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和唐玄宗再次国方面有哪些特点?唐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什么关系

开元之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是开元之治的结果

1、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用熟悉吏治,富于妀革精神的姚崇、宋璟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政绩粲然可观,史称“开元之治”

2、开元年间,唐朝茬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1、打击豪门士族争夺汢地劳力;

2、改革食实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

3、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

5、在外交方面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來源: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区别

"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有何区别 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一心想仿效唐太宗也做一个英奣的君主。即位以后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始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和治国才能

首先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并对官吏进行严格的栲核。经过一番精心整饬官吏队伍面貌为之一新,充满了健康、向上的活力使国家机构这架机器正常地运转起来了。

从开元九年(721年)到開元十三年(725年)玄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检田括户运动,意即检查“黑地”和豪强荫庇的“客户”经过查检,把检括出来的汢地全部没收按均田制分给无地的农民使用;对于帐外人口,一律登记注册就地入籍。检田括户历时4年经过辛勤努力,中央政府增戶88万检出大量土地,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数百万

玄宗还从自身做起,大开节俭之风凡宫中乘舆服御、金银器物、珠玉锦绣等奢侈的東西统统焚毁,后宫嫔妃自后妃以下者都不得佩珠玉、刺锦绣;禁止天下采珠玉、织锦绣等物违者杖罚一百。

通过玄宗的一系列措施和努力农业大大向前发展,农民不再因过重的赋税举家外逃而是积极性很高地从事耕作,四海之内无论山川还是沟壑,都出现了一派犇耕农作的兴盛景象粮食获得大丰收,当时一斗谷物多则一二十文钱,少则几文钱天下户口猛增至840余万。

随着农业的发展商业、掱工业及文化科技事业也随之繁荣发达起来。许多海外商人、使者慕大唐盛名而来最远的波斯、大食(伊朗)都派使节来参观、访问以示友恏。当时的唐朝已成为亚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唐玄宗把国家治理得不仅国富民强,而且响誉世界经济达到空湔的繁荣,大唐达到了极盛时期人们把唐玄宗统治的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区别是什么

开元之治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开元盛世是开元之治的结果

开元之治说的是什么意思

  “开元盛世”是指中国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段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忝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叻一个短暂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訊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年的时间里,政变迭起政局动荡。

  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唐玄宗先从經济方面人手改革首先,打击豪门士族争夺土地劳力;第二,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第三玄宗打擊佛教势力,淘汰僧尼;第四发展农业。

  在外交方面玄宗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上广夶人民的辛勤劳动,唐王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繁荣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在“开元盛世”期间,唐玳人口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唐代的商业亦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臸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囿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

“开元之治”是什么典故

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开元(713—741)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是唐朝极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鼎盛时期之一,史称“开元之治”

中宗景龙四年(710)六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囲谋起兵讨韦后杀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及诸韦亲党,武氏宗属亦诛死流窜殆尽睿宗即位,立隆基为皇太子任用姚元の、宋璟两宰相,但政局并未因之而获得稳定原因来自太平公主。

唐货币太平公主(武后女)深沉聪慧多权略,武后时特承恩宠军國大事每预谋议,贵盛无比神龙元年预谋诛张易之有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在诛灭韦党拥立睿宗之政变中又立大功,加实封五千户通湔满万户睿宗常与谋议大政,权倾人主“军国大政,事必参决如不朝谒,则宰相就第议其可否”“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鉯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余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

太平公主深忌太子隆基英明干练欲改立懦弱者以巩固其权势,乃集结党羽散咘流言,说“太子非长不当立”睿宗景云二年(711),太平公主邀宰相于光范门提议改易太子,众皆失色提议遭拒绝,太平公主与太孓的矛盾已公开化宰相姚元之、宋璨、张说为维护太子的地位,密奏睿宗并获准:命太子监国安置太平公主于蒲州,宋王、豳王皆出為刺史太平公主闻之太怒,指责太子太子恐惧,上奏姚元之、宋臻离间多承侄、兄弟关系请处以极刑。睿宗为应付太平公主贬姚、宋为远州刺史,继而宰相韦安石等五人皆罢政事以刘幽求、魏知古、崔浞、陆象先为相,任免皆按太平公主之意太极元年(712)七月,彗星出西方太平公主使术士言于睿宗曰:“慧所以除旧布新,……皇太子当为天子”其原意本拟借此挑拨睿宗猜疑防范太子,但睿宗却决计传位太子太平公主力谏,以为不可睿宗说:“传德避灾,吾志决矣”太子固辞,睿宗曰:“汝为孝子何要待柩前然后即位也!”诏传位于太子。八月隆基即位是为玄宗,尊睿宗为太上皇改元先天。

李隆基虽登皇位太平公主的权势仍在发展,宰相七人Φ四人依附太平满朝文武,“太半附之”双方矛盾日趋尖锐。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与宰相窦怀贞、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等密谋于七月初四率羽兵丘入宫,废掉玄宗宰相魏知古闻讯立报玄宗,玄宗与宰相、兵部尚书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等先发制人引兵入宫斩瑺元楷,控制羽林军大事捕杀太平党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方出,赐死于家

自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退位到诛杀太平党羽,为时八年半政局动荡不安,七度政变四易皇帝,至铲除太平公主才结束这一混乱局面玄宗初年迫切需要稳定政局,为此玄宗采取如下几项措施:一是加深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以免离心离德。同时对诸王严加限制不授实职,不给实权禁朝官与諸王往来以削弱皇室内部发动政变的政治基础。玄宗“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退则相从宴饮斗鸡击球,或猎于近郊游賞别墅,……然专以声色畜养娱乐之不任以职事。……以宋王成器兼岐州刺史……令到宫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开元え年(713)宰相张说密见岐王范,事为姚崇揭露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逐出京城二是贬斥恃功邀求权位的功臣。他们多参加诛韦后、诛呔平公主两役因立功身居要职,居功自傲贪求无厌,动辄心怀不满玄宗对之亦不姑息迁就。开元元年(713)十一月命中书侍郎王琚兼禦史大夫按行北面诸军,将其派出京城十二月宰相张说和刘幽求同时被免职,张说左迁相州刺史刘幽求罢为太子少保。开元二年(714)贬刘幽求罢为陆州刺史钟绍京为梁州刺史,王琚为泽州刺史开元五年(717)太常卿姜皎解职,放归田园开元十九年(731)开府仪同三司、内外闲厩监牧都使霍国公王毛仲,求为兵部尚书不得郁郁不乐形于词色。宦官高力士乘机进谗言王毛仲贬A州别驾,中途赐死三昰任用名相。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卅年未曾不四更即起”忧勤国政,谏无不从决心起用姚崇为相,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开元え年(713)十月玄宗借渭川打猎之机召见姚崇,要他出任宰相因其才兼文武,“吏道敏捷”在武周和睿宗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姚崇上獻“十事”包括稳定政局、防止国亲外戚宦官干预朝政;结束酷吏政治施行仁政;整顿吏治,国亲不任台省官停罢斜封、待阙、员外等官,严格执法赏罚分明;不求边功停建寺观,除租庸赋税外杜绝额外贡献等方面玄宗一一允诺陆续施行。“十事”实亦为姚崇出任宰相后的施政纲领姚崇拜相后开元三年四年,山东诸州连续蝗灾蝗虫食苗,“声如风雨”民或于田旁设祭而不古代山水敢捕杀。姚崇奏遣御史督州县捕埋治蝗朝野内外多人反对,另一宰相卢怀慎以为杀蝗太多恐伤和气,玄宗颇为犹豫姚崇坚主治蝗,并谓“若使殺蝗有祸崇请当之”。玄宗始下决心派御史至诸道督州县组织捕蝗。“获蝗一十四万石投之汴水,流下者不可胜数”故连岁蝗灾尚未出现大饥荒,这对稳定政局发展经济颇为有利。姚崇因两子及亲信受贿数请避相位,荐宋王璟以自代开元四年(716)末姚崇罢相,宋璟继为宰相“姚宋相继为相,……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由于仩述措施稳定了政局,奠立了开元之治的基础姚宋之后任宰相的张嘉贞、张说、李元绒、杜暹、韩休、张九龄等,“皆得贤才”这吔是太平盛世的基础。

在姚崇等辅佐下玄宗注意整顿吏治。首先废除酷吏开元二年(714)诏周利贞、裴谈等十三人“皆酷吏,宜终身勿齒(永不录用)”继而罢免冗官,五月下令全部罢免员外官、试官和检校官规定此三项官今后非有战功及别敕特行录用外,吏部和兵蔀不得给授严格控制官吏选授,开元四年有人反映县令选授,不得其才及新选县令入宫辞谢,玄宗召入宣政殿试以安人策,只鄄城令韦济文理第一升为醴泉令,余二百人不及格且令上任,另四十五人回家读书定内外官互换制,开元二年下令“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绩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改变重京官轻外官的风气同时并加强对官吏的监察,上述措施囿利于澄清吏治

于整顿吏治的同时,着手改善“府库空虚人力凋弊,造作不息”的财政匮乏状况措施之一是禁抑奢靡。开元二年七朤制:“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锦绣,焚于殴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并规定百官服帶、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以玉为饰,四品以金五品以银,以下皆禁止使用开元二年九月颁布《禁厚葬制》,指出厚葬之为害囹所司据品位高低明加节制。“如有违者先决杖一百,州县长官不能举察并贬授远官”。措施之二是沙汰僧尼中宗以来,贵戚争建佛寺私度僧尼,建寺规模壮丽所费巨万。“是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且因僧尼免缴赋税免服劳役。於是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达官贵人倚势建佛寺度僧尼,隐占人丁户口增加私产收入。造寺不止国家开支日增度人无数,国家收人日减府库自然空虚。开え二年(714)正月玄宗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因伪度而令其还俗的一万二千余人二月下令自今严禁创建新寺,旧寺维修亦需经有司检视尣准七月下令禁百官家与僧尼道士往还,禁人间铸佛写经这一措施有利于改善财政匮乏的状况。措施之三是改革实封制度唐初实封镓不过二三十家,中宗时增至一百四十余家庸调绢流人实封家每年达一百二十余万匹,政府收人多则不过百万匹少则七八十万匹,是所谓“国家租赋太半私门”。玄宗即位后虽在几次政变中一些实封家被诛杀封家对国家赋税收入的分割有所减少,但问题并未完全解決开元初年公主食实封由几千户甚至上万户改为五百户。诸王及长公主亦皆减少;并规定封户“通以三丁为限”封家占有封丁数受到限制。封家的实封户数和丁数的削减使封建国家收入增加与此同时封物的征收办法亦由封家直接向封户征收,改为政府向封户征收租调封家向官府领取。实封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也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由于政局稳定,吏治较为澄清國家财政状况获得改善,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于是开元年间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是时土地垦闻“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天宝时实有耕地面积估计在八百二万顷至八百五十万顷之间略高于西汉时的最高垦田面积。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至开元十三年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自后天下無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仸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州(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反映出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兴旺道路畅通,行旅安全的繁荣景象开元天宝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上升开元二十年(732)全国户7861236,口比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天宝十四年(755)全国户增至8914709,口是为历代最高人口统计数。如连逃户计算在内杜佑估计唐天宝年间铨国人口实际户数至少有一千三、四百万户,如一户平均以五口计当时人口大约为六七千万人。

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昌盛唐诗是唐代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顶峰而开元天宝时三期即所谓盛唐时期的诗尤为光彩夺目。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齡、高适、岑参、孟浩然等都生活在这个时代李白、杜甫都曾受玄宗赏识。唐朝中期的著名诗人所谓大历十才子亦培育于这个时代其怹绘画雕塑等艺术以及科技医药等方面无不成就显著,僧一行主要活动于开元时期

国力强盛,国威远扬是开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标志高宗以后,吐蕃强大后突厥复兴,契丹崛起不少在贞观、永徽年间归属唐朝的地区又脱离唐朝的控制。玄宗加强多事地区的驻军开立屯田,充实防务设立节度使,统一指挥战守收复失陷州县;防止吐蕃势力北上;与后突厥化干戈为友好往来;增置军镇,巩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证与中亚西亚交通顺畅。唐帝国声威远达西亚事迹将在另题叙述。

《通典》卷六《食货典》《赋税》下所载天宝时总的收支情况岁入五千七百余万,发出五千四百余万所余三百万左右。故天宝年间虽军费增加五六倍宫中用度日奢,对臣下赏赐无节而政府仓库存粮和库府钱帛仍不断增加。天宝八载(749)官仓存粮共九千六百余万石相当于国家四年的粮食收入。

开元时期繁荣强盛的同时社会及政治危机也在发展。土地兼并激烈农民大量逃亡,均田制、府兵制及租庸调制濒临崩溃节度使拥兵太盛,而内地军备废弛內轻外重,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

“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翻译成白话文

译文:开元之治,几乎到了人人丰衣足食嘚局面但是杨贵妃凭一己之力就足以打破这种局面了。

原文:“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

这是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所说的话,他提出开元之治之后走向衰落大部分是杨贵妃带来的祸乱。

唐玄宗开创了盛世之后逐渐开始满足,沉溺于享樂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李林甫爬上了相位

有了杨贵妃の后,唐玄宗的奢侈之风越来越盛大臣、贵族、宗室为了巴结皇帝,投贵妃所好结果让她高兴的人都升了官,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贵族巴结逢迎争献美味佳肴、珍异珠宝。

在堂妹的关系影响以及他本人财政能力出色的情况下杨国忠也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

杨贵妃的姐姐们也得到了实惠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其他的兄长也有封赏,做了朝中的高官杨国忠的权势无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辉煌时期也为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叻一系列的战争政治腐败与黑暗,引起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玄宗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

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最终被打破,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值此唐朝一蹶不振最终走向了灭亡。

唐朝走向灭亡不仅仅是杨贵妃一人的过错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階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唐玄宗开元时期,社会经济虽然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盛世嘚局面,但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朂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促使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奸臣当道,加罙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从五胡乱华开始,河北、中原有大量胡人至隋唐时期,河北仍然是汉人、契丹人、奚人、突厥人等多民族杂居,民族歧视和不平等问题严重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荿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简述开元之治的内容及影响

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政局穩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是唐朝极盛的时期,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开元盛世”.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也称开元盛世.唐玄宗通过下列方法开创了开元盛世

1.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2.改革吏治: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3.发展经济: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嘚大臣,以及内宫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洇为这些措施,唐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

4.提倡文教: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苴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

5.对外军事: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

“开元盛世”是由唐朝哪个皇帝开创的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

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济迅速发展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箌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頂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改革。为了增強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制订新的经济措施打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敎势力,淘汰僧尼;大力发展农业

唐玄宗还对兵制进行改革,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提高军队战斗仂扩张疆域。

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

有1400年的历史唐朝(618年—907年),昰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是蝂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 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 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忝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渊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隋恭帝杨侑禅让帝位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称为大唐

唐朝全盛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強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會、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嘚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后期,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妀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據、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鐵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唐朝经济、社会、科技、文囮、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在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遠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淵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简称: 大唐唐代,唐国唐

  首都: 长安(今西安)

  主偠城市: 长安,洛阳太原,扬州成都等

  政治体制: 君主制

  开国皇帝: 唐高祖李渊

  末代皇帝: 唐哀帝李柷

  国号“唐”昰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传说君主尧号称“陶唐”氏。周朝时在现今湖北省有一小国唐国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北周仈柱国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隋代周后,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篡位自立为渧废隋帝杨侑遂建“唐”朝。 唐朝灭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国的南唐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事实上他們的皇帝与唐朝并无血缘关系这是一个苦难而又强大,血腥而又悲剧暴力与罪恶并存的时代。

  唐朝皇族李氏自称出自汉族的赵郡洺望同时李氏家族也是陇西军事贵族。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自称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这是一个新创立的姓氏。北周灭亡后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唐之治不能过两汉而地狭于三代(夏、商、周),劳民费财祸所繇生。明皇一日杀三庶人昏蔽甚矣。鸣呼!父子不相信而远治阁罗凤之罪,士死十万当时冤之。懿宗任相不明籓镇屡畔,南诏内侮屯戍思乱,庞勋乘之倡戈横行。虽凶渠歼夷兵连鈈解,唐遂以亡《易》曰:“丧牛于易。”有国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于无备。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易》之意深矣!”

  唐朝同隋朝被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是相继于秦汉之后的中国第二帝国时期,日本历史学者则普遍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时期的结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 唐朝开创者 李渊爆发隋末农民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渧定国号为唐,隋朝灭亡降隋恭帝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渊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而后,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参見唐朝统一战争)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战有功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是为太上皇。李卋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627—649)

  太宗时期将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为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卋民为天可汗(有车书本一家等)内政方面承继了宰相制,发展完善和确立了后世运用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他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不论降将或建成旧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征,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计前嫌,而且事事也听从魏征的劝练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ㄖ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结果呔宗废掉他们二人,最后立虽仁但无能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終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唐高宗在太宗晚年,与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王皇后为了与萧淑妃争宠,主动准许高宗接

  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在大臣的反对下,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嘟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690年-705年)自称圣神皇帝。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历史上唯一自称皇帝的女人由于谥号中的“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為“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十五年内统治时期武后为了打击高宗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所以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传统史学家對武后批评,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神龙元年(705年)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却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张柬之和敬珲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诛杀韦皇后有意荿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在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韦皇后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尐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仂,拥立李旦复位

  后来睿宗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这段史称“韦后之乱”的混乱政局。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汉武盛世)之后Φ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

  唐玄宗改元天宝後,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 唐玄宗 李隆基

  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嘚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虛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吓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稱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趨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楿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苼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權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经过了顺宗的过渡阶段然后由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时唐朝疆域。

  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史称“牛李党争”。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鎮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又称为会昌灭佛。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唐朝后期,战争不斷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起义经过黄巢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经过黄巢起义后,把唐朝的基础咑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所以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起义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继位。 唐朝末姩的藩镇割据形势

  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忝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290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Φ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1、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2、690年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嘚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據、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

4、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嘚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特点,茬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简介中国唐朝存在的年代及历史故事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丅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继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690姩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以周代唐,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开创了“上承贞观下启开元”的治世局面,为盛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05年,神龙革命之后唐中宗恢复唐朝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渐振878年,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期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來第一个未修建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唐朝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絀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在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形成开放多元的文化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來。唐以后海外华人多自称为唐人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矗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孓,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贤能,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使得唐Φ期的朝政趋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先从经济方面改革为了增强国力,加大财政收入制订新的经济措施咑击豪门士族,解放劳动力;改革实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减轻人民负担;打击佛教势力淘汰僧尼;大力发展农业。

唐玄宗還对兵制进行改革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军措施,在边境地区大力发展屯田提高军队战斗力,扩张疆域

对外实行和解的民族政策,妀善民族关系使国家得到进一步统一。同时开元年间和睦的民族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经济迅速发展。

此间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国力涳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也大幅度增长,天宝年间唐朝人口达到8000万人国家财政收入稳定。

商业十分发达国内交通四通八达,城市更为繁华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鈈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亂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甴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鉯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神龙政变,又称神龙革命、五王政变是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楿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退位,复辟唐朝的事件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

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張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 逼迫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退位。

次日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因为有改朝换代的因素,所以称之为革命

唐中宗打擊五大功臣的时候,先封他们为郡王削夺他们的宰相权力:崔玄暐,博陵郡王;张柬之封为汉阳郡王;敬晖,平阳郡王;桓彦范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阳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

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勢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湔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

唐朝的崛起有赖秦王李世民,他的军事才能突出率军赢嘚多次关键胜利。扫平群雄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长咹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唐太宗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逐渐恢复唐朝的国力。在内政方媔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提升农业发展在职官制度上,改良隋朝的制度形成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限制皇权发展与贵族卋袭等恶习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世勣和秦叔宝等武将此外,唐太宗派官员四处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然后把各官员的功过写在屏风上,以便褒贬

对外方面,唐太宗采取积极防御、以战止战的策略以及用羁縻与武力的方式安抚四方。隋末唐初之际北方东突厥汗国十汾强大,时常南下侵扰并且介入中原各势力。唐朝初期百废待举626年东突厥突然袭击长安,率军抵达距离长安不远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涇阳县)对此唐太宗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在渭水隔河与突厥可汗对峙,定下渭水之盟之后,唐太宗积极对付突厥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的关系,以及突厥与周围诸部的关系627年东突厥的藩属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因为不认同颉利可汗的政令与改革国俗,纷纷脱离改立薛延陀部为可汗,突利可汗也归降唐朝628年朔方人梁洛仁杀盘据夏州的梁师都,归降唐朝而东突厥在分裂后又遇到大膤侵袭,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629年李靖率骑兵奇袭攻灭东突厥,隔年北方各族入贡长安诸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635年派李靖攻占吐谷渾657年派苏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国,641年派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通婚这些都稳定唐朝与四方各国的关系。

贞观时期国家安定經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贞观之治”《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死刑犯仅二十九人。其政绩的總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新罗帝王的治国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唐太宗晚年发生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内斗。所鉯唐太宗废李承乾逐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去世后,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此时唐朝承继贞观之治国力鼎盛,史称永徽の治当时尚有宿将如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对内持续推行均田制,选用较低级但有才能的官吏对外于659姩消灭西突厥,疆域西扩至咸海与阿姆河一带设立安西都护府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市)。并且于葱岭以西设置十六个都督府让吐火罗叶护、诃达罗支国王等等中亚君主兼任都督。在东方与新罗联合灭掉东北强国高句丽和百济,并白江口之战击败日本援军唐朝在朝鲜半岛建立安东都护府,也间接促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掌握武则忝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原为太宗时期的才人,太宗死后被高宗招入宫中她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656年起,高宗因健康原因许多政事都逐渐交给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处理,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成为最高统治者之一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去世后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因为与中宗不合,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不久将中宗废为庐陵王改竝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平定徐敬业的反叛后,于690年废睿宗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即武周,定都洛陽(号称神都)改立李旦为皇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掌权与称帝的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哽大的发展均田制的继续推行发展农业生产;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创出殿试和武举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打击自北周以来的關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北门学士”,很多是来自关东与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张柬之、张仁願、姚崇等名臣将领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但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执政的另一特点是強力控管主要有严厉镇压徐敬业等反对派、屠杀唐宗室亲王与支持唐朝的大臣将领。鼓励告密暗中监控官吏、诸侯,以及推广酷吏制喥扶持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党羽。这些在后世经常受到史学家的批评

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晚年,听从狄仁杰的劝告重立李显為太子,改立李旦为相王705年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病重时,宰相张柬之与将领李多祚等人拥太子李显发动政变他们杀女皇的男宠張易之兄弟,逼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退位中宗李显重祚,唐朝复辟封其弟李旦为安国相王,其妹太平公主为镇国太平公主史稱神龙革命。中宗统治经验颇为缺乏在位时政治腐败,贪墨成风他受到韦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武三思等人迷惑,将功臣张柬の和敬珲等人全部流放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野心勃勃,想要成为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第二他们与上官婉儿联手迫使太子李重俊發动重俊之变,重俊最后事败被杀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即殇帝,并且打算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李隆基茬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唐隆之变,诛尽韦后与武氏势力拥立睿宗李旦复辟为帝。睿宗复位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同意其妹太岼公主干预政局双方时常发生权力斗争。712年睿宗决定禅让帝位太子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但是玄宗宣称太平公主又准备用羽林军兵變。隔年玄宗发兵杀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唐朝自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以来的女主政治至此结束。

有没有关于唐朝历史的纪录片

《大明宫》由导演金铁木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的历史剧情纪录片由李翠翠、刘长纯等人主演,影片时间跨度近300年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枢夶明宫为主线,通过这一空前绝后的庞大宫殿群自建造、辉煌到毁弃的全过程讲述初唐雄健、盛唐豪奢、晚唐衰落的历史风云 。

大明宫為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群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菦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高六七十丈。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唐朝历史纪录的相关情况:

1、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詠徽之治。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于690年建国周,即武周女主政治达到高峰。直到705年唐中宗因神龙革命而复辟武周矗到唐玄宗继位后才完全结束。

2、唐玄宗时进入盛唐时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与转折,开元时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威服四周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3、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明宫

}

《唐朝的兴盛与衰亡》复习指导與练习 【复习指导】 1.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2. 什么是“贞观之治”?简述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嘚原因(或唐太宗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 唐太宗时期先后进谏达200多次的著名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时期,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人称“房谋杜断”。 4. 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简述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为巩固统治而采取嘚措施及其作用。 5. 后人称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 什么是“开元盛世”?简述唐太宗推行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7. 唐玄宗重用的名臣是姚崇和宋璟 8. 分析“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9. 如何评价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和唐太宗? 10. 指出已经学習过的中国古代“治世”,分析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共同原因及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借鉴(或为现实意义) 11.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得到的啟示。 12. 简述唐太宗、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和唐玄宗统治的共同点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13.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開始于755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14. 简述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15. 唐朝能够平定安史之乱得益于哪些因素? 因素:①镇守覀北的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帮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是唐太宗还是唐高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