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冒险岛2 法师披风 对联《身披忍辱甲 手提智慧剑 著名书法

(循环希望)
(循环希望)
(循环希望)
(循环希望)
(循环希望)
第三方登录:chenmo1971的日志
转载《汉字、书法与传统的审美智慧——对汉字与书法的再认识》
已有 2837 次阅读&
陈默中国画《静妍》 纸本工笔& 取材花卉& 希望能在纷乱的人生里安静的开放出自身的绚烂
转载书法家《》
尊敬的主持人黄博士、各位理事、各位先生:&
&&&&& 首先感谢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我来香港讲学,感谢各位拨冗参加今天的文化清谈,感谢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总干事卢先生、副总干事王耀莹和各位同仁的精心安排和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的在香港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充实、顺利。
&&&&& 我第一次来香港,对香港第一个印象就是交通方便。马路狭窄,纵横交错,但畅通无阻,这种道路状况下还能如此通畅,在北京是很难想象的。道路通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都遵守规则。我在香港仅一个多月,虽然对香港的了解不多,但我感到香港的基本状态和我亲身体验的交通类似,各守其则,井然有序。在仁济医院中学,我看到600多名学生进场、退场,十分,很有秩序。我忽然产生两个想法,一是观察一个现代社会的状态,从交通上就可以窥其大概。内地很多人在鼓吹“个性解放”,以不守规则为能事,所以“繁荣”掩盖着各种矛盾交织的“乱”。当“乱”表面化之后,那局面也是不可想象的。二是路况不理想反而使人们更加能够体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所以,对于物质条件的追求要有限度。
  来香港以后,看到二零零一年六月十三日曾荫权先生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新会址揭幕仪式上的致辞,看到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成立“十多年来举办了超过一千项研讨会、展览、工作坊、研究及出版计划等林林总总的文化活动”,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这里凝聚着文化中心各位先生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热爱。如果没有这种热爱,举办这么多活动(尤其在香港回归以前的十二年中)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对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地各位同仁充满了敬意。
  反思一
  在大学期间,我曾经听到这样的说法,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现在我觉得,即使以前是文化沙漠,现在已经开始有新苗长出。而内地在金钱的侵蚀下,中华文化正在加速“沙漠化”,这是很可怕的。仅就书法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来说,我看好香港的前景。从去年11月23日到今天(日),我在香港举办了30场书法活动,其中到中小学讲座22场,4000多师生参加,师生们表现出的热情和兴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内地也是很难想象的。
  我为什么总说“在内地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环境大不同。文化的生长离不开土壤,这环境就是土壤、雨水、空气。九七香港回归以后,环境有了根本的变化,昔日不受关注的中华文化开始受到重视。有的朋友对我说,现在香港学生的英语退步,普通话进步,这是环境变化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内地,金钱成了上帝,洋化成了时髦,在空前腐败的环境(土壤-失控权力的腐败;雨水-人心的变态;空气-社会风气的败坏)中,这环境就像四川火锅的麻辣汤,海鲜放进去,也变成了麻辣味儿。“汤”(环境不变),中华文化的“沙漠化”也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什么是“文化”,据说有两百多种说法,至今争论不清。每个人的心中有自己的理解或自己认同的概念。我认同的是中国传统的说法,文化就是“人文教化”,其本质就是“人化”,也就是“非兽化”。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人最高贵的,就是使自己成为人。”用通俗的话讲就是,离畜生越远的东西就越“文化”。而今天,很多现象正相反,离畜生越来越近,正在“兽化”。比如“人言为信”《说文解字》,而今是“诚信危机”,国家诚信、著名学者的诚信整体受到质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而今是没有或不敢有;羞耻之心,人皆有之,从猿进化为人,虽然没有衣服,也知道用树叶、兽皮之类的遮羞,而今裸照、裸画、裸奔时髦。为了金钱,一切可以不要。因此“禽兽不如”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如“假奶粉事件”、“宿州眼球事件”、公众场合强奸、教师强奸等等,让人无话可说。去年六月,我在北京拜见了净空法师,我说到现在的人正在“兽化”,净空法师说“禽兽不如”,是妖魔化。
  “妖魔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环境,也就是制度。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真理。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被摧残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其实,和环境——制度比,中华传统文化是被摧残是“果”而不是“因”,因为一定文化是在一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虽然文化对“土壤”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就像绿化有利于水土保持一样),但只是反作用。因此文化“末”而不是“本”,不能本末倒置。如果本末倒置,可能适得其反。
  人们常把中华传统文化衰落的帐全部记在共产党的头上。这不是历史事实。近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被摧残的历史至少有百余年,其原因就是“本末倒置”。
  清代末年,中国落后挨打得局面促使一些人寻找出路,但病根不明,治病药方也开错了。他们首先盯住的是汉字。其次是文言文。他们认为中国的现状是因为国民的素质低,国民的素质低是因为没文化,没文化是因为不识字,不识字是因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因此,要改革汉字。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4卷4期上发表《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中说:“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因此“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因此,“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特刊《汉字改革号》,钱玄同在《汉字革命》中批判清末切音字运动不主张废除汉字,是“灰色的革命”。认为“唯有响响亮亮的说汉字应该革命!如此,则汉字改革的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他宣言“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他认为,“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是有新思想的人们都知道的”。“处处都足以证明这位‘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这种情绪和当今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彻底抛弃是一样的。
  1949年前,汉字改革还是局部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简化字成了日常生活使用的规范,才在实用领域灭绝了繁体字,这样就把现代中国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斩断了。中华文化逐渐成了空洞的口号和炫耀的标签,中华文化中的所谓传统道德之类也被革命取代。一切做人的规则都打破了之后,思想、精神上的所谓“束缚”也被打破之后,人的“妖魔化”就不可避免了。张绪军《国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中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们的青少年上网成“疯”,热衷上网聊天、打游戏。他们只知‘哈日’、‘哈韩’、‘哈美’而不知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甚至连中文写作都做不到文从字顺。所谓的社会精英也大多缺乏文化底蕴,没有了正气和骨气,成为权势和时尚的奴隶。当下所谓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无论拥护还是反对读经,基本已无国学素养可言,许多人甚至缺乏对传统尊重的情感和企图了解的态度”
  反思二
  既然环境是决定性因素,那么今天致力于研究、宣传乃至复兴中华文化有什么意义?对全局来说,现在提出复兴只是个鼓舞人的口号,目前可以做的是研究,是宣传,实现局部的复兴,并且为将来的复兴作人才的准备。或许再经过一次大的毁灭性的教训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并且出现了复兴中华文化的愿望,如果现在不做准备,没有人才,那么将来的复兴就是依据空话。
  当前的问题首先是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高明和可取之处。
  人们常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中华传统文化,我想应该先从历时长久的简单的事情来认识。
  比如:
  为什么汉字能够使用数千年?
  为什么繁体字到现在还消灭不了?
  为什么古人选择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毛笔使用的历史有四千多年,而硬笔普及的历史还不到百年?
  为什么古代要有口语、书面语这两套语言系统,为什么文言文使用了数千年?
  为什么启蒙教材中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用了数百年?  为什么启蒙时重视背书和描红?
  为什么过去写字和书籍是从右向左的竖排?
  等等。
  这些历时悠久、看似简单、被轻易抛弃的东西其实并不简单。认识其中蕴藏的深刻的道理、巨大的价值和高超的智能,对恢复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否则很容易流于空洞、高深的空谈。
  要认识事实中隐藏的道理和价值,不能表面化、简单化。比如,因为科举考试有书法的要求,所以要用毛笔。这样的结论毫无价值。
  为什么过去写字和书籍是从右向左的竖排?读了《生物与特产》杂志 1989年第1期发表金灿龙文章《试论汉文横竖读写与学生视力》,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作者分别在学生家庭、大中小学校一千位青少年学生的课桌或写字台后面耐心细致地观察过他们的“写字姿势”和阅读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汉文从右往左写有利于保持正确的姿势;尤其是先从上往下竖写,再逐渐向左,也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祖先所创立的书写方式,对保持正确的姿势体位最好!他研究了阅读方式与眼部活动,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每分钟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眨眼次数。眨眼能清洁眼球,保证视线清晰;能滋润眼球,使眼球进行正常的生理运转,保证眼睛不干涩;能使进入眼睛的光线短暂中断,使视觉神经得以休息。看横排书籍时眨眼次数减少,有些学生阅读整段甚至整页文章只眨眼一次;然而同样程度熟读竖排版书籍或文章时,眨眼次数明显比前者增多。因为横读方向由于与上下眨眼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它们互相“干扰”;而竖读方向与上下眨眼运动一致,因此它们相互协调。作者研究了阅读方式与视距变化,认为即使学生知道 “为保护视力,读书时眼要与书保持一尺左右距离”,也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在横读一本爱不释手的厚本趣味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是愈读愈近。再加上横读时易引起视力疲劳,眼睛必与书本的距离愈来愈近(只有三寸左右)!而竖读能迫使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定的距离。假设竖读时眼不与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而靠得很近(比如三寸左右),则每读一行颈部都必有明显活动,这样别说是读完一篇较长的文章或一本极其有趣的书,就是读上一大段也是非常难受的。很自然地读者必将自发地进行自我调节:上提头部,使眼与文保持一定的距离。测定结果表明:竖读竖写时,一市尺左右的距离正合适、舒服并且比较轻松自如。
  另外,阅读方式与视幅、视时也有差异。学生在平时横读、尤其是熟背课文和突击背书时,两眼往往看的不是同一个字;然而,阅读和熟背竖行文句时,两眼视线同时对准“焦点”、看的是同一个字,竖读有助于两眼视线集中。此外,从书法实践和中医、生理学角度探讨,“竖读竖写”还有一个练身、健身的功能。
  通过金灿龙先生的研究,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数千年一直使用竖读、竖写、竖排,并且感叹古人的聪明。这样的研究就是很有意义的。他至少可以让人思考,让还在使用竖排版的自觉地坚持下去。
  这里我想谈谈我对汉字、书法中传统智能的一些认识。
  一、为什么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从产生以来不间断地使用了四千多年的文字?为什么动用了政治力量来改革,但汉字至今没有被改成拼音文字?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最适合汉语的特点。
  表意文字,最适合汉语的语音特点:一音多义;方言众多。非表意文字不能别义,拼音文字只能造成混乱。例如:“Kan yue ju”。谁能知道是什么意思?赵元任《施氏食狮史》节录:
  石室施氏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施氏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
  用拼音文字怎么拼才能让人理解?
  2.汉字的造字方法为汉字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
  形声相合,造字十分方便,只要需要,随时随地都可以造出来。如以“鱼”为形符,加上不同的声符就创造出了鲤、鳝、鲑、鳗、鲇、鲈等等;以“心”为形符,加上声符就构成了悲、怒、恕、忠、恩、恐、慌、惧、怕等等。甲骨文和“鱼”有关的字只有4个,金文中也仅有6个(新增加的只有2个),而《说文解字》中多达130个。甲骨文中没有与“心”有关的字,金文中也仅有10个,而《说文解字》中多达263个。形声字打破的创造汉字的一切束缚,为汉字的创造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汉字的创造进入了完全自由的境界。
  二、为什么繁体字消灭不了?最后的简化也以失败告终?
  1.不仅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因此选择字形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不能只追求“简化”。
  2.汉字是有感情甚至伦理的文字。如“雕像与刁像”、“干妈与干妈”
  3.汉字是有美感、有思想的文字,可以培养美感和思维方式。(见后)
  字形要美。比较:
  4.汉字是具有创造力、为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的文字,因此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汉字是是创造美的素材(书法、文学等等),开发智力、培养美感的工具。
  文学创作方面: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巧妙地利用汉字音同、形异、义异的特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感情;
  “马骄珠(朱)汗落,野鹤清(青)晨出”(借音)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借义,石头城,南京的别称)”巧妙地利用汉字音同、多义对仗。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书翰林书”巧妙地利用汉字音同义异的特点创造了“回文联”的形式。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巧妙地利用汉字形同音异(义异)的特点,赋予对联无穷的趣味。
  单音节的特点简约,文言文是文化的集成块。为创作提供了方便。(如韵律与遣词造句的变化)
  开发智力方面。
  上海师范大学郭可教教授同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神经科的合作研究证明: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美国人口学家认为汉字的认识方式比拼音文字优越,并把汉字的认识方式的优越性作为中国人智商超过欧、美人和日本人的原因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的劳律在费城的学校里对8个“不能阅读症”的儿童进行实验,方法是学习30个汉字,但都用英语发音,结果是这些儿童见到这些汉字就能发出英语的音,对这些汉字组成的句子也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
  日本著名教育家石井勋博士从事了四十多年的幼儿汉字教学实验,他的结论是“汉字较假名易学”,“字形复杂的汉字容易记住”,“愈早学习认字,效果愈佳”,“三岁的幼儿,根本无法记住假名。但如果是表示幼儿知道的具体事物的汉字,三岁的幼儿没有记不住的。甚至智慧发展迟缓的幼儿,也几乎没有问题”。这些成果对我们全面正确地重新认识汉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常用的字谜、对联都是开发智力的好手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字谜开发想象力:
  挥手告别,田中,打断念头,没心思,任人宰割。
  负债,天天,离别,夜行,海军。
  李字少了木,不作子字猜 (猜一个字)。
  百万雄兵卷白旗,天下无人去征西,秦王杀了余元帅,骂完一阵把马骑 ,猜四个字。
  十五日,半推半就,要一半,扔一半,独留花下人,有情却无心。
  大河没水小河干 宋字去了盖,不做“木”字猜。
  贝字减两点 , 不作目字猜,一加一不是二,一减一不是零。
  人有它大,天没它大 家中兄长多,一门共八个。
  一木口中栽,非困也非呆,你若猜作杏,仍未猜出来。
  一字十二点,要从书中选。要是选不出,算你学问浅。
  没有鼻子没有眼,牙齿长在耳朵边,一看就知不正派,及时改正还不晚。
  老大老二和老三,兄弟三个逗着玩,老大踩着老二头,剩个小三在下边。
  七个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样眼八只。
  猜四个字
  “对联”全面开发智力,考核智力。
  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国文考试中有“对对子”一项,其中有“孙行者”、“少小离家老大回”、“人比黄花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句。这一下真苦了二千考生,因之骂声四起。在几个大报的“读者论坛”上便出现了许多指摘清华复古的文字。引而伸之,乃更出现许多文章指摘清华为资产阶级学校。自然也就有人动笔来反驳了。就我每日注意的《世界日报》言之,自8月1日清华考毕,无日无是项争论文字,直至17日我离开北平,尚未平歇。这一“论战”也可算热闹了……
  当时全场二千多人,仅一人对出,即周祖谟先生。”“又据说,陈寅恪先生见此对句,亦为之叹服,还说,有这三个字,入清华哪个系全行……周先生因家道清寒,清华费用多,虽考上该校第一志愿西语系,却未报到。他另外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亦高中,乃入北大,为系中高材生,执教诸师皆以青云到期之。当时北大中文系自二年级起分三组:语言文字组、文学组、古籍校订组,即今北大中文系汉语、文学、古典文献三专业之早期模式也。周先生原意入文学组,沈兼士先生时任教北大,面命曰:“北大中文系语言文字组,每三年必有健者出,前有魏建功,后有丁声树,继之者其在君乎!”周先生因而感奋,决意入语言文字组,且英年即有所树立,今日更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界泰斗焉(见白化文《“孙行者”对以“胡适之”的始末及通信二则》,载《古都艺海撷英》。)。”
  陈寅恪先生日《大公报》文学副刊第244期刊出的《与刘文典教授论国文试题书》中,详细说明了出题的用意,久被遗忘,资料难觅,故录于下:
  据积年经验所得,以为今后国文试题应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又与华夏民族语言文学有密切关系者,以之测验程度,始能于阅卷定分时有所依据,应试者无甚侥幸甚冤屈之事。在今日藏缅语系比较研究之学未发展,真正中国语文文法未成立之前,似无过于对对子之一法。此方法去吾辈理想中之完善方法固甚辽远,但尚是诚意不欺、实事求是之一种方法,兹略分四条,说明如下:
  (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此理易解,不待多言。
  (乙)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此节至关重要。声调高下与语言变迁文法应用之关系,学者早有定论。中国之韵文无论矣,即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了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又中国古文句读,多依声调而决定,若读者不通平仄声调,则不知其文字起迄,故读古书往往误解。
  (丙)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若出一对子,中有专名或成语,而对者能以专名或成语对之,则此人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知。
  (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凡上等之对子,必具正反合三阶段。凡能对上等之对子者,其人之思路必贯通而有条理,故可藉以选拔高才之士。转引自周祖谟《陈寅恪先生论对对子》,载《古都艺海撷英》。
  三.书法中的智慧
  为什么古人选择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毛笔使用的历史有四千多年,而硬笔普及的历史还不到百年?为什么古代启蒙教育要描红,选择官吏要看书法?
  修炼人,考察人。
  书法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1.毛笔难控制,对人有较高的要求。
  2.毛笔有能反映人的心态。
  3.毛笔有强制性,不论书写姿势还是线条都有不可逾越的“度”。
  4.书法是高度艺术化的文字。
  汉字结构凝聚了世间万物的美的规律,可以培养美感。
  象形字和艺术大师毕加索《牛的变形过程》比较,可以证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是充满艺术性的创造。
  毕加索 牛的变形过程第11稿 日
  古文字 鹿
  唐代楷书结构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画家达芬奇《人体比例图》比较,可以证明楷书结构之美是伟大的艺术创造,且早于达芬奇800年。
  &&&&&&&&&&&&&&&&&&& 达芬奇 人体比例图&&&&&&&&&&&&&&&&&& 乾坤格揭示了汉字结构的奥秘
  唐 褚遂良书法&&&&&&&&&&&&       唐 颜真卿书法
   美的规律:形态(圆的范围;三角形、梯形、菱形、圆形)、比例、主次、匀称、重心、呼应、变化
  5.需要“五力”,培养“五力”。
  汉字难认、难记是错误的说法。26个字母――2000个汉字,但字母不是字,汉字又是词。记住26个字母不能阅读,认识2000个汉字就能阅读。
  汉字难写是事实,是世界上最难写的文字。这不仅因为笔画比拼音字母复杂,更主要的是要表现出汉字结构之美,需要下功夫、动脑筋。正因为汉字难写,所以才有修炼人、考察人的作用。写好汉字需要“五力”:持之以恒的毅力、专心致志的定力、细致入微的眼力、周密分析的脑力、准确表现的手力。
  “五力”不是天生的,要后天培养。学习书法就可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五力”不是天生的,要后天培养。学习汉字书写就可以达到培养的目的。
  6.书法是个“宝葫芦”。在高科技时代学习书法有更重要的意义。
  高科技是“双刃剑”,学习书法可以减少其负面作用。
  未来汉字实用书写工具将被电脑取代,这为学习书法创造了条件,更有理由和条件把字写漂亮。
  许思园先生在《中国文化论》中就说:从古迄今,书法为最普遍、最实用之艺术,中国人审美修养实基于此,因而陶冶成世界上最能鉴赏形式美之民族。旧中国之篆、隶、行、草、山、水、花、鸟画幅,陶瓷、玉器与园庭布置皆无上美妙,发扬民族文化,必经恢复此艺术境界始,而其根本则在书法。
  总之,复兴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从认识、恢复被轻易抛弃的看似简单的优秀传统开始,而突破口在书法,如果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使用毛笔书写汉字,将来的发生的连锁变化是难以想象的。弘一法师教你写书法
我的图书馆
弘一法师教你写书法
弘一如是说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诸位若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谈写字的方法弘一––▲ 行楷大德堂横幅 12.5×30cm释文:大德堂。清辉居士属。乙亥,一音。这一次所要讲的,是这里几位学生的意思—要我来讲《关于写字的方法》。我想写字这一回事,是在家人的事,出家人讲究写字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这一次讲写字的方法,我觉得很不对。因为出家人假如只会写字,其他的学问一点不知道,尤其不懂得佛法,那可以说是佛门的败类。须知出家人不懂得佛法,只会写字,那是可耻的。出家人惟一的本分,就是要懂得佛法,要研究佛法。不过,出家人并不是绝对不可以讲究写字的,但不可用全副精神,去应付写字就对了;出家人固应对于佛法全力研究,而于有空的时候,写写字也未尝不可。写字如果写到了有个样子,能写对子中堂来送与人,以作弘法的一种工具,也不是无益的。▲ 56岁行书究竟清凉斗方 18×18cm释文:究竟清凉。乙亥十月,一音书奉守青居士。时将去净峰。倘然只能写得几个好字,若不专心学佛法,虽然人家赞美他字写得怎样的好,那不过是“人以字传”而已。我觉得: 出家人字虽然写得不好,若是很有道德,那么他的字是很珍贵的,结果都是能够“字以人传”;如果对于佛法没有研究,而且没有道德,纵能写得很好的字,这种人在佛教中也是无足轻重的了。他的人本来是不足传的,即能“人以字传”—这是一桩可耻的事,就是在家人也是很可耻的。今天虽然名为讲写字的方法,其实我的本意是:要劝诸位来学佛法的。因为大家有了行持,能够研究佛法,才可利用闲暇时间,来谈谈写字的法子。▲ 45岁楷书南无阿弥陀佛轴 40×20cm释文:南无阿弥陀佛。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当于佛法中,勇猛常精进。若见如来者,为得大善利。闻佛名生信,则是世间塔。大方广佛华严经偈。岁在昭阳,昙昉。关于写字的源流、派别、以及笔法、章法、用墨……古人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而且有很多的书可以参考,我不必多讲。现在只就我个人关于写字的心得及经验,随便来说一说。诸位写字的成绩很不错。但是每天每个人只限定写一张,而且只有一个样子,这是不对的。每天练习写字的时候,应该将篆书、大楷、中楷、小楷四个样子,都要多多地写与练习。如果没有时间,关于中楷可以略掉; 至于其他的字样,是缺一不可的。且要多多地练习才对。我有一点意见,要贡献给诸位,下面所说的几种方法,我认为是很重要的。▲ 50岁行书普贤菩萨警众偈横幅 16×36cm释文: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岁次鹑首正月,书为玄父居士。胜臂。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为什么呢?有几种理由:(一)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因为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关于一笔一画,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篆书,不研究说文,对字学及文字的可就不能明白一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啊!所以写字石由篆书入手,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也很有兴昧的。(二)能写篆字以后,再学楷书,写字时一笔一圃,也就不会写错的了。我以前看到养正院几位学生所抄写的稿子,写错的字很多很多。要晓得: 写错了字,是很可耻的—这正如学英文的人一样,不能把字母拼错一个。若拼错了字,人家怎么认识呢? 写错了我们自己的汉文字,更是不可以的。我们若先学会了篆书,再写楷字时,那就可以免掉很多错误。此外,写篆字也可以为写隶书、楷书、行书的基础。学会了篆字之后,对于写隶书、楷书、行书就都很容易——因为篆书是各种写字的根本。若要写篆字的话,可先参看《说文》这一类的书。有一部清人吴大的《说文部首》,那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部书很好,便于初学,如果要学字的话,先研究这一部书最好。▲ 63岁行书华严经横幅 18×52cm释文:我身语意未曾恼害于一众生。如我心者,宁于未来,受无间苦。终不发生一念之意,与一蚊一蚁,而作苦事,况复人耶。出世调柔胜丈夫,其心清净如虚空。恒放智日大光明,普使群生灭痴暗。以大慈普覆诸世间,一切皆平等是彼之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壬午岁首,书奉一尘居士莹览。晚晴老人时年六十三。既然要发心学写字的话,除了写篆字而外,还有大楷、中楷、小楷,这几样都应当写。我以前小孩子的时候,都通通写过的。至于要学一尺二尺的字,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 那就可用大砖来写,平常把四块大砖拼合起来,做成桌子的样子,而且用架子架起来,也可当桌子用; 要学写大字,却很方便,而且一物可供两用了。▲ 行书“无上功德”对联 40×10cm×2释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句。无上慧坚固,功德华庄严。壬午春,晚晴老人。▲ 58岁 行书“发无得总”对联 51×15cm×2释文:发无上意,得总持门。华严经集句。炬慧。大笔怎样得到呢? 可用麻扎起来做大笔,要写时,就可以任意挥毫。大砖在南方也许不多,这里倒有一个方法可以替代: 就是用水门汀拼起来成为桌子。而用麻来写字,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既可练习写字,而纸及笔,也就经济得多了。篆书、隶书乃至行书都要写,样样都要学才好; 一切碑帖也都要读,至少要浏览一下才可以。照以上的方法学了一个时期以后,才专写一种或专写一体。这是由博而约的方法。至于用笔呢,算起来有很多种,如羊毫、狼毫、兔毫等。普通是用羊毫,紫毫①及狼毫亦可用,并不限定哪一种。最要注意的一点: 就是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用小笔! 用小的笔写大字,那是很错误的。宁可用大笔写小字,不可以用小笔写大字。还有纸的问题。市上所售的油光纸是很便宜的,但太光滑很难写。若用本地所产的粗纸,就无此毛病的了。我的意思: 高年级的同学可用粗纸,低年级的可用油光纸。此地所用的有格子的纸,是不大适合的,和我们从前的九宫格的纸不同。以我的习惯而论,我用九宫格的方法,就不是这个样子。现在画在下面,并说明我的用法:若用这种格子的纸,写起字来,是很方便的,这样一来,每个字都有规矩绳墨可守的。如写大楷时,两线相交的地方,成了一个十字形,就不致上下左右不相对称了。要晓得: 写字总不能随随便便。每个字的地位要很正,要不偏左不偏右,不上不下,要有一定的标准。因为线有中心点,初学时注意此线,则写起来,自然会适中很“落位”了。▲ 行书与玄父居士信札释文:惠书忻悉一一。经签写奉,今居浦东,两人合住一房。若设佛像,或有未便。至诵经念佛之常课,仍宜行之。诵经应于他人睡眠时,或清晨他人未醒或晚夜他人已先眠时,即可一人默诵。又若默念佛号,宜于早晚,于床帐中(蚊帐落下)端坐行之,他人应不注意。或有见者,亦疑为静坐养神也。(未可终止。至要至要)。谨复,不宣。玄父居士丈室,音启。(以后惠书寄:慈溪鸣鹤场金仙寺转交)▲ 行书与玄父居士信札释文:惠书诵悉,至用欣慰。妄念未能即除,功夫不间断,自能渐渐减少。乞详阅印光法师《嘉言录》,对治习气之法。环诵尊作,至为佩仰。为蔡氏写经,彼处久已送罄,四分律俟稍迟向他处觅求。兹寄上佛书二包,希收入。不久拟云游他方,乞勿答复。不宣。玄父居士慧览。演音疏。四月廿八日。平常写字时,写这个字,眼睛专看这个字,其余的字就不管,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上面的字,与下面的字都有关系的一一即全部分的字,不论上下左右,都须连贯才可以。这一点很要紧,须十分注意。不可以只管写一个字,其余的一切不去管它。因为写字要使全体都能够配合,不能单就每个字去看的。▲ 行书与玄父居士信札 释文:略再有一点须注意的: 当我们写字的时候,切不可倚在桌上,须使腕高高地悬起来,才可以运用如意。写中楷悬腕固好,假如肘部要倚着,那也无妨。至于小楷,则可以倚在桌上,不必悬腕的。以上所说的,是写字的初步法门。现在顺便讲讲关于写对联、中堂、横披、条幅……的方法。我们写对联或中堂,就所写的一幅字而论是应该有章法的。普通的一幅中堂,论起优劣来,有几种要素须注意的。现在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如下:章法五十分,字三十五分,墨色五分,印章十分。就以上四种要素合起来,总分数可以算一百分。其中并没有平均的分数。我觉得其差异及分配法,当照上面所分配的样子才可以。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很要紧,然而依照上面的记分,只有三十五分。大家也许要怀疑,为什么章法反而分数占多数呢? 就章法本身而论,它之所以占着重要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在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一)统一(二)变化(三)整齐▲ 行书与刘质平信札释文:质平居士道席:久不通讯,甚念。不久将闭关用功,谢绝诸事。兹寄上拙书一包,以为纪念。清凉歌集能出版否?(现蔡丏因任编辑事)开明、世界及佛学书局,皆可印行,不须助印费。仁者仅任编订校对之事即可成就也。前誊写版所印《清凉歌集五首》,如有存者,乞先寄与下记二处:厦门南普陀寺高文显居士三份;厦门转泉州大开元寺慈儿院叶宗择居士三份。闭关以后,未能常通信。草草尽此奉闻。不具。旧四月十三日,演音启。▲ 行书致刘清辉信封 12×6cm释文:惠安县东门外黄坑铺港仔街 刘清辉居士披。弘一寄。▲ 行书与刘清辉信札 28×16cm释文:清辉居士慧览:惠书忻悉一一。诸友挂怀,朽人感激无尽,属书“大德堂”号已写就。剩余一纸写成一小对联附上,今后切勿邮红纸来。此二纸由传贯师带上附奉,乞收入。不具。旧二月十七日,演音启。▲ 行书与刘清辉信札20×12cm释文:清辉居士朗鉴:前复明信,想已收到。近在泉州弘法,法缘甚盛,信众性致极高,主动请经,要求剃度者不少。人都发心归信佛法也。属书五纸附挂号寄上,乞收入。不宣。演音疏。▲ 行书与刘清辉信札20×12cm释文:清辉居士文席:惠书诵悉,至用感谢。宿疾已由流(留)日医学博士黄丙丁医师诊治,甚为稳妥,现已有明显好转,不久即可痊愈,希释怀念。黄居士及诸友请代为致候,以后通讯仍寄厦门南普陀寺养正院广洽法师转交弘一收。谨复。演音疏。这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我们随便写一张字,元论中堂或对联,普通将字排起来,或横或直,首先要能够统一,字与字之间,彼此必须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好。若变化得太厉害,乱七八糟,当然不好看。所以必须注意彼此互相联络、互相关系才可以的。就写字的章法而论大略如此。说起来虽很简单,却不是一默可就的。这需要经验的,多多地练习,多看古人的书法以及碑帖,养成赏鉴艺术的眼光,自己能常去体认,从经验中体会出来,然后才可以慢慢地养成有所成就。▲ 60岁行书“起大以普”对联 94×20cm×2释文:唐贞元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偈集句。起大愿云周法界,以普贤行悟菩提。己丑,沙门一音时年六十。所谓墨色要怎样才可以?即质料要好,而墨色要亮才对。还有印章盖坏了,也是不可以的。盖的地方要位置设中,很落位才对。所谓印章,当然要刻得好; 印章上的字须写得好。至于印色,也当然要好的。盖用时,可以盖一颗两颗。印章有圆的方的,大的小的不一,且有种种的区别。如何区别及使用呢? 那就要于写字之后再注意盖用,因为它也可以补救写字时章法的不足。以上所说的,是关于写字的基本法则。可当作一种规矩及准绳讲,不过是一种呆板的方法而已。▲ 63岁行书华严经轴 66×33cm释文:身被忍辱甲,手提智慧剑。佛华严经句。壬午岁首,亡言书。写字最好的方法是怎样? 用哪一种的方法才可以达到顶好顶好的呢? 我想诸位一定很热心地要问。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 我没有办法再回答。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我便借用这句子,只改了一个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了。因为世间上无论哪一种艺术,都是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的。▲ 58岁行书“永持勤修”对联 17×5cm×2释文:永持梵行,勤修善根。华严经集句。如如院。即以写字来说,也是要非思量分别,才可以写得好的; 同时要离开思量分别,才可以鉴赏艺术,才能达到艺术的最上乘的境界。记得古来有一位禅宗的大师,有一次人家请他上堂说法,当时台下的听众很多,他登台后默默地坐了一会儿,以后即说“说法已毕。”便下堂了。所以,今天就写字而论,讲到这里,我也只好说“谈写字已毕了”。假如诸位用了一张白纸(完全是白的),没有写上一个字,送给教你们写字的法师看,那么他一定说“善哉,善哉! 写得好,写得好!”▲ 59岁行书“兴云忘己”对联 24×4cm×2释文:大方广佛华严经集句。兴云霪甘泽,忘己济群生。绍青居士慧鉴。二一老人。诸位听了我所讲的以后要明白我的意思—学佛法最为要紧。如果佛法学得好,字也可以写得好的。不久会泉法师要在妙释寺讲《维摩经》,诸位有空的时候,要去听讲,要注意研究。经典要多多地参考,才能懂得佛法。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所以,诸位若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么字也会有一分的进步,能十分的学佛法,写字也可以十分的进步。今天所说的已经很够了。奉劝诸位: 以后要勤求佛法,深研佛法。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秦记赵倩忍辱验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