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是盘点红色经典诵读文章内容句子,里面放的是名句,标注了作品与作者,那么这篇文章我是否可以标注原创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轻松备战中考,备战中考,备战中考手抄报,备战中考作文,2015中考备战策略,中考满分作文,中考网,王俊凯中考成绩,中考作文,5年中考3年模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轻松备战中考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2013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宝典――作文高分秘诀
2013 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宝典―― 作文高分秘诀(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战略章写作者应有写作的宏观认识、总体驾驭,然后才有可能解除许多写作上的困惑,解决 许多写作上的难题。第 01 讲,认识作文特性一、作文最能扬长避短这是由作文的“综合性”决定的。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多方面“素养”、多方面“能力”、多方面“学识”的一种 巧妙的艺术的“综合”。写作从“素养”上说,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 以及天赋禀性等;从“能力”上看,涉及了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众多方面; 从学科上讲,综合到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逻辑学以及作文学等各方面 的知识。作文是一座综合着思想、知识、思维、语言的富矿。 这样,我们可以从中引申出几点结论: 1.提高作文水平须作“综合”的努力。 2.作文是需要许多“诗外功夫”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靠“熏染”,要靠“磨砺”,“突击”、“速成”不 一定见效。 3.写作活动是一种善于“调动”的艺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善于“调动”而 “厚积薄发”则常常是文章的力量所在。 4.“作文知识”不是万能的,“作文课”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写作无世袭”― ―父不能传其子,兄不能予其弟,师不能授其徒。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习者自身的努力! 决定性的“战役”要靠自己打。 5.得力各异,扬长避短。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有的人得力于“生 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勤练”,有的人 得力于“观察”,有的人得力于“想象”,有的人得力于“理解”,有的人得力于“表现”。 这是强调提高写作水平途径的多样性,由此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以便扬长避短,发扬“优 势”,集中才力,较快“突破”,以便在“综合治理”之中,收“优长带动”之功。 应强调一个结论:作文是最能扬长避短的!你懂得了这个道理,即使你的知识与能力 并不都好,但你也能写出不错的作文来!二、作文四个要件追求1.思想情感――追求深刻;2.内容材料――追求丰富;(以上两点为“神”方面) 3.体裁结构――追求新巧;4.语言表达――追求有文采。(以上两点为“形”方面)三、作文六种主观表现1 (1)性格上,表现个性气息。文章能有个人风格或气息的印记,便更加真实可感,给 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如果像王朔形容的某人长相平平“掉到人堆里就找不着了”的文章, 就可能淹没在作文的汪洋大海中。 (2)思想上,表现情理内涵。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的认识、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 对问题能够理性思考,拥有思想的自由、思想的深度与思维的广度。作为考场作文,对文 章深刻性的要求并不苛刻,只要能够由表及里地分析事物,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意见, 能够给人一些思考与启发,都算是有思想的文章。一个写作者的思想水平往往代表了他所 能达到的高度,也是高考选拔较为看重的。 (3)学识上,表现文化底蕴。狭义的文化底蕴指文史修养,广义的文化底蕴则指对人 类文化精神的深刻认识与领悟。文章的文化底蕴,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透过叙事写景,谈古 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 显示出作者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 其做法是: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假丑恶;或以文化的心 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 或是哲学原理的即时粘贴,或是社会现实的独特透视,或是“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 其表现是:文章材料丰富、信手拈来和运用自如;其作用为:使文章的内容充实,文 化品质增强,甚至能使读者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其效果为: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从 而获得高分。 (4)审美上,表现艺术品位。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的审美能力。作文是个大舞台,对 音乐、电影、美术、戏剧、曲艺等艺术种类的品鉴、感悟均可摄入笔端,成为我们写作的 素材,像对外国经典文化经典作品的陈说和评价、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的巧妙化用和赋 予新意、对中外寓言故事的恰切引用和扣题评说、对中外文学艺术理论的引述??常常展 现作者的艺术品位,给人耳目一新、格调不俗的感觉。 (5)阅历上,表现感染力量。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的生活经历、人生际遇。每个人都 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生活的情感绝不会千人一面。每个写作者走过的路不 同:学校、家庭、社会,这是领域的不同;幸福与苦难、得意与失意,这是感受的不同。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写作的财富。那些独特的际遇与情感体验,将使笔下的文字 更具有感染力,终能打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作为考场作文,拉近考题与个人生活的距 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独到的感受,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文字上,表现语言素养。即通过文章表现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具有个人魅力的 表达,令读者期待,也令读者佩服。此项另有专题论述,此略。第 02 讲,培养作文素质培养几样作文素质,很能解决作文“老大难”问题。应注重如下几个亟需习惯、起码 追求:一、勤于阅读记诵阅读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熏陶”、“浸染”、 “潜移默化”的,对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获的教会、知识的灌输、 技巧的汲取、语言的磨砺、应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渗透”。学生在阅读中对审题、立 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或者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及语感等, 都能有大量的见识,有了这大量的见识,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书 法家沙孟海回答怎样写好字时说:“要眼中有好字”。我们也可以移用于怎样作好文上:2 “要眼中有好文”。写作须以阅读为先导,“劳于读书”才可“逸于作文”。见多识广, 才能写得丰富、生动,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因此,广泛阅读是语文最大量且最重要的“作业”,成为作文不可不具的重要素养。二、造语求新避俗我们一旦动笔写作便应有这样一种追求:力戒文章语言的趋同现象,避免在词语选用、 句式结构、语气语势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要把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构建富有个性化 的语言表达,作为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力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严 谨理性,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真正做到凭空逗巧,意外出奇,既生动精彩又与众 不同。作文时应该自问:写作中有什么因素比语言更致命呢?求新避俗,不苟言语的习惯, 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素养。一旦有了提笔下字便求新避俗的追求或习惯,才能迅速提高感悟 语言和调遣语言的能力,才能形成个性语言。 语言避俗求新的途径多得不可胜数。1、想象修辞――追求形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 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铺陈排比,以增奔泻气势;拟人摹物,以求逼真生动;大 胆夸张,以显飞扬灵气;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 不说“我很悲伤”,而说“我心灵的天空一直下着雨”;不说“女人和男人应有平等 的社会地位”,而说“女人应是一株木棉,和橡树并立在一起”;不说“没有钱”,而说 “囊中羞涩”,说“与孔方兄无缘”,说“‘老人头’不多”?? ?对旺角的多家书店,我和一桃以怀素草书的笔意一路草过去,但有时也不免驻足留 连。? ――比喻创新别致。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生动陌生。 “羞嗒嗒的音乐朗诵会,正在火辣辣地开。” ――拟人摹状,别具新意。2、整散句式――追求参差?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大愚,更是难上加难。……有麝自然香,已变成 了令人发噱的天方夜谈;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为什么她喜欢绿色呢?虽然五光十色缠绕了她的半生:红色的火热,土黄色的坎坷, 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见,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时候对绿色― ―象征生命、希望、纯洁的颜色,有着不可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参差别致。 整句工整而呈气势,散句曲折而显舒缓;整散交错,可参差流转。3、幽默诙谐――追求情趣如一位考生论证“当代中学生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必须十份重视课外阅读”, 有一段对死抠课本、死记硬背的调侃,变叙述为描写,幽默风趣: 诚然,在考分的压力下,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程教材上,于是乎弯腰驼背 兮?孔乙己?,鸡胸鹤腿兮?林黛玉?,双眼昏花兮博士伦,挑灯夜战兮功课如山,许多 人陷入了应试操练的怪圈。 议论语言中作生动的简笔描写,而且模仿楚辞,插入“兮”字,读来纡曲含蓄、意味 深长,以一种轻松戏谑的笔触表达着严肃的态度,搅拌甜酸苦辣于一“锅”,绕有兴味。 ?如果把书的封面比作女人的脸,一个‘抓人’的书名,是放电的媚眼;一位名作家3 的芳名,是诱人的樱唇;封面其他部分的花花绿绿,是女人脸上的姹紫嫣红。敢于素面问 世的图书,一般内容有真货;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大多是真美人儿。?(何玉兴《图书 比女人》) 有人写道:“明末清初直到传教士马利窦第一次带来世界地图时,王公大臣们强烈要 求把中国摆在中间,否则,是可忍,孰不可忍;颇有些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普天之下, 舍我其谁之感。” 这样的文字,幽默、活泼、俏皮,能让人耳目一新,身心一爽。 幽默、诙谐、调侃,体现智慧。如果能适时地“幽他一默”,可使文章陡增亮色。4、精言警论――追求理性“大地在雪下做着纯洁的梦,春天来把这梦实现。” “占领春天的空旷要比挤进夏日的葱茏更容易。” “正是对春日做功利打算的人,才最可能拥有一个丰饶的秋天。” “惟有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一朵春花可以永不凋谢,一股春风可以永远吹拂,一阵 春雨可以永远淅沥,一缕春晖可以永远明媚。” 这些语句之所以受到喜爱,主要在于它们不是客观地呈现生活,而是寄寓了一种思想; 它们不是对思想的明示,而是把它蕴含于形象之中。人们在阅读时,既能获得启迪,又能 有一种审美体验的愉悦。概要地说,这些简短质朴的语句里有着灵动并美丽的思想。 鲁迅在有些东西因有违文学创作的审美要求而不能写进文章时说: ?可以画毒蛇和蝎子,但不能画鼻涕和大便。? 余光中提醒各位: ?当你的女友改名为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祝福,浓缩了我对你的祝愿。? ?政治牢骚,中文清高,物理深奥,历史推敲,数学坐标。? 这些文字,姿容别致,理趣盎然。 有理性的警论,或直陈利害,义正词严;或嬉笑怒骂,入木三分;或针砭时弊,酣畅 淋漓;或多方设喻,增其灵气。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 章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 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 因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 的面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 与死板、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 养成习惯而成为素养。三、选材小处着眼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 性、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4 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 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 具体方法有三:1、添一添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 关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 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 明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2、断一断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 目,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 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3、问一问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 其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 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 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 者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5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 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 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 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 想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 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 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 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第 03 讲,培养作文素质 2四、情感坦诚真切与语言表达密切关联的是情感。滨田正秀在《文艺学概论》中说:“语言半是事物的 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词。” “言须由衷”,“妙笔难书是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孙犁也说:“在创作 上,不要吝啬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就越大。” 作文中最厌“情感的伪化”: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或一番虚情假意的“浅 唱低吟”,或一堆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这类作文,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 本该属于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和“生活暗示给他的某种思想”,只见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避 己之短,扬己之长”,在形式上下功夫,在技巧里转陀螺,做一场“漂亮”的文字游戏。 作文中重要的不是高大的空话,不是主流的官话;一篇好文章应该追求“三独”── 独家的情感,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表达。做到这些都得“言须由衷”,坦诚真切! 言不由衷,则纰漏百出,再美的语言,再巧的故事,也将是形同虚设甚至成为胡乱的 编造;坦诚真切,平实也能有深意,浅易也让细思量。像《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 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多么平实的文字,多么真切的叙述,因 其饱含着睹物思人的真挚,让人黯然销魂!林觉民《与妻书》:“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 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 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多么真切的奢望,多么坦诚的傻想,从而蕴 含的无限依恋的挚情,又是多么凄恻动人! 想感动别人,至少得先感动自己吧?内容不真,感情不切,怎行!作文的思维品质提 高也最要从此处下手。五、构思简拟提纲构思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一系列作文思维活动。构思时随笔简拟纲 要式草稿,效率会高得多!具体方法是:大致构想,用十来个字就能成纲,别小看它只有 十来个字,有了这个简纲,作用可了不得! 1.文章思路脉络(朱自清认为中学生普遍做得不好)就井然呈现了,纲目在前,不易 离题,且思路清晰,大大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 2.这提纲相当于有了存放文章素材的一个个抽屉。苏轼都有类似感受的诗语:“作诗 火速追亡逋,情景一失永难摹。”可将忽然得之或纷至踏来的闪念火花(包括论点、事例、 想法、名言、典故、词句??),就写它一两个或几个字,有用的则及时往适当的“抽屉”6 里安放。 3.利于任你将这些转瞬即逝的闪念火花从容斟酌与调遣,放心挥笔而成文。 切记:拟纲不误作文功!即使是考场上,花它五到十分钟也无妨。简拟提纲,是写文 章时必用、好用、屡用而不爽的法宝! 多少文章大家都是持此法宝写文章的。朱光潜先生在《作文和运思》中谈他编写论文 提纲的方法和过程,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 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 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 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 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 再在其中理出一条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论文中的逻辑关系集中地表明在提纲上,因此特别需要提纲。就是写记叙文,也应简 拟提纲为好。 而我们却不知道提纲对文章写作的“法宝”般的重要性,不列提纲而出现的纰漏可谓 太多,太常见。像很多作文中的故事没有说完而不成文章的情形,究其原因,很少为时间 不够,较多为写不下去了,该写的,前面又没写够,或前面没想好,后面收不拢了??文 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少说什么,这些都是布局方面的构思问题。好些考生 往往不假思索,拿起笔就写,即兴发挥,结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写着 写着,曲了,绕了,偏了,离了,也不能自知。这样写的结果,全文很可能就是一大堆杂 乱的文字,不知文章重点是什么,缺少逻辑性,更为有甚者则是,自己写的议论文自己都 找不出其中心(论点)!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写作――考试时允许简要一点,平时应详尽一些以形成素 养――下笔前,都须花点时间安排一下文章的结构,即思索一下文章应该阐述几个方面的 问题,这些问题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各个层次应写哪些内容,哪些要多写,哪些要深写, 等等。 就说立意这一项的构思吧,其基本过程也都要的―― ①排列:把自己对文题的若干感受点铺排开来。如一个材料或话题,至少可写四个方 面的论点。 ②筛选:即选择最合题意的,感受最深切的、材料最熟悉的、易于出新意的。 ③定向:对确立的中心深入思考,阐明什么观点,针对什么实际,记叙什么材料,表 达什么感情,都做到心中有数。 ④择重:解决“最要写的是什么”的问题。 无论是通篇的或单项的构思,都应边构思边列提纲,提纲就是构思的可视成果。 作文构思的简拟提纲,是大大便利行文、提高作文品质的良好习惯和作文素养,万万 少不得!六、文面清晰工整文面清晰工整,要养成习惯,包括诸多方面: 标点正确――精严的习惯; 书写工整――讲究的习惯; 行款对头――规范的习惯; 文面整洁――干净的习惯。 《羊城晚报》 曾报道广东作文改卷场的老师反映高考作文六大常见病的第一病―― “书 写难辨:情况严重,多年没有改善迹象。每 30 篇作文就有 1 至 2 篇几乎辨认不出来,有的7 是字体实在太小或笔画太细,扫描进电脑后根本看不清楚,更多的是字迹非常潦草,错别 字又多,给阅卷带来极大困难。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做到书写 工整、规范、方便阅卷的考生还不到一半。” 很多考生平时不讲究作文文面书写。标点有一个,没一个,字让人看不清,读不顺, 不愿看,不忍读,备受折磨,生恨构怨,想想,这样的作文将有怎样的下场? 如问:“连字都写不好,能写出好文章吗?”可能有考生回答:“我不是写不好字, 是时间不够。”那又不禁要问:“连写清字的时间都不够,能有时间写清文章内容吗?” 须知:行文时,因为有了提纲,成竹在胸了,接着据纲逐段行文,此时则是一边斟酌 词句,一边从容工稳地书写的;写字时,用黑墨显笔,字居格子中间,宜大不宜小,宜方 不宜斜,标点也是“字”! 禁忌:字迹模糊、缩头缩脑、只蹲不站、连笔牵绕、挤密难辨、横行霸道、该长的短、 该短的长、笔画苟且、标点无范、涂改无规。 以上六点,应是考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起码追求,它毕显出考生的作文素质!第 04 讲,掌握作文策略一、以本为本的策略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 切忌舍“本”逐末。 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最熟悉不 过的作文之源,值得着力开掘。 我们对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忽视,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有“风景”。许多考生在写作 时总是感到素材太少,从而导致“言之无文”,殊不知,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里有那么多 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文化的精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纵观近几年高考 满分作文,很多是得力于课本的。高考满分作文中,《哀痛者与幸福者》,就是由《纪念 刘和珍君》一文演绎而来;《独上高楼》,就是选取课本中庄子、李白、陶潜等历史人物 的故事来论述这些古人张扬的个性,阐释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还有课 本中项羽、刘邦、勾践、邹忌、凯勒??海伦、刘兰芝、葛朗台、林冲、孔乙己、玛蒂尔德 等古今中外众多的人物,都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优秀考生信手拈来的作文素材。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与课本相结合,以本为本,固本清源,创造性地解决阅读、表 达等问题,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如能灵活调动起课文中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有效化 解作文应试“无米之炊”的难题,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甚或达到吃透文 本、夯实基础、读写结合、齐头并进的效果。这个根本忘不得。 另外,可重新审视自己作文本中的旧作。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得失自有寸心知,总结 所得,或能为“成裘”捡拾到“片腋”;弄清所失――自己写作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弱项― ―有意识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或能为“成裘”明确地求得最需要的“片腋”;再是, 同学之间也可交流心得,取长补短,而赢得新的感悟。二、拓宽视野的策略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题材局限、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平淡乏味的现象, 因而拓宽学生作文视野显得非常重要。1、注意与时俱新①着意扩大视野8 关心时事新闻,浏览书报杂志,特别是关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热点问题,关注“焦 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今日说法”、“共同关注” 等电视节目,阅读《中学生时事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开展时事讨论,这些都是拓宽 视野的好途径。 ②引入时代活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要善于向生活汲取,作文就永远是新鲜迷人的。当今所见 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急剧的变化状态,新事物、新现象、 新情况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汉语的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如反映政治 制度和经济生活方式的“特区”、“市场化”、“股票”、“网友”、“泡吧”、“发烧 友”等,反映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MTV”、“CT”、“CD”等,许多新词语互相交 融,虽有的还未被词典收录,但已为公众所认可。作文适当引入以为点缀,可使文章富于 时代信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③注重观念更新 新世纪是创新的时代,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 章”,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留意身边活生生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新问 题,捕捉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闪光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从而确立富有时代特征 的新的命意。2、关注题材视野作文练习的一些主要题材范围: ①和谐发展 国家稳定、以和为贵、友好相处、团结关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对自然的保护、 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生态的自然统一?? ②人文爱心 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 想和人的命运,爱祖国、爱人民、爱他人、爱自己、尊老、爱幼、怜残?? ③为人处世 社会、人生、贫富、生存、奋斗、挣扎、宽容、理解、助人,个性、尊重、放弃、沟 通、倾听、合作,位置、理想、理智、成熟、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④道德操守 诚信、礼貌、孝顺、谦逊,团结、合作、公德、平等、反腐、倡廉、情操、品位,敬 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 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 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⑤哲理思辨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 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与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 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善与丑恶等。三、分项训练的策略作为衡量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的高考作文,最受人注重因而最要强化的,是以下 四项基本技能: 1、语言表达的得体、流畅。 2、思维品质的辩证、深刻。9 3、布局谋篇的合理、严谨。 4、文面书写的美观、整洁。 备考应以此四项,作为贯穿高考作文备考全程的明确目标,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作文训练要成序列。可选择下列一至二种训练系列进行适应性训练,则可尽量避免重 复交叉,免得事倍功半。1、多种作文命题形式的分类训练以话题作文为重点,但不把赌注全押在话题作文上。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看图 作文、材料作文也应适当熟悉和训练。2、多种结构内容话题的分篇训练如以图画为题引的,以古文名句为题引的,以古今中外寓言或哲理故事为题引的,以 社会现象为题引的,以现代诗为题引的,以一组或单个关键词为题引的诸种类型话题作文, 要做一些适应性训练。3、多项等级评分标准的分点训练可以按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为八项训练: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 真挚,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4、多个作文关键环节的分项训练。以作文关键环节为序,是最常用的作文训练序列,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料剪材;布 局谋篇;文体语言;修改润色??四、个性创新的策略作文是最能扬长避短的! 文章写得好,每人的“得力点”并不相同。在“能力”上,有的人得力于“阅读”, 有的人得力于“生活”,有的人得力于“学识”,有的人得力于“思想”,有的人得力于 “勤练”,有的人得力于“观察”,有的人得力于“想象”,有的人得力于“理解”,有 的人得力于“表现”。这是强调提高写作水平途径的多样性,“广谱性”,由此而增强学 习者的信心,以便扬长避短,发扬“优势”,集中才力,较快“突破”,以便在“综合治 理”之中,收“优长带动”之功。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奇兵一路”,要善于“藏拙”和“露 美”。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 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 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再求发展,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 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展现。要有追求“亮点”的意识,展 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以情感感人,以道理服人,以文采怡人,这些都是能征服人心的“亮 点”,写作中创设一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就能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 展等级,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考试说明》规定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 等级,反映了提倡创造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指导思想;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 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 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一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 以加到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五、各个击破的策略1、每天增加一点积累每天增加一点积累,或诵一首小诗,或背一句名言,或攒一段材料,或记一则新闻??10 哪怕只是一点点,集腋成裘,可解高考作文“无米”的燃眉之急。2、每练致力一个环节考场作文的整个流程,一般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文体语言、拟题、过 渡、开头、结尾、行文、修改等环节,写作训练时可以侧重于某个环节以求提升。就个人 而言,可能存在某个薄弱环节,写作时可以致力于这个环节以求突破。我们知道,提高作 文成绩的途径之一在于减少失误,变薄弱环节为强项。比如审题是薄弱环节,那就专门训 练审题,审题过关了,不再偏离话题,成绩就有了基本保障;又如议论文写作,老是泛泛 而谈失之肤浅,那就强化训练“为什么”这一环节,强迫自己说出三四条理由,锻炼说理 的本领,文章就相对深刻了。我们说每练致力一个环节,不是致力于每个环节,而是要特 别下工夫于薄弱环节。3、每次打造一个片段这是提高作文语言档次的捷径。考场作文是急就篇,客观地说语言比较粗糙,如果能 够精心打造一个精彩的片段,表现出较高的语言表达水平,就会为整篇作文增加亮色。因 此我们要以精彩的语言表达为目标,坚持片段作文训练。比如记叙文,以生动形象为目标, 写作景物、肖像、动作、心理的段落;又如议论文,可以精炼流畅为目标,写作阐述某种 观点的段落。片段作文训练还可以把发展等级的语言要求作为目标。比如“句式灵活”, 以灵活运用疑问句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否定句中的多重否定句、整句中的排比句和对称 句以及常见的变式句,学着写精彩片段。――这样句子训练和片段训练就融为一体了。又 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就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移就、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写 作写景状物的片段。当然,写作片段要设计好情景,使片段训练可以直接为篇章写作服务。4、每人强化一种文体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也就是说考生可以任选一种文体进行写作。因此,到了高三,尤 其是进入复习迎考阶段,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种文体作为强化训练的对象,以求 高考时最佳发挥。要选择哪一种呢?当然要选你最拿手的文体,而不要片面追求“品位” 去练非我所长的体裁,更不可为了时髦学写那些形式怪异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长于形 象思维,不妨专攻记叙文;如果你喜欢逻辑思维,尽可只写议论文;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 笔优美,可向散文进军??反之,在高考总复习的冲刺阶段,对自己的写作情况还不甚了 解,平时练笔文体随意,到了考场随便下笔,丝毫没有文体意识,不能做到扬长避短,甚 至相反的扬短避长,那是相当危险的。强化训练一种文体吧,高考作文便可临阵从容。 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编织出一件件 体裁杂糅的“百衲衣”,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像”文章,结果丢了不少分数。在写作 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 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 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作文训练要先“入格”再“出格”,先“死” 后“活”,“死”去“活”来。5、每文注意一些细节学生对好写的文题,往往能写得内容丰富,但也往往写得没有层次,不分主次,什么 都写,要解决这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就要有治繁撮要的功夫,所写要力争有“精度” “深度”。学生对不好写的文题,又往往是无话可说,或说得不着边际,隔靴搔痒,要解 决这类思维质量的隐性问题,所写要力争有“信度”、“效度”、“力度”、“新度”。 又如一些同学对字体、错别字、题目、字数等细节要求不加重视,对潦草的字迹视而 不见,对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熟视无睹,对乱七八糟的卷面不以为意,对不切内容的题目 漫不经心,以为这些都是细节而习惯于所谓“大行不顾细谨”。殊不知,这些没注意到的 细节,往往使高考作文的得分大打折扣。11 6、每篇突出一个亮点所谓亮点,整体而言是指一篇文章的特色,局部来说是指文章中某个出彩的地方。文 章有特色可以提高档次,局部能出彩也会增加得分。当然,突出亮点要量力而行,如果无 法使全篇闪亮,那就局部发光吧,比如拟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写个漂亮的开头或结尾,来 些恰当精彩的比喻,说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它们或多或少都会给你的作文增加亮点。第 05 讲,谨防作文误区一、重视积累而缺少演练一些学生认为读多了就会写。是的,读多了,自然有感悟有积累,但这两者是有相对 的独立性的,要求各自迥异。考生必须多阅读报刊杂志,阅览新闻,但也要在练上狠下工 夫,并且是科学得法有系列地练,分门别类地把各种类型的作文都训练到位,每周最少有 一节课时间来专门训练写作,能力是通过训练提高的。 高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要能戴起它那轻松的“镣铐”, 跳出自己优美的“舞蹈”,不经常进行遵循“游戏规则”的训练,肯定不习惯的!二、重视演练而缺少积累一味地练习写作也是收效甚微的,多写未必笔下生花。作文需要灵感和感情,需要生 活积累,需要材料,所以要多阅读,关注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事与物,新近发生的有价值 的大小事情。宜每周最少有一节课的时间用来阅读,摘抄整理写作材料,在写作上反思。三、重视实践而轻视技法仅是一篇篇地写,一天写它一篇甚或一天写它几篇,是不能解决需应百变的作文写作 问题的。必须在写作理论上善于学习和总结,比如各种体裁、各个高考作文得分点、各项 基本环节等都要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与方法,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招数,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建议循序渐进系统地掌握作文技法,最好还能对照优秀的范文总结经验,对照自己的作文 重点攻难。四、重视质量而忽视速度平时有学生写作文老是迟交,老是喜欢拿回家去完成。很多学生这样写出的作文还往 往大受老师的表扬,其实这不免为误导。每年的高考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时间写完作文。 语文科高考两个半小时,但用在作文上也就 60 分钟左右。因此应该训练快速作文的能力, 最好规定在 45 分钟之内完成,从而达到训练的效度。五、重视规范而不敢创新高考作文不仅需要考生循规蹈矩,而且也需要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创新不是冒险,也 不是不保险,相反,恰恰是最保险的做法。试想一下,谁愿意看到太古板而没有一点灵气 没有一点创新意识的文章?各地推出的高考优秀作文没有一篇不是创新之作。我们在创新 理解上常有误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遵守规则下的大胆而富有意义的创新。创新和重 视规范两者间应该是统一的。写作时要自始至终、时时刻刻遵守规则,更要学会创新,敢 于创新,既敢于形式上创新,也敢于内容上创新。六、重视猜押而轻视素养12 猜题押题实际上就是想投机取巧蒙混过关。高考命题要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一份高 考试题的出台,不知有多少专家,通过多少论证,会千方百计防止猜题、押题,所以,要 完全猜到、押到,想蒙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沾点边而已。懂得起码的写作 技巧,练就基本的素养习惯,学会深深地动脑筋,真真地动感情??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 功夫,是以一变应万变的基础,轻视不得。七、重视语言而忽视思维片面追求词藻文句的花哨而实质内容贫乏空洞,一些表述或比喻看似生动活泼而实则 毫无道理,这更是极不可取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 是没有看重提高思维水平。思维,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富兰克林说“思 维是最大的财富”,将思维这一瓶颈问题予以突破才是最根本、最明智的方法,也是学生 终生受益无穷的方法。如果考生写作的思维能力没有确实提高,一切都等于零。必须在作 文备考中持之以恒地强化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 思维具有严密性、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独创性,具体方法有:写议论性散文,学会 同题多做(一个题目多种构思),养成列提纲的良好习惯,重视思路训练,敢于写新异文 体的文章(如采访、日记、书信、调查报告、新闻等形式)等。 直通车 写作第 06-30 讲(技法)?战术章作文要力避平庸――话,要锤炼得流畅精警些;事,要提炼得生动感人些;理,要论 说得有理服人些??这些都表现为作文基本环节上的功夫。 作文基本环节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行文、修改等。 作文要达到高考考纲中作文“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十项要求,即合乎“基础 等级”要求继而迈向“发展等级”的创新台阶,就必须在这些作文的基本环节上下功夫。? 审题篇审题就是审察清楚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审题的过程就是理解题意的 过程,通过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确 定文体。 ①作文命题呈现出话题作文、以材料的某个侧面或角度提炼观点的“题意”(暂名) 作文、标题作文三元共存、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这三种题型又都呈现出既有一定的审题限制又提供广阔的写作范围的良好趋势,如 有的标题作文的可写范围就与话题作文一样宽泛。 三大类型的命题难分孰优孰劣,考生都应有所准备。以下分别简述。第 06 讲,标题作文审题标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作文的题目、不用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的作文。标题作文包括全 标题作文和半标题作文两种形式。 近几年,如 2008 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 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13 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2007 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 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2006 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 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这些高考标题作文题应引起我们的高 度重视。 多年来多用话题作文写作,要注意区别,标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主要 区别: 一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 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 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标题作文审题,总体地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与体裁、写作要点,注意 题眼、主词、谓语、修饰语,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并不简单。具体方法有: 1.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 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等,题 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 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 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 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 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 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 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 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 行考证的形式命题,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 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 的句式命题,则应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2.增加内涵法。一些标题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 象的题目具体化。将标题中的字来组成词,将标题中的词来组成句子,从而确立文章的中 心,小口子切入。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文章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能具体生动。如 2008 年湖北高考卷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14 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 “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行文。 3.题眼审视法。关注标题中的题眼。如 2008 年广东高考卷作文的请以“不要轻易 说‘不’”为题,关键在于考生能否解清“轻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 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只有找准了题眼,文章的中心 才不会偏离。 4.近义推敲法。将标题中的词语的近义词找出来,以警示自己不要落入作文题设置 的陷阱中。如要你写“摒弃脆弱,学会坚强”,你就列出脆弱的近义词“软弱”“懦弱” 等,这样能发现写“脆弱”离不开“挫折”,没有“挫折”的考验看不出脆弱与坚强。要 你写“纪念”你就列出“想念”“思念”“怀念”等,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纪念”除了 “思”,还有“行”――有行动。这样可防止审题时剑走偏锋而造成的失误。第 07 讲,材料作文审题材料作文,是指原先高考沿用了多年的纯材料作文。现在一般不以这种纯材料作文样 式命题,此所以列出,仅是有利于比较,因此讲解从略。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 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 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 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笔分析把握其含义。 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异同: 话题作文和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先提供一则材料,然后以材料为触发点,写一篇高考 作文。那么,对待这则材料,两种作文形式有什么区别呢?一般而言,过去的材料作文必 须使用所给材料,行文的主旨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如果写议论文,那材料一般应放在文 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它的思维方式局限于:概引材料,亮明观点,举例论证, 总结回应。它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捆住了考生的立意手脚。而话题作文则不同,它强调 的是行文与材料有关,可扣材料主旨,也可不扣材料主旨;可运用材料,也可完全舍弃材 料,是一种非常开放的写作,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测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 08 讲,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 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 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1.审材料(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 2005 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 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 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 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 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15 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 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 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 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 候突然来到。?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 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 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 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2.审提示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 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 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 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3.审话题(1)话题才是核心。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 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 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可叫“话料”,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 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对话题的立意没有约束性,只有启发性,例说性――所以才叫 举一反三的 “一” 没有材料或提示语也可以命出话题作文的, ; 如: 请以 “欣赏” 为话题?? 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抛开话题,只注意材料,那么,很多写作的新空间将不能涉 及,不会涉及,不敢涉及,是很可惜的;甚或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 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话题规定范围。 话题只是严格规定了范围,一般不规定立意、文体、题目等。话题是最大开放中的最 小约束,审题时不能视而不见,要通过它明确话题的范围和指向,以便准确地打开思路。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审题主要是找范围限定――“镣铐”,立意则是“镣铐”下的“跳舞”;审题须追求 “准”与“切”,立意须追求“活”“深”“新”! 因此话题作文要注意: ①不能偏离话题。 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作文涉及面广,可以有多种立意,可以设置出多个中心, 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是一个中心,多中心等于无中心。 ③切入口要小。因要让几十万、上百万考生可写而给的话题,可写的范围是很广的, 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一个考生最多不过千字的作文能写的就只能是话题下的一个小点 或一个小侧面了,切不可贪大求全。16 (3)话题范围宽泛。 题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性,二是自由性。话题固然是写作的核心,而只提供写 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话题规定着写作范围,但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 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它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 度,使考生有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 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上乘的话题作文更 看重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 未写。 因此,要善于追求可写的广阔新空间!形象地说,话题作文能“戴上它轻松的‘镣铐’, 跳出你潇洒的‘舞蹈’”。4.审“注意”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为“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 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必须一一符合。第 09 讲,题意作文审题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 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 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 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 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值得思考的问题。2006 年全国高考试题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题方面 有了悄然的变化: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它一般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 范围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 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有人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或 “题意作文”,即必须与材料内容意义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有联系。这里姑且叫它“题 意作文”。1.话题作文与题意作文的区别(1)话题作文有话料,题意作文有材料,话料和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二 者一致。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话料已提炼为话题,题意作文的材料没有提炼为明确的 话题,还须自己从中提炼。 (2)话题作文出示有明确的话题,范围边界明显,不可越雷池半步;题意作文没有出 示明确话题,范围的边界模糊。 (3)题意作文常是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话题作文是由一(话题)到多 的发散(相关)。 (4)题意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 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 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2.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 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 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17 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 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 规定范围、 提示思维方向, 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 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揭示材料内容 某一方面的含义来拓宽写作范围,搭建写作的思维平台,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 养考生提炼出话题的能力。 考生在难以界定题意作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时,不必着急,因为从思维起点上看,可写 的对象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不像过去的纯材料作文一定要正对材料主旨(即原材料实际 上间接地规定了文章主旨)而不能就材料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写,现在的题意作文, 只要涉及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体验的,是都可以写的。 如 2008 年北京卷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 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 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 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3.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起点,思维起点是多样化的, 材料如同“庐山”,只有一个,而侧面或角度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决定着思维的 多样化,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也能较大地拓展命题的立 意范围,但始终只能是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从某个侧面或角度的感想。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已难以撇开材料中的事例。完全可以说,材料“限制”了 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写成我们以往的可以置 材料不顾的“话题作文”。 正确地审读与立意是关键,因为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 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06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其方法,总的来说,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立意的主旨是一般的、抽象的,因 此都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归纳与转化。当然,具体行文时又可以逆 向地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而写个别的、具体的。 具体的方法,有如下几个可供借鉴: (1)关键词语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 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18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 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 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 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 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 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 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再如: 很多人千里迢迢寻找隐居的武大师,期望能从武大师那里学到绝招。他们到达深山的 时候,发现大师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两桶水都没有挑满。按照人们的想象,他应该 挑得满满的。有人不解,问大师,大师回答说: ?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大师的回答,其实就道出了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 适中。“适中”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推而广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适中”的问 题:比如,人若无目标,就会碌碌无为;目标过高,往往会因为无法实现而丧失信心;我 们的奋斗目标也应该定得适中。 (2)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 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 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 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 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 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 想知道我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 真去天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又。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曾经偷东西,“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否则,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 对待犯错误者,而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的。这样立意就容易找准了,当然19 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若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 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 ③尊重别人,给人自尊 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若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知耻而后进 ②知错就改 ③人贵有自尊之心 ④诚实乃立身之本。 ??。 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 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 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视为偏离题意。 (3)察情感倾向法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 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出题人的观点态度从去发掘。如: 根据下面一则短文,按文后要求作文: ?老师,假如我是你,我就不当老师!?全班顿时静极了。?我喜欢当老师,?老师 平静地说,?第一是希望自己永远充满活力,和你们在一起,我永远不会衰老;第二,我 很贪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将军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他要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他 的老师。?那就我啊!所以我喜欢当老师。??为将军的老师鼓掌!?大家笑着,叫着 要求:听过这番话,假如你是在场的同学,请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这则材料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命题立意要从赞美老师方面考虑。 (4)辨相互关系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 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 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 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 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 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 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 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 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 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以题意作文的审题立意,不能不管材料而自行确定,不能另搞一套,而要全面 仔细地阅读材料,要从材料的内容意义出发去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也不应孤20 立运用,而应相互联系、综合使用。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侧面或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 择某个侧面或角度的立意去作文。第 10 讲,写作空间拓展以上谈各类命题的审题,主要是在“切题”的准确上、在“范围”的限制上,即从消 极方向审核;而审题还有一个更值得提倡的积极方向,那就是在保证能“切题”、合“范 围”前提下,进而开拓出广阔的可写视野,了望到辽阔的驰骋空间。这两个方向的审题是 相辅相成的,而要写出有创新意思的作文,这后一个方向的审题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心 力。 如何从积极的方向去开拓可写空间呢?下面提示几种方法以资借鉴。1.虚实选取法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肩膀”,从实在的人体部位的肩膀角度就难写, 那么由肩膀联想到“依靠”“担子”“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其历史使命” “个人的肩膀”“民族的肩膀”等,可写的空间就大大地拓宽了。 有的作文命题很虚,虚者则实之:如“感悟大自然”,“大自然”是个范围很大的抽 象概念,只想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感悟,就虚而难写,倘“万中取一”,尝其一“脔”,或 只写水,感其千变万化;或只写山,悟其奇崛险怪;或只写树,感其万种风情;或只写云, 悟其千姿百态;也可写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也可写流星,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也可写静听虫鸣,惊 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 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 无不合“感悟大自然”这个大话题。 2.多义联想法。题目的词语常有多种意义,对“多义”的玩味与选择,最是表现审 题的智慧。 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中的“息”,既指身体的休息,还指奋斗的停辍或中止,因 而可写的范围大大加宽: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勤奋者懂得“生无所 息”,取得辉煌成就;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过度劳累而英年早 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 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退步??对生命的这些思考与探讨, 都是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雕琢”与“天使”,都具有多义性。“雕琢”可以理解 为“促成”“实现”“树立”“培养”“塑造”“发掘”“实践”??;“天使”可以理 解为“美好的愿望”“远大的理想”“完美的目标”“善良的心地”“优雅的气质”“高 尚的境界”?? 且随着对这些具有多义指向的词语的理解,可写的内容对象便不胜枚举了,凡是用心 创造美的,均可成为话题写作的范围,这样看来,本话题的开放空间实际是很大的。如: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虽然是标题作文,却有话题作文般广阔的空间。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 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2、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3、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4、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21 5、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6、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7、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8、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 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9、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 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 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10、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 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11、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明智的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所见知所不见。 12、水晶莹清澈,好人一生平安,心灵纯洁、晶莹剔透的人,最终能有七彩的人生。 1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拥有自我。 14、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领导者,要取信于民,依靠民众。 15、水往低处流,人类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会自食恶果。 16、水能冲破堤岸,泛滥成灾,人类如果不加约束,只想得到彻底的自由,一定会害 己害人害社会。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18、从水的性质联想,水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为人处事应随和,富于变化。 但是,从反面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见风使舵,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大多数人所 鄙视的。 19、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做人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 不平、不公,化解怨愤。 20、从水的经历看,高山的雪水,穿越悬崖峭壁,经过层沙积土,有f岩阻挡,有暴 风雷霆,但也有芳草斜阳,夹岸桃花。我们的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 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要感谢生命,痛苦时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 苦又何尝不美丽? 3. 变换表述法。 有的作文命题, 或借助形象、 或利用比喻, 如浙江作文命题曾有 “一 枝一叶一世界”,江苏作文命题曾有“风头?猪肚?豹尾”。这类命题越形象,考生理解 却越含糊,往往成为考生之最怕。命题本义不明说,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 考生需要合理转换表述,即“剥壳”一番,“翻译”一下,使其意义变得赤裸,使其面孔 变得亲近,审“透”而生出一些实质性的意义之后,就不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 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出人意料”指某种情形没料到,或某个结果非 同寻常,“情理之中”即事出有因,符合常情;整个的转换表述成赤裸意义,可以是“偶 然性中有其必然性”,可以是“不平凡(或没料到的)的成就(或恶果),有其内在的原 因”。 如话题“跑的体验”,见仁见智,可写的也是很多的:可有感于“发展”,可有感于 “自由”,可有感于“方向”,可有感于“极限”,可有感于“局限”,可有感于“超越”, 可有感于“险阻”?? 如话题“曲径通幽”,“曲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可理解转述为常人少走的路, 不同寻常的途径,超乎寻常的手段,婉转的方式,巧妙的方法,别具一格的手法??; “通 幽”可以理解转述为:达到理想的目标,达成满意的效果,创造美妙的境界??这样分解 着,“剥壳”着,“翻译”着,“赤裸”意义就出来了――选择不平凡的途径,或用超乎 寻常的手段,或采用别具一格的手法??而实现理想的目标,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美妙22 的境界??它可以写为人处事的策略,可以写理想的做法,可以写文学艺术中的技巧?? 当然不排除可以写实景而去记叙一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 立意篇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 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过好立意关,当慎。 一是“意在笔先”,立意是战略决策问题,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即使先想到的是 许多感性的事例材料,也要上升到理性的意旨上,才能正确地决定取舍和选取角度。具体 地说,写文章时要记得问自己:“你的文章有中心句吗?”文章所立之意,即中心句,应 明确地在草稿纸上写出来,甚至用下加横线标出全文中心句,以避免无立意而行文;全文 中要有中心句,甚至各段中有主句,这样有利于(阅卷者)阅读,有利于(写作者)写作; 没有立好意而作文,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立意要有“回答话题”的意识。这是指立意要对准话题,如:“体贴”话题的立 意――人生处处有体贴;细微的体贴见威力;我融化在体贴的温馨里。又如“花一定要香 吗”话题的立意――花不香也可以美;化作春泥的花更美丽?? 三是立意要追求“活”“深”“新”,要多方探寻,扬长避短,择优选取。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再将两者比较一下: 审题――戴起你轻松的“镣铐”,立意――跳成我潇洒的“舞蹈”! “镣铐”下,不能步履蹒跚,“镣铐”下,须寻求舞姿的潇洒自如。 善于立意,是写高质量作文的关键。下面分述一些立意技法以供借鉴。第 11 讲,高视阔步立意所谓“高视阔步”,就是指作文要“大气”,有高足阔步之态、英特超迈之姿,写出 气慨不凡的文采。有高远的立意,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具备了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气量, 就从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与选择目标的能力,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钻坚 仰高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 展示自我。才识是高考作文的制高点,它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 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 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那么文章怎样才能写得立意深远而有才识呢? 1.力避平淡放眼高远。深刻高远,总是从宏阔而高远的心灵视野出发,立意总是 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就事论事,尽量用大的 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 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如“习惯”,多数考生就习惯写习惯,或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自甘平 庸,流于一般。若能从宗教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从科学谈到政治,从 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出挑战,这就不再是 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这种习惯自然超越了一般,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2.古今中外纵横驰骋。针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分析,多方向探寻,由一点向四周 辐射的开放性思考,便是发散思维。发散思考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 度思维。“纵”就是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 部分组成。“横”就是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由“水”想到长江、黄河、23 黑龙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国的江河湖海,都属横向思考,它能使认识向四周延伸拓展。 【例文借鉴】 仰慕你――中华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 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 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 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 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 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 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 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 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 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圣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 己, 我们不断地用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 去总结辉煌, 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 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 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 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 理。中华大地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 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 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雎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高远的立意,丰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的情怀,使全文有一种大气之感。全文既没有进 行抽象的理性分析,也没有选取现实中具体的一两件事,而是从宏观的文化入笔,带我们 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最后“卒章显志”――“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 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 【例文借鉴】不要轻易说?不?说不,是一种拒绝。因为你不喜欢,或者你不需要,或者你伤及自尊,所以你选择了 拒绝,你说:?不!我不需要!? 说不,是一种放弃。你在不懈的追求中饱受煎熬,甚至历经艰辛,离成功一步之遥时, 却坚持不下去了,你面露痛苦之色,无奈地摇摇头:?不,我不行了。? 说不,是一种反击。也许,你承受了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误解;也许,你受尽了只 有你自己才了解的太多的屈辱;也许,你再也忍受不了那些不负责任的指责,终于,你气 冲牛斗,爆出一声怒吼:?不!你们给我闭嘴!? ……24 谁也不能否认,说不,是天赋人权,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你可以在种种情况下说不。 但是,作为你真诚的朋友,我还是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你:?不要轻易说不。? 道理很简单:就像忍受不了窗外的喧嚣和飞尘而把窗户紧闭一样,你不开窗,也拒绝 了所有的明月清风鸟语花香;就像?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尽百倍的努力一样?,既然你已 经心急如焚、挥汗如雨地在断垣残壁中刨了十多个小时,为了那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生命, 你绝不会在最后的时刻轻言放弃;就像我们的国家在面对那么多不了解真相的人们横加指 责时,依旧面含微笑,耐心解释?西藏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一样,我们可以压住心头的不 平和愤怒,因为我们明白,简单地说不并不能让他人心服口服。 其实,我中华传统经典之一《易经》早就告诉我们借助阴阳二气的?生生?规律,掌 握天地人道,教导我们修身养性,然后才能?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儒学提倡的?温 良恭俭让?更是强调做人尤其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中国人,必须韬光养晦、恭顺隐忍,惟其 如此,才能跟周围的人们和谐共处、和气一堂――这也是我们国家提倡的建设和谐社会之 必需。动辄说不,只会徒增龃龉,弄得人人心气不顺,个个忿忿不平。 虽然如此,但是,朋友,我还是要跟你说: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要说不。在应该 说不的时候,你必须毫不含糊地大声地说:?不!? 就像屈原再也忍受不了楚怀王的昏聩,不愿跟奸佞同流合污一样,他以五尺之躯怒投 滔滔汨罗,从而向当权者和楚国人民喊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声?不?; 就像文天祥不愿高贵的灵魂在蒙古人的铁蹄下被践踏一样,他宁可牺牲生命,也坚决 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保持了一个中华士人高傲的操守。他的一声高震云霄的?不?,着 实将一颗?丹心?刻在了灿烂的中华?汗青?之上。 朋友,我坚信,不远的将来,当我们中华民族以和平的姿态真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以强大的国力跟世界各国礼尚往来之时,我们就不必再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了,我们 就可以大声地对那些饱含傲慢与偏见的指责说不! 所以,不要轻易说不,说出来必声震环宇。 文章清晰地阐明轻易说“不”即“简单地说‘不’”是不可取的;但不是不要说“不”, 应该说“不”的时候,就要坚决说,说得声震寰宇,考生理解文题非常准确;文章拈来眼 前的汶川地震、西藏动乱,古时易经的阴阳、儒学的主张、屈原的投江、文天祥的不屈, 带我们进行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穿越,这种从宏观入笔,大处立意的视野更值得借鉴。第 12 讲,多向思维立意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关乎作文的成败。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如:变常见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 度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角度表述,推因析 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多向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 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的多向立意法有以下五种: 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 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 2003 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 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逆向立意法,又可称为“反弹琵琶法”。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 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如一道云南高考题: “一 个女孩趴在卧室的窗台上,她看见邻居正在埋葬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很可爱,小女孩平时 常和它嬉戏。看见小狗悲惨地死去,小女孩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25 便把小女孩带到另一个房间,打开了另一扇窗子。从这个窗口望出去,那是一个阳光灿烂、 鸟语花香的玫瑰园。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境顿时开朗起来。老人慈祥地对小孩说: ‘孩子,你开错了窗。’”在上述材料后提出下列要求:“小女孩是不是开错了窗?请联 系生活实际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中的“是不是”“思考”等词语,为考生张扬个性 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少考生都认为这个小女孩“开错了窗”,把文章的主旨定位在“应 用乐观的眼睛看世界,否则满眼都是悲惨和伤感”上,结果大同大异,缺少创意。有位考 生独辟蹊径,认为“两扇窗子都没有开错”,当代少年的感情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既 要用乐观的心态欣赏窗外的阳光,又要以同情的目光关注窗外的不幸;既要乐其当所乐, 又要悲其当所悲。失去了对弱小者、不幸者的关爱、同情乃至哀伤,这样的感情世界是不 完整的,缺少人文色彩的。这位考生发人所未发,其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纵向立意法,即着重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纵向立意。人和万事 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情感、态度等也不是一成不 变的??如对“珍惜”话题,我们往往不是天生就懂得珍惜,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由此可以纵向立意:学会珍惜;终于懂得珍惜?? 横向立意法,即着重从空间联系着眼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横向立意。世界上的 人和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珍惜”话题,珍惜地球就是珍惜生命; 珍惜生命才能提升生命的价值;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你会更加幸福;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珍惜绿色就是关爱生命;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生活因珍惜而更加美好;人生因珍惜而 精彩;珍惜你所拥有的你会更快乐?? 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 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 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 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却也有人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 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得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再如“感情的亲疏与对事 物的认知”会因人、因事、因时空等因素不同而存各种错综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对待 地震灾难,亮出“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的观点??这样认 识、立意可会更高一筹。 【例文借鉴】水,灵动的历史?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自唐古拉山脉,黄河九曲十八弯,一泻千里, 浇灌出华夏沃土,孕育了仰韶文明。 黄河一次又一次地改道,汹涌的河水一次次向人类张开血盆大口。黄河边上满目疮痍, 遍野都是饥民。然而,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赋予人类以灵性。大禹治水,惊叹于自 然,慑服于天地。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明智的渭河水啊,早早就弹起了秦亡的前奏。一统天下的 功高盖世终究湮没在渭河东去的流水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壮的旋律,让我们仿佛又觉Z身于当年那浓烟 滚滚,旌旗纷飞,杀声震天的壮丽场面中。是可歌可泣的历史,赋予了水无尽的雄浑;是 水,演绎了一曲曲英雄颂歌。 南北朝久远的笛韵笙歌都消散退去了,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汩汩流淌着四朝的繁华。但 一声声的丧国之钟却永远打破了秦淮河晓风残月的美景。只留下一丝惆怅,供后人去凭悼, 去哀念。 ?尽道隋亡为此河?京杭运河早早地就敲出了隋朝的末音。?水殿龙舟事?结束了这26 个短命的王朝。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一声炮响,滚滚的珠江水也要为汹涌 的铁骑让道,中国的河流开始流淌出悲哀的泪水。 有人说,三四十年代,中国河流流淌的是血水,是泪水,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大江,却 也渲染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 曾几何时,一个主题为?环境污染?的民谣在河南一带流传开来?50 年代淘米洗菜, 60 年代洗衣灌溉,70 年代水质变坏,80 年代鱼虾绝代,90 年代身心受害……?工业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色经典诵读文章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