学,转考黄埔军校。
  中途退学回到老家的方先觉希望能说服父亲,支持自己报考军校,以满足自己精忠报国这一宏愿。
  哪知此时的方为宝听说儿子要放弃学业、参加革命,竭力反对。
  “爹!您从小就教育我精忠报国、为百姓谋福祉!”方先觉苦口婆心的跟父亲讲大道理,“如今国难当头、生灵涂炭,光靠笔杆子是救不了咱们这个国家的……”
  “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在方为宝的眼里,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在方先觉眼中父亲一直是个明事理、晓人情的进步文人,而却在此事上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用笔杆子救国和枪杆子救国不都是救国吗?
  闹到最后,父子大吵一架,这是方先觉第一次顶撞父亲。
  没有父母和家人的支持与资助,这学费和盘缠都成了问题,方先觉正在为盘缠发愁的时候,又有一件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他爹!这个老三你可不能这么宠下去了!”方先觉的母亲康氏看到儿子这几天不吃不喝,实在沉不住气了,“前些时候就听说某某村的有些剪了辫子的、闹什么革命的,被拉过去砍了脑袋……”
  方为宝夫妇为为什么反对儿子参加革命呢?
  辛亥革命暴发后,中国革命产生了一个共和政府,结束了2000多年的由帝王统治的封建历史。
  革命军也开始为百姓剪辫子,采用的是强制执行的方式,干净、快速地消灭了辫子——这个满清加在汉人头上的奴隶标志。
  笔者祖父就在一次赶集时被革命军笑着剪掉了辫子。
  辫子,清朝统治者颁布剃发令所要求的剃发标准,是将头上四周的头发都剃掉,只留中间部分,结辫下垂。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就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方先觉早在中学读书期间就剪掉辫子,以示响应革命,反对帝制。他是校中第一批剪辫子的学生,其他同学都说他们“有种!”。
  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出任*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袁世凯复辟后开始*革命军,实行*统治。一时间大批革命者被杀害。
  “好好的学业要放弃,非要去闹什么革命!”方为宝叹着气说,“你让我有什么办法?不知道哪辈子造的孽?”
  “这还不是你从小的宠的?非说他有什么出息,能光什么宗,耀什么祖?”康氏和方为宝相互抱怨起来,“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上什么学?一会学这个一会学那个?”
  “别说了!什么学都不上了!”方为宝气呼呼的说,“明天让他跟着老大老二学做生意去!”
  “这也不是个办法啊!都说儿大不中留……”康氏想到这,不禁心生一计,“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如给咱家老三说个媳妇。成了家,他也就安了这份心……”
 “你说的倒轻巧!”方为宝说,“象他这样不会耕不会种,不能买不能卖,上学上个半途而废,能讨着媳妇吗?”
 “哎!你这说的哪里话,咱家老三说什么也是个高材生,十里八乡的谁有咱老三读的书多?”康氏解释说,“还能讨着媳妇吗?不瞒你说从前两年开始,这提亲的说谋的都快把咱家的门槛踢破了!我只是以‘儿子还在读书’为由把她们打发了。这其中东村的李郎中的女儿和咱们老三挺般配,知书达理的,心眼也灵活,是出了名的才女呢……”
 “好!好好……”方为宝也实在没法,只好说,“就依你的吧!尽快把老三的终身大事给定了,也省得让我心烦!”
  再说这东村的李郎中,有个药铺,是几代中医世家。李郎中有一个女儿叫李艺茗(轶名),人长得秀气,读过不少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才女。
  经康氏这么一张罗,李郎中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这门亲事就算成了。立选良辰吉日,遂把李艺茗娶过了门。
  方先觉得知此事气得吐血,但也无可奈何,都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如果此时不听父母安排,是不孝,要是顺从吧,又委屈自己!
  就在方先觉犹豫不定的时候,方先觉被前来贺喜的亲戚邻居推推搡搡拜了堂、成了亲。
  入夜,闹洞房的亲邻渐渐散去。
  新房里只剩下方先觉和李艺茗两人。
  大红的花烛流着红泪,一滴一滴。方先觉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久久都没有转开目光。这一支红烛,迟早会燃到尽头,如同眼下这桩荒唐的婚姻。
  新娘李艺茗头上顶着红盖头,端坐在床上。这一坐就是大半宿。都说洞房花烛夜,一刻值千金。然后此时方先觉却捧起一本书,若如其事的翻阅着,好象今天发生这一切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相公……”新娘李艺茗按纳不住了,窘迫的红着脸轻声说到,“你也把我的红盖头掀开嘛……”
  “我呸!谁是你相公?”方先觉听到着,一下子咆哮起来,这段时间受得委屈一下子喷发出来,“一,我没承认这件亲事;二,咱们没夫妻之实;三,我要参加革命……革命你懂吗……”
  新娘李艺茗被这一连串的话语,打懵了,她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或者做错了什么。透过那块红盖头,隐隐约约打量着方先觉其人:眼前这个男人近在咫尺,跟自己相隔的却又岂止天涯。想到此,李艺茗再也忍不住了,眼角一行清泪终于滑出,趴在枕头上呜咽起来。
  方先觉见此,也对刚才的鲁莽言行感到后悔。
  “哎!李小姐……这事不能怪你!要怪只能怪咱们有缘无份。”方先觉调整好语调,压低嗓门,“如今这世道国难当头,生灵涂炭。投身革命,求国民于水火之中,是我最大的人生目标。我这一生注定要南征北战,打打杀杀,随时都有杀身之祸。你是个好姑娘,随便找个人嫁了吧,踏踏实实过日子……”
  “你既然不同意这门婚事,为什么不早向咱爹咱娘说明!事到如今……”李艺茗听到此,更伤心了,哭得象个泪人儿,“我可是明媒正娶进你家门……你叫我以后怎么做人……你这样不是害我吗……”
  “我学过法律,咱这夫妻关系不能成立。你也是个读过书的姑娘,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方先觉一边翻箱倒柜,一边说“我不能耽误你……再找人嫁吧……算我对不住你……为了你的清白,我今晚不能住在家中……”
  方先觉把结婚收到的礼金、衣物及常用书籍,打个包裹往肩上一挎,拉开婚房的门栓,直奔院外走去。
  走到院子的大门口,他好象又想起了什么,遂转身对着父母休息的堂屋(正房)看了看,扑通一声跪下:“爹!娘!孩儿对不住了!”
  两行热泪涌出,三个响头磕罢,起身走出院门,一路小跑,直奔村外走去。
  方家寨村里一阵犬吠过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3、荣归故里
儿子成亲,了却父母一块心病。
   人逢喜事精神爽,方为宝昨天多喝了几杯,天亮仍有睡意,就听门外有人轻声的道:“爹,娘!儿媳这边给二老请安!”
   这声音正是新进门的儿媳妇李艺茗,跪在门外向长辈请安(这是方家寨一带的风俗,新人第一天应该向公公婆婆请安)。
  “免礼!咱家不兴这规矩!”方为宝听到这应了一句。
  “昨晚你们小两口睡得可好?”此时康氏也醒了,打着呵欠问道。
  这不问还罢,一问这个,李艺茗呜呜地在门外哭了起来。
  方为宝夫妇都一惊:“怎么了?小两口吵架了?”
  “不……不是……”李艺茗抽泣着说,“他……我只和他说了一句话……他就气跑了……”
  “什么?跑了?跑哪了?”方为宝披上外套,连扣子也没来得及扣,直奔儿子婚房而去。
  找了半天,发现案头留有书信一封,方为宝拆信一看,心里凉了半截。
  书信的大致内容如下:
  爹,娘:
  恕孩儿不孝!此事孩儿不能答应。
  请二老安顿好李姑娘,尽快把这门婚事退了,不要误了人家。
  自幼对二老言听计从。如今孩儿大了,应有自己的主见。
  不是经常教育孩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
  如今国难当头,要亡国灭种了,岂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孩儿要走出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孩儿不在二老身边,仍有两位兄长及两位弟弟尽孝,切勿挂念。……
  方为宝读罢,将信撕个粉碎,长叹一声:“这个忤逆子!气煞我也!”
  方先觉离家出走了,这是一个事实。出走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乡邻甚至对方先觉报考黄埔军校一概不知,只知道他这一走多年,书不捎、信不传,毫无音讯,等他再次回乡时已经是国军的一个营长了。
  (1930年,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石友三于是反戈重回冯玉祥麾下,参加中原大战,受命率10万大军进攻陇海线。南京受到严重威胁。蒋介石因其嫡系无法调回,让卫立煌速返安徽,组织军队保卫南京。正在招兵买马的卫立煌电请方先觉去他的第45师任职。对于这位曾对其有知遇提携之恩的老上级的邀请,方先觉欣然接受。同年4月,方先觉抵达驻防蚌埠的第45师师部报道,并被卫立煌任命为第134旅&旅长李树森&第269团第1营少校营长。)
  1930年,清明节,老汪湖畔春光一片明媚,到处显现盎然生机。湖边的大片小麦正在拨节,麦苗刚好没着脚脖子。而零零散散的黄色油菜花夹在其中,更是美不胜收。早起的农民正在田野里忙碌着,辛勤耕耘着他们的希望。
  而就在这个时候,老汪湖南岸马嘶声声,旗帜飘扬,一大队兵马沿着老汪湖大堤从南向北直扑而来。
  田里的农民还没反应过来,只见这队人马刚入湖北岸,就立刻下令:全部下马!
  然后这队人马牵着战马直奔方家寨而去。
  两边的百姓的吓呆了,都趴在麦地里,小声嘀咕:这多马人马至少一个营的人,这是干嘛啊?不会是方家寨谁家要犯抄吧?
  原来这路人马正是方先觉一行,此时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中的一个营长。时值北伐大革命时期,而他所在的部队恰好在皖北蚌埠一带驻守,夸官亮职、衣锦还乡自当是顺理成章的事。那次正值清明,正是文武百官回乡祭祖的日子。当时没有现有现在的汽车,军中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战马,当时方先觉将军与随行士兵骑马返乡祭祖。
  祭了祖,扫完墓,这村子里出了一个营长,可喜可贺呀,亲戚邻居都来寒暄。
  午饭时间到了,这午饭怎么招待?方家寨的保长犯了难:方先觉这上上下下至少一个营的人马,这方家寨也就是几十户人家,全村的锅都架出来就是烧茶水也供应不上啊。
  方先觉却说:清明扫墓,对祖上“思时之敬”,当寒食野祭,不用招待。
  祭祖完毕,即马不停蹄地赶回部队去了,连一滴水也没喝。
  事后有人说,方先觉的部队与民秋毫无犯、寒食当饮,特别是离村五里下马,乃仁义之师也。笔者认为,老汪湖一带乃方家寨的村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方先觉只所以令全军下马步行而不耀武扬威,乃是对祖辈的敬意。
  而此次之行让他最为尴尬的一件事就是他那个有名无实的老婆李艺茗。一别多年,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
  熟料方先觉这些年一直南征北战,多年没进家门,还因为父母早把这门亲事给退了。连自己都忘了家中还有个有名无实的妻子,在军中也没听他提起过。
  一个小兵笑着问:方营长,我跟你这么久,咋不知道你家里还有个老婆?
  李艺茗的出现,让他想起那段不光彩的事来,这要是传到军中颜面何存?他一把把李艺茗拉进偏房,质问李艺茗:这桩荒唐的婚姻,你还守着干什么?现在是革命年代,你们这些妇女思想应该解放解放,要敢于追求自由婚姻……
  李艺茗左思右盼,没料到等来的却是这句话,没好气地说: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二鞍,既然进了方家的门就是方家的人!我就是这命,我认了!
  方先觉见李艺茗如此执拗,气就不打一处来,大骂道:“好!你既然要当传统婚姻的牺牲品!想当烈女……那简单!!!”
  说罢一把抓住李艺茗,拖到院中,并命令手下士兵把她绑在院中小树上。
  “亲事早退了,竟然还留在我家中?世上竟有此女子!”方先觉边骂边从腰间掏出佩枪,指着李艺茗说,“你不是想当烈女吗?我就成全你!”
  众人都愣了:久别胜新婚嘛,刚才还因为小俩口在房中叙旧呢。怎料会闹出眼前这一幕?
  方为宝闻讯赶来,大声喝斥:你这个不孝子,我看你敢!人家不偷不抢,在家里忙里忙外,象亲生闺女一样照顾我们老两口子。何罪之有?你凭什么毙人家。毙她可以,先把老头子毙了!
  方为宝是个非常传统的人,他认为这娶进门的儿媳妇要是退了, 会让外人看笑话,所以一直没退。
  见父亲如此迂腐,方先觉也只好作罢,长叹一声,收了枪,不再追究此事。
  此后李艺茗没再改嫁,一直住在方家寨,对方为宝夫妇百般孝顺,而方为宝夫妇则视她为掌上明珠、象亲生女儿一样,相处非常融洽。
  此事在方家寨一带传为佳话。
  解放后,李艺茗去向不明,但没去台湾。
  据说,在毛主席还只有有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替他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为妻,但毛主席从来没有和她同居过,他不承认这个妻子。
  看来早期革命者还是比较反传统的,敢于争取婚姻自由。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被军校“开除”的黄埔生
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一个政党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才能实现其政治使命。
  此时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武装革命军必须有象样军事学校,为革命军培养军事人才。
  1924年孙中山先生本着“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原军校大门已毁于战火。现校门于建国后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住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都来”。)
  黄埔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
  当时中国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并称为世界五大军校。
  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中国国民党
  蒋中正:校长
  廖仲恺: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 :黄埔军校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 :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 :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 :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 :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 :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 :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 :教育长
  王柏龄:教育长
  钱大钧 :参谋处处长
  石醉六: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 、徐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 :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
  张治中 :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 :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 :黄埔军校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周佛海 :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 :政治部副主任
  包惠僧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熊雄: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 :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本部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 :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 :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民*主党派
  许德珩 :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郭沫若:政治部教官
  瓦西里.布留赫尔( 加伦 将军):顾问团团长
  契列班诺夫:军校总顾问
  鲍罗廷 :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
  白礼别列夫:步兵顾问
  嘉列里:炮兵顾问
  互林:工兵顾问
  喀扶觉夫:政治顾问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师生在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1月,方先觉和其他萧县籍同学一道从上海乘船南下广州。经过初试、复试,方先觉顺利通过多重考核,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的一名入伍生。
  方先觉和其他黄埔三期同学在校长校长蒋中正主持下在开学典礼上宣读“入学宣誓辞”:
  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
  谨誓!
  此时的方先觉刚满20岁,风华正茂,长成1米85的个子,体型健硕又魁梧,浓厚的徐州方言,是校中典型的北方汉子。
  方先觉生性豪爽奔放,不拘小节,加上政法大学出身,颇有正义感,看到有的同学被欺负,总爱打抱不平。
  方先觉不仅个头高大魁梧,而且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特别是军演科目学习和考试都得心应手,成绩优秀而独占鳌头,有同学叫他“方大个”。
  起这个绰号的同学本义是想说方先觉不仅个子高而且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方先觉对这个绰号虽不太喜欢但也没拒绝。久而久之,大家都这么叫,感觉也就习惯了,如果同学间有什么矛盾,大家都会说:去找“方大个”评理去!
  黄埔三期一些成绩优秀的学员都将会获得校长蒋中正的签名照及中正剑。
  中正剑,是当时校长蒋介石赠给其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进而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就是在黄埔军校就读过的高级将领,得此剑者也寥寥无几。  
  战争中部分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此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并产生其附加功能。因其剑柄上有“蒋中正赠”字样,得名“中正剑”。在军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进而成为其正式名称。另外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
  方先觉等一批优秀的学生成功接受校长蒋中正(蒋介石)的检阅,赠中正剑时逐一勉励其“不成功,便成仁!!”
  后来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因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日军活捉。随后又在国民政府多方努力下被救出,回到大后方的方先觉受到重庆军民的热烈欢迎,他们高呼“欢迎抗战的灵魂归来”,而方先觉却惭愧地说:我既没成功,也没成仁!可见中正剑的“成功成仁”精神对黄埔军人的革命生涯影响之大。
  获得校长蒋中正签名照及中正剑的方先觉,心里的高兴劲甭提了,这也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此时的方先觉也成了国共两党争取的对象。一度暗中收到共产党入党推荐表的方先觉感觉共产党势力太弱,也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乐极生悲!
  就在这三期学员离快要毕业的时候,方先觉出事了。
  1925年11月,军校的一名军需因贪污伙食费,导致学生餐饮质量大幅下降。
  黄埔学生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在长个子,这伙食跟不上,自然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极大。
  一些同学为此事找到方先觉,准备由“方大个”出头向校方交涉。哪知校方知道这些学生快要毕业了,想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迟迟不予回复。
  学过法律的方先觉实在忍不住了:这还有王法吗?
  颇有正义感的方先觉在其他同学鼓动下,带头将该军需暴打一顿,以教训这个贪污腐化的“上级”来出气。
  这下黄埔军校可炸了锅,学生居然敢打“老师”?
  由于他们以下犯上,校方决定严惩这帮闹事的学生。
  参与打架的同学知道这下闯了大祸,他们私下商量:校方追究下来,都说这是群体事件。
  然而方先觉却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我方先觉对此事负责!
  枪打出头鸟。
  事后经校方处置,决定开除方先觉学籍,其他参与学生则保留学籍,留校察看,而此时离军校毕业已不到一个月。
  方先觉的一时冲动使他失去了学籍,一年寒窗苦读,临头来却一无所有,换做别人自然接受不了。
  被开除的方先觉,被勒令离校,并为他买好至上海船票,其他同学们为之黯然下泪。
  都说上级服从下级,这上级如果犯了错误,这叫下级如何服从?方先觉越想越气,对校方这一决定不服,当场撕毁船票,打算用法律和校方交涉。
  有人说黄埔三期相比一期、二期出得名将少。
  其实不然,三期就出了解放军1名上将4名中将,抗日名将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当然还有国军悍将王耀武,军统局大特务康泽。
  内战后期退守台湾的第三期学员中最为出名的有刘安祺、石觉、夏季屏三人,其他多以“国防部”高参潦度余生。
  黄埔军校三期学生名单中找不到方先觉的名字,这是不是和校方开除其学籍有关呢?
  就在方先觉多次和校方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已经分配到军队中的其他同学自然不会忘记这个受了“错误处分”、爱“爱打抱不平”的好同学。颇具人缘的方先觉自有多位同学自愿出来担保,纷纷向他们的长官推荐他。
  孙中山先生主张北伐,以武力统一全国,彻底肃清军阀余孽。
  而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反对孙中山的武力北伐。
  民国11年6月13日,陈炯明的部队在广州白云山一带宣布*,公然背叛革命。
  此时毕业的第三期的黄埔生多数被安排在*陈炯明第二次东征军中。
  出于前线吃紧这一考虑,方先觉最终接受同学的邀请,决定放弃和校方交涉:我不要这个学籍,也要在军中干出一番事业!
1、卫立煌的知遇之恩
一度失去学籍的方先觉,曾经苦恼了一阵。好在他在黄埔军校中人缘好,分配入伍的同学没有忘记他,都纷纷举荐他。
  1926年初,方先觉在同学的推荐下到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何应钦)第3师(师长谭曙卿)第9团(团长卫立煌)侦察队当了一名少尉见习官。
  卫立煌(日~日),字俊如,汉族,安徽省合肥人,国军五虎将之一,常胜将军,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他被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视为“支*那虎将
  此时卫立煌的第9团正参加*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途中,大捷后卫团随师开赴海丰,又与兄弟部队击溃陈炯明下属林虎一股,缴枪六千余,正在休整。
  方先觉入伍第9团时,第二次东征战事已经基本结束。二者一见如故,卫立煌对方先觉大为赏识,颇有伯乐见到千里马一般。
  初次见到长官的方先觉还有些紧张,卫立煌却笑着说:“子珊同学,你是江苏人,我是安徽人,苏皖是一家嘛!咱们也算半个老乡!不必紧张!”
  方先觉见卫立煌如此随和,不摆官架子,没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严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这么多同学邀请你,看来你人缘还蛮好的嘛!”卫立煌笑着问,“说说……你为什么从中选择加入我的团呢?”
  方先觉脑袋瓜子一转,把大拇指一竖,笑着说:“因为团座能打胜仗,特别是攻克了号称‘南中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让学生佩服不已!”
  “少拍我马屁!”卫立煌虽然口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对方先觉这番赞美之语很开心,转而又问,“那你知道为什么把你拉到我的团吗?”
  方先觉挠了挠头说:“这个学生就不知道了……”
  卫立煌转身凝视着眼前这个昂然站立,相貌堂堂的黄埔生一会,诚恳地说:“子珊同学,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属于真正军人的正义和胆气!”
  方先觉被他这么一凝视又有些紧张了,只好喃喃地说:“团座……过奖……学生惭愧……我在军校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不!不!不!挥戈鏖战豪情壮,胸怀天下正气存!”卫立煌连忙打断方先觉,“为了你心中的正义,敢于挑战一切势力……这正是军人所具备的!”
  “这……团座……学生承蒙夸奖!”方先觉谦虚地说,“学生不才!斗胆问一句‘如果哪天我要以下犯上’冒犯了您,这可怎么办?”
  卫立煌被方先觉这么一问,愣了一下,接着说:“如果哪天卫某犯了糊涂,你就算要我项上人头,也未尝不可!”
  谈到这,二人哈哈大笑。
  方先觉果不负上司卫立煌的知遇之恩,因为表现较好很快通过见习期,正式升任中尉排长。第3师是一支旧粤军改编而来的部队,战斗力不强,东征过后,这个师奉命留驻梅县、兴宁,维护地方治安。由于方先觉入伍这个师后,能深入基层了解士兵疾苦,与士兵打成一片,关健时能给予援助,所以在部队中很受士兵拥护。
  在火热的部队生活中方先觉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他向卫立煌建议:士兵是军队的根基,冲锋陷阵的是他们,最有发言权的他们,把基层士兵动员起来,这才是百战不殆的关键。
  据说卫立煌对方先觉的这番话大为赏识。
  无功不受碌!
  能得到长官认可,这是事好事,但是卫立煌越是提拨他,方先觉越感觉好意难却。
  原来方先觉因学籍的事,比同学晚了一步入伍,看到好多同学在东征途中立了功,常叹自己毫无建树。
  好男儿当冲锋陷阵,血战沙场!
  卫立煌看穿方先觉得心思,劝他不要急于求成,要学会“七分做人、三分做事”;仗,是有得打,现在要从基层开始,踏踏实实的学习,炼好基本功最为重要。
  国民革命军是非常讲究资历的。
  卫立煌遂后向何应钦举荐方先觉,并极力称赞其:子珊同学有大将风范,可栽培。
  方先觉随后调到第一军何应钦宪兵第3连担任上尉。
  卫立煌的目的是让方先觉和国军核心人物多接触,以来打好政治基础。
  何应钦,国民党一级上将,黄埔系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人物,黄埔*,此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
  方先觉做基层工作还行,自能和士兵打成一片,但他绝不会奉承、巴结上级。所以在何应钦宪兵队里虽埋头苦干,却不得重用。
  此时的方先觉,经常发牢骚说“我认识何军长,何军长可认得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
  就在方先觉忧郁不得志之际,机会来了。
  进行北伐战争,打倒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完成国民革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孙中山生前提出的口号和确定的革命目标,是全国人民的民心所向。但是,直到孙中山逝世,这个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
  日,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在广州召开北伐誓师大会,气壮山河,发表“北伐誓师宣言”,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进军北伐。
  以早期黄埔生600人为骨干,校军“黄埔军”在短短几年内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民革命政府中央军,并成为北伐前锋和主力。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当时,吴佩孚约有20万兵力,盘踞在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陕西、河北的一部分地区;孙传芳约有20万兵力,盘踞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张作霖约有35万兵力,控制着东北三省以及北京、天津地区。平时这三大军阀间发生过混战,但这个时候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这三支反革命力量联合了起来,共同抵抗北伐军。
  1927年1月,北伐军兵分三路北伐:东路军由何应钦、白崇禧率第一、三军等六个纵队夺福建、向浙江进攻。中路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以二、六、七军为主力,自江西沿长江两岸东进,其中李宗仁率第七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左军,程潜率二、六军等三个纵队为江右军。西路军由唐生智率四、八军等四个纵队为主力,沿京汉铁路对付来自河南之敌。三路总目标是夺取南京和上海。
  方先觉终于实现了冲锋陷阵、醉卧沙场的愿望。
  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一军、第三军浩浩荡荡的出了,此时方先觉也由第一军宪兵队调到第20师(师长钱大钧),担任补充团(团长卢权)第3营第9连上尉连长。
  1926年7月时第一军序列如下:
  军长:何应钦
  第一师 师长:王柏龄
  第二师 师长:刘峙
  第三师 师长:谭曙卿
  第十四师 师长:冯轶裴
  第二十师 师长:钱大钧
  东路军首战目标是进攻孙传芳后方兵力空虚的福建。
  一路上方先觉与其他学生军一道,高唱国民革命军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跑在前线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有进无退。
  《国民革命军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歌》曲调同《两只老虎》一样。《两只老虎》原来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欧洲儿歌。到了上世纪初,这首歌曲传到了中国。
  1926年初,在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担任宣传科长的邝墉和其他一些人一起,给这首当时黄埔军校很多人熟悉的儿歌重新填词,作为国民革命军的军歌。
  此歌一出,立即在军内外广泛传唱,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它唱出了响亮的革命口号和革命斗争的目标。
  由于黄埔学生军士兵觉悟高,秋毫无犯,一路上民众积极支援,孙传芳在福建的部队纷纷倒戈,并无大战。12月5日,进占福州,中旬占领福建全省,首战告捷。
2、随师北伐
就在东路军光复福建之际,正在开辟江西战场的中路军总指挥蒋介石给何应钦、白崇禧发来密电:
  刻接沪电,敌方计划孙军守松沪,直鲁守南京,由宜兴取攻势。卢香亭、周荫人在松江,张宗昌将到宁,孙来沪,毕庶澄到沪,昨晚海军一部向兵工厂开炮无结果。
  中正。
  这封亲笔电报旁还加批:“不得片刻停留,限即到。”
  另有密电给何应钦:
  密,江酉电悉,海军态度不明,误事必多,不如决由陆程入浙,时机急迫,望速前进……
  中正。
  江西战场吃紧,何应何应钦与白崇禧商议后,令东路军除第1军第20师驻防广东外,其他部队由闽入浙,开辟东线战场,策应中路军。
  而此时的方先觉正在第20师,得知这一命令后失望之极,入伍一年多了,无功无名。有的战友则劝他:“广州乃我革命军的大本营,守住咱们的大后方比上前线更重要!”
  而方先觉却听不进去,他决定做一件大事,让同学刮目相看。
  笔者祖父回忆说:方先觉入伍后因没实战经验,一直被晒在一边,当时还是小角色,也无战功。那个时候对军人来说没有立过战功是可耻的,方先觉一直想立功受勋、出人头地。有一次,部队在攻城时(北伐?抗战?内战?),他义告奋勇地参加了敢死队。这支敢死队全部是20来岁的小伙子,个个不怕死,争先恐后,摇旗呐喊,冲锋陷阵,都想立功,目标是夺取一个山头。就在他们夺取高地时,对方突然有一支奇怪的部队(?)来增援。一时间,敌方火力大增,冲在前面的战友都象草个子一样倒下了,当时方先觉刚把旗帜插在山头上,就有一排炮弹打来,腿部中弹,站立不稳,一个踉跄跌下山头。因为当时穿的是深腰棉裤(冬天?),感觉自己要倒下时他急中生智把头缩棉裤里,虽昏迷后跌入谷底,仍躲过一劫……
  该役敢死队全部阵亡,仅方先觉幸存,人人说他命大……
  就象我们第一次入学,第一次恋爱一样,方先觉的第一次战斗也是刻骨铭心的,何况这是一段死里逃生的经历呢。
  因亲缘关系笔者祖父追随方先觉多年,他口述的情节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方先觉20左右时,应该在第20师补充团(团长卢权)第3营第9连上尉连长。卢权,字君平,20师补充团团长,江西南康人,1926年后不详……
  此时正值北伐期间,方先觉及他的补充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方先觉决定做一件大事,究竟是什么事呢?
  原来方先觉得知20师被命令留守广东后,按捺不住了。好大喜功的方先觉,先是和第1师的同学取得联系,加入正在开赴浙江战场的该师预备队继续北伐。
  东路军乘福建大捷的余威,在前敌总指挥部白崇禧指挥下,势如破竹,日,北伐军进入杭州,直逼孙传芳的老巢上海。
  而杭州的老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革命军的到来,如有伤患,无不妥善招待。(白崇禧语)
  而打了胜仗的白崇禧,在攻克杭州之前,有人告诉他此行一定打胜仗,白崇禧问此人何以见得,此人说,前一夜扶乩得诗一首云:
  百万雄兵胸中罗,大纛东来喜气多。 天意也知归党*国,皇图一片白山河。
  当时连日下雪,大地一片白色,白山河可以作此解释;但白崇禧姓白,白山河也可以指他?
  北伐军攻克杭州后,稍作休整,何应钦来杭州与白崇禧共谋进攻上海方案:
  白崇禧指挥第1军的第1师、第2师、第21师及第26军,沿沪杭铁路前进,作为主攻方向;何应钦指挥第3师、第14师、第14军的两个师、第17军的两个师以及第19军一部分进驻无锡、苏州,协同主攻部队围歼淞沪地区之敌。杭州则由少许部队留守。
  孙传芳从浙江败退后,把自己的残部集结在松江、青浦、上海和苏州一带,并在江苏、浙江两省边境的嘉善、枫泾一带构筑了防御工事,打算与昔日的老对手鲁军张宗昌部联手,殊死顽抗。
  战上海,必战松江。
  白崇禧率部一攻作气攻先克嘉兴,首战告捷,兵临松江城下。孙传芳连忙在松江西境31号铁路桥布防。随后鲁军张宗昌派直鲁联军五路总指挥兼第8军军长毕庶澄率部增援;而孙传芳自己的部队也迅速麇集松江。特别是毕庶澄带来的白俄雇佣兵(口述里出现的‘奇怪的部队’)的出现,让北伐进攻受挫,一时两军相持不下,呈胶着状态。
  白俄雇佣兵以铁甲车沿着铁路来回机动,猛力轰击北伐军的正面,而孙传芳以其他部队炮火也集中火力助攻。
  北伐军正面顿受损伤,无法进展。白崇禧为压制及摧毁正面孙军之火力,乃以铁路货车厢急造炮垒列车中山号增援攻击,并以第26军自右翼,总预备队为左翼,三面包围攻击。数次奋勇冲锋,孙军不支,纷纷向上海溃退,革命军遂于21日晨占领松江城。
  而方先觉就是在总预备队组织赶死队来冲锋时受伤,出现了回忆口述中的一幕。
  就在方先觉挂彩跌入谷底时,他未来的“克星长官”薛岳在占领松江后乘胜追击,率他的第1师逼进上海郊外。
  第2师刘峙也在淞江下流渡河进攻,把毕庶澄部压缩在上海闸北车站。刘峙部队乘胜追至上海公共租界,租界的外国士兵向天空放枪,岂图阻止北伐军前进。北伐军义正言辞地回复:“租界原是加强于我国的不平等条约产物,今姑不论,如果你们阻止革命军前进,必须负一切后果。”租界的守卫人员见北伐军态度强硬,不敢再蛮横阻挠。毕庶澄退入闸北,起初还以为租界的外籍士兵会阻止革命军,所以北伐军赶到闸北时,毕庶澄部正在做饭。毕庶澄部见北伐军打了过来,仓皇撤退,上海宣告解放。
  后来毕庶澄因守上海作战不力被张宗昌所枪毙。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月革命,俄罗斯建立红色政权,当时中国人称“红色俄罗斯”。一些不甘心失败的俄罗斯资产阶级、贵族纷纷逃往中国,中国人对这些流亡者一概称之为“白俄”,以区别于俄罗斯的红色政权的革命者。
  这些“白俄”过去都养尊处优,过着寄生虫的生活,逃到中国以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所以生活上逐渐陷于窘境。为了活下去,他们中的一些人,年轻妇女便沦为歌女、妓*女。至于白俄中的男子,有点文化的便在中国人家里教俄语;有点艺术修养的便在舞厅或餐馆当琴师;而一无所长的沙俄男人便在中苏边境一带打家劫舍靠抢掠为生了,也算是关东土匪的一支。
  民国有两位军阀系土匪出身,一个是张作霖,另一个则是张宗昌。
  张宗昌,人称“狗肉将军”,又称“混世魔王”,足见其人劣迹斑斑,罪恶满盈。还有的称他为”三不知将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不知道自己多少条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
  张宗昌1920年在军阀战争中失利,走投无路之际开始闯关东,后又投靠了奉系军阀张作霖,此际他正在自己的辖区内遍插招兵旗,企图东山再起。
  这时,恰巧有一支白俄部队窜入中国东北的五站地区,其首领谢米诺夫,闻听张宗昌招兵,便主动前来投效。
  会点俄语的张宗昌当即允予收留。这次白俄兵投效,共收编白俄部队5000余人,步枪6000余枝,另有机枪、野炮、弹药及通讯器材若干。张宗昌将这些白俄士兵单独编为一支白俄部队,由原沙俄军官聂卡耶夫带领,谢米诺夫则被留作军中任顾问。
  在沙俄溃兵听说张宗昌收编白俄军后,也都纷纷赶来投靠,队伍逐渐壮大,成为张宗昌手下一支能征善战的外国雇佣军,也就是后来的铁甲兵团。
  虽然每次战争都会有损耗,但当时白俄有不少人在东北,因而张宗昌的这支白俄军也总能得到及时补充。白俄部队的士兵个个身材高大,作战勇猛,其中也有不少军械或者技术专家,因而很受张宗昌的青睐。特别是被这些人改装过的装甲列车,在战争中往往能起到奇兵的作用。另外,这支外国雇佣军使用的枪械武器都是俄国生产,他们的饮食也同张宗昌的其他部队不一样,平时都是吃面包黄油,拿的军饷也远比其他部队高。
  这些白俄雇佣兵,中国老百姓把他们称之为“老毛子”。这些“老毛子”大都身体高大,性情凶悍。张宗昌出巡时,常以这些“老毛子”骑兵为先导,招摇过市,借以炫示自己的威风。但张宗昌却不仅用这些白俄兵来装潢门面,还用来作战,利用这些俄罗斯流亡者来杀中国人。
  1924年末当奉系军阀张作霖沿津浦路南下抢占地盘时,张宗昌率先打了头阵。日,张宗昌率聂卡耶夫的先遣队白俄兵到达浦口,渡江后张宗昌将这些神气十足的白俄兵部署在前面,冲锋前进。江苏军阀部队一看见大个子洋兵便胆怯起来,不战而退。
  1925年10月,浙奉战争爆发,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自津浦线向北进攻,张宗昌的白俄部队以宿县符离集为据点,向孙军猛扑。在出发之前,张宗昌除了搜集洋酒、活羊,大加犒赏以外,特别交代:“只要你们替我拚命打仗,一切由我负责。”因此白俄所到之处,犹如来了一群野兽,好淫烧杀,无恶不作;作战时赤膊上阵,左手抱酒瓶,右手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冲锋,势如狂飚,因此孙传芳军队吃了不少亏,有一团的副团长、营长阵亡,被活捉了五十多人,挖眼割耳,残忍无比。
  应当说孙传芳和这帮白俄雇佣兵是“势不两立”,然而1927年北伐军推进到上海松江时,孙军却请来这帮昔日的仇敌来增援。
  好饮的白俄兵一手提白兰地酒瓶,一手提上了刺刀的步枪,一边狂饮,一边冲杀,赤膊上阵,其凶如兽。
  北伐军被这帮白俄铁甲兵团阻于嘉兴一带多日。
  方先觉等黄埔学生军大骂孙传芳:这些反对军阀居然纠集外国人来打中国人,可恶!他们冲锋了好几次,但都被对方的炮火打退。
  白崇禧遂命令学生军停止进攻,转为守势,商量计策,他分析前几次失利的原因:
  1、白俄铁甲兵团的致命处在于他的机动性强,改装的铁甲车能在火车铁轨上机动,而厚厚的甲板又能挡住任何炮火的进攻。
  2、北伐军中除黄埔学生军来自五湖四海外,其他部队多粤军,而此时淞沪地区正值农历二月的天气,天寒地冻,这让好多粤军部队适应不了。而敌军多为北方人,特别是这些雇佣军,不怕冷天。
  想到此,白崇禧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于其人之身。
  铁路机车厂的工人以铁路货车厢改造炮垒列车“中山号”沿沪杭铁路为主攻,并以第26军自右翼,总预备队自左翼,三面包围攻击松江。
  “中山号”装装甲车一接近敌方防区,对方的机枪掩体里的炮火就象飞蝗一样射来,打的甲板象筛豆子一样乒乓作响。
  松江东南有黄埔江天险,孙军的主要工事都在松江西南一线,根据这一情况,白崇禧命右翼32军斯烈部想法渡淞江绕进松江城;命左翼预备队讯速摧毁松江西南一线孙军工事,以减轻正面压力;命工兵营潜入正面前方阵地扫除所有铁丝网,清楚障碍,为中线突破阵地创造条件。
  西线预备队进入战位后,孙军顿时把炮火调转过来,预备队发动几次冲锋均没成功。
  白崇禧决定从预备队中抽调人马,成立赶死队冲锋,名曰“奋勇队”。
  白崇禧作动员令:奋勇队员一旦成功,晋级一级,并论功行赏。其任务是掩护炮后营,目的是安置12门火炮在天马山、佘山及小昆山,直接摧毁西线工事。
  一直想立功的方先觉第一个报了名,参加奋勇队。
  “来吧!”“打倒烈强!”“打倒军阀!”方先觉及其他队员抱起枪支就冲,西线阵地顿时杀声震天,这也是方先觉总结出来的:在战场上喴杀声一定要比敌方响,一来为自己壮胆,二来能震慑敌人。
  “嗒嗒嗒”不断有人倒下,又有人不断地冲上去。
  一个白俄炮手,从铁甲车里探出来脑袋想看看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坚强,被方先觉放了一枪正中眉心,趴在炮台上再也没起来。
  奋勇队迅速向天马山冲锋,此时已离开白俄炮手的攻击距离,但是却遭到侧翼机枪掩体里孙军主力军队疯狂扫射。
  500米!300米!100!50米!方先觉在心里默数着,眼看就要冲上天马山顶了,他高兴地对被他摔在身后的奋勇队员直竖大拇指。
  登高望远,山下炮兵战士正在他们的火力掩护下,奋勇地推进,两人推着火炮,一人拼命地抽着马鞭,但是山势太陡,半天才能挪一步,就在火炮拉到半山腰时,敌人好象发现了他们的动机,一梭子枪响,马匹腿部中弹,长唽一声,撂个蹶子连马带炮滚下山去。
  方先觉看到此,大叫“加大火力!”
  一排愤怒的火焰射出,把敌方炮火压了下去。
  呀!到了山顶!方先觉开心极了!连忙把北伐军神圣军旗插在天马山的山顶。
  “我成功啦!”就在方先觉正要欢呼时,突然一发发炮弹打来,自己的队友纷纷倒下。方先觉找到枪,正要还击,腿部一凉,用手一摸,热呼呼的鲜血流了出来。
  “妈的!拼了!”方先觉顾不着伤痛,一边坐在地上一边还击。枪弹顿时象雨点一样向方先觉集中过来。“嗒嗒嗒”,方先觉又中弹了,眼前一黑,好象什么也看不到了。“不能当活耙子”他牙一咬,从山顶滚了下去。
  炮兵营长蒋璧见此,长叹一声:奋勇队完了!遂命令进展到半山腰的炮兵战士:“开炮!给我狠狠地打!”刹那间,天马山、小昆山及佘山阵地上的12门火炮齐发……
  在轰轰烈烈的战场上,方先觉和其他黄埔师生一样实践了自己“成功成仁”的誓言,据当年的一些资料记载,黄埔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和北伐中前后牺牲约有3000人,但后来在纪念碑或史书上能留下姓名的仅有600余人。
  仅在东征途中血战惠州城一役,就有黄埔学生牺牲至300人,这些都是蒋校长所精心培养的干部、国军的精英。故蒋校长有云:“名城虽克,实不能偿本校精华之损失也。”此实为公允之论。
  北伐战争,正义之战。
  为了统一中国,黄埔师生冲杀在前,起到了先锋和模范作用。因而“不及半载,迭克名城,会师武汉,其奋斗勇敢之精神,至可钦佩”。又如第1军第2师第6团的营、连长,他们中多数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毕业生。他们与叶挺独立团并肩作战,互策互励,格外奋勇。在攻克松江,推荐敢死队队长时,黄埔出身的连长,都纷纷报名,他们分别带领敢死队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争先登城。有位队长在登上两丈高的城墙时,被敌人打了下来,他爬起来,立即以备用云梯爬在前头,指挥作战。在他们的带领下,攻城官兵精神抖擞,英勇杀敌,视死如归。在叶挺独立师任团长的共产党员蒋先云,作战中负了伤,坐着担架还在指挥,牺牲时年仅25岁。这些有“革命军的特色”的黄埔健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黄埔军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黄埔革命精神增添了光彩。
  朱德为左权将军题写的悼词第二次东征从1925年10月初开始,仅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彻底打垮了以陈炯明为首的军阀,收复东江,实现了广东的统一。周恩来在后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黄埔军校建立之前,“虽有20余万粤、湘、滇等军,与陈炯明等部酣战于东江、西江、北江、南路各地,而胜负不决”。黄埔军校建立后,仅以黄埔生为骨干成立了两个团,“以数千之众即起了全部胜负的作用,这不是奇迹吗?这是由于新成立的两个团,是新的革命军队,是有着革命的三*义作政治工作基础的军队。政治力量超过了敌人,提高了战斗力,保障了军队本身及军队与人民的团结”。黄埔生李奇中也以赞扬的语言说:“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各次战斗中,黄埔军确实发挥了黄埔精神,取得了革命的光荣称号。”两次东征,黄埔师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全歼陈炯明叛军,而且对百姓秋毫无犯,赢得了广泛地支持。
  北伐战争时,革命的黄埔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乘胜前进。他们作为北伐军的核心力量,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如第4军独立团,营、连长多数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毕业生,其中有许多基层指挥员是共产党人。他们既是指挥员、战斗员,同时又是宣传员。为了统一中国,他们冲杀在前,起到了先锋和模范作用。因而“不及半载,迭克名城,会师武汉,其奋斗勇敢之精神,至可钦佩”。又如第1军第2师第6团的营、连长,他们中多数是黄埔军校第1、第2期毕业生。他们与叶挺独立团并肩作战,互策互励,格外奋勇。在攻打武昌,推荐敢死队队长时,黄埔出身的连长,都纷纷报名,他们分别带领敢死队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争先登城。有位队长在登上两丈高的城墙时,被敌人打了下来,他爬起来,立即以备用云梯爬在前头,指挥作战。在他们的带领下,攻城官兵精神抖擞,英勇杀敌,视死如归。在叶挺独立师任团长的共产党员蒋先云,作战中负了伤,坐着担架还在指挥,牺牲时年仅25岁。这些有“革命军的特色”的黄埔健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在黄埔军校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黄埔革命精神增添了光彩。
  由于这些出身黄埔的精兵强将在北伐战争中起着模范和骨干作用,他们“为民众求解放”的革命行动,赢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其奋斗勇敢之精神,至可钦佩”。因而北伐军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饮马长江,扫荡中原,歼灭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黄埔之名,盛极一时。吴佩孚曾哀叹,自己的军队是“不怕死”,而黄埔军是“不知死”,“胜败之分,就在于此”。
  1928年5月,北伐军攻占济南,张宗昌兵败山东,仓促从济南撤退,溃不成军。张宗昌失去了山东这块地盘,也就无力再豢养这支白俄雇佣军,不得不予以遣散,任其生灭。这支白俄军平时不但残害中国老百姓,而且也欺压张宗昌所部中国士兵,更加上他们过去待遇优厚,张部中国士兵早已因嫉生恨;因此,当白俄兵被遣散之际,中国士兵群起而攻之,被殴、被杀者甚众。至此,白俄雇佣兵结束了他们在中国大地上为非作歹的罪恶生涯。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4、再回上海滩
上海滩,是对旧上海的称谓,是近代史上全国商业、经济中心,一直有“东方乐园”的称号。民国时期这里有十里洋场,租界林立,风云变幻,帮会猖獗,机会与风险并存,成为冒险家施展自己的能量、实现飞黄腾达的理想场所。
  香港无线电视台在1980年制作的一套长25集的电视剧《上海滩》,故事就是以当时的上海为背景,描述**会内的人物情仇和爱情故事。
  当年上海滩帮*会流氓势力的神通广大,魔力无边,直到今天还不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以黑道伎俩经营金融、面粉、纱布、航运等当时获利最大的实业,把把得手;他们占据码头,划地称霸,敲诈勒索,为所欲为;他们包揽讼事,走私贩毒,开赌场,包做人,畅行无阻。
  有人估计,30年代*会分子至少有50-60万之众。而30年代上海市人口不过300万。后来就发生杜月笙绑架宋美龄一事,就连总司令蒋介石也要交保护费。
  相当年方先觉就是看不惯这里的帮会为非作歹、洋人横行霸道而响应三民*主义,转考黄埔军校,走上革命道路。
  两年前他还是黄浦江畔的上海政法大学学子,两年后他和他的黄埔同学从黄埔军校的黄埔岛一路杀来。
  军阀打倒了,上海光复了。
  上海民众举行*,庆祝起义胜利欢迎北伐军的到来。
  就连当时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也捐献大洋四万八千元。
  早在孙中山时代,联络会党就是是孙中山一贯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和策略,他和*会的关系是他联络会党政策、策略的组成部分。孙中山既委派革命同志联络*会,又亲自联络*会;曾委派陈其美、徐朗西等人联络*会,也曾直接和黄金荣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会中的一部分参加抗日活动,一部分做了伪军,势力大减。其中洪门致公堂改为致公党,后有停止抗日的时候,司徒美堂及他领导的致公党就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人的一方,致公党在“三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统一战线,作为*党派建国后致公党在中国合理合法的生存了下来。
  欢迎队伍中也不乏一些商界人士,这些人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社会地位,平时最看不惯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有人早在北伐军到来之前就和革命者有过接触,纷纷资助革命。
  周贵仁(贵人),上海人,早年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与早期在上海一带从事革命活动的顾祝同情同手足。后因继承祖业改行经商,成了上海一带颇有名气的富商,经营着多家米厂。
  周贵仁有一女儿,聪明伶俐,正值花季,就读于上海培德女子中学。
  虎父无犬女。
  虽然周贵仁没走上革命道路,但周小姐却继承了父亲的革命思想。早在北伐军到来之前就秘密参加上海总工会组织的女工“打倒军阀,欢迎北伐军”的示*威游*行。
  谁说女子不如男!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革命人士痛斥和批判了封建礼教,积极宣传妇女解放,大大提高了妇女地位。
  而上海又是革命活动的前沿阵地,象民国时期的妇女解放潮流:禁止女子缠足、天乳运动、泳装风潮和裸*体*等都在这里发生过。
  早在民国以前,女性以裹小脚为美,曰“三寸金莲”;而传统审美意识里,美的胸乳,都像尤三姐那样的“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含而不露;好的胸乳,是小乳,古人又称丁香乳。所以女子不但不隆胸,反而束胸。即使睡觉,也要穿着长过膝盖的长背心,减少身体的裸露,出门时在旗袍、大褂里面,必须穿上马甲、胸褡。
  这时候,一些新潮女子开始放胸,当年称为天乳运动,就是放开束缚胸部的白布,不穿内衣,让女子乳房自由呼吸,自主生长。性学博土张竞生先生便是天乳运动的倡导者。他认为:“束胸使女子美德性征不能表现出来,胸平扁如男子,不但自己不美而且使社会失了多少兴趣。”(张竞生《美的人生观》)
  而北洋军阀政府却极力维护封建礼仪,从思想上禁锢女性。发布公告,女子只要穿着低胸*、裸露略膊、小腿的服装,就将面临逮捕入狱之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时的中国已经沐浴着“西风东渐”思潮,西方、东洋的开放观念进入,以女性胸乳的裸露、内衣的解放为攻击对象的“万恶淫为首”的老调重弹,又有多少市场?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许多妇女也加入革命阵营。特别是女子队在北伐军中的出现,说明国人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日天亮,周小姐正在梳妆打扮,准备上学,一个丫鬟跑进来结结巴巴地说:“小姐…不好了…院子后面躺着一个军人,好象浑身都是枪伤…”
  周小姐听到这,也吃了一惊,连忙问:“是革命军人还是军阀的人?”
  “我也不清楚!和咱们以前在街上看到那些耀武扬威人军人不太一样……”小丫鬟吓得面如土灰地说,“躺在后院墙角也不知是死是活?”
  “走!陪我一起看看去!”周小姐披上风衣,和丫鬟一道,欲去后院看个究竟。
  这不去则可,一走过去周小姐一惊:这人的装束不正是前几天在上海火车站见到过北伐军吗?此人躺在墙角奄奄一息,周小姐对丫鬟说:“咱们要救他!”
  “小姐……万万不可!”小丫鬟吓得面如土灰地说:“这老爷太太都不在家!万一是坏人怎么办?”
  周小姐平静地说:“不用怕!这些军人我见过,都是革命军人,是仁义之师!”
  此人正是方先觉。在松江天马山阵地负伤后,他把头缩进深腰棉裤里从山巅上滚入谷底。
  方先觉滚入谷底灌木丛中,当时他只是昏迷了,夜间却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此时天黑一片,自己的部队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拖着受伤的身体、强忍疼痛,连夜向上海市区寻找部队。因搞错了方向,居然绕着黄埔江,走到浦东一带迷路了。此时的他因失血过多再加饥饿,走到周小姐家的后院再也走不动了,便出现了这一幕。
  周小姐把方先觉接入家中,并亲自为他包扎伤口,并吩咐丫鬟好好照顾,自己这才去上学。周小姐思想进步,敢想敢做,她把方先觉藏在家中疗伤多日,连自己父亲也不知道此事。
  在周小姐和丫鬟的精心照料下,方先觉很快康复,对周小姐的救命之恩更是感激不尽。
  不出几日,方先觉却执意要走,继续追随革命军。
  周小姐这些日子她与方先觉交流中,对方先觉得革命思想和黄埔精神很是敬佩,顿生爱慕之意,视为偶像,得知方先觉要走,有点不舍。
  她深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只能以“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的话来挽劝他多疗养养一段时间再走。
  而方先觉此时心里只有“革命尚未成功”哪里能顾得上这些儿女情长,去意一决,周小姐也只好作罢。
  临走周小姐赠与方先觉一封写给顾祝同先生的介绍信,顾是她父亲故友,在革命军中颇有权威,必要时可行个方便。bookbao.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5、同室操戈 四一二事变
北伐战争,正义之战。
  以黄埔师生为首的北伐革命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两湖”,饮马长江,让军阀闻风丧胆,大半个中国归于一统。
  得民心者得天下,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与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
  但是,革命阵营内部的潜在危机也正在滋生着。
  早在北伐军光复上海之前,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举行过二次武装起义,均因失败告终。后来北洋军阀的直鲁联军主力都调到上海外围与北伐军进行顽抗,造成后方空虚,上海工人乘机成功地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并建立起一支2700人的工人纠察队。
  这与北伐军颇有里应外合之妙。
  然而,就在这大好的革命形势下,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事变,开始清党。
  也有的史学家说:在北伐革命成功后建立什么样的政权,国共两党出现了分歧。
  中国共产党开始相信:“中国民族革命已到稳固时期,无产阶级已到夺取领导权的时期”,“中国工人确有力量,确可革命”,“可以担负世界革命的责任”,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一气呵成”。(《*上海区委召开活动分子大会记录》)。因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中央文件选集》)。
  在国际共产主义支持下,共产党主张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政权,而建立这样的政权没有军队是不行的,在事变之初曾一度策反上海“极左”的北伐军革命军队伍,蒋介石为了排除异己,决定先下手为强。
  试想如果在北伐中两党真的是亲密无间很合拍的话,蒋介石也不会背天下之骂名而自断左右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管哪种说法更接近史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上海的光复国军两党开始分道扬镳,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这也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一度停滞。
  攻克松江一役,让方先觉与部队失去联系。但是坚定的革命思想,注定他是一个不会轻言放弃的人。
  此时北伐军第1师正驻扎在龙华一带,方先觉伤愈后直接投奔过去。第1师师长原是王柏龄,光复杭州后由薛岳代理师长一职,薛岳因不愿意清党,而怅然离开第1师,南下广东,投奔老军长李济深去了。现在接掌第1师的是原14师副师长邓振铨,由于人事调动频繁,等方先觉找过来时,没人能搞清他的真实身分。这让方先觉哭笑不得。
  刚开始邓振铨还是对方先觉客客气气的,溜到客厅打了一个电话后,转头却下令警卫:“给我拿下!”
  这人翻脸比翻书还快。
  方先觉一惊,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邓振铨的手下五花大绑捆个结实。
  “这是怎么回事?”方先觉大怒道。
  “方同学见谅!”邓振铨笑着说,“在没弄清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之前,只好委屈你了!”
  方先觉此时浑然不知不知国共两党已经分裂。
  “什么?”方先觉更加疑惑了,“就算我是共产党,又怎么样?总理不是一直提倡‘联俄联共’吗?”
  邓振铨正要解释,突然客厅里的电话又响了,他扭头进屋接电话去了。
  方先觉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对革命如此忠诚,自己与部队失散了仍矢志不渝追随过来,现在却落个五花大绑、小命不保。
  过了一会,邓振铨突然又哈哈大笑跑过来:“方同学……误会!误会!”。
  并亲自为方先觉松绑,方先觉纳闷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误会!误会!”邓振铨连连地说,“你老长官来的电话!”
  老长官?这会是谁呢?方先觉走过去拿起话筒,对方顿时传过来他熟悉的声音:“好小子!这娄子只有你方先觉能捅的出来……”
  原来电话的那一头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长官卫立煌,此时正在南京任卫戍司令。
  “原来是老长官啊!”方先觉听出了卫立煌的声音,顿时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在攻克松江一役,我可有功哦!能不能在校长面前美言几句,给我晋级啊?”
  “你小子不去保护大后方,反而跑去打前锋,擅自违反军令,就冲这一点,就该枪毙。”卫立煌道,“这次功过抵消!仗是有的打,功是有的立。这次我可把你小子的命给保住了,以后再问我要功不迟!”
  真相大白,原来是虚惊一场。
  松江一役,方先觉在北伐军第1军左翼总预备队组织的敢死队中有功,军部战后一度认为敢死队全部牺牲,没想到还有一人幸存,可喜可贺。
  但又困其反擅自离开留守广东的第20而混入第1军总预备,有抗军令。功过相抵,不得晋级。此时又值广州北伐军大本营正在扩编,遂安排方先觉回大后方任新编第1师第1团第3营第9连,仍任连长,军衔不变。
6、同室操戈 相煎三河坝
三河坝,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
   三河坝,有史家称之“得此控闽赣,失此失潮汕”。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部在南昌成功举行暴动,史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又称南昌起事,国民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
  “南昌起义”的成功,让共产党拥有有了自己的军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后来此次起义日(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
  起义军进入广东后,首先就瞄准了大埔县的三河坝。占领了这个水路交通枢纽,即能后倚闽赣,又能顺流直下潮汕。
  国民革命军总部为阻击起义部队,于9月26日将留驻广东的第20师和新编第1师合编为第32军,以钱大钧为军长统一指挥参加战斗。
  随军南下的方先觉,被安排在新编第1师1团3营9连当连长。
  方先觉刚刚到任,就听说前线要打仗。
  稀里糊涂的赶赴前线,才知道对手却是自己的黄埔同学。
  叶挺,黄埔三期,北伐名将;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方先觉不干了,找到师长蔡熙盛要撂挑子,要求调到大后方去,并气乎乎地说:“大家都曾经互为师生,都是革命军,为什么要相互残杀?”
  蔡熙盛大骂:“糊涂!共产党先是在上海拉拢极左的革命军,现在又成功的策反了叶挺部,照这样下去咱们的部队早晚要被共产党拉走完!”
  方先觉这才恍然大悟,回到军中,积极布防。
  起义军的部队迅速从南昌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举行北伐战争。
  起义军在三河坝与方先觉所在部队正面相遇。
  方先觉问:你们是哪部分的?部队番号?
  对方回答: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方先觉问:你们来这要干什么?
  对方回答:我们要北伐革命。
  方先觉问:北伐应该北上,你们向南来干嘛?
  对方回答:我们要拿下广州再举行北伐?
  方先觉问:你们这是叛变革命!
  对方回答:你们镇*压工农运动,你们才是背叛革命?
  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背叛革命,在争执下,双方开火了……
  起义军在进攻三河坝的前一个月,就派有地下工作人员到三河坝境内做策应。里应外合,让国民革命军(以下称粤军)的部队吃了不少亏,但方先觉临危不乱,亲自指挥,也有战果。
  不料其他友军部队一听说“朱军长来了”都吓跑了。
  朱军长就是朱德,此时担任起义军的第二方面军的军长。
  兵不厌诈,起义军故意放出“朱军长来了”这个风声,上演空城计。
  方先觉也上了当,据此判断因为自己遇上了起义军的主力,随后也跟着撤出了战斗。
  三河坝一失守,起义军大队人马顺韩江直下潮汕,长驱200余里,9月23日未经战斗进驻了潮州,第二日进驻汕头。
  起义军占领汕头后,欲把它作为临时首都,准备夺取广州后再作为正式首都。
  广州,一度视为国民党北伐革命军的大后方,蒋介石正在前线北伐,还没班师回来,如今后院起火,这能不让他心急如焚吗?广州危在旦夕,有被起义军吃掉的危险。远在南京的蒋介石电令留守广东大后方的钱大钧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守住广州革命政府,关乎党*国存亡”。
  北伐之初仅留守在广东一个师,即第20师,虽几经扩编,兵力仍捉襟见肘,钱大钧临危受命,迅速调兵遣将。
  截止9月底,在东江前线的粤军凑够了六个师,其部署是:
  钱大钧的第20师约3000人在梅县方向牵制留在三河坝的起义军第25师;
  黄绍城的两个师9000人由丰顺、留隍窥伺潮州;
  陈济棠部三个师,集结于汤坑附近,威胁揭阳方向的起义军主力。
  守卫潮汕却不战而溃退的王俊部三个团约4000余人,奉命配合陈济棠部反攻。
  以“中山”舰为主力的广东海军,并载有陆战队一个营,封锁汕头海面,并伺机登陆。
  一场正面交锋,即将展开。
  几次苦战,起义军因兵力分散,均没占到便宜。起义军总部决定有计划地撤退。
  钱大钧遂令第20师在三河坝发动攻势,切断起义军的后路。
  起初考虑到三河坝的重要性,起义军安排第25师留下守卫。该师是起义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主力,是由原25师的73团全部和74团一部、75团少部参加南昌起义后编成的,老底子就是北伐时第4军的叶挺独立团,战果辉煌,战斗力非常强。
  方先觉所在的第20师与起义军的第25师双方一度都是黄埔学生军,知此知彼,方先觉随师部发动几次猛攻,都没成功。
  10月1日,钱大钧亲自指挥第20师对三河坝发动总攻。
  第20师发扬黄埔精神,相互配合开始强渡韩江,但几次强攻都被起义军击退。3日,方先觉所在的第1团在浓雾的掩护下偷渡韩江成功,随后掩护后继部队渡江,并对起义军占据的主阵地笔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场砺兵体现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