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上买的宋和汇欢康草本屁舒膏膏,谁知道怎么联系吗?收, ,货, 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六)|连载0收藏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title&:&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六)|连载&,&author&:&korn777&,&content&:&◎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学分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招安情结\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学而优则仕,是儒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外在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举小桥的单一性选择机制的确立,读书做官,逐渐内化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自觉,这种心理自觉,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招安情结。\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虽然历史上有着众多的文人不与新王朝合作的例子,但是一旦新的王朝逐步走上了正轨,知识分子们就不再忸怩作态了,这一点,明朝的士大夫们与清朝的关系就可略见一斑。而《水浒》里梁山好汉的招安情结,又何尝不是明朝士大夫们的心态反映呢?招安与归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悲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臣妾心态\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先秦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统(和)治(谐)者面前有三种选择:师,友,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自从秦皇开了以吏为师的传统,他们在强权面前,再也没了师的光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至于友,也是没影儿的事。中国帝王们,还没见谁把知识分子当朋友呢,当然,临时做朋友倒是可能的。比如刘邦起事的时候,萧何、曹参等都是知识分子型官吏,跟刘邦的关系,有那么点友的交情。可是随着政权的建立,他们就慢慢沦落为臣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为臣也不错,如果真应了孔子所谓的“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话。问题是,中国的强权,或者说政(和)治(谐),就是那么一介武夫,大臣面对他,只能是臣妾的待遇。基于这个层面,知识分子的学而优则仕,还不如说成是“女大当嫁”。中国文人被罢官,犹如小女人被休回娘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屈原沉河,与其说是爱国,还不如说是殉情!\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怨妇心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与臣妾心理相伴随的,就是怨妇心理。中国文人最擅长的,就是怨妇文学,也叫弃妇文学。色衰爱弛,秋扇见捐,长门宫漏,寒鸦日影,文人之所以能把弃妇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不得不承认,他们有共同的心理体会。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前冷落车马稀,我们现在读来感触并不深,可江州司马青衫湿,你要单以为咱的大文豪是为了小女人的丈夫老不归家而流泪,那就太小看咱的文豪了。听别人的小曲,浇的是自己胸中的块垒,大文豪在强权面前不再得宠,被贬千里,犹如娘娘被打入了冷宫。白居易为商人老妇泪洒青衫,还不是一样的心理感觉——失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争宠心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既是臣妾,那么妾与妾之间的这个关系也不好处,大家争宠献媚,免不了争风吃醋的。我们老说文人无行,文不如妓,就是这个方面的原因。邹阳在自己的《狱中上书自明》里说:“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连豪迈千古的李白都知道“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许皇后与赵飞燕争宠,武媚娘套牢李治,这些女人的媚功与手腕,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会,只不过水平有高有低罢了。韩非子的故事里,有个叫郑袖的小娘们,乃是荆王爱妾。荆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与郑袖、美女三人坐,美女近王,数掩口。最后的结果,傻丫头的鼻子被荆王割掉了。郑袖这一小手,真宗年间的参知政事王钦若就玩得特圆。众所周知,真宗年间,寇准做了宰相,又做了件千古牛事:当时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御驾亲征,挥军南下,真宗吓坏了,大臣们都说跑吧,只有寇准说不能跑,最后半带强迫性地让真宗与他一块儿到了澶州城下,结果宋军士气大振,打了胜仗,真宗乘胜签订了城下之盟。从此之后,寇准更牛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有一天,真宗召见大臣,寇准未等散朝先行一步,真宗目送寇准离去,一旁的王钦若吃醋了,说:“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是否因为他有保卫社稷之功?”真宗点头称是,王又说:“澶州之战,陛下不认为是耻辱,反而认为寇准有功于国,这是为什么呢?”真宗一听傻了,问:“为什么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王钦若说:“兵临城下订盟,为《春秋》所耻。我们的澶州之战,就是城下订盟。以陛下大国皇帝这样的尊贵的地位,而订城下之盟,还有比这更大的耻辱吗?”真宗一听,说得也是。王钦若继续加“太太牌”酸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钱的人在钱快输光的时候,就把剩下的钱全拿出来做赌注,这就叫作孤注。寇准让陛下亲征,就是拿陛下作孤注一掷,陛下想过它的危险性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陛下一想,寇准就危险了,结果寇准被打入冷宫——贬下去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再比如,唐高宗李治的王皇后为与萧淑妃争宠,不惜屈节接武则天回宫,与武则天合伙整萧淑妃,萧淑妃被整倒以后,王皇后才发现自己最大的敌人乃是原来的同伙武则天!文人中类似的例子还不少,这里欢迎某些人士前来对号入座啊。\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五】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好女不嫁二夫”的贞洁心态\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好男不事二君,好女不事二夫。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贞洁观与中国女人的贞节观完全可以相提并论。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人贞节的高峰时代,与知识分子忠贞的高峰时代完全吻合。明朝时的中国女人最讲贞节,而那时的中国士大夫也最讲气节。兴起于崇祯二年(1629年)的复社,原本不过是一个以复兴古学、切磋学问为宗旨的文人社团,但他们的宗旨似乎更重气节。明朝时,中国寡妇再嫁被认为是奇耻大辱,而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也是至死不嫁清王朝的。陈名夏、洪承畴等几个改嫁了,历史书籍怎么恶心他们啊!\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 第八章 中国传统外交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传统外交文化简说\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有史以来,一个国(和)家(谐)、地区、民族的外交观念与外交方式,其实就是它自身的一个文化符号。如今,全球已渐趋一体化,文化虽然还具有各自的特质,但外交规则,或者说游戏规则,基本上全球大同了。大同之前,中国奉行的是自成体系的传统外交——朝贡外交。这种外交建立在“中国属内以制夷狄,夷狄属外以奉中国”的朝贡制度(或曰朝贡体系)之上,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朝贡外交。这种外交模式的目的是“际天极地皆王臣”,其后盾是强盛的国力,其实质是政(和)治(谐)上的招徕及利益上的诱惑,其表现方式是朝贡一方“称臣纳贡”,另一方,也就是宗主一方“册封赏赐”。前者降格以求,得到的是比通商还要安全保险的高利润,后者高高在上,用沉重的财政代价得到政(和)治(谐)上的虚荣与心理上的满足。双方基本上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的事儿。只不过,站在纯经济的角度,有时候我们分不出谁是周瑜谁是黄盖罢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传统外交的基调是慕化外邦,以德感人,声闻于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朝”与“贡”合在一起使用,始见于班固的《汉书》,内有“修奉朝贡,各以其职”一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朝贡外交起于汉时。相反,中国的朝贡外交由来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神话时代。相传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域外部落首领前来朝贡,比如《竹书纪年》\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载:“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玦。”中国古代文献中,与“朝”、“贡”相近的词太多了,“献”、“奉”、“贡献”等不一而足,所以,虽然西王母亦男亦女亦人亦仙亦母系氏族首领抑或男系氏族首领等身份方面的迷惑我们难以确认,但是中国朝贡外交起源甚早当是确切的。它应该起于先秦,规范于秦汉(范晔的《后汉书》里,“朝贡”\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词数次出现),成熟于隋唐(朝贡此时已成为专用语),明清时期,朝贡外交走向制度化(此乃费正清先生的观点,中国有些学者不以为然,认为应该远在明清之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朝贡外交的立足点是际天极地皆王臣,际天极地皆王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么一种观念下,导致中国的统(和)治(谐)阶层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国际主义或曰世界主义的眼光,也就是说,凡是天地间所能出现的人,都是华夏的子民,凡是天地间所能看见的地,都是中华的田园。用现代一个术语来概括,叫“通吃”。这种立足点有两个根基:一、中华是世界的中心,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明。这就导致华夏统(和)治(谐)者在要求外夷臣服朝贡的同时,怀了一种与近代西方殖民者截然相反的心态:自视优越,对夷狄之邦那是悲悯慈善示柔情。心态决定了手腕或曰方式,所以中国朝贡外交的基调是慕化外邦,以德感人,备有武力却轻易不用,当然偶尔一用,至于用兵不行(比如大宋一代)也并不影响宗主一方的优越心态:野蛮之邦,进化落后,向往华夏文明,却又不知如何对它臣服,咱们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如果世界真的只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华夏乃中心、周边小夷拱环中土的话,那么中国的这种传统外交倒是十分令人向往的,老子的那种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倒可能实现了,全世界到今天,估计还正在什么康乾盛世里打盹儿。可惜的是,上帝在创世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我们的一厢情愿,所以当我们愈来愈坚信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世界则发现我们只是文明中独特的一枝时,我们正舒服地打盹时他们则像章鱼一样把触角伸向了我们。遗憾的是我们并不明白这触角跟以往的夷狄小邦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近世以来的外交舞台上,我们闹出了诸多国际笑话。\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当然,这些笑话我们笑不出来。因为当西方按照他们那一套游戏规则,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时候,他们收获到的,只有来自中国政(和)府(谐)的无知和傲慢;而中国政(和)府(谐),最终也为自己的傲慢与无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交出了巨额的学费。时至今日,当我们用现代眼光来审视中国传统外交的时候,心中的感慨是比较复杂的。每换一个角度,就多一重感慨。\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站在政(和)治(谐)的角度看朝贡外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传统中国政(和)治(谐),首先讲究的就是个秩序,最忌讳的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比如孔子出齐,第一次见到齐景公,给人家出的主意就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世的君主为了实现此目标,不惜把礼仪道德化、制度化甚至法律化。反映在外交上,就是努力营造出“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华夷世界秩序。其第一层政(和)治(谐)意义是显示中外君臣之间的主从关系。第二层政(和)治(谐)意义,乃是马端临所谓的“柔远人以示太平”。具体运作方式便是朝贡国行臣服之礼,宗主国一方对其进行册封和赏赐。如公元前5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称臣入朝事汉”,并且沿用春秋战国时中原各国纳质子的方法,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汉朝。在他之后,南越与西域诸小国也相继纳质于汉。当然,宗主国的意思并不在于所谓的质子,而在于“称臣入朝事汉”背后的政(和)治(谐)意义。汉哀帝时期,匈奴单于给大汉政(和)府(谐)上书,说“蒙天子神灵,人民盛壮,愿从五百人入朝,以明天子圣德”。一句话,如果说文武大臣按儒家仪式演习后在皇宫里三跪九叩大呼万岁能让无赖小儿刘邦乐得屁颠屁颠的话,那么夷狄首领的跪服臣拜更会让这些统(和)治(谐)者产生“天下者,乃我的天下”之类的错觉,而且这种错觉会成为心理传统一直延续下去。唐太宗时期,前来进贡的夷国竟然不绝于路,这种盛景连后世的大宋人也表示羡慕,认为唐太厉害了,“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两层政(和)治(谐)意义合二为一,无论对统(和)治(谐)者来讲,还是对臣民们来讲,夹有自作多情、自慰、自恋、自满等多种情结在内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政(和)治(谐)上的臣属,决定了军事上的义务。简单讲,兄弟之邦有了麻烦,宗主国有帮助兄弟解决麻烦的义务。比如明朝万历时,中国政(和)府(谐)帮助朝鲜抗日,一抗就是七年(),中国士兵死伤人数,咱就不说了,反正政(和)府(谐)不在乎,史书上也找不到。明政(和)府(谐)为此花去白银2600万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对照着说吧,万历皇上当时正在给自己打造豪华大墓,这豪华大墓花去国库白银800万两,也就是说,有朝鲜战争那俩钱,万历甚至能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也都造一个同样豪华的大墓!这种精神你不服行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明朝的这种精神风度,是有来由的。春秋五霸之首小白(之所以叫他小白,不叫他齐桓公,是因为我太喜欢他了,就把小白当作他的昵称了,我现在把克林顿叫作小克,把小布什叫作小布也是这个意思)乃春秋时代的第一位国际大哥大,比万历还要帅呆。仅举一例:小白帮燕国打恐怖组织山戎,山戎跑了,一下子腾出500里地来。小白却硬要把这500里地送给燕国。燕国当然不要,可小白愣要给,燕国就要了。燕王感动得不行,亲自送小白班师回朝,谁知俩哥们儿谈得太热乎,分手时发现燕王已送到齐国国境线内50里。小白不乐意了:按周礼规矩,诸侯送诸侯,不能越过国境线,现在,你送到这儿了,干脆把这50里也给你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燕王更不要了,可小白不干:俺是大哥大,怎么能说话不算话呢?结果,这50里地也给燕国了,其他诸侯王一听,哪里找这么够意思的大哥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还挺着干嘛儿?投奔他去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不过,我们出兵的时候,也讲个地理上的亲疏远近和文化上的内外有别,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和)家(谐),比如爪哇,想象中我们认为它就是天之边了,西方殖民者侵略它时,人家也向我们求救来着,我们就没有出兵。\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还有,四夷宾服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和平,所以,更多的时候,朝贡双方也经常开战的。比如汉匈双方就曾经打得特热闹,直到对方从我们眼前消失遁入那大漠深处。还有,隋炀帝就一度希望高丽能乖乖地听话,不乖,炀帝就出兵,直到打得自己都站不稳脚跟为止。还有大宋时期,宗主国似乎还要看朝贡国一方的脸色过日子,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认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明白了朝贡外交重政(和)治(谐)的特质,我们才会深切地明白,所谓的礼仪之国背后的实质,也就是说,它重仪式,因为仪式决定了政(和)治(谐)上的象征意义。明白了这一切,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马戛尔尼使华时,大清一方坚决要求对方下跪,马氏一行当然不明白为什么非得下跪,可是这一跪对大清来讲则是太重要了,下跪,表示的是臣服之意。其他的可以不要,我们只要一个三跪九叩!\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二】站在经济的角度看朝贡外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朝贡外交重政(和)治(谐)的特质,必然决定它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了中国朝贡外交厚往薄来的传统外交原则。其具体表现是:1.贡使一进入中土,沿途吃穿用度及差旅费由宗主国全包。吃的是鸡鸭鱼羊俱全,就连供使的马匹草料也由我们全包。2.贡使所献贡物我们并不在乎。我们在乎的是形式及形式背后的象征意义。有时候,我们甚至怕这些可怜的蕞尔小邦太破费,所以有时候会像邻家奶奶般体贴。比如明宣宗时,朝鲜来贡,皇上就发话了:可怜见的,这么可人意的孝顺,经常来贡,小国(和)家(谐)穷,受得了吗?以后来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带金银之类的了。官员马上传话给朝鲜贡使:你们国(和)家(谐)没有那么多金玉,以后再来,就带点土特产表示一下诚心即行。3.对于夷狄小国所进之物,宗主国一方要计价酬答,当然为了不失大宗主国的面子与风度,更为了小邦国的臣服向化之心不致冷灰,宗主国一定会以高于市值的价格回赠金银铜钱及货物,有时候甚至以高于几倍的价格回赠。宋神宗时期,皇帝虽然穷得找王安石帮他搞变法,但在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大气,认为礼轻仁义重,对贡物估价回赠“有伤事体”,所以干脆不估值了,直接规定一个庞大的数额“以绢万匹永为定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厚往薄来,意味着宗主国一方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余英时先生注意到,汉匈建立朝贡外交后,维持朝贡外交的费用要比和亲政策的费用高得多。当然如果大家愣要说一个汉家姑娘的尊严与幸福无法用金钱与物质来衡量的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还有,如果大家认为朝贡能换来和平,战争无价,人的生命无价,和平有着潜在的巨大的物质利益的话,那我更无话可说了,因为和平应该是任何时代的主题,是我们的共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厚往薄来下,周边小国很乐意前来朝贡,但常因经济小账而生气。\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试举例说明:明成祖时期,规定日本10年朝贡一次,每次限200人,船2艘,但是小日本等不得10年,经常找各种理由——朝贺、谢恩、献俘、告讣,走马灯地来朝贡,有时候,还发生争贡事件。1523年,也就是嘉靖二年,日本诸侯大内氏遣贡使宗设来华,同时,日本将军足利氏的管领细川氏也遣使宋素卿来华。宗设的船先到,宋素卿的船后到,但由于后者是被日人雇佣的华人,知道中国的游戏规则,所以,他贿赂了宁波市舶司太监赖恩,就先办了手续,宗设大怒,追击宋素卿,追不上,就到处耍流氓,杀掉明朝军官及居民若干,后回到宁波,抢掠一阵,夺海而走。日本人有经济头脑,蒙古鞑子也不傻。明朝时规定蒙古瓦剌部每年贡使不得超过50人,但是从1445年起,他们每年派来的贡使超过人以上。明朝供应他们的费用十分浩大,仅大同地方,每年的供应费用达30余万两。而瓦剌人汉化得又比较到位,每每虚报名额,比如年,也先派来2000名贡使,说是要给明政(和)府(谐)贡马,实际上跟贡人差不多,整整报了贡使3000人。太监王振戏弄人家,只按2000人发赏,同时,给的马价也没有原先高,气得也先分兵南下,这边明英宗又听了王振的话:荒蛮之地,草都长得少,能有几个人呢?咱这边的汉人吐些唾沫星子,也能把他们淹死。这话有一部分对——蛮荒之地,确实不宜人生长,大英在这个时候,仅有人口450万左右,而大明的常备军,也是400万。\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所以,明英宗最后亲自带兵去了。这一去,就不容易回来了,结果大家都知道:明英宗被也先绑架了,大明全体官员聚集到一块儿开哭!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鸟大的事,就是咱的小兄弟把他们的大哥大请家里了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兄弟们图的就是个钱,多掏俩钱赎回来就得了,奈何于谦算盘拨拉得快,又立个新皇上,明英宗变成了太上皇,当然就跌了价,气死也先那边的绑匪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当然,中国历史上的宗主国并不都是厚往薄来的,也有想开创新局面,搞薄往厚来的,比如蒙元朝统(和)治(谐)者。蒙元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汉化程度不够吧。像成吉思汗,几次兵临高丽,甚至给对方列出一个贡物表单,要求他们按方纳贡。所以,蒙元一朝尽管武力强盛,但是朝贡外交却并不活跃。原因就在于朝贡国都像宗主国一样,挺有经济头脑的,所以大家朝贡得不情不愿满腹怨言。有时候,能不朝就不朝,能不贡就不贡。\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最后想说明的是,西方人站在经济角度分析,居然得出一个结论说,真正朝贡的并不是夷狄小邦,而是我们自己。1603年,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修士鄂本笃从莫卧尔王朝出发,开始了他的探险活动,他想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考察传说中的契丹是不是中国。1603年底,鄂本笃到达喀什噶尔首府叶尔羌,在这里,他等待加入一个前往契丹朝贡贸易的商队。\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604年,商队出发,半路上,他们碰见了从北京回归的穆斯林商队,从穆斯林那里,鄂本笃得知,北京又叫汗八里,是契丹的首都,也是中国的首都,契丹与中国是一个国(和)家(谐)。1605年,鄂本笃到达肃州,等待前往北京的使团,在这里,他终于弄清了什么叫朝贡,《利玛窦中国札记》里载有他的发现:“按照中国和西方七八个国(和)家(谐)的旧协定,每六年允许这些国(和)家(谐)有72名商人进入中国。这些商人诡称是向皇帝进贡的使节前来旅行。\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贡礼大多是玉石、小钻石、紫色石头以及其他各种来源不一的宝石。这些假使节都是以公费到朝廷去并且返回。所谓进贡倒是有名无实的,因为谁都没有比皇帝对宝石付出更大的价钱了。皇帝认为不大方地付钱就接受外国人的礼物那就配不上他的威严。他们受到皇帝的盛待,以致平均每人每天至少得到一块金子,远远超过他的费用。正是这个原因,商人为谋求这些使团中的一个位子而展开激烈竞争,并且向有权处理他们的位子的商队队长赠送厚礼。时候一到,所谓的使臣便以据称是派遣他们来的各国国王的名义仿造文书,其中满是对中国皇帝的极度奉承。中国接纳来自其他很多国(和)家(谐)的这些使节,如交趾支那、暹罗、琉球、高丽以及一些鞑靼首领,给中国国库增加沉重的负担。中国人知道整个事情是一个骗局,但他们不在乎欺骗。倒不如说,他们恭维他们皇帝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确实在向其他国(和)家(谐)朝贡。”这个鄂本笃,不愧是罪恶的资本下长大的,账算得这么精,如此详细剖析我们的朝贡,真是不够意思!\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还有哭笑不得的,由于朝贡有着经济的诱惑,所以中华子民竟也崇洋媚外起来,有那刁民,竟化装冒充外国人前来朝贡,醉夷之人当然不在朝,在于贡之利也。政(和)府(谐)也发现这一点了,加强了打击力度,比如宋高宗(还不算太傻啊)时下文规定:诸冒化外人入贡者,徒两年。\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三】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朝贡外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外交,除了它的政(和)治(谐)功用与经济功用外,还应该有个文化功用,也就是文化的交流与发现。站在这个角度,中国的朝贡外交倒真有值得说的,不但把器物输出去了,比如中国的茶、瓷器、丝绸、服装,还把政(和)治(谐)制度、经济制度及科技哲学文化等也输出去了——比如封建的中(和)央(谐)专制、财政的租庸调制、四大发明及心学朱学等。遗憾的是,这种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单向交流,或者说是一种单边交流,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先进文化影响了周边小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而我们自己却日益走向了文化意义的孤家寡人之境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如果说各类奇珍异兽也属文化范畴的话,那么中国这边最大的收获当是不出国门就参观了外邦的动物园、领受外邦的各种土特产及小玩意儿,当然,朝鲜还进贡美女,西洋诸国也有进献黑奴的。动物放入皇家苑林,比如狮子、长颈鹿等,归皇家消遣,土特产等大小玩意儿折价给文武官员做工资或者做福利发下去,至于朝鲜美女,我觉得倒不发愁使用,扔入后宫就得了,明朝时后宫有不少的朝鲜女,就连袁世凯,也有朝鲜来的小妾。惟有这非洲黑奴不知当时的政(和)府(谐)是怎么处理的。如果我们却之不受,当是世界上第一个抵制贩卖黑奴的文明国(和)家(谐)了。有心者不妨在此方面考证一下,闹得好了,世界文明史上我们又多一个亮点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文化交流还应该有个地理的发现,由于朝贡外交仅限于周边小国跑到咱中土上贡,所以中国政(和)府(谐)的外交方式从地理的角度看,只能是内交,就是说,只在家里招待客人。偶而有个出使他国的,不是搞成花边新闻,就是搞成传奇故事: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大秦就是古代的罗马帝国。问题是甘英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波斯湾,就被那汹涌的波涛给吓回来了。唐朝时唐僧西天取经,这个留印十几年的博士后,回来写了本博士论著《大唐西域记》。问题是明朝中后期的中华国民们随着朱家的海禁的严厉,渐渐地集体得了小脑萎缩症:大明就是世界的中心,安南,高丽,倭奴日本,都是傍中国政(和)府(谐)才能生存的小弟,再远的地方,就都是蛮荒之地了。蛮荒之地,当然全是妖魔鬼怪了。中国人此时的地理观念与外交观念,全在那本《西游记》里了。我们现在学文学,把它叫作高度浪漫主义小说,其实,《西游记》再浪,也浪不过一个《封神榜》,更浪不过《聊斋志异》。唐博士好不容易写的博士论文,让明朝嘉靖时的一个名叫吴承恩的小知识分子给臆想成打鬼故事:一出大唐中土,西天的路上,几乎全是妖魔鬼怪。中国特色的外交心理——妖魔化外邦,在《西游记》里毕露无遗。\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既然外邦都是说不清的妖魔鬼怪,那咱们中土就得防着他们点儿。\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于是夷夏之大防的外交思想在明清走向极端。夷夏之别,形成于汉。具体来讲,功劳归汉儒们。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期,辽夏金等游牧民族的铁蹄,让咱们中原种地的汉人,伤透了脑筋。有那脑筋聪明的,如朱熹,就提出了夷夏之大防,这种思想,中国人接受得特别快。遗憾的是,明清学者也大都继承过来,而政(和)府(谐)也乐得省心,明朝时,小农朱元璋干脆把柴门一关,叫国民们集体睡觉;清朝时,开了个门缝,就是广州。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都来敲门了:小兔乖乖,把门开开!清朝政(和)府(谐):不开不开就不开,你是狼外婆!后来又来了英国人:开不开?不开就踢!清朝政(和)府(谐):踢得太疼了,给你开几个窗户吧!后来又来了美国人:开就全开,脱就全脱,利索点!清朝政(和)府(谐)(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结果与国几近上了慈禧的床!\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开门的过程,其实就是个被迫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正由于是被迫的,所以,它学习态度并不怎么样,与日本那个小学生比较起来,中国很像个差生,学习成绩与效果很不如人意。更重要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很漫长,甚至出现停滞与倒退现象。比如洋务运动不行,就改维新,维新不行,就改革(和)命(谐),共和不行,就复辟帝制……每一阶段,事实上已不单单是在修外交这门课了,它是中西两种异质文明的冲撞与交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种冲撞与交融是痛苦的,痛苦若能导致升华,那我们就应该庆幸。我害怕的是,一种,好了伤疤忘了痛;一种,伤疤始终未愈,一提西方文化,就痛得跳脚。一个曾经非常高傲的自视优越的民族,百年之内连遭打击,我们当然痛了。痛过之后,需要的是自省与反思。\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披着宗教外衣的鬼也来了历史上,西方传教士一厢情愿地要把他们的上帝移植到中国人的脑袋里,为此,他们付出了诸多努力,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问题是,这边厢的异教徒根本不信这个邪。有人说,中国的土壤,不适合科学的生存;要我说,中国的土壤,同样不适合宗教。中国人什么都信,但是什么又都不信。信鬼,但是更哄鬼,骗鬼,经常给鬼一点好吃的,烧烧香,然后直言不讳地要鬼上天给自己说好话,求吉祥。甚者,中国人自己还会装神弄鬼,闹起义都是这样。陈胜玩篝火狐鸣,张角玩符水治病,洪秀全玩鬼魂附体,义和团玩刀枪不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种情形之下,传教士即使把上帝弄到中国来,中国百姓也会把它信得面目全非。以我的老家为例。我上大学后,邻居还在游说我加入他的基督教。为了吸引大家入教,他那游说词早中国化了:加入吧,加入了,有上帝保佑,就不会出现灾祸了。比如俺家铁蛋,钻桌子底下把我药老鼠的麻烫(油条)给吃了,铁蛋都翻白眼了,最后我一唱圣母玛丽亚,俺家铁蛋就醒过来了。还有,俺家虎妞走路不小心,掉到一个废井里,拉上来后,发现没伤着一点皮毛,不是上帝保佑是什么?还有,俺家铁蛋拉着牛尾巴玩,牛疯了,拉着他跑了老远,从井口上跳过去,俺家铁蛋也没事,还是上帝保佑着呢……我这邻居说的事绝对是真的,全村皆知,有人亲眼看见的,但是我不认为这跟上帝有什么关系,但是不少人认为,可能有关系。我们邻村的一个姑娘,在镇里做了阑尾炎,基督徒就找她娘游说去了,她娘一听,加入基督教就不用在医院输液了,省好多钱呢,就全家入了,把姑娘也拉了回来。十几天之后,姑娘发炎到无法治愈的地步,上那边找上帝去了,时年22岁。如果不是这件事,她当年就会嫁到我们村的。如果这些西方传教士知道中国乡下百姓就是这样信他们的上帝的,我不知道,他们那种传教的信念以及殉教的精神,会不会打折扣,更何况,中国史书一直把他们定性为“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现在,我们就看看他们是如何侵略的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明以前的宗教文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侵略唐朝的时候,就有披着外衣的传教士混到了中国。贞观九年,波斯主教阿罗本携带《圣经》来到长安,唐太宗毕竟不是纯汉人血统,身上更多的是蛮人那种傻冒精神,不知道夷夏之大防,竟派名相房玄龄亲自带仪仗队到郊外迎接去了。不但待如嘉宾,还把人家请到宫里切磋教义,切磋的结果,傻小子特别下令准其在中国传教,是为景教——古代基督教的一支。\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后来景教受到了佛教的攻击,更受到中国儒生的攻击——当然中国儒生也攻击佛教——认为景教逾过了华夷之线,景教教人不忠不孝。太宗的后人也越来越聪明,夷狄之身慢慢进化得有了华夏之心,华夷之别的思想越来越严重,所以,开始抑制景教了。唐武宗时,下令禁教,景教在中国消亡。\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元朝建立以后,景教再次传入,天主教也尾随而至,基督文化在元朝得到较大发展,这跟元朝统(和)治(谐)者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记载了忽必烈如下一段话:人类各阶级(翻译者的翻译问题吧,那时候忽必烈就使用阶级概念,太神了)敬仰和崇拜四个大先知,基督教徒把耶稣作为他们的神,撒拉逊人把穆罕默德看成他们的神,犹太人把摩西看成他们的神,而佛教徒则把释迦牟尼当作他们的偶像中最杰出的神来崇拜。我对四大先知都表示敬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从忽必烈这段话里,我们可以发现,他简直是个夷人“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至于他本人,也类似蔡元培倾心欧美自由一样,倾心于基督教。马可·波罗是如此评价忽必烈的信教精神的:他显然认为,基督教的信仰是最真实而且最好的,因为他看出这种宗教的信仰者所担负的使命,都是充满着道德和圣洁。\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估计是夷人眼里出美夷,夷人待见夷人,忽必烈的继承者们,大都友好对待基督教的传播,给予他们各方面的包括财政方面的扶持,甚至有喜欢听教徒们唱赞美诗的呢。同样是夷人,后来的满洲就没这个爱好,估计是完全被汉化了的缘故。问题是元朝的寿命,决定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二次消亡。朱家一上任,不但不会准许基督教的发展,甚至连本土宗教也开始限制了。小朱皇上把道教首领张天师的称号降为张真人,认为他们不配称天称师;至于和尚尼姑,热烈欢迎他们还俗!如果不是佛教已经本土化中国化,小朱皇上可能把佛教也要赶跑的。这样一来,基督教再次消亡!\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二】明中叶以后的“宗教文化侵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明中叶以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再次把披着宗教皮的“狼外婆”引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第一个来到中国的“狼外婆”是方济各·沙勿略——耶稣会东方巡视员!当他巡视到日本的时候,他发现日本只崇拜中国,为了影响日本的宗教情结,他决定到中国去。1552年8月,他来到广州外洋一个荒凉的小岛——上川岛。沙勿略“决定无论用什么方式都要进入中国”,但是他没想到,中国无论如何也不放他进入。上川岛离广州30里地,但是大明政(和)府(谐)规定:不准中国人出海贸易,不准外国人进入中国本土,违者处以极刑。自言“为了拯救中国人,个人的生命微不足道”的沙勿略,用200块金币拉拢一个中国商人,中国商人答应带他进广州。中国商人一去不复返,沙勿略苦苦地在岛上等候,没想到,没等到中国船工,却等上了死神。年底,身染重病的沙勿略找上帝汇报工作去了,时年46岁。死亡的时刻,沙勿略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身边有一位刚入教的中国基督徒,也可能是悲哀的,因为他的福音被中国所拒绝!\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567年,西班牙耶稣会士J.B.李贝拉来到澳门,他比沙勿略幸运些,几次试图偷偷进入中国境内,但是没一次成功。神父一恼,说出了如下断语:福音只有用武力带入中国!\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577年,耶稣会新的东方巡视使上任,前来接替沙勿略未竟的事业,这位新神父,来自意大利,名叫范礼安。他准备换个方式进入中国,简单讲,就是用中国的方式进入中国。要进入中国,首先的工具就是:学习汉语!在范礼安向中国学习的精神指导下,罗明坚等传教士在澳门住下来,学习汉语。时间长了,罗渐渐明白,所谓中国的方式,不仅仅是学习汉语,还有很多东西,他们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学完。但是他已懂得“在中国,送些礼,花一点银子,无论什么事情终究都办得到”。在这种花点钱就能办事的精神指导下,他们买通了总督大人家的门卫,买通了知府王泮,最后被准许在肇庆建堂。罗明坚似乎看到了天国的希望,兴奋得写信叫利玛窦快来,来的时候多带些自鸣钟之类的洋货,好给中国的官员们送礼!\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官方得了钱,不吭声了,可中国的百姓没收着“脑白金”,当然不干,教堂建设过程中,就有百姓们往里不断地抛石子。神父们抓住了一个扔石子的孩子,百姓们就沸腾了:看看,他们果然是吃孩童的妖怪!\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为了让百姓们接受宗教,利玛窦们开始宣传他们那半拉子科学知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众所周知,传教士们的那些科学知识在欧洲早已落后许多,但是对中国人来讲,却又先进许多。自鸣钟、三棱镜,吸引得市民们竞相观看,教堂顿时门庭若市。利玛窦在接待室的墙上,挂了张世界地图,但是他很快发现,中国百姓不喜欢把中国画到东方一角,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平而方的,而中国应该居于地的正中(和)央(谐)。没办法,利玛窦给中国人特制了一张:抹去福岛的第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各留下一道边,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地图的正中(和)央(谐)。中国百姓们高兴且满意。直到如今,中国版的世界地图还是这样子画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利玛窦们希望乘胜追击,直接打到中国的都城,但肇庆知府王泮认为那太危险,建议他们到中国内地游历。当他们游历到浙江绍兴这一文化名城后,他们发现,当地的儒士特别反对他们。而且回到肇庆本地后,新上任的总督大人估计没收到他们的“脑白金”,表示不欢迎他们,撵他们回澳门去。后来,估计是收到脑白金了,又欢迎他们回去。\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其实利玛窦们不明白,中国官员本是无所谓的,最反对他们的,应该是华夏文化那种天然的抵抗力,它表现在中国儒生中国百姓对于外来文化的本能的仇视与敌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如果说百姓们的仇视与敌视只在于把天旱不雨等自然现象归罪于传教士们对于中国偶像崇拜的抑制的话,那么中国文人学士的仇视与敌视就可能是同行相轻了:传教士们有的是钱,他们光办教堂还不算,居然还开办学院。文人学士们开始联名上访了,揭露传教士搞的都是“邪教”,适合他们呆的地方,就是堡垒与监狱,或者干脆处死。问题是“信访办”\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接了传教士的银子,表面上发个“绿头文件”限教一下,实际上睁只眼闭只眼的,知识分子们没有办法,自费出小册子,散与民众,号召大家起来抗教。当偏执的知识与愚昧的民众结合起来,教案的发生,就不是偶然的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教案频发,不只是文化的冲突,不只是文化既得利益者们的偏执,内中还有个文化误会。比如利玛窦在1600年获准进京上贡,起初一切挺顺利,可是他们随身携带的耶稣受难十字架让中国人想到了中国特色的蛊术。这一蛊不要紧,成了他们谋害万历皇上的证据。无为而治,长年不出宫上朝的万历皇帝也没想起要他们的命,他太喜欢传教士给他进贡的那些西洋玩意儿了,比如自鸣钟。自鸣钟若不会打鸣了,谁来修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看来传教士们还是有点用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但是会给皇上修表,修历法,也挽救不了传教事业,当然,也挽救不了日落西山的大明。利玛窦老了,大明也老了。利玛窦死了,大明也进入了自己的回光返照期。进入回光返照期的大明开始接纳传教士了,但是这种接纳只是一同进入天国世界。南明小朝廷里,太子、太后们都接受了洗礼,而给他们洗礼、效忠明室的传教士也被清兵削去了脑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历史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他给你一根棒棒糖的同时,也会给你当头一棒。\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汤若望没有追随南明,他选择了留下。他的科学素养——给农业为本的朝代制造历法,使得他成为新王朝的钦天监监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钦天监监正,它应该相当于国(和)家(谐)天文馆馆长兼历法局局长。这个位置,会有人仇视的。仇视,可能是中国官僚文人的常态,就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那些婆娘们互相仇视一样。汤若望在顺治那里太得宠了,小汤同志以自己的男人之身,不但能直入顺治的寝殿与他促膝长谈,顺治帝还经常跑到小汤那里喝茶聊天,1656年至1657年,短短的一年中,顺治居然跑到小汤那里24次之多。两个爷们这么亲热,其他娘们纷纷表示不乐,上书劝阻,顺治只好少去,但两个人私下里还是你想着我,我想着你,爷的大红灯笼依然挂在小汤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有爷罩着,大家只好憋着,等爷染上天花一死,就有人出手了。出手最狠的,当然还是我们汉人,汉官杨光先,安徽老俵。\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杨光先知道,要把传教士门前的灯笼射下去,不发毒箭是不行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他写了篇《请诛邪教疏》,发出三支毒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内外勾边,图谋不轨。(这一箭厉害,谋逆,属于株连九族,十恶不赦之列。)2.传妖书以惑天下之人。(这一招也毒,不愧是孔子学生,孔子就是这样对付优秀民办校长少正卯同志的。)3.新历上书“依西洋新法”五字,暗窃正朔之权。(这婆娘好歹毒,我曾经在知识分子一章里说过,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争宠邀媚的特性,而且争宠时无所不用其极,比娘们还娘们,我们一直以为,玩文字狱都是统(和)治(谐)者们的手腕,看看杨光先的奏章,就可以明白,在这方面,文人们才真正是统(和)治(谐)者的老师。)杨光先的毒箭,导致年老结巴无法答供的汤若望走向了审判台。审判的结果,初审时是绞刑,终审时改为斩首。但是宣布完结,北京突然发生地震,上帝显灵,救了他忠实的仆人汤若望,中国人再牛,也不敢跟老天爷牛,汤若望小命终得一留。\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杨光先也没算白忙活,虽然没有把汤若望的人头射下来,但是小汤门前的大红灯笼还是被射下来了——小杨本人被扶了正,当上了钦天监监正。问题是新监正不会“生育”,好不容易产下一儿,也是个弱智——制订的历法漏洞百出!他自己也感到与天象不符之处甚多,遂上书说自己有风湿痛,弄不好,请求懂行的人来弄云云。康熙亲自关注杨光先历法与洋人历法的测验,结果发现洋历俱准,杨光先制订的历法错误百出不说,还一再嘀咕传教士们的坏话,康熙一恼,罢杨光先。小杨同志死在了回老家的路上。大红灯笼又挂回了原地——南怀仁出任钦天监监正。\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南怀仁一上任,首先想到的就是拔乱反正——他要给汤若望平反昭雪(中国历史,似乎就是在不断的冤狱诬陷与平反昭雪中轮回的),康熙英明,亲自关注这次平反,结局是:恢复汤若望“通微教师”的名誉称号,补助白银524两,重修坟墓,康熙亲自写祭文,后来刻到了汤若望坟前的墓碑上,这可算是古今中外最高的平反待遇了。碑文中有两个词我记得特别清楚:鞠躬尽瘁、永垂不朽。这让我产生一种今夕何夕的恍惚!\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历法的胜利,并不是基督徒的胜利,相反,它是对基督徒的一种讽刺,康熙对洋教士的喜欢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为我所用!这导致南怀仁不但主要任务是制订历法,还兼给康熙制造大炮,做康熙的军事专家。如果说中国执(和)政(谐)者对世界无知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地球那一端的教皇对中国更无知,康熙对传教士的宽容与扶持,让他们以为收获的季节到了,而耶稣会士尊崇孔子的中国化的传教方式也让教皇同志生气,所以地球那端的教皇发出了指令,并派来了使节,禁止中国教徒祭孔、祭祖,挂祖宗牌位;禁止礼拜堂里挂青天字样的扁额。康熙一听,呵呵,比我还牛?全给我禁了。当然,老实的,可以在这儿留着。\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雍正、乾隆以后,统(和)治(谐)者继续执行康熙爷的政策。1838年,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最后一个传教士钦天监副毕学源去世,整个中国,西方传教士的时间再次沉寂!\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从1552年沙勿略登陆中国的上川岛,到毕学源1838年在北京去世,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基督徒们的传教事业,有点类似阿Q临终前所划的那个圆:开始就是结束,结束就是开始。这就是历史的恶作剧!历史要重新开始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英国鬼来了怕鬼,鬼就一直来叩门!小鬼走了,大鬼来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英王特使出使中国\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日,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国公使斯当东,率领一支由5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的外交使团,经过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摸到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使团的规模当然不小,但是比上咱郑和出航的那架势,他们还是差远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英王特使此行的任务,一、祝贺乾隆老头80岁的寿辰,二、与大清帝国互派使节,并签订两国贸易协议。\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东方第一大国,与西方第一大国,在一开始就发生了误会。西方第一大国知道自己不是葡萄牙西班牙更不是荷兰那小鬼,而是堂堂的日不落大帝国,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和)命(谐)的大不列颠帝国,所以,它来与东方第一大国友谊来了;而东方第一大国,千百年来的经验告诉它,又是一个远方的蕞尔小国一心向化,前来朝贡了。朝贡的规模是如此之大,史无前例,激动得乾老头破例准许他们从天津入口,虽然入口时前头的清兵在自己的船头高挂起了“英咭唎贡使”的小旗,但东方人把客人当饭桶来招待的豪华的赐宴,让西方客人目瞪口呆:东方人太热情了!乾老头为了迎接英国特使,把每年例行的木兰行围都给取消了,他要在避暑山庄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西方人从饭菜里看到了希望,但是随后有关拜见仪式,让东道主与远来的客人之间发生了不快。闻听拜见大清皇上还得学那荷兰人的小样儿,跪下用鼻子碰地,英王特使,这个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就不乐意了:尽可能地表示对中国皇帝的敬意,但是坚决反对去做任何把英国解释为中国的藩属国的事情。以额触地,影响他所代表的对等独立国国王的荣誉。如果非要叩头的话,他希望大清帝国派一位与他同等级别的官员,向英国国王与王后的肖像行使同样的礼节。\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大清当然不干!从来没有这么丢过人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大清官员问英特使:那你们是如何向本国国王行礼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马戛尔尼说:一足跪地,一手轻握国王手以嘴吻之。大清官员一听就麻了,算了算了,一足跪地尚可,亲皇上的手就免了,还不够麻人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现在咱们的官员们,都学会麻人了,不管对方是黑鬼还是白鬼,也经常地抱一抱,有的还贴个脸,麻倒!但是那时的大清帝国绝不会接受这个。\u003Cbr\u003E\u003Cbr\u003E8月13日万寿节,乾隆皇上接见了马氏一行。接见完毕,慈祥的老皇上赠赐给对方诸多礼品(原来的那群丐帮小弟图的都是这个嘛),大清官员就暗示他们:该走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马戛尔尼以为事情才开头,没想到主人却宣布结束了。无奈,只好摊出了自己的鬼主意:我们国王的意思,我就不用回去了,要留在北京,为国王代表,两国间有事,我就代表英王与贵政(和)府(谐)交涉,如果中国政(和)府(谐)愿意派使臣到英国,我们更为欢迎,所有船只,均可由我们代办。\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英王特使这些意思,让我想起了永乐特使郑和。只不过,人家的特使是个硕士,我们的特使是个阉人。但两个特使在某些方面是类同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那些蕞尔小国出使中国,都由郑和代为接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英王特使要接送我们大清帝国的使者。可惜一番好意,我们读不懂。\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马硕士当然不甘心就此结束,写出一个说贴来,要求贸易自由,税目公开,洋人在中国犯法,不要实行株连政策等。乾隆逐条批驳,中心意思就是:想得美!\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马氏灰溜溜地走了。马氏估计没有想到,中国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不是单膝跪地的。《清代野史》卷一《外交小史》篇《英使觐见清高宗行叩头礼》中记载:大清皇上本是可怜英夷使者,觉得他们地处荒远,不识天朝的礼制,所以特准他们不用三跪九叩,可没想到英国使者目睹天威后,吓得情不自禁地就双腿跪了下去……我觉得,对一个挨了打尚说儿子打爹的具有阿Q情结的民族来讲,这种记载确实是正常的,就是记载马氏一行在乾隆面前吓得尿了裤子,国民们也可能相信的,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马氏走了,1816年,英王特使阿美士德勋爵又来了,带600多鬼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嘉庆不愧是乾隆的儿,知道英鬼子不操好心,干脆给他来个下马威:赐宴!吃大清皇上的赐宴,就得行以额叩地的谢宴礼,阿特使当然不干。\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特使不跪,理藩院的外交部部长和世泰又不敢据实奏报,结果,嘉庆帝在圆明园摆足了小样等着英使来拜,英使与英副使却拒绝进宫。大清皇上谁受过这等鸟气(嘉庆之后的大清皇上,一个比一个受的鸟气多,但那已是后话了),嘉庆一怒之下,驱逐阿特使一行。阿特使回到英国,给英王提供三条对付中国的办法:一、武力强迫中国据合理的条件管理贸易;二、绝对服从中国所制定的一切制度;三、根本放弃交往!\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阿特使的三条路,让我听到了历史深处的一声叹息:悲剧,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可以说,西方文化来到中国,中国先后有过五次机会,但是大清王朝没有抓住这些机会,所以,它的结局注定是悲惨的。周宁在他的《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使机会变成灾难!此话真是振聋发聩!\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二】清朝收缩的对外政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有清一代,对外政策基本是缩头乌龟似的,明朝时还派郑和去外头拽了七拽,可怜大清王朝一次也没拽过,犹如现在的年代,做官一辈子却没去外国拽过一回一样,小可怜儿一个!\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的防范外夷规定,好多都形同虚设,惟有番妇不得入省这一条,是执行得滴水不漏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不去外头拽,也不让外头人来咱地盘上拽,这就是大清王朝的对外政策。雍正说:中国有中国之教,西洋有西洋之教,彼西洋之教,不必行于中国,亦如中国之教,岂能行于西洋?雍正的乖乖儿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一句话,俺不陪你玩,你能怎么着?\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拒玩需要筑堤防,堤防是内外互补式的:既防止中国人跟外国人打交道,又防止外国人进入中国。贸易仅限于广州的十三行,外国人与中国做生意,与中国官府打交道,必须通过十三行。外国商人不许在广州过冬,冬天一到,都滚回澳门去;外国人不得坐中国的轿;外国商人(仅限男人)在广州必须居住在政(和)府(谐)规定的地方,平时不准随意出入,每月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游玩三次,是谓“双规”;中国人不准教外国人学汉文;外国女人绝对不能登陆中国(中国的防范外夷规定,好多都形同虚设,惟有番妇不得入省这一条,是执行得滴水不漏的。洋女人的作风与衣着所构成的杀伤力,在汉儒们看来,比原子dan还要厉害)。至于百姓渔民,政(和)府(谐)规定得更是出奇:无官照不得出海;出海必三年内回返,否则开除大清国籍;出洋之船不得超载,500石以上都叫超载;船上用人不得超过28名,超过28名就叫政(和)府(谐)起疑;每船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阿拉伯人在海上遭遇西方殖民者,掂着大刀片子对付对方的炮火,已够滑稽了,我们大清却连斧头也不让百姓多带一把。\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义和团时代,对付洋鬼子,用的也是大刀片子,所有的悲壮尽在大刀片子上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对外政策的收缩,背后是一个文化心态的问题。朱元璋那小农,做了皇帝依然是小农心态,生怕海外的张士诚回来抢自己的鸡窝,柴门一上,他才安心;爱新觉罗家虽是骑马家族,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屠杀,让他们猜忌汉人,草门一闩,心里才踏实。这一点,连远在欧洲的马克思都发现了,于百忙之中,也不忘评价中国一句: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三】律劳卑的伤悲及其后遗症\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834年7月,英王直接任命的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到中国。律来到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公函通知两广总督他的到来与职守。按清朝旧例,公函应由十三行买办们转交,但是律劳卑希望建立中英两国官吏间的平等交往,直接派自己的秘书前去移送公函,两广总督卢坤当然不敢逾制见夷人,他坚决拒绝接收公函,更拒绝双方会面的要求,并要求律劳卑立即返回澳门。律劳卑拒绝离开广州,卢坤遂下令停止贸易。律劳卑调来两艘军舰,清廷更是调兵遣将,律劳卑不得不撤兵。回到澳门的律劳卑悲愤交加,一病不起,10月份,上任仅3个月的律劳卑去世。同行的妻子与四个未成年儿女,抱着亲人的骨灰撒泪回家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834年11月,也就是律劳卑去世一个月后,64名旅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要求派出一支武装力量,封锁中国沿海,逼他答应通商。随后,英国一些商会也陆续提出类似的要求。在此前后,已有英国人在中国沿海进行军事侦察,1835年,对华作战方案就送到了英国外交大臣手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837年,英国外交大臣致信英国海军大臣,要求他派舰前往中国,保护英国商人的利益(这些国(和)家(谐)商业至上,中国明朝全面禁海时期,谁造船就是犯罪。而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却鼓励民间造船,规定:凡建造100吨以上的船,都可以免费从皇家森林砍伐木材,不必付任何费用)。清朝的闭关锁国,在商业利益至上的英国人看来,是“对于人类天赋权利和对于国(和)家(谐)权利的首要原则的无理迫害”,“中国人拒绝同欧洲商人在平等的基础上打交道”,是“蛮不讲理的商业上的限制以及个人自由的种种限制”。在这么一种文明与价值观的大背景下,他们当然敢公然叫嚣了:“为了把欧洲文明的精神打进中国人的头脑里,毅然拿起武器与中国人相见!”1838年,英国舰队闯入中国海域,为英国商务监督义律与中国两江总督的谈判制造压力。1939年,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英国政(和)府(谐)终于有了借口,鸦片战争开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四】有关鸦片战争的文化思考\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政(和)府(谐)禁止鸦片,鸦片何以源源不断地流进中国?\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看看西方鸦片贩子的记录,你就会明白,中国的海关形同虚设,西洋人早就知道什么是中国的特色了——贿赂!贿赂,让他们的生意顺手极了,中国海关官员为了分肥,甚至暗中鼓励鸦片贸易!像那个邓廷桢,据说就肥得不轻!那时的广州百姓还给邓编过民谣,唱的就是邓掂着家伙为自己捞钱的形象!除此之外,远在北京的军机处与内务府都参与海关分肥。\u003Cbr\u003E\u003Cbr\u003E2.中国人在吸毒的时候,都有一种大国风度。\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人至少能把吸食鸦片弄成一种境界:躺于烟榻之上,架支烟枪,吞云吐雾,赛过神仙!当时全球包括英国人在内,都没有像现在一样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所以鸦片贸易在全球没受任何限制,之所以能在中国泛滥成灾,中国上至慈禧下至百姓都喜欢吸食鸦片从而在中国形成一个广大的需求市场是其关键原因。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劳工遍布各地,鸦片吸食大都是这些劳工带过去的风气。墨尔本居民反对华人登陆本土,美国的排华法案都与此不无关联。所以说,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鸦片导致了中国的衰弱与腐败,还是中国的腐败与衰弱给了鸦片泛滥的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鸦片的泛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毒的国(和)家(谐),而美国直到1885年才立法禁止其本土的鸦片贸易,但禁令并不严密。至于英国,1868年制定了《毒品药店法案》,对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给予了一般性限制,直到1914才真正禁止鸦片。事实上,当中国鸦片正泛滥的时候,英国的海岸缉私队也没闲着,英国男人长期嗜酒,所以英国50艘快船6000名缉私队员在英伦三岛周围忙着禁酒呢。在白兰地与鸦片面前,英国人选择的是前者!鸦片找中国人,白兰地找英国人,各选各的意中人罢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3.禁烟的时候,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林则徐,曾经给英国国王写过一封信,也是大清历史上惟一的一封外交信吧。林钦差在信中吓唬英王说:天朝之所以臣服万国,当然有想象不到的神威,日后不要说没有预先警告之。对于外交的无知,或者说,对于近代外交规则的无知,让我们的民族英雄无端多了几分滑稽。这种滑稽,在随后的中外接触中,随处可见!与此相对照的是,是英国人对中国的看法。\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英商安德鲁说:一般的看法,对于中国的实力的估计是错误的。不管过去是怎样,它现在是世界上最弱的国(和)家(谐),只靠着有系统的谎言、妄诞的谕旨、人民的愚昧来维持……对其勇敢地使用武力,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传教士郭士立说:英国的一只护卫舰,就可以击溃中国海军的一千只兵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4.美国医生伯驾,同情于林则徐昧于世界地理的现状,准备送给林则徐一些有用的礼物——一本地图册,一本地理书,一架地球仪!但是林则徐的属员们提出了一个礼仪问题——要送给俺们东西,可以,请先写一份请愿书!伯驾恼了,算了,这礼俺也不送了!中国与英国开战,基本上属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状态!禁烟过程中,中英发生七次武装冲突,甚至有些冲突纯粹是中国水师昧于西方战争游戏规则而引起的,比如关天培带水师出巡,他的船上照例挂着红旗。西方奉行的是白旗规则,所以英国指挥官一看,以为是中国挑战,先下手为强,不由分说,炮弹就朝着中国水师飞过去了。七次武装冲突,清政(和)府(谐)得到的战报却是七战七捷。有些冲突,看英方记录,无一人伤亡,可中国方面得到的战报却是夷人死伤多少云云。有人说了,中国方面把水上漂浮的帽子也当人头来数了,或者连帽子也没有。比当年明朝把总王望高出击中国海盗,在菲律宾土著手中购买人头冒充战果还要不如。总之,七战七捷的战报让大清史上最朴素最节俭的道光皇上一下亢奋起来:给我全面禁关,我看英夷再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5.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内部并不是没有反对的呼声。相反,反对的呼声很高,有人认为,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歹毒。有人认为,英国允许鸦片贸易“如此邪恶以致它是最大的民族罪孽”;还有人认为这场鸦片战争,是一场使国(和)家(谐)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史书上,那个前来与林则徐交涉的、发动鸦片战争的英中联络官、英国全权代表查尔斯·义律本人,却是一个鸦片贸易的极力反对者。事实上,他一上任就要求英国政(和)府(谐)改变在中国的历史航向,敦促政(和)府(谐)采取措施制止鸦片走私。他个人认为这种贸易是一种罪行,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在给伦敦的报告中,他写道:鸦片贸易“给打着天主教旗号的国民丢脸”,为此,英国的鸦片贩子对义律通通没有好感也就不足为怪了。遗憾的是,那时的英国,是民(和)主(谐)国(和)家(谐),英国报纸上,对反对和拥护鸦片贸易的意见统计过,大约在1∶5,禁烟法案在英国议会里当然也就通不过了!也许,这就是民(和)主(谐)的坏处?也许,中国由此发现,民(和)主(谐)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中国的民(和)主(谐)就一直被统(和)治(谐)者搂在自家的被窝里。林则徐可怜,鸦片战争一开始,就被充军流放了;义律同样,被维多利亚女王戏称为“一位完全不遵守指令而努力争取最短任期的人”。义律最终被调往北美得克萨斯任英国代办,充军新疆的林则徐如果知道自己当初的对手义律如此下场,心里可能要好受些:哥们儿,好歹也算给我垫了一个背!\u003Cbr\u003E\u003Cbr\u003E6.义律来到中国,希望直接见到大清国的督抚们,如与他们建立直接的平等的外交关系,那么,他将成为中西关系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第一人。但是,当时的总督邓廷桢不但拒绝见义律(中国官员谁也不敢见鬼子,民间百姓卖菜给夷人,都叫私通外国呢),甚至拒绝义律的所有请愿。\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一句话:中国政(和)府(谐)不给自己机会,历史也就不给义律机会。义律失去的是仕途荣耀的机会,中国失去的是与世界接轨、同步的机会。拒绝机会,就是拥抱灾难。义律交涉无果,致英国外相巴麦尊:欲得对等之权利,惟有诉诸武力!如果一个政(和)府(谐)能被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我想用河南内黄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此时的大清王朝:敬酒不吃吃罚酒,挨整砖不挨半截砖!\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事实上,清王朝喜挨整砖的精神,鬼子们先后都知道了。1897年,德国占领中国山东后,俄国外交大臣穆拉耶夫就建议自己的沙皇占领中国大连,他是这样说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东方民族最尊重力量和威力,在这些民族的统(和)治(谐)者面前耗费任何建议和忠告都不能达到目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所以,近代俄国动不动往我们这边砸砖,他们心里是有数的,我们这边心里却是没谱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7.林则徐禁烟时,要求义律等代表夷商与中国签订一个永不夹带鸦片的甘结,也叫保证书。林则徐不知道,自由主义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西方的政(和)治(谐)生活,不像咱这边,你想代表谁就代表谁。更何况这么一签,还不只是个名义上的代表,而是把其他来华商人的脑袋全都抵押给中国政(和)府(谐)了。义律他们没有这个胆,更没有这个权。义律解释说:依我国法律,别说我没这个权,就是我国国王,也没这个权。当然,英国当时还没有鸦片贸易限制,也就是说,若英国人都喜欢吸食鸦片,那谁也没辙。问题是,那时的整个中国政(和)府(谐)对议会与自由主义的理解,相当于一头猪对人类丰乳肥臀的理解。义律说英国商人不必也无义务听英王的号令,林钦差马上认为,义律自己不听国王号令,居然还诬陷国王号令不行,大大的不忠啊。所以,当义律等人拒绝在甘结上签字时,林钦差当然生气了。林则徐再生气,起初也想把合法商人与非法商人区别对待,可道光一听,不耐烦了:管他好鸟坏鸟,一律赶出国门,关门大吉。\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问题是,中国把英国视作灾害,英国则把中国视作宝贝!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这么多小伙子前来求婚,有献花的,有单腿跪地行骑士之礼的,有以额扑地求姑娘可怜的,无奈老姑娘坚决不上任何人的轿。“求婚”者的耐心,也快到头了,胆大者力勇者,迟早要把老姑娘抱上轿的——战争,只是个时间问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840年4月,英国议会里整整吵了三天,最后是271票对262票,战争通过了!在此之前,中国经史学者,四品官太常寺卿许乃济的一个奏折——《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也引起了道光君臣两年零六个月的辩论。辩论结果,林则徐乃最佳辩手,当上了钦差;许乃济乃最差辩手,官降六品,去职退休。而英国议会里那262个辩论没占上风的人,英国史书既不会羞辱他们,英国国会更不会踢走他们。\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他们可以继续在国会里吵吵,他们不会因为所谓的言论错误及所谓的言论背后的道德而嘴巴被封!中英国(和)家(谐)实力之对比,也许就在这些差别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历史智慧就在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中,问题是,这些细节却老被我们所忽略。中国后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追溯到这些差别中。这些,也是经济学者后发劣势理论的基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8.日,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天,这一天,英国水手买酒时,与中国百姓林维喜发生冲突。结果,林维喜被打死。\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按中国的法律,很简单:杀人抵命!而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一再宣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世界各地任何英国公民都有权得到政(和)府(谐)的保护,不能把侨民交给当地的“野蛮法律”审判!这一点,英国政(和)府(谐)与中国政(和)府(谐)反差太大了:中国政(和)府(谐)认为,商人是贱民,华侨多无赖,在外头没了命,也是活该。即使侥幸没死,出海三年未归,国(和)家(谐)就不要你了,爱上那儿上那儿,爷这里不要你了。义律当然要按照英外长的精神做事,拒绝交出打人凶手,事实上是群殴,中国政(和)府(谐)让他交出一个来抵命,这一个还真不好定。最后,他自己弄了个法庭,亲自审讯五名打人凶手,判他们交罚款,监禁了事,同时宣布,这些人要住英国的监狱。英国的监狱可能舒服些,这个我信。\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现在叫我住监狱,我也愿意选择英式的而拒绝中式的。总之,林维喜案件的磨擦,为日后英方要求领事裁判权埋下了注脚。\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治外法权,中国政(和)府(谐)觉得委屈,西方人也觉得委屈。凭什么当官的一句话,就可以拉出去斩了,连个辩护都没有?中国政(和)府(谐)认为,官老爷一拍惊堂木,再打嫌疑人几板子,就全妥了。法律规则不同,战争规则也不同。比如林钦差的全民皆兵术——林钦差悬赏居民:俘获英船一艘赏银十万,破坏一艘赏银三万,活捉义律赏银五万,提义律人头来见,赏银三万,俘杀白夷五百,俘杀黑夷三百(呵,中国人也知道黑夷便宜些)……尽管中国百姓们到战争结束时也没有一个人能发笔这样的小财,但是英夷政(和)府(谐)不愿意了,斥责中国仍然把“消灭生命作为战争的目标”。\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他们不知道,中国最漠视的就是生命,这是中国的传统。从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降卒四十万到满洲人入关所制造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从朱元璋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再到满洲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政策的推行,我们都可以看出,不重视生命、不重视生命质量,乃是从政(和)府(谐)到民间的主旋律思想。这一思想解我一惑,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漠视生命,漠视生命的质量,才导致中国人口的过分膨胀。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重视自己与子孙的生命与生命质量,就不会过度生育了。这种过度生育让初识中国的葡萄牙人谣传:中国女人每月都要生孩子,一胎可以生五个(范礼安《论中国的奇迹》,参见裴化行之《利玛窦神父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葡萄牙人不知道,中国的实际情形是,凡有钱有势家的男人,可能每月都有老婆给他生孩子,或者,同时有五个女人给他生孩子!与中国相反的是,西方强盗最在乎小命,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的康沃利将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集体投降。本来康将军想跑来着,可是一看跑不了,就写信投降,很有大将风度嘛。大事不好,赶紧逃跑,逃跑不得,就赶紧投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规则的不同,导致误会不断。比如鸦片战争开始前,英方按照西方的战争规则,要向中国下宣战书,奈何中国政(和)府(谐)只接过周边蕞尔小国的朝贡信,只遭遇过周边游牧民族的偷袭,哪里领教过这种骑士游戏?所以,当英方为了羞辱林则徐而故意选择厦门作为递交宣战书的地点时,更滑稽的事情发生了:英方派小船悬挂白旗,前往厦门港口递交宣战书,可中方不知白旗是什么玩意儿,正如鬼子不知道关天培的船上挂红旗只是指挥船上的一般仪帜一样,中方开火了。如是三次,英国人的宣战书自始至终没有送出去,可他们不愿意如此不文明,最后把宣战书放到了酒瓶里,希望它能漂到中国政(和)府(谐)手里。\u003Cbr\u003E\u003Cbr\u003E9.战争初期,中国一直是捷报不断,关键的是,宁波地方当局还把一个捉到的夷妇传为英国女王的妹妹。这点我信,因为大明的海上剿匪英雄朱纨在自己的剿匪战报中,汇报说自己逮了佛郎机(明朝那时候还分不清葡萄牙与西班牙,只好统称佛郎机。葡萄牙占了马六甲,明朝就又分不清马六甲与佛郎机了)的三个国王——马六甲国王的弟弟、儿子,还有孙子!可葡萄牙当事人达·克路士在《中国志》里记载说:中国军事长官找了个四个比较神气的葡萄牙俘虏,要求他们假扮马六甲王。而且,他们俘获的衣物中,有一套衣服据说是马六甲王的,他们马上要求照原样再做三套,让四个葡人穿上。同时把捕获的百名中国人全部杀掉,只留下四五个人,让他们来证明那四个神气的葡萄牙人是马六甲国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样,朱纨他们得到的奖赏将更多……总之,历史在重演,蒙骗在继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道光皇上被糊得特高兴。但我想,道光肯定很纳闷,捷报正频传着,怎么英夷就打到了天津?道光还不算太可怜,打到天津,就不给你假新闻了,还算够哥们儿。像李煜、陈叔宝那些爷,人家打脚底下了,才知道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0.有关战术问题。对英夷的坚船利炮,关天培开始演出三国演义里诺葛亮那一套——疑兵计!他命令士兵们围着炮台后的小山不断地转圈儿跑,以造成增兵无数的假象,英夷起初不明白我们在干什么,等明白后,他们哈哈大乐。不怪关壮士,因为英夷用的是近代武器,不需要三国里的计谋来辅助。可惜的是,技术不够道德凑,似乎是我们最盼望的结果,就像体(和)制(谐)不好就盼望清官一样,实力不行,关天培只有战死。他的死,甚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他们以小炮代替礼炮,为关天培的尸体送行——“对一个勇敢的仇敌表示尊敬”!如果说,关天培的疑兵计让人感觉可笑的话,那广州参赞将军杨芳的尿桶计就让人可气了——杨芳看到英舰英炮如此邪门,认为他们可能用的是妖术,所以他要以邪避邪。\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什么最邪呢?不知这位被封作“果勇侯”的老名将怎么想的,反正他在广州城遍收女人尿盆,弄到木筏上,让尿盆口集体朝着敌人的大炮方向。\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中国女人在中国的主流思想中不是好东西,那尿桶更是不堪了,谁知道西夷并不怕咱们的尿桶阵,所以杨芳大败,不但丢了炮台,还把恁多尿桶也丢了。时人有诗赞曰:\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杨枝无力爱东风,参赞如何用此功?\u003Cbr\u003E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昔日的“丑夷”在鸦片战争后变成了“贵国”,昔日的“上国”开始不得不争取“敌国”(地位势力相当的国(和)家(谐))的待遇。\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杨芳虚报战功,皇上就传谕嘉奖他:畅晓军务,先声夺人!皇上哪里知道,他的将军已是臭声夺人了。我觉得杨芳这种战术堪称寡妇式战术,直到解放前夕,中国豫西南还流行一种风俗:抢寡妇!如果一个女人成了寡妇,也就意味着随便某个野男人便可以抢你回家,成亲三天之后,男方再上女家送礼道歉,这事就算成了,寡妇虽然可以任人抢走,但是她有一件有效武器,这件武器就是女人的小裤头,最好是月经带,寡妇若当场解下这些小物件对着男人摇晃,男人认为沾上这些亵物就会终身倒霉,因而望风而逃,问题是英国大炮不是咱中国的光棍,不吃这一壶。\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如果说杨芳的战术令人可气的话,那么扬威将军奕经的战术,就可悲了。作战前,奕经听说西湖关帝庙最灵,就去抽了一签,上面书有:\u003Cbr\u003E\u003Cbr\u003E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后来奕经又做了一个梦,于是他把梦与签合到一块算卦,最后决定:日四更时分出兵,这个时间便是虎年虎月虎日虎时虎分。战争结束后,英夷对清兵尸体的描述中有如下句子:他们的帽子有一种特别的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也就是说,为了配合统帅在关帝庙抽的签和在被窝里做的梦,我们的士兵,干脆被打扮成了老虎的样子!这种战术若能打胜,倒真是见鬼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11.琦善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英夷说出“贵国”、“贵特使”等客气话的大清官员。在此之前,我们都直呼人家为“尔”、“尔国”、“尔等”。我不知道,“尔”换成“贵”,中国政(和)府(谐)是什么滋味,但我猜,让一个老男人在酒桌上跟他眼中的所谓儿辈行拳,酒过三巡后,他由“爷儿好”,被迫改为“哥俩好”,“爷”心中肯定不是滋味。其实外国鬼子们心里也不是滋味,满清朝廷统称人家为夷,偶尔有个区分,也是简单的根据外表特征,比如把荷兰人叫作红番,听着像是红薯蛋似的。荷兰国小人轻,红薯蛋就红薯蛋吧,无所谓,可英国人就不乐意了,在《南京条约》中特别加一上条款,一律不准叫俺“夷”。不准叫,俺偏叫,咸丰皇上在自己的手谕中,不但叫夷,还在夷前加个丑字,丑夷;民间义士叫丑夷都觉得抬举了他们,干脆直呼“畜类”。再后来,中国流行白话文了,夷有点拗口,就统统把外夷叫作鬼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未完待续&,&updated&:new Date(&T00:23: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friends&,&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0,&height&:0},&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08:23:44+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summary&:&◎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学分析 【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招安情结 学而优则仕,是儒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外在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科举小桥的单一性选择机制的确立,读书做官,逐渐内化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自觉,这种心理自觉,被称为知识分子的…&,&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FULLINFO&:true}},&User&:{&korn777&:{&isFollowed&:false,&name&:&磐鼎DorjeTrolo&,&headline&:&|全国性社会组织查询http:\u002F\u002Fwww.chinanpo.gov.cn\u002Fsearch\u002Forgindex.html\n|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电话:12377 邮箱: 公号:jbzx12377\n|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举报www.12321.cn 总:010-12321 分:省会区号+12321\n|举报邮箱1:JuBao@FPData.CC\n|举报邮箱2:\n|公号荐:中国政府网zhengfu\n|公安部刑事侦查局CIDMPS\n|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gabdshcsh\n|中国警察网.大案要案cpddan\n|最高人民检察院:zgrmjcy01\n|最高人民法院:ch_zgrmfy\n|守护者计划:shzjh0401\n|法务在线法律咨询Fawuzx\n|观海解局.法制晚报guanhaijieju\n|110法律咨询:falvbangzhu\n|刑事法律圈:zhxsbhw\n|反骗大数据:FPData\n|剥洋葱boyangcongpeople\n|微墨紫:wsdjtd\n|反传销救助中心wwwfcx110com\n|网络谣言:wangluoyaoyan\n|慈诚罗珠堪布cichengluozhu2014\n|噶玛噶举中国论坛:kagyuchin\n|比尔盖茨:gatesnotes\n|冯学荣读史:fengxuerongdushi\n|拆哪儿:IChinar\n|菲凡烽火台:feifanfenghuotai\n|环球科学:huanqiukexue\n|传神渡:chuanshendu\n|资中筠:Zi-Zhongyun\n|何新时事:hexinbbs\n|终结诈骗:antifraud2\n|作家刘念国:liunianguo77&,&avatarUrl&:&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v2-c037ae3dcaf28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korn777&,&bio&:&人身难得o寿命无常o轮回过患o因果不虚&,&hash&:&1de53d623c39eb02c822&,&uid&:32,&isOrg&:false,&description&:&|全国性社会组织查询http:\u002F\u002Fwww.chinanpo.gov.cn\u002Fsearch\u002Forgindex.html\n|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www.12377.cn 电话:12377 邮箱: 公号:jbzx12377\n|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举报www.12321.cn 总:010-12321 分:省会区号+12321\n|举报邮箱1:JuBao@FPData.CC\n|举报邮箱2:\n|公号荐:中国政府网zhengfu\n|公安部刑事侦查局CIDMPS\n|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gabdshcsh\n|中国警察网.大案要案cpddan\n|最高人民检察院:zgrmjcy01\n|最高人民法院:ch_zgrmfy\n|守护者计划:shzjh0401\n|法务在线法律咨询Fawuzx\n|观海解局.法制晚报guanhaijieju\n|110法律咨询:falvbangzhu\n|刑事法律圈:zhxsbhw\n|反骗大数据:FPData\n|剥洋葱boyangcongpeople\n|微墨紫:wsdjtd\n|反传销救助中心wwwfcx110com\n|网络谣言:wangluoyaoyan\n|慈诚罗珠堪布cichengluozhu2014\n|噶玛噶举中国论坛:kagyuchin\n|比尔盖茨:gatesnotes\n|冯学荣读史:fengxuerongdushi\n|拆哪儿:IChinar\n|菲凡烽火台:feifanfenghuotai\n|环球科学:huanqiukexue\n|传神渡:chuanshendu\n|资中筠:Zi-Zhongyun\n|何新时事:hexinbbs\n|终结诈骗:antifraud2\n|作家刘念国:liunianguo77&,&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korn777&,&avatar&:{&id&:&v2-c037ae3dcaf28&,&templat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avi&:&1&,&growthSearch&:&s2&,&nwebQAGrowth&:&experiment&,&qawebRelatedReadingsContentControl&:&close&,&liveStore&:&ls_a2_b2_c1_f2&,&nwebSearch&:&nweb_search_heifetz&,&vdlc&:&e&,&rt&:&y&,&isOffice&:&false&,&enableTtsPlay&:&post&,&newLiveFeedMediacard&:&new&,&newMobileAppHeader&:&true&,&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hybridZhmoreVideo&:&yes&,&nwebGrowthPeople&:&default&,&nwebSearchSuggest&:&default&,&qrcodeLogin&:&qrcode&,&enableVoteDownReasonMenu&:&enabl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biu&:&1&,&info&:&1&,&androidDbFeedHashTagStyle&:&button&,&appStoreRateDialog&:&close&,&default&:&None&,&isNewNotiPanel&:&no&,&biua&:&1&,&zcmLighting&:&zcm&,&adR&:&b&,&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growthBanner&:&default&,&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updat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baidu&:false,&yidianzixun&:false,&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userAgent&:{&ua&:&Mozilla\u002F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u002F7.0; rv:11.0) like Gecko&,&browser&:{&name&:&IE&,&version&:&11&,&major&:&11&},&engine&:{&version&:&7.0&,&name&:&Trident&},&os&:{&name&:&Windows&,&version&:&8.1&},&device&:{},&cpu&:{}}},&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不舒服老是打嗝放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